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匹克格言范文

时间:2023-03-21 12:54:14

奥林匹克格言范文第1篇

每当听到奥运赛场奏响国歌时,每当看见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我们的心总是无比的激动,因为它是健儿们通过战胜一切困难最终赢得胜利的最好褒奖,也是弘扬奥林匹克精神,诠释奥运格言和祖国富强的浓缩表达。

奥林匹克运动这句著名的格言是:“更快、更高、更强”。这句格言是顾拜旦的好友,巴黎阿奎埃尔修道院院长亨利•迪东在其学生举行的一次户外运动会上,鼓励学生们时说的:“在这里,你们的口号是:更快、更高、更强。”顾拜旦借用过来,成为奥林匹克格言。这句话充分表达了奥林匹克运动不断进取、永不满足的奋斗精神。虽然只有短短的六个字,而其中的含义却非常丰富。它既是指在竞技场上,面对强手时,发扬大无畏的精神,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也是指对自己永不满足,不断地战胜自己,向新的极限冲击。不仅如此,这句格言还鼓励人们应该在自己生活的各个方面不断地超越自我、不断地更新,永远保持勃勃的朝气。

诚然,这也必然是黄江分公司在业务发展上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由于历史原因,今年黄江分公司在业务收入方面与市公司下达的指标任务差距甚大,赶超的难度可想而知,这正如在赛场上遭遇强大的对手一样。但我们不会放弃,就像奥运健儿敢于挑战一切困难。抓重点、订细节、多营销、保服务,开拓思路,大力发展转型业务,这些都是拉动收入增长的法宝。更重要的是,我分公司全体员工因我国奥运健儿不断在赛场上取得佳绩而倍受鼓舞,更被健儿在赛场上顽强拼搏的精神所感动,他们能做到的我们也一定能!正是有了这种顽强拼搏不服输的意志,加上正确经营方法和市公司大力支持下,我们有理由相信黄江分公司在业务收入的赛场上有尚佳的表现,这也必将是对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最完美的体现和最真诚的回报!

奥林匹克格言范文第2篇

迪东神父是顾拜旦的朋友,他被称为“顾拜旦哲学和道德建筑的两大支柱”之一,他对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最大贡献,是提出了一个格言:“更陕、更高、更强”。

据历史学家研究:这个格言的诞生时间是1891年3月7日(一说1895年);1913年,在斯德哥尔摩奥运会后的国际奥林匹克大会上,国际奥委会将她定为奥林匹克格言;1920年,她成为奥林匹克徽记的一部分――对于现代奥运会来说,没有什么比这个格言影响更大的了。

“更快、更高、更强”可以象征和代表奥林匹克文化的核心理念,但是,她显然不能代表奥林匹克文化的全部。

首先,这是一个十九世纪的格言,她诞生的时候,现代奥运会还没有举办过。一百多年来,不但奥林匹克文化的哲学内容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她所面对的世界更是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仅仅用“更陕、更高、更强”来代表奥林匹克的话,显然有“原教旨主义”之嫌。其次,虽然“更陕、更高、更强”是顾拜旦老人“钦定”的奥林匹克格言,但是在现代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壮大过程中,还是有很多新的口号作为一种“潜格言”、“准格言”、“新格言”,逐渐为世人所接受、逐渐成为林匹克文化的组成部分――例如“重要的在于参与、不是取胜”、“和平、友谊、进步”等等。

在笔者看来:奥林匹克格言虽然概括了现代体育的精神和本质,但是她显然更适用于体力的体育,她至少漏掉了一个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非常重要的概念――“更聪明”。

奥运会上的体育运动并非是“全部”的体育,除了“奥林匹克体育”之外,在当代社会中还有“职业体育”和“智力体育”两种重要的体育运动形态,前者的代表有橄榄球、高尔夫球等等,后者的代表则有国际象棋、围棋等等,这两种体育都没有进入奥运会,这对于奥运会来说是一个缺憾。

在这个缺憾中,“职业体育”的缺憾并不严重,因为“职业体育”的一部分已经是奥运会项目了,例如足球、网球和篮球。和她们相比,“智力体育”的缺憾是一种严重的缺憾,其严重性在于:人类社会在当代史意义上的飞速发展,首先是人类智力进步的结果(所以现在最时髦的词汇是“知识经济”),而非体力进步的结果,虽然智力和体力的发展不能被割裂开来,但作为“智慧体操”的那些运动项目,确实应该有一个奥运会式的舞台。

因此我认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智力奥运会”的诞生。

这个“智力奥运会”,已经由于“第一届世界智力运动会”的原因呼之欲出了――北京奥运会和北京残奥会结束之后,“智运会”将莅临北京。对于这个“智运会”,今天的媒体和公众还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但是就发展而言,她对于奥林匹克的意义或许会超过“北京举办奥运会”这件事情!

既然“智奥会”已经由于“智运会”的缘故成为事实,奥林匹克就需要根据新的观念产生新的口号,并且使这些新的口号成为一种奥林匹克的“新格言”――十九世纪诞生了“更快、更高、更强”,二十世纪诞生了“重要的在于参与、不是取胜”,二十一世纪到了,也该诞生一些新的东西吧?

说到格言和“新格言”,还有一个现成的例子可以枚举:萨马兰奇对于现代奥林匹克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他在卸任国际奥委会主席之际,就发表了一个“升级版”的“新格言”――他说“重要的是有资格参与比赛而不是赢得比赛”。

萨马兰奇这样说,是因为今天的奥运会已经不像过去了:在很多年前,很多普通人可以参与到奥运会比赛中,但是随着体育运动水平的提高、随着奥运会参赛资格的门槛越来越高,运动员能够获得奥运会的参赛资格,已经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了。因此,这位老人家把“参与”的概念“升级”为“有资格参与”,这个改动,显然更符合奥林匹克的现实、符合奥运会比赛的现实。

因此在本文的最后,我想总结一下对于奥林匹克格言和口号的观点――

“更快、更高、更强”的格言中,应该增加一个“更智”;

“重要的在于参与,不是取胜”的口号,应该像萨马兰奇那样,修改为“重要的在于参与的资格”;

而“和平、友谊、进步”的口号,应该增加一个非常东方、非常中国的概念:“和谐”――她既能表达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又能表达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的和谐,还能表达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总之一句话:即使一种文化或者理想已经成为了格言和口号,她也是必须发展、必须丰富的,二十一世纪的人类不能只使用十九世纪的语言。

追问之八 “零的突破”真有可能在1956年实现吗?

即使是在纯粹的学术领域,学者和“学者”们也经常会有一些盲点――

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代表团第一次出现在奥运会赛场,这也是苏联这个国家第一次参加奥运会――此前奥运会长达56年的时间里,组成“苏联”的大多数国家都没有参加过奥运会,俄国只参加过1908年和1912年奥运会,并且总共只获得过一块金牌,这块金牌是花样滑冰,在夏季奥运会历史上,很少举行冬季项目的比赛,这是第一次。

在1917年“十月命”之后的35年间,一共举办过六届奥运会,苏联一次也没有参加过;这种情况很像中国,因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后的35年间里,中国也缺席了六届奥运会。

也就是说,从1917年苏联“十月革命”,到1979年中国回到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的六十多年时间里,世界上幅员最辽阔的国家和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只有一次一起参加过奥运会,这就是1952年奥运会!

显然,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和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对于奥林匹克这种新兴的文化现象,都是怀抱着旁观的甚至轻视的态度,这种态度在1952年的赫尔辛基忽然有了一个转折――

卫国战争期间蒙受了巨大民族牺牲的苏联,在战后格外重视体育运动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她之所以决定参加奥运会,不可忽视的动机之一是要显示自己在制度上的优越,他们很自然地希望和自己同一阵营的,处在“蜜月期”盟友中国也能参加。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奥运会会场上升起。

后来由于国际奥委会和奥运会组委会在中国代表权问题上的做法遭到了中国体育界的反对(这种反对是一种“双重反对”:不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对,我国台湾省运动员也反对,例如在1960年奥运会的开幕式上,台湾运动员就高举着写有“抗议”字样的横幅入场――因为国际奥委会不让他们使用“中国”的名义而只允许使用“台湾”的名义),中华人民共和国运动员没有参加1956年的墨尔本奥运会。

中国没能参加1956年奥运会,造成了一个历史悬案:假如中国参加的话,到底将取得怎样的成绩呢?

健在的两位中国体坛名将,在五十年代多次

打破世界纪录的举重运动员陈镜开和游泳运动员穆祥雄都曾经在公开场合表示:假如自己能参加那届奥运会,有信心为中国赢得奥运会金牌。两位时代英雄的慷慨表述固然信心十足掷地有声,但问题是――他们有可能获得奥运会金牌、为中国实现奥运会金牌或者奖牌“零的突破”吗?

很可惜,我们虽然不能进行历史的假设,但是假如历史允许假设的话:回答是否定的!

墨尔本奥运会的游泳比赛没有男子100米蛙泳,只有男子200米蛙泳,获得金牌的是日本选手古川胜――当时,这已经是日本运动员第四次夺取这个项目的奥运会冠军了,这让人很自然地联想起了今天更擅长200米项目的日本蛙泳之王北岛康介――日本蛙泳的悠久传统由此可见一斑。

古川胜的200米夺标成绩是2分34秒7,这个项目铜牌的成绩是2分36秒8,而穆祥雄虽然三次打破过男子100米蛙泳的世界纪录,但是在200米蛙泳的正式比赛中,穆祥雄的个人最好成绩是2分38秒9――非常遗憾,如果没有特别的奇迹发生的话,穆祥雄在墨尔本奥运会上不但不具备获得金牌的成绩,而且还很难获得奖牌!

再来看举重:陈镜开1956年的最好成绩是总成绩3075千克,这个成绩,和墨尔本奥运会冠军的成绩相差35千克,和第三名的成绩也相差25千克――很显然,即使陈镜开参加了那届奥运会,他取得金牌或者奖牌的希望也非常渺茫。

奥运会举重比赛不同于世界举重锦标赛,她是以总成绩决定选手名次的,从1956年的陈镜开开始,中国运动员曾经数十次打破抓举、挺举、推举的世界纪录,但只有肖明祥在1966年的一次非正式比赛中创造了第一个总成绩世界纪录。直到1987年的第六届全运会上,中国运动员才在正式比赛中创造了第一个奥运会项目的世界纪录,创造者的名字叫何灼强、1988年奥运会铜牌得主。

在解释过这个金牌悬案之后,我们必须说:第一,我们将永远铭记陈镜开老人、穆祥雄老人等前辈为中国体育事业和中国奥林匹克事业建立的伟大功统第二,历史的事实虽然总是遗憾的,但是,假如中国运动员参加了1956年奥运会的话,他们将难以获得金牌和奖牌。

奥林匹克格言范文第3篇

【关键词】奥林匹克思想体系 主义 精神 宗旨 格言

【中图分类号】G8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214-02

在现代社会中,各种思潮风起云涌,引发出大大小小的社会活动,其中不少风行一时,继而销声匿迹。而奥林匹克运动历经百年却愈加蓬勃兴旺,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它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奥林匹克主义为核心的思想体系,使奥林匹克运动有了一个比较坚实的思想基础,使各种奥林匹克活动有了明确的指导方针。从某种意义上讲,奥林匹克运动的思想体系构成了这一运动的灵魂,这一运动的一切活动都是由奥林匹克思想体系产生出来的,一切特征也都是基于奥林匹克思想体系而逐渐具备的,离开了对奥林匹克思想体系的了解,我们对奥林匹克的认识就会流于表浅。

一、不断完善的奥林匹克主义

研究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史可以发现,奥林匹克主义一词最初是由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始人顾拜旦提出的。顾拜旦深切的感受到现代竞技运动有了较先进的手段,但却缺少一个哲学基础和高尚的目标,因此他试图以“奥林匹克主义”来弥补这个缺陷。但是,尽管顾拜旦在他的讲话后的文章中大量地使用“奥林匹克主义”一词,但是他却从未对这一概念作出一个明确的定义。

现行的《奥林匹克》对奥林匹克主义作了比较全面的表述,“奥林匹克主义是将人类的身、心和精神方面的各种品质均衡地结合起来,并使之得到提高的一种人生哲学。它将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融为一体。奥林匹克主义所要建立的生活方式是以奋斗中所体验的乐趣、优秀榜样的教育价值和对一般伦理基本原则的推崇为基础的”。

二、奥林匹克主义的主要内容

1.奥林匹克主义的中心思想是人的和谐发展

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持续了数千年的农业社会的图景逐渐为城市代替。劳动力高度集中的大机器,使人类社会在短短一百年间创造出了比其历史上全部生产的总和还要多的财富。但是工业化社会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给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行为等诸多方面又都造成了新的严重威胁。精细的分工、紧张的工作节奏、复杂的社会关系、多重的社会角色和激烈的社会竞争不仅使人的体质下降,身体各部分发展失调,而且由于精神压力增大,导致心理失衡。城市化所带来的种种社会弊病和生态弊病,使人际关系变得淡漠,社会道德水平降低,社会丑恶现象丛生,人类的生存环境恶化。因此,新的社会条件对人类身体、心理和社会道德提出了严峻地挑战。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具有时代性的社会问题。奥林匹克主义及时将解决这一社会问题,作为自己的基本立足点,想通过奥林匹克运动来解决这一问题。

2.体育运动是实现人的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

要使人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需要具体的途径。奥林匹克主义选择的具体途径是体育运动。《奥林匹克》明确指出:“奥林匹克主义的宗旨是使体育运动为人们的和谐发展服务,以促进建立一个维护人的尊严、和平的社会。”

3.体育运动必须与教育、文化相结合

奥林匹克主义还总结道,要想使体育运动发挥其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功能,实现其改造社会的目标,有两个前提条件必须满足:这就是与教育融为一体,与文化紧密结合。

三、促进世界和平的奥林匹克宗旨

奥林匹克运动是在奥林匹克主义指导下的一种国际性的社会运动,它的目的并不限于促进这一运动的参加者个人的发展与完善。他担负着更加重大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这就促进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了解,从而促进和维护世界和平。奥林匹克运动是以国家间的体育竞赛和交流为主线,纵横众多领域的社会文化现象。“体育运动是第一国际语言”。奥林匹克运动恰好为民族间、国家间实现这种了解、理解和合作,提供了最适宜的机会和氛围。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所倡导的消灭歧视、建立和平美好世界的崇高目标,确为世界各国各族人民所追求,所敬仰,从而形成了推动奥林匹克运动前进的无形力量。《奥林匹克》以明确的语言表述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是“通过没有歧视、具有奥林匹克精神――以友谊、团结和公平精神互相了解的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年,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的更美好的世界做出贡献。”

四、指引奥林匹克运动前进的奥林匹克精神

1.奥林匹克精神的概念

《奥林匹克》指出,奥林匹克精神就是互相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从奥林匹克思想体系的整体结构来看,奥林匹克精神是这一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2.奥林匹克精神的作用

奥林匹克运动促进文化的世界流与交融。

奥林匹克运动以体育,特别是竞技体育作为它的主要活动内容。竞技体育具有多种教育功能和文化娱乐功能,它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具有鲜明的比赛性和对抗性。在剧烈的身体对抗和比赛中,运动员的身体、心理和社会公德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观众也可以得到健康的娱乐享受。但是竞技体育的这些功能需要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这就是公平竞争。

五、鼓励人们不断超越自我的奥林匹克格言

1.“更快、更高、更强”

奥林匹克运动有一句著名的格言:“更快、更高、更强。”这句话充分的表达了奥林匹克运动不断进取、永不满足的奋斗精神。虽然只有短短的六个字,而其中的含义却非常丰富。它既是指在竞技场上,面对强手时,发扬大无畏的精神,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也是指对自己永不满足,不断地战胜自己,向新的极限冲击。不仅如此,这句格言还鼓励人们应该在自己生活的各个方面不断地超越自我、不断地更新,永远保持勃勃的朝气。

2.“更快、更高、更强”与“重在参与”

奥林匹克运动还有一句广为流传的名言:“重要的是参加,而不是取胜”。这句话虽然不是奥林匹克格言,但是出现在许多届奥运会开幕式主会场的大屏幕上,具有广泛的影响。一些人认为这句与“更快、更高、更强”是矛盾的,前者强调参与,而后者则强调取胜。其实,用辩证的观点来看,这两句话的意思不仅不是相互矛盾的,反而是相辅相成的。

竞技运动的训练和比赛是一个过程,胜负作为这个过程的结果,只属于更快、更高、更强者。但是,竞技运动的功能和价值主要的表现与训练和比赛的过程而不是它的结果。“重要的是参加,而不是取胜”正是说明了训练竞赛过程比其结果更为重要的道理。

今天随着奥林匹克竞技运动发展程度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它已经越来越成为一种旨在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社会文化活动。它以今日高度自动化社会中鲜有的尖与力,在感官给人们以生命的刺激和美的享受;以更快、更高、更强的口号激励人们不断进取;以公正原则教育人们在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行为;以团队合作张扬人们的集体主义;以强烈的认同感化人们对自己祖国的热爱;以全世界青年周期性的同场竞技,昭示五洲四海之内,皆为同气连根的兄弟姐妹。正是着眼于教育、文化这些精神层面的内容,奥林匹克主义才将竞技运动的精神价值概括为“生活的哲学”,将竞技运动视为促进社会团结、友谊、进步的利器。

奥林匹克格言范文第4篇

奥林匹克运动有一系列独特而鲜明的象征性标志,如奥林匹克标志、格言、奥运会会旗、会歌、会徽、奖牌、吉祥物等。这些标志有着丰富的文化含义,形象地体现了奥林匹克理想的价值取向和文化内涵。今天,随着奥林匹克运动的不断发展壮大,奥林匹克标志也已经在全世界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奥林匹克》规定,奥林匹克标志、奥林匹克旗、奥林匹克格言和奥林匹克会歌的产权属于国际奥委会专有。国际奥委会可采取一切适当措施使奥林匹克标志、旗、格言和会歌在各国和国际上获得法律保护。为了加强对奥林匹克知识产权和奥林匹克标志的保护,保障和维护奥林匹克知识产权人和奥林匹克标志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我国先后颁布了《北京市奥林匹克知识产权保护规定》(2001年10月11日北京市政府令第85号)和《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2002年2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45号)。

当今世界上流传最广的标志要数奥林匹克五环了,随着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它已成为奥林匹克精神与文化的形象代表,五环“转”到哪里,奥林匹克运动就在哪里生根开花。

说起五环的来历,曾经有过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 1936年第11届柏林奥运会第一次举行火炬传递活动,火炬的传递路线自奥林匹亚开始,从希腊北部出境,沿多瑙河穿过奥地利,最后进入德国。为了烘托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活动,奥运会组委会主席卡尔•迪姆及其同事几乎完全按照古奥运会的情景来布置沿途经过的古希腊遗址。火炬到达德尔菲帕那萨斯山的古代运动场时要举行一个特别仪式,这时,迪姆突发奇想,在一个高约3英尺的长方形石头的四面设计并刻上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五环标志,放在了古运动场的起跑线一端。仪式结束后,火炬继续北上,而这块作为道具的石头却被留在了古运动场。

由于极少有人知道这块刻有五环标志石头(后被称做“迪姆之石”)的真实身份,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它被当做了“有3000年历史的古代奥运会遗迹”。这个以讹传讹的错误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被德尔菲的希腊官员指出。1972年5月,这个假文物被送到德尔菲的另一个地方——古罗马广场入口处。

事实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五环标志出自现代奥运会创始人顾拜旦之手。顾拜旦认为奥林匹克运动应该有自己的标志,这个念头在他的脑海里盘桓已久。1913年,他终于构思设计了五环标志和以白色为底印有五环的奥林匹克旗,打算在国际奥委会成立20周年之际推出这个标志。

1914年6月15日~23日,国际奥委会在法国巴黎索邦学院举行代表大会,同时庆祝国际奥委会成立20周年。在纪念大会上,顾拜旦兴致勃勃地拿出自己设计的五环标志和一面印着五环的旗帜向大家展示,并建议将它们作为奥林匹克运动的标志。听了顾拜旦对五环标志的说明后,会议确定将奥林匹克五环和奥林匹克旗作为奥林匹克标志。

奥林匹克五环标志由5个奥林匹克环从左至右套接而成,可以是单色,也可以是蓝、黄、黑、绿、红5种颜色。最初的解释是五种颜色代表各国国旗的颜色,后来又将5个不同颜色的圆环解释为五大洲的象征。

奥运会会旗,3米长,2米宽,以白色为底,象征纯洁。蓝、黄、黑、绿、红五环,环环相扣。1914年,在巴黎举行的奥林匹克大会首次悬挂了奥林匹克旗。1920年,奥林匹克旗第一次飘扬在安特卫普夏季奥运会体育场。这届奥运会后,比利时奥委会赠送了国际奥委会一面同样的旗,在奥运会期间悬挂,后成定制,历届奥运会开幕式上由上届举办城市转交此旗,由举办城市保存,比赛期间主运动场仅悬挂代用品。1952年,奥斯陆市赠送国际奥委会冬季奥运会会旗,交接、保存和使用方法与夏季奥运会相同。

奥林匹克格言范文第5篇

【关键词】奥林匹克精神;中等职业院校;学生品质

奥林匹克精神体现的是社会和平,人的文明生活方式,它将体育运动作为实现人和谐发展的途径;是主导体育运动与教育、人性、社会文化发展相结合的崇高精神;是奥林匹克运动所具有的最珍贵的精神核心。奥林匹克精神不仅是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产生和延绵不断的原动力,也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得以复兴的历史因由。奥林匹克精神是人类一种向善、向美、向真的精神追求,体现了人类自强不息、永远向上的精神旨归。《奥林匹克》明确指出了:奥林匹克精神就是在公平竞争的体育竞赛中促进不同种族、不同国家、不同信仰的人之间的相互了解、友谊和团结,它的本质内容包括:参与、竞争、公正、友谊与奋斗,这些精神内涵的实质在奥林匹克发展的著名格言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我国,中等职业院校每周要上两课时体育课,接受体育教育。除了体育课以外,学校课外体育活动、代表队训练以及模拟奥运会竞赛形式的学校运动会都可以对学生进行奥林匹克教育。

一、奥林匹克精神的本质内涵

1.互相理解的态度。长期以来,奥林匹克运动的“欧美中心主义”的历史背景使其表现了更多的欧美价值取向,这在一定阶段制约了奥林匹克运动向全世界的推广和普及,是导致不同、政治态度的国家之间相互导致奥运会的原因。为改变这种不利于奥林匹克运动全球化的状况,国际奥委会在最新版的《奥林匹克》中明确提出了“以互相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比赛精神的体育运动来教育青年,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而更美好的世界做出贡献。”这是奥林匹克精神的创新,指出了奥林匹克大家庭成员间应互相理解,不能因种族、信仰、政治态度的不同而放弃友谊、团结和和平,也为全人类本着互相理解的态度对待彼此之间的关系指明了方向。

2.进取精神。奥林匹克的格言是“更高、更快、更强”,它是国际奥委会对一切属于奥林匹克运动的人们的号召,鼓励他们本着奥林匹克精神奋进。这句格言本质上是弘扬一种崇高的体育精神,树立人类永无止境的进取目标,推动体育乃至整个人类社会以不断进取的精神,快速发展。

3.公平原则。公平原则是体育运动所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也是奥林匹克运动所推崇的基本规则。在《奥林匹克》中被多次明确提出,奥林匹克要求各类竞赛活动强调公平竞争。公平竞争的原则已被推广至社会的各个层面,并成为社会法则中的基本规则。

4.和谐发展的原则。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始人顾拜旦曾经指出:“奥林匹克运动并非只是增强肌肉力量,它也是智力与艺术的”。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也指出:“奥林匹克主义是体育运动与文化的结合。”这都反映奥林匹克追求人的身心和谐发展的原则,即奥林匹克运动通过体育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它增强了奥林匹克运动的精神价值,也丰富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内容,促进人的和谐发展已成为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要历史使命,其基本表现就是从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一再强调的奥林匹克运动与教育的紧密结合。

5.道德规范原则。奥林匹克运动作为一项全球性的文化活动,如果没有统一的行为规范,所有的活动将无法开展,而且《奥林匹克》本身就是一个综合性的规范手册,其中就多次提及并要求奥林匹克大家庭的所有成员不得违背有关基本公德和体育运动道德。通过一百多年的奥林匹克实践活动,奥林匹克逐渐形成了涵盖行为规范、道德观念、良心、义务及自豪感等方面的奥林匹克道德规范体系。在奥林匹克优胜者的“良好榜样的教育作用”下,全世界的青少年都接受了道德规范的教育,尊重基本公德原则成为全社会人们的基本素养之一。

二、奥林匹克精神对中职学生的品质影响

1.精神品质方面。奥林匹克精神的重要内容“团结、友谊、和平、进步”,实际上是奥林匹克主义的具体体现。其影响体现如下:其一,增强集体主义观念。现在的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养尊处优,自我意识很强,心中缺少关心他人、集体的思想意识。而奥林匹克运动所蕴涵的“了解、友谊、团结”的精神正好可以帮助青少年化解“以自我为中心”,逐渐树立起集体主义观念。体育运动不论是集体项目还是个人项目要想取得好成绩,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如果没有大家的支持和付出,任何单独的个人也不可能站在奥运最高领奖台上。同时,运动员在与对手较量的过程中,也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进而加深相互之间的了解、友谊. 奥林匹克运动主要依靠人们共同遵守规则、共同切磋技艺、共同交流感情、共同探索人生来达到团结的目的。如果没有团结,没有集体主义精神,没有共同的价值追求,奥林匹克运动就不会产生,也不会有现在的辉煌。在奥运会激烈的竞争较量背后,显现的却是人类理性的神圣光辉和共同价值的永恒追求。中职学生们可以通过参加、观赏各种体育活动和竞赛来培养自己的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其二,增强拼搏进取精神。现在的大部分中职学生都是从小在幸福中成长,他们缺少生活的磨练,不知道什么是创造,更不知道创造的艰难辛苦。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一些困难或挫折,往往会产生灰心丧气的念头。奥运奖牌获得者在获得荣誉的背后要付出多少汗水、泪水,甚至血水。青少年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和模仿力,奥林匹克主义抓住了这一特点,将树立“良好的榜样”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力图给青少年提供奥林匹克选手——这些活生生的现实中的英雄,让他们去模仿,去学习。抓住奥林匹克的这一教育功能,挖掘运动员的成功背景和艰难历程,并以此来激励青少年的壮志豪情,引导他们脚踏实地、奋勇拼搏、不断进取。

奥林匹克格言范文第6篇

在当今这个全球化时代,东西文化日益交融。作为世界上最普及的文化现象——奥林匹克文化,已经进入到世界的各个区域和领域,而且在中国有了长足的发展,而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靓丽瑰宝,博大精深,辐射面比较大,具有东方体育的浓厚色彩,被视为“未来体育的一束新光”。所以太极拳文化与奥林匹克思想值得研究。

2、奥林匹克思想

奥林匹克思想是对奥林匹克文化意识形态的高度概括。它融汇了奥林匹克主义、奥林匹克宗旨、奥林匹克精神以及奥林匹克格言的要义。现行的《奥林匹克》对奥林匹克主义做了比较全面的表述,“奥林匹克主义是将身、心和精神方面的各种品质均衡的结合起来,并使之得到提高的一种人生哲学。它将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融为一体。奥林匹克主义所要建立的生活方式是以奋斗中所体验到的乐趣、优秀榜样的教育价值和对一般理论基本原则的推崇为基础的”。另外,《奥林匹克》以明确的语言表述了这一运动的宗旨是“通过没有任何歧视、具有奥林匹克精神 ——以友谊、团结和公平精神互相了解——的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年,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的更美好的世界做出贡献”。而奥林匹克精神就是相互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奥林匹克的格言就是:“更快、更高、更强”。另外,奥林匹克还有一句广为流传的名言:“重要的是参与,而不是取胜”现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在上任之初,提出了“更干净、更人性、更团结”的新格言。据此。可以从下述四个方面来理解奥林匹克精神:

第一、奥林匹克运动内涵与文化、教育和公德相融。

第二、奥林匹克运动的特色表现为公平竞赛和奋力进取。

第三、奥林匹克运动立足于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发展。

第四、奥林匹克运动着眼于为人际和谐(参与、友谊、团结)

与社会和谐(国际性与世界和平)服务。

观此四条归纳性的理解,给人一种在太极拳文化中也“似曾相识”的感觉。

3、太极拳文化

第一、太极拳以包容着中国道家、儒家和理想家思想和伦理的“太极学说”立论,依太极之理规范拳技体系,依太极之理解解释拳械技法,借太极立名而称之为“太极拳”,是武术与中国传统文化完美结合的范例。太极拳是柔和型拳术,属于内功拳,表达了中国人特有的体育人文精神,显示了中国人的健身意识和竞技观。太极拳的先贤恰当的运用了《易经》和《老子》里的一些东西,将其引入太极拳的理论中来运用的非常之妙。太极拳恰当的利用了周敦颐《太极图说》的理论结构,变粗俗的动为“儒雅”的动,并且以“动”来表现“静”,以“刚柔相推”来表现“进退之象”,所有这些,即符合《易》理和宋明理学家们的说教,又不但可以寓动于静、寓刚于柔,而且动起来很儒雅,很有风致、很有讲究,特别是一些细致的讲究非常之引人入胜让人含玩无穷,终生难舍。这样一种颇具神秘感的运动形式,必然会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显然,这是一种在深厚的文化背景下所产生的有“中国特色“的运动方式。迄今,许多外国人喜欢练太极,实际上和他们喜欢中国文化相联系,主要因为太极拳有着浓郁的中国文化特色,它把身、心两方面的运动——即取提单运动同心理的运动紧密结合起来了,而这正是西方体育项目所不具备的。太极拳在全世界迅速传播是个值得注意的文化现象,它是在世界文化一体化的背景下,东西方文化的一个碰撞、一个交融。联系太极拳,不仅具有健身和防卫自身的价值,还有着修身养性的价值。”以拳悟道“、”武以德彰“等拳谚,都反映着包括太极拳在内的武术教育价值和伦理价值。

第二、太极拳强调人格平等,人人皆可参与比试技能高下。在面对胜负或制人而不制于人的较量中,追求“四两拨千斤”、“髦耋御众山”就是要追求在个人竞争条件相对弱于对手时,仍能战胜对手的技巧。这不可不畏是“更快、更高、更强”的追求,但这并不与“参与比取胜更重要”相矛盾。用辩证的观点来看,这两句话并不矛盾,反而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参与和取胜之间不要侧重一方面而否定另一方面,否则就不是全面的理解。奥林匹克运动主张辩证的看待参与与取胜的关系,没有参与就谈不上取胜,所以参与是基础。没有群众性的参与奥林匹克运动,就谈不上奥林匹克思想、原则、理想等。而参与的目的就是为取胜,就是要怀着“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去奋进,这才是真正的参与,才真正符合奥林匹克精神。

第三、在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世界中,太极拳以静养性、动中求静的方式进行运动,完全符合高节奏的生活方式。而且太极拳集技击、养生、哲理、娱乐、教育于一身,从实践到理论,从观念到方法,都体现了奥林匹克主义的中心思想:人的和谐发展。太极拳在绵亘不断的运动中,动中求静,气遍全身,“随势养气”。太极用意练拳,行拳练气,虚静其心,以心行气,将其与心结合,以人的思想、精神、心理状态为修炼的基础,既蕴含着生命本原论,又涉及道德精神论,而且太极拳在学习认识过程中,主张由自然入手而知虚实,把握阴阳和谐变化而明劲法,求虚实而懂神明,要求由熟而悟,由悟而通,渐熟渐悟。中国太极拳正是这样一种特殊的运动形式和学习方法,才会成为人们借助运动修为人生的有效之途,达到内外兼修,德艺兼备的效果。太极拳运动以动作呼吸和意识的统一为原则,强调内外合一,身心俱健。另外,太极拳以其独特的健康、休闲功能与当代奥林匹克精神相融合,成为全球范围内开展比较广泛和流行的健身休闲运动形式。

第四、太极拳以阴阳合一为太极的思想,以及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为基础,强调自身和谐,以及人与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太极拳学说是是东方的宇宙本体论和认识论,从宏观的太极伦中,更为强调拳理与“天道”的一致性。“天道”与人性(道德原则)一致起来,以顺乎自然,天人相通观念来行拳的太极拳,使人在精神上处于一种空明的“无人之境”的心态,与大自然静静地进行心灵交流。这种思维方式正好是友谊、团结、和平的思想基础。

4、小结

奥林匹克格言范文第7篇

奥林匹克运动会源于古希腊的竞技会。第一次古代奥运会是公元前776年,在希腊奥林匹亚举行,以后每隔4年举办一次。公元394年被罗马皇帝禁止。

1875~1881年,德国人库蒂乌斯等在奥林匹亚遗址找到了大量出土文物,引起了全世界的兴趣。为此,法国人顾拜旦认为,恢复古希腊奥运会的传统,对促进国际体育运动的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在他的倡导与积极奔走下,1894年6月,在巴黎举行首次国际体育大会,正式成立了国际奥委会。第一届现代奥运会于1896年在雅典举行,以后每4年召开一次。其中3届因世界大战中断,但届数仍按顺序计算。

奥林匹克会旗

奥林匹克会旗为白底无边,中央有五个相互套连的圆环,即我们所说的奥林匹克环。环的颜色自左至右为蓝、黄、黑、绿、红。会旗和五个环的含义是,象征五大洲的团结,全世界的运动员以公正、坦率的比赛和友好的精神,在奥运会上相见。

每届奥运会都有不同的会徽,但所有会徽都有五环图案,然后再衬之以反映东道国特点或民族风俗的图案。

奥林匹克格言和口号

奥林匹克格言,亦称奥林匹克口号,系奥林匹克运动宗旨之一。奥林匹克格言是:“更快、更高、更强”。奥林匹克格言充分表达了奥林匹克运动所倡导的不断进取、永不满足的奋斗精神。虽然只有短短的6个字,但其含义却非常丰富,它不仅表示在竞技运动中要不畏强手,敢于斗争,敢于胜利,而且鼓励人们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不甘于平庸,要朝气蓬勃,永远进取,超越自我,将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极限。

此外,奥林匹克运动还有一句广为流传的名言:“重要的是参与,而不是取胜”。顾拜旦解释说:“正如在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不是胜利,而是斗争,不是征服,而是奋力拼搏”。

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将在中国首都北京举行,开幕时间定在立秋吉日2008年8月8日8时这一具有相当独特意义的时间。

北京奥运会会徽

这次奥运的会徽名为“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将中国印、汉字“京”与奥运五环结合在一起,演变而成。当中白色的线条象征了一个正在运动的人。中国印是由“京”字变异而来,变异后的“京”字像个奔跑的人形,贴切地将北京和奥运会联系在一起,人形张开的双手也可视为“北京欢迎您”的象征。

北京奥运会吉祥物

福娃是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吉祥物,其色彩与灵感来源于奥林匹克五环,来源于中国辽阔的山川大地、江河湖海和人们喜爱的动物形象。福娃向世界各地的孩子们传递友谊、和平、积极进取的精神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

福娃是五个可爱的亲密小伙伴,他们的造型融入了鱼、大熊猫、藏羚羊、燕子以及奥林匹克圣火的形象。

每个福娃都有一个朗朗上口的名字:“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和“妮妮”。在中国,叠音名字是对孩子表达喜爱的一种传统方式。当把五个娃娃的名字连在一起,你会读出北京对世界的盛情邀请“北京欢迎您”。

福娃代表了梦想以及中国人民的盼望。他们的原型和头饰蕴含着与海洋、森林、火、大地和天空的联系。其形象设计应用了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方式,展现了中国的灿烂文化。

北京2008年奥运会口号

“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One World OneDream),集中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实质和普遍价值观――团结、友谊、进步、和谐、参与和梦想,表达了全世界在奥林匹克精神的感召下,追求人类美好未来的共同愿望。尽管人类肤色不同、语言不同、种族不同,但我们共同分享奥林匹克的魅力与欢乐,共同追求着人类和平的理想,我们同属一个世界,我们拥有同样的希望和梦想。

北京奥运会火炬

2008北京奥运火炬创意灵感来自“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运”图案。祥云的文化概念在中国具有上千年的时间跨度,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北京奥运火炬造型的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的纸卷轴。纸是中国四人发明之一,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人类文明随着纸的出现得以传播。源于汉代的漆红色在火炬上的运用使之明显区别于往届奥运会火炬设计,红银对比的色彩可产生醒目的视觉效果,有利于各种形式的媒体传播。火炬上下比例均匀分割,祥云图案和立体浮雕式的工艺设计使整个火炬高雅华丽、内涵厚重。

北京奥运火炬使用燃料为丙烷,这是一种价格低廉的常用燃料。其主要成分是碳和氢,燃烧后只有二氧化碳和水,没有其他物质,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北京奥运会三大理念

绿色奥运――把环境保护作为运设施规划和建设的首要条件,制定严格的生态环境标准和系统的保障制度;广泛采用环保技术和手段,大规模多方位地推进环境治理、城乡绿化美化和环保产业发展;增强全社会的环保意识,鼓励公众自觉选择绿色消费,积极参与各项改善生态环境的活动,大幅度提高首都环境质量,建设宜居城市。

科技奥运――紧密结合国外科技最新技术,集成全国科技创新成果,举办一届高科技含量的体育盛会;提高北京科技创新能力,推进高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和在人民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北京奥运会成为展示新技术成果和创新实力的窗口。

奥林匹克格言范文第8篇

关键词:奥林匹克文化 团结友谊 敦奥奥运会 和谐发展

1910年顾拜旦观察到:如果没有传统,奥运会将不过仅仅是一个大型的多项目世界锦标赛而已。正是因为奥林匹克运动建立在这一系列价值和理想之上,所以它超越了任何其他的体育赛事,拥有着深厚且影响深远的奥林匹克文化!而团结友谊将是奥林匹克文化最闪光的一篇,是促进世界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奥林匹克主义、奥林匹克精神和奥林匹克理想

皮埃尔·德·顾拜旦把希腊格言“更快、更高、更强”确定为奥林匹克格言,将其吸纳为奥林匹克运动的精髓。在1914年巴黎奥林匹克代表大会上,顾拜旦向世人展示出奥运会的会旗与五环图形。同时,顾拜旦创造了最让人熟知的奥林匹克标识。带着从古老奥运会时流传下来的光环,现代奥运会充分结合了它的光彩过去,树立了坚持理想主义,公平竞争,以及全世界最佳运动员们为了全球和平而努力,为了卓越成绩而竞争的形象。

奥林匹克主义是将身心和精神方面的各种品质均衡地结合一起,并使之得到提高的一种哲学,它完美地将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融为一体。

奥林匹克精神就是相互了解、团结、友谊和公平竞争的精神。

奥林匹克理想是奥林匹克主义和精神的综合,是人们对奥林匹克运动未来和前景的向往和希望。奥林匹克运动提倡人的全面发展,提倡人类社会的和谐公正,提倡建立一个和平美好世界[1]。

是奥林匹克理想点燃了全世界运动员的梦想,是这些运动员在奥运会上为世界奉献了很多难以忘怀的瞬间,正是这些瞬间,承载着奥林匹克精神,而这一切又展现了奥林匹克文化。在作者看来,奥林匹克文化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和谐发展,团结友谊,公平竞争,奋力拼博,为国争光。

二、奥林匹克团结友谊的作用

奥林匹克运动是国际性的运动,它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世界上文化间的各种差异及由此引发的各种问题,这些种族的和文化的差异,又常常由于各国间的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冲突而强化。从某种意义上讲,四年一度的奥运会将世界上所有的体育文化集中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于是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尤为引人注目。差异就存在矛盾,矛盾就可能引发冲突。而奥林匹克恰恰又强调了团结友谊这么一种氛围,在这种精神氛围中,人们可以摆脱各自文化带来的偏见,在不同文化的展示中,看到的不是矛盾与冲突,而是人类社会百花齐放、千姿百态的文化图景,使得这种内在的差异推动各民族间互相交流,建立友谊,以世界公民的博怀,去团结世界公民,以比较客观和公正的态度去看待别人和自己[1]。所以,团结友谊是维系全世界和谐发展的纽带,团结友谊是促进世界和平、减少战争的强心剂,团结友谊是沟通各国人民的桥梁,使来自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们互相了解。团结友谊让世界更美好!在奥林匹克发展的历史中,在历届奥运会上,曾经发生过很多团结友谊感动你我的历史瞬间:公元前776年,希腊的埃利斯和皮萨城邦正在交战,处于对即将到来的奥运会的尊敬,双方同意暂时停战,让参赛选手安全通过敌方地区。后来这成为一个传统,并且在1000多年的古代奥运会的比赛中,这种被称作奥林匹克神圣休战的传统,从来没被打破过。奥运会的开、闭幕式,一直是世界上最壮观、最激动人心的活动。在这里,代表世界各国的运动员,身着代表其国家文化特点的服饰,列队进入体育场。起初,开、闭幕式中,各个国家都是按字母顺序入场的,但在1956年的墨尔本奥运会上,一位17岁的中国男孩向奥组委提了个建议。他说,奥运会代表了世界各国的联系,所以在闭幕式中,运动员应不用按任何规定的顺序入场——所有国家的运动员应融合在一起,象征着团结与友谊。

今天,我们希望全世界所有国家再一次接受奥林匹克神圣休战,将战争中止16天,也许我们的友谊将万古流芳,战争将永远停止下去。正是这些瞬间充实着奥林匹克文化,正是这些瞬间丰富着团结友谊,奥林匹克文化吸引了那些持有相同准则、价值观的人们,人们接受了这种文化,遵从着奥林匹克文化包涵的团结友谊,世界因此更加美好!

三、2012伦敦奥运会与团结友谊

感悟伦敦奥运会,奥林匹克精神仍以其固有的感召力顺畅传承。从1984年中国重返奥林匹克大家庭,到伦敦奥运会陈若琳为中国代表团拿到第200枚夏季奥运会金牌,奥林匹克运动见证了中国体育的崛起,见证了中国体育追求卓越的征程步伐铿锵、信心坚定。中国体育健儿对“更快、更高、更强”的执着追求,对“参与比取胜更重要”的深刻理解,对“公平、公正、公开”的全力维护,将奥林匹克精神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回首伦敦奥运会,共享荣光是百年奥运颠扑不破的真理,而偏见与无知只是奥林匹克恢弘乐章中的一个插曲。奥运会不仅是各国运动员实现光荣和梦想的舞台,也是世界各国人民增进了解、加深友谊的平台。奥林匹克的旗帜,让不同地域、不同文化和谐共荣、百花齐放。政治尊重、文化多样和价值包容,同样是奥林匹克精神的体现。在伦敦奥运赛场,中国体育代表团既在比赛中遵守规则、尊重裁判,展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美德,面对执裁不公也敢于据理力争、谋求公平竞赛环境,体现出体育大国应有的风范,为捍卫奥林匹克精神、维护体坛正义做出贡献。在夏季奥运会这个举世瞩目的舞台上,中国体育代表团意气风发、捷报频传。继北京奥运会上荣登金牌榜榜首之后,中国体育代表团又以昂扬的姿态,在伦敦奥运会上创造了勇夺38枚金牌、27枚银牌、22枚铜牌的境外参赛奥运会最好成绩,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体育蓬勃发展的骄人成绩和中国人民奋发进取的勃勃英姿。透过伦敦奥运会,奥林匹克之光已经照进普通人的生活。四年前的北京,当奥林匹克运动的光辉照亮中华大地,我们对奥运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与感悟。如今,关注的目光再次聚焦奥运赛场,关注伦敦奥运,我们的视野更宽广、心态更包容、胸怀更开放,以“卓越、友谊、尊重”为核心的奥林匹克价值观因此有了更多深意,奥运会带给普通人的启迪与乐趣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累积、放大。窗体底端

四、结束语

团结友谊这一闪光的奥林匹克文化,是它促进了世界和平,是它促进了世界和谐发展,是它让全世界人类同胞手拉手、心连心迈向大同,迈向一个更美好的世界,世界因团结而更加凝聚,世界因友谊而更和谐!奥运会是世界最高水平的体育盛会,超越了文化、种族和信仰的界限。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已经走过一百多年的风雨历程,她向世界传递的精神与主题始终如一:获胜并不是全部的价值诉求,在共同创造、共同分享、平等友爱的旗帜下,在奥林匹克精神的感召下,展现人类最美好的情感,才是真谛所在。(作者单位:广西财经学院体育部)

参考文献

[1] 钟秉枢,等.奥林匹克品牌——中美澳三国奥林匹克品牌的比较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12-21.

[2] 苏笛.达尔富尔头目的蜕变[J] .环球人物, 2008,(4).28-30.

奥林匹克格言范文第9篇

关键词:奥林匹克;道德;失范

中图分类号:G811.2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27-3612(2006)11-1465-02

奥林匹克运动发展过程中的道德失范现象已开始成为体育理论界讨论的热点,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此进行了探讨,但大多数比较零散,讲现象的多,分析原因的少,并且较少深入涉及到对造成这种现象的伦理学及社会学原因的探讨。本文从伦理学角度对奥林匹克道德及其规范体系自身失范现象做深入的研究,从而为控制奥林匹克运动的道德失范现象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1 什么是奥林匹克道德

道德从何而来,始终是伦理学的一个根本问题。在历史上,对道德来源有过种种观点,有的认为道德来源于人性,有的认为道德来源于神,有的认为道德来源于客观的自然,等等。虽然各种观点中都包含有一定的合理因素,但是它们都不能从社会生活,尤其不是从社会的经济状况去说明道德的来源,只有马克思、恩格斯依据唯物史观,第一次明确指出道德是经济基础的反映。也就是说,道德并不是人们一脱离动物界就有的,而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出现的。在原始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社会分工的出现是道德形成的关键。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发展,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及其相互关系就复杂化了,于是就出现了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以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矛盾,由此便产生了调节这种矛盾的要求和意识,日久天长便形成了一些最简单的行为规范的准则,那就是最初出现的道德规范。由此可知,道德实际上是社会控制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为了能够有秩序地生活而产生的。

奥林匹克从它产生的那天起,就不是某一个人的行为,而是一个具有成千上万人参加的社会活动。要使竞技比赛顺利进行,就必须有一个共同协商一致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否则奥林匹克一天也存在不下去。这就是奥林匹克道德产生和存在的最根本的原因。现代奥林匹克是一个全球性的文化活动,由于其参加的广泛性,就更需要有道德规范将不同肤色、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人们维系在五环旗下。由此可见,现代奥林匹克道德是作为奥林匹克运动的一个调控系统来维系和调整所有参与者的行为,使奥林匹克运动能够持续、健康地发展下去。

综上所述,奥林匹克道德从根本上说是为了调整和维护奥林匹克运动的秩序,要求凡是从事奥林匹克运动的人都要共同遵守一定的道德规范,以保证奥林匹克运动的持续发展。因此,奥林匹克道德的概念就是:调整人们在奥林匹克运动中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与品质。这其中包含着道德主体性和规范性的统一。一方面,由于奥林匹克道德的使命在于规范和约束人的行为,以协调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因此它有着具体的内容和形式,奥林匹克的道德规范就是它的核心,这表现为道德的规范性;另一方面,这一具体的内容和形式又必须依靠人的具体实践去完成和体现它,这一实践过程就表现为人的道德观念、情操与品质,也就是道德的主体性。

2 对奥林匹克道德失范现象的界定

“失范”是社会学术语,通常用来指某种社会状态,即社会在某种程度上丧失规范的约束力。失范并不是完全丧失规范。失范是社会成员面对规范而又难以遵从的状况。因此,失范不可能发生于既存的规范文化之外,即不可能发生在非规范的文化部分中;失范恰恰表明规范文化内部的某些因素出了问题,规范文化的自身结构有了某些缺陷,故也称其为“规范文化的结构病态”。

奥林匹克道德失范现象表现为奥林匹克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道德规范的约束力,即参与者面对规范而又不能遵从的现象。

这里包含了两层含义:1、奥林匹克道德规范体系自身出现的失范现象。2、参与者奥林匹克道德失范的行为。如暴力、作弊、贿赂、滥用药物等等行为。

在奥林匹克道德失范现象中,首先要引起重视的是奥林匹克道德规范体系自身的失范。由于规范不明确和规范不自洽造成规范内容的含混、模糊,从而导致个体对道德价值观念及道德评价标准的迷茫和困惑,最终可能导致失范行为。

3 奥林匹克道德规范体系自身的失范现象

3.1规范不明确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国家工业革命已经开始,一方面物质生产极大提高,另一方面人性扭曲,唯利是图,损人利己,拜金主义的功利思想日趋严重。为改造青少年的思想,顾拜旦和一些奥林匹克先驱从古奥运会和英国教育家托马斯・阿诺德的教育方式中找到了灵感,主张以古希腊奥林匹克精神来引导青少年参加锻炼和竞赛,从而使他们不仅在体质上更在思想道德方面得到改善。可见,无论是古奥林匹克还是现代奥林匹克都显示了人们对美好道德原则和规范的向往和追求。然而对什么是奥林匹克道德?它的内涵和外延是什么?无论是顾拜旦还是奥林匹克都没有给以明确阐述。作为奥林匹克运动极为重要的这一思想内容――“奥林匹克道德”被奥林匹克主义、宗旨、精神、格言等淹没。奥林匹克也仅仅在运动员和裁判员的宣誓中提到:“以真正的体育道德精神”参加比赛和执行裁判工作。

是不是就可以用“体育道德”代替“奥林匹克道德”呢?丹尼斯・佛洛斯爵士在1983年出版的《霍维尔关于赞助的探讨》里说过:“奥运会的道德内涵使它成为一桩特别的事。如果没有这个内涵,再加上新近冒出来的商业主义,奥运会将只能成为体育赛程上的一项普通赛事而已。”奥林匹克运动作为一个依靠体育和教育的结合来改造人的大学校,是超越一般竞技运动之上的社会运动,体育竞赛只是作为一种手段,道德教育才是其真正的目的。因而它应该有着内容比其它竞技比赛中提倡的“体育道德”更为丰富和严格的道德规范体系。并且它应该更注重教育的过程,注重道德价值取向的过程。在“利”与“义”的价值取向上更注重寻求“利”与“义”之间的平衡。

现在人们往往试图从奥林匹克的思想体系中去寻找奥林匹克道德规范体系,但由于各自的理解不同,势必造成规范内容的含混、模糊,即使个体愿意接受这样的规范,但在具体行动中还是会因内容的不明确、不清晰而发生遵从困难。

3.2规范不自洽 对于任何一个规范体系来说,其中各个规范对于大多数成员应该是自洽的,亦即彼此协调,互相适应的,但在奥林匹克道德规范体系中出现了规范与规范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呈现出规范的不自洽性。最典型的就是“更快、更高、更强”和“参与比获胜更重要”这二句广为流传的格言。

“更快、更高、更强”和“参与比获胜更重要”代表着奥林匹克精神,其中也蕴涵着道德价值的取向。人们往往以此作为在奥林匹克运动中的行为指导原则。然而在它们之间却存在明显的冲突和矛盾。“更快、更高、更强”代表着西方社会的个人主义、竞争主义及功利主义的伦理思想,而“参与比获胜更重要”则是典型反映了康德式的义务论伦理思想。

功利主义流派虽多,但其共同的观念是:用行为所产生的总体的善或恶(结果)去评价行为在道德上的正确或错误,而行为自身则不予考虑。因而为了“更快、更高、更强”的“结果”,则可以不惜任何代价。近代以来的高水平竞技运动中流行的格言“不惜任何代价获胜”正代表了功利论的观点。

与功利主义理论相反,义务论伦理学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义务论者认为,当行为与相应的义务原则相符合时,该行为才是有道德的。康德十分强调为义务而尽义务,康德认为,仅当一个行为合乎道德规则(义务原则)时,该行为才是正确的。“参与比获胜更重要”如同“为义务而义务”的“为参与而参与”,典型地显示着康德式的玄虚。

“更快、更高、更强”与“参与比获胜更重要”构成了“二律背反”,有些学者试图用“辩证的”方法综合二者,但是这种“和稀泥”的方式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两者之间的冲突。

4 小结

奥林匹克道德是调整人们在奥林匹克运动中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然而奥林匹克道德规范体系自身却存在着规范不明确和不自洽的失范现象。

奥林匹克道德规范体系自身的失范必然会造成个体对规范理解上的迷惑和误差,导致个体对道德价值观、道德评价标准和道德价值取向的困惑,最终造成道德失范的行为。这自然是奥林匹克道德失范行为的一个重要原因。

奥林匹克格言范文第10篇

一、奥林匹克教育的历史渊源

古希腊的教育理想、传统和观念是其产生的文化动因。阶级思想文化运动是奥林匹克运动诞生的思想渊源。19世纪下半叶,世界范围内竞技运动的迅速发展和体育的国际化趋势直接催生了奥林匹克运动。主观上,其创始人皮埃尔•德-顾拜旦致力于教育改革,一直积极倡导复兴古代奥运会的教育价值,教育与奥林匹克运动始终相伴。1894年6月16日,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在巴黎索邦神学院宣告成立,标志着奥林匹克运动的诞生,其从大学里“走出来的”奥林匹克运动的组织体系的重要部分一国际奥委会,显然自肇始就预示其与其他组织的不同,也验证了奥林匹克运动与教育结缘的历史必然。国际奥委会成立之际,讨论的主题即为教育的价值。时至今日,历届奥林匹克代表大会在体育运动的教育方面也都倾注了大量的时间。

二、奥林匹克教育在普通高校教育中的定位及

实施效果奥林匹克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基本定位,不仅直接关乎其与学校教育互的关系呈示,而且也直接关乎其策略选择的是非和实施效果的好坏。一定意义上讲,奥林匹克教育活动的实践,离不开学校教育的环境支撑和条件支持,须将其置于学校教育的总体框架内统筹考察和分析,以获取较为客观的判断。学校的教育者如何认识奥林匹克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基本定位,这是笔者再研究中较为关注的一个话题。尽管我们的奥林匹克教育仍在探索的征程中,但是笔者在考量研究的过程里发现,奥林匹克教育的确改变了教师和学生、教师和家长,以及学生间的主体间性关系,也促动学校和家庭及社会的关系良胜互动关系的转变,并以其熨帖自然的方式取得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在奥林匹克教育活动中,师生间通过交往和对话拉近了师生距离,师生的良好关系得以重建。

三、现代奥林匹克教育对普通高校生的影响

(一)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奥林匹克》指出,奥林匹克精神就是互相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奥林匹克精神是奥林匹克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就是促进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交流,建立和谐的文化氛围。有了这种精神境界,人们才能跳出各自的狭小的民族局限,以世界公民的博怀,去认识和理解自己民族以外的事物,领悟到各个民族都有着神奇的想象力和巨大的创造力,学会对其全民族的尊敬。对普通高校生进行奥林匹克教育,使大学生具备谦虚、好学的心态,公正地对待他人。取他之长,补己之短,与他人团结协作,以集体的力量,发挥自己特长,完成预定的目标。

(二)培养学生公平竞争的精神

奥林匹克运动以体育特别是竞技体育作为它的主要活动内容。竞争体育具有教育、文化、娱乐等多种功能,它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具有鲜明的对抗性和娱乐性。在剧烈的身体对抗和比赛中,运动员的身体、心理和社会公德可以得到良好的锻炼,观众可以得到健康的娱乐享受。但是这些功能的发挥需要一个前提条件,这就是公平竞争。公平竞争必须遵守规则、光明磊落、平等公正,它是人类社会一切竞争的典范。

(三)培养学生拼搏的精神

“更快、更高、更强”是奥林匹克格言,它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它充分表达了奥林匹克运动不断进取,永不满足的奋斗精神和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拼搏精神。对普通高校生进行奥林匹克教育中,使学生在对“更快、更高、更强”的追求中,磨炼自己的意志,培养积极向上,顽强拼搏,奋斗不止的精神。

(四)净化学生的心灵

“参与比取胜更重要“是奥林匹克广为流传的名言。生活中重要的不是凯旋而是奋斗,其精髓不是为了获取而是使人类变得更勇敢、更健壮、更谨慎和更落落大方。“参与”的可贵之处在于“参与者”有着高尚的品质,真诚的态度,奉献的精神和对理想的追求,其意义远远超过了名次和奖牌。在参与中,运动员们才能不断超越自己和超越他人,才能在“更快、更高、更强”中寻找自我,实现自我。通过奥林匹克教育,可以陶冶普通高校生的精神,提升道德标准,使他们的心灵品质得到升华。

(五)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体育竞技是世界一流的人体美,在各项比赛场上,表现着人体形态美、力量美、韵律美、这些运动美达到极高的审美意境,洋溢着无限生机和生命力。奥林匹克运动就是在不断创造和展示个美的世界。在进行奥林匹克教育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工具,对学生进行视听觉的双重刺激,培养学生在运动中尝试美的内在意义。同时尽可能展示气势蓬勃的奥运建筑群,形象生动的绘画和雕塑,旋律无限的音乐和器乐,抒情优美的文学和诗歌,隆重庄严的各式仪式,鲜明独特的象征性标志格言、会旗、会歌、徽标、奖牌、吉祥物、宣传画等,使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提高审美能力。

四、奥林匹克教育与普通高校体育教育的互动阐释

上一篇:班级格言范文 下一篇:廉政格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