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速率

时间:2022-01-29 03:29:43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速率

摘 要: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是小学教学的主要任务和目的,小学又是一个培养基础学习能力和培养学习习惯的地方,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就显得十分重要。学好数学有利于学生大脑和智力的开发,也可以从小培养勤动脑勤思考的学习习惯,所以培养学生对学习小学数学的兴趣要从小抓起!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速率;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3-290-01

一、小学数学教师如何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阅读教材,引导学生学习

这一环节是利用学生的课外时间完成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问题的设计要切中知识的重点、学生认识的盲点、理解的难点。

2、相互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这一环节是让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相互解答,相互评价,教师再进行适当的点拨。

3、精讲要点,引导学生掌握知识

这一环节是让教师针对学生的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显露出来的,在认识上带有普遍性的偏差误区的问题,先让学生作重点讲解,然后教师再进行讲评。

4、做好小结,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这一环节处理的好能起到梳理概括、强化记忆、培养能力、训练思维、提炼升华的作用。总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广泛运用,一是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参与时间,满足学生受尊重,乐参与的需要。

二、小学数学教学的文化性

小学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中药组成部分,小学数学除了固有的科学性外,正以“润物细无声”的方法诠释着一种独特的文化。数学学科这一双重特性决定了数学教育的价值取向应是多元的。数学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训练,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的熏陶和素质的培养。因此,新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应努力引导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体会到人类文化的价值,感受到人类文明的磁力,最终实现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优化结合。

三、培养学生整理知识、构建知识结构的好习惯

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整理、内化的知识,进而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个性化知识结构的思维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整理知识,构建合理的、有利于后继发展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学会一些学习数学的思想方法,为创新提供一定基础。如:我在教完“5的口诀”时,给学生出了很有兴趣的一道题,我问:你知道老师今年几岁吗?猜出来有奖品哟!学生们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然后出示一幅有规律排列的糖果图,横排7颗,有5排我接着说:“老师的年龄数隐藏在这幅糖果图里,看谁能很快数出一共有多少颗糖果的办法。”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说:我把7看成6,就有5个6,再加上5就是35;有的说:我先看成5个5,再加2个5-------。就这样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得到进一步整理与内化。

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好习惯

赞可夫有句名言:“教会学生思考、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数学是思考性极强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必须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低年级的学生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主观意识差,在课堂上容易跟随大流,别人说什么,他也跟着说什么,不经过自己的思考。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要创设思考的情景,在提供思考材料的同时,要给学生留足够的思考时间,提问学生时,要多方考虑,照顾各种层次的学生。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可以让优生多发言,鼓励他们多开动脑筋,让他们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对于显而易见容易解决的题目,多把机会留给一些稍微差的弱势群体来回答,及时鼓励他们,只要他们答对或答对一点,都给予及时的表扬,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乐趣,激发他们动脑筋的欲望。学生的潜能是个不竭的宝藏,你对他有多大的信心,他们就能给你多大的惊喜。

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助精神,团队观念和交流能力,并在思想的碰撞中并发创新的火花。如:我在教学《统计》时,先给学生播放一段路口视频,让学生统计在一分中之内过往的车辆有几辆货车、几辆面包车、几辆小汽车,几辆公共汽车,一遍放完后,很多他同学都说:“老师,太快了,再来一次。”我不吭声,满足了他们的要求,再播放了一次,播完了以后,同学们还是来不及记录。然后我问学生:为什么看了两次都为未能记录下来呢?你们在小组里讨论一下,有没有办法能又快又准确的记录下来呢?同学们各抒己见,很快就想到了分工合作,有的组员记录面包车、有的记录货车、有的记录小汽车、有的记录公共汽车,1分钟视频播完后,各个小组都有了统计结果。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明白了一个人的量力有限,自然而然就进行了小组合作,从而使合作成为学生的一种需求。

虽然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非一朝一夕之事,但由于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活跃,接受新鲜事物快,因此,只要教师引导得法,训练效果好,就可以使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的速度加快,并使良好的学习在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中扎根、结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大的动力。学生的求知兴趣一旦被调动起来,他们就会积极参与,努力探索,专心倾听的学习习惯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而兴趣也是专心倾听的根本。因此针对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控制能力差、精神集中不持久等特点,在课堂上,教师尽可能把枯燥乏味的单纯的知识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上课专心听讲,教师上课时一定要精神饱满,力求语言生动有趣,条理分明,使课堂引人入胜,使每个学生乐意听。

参考文献:

[1] 吴雪晴.新常态下大学生消费观浅析.合作经济与科技袁 2015.

[2] 陈倩文袁丁婉兰袁刘甜恬袁宋婵娟袁刘非凡袁黄子芹.大学生.对互联网理财产品的投资行为调查研究.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5.3.

上一篇:浅谈藏文教学中激发学习兴趣 下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