老年2型糖尿病低血糖昏迷62例临床分析与预防策略

时间:2022-01-29 08:01:52

老年2型糖尿病低血糖昏迷62例临床分析与预防策略

[关键词] 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昏迷;预防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_816X(2010)02_0158_02

糖尿病并发低血糖昏迷是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危重并发症之一,血糖浓度过低常为多种原因所 致,若诊断、治疗不及时,可遗留不可逆的脑损害,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1]。老 年糖尿病患者由于其自身生理特点,常合并肝肾功能减退,更易发生低血糖反应或低血糖昏 迷。现将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62例的临床资料 进行总结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62例中男37例,女25例;年龄60~85岁,平均69岁。低血糖昏迷均为2型 糖尿病患者。病程5个月~35年,平均21年。本组患者均有明确的糖尿病史(所有患者均符 合1999年WHO公布的糖尿病诊断标准)昏迷前均有应用降血糖药物史,昏迷时血糖均<3.0 mmol/L,且除外脑血管意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糖尿病高渗性昏迷及其他原因所致的 昏迷。合并症情况:高血压病20例次,冠心病17例次,脑梗死13例次,肾脏病变10例次,周 围神经病变11例,糖尿病足病6例,膀胱病变2例,甲亢2例。发病到就诊时间1~19h。

1.2 临床表现:62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精神症状。其中21例昏迷前有出汗、心 慌、饥饿感及头晕等交感神经兴奋症状,随后出现意识障碍;14例无先兆表现而直接进入昏 迷状态。表现为多语、躁动不安或嗜睡16例,偏瘫18例,阵发性抽搐10例。62例中浅昏迷 28例、中度昏迷20例、重度昏迷14例。

1.3 实验室检查:血糖0.45~2.8mmol/L,平均2.1mmol/L,尿糖、尿酮体均为阴性; 白细胞>10×109/L者19例,8例腹泻者大便常规均发现白细胞;所有病例都进行了头颅CT 检查,其中11例为阵旧性脑梗死,5例有脑萎缩,4例有白质病,余未见明显异常。

1.4 低血糖昏迷的原因及治疗:(1)用药情况:应用胰岛素10例,胰岛素、二甲双胍合用 5例;诺和龙、格列齐特合用2例;口服降糖药物45例,其中格列齐特、二甲双胍合用19 例,格列齐特、二甲双胍、阿卡波糖合用15例,优降糖(格列本脲)6例,消渴丸5例。(2 )发病诱因:进食少或用药后未进食19例,降糖药过量15例,未根据血糖及时减少降血糖剂 量11例,急性胃肠道感染8例,仅依据尿糖变化调整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剂量5例,发病前 曾大量饮酒4例。确诊后立即注射50%葡萄糖液40~100ml,继以10%葡萄糖静脉滴注维持,待 血糖升至正常或稍偏高后改5%葡萄糖水静滴,连续监测血糖,同时予吸氧、营养脑细胞、改 善脑代谢和脑供血,合并脑水肿者给予20%甘露醇。62例中56例数分钟至数小时后意识清醒 ,其中6例血糖纠正后仍昏迷,给予氢化可的松100mg静滴后5例意识清醒,1例患者昏迷72h 后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其余病例均在一周后痊愈出院。

2 讨论

葡萄糖是维持脑功能的主要物质,脑细胞储存葡萄糖的能力有限,故脑组织对低血糖极其敏 感[2],当血糖降低到某一临界水平时,便对神经元产生抑制作用,神经电活动紊 乱,表现出相应的局灶性症状和体征。低血糖纠正后,受抑制的神经电活动迅速恢复正常, 相应的局灶神经症状和体征也随之消失[3]。老年性糖尿病低血糖发生的危险性有 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分析其产生低血糖的原因可能在于[4]:(1)老年人常有 各器官功能的生理性衰退,使老年人对药物治疗的顺应性较差,药物剂量不易掌握;(2) 老年人常合并肝肾疾病以致肝肾功能受损,造成药物在体内蓄积,增加药物浓度,导致降糖 作用增强;(3)使用降糖药物时与饮食的配合不当,当饮食量减少时,而降糖药物未能做出 相应的调整;(4)当发生其他疾病时某些药物的使用可能加强降糖药物的降糖作用。

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昏迷的先兆表现为:(1)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症状,包括心悸、出汗、 紧张、焦虑、饥饿、无力及颤抖等;(2)神经低血糖症状,如精神不集中、头晕、反应迟钝 、幻觉、精神症状、抽搐及偏瘫等。糖尿病患者治疗中出现上述表现时应及时进行血糖监测,进行相应治疗。

临床上应注意无症状性低血糖,低血糖可因病因和血糖下降速度、程度、个体反应和耐受性 不同而表现不同。老年糖尿病患者其病史一般较长,而病程较长或血糖下降缓慢使患者对低 血糖反应性及分泌肾上腺素的能力下降,而直接进入昏迷状态,容易误诊。诊断需除外脑血 管意外、癫痫、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昏迷、内分泌 危象、肝性昏迷及肺性脑病等,及时进行快速检测可做出明确诊断。

预防:(1)要合理、规律的饮食和用药;(2)老年糖尿病患者应尽量选择半衰期短、作用相 对较弱的降糖药物,宜从较小剂量开始治疗,根据血糖情况逐渐增加剂量;(3)出现某些 疾病或应激状态时,适当放宽饮食和用药,注意监测血糖;在合并肝肾功能不全时及时调整 药物剂量,避免大量饮酒。应用影响血糖的药物(如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等)时应注意 监测血糖并及时发现不典型低血糖反应的发生;(4)避免不合理用药(如同时使用两种磺脲 类降糖药),注射胰岛素剂量一定要准确,要在规定的时间注射,剂型要正确,更换剂型时 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5)要让患者及家属了解低血糖症状及处理措施,加强糖尿病知识 教育,提高患者的糖尿病知识水平,更好地控制血糖,减少低血糖昏迷的发生。[5] 当低血糖在院外发生时,要告知病人及家属,可吃些糖果、饼干等,有条件的患者可准备 一个应急盒(50%葡萄糖注射液、胰高血糖素针剂、注射物),一般用50%葡萄糖液50ml可 升高血浆葡萄糖1.94~19.4mmol/L,平均升高8.33mmol/L。

参考文献

[1]俞茂华,陈灏珠.低血糖症.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979-986.

[2]吴茂林.老年人低血糖昏迷误诊急性脑卒中9例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05,7(6 ),568-570.

[3]张艳,朱红英,李莉.糖尿病并低血糖一过性偏瘫误诊为脑血管意外两例[J].中国 糖尿病杂志,2006,14(5):371.

[4]孙岩,于晓华.老年人糖尿病低血糖昏迷23例分析[J].实用糖尿病杂志,2006,3(3 ):27-28.

[5]王连伟,张大鹏,汪建民,等.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昏迷相关因素分析与预防策略[ J].中国实用医药,2008,3(3):27.

上一篇:ABCD2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卒中风险评估 下一篇:2型糖尿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