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对幼儿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1-25 01:24:54

创新教育对幼儿的几点思考

【摘 要】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为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我们称其为创新教育。其核心是在全面的实施素质教育进程中,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着重研究和解决基础教育如何培养儿童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问题。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活动是重要渠道。

【关键词】幼儿教育;创新创造;策略

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知识创新意识对21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创新具体体现于社会群体中每个个体中,应该是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一体的创新人才。只有创新人才、创新队伍、创新群体,才能振兴民族创新,才称为国家的希望所在。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创新教育倍受幼儿园的重视。多项研究表明,创新能力与其它能力一样,存在着递减法则,开发得越早,其发展潜力越大,因而人的创新能力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早期开发。如何在幼儿园开展创新教育,据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树立与现代教育理念一致的幼教观

教育的各项变革最终都是通过教师来完成,而教师的教育观念则是引起教师行为的最直接因素。在诸多教育观念中,教师自身观念在实施幼儿创新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创新教育是传统教育所欠缺的,传统教育认为,循规蹈矩、老实听话、少说少动、驯服驯从等,按老师要求规定去行事的就是好孩子。而一些好奇、好问、好动的孩子则被称为“调皮”、“捣乱,而加以限制训斥。不顾幼儿的需求从而忽视幼儿的个体性及主体性,幼儿整天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培养模式既机械又单一。在某所幼儿园一次音乐节奏观摩课上,当教师出示五线谱音符问幼儿这像什么?幼儿们积极性都很高,纷纷回答:像“勺子”、 像“气球”、像“蝌蚪”…,正在大家为幼儿们丰富的想象力而感到高兴时,教师却反问一句,这像“蝌蚪吗?结果再没有幼儿敢回答像什么,活跃的思维一下子被扼杀。原因只有一个:教师想要的答案是幼儿说出像豆芽。因此,在旧教育观念影响下,教学方法普遍采用灌、统、管。在日益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树立与现代教育观念一致的幼教观非常重要,重视创新意识培养应该放在首位,教师要对幼儿回答的问题给予肯定与认同,鼓励并及时发现他们的小发现。小创造的火花,是有力保护孩子创造力的萌芽。

二、创造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

自由、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的自由创造的才能,幼儿和教师建立平等、尊重、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育与活动环境,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主动,积极参与学习和活动的过程。外部的束缚过多与压力过多,幼儿便会很少独立自主,心理自由。这样就限制了幼儿创造性潜能的发挥。有的幼儿好奇心强,想象大胆,在他们充满稚气与童真的想象中,创造性能若隐若现,教师要善于发现和精心培养。当幼儿的想法稀奇古怪超越客观事实时,当他们的描述与实际情况有出入时,当他们手舞足蹈自编自唱、乱涂乱画而兴致勃勃时,教师切不可以用成人固定的思维模式去限制他们或者盲目否定。有这样一则故事:在某次美术活动中,幼儿画想象画,结果是有的将眼睛画成蓝色,把太阳画成绿色,还有个小女孩画了一个三条腿的男人… 当老师问她为何要画个三条腿时,她慢条斯理地说:“我的爸爸在美国, 我好想他,盼他快点回来,所以我就多画了一条腿。”当时老师就当全班同学的面夸她:你真聪明! 教师敏感地捕捉到幼儿创造思维的闪光点并加以科学的引导。这种情形下,幼儿更易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信任,得到充分表现自己的认识情感和思想的机会,使幼儿消除依赖和胆怯的心理,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进行积极地思考、积极地探索,逐步形成探求创新的心理和以一种创新的精神来看与思考问题。

三、树立与现代教育相适应的职业观和角色观

当教师的角色不再限于文化的传播者;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使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课堂的管理者、教学的组织者,且还应是激励者、表演者、支持者、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和交往者,更应成为教育工作的创新者。决策者、研究者、学习者、协调者和心理学工作者等。教师应该是全面发展的楷模,成为集众多角色于一身的角色,为幼儿创新教育提供可能。教师的职业不再是仅有文化或者胜任便可,教师必须是楷模是榜样,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有专家认为;“教师要把学生造成什么人,自己就应是这种人。”教师除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外,还要忠于职守,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热爱幼教事业。具体表现对幼儿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尊重幼儿。注重师幼互动的价值观念,善于用各种适应的方法接触及引导幼儿,实行双向交流沟通,让幼儿对教师亲近、信服,这样才会容易接受教育。才敢流露自己的自尊、感情、自信,敢于思考、敢说、敢问,使幼儿有一定的创造性。反之,教师的方法简单、粗暴、主观、甚至苛刻,只有命令,重视权威,不讲道理,不许违抗,缺乏爱心与耐心,这样会因为幼儿害怕老师而服从,往往对老师回避。干事缩手缩脚,有的甚至对老师产生憎恨及厌恶,时间一长幼儿的独特意识随之消失。

四、创建新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文明进步,社会的竞争激烈,对幼儿发展提出更新的要求。然而;以往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和与现代教育发展不相适应,教学方法死板、教学模式单一。分科教学,集体授课比例大。课堂都会被教师所控制,幼儿不是听老师讲,就是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教学方法生硬死板,严重影响了幼儿的创新思维发展。只有创建新型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才能使幼儿的创新能力得到普遍发展。将分科教学改为整合课程,可多学科综合,即:多个学科,共用主题,顺序展开,学科教学,结合为本。即:围绕主题,学科共通点,解决问题,较具整合性,过程为本。将集体教学改为个别,小组和集体相结合的灵活方式,充分体现师幼互动价值。生成课程和预成课程相结合,及时解决幼儿提出的新问题,注重对幼儿多能力的培养。在组织活动时,教师应该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创造机会,激励幼儿用不同的想法去解决不同的问题。克服按部就班、死啃书本、照葫芦画瓢、教条主义的倾向。把幼儿的创新发展放在首位,构建对幼儿创新能力发展具有价值观念的适合幼儿特点的教学模式。

五、建立新型课程评价体系

幼儿园课程是个从理论到实践,经过评价再到实践的动态整体。在这个整体中,评价起着检测、判断、矫正、反馈的中介作用。目前的评价方式,已经在观念和评价标准上有所改进和创新,但与创新教育、创新成果所要求的评价体系相比,还相差甚远,这便是许多教师在实施创新教育时缩手缩脚的根本原因。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当中,怕幼儿乱说、乱动,教学结果差等, 教师来回反复地说教,幼儿却一直处在被动位置。因此,管理者、教育评价者一边鼓励教师大胆创新;另一边又以狭隘的教学结果作为课程评价的唯一标准与手段。两者之间的矛盾促使创新教育流于形式,并直接影响幼儿园创新教育的实施。目前必须建立新的课程评价体系,以更好更快地推进创新教育的开展。

实施幼儿创新教育,必须围绕培养具有丰富创新素质的完整幼儿这一总目标,改变传统观念与行为,建立适于幼儿创新发展的学前教育观念、课程教材、教育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育评价,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

上一篇:一九八三年高考英语试卷分析 下一篇:浅谈室内设计未来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