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对策建议

时间:2022-01-07 06:17:09

浅析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对策建议

【摘 要】农村环境保护是我国环保工作的重要领域,也是当前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加强农村的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刻不容缓。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环境现状,提出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高度重视,加强政府部门的监管;完善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教育;加强农村科学规划,加大对农村环境基础设施的投入等。

【关键词】农村;环境;现状;整治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农村的经济建设和农民的收入水平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此同时,也带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相对于城市而言,我国农村的环境保护处于弱势地位,当前城市的环境污染正逐步得到有效的控制,而农村的生态环境正逐步恶化。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村地区、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农业生产,而且又反过来作用于城市,带来诸如食品安全、物价上涨、重大疾病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影响全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村环境保护是我国环保工作的重要领域,也是当前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加强农村的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刻不容缓。农村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重大历史任务,事关“三农”工作大局,事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效,因此,我们要因地制宜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努力改善农村的人居和生态环境,这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当前我国农村环境现状分析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引发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受到了严重挑战,环境保护逐渐受到重视。我国农村环境问题是伴随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变化、人口急剧增加而逐步形成的。所谓农村环境污染,是指由于农民在从事农业、工业等生产活动及生活活动中造成的农村环境质量下降,并对农村生态环境和人们生活健康造成一定不利影响的行为。2010年环保部的《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中指出,“当前我国农村环境问题日益显现,农业源污染物排放总量较大,局部地区形势有所好转,但总体形势仍十分严峻,突出表现为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量巨大,农业面源污染形势严峻,农村生活污染局部增加,农村工矿污染凸显,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有加速趋势,农村生态退化尚未得到有效遏制。”据统计,我国农村每年化肥的施用量达4700多万吨,但有效利用率不足35%,每年产秸秆大约7万亿吨,利用率不到50%,农村每年产生生活污水达90多亿吨、生活垃圾2.8亿吨,由此造成了农村水体和土壤严重污染,再加上乡镇工业污染、城市污染转移,形成了“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产性污染和生活性污染兼有”的严峻局面,使得农村环境加速恶化。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了制约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2.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对策建议

2.1 高度重视,加强政府部门的监管

各级政府及环保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把农村环境保护作为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将其纳入到政绩考核的范围,明确各个主管部门的职责,做到年初有部署、年底有考核,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好落实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完善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群众广泛参与、环保部门统一监管的体系,在政策落实、工作部署、人员组织、财力投放、项目监管等方面切实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加大对农村环境治理的资金投入,在资金上支持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农村环保资金要做到足额到位和专款专用。

对农村环境的监管是做好农业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手段。县、乡(镇)要建立定期调度、定期检查和抽查的工作制度,便于把握农村环境中污染动向和变化发展的规律,确保各地工作的及时跟进和质量标准;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重要农产品产地的环境监管,以保证农村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化肥、剧毒农药的生产销售,降低面源污染风险;制定乡镇环境保护规划,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严格环境准入;强化农村工业企业污染减排监管,严格执行工业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制度,引导乡镇企业向园区集中,实行污染集中控制、集中处理,以消除或减少乡镇企业的污染,对于那些布局不合理,能源和原材料消耗高,经济效益差,污染严重又难以治理的乡镇企业坚决予以淘汰。

2.2 完善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教育

要从根本上治理农村环境污染,必须以完善的农村环保法律法规为基础。因此,应尽快建立和完善适宜农村的环保法律法规体系,充分体现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灵活性、针对性和普遍性”等要求,抓紧研究、完善有关土壤污染防治、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等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方面的规范、条例和制度等方面的法律制度,进一步提高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并加强农村环境执法,加大环境执法处罚力度,对污染和破坏农村环境的违法行为依法查处,树立农民环境保护的法制意识。

农村环境的整治,广大农民群众是主体,必须尊重农民意愿和选择,充分调动农民自力更生建设家园的积极性。各级政府和环保部门要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宣传册、宣传画、环保讲座、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方式,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环境保护知识宣传教育,广泛普及环境科学知识和法制知识,使其树立环境资源价值观念、生态文明理念和环保法制观念,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调动农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农民群众和干部意识到农村环保的重要性,努力营造一个人人关心生态环境,时时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氛围。并在农村中小学的课程中要开设环保内容,使孩子们从小就养成爱护环境的习惯。建立科学有效、快速反应的举报与奖励机制,积极推进与落实“以奖促治、以奖代补”的政策,激励、引导农村群众投身到环境保护之中。

2.3 加强农村科学规划,加大对农村环境基础设施的投入

根据农村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现状,因地制宜编制科学、合理、可行的农村发展规划。大力倡导发展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推广使用有机肥料,种植绿肥,合理地使用农药、化肥和地膜,推广畜禽的规模化养殖技术,推广畜禽粪便、秸秆等废弃物的无害化技术、资源化处理技术,提高生物能源的利用率和农村废弃物的再循环率,实现农业清洁生产和产业间的协调发展,改善农村环境质量,实现农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各级政府要加强组织协调,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农村环保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尽快改变农村环保基础设施滞后的状况,这是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的治本之策。乡镇应设立环保办公室,配备专职的环保人员,行政村有专职或兼职的环保协管员。紧密结合农村特点,采取“集中、就地、方便”的原则建设农村污水、垃圾处理、能源沼气建设、无害化卫生改厕等配套处理设施,发展适合农村的能源生态工程、农村给排水工程,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中国环境状况公报(2010年度)[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1.

[2]曾鸣,谢淑娟.中国农村环境问题研究:制度透析与路径选择[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

[3]蔺丰奇,等.农村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M].中国市场出版社,2006.

[4]张连辉.新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的早期探索——第一次全国环保会议前中国政府的环保努力[J].当代中国史研究,2010(4):42-49.

[5]王文颖.完善我国农村环境保护立法的构想[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08(4).

[6]陶爱祥.基于循环经济的农村环境治理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OO9,37(34):17023-17026.

上一篇:水利工程施工的安全隐患及预防 下一篇:水利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所遇问题以及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