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的临床分析

时间:2022-01-17 01:20:29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的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主要对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临床效果以及血液特点进行一定的探讨分析并提高对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的认识。方法通过对我院已经确诊的22例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的资料进行一定的临床治疗分析。结果我院的22例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大多数是男性,年龄在31~85岁,平均年龄为67岁。其中有16例慢性粒患者(73%)的年龄超过60岁,同时通过在WHO新标准的分类下,有14例(64%)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属于CMML-1,有8(36%)例患者属于CMML-2,在对这些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一定的随访之后,随访时间2年,生存期则为14个月。结论CMML患者大多数为老年人,其病程有类似于慢性粒的演变过程,预后较差,采用WHO新标准诊断CMML更能体现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提示预后,与MDAPS评分标准共同使用能够更好的评估疾病程度。[1]

关键词: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治疗;预后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monocytic leukemia)是比较罕见的一种白血病在1992年的时候FAB分类将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归纳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但是近年来,WHO分类将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纳入骨髓增值性疾病(MDS/MPD)。我国很少有这样病例的报道,目前对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正确的认识和诊断治疗上仍然存在着一些局限性,为了更清楚的认知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我院提供收治的CMML22例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2例CMML患者均我院于2000年1月~2012年1月收住院的患者。这22例患者有19例为男性,有3例为女性,发病年龄为31~85岁,平均年龄为67岁,这些确诊为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其诊断的标准则是:患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已经超过了1.0g/L;这些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的BCR-ABL融合基因呈阴性;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的骨髓中的原有单核细胞加原始粒细胞小于20%;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的骨髓中存在着病态造血。其中有20例(90%)患者在发病的时候出现一定的脾大和巨脾现象,同时也有出血和乏力的临床表现。

1.2血常规22例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发病的时候白细胞明显增高,存在严重的贫血,同时其血小板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减少,白细胞的平均值为56(8.1~373)g/L,其血红蛋白则是80(26~130)g/L,血小板为82(11~242)g/L。

1.3骨髓22例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中有14例患者属于CMML-1,有8例患者属于CMML-2,但是这种巨核细胞在某种程度上并不是特别的多,主要平均分布为122个(7~480)。这22例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全部都有病态造血,并且其NAP积分有所减低,平均主要为87(0~312)/100分叶。

1.4治疗其中的17(77%)例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仅给予羟基脲进行一定的治疗,对2(9%)例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使用达珂治疗,3(14%)例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患者进行一定的小剂量的联合化疗,不对任何患者进行一定的细胞移植。

1.5统计学分析通过对SPSS18.0软件应用并进行一定的统计学处理,其技术资料采用进行一定的检验,通过对P

2结果

通过对22例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进2年的随访,其中有3例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患者失去了一定的随访,剩下的19例患者仅仅存活的有2例,有17例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均死亡,死亡的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有12例(71%)是由于感染引起的死亡,有1例(6%)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是由于消化道出血而死亡的,有4例(23%)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死亡原因不清楚,这些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为14个月,有12例CMML-1患者以及7例CMML-2患者完成随访,其中12例CMML-1患者的生存期为14.8个月,7例CMML-2患者的生存期为12.8个月,其统计学没有明显的差异[3]。

3讨论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相对来说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血液病,预后很差,平均的生存期仅仅为12~18个月,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生活在某种程度上受不良预后的直接影响,同时随着现有的专科医生加大了慢性粒白血病的研究,对慢性粒白血病的核象更加明确的进行一定的分析,并在某种程度上为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提供了一定的现实依据。

我院通过对22例慢性理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一定的分析,不难发现22例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死亡原因大多数是受到了一定的感染,同时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有着较为明显的骨髓增生,巨核细胞的数量也在一定程度上明显升高,其嗜酸颗粒及嗜碱颗粒逐渐增加。慢性期患者以支持对症处理为主,配合小剂量化疗,不宜强化疗。白细胞高者可以给予干扰素、Vp16或羟基脲口服。急变期患者可按急性白血病的治疗原则处理,但要掌握适当化疗剂量,积极给予细胞因子、成分输血等支持[4]。

总之,慢性粒单核白细胞患者以核象作为实验室辅检能够为确诊提供依据,同时也可以明确核象的特征为临床上的治疗提供可靠的根据。

参考文献:

[1]张国华,苏金梅.自身免疫性疾病合并白血病八例临床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1,91(29):2081-2082.

[2]陆滢,余梦霞.41例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染色体核型特征和预后分析[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13,30(2):134-137.

[3]王韫秀,张继红.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在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及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鉴别中的应用及其意义[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2,20(4):857-862.

[4]王建祥.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中国慢性髓系白血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ll版)[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1,32(6):426-432.编辑/王敏

上一篇:重症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护理分析 下一篇:大秦线上HXD1型电力机车车轮轮缘偏磨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