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在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时间:2022-01-04 06:52:54

微博在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摘要 从微博在教学中的应用着手,分析微博在教学中的应用方式,同时对微博在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一些应用建议。

关键词 微博;教学;学习圈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30—0023—03

2006年博客先驱埃文·威廉姆斯在美国旧金山推出Twitter社交服务开启微博时代的大门,2009年8月份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微博正式进入中文上网主流人群视野。虽然微博进入人们的视野时间并不长,但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领域。名人微博、微博营销、微博话两会、微博寻人等,说明微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已经显示出它的强大威力。微博作为一种新媒体,因其独有特点与优势,为教育教学也注入新鲜元素,它的短小精悍、迅速便捷和强大的互动性和现场感为教育带来新的应用与功能。

1 微博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gin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每一位用户既是微内容的创建者,也是微内容的传播者和分享者。微博的信息形式多元化,造就了微博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不超过140字的文字结合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更新信息,实现即时分享[1]。微博的短小即时非常符合当今的生活方式,满足了人们快速获取、分享信息的需求,也契合了人们随时学习的需求。微博不同于以往媒体的特点为其引入教育教学领域铺平了道路。

2 微博在教学中的应用

在信息迅速更新,生活、工作节奏加快的今天,学习者更倾向于简单发表想法、随时记录灵感,更倾向于一语中的、简单明了的学习内容,微博恰恰满足了人们的这一需求。微博秉承开放、分享、平等等理念,为教学与学习提供了优越的交流共享平台。本文以腾讯微博为例,主要介绍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体现。

2.1 微博为师生构建有效的交流平台

微博的使用门槛低,以及信息的即时性和共享性,使得微博可以延伸课堂和丰富课堂,促进师生之间良性互动。借助微博平台,无论课前、课后,教师和学习者都可以使用微博交流。课前可以就预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教师也可以课堂讨论的话题要求学习者提前做准备;课后教师可就学习者的疑惑及时解答或延伸课堂,就课堂内容进行继续讨论,或利用课后微博活动拓展课堂,加强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实践的联系。对于个别学习者的疑惑可采用对话功能一对一地交流,加强学习效果。基于目前学生拥有手机量增长迅速,大学校园中几乎人手一机,为微博补充与参与课堂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

2.2 微博为师生建立志同道合的学习圈

微博的交互方式是一种不对称的背对脸的交互,用户可以自由选择跟随对象,跟随可以一点对多点,也可以点对点,打破了以往的传统的交往界限。教师和学习者通过关注某类微博主题,进而关注博主,由此关注他所关注的其他博主。关注对象就像一颗石子投入湖心一样荡漾扩散开来,由点及面从而结识更多的志趣相投的人,形成志同道合的学习圈。在这里可以找到某类观点的同盟者,可以找到某个学习主题的同伴,也可以跟随某一领域的专家。微群即是这样的微博圈,让志趣相投的朋友们以微博的形式更加方便地进行参与与交流。

根据爱好、职业、年龄、地区以及话题不同,微群的种类繁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所学专业、兴趣爱好以及课程内容等不同加入相应的微群,如腾讯微博中的阅读分享、我们90后、摄影、英语角、爱电影、爱音乐等微群。在微群中不乏一些专业人士,在围观与参与交流过程中,人们的相关知识一定会得到增长。

2.3 微博是头脑风暴的最佳场所

微博的即时可以让每个人及时记录下瞬间的灵感与感悟,为日后深入地思考提供依据[2]。腾讯微博的注册用户数在2011年年底是3.73亿,每天活跃用户数是6800万。微博是一个开放的人人都可发言的平台,博友的数量的广大与来源的多层次性,决定了不同的兴趣爱好、文化背景、职业特点的人会对同样的话题建构出不同的观点与理解,评论、讨论等过程中言语的碰撞不免产生思想的火花。利用评论功能进行评论与讨论时,会使人们形成明晰的观点或认识到同一事物的不同侧面,激烈的争论还会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可以利用微博进行头脑风暴,从而激发学习者的发散性思维。

2.4 微博使学习可以随时随地发生

微博的多种信息的方式,如手机短信、彩信、QQ、MSN、Email、Web、WAP,使得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查看学习内容,问题进行求助或随时关注话题的讨论并积极参与讨论。微博的140字的限制给了学习者更大的自由空间。学习者在写微博时不必为整篇文章构思和文笔而伤脑筋,可以花很少的时间就完成微博的写作、阅读和转播等活动,可以充分利用排队等候、课间休息等零碎时间,提高交流的时效性和信息共享的效率。例如腾讯微博中的“口袋英语”,一条微博即是一句优美的英文语句,花一两分钟时间即可积累英语词句,扩充自己的信息量。因此,利用微博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唾手可得。

2.5 微博为开展学生工作提供了又一渠道

微博的自由性与公平性,使人人都可以发声,无所谓权威,拉进了师生之间、学习者之间的距离。这种自由性带动微博在学生情商培育、思想教育方面亦可发挥其重要作用。学习者在学习生活中遇到情绪情感问题,可以借助微博发泄或求助。学校可设置专门的心理辅导教师关注学生情感问题,给予及时解决,避免由负面情绪带来的不良后果。学生思想工作亦可以借助微博来开展,例如提供一些典型案例,或设置一些话题让学生进行讨论,通过这些方式辅助学习者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此外日常的教学管理同样可以使用微博,例如班主任和学习者借助微博共同开展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为班内出现问题献计献策,对学校热点进行讨论。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习者的责任感,而且拉近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工作的开展。例如腾讯微博中的“心理会所”,其宗旨是从健康角度、幸福角度、心灵放飞的角度、生活和谐的角度尽量把心理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有些难以排解的烦恼或不愿与人诉说的秘密可以借助于微博去倾诉,以求情绪得到舒解,心灵得到平抚。

上一篇:基于VC的可视化微观交通仿真系统 下一篇:离散数学中关系概念的教学探讨:从具体归纳到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