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方第一长寿乡

时间:2022-01-20 10:27:03

中国北方第一长寿乡

山东莱州于2009年被国家老年学会评为长寿之乡,这是中国北方地区的第一个“长寿之乡”。

人类追求健康长寿的活动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长寿文化,并不断地提高着自身的预期寿命。据中国老年学会会长李本公介绍,我国近10年来百岁老人以每年1000人以上的速度在增长。人口预期寿命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而不断延长的。发展促进长寿的前提是均衡发展、协调发展,即科学发展,科学发展是促成一个地区人口长寿的最根本的经验。莱州人长寿正是坚持以人为本,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协调发展的必然结果。正因如此,莱州人曾被著名词作家乔羽先生赞誉为拥有“月季般的容貌、黄金般的心灵、岩石般的品格、大海般的胸襟”!

目前,中国十大长寿之乡为广西巴马、广东三水、广西永福、湖南麻阳、四川彭山、四川都江堰、河南夏邑、湖北钟祥、江苏如皋和山东莱州。在2009年5月22日,莱州市被中国老年学学会命名为“中国长寿之乡”,从此结束了中国北方没有长寿乡的历史。截止去年底,莱州全市人口85.9万,实足百岁老人81人,占总人口的9.43/10万,人口平均寿命超过全国平均水平4.55岁。中国老年专家组对莱州市申请长寿之乡的十五项指标进行了严格的实地考核,认为莱州符合“中国长寿之乡”的标准。中国老年学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赵保华称,目前中国的长寿地区有三种类型:温饱型、小康型和富裕型,莱州属于富裕型。他说:“莱州地理位置优越,历史文化厚重,经济发展迅速,民众心态平和,长寿人口显著,多项指标超过标准,被评为‘中国长寿之乡’名副其实。”

得天独厚好环境

莱州市位于山东半岛渤海岸畔,全市总面积1816平方公里,连续多年跻身于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之列。俗话说,“得天独厚好环境,自古就是长寿地”。要探究莱州的长寿秘密,首先要了解莱州的历史、地理状况。早在六千年前新石器时代,莱州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夏称莱夷地,有过国。商为莱侯国。周春秋为莱子国,战国时齐置夜邑。两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置掖县。在此后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这里以其发达的经济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始终是胶东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先后为东莱郡、东莱国、光州、莱州、莱州府的治所。历史上,莱州索有“南有苏杭,北有掖(莱州)黄”和“齐鲁之甲胜,天下之名疆”的美誉。

莱州依山傍海,既有云峰山、大基山、寒同山等道教文化名山,又有尚家山、崮山、马山等原生态野外旅游胜地,是一处山清水秀的宜居地方。史料记载,秦始皇、汉武帝曾亲驾莱州“三神仙”(今三山岛)寻仙求寿,可见莱州早为长寿之地。莱州气候属温热带季风型大陆气候,气候湿润爽人。土壤质地适中,富含锰、锌、硼等多种微量元素,使当地人少有心脑血管病;莱州生活用的地下水中锌、硒、镁、铁等微量元素含量高,对人身体健康非常有益。莱州海岸线达108公里,沿海八万亩黑松林是“天然氧吧”,莱州大气质量优于国家大气环境质量一级标准,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适中,有益于人体健康。莱州的居住环境得天独厚,光照、空气、水土、海岸线等自然要素达最佳组合,可以既是莱州人健康长寿的基础。

探索莱州人长寿的秘密,我们不难发现:较为发达的经济条件、宜居的生态环境,为莱州人的健康长寿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养生文化广流传

莱州是道家养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莱州大基山是道家的圣地。道家一贯主张修身养性,清心寡欲,倡导身心兼养。莱州人深受道家养生文化的影响,养生文化如同孔孟之道一样在民间根深蒂固。莱州的道观、寺庙、牌坊中许多匾牌联都有摄生保养方面的名言警句,在民间流传极广。莱州人自古以来就遵循着许多利于养生的风俗习惯,如老人们大多保持着心胸开朗、勤快爱动、早睡早起、中午歇晌、冬晒太阳、冷水洗脸、热水洗脚、无病早防、小病自调等利于健康的生活习惯。莱州沙河镇西孙格村百岁老人马秀珍,60岁那年患严重胃病,眼见不行了。她硬是靠一句谚语一“精神不倒,身体就好”――挺了过来。神奇的是,此后,老人不仅胃病从没再犯,而且可说是百病全无,健康快乐地活了102岁。原莱州市政协副主席、105岁的孙会生用自己的长寿经改写了一幅春联:“书山有路动为径,福海无崖心作舟。”现在成为很多莱州人的座右铭。

莱州市金城镇凤毛寨村的高寿老人们很引人注目:这个仅有800多户2000多村民的海边渔村,却有七位健在的百岁老寿星,90岁以上的也大有人在,可以称得上是“长寿之乡”的“长寿村”了。为什么一个普通的渔村能有这么多的老寿星呢?据了解。毛凤寨的百岁老人大都心胸开朗、性情温和、知足常乐、待人宽厚、乐善好施,饮食以五谷杂粮为主,不偏食、不暴食,生活起居有规律,晚辈孝敬,邻里和睦,而且居住的环境无污染,空气新鲜、饮水洁净。

莱州人都有勤快好动的好习惯。文体娱乐、习武健身活动遍及莱州城乡,在册的文体大院、健身广场、健身活动场点有1500多个,业余文艺团队、健身秧歌队940多个。莱州脚蹬自行车健身者已达20多万人,莱州市程郭镇前五武官村是中国吴式太极发祥地,中华武校更是名扬海内外,莱州已经成为中国武术之乡。莱州民间流传着很多健康谚语、警句、歌谣,蕴涵了深厚的养生文化底蕴。如清乾隆三年,莱州人刘凤翔在北京开一酱肉铺,为人处事“正”字当头,生意兴旺。有一天他逛古玩市场,发现一块御赐“天福号”大匾,买回后挂在自家店铺上,以此得福发迹,“天福号”名扬京城260多年,他本人活到96岁;其后人总结出一句话:“正当头,得福寿。”成为民间谚语,《正字歌》也在民间广为流传。再如,据《县志》记载,赵匡胤落难之时来到莱州东海神庙,饥饿难忍,适逢海庙孙家孙妈妈为其提供了玉米饼子、高粱面稀饭、小豆腐、虾鱼酱。赵食后问何饭如此好吃?孙妈妈回答:“粗茶淡饭,吃得香甜;饥了甜如蜜,饱了蜜不甜。”这一谚语流传至今。

省钱杂粮合理吃

饮食健康是长寿的一个重要原因,莱州有许多健康而独特的风味食品。

靠海吃海,自然少不了海鲜,有鱼、虾、贝、藻类等海产品300多种,其中,对虾、梭子蟹、文蛤、大竹蛏被誉为莱州湾“四大名鲜”,全国闻名。莱州百岁老人中爱吃海鲜的更是比比皆是。如百岁老人徐静兰的孙子在海边开饭店,每天都给老人送海鲜,梭子蟹、海参、鲍鱼都没少吃,结果吃出了一个好身体,连感冒都很少得;101岁的藤文清身体硬朗,生活高度自理,他经常自己做鱼吃;104岁的滕一顿能吃两个大螃蟹。有关资料表明,莱州海产品含DHA和EPA(俗称脑黄金),脂肪含量低,富含优质蛋白,可强身健脑,抗病抗癌。现在海产养殖对虾、大菱鲆、扇贝、海参、鲍鱼等上百种海产品,使莱州人一年四季随时都能吃上海鲜,而“赶小

海”让沿海人家几乎天天“吃鲜”。

莱州一年四季有吃不完的风味食品,二月二吃煎饼,将白面拌成粥状加鸡蛋、葱花、盐、花椒面等作料,用勺子倒在锅里摊开,不一会就熟了,一张白嫩的煎饼就出锅了,很是香酥可口。在初春时用荠荠菜和鱼肉合在一起包饺子吃,味道鲜美,百吃不厌。农历七月初七,是牛郎织女日,家家都炸面鱼,有的人家还在走亲访友时送面鱼(是用发好的白面,抻长条放进油锅里炸)。

莱州人对玉米、小麦、花生、地瓜等五谷杂粮都不排斥,百岁老人几乎无一例外地喜好五谷杂粮。历史上,绝大多数莱州人以粗粮为主,近二十年来主粮结构有了较大调整,但人们仍喜食玉米、花生、地瓜等粗粮。长寿老人们都有个不错的胃口:一般一顿饭能吃一满碗,但饭菜较软,以蔬菜为主,而且都不吸烟。

水果也是莱州人常食之物,被称为“寿果”。莱州的百岁老人大多儿孙满堂。四世同堂的很多,家里大都一年四季水果不断。

莱州人注重食肉与进补结合,如莱州羊汤选料考究,以当地青山羊为主料,是地方名吃,补益气血,疗效显著。莱州人吃鸡大有学问,以自繁、自养、自由采食的土鸡做成鸡汤,被当地人称为治感冒良方。猪以肉质鲜嫩的“烟台黑猪”为主,一般都与各种蔬菜搭配烹调而食。百岁老人滕特爱吃猪肉,一顿饭能吃一碗;安建珍老人也喜好吃猪头肉。莱州有多种营养丰富的野菜,且天然无药残、无污染,具有药用价值。如海滩上的“苕子菜”,人们多包成包子、饺子食用,以降血压,被称为莱州的“箩布麻”菜。其他的如紫菜、海带、山枣等也都为保健佳品。莱州的百岁老人大多不挑食,海鲜、肉、粗粮、蔬果什么都吃。总结莱州人的饮食特点,可以看出他们喜粗(五谷杂粮),喜鲜(海鲜),吃杂吃全,果蔬不断,野菜常见,肉食进补,均衡清淡。

敬老爱老重孝德

常言道百善孝为先,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德是长寿的文化基因。敬老爱老的传统在莱州世代相传。莱州城南三十多里有一个“孝顺埠”。传说在很久以前,这里的一户人家,儿子、儿媳对母亲都很孝顺。一年发大水,儿子眼见水要漫到他家,他顾不得自己的媳妇和孩子,背起母亲来到埠顶上,保住了母亲的生命。大水退后。他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一片片被水冲倒的房屋,心里很难受。可他回家一看,自家的房子好好的,便问妻子是怎么回事?妻子说:“大水来了后,门口出现两只小羊,一顶角,水便退了回去,这样重复了三次,水就慢慢退了。”原来,是这一家人对母亲的孝顺感动了“天神”,派来两只小羊保护他一家,后来,人们就把这个埠子叫作“孝顺埠”。

如今,“孝”已成为莱州每个家庭成员普遍遵奉的道德规范。在长寿老人和邻里的口中,听到最多的是对子女孝顺的赞扬。“爱父母,敬老人”为主题的“孝德工程”,不仅每年组织评选“二十四孝贤”,而且通过制度形式把敬老爱老措施落到实处:机关事业单位和干部职工签订“孝德”责任状,村庄、企业和村民、职工签订协议书、“孝德”责任状,协议书共有八方面要求,其中对子女有五方面要求:提高供养标准,解决医疗费用,改善居住条件,给予精神慰藉,敬业回报社会。各个单位、村庄依据市里的指导意见,研究制订各自的赡养责任状,实事求是制定赡养标准,标准每三年调整一次,提高幅度为10‰左右。同时也对父母提了三方面的要求:当好子女的家庭教师,做子女的坚实后盾,孝敬自己的老人。年终时则张榜公布责任状或协议书的执行情况,做到赏罚分明。莱州市百岁老人中除一名五保户外,其余全是家庭赡养。莱州驿道镇周官村103岁的李淑亭老人年轻时对公婆很孝顺,照顾老人体贴入微,如今她老了,儿子、儿媳对她也很孝顺。她逢人就夸家里人、村里人对她好。居家养老不仅为老人提供了经济帮助和生活照料,而且给予了他们极大的精神慰藉。

“家”是百岁老人获得健康的关键的剂,孝德文化成为莱州人健康长寿的文化基因,崇尚孝德文化为莱州人长寿提供了不可缺少的精神力量。

养老服务社会化

莱州百岁老人多,与完善的社会保障有着密切的联系。莱州的经济实力为长寿之乡建设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莱州市大力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不断完善养老保险、医疗和社会救助制度,为长寿老人提供坚实的物质、医疗保障。莱州市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初级卫生保健中心”,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健全。从养老保障看,莱州是全国的民政工作先进市、老龄工作先进市,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健全。近年来,莱州市政府先后投资3300多万元新建改建镇街敬老院,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85%以上。2800多名老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和社会救助。“活到100岁真好,政府还来看望,敬老院照顾得很好。”生活在莱州市柞村镇敬老院103岁的王玉花说起现在的生活也是一脸的感激之情:“没给政府出啥力,政府还给发钱,想都不敢想。”全市70%以上村居建有集体赡养机制,每年发给60岁以上老年人一定的生活补贴和必需品,百岁老人每人每月都有300元“工资”,年底有300元“红包”。

“越来越好,活的有精神人就不显老”,纯朴的莱州人正像歌曲里唱得那样,心胸开阔,扎实肯干,生活越来越好,寿命越来越长。

通过以上论述,不难总结出莱州人的“长寿秘诀”,包括:生活富裕、环境优良、饮食健康、生活规律、心态乐观等,但其中最重要的恐怕还是“孝德”等道德教化、养生文化的深入人心。这种文化基因的世代传承,为莱州人的健康长寿提供了绵延不绝的精神力量……

上一篇:嗜辣者说 第8期 下一篇:谁的珠宝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