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成长小说的《钟形罩》

时间:2022-07-02 06:42:03

作为成长小说的《钟形罩》

摘 要:成长是一个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也是人生的重要经历之一。成长小说《钟形罩》是美国诗人西尔维亚・普拉斯唯一的一部自传体小说,通过叙述女主人公埃斯特成长过程所遭遇的挫折与困惑,普拉斯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年轻女性的内心世界。本文通过分析小说的“成长”特点,希望读者可以更加注重女性的成长过程。

关键词:成长 成长小说 《钟形罩》

成长作为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和人类生命个体的重要体验,为文学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成为文学的一个永恒主题。青少年成长问题一直是美国文学关注的焦点之一,各个时期都产生出大量描写青少年成长心路历程的名家作品,由此形成了美国文学中的一种模式―成长小说。

《钟形罩》是美国“自白派”诗人西尔维亚・普拉斯唯一的一部自传体小说。普拉斯通过女大学生埃斯特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困惑与挫折以及她与之抗争的故事,向读者展示了一名优秀年轻女性的成长道路。

成长小说亦称启蒙小说,起始于18世纪末期的德国。歌德的《威廉・迈斯特的漫游时代》被认为是这一小说类型的原始模型。莫迪凯・马克斯认为“成长小说展示的是年轻主人公经历了某种切肤之痛的事件之后,或改变了原有的世界观,或改变了自己的性格,或两者兼而有之。这种改变使他摆脱了童年的天真,并最终把他引向了一个真实而复杂的成人世界。在成长小说中,仪式本身可有可无,但必须有证据显示这种变化对主人公会产生永久的影响。”简而言之,成长小说就是对男女主人公如何从对成人世界的懵懂无知进入到有知并接受成人世界规则的叙事,在这一转变过程中,主人公势必经历种种迷惘与考验,最终在领悟成人世界的同时失去曾经的天真并认识人生和自我。

一般来说,成长或者启蒙可以被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年轻人因为某种机缘离开家,在这一阶段他们会经受一些身体上的痛楚。第二阶段年轻的主人公在遭遇了各种碰撞之后接受成人世界的信仰的教导。第三阶段,主人公由自身的行为体现出接受到的成人世界的规则,表明自己已经成功融入成人世界。

小说《钟形罩》的故事背景被设立在一九五三年夏天的纽约与波士顿,埃斯特・格林伍德出生于一个家境一般甚至稍显贫困的家庭。但是因为她天资聪颖又勤奋好学,从小到大她为自己赢得了无数的褒奖和经济资助,并在十九岁那年得到机会离开家乡去纽约一家知名杂志社担任客座编辑。在一个月的实习期内,埃斯特一方面努力的工作,一方面陷入了失落与困惑当中,因为在进入了真正的社会之后,她开始迷茫自己到底该做一个什么样的女人。在纽约,有三位女性进入了埃斯特的视野:多琳、贝特西和杰・西。多琳和贝特西与埃斯特一起在杂志社实习,前者社会经验丰富,在吸引男性方面有着非凡的手段,这让埃斯特羡慕又自卑;后者乖巧可爱,最大的梦想只是成为一个贤妻良母,这是埃斯特所厌恶又不屑的。事实上她最向往的是成为实习老师杰・西那样的人,杰・西有着敏锐的思维,被公认为行业中的成功人士。然而除了在专业方面的杰出表现以外,杰・西的相貌着实不佳,穿衣更是刻板,埃斯特不愿成为这样完全没有女性魅力的人。她希望既有迷人的外表又能追逐并实现自己的梦想。然而当时的美国社会虽然也鼓励女性接受教育,支持她们施展个人才华,但是一个“合格女性”的最好结局应该是相夫教子。这种本身就自相矛盾的社会理念让埃斯特感受到混乱与迷失。到底是要成为一个毫无女性魅力的成功人士还是成为一个被社会接纳且认可的妻子和母亲,埃斯特必须做出选择。因为不愿妥协,也不知道该如何做出选择,埃斯特心里的煎熬使得她濒临精神崩溃的边缘。

在埃斯特去纽约之前,她向一个写作研习班提出了申请,一旦通过她将可以获得一位太太对她的资助,这对她以后事业的成功也是大有好处。埃斯特在对此寄予厚望的同时也是自信满满,她相信自己一定能够获得这个机会。一个月的实习结束之后,埃斯特回到家乡小镇与母亲共度暑假,在那儿,她收到了研习班的拒绝信。这对于埃斯特来说无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她开始担忧并怀疑自己的能力。既不会做饭也不会速记,她在行的只有不断地赢得一个又一个的奖学金,而研习班对她的拒绝意味着对她唯一才能的否定,未来似乎真的成了一个问题。在家乡,小镇的保守气息让埃斯特感觉压抑难忍,而母亲对她的指责与不解更是让她生活在恐惧之中。虽然在内心,埃斯特尽力想要维持自己的梦想,社会却无视她的艺术抱负,使她陷入无助的困惑当中。埃斯特的意识开始慢慢混乱,她全盘否定了自己过去所取得的成绩,并试图以结束生命这样一种极端的方式获得解脱。幸运的是,埃斯特被及时发现并获救之后被送往一家精神病院里接受心理分析治疗,重新审视自己,慢慢重建自信。在小说的结尾,埃斯特等候出院,期待开始一种崭新的生活。

单纯的埃斯特在离开家乡去往纽约之前,对社会的了解少之又少,怀揣着美好的梦想进入了复杂的社会,埃斯特发现自己的想法并不被当时的社会所接受,而当时社会所推崇的价值观又是她不愿意附和的,这种无法调停的矛盾让埃斯特感到迷茫,又无处诉说。她不能责怪社会,也不敢斥责他人,只能寻找自身的问题,当她无法思索出解决方法时,只能通过死亡这种极端的手段获得重生。

正如埃斯特一样,女性的成长是一种内在与外在蜕变,从无知到有知,从伴随着童真出生到童真的逝去,从女孩到女人,这一饱含痛楚的过程帮助女性重新定位自己在人生中的角色并为将来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做好准备。从成长角度解读《钟形罩》不仅可以加深读者对小说的理解,更是为了提高人们对于女性成长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Buckley, Jerome Hamilton. Season of Youth: The Bildungsroman from Dickens to Golding.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2] Plath, Sylvia. The Bell Jar. New York:Harper & Row, 1972.

[3] 安妮・史帝文森. 苦涩的名声―西尔维亚・普拉斯的一生[M]. 王增澄译.北京:昆仑出版社, 2004.

作者简介:赵格亚(1983-),女,陕西咸阳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教师,助教,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上一篇:铁凝小说中的“棉”意象 下一篇:汪曾祺《安乐居》中的文化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