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文化内涵汇报材料范文

时间:2023-11-08 21:35:55

学校文化内涵汇报材料

学校文化内涵汇报材料篇1

只有理解词汇的文化内涵及其差异,学习者才能积极正确地对单词的意、形、义进行推敲和思考。要提高学生对英语词汇文化内涵的理解能力,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1.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必须树立文化意识,注重传授必要的文化知识,如英美文化背景、风俗和习惯等,使语言赋予了文化内涵而更容易理解掌握和接受。例如,自从17世纪初荷兰人把中国的茶叶介绍到了欧洲,茶就逐渐成为英国传统大众化饮料,自然也就引发出不少习语。英国人酷爱喝茶,因此“一杯茶”(cup of tea)就不仅仅是用来解渴的饮料,而喻指“令人喜爱的东西”。Jazz isnt my cup of tea—I prefer classical music.(我不喜欢爵士乐,我喜欢古典音乐。) 除了茶,面包和牛油是西方人的主食,没有了这两样东西,他们就活不成了。所以bread and butter就转义成提供衣食住行等生活必需品的“谋生之道”。

2.重视英汉词汇文化内涵对比。英汉文化的差异体现在英语词汇教学的方方面面,在教学中进行英汉文化对比是一种生动、有效的方法,对学生理解英语文化习语能力的提高有积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对重要词汇的文化背景进行必要的解释,并且与汉语进行比较,要求学生记忆一些与汉语内涵和外延不同的英语词汇。英语和汉语中的某些词语,其概念意义表面上似乎对应,但它们在指称的范围、表达的程度和隐含的褒贬等方面有着一定的差异。英语的“people”和汉语的“人民”在概念意义上就有差异。英语的“people”只是指人的数量的多少,而汉语的“人民”指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有着浓厚的政治色彩。

3.正确区分字面意义和涵义。词的涵义是词的隐含或附加意义。从这个定义的解释看,对于学外语的学生来说,不仅要掌握词的字面意义,而且要知道词的涵义。不了解词汇涵义会使正常交际受阻,会闹了笑话而不自知或引起谈话者的一方或双方不快。例如:(1)英语中green with envy是什么意思?人们忌妒或羡慕时脸色真的变绿或发青吗?(2)英语中说Patti was in blue mood;Patti(保尔)是什么情绪?高兴、激动、悲哀,还是什么?在上列两句中,green(绿)和blue(兰)都不是指颜色,两个词都有别的意思——某种文化方面的联想——从字面上看这种意思不明显。在词典上,green这个词有“(脸色)变绿”的意思,但green with envy是个固定词组,不过表示“十分妒忌”而已。blue这个词与mood之类的词连用表现某种情绪时,表示“沮丧的”、“忧郁的”,例2之意为“保尔情绪低落”。以上两个例子就涉及词的字面意义和联想内涵意义,这就是语言文化差异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许多学生在理解目的语(target language)时,遇到的障碍并非语言知识造成,而是由文化差异导致的。所以只有对中英文化差异进行比较,使学生在学习词汇的过程中真正领会到词的涵义,并能正确运用所学的词汇进行交际,才能真正达到词汇学习的目的。

4.挖掘语篇的文化信息。现行的英语教材选材广泛,大部分语篇涉及英语国家典型的文化背景知识,特别是其中的文学作,为学生了解外部世界提供了生动鲜明的材料。在语篇教学中,我们不但要让学生把握文章的内容主旨,学习语言知识,提高语言技能,还要引导他们随时随地地挖掘其中的文化信息,使学生在习得语言的同时,拓宽自己的文化视野。

5.密切关注英语词汇的新变化。现代生活日新月异,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新事物、新现象也不断涌现,促进了语言本身的发展变化。据统计,互联网上每天大约要诞生50多个新生词。若想掌握英语单词,跟上英语词汇本身的快速膨胀,就不能不了解英语词汇的起源、词族的逻辑发展、造词的思维方式、词汇应用的科学文化背景以及现代英语词汇的构成法则。随着现代英语的发展新词汇、新的表达法不断出现,旧词新义也更为普遍。这些词汇是一国文化的侧面反映。我们应该把一部分注意力放在这些词汇上,以便更好地跟上时代的步伐。

6.结合教材,适时渗入。由于目前中学英语中学中,学校没有开设文化背景知识方面的专门课程,所以我们要将教材中那些有关文化背景知识和社会风俗习惯的典型实例挖掘出来,结合文化背景和文化内涵来进行语言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例如,在教Christmas Day 一词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前收集与圣诞节有关的资料,如圣诞节的由来、圣诞礼物等,让学生了解西方国家这一重大传统节日的各种文化背景知识,感受一下圣诞节的狂欢和节日里热烈的气氛,同时也可以与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作比较。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轻松掌握和圣诞节有关的一系列词汇。

7.插入时事新闻,拓展文化视野。随着我国全方位的对外开放,与各国的交流的不断加强,交流中碰到的文化摩擦不断出现,而切实了解世界上所发生的大事成为跨文化交流所迈出的第一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笔者尝试着插入时事新闻,让学生课后通过阅读报刊、看电视新闻、上网查找各种资料等途径了解国内外大事,然后在课堂上一起讨论。讨论给学生提供了集体活动的机会,激发了他们的表现欲。学生不仅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也从中获取了完整的文化背景知识。如,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南京青奥会的即将举办,都是很好的教学素材。

二、教学建议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词汇的同时,掌握交际策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教师需要科学地使用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渗透文化资源,拓展文化学习空间。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牛津英语》教材中的原有文化内容,渗透相关文化信息,使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得以实现。

1.语境教学法。因为缺乏真实具体的语言环境,我国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知识和英语文化知识的主要来源是教师调控的课堂。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尽量给学生营造一种浓郁的具有西方文化氛围的环境。牛津英语8AUnit3 主要是介绍世界各国名胜古迹。在学习这一单元的一段时间里,教师可以在教室四周贴上富有各国文化,尤其是英美文化气息的图画。如:英国大本钟、悉尼歌剧院、美国自由女神像, 以便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对文化概念的理解,而且更好地让学生理解places of interest from all over the world这一词组的含义。

2.对照比较法。英语词汇文化内涵颇为浓厚,英语中有的词,汉语中没有在概念意义方面有相对应的词汇,即所谓的“词汇空缺”(1exical gaps)。像(KFC)肯德基、(Macdonald)麦当劳 hotdog (热狗),pudding(布丁)等都属于汉语没有其对应词这类情况。在英语教学中,对这类“词汇空缺”的词汇的教学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这类词语,教师可采取用英语释义的方法,详细地说明和解释它们在英语中所表达的意义和使用情况;使学生们对这类词语的概念意义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和全面的了解,为他们在语言交际中真正掌握和使用好这类词语打下基础。此外,采用英语释义的方法教授这类词语还可以使学生们在英语词汇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增长有关英语国家的一些文化背景知识。

通过对照比较,学生会更深刻地理解西方文化,更清楚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从而避免语用失误。比如,黄色(yellow)在中国文化里象征至高无上的权力和色情淫秽,人们常说“黄袍加身”、“黄色书刊”等,但在美国,yellow没有这种特定的内涵,人们常用蓝色(blue)来指代色情(如a blue movie)。

3.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历来是最受学生欢迎的方法,把它用在跨文化教学上将会产生不可估量的效果。将抽象的文化差异知识置于一个个具体的案例中,借助于或真实或风趣的案例中,介绍词汇所包含的文化.很容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信很多英语教师引用过与汉语文化中表示谦虚时常用的“哪里哪里”相关的这个“非常案例”。案例情节如下:有一位高级领导携夫人到国外访问.自然有翻译人员随行。当老外夸赞领导夫人的美貌时,不假思索的翻译将领导的谦虚之词“哪里哪里”直接译成“where and where”。老外的回答是“Every where.(浑身上下那儿都美)”因为不明就里的老外还以为人家等他夸夸夫人什么部位美呢! 结果使的那位领导非常尴尬。还有,有一留学生在国外,听到有人喊Look out!立刻把头伸到窗外,结果遭遇到被泼一盆脏水。虽无处可查这些案例的出处来源,但不失为经典跨文化冲突教学案例。其中的文化冲突造成的恶果足以提醒学生们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足以鞭策英语学习者从字词所含的点滴文化信息着眼。

4.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在当今计算机网络时代,我们不妨借助于多媒体手段展示具有典型的跨文化内涵的视频材料,借此或直接导入,或进行对比分析,或分组讨论等等。这种学习者亲身浸入西方文化的学习所带来的效果是其他方法无法替代的。词汇教学中,将词汇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的具体操作方法很多,不同教师采用的方法不同。在此值得指出的是无论我们采用何种方法将词汇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其根本目的不在于传授零散的文化信息,而在于培养学生对英语文化的敏感性和洞察力.帮助他们树立跨文化交流的意识,提高实际交流能力。

5.专门讲解法。当谈到历史剧、文学小说的作品时,教师需要对人物的刻画、背景及性格的描写,进行专门讲解,否则学生不了解故事发生的政治背景,很难准确体会故事中主人翁心理变化过程。

语言和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英语词汇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教学中应善于揭示词汇的文化特征,进行英语词汇和跨文化的对比,使学生在词汇知识学习的同时提高文化意识。

[参考文献]

[1]赵秀平,孙洁滨.浅析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培养[C].社会科学论坛,2007.

[2]史湘琳.论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文化因素[N].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7第27卷第二期第158页.

学校文化内涵汇报材料篇2

摘 要: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良好的语言环境对语言的学习和掌握极其重要。阅读英语报刊无疑可以增加学生的语言实践机会,不但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更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报刊阅读;培养;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3015901

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语用能力的培养需要大量实践活动,只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积累丰富的阅读经验,语言运用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良好的语言环境对语言的学习和掌握极其重要。学习者在外语环境中学习和掌握外语相对于在母语环境中学习和掌握语言难度差别很大。对于没有语言基础在国外待一两年就可以说流利的外语和国内学了很多年却在和外国人交流时还有障碍形成鲜明对比。因此为那些在母语环境中学习外语的学习者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英语报刊阅读无疑可以增加学生的语言实践机会,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更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语言环境。

目前高校都为学生开设了很多外语课程,如精读,听力,泛读,语法、词汇。但整体语境的营造却不容乐观。学生学到的是死板应试的英语,在具体实践应用的时候,就不能使用地道语言进行表达,更不用说用英语进行沟通和交流。近年来高校陆续开设了英语报刊阅读课,或外刊阅读、英语视听说等课程,就是帮助营造英语学习中的语言环境。

事实上学生到大学阶段时已经阅读了很多英语教材,效果仍不理想。原因是教材上的课文很多是为某个教学目的或者某个语法现象对原有英语材料的加工,有的教材中的文章使用了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无疑对提高阅读能力不利。要知道语言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因此,在教材之外选择合适的学习材料是十分重要。

1 英文报刊的特点

首先,英语报刊的典型特点是实时性。同时具有材料新、信息量大、事实与观点并存的特点。除了方便携带,还有可以持续阅读的优点。通过耐心仔细地阅读英语报刊,学生不但能提高英文阅读速度,还可以提升处理信息的能力,并且还能开阔视野,这是网络、广播和电视等媒体所不能替代和提供的。所以,一份好的英语报刊是培养综合语言技能的辅助教学材料。其次,报刊内容丰富多彩,紧跟时代步伐,刊登的都是世界大事及实时信息,文章不长但内涵深刻,加上附带的彩色图片更能够引发读者的阅读欲望。

2 英语报刊的作用

首先,英语报刊是对教材阅读材料的补充。英文报刊为读者提供极为丰富的文化知识。报刊内容涵盖时事政治、经济体育、科技文化、娱乐、校园生活等方方面面,为学生课外阅读、了解世界、开拓视野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这是相对固定的教科书所不能提供的。

其次,英文报刊趣味性强,提供的语言是实用和生动的,这是教科书所缺乏的。阅读教材容易使学生把精力花在查字典背单词和记忆句型上,容易让学生产生沉重感。英文报刊上所刊载的东西,无一不是与我们日常生活相关的,无一不是当下最时兴的话题。以《二十一世纪英文报》(大学版2013年五月份)为例,如果对时尚感兴趣,你就可以阅读“娱乐版(Hotshots)”,了解当今流行乐坛Taylor Swift的信息(May 22)及刚刚结束的戛纳电影节的最新消息(May 29);如果你是地道的影迷,你会了解最新关于钢铁侠3(Iron Man3)的拍摄内幕(May 8)及The Vampire Diaries里男女主角的花边新闻(May 15)!更重要的是英文报刊阅读只要弄懂意思和信息就行,不要求对句子进行分析。所以阅读英文报刊能在较轻松的环境中提高学习者的英文理解水平。

第三,英文报刊的文体是多样化的,它能弥补教材在这方面的不足。英文报刊体裁视内容而定,包罗万象、林林总总。阅读英文报刊可以让学生接触到各种文体的特殊结构,如用客观语言报道的纯新闻;相当于报告文学的深度报道;用细节,以优雅的、幽默的笔调加以详细报道、文体相当于杂文的特稿等等,这无疑大大地提高了学习者英文水平。

第四,英语报刊阅读可以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英语报刊阅读不但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语境,还为英语教学提供了丰富全面的素材。利用和开发英文报刊这一资源必然会为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识开辟一条有效途径。

第五,阅读英文报刊文章可以增加接触纯正英语的机会,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促进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而且,报刊阅读可以最先接触时下新词汇和语言表达法。如,She took a selfie(自拍照)of her new hairdo and uploaded it to her micro blog(微博)。(她将新发型自拍照上传到自己的微博。)(《二十一世纪报英文版》大学版1007期)。

3 如何通过阅读英文报刊提高阅读能力

3.1 教师科学指导组织学生进行阅读

教师首先指导学生如何浏览报纸头版或其它版面的标题。报纸头版一般刊登的是最重要的新闻或读者最感兴趣消息,通常有一个“导读框”,为读者提示当天报纸的重要内容。由于中西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初学者会觉得英语新闻的标题不易准确理解。为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分析和学习英语新闻标题的特点,帮助学生掌握阅读和理解英语新

3.2 建立报刊阅读辅助教学的新模式

把英语报刊引入英语精读教学,优化精读教学模式。通过报刊阅读不仅能培养学生阅读英语报刊的基本功,扩大阅读量、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同时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沈阳工程学院商务英语系将《二十一世纪报英文版》引入大一精读课堂,研究英语报刊阅读对英语能力培养,具体包括课前、课上及课后三个环节。

课前以学生自读为主。鼓励学生积极读报,充分做好课前准备活动,找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做好课上2-3分钟的演讲准备;课上学生可以将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介绍给全班同学,让其他同学参与讨论,由教师作简要总结,然后挑选一或两篇进行阅读教学,突出阅读技巧、方法的指导,通过把教材以外的信息和学生的意见引进课堂,加上师生的讨论,营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后鼓励学生写学习笔记和心得。语言学习不单是理解的过程,更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因此既要吸收,更要产出。

3.3 通过报刊阅读扩大词汇量

学生掌握词汇量的多少与阅读速度成正比。持之以恒的广泛阅读是学生积累词汇量的最有效手段。英语报刊可以成为学生积累词汇的最佳材料。在教学中,教师可一方面督促学生坚持读报,让他们积累新的词汇,一方面也要巩固学过的词汇,为进一步开展有效的阅读打下扎实的基础。

4 结束语

英语报刊阅读作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补充,一方面为学生创造了一个阅读空间,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加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真实的语言环境,不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能力,加强素质教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简而言之,英语报刊的阅读能有效提高学生整体英语水平,扩大知识面,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并使用英语。

参考文献

[1]周美英.英语报刊的阅读[J].广东教育(教研版),2007,(10):2526.

学校文化内涵汇报材料篇3

1.1明确思想,统一认识

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是对本科教育的一次大检阅,是规范高等学校办学与管理,促进学校建立内部质量监控体系,提高教育质量的一项重大措施,符合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实际需要,这对于我国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是很有必要的。我院充分认识到迎评促建对提高学院教学水平、教学质量的重大意义。2006年初学院成立了本科教学评估领导小组,专家小组及工作小组,对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制定了珠江医院《迎接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组织实施方案》,对主要内容和要求做了详细的说明。学院上下明确了思想,统一了认识,牢固树立迎评促建工作的中心地位。全院动员、全员动员,“人人皆知、人人过关”,全院同志在思想上树立高度的责任感、紧迫感、危机感、使命感,充分发扬主人翁精神。充分认识评估的重要性和艰巨性的同时,对本科评估的目的及意义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1.2明确任务,统一方向

为迎接预评估,学院提出了“全员参与、领导当先、突出重点”的工作思路,全院一盘棋,成立了评建领导小组,评建办公室,机关工作组,督导小组,临床评建组,其中临床按照业务分工分了14个组,每个组的任务都非常明确。稳抓评建重点:一是各种评估材料的准备;二是教员、学员的准备;三是硬件条件的准备。学院、教研室、三级学科三个层面按照评建要求准备,层层落实,责任到人。

1.3明确计划,统一步骤

我院的迎评工作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①学院组织专家及评估领导小组成员与校本部专家共同赴外院参观学习阶段;②学院组织评建专家集中学习,制定《迎接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组织实施方案》,迎评工作全校动员阶段;③2008年5月份学校自查阶段;④2008年7-8月份请外校专家模拟评估检查;⑤2008年9月份迎接广东省教育厅本科教学工作检查评估;⑥2008年12月迎接教育部专家检查;⑦学校整改阶段。根据各阶段要求,学院各部门从全员迎评知识掌握、教师学生培训、座谈会的准备、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迎评材料的整理等五个方面,积极准备,同时进行自查、自纠、自评,发现问题,不断完善。根据学校两次自评的情况,外校专家模拟评估检查及广东省教育厅本科教学工作检查评估情况,总结各阶段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针对存在问题对下一步工作重点作详细的部署,进一步明确了各处(室、部)、各教研室、科室的任务分工,制定了严格落实层层负责的责任机制。

1.4明确细节和重点,统一部署

由于我校前身为第一军医大学,从为部队培养医科人才到为地方培养人才,面临人才培养对象,办校方针的转变,在行政、管理、教学等方面与地方院校存在差异。而采用现行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对我校的本科教育教学工作进行评估,评估结论都有可能出现偏差。因此根据我校参加外校本科教学评估专家经验,针对我校实际,加深评估方案中部分指标内涵的理解和把握,明确细节和重点,制定了详细的指导意见,并统一进行部署落实。例如关于迎评材料的准备方面:明确了分卷材料要严格按一、二级指标中的各观测点进行准备,对这部分内容应逐项准备,突出重点和特色。关于迎评准备工作中应重点把握的问题方面,强调了关键指标的准备是迎评资料准的重点,注意基本数据的一致性。对评估指标观测点中最易出现的问题,考察与考核中易出现的问题作等也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说明。

2加强建设,注重质量是迎评工作的核心

2.1加强教学基地建设、教学硬件设施建设、师资队伍建设

教学基地建设、教学硬件设施建设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近年我院每年投入教学经费300万元,进行各项教学基地,教学硬件软件设施和教学办公设备的改进。新增了各项内外科教学式教室、外科操作技能训练室、外科手术室及动物实验用房共1450mm2。学院新增了数字化教室350mm2,用于多媒体教学。同时进一步完善了教学网络建设,教师课件及视频材料经归类上传方便学生自学和复习。所有临床课程纳入了计算机试题库管理。增加了师生互动园地,课外辅导专栏等,便于师生课外交流学习。学院2006年申请了全国腹腔镜培训基地,正在积极进行相关设备的购买和场地的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核心。针对临床医学院部分科室人员结构欠合理,部分临床教研室师资队伍出现断层,高学历的教师比例尚可,中级职称教师比例仍未能达到要求的情况,为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学院制定了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及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训选拔方案,鼓励在职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学院从抓好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着手,以名优教师为示范,组织中青年教师观摩学习,并每年进行中青年教师“教学擂台赛”,教研室、教学督导组、优秀教师点评的方法,迅速培养了大批中青年教师。学校及学院设立了教学基金,鼓励中青年教师申请教学基金及发表教学论文,激发教学热情,提高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积极性。鼓励教师进行教学理论探索、课程建设及临床技能等方面的教学改革。尤其我院的双语教学及查房示范课件得到了校内外专家的肯定和好评。通过上述措施,我院临床师资队伍稳定,具备了成熟的教学经验,提高了教学效果。

2.2严抓教学规范化管理

学院一贯重视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建设,为了迎接本科教学评估,我院更是严抓教学规范化管理。先后制定了《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实施细则》、《本科教学督导制度》、《临床实习考核办法》等制度和文件。内外妇儿科以第6版教材为基础,根据临床医学特色和发展,重新编制了《临床医学教材》、《临床医学进展》,汇集各学科最新的研究进展和热点问题,要求授课教师对卫生部本科教材进行深加工和再研究,使学生在学习临床基本知识的同时,对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及研究方向有了进一步了解,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医学探索热情。各科室及各教研室设立了专门的教学秘书,整理各种教学档案及课件,教研室记录手册、临床教学记录手册、教学过程实时记录、对教学全过程进行监控和管理。

2.3严抓教学质量监控

教学质量是教学工作的生命线,直接关系到评估成败。在传统的课堂观摩教学和临床实习评估工作基础上,我院进一步建立起符合我院教学实际的教学质量监控及评价体系,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管理制度。通过实施主讲教师资格认定制度,青年教师培养制度,领导干部听课制度,教师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制度,教学事故一票否决制度,同行评议制度,督导委员会听课制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制度,研究生导师制度,研究生中期考核汇报制度,院系教学状态评估与考试过程监控制度,考试质量分析制度和试卷评估制度等,增强了教学质量意识,建设了教学质量文化,构建了全员参与、全方位、全过程的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确保了学校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2.4严抓临床基本技能培养

学生的临床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的培养关系到学生成才关键,也是评估检点内容之一。为此,在强化训练的同时,学院编印了《临床实习诊疗技术操作规范》,进行临床基本技能强化培训,对临床各科室常见技能内容进行了规范化整理汇编,并对各项技能设立考核标准。规范制作了包括外科无菌术,切开、缝合、止血、打结以及各种穿刺术等示范多媒体课件。录制了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三级教学查房录像,各类外科手术操作多媒体材料等。建立实习医师外科操作手术室,购买试验动物,抽调优秀中青年教师专职操作培训。在此基础上,科室筛选病例进行实习医师“主刀”操作,极大地加强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临床技能操作的规范性、正确性。

3归纳总结,完善材料是迎评工作的重要内容

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过程中,材料准备亦是一个艰巨而琐碎的工作,主要包括自评报告在内的背景材料,佐证材料和备查材料。材料准备过程也可以说是对学院多年来教学工作的总结回顾,有利于我们发现不足,更好地规划今后的教学工作,促进教学工作持续发展[3]。为此学院专门成立了相关的材料准备工作小组,学习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方案有关材料,将评估方案中的各项指标进行分解,深刻领会评估指标的内涵和外延。各工作小组分工明确,对有关材料进行全面收集、归纳和整理。各临床科室及教研室组织专人收集整理原始材料,并进行加工整理,一般由科室教学秘书或行政住院总医师负责收集整理;材料撰写小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材料的加工,进一步整理各项备查材料,撰写初步总结材料;材料审核小组专家则对照评估指标和要求对撰写材料进行进一步检查,查漏补缺,不断规范,不断完善。各教研室、各处室撰写自评报告,学院汇总撰写自评报告。自评材料的准备充分认识自己的优势与薄弱环节,突出特色项目,注重内涵。备查材料目录,自评结果及多媒体汇报材料通过学院专家小组论证及大学,省专家小组评估检查,保证材料的准确性,完善性和科学性。各专项评估结合学校的教学状况、基本统计数据,自评报告等材料公正、客观;定性材料要有依据,具有说服力,定量材料要数据真实准确,有利于专家组结合进校实地考察作出评判。

4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积极作用

学校文化内涵汇报材料篇4

[关键词]汽车英语;口语;职场应用;校本教材

1引言

随着汽车经济的飞速发展,汽车行业对从业人员在语言领域的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企业对学生英语能力的要求,各类技工院校及时进行英语课程改革,更加重视汽车英语教学,然而,教学效果却差强人意。目前,我们使用的通用汽车英语教材主要是围绕汽车结构来编写,主要内容为汽车的专业词汇和专业文章。对学生来说,汽车英语学习就如翻译他们所学的汽车概论。枯燥的内容让学生失去新鲜感,抽象的专业词汇让学生望而却步,结果造成了汽车英语教学效率低下。为了走出汽车英语教学困境,笔者深入汽车行业考察,了解用人单位对学生英语能力的真实需求,同时对毕业生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在职场环境中的英语应用情况,提出汽车英语教学要将英语语言运用和汽车专业知识有机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职场交际能力为主要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尝试开发出一套符合我校学情、能够凸显我校汽车专业特色、基于汽车职场应用的英语口语校本教材。以下就是笔者在开发汽车英语口语校本教材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2校本教材开发应遵循的原则

(1)就业导向原则很多学生选择职业类学校的目的就是想学习一门能够帮助其顺利就业的技能,包括知识技能、操作技能以及语言技能。因此,“以就业为导向”是我们开发校本教材的首要原则。我们的校本教材充分考虑到了学生将来的职业定位和职业需求,有汽车营销、汽车维修、售后服务等实用对话,注重培养学生的职场交际能力,让学生所学内容与就业岗位需求之间实现无缝对接。(2)实用性原则培养专业技能强,有一定的语言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是职业教育的目标。据此,在校本教材内容的开发上,我们争取做到简单、实用、生动,抛开了学生惧怕的语法,直接从实用的角度,从短语、句型、情境入手,以学生能读懂、练熟、会用为目的。以较少的词汇表达出较多的内容,应用于较多的职场情境,增加学生的运用频率,突出对学生汽车职场英语交际能力的训练(3)趣味性原则汽车专业英语词汇量大,内容相对比较枯燥,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热情。因此,我们校本教材编写的重要原则就是有丰富的趣味性教学资料。图文并茂的教学材料可以带给学生视觉上的冲击,让学生有乐于学习的感觉。我们的校本教材给学生提供了很多汽车品牌Lgo、车型图片、汽车广告、汽车电影海报,将丰富的汽车知识穿插于其中,力求在潜移默化中,引领学生主动去探索汽车领域更加深奥的知识。(4)时效性原则汽车行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行业,新的技术和知识层出不穷,教材内容选择也应做到与时俱进,及时将行业最新的动态、资讯涵盖进教材中,让学生及时接触到第一手极具时效性的语言材料。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行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提高他们的职业敏锐度,提升他们的职业素养。

3校本教材内容的开发

(1)联系岗位工作实际,搭建教材框架为了保证教材的质量,我们在教材开发前期进行了大面积的需求调研分析,分析显示我们的教材要以培养学生汽车职场英语应用能力为主线,将英语语言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汽车专业知识渗透和职业技能培养相融合,以任务驱动和情景模拟的思路搭建教材框架。从学生的兴趣爱好、日常生活、岗位实际出发,遵循复合型的原则将教材单元化、单元主题化、主题模块化、模块任务化。也就是根据课程目标,将教材内容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以螺旋式上升的形式展开。首先,将课程知识按照岗位实际进行相对独立的单元分块,如汽车销售单元、汽车维修单元、汽车保养单元、汽车售后服务单元,再在每个单元下构建行动主题。每个主题由四个模块组成,日常口语交际模块、英美文化拓展模块岗位能力交际模块、口语能力展示模块。每个模块紧密结合主题内容设计相关的情境任务,以任务、模块、主题、单元由小到大地来搭建教材框架。(2)巩固基础知识,深度渗透专业知识基于职场应用的汽车英语口语教材的基础是日常口语交际,汽车从业人员不会只和汽车打交道,在世界大家庭的背景下,与外籍技术人员及车主的交流首先需要最基本的英语会话知识,如果日常口语交际存在障碍那么涉及到专业内容的岗位交际能力培养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单元话题中,我们先设置了日常口语交际模块,比如让学生用英语流畅地向对方介绍自己、问候对方、接听电话等。在学生熟练掌握该模块的基础上,设置岗位能力交际模块,在该模块中,我们有针对性地增加了与岗位需求相关的专业语言输入,如高频专业词汇,关于汽车专业典型的,难度能够被学生接受的语言资料等。这些语言资料的学习能帮助学生解决职场中实际问题,比如能够帮助学生听懂客户的汽车故障描述让学生会正确填写车辆维修预约单等。基础模块加专业模块,在保证基础知识得到良好掌握的基础上,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渗透。(3)加强文化拓展,提高文化意识英语是一门语言,它必然包含着众多的人文、历史、地理等文化内涵。在当今资讯发达、国内外文化交流日益增多的情况下,学生对西方文化的各个方面都很有兴趣,但是了解不多。我们校本教材的文化拓展模块更多地加入了西方各种文化介绍、中外文化差异,帮助学生提升了文化内涵。在汽车口语教材中,还加入了与汽车相关的文化知识,如汽车广告文化、色彩文化、电影文化、品牌文化等。这些文化拓展内容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开阔眼界,提升文化素养,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对汽车英语学习的兴趣,更能够让学生在今后的跨文化交际中具备文化意识,提高交际效率。(4)坚持任务贯穿,施行过程化考核我们的教材编写在突出训练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典型职场情景下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基础上,还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职业素养。任务驱动法、合作学习法、情景模拟法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方式。因此,我们在编写教材时,坚持以“任务驱动+职场情境+合作学习”理念设计教学内容,围绕单元主题在不同模块设计了多样化的任务。这些任务从学生的生活工作实际出发,形式多样,有汇报、演讲、表演等,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且具有连贯性。学生们通过小组讨论、分工合作等环节,不断强化自身团队意识和责任意识,在反复实践过程中,最终达到学会运用语言、提升职业素养、培养创新精神的目的。鉴于该汽车英语口语校本教材以提高学生的职场应用能力为目标,我们整个英语知识的评价体系也进行了相应改革。施行过程化考核,从学生在课堂活动、情景模拟、作业完成中的参与度、熟练度、认真度等多种角度来评价学生的表现,基于职场应用的口语测试在过程考核中占主要部分,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这样的评价对学生来说意义重大,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4结语

总之,基于职场应用的汽车英语口语校本教材的开发,适应了社会的发展需求,体现了职业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培养模式,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合作、竞争意识,同时,也能激发教师潜能,打造一支走在市场前端、具备发展眼光和创新精神、英语基础扎实、汽车专业知识掌握良好的高效全能型教师队伍。这是推动中职英语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是保持学校竞争优势的有效改革,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当然,我们校本教材的开发,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任务,而是一个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被检验、修改和完善的系统工程,需要英语教师、专业教师、学校、企业、学生等各方面精诚合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参考文献

[1]姜南.高职院校校本教材建设的现状与策略[J].职业教育研究,2010(7):32.

[2]李首权.需求分析指导下的旅游英语校本教材设计研究[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9):98-102.

[3]徐琼.基于职业渗透的高职公共英语校本教材的开发[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7):55-58.

学校文化内涵汇报材料篇5

关键词:ESP教学模式;教学理念;教材选择

一、引 言

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简称ESP)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指的是与某种特定职业、学科或目的相关的英语,也可指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1]它把基本的英语知识和技能与某些专门用途结合起来,如科技英语、商务英语等,其针对性强,实用价值高,能满足学习者对其他专业知识的需求。

专门用途英语是随着国际间的科学、技术、经济和文化交往日益扩大而发展起来的。在上世纪60年代,西方一些发达国家掀起了一场ESP的教学和研究活动。他们认为,ESP将教学内容和学习者的需求紧密联系起来,能解决普通英语教学不能针对特定学习目的这一问题。到了80年代,研究ESP的人越来越多,出现了一大批相关论文和专著。[2]

在我国,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英语教育界开始对ESP给予关注。进入80年代,介绍ESP教学的文章开始多了起来。90年代中期,随着培养复合型人才呼声的高涨和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ESP教学成为英语教育界的热点话题。[3]

社会需求推动了ESP教学的发展,对ESP教学模式的研究成为语言学家们研究的重点之一。本文将从涵义、教学理念、教材选择等几个方面对ESP的教学模式进行述评。

二、ESP的涵义

什么是ESP教学,不同的学者给出了不同的描述。Hutchinson&Waters认为,ESP是一种建立在学习者需求基础上的语言学习理念,其内容和方法是以学习者的学习目的为出发点。[4]Strevens认为ESP教学有4个基本特点:①课程设置必须满足学生的特殊需要;②课程内容必须与某些特定的学科、职业和活动有关;③侧重点应该尽力使句法、词汇、篇章结构等方面都适用于某些特定场合的语言运用;④必须与“一般英语”(General English)的教学形成鲜明的对照。[5]Robinson认为ESP教学的两个判断标准是:①必须是以“特定目标为导向的”(goal-directed)英语教学;②必须是建立在需求分析基础之上的。[6]

尽管学者们对ESP教学内涵的表述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大家广泛认可的,那就是ESP教学将学习者的需求放在了首要位置。

此外,ESP教学还具有一些明显的特征:①教学目标明确。主要是让学习者通过语言去学习某个特定专业课程,使其在将来的工作中有出色的表现。②建立在学习者的需要分析之上。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采用都要考虑学习者的学习需要,如学习者在学习和工作中要进行什么样的交际活动,这些交际活动需要他们具有什么样的知识和能力等。③注重语用能力的培养。学习者掌握英语主要是在自己的专业范围内熟练使用,以达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需要。[7]

三、ESP的教学理念

ESP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是语言学家和从事英语教学的工作人员一直研究的课题。ESP教学理念大致经历了五个不同的发展阶段:[8]

1.语域分析(Register Analysis)阶段

语域是语言使用的场合或领域的总称。语言使用的领域有很多,在不同领域使用的语言会有不同的语体,如词汇、语法方面会产生变化。此阶段的教学理论是结构主义理论,教学的重点放在词汇和语法等语言点的讲解上,课堂注重语言技能的训练,教师的课堂教学主要帮助学生掌握专门用途英语常见的动词和句型结构。这种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有很长的应用历史,但也有许多局限性,如不能有效帮助学生培养英语交际的能力。

2.修辞或篇章分析(Rhetorical or Discourse Analysis)阶段

此阶段的ESP教学超越了词汇和句子而注重篇章,研究句子如何组成段落、段落如何组成篇章,研究如何下定义、描写、叙述、论证、说明等。这些语言技巧构成了当时ESP课程教学大纲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教学法帮助学生在掌握语言点的基础上熟悉英语的用法,帮助他们掌握英语在不同的专业领域中不同的结构和表达方式,有助于学生运用这些语言技巧理解文本的意义,准确、简洁地表达思想和说明事理。

3.目标情景分析(Target Situation Analysis)阶段

所谓目标情景分析就是仔细地分析将来使用外语的情景和在这些情景下进行交际的内容、方式、途径等特点以及语言的特点和技能,并根据这些分析来设置ESP课程和制定教学大纲,把语言分析与学习者的学习目的紧密地结合起来,用什么就学什么,学用结合。此阶段进一步体现了交际法在ESP教学中的重要性,创造逼真情景,注重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4.技能和策略分析(Skills and Strategies Analysis)阶段

ESP教学发展过程中的第一、第二阶段,即语域分析和修辞、篇章分析阶段,均局限于语言的表层形式;第三阶段的目标情景分析阶段实际上还是一定情景下的语言表层形式。第四阶段,即技能和策略分析阶段,研究和分析的重点从语言的表层形式转向更深层次——语言使用中的思维过程。此阶段的指导思想是:在任何一种语言运用中,有相同的思维和解释过程。使用一定的技能可以应付语言的各种表面形式并从语篇中悟出其道理来。比如使用构词法和上下文可以猜测词义,从其布局和排列形式可以大致确定文章的种类等。除阅读技能外,很多国家也开始注重听、说、写技能的研究和教学。因此,此阶段的教学重点是语言技能的训练和学习策略的培养。

5.以学习为中心(learning-centered)阶段

ESP教学所关心的焦点除了探讨人们如何使用语言外,还要探讨如何才能高效率地学习语言。了解了语言的特点和使用语言的过程,目的是能够学好语言。此阶段充分考虑“人”的因素,强调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充分考虑学习者的学习目的,用恰当的方法把语言学习和应用结合起来。

目前,“以学习为中心”和“交际教学法”是得到广泛认可与运用的教学法。从ESP教学理念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出:ESP从单纯的、孤立的语言教学转向将语言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的融合教学,把学生欲从事的专业与语言学习相结合,以学习者的需求、交际能力的培养为主要关注点。

此外,秦秀白[3]教授根据国内外的教学研究与实践,把ESP的基本教学原则概括为以下几点:

(1)“真实性”原则。真实性(authenticity)是ESP教学的灵魂。教材内容要来自与专业相关的真实语料,练习设计和课内外教学活动也都应体现专用英语的社会文化情景。要根据一定的专业背景采用“真实的语篇”,实施“真实的学习任务”。

一开始,人们对“真实性”的理解仅限于阅读材料的真实性。后来,人们认识到,真实性不仅要体现在阅读技能的训练上,还应体现在听、说、写等其它几种技能的训练上;真实性不仅应体现在语言技能的训练上,还应体现在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培养上。因此“真实的学习任务”便成为体现ESP教学真实性原则的重要组成部分。

(2)“需要分析”原则。“需要分析”(needs analysis)是制定ESP教学大纲、编写ESP教材的基础。“需要分析”应该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有关“目标需要”的分析,即分析学习者将来遇到的交际情景,包括社会文化环境、工作环境等;二是分析学习者的“学习需要”分析,包括学习者缺乏哪些方面的技能和知识,哪些技能和知识应该先学,哪些应该后学,哪些是学习者喜欢的学习方法等。

(3)“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ESP教学之所以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是由ESP本身的属性决定的。ESP具有鲜明的目标性,其学习者多为成年人且学习时间有限,教学大纲和教材都是建立在学习者将来工作需求基础上的。这些都决定了其教学过程必须“以学生为中心”。

在以上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原则基础上,各高校在实施ESP教学过程中总结出一些各具特色的教学模式和方法[9],如深圳某学院提出了3S中心模式,即以社会为中心(Society-centered)、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centered)和以学习主题为中心(Subject-centered);有些院校针对商务英语提出的PEB模式,即“以实践(Practice)为核心,以英语(English)为主线,以商务(Business)为背景”;还有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互联网辅助ESP教学模式,让学生借助必要的网络条件和信息资源,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协作、讨论、交流、互助等形式培养专门用途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

高校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目的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使学习者最大程度地受益。

四、ESP教材的选择

国外早期的ESP教材强调“真实性”,如科技英语的课文几乎都选自专业性较强的科技杂志。那时人们对“真实性”的理解仅限于阅读材料的真实性,即使原始材料中出现偏难的单词和句子结构,也不予以简化,只是在保障教材内容完整性的前提下对篇幅进行一些删节。后来,人们对“真实性”产生了广义的理解:真实的材料不仅指科技杂志的文章,而且应当包括诸如“实验报告”和“使用手册”之类的不同体裁的语料;真实性不仅要体现在阅读技能的训练上,还应体现在听、说、写等其它几种技能的训练上,如真实的口语语料也可以成为ESP的教学资源。

目前,ESP教材的选择主要是两大类型:一种是外文原版材料。有学者认为被简化和改编的教材会改变文章的性质,影响读者的技巧运用,只有原版的材料才是最逼真、最适合的教材。另一种是经过改编的教材。有学者认为,无论材料是否改编都是根据特定的学习目的从更大的语篇中节选的,是否原汁原味只是相对的概念。

当然,教材的选择应结合学习者的学习目的和学习需求。原版的教材尽管语言情景“逼真”,但是词汇和句法较难,如果学生基础不是很好,则难以保证教学效果。所以,我国不少高校使用经过改编或自编的教材,以适应学习者的水平。

ESP教材“因地制宜”可能更符合ESP教学的多样性,但各个学校自编教材也有不足之处,如系统性、科学性难以保证。所以有学者建议,国家首先要制定针对某一专业编写的、符合国情的ESP教学大纲,然后各个高校在这个框架下对其教材进行调整,组织开展适合本专业、本校学生实际情况的教材建设,提高教材质量。

五、结 语

ESP教学是英语教育界谈论的热点问题。国内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更是有向ESP发展的趋势。刘润清指出,将来的英语教学越来越多地与某一个方面的专业知识或某一个学科结合起来,ESP教学是21世纪英语教学的发展趋势[10]。我们应该不断加强对ESP教学的认识和理解,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洪卫.ESP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M].西安:西安交通大

学出版社,2008.

[2] 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

2004,(2).

[3] 秦秀白.ESP的性质、范畴和教学原则—兼谈在我国高校

开展多种类型英语教学的可行性[J].华南理工大学学

报(社会科学版),2003,(4).

[4] Hutchinson T,Waters A.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A Learn

ing-centered Approach[M].Cambridge: CUP.1987.

[5] Peter Strevens,李慧琴、盛建元.ESP教学二十年[J].

国外外语教学,1986,(2).

[6] Robinson,P.ESP Today: A Practitioner’s Guide [M].Hemel

Hempstead,UK: Prentice Hall,1991.

[7] 王友良.专门用途英语(ESP)研究综述[J].中南林业科

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8] 王琼.对大学ESP教学模式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0,

(31).

[9] 马蓉.ESP 教学模式研究综述[J].科教文汇(中旬刊),

2010,(3).

[10] 刘润清.21世纪的英语教学—记英国的一项调查.外语

学校文化内涵汇报材料篇6

关键词 认识实习 教学模式 建筑工程 技术专业

《认识实习》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通过专业认识实习,使学生直接接触实际,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专业领域,建立一定感性认识,初步了解专业概况,为今后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目前大部分的教学模式就是参观施工现场,这样并不能全面的发挥认识实习课程的作用,本文根据作者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学生特点,做了更多更丰富的教学模式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实地参观

1.校内参观。校内参观的目的是在指导老师的讲解下,带领学生熟悉房屋构造和装修做法,了解建筑材料的特性及应用,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积极利用身边已有建筑物,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和欣赏水平,积累实践经验。要求学生做好笔记,记录指导老师的讲解要点以及需要思考的问题。

2.校外参观。校外参观的目的是通过参观在建工程及阅读施工图纸,进行现场比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识读工程图的能力。参观实际建筑,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建筑文化、建筑知识以及建筑施工、建筑材料的认识,巩固和扩大所学理论知识,提高学习积极性。

通过实习,与工人和基层生产人员密切接触,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和先进事迹,培养学生劳动的观点,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为今后从事生产技术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这要求学生做好笔记,记录现场工程师的讲解要点以及需要思考的问题。

二、收集1-2项著名建筑物资料

1.世界名筑的资料收集。为了培养学生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兴趣和收集资料的能力,让学生去关注世界上非常有名的现代建筑,了解世界先进的技术、材料、工艺等,并收集整理自己最感兴趣的建筑物的效果图、工程概况和特点等资料,编辑出来,运用所学知识品评著名建筑的优缺点,作为实习报告的一部分。

2.中国鲁班奖项目的资料收集。这个环节除了培养学生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兴趣和收集资料的能力以外,最主要的是了解中国建筑最高奖项――鲁班奖的由来和意义,以及关注国内先进的施工技术水平和先进的材料、工艺等,进行国内外的对比,提高学习积极性,争做国家栋梁人才,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收集整理自己最感兴趣的建筑物的效果图、工程概况和特点等资料,编辑出来,运用所学知识品评鲁班奖建筑的优缺点,作为实习报告的一部分。

三、课堂汇报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生是面向施工生产一线的懂技术、会管理的应用型人才,所以语言表达能力和管理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并结合现阶段学生活泼、爱表现的特点,设计了这个环节。

学生依次上讲台,用PPT汇报自己收集的世界名筑和中国鲁班奖项目,汇报完成后,负责答疑同学们提出的疑问。学生在这个环节的表现是最积极地,为了尽善尽美,他们总是会很认真地做好充足的准备,不仅培养了对专业的兴趣,而且专注力也得到了锻炼,所以效果非常好。

四、撰写认识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是反映学生对实习内容理解的深度,也反映学生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实习报告是评定实习成绩的重要依据。实习结束时学生应按实纲的要求,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总结,及时写出实习报告。认识实习报告需要涵盖认识实习的所有环节,心得体会、收获总结以及参观时老师提出的思考题的解答。

五、答辩

认识实习按一门独立课程考核记分,认识实习成绩按出勤、汇报情况、实习报告以及答辩四项严格考核。考核成绩分配图见图1所示。

图1 考核成绩分配图

答辩环节是为了督促学生认真对待认识实习这门课程,根据学生自己撰写的实习报告,指导老师提出问题,学生闭卷解答,这是专门增加的一门考核手段。成绩的评定要按课程的目的要求,突出学生独立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性的评定。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级评定。

六、结束语

《认识实习》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实践课程,主要通过实践参观的方法引导学生进入专业领域,建立感性认识。本文在原有实践参观的的基础上,增加了收集著名建筑物资料、汇报、撰写实习报告和答辩等教学模式,更加丰富了认识实习的教学内容,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收集资料、语言表达以及写作等综合能力,经过三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张宝,曹璇,郭华军.关于工科专业认识实习教学的现状与思考[ 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

[2]易锦,楚珑,刘力菱,贵.改革认识实习教学模式 拓展实践教学深度[ 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

学校文化内涵汇报材料篇7

【关键词】中职英语 教材 评价 教学建议

一、引言

课堂教学是我国外语教学的主要形式,而教材则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和内容,是教学实践的有效工具。Hutchinson and Torres (1994:326)曾指出:“教学是教师与教材之间的一种合作,只有当合作者了解彼此的优缺点并能互补时,这种合作关系才能得到最佳发挥。”

二、教材评估的目的和原则

国内学者程晓堂和国外语言学家Alan Cunningsworth均认为教材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用与了解某教材的优缺点,并对其进行再评价。

适用于教材评估的标准不少。语言学家Cunningsworth, Ur和Tomlinson及程晓堂对选择教材的看法都是一致的,即要满足学生的需求。Van Els et al把教材评估分为四个方面的内容:①依据课堂教学大纲或评估一览表逐项调查某一教材;②通过问卷或访谈使用该教材的师生的意见; ③对多种教材的特点做比较;④如有可能,对教材使用效果做实验研究。

三、教材使用的调查和分析

我市中职学校开设的基础英语课程选用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的《英语(基础模块)》。笔者拟以教材评估准则为指导,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以及访谈使用该教材的师生意见,分析该教材单元内容编排及一些实际应用。

1.Lead-in部分在设计上考虑到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一般以图片导入、背景知识导入等比较直观的方式,设计较为合理,内容贴近单元主题。

2. Listening and Speaking部分材料的编排较为实用,语速适中,在一定程度上注重口语活动的情境性、多样性和实用性,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有很大帮助。多数学生认为难度合适。但听力材料与口语材料太雷同,对学生专注于听的活动造成干扰,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要。

3.Reading and Writing中阅读材料的编排能满足教学需求,实用性较强。但写作的编写,操作性一般,多数仅为连词成句或填空形式描述图片的活动,对于学生写作能力培养帮助不大,这方面尚需改进。

4.该教材语法项目编排不系统,呈现形式及练习内容较为单一,语法现象阐述不够详细生动,无法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实用性一般。

5.教材中Vocabulary Practice部分在词汇编排上对于重点知识的再现处理得当,但对于词汇释义的拓展性较差,且词汇量偏小,多数为初中教材中词汇的再现,对于程度好的学生来说,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6.Unit Task结合单元主题,创设情境,联系单元重点知识,让学生再做中学并巩固知识、提高英语运用能力。但是由于我校工科类学生多数英语程度较低,接受能力较弱以及教学进度问题,这部分在实际操作中运用的不是很理想。

7.Self-check形式单一,没有真正达到让学生自我总结和评价的设计意图,并且词汇部分还有一些错误,使用过程中给学生造成一定困惑。

8.Life and Culture作为单元话题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的延伸,是较好的补充阅读材料,帮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西方文化和社会生活。如果能增加生词表及阅读任务说明,这部分编排将更加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四、教材使用建议

任何一套教材都有优缺点,世上没有完美无缺的教材。教材只是实施课程的手段和工具、课程资源的一部分,不应是课堂上唯一的“法定文化”。关于教材的使用,有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1.教师应该具有新的教材观,不再“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充实自己,谋求自身发展。

2.本套教材具有真实性、职业性、实践性、任务性、人文性等特点。教师应充分认识教材的内涵和功用,以话题为主线,创设情境,组织多样活动,注重知识的应用、情感态度、学习策略的培养。

3.针对教材中的一些问题,如Writing部分缺乏实用性,Vocabulary Practice 部分词汇量较小, Self-check部分练习形式太单一等,教师应从实际需要出发,灵活的、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进行增、删、改、换,并努力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如报刊、网络、电视、广播、杂志、多媒体教学资源,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替换、整合,使教材更加符合教学和学生的需求。

五、结束语

教材为教学的系统化、结构化提供便捷的手段,正确认识教材和使用教材,有助于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程晓堂.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M].上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2]朱昊岑.中职学校英语教材《英语(基础模块)》评析[J].考试周刊,2011,12.

[3]蔡慧萍.英语教材的评估与分析[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1999 vol.16,No.1.62-65.

[4]Alan Cunningsworth.Choosing Your Coursebook[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学校文化内涵汇报材料篇8

关键词:图书馆学;计算机技术;培养目标;专业英语教材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0-0131-03

一、图书馆学专业英语教材改革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国际上其他国家的交流日益广泛,这样的局面不仅体现在经济上,更体现在文化的交流上。所以国际间图书馆专业的交流不可避免会影响到中国图书馆专业的发展,中国图书馆专业若是能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更离不开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每年,国际图书馆国际协会联合会都会举办年会,讨论当今图书馆专业的发展趋势,分析图书馆专业所面临的紧迫的问题。中国的图书馆专业发展也是相当迅速的,这也促使中国图书馆专业的教材的编排要跟上该专业本身的快速发展。

当前,我国的图书馆专业已经具备了硕士与博士学位的良好的发展局面。图书馆学在教材建设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国正式出版了3套图书馆学专业教材。1)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图书馆学系列共9种;2)武汉大学出版社的《高等学校图书馆核心教材》;3)科学出版社出版的《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信息管理系列》。这3套教材,及时反映了信息环境下图书馆的发展和变化,充分吸收了国内外图书馆学研究最前沿的研究成果,为我国图书馆学教育注入新的活力。但是图书馆专业英语教材的编订似乎有些滞后。目前,基础英语教学得到了高校大学英语教师的广泛重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新要求便是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虽然高校中大部分学生已经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和六级的测试,但是在面对更与国际接轨的专业英语时显得力不从心。对于图书馆专业的学生来说,想要真正接触到国际图书馆专业发展的新动向,需要一本有力的教材,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能适应本专业学生学习的需求。

二、图书馆学专业的发展

1.培养目标的英语化倾向

中国教育部即原国家教育委员会,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制定并且曾经三次修订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1987年第一次修订了该目录,修订后的专业数量减少了629种。当时图书馆信息档案学类归属于历史学,图书馆学只是一门三级学科。1993年后第二次修订后,专业数量为504种。修订后的专业目录将图书馆学专业与情报档案管理列为一级学科。第三次修订目录于1998年颁布实施,本科专业目录的学科门类达到11个,专业类71个,专业种数由504种调减到249种。图书馆学与情报学分离成为单独的一个学科门类。虽然在三次修订后图书馆学专业经历了不同的划分,但是这主要体现了该学科在当时体现的发展趋势。从其培养目标上看主要是培养学生对图书馆学科与工作实践的创新意识,培养研究能力与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如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的图书馆专业在研究生的培养上提出了具体的培养目标。它要求除了要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外,更为重要的是要求本专业的研究生能够掌握一门外语,并能够运用外国语比较熟练地阅读图书馆专业的文献资料。从这一具体的目标来看,图书馆学专业学生的培养更应该注重专业英语教学,同时这样的培养目标对专业的英语教材提出了更为现实的要求,以满足图书馆学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2.计算机技术与图书馆学专业的结合

随着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数字化这样类似的话题也逐渐被人们所熟识。计算机在技术上为图书馆专业的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平台,所以图书馆专业的发展并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众多的平行线。它的发展与计算机技术乃至社会的发展都是分不开的。在中国的高校中,基本上都开设有图书馆专业。其开设的课程除了有关图书馆专业的基础知识以外,还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等与计算机专业密切相关的课程。这样课程的安排与设计完全体现出了图书馆专业发展的趋势,更有助于培养当前社会急需要的技术性、知识性人才。

众所周知,计算机技术(Internet)这一专有名词来源于美国这个说英语的国家,并逐渐向全世界开放。之后计算机技术的网络时代实现了它的第二次飞跃,并逐渐彰显它在通信与资料检索等方面的能力。在1994年,中国开始连入了互联网,到了2010年后中国的网民达到了三亿。对于图书馆学专业的研究人员来说,是否能准确理解国外图书馆专业所采用的新技术与该学科最先进的知识体系直接关系中国图书馆学专业与图书馆事业的蓬勃发展。可见专业英语的熟练掌握与运用对于该门学科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

3.教育体系的“宽口径”培养

图书馆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并不是孤立进行的,它总是要与社会改革与教育改革的进程同步前进的。现在各高等院校建立校、院、系三级管理体制,在教育思想上正在进行“淡化专业,宽口径培养”的变革,图书馆学教育改革也要顺应这种形势,按照目前大学教育体制的发展,不建立大的学院又会限制学科的发展,所以图书馆学教学单位体制的改革处于一种进退两难的境地。在教学内容上,图书馆学也要按照“淡化专业,宽口径培养”的现代教育思想组织教学内容、建立教学目标。

4.图书馆学专业英语为必修课

目前高校的课程主要分为两类:必修课和选修课。无论是大学英语,也就是通常观念中的基础英语,还是图书馆专业英语在高校的教学体制中均为必修课。这样的一个教学体制非常明确地提醒教师与学生英语对于该专业发展的必要性。中国各大图书馆文献中外文的数量日益增加,采编,分类等需要具备娴熟的英语知识的人才。如若缺失了这一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技能,就无法胜任外文文献资料的整理工作。

三、图书馆学专业英语教材编排的注意事项

1.注重专业培养目标,具有专业特色

图书馆专业英语教材的编排应该以图书馆专业培养目标为指导思想,安排合理的教学内容,最终培养能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同时要具备专业特色。每一门学科的专业英语都应当具备自己的专业特色,图书馆学专业英语教材应具备图书馆学的独有专业特色。笔者认为这一特色应定位为:以图书馆学基本知识为基础,以图书馆学专业术语为主体,以面向图书馆学专业学生为对象,具有新颖性、实践性的可读教材。

2.内容全面,安排合理且与时俱进

教材安排的合理性要求能适应学生的英语水平。如上所述,高校的在校学生虽然绝大部分能通过国家的英语四级与六级测试,但是大学英语的基础教学在改革后较为侧重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同时为了国家级英语考试的过关率,英语的应试教育也存在。这就导致了很大一部分学生在面对专业的英语教材时一再抱怨基础英语教学的缺陷。可见优越的基础英语的背后隐藏着专业英语的不足。所以,为了更便于学生掌握本专业的专业知识,图书馆学专业英语教材的编排应该规范、简练,特别是对部分重要的专业词汇详加注释,对课文中的重点与难点给予详细的解释说明。此外部分学生在基础英语学习期间逐渐失去了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为了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应该选择语言流畅,内容生动的材料。

内容全面主要是指该教材需要涵盖图书馆专业的基础知识。自1998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目录修订以后,图书馆学与情报专业分离。但是从专业英语教材的编排上并没有完全体现这一重要的发展趋势。在1986年,张若衡编写、湖南省图书馆出版了《图书馆学专业英语》教材。2009年华薇娜主编,南京大学出版了《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英语/21世纪人文社科学专业英语系列教材》,该本教材总共分为十个章节,内容涵盖了图书馆的历史、分类、工作流程,信息处理、信息获取与记录、信息组织与检索、信息系统的管理,并附有国外图书学情报学网络资源概览,及国外图书馆学、情报学著作推荐。这本教材涉及了图书馆学与情报学两个相互交叉统一的学科,内容上更加全面丰富。

图书馆学专业的发展是需要与国际上图书馆学的发展齐头并进的。这样的趋势体现在图书馆学教材体系的一致性,并增加图书馆学在发展国际上的最先进的研究成果,当然其中应该涵盖与该专业相关的交叉学科的专业知识。所以专业英语教材的编排不仅需要安排合理,在内容上更应该体现新颖与时代性。笔者提出具体几点建议。1)图书馆的发展经历了传统图书馆、现代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不言而喻,其中数字图书馆是当前的热点话题,这需要单独章节介绍,以便让学生了解数字图书馆的概况,应用和发展趋势。2)计算机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所以专业英语教材必然会涉及计算机技术在业务流程中的作用。对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需要着重介绍的。3)连续出版物知识是专业英语教材必不可少的。各章节后适当安排对话,设置词汇表,最后设置总词汇表(包括图书馆专业词汇和计算机专业词汇)、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大类简表)等。

高质量的教材能够有效保证教学质量,无论是对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还是增强专业知识来讲都是至关重要的。图书馆学专业的发展与时俱进,与国际上该专业的发展密不可分。掌握了国际上通用语言英语的运用能帮助了解该专业国际上的发展趋势。实用的图书馆学专业英语教材能够在图书馆学专业本身的发展中切实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韩冬梅,敬卿.论图书馆发展与图书馆学专业教育改革[J].图书馆论丛,200,(2).

[2]刘宏锦.图书馆学专业的可持续发展[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6).

[3]刘标艳.我国高校图书馆学专业英语教材编写初探[J].福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7,(4).

[4]肖希明,吕霞;钱晶.变革与发展中的我国图书馆学教育[J].图书馆论坛,2005,(6).

上一篇:学校七五普法汇报材料范文 下一篇:小学校园治理汇报材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