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语言训练,强化语感培养

时间:2022-01-22 05:38:07

渗透语言训练,强化语感培养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什么是语感?语感是学生对语言文字或理性或感性的理解,是掌握语言文字的基础。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

一、推敲词句,在字斟句酌中培养语感

在语言积累过程中,读是学生获得语感的基本通道,它能使学生的语感具有“感性”因素;而要使学生的语感具有“理性”因素,教师要指导学生深入文本,抓住文本中的关键字句进行细细推敲,让“感性”与“理性”完美结合,从而在字斟句酌中获得语感。

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卖火柴的小女孩》,对童话故事整体感悟是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的关键之处,而要产生共鸣就要对语言进行细致揣摩。如课文第一句“冷极了”表达了冷的程度,又下着雪和漫长的冬夜就要来临,更折射出“冷”的可怕,而接下来出现故事发生的时间“大年夜”,一个令孩子们向往的时间点,然而这个时间点却是小女孩悲惨的序幕。文本的情感基调从一开始就揭开了,可见作者对每个词的运用都是意味深长的。又如,“第二天早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如果学生能够联系上下文,进而深入了解故事发生的年代,就能体味出凄凉故事中的苦味,从而深刻地鞭挞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语感的培养需要抓住教学中的点滴,只有让学生抓住关键点不断积淀,语感的培养才能水到渠成。

二、链接生活,在体验中培养语感

在培养语感时,教师要抓住文本中蕴含的生活因素,借助文本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中,融入自己积累的生活体验,唤醒内心对生活的真实感受,从而在畅谈感悟时积淀语感。语文学习最终是要帮助学生将来更好的适应社会,能熟练地运用母语,传承中华民族文化,从这个层面上说,让文本融入生活培养学生的语感是引导学生深入作品、感悟作品的重要途径。

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桃花心木》,它是一篇中心突出、内容含蓄、寓意深刻的散文。文章以平凡的种树为主题,但种树人却不按常规种树,寓意何在?如何抓住文本链接“生活”?面对这样一篇散文,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将教材所呈现的知识结论“告诉”学生,让学生明白蕴含的道理,学生的接受就会变成“被动式”的。有价值的学习过程应该是学生经验地唤起、情感地参与,从而产生独特的情感体验,而体验过程也就是积淀语感的过程。课堂伊始,教师与学生谈种花、种树的经验,唤醒经验,为课文的学习埋下伏笔。接下来,教师让学生读中生疑:高个子种树人培育桃花心木为什么会和我们不同?这时,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作者抓住此事件进行写作的缘由,暗示学生无论在读书还是生活中,都要做有心人善于发现,善于质疑。学生有疑问之后,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深入课文,与种树人进行心灵“对话”,这个“对话”就是引导学生体验生活,理解文本蕴含寓意的重要过程,如“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等语句的品味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经验,“对话”不再是空洞之语,平凡文字蕴含的生活哲理在学生的心中渐渐明朗,而作者朴实的语言风格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化气息”所跳动的音符美。可以说,教师抓住文本实际,有效链接生活,从而让学生深刻领悟朴实中的真谛,这是学生语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三、迁移运用,在表达中强化语感

纵观经典作品,它体现了作者独具匠心的表达,不管是遣词造句还是谋篇布局都是学习语言的典范。教师如何抓住课堂引导的“契合”点,组织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从而促进学生迁移运用,在表达中强化语感?

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文本最后有一处“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我以此提问学生:这个“立刻”在写法上有什么特别之处?学生回答:句式相同,一组排比句。教师又问道:你能从这四个“立刻”、“又”读懂了什么?学生能通过教师的引问纷纷地结合课文去谈谈感受,教师也可以趁机引导学生的朗读……可以说,教师抓住文本特点,让理解内容与表达方式共存于课堂,学生在品味四个“立刻”、“又”时就容易融入文本的情感,并走入作者的内心世界,然后去发表自己的理解,从而让理解、表达、情感熏陶融为一体,这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习作能力都十分有益,而学生的语感也在表达中得以强化。

语感的训练离不开阅读课堂的教学渗透,只有将语感培养巧妙地结合在平时的语言文字学习之中,学生获得的语感才能具有鲜明的语文特色,从而不断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感悟能力,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福建安溪县剑斗东阳小学)

上一篇:无法供出的玄妙密码 下一篇:吃货能击退入侵物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