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2-01-22 02:19:08

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文言文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许多教师不愿意教,大多数学生不愿意学。历史的变迁使很多文言文字变得晦涩难懂,而文言文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也并不广泛,这些都使得学生对它难以产生兴趣。

一、文言文教学中常出现的问题

1.如今中学生在对文言文的认识上存在误区

“古文无用论”是学生普遍存在的错误认知。许多中学生认为,文言文知识在现代社会中已经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甚至有人认为学习文言文只会让别人看不起,被别人嘲笑跟不上时代,是个“古董”。

2.教师单纯注重文言文的表象教学

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差距较大,甚至在某些方面有着截然不同的理解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顾对字、词、句的翻译,或者一味单纯地强调语言基础,掌握文言基础知识,比如说: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特殊句式等,缺乏对古代文学作品潜藏魅力的开发与研究,所以学生学起来无趣,教师教起来为难。

3.教师教学意识淡薄

在应试教育的束缚下,单调的教学方式影响了文言文教学的实际效果。多年来,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教学多采用灌输式或讲析式的教学模式,甚至不少高校的中文系教师也是如此。教师单纯以讲、记、背、默、译为线,强迫学生记忆、练习。这种强迫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文言文学习产生了畏惧心理,导致文言文教学的难度加大。

二、改变文言文教学现状的对策

1.消除障碍,激发兴趣

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彻底改变教学中不正确、不合理的教学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文言文的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中,应以生动的课堂讲析、丰富的文化知识来吸引学生,以文言文的魅力来感染学生,把他们带到文学作品的优美境界中。

2.经常梳理,反复强化

文言文学习有一定的难度,再加上初中生不学语法,在学习过程中就更不易理解古汉语知识了。因此,教师要经常梳理,反复强化文言文知识,这也是符合记忆规律的。

3.以今观古,总结规律

学习文言文,要总结归纳语言运用规律。首先,要以今观古;其次,文言文的学习,特别是语言规律的学习,要以意义为依托,在充分理解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规律。如,文言句式――倒装句中的“状语后置”,根据现在汉语的语法规律,状语一般放在主语之后谓语之前修饰限制谓语,或放在句首,所以用现在的语法规律衡量古代的语言现象,就出现了“状语后置”。再如,文言文中形容词的活用,根据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律,形容词不能带宾语,于是为了翻译的方便,就出现了“意动用法”“使动用法”等。比如,句子“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中的“美”字就是意动用法,翻译成“认为……美”;“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字就是使动用法,翻译成“让……活”。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在此不再列举。

4.化繁为简,以简驭繁

在学习文言文语言规律的时候,不要将教学设计得太复杂,那样只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降低其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复杂的变得简单些,教会学生用简单的方法记住比较繁难的内容。我在教学中就是努力这样做,比如在讲解定语后置句的时候,就将其简化成“之式”“者式”“之……者式”,这样的教学效果较好。

5.加强诵读,感受领悟

诵读是学习文言文非常有效的方法,学生通过熟读成诵会增强对语言的感知力,从而更好地理解、掌握语言规律。

6.注重迁移,灵活运用

学习文言文的最终目的还在于学会迁移,灵活运用。因此,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这样学生就能把在课本中学到的知识和文言文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运用到其他文言文的阅读和赏析中去。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坚持“精读与博览结合,课内与课外沟通;精读学规律,博览增见识,课内打基础,课外增实力”的教学原则。

总之,面对当前文言文教学的困境,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古典文学,让学生课内喜欢读文言文,课外亦喜欢看文言文,并能从文言文中吸取营养,将学习到的章法技巧运用到写作中去,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定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作者单位:山东省东营市陈庄镇中学】

上一篇:“秋风”吹出几多情 下一篇:“八招”搞定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