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煎熬中药的时间和方法

时间:2022-01-24 04:30:25

浅谈煎熬中药的时间和方法

【中图分类号】R2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494-01

现今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用中药来防病治病、保健养生的人群越来越多,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完全知晓煎熬中药的时间和方法。中药汤剂加减灵活,服用方便,吸收快,作用速,但必须正确掌握煎熬中药的时间和方法。掌握中药的煎熬方法,是提高临床疗效的重要环节。医者辩论处方,要通过十分缜密细致的思考,如煎熬中药不得法,不免事倍功半,降低药物的临床疗效。故中药汤剂的煎熬得法与否,直接影响着中药的治疗效果。下面笔者就煎熬中药方面上的一些心得体会介绍如下,以供各位同行共同探讨。

1 关于煎熬中药的容器

煎熬中药,以瓦罐砂锅最佳。因瓦罐砂锅受热均匀,且不会与药物起化学反应。而铝锅铁器,不但受热不匀,且易与药物起化学反应,直接影响到中药的临床疗效。

2 关于煎熬中药的火候

煎熬中药,应当光用“武火”迅速煮沸分钟后,再改用“文火”煎煮。关于用“文火”煎煮的时间,因根据中药的性质作用和质地而定,一般发散解表及芳香燥湿类药物煎煮时间宜短,以8~10分钟为宜,而补益滋腻及块根类药物煎煮时间宜长,一般以20~30分钟为宜。

3 关于煎熬中药的次数

煎熬中药一般以煎煮三次为宜。药物的光电比色实验证明,平均每煎药一次,药物的光密度下降45.7%,也就是说中药每煎熬一次,其有效成分的提取率为45%,说明中草药煎熬三次已提取了其有效成分的90%。

4 关于煎熬中药的时间

4.1 苏叶、荆芥、薄荷、细辛、白芷、藿香、佩兰、苍术、白蔻、草果、石菖蒲等发散解表及芳香燥湿类药物,煎煮时间宜短,与其它块根补益滋腻类药物配伍有时则应后下,因这类药物富含挥发油,久煎易致香气挥散,药性损失。

4.2 龙骨、牡蛎、石决明、珍珠母、磁石、赤石脂、龙齿、龟板、鳖甲、穿山甲、紫石英、代赭石、海蛤壳、海浮石、灶心土、礞石、花蕊石等金石、贝介、甲壳类药物,因有效成分不易析出,煎煮时间宜长,有时则应先煎煮30分钟。

4.3 附片、川乌、草乌等应先煎煮20~30分钟,这样能破坏降低其毒性,而保留其治病的有效成分。

4.4 生大黄、桂枝、钩藤、肉桂、徐长卿等宜后下,因久煎易破坏其有效成分,降低药物的疗效。

5 关于煎熬中药的方法

5.1 煎药宜用洁净的冷水,而不能用开水或热水煎药。用水量宜以淹没药物或稍高为度。最好先用冷水将药物浸泡30~60分钟后再煎煮,这样药物的有效成分能更多更好地析出。不能用开水或热水煎熬中药是因为中药大多数是植物药,其有效成分比较复杂,其中很多富含多种蛋白质等,这些药物的有效成分都存在于植物的细胞组织内,如果一开始就用开水或者热水煎煮,蛋白质遇热就会凝固,使植物组织突然膨胀,这样药物的许多有效成分就不能完全通过组织细胞间隙向外扩散渗透出来,进而降低药力,影响临床疗效。

5.2 花、叶、草类药物体积大,加水宜多。山药、茯苓、芦根、木通等药物易吸水,加水也应较多。

5.3 吸水量大的药物如丝瓜络、灯心草、通草、大腹皮、灶心土等宜先煎取汁,再加入其他落物煎煮。

5.4 带绒毛及粉质或颗粒细小而不易过滤的药物,宜用布包煎,如旋复花、海金砂、蒲黄、五灵脂、前仁等。

5.5 贵重药物如人参、西洋参、冬虫夏草、鹿茸、天麻等,宜另行煎煮。

5.6 阿胶、龟板胶、鹿角胶等,宜烊化冲服,不宜煎煮。

5.7 犀角、麝香、川贝、三七、熊胆等药物,宜研末冲服,不宜煎煮。

5.8 胖大海、番泻叶、芒硝等,宜泡水服,不宜煎服。

5.9 饴糖、猪胆汁、鸡子黄等不需煎煮,将热药汁冲入搅匀即可服用。

5.10 乌头煎、乌头桂枝汤等方剂皆宜和蜂蜜同煎,因蜂蜜能清热、补中、解毒、润燥,兼能缓急和中、调和营卫、通三焦、安五脏、和百药。乌头、甘遂等药物和蜂蜜同煮,蜜能制缓乌头、甘遂之毒性,同时能和中补益润燥,兼可矫味。

5.11 生化汤、瓜蒌薤白白酒汤等方药,皆宜用清酒加水和药物同煮,因酒能行气血、通经络、助行药力、宣通痹阻。

5.12 茯苓研细末后再煎煮,跟能发挥药效。茯苓味甘性平,为健脾利湿治痰之要药,但其质坚实,不易煎透,故张锡纯谓“茯苓如入煎剂,其切作块者,经久煎之而不易透,须切薄片,或捣为末,方能煎透”。为了充分发挥茯苓的药效,如改为研末煎服,不论单方复方,确能增强疗效,且能减少用量,节约药材,值得推广。

5.13 断乳药麦芽煎煮前要先用微火炒黄(一定要即时用,即时炒。麦芽用量宜大,须用生麦芽150~200克,断乳才显良效),再置砂锅内加水800~1000毫升,煎熬至400毫升许取汁,再加水700毫升,煎熬至300毫升许取汁,将两次煎汁兑在一起,分两次温服,服后令微汗出,效特佳。

上一篇:善于物,成于手 下一篇:孤独症与癫痫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