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错题本在初三历史学习中的应用

时间:2022-01-17 06:24:38

浅谈错题本在初三历史学习中的应用

当前我国的教育体制正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教育的重心也由教师的教开始转向学生的学。但初三学生面临升学压力,课业负担重,那我们就需要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针对这种情况,不少一线的教师提出要精讲精练,通过选择典型习题帮助学生理解知识,通过精心设计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又能提高学生成绩。但是学生们又是怎样对待这些习题的呢?我曾做过一个实验,将学生刚做过并评讲过的历史试卷上得分率低的题目第二天再让学生做一遍,结果只有1/4的学生没有再错,有1/6的同学错误在一半以上,说明大部分同学没有认真对待自己的错误之处。他们再犯同样的错误原因有三:1.错误题目没弄懂(教师评讲时没有认真听,或没听懂);2. 没有反思自己错误的原因,没有改正;3.不重视自己的错误,认为试卷考过就轻松了,没有意识到考试是为了发现错误、纠正错误、不断进步。所以如何让学生学会管理自己的错误,并能在考试中避免以往的错误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让学生建立一本属于自己的历史错题本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一、要让学生认识到整理历史错题本的重要性

错误也是财富,发现错误才知道自己的不足。对一些学生来说,做题的时候,错的虽然很少,但是往往因为错题少或者错误原因简单而忽视了它;还有一些学习比较浮躁的同学往往不愿意直面错题,只满足于知道自己这道题错了,而不是去剖析为什么会错,这样认识往往不是很深,即使让他马上重新做一遍原来的题目,可能还是拿不到满分。一个错误就是一个盲点,减少错误的关键是改变对待错误的态度。所以要让学生知道对待错误一定要“善待”、“严逮”,只有这样,错误才会越来越少。用好历史错题本不仅能使学生正确对待错题、提高学习效率,还能提高思维品质,改正粗心的毛病,准确理解知识,迅速提高学习成绩。

二、教会学生如何建立历史错题本

明确了历史错题本的作用和好处,很多学生都会有立刻建立自己的“错误小档案”的冲动。此时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地建立历史错题本。

为了让学生有兴趣去摘录整理错题,我没有要求学生使用学校统一的练习本,而是让学生自己挑选他们喜欢的本子类型,同时我鼓励学生可以为自己的错题本设计一个独特的名字,还可以写上鼓励自己的话。这样每个学生就拥有了一本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错题本,每次拿出来摘题和复习时都特别的有幸福感。

我要求学生抄写错题时把题目中的关键词划下来,写上错误原因,分析这题的解题思路,重点内容和自己易错的内容用红笔写,材料题则是针对错误的题目选择性地摘抄材料,图片不用画,用文字说明那幅图的内容即可。学生刚开始整理错题本时,都非常认真地按照我的要求做好错题记录,可没多久我就发现学生的激情有所减退。我也认真思考了原因,发现我在指导学生建立错题本时有些问题疏忽了。比如一个基础较差的学生如果每次作业、考试错的题比答对的题还多,那么他就忙于应付我布置的“抄写一遍错题”的作业了,哪里有时间去思考“这道题为什么错”、“正确的解法是什么”?还有一些题目很长,光摘录题目就让学生花费很长时间;还有一些学生摘之前没有对这个错题仔细研究,就是机械地摘录,结果导致同一题型的题目在错题本上出现了好几处。学生就采取消极应对的方式,比如错误原因,他就写“审题不清”。这些都导致学生摘得辛苦却没有实效。

经过总结思考,我给学生重新建议了如何记录历史错题:

1.分层次摘抄:不同基础的学生要求不同,比如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开始只要求摘抄一些基础知识简单记忆或简单应用上出错的问题,对难的知识应用可以先理解,等相同的题目做多了、渐渐掌握时再记录;而基础好的学生要求就可以更高。

2.分析错因:要让学生明确自己的错题是由于审题不准确还是根本不会、是由于马虎还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等原因,这是建立错题本最为关键的环节,也是改掉学生不良做题习惯的重要且有效的途径。

3.记录方法:有些学生在摘抄错题时把重点放在了正确答案上,往往只是把答案抄一遍,虽然记住了答案却不懂解题方法,结果等下次同题型的问题出现,还是不能解决。因此我要求学生在听我讲题时,要注意我对错题的分析讲解,包括该题的引入语、解题的切入口、思路突破方法、解题的技巧、规范步骤及小结等等;弄清楚后才记,并能在该错题的旁边注释,写出自己解题时的思维过程,暴露出自己思维障碍产生的原因及根源的分析。对于一些题目很长或有图片的,可以采取一些简单有效的做法,比如可以将有关题目复印,然后剪切下粘贴在错题本上,从而节省时间。

4.学会归纳:在摘抄错题前应仔细分析,清楚地知道是属于哪个知识点或是属于哪种题目类型,这样整理时同一类型问题可只记录典型的问题,不一定每个错题都记,从而提高效率。

此外,历史错题本不光收集错题,也要收集一些典型题、好题,比如收录具有代表性的新颖题目和教师或同学解题思路具有代表性的题目。

三、 教会学生如何利用历史错题本

1.经常阅读,查漏补缺。学生在查看错题本时,还要同时翻看课本中的相应内容,对照复习,或者对错题再重做一遍,这样就能使每一道题都发挥出最大效果。

2.及时筛选。错题本上的题目反复看过,确实已经彻底掌握了,可以做个标记,再看的时候可以略过这些做了标记的题目,避免耽误时间。

3.相互交流。我让学生平时能相互交换错题本,通过交流错题本,学生可以从别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扬长避短,以此警示自己不犯同类错误,提高练习的准确性,达到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的目的。

四、 让学生养成持续利用历史错题本的习惯

对历史错题本的利用,许多学生的通病是:虎头蛇尾,不能坚持一贯地使用错题本。为此,我采取了如下措施:

1.教师定期批阅,及时纠正。我一个月检查一次错题本,将学生写得不恰当的地方进行修改,同时通过评语鼓励学生。针对学生错题的改正情况,我会在错题本上写上不同的评语,如“你很棒,请继续努力”、“以后可要仔细审题了”、“为了梦想,努力奋斗”等等。这样既检查了学生的错误订正,又对学生进行了鼓励,让学生感觉到师爱的温暖,从心理上更容易接受教师教育,激发学习激情。批阅错题集时,我总要细心分析每个学生的错题特点,帮其找出错误根源,对症指导,培养解题能力。

2.课堂上让学生展示自己整理的典型错题。期中复习和期末复习时,我会在课堂上让学生展示他们的“得意之作”,这样既增进了学生间学习上的相互交流,又大大激发了学生整理错题本的兴趣。当他们的“成果”得到同学们的称赞时,他们会很有成就感,更乐意去整理错题本。

历史错题本是一扇窗口,通过它,我可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对于学生每日、每阶段、每学期的知识缺陷一目了然;通过它,我可以窥探自己在教学中的得与失。实践证明,通过批阅学生的错题本,及时掌握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的不懂之处并对症下药,在薄弱处重锤敲打,使我对学生学情的把握更到位,对课堂知识的教授更为明确,对课堂驾驭更自如有效,教学质量也随之提高了。

通过让学生建立历史错题本,可以培养学生思考错题、分析错题、研究错题、善待错题的态度和习惯,从而确保同一类型的题在以后的考试中不再错,在中考复习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使我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形成教、学间的良性循环,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 下一篇:小学数学阅读能力培养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