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知识管理的教师共同体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实践浅谈

时间:2022-01-09 06:52:08

基于知识管理的教师共同体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实践浅谈

摘 要:教师共同体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组织形式,在广大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实践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学校在构建和发展和教师共同体的实践中必须以知识管理为着眼点,从组织和个人两个维度来实现其构建和发展。

关键词:教师共同体 教师专业化

在知识型社会中,教师是典型的知识工作者,素有“传道授业解惑者”的称谓,承担着知识的传递、创造和学习的重要角色。教师共同体作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组织形式,如何在知识管理实践中发挥巨大的作用成为当前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探索中的一个新话题。

一、教师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理念进入教育者的研究视野以后,衍生了“教育知识管理”、“教师知识创新”等概念,成为教育研究的新视角。知识管理是指一个组织整体上对知识的获取、存储、学习、共享、应用和创新的管理过程,目的是提高组织的应变和创新能力。在知识管理理论中,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大类,知识管理的核心就是将隐性知识的外化(将在个人实践中积累的隐性知识通过对话、比较等途径外化为显性知识)以及显性知识的共享与内化(使显性知识在组织内得到交流与共享,通过实践得到内化,实现知识的创新)。而在教育特别是教师教育领域,知识管理更多地转向教师的个人理论,即教师经由个人实践而形成的知识与理论,而非传统意义上的书本、教材上的公共知识。教师的个人理论是指教师对于教育、教学以及教师专业的一整套的观点、价值、理解、假设等,其形成主要包括教师三方面的知识:隐性知识、个人知识以及实践知识。

二、基于知识管理的教师共同体概述

教师共同体是指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共同愿景,教师自愿为前提,以开放、协作互助、发展为核心理念,能为教师个体、教师整体以及学校教育和社会提供良好发展环境载体的教师团体组织[1]。从知识管理的角度出发,我们认为基于知识管理构建的教师共同体是指:以教师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能力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共同愿景,在对知识的获取、存储、学习、共享、应用和管理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教师团体组织。基于知识管理的教师共同体,可以更新教师的学习观,调动教师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教师成为知识学习的主人,而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三、基于知识管理的教师共同体的实践策略

在基于知识管理的教师共同体构建和发展中,知识管理是每个共同体成员的工作,然而在教学实践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如:知识管理和知识共享理念的缺失;知识管理工具运用能力不强;缺乏交流与共享知识的平台和外部条件等[2]。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有必要从组织和个人双纬度层面提出知识管理视角下教师共同体构建和发展策略。

(一)组织――组织统筹者

1. 建立共同愿景。共同体愿景是推动共同体行动的内在动力。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的通往共同愿景的价值观,比如如何对待彼此,如何对待自我的持续发展以及应该遵守的和跨越的规范等,应以正确的价值观来指导其行为。然后,要围绕教师成员隐形知识管理的主题,将隐性知识具体化,细分成若干个小的可行的目标并逐个实现。

2. 建立激励和保障机制。学校管理者作为学习共同体的首位组织者,应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鼓励教师参与共同体的合作交流,并在制度上提供时间保证。要从制度上明确对共同体的要求,如探讨的次数、内容、结果呈现方式等,然后制定一系列的考核方式及激励措施。激励方法除了传统的奖金、职位晋升外,还要包括激励作用最大的知识产权激励。另外,还要与评价和补偿机制相结合,对教师转让的个人知识进行价值评估和物质补偿。

3. 营造合作氛围。良好的合作文化氛围,对构建基于知识管理的教师共同体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学校环境里,良好的合作文化氛围应该具有三个特征:(1) 以氛围和情感为纽带的自愿平等的团体。(2)协助互动的交流团体。(3)教师具有归属感的团体。

4. 发展学习型组织对教师共同体的知识进行有效管理。学习型组织拥有收集、储存并转化知识的高度能力,而且能通过促进组织内个体的转变,从而促成团队组织的成功[3]。有学者指出[4],教师应更多地进行同事间专业经验、生活史的分享与互动,这种分享与互动能使教师感知到自己的专业声音,激励教师提升专业意识、团队精神和自信心,并从其他教师身上学习到有价值的替代性经验,从而对自己的教育活动进行反思与批判。

(二)教师――参与分享者

1. 树立教师共同体成员的知识管理理念。教师共同体的构建和发展要改变封闭、固化的思维,采取开放、批判、发展的思想。教师需注意加强对知识管理相关理念的认识,了解到知识管理对自身专业发展和共同体组织构建的促进作用。教师可通过阅读知识管理方面的书籍、网站、阅读他人研究论文等形式,加深对知识管理的内涵、目的、原则、程序的了解,也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思考知识管理对于教师共同体以及自身专业发展的意义。

2. 建立共同体成员知识库,提升显性知识的价值。建立共同体成员知识库,将显性的一般文化知识、学科知识和教育科学知识等客观性、公共性的知识建成知识库,并通过一定的分类方法使之条理化、有序化以提升显性知识的价值。第一,进行知识的搜集、分类与组织。第二,通过系统的读书、专题学习、听专家讲座等,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第三,制定个人学习计划。

3. 增强教师共同体成员的知识共享意识。知识共享是指组织的员工或内外部团队在组织内部或跨组织之间,彼此通过各种渠道进行知识交换和讨论,其目的在于通过知识的交流,扩大知识的利用价值并产生知识的效应。教师共同体有其自身的知识发展方式,该组织既需要教师个体知识的不断丰富,也需要增进组织整体的知识。其实现方式为与其他教师进行沟通,在交流中将个体知识与经验转化成团队知识,通过各种渠道进行知识交换和讨论,以拓展自身的知识来源,并最终实现个体的专业发展、实现知识共享。

教师共同体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丰富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作为教师若要在共同体当中获得更大的收益,就需要在自觉地参与共同体的同时,注重自身参与能力的提高,自学掌握一些知识管理的策略和网络工具的使用,学校组织在教师专业培训时也应注重这方面的培训,促进学习型组织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宋婷,王彦飞.教师共同体功能探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70-71.

[2] 刘成新.教师知识管理探微[J].当代教育科学,2006(17):51.

[3](美)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杨进隆,译.上海三联书店,2005:216.

[4] 姜勇.知识管理―――教师专业成长新视角[J].教师理论与实践,2004(9):31.

在职作者简介:刘晋涛,男,1978.08,就职于宁夏教育考试院,主要从事计算机教育、教师发展等方面研究,研究生学历,中教一级。

上一篇:生物课外兴趣小组开展平菇栽培的实践及意义 下一篇:全面质量管理在科研管理中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