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经济增长论文

时间:2022-01-03 07:48:26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经济增长论文

一、农业产业结构的基本情况

1、以产粮大县建设为基础,重点突出种植业的生产管理

以抓好种植业生产管理为根本,积极实现产粮大县工作目标,确保粮食增产。作为全省40个产粮大县之一,积极实施省优质稻产业工程项目,努力建设产粮大县,在那务、合江和中垌各建立5000亩优质稻示范区,对示范区进行低产田改造和配套技术推广,对优质稻米进行加工等。以2009年的数据为例:粮食作物播种面积95.89万亩,其中水稻播种面积79.09亩,平均亩产350.88公斤,总产27.75万吨;玉米播种面积5.81万亩,平均亩产330公斤,总产1.91万吨;薯类播种面积10.3万亩,平均亩产419公斤,总产4.32万吨;花生播种面积13.59万亩,平均亩产181.3公斤,总产2.46万吨;糖蔗播种面积5.87万亩,平均亩产4951公斤,总产29.06万吨;蔬菜种植面积29.77万亩,蚕桑面积8.62万亩。

2、以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动力,争创地方农业特色品牌

为推进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迈进,提高了农产品品质,培育了品牌,实现效益农业和特色农产品的可持续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充分发挥本地气候、资源、区域、技术等优势,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积极发展本地特色效益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农业发展的目标是建设90万亩水果基地基地、40万亩优质商品粮基地、8万亩蚕桑基地、8万亩糖蔗基地、8万亩香蕉基地、3万亩化橘红基地、38万亩速生丰产林基地、10万亩罗非鱼基地、132万头生猪基地等。其中,是全国最大的化橘红生产基地,是全省最大的蚕桑生产基地,杨梅镇连续13年被评为“茂名市淡水养殖第一镇”。获无公害认证的农产品5个、无公害基地6个;水产养殖方面,获无公害认定企业4家,无公害水产面积1160多亩。长发粮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绿士牌”香蕉通过国家A级绿色食品认证,在第七届中国农交会上获得“金奖”称号。中垌红杨桃和无核黄皮荣获中国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10万亩外运菜、8万亩蚕桑、8万亩糖蔗、8万亩香蕉、8万亩玉米、3.5万亩橘红等种植业基地渐成规模,还有红杨桃、无核黄皮、笪桥黄瓜、文楼淮山薯、丽岗番薯等。注重加强培育发展糖蔗、蚕桑、香蕉等本地特色优势产品,尤其抓好化橘红的种植推广,积极协助做好橘红深加工项目建设,争创化橘红名牌产品,做大做强化橘红产业。

3、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为目标,推动农业企业发展

为建设特色农业基地,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依托农业资源优势,抓好农产品加工业。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扶持力度,积极配合绿色生命有限公司申报广东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通过招商引资,正在引进和建设的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有省丝绸集团化州新丝厂、国联水产集团罗非鱼切片厂、群康罗非鱼切片厂等。目前,全市共有茂名市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分别是耀明糖业有限公司(同是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广东化州中药厂制药有限公司、光辉养殖场、茂名市富丽胡椒生产基地。据统计,2009年,4家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3.68亿元,带动农户13500户,户均增收3300元。同时,大力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目前已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18家,成员4000多人,行业遍及香蕉、橘红、养猪等。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二、农业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业农村经济虽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但还存在不少问题:

1、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仍然是当前农业农村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一家一户承包经营的局限性逐渐显露,表现在一家一户承包经营,势单力薄,难以抵御市场风险,更难以适应市场的千变万化。只能年复一年地维持简单的再生产,自给自足地耕作,年景好时,略有收入,年景差时,失收减收,根本无法作为完整的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竞争。一家一户承包经营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不解决,要稳步增加农民收入只能是一句空话。

2、农业加工企业规模小,精深加工企业少,农产品流通信息服务滞后

农产品的加工企业1800多家,大部分是家庭式粗加工,这一部分企业共786家,占41%左右;深加工企业很少,只有67家,约占3.6%;加工业的龙头企业更少,只有10家。从农产品加工企业看,每个企业平均年产值60万元,规模过小。同时,加工的机械化程度低,科技含量低,造成农产品加工质量低,市场销售一般,经营效益不高。多年来,一些农产品的生产大起大落,陷入“多了少,少了多”的怪圈,主要是信息供求水平差,缺乏信息指导,盲目地“跟着感觉走”。目前,大部分农产品加工经营者的信息来源只能靠与客户交往和新闻媒介,所得信息零碎、分散,不能全面、系统地获取,加上资金短缺问题,从而制约了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3、品牌产品竞争力弱,未形成品牌优势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而目前的农业生产大部分还停留在“看天吃饭”,较原始的耕作手段和落后的管理方式不可能生产出优质高效的农产品,同时,小规模经营已跟不上产业化经营步伐。虽然提出发展名牌,形成行业产品的优势策略,但到目前止没有一个过得硬的行业产品,没有一个能影响国内的品牌。在近期上马的项目中,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加工项目和高污染项目,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难以立足,更难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的农业结构、品种质量与市场需求的多样化、优质化不相适应,农产品卖难问题难以解决。主要原因是随着人民生活的改善,社会市场需求变化节奏加快,而农产品生产周期长,结构调整难以适应。其次是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农产品卖难,卖好价钱更难。虽然有的农产品属季节性、结构性剩余,但由于总体上农产品比较充裕,农产品价格在短时间内难以上扬。另外,农产品加工率低,附加值低。全市农产品除少部分自给外,大部分直接上市或经粗加工上市,加工率只有18%左右,相比发达县(市)差了一大截。另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农民组织化程度仍然较低,增收困难、大量富余农业劳动力滞留在农村,已成为农业现代化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障碍。加上地方财政困难,财政截流是影响农业投入、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投入不足等,都严重影响了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农业产业调整的措施和策略

新时期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于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更好的服务“三农”,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提高综合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作用。作为全省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合理与否对广东省的农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以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发展,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一是转变观念,统一思想。转变以农业思维抓农业的传统观念,树立以工业化思维办农业的思想。转变以农言农、就“三农”论“三农”、就“三农”抓“三农”的观念,树立城乡统筹,“三化”联动的思想,变城乡分割、二元结构为城乡统筹,变“三化”割裂、各自为政为“三化”联动、互相促进。以新型工业化的发展统筹、带动解决“三农”问题。二是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规模经营水平。地处南亚热带气候优势,水果、丰产林、罗非鱼、糖蔗等农业产业有发展优势。目前的农业农村经济正处于从求产量、求数量向提高质量、效益的重大较变时期,农业的结构调整不能只停留在调减粮食、处理粮经关系上,而是要继续采取强有效的措施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利用气候、资源、区域、技术等优势,把优势资源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全市确立了水果、糖蔗、丰产林和罗非鱼等农业支柱产业,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具体规划,积极争取上级立项,投入资金,切实抓好优质商品粮基地、北运菜、速生丰产林、玉米、罗非鱼、蚕桑、糖蔗、香蕉、橘红、红杨桃、笪桥黄瓜、文楼淮山薯等农业基地建设,提高了农产品品质,培育了品牌,实现效益农业和特色农产品的可持续发展,通过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建设,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三是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加大名牌产品的宣传和引导,努力提高农产品质量。一是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二是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依托农业龙头企业,搞好“一乡一品”建设,积极申报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认证,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三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工作,从源头打击到市场监管,切实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2、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抓好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

农作物的最终附加值不是体现在它的种植上面,也不是体现在它的生产管理上面,而是体现在它最终被消费者所能消费的程度上。农作物的经济价值的体现,在于农作物与农产品加工业的有效结合。所以要加快构建区域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逐步地做到“产、供、销”一体化经营,增加农作物的市场竞争力和高附加值,提升质量水平,降低进入市场的壁垒,增加农民的收入。全市现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有6家,分别是耀明糖业有限公司(同是省级农业龙头企业)、绿生园集团、化州食品企业集团公司、化州中药厂、茂名富丽胡椒生产基地、化州铁路专线服务有限公司、光辉养殖场。在这些企业的基础上,要大力发展和鼓励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为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要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引进高新技术和高新农产品加工设备,积极研究开发农产品的加工技术,广泛开拓农产品加工市场。据统计,全市6家茂名市农业龙头企业2007年销售收入7.8亿元,带动农户1.4万户,企业自有基地9个,其中种植面积9800亩、水产养殖面积万多亩、禽畜养殖量23.2万头。因此改变传统的农产品加工观念,对农产品附加值的研究和挖掘,就能更好的带动农业经济的发展。

3、进一步调整优化政府的农业政策措施

改革开放以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政府的政策措施是紧密相连的,在措施手段上,表现为:为推动、引导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而制定扶持政策和搞好规划、农产品产销衔接和市场监管、信息资金物资和技术的提供以及典型示范等。在新新时期,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背景较过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农业生产经营者成为市场的主体,政府也要相应的转变职能,正确组织引导与支持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政府职能的角色转换,政府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所充当的基本角色和政府行为的重点,主要就是统筹规划激励协调、服务指导检查监督等。政府行为在为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促进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顺利进行,尤其在规划、引导、服务、激励、示范、监督、调控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应组织大专院校、科研机构、技术市场中介组织,下乡调查,设计出相应的现代科学实用技术,以适应结构调整的客观要求;通过政府建立和完善畅通的农业科技研究和创新推广体系,并使之有机衔接;引导科学技术研究,突出重点,进行技术攻关。另外尽量放手让市场自动调节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同时充分发挥基层农业部门和村级组织的作用,所以要充分发挥两级组织的指导和服务功能。

4、农业科技创新,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

在因地制宜种植的基础上,重视优质作物品种生产管理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只有这样,才能使优质作物顺利地生产出来,并且快速地进入市场。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一是进一步引进和推广优良种子种苗,实行品种创新、品种改良,培育和创建品牌产品,使各种农作物良种种植面积均达90%以上。二是加强科技培训教育。通过举起办培训班、技术咨询、科技下乡等多种形式,开展科技普及活动,努力提高广大农民的种养水平。三是进一步加强植保工作,切实做好农作物病虫预报测报工作,同时进一步强化对有害动植物的检测及预防扑灭工作。

上一篇:班班通建设课程改革论文 下一篇:药师职业素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