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孤独天使》中“垮掉禅”蕴含的社会反思性与反叛性

时间:2022-01-22 02:09:30

浅析《孤独天使》中“垮掉禅”蕴含的社会反思性与反叛性

摘 要:《孤独天使》是凯鲁雅克在1964年才创作完成的又一部不停地在路上探索的自传体小说。本文主要从《孤独天使》中孤独峰上的63天和不断的穿越过程中的感受来诠释BG(垮掉的一代)身上所具有的时代性的“反叛性”,而这种“反叛性”之于凯鲁雅克来说,始终都在尝试着用禅宗的思想来解释。而佛教禅宗思想之于垮掉一代来说,又是思想上的、信仰上的精神支柱。

关键词:孤独天使 垮掉禅 反思性 反叛性

一、“垮掉禅”的由来及在垮掉一代中的释义

以凯鲁亚克为首的BG(垮掉的一代),视禅宗为“知性上和精神上的皈依”,他们以禅宗为武器对抗中产阶级价值观和基督教施加的精神羁绊。他们通过阅读英文佛禅著作,发现与佛禅精神的契合点。因此,禅宗是他们用以观察社会、看待世界的一种人生哲学,是他们寻求思想和精神出路的另一“管道”。就如约翰・霍尔姆斯所说:即使最粗俗、最虚无的垮掉成员,亦毫无例外地关心着信仰问题。他们关注东方文化,甚至亲自到东方求取“真经”。他们被称为“垮掉的参禅者”(Beat Zennists)。而凯鲁亚克也被艾伦・金斯伯格誉为“美国散文新佛陀”。

二、孤独峰上禅式的反思与反叛

1956年,凯鲁亚克用63天的时间在孤独峰参悟着何为“虚空”。在《孤独天使》中,作为山火望员的杰克・杜劳斯(凯鲁亚克本人)独自来到孤独峰顶,用“空对空”的方式来“独自面对上帝或者我佛如来”,最终来找出所有存在和苦难的意义,在虚空中来去自如。

对生命的领悟:“生存并且毁灭,就是这个问题。”杜劳斯在体味生命的同时,仿若感到佛祖的箴言:你的路途遥远,无限无边,你如一滴雨水坠下,你称它为生命,并称之为你的生命。你自以为清醒,可无论你是否在生命轮转中避不思想,生命无非是落入大海的那滴水,对于它,时间是何物?又何以惹上尘埃?在对生命的参悟之时,真是应了中国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因此,对于杜劳斯来说,对于生命中的真和善,非真亦非非真,而生命本身就是一种空。这是一种出世的态度,从而也展示出杜劳斯在烦躁的社会当下对待生命中的若干未知之时,所表现出来的与当时社会主流群体截然相反的淡然的态度;而对于生命的意义来讲,杜劳斯则认为虚空就是生与死。

对生活的参悟:在当时的美国社会下,浮躁情绪充斥着年轻一代的大脑,他们面临着社会分工的极度失衡、精神信仰的空前缺失,而麦卡锡主义又激起了社会不同群体间的矛盾。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杜劳斯(凯鲁亚克本人)听从了诗人斯奈德的建议,深入山中重新体味禅道,就是利用这种静静的思考与参悟,垮掉一代之王――凯鲁亚克打造了自己的鲜明的对抗传统社会的方式。

对自我的省悟:上个世纪50年代的美国社会,快乐之于当时的美国年轻人,尤其是对垮掉的一代或是垮掉派来说,只是一种在窒息空间中寻求精神和肉体解脱的形式。战后的美国社会虽然在物质上达到了富足的状态,但贫富差距的悬殊、一切事物充满了商品化、生活僵化而且平庸、青年个性与信仰的缺失,人们患了集体崩溃症,而杜劳斯(凯鲁亚克本人)就是其中一员。面对精神上和肉体上的无限压抑,杜劳斯在群山之中时,悟出“我的佛性欢喜自在,同时处于开悟和无明之中,但也可能同时处于无无明和无开悟之中”;“这个世界只不过是随出生而来的梦幻,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回到欢喜解脱,回到佛性的根本――我们都明白,那就是原初快乐的根本”。

三、从出世的顿悟到入世的行走

63天的孤独生活对于杜劳斯来说,是一种出世的方式,即便悟出一切虚空,但对于其自身来说,要在思想上克服自身的“空”,并将其理论化、合理化,杜劳斯还需经历入世的一个过程。佛教禅宗的模式和天主教精神上的信仰,始终困扰着杜劳斯,这也使得其生活变成了“一首自相矛盾的长篇史诗”。对于经历过出世的“没有他人,孤单,隔绝”的杜劳斯来说,只有让自己重新回到生活中,重新入世,才能找回真我。

“我的眼睛长在我的手心,控制着车轮控制着皮鞭。”这是杜劳斯的一种出世的参悟。对他来说,去生活,去行走,去冒险,去祈祷,去不为任何事感到内疚,这样才是悟道后的真我。从山顶回到人间,经历了旧金山文艺复兴,感受到了久别的心情躁动与自我的格格不入,他逐渐意识到出世之后的自我与本我的矛盾,他看到所有文学成就背后的新的荒凉。如何克服心理上的浮躁,如何让自己回到本我中,如何让出世的顿悟更好地融入入世的信仰,唯有走出去,去用脚步感受内心,去用“远离城市”达到内心的“宁静”。他用脚步丈量美利坚合众国的宽度和广度,他穿越不同的国度――墨西哥、纽约、丹吉尔、法国和伦敦,然后再度出发。他以一个年轻人的目光审视二战后的美国,和他已经丧失了他的美国梦;他用行走来反抗着城市里的喧嚣与浮躁。所做一切,就是为了实现和找回真我,重新树立美国梦。

结语:

美国梦,对于不同特质的美国社会来说都是具有时代的特性。战后的美国,传统的美国梦受到空前的挑战与否定,而随之而来的是信仰的缺失。垮掉派与垮掉的一代试图用东方禅宗的思想来解决美国的信仰危机,这已然是一种突破与超越。他们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意欲让整个美国回归平淡,让每个个体保持自我,进而达到整个社会的救赎。

参考文献:

[1]Hohn Tytell. Naked Angels: the Lives and Literature of the Beat Generation [M]. New York: Mcgraw-Hill, 1976:7.

[2]杰克・克鲁亚克 娅子译.荒凉天使[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

[3] 莫里斯・迪克斯坦. 伊甸园之门――六十年代美国文化 [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

[4]文楚安.“垮掉的一代”及其他[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364.

上一篇:汪曾祺《安乐居》中的文化意蕴 下一篇:浅论从认知角度看英汉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