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三农工作思路范文

时间:2024-03-29 11:27:00

年度三农工作思路

年度三农工作思路篇1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三农”思想;综述

中图分类号:D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2-0071-02

1 分别探讨了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核心的“三农”思想

理论界对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核心的“三农”思想分别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取得大量成果,特别是关于邓小平的“三农”思想研究成果相当的多,在人大复印资料上可以收集到的仅1998年到2001年专门研究邓小平农业思想的文章就有50篇。

关于的“三农”思想,学者们进行专门研究的不是很多,目前进入笔者视野的著作有郑以灵的《农民观透视》、陈高同、赵素芬主编的中国农业发展丛书中的《与中国农业发展》、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5年8月第1版的《中国农业现代化之路》,以论文出现的研究成果有郑有贵在《党的文献》1999年第3期上发表的《的“三农”现代化思想与当代农村改革》,其余研究成果均散见于思想研究或者其他研究性文章里面。从研究内容来看,学者们重点研究了新民主义革命时期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和建国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和农业合作化运动理论。

关于邓小平的“三农”思想研究成果不仅数量多而且涉及面很广,从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各个相关方面都有论述,呈现出多角度、全方位的特征。学者们重点对邓小平农业发展思想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发掘和解读,同时不少学者还从邓小平农业发展思想的理论来源、主要特点和重要意义以及其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方面进行了探讨。关于邓小平的农业发展思想的内容,学者们主要在以下方面做了精辟论述,一致认为它包括: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学要科教兴农;因地制宜,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增加农民收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发展的“两个飞跃”思想。学者们认为邓小平的“三农”思想具有求实性、创造性、超前性、人民性和辩证性的特点。同时,学者们还指出了邓小平“三农”思想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他们认为从理论上讲,邓小平“三农”思想在农业合作制、农业现代化、农民脱贫致富等方面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农业思想,从实践上看,它在我国改革开放后的农业经济实践中起到了科学指导的作用,从而使党在“三农”工作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对的“三农”思想进行专门研究的也不太多,还未见以著作的形式出现的专门研究的成果,但是可以在研究的经济思想的著作中找到其“三农”思想的内容,如顾龙生等所著《经济思想研究》。以论文形式出现的专门研究成果有王骏在《党的文献》2003年第5期上发表的《试论的“三农”思想》,他从基础论:“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改革论:“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方向继续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论:“必须转变农业的增长方式”;中心论:“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创新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等几个方面全面论述了的“三农”思想的内容,同时指出了其鲜明特点。关于的“三农”思想研究其成果还可以从于法友在《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 2期上发表的《论对邓小平农业思想的完善与发展》等文章中找到。

2 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对“三农”问题的探索历程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武力在《党的文献》及其主编的著作《解决“三农”问题之路――中国共产党“三农”思想政策史》中以历史时间为线索分若干阶段详尽的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对“三农”问题的探索历程。

陈承红在《农业考古》2006年第3期上发表《中国共产党人的“三农”探索》以中国共产党的四代领导集体的“三农”思想为线索论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三农”问题的探索历程。

孙仲彝在《上海党史与党建》2006年9月号上发表的《中国共产党解决“三农”问题的实践及历史经验》一文中,也是以历史为线索分两个大的阶段和若干个小阶段用详尽的资料阐明了中国共产党解决“三农”问题历程。

冯雷、田立春、刘大莲在《中共济南市委党校 济南市行政学院 济南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上发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农”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兼论中共三代领导核心的“三农”思想及其理论贡献》,从奠基、形成、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三方面指出了中共三代领导核心的“三农”思想的发展历程。

此外,广东省教育厅社科规划重点项目“当代中国农村发展道路研究”的最终主要成果、秦兴洪主编的《共和国农村的发展道路:中共三代领导集体的选择》,这本书全面阐述新中国50年来中共三代领导集体对农村发展道路的选择,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的“三农”思想发展历程。还有学者从某一特定阶段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三农”思想历程,如何丽芬在《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上论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三农”思想的历史进程;华中师范大学刘国武2005年在其硕士学位论文中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对“三农” 问题的认识历程。

3 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三农”思想的巨大贡献

卢文在《中国财经报》2001年07月4日第003版上发表《中国共产党在“三农”问题上的巨大贡献――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一文,他分别从“三农”的涵盖的三个方面将中国共产党在“三农”问题上的贡献阐述为:在农业上的贡献:实行合理的土地制度、实行科教兴农战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之路;在农村问题上的贡献:一贯重视农村、使农村经济转向商品、市场经济、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实现农村工业化,促进乡村城镇化、使农村进入小康;在农民问题上的贡献:注重调动农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农民的组织程度和素质、组织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帮助农民实现历史性的大转变。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教授王玉珍在《南京社会科学》2001年增刊――《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论文专辑》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在“三农”问题上的理论和政策的突出贡献包括: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在理论上阐明了“农民问题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找到了一条使农民从封建的土地关系下解放出来的道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揭示了“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这一科学规律,并将“农业是基础”作为指导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针之一;在如何发展生产力、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上,我党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解决了农民走集体化道路的制度创新和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体制创新;在探索中国农民如何增加收入,走上富裕的途径方面,中国共产党人历经探索完成了从集约经营――无工不富――结构调整、产业化经营、发展小城镇――税费改革等一系列理论创新和政策创新的过程。

冯雷、田立春、刘大莲在《中共济南市委党校 济南市行政学院 济南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上发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农”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兼论中共三代领导核心的“三农”思想及其理论贡献》指出,、邓小平、作为我党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他们的“三农”思想为我党开辟中国的革命道路、中国的改革道路和中国的跨世纪发展道路做出了突出贡献,也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农”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4 总结了中国共产党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经验

李明、郭宇在《科学社会主义》2006年第1期上发表《中国共产党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经验》,指出中国共产党在认识和解决“三农”问题上积累了宝贵经验,这主要包括:必须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改进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必须从全局出发,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必须把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作为制定农村政策的出发点;必须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依靠农民群众推进农村改革的伟大事业;必须坚持和发展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农村改革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向;必须巩固和发展工农联盟,正确处理党同农民的关系;必须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高度认识“三农”问题,进行制度创新,统筹城乡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农村民主法治建设,促进农民人权事业发展;必须加强农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全面推进农村小康建设。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武力在《党的文献》、《光明日报》及其主编的著作《解决“三农”问题之路-中国共产党“三农”思想政策史》中一再强调:新中国成立55年来中国共产党解决“三农”问题有不少历史经验和教训值得借鉴,包括:实事求是是形成正确认识的基础;民主制度是形成正确认识和决策的制度保障;以人民为本是形成正确认识和决策的前提条件。

5 关于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三农”思想的比较研究

学者们将中共领导集体的“三农”思想结合起来进行了比较研究。如李建宁在《攀登》2001年第4期发表《、邓小平现代化思想之比较》,邹开明、周世慧在《党史文苑》2006年第2期上发表《邓小平农业思想的比较研究》,北京师范大学李晋玲在《生产力研究》2004年第2期上发表《、邓小平农业思想的差异分析》,闵帅、陈洪勋在《菏泽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1期上发表《关于与邓小平农业发展思路的比较》,黄世贤、黎红刚在《江西社会科学》1996年第1期上发表《邓小平对农业经济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郭翔宇在《学习与探索》 2003年第1期上发表《同志对邓小平农业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在这些研究成果中,学者们一致认为与邓小平对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农业发展的途径、农业发展的规划及经营体制的制定、发展农业采取的手段、实现社会主义农业战略目标的政策构思上,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邓小平继承、发展了农业思想,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思想。有的学者还从知识背景和经历、所处的时代背景、对社会主义的理论认识及其性格等方面分析了二者产生差异的原因,他们认为在农业基础地位的认识上、农业和农村具体工作思路上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农业思想。

这些专著和论文从不同视角,不同侧面深刻阐释了中国共产党的“三农”思想,取得了一定甚至是可观的成果,成绩斐然。但是,随着我国“三农”实践的推进,相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理论支持来说,这只还是一个初步研究,理论研究尚有薄弱和不足之处。从目前的研究状况看,重复性研究比较多,综述研究太少,无论是整体研究,还是专题研究都需要大力开拓新领域。特别是对中共第三代及其新一代领导集体的“三农”思想的研究、中国共产党“三农”思想内在关联性的研究、中国共产党“三农”思想现实指导意义及其前瞻性研究要更加深入,这就有待于后来者的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武力,郑有贵主编.解决“三农”问题之路――中国共产党“三农”思想政策史[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1).

[2]陆学艺著.“三农”论――当代中国农业、农村、农民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1).

[3]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当代农业史研究室编.中国共产党“三农”思想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4]李建宁.、邓小平现代化思想之比较[J].攀登,2001,(4).

[5]郑有贵.的“三农”现代化思想与当代农村改革[J].党的文献,1999,(3).

年度三农工作思路篇2

近几年来,我区农村经济发展步入了快车道,各项重要指标连续实现了信增势头,多年的工作实践使我深切感到,一把手的工作千头万绪,关键:一是抓工作思路的确定,就是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确定推进本地区、本部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工作目标;二是抓工作思路的组织实施,就是带领领导班子成员,组织动员广大干部职工按照既定的工作思路,推动“三个文明”建设。

由于“一把手”是领导班子中的“班长”,是一个地区、部门的第一责任人,这一特殊地位决定了其工作的基本特点就是总揽全局。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首先要求一把手有一条清晰、准确、科学的工作思路。所谓工作思路,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根据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从本地实际出发,提出能有效解决实际问题,达到预定目标的总体设想,包括过程中要采取的主要政策、措施等。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部门的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的工作思路是否科学可行。然而领导工作思路的形成,不是领导者或少数人凭经验、拍脑门想出来的,也不是靠“文人”编出来的,其形成的过程必须遵循我党一贯倡导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遵循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基本工作方法。

一、必须以调查研究为基础。现阶段农民增收困难,是农业和农村内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现实反映,也是城乡二元结构长期积累的各种深层次矛盾的集中反映。在农产品市场约束日益增强、农民收入来源日趋多元化的背景下,促进农民增收必须有新思路、采取综合性措施,在发展战略、经济体制、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上有一个大的转变。作为农业部门的“一把手”,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三农”问题在不断发展变化,农民收入长期上不去,不仅影响农民生活水平提高,而且影响粮食生产和农产品供给;不仅制约农村经济发展,而且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增长;不仅关系农村社会进步,而且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要真正认识“三农”实际,必须在求知、真知、深知上下功夫,没有深入实际的调查,就掌握不了大量生动的第一手资料;没有在此基础上的筛选提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升华过程,就抓不到“三农”问题的实质,也就谈不上针对区情、局情制定科学的农业工作思路。

以前一提我区的农业,都感到农业是经济最薄弱的环节,“三农”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瓶颈。农业部门的存在价值到底有多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种植业到底有没有作为;江宁撤县设区,加快城市化建设,农业产业在江宁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到底重不重要;农业部门面对新的形势,如何服务指导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对区情全面的认识。通过广泛的调研,我感到我区农业发展必须调整思路,才有出路,才有作为。我区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好,虽然撤县设区,但区委、区政府对农业的基础地位、作用重视程度并没有因此而改变,并多次强调:江宁虽然撤县设区,但县情没有变,农业的基础地位没有变,而经济的加速发展,反哺农业的实力不断增强,对农业的投入必将加大;占人口70%的农民依赖土地增收的心情依然迫切;依托大城市发展近郊农业的前景并不是没有。为挖掘潜力,发挥优势,扬长避短,我们把“跳出农业抓农业”作为发展的基本思路:围绕五大农业求突破,即在“品牌农业、质量农业、特色农业、设施农业、外向型农业”上求突破;确立全区农业四大重点工程,即“优质米工程、蔬菜工程、食用菌工程、西甜瓜工程”,形成江宁“板块农业”和“特色产业”,把农业融入城市,达到兴业富民的目的。由于适应新形势提出了农业工作的新思路,我区农业工作取得了很大进步,农民来自种植业的收入增加,农业产业的领域得到扩展。通过实施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围绕挖掘特色、培育特色、壮大特色的产业路线,较好地推进了农业区域化、科技化、标准化、产业化。我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撰写了《浅谈“江宁都市农业集中区”的建设》,对江宁农业长远发展在思路上进行了探讨。

二、必须以坚持群众路线为根本。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也是认识的主体,他们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群众的所思、所需、所盼,往往反映和预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自然也是我们工作的努力方向。这就要求我们在确定工作思路时,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实践证明,只有依靠群众形成的工作思路,才能集中群众的智慧,反映群众的意愿和要求,才能被群众所接受。如在“三个代表”学教过程中,我围绕“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开展了问卷调查,了解群众所思、所需、所盼,分门别类件件抓落实,受到群众普遍欢迎。再如,在区重点工程温州街拆迁工作上,农业局办公楼、种子站及仓库、几十户职工住宿楼以及几十间门面房共有1.5万平方米建筑需要拆迁,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矛盾错综复杂,迟迟不能解决,人民来信从省、市到区,接连不断,一时期已造成农业局的整体不稳定。我没有“新官上任三把火”,而是全方位地调查研究,从班子领导到中层干部,再到职工,个别谈心,个别走访,了解他们的思想、意见,把握症结所在,听取和集中各方意见、建议,并归纳为三类:涉及到的被拆迁户担心拆了以后过渡无期,安置地点不理想,不愿拆;还有一部分是住在二层小楼房改时不符合政策的未房改户,至今也无住房,局里如何处理无定论;还有一大部分人则认为,农业局过去在城区有500多亩土地,现在再搬走就是寸土不剩,比比人家,看看自己,伤心、悲观,认为局领导是“败家子”、没有用。针对各种意见和看法,本着顾全大局、以人为本的精神,我反复研究修改方案,在大多数职工思想统一的前提下,专门召开职工大会,进行宣传发动,讲明政策,公布纪律,对重点人我亲自谈话,结果未用二个月时间搬迁结束。由于这一拆迁思路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得到广大职工的充分理解和支持,使温州街工程能顺利推进,农业局也从此化解了一个不安定因素。

三是必须以科学的思维方式为指导。跨世纪的“一把手”在政治方向正确的同时,思想观念要超前,富有创新意识。因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创新是我们全部工作的灵魂,也是领导干部“胆识”的体现。“一把手”要在把握事物发展规律,预见事物发展趋势和捕捉发展机遇方面见事早、行动快。实践使我感到:不同的思维观念为“一把手”提供不同的思路。新的思维观念能给“一把手”带来新的科学思路,使“一把手”的思想符合实际,符合历史进程,得出合乎规律的认识。旧的思维观念则阻碍着“一把手”认识的深化和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已经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农业产业的市场风险、技术风险增加,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难度加大,农业生产连续五年滑坡,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农业生产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情况。面对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和农业服务工作难以到位;同时,农业入世,面临的状况是千家万户对付“八国联军”、“提篮小卖”对付“跨国公司”,更使我们感到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迫切性。千家万户的生产经营格局必须靠产业化导向才能有效提高竞争力,从长远看、深层次看,工业化致富农民,城市化转移农民,产业化农业增效,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为此,要善于打破传统思维方式,以开放型、多向型、求异型、政策型思维方式,取代封闭型、单向型和求同型的思维方式,不就农业抓农业,不就农业来解决“三农”问题,不断进行创新和突破,学会走自己的路,这样才能发挥优势,克服困难,因地制宜,加快发展。近几年我局根据变化了的新形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在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通过实施战略性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品牌农业、质量农业、订单农业、基地园区农业,以此来实现农业内部经营性收入的提高,这不仅对增加农民收入举足轻重,而且对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和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我们提出了江宁区五年农业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鼓励奖励政策,加强了以土桥优质米为主的秦淮河圩区优质稻米产业带、横溪“大自然”牌西瓜、其林千亩设施农业等一大批特色产业基地的建设,而且还以培植品牌农业为支柱,确定“打造品牌农业、树立江宁形象”的发展思路。

近几年来,我区已有6个市名牌产品,创省名牌农产品2个,部级绿色食品2个,省级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基地49个,有机食品基地1个,无公害基地达到30万亩,市级以上标准农业示范园6个。农业工作抓住了品牌,就会涉及我们工作的各个层面,对我们原来的工作方法、政策、指导思想有很大冲击。作为农业部门的一把手,打造自己的品牌,实际上就是张扬我区农业的优势、扩大对外的影响力。我局每年都要多次组织农产品到省外参展,还成功地在白马公园组织了江宁区无公害优质农产品展销专场,为提高农产品知名度搭建平台,为农产品进城入市开辟渠道。全面推进农产品质量建设,不仅是构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一项重要的实质性内容,也是体现以人为本、关注健康、迎合绿色消费时尚的根本作法,更是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实践证明:要想把工作做的更好,必须要有创新的思维方式。创新是一种价值大风险也大的活动,这就要求“一把手”有超人的胆识,自觉地从我小为我大的身心中育胆;能动地从变不知为深知的实践探索中壮胆;果敢地从变小勇为大勇的风浪考验中练胆。与时俱进,创新思维,创新方法,抓住种粮农民增收问题,就抓住了农民增收的重点;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就抓住了粮食生产的根本;保护和提高了粮食生产能力,就稳定了粮食的大局、政治大局;抓住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就抓住了“三农”工作的未来。

四、必须以“三个代表”为标准。执政能力和“三个代表”的关系,是行为和结果的关系,也是手段和目标的关系。只有执政能力提高了,“三个代表”标准才能全面地、完整地得以落实。而作为部门或地区的“一把手”,执政能力的关键则体现在好的工作思路上。执政能力的建设说到底就是为人民服务的能力。这种能力保持了、提高了,就能得到人民的认同、支持和拥护,就能长期执政;这种能力降低了甚至丧失了,就要受到人民的反对、抵制和抛弃,就要下台。作为“一把手”,提高执政能力关键是要把执政为民落到思想和行动中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常修为政之德,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政绩观,讲实话,出实招,干实事,把工作的着力点真正放到研究解决改革发展稳定的问题上,放到研究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的问题上,放到研究解决“三农”突出的问题上,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题,坚持不懈做好事,真正做到执政为民,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实践“三个代表”。我理解:中央提出的“三个代表”标准的实践意义,就是以人为本、加快发展。因此,我局上下形成这样一种共识:发展才是硬道理。我们以这个理论为指导,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入手,同心同德,咬定发展不放松,注意发展的目的—致富百姓,以亲民富民的理念落实党的宗旨,促进协调发展。我们在思想方法上始终注意“三个一”:明确一个要求,就是看问题、作决定、做事情都要考虑让大多数人得益,要围绕农民的普遍增收多做多干,同时对困难的特殊群体多关心;理清一条思路,就是把改革、发展的落脚点放在以人为本、富民为先上,体现在城乡统筹之中;端正态度,就是对待农民群众要真诚相待、真情关爱、真心呵护。面对分散的经营模式,我要求我们植保系统在病虫情报、防治办法时,宁愿多花点钱,费点事,也要做到户发一张,让农民早知道,准确防治。今年是历史上病虫害高发年,条纹枯病是历史上首次在我市发生。我们从不认知到熟悉掌握、准确防治,为今年成为历史上最好的丰收年、达到亩增140斤产量的目标尽了力。就我区农技推广的现状而言并不理想,许多地方基层农技推广系统是“线断、网乱、人散”,传统的推广体系不够健全,而适应市场经济新的推广体系又没有形成;好不容易研制出一个优良品种,水肥措施跟不上,缺乏配套技术;科研成果应用到生产上往往就差“最后一道坎”;一项新的农业技术如果没有健全的推广体系,就是到了村头也传不下去,农技推广往往就差“最后一公里”。我们采取了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做法,培养造就一批思想观念新,生产技能好,既懂经营又善管理、辐射能力强的农业科技户,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机制,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了贡献。

年度三农工作思路篇3

近几年来,我区农村经济发展步入了快车道,各项重要指标连续实现了信增势头,多年的工作实践使我深切感到,一把手的工作千头万绪,关键:一是抓工作思路的确定,就是在“xxxx”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确定推进本地区、本部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工作目标;二是抓工作思路的组织实施,就是带领领导班子成员,组织动员广大干部职工按照既定的工作思路,推动“三个文明”建设。

由于“一把手”是领导班子中的“班长”,是一个地区、部门的第一责任人,这一特殊地位决定了其工作的基本特点就是总揽全局。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首先要求一把手有一条清晰、准确、科学的工作思路。所谓工作思路,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根据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从本地实际出发,提出能有效解决实际问题,达到预定目标的总体设想,包括过程中要采取的主要政策、措施等。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部门的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的工作思路是否科学可行。然而领导工作思路的形成,不是领导者或少数人凭经验、拍脑门想出来的,也不是靠“文人”编出来的,其形成的过程必须遵循我党一贯倡导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遵循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基本工作方法。

一、必须以调查研究为基矗现阶段农民增收困难,是农业和农村内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现实反映,也是城乡二元结构长期积累的各种深层次矛盾的集中反映。在农产品市场约束日益增强、农民收入来源日趋多元化的背景下,促进农民增收必须有新思路、采取综合性措施,在发展战略、经济体制、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上有一个大的转变。作为农业部门的“一把手”,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三农”问题在不断发展变化,农民收入长期上不去,不仅影响农民生活水平提高,而且影响粮食生产和农产品供给;不仅制约农村经济发展,而且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增长;不仅关系农村社会进步,而且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要真正认识“三农”实际,必须在求知、真知、深知上下功夫,没有深入实际的调查,就掌握不了大量生动的第一手资料;没有在此基础上的筛选提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升华过程,就抓不到“三农”问题的实质,也就谈不上针对区情、局情制定科学的农业工作思路。

以前一提我区的农业,都感到农业是经济最薄弱的环节,“三农”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瓶颈。农业部门的存在价值到底有多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种植业到底有没有作为;江宁撤县设区,加快城市化建设,农业产业在江宁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到底重不重要;农业部门面对新的形势,如何服务指导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对区情全面的认识。通过广泛的调研,我感到我区农业发展必须调整思路,才有出路,才有作为。我区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好,虽然撤县设区,但区委、区政府对农业的基础地位、作用重视程度并没有因此而改变,并多次强调:江宁虽然撤县设区,但县情没有变,农业的基础地位没有变,而经济的加速发展,反哺农业的实力不断增强,对农业的投入必将加大;占人口70%的农民依赖土地增收的心情依然迫切;依托大城市发展近郊农业的前景并不是没有。为挖掘潜力,发挥优势,扬长避短,我们把“跳出农业抓农业”作为发展的基本思路:围绕五大农业求突破,即在“品牌农业、质量农业、特色农业、设施农业、外向型农业”上求突破;确立全区农业四大重点工程,即“优质米工程、蔬菜工程、食用菌工程、西甜瓜工程”,形成江宁“板块农业”和“特色产业”,把农业融入城市,达到兴业富民的目的。由于适应新形势提出了农业工作的新思路,我区农业工作取得了很大进步,农民来自种植业的收入增加,农业产业的领域得到扩展。通过实施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围绕挖掘特色、培育特色、壮大特色的产业路线,较好地推进了农业区域化、科技化、标准化、产业化。我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撰写了《浅谈“江宁都市农业集中区”的建设》,对江宁农业长远发展在思路上进行了探讨。

二、必须以坚持群众路线为根本。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也是认识的主体,他们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群众的所思、所需、所盼,往往反映和预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自然也是我们工作的努力方向。这就要求我们在确定工作思路时,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实践证明,只有依靠群众形成的工作思路,才能集中群众的智慧,反映群众的意愿和要求,才能被群众所接受。如在“xxxx”学教过程中,我围绕“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开展了问卷调查,了解群众所思、所需、所盼,分门别类件件抓落实,受到群众普遍欢迎。再如,在区重点工程温州街拆迁工作上,农业局办公楼、种子站及仓库、几十户职工住宿楼以及几十间门面房共有1.5万平方米建筑需要拆迁,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矛盾错综复杂,迟迟不能解决,人民来信从盛市到区,接连不断,一时期已造成农业局的整体不稳定。我没有“新官上任三把火”,而是全方位地调查研究,从班子领导到中层干部,再到职工,个别谈心,个别走访,了解他们的思想、意见,把握症结所在,听取和集中各方意见、建议,并归纳为三类:涉及到的被拆迁户担心拆了以后过渡无期,安置地点不理想,不愿拆;还有一部分是住在二层小楼房改时不符合政策的未房改户,至今也无住房,局里如何处理无定论;还有一大部分人则认为,农

业局过去在城区有500多亩土地,现在再搬走就是寸土不剩,比比人家,看看自己,伤心、悲观,认为局领导是“败家子”、没有用。针对各种意见和看法,本着顾全大局、以人为本的精神,我反复研究修改方案,在大多数职工思想统一的前提下,专门召开职工大会,进行宣传发动,讲明政策,公布纪律,对重点人我亲自谈话,结果未用二个月时间搬迁结束。由于这一拆迁思路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得到广大职工的充分理解和支持,使温州街工程能顺利推进,农业局也从此化解了一个不安定因素。

三是必须以科学的思维方式为指导。跨世纪的“一把手”在政治方向正确的同时,思想观念要超前,富有创新意识。因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创新是我们全部工作的灵魂,也是领导干部“胆识”的体现。“一把手”要在把握事物发展规律,预见事物发展趋势和捕捉发展机遇方面见事早、行动快。实践使我感到:不同的思维观念为“一把手”提供不同的思路。新的思维观念能给“一把手”带来新的科学思路,使“一把手”的思想符合实际,符合历史进程,得出合乎规律的认识。旧的思维观念则阻碍着“一把手”认识的深化和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已经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农业产业的市场风险、技术风险增加,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难度加大,农业生产连续五年滑坡,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农业生产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情况。面对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和农业服务工作难以到位;同时,农业入世,面临的状况是千家万户对付“八国联军”、“提篮小卖”对付“跨国公司”,更使我们感到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迫切性。千家万户的生产经营格局必须靠产业化导向才能有效提高竞争力,从长远看、深层次看,工业化致富农民,城市化转移农民,产业化农业增效,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为此,要善于打破传统思维方式,以开放型、多向型、求异型、政策型思维方式,取代封闭型、单向型和求同型的思维方式,不就农业抓农业,不就农业来解决“三农”问题,不断进行创新和突破,学会走自己的路,这样才能发挥优势,克服困难,因地制宜,加快发展。近几年我局根据变化了的新形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在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通过实施战略性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品牌农业、质量农业、订单农业、基地园区农业,以此来实现农业内部经营性收入的提高,这不仅对增加农民收入举足轻重,而且对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和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我们提出了江宁区五年农业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鼓励奖励政策,加强了以土桥优质米为主的秦淮河圩区优质稻米产业带、横溪“大自然”牌西瓜、其林千亩设施农业等一大批特色产业基地的建设,而且还以培植品牌农业为支柱,确定“打造品牌农业、树立江宁形象”的发展思路。

近几年来,我区已有6个市名牌产品,创省名牌农产品2个,部级绿色食品2个,省级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基地49个,有机食品基地1个,无公害基地达到30万亩,市级以上标准农业示范园6个。农业工作抓住了品牌,就会涉及我们工作的各个层面,对我们原来的工作方法、政策、指导思想有很大冲击。作为农业部门的一把手,打造自己的品牌,实际上就是张扬我区农业的优势、扩大对外的影响力。我局每年都要多次组织农产品到省外参展,还成功地在白马公园组织了江宁区无公害优质农产品展销专场,为提高农产品知名度搭建平台,为农产品进城入市开辟渠道。全面推进农产品质量建设,不仅是构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一项重要的实质性内容,也是体现以人为本、关注健康、迎合绿色消费时尚的根本作法,更是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实践证明:要想把工作做的更好,必须要有创新的思维方式。创新是一种价值大风险也大的活动,这就要求“一把手”有超人的胆识,自觉地从我小为我大的身心中育胆;能动地从变不知为深知的实践探索中壮胆;果敢地从变小勇为大勇的风浪考验中练胆。与时俱进,创新思维,创新方法,抓住种粮农民增收问题,就抓住了农民增收的重点;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就抓住了粮食生产的根本;保护和提高了粮食生产能力,就稳定了粮食的大局、政治大局;抓住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就抓住了“三农”工作的未来。

四、必须以“xxxx”为标准。执政能力和“xxxx”的关系,是行为和结果的关系,也是手段和目标的关系。只有执政能力提高了,“xxxx”标准才能全面地、完整地得以落实。而作为部门或地区的“一把手”,执政能力的关键则体现在好的工作思路上。执政能力的建设说到底就是为人民服务的能力。这种能力保持了、提高了,就能得到人民的认同、支持和拥护,就能长期执政;这种能力降低了甚至丧失了,就要受到人民的反对、抵制和抛弃,就要下台。作为“一把手”,提高执政能力关键是要把执政为民落到思想和行动中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常修为政之德,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政绩观,讲实话,出实招,干实事,把工作的着力点真正放到研究解决改革发展稳定的问题上,放到研究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的问题上,放到研究解决“三农”突出的问题上,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题,坚持不懈做好事,真正做到执政为民,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实践“xxxx”。我理解:中央提出的“xxxx”标准的实践意义,就是以人为本、加快发展。因此,我局上下形成这样一种共识:发展才是硬道理。我们以这个理论为指导,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入手,同心同德,咬定发展不放松,注意发展的目的—致富百姓,以亲民富民的理念落实党的宗旨,促进协调发展。我们在思想方法上始终注意“三个一”:明确一个要求,就是看问题、作决定、做事情都要考虑让大多数人得益,要围绕农民的普遍增收多做多干,同时对困难的特殊群体多关心;理清一条思路,就是把改革、发展的落脚点放在以人为本、富民为先上,体现在城乡统筹之中;端正态度,就是对待农民群众要真诚相待、真情关爱、真心呵护。面对分散的经营模式,我要求我们植保系统在病虫情报、防治办法时,宁愿多花点钱,费点事,

也要做到户发一张,让农民早知道,准确防治。今年是历史上病虫害高发年,条纹枯病是历史上首次在我市发生。我们从不认知到熟悉掌握、准确防治,为今年成为历史上最好的丰收年、达到亩增140斤产量的目标尽了力。就我区农技推广的现状而言并不理想,许多地方基层农技推广系统是“线断、网乱、人散”,传统的推广体系不够健全,而适应市场经济新的推广体系又没有形成;好不容易研制出一个优良品种,水肥措施跟不上,缺乏配套技术;科研成果应用到生产上往往就差“最后一道坎”;一项新的农业技术如果没有健全的推广体系,就是到了村头也传不下去,农技推广往往就差“最后一公里”。我们采取了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做法,培养造就一批思想观念新,生产技能好,既懂经营又善管理、辐射能力强的农业科技户,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机制,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了贡献。

年度三农工作思路篇4

为期两天的农村经济形势分析工作座谈会经过与会领导和同志们的共同努力,完成了预定的议程和目的效果,马上就要结束了。会上工委委员、郊区工作办主任、农林局局长王铁同志代表工委、郊区工作办、农林局对今年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作了总结,对明年工作作了初步的安排部署,各镇、村和局属各单位从各自实际出发,认真分析了今年的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情况,畅谈了对明年工作的思路和打算。市委常委、宣传部郭成录部长、市政府石建明副市长对农业和农村工作作了重要讲话。这对于我们进一步认清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发展形势,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理清思路,制定措施,组织和动员农口各级干部群众团结拼搏,真抓实干,推进农业和农村工作再上新台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认为,这次会议既是今年农村工作的总结会,又是明年农村的工作的安排会,同时也是一次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促进会。这次会议的特点,一是会议准备比较充分。会议之前石副市长带队对农村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又陪同市政协各位主席、委员对今年农业和农村工作进行了视察,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月-日市委、市政府又召开了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明年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作了重要指示,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月中下旬工委组织名干部对今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情况、户农民的收入情况及构成进行了广泛的调查,为开好这次会议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二是领导重视,会议形式多样。既有市上和工委领导讲话,又有科技单位、镇村领导发言;既有分组讨论,又有集中交流,会议畅所欲言,民主气氛浓,会议为农村三级干部规模,这在近年来是属首次。三是会议主题突出,目的明确。主要是分析研究今年农业和农村工作形势,总结了一年来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查找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研究部署了明年的工作。四是会风好。会议始终充满热烈向上的气氛,发言积极勇跃,不讲怪话,不发牢骚,直奔农民增收主题。其效果和收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实事求是,客观全面地分析了今年的农业和农村工作形势。今年以来,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号和省委号文件精神,以城乡一体化建设总揽农业和农村工作全局,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根本出发点,经过农口上下的共同努力,农业和农村经济较快发展,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农村社会稳定,农民安居乐业。从前面各位领导和同志们的发言中可以看出,今年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出以下八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洋葱产业化经营成效显著。通过党组织带动、行政推动、科技服务等措施,有力地推进了以洋葱、蔬菜为重点的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洋葱、蔬菜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二是农户家庭规模养殖基础进一步夯实。在三镇全面实施了暖棚养畜建设工程,养殖业发展势头良好,已成为农民增收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以蔬菜、制种、林果、养殖等为主的“双千元田”、“万元院”建设稳步推进,已占到种植总面积和农户总数的%左右,农业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四是非农产业不断发展。三镇从事建筑建材、交通运输、商贸服务等非农产业的农民达到多名,占农村总劳动力的%,二、三产业已占农民增收的%;五是项目促农效应进一步凸显。今年落实招商引资项目个,实施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个,完成招商引资万元,争取国投省补资金万元,启动民间资金万元,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及城乡一体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项目带动作用;六是造林绿化稳步推进。完成造林面积亩,农村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七是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加快。三镇在进一步完善镇区道路、绿化美化、供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将基础设施建设由镇向村一级延伸,完成了新城村洋葱交易批发市场、冯家沟村农贸市场、文殊、塔湾个村委会办公楼、团结村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实施了魏晋墓-观蒲村、魏晋墓-新城村道路路基铺筑工程,为加强市场流通体系建设,搞活农村经济进一步奠定了基础;八是农村基层组织进一步加强。组织农口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中央号、省委号、省委办号文件和两个《条例》、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市委八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深入开展“双培双带”和“三级联创”工程,完善了《农口综合管理制度》和村级管理制度,实行科级以上干部廉政承诺制,加强镇村班子建设,基层组织服务“三农”的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党员的带头致富作用进一步凸显。调查结果显示,今年党员户人均纯收入高出一般农户人均纯收入%以上。新城镇各村成立了洋葱协会,各村党支部、村委会干部积极帮助农户选购优质洋葱种子,协调发运销售洋葱,确保了洋葱种植的顺利进行和及时销售。其它两镇及各村立足实际,千方百计为农民提供科技信息、技术、销售和非农产业劳务服务,确保了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

第二,实事求是、客观实在地分析了今年农民收入增长情况。前段时间,工委组织名干部分三组深入三镇农户,就今年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农民收入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今年农村经济发展中一、二、三产业总收入的比重为::,农业内部农、林、牧总收入的比重为::,粮经饲面积比例为::。今年农民人均增收可望突破元,新城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快,可望突破元。从调查和同志们的讨论发言中可以看出,今年农民收入呈现以下特点:一是一产业仍是农民增收的主要产业。一产业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其中种植业占%,养殖业占%,林果业占%;二是二、三产业在农民增收中的比重在逐年提高。农民的思想观念有了较大的转变,部分农民脱离土地创市场,走出家门办三产的愿望日益强烈,非农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农民在二三产业中获得的纯收入已占到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三是中央省市的减负政策为农民增收创造了有利环境。今年市上一次性在全省率先全部取消农业税,同时落实粮食直补和退耕还林补贴政策,使广大农民群众轻松上阵,休养生息,提高了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农民人均政策性增收元。

第三,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分析了今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差距和问题。在座谈讨论中,大家畅所欲言,不回避矛盾,不隐瞒问题,实事求是,各抒己见。通过座谈讨论,市、镇、村三级干部已经清醒地认识到,尽管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一些长期困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新问题还需加强研究,力争予以解决。在新形势下,发展农村经济,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任务还十分艰巨,促进农民增收的压力进一步加大。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经济结构单一,产业链条薄弱,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差。二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农民增收中作用发挥不够明显。随着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形势,在行业中建立组织,在产业中建立协会,在非公有制经济中发挥组织的作用,并通过这些组织和协会规范管理、带动促进,是今后农村工作的发展方向之一,我们需要高度重视和关注。三是农民增收的压力进一步加大。目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元,其中亩收入在元以上的“双千元田”占%左右,以家庭养殖为主的“万元院”达到%左右,就目前的生产条件和水平,依靠农业使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大的突破困难较大。四是农村干部、农民群众的知识更新和劳动技能培训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农村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再教育、村级干部的培训相对滞后,科技服务水平与城郊高效农业的发展需求不相适应,培植镇级财源和村级积累的问题尤显突出。五是农口基层干部传统管理小农业与大农业的思维定势跟不上新时期以工业化思维发展农村经济的要求,镇、村、组干部发展竞争意识不强。六是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建设资金投入不足与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城乡一体化建设目标差距较大。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发展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第一要务。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认清形势,与时俱进,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农口各级组织、各级干部要在农业和农村工作中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根本,不断提升为农服务水平,夯实农业和农村发展基础,切实抓好明年各项工作的落实,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再上新台阶。根据全市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议精神,结合我市农村工作实际,在明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组织保证上我们要抓好以下工作:

⒈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思路,精心部署明年的工作。这次会议之后各单位、各镇、村要立即在干部职工中传达全市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和这次会议的精神。在传达学习中,一要认真研讨和落实全市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上张书记、马市长对农村工作的要求,今天农村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上石副市长、郭常委的讲话精神,石副市长提出的进一步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在养殖业产业化经营上实现新突破;进一步引导农民多渠道致富;加大服务力度;充分发挥农村土地优势促进增收;帮助农村贫特困户尽快脱贫致富;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统筹规划,协调好各镇、村的用水;加强村积累;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解决农村深层次的问题;搞好管理体制、财政体制、小城镇发展改革十二个要把握好的方面。郭常委提出的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改变一产增收;城乡一体化建设与农村小城镇建设方案相结合;镇政府由管理向服务转变;建立严密的考核制度;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加大干部队伍服务“三农”工作力度六个方面的意见。张书记、马市长在×月×日全市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上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要求和指示,以及农民在建筑业劳动技能的培训,花卉与蔬菜制种业上的突破,小康样板村试点等。通过认真学习,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抓住重点,力求突破。二要各镇村进一步认真分析今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理清明年的工作思路,明确目标任务、重点和措施。三要按照工委已确定的工作思路抓好落实。工委下半年多次召开会议,认真研究了明年及今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定位、思路和措施。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要以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揽全局,狠抓“两品一游”生态观光旅游高效农业,狠抓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着力发展两品高效经济开发区、镇区商贸聚集区、生态休闲旅游区和交通沿线“三区一线”经济,努力增强镇财政、村积累、户收入三级经济实力,在具体措施上要实施工程,“”就是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和执政兴国这个第一要务;“”就是强推调研政策、谋求发展项目两个重点,全面贯彻发展是硬道理和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就是服从“农民工作抓增收致富,农村工作抓面貌改变,农业工作抓高效科技”三农目标,全面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就是抓好班子建设、集体积累、阵地建设、制度建设四个方面的基层组织建设保障,使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场所办事、有章理事的标准更上一个层次;“”就是提高蔬菜、畜禽、林果、花卉与蔬菜制种、运输等非农经济五大支柱产业效益,在指导思想上要牢牢把握“五个不放松”:一是要以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针,狠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放松。二是始终抓住农民增收的目标不放松,努力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增长元以上的目标。三是抓住农业增效不放松。通过改革农村行政、科技工作和管理体制,加强规模养殖基地、优质洋葱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良种繁育基地等四大基地和高科技万元院、室、田、园建设,努力提高科技在农业增效中的比重。四是抓住城乡一体化建设项目不放松,促进村镇建设,提高农村面貌的档次和水平。五是抓住二、三产业为主的非农产业不放松,不断增强镇村经济实力。在目标任务上要力求实现“五个突破”:一是在发展壮大二、三产业上要有新突破。充分发挥二、三产业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商贸经济,鼓励农民在城乡从事运输、商贸、餐饮等服务业,不断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二是在家庭规模养殖业发展上要有新突破。进一步加大养殖业的工作力度,做大做强以家庭暖棚规模养殖为主的养殖业,使农村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有一个较大速度的提高。三是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上要有新突破。鼓励和支持个体私营者、本市农民在农村发展生态休闲娱乐和农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多形式发展农村经济。四是在抓项目、促发展上要有新突破。在重点抓好已立项建设项目的同时,切实抓好三镇小城镇经济综合开发示范等项目,以项目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以项目拉动农民增收。五是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上实现新突破。进一步做大做强地方特色产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和储藏运输业,加强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增强品牌效应,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收入增加。这些思路我已在农口科级干部会议上几次讲过,并以工委文件下发,在这里再重申一遍,希望局属各单位、镇村两级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认真按照工委已经形成的思路,按照各自的实际,安排好明年的各项工作,以确保农业和农村工作顺利有效进行,农民增收目标得以实现。

⒉进一步加强领导,真抓实干,提高为农服务水平。基本思路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为进一步加强“双下乡”工作,近日,工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服务“三农”工作的意见》,从××××年×月×日起,局属农、林、牧、农机各事业单位至少保证%的职工、镇事业单位至少保证%的职工驻村工作;在农口处、科级干部中实行联系工作点责任制;镇科级干部每人挂一个村,帮助村上抓经济结构调整、抓党建、抓管理、抓村积累、抓科技推广、抓公益事业建设。对科技单位和人员实行科技单位人员与行政管理人员相结合,科技项目与行政措施相结合,科技成果与农村经济效益相结合;将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提高作为对单位、个人目标管理考核的主要指标的“三结合一目标”管理法,使领导在农村服务,干部在农村创业,政策在农村落实,问题在农村解决,形象在农村树立。这次会议之后工委还要专门召开会议总结两年“双下乡”的经验,安排新赴村工作人员驻镇挂村工作,各单位领导要高度重视,服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大局,广大农村干部要切实树立市场经济意识、项目意识和科技意识,把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村级工作的基本目标;把大力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作为农村工作的主线;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把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作为村级建设的紧迫任务;把全面落实党的政策作为农业发展和农村稳定的根本举措。将事关农村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建设和农民增收的各项事务时时想在心中,抓在手上,落在实处。

⒊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以执政能力的提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经济的发展,基层组织建设是保证,归根到底体现到各级领导班子执政能力的提高上,体现到各级干部领导经济工作水平的提高上。×月×日,市委召开了八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就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作出了安排部署。我们要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执政能力作为保证和促进经济发展的一项根本工作任务来抓。这次会议之后,工委、三镇、局属各单位要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基层组织保障工作:一要抓好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建设。要组织农口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和市委八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研究农村经济发展重点和项目投资意向,增强政策意识、发展意识和项目意识,各级干部的思想观念要从等钱、等物干事向以工业化的思路谋划农业和城乡一体化建设转变。二要进一步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真正使政治思想、作风过硬,想干事,会干事,能干成事的干部走上领导岗位。促使农口各级组织、各级干部始终不忘第一要务,始终不忘强抓机遇,始终不忘抓经济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始终不忘提高农民收入,始终不忘维护社会稳定,始终不忘关心群众生产生活。镇与镇之间,村与村之间,组与组之间要树立强烈的竞争意识,打破传统领导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思维定势,真正把心思放在干事业上,把精力放在抓发展上,把本领用在促经济上,把功夫下在抓落实上。三要抓好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工作。村“两委”班子是村级建设和发展的组织者和执行者,村级班子战斗力强弱,直接决定着村级建设和经济发展的进程。当前村党支部换届已接近尾声,村委会换届工作正在进行,要真正将群众拥护,政治合格,懂经济、会管理,自己致富且能带领群众致富的经济型能人选进村班子,切实提高村级班子执行政策、发展经济、推广科技、依法办事、维护稳定的五种能力。四要抓好党员冬训和农民培训教育工作。在此期间,在组织广大党员学习党的方针政策的同时,要将学习全市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和本次座谈会议精神作为主要内容传达贯彻,组织广大党员认真广泛地讨论镇、村明年经济工作的目标任务重点和措施。五要抓好党员教育和管理“五个一”工程的落实。即开展每个党员掌握一项过硬技术,创建一项优良业绩,培养一名入党积极分子,输送一名非农产业经营带头人,争做一名优秀共产党员。通过抓落实,不断提高党员的素质和勤劳致富的能力,不断发挥党员在农村建设和经济发展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六要抓好党风廉政责任制的落实。要按照×月×日市委常委会议精神,认真部署,完善制度,明确责任,狠抓党风廉政责任制的落实。三镇党委、各党支部,特别是“一把手”要进一步提高对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认识,努力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城乡一体化建设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良好宽松的投资环境,廉洁高效的服务环境,充分发挥抓好党建促经济的能动作用。

⒋再重点强调的几个问题

()乱开荒的问题。年以来,中央、省上已明令禁止乱开荒,但近几年在新城镇又出现乱开荒苗头,我们在思想上必须高度重视。我市草滩和湿地面积很小,农村生态环境脆弱,必须珍惜和保护现有的自然生态资源,必须严厉禁止乱开荒以及破坏生态环境的一切行为。何时开荒,何方式开荒,也必须有组织、有计划、有规划,绝不能无政府主义开荒。

()乱移民的问题。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市上为增加村积累,在有些退化草场和农场集中开发移民,郊区工委于年以移民扶贫解决了若干移民的落户问题,在年--年农村小康全面建设中,因建房困难,计生困难,普教困难,郊区工委、公署报吴宝真副市长,停止落户和严格落户,但近几年又出现了反弹和移民问题,给城乡一体化建设和提前十年率先完成小康带来了困难和影响。年以来移民户、人,%以上未办落户手续。对移民的问题,市政府常务副市长祁永安同志已有明确批示,工委、郊区工作办已将意见报市政府,郊区工作办主任王铁同志已在讲话中提出了严格明确的意见,再移民要追究责任。

()居民点后院环卫、安全、防火问题突出。要结合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万元院”建设,大力发展暖棚养殖项目,前院住宅卫生区,后院生产经济区,×月×日市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上马市长讲,这次农村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上石副市长讲,马市长昨天又找我谈样板村规划和动员建设,“一池三改”都是结合的好项目。今后要进一步调研各镇收入较好的村组,都要高度重视这一项目。

()农村二、三产业发展问题。今年农民从二、三产业收入虽然占%,但多数属运输业收入,劳务输出主要属蓝领工,白领工很少,灰领工更谈不上。劳动技能培训紧在眉稍,农村三镇在近年的城市建设中未发展起来象样的、有规模的建筑队伍。镇财政、村积累的问题十分突出,小康镇基本属财政全额补贴镇,小康村集体收入很少,只能减干部%,且工资又低,今后不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能行吗?镇经济发展办公室的力量确属应考虑。

()农村社会治安问题。现在,随着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现象在农村农民中时有出现,要进一步加强教育,从严加强管理。

年度三农工作思路篇5

今天,我主要是来看望大家,第一次与交通系统这么多同志见面,感到非常高兴。刚才,兆民副市长总结了去年交通工作,安排部署了今年工作,我完全赞同。会议还表彰了*年度全市农村公路建设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下达了*年度全市农村公路建设责任书,各县(市、区)也作了很好的表态发言,希望大家再接再厉,把今年的工作做得更好。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交通为跃升发展准备了较好的“硬环境”

“十五”以来,我市交通状况有了很大改善,高速公路从无到有,福银高速*段建成通车,*高速全线动工,*、*、*、*、*、**、*等高速公路前期工作进展加快;建成5条入闽公路,国省道路面等级大幅度提高;农村公路建设改造全面铺开,成效显著,为我市的跃升发展准备了比较好的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各级各部门特别是交通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成绩值得肯定。去年的交通工作,兆民副市长已经作了全面总结,我觉得有四个“亮点”比较突出:一是着眼于促进经济发展,交通建设投资创下历史新高。去年全市完成交通建设投资42.26亿元,同比增长58%,是我市交通建设史上投资额最多的一年,交通建设投资约占全市固定资产总投资的五分之一,对全市gdp增长起到了很好的拉动作用。二是着眼于促进新农村建设,“年千公里”农村路网改造工程全面推进。去年全市完成农村公路硬化1003.5公里,新增通水泥路建制村126个。“年千公里”农村路网改造工程实施三年来,全市累计完成农村公路硬化3612公里,占全省的19%;通乡镇公路硬化率由2003年的88.9%提高到100%,通建制村公路硬化率由38.6%提高到77.35%。三是着眼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一体化,高速公路建设加快推进。在国家宏观调控加强,土地、信贷和市场准入三道闸门收紧,高速公路建设要素需求制约较大的情况下,交通部门敢于正视困难,积极应对挑战,高速公路建设仍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去年,*高速路基桥隧土建工程完成年度计划的103.55%,完成总量的44.62%;*、*、*、*、*、**、*等7个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工作都完成或超额完成计划进度。四是着眼于促进“和谐*”建设,行业管理得到加强。交通法制建设不断深化,运输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治理车辆超限运输、整治客货运市场、建设交通施工企业信用体系力度加大,路政、运政、航政、质监等工作扎实有效。“平安交通”建设加快推进,维护成品油价格调整后的行业稳定、加强行业应急管理和防灾救灾、实施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建设农村客运场站、改造渡口渡船、整治低质量船舶等工作积极开展。成绩来之不易,令人振奋鼓舞。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为我市交通事业发展付出心血的同志们特别是交通系统全体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亲切的慰问!

二、交通要成为跃升发展的“急先锋”

交通是城市发展、区域发展的主动脉。“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广茂达三江”是过去常见的商家对联,“通”和“达”讲的都是交通,交通畅达,才有生意、才有财源。不久前,我在*中心城建调研座谈会上说到,研究城市发展、区域发展,就会发现,最早是依靠水运,逐水草而居、依江傍湖而成聚落;后来随着海运的发达,滨海城市加快崛起;到了现在,建设现代城市,就要靠高速公路、快速铁路、航空港等现代交通体系和信息高速通道。*前一个时期发展滞后,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内河航运退化、现代交通没有及时跟上。因此,城市发展要首抓交通。拉开城市框架,做大做强、做精做美*中心城市,交通必须先行突破。通过打造以沿江快速通道为核心的沿江路网、城市路网和高速路网三大交通体系,缩短与周边发达城市的距离,以时间换空间,拓展发展平台。现在,这方面的工作已经在紧锣密鼓地展开。*中心城市是这样,县城建设发展也必须这样。区域发展也要首抓交通。“十一五”我们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的战略定位,省委、省政府要求我们在*建设全局中发挥纵深推进的前锋作用,要实现这个目标,交通必须先行突破。加快畅通交通的主动脉,尽快构筑起依托高速公路网,经城市公路网、沿江快速公路网和国省道、农村公路和乡村道路网,配合铁路、航运、空运,形成高效便捷的现代立体交通体系,才能快速有效提升区域发展的生机和活力;沿高速公路布局的县、市两级产业经济组团才能快速有效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迅速产生集聚效应,生成经济生态。如果说产业经济组团是*振兴崛起的“集团军”,那么以高速公路网为主的现代交通体系就必须是*振兴崛起的“急先锋”。目前,市本级6个产业经济组团,即闽北产业集中区的童游产业组团、林产区产业组团、兴田产业组团和中心城市的江南新区产业组团、西芹产业组团、大横产业组团,下一步还计划在建瓯丰乐再开辟1个丰乐组团,再加上县(市)的产业经济组团,比如建瓯笋竹城、邵武城东园、浦城工业园等等。这些“集团军群”展开得快不快,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速公路这个“急先锋”推进得如何。我们落实省委、省政府对*发展提出的“一点一线一重心”指导要则,产业经济组团和高速公路网是两个至关重要的节点。新农村建设还是要首抓交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心任务是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要达成这个中心任务,交通作为最基本的基础性支撑,必须首先突破。交通畅达了,农民生产经营的活动半径才能有效扩大,手中的生产资料才能发挥更好的效益,从事第三产业等增收渠道也将进一步拓宽。今后,新农村建设的方向,应该是“耕地山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民宅向中心村集中、人口向中心村和城镇集中”,要做到这一点,交通还是基础。现在,农村公路硬化要求做到建制村,我想下一步还要延伸到人口密集的自然村,各县(市、区)和交通部门要有思想准备。综合上述三个方面,各级各部门必须十分清醒深刻地认识到,交通直接关系跃升发展的全局,交通必须成为跃升发展的“急先锋”。我们的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必须以高度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扎实抓好全市交通发展工作。当前要突出抓好高速公路和农村路网建设。1、高速路网要竭尽全力加快建设“十一五”时期,我市高速公路项目列入国高网和*网的建设里程、投资总量都是全省之最。但目前,我市已建的高速公路里程(含连接线)仅75公里,全省最少,这种局面必须尽快扭转,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加快、加快、再加快。*、*、*、*、*、**、*等7条高速公路,“十一五”都要动工,再苦再难也要上。我们必须采取一切可行的方法,利用一切有利的因素,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不仅要确保每年开工建设一条高速公路,还要争取提前建设,能多快就多快。春节和全国“两会”期间,徐谦书记带我和分管领导及有关部门跑北京、跑省上,力推*、*、*高速前期工作,成效相当好,*高速用地指标问题已经基本解决,3月31日国土资源部在*组织召开*高速公路建设用地预审论证会,交通部表态支持*高速今年立项。*、*、*、*这几条大的、难的高速公路攻下来,*跃升发展的大框架就将全面拉开,发展的态势就会有根本的改变。因此,我们要按照*高速明年10月份建成通车、*高速5月份动工、*高速年底动工部分控制性工程、*高速今年立项明年动工的目标,坚定信心,克难破障,竭尽全力推动落实。同时,继续抓紧其余几条高速公路的前期工作。一要抓督查抢进度。进一步健全高速公路建设责任落实机制,每条高速排出月度年度工作计划和奖罚措施,把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和责任人,逐季逐月检查进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市政府督查室、效能办介入,强化督查,定期通报进展情况。项目前期涉及的发改委、交通、国土、环保、林业、水利等众多部门,要按从立项到开工的项目建议书、工可、初设、国土预审、土地批准、行业审查等各个环节,细化分解,责任到人。已开工和即将开工的项目要围绕年度计划目标,狠抓进度。*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福建*高速公路发展有限公司要在保质量、保安全的前提下,加强工程管理,科学安排、合理调度、上足资源,确保如期完成全年建设任务。二要聚合力筹资金。这几年,我市高速公路建设总投资458亿元,其中资本金166亿元,需我市承担的资本金在40亿元以上,资金压力很大,要以新思维、新举措,破解融资难题。资本金方面,按照“共享共建”的原则,市、县两级共同筹措。即考虑到县(市)财政的实际困难,资本金不分摊到县(市、区),县(市、区)不出钱出地,市里安排用地指标和征地款,沿线县(市、区)集中划出一定数量的优质地块,由市土地收储中心统一收储,指定为高速公路资本金的出资。一方面经评估后,用于向银行质押融资,筹措资金;另一方面按项目建设进度和资金需要,适时公开挂牌转让,用于偿还银行贷款。各县(市、区)要解放思想,算大帐,不能只盯着眼前、局部的利益,大帐算不清,小帐怎么算都算不赢。同时,要积极争取国家、省上更大的支持,加强招商引资,鼓励、吸引省内外资本来*合资、合作、独资建设交通基础设施。三要顾大局开绿灯。高速公路建设涉及的方方面面工作,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通力协作,密切配合,一路绿灯,高速高效推进。相关手续要以最快的速度办理,决不允许推诿扯皮;征地、拆迁工作各地要各负其责,认真做好,为高速公路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同时,有关部门还要继续抓好国省道公路建设改造。2、农村路网要千方百计配套完善

这几年,各地在农村路网建设改造中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比如加强领导、出台政策;统筹规划、依法建设;动员群众、依靠群众;多方争取、筹措资金;典型引路、示范引导;严格管理、确保质量等等。这些经验对今后农村公路建设仍然具有重要借鉴和指导意义,各地必须继续坚持下去。目前,全市还有396个建制村、2310公里的农村公路没有完成路面硬化。省交通厅要求,今年我市建制村的农村公路硬化率要达到86.38%,任务比较繁重艰巨,但我们要千方百计完成。这不仅是民心工程、德政工程,还关系到上级对我市交通发展的支持力度,是大局。我们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一方面安排1000公里、130个建制村的公路硬化任务;另一方面结合“造福工程”将一些人口少、农村公路硬化里程长、难度极大的边远建制村,通过搬迁等方式加以解决,力争不拖全省后腿。一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切实落实目标责任。《公路法》规定,通乡、通村的农村公路建设,管理责任主体是县、乡人民政府。县(市、区)、乡(镇)政府作为组织领导者,要充分发挥组织领导群众、整合资源和监督管理的作用,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通过强化目标督查,实施重奖重罚,形成你追我赶的竞争态势。二要进一步放活政策,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总理曾强调指出:“我国有发动群众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好传统。农村税费改革逐步取消‘两工’,并不是要丢掉这个传统,而是要求让基层干部学会用民主的方法来搞建设。只要坚持农民自愿,不搞强迫命令,坚持注重实效,不搞劳民伤财,农民是愿意投工投劳改善农村生产条件的”。我们要大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用好政策,坚持村民自治,用好用活“一事一议”,采取村务公开、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的办法,发动和依靠群众出资出力修好自己的路。当然,这里还要强调,一定要处理好调动群众积极性与减轻农民负担的关系,做到“四个不准、三多三少”。“四个不准”,即不准违反“一事一议”原则强行集资;不准将多年需征集的集资款一次性征集;不准拖欠农民工工资;不准代扣应给农民的各类补助款。“三多三少”,即鼓励农民多投工投劳参与建设,少让农民集资出钱;集资标准要多考虑农民的实际承受能力,少搞“一刀切”;农村公路路线设计要多利用老路改建,少占地拆迁。三要进一步加大筹资力度,多渠道筹措资金。资金是农村公路建设的“拦路虎”,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就是财富。要坚决破除“等、靠、要、拖”的思想,抓住省上“一事一议”的机遇,迎难而上,善于用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为明天的发展奠定基础,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四要进一步强化民主管理,严把工程质量。建立健全“政府和群众监督、法人负责、社会监理、企业自检”的质量保证体系,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在农村公路建设上的主体作用,在决策、建设、监督、管理等各关键环节,都必须有农民群众参与,把民主管理贯穿于农村公路建设的全过程。这一条要作为刚性要求,各县(市、区)都必须落实到位。同时,要把好资金使用关,建立严格的资金使用管理制度,实行专户存储,单独建账,专款专用,确保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五要进一步强化监督机制,防止“腐败工程”产生。进一步健全完善监督和制约机制,严格落实反腐败工作的各项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反复宣传交通建设工程中发生的典型案例,抓好警示教育,使其不愿为;严格按照基本建设规范,把好施工预算、设计变更、材料采购、工程监理、资金拨付关,使其不能为;签订业主与工程项目承建单位《廉政协议》,明确工程甲、乙双方必须遵循的原则以及违反规定应受到的处罚,使其不敢为。六要进一步强化养护管理,充分发挥综合经济效益。建设是发展,养护管理也是发展,而且是投资少见效快的内涵式发展。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农村公路养护放在与公路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上,筹措资金,落实责任,强化监管,建立农村公路养护的长效机制,通过加强养护管理,充分发挥农村公路的综合经济效益。同时,还要继续推进农村客运网络化进程,对已通路未通车的,要创造条件,尽快通车,实现“路站运”的协调发展。

三、交通安全要成为跃升发展的“好保障”

年度三农工作思路篇6

关键词:毛泽东 农民问题 思路与对策

 

中国是一个农民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业大国。长期以来,农业落后、农民贫困一直是我国最基本最现实的国情。如何解决好以农民问题为主的“三农”问题始终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具有全局意义的关键问题。所谓农民问题是指广大农民为维持生存、谋求发展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主要涉及如何提升农民素质、改善农民生活以及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三个方面。作为党和国家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高度关注农民问题,努力探寻解决农民问题的出路和办法。他在解决农民问题的探索中所积累的经验和教训。可以为我国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一、在加强对农民教育问题上的思路与对策

 

如何提升农民素质问题也就是加强对农民的教育问题。主要包括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两个方面。这是个体农民生存发展的前提。广大农民文化水平偏低和自身狭隘保守的思想意识是农民问题积重难返的内在原因,因此提高农民自身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毛泽东十分重视对农民的教育问题。为此。他采取了很多措施发展农村教育事业,以提升农民素质。

毛泽东主要通过在农村建立层次较低的各类学校来提升农民的文化素质,通过开展各种政治运动来加强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并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统率文化教育。

为了提升农民的文化素质,毛泽东于20世纪50年代在全国广大农村掀起大规模扫盲教育运动。并亲自制定“每人必须认识1500到2000字”的扫盲标准。为了把农民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从1958年开始他便提倡半工半读。在他的倡导和支持下。一些农村办起了简易小学、农村中学、共产主义大学等各种各样的半工半读、半农(耕)半读学校,半工半读也逐渐成为一种教育制度和劳动制度。通过扫盲教育和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半工半读学校教育,提高了农民的识字率,较好地解决了农村生产第一线的人才、科技需求问题。但这种层次较低的非正规的学校教育模式却无法快速提升农民的整体文化素质。

相比之下,毛泽东更加重视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张从阶级主体的角度用共产主义思想道德教育农民,认为“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在他看来,农民经济是分散的。既是生产者又是小私有者,落后守旧的意识浓厚,这就需要很长时间和细心工作才能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他强调指出,“对于农村的阵地,社会主义如果不去占领,资本主义就必然会去占领”。中共八届十中全会后,根据毛泽东的提议,中共中央在农村发动一次普遍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特别是以“清政治、清组织、清阶级、清思想”为内容的。四清”运动,目的就是清理一切不利于社会主义的因素。提高农村广大干部群众的社会主义觉悟。通过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引导和动员广大农民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去。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毛泽东对农村阶级斗争形势估计过于严重,并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路线。党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出现过一些“左”的偏差,脱离了农村社会的实际和农民的思想实际。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毛泽东解决农民教育问题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用思想政治教育来统率文化教育。建国以后,毛泽东把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与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这两个问题合并起来作为一个问题来思考。社会主义改造问题结束后,毛泽东逐步用思想政治教育来统率文化教育。国家除了开展扫盲以外没有为发展农村文化教育制定专门的政策和措施。这就使农村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效不明显,同时也导致农民文化素质无法得到较好提高。

 

二、在改善农民生活问题上的思路与对策

 

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使广大农民都富裕起来,这是解决农民问题的实质和关键,是一切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这个问题上。毛泽东解决农民问题的初衷和政策目标和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致的。他指出:“要巩固工农联盟,我们就得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使农民群众共同富裕起来,穷的要富裕,所有的农民都要富裕。并且富裕的程度要大大超过现在的富裕农民。”为此。毛泽东倾注了巨大精力和心血探索如何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途径和道路。总的来说。毛泽东解决农民经济问题的思路是通过不断提高农村公有制水平,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加强政府的行政职能,采取群众运动的形式,来实现共同富裕。

建国以后。毛泽东将他过去一贯主张并行之有效的农业合作化思想加以继承和发展。他一直认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有利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因为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试图根本改变农业生产状况来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显然力不从心:只有改造个人私有制的小农经济。使之成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所有者的合作经济。才能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在农业合作化问题上,他强调指出,“我们应当积极地热情地有计划地去领导这个运动。而不是用各种办法去拉它向后退”。农业合作化实现后,我国农业生产力获得较大发展的事实更坚定了毛泽东进一步变革农村生产关系以提高公有化程度的信心。因此,在农业合作化运动后期,滋生急躁冒进情绪的毛泽东就违背自己原先提出的尊重农民自愿互利的原则。于1958年在全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强行超越农村生产力发展实际进行生产关系的变革。以达到使农民快速地从均贫走上均富的目的。

众所周知,这期间以及整个“文化大革命”的十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大行其道,政府的行政职能得到强化。群众运动愈演愈烈。这种做法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其结果是农业生产发展长期滞后,很大一部分农民无法解决温饱问题,留下了极为深刻的教训。

 

三、在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上的思路与对策

 

中国是农业大国,如果把几亿农民附着在土地上,脱贫致富显然是没有出路的。在农村剩余劳动力供应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解决农民问题不能只局限于农村,必须向城市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农民非农就业。因此。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安置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由于当时该问题本身还未暴露,毛泽东还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他的解决思路是把该问题放在农村内部加以解决,基本上采取“堵”的办法。甚至还走了一条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乡村城市化完全不同的道路。

年度三农工作思路篇7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坚定政治信念、认真实践“三个代表”

在学习方面,能够坚持参加局党委中心组的学习、学习党的十六大报告,深刻领会“三个代表”的深刻内涵。“三个代表”是我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并参加了地委组织的“三个代表”学习班,通过学习不断地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做到执政为民。在思想上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严格遵守党员干部的各项条例、规章,遵守交通厅的“八条禁令”,不但在公务活动中以自作则,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做好表率,清正廉洁发挥了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在工作中,维护班子的团结,做到团结务实、分工合作、取长补短,较好地完成了分管工作和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二、执行廉政制度,筑牢思想道德防线

本人能认真贯彻执行中央,自治区关于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等八项规定,能按照《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准则》和交通厅党组颁发的“八条禁令”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强化廉洁自律意识,认真执行党的政治纪律,按照局党委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分工,本人主要对地区农村公路建设工作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负责,在农村公路建设中严格实行招投标制,认真执行“专家评标、业主定标、主管部门监督”的制度,在今年的农村公路建设中,本人没有批过任何条子,也没有和下面打招呼干预和插手建设工程招投标,在工程建设中实行双合同制,即在签订工程施工合同的同时签订廉政合同,要求施工单位把廉政措施公布上墙,由局纪委组织对廉政合同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在工作中能坚持做到密切联系群众,在使用农民工方面,督促施工单位按时足额发放工资,不拖欠,做到群众利益无小事。能严格遵守《廉政准则》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始终坚持把维护党的政治纪律放在首位,严格贯彻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准则》,认真贯彻落实“四项制度”;严格执行领导干部的配偶、子女从业的有关规定;没有利用职权收受任何单位、个人以各类名义赠送的现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时刻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在今后的农村公路建设中,廉政建设应建立长效机制,防微杜渐使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常抓不懈。

三、履行职责,抓好农村公路建设

今年,自治区交通厅决定加快农村公路建设,为农牧民致富奔小康,促进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地区交通局紧紧抓住这次难得机遇,组建项目班子,并将项目执行的重任交给我,我深感责任重大,为了搞好今年的农村公路建设,制定了《阿勒泰地区农村公路管理办法》,明确了执行办及管理人员的职责,对工程质量、进度、费用、合同管理进一步制度化,并公开办程序,将项目管理的各项程序、原则、规定、职能全部公开上墙,增强工作的透明度。

狠抓质量管理,自农村公路建设开工后,执行办克服了点多、线长、面广、人员少的困难,没有节假日全力以赴奔波在施工一线,严把工程质量、进度关,在工程施工期间本人不间断地巡查工地54次,召开工程质量现场会场3次,把质量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对保证工程顺利实施起到重要作用。对发现的质量问题决不姑息迁就,如在第五合同段检查时,发现路缘石预制外观差,强度不够,当场决定报废,禁止使用,对责任心不强不能很好把关的监理人员坚决清退。今年在施工中,共清退监理人员2名,对增强监理的责任心起到一定的作用。

抓项目班子的建设,组织培训班一期,使我们的项目管理人员熟悉《规范》,使用好这把检查工程质量的尺子,并在日常检查中加强廉政教育,较好地落实了“双合同”制度。通过公路局、交通厅质监站的两次质量检查,所抽检的工程合格率均为百分之百,并做为全疆农村公路建设典范被公路局推荐接受新疆日报等四家新闻单位的专访,截止目前全地区六个合同段,已基本完工五个,第五合同段因天气的原因未能完成最后的路面工程,基本实现了年初交通局制定的目标,为明年的农村公路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回顾一年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一是进一步加强学习,理论联系实际更好地指导工作,二是要广泛地听取基层同志的建议。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年度三农工作思路篇8

关键词:农村;基层党建;实践思考

一、引言

稳定是发展的重要前提,基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和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是推动基层工作、化解基层矛盾、维护基层稳定的重要保障。党的十报告指出:“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题中之义,也是在基层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只有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基层工作全局,不断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为基层工作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促进基层和谐、稳定和发展,我们的国家和社会才能和谐、稳定和发展。

我国的基层党建工作目前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构建了覆盖广泛、严密完善的基层组织体系,为党的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层基础。90年来,党的基层组织不断发展和巩固,截止2011年底全国有党的基层组织402.7万个,覆盖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无论是在平时工作中还是在完成重大任务、应对突发事件、战胜自然灾害等关键时刻,党的基层组织都始终战斗在第一线,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成为人民群众的主心骨。

二、某镇农村党组织建设工作现状

1、某镇党建基本情况

重庆市巴南区某镇是2001年建制调整时由原接龙、小观、和平桥、双新、凉水、南沱6个乡镇合并而成,全镇幅员面积188.15平方公里,是巴南区面积最大、农业人口最多的镇。镇党委下辖30个基层党组织,党员2334人。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开展以来,某镇党委在调整产业结构中争先进,在帮助农民致富增收中当优秀,把后进党组织整改作为第一任务来抓,将后进化为“后劲”,全面推进全镇经济社会发展。

2013年是党的十的开局之年,某镇党委、政府以“重规划、谋发展、强经济、惠民生”为工作思路,按照区委、区府对我镇“都市农业型示范镇、商贸示范镇、民俗文化特色镇”的城市发展定位,全力做好各项工作。某镇加大了制度管理力度,建立健全了党员登记制度、村支部日常工作考核制度、中心组成员理论学习制度等制度;并对换届后的村组干部进行法律法规知识、党风廉政建设、党务知识等的培训;坚持开展“走村入户下基层,民情月报解民困”大走访活动,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坚持开设干部、市民和家长三个素质学校,进一步创新了学习型机关建设和全镇精神文明建设的活动平台,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积极抓好“六大文化工程”的系列工作,通过设计镇徽标、推进机关文化有形化建设,使全镇机关干部职工增强了团队意识、责任意识、廉洁意识、服务意识。

2、某镇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挑战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受经济利益的驱使,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农村青年人,大多打工、经商、办企业,远走他乡,在家务农的极少,无法入党。与此同时,有些村子由于工业经济的发展吸引了很多外来务工人员,这其中也有一些流动党员,农村党组织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农村党员与农民群众的关系最为密切。在农村,党组织生活形式单一。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体现在组织内部党员、干部之间的团结合作能力。另一方面体现在组织及其党员对其外部非党员同志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3、某镇农村党建工作问题的解决措施

近些年来,面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遇到的新问题和挑战,某镇党组织紧紧围绕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勇于实践、大胆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积累了众多的经验。以荷花村为例,荷花村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在以下四个方面大力创新,取得了突出的成效。

第一,创新党建工作机制,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党建工作机制,保证村级工作有效运转。一是完善干部选任机制。进一步改革创新选人用人机制,通过建立健全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拔机制,促进农村各个方面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二是完善干部管理机制。积极构建农村党员目标管理体系,做到党员职责岗位化、党员活动定期化、党员管理经常化。三是建立科学的帮扶机制。始终坚持把推进帮扶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有效举措,通过建立帮扶制度、整合帮扶资源,从而凝聚党员力量。四是完善服务机制,通过创新党建工作机制,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劲的发展动力和坚强的组织保证。

第二,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党委建设的首位,切实加强对马列主义、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加强对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学习,使党员努力做到自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指导实践,进一步增强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的能力。围绕增强执政意识、提高执政党能力,进一步拓宽学习内容,完善学习制度,创新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质量,不断增强学习的针对性、系统性和实效性,努力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机村。坚持不懈地教育引导党员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提高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

第三,进一步理顺支部工作思路,确保支部各项工作全面开展。一是突出正面典型教育。采取多种形式,用牛玉儒、任长霞等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鼓舞、教育机关党员,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的风气。并及时挖掘身边涌现的优秀党员、先进人物,用身边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教育机关党员,使机关党员学有目标,赶有方向,二是经常进行革命传统教育。通过适时组织党员到革命圣地参观、观看革命传统电教片、请英雄人物讲传统、请专家讲党课等形式,教育党员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振奋革命精神,永葆先进性;三是党委每半年开展一次集体交心谈心活动,形成一个“严肃认真对待自己,真心诚意帮助别人”的团结活泼的氛围,经常性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第四,引导党员、干部在人们普遍重视物质利益的环境下,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建立谈心制度,支部委员多与党员同志交换思想,多听取党员同志的意见,每年至少要与分工联系的党员谈心一次,调动党员同志的积极性,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从提高个人修养的角度,教育引导党员努力做到襟怀坦白,光明磊落,勇于坚持真理,改正错误,不以关系代替党性,不以感情代替原则,真正做到“自我批评真心真意,开展批评实心实意,接受批评诚心诚意”,使党员同志增强学习意识和表率意识,从而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

三、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

由此反映出在全面探索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仍然是一项重大而长期的任务,更需要在不断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改革创新实践的同时,深入地进行实践总结,从而更好地把握基本原则和发展方向,以下是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几点思考:

1、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围绕经济建设展开

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一切社会矛盾和问题的根本出路,发展农村经济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也是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因此,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立足科学发展,围绕发展农村经济这个中心,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的发展特色,一是发展区域经济,根据地域特点和需求,着力开发农产品,努力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区域经济格局;二是推广多种经营,面向市场,立足优势,大力发展猪、牛、羊、兔、鸡、鱼、果、药、菜等多种经营骨干品种,形成规模,提高产品商品率和市场占有率;三是广开销路,组建农民运销队伍,扩大粮食、畜禽、林果、药材等大宗农产品的贩运,促进产品销售,提高经济收入;四是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在农村大力扶持和培植各种致富典型,引导农民走共同富裕道路。这样,我们的农村基层党员们才能更加安心地在家乡搞经济建设,村级集体经济才能逐渐丰厚,党组织运转才能逐渐步上正轨,才能提升党组织凝聚力、吸引力、战斗力。

2、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加强党的理论学习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工作的基础,承担着直接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执行到农村基层的重任。在农村,一是要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党建的首位,组织党员切实加强对马列主义、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加强对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学习,使党员努力做到自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指导实践,进一步增强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的能力;二是要组织党员积极参加村举办形势报告会、理论讲座等,帮助党员了解国际国内形势,提高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能力;三是要让基层党员有主人公意识,适时召开学习交流会,要真的学有所悟、学有所得,并能学以致用,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3、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坚持与群众的血肉联系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群众路线内涵的经典表述。群众路线始终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实现党的十确定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一是要树立全新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通过定期与不定期的走访群众,尤其是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家庭,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温暖;二是要让人们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惠民富农的政策,要及时有效地传递到每家每户,结合农民的家庭实际情况,为农民提供技术和人员上的支持,让群众得实惠,享受到改革开放的红利;三是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集中解决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问题,为人民办实事,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四是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心甘情愿地参与到党组织建设中,为党组织建设献计献策,用他们不断创新的思维为党组织建设添砖加瓦。(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参考文献:

[1]魏宏,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创新农村基层党建工作[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6

[2]韩强,基层党的建设重在创新―对创新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调查与思考[J].理论探索.2007

[3]周杏芳,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

[4]郭献功,创新农村基层党建体制机制的若干思考[J].学习论坛.2011

上一篇:竞技体育的坏处范文 下一篇:绩效管理系统设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