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的重要性

时间:2022-01-28 04:31:36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教学的语言教学,即朗读能力决定着学生以后的语言表达及运用能力,可见培养语文朗读能力的重要性。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吟诵就是口、耳、心、眼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亲切的体会在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解化为自己的东西,这是一种可贵的境界。而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偏重写的训练,忽视其他方面训练的现象,其中朗读的训练是最容易被忽略的。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朗读既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一项基本功,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因而教学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

一、语文教学中对朗读现状的分析

现如今的语文教学中,满堂讲,满堂问的现象屡见不鲜,许多教师重视“讲”,而忽视学生的“读”, 让“读”则成了一种形式,殊不知,这样做便忽视了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导致语文教学方法单一,枯燥死板,课堂变的沉闷乏味,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索然。学生在课堂中得不到语言表达的锻炼,久而久之,学生的语文能力必然滞留不前,不会说话、作文。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充分认识这一点,在自己的语文课堂上应尽量摒弃纷繁复杂的课文分析,让学生去朗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真正的发挥读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圆满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

二、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1、朗读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强化记忆

学生在初学语言时,声音对大脑皮层建立听觉表象的作用尤为重要,可以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语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时,口、眼、耳、脑、心并用,增加了文章向大脑输送的渠道,这就要求教师给学生留有一定时间进行课文朗读,让学生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方能读出其中的韵味,领悟深层含义,更有利于增强记忆。

2、朗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朗读使学生在正确掌握普通话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小学低年级是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初始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阶段,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添减文字,不读破词句,从练习正确发音开始逐步做到语音标准、字正腔圆。强化朗读训练时,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用大量时间进行领读、个别读、分角色读、轻声读、竞赛读、配乐朗读等。天长日久学生形成了一种良好的读书习惯,通过大脑的记忆转化为语言的表达,将无声的文字转化为有声的语言,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隽永的材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大有裨益。如《小英雄雨来》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要求学生读出鬼子的狡猾,雨来的镇定和勇敢。在赛读的过程中学生很快体会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一是对雨来的赞美和敬佩;二是对鬼子的痛恨。连成绩较差的同学也显示了极高的学习热情,用朗读把内心感受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练习起来一丝不苟。学习语言,主要不是依靠理性分析,而是靠语言的直接感受和积累,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多种的语言表达方式,就能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从而发展语言。

3、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对其进行美的熏陶和爱的教育

古人读书,强调“口诵心惟”。“诵”决不仅仅是“口”的发音活动,同时包含了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小学语文,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是让学生认识语言、品味语言,从而领略中国语言文字和语言艺术的魅力所在。在教学《日月潭》《黄山奇石》等描述祖国壮丽河山、旖旎风光的文章时,使学生仿佛在如画的湖光山色中漫游。而在教学《我的战友》一文时,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想象、体会熊熊烈火在身上燃烧的危急和痛苦。而此时此刻为了整个班,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像千斤巨石一般,一动也不动,让学生强烈地感受到的意志是何等的坚强,他严守纪律和勇于献身的精神让人钦佩。这样学生再朗读课文时必定感情充沛,有声有色,让学生从中受到深刻的教育。

在教学中,由于学生认识水平和心理特点的差异,各年级的训练要求不大相同,其侧重点也不同。但是朗读训练是一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抓好朗读训练,让课堂充满读书声,坚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追求的终极目标。

上一篇:浅谈高中生物实验教学 下一篇:“能写会道”是语文教学的首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