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请跟我来

时间:2022-01-04 08:08:47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强调:“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历次颁布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也多次提到“阅读”,《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每一学段的“阅读”部分就对阅读的字数总量作出了明确的规定:第一学段(1-2年级)是“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3-4年级)是“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5-6年级)是“不少于100万字”。也就是说,整个小学阶段,课外阅读的总量应不少于150万字。 然而,经调查显示,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普遍不足,仅有30.5%的中小学生喜欢课外阅读,而且存在着年级越高越不爱读书的情况。本该是人生一大乐事的“读书”,为何不受孩子们的欢迎,甚至让他们谈“书”色变了?

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缺乏对阅读意义的认识

阅读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两种,但是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生和家长对“阅读”这个概念的理解存在误区。他们认为,阅读就是指读好语文书,只要读透那薄薄的一本语文书,认真上好那短短的一节语文课,做对那无数的练习题,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有着这样错误的认识,他们自然对多方面阅读不屑一顾,认为看课外书是不务正业。

2.缺乏阅读的时间和精力

小学生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而在“考试猛于虎”的今天,孩子们的时间表被安排得满满当当的,几乎没有一丝的闲暇空余:早上至下午都是坐在课堂里上课,中午和晚上的休息时间则是在题海中苦苦挣扎,双休日还有名目繁多的各种培训班在等着他们。孩子不是超人,海绵里的水再挤也是有限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试问他们还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来轻松享受阅读的乐趣吗?

3.缺乏读物选择的权利和自由

孩子的课外阅读是关系着孩子文化积累和心灵成长的大问题,但总有一些家长和教师认为会“影响功课和考试”,把课外读物视为“闲书”,有意无意地限制着孩子们阅读的自由。笔者的邻居有个上二年级的小男孩,在父母的要求下,几乎每天早晚都会听到他琅琅的读书声,但是翻来覆去总是语文书上的那几篇。再经典的好文章也如同美味佳肴一样,若是天天都吃,终究会腻味的。薄薄的一册语文书在家长的眼里就是“圣经”、“宝典”,听着那有气无力的声音,我不禁心生同情。如果打开他们的书包,你会发现里面充斥着各种教辅用书或是作文之类的书。面对考试,面对家长所担心的未来竞争,孩子们 没有自由选择的阅读权,极具功利性的“课内阅读”正在败坏孩子们的阅读胃口,消耗着他们的阅读热情。

4.缺乏阅读的检测与评价

“书海无涯,舟楫安在?”对于小学生的阅读而言,什么东西最应该被重视和保护起来?那就是兴趣!而孩子的兴趣主要依赖于家长和教师的评价。就目前语文教学的评价来看,恰恰就是缺乏对孩子课外阅读情况的评价机制。一学期终结仅有的一张试卷上,基本上都是语文书上的内容,教辅书上的题型,有多少是检查和评价课外阅读情况的?单一的测评方式就是对学生一学期语文知识和素养的唯一评定标准和评价依据。这种评价机制忽视了学生的动态发展,严重挫伤了学生对阅读的积极性。尤其对于低年级(1-2年级)学生,可要求他们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在阅读过程中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积累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等。对于课外阅读的量,则规定了5万字的最低阅读总量。低年级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了让低年级的学生喜欢阅读,成为“悦读”者,我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听众”思维活起来

每个孩子都喜欢听听说说,每个人也都是在听说中成长的。很少有孩子主动喜欢上阅读,通常必须有个人引领他们进入书中奇妙的世界。

为孩子大声念读故事,是帮助孩子成为一位真正读者的必经历程。老师选择孩子喜欢听的故事,在繁重的教学之余,每天能挤出阅读时间,与孩子们一起分享短小而有趣的故事,如《三只会发光的小猪》等,孩子们越听越来劲,越听越安静,以致以后只要老师拿起课外书,孩子们就会热烈鼓掌,两眼闪着光,小嘴抿紧,精神一振,耐心等待了。那此时老师大声读故事,也是最开心的一刻了,也很投入,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调整语速,朗读对话时相应变换语调,让孩子们的心一起跟随老师“读”。对于像《安徒生童话》中的《夜莺》《丑小鸭》等长篇故事,就找一个留有悬念的地方停下来,孩子们会去想象,会去猜测,更会期待下次朗读时间的到来。第二次接着上次的故事讲时,可先问问,有谁记得上次说到了哪里,猜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用回忆精彩片段、讨论问题等能激起兴趣的活动作为听故事的准备,产生一种好的情绪,对于聆听故事,就像好的胃口对于享受美食一样重要。“找一本好玩的书,大声读给孩子听”,点燃孩子的阅读兴趣。

二、学习榜样树起来

教师作为教育者,其一切行为应成为学生的表率,为人师表。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把学生造成一种什么样的人,自己就该当这种人。”由于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特殊地位,学生具有“向师”和模仿的特点,经常自觉或不自觉地模仿他们所尊敬的老师的言行,接受其思想观点。老师的态度能变成学生的态度,老师的习惯能变成学生的习惯。因此对于学生,最好的榜样莫过于老师自己。我们必须重视老师本身的表率作用,以身示教。老师抽课余时间在教室一角进行阅读,并坚持天天阅读,引起学生的关注,成为学生阅读的榜样。平时,老师可以有意地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一些名人名家:如文学家高尔基、伟大领袖、大作家老舍、叶圣陶、冰心;也可以在班中树立典型来激励学生,使学生逐渐认识到只有多读书,肯读书,才能有较高的阅读能力,鼓励学生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无穷无尽的语言营养,精神食粮。

在耳闻目睹中,老师对学生的期望转化成了学生的自觉行动,带动了阅读兴趣的提升。

三、图书一角动起来

“阅读的外延等同于生活。”教室就是学生的高频活动区、生活区。为了让学生拥有良好的阅读环境,在学校的支持下,班级里建起了图书角,孩子们群策群力,还给图书角起了个好听的名字,激起了大家对图书角的关注和热爱。通过由学生献书、向学校图书馆借书等渠道,丰富了班级图书角,让每个学生都有课外书看。每星期图书角的图书流动一次,让每个学生都有新书看。图书角“动”起来时,小朋友的眼睛也亮起来了,被那一本又一本新书的精致封面和有趣的书名吸引住,情不自禁地打开了扉页…… “悦”读悄悄地开始啦!

四、多种奖励火起来

老师定时定期地进行各种各样的读书交流活动,如: 背诵古诗词比赛、讲故事比赛、朗诵比赛、猜谜语比赛……通过活动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成果展示出来,师生共同评选出“读书大王”“故事大王”“积累之星”“爱书标兵”等等,并颁发奖品——书籍。荣耀与幸福引领着孩子们爱上阅读,并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去。

在日常读书活动中,也给予情感奖励:读完一个故事,给印一颗小红星;读完一本书,给印一只大拇指;摘录十个佳句,就给印一个笑脸…… 让兴趣这把钥匙更好地开启学生的心扉,引导孩子们走进知识的大门。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为了让孩子们在书的海洋中畅游,让他们在知识的滋润下成长,教师必须充分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高度重视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让浓郁的书香引领学生踏上与书为伴的人生之路,让他们从阅读者真正成为“悦读”者。英国作家毛姆在谈到英国文学时说:“阅读应该是一种享受。”就让我们和孩子们一起享受这迷人的“悦读”吧!?

上一篇:投“饵”钓“鱼” 下一篇:学生“发现”之后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