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阶梯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探索

时间:2022-01-28 01:49:19

高职生“阶梯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探索

【摘 要】阐述高职生“阶梯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结合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探讨高职生“阶梯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策略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高职生 阶梯式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7C-0178-02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及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柔性的培养计划、弹性的学习年限、自主选择专业方向,为学生的个性与兴趣发展创造了越来越充足的空间和条件,如何在挖掘学生的个人潜能,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引导他们科学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为将来就业做好准备,已经成为当前各高校亟须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本文拟对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阶梯式”教育进行探索。

一、高职生“阶梯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一个人通过评判自己所处的环境、拥有的技能、知识、兴趣等客观条件,从而对自身未来设计较为合理的发展道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的在于对学生通过“帕森斯的职业―人匹配论”测试,进行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它是就业指导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旨在让学生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过程进行自我管理,在校园学习生活中规划好短期的目标和探讨实现目标的方法途径;在未来人生道路中根据自我条件进行就业规划和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阶梯式”职业生涯规划则是指在大学期间分阶段、分层次的自我认知与设想。在高职院校开展“阶梯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自觉意识,有利于促进学生在校学习、择业和就业,能够让学生在各个阶段适时地调整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和目标实现的路径。这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对培养学生对未来规划的自觉意识,提高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性有着重要意义,对其离校后职业发展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一)大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生活目标的自觉意识。相当一部分高职生有从众心理,如没有明确的学习、奋斗目标,盲目参加各类名目繁多的社团;不懂合理利用课余时间,一有闲暇时间,便感觉无所事事,较多在宿舍上网、睡觉、玩游戏、看小说。当被询问到有什么目标、想法,大部分学生表示不知道,得过且过;不懂得如何制定目标,更不懂得应该做什么。

(二)缺乏“阶梯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由于缺乏对职业的正确认识和对自我的合理定位,一些高职生往往在就业前夕才发现自己不喜欢又不适合这个专业,感觉从事这个专业不能发挥自己的某些潜能和特长。一些毕业生在选择职业时往往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和盲目性,看到别的同学签约,自己也急忙找单位签约,而不管这个单位是否适合自己,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还有的高职毕业生到毕业时都不能有效就业、及时就业,才会感慨当初在学校的时候就应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这种情况,归根结底就是在大学三年里,这些学生没有根据各个阶段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没有制定好短期的和长期的规划;不能给自己定下好的目标并为之努力。

三、高职生“阶梯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策略

(一)在课堂上“阶梯式”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可在高职生大学三年的课堂教育中阶梯式融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培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自觉意识。具体做法如下:

大一阶段教师要对专业进行详细介绍,一一说明专业的性质、就业方向、相关政策法规、培养目标、考证等情况,让学生学习和奋斗有一个大致的方向。一般来说,大一的高职生大多处于迷茫与清醒的边沿,对于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都存在着一知半解。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通过自己对专业性质和职业的理解,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知道自己在三年内能够学到什么东西,进而知道自己未来能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要做到这个程度需要什么样的条件。也就是说如何做好短期规划和长期规划,这一点在大一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当中显得尤为重要。

大二阶段重点在于鼓励学生培养专业能力。在大一一年的学习当中,可以把学生分成学习型、实践型、全面型几类,对于学习型的学生,鼓励、引导其考取各类职业资格技能证书;对于实践型的学生,则着重提高其技能实训,并指导其参与技能大赛,不断增强实践动手能力;对于全面型学生,可以从以上两方面进行综合考量。

大三阶段则重点在就业方面进行规划指导。从专业出发,从就业岗位的近期发展和长远发展和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出发,不能为了就业而就业,要教导学生根据自身条件、个人规划来选择招聘单位,学会分析招聘单位的性质、前景发展等是否与之相符合。

(二)在第二课堂“阶梯式”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大一阶段是学生心理调适阶段,学生从高中到上大学,目标从原来集中转成发散状态,不少学生在短期内不能很好地调整心态,由于环境的改变,大部分高职生存在不自信、对自我认识不够的现象,有缺乏主见、孤立独行的特性。因此,在大一阶段要有针对性地利用主题班会,如开展自我认知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及别人的观察了解自己,对自己有更加客观的全面认识;开展提高个人魅力活动,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班级内部讲述自己最值得炫耀的事情和特长,提高学生的自信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活动,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能力,为大二、大三的规划做好充分的准备。

大二阶段应引导学生加强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学生经过大一的适应期,已经基本适应大学的环境并掌握了应对方法,掌握了基本的理论知识和形成了相对固定的价值观。因此在大二阶段需要重点引导学生增强自身实践能力。可通过远程教学、“三下乡”、义工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等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职业,通过实践去培养职业素养,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职业规划。

大三阶段要引导学生加强职业素质的培养,通过职业心理素质、职业道德、求职技巧、法规政策培训,帮助学生了解就业政策与规划,讲解就业流程和信息来源,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的就业期望值和学会预测。指导学生参加招聘会,增加学生的亲身体验,强化求职技巧,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积累和准备是否充分,通过实践提高自己学以致用的能力。

四、“阶梯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应尊重学生的选择,以生为本。由于每个学生的生长环境、条件和个性都不相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共性,但个性在学生自我规划中显得更为突出,职业规划教育是通过分析学生的个人情况对学生加以引导,因此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能生搬硬套,更不是强压指示。当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时,如果学生经过自我评判和自我认知,发现职业目标和专业、特长不一致,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选择,并在学生决定的个人目标上再进行相应的指导,帮助其制订学习计划等。

其次,应注意职业生涯规划的动态性。任何事情都具动态性,制定的职业生涯规划同样具有动态性,当周围的环境、人的思想发生变化时,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也会相应地调整、重新定位,包括实现目标的路径和手段。因此,应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当学生的定位发生变化时,职业生涯规划也应作出阶段性的调整。

综上所述,职业生涯规划是贯穿一个人一生的规划,不能将对高职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培养看成是完成学校在校期间的一个任务,而要体现以生为本,着眼高远,注重对学生规划意识的培养,帮助学生完成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及其实施。同时,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遵循由浅入深的教育规律,“阶梯式”地对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参考文献】

[1]吴萱,董俊.大学生自我规划、自主学习意识及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6 (8)

[2]徐波.浅谈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自觉意识的培养[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9)

[3]雷传平,宓林,张晋芳.大学低年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科学与管理,2010(6)

【基金项目】 2012年度广西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201204LX616)

【作者简介】张 武(1966- ),男,广西博白人,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科学系党总支书记,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就业工作;邓栩毅(1985- ),女,壮族,广西贵港人,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科学系辅导员,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上一篇:基于任务驱动的高职线路施工教学改革 下一篇:广西高校学报高被引文献分析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