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汽车衡的可靠性能分析

时间:2022-01-23 06:18:04

电子汽车衡的可靠性能分析

摘要:电子汽车衡又称地磅,为一种简便易行的大型称重系统。由于其高效便利,在许多场所都得到应用,比如收费站、矿山、码头。电子汽车衡在使用时不仅需要保持良好的精确度,而且要求其在一定的工作时间内能有稳定的工作状态。所以电子汽车衡在投入使用后的可靠性能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字:汽车衡、精确度、可靠性

中图分类号:N945.17

引言:在电子汽车衡的称重系统运行中,准确称重体现了其性能的一个方面,更关键的是汽车衡能够长时间保持稳定的工作状态。就这一点来看,必须对影响电子汽车衡工作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在故障发生之前经常进行检查,做到未雨绸缪。本文将分析一些影响电子汽车衡可靠性的因素以及部分预防措施。由于称重传感器和称重显示仪表是电子汽车衡最重要的部分,本文的将围绕影响以上两部分的可靠性的因素进行展开。

1、称重传感器的影响

作为一种将质量信号转换成可以用仪表显示出来的电信号设备,称重传感器在电子汽车衡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而称重传感器的工作需要一定条件的工作环境,以下几种环境对其可靠性有很大影响。

1.1外界电磁场的干扰

传感器在电信号的转换时内部会产生一个电磁场,如果在称重传感器工作时外界存在强大的电磁场或者电磁波对内部的电磁场进行干扰,便会影响信号的转换从而打破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可行的做法是把外界的电磁场进行屏蔽。

1.2温度的影响

传感器在电能的带动下会产生热量,加上环境的温度过高,会造成传感器的焊点开裂等一些故障,促使系统出现问题。可以采用耐高温材料的传感器,也可做好散热措施进行防范。

1.3密闭性不完善的影响

粉尘、潮湿可能会造成传感器线路短路。在此环境条件下应选用密闭性很高的传感器。不同的传感器其密封的方式是不同的,其密闭性存在着很大差异。

2、称重显示仪表的影响

不仅是传感器系统,电子汽车衡的称重显示仪表系统也会经常受电磁脉冲、雷击放电和地电位不平衡等有害因素影响,这些干扰进入测量系统的信号回路,会对测量结果造成很大的偏差,影响整个电子汽车衡的可靠性能。因而强有力的抗干扰的措施是十分需要和必要的。

2.1输电线路的干扰

我国的输电线路的输电频率都是50赫兹的交流电源,所以在传输过程中由于电磁感应和静电感应会产生相应的干扰磁场和电场。如果在电子汽车衡的称重显示仪表系统内部存在与输电线路长度相当的电线,便会形成与之对应的磁场对信号源产生干扰,从而影响显示仪表的正常工作,致使示数显示错误。可以采取以下方式进行克服:1、 信号电缆采用屏蔽电缆。在实践中,我们多将屏蔽层在仪表处单端接地,也可在传感器处接地。

2、 信号电缆应避开动力线。若现场无法与动力线远离,则只能采用电缆金属防护管道的隔离式屏蔽措施。应该注意的是,非磁性屏蔽体对50Hz 工频的磁场无屏蔽效果。必要时可将信号线穿入铁管中,并把铁管接地。由于铁管磁阻很小,进入铁管的磁场会大大降低,使信号线得到磁屏蔽。

2.2外界电磁场的影响

在电子汽车衡周边的环境中,存在着大量发射和接受电磁波的区域,比如手机通信设备、电视信号接收设备等,这些区域内的电磁波如果存在频率很高的电磁波便会使显示仪表系统的目的信号频率发生改变,进一步对电信号和质量信号之间的转换发生错误,造成系统故障。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可以屏蔽外界电磁场对系统的干扰,切实可行的方法是使用同轴电缆,来降低闲杂磁场的噪声。

2.3共接地线的的影响

在电路中,线路之间肯定会存在干扰,如果所有的线路串联起来使用同一根地线的话,则会产生共阻抗噪声,引起称重仪表显示系统不稳定。更有甚者,线路串联虽然可以减少材料的浪费,但是一旦一个部分出现问题会造成其他部分的波动,从而使整个系统的可靠性能降低。所以在线路设计时应该采用并联的连接方式,避免线路之间的干扰。同时,线路在接地部分电阻应该足够的小,可采用电阻小的材料、使用较粗的电线和增大地线的接触面积。

3、小结

电子汽车衡无论是工业生产还是人们的生活中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追求其准确性的同时,更需要其具有优越的可靠性能。因为电子汽车衡不同于传统的称重设备,它作为一个大型的称重系统,造价相对昂贵,必须有较长的使用年限,而且要求它在使用年限内都能发挥作用,就必须对影响其可靠性能的因素进行具体的分析,从而对这些因素一一进行规避。作为电子汽车衡最重要的两个部分,传感器和显示仪表对其可靠性能的影响也就最大。传感器是信号的转换装置,对外界自然环境的要求高,高温和潮湿这些环境对其工作有很大的阻碍,应当采取一些措施进行避免。而外界电磁场对显示仪表系统造成干扰最大,因为信号回路会受电磁脉冲的影响进而造成传送到显示仪表系统中的测量信号出现噪声,致使称重系统在使用时发生故障。要提高电子汽车衡的可靠性能,可以对以上的影响因素按照相应的解决办法来提高其可靠性能。

参考文献

【1】刘君华,古云波;电测量仪器可靠性预计[J];电测与仪表;1994年05期

【2】王天荣,周真,王丽杰;传感器可靠性技术―传感器可靠性特征量[J];传感器技术;1995年04期

上一篇:国内水坝分类浅谈 下一篇:关于综采机电设备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