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跟随鸟儿飞翔

时间:2022-10-13 11:12:47

摘 要:雅克・贝汉的纪录片《鸟的迁徙》以人性化视角让我们见证了生命的坚韧与伟大,带着敬畏感和人文生态关怀,去关注、了解天空中的一群精灵。本文将从音乐、旁白以及叙事结构等方面去探求纪录片背后体现出的人文生态关怀。

关键词:《鸟的迁徙》 人文生态关怀 纪录片

《鸟的迁徙》是导演雅克・贝汉《天・地・人》三部曲之一,导演用不一样的视角给我们展现了鸟类迁徙的生活,同时也传达出了导演的人文生态观念。四年的拍摄,一万五千个小时的飞行时间;使用动力伞、小型飞机、内藏摄像机的像鸟一样大小的航模等技术设备,大手笔的投入也换来了观众的感动。雅克是怎样通过镜头表达自己的人文生态关怀的呢?本文就将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与分析。

一、工业文明背后的人文生态关怀

人文生态关怀具体来说就是把人文精神同生态意识融合,用人文关怀去解决生态问题。它将人与自然界万物放在同等地位上,用人文精神关注生态,并最终达到人与生态的和谐统一,而不是把人凌驾于自然界之上对其进行控制。美国海洋生物学家、作家蕾切尔・卡逊在《寂静的春天》中说,控制自然是一个愚蠢的行为。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越来越体现出一种“主人”的身份,越来越多的导演、作家开始转向生态保护作品的创作。电影理论家贝拉・巴拉兹说:“纪录片必须在经验世界的广阔天地中发掘出最有特征意义的、最有趣、最可塑造和最有表现力的东西”。[1]纪录片的这个特征让人文生态关怀的表现更振聋发聩。

二、恰当好处的音乐与旁白

一部好的纪录片必须要有贴合主题并恰当运用的音乐,本部纪录片配乐主要以乡村音乐为主。音乐在开篇就奠定了影片的感情基调:随着钢琴的伴奏,一只脚上缠着渔网的小鸟飞向广阔辽远的天空。影片中间丹顶鹤在小提琴的伴奏下踩着优雅的舞步,仿佛是一位高贵的舞者。此外,影片还善于借用自然界的各种声音:蜜蜂的振翅声、鸟的叫声、万马奔腾声、雪崩巨浪声、风拂草声……雅克用最纯真朴素的声音激荡着我们的心灵,一切声音都让我们对自然肃然起敬。整部纪录片音乐节奏时轻时重、时缓时急、时远时近,男声、女声、童声交错出现,带给观众心理或热烈或平静或压抑或开朗的心理起伏,具有十分强大的征服力。本片的另一个亮点是没有太多的旁白,这种安排直接拉近了观众与影片主角―鸟的距离,让我们真正进入鸟的世界而不是用旁白无意中提醒自己是一个人。开篇充满磁性的男中音响起:“鸟的迁徙是一个关于承诺的故事,一个对归来的承诺”,我们就抓住了故事的主题,即使整部影片有不超过十句的旁白,但是依旧可以深入进去,去看鸟儿看到的世界与风景。

无论音乐还是旁白,都体现雅克的良苦用心。这部纪录片充满人性、理性与超越性的激情,通过人性化的音乐的渲染、具有超越性的旁白的烘托,向我们真切的展示了鸟儿迁徙的神奇与美丽,生态自然的瑰丽与壮丽,唤起了观众内心的生态关爱与温情。

三、“绘圆似”的叙事结构

“绘圆似”的叙事结构“有如圆规绘圆一样, 要有一个叙事的圆心, 其他的事情都是由它衍生和辐射开去, 创作者围绕它来展开所要讲述的人物和故事”。[2]《鸟的迁徙》围绕“迁徙”这个圆心向我们讲述了各种各样鸟类的迁徙故事,影片开篇,奔跑的小男孩救了误入渔网被网住的灰尾雁,当灰尾雁带着被剪断的网飞向天空并加入到伙伴们中时,迁徙的故事便展开了。可是导演并没有以这一只灰尾雁为主角而是把视角转向其他鸟类,这样就拓宽了观众的思路,情感的张力也就更大。影片结尾,又是一年春暖花开日,南迁的鸟儿都回来了,脚上还缠着网的那只灰尾雁又回到了去年的小河,小男孩来看它,我们怎不会为此情此景而感动?鸟儿在历尽千辛万苦、穿越生死之后兑现了它关于回归的承诺。导演正是用这种大团圆的结局表达了充满人文精神的生态关怀。此外,作者围绕“迁徙”这条线还衍生出许多条支线,多条线索共同向观众呈现了一场伟大的视觉盛宴:山川、沙漠的壮阔,平原湖泊的宁静,茂密的原始森林,繁华的城市,朴素的乡村,一切都是大自然最真实的赐予。鸟儿贴着绿油油的水田滑翔激起朵朵水花,海鸦伸缩着细长白净的脖子跳着节奏感极强的舞蹈,跳岩企鹅摆着胖胖的身子却怎么也跳不上岩石的憨态可掬……正是这些关于“迁徙”的小故事,才使鸟儿的“回归”更加完整。

四、结语

鸟的迁徙过程历经磨难,不仅受到自然天敌和恶劣的环境的威胁,还有可能受到人类的伤害,它们随时都会遇到生命危险。无法忘记被豢养的野鸭看到自己的同类飞过蓝天时它们眼中复杂又渴望的眼神、被猎枪击中从高高的天空中笔直落下的黑额雁、还有被黑漆漆的石油黏住脚而无法脱身只能眼睁睁看着同伴们都飞走了的红胸鸭……但是雅克并没有向我们血淋淋的展示杀戮:当要表现被收割机碾过去的鸟宝宝时,导演将画面伸向远方,以收割机把麦田全部收割完为结束,虽然没有直白的说出结果,可是观众早已明了。雅克这种充满人文关怀的处理方式,更能激起观众的共鸣。

《鸟的迁徙》用音乐与旁白、“绘圆似”的叙述结构向我们传达出雅克・贝汉的人文生态关怀。他既真实地记录了原生态,又挖掘了我们所不熟悉的那部分素材,最终造就了一部真正震撼的纪录片。虽然雅克并没有明确的指出什么样的生态观是正确的,但镜头说明一切,这是一种无声的谴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呼唤,他唤起人类隐藏的爱心,这也许是此部纪录片想最终传达给我们的东西。

参考文献:

[1] 贝拉・巴拉兹.电影美学[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79.

[2] 杨焰.试论记录片《鸟的迁徙》的叙事结构与策略[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32(6):30―33.

作者简介:屈阳(1991.5-),女,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10级中国语言与文学专业。

上一篇:创新思维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应用分析 下一篇:铁凝小说中的“棉”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