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搞好小学阅读教学

时间:2022-01-13 08:42:56

如何搞好小学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石,是学生发展语言能力的源泉,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阅读教学水平呢?

重视教师范读。教师用标准的普通话。准确的情感处理,合理的抑扬顿挫,优美和谐的语调,声情并茂地把文章所表达的主题、人物的情操、有趣的故事情节给学生示范朗读出来,能够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心灵。如教学《一夜的工作》时,教师用深沉、平静有力的语调读:这时候,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腾腾的绿茶和一小碟花生米,放在写字台上。总理让我跟他一起喝茶,吃花生米。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喝了一会儿茶。就听见公鸡喔喔喔地叫了。总理站起来对我说:“我要去休息了。上午睡一觉,下午还要参加活动。你也回去睡觉吧。”虽然此时教师的语调平缓,但蕴藏着对总理的敬佩之情。到后来读到:在以后的日子里,我经常这样想,我想高声对全世界说,好像全世界都能听到我的声音:“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教师用敬仰、感动的语调读出对总理的爱戴之情。教师范读中,时而舒缓,时而激昂,把学生带人此情此景中。学生就会情不自禁地模仿,既获得了初步的情感体验又学会了阅读的基本方法。

师生共同研读。研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教师的范读引导,边思考边读书,才能弄清课文的主题思想,从中获得知识。教学中,让学生自主研究,如果学生说不清楚能够通过朗读来表达出来也很好,这样激发了学生研读课文的兴趣,同时又领悟了课文的内涵,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如在学习老舍先生的《猫》这篇课文时,我着重抓了让学生朗读体会“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这一点。文中写到:“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把脏脚印形容成小梅花,而“印”字又用得何其生动。还有“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这些句子在朗读时,我都要加以指导,使学生通过细读、研读,加深对猫的古怪性格的理解,也从中体会到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所以,语文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细读、研读,是教学的重要环节。

升华学生美读。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结合课文实际,对于一些名家名篇或者其中的经典段落,一定要求学生美读。美读的重点是指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进一步深刻领悟文章所描写的主题,通过文章优美语言表达的意境与作者产生共鸣。如巴金先生的《九寨沟》中写到:注意,这时你已经走到珍稀动物经常出没的地区。也许,就在不远处,有一只体态粗壮的金丝猴,正攀吊在一棵大树上,眨巴着一对机灵的小眼睛向你窥视。也许,会有一群善于奔跑的羚羊突然蹿出来,还没等你看清它们,又消失在前方的竹林中。也许你的运气好,会在远处密密的竹林中,发现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正若无其事地坐在那里咀嚼鲜嫩的竹叶……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这样优美的段落,活灵活现地在我们眼前展现出一副山水图画。上面不乏可爱动物的点缀,只有通过美读才能获得美的享受。才能使语言文字变成一幅色彩明丽的画卷,让景物如“过电影”般在学生脑海中闪过,让九寨沟的美丽与神奇震撼着学生的心灵,激发其热爱祖国的情怀。

重视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其作用不亚于课堂阅读教学。要让学生们的视野变开阔。将来做个“腹有诗书”的人,阅读经典确实是行之有效的措施。因为经典是语言艺术的典范,是人类文化的结晶,它是一个时代的文化精华,是经过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时间考验的。鉴于此,我首先立足于课本上的教材,把课本上的名家名段引导学生学习好朗读好,再由此扩展开来。如,在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引导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学了《井底之蛙》之后,就引导学生阅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在学了老舍先生的《猫》之后,就和学生们一起阅读老舍先生的作品《茶馆》、《骆驼祥子》等。

(作者单位:烟台市莱山区东轸格庄小学)

上一篇:育人为本特色立校 下一篇:多媒体在地理教学中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