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本土文化与跨文化交际教学

时间:2022-01-27 12:45:52

中国本土文化与跨文化交际教学

摘 要: 通过高职学生对中国本土文化学习及掌握情况的调查问卷,表明当前高职英语教学中严重忽视本土文化的引导和学习,导致学生对本土文化在英语表达方面的严重缺失。作者就此提出应该在英语课内课外积极加强本土文化的学习,并且提出几项若干具体建议。

关键词: 中国本土文化 高职学生 跨文化交际

一、前言

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是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基本知识能力,即“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之外,更为重要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即用英语进行沟通,表达思想,交流彼此文化的能力。但是,很长时间以来,我国教育界一直强调和突出对英语国家文化的输入,而忽视了对我学生进行本土文化的学习和传播。就此,我对我院2011级255名学生进行了调查问卷,得出结论并且分析其原因,以希望提出解决办法。

二、调查问卷及其结果

1.调查问卷的形式和内容。

我对我院2011级255名学生进行了调查问卷,学生涉及金融、会计、工商和计算机等专业。为了保证其信度,调查问卷在课堂上以考试的形式进行。问卷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翻译,对中国文化词汇和英语文化词汇的英语翻译成汉语,其中都包括20个中国文化词汇和20个英语文化词汇。我认为,对文化词汇的认知和翻译是了解学生对文化掌握程度的第一步,但是由于我院高职学生英语基础较差,让其翻译成英语有些困难,因此退而求其次,但是不影响此次调查问卷的目的。第二部分是简短回答题,对学生英语学习,特别是文化方面学习习惯,教材,上课情况等情况的问答,答案分为4种情况,分别为同意,中立,反对,其他(请说明情况)。

2.调查问卷结果。

调查问卷结束后回收问卷222份,回收率为87.1%。汉译英部分,正确率排在前十名的是咖啡、圣诞节、汉堡、中秋节、感恩节、肯德基、面条、春节、林肯和好莱坞。其中,西方文化词汇7个,比例为70%。正确率从最低到高的十个词汇依次为相声、馒头、佛教、笛子、基督教、孔子、圣经、叫化鸡、中国结和牛排。其中,本土词汇占大多数。因此得知,学生对本土词汇的掌握情况很不理想。

根据第二部分问卷的情况,统计如下,82.3%学生认为自己不能清楚表达本土文化,而认为自己能比较顺利表达本土文化的学生仅为3.8%,但是有75.1%学生认同用英语表达本土词汇在对外交流中起着重要的意义;20.6%学生认为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能学习到本土文化,而认为可以由网络和课外读物等获得本土文化的机会的学生则更少,只有8.9%;72%学生对本土文化众多词汇缺乏了解和对本土文化的内涵和意义不能理解,认为自己本身应该加强。

三、建议

通过对我院学生的调查问卷,高职学生对本土文化方面的欠缺可见一斑。因此,我结合在日常教学中的体会和案例,提出几点建议。

1.在英语课堂中,引入中外文化对比环节。

在非英语专业学生中,开设中外文化对比课程比较有难度,有诸多方面的限制因素。但是在高职英语日常教学中,引入中外文化对比环节,特别是关系中外文化中的宗教、历史、习俗等方面内容,使学生对中外文化的共性和差异有所了解,加强学生英语文化词汇的同时,增大本土文化词汇学习。例如,有关Bible为背景的课文时,教师适时地引入“论语”,用英语表达并解释其词汇和基本内涵,并且对两者进行对比分析,例如起源的时间、作者、中心意图、作用等。

2.在高职英语教材中增加介绍中国本土文化的比重。

目前我院学生使用的教材为外语与教学研究出版社的高职英语规划教材,每个单元都有两篇文章,课文内容涉及圣诞节传统、英美人们的幸运数字、婚礼习俗还有手势语等,这些几乎都是对英语文化的介绍和说明,在文章中,有些能提及几句中国文化方面的情况,但是专门针对中国本土文化进行介绍的少之又少。在课本中学生能学习到本土文化的比较正确的英语表达几乎是不可能的。我建议教材的编撰者在教材中适当加大本土文化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学习地道的英语词汇和表达方式以在中外交流中适宜地表达中国本土文化的各个方面和细节。

当前,有些教材在这方面已经做了些许尝试,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有一篇相关文章,题目为:A Healthy Lifestyle,the Chinese Way这一小文章描写的就是以中国文化为背景的健康观,并且从其字里行间还可以找到颇具中国本土文化特色的词汇,诸如Yin(阴),Yang(阳),Dangshen(党参),Huangqi(黄芪),tofu(豆腐)等。对于学生来说,这类文章有利于帮助学生学习用英语表达本土文化,以增加对外交流的能力。

3.任课英语教师注意学习和交流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不仅向学生介绍英语国家的习惯,习俗等内容,而且更以积极的心态努力向学生推介和传递本土文化的特点和优势,培养学生对本土文化的了解,使学生增加用英语表达本土文化的机会,以实现用英语向世界介绍本土文化的目的。鼓励学生从网络、课外读物,以及电视等媒体上了解和学习本土文化的典籍,吸取中华文化之精华,为我所用。

4.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中华文化的自我认同感。

目前许多学生受外界风气影响较多,对本土文化的自我认同感较差。王宗炎先生曾说:“认为人家什么东西都不如自己,这是民族中心主义;弱国或弱小民族自卑,认为人家什么东西都比自己好,这是惧外心理。”对本土文化和外国文化都应该采取平等的态度,不卑不亢,教育学生更应该如此。

四、结语

避免文化失语现象,已经成为当前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在课堂内外加强本土文化的学习和灌输,让学生学习英语语言及英语国家文化的同时,以更积极的心态面对本土文化,在对外交流中加深彼此了解和沟通,真正达到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李少华.英语全球化与本土化视野中的中国英语[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6.

[2]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3]张静.中国传统文化在荚语文化教学中的促进作用[J].江西教育科研,2005,5.

[4]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2000.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立项课题《高职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对策研究》(编号:JG11EB035)。

上一篇:高三英语综合复习阶段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下一篇:高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