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职生的数学基础特点及教学应对策略

时间:2022-01-25 11:16:30

浅析中职生的数学基础特点及教学应对策略

【摘 要】面对现如今的中职生,作为数学教师的我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根本不感兴趣,甚至产生了厌烦情绪。追根寻源是学生数学基础较差造成的。因此,我们应该想方设法,找出应对策略,进而使得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

【关键词】中职生;数学;基础特点;应对策略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高校的广泛扩招,家长对独生子女前途的重视程度等缘故,中等职业教育的生源受到了极大地影响。2012年,国家为了加速中职教育的发展,扩大了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范围、完善了国家助学金制度,一些学生就冲着“省钱”的目的选择了中职学校就读。加之近年来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质量普遍下滑,越来越多的农村初中毕业生没有能力考上高中,这样就导致大量“差生”进了职业学校……基于以上种种原因使得中职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作为教师的我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数学学科上的问题尤为突出。

一、中职生的数学基础特点

不容否认,现今的中职生在文化素质和学习习惯上有明显的降低,自觉性和主动性相对较差,一些学生认为数学不得不学,大部分的学生对数学根本不感兴趣,甚至极其厌烦。追根寻源,最初的原因就是学生的数学基础较差造成的。虽然一个班级中,有时也会有数学成绩优异的学生,但是这类学生极少。从我校的入学考试情况来看,大约只有10%的学生会解方程,30%的学生会解不等式,3%的学生知道什么是函数。在我教学的五年时间里,数学基础极好的学生所占的比例最多也只有3%,这些学生对数学有很高的积极性,有较强的数学理解能力,他们能够通过自学和简单的听讲就能将中职阶段的数学学得透彻。还有25%的学生数学基础一般,他们在理解知识点时需要教师的点拨才能理解通透。而剩下的72%的学生小学知识不过关,就连最基本的概念理解和运算能力都不具备,甚至连分数的加减乘除都没法进行,比如许多学生会将,基础知识、学习技巧,对于这些学生来说无疑是空谈,运算能力、表达能力在他们身上都反映出很多问题,更谈不上什么数学逻辑思维了。另外,这些学生中有的在初中也没有认真学习,对这期间的知识基本都没掌握。苏霍姆林斯基在他30年的教育工作中,探寻到了一条教育学规律:一些学生在中年级和高年级出现学业不佳的情况,主要的原因是这些学生在小学的时候,没有把“地基”打好,基础知识没有牢记。苏霍姆林斯基把基础知识比作盖楼房中的地基,在成形后的楼房中,倘若地基不牢,无论你怎样去弥补,裂缝总会出现[1]。的确,数学具有很强的连贯性,以前学不好,这就造成了这些学生在中职阶段学习数学时困难重重。

二.要想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数学,如何应对以上问题成为了关键。解决办法,本人认为有以下几种

(一)树立数学教学的基础性地位,使学生主动奋进

据大多数学生反映,正因为他们的数学基础太差,数学课根本就不想学,只想学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但是他们却不知道中职的数学是一门基础课,是一门工具学科,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没有数学知识做基础,很难学好专业知识。数学的价值在于为专业服务,那到底数学是怎样为专业服务的呢?

数学的实用价值随处可见,比如:函数在分期付款买房买车的应用;直角坐标系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学生要想未来在专业上有所建树,一般都会好好地学习专业课,如果教师抓住学生的这个心理,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渗透着数学在专业上的应用,学生就会逐渐发现专业的学习根本离不开数学知识。就拿本人所教的土木工程专业来说,几乎该专业的每门专业课都依赖着数学知识。一方面,该专业需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很多复杂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化”;另一方面,通过实验或观测得到的结论要用来进行实际操作。由于两方面的需求,数学知识就起了关键作用。

(二)对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查缺补漏,使其重拾信心

在中职学校里,大部分的学生数学基础都较差,不少学生在小学阶段,数学成绩就不好,上了初中又不想学。数学是门连贯性极强的学科,现在中职阶段的数学基本与高中阶段吻合,初中基础不扎实,上了中职之后,对后续的数学内容更是无能为力。

比如本人在讲授“含绝对值的不等式”这一节中,有个相关的不等式是“|2x-1|

(三)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提高学习质量

对于中职生数学基础普遍较差的现状,如果教师不予高度重视,而是一味地赶进度,往往适得其反。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多数情况下,提高学生学习动机最好的方法是让学生相互合作交流、互帮互助、亲自体验,最大程度上唤醒中职学生的学习热情[2]。

因此,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指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让学生共同参与、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这样一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后,基础差的学生就不怕上课时跟不上老师的节奏,使自己有了学习的信心;而基础较好的学生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同时,也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师与学校共同努力,确定适当的教学内容

在中职阶段的数学内容不求学得深,而是强调学会、会用、够用,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能够掌握一门实用技术,以适应工作的需要。这就需要教师因材施教,根据实际和学生需求,研究校本教材,适当地放低教学起点,这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如果教学内容减缓了坡度,学习难度就大大减低了,这样可使学生的压力减小,也可使得学生基础差的状况对其学习不会产生更大的影响。

另外,学校在选购教材时应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还要兼顾到专业的需要,对现行教材进行适当取舍,确定恰当的授课内容,以适应中职生的实际情况。这样教材难度降低了,实用性增强了,学生也不会因为数学基础差受到困扰,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会越来越高。

(五)制定灵活的考核方法

由于教学对象的特殊性,注定了中职学校的数学考核方法和普高的考核方法一定不同。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采用了平时考察与期中、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手段。平时考察包括课堂观察、学生笔记、作业检查、出勤率、小测验多种形式。平时考核的成绩会分阶段公布,这样既激励考核成绩好的学生再接再厉,又能激起考核不尽人意的学生奋起直追。平时考察占期末总评分的60%,期中占15%、期末占25%。两种方式相结合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

中职生的数学基础普遍较差,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要想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必须首先解决好这个艰难的问题。作为一名中职数学教学的实施者,我们有责任为解决这一难题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相信自己,只要用心,只要有法,中职数学教学一定会硕果累累。

参考文献:

[1]李龙鑫,《谈谈夯实中职生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时代青年-教育2011年第10期.

[2]余越秀,《中职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初探》,广西轻工业2009年第11期.

上一篇:浅谈英语早读课的有效利用 下一篇:走出现代教育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