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赁风险控制范文

时间:2023-02-21 10:27:24

租赁风险控制

租赁风险控制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人力资源人才租赁风险控制

一、引言

人才租赁最早于20世纪70年代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出现,其作为一种新型的人力资源配置模式,近年来在我国获得了蓬勃发展。但在全球金融危机加剧就业困难以及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滞后、社会保险尚不完善的宏观环境下,随着人才租赁业的快速发展,与人才租赁相关的劳动争议也逐步增多,为我国建立劳动力市场机制的实践提出了一个现实课题。

国内有关人才租赁的研究起步较晚且比较零散。林泽炎(2003)给出了人才租赁的定义,并按租赁时间长短总结了六种人才租赁形式。潘丰(2005)指出了企业利用人才租赁的意义及好处,并进一步总结了人才租赁形式。李敏(2005)分析了人才租赁条件下雇佣关系由传统的两方模式向三方模式的转变,并从交易成本的角度说明雇佣关系三方模式下短期雇佣的合理性。张鑫等(2008)基于雇佣关系三方模式阐述了人才租赁的理论基础,并指出了实施人才租赁需要解决的问题。孙俊清等(2005,2008)对人才租赁问题中人才租赁中介中心的内部雇员规模问题进行了研究。曹细玉等(2007)研究了单、双层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的人才质量的最优控制问题。上述文献主要研究了人才租赁用工形式、人才租赁优劣势分析、人才租赁三方关系以及人才租赁雇员规模优化与质量控制问题,而没有考虑人才租赁风险及其控制问题。喻科(2004)基于用工单位的角度,阐述了租赁人才风险的定义,并探讨了此类风险的表现特征、产生原因以及防范与化解等问题。本文在喻科(2004)的研究基础上,结合我国人才租赁风险的现状,进一步分析了雇佣关系三方模式下的风险,并给出了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

二、我国人才租赁风险的现状及其本质

根据中人网()的调查,以上海为例,2004年大约有20万左右的人才租赁人数,年相关营业额超过50亿元,租赁员工与正式员工的比例大约为1∶50,但在美国这一比例已达1∶1,欧洲一些国家甚至还要高于这个比例;根据广州南方人才资源租赁中心的随机调查显示:50%的人不愿意通过人才租赁方式就业,40%的人表示可以考虑,只有10%选择愿意。为什么在发达国家证明是“三方共赢”的新型用工模式,却在我国的具体运作过程中面临如此的难题呢?中人网进一步调查显示,阻碍人才租赁业务的主要问题为:首先,对求职者来说,其主要关注如何保障其与用工单位编制内人员同工同酬、“空租”(两次租赁之间的空挡)期间的社会保障、缺乏专门性政策法规来明确规定用工单位与出租人才之间的权利义务等问题。其次,对人才服务机构来说,主要面临“耗时太长,利润不高”的问题。最后,对用工单位来说,由于人才租赁多属于短期行为,其主要关注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

根据上述描述的现状可以发现:人才租赁风险本质上就是在不完善的国家社会、经济、法律等宏观环境下,人才租赁三方人力资本(知识、技能、信息以及创新能力等)与结构性资本(市场资本、知识产权资本等)的运作失调问题,其外在表现为人力资本的时效性、人事的不稳定性、价格机制以及知识产权等所带来的风险损失。

三、人才租赁三方的风险分析

人才租赁不再是传统的雇员在雇主的场所工作,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用工单位和租赁人员作为理性的经济主体形成了三方博弈关系。在人才租赁三方雇佣关系下,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用工单位和租赁人员的地位是不平等的,而随之造成的交易不平等性为人才租赁带来了风险。总体而言,人才租赁涉及三方的利益,对于三方中的任意一方都存在着风险。

对于用工单位来说,其所面临的风险是指租赁人员实际效用偏离使用者的预期,为此使用者需对此承担相当程度损失的可能。首先是岗位不匹配的风险,即用工单位与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合作过程中,如果信息传递上或理解上有误差或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未尽责选用了不合适的人员,而用工单位因为与租赁人员没有契约关系,若要遣散租赁人员必须经过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来运作,如果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不愿遣散,则用工单位就要蒙受损失。其次是租赁人员的道德风险,即用工单位与租赁人员之间没有法定的劳动关系和人身依附关系,如果用工单位在合约中没有规定相关的惩戒措施,则在租赁人员的消极怠工行为上就没有控制力。第三是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的道德风险,即如果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采取蒙骗手段骗取租金后不履行合同就卷款逃跑,而又没有特定的约束条件来制约用工单位与租赁人员之间的关系,则用工单位的声誉就要受到很大影响。第四是知识产权的风险,即租赁人员与用工单位之间缺乏必要的协议,使得容易出现租赁人员与用工单位之间的关系责任不清、权责不明,其中租赁人员在用工单位工作时所获得知识产权的归属问题以及知识产权或商业机密的保护问题是目前比较突出的两个问题。

对于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来说,其面临的风险是作为盈利组织的经营风险和合同履行风险。经营风险是指经营环境变动导致的环境风险和与经营人员能力相关的决策风险;合同履行风险是指因为租赁合同订立上的不完备导致用工单位拒绝履行支付租金义务的风险。

对于租赁人员来说,其面临的风险包括:首先是合同履行风险,即如果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与用工单位在履行租赁合同时出现问题,则会影响到租赁人员的工资发放。其次是稳定偏好风险,由于租赁多为临时性用工行为,如果租赁人员偏好长期稳定的工作就会产生此种风险。第三是“空租”的风险,即目前租赁人员在“空租”期间还缺乏相关法律法规保障。第四是福利损失的风险,即租赁人员在当其福利待遇(如同工同酬、加班费、培训机会等)受到不公正对待时的风险。

四、人才租赁风险的控制策略

虽然人才租赁对于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用工单位和租赁人员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风险,但是除了道德风险和正常的经营风险是无法完全控制之外,其他风险都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措施来进行规避和分散的。

1.进一步完善人才租赁的法制环境建设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的市场地位不明确,经营资质缺乏审批程序,多数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与劳务承包或劳务中介混为一体,无序竞争和侵犯被租赁人员权益的情况较为普遍。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劳动合同法》以及9月18日颁布的《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首次从法律角度对人才租赁做了专门规定,明确了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租赁人员、用工单位三方主体的地位及权利义务,并建立了人才租赁监管和赔偿制度以维护被租赁人员的合法权益。

虽然新《劳动合同法》结束了我国人才租赁无法可依的历史,但是在许多操作细节上仍然存在较大争议,比较典型的有:(1)为了维持就业率而取消了人才租赁限制性条款,造成目前国内有以人才租赁取代常规用工形式的趋势,这似乎在挑战法律对劳动者合法利益的保护,同时也是用工单位责任意识缺失的表现;(2)按现行规定,租赁人员的四金、工伤、医疗等一旦出现问题,其责任方是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但是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不是创造财富的经济实体,也不会有财政拨款,其利润根本无法赔付租赁人员的损失,因此即使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想要承担责任也办不到,恐怕最终“倒霉”的只是租赁人员。此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税收部门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配套措施或实施细则如何制定以及何时出台都会影响到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效果。

2.加强政府对人才租赁业的扶持,建立人才租赁后台服务系统

政府应当协助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建立后台服务系统,倡导建立规范统一的人才库,促进各地区和更大范围的人才租赁行业协会的建立。鼓励各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共享各自拥有的资源,同时及时更新人才资源信息库,不断提高人才资源的可利用度,最大限度地整合现有人力资本,减少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和用工单位花费在搜寻租赁人员上的时间和精力,减少成本损失,以使整个租赁活动顺利进行。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的后台服务系统要求有功能强大的信息网络来收集用工信息,特别是集团用户有庞大的人才库,以便及时找到合适的人才有很好的招聘、测评、人事、培训和法律服务的能力。特别是在目前法律环境欠佳的情况下,这样一个完善的后台服务系统对于降低各方面的风险显得尤为重要。

另外,主管部门还可以提供具有合法资质的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查询服务,方便有租赁需求的用工单位和有意成为租赁人员的求职者选择合适的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避免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用工单位或求职者误入非法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的骗局。

3.加强社会舆论对人才租赁的宣传力度

作为新生事物,加强社会舆论对人才租赁的宣传力度是非常必要的。首先,在社会舆论导向方面,可以侧重对人才租赁的正确报道,提高租赁人员的社会地位,消除人们对人才租赁的偏见和对租赁人员的歧视。媒体的影响力在当今社会异常强大,如果可以很好地利用媒体资源,向广大企业以及求职者传递人才租赁的概念及相关信息,则可以为人才租赁的社会认可度的提升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其次,在就业指导方面,政府或者人才主管部门应积极指导求职者拓宽就业思路,把人才租赁的运作方式、优势以及不足详细告之求职者,使其对这种新兴用人方式有正确的认识,并能够根据自身的需求,灵活选用。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也应该主动担负起向求职者以及企业宣传人才租赁的相关概念,并积极地推广人才租赁,以促进人才租赁业的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泽炎:新型用人方式—人才租赁.中外企业文化,2003,(6):54~56

[2]潘丰:业应充分利用人才租赁.现代管理科学,2005,(8):96~97

[3]李敏:人才租赁三方模式对雇佣关系的影响.商业经济与管理,2005,159(1):82~86

[4]孙俊清李勇建涂莑生:人才租赁与中介中心单类雇员规模优化问题的研究.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5,(8):62~68

[5]孙俊清李勇建涂生:人才租赁中介中心两类雇员的单阶段人力计划以及替代策略优越性的研究.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8,(9):46~54

[6]曹细玉韩明:双层非对称信息下人才租赁中的人才质量控制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07,(6):250~253

[7]张鑫孔庆茂:人才租赁的经济学分析.现代管理科学,2008,(5):116~117

租赁风险控制范文第2篇

【关键词】融资租赁;风险控制;措施

一、我国融资租赁的发展状况

融资租赁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工具,承担着出租人、承租人和供应商的纽带作用,以出租人提供资金为限,承租人以较少的资金成本拥有商品的使用权。融资租赁相比较于银行贷款融资更便捷,而且租金费用可以实现税前抵扣,减少企业资金占用。能够利用自身专业优势,整合上下游资源,实现供需两端精准匹配,达到资源配置最优化。融资租赁在发达国家发展比较迅速,自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美国以来,融资租赁在发达国家已逐渐成为与银行信贷、证券并驾齐驱的三大融资工具之一,广泛运用于各类重资产行业,如基建、航空、船舶、医疗设备、农业等,租赁渗透率约30%。

我国融资租赁行业起步虽然较晚,但在“十二五”期间进入快速发展期。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全国融资租赁企业已突破7000家,其中内资租赁220多家、外资租赁7210多家、金融租赁60多家,租赁企业空置率达到60%(成立一年内无业务);不论是企业数量,还是总资产规模,都呈现明显增长。

二、融资租赁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分析

融资租赁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但是融资租赁市场仍然存在着诸多风险,融资租赁企业应该在做好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发挥融资租赁的优势作用。融资租赁企业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财务风险贯穿于融资租赁全过程

融资租赁可以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资金紧张、设备紧缺的问题,通常融资租赁企业为承租方提供的商品或服务需要大量资金做支持,因此财务风险时刻存在。融资租赁企业是整个金融交易的主要风险承担者,如果承租方恶意拖欠承租费或供应商不能及时提供所需商品或服务,都会造成融资租赁企业资金的浪费,因此融资租赁企业在选择承租人时应对其财务状况有所了解,充分分析其偿债能力,选择供应商时应充分考虑其信用等级及供货能力,尽可能降低财务风险。

2.市场风险决定企业的发展空间

融资租赁相较于其他融资方式租赁周期长,受利率和汇率的波动影响大,给融资租赁企业带来的市场风险也大。利率的波动会引起融资租赁商品的价值发生变化,利率上升融资租赁企业支付银行贷款利息增加,成本上升,在承租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融资租赁企业的收益减少。与外汇有关的融资租赁业务,当汇率发生变化就会给融资租赁企业带来汇率风险。由于融资租赁市场竞争的加剧,融资租赁企业对承租方审核不严格,对承租方缺乏监督管理,承租方管理不到位会出现经营不善的风险,影响融资租赁企业的收益。融资租赁企业应基于友好的原则对承租方和供应商行业状况和市场发展前景充分了解,关注其抵抗风险的能力。企业可通过不断扩大融资租赁的规模,扩充融资租赁的渠道,例如可针对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专业化定制服务,实现有针对性的融资租赁,在有效控制市场风险的前提下实现企业的规模效应。

3.信用风险是对融资租赁各方的约束

信用风险来源于融资租赁企业、承租方和供应商对相关方没有履行尽职义务所形成的风险。如果承租方未按约定支付租金,则融资租赁企业要承担相应的风险。如果融资租赁企业未按时支付采购款则承租方也要承担供应商延迟供货的风险。如果供应商未按规定要求提供商品或服务则融资租赁企业和承租方都要承担相应的风险。由此可见任何一方违约都会给相关方造成信用风险。

4.宏观调控政策对融资租赁企业的风险

国家产业政策和宏观调控政策对融资租赁的发展具有导向作用,直接影响融资租赁企业的税收变化,从而影响其盈利能力。例如税率的变化对融资租赁企业和承租人都有很大影响, “营改增”政策的实施即是通过政策对税率进行调节,进而影响企业的税收和收益。利率、汇率的变化对融资租赁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负债利率、汇率上升会导致企业的融资租赁成本增加,进而影响其融资租赁收益。

由于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生产工艺的逐步改进,融资租赁企业还存在人才风险和技术风险,融资租赁过程中还存在地震等不可抗力风险等,对各种风险的成因我们要加以重视,并在融资租赁过程中加以规避。

三、融资租赁企业主要风险控制措施

融资租赁企业在为客户提供服务,分担财务风险的同时,对自身所面临的融资租赁风险必须进行有效把控,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认知、风险管理,建立风险管理体系,把融资租赁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1.完善融资租赁相关法律法规和财政税收政策

虽然我国融资租赁行业起步较晚,但是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明显。在实现操作过程中还存在适用法律的缺乏,对融资租赁企业会产生一定的风险,因此加快完善融资租赁的相关立法,完善租赁物物权保o制度,建立统一权威的租赁资产公示平台,达到预防权利冲突的公示作用,可以使融资租赁企业有法可依,避免交易各方产生不必要的纠纷,促进融资租赁行业的快速发展。国家政策的支持对融资租赁行业具有激励作用,国家通过财政补贴、税收政策支持等优惠政策,可以减轻融资租赁企业税收负担,实现企业快速发展。

2.建立完善融资租赁企业风险评估系统

(1)设立公司风险管理指标体系,按时对各类风险进行计量、监测、评估和分析,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编写风险报告,并对报告相关数据和情况进行现场和非现场检查。

(2)信用风险管理。注重研究外部经济形势和政策,定期分析重点行业,实行负面清单管理,适时制定和修改相关行业准入标准,提供选择行业和优选客户参考,切实防范信用风险。业务部门不仅要了解客户经营状况,还要了解其所在行业特点、市场占有率、发展潜力,同时进行发展前景分析,从整体风险、过程风险、经营策略风险等多角度分析客户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将项目筛选、尽职调查、初审上报、项目实施和后期管理等各环节风险管理责任落实到人,落实问责机制,全程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测项目风险,为风险分析和管理提供准确的数据。在项目风险控制方面,明确风险管理要求和规范各环节流转程序,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同时提高信用风险识别和差别定价能力,开发内部评级系统,对公司所有的客户和项目进行评级。

3.建立健全企业文化,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融资租赁企业面临着财务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政策风险等各类风险,因此在日常管理中应建立完善的金融风险保障体系,建立健全融资租赁各项管理制度,完善融资租赁风险识别系统。企业管理者应积极培养员工对风险的辨识能力,通过可能性分析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可通过系统培训增强员工的财务知识,法律知识,在提高专业知识能力的同时不断提高其业务能力。从了解客户需求到成功签订合同都要以客户为中心提高服务质量,同时对照风险防范措施,分析合同可能存在的风险,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4.加强融资租赁企业过程审核管理和控制

中后台控制。融资租赁公司作为类金融企业,需要在客户管理、项目审批、风险管控和资产管理、法律诉讼方面建立严格专业的制度支撑,健全不同行业统计为指导的中后台控制系统建设,完善运营模式和报价梳理。

节点控制。将租赁业务划分为租前、租中、租后三大环节,科学设定各环节的管理内容、工作标准和管理要求,按照有效制衡的原t,把各环节风险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和岗位,通过对各节点的精细化管理实现风险控制目标。

区域经济风险地图。针对国内外政治、经济和运营风险,规划区域经济风险地图,帮助企业合理部署风险资本,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

5.加强对融资租赁企业的内部审计管理

随着融资租赁行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应加强内部审计管理。加强制度执行的过程监督检查、内部审计,评价制度设计的合理性以及运行有效性。对于存在的问题“早发现,早处理”。防范企业的运营风险。

四、总结

融资租赁行业作为银行信贷的有益补充充分发挥了其金融功能,但是其风险管理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虽然随着法规、制度的逐步健全融资租赁行业有了较快发展,但是风险控制仍是融资租赁企业首先考虑的问题,融资租赁企业应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基础上整合各方资源,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制和健全的风险控制系统,加强融资租赁过程管理,促进融资租赁行业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邬展霞,秦锦华.什么制约了中国企业融资租赁财务决策?[J].金融管理研究,2013(21).

[2]李远进.中小企业融资租赁风险及其防范 [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11).

租赁风险控制范文第3篇

关键词:融资租赁;资金筹集;风险控制分析

1.融资租赁公司的资金筹集与业务发展

1.1资金筹集的必要性

1)资金支付是融资租赁交易的前提

租赁交易前,承租人做出自己的要求,出租人根据要求出资购买租赁物,交承租人使用。没有融资租赁公司履行出资购买的义务,就不能形成融资租赁交易,不能满足承租人希望占有、使用租赁物的租赁需求。

2)资金筹集融资租赁业发展的基石

融资租赁业务不只是资产管理、融资、资金配置方式、销售服务的创新,还是管理现金流的创新。融资租赁公司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是拥有足够的资金和畅通的资金来源。

1.2资金来源的基本途径

1)自有资金

公司的净资产不仅体现了公司资本实力,也是公司运营起步资金和积累资金,可通过向其它租赁公司出售回租或银行抵押,将自有资产转化为经营现金。

2)银行资金

厂商承诺的租赁资产回购权益,可作为融资租赁公司的一种信用保障措施,以向银行取得信贷资金。融资租赁公司以自己专业知识、经济能力、业务规模等取得银行的贷款授信,这也是融资租赁资金来源的稳定渠道。

3)委托租赁资金

融资租赁公司获取收益的主要途径是在提供中介服务时针对具体项目,接受银行和信托公司、财务投资人、投资机构、设备厂商、股东等金融机构的资金委托,进行融资租赁业务。

1.3资金来源的杠杆效应

不同业务、不同模式、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资产性质的融资租赁公司的资金来源的杠杆效应也不尽相同。10000万自有资金的融资租赁公司,10000万的租赁项目,出租人以自有资金的10%出资,即1000万,承租人再交纳20%的租赁保证金,或以先付方式支付20%的租金,其余70%向银行借款。自有和委托资金的杠杆效应也就达到了10倍。最大限度发挥杠杆效应的关键是能否寻求到优质项目、高端客户,能否建立资产退出机制或有效控制风险。

2.银行保理与租赁债权实现

2.1融资租赁债权保理

1)“保理+贷款”

在“保理+贷款”融资模式中,融资租赁公司已经利用银行贷款或自有资金履行了付款义务并开始收取相应的租金,承租人的履约能力已经能够反映出来,供应商履约风险也在考虑范围内。融资租赁公司把在手上的融资债券进行融资、变现租赁债券目的是为了开展新的融资租赁业务,或为了调整资产结构。

2)直接保理

直接保理指根据保理合同或转让通知,债务人直接向保理商支付已转让的应收账款的保理。对于业务规模比较大的设备生产商可以采取直接保理方式,融资租赁公司以租赁合同明确的融资租赁债权为融资载体,以设备制造商和供应商的专业服务和回购能力为支持,利用融资租赁合同不可单方解约,租赁资产不属承租人破产财产的法律特征,银行以结算系统和资金筹资快捷方便为优势,根据合同确定的折现率对未来的融资租赁债权进行折现提供资金,并根据保理融资合同的规定,履行购买合同货款的支付和租金的收取。

2.2灵活授信,控制风险

在保理方案的实施中,为了有效解决资金运作的风险监控问题,银行可采取下列相应措施:

1)由于租赁业务没有地域限制,租赁公司可以在保理银行开设监管账户。可以有效监控租赁业务资金的往来流动。

2)银行应选择销量大,知名度高的设备生产商,防止设备生产商不能履行债权回购承诺履行能力的风险。要对制造商的回购能力和设备处置的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由生产厂商开户银行统一确定一个债权回购的限制额度和提供回购债权的短期流动资金贷款的额度。

2.3业务性质与风险控制比较

业务性质与风险控制的详细情况参见表1。

表1 业务性质与风险控制表

项目企业信贷贷款租赁债权资产融资

交易主体借贷双方及担保方债权出/受让方、承租方、债权回购方及独立于出/受让方的监管账户

业务性质信用融资、企业借贷有追索权的资产融资、债权收购

风险评估以信用担保和设备抵押为依托、资产负债比例为轴心、查借款主体为基础,以与风险和收益对称与否为轴心、审查资产收益为主

盈利模式利差收益债权收益,保理收益等中间业务

风险控制银行无法在企业使用期间对设备采取技术手段控制,只是对企业资产的抵押物变现优先受偿权租赁保证金、债权回购、账户监管、不属企业破产资产的租赁抵押物处置或变现的全额受偿为担保,可采用定位、远程遥控等技术控制手段

退出机制以公司良好的信誉为基石,银行担保为保障的资产证券化以资产收益为保障,银行信用为保障的资产证券化

3.结语

通过文中对融资租赁资金筹集重要性、筹集途径及与之随来的杠杆效应的阐述,以及银行保理与租赁债权转让两种风险控制方式的对比分析,可为相关行业的投资和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意义的参考。(作者单位:重庆交通大学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1] 李永丽,刘军巧. 我国融资租赁的发展现状及改进措施[J].中外企业家,2008,(09):23-25.

[2] 范华颖,张慧.融资租赁筹资决策分析及风险防范[J].引进与咨询,2002,(02):56-57.

[3] 陈志娥.论企业融资租赁筹资的风险及防范[J].计划与市场探索,2003,(10):32-32.

租赁风险控制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融资租赁 企业 风险控制 措施

融资租赁企业是世界金融创新潮流的产物,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白热化,融资租赁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融资租赁对外资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能够帮助我国内地市场引进先进技术,对带动消费和促进出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在融资租赁企业欣欣向荣发展的同时,问题也难免出现,在关注企业发展的同时还应注意风险问题的解决,找出风险出现的成因,采取相应的措施,更好地促进融资租赁企业的发展。

一、对融资租赁的认识

1、融资租赁的内涵

融资租赁有多种名称,可以叫设备租赁,也可以叫现代租赁,主要指的是出租人一方以融资作为目的,对承租人一方收取租金,将租赁的物件长期租给承租人的一种转移财产的形式,双方按照法律法规签订租赁合同,共同承担风险,分享收益。这其中涉及到的利益问题非常复杂,如果融资租赁企业没有做好处理工作会影响租赁业务的开展,因此应及时做好风险防御工作。

2、融资租赁的特征

总体来说,融资租赁的总体特征就是承租人负责融资租赁的物品的购买,维护费用等,出租人负责向承租人提供金融服务,由此可以看出相对于传统的金融交易来说,融资租赁具有非常特别的功能性质,它是一种比较特殊的交易工具。具体来说,融资租赁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承租一方选择融资租赁的物品,出租一方负责提供资金并且把物品租给承租一方,而且在双方交易期间,这些租赁物品只能给同一个承租方使用;二是承租一方有权利检验出租方的租赁物品,但是出租一方可以不用对承租方进行物品质量与技术的担保;三是承租方在租赁合同有效期间并且保证按时缴纳租金的情况下有权利使用租赁物品,还有保护租赁物品的义务,出租方则将保留租赁物品的最后所有权;四是在租赁合同达成协议的情况下,如果双方已经签订了合同那么任何一方都没有违约的权利,如果租赁物品出现损坏或者已经无法使用的话,这样的情况可以暂停合同的进行,否则任何毁约一方都要承担严重的赔偿后果;五是租赁合同到期后,承租方可以有两种选择,即是否保留租赁物的购买和退掉租赁物的租用两种情况,这保留的价格是由承租方与出租方来商定的。

3、融资租赁的发展

世界范围的融资租赁是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美国产生的,自产生以来就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相比世界其他发达国家来说,直到我国的改革开放,融资租赁事业才开始慢慢起步,我国的融资租赁主要是为了解决我国经济发展资金不足,技术不够先进的问题,融资租赁企业的发展为我国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起了很大作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融资租赁体系不断的完善,融资租赁业发展势头良好,我国已经成为融资租赁发展大国。

二、融资租赁企业出现的风险分析

1、金融风险

融资租赁的金融风险是贯穿于整个金融交易过程中的,这是由于融资租赁具有非常鲜明的金融属性的原因。金融风险具体体现在出租方和承租方的交易活动中,出租方是整个金融交易活动的风险承担人,他承担的风险来自于承租人是否具有充沛的还租实力,如果承租方的能力不足会直接影响到融资租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另外,在融资租赁活动中,货币的支付风险也是金融风险之一,尤其是采取国际支付的货币,货币支付的时间,方式,手段等都会增加金融风险,因此在以后的融资租赁活动中应该格外注意金融风险的防范。

2、市场风险

由于是在市场发展的整个大背景下,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和管理工作的疏忽,融资租赁的发展自然少不了会出现市场风险,因此在以后的融资租赁发展中应该注意贷款,投资等方式的安全性,在把资金应用于改进设备和技术之前应该注意观察好市场情况,充分调查和了解市场的情况,例如了解市场的销路趋势,市场的占有率,市场消费情况等,如果不去充分调查了解这些情况,融资租赁就会出现严重的市场风险。

3、信用风险

因为融资租赁是建立在出租方和承租方的合作基础之上的,涉及到双方的信用问题,必然导致信用风险的发生,如果其中任何一方不遵守合同规定,违反合同内容,就会出现融资租赁信用风险问题,这一风险的出现直接破坏的是融资租赁双方的直接利益,会对融资租赁企业带来严重的损失,这一风险是最常见也是危害性质比较严重的风险问题。

4、人才风险

融资租赁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优秀人才的工作能力,在企业的融资租赁制度不断完善,生产工艺的不断进步的同时,企业可能会因为缺乏优秀的融资租赁人才而导致企业竞争力的下降和公司发展潜力的倒退,另外管理部门的管理不善也会导致人才风险的出现,人才的缺乏导致融资租赁企业不能按时完成预期目标,对企业发展非常不利。

5、政策风险

融资租赁企业是在国家政府部门的宏观控制之下进行经营的,政府部门制定的企业发展政策对融资租赁企业有着很大的影响,政策的实施直接影响到经济税收的变化和融资租赁企业的经营理念,如果政策制定不合理,融资租赁企业就会出现混乱局面,因此要注意防范这政策风险。

6、贸易风险

融资租赁从实质上来说,是一种贸易活动,因此具有很强的贸易性,融资租赁也会出现贸易方面的风险。虽然近年来我国的贸易取得了很快的发展,贸易设备不断完善齐全,贸易市场机构功能也不断丰富,但是由于融资租赁企业人员对风险问题不够重视,太注重企业的利益获取,另外再加之融资租赁企业管理不善等因素,导致企业出现严重的贸易风险。

7、技术风险

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融资租赁企业可以更快地引进先进技术和功能齐全的设备,但是不能只看表面的光鲜亮丽,虽然比其它全行业快一步引进先进技术,但在实际的引进过程中,如果技术不够先进,不够成熟,会给融资租赁企业带来技术风险问题,会导致融资租赁企业技术设备老化甚至出现瘫痪情况,因此要注意技术风险的防范。

8、不可抵抗风险

不可抵抗风险指的是由于大自然的力量造成的人类不可违背和抵抗的风险,例如地震,海啸等自然因素引发的风险,虽然这种风险几率很小,但是不可避免,尤其是在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的地区,不可抵抗风险的发生不是人类意愿所能控制的,应及时做好预报工作,减小融资租赁风险损失。

三、融资租赁企业风险控制措施分析

1、提高企业风险意识

防止风险的发生首先应该提高企业的风险意识,增强融资租赁企业风险文化的沉淀。在平时的管理工作中,管理者应该注意风险管理工作的执行不仅仅是一项工作更应该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管理者应该积极培养员工的风险意识,提高员工的防风险技能,在全体员工中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做好意识思想工作的各个环节,并严格监督执行部门的风险防御工作,降低风险的发生。

2、建立完善的保障体系

为了防止风险的发生,融资租赁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保障体系,健全融资租赁风险管理机构,明确各个部门的管理责任,协调好各个管理部门的工作,使整个企业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例如,融资租赁公司可以在企业董事会的监督之下设立风险预防控制委员会,在经理部门监督之下设立风险项目审核委员会等,这些委员会在上级领导部门的引导下,进行监测和预防风险的活动,做好风险报告工作,提高管理效率,为风险预防提供保障。

3、完善风险管理策略

融资租赁的风险管理工作是由企业的管理层决定的,为了更好地预防风险的发生和处理好已经出现的风险,管理部门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企业的外部和内部的环境,及时完善风险管理策略,确保风险承受的程度,有效处理风险问题。

4、做好风险发生各个阶段的控制工作

融资租赁风险控制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风险发生之前的预防工作;这一工作主要这对还未发生或者即将发生的风险问题,在风险有出现的苗头之前及时采取措施预防了风险的发生,例如收集资料进行项目风险评估,明确利益双方的责任与权利等,可以防止信用风险的发生;二是风险发生过程中的控制工作;这一工作主要针对正在出现的风险问题,主要是为了控制风险发生范围的扩大,减少企业的损失,例如要经常走访和调查发生风险的原因,及时更新客户资料等;三是风险发生之后的补救工作,这一工作主要针对风险发生之后的情况,例如撤销合同,收回租赁物品等。

5、维护好客户关系

融资租赁企业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客户,因此维护好与客户的关系对降低企业风险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融资租赁企业应该用真诚积极的态度跟客户进行顺畅的交流,保证与客户形成一个和睦融洽的气氛,对客户负责,保证满足客户的合理要求,只有这样才能稳固客户来源,提高企业效益。

6、做好风险报告工作

风险报告工作是风险控制工作的最后一环,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对上一阶段工作经验的总结和对下一阶段工作的启示,融资租赁企业管理部门应该认真监督报告人员的执行工作,收集完整合理的风险报告,有层次有重点的梳理风险报告情况,纠正工作思路,促进企业的顺利运转。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了解到融资租赁企业的发展概况,融资租赁企业出现的风险以及预防这些风险的措施。融资租赁企业应该在今后的工作中,多多重视企业风险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风险的措施,化解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风险困难,减少企业的损失,促进企业的更快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阳、刘浩然、郭昊楠、郑和:融资租赁信用风险控制中的员工风险控制研究[J].商业时代,2013(10).

[2] 王化敏:“营改增”前后融资租赁企业的困惑与涉税风险控制[J].当代经济,2013(10).

租赁风险控制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人力资源人才租赁风险控制

一、引言

人才租赁最早于20世纪70年代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出现,其作为一种新型的人力资源配置模式,近年来在我国获得了蓬勃发展。但在全球金融危机加剧就业困难以及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滞后、社会保险尚不完善的宏观环境下,随着人才租赁业的快速发展,与人才租赁相关的劳动争议也逐步增多,为我国建立劳动力市场机制的实践提出了一个现实课题。

国内有关人才租赁的研究起步较晚且比较零散。林泽炎(2003)给出了人才租赁的定义,并按租赁时间长短总结了六种人才租赁形式。潘丰(2005)指出了企业利用人才租赁的意义及好处,并进一步总结了人才租赁形式。李敏(2005)分析了人才租赁条件下雇佣关系由传统的两方模式向三方模式的转变,并从交易成本的角度说明雇佣关系三方模式下短期雇佣的合理性。张鑫等(2008)基于雇佣关系三方模式阐述了人才租赁的理论基础,并指出了实施人才租赁需要解决的问题。孙俊清等(2005,2008)对人才租赁问题中人才租赁中介中心的内部雇员规模问题进行了研究。曹细玉等(2007)研究了单、双层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的人才质量的最优控制问题。上述文献主要研究了人才租赁用工形式、人才租赁优劣势分析、人才租赁三方关系以及人才租赁雇员规模优化与质量控制问题,而没有考虑人才租赁风险及其控制问题。喻科(2004)基于用工单位的角度,阐述了租赁人才风险的定义,并探讨了此类风险的表现特征、产生原因以及防范与化解等问题。本文在喻科(2004)的研究基础上,结合我国人才租赁风险的现状,进一步分析了雇佣关系三方模式下的风险,并给出了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

二、我国人才租赁风险的现状及其本质

根据中人网的调查,以上海为例,2004年大约有20万左右的人才租赁人数,年相关营业额超过50亿元,租赁员工与正式员工的比例大约为1∶50,但在美国这一比例已达1∶1,欧洲一些国家甚至还要高于这个比例;根据广州南方人才资源租赁中心的随机调查显示:50%的人不愿意通过人才租赁方式就业,40%的人表示可以考虑,只有10%选择愿意。为什么在发达国家证明是“三方共赢”的新型用工模式,却在我国的具体运作过程中面临如此的难题呢?中人网进一步调查显示,阻碍人才租赁业务的主要问题为:首先,对求职者来说,其主要关注如何保障其与用工单位编制内人员同工同酬、“空租”(两次租赁之间的空挡)期间的社会保障、缺乏专门性政策法规来明确规定用工单位与出租人才之间的权利义务等问题。其次,对人才服务机构来说,主要面临“耗时太长,利润不高”的问题。最后,对用工单位来说,由于人才租赁多属于短期行为,其主要关注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

根据上述描述的现状可以发现:人才租赁风险本质上就是在不完善的国家社会、经济、法律等宏观环境下,人才租赁三方人力资本(知识、技能、信息以及创新能力等)与结构性资本(市场资本、知识产权资本等)的运作失调问题,其外在表现为人力资本的时效性、人事的不稳定性、价格机制以及知识产权等所带来的风险损失。

三、人才租赁三方的风险分析

人才租赁不再是传统的雇员在雇主的场所工作,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用工单位和租赁人员作为理性的经济主体形成了三方博弈关系。在人才租赁三方雇佣关系下,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用工单位和租赁人员的地位是不平等的,而随之造成的交易不平等性为人才租赁带来了风险。总体而言,人才租赁涉及三方的利益,对于三方中的任意一方都存在着风险。

对于用工单位来说,其所面临的风险是指租赁人员实际效用偏离使用者的预期,为此使用者需对此承担相当程度损失的可能。首先是岗位不匹配的风险,即用工单位与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合作过程中,如果信息传递上或理解上有误差或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未尽责选用了不合适的人员,而用工单位因为与租赁人员没有契约关系,若要遣散租赁人员必须经过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来运作,如果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不愿遣散,则用工单位就要蒙受损失。其次是租赁人员的道德风险,即用工单位与租赁人员之间没有法定的劳动关系和人身依附关系,如果用工单位在合约中没有规定相关的惩戒措施,则在租赁人员的消极怠工行为上就没有控制力。第三是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的道德风险,即如果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采取蒙骗手段骗取租金后不履行合同就卷款逃跑,而又没有特定的约束条件来制约用工单位与租赁人员之间的关系,则用工单位的声誉就要受到很大影响。第四是知识产权的风险,即租赁人员与用工单位之间缺乏必要的协议,使得容易出现租赁人员与用工单位之间的关系责任不清、权责不明,其中租赁人员在用工单位工作时所获得知识产权的归属问题以及知识产权或商业机密的保护问题是目前比较突出的两个问题。

对于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来说,其面临的风险是作为盈利组织的经营风险和合同履行风险。经营风险是指经营环境变动导致的环境风险和与经营人员能力相关的决策风险;合同履行风险是指因为租赁合同订立上的不完备导致用工单位拒绝履行支付租金义务的风险。

对于租赁人员来说,其面临的风险包括:首先是合同履行风险,即如果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与用工单位在履行租赁合同时出现问题,则会影响到租赁人员的工资发放。其次是稳定偏好风险,由于租赁多为临时性用工行为,如果租赁人员偏好长期稳定的工作就会产生此种风险。第三是“空租”的风险,即目前租赁人员在“空租”期间还缺乏相关法律法规保障。第四是福利损失的风险,即租赁人员在当其福利待遇(如同工同酬、加班费、培训机会等)受到不公正对待时的风险。

四、人才租赁风险的控制策略

虽然人才租赁对于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用工单位和租赁人员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风险,但是除了道德风险和正常的经营风险是无法完全控制之外,其他风险都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措施来进行规避和分散的。

1.进一步完善人才租赁的法制环境建设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的市场地位不明确,经营资质缺乏审批程序,多数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与劳务承包或劳务中介混为一体,无序竞争和侵犯被租赁人员权益的情况较为普遍。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劳动合同法》以及9月18日颁布的《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首次从法律角度对人才租赁做了专门规定,明确了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租赁人员、用工单位三方主体的地位及权利义务,并建立了人才租赁监管和赔偿制度以维护被租赁人员的合法权益。

虽然新《劳动合同法》结束了我国人才租赁无法可依的历史,但是在许多操作细节上仍然存在较大争议,比较典型的有:(1)为了维持就业率而取消了人才租赁限制性条款,造成目前国内有以人才租赁取代常规用工形式的趋势,这似乎在挑战法律对劳动者合法利益的保护,同时也是用工单位责任意识缺失的表现;(2)按现行规定,租赁人员的四金、工伤、医疗等一旦出现问题,其责任方是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但是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不是创造财富的经济实体,也不会有财政拨款,其利润根本无法赔付租赁人员的损失,因此即使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想要承担责任也办不到,恐怕最终“倒霉”的只是租赁人员。此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税收部门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配套措施或实施细则如何制定以及何时出台都会影响到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效果。

2.加强政府对人才租赁业的扶持,建立人才租赁后台服务系统

政府应当协助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建立后台服务系统,倡导建立规范统一的人才库,促进各地区和更大范围的人才租赁行业协会的建立。鼓励各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共享各自拥有的资源,同时及时更新人才资源信息库,不断提高人才资源的可利用度,最大限度地整合现有人力资本,减少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和用工单位花费在搜寻租赁人员上的时间和精力,减少成本损失,以使整个租赁活动顺利进行。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的后台服务系统要求有功能强大的信息网络来收集用工信息,特别是集团用户有庞大的人才库,以便及时找到合适的人才有很好的招聘、测评、人事、培训和法律服务的能力。特别是在目前法律环境欠佳的情况下,这样一个完善的后台服务系统对于降低各方面的风险显得尤为重要。

另外,主管部门还可以提供具有合法资质的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查询服务,方便有租赁需求的用工单位和有意成为租赁人员的求职者选择合适的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避免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用工单位或求职者误入非法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的骗局。

3.加强社会舆论对人才租赁的宣传力度

租赁风险控制范文第6篇

一、汽车融资租赁概念与特征

(一)汽车融资租赁概念 汽车融资租赁是指出租人根据与承租人签订的汽车融资租赁合同,向承租人指定的汽车供应方购买合同规定的车辆并交付承租人使用(或者汽车制造商或其分支机构直接向承租人提供车辆),并以承租人支付租金为条件,在合同结束的时候将该车辆的物权转让给承租人的租赁方式。与其他融资租赁相比,汽车融资租赁的销售特征更为明显。

(二)汽车融资租赁特征 具体如下:

(1)条件界定。汽车融资租赁是一种买卖与租赁相结合的汽车融资方式,汽车融资租赁需具备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包括:消费者需向销售商支付相应的租金(汽车使用补偿费);如果消费者支付的费用(包括租金及相应税款)已经相当于或者超过汽车本身的价值,依照汽车租赁合同,消费者有权获得该车的所有权;如果消费者(承租人)在租期届满时所付租金总额尚未超过汽车价值,消费者(承租人)此时享有选择权,对租期届满后的汽车可以以下列任何一种方式处理:一是在补足租赁合同中事先约定的相应余额后成为汽车的所有权人;二是如果汽车现值高于约定的余额,消费者可以出卖所租汽车,向零售商偿还该余额,保留差价从中获利;三是将该汽车返还给出租人。

(2)汽车融资租赁的特征。汽车融资租赁作为一种新兴的独立的交易类型,与传统汽车租赁相比,具有明显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一是双重性。融资租赁是融资与融物相结合的现代交易形式,本身既具有融资性质,又具有融物性质;二是多边性。融资租赁涉及至少两个合同,三方当事人,构成三方或多方交易;三是权利分离性。出租人拥有法律上的所有权,承租人按约定获得租赁物的使用权,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四是标的物特定性。融资租赁的标的是由承租人选定的,出租人按照承租人对租赁物的特定要求和供货人的选择,购买后出租给承租人;五是租赁物处理多样性。融资租赁一般租期较长。租赁期满后,承租人可以按约定选择续租、退租或留购等。

(3)汽车融资租赁与汽车贷款的特征比较。具体有:一是汽车所有权归属不同,汽车融资租赁属于出租人,而汽车贷款方式属于借款人的;二是所付利率高低不同,融资租赁一般高于贷款利率;三是合同期满后汽车归属不同,融资租赁可以有选择,而汽车贷款方式选择是唯一的,归属借款人的;四是申请手续的烦琐程度不一样,融资租赁简单,贷款烦琐;五是抗风险能力。融资租赁高于贷款付款方式。

二、汽车融资租赁风险类型分析

(一)汽车融资租赁风险类型 汽车金融是一项风险较高的行业,汽车融资租赁面临的风险种类主要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包括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

一是信用风险。是指由于汽车融资租赁承租人违约,没有按时或者没有足额向汽车融资租赁公司支付租金而给汽车融资租赁公司带来的风险。

二是市场风险。是由于市场变化给融资租赁收益和融资租赁资产价值带来的不确定性,主要有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市场利率上升,汽车融资租赁资产的内在价值就会降低,因而给承租人带来潜在的损失;汇率风险同样威胁着汽车融资租赁企业。由于汽车融资租赁项目出租的汽车多为价格较高的进口汽车,汽车融资租赁公司可以选择用汇率支付的方式支付货款,所以汇率风险是汽车融资租赁公司关注的重点。

三是操作风险。是指在融资租赁业务中,由于内部控制或信息系统失灵而引起损失的风险,引起操作风险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内部控制制度不严,评估体系不健全或对操作人员管理不严造成的。

四是流动性风险。可分为产品流动性风险和现金流动性风险。由于汽车融资租赁公司的融资渠道单一,资金大部分资产来自于商业银行,存在着资产负债期限不匹配的情况,“短借长用”的现象较为突出。

(二)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 信用风险是目前我国汽车融资租赁企业所面临的主要风险。这是因为汽车融资租赁业务具有其他物品的融资租赁业务所不具备的特殊性。汽车的折旧速度快,进口汽车的价格受利率汇率影响较大,承租人容易做出违约的选择。产生信用风险的原因主要有三点:汽车资产本身损失带来的风险,如出现承租人不能合理使用,维修,保养所租汽车资产,出现不科学使用的道德风险;承租人由于现金流量短缺等问题,没法按时支付租金而造成的信用风险;承租人故意拖欠租金。

我国汽车融资租赁租赁期限相对较长,信用体系不完善,使得信用风险成为汽车融资租赁公司监测的重点。汽车融资租赁项目的长期性使得承租人承担着较大的信用风险。在风险管理上除了增强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督外,信用风险管理模型是国外汽车融资租赁公司控制信用风险的主要方法,也是我国企业应用现代风险管理的新趋势。

(三)汽车融资租赁的信用风险研究方法 信用风险的分析方法分为信息收集定性分析和风险管理模型定量分析。我国大部分融资租赁公司目前采用定性的分析方法。

(1)定性分析方法。基本思路是:获得承租人的准确信息。分析信息,确认其还款能力。定性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是在租赁前对承租人信息的收集,资格审核;

二是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详尽的分析。主要是对承租人的财务状况(收入和负债)进行分析,了解承租人是否有支付租金的能力。企业主要通过对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进行分析;个人是通过收入、支出、房产、有价证券、个人素质等多方面进行考核;

三是 汽车融资租赁业务开展后对信用风险的管理。主要通过设定一套定期检查体系对所有业务进行监控。其中,内部评级系统是定期检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信用风险模型比较分析。对于融资租赁信用风险的模型,其中大部分是借鉴银行贷款的信用风险模型。在国外市场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是多变量计量模型和KMV信用风险评估模型。对于我国的融资租赁市场,由于此行业为新兴行业,目前只是应用了定性的信用评估方法,在融资租赁业务高速发展的将来,势必要对信用风险进行量化分析,把研究结果用于信用风险的预警,提高融资租赁公司的管理水平。

多元线性判别模型。是一个在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模型。它克服了单变量模型的缺点,判别准确性大大提高。存在问题是:它仍为一个线性模型,然而在实际情况中,是否违约的因素是非常复杂的,两者不可能存在着完美的线性关系;其次,该模型采用了财务比率,因此存在着对承租人评价的时效性的问题。多元非线性模型是国际上最有效,也是被学术界视为主流的方法,但也存在着对承租人信用评价的时效滞后性的缺陷。

KMV模型。在信用风险评价方面有良好的效果。首先,它以股票市场数据为基础,不是单纯依赖会计数据,所以指标不仅反映了公司历史和当前的发展状况,而且还反映了市场中投资者对于公司未来发展的综合预期,具有前瞻性和高度敏感性;其次,他不依赖外部评级机构,具有较高的独立性;再次,KMV模型适用于公开上市的公司,公司的相关数据比较容易获得。但是KMV模型也存在着自己的缺点:首先,它的应用限于上市公司,对于非上市公司,应用KMV模型尚存在一定的困难。其次,此模型对于新兴的不成熟的证券市场,其有效性还有待进一步的验证。

Credit Metric和Credit Risk+模型。在西方市场有广泛的应用。该模型充分利用了市场风险计量的研究成果,成功地把信用风险计量与信用等级的转移,违约率等相关因素结合起来。模型考虑的因素更加全面,使用的产品更加广泛。其主要缺点是对同一等级的债务人采用了相同的等级转移概率和违约概率,实际转移概率和违约概率是历史上多个信贷周期的平均值,因而不能够反映特定承租人当前的信用质量变化情况。而且,对于我国应用此种方法存在着较大的难度。因此,在较短的时间内应用Credit Metric模型评价信用风险还不太现实。Credit Risk+ 模型的最大优点是简单易用:伯松过程使得计算非常有效,承租人的边际风险分布可以轻易取得,模型集中于违约风险,需要估计的变量很少。缺点是忽略了信用等级的变化,使得每个承租人的风险相同,也不能处理非线性金融产品。

RAROC(Risk-Adjusted Return On Capital)模型。由信孚银行最先引入。根据现代资产组合理论,RAROC模型被看作是一种经过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率模型。此模型是在欧美市场被广泛应用的一类基于金融市场信息的模型,其主导思想是计算单位贷款风险的收益率并与基准相比来决定是否发放贷款以及贷款定价。其计算表达式:RAROC=贷款收益/贷款风险。贷款收益反映了某项贷款在规定期限内的预期收益,其中包括利差收益,手续费等扣除预期损失及营运成本。贷款风险是对不可预期损失或风险资本的计量,其确定方法主要有通过计算融资租赁资产在一年的市场价格的不利方向的变化来计量不可预期的损失,和通过历史违约数据的试验模型来计算贷款风险。得到RAROC值后,与临界风险收益率进行比较,大于则开展此业务,否则拒绝。

总之,通过对每种信用风险评价模型的比较分析,每种模型都存在着优点和缺点。尤其对于我国特殊的市场环境,每种模型也存在着不同的应用难度。部分模型虽然目前应用到我国市场不够现实,但是却为我们打开了视野,为我国在融资租赁信用风险计量与管理方面提供了借鉴和帮助。

三、汽车融资租赁信用风险控制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一)汽车融资租赁信用风险控制体系存在的问题 汽车融资租赁业务在我国汽车金融服务业中刚刚起步,目前还存在许多问题:一是经销商的经营目标与金融机构利益之间的冲突。经销商的经营目标是考虑自身经济利益,追求的目标是销售量最大化;而融资机构在融资期限内着重从风险角度考虑是否能降低汽车融资风险。二是存在潜在的信用风险难于准确测算的问题。在我国当前的信用环境下,社会上一部分人对信用消费决策不谨慎,过高估计自己的消费能力,申请的融资金额往往高于还款能力;一部分人根本不具备汽车消费能力,也贸然借钱买车;还有一些购车者缺乏信用道德观念,不按时还款,甚至诈骗。三是融资机构对融资服务对象成本高。金融机构要比较全面、真实地掌握承租者的资信状况,如果不能借助公共的信息平台,就要投入不少人力和物力对他们进行个人信用调查和审核。一旦出现违约,特别是对违约车辆的处置和变现都很困难时,金融机构就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大大增加了服务成本。

(二)汽车融资租赁信用风险控制策略 具体有:

(1)借用商业银行的个人征信系统。为了控制承租人的信用风险,应尽快建设和完善个人征信系统。信用风险与历史信用状况有着密切关系,历史违约数据可以较为合理地反映出承租个人的信用状况。目前,商业银行的信用评估系统只要在银行有贷款或者信用卡的个人,就会自动拥有个人信用报告。征信系统,可以真实地反映个人的信用状况。根据信用等级,汽车融资租赁公司可以进行前期、过程中审查,加强风险控制。所以融资租赁公司可以借鉴商业银行的信用评估系统,对承租人进行信用风险评估,并增加对个人信用系统的考核纬度。

(2)建立健全汽车金融消费法律体系。汽车融资租赁是一个信用消费特征比较明显的行业,由于目前国内个人征信体系与企业信用体系处于初创阶段,缺乏信用等级的评估和监督机制,对于失信者进行惩罚的措施还很不到位,造成租赁车辆被盗,被诈骗,被典当抵押的情况时有发生,且国内尚无相关汽车融资租赁的法律法规作保障,汽车租赁经营企业一旦遇到此类问题,很难通过合法的途径解决,使合法经营的汽车融资租赁企业的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因此,租赁企业投入大,风险大。

(3)建立健全社会征信系统。社会征信体制的缺失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制约瓶颈之一,建立完善的社会征信系统迫在眉睫。完整的社会信用征信系统一方面可以为各类金融公司提供完整全面的消费者的历史数据,为金融公司做出授信决策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另一方面,完整的社会征信系统对于消费者的信贷消费行为也将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拥有了完善的社会征信系统,汽车融资租赁经营公司可以选取的信用风险评估模型范围将更加广泛,可以运用较高技术含量的模型,更加准确地对信用风险进行度量、控制与管理。这将对汽车融资租赁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促进此行业的良性发展。

(4)共同承担风险。银行、经销商、中介、保险公司、汽车制造企业共同承担风险。一般来说,融资租赁公司面临着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融资租赁的信用风险属于非系统性风险。非系统性风险是指对少数几种资产的不确定性,它是公司自身能够控制和回避的风险。这种风险主要来自于单个承租企业的内部实行融资租赁资产分散化策略或组合投资策略,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投资组合内各种资产风险实现自然对冲,克服融资租赁投资的集中性和单一性,提高融资租赁投资的安全性,分散非系统性风险。

(5)设立专门的汽车金融公司。我国由于现在还没有权威的全国性信用机构来收集和提供完善,丰富,全面的信用信息,也不存在合理的收集、汇总、加工和使用机制,缺乏对于信用评分系统应用的良好外部环境,所以,加紧建立个人以及企业社会信用征信体系成为我国融资租赁行业应用信用风险评分模型的当务之急,完善的征信体系可以为融资租赁公司的授信决策提供坚实准确的数据基础,使得融资租赁公司在追逐巨额利润的同时,有效规避坏账产生而带来的风险。

总之,汽车融资租赁业务具有普通的汽车信贷业务无法比拟的优势,汽车融资租赁业务开辟出了一条销售汽车的新途径,使得汽车销售渠道更加通畅。与此同时,也要更加关注汽车融资租赁业务面临的风险,融资租赁业务面临的最大风险是信用风险。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汽车金融消费法律体系,担保法律制度等完善的法律制度,从而保证汽车融资租赁业务稳健经营发展。

参考文献:

租赁风险控制范文第7篇

融资租赁作为一种创新的融资形式,在经济发达国家,是一种可以与信贷相媲美的融资工具。融资租赁业已成为仅次于银行业的第二大资金供应渠道。本文对融资租赁中出租人和承租人面临的财务风险及其应对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融资租赁;财务风险;防范

一、引言

融资租赁是以融通资金为目的的租赁,由出租方融通资金,为承租方提供所需设备。在租赁期内,由承租方按合同规定分期向出租方支付租金。租赁期满,承租方按合同规定选择留购、续租或退回出租方。承租人采用融资租赁方式,可以通过融物达到融资的目的,缓解固定资产购置中的资金短缺问题。作为现代租赁业的业务方式之一,与其他融资渠道不同,融资租赁具有两大典型特征:一是租赁资产的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在整个租赁期内,尽管承租人在实质上承担了与资产所有权相关的全部或绝大部分风险与报酬,负责租赁资产的保养与维修,但从法律上讲,租赁资产的所有权仍属于出租人,承租人仅拥有租赁资产的使用权。二是以分期支付租金方式偿还本息。分期支付租金,可以减少承租人的资金占用额,提高资金的流动性,承租人前期只需要支付少量资金就可以取得租赁资产的使用权,租赁期间可以用租赁资产创造的价值偿还租金。

二、融资租赁租金的计算

融资租赁租金是承租人支付给出租人让渡租赁资产的使用权或价值的代价。租金的数额大小、支付方式对承租人的财务状况和出租人的资本收回有直接的影响,也影响到融资租赁业务财务风险的形成。

1.租金的构成

融资租赁的租金由三部分构成:一是租赁资产的价款,包括设备的买价、运输费及中途保险费等;二是利息,即出租人所垫资金的应计利息;三是租赁手续费,包括出租人承办租赁业务的营业费用及应得利润。租赁手续费的高低由出租人和承租人协商确定,一般以租赁资产价款的某一百分比收取。

2.租金的计算

出租人以租赁资产的购买价格为基础,按承租人占用出租人资金的时间为计算依据,根据双方商定的利率计算租金。承租人的最低租赁付款额,是指在租赁期内承租人应支付或可能被要求支付的各种款项(不包括或有租金和履约成本),加上由承租人或与其有关的第三方担保的资产余值。即:最低租赁付款额=各期租金之和+担保余值(行使优惠购买权支付的金额)考虑到货币的时间价值,需进一步计算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在等额支付租金的情况下: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每期应支付的租金×年金现值系数+担保余值(行使优惠购买权支付的金额)×复利现值系数最低租赁付款额是承租人在租赁期内的资产总支出,其现值应相当于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其中,折现率的确定受到市场贷款利率、融资收益率、风险收益率、租期长短等因素影响。

三、融资租赁业务的财务风险及其防范

1.现金流动性风险及其防范

现金流动性风险是指在租赁期限内,承租人不能按照租赁合同的约定按期足额支付租金的风险。融资租赁作为一种信用业务,对承租人的现金流出期限结构固定而明确,承租人如果不能按时履行支付义务,会引发承租人和出租人的财务危机。由于现金是非盈利资产,承租人持有过多现金会影响企业整体的经济效益,承租人往往会通过现金预算规划和控制企业的现金流量,但一旦市场环境、金融环境等发生非预期不利变化,就会导致承租人的现金净流量无法满足租赁项目的现金需求,产生现金流动性风险。对于出租人而言,为防范现金流动性风险,需要制定合理的信用标准,即承租人所应具备的最低条件。如果信用标准制定的过高,会使不少承租人因信用品质达不到所设标准而被拒之门外,这样虽然降低了违约风险,却不利于出租人市场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的提升;反之,如果信用标准设定的过低,虽有利于融资租赁业务的开展,却会导致违约风险的增加。因而,出租人应综合考虑市场环境、企业自身承担风险的能力和客户的资信程度等因素,在权衡成本与收益的基础上确定适当的信用标准。此外,出租人需要定期根据承租人的财务及经营管理情况,以及租金的逾期期限等因素,分析应收融资租赁款的风险程度和回收的可能性,对应收融资租赁款减去未实现融资收益的差额部分(在金额上等于本金的部分)合理计提坏账准备。对于承租人而言,现金流动性风险主要是现金管理问题。承租人应结合租赁项目的市场前景、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稳定性、企业资产的周转能力、企业资金的来源结构等因素,对租赁期内企业的现金流量进行科学预测,合理制定融资租赁方案,使租金支付方式与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相匹配。一是根据租赁项目的经营周期,采取非等额支付方式;二是在合同中规定例外条款,当未来经营环境发生异常变动时,允许承租人延期付款。此外,承租人为避免现金流量预测不准确可能带来的现金流量风险,可以结合企业的临时举债能力和风险偏好,在正常生产经营情况下的现金需要额之外,保持一定数额的现金支付能力以应付突发事件。

2.利率风险及其防范

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利率变化致使出租人融资成本增加,承租人所支付租金的价值发生变动的风险。目前,融资租赁通常租金固定,按年、半年、季、月等额支付,在利率发生变动时,会使出租方与承租方发生额外损失或取得额外收益。当市场利率上升时,现值系数降低,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下降,将使出租人蒙受额外损失,而承租人受益;当市场利率下降,现值系数升高,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上升,将使出租人获得额外收益,而承租人遭受损失。此外,由于短期借款的资金成本一般低于长期负债和权益资本的资金成本,在出租方全部资金来源中,短期借款所占比重较大,在贷款利率上升的情况下,出租方的融资成本增大,而租金收入保持不变,会使出租方的盈利能力受到影响。防范利率风险,需改变固定租金的支付模式。考虑到融资租赁期限一般较长,可以采取浮动利率模式计算租金。但频繁变动利率,会增加出租人的交易成本,也不利用承租人的财务安排。租赁双方可以在合同中约定利率变动条款,可以采用按年调整利率的方式,于每年初重新计算本年度各月应付租金数额,也可以约定利率调整情形,当利率变动超过一定幅度时重新计算金额数额,在利率变动小于约定幅度时不做调整。同时,出租人可以采取平稳型筹资组合策略,通过制定严密的借款筹资计划,使租赁期限与负债偿还时间相配合,避免利率风险。

3.资产余值风险及其防范

资产余值风险是指租赁期满,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低于租赁开始日所估金额的风险。融资租赁资产性质特殊,是由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资产型号、规格等方面的要求专门购买或建造,租赁期内由承租人使用并支付租赁资产的服务费、维修费等使用费用。如果承租人所选设备的技术跟不上科技发展,或在使用过程中未对设备进行正常的维护与保养,会造成租赁设备的无形损耗与有形磨损,使得租赁资产的价值大幅下跌。为促使承租人恰当地选择租赁设备并谨慎使用,尽量减少出租人自身的风险与损失,租赁合同通常要求承租人或与其相关的第三方对租赁资产余值进行担保。如上述公式所示,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由两部分组成,各期租金的现值和担保余值的现值。合同所订立的担保余值高,则各期租金降低,但当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低于承租人的担保余值时,承租人将面临损失;担保余值低,承租人租赁期满时的风险较小,但各期租金升高。为防范资产余值风险,承租人需要研究相关设备的发展趋势,跟踪其最新发展,提高企业对相关设备先进性与适用性的专业判断能力,结合自身业务需求,选定恰当的设备,降低租赁资产的无形损耗风险。在签订租赁合同时,承租人应结合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和租赁资产市场价格的变化趋势,合理确定担保余额。在租赁期内,承租人可以通过恰当的使用、有效的维护与保养、为租赁资产投保等方式,减少租赁资产的有形磨损与不可抗力损失。

四、小结

为有效防范融资租赁财务风险,在融资租赁业务的开展过程中,还需要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定性分析主要是通过对承租人的资产质量、盈利能力、重要事项、股东情况、高级管理人员情况、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等信息的收集,分析承租人的资信状况并判断租金的可收回程度。定量分析则是以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资产负债率、销售毛利率、净资产收益率等财务比率为因变量建立单变量模型或多变量模型,并结合租赁业务特点设定预警值,通过模型指标值与预警值的比较,对融资租赁财务风险进行监控。

作者:贾晓玲 单位: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课题项目:

本文系珠海市社科规划课题(项目编号:2015YB076)和珠海市高栏港经济开发区校企合作科研项目(项目编号:H2014070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李小奕.高校融资租赁及其财务风险防范[J].财会通讯,2011,(7):71-72.

[2]何佳.融资租赁公司风险控制水平优化探讨[J].财会通讯,2014,(3):106-108.

租赁风险控制范文第8篇

关键词:融资租赁;财务风险;防范

一、引言

融资租赁是以融通资金为目的的租赁,由出租方融通资金,为承租方提供所需设备。在租赁期内,由承租方按合同规定分期向出租方支付租金。租赁期满,承租方按合同规定选择留购、续租或退回出租方。承租人采用融资租赁方式,可以通过融物达到融资的目的,缓解固定资产购置中的资金短缺问题。作为现代租赁业的业务方式之一,与其他融资渠道不同,融资租赁具有两大典型特征:一是租赁资产的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在整个租赁期内,尽管承租人在实质上承担了与资产所有权相关的全部或绝大部分风险与报酬,负责租赁资产的保养与维修,但从法律上讲,租赁资产的所有权仍属于出租人,承租人仅拥有租赁资产的使用权。二是以分期支付租金方式偿还本息。分期支付租金,可以减少承租人的资金占用额,提高资金的流动性,承租人前期只需要支付少量资金就可以取得租赁资产的使用权,租赁期间可以用租赁资产创造的价值偿还租金。

二、融资租赁租金的计算

融资租赁租金是承租人支付给出租人让渡租赁资产的使用权或价值的代价。租金的数额大小、支付方式对承租人的财务状况和出租人的资本收回有直接的影响,也影响到融资租赁业务财务风险的形成。

1.租金的构成

融资租赁的租金由三部分构成:一是租赁资产的价款,包括设备的买价、运输费及中途保险费等;二是利息,即出租人所垫资金的应计利息;三是租赁手续费,包括出租人承办租赁业务的营业费用及应得利润。租赁手续费的高低由出租人和承租人协商确定,一般以租赁资产价款的某一百分比收取。

2.租金的计算

出租人以租赁资产的购买价格为基础,按承租人占用出租人资金的时间为计算依据,根据双方商定的利率计算租金。承租人的最低租赁付款额,是指在租赁期内承租人应支付或可能被要求支付的各种款项(不包括或有租金和履约成本),加上由承租人或与其有关的第三方担保的资产余值。即:最低租赁付款额=各期租金之和+担保余值(行使优惠购买权支付的金额)考虑到货币的时间价值,需进一步计算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在等额支付租金的情况下: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每期应支付的租金×年金现值系数+担保余值(行使优惠购买权支付的金额)×复利现值系数最低租赁付款额是承租人在租赁期内的资产总支出,其现值应相当于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其中,折现率的确定受到市场贷款利率、融资收益率、风险收益率、租期长短等因素影响。

三、融资租赁业务的财务风险及其防范

1.现金流动性风险及其防范

现金流动性风险是指在租赁期限内,承租人不能按照租赁合同的约定按期足额支付租金的风险。融资租赁作为一种信用业务,对承租人的现金流出期限结构固定而明确,承租人如果不能按时履行支付义务,会引发承租人和出租人的财务危机。由于现金是非盈利资产,承租人持有过多现金会影响企业整体的经济效益,承租人往往会通过现金预算规划和控制企业的现金流量,但一旦市场环境、金融环境等发生非预期不利变化,就会导致承租人的现金净流量无法满足租赁项目的现金需求,产生现金流动性风险。对于出租人而言,为防范现金流动性风险,需要制定合理的信用标准,即承租人所应具备的最低条件。如果信用标准制定的过高,会使不少承租人因信用品质达不到所设标准而被拒之门外,这样虽然降低了违约风险,却不利于出租人市场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的提升;反之,如果信用标准设定的过低,虽有利于融资租赁业务的开展,却会导致违约风险的增加。因而,出租人应综合考虑市场环境、企业自身承担风险的能力和客户的资信程度等因素,在权衡成本与收益的基础上确定适当的信用标准。此外,出租人需要定期根据承租人的财务及经营管理情况,以及租金的逾期期限等因素,分析应收融资租赁款的风险程度和回收的可能性,对应收融资租赁款减去未实现融资收益的差额部分(在金额上等于本金的部分)合理计提坏账准备。对于承租人而言,现金流动性风险主要是现金管理问题。承租人应结合租赁项目的市场前景、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稳定性、企业资产的周转能力、企业资金的来源结构等因素,对租赁期内企业的现金流量进行科学预测,合理制定融资租赁方案,使租金支付方式与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相匹配。一是根据租赁项目的经营周期,采取非等额支付方式;二是在合同中规定例外条款,当未来经营环境发生异常变动时,允许承租人延期付款。此外,承租人为避免现金流量预测不准确可能带来的现金流量风险,可以结合企业的临时举债能力和风险偏好,在正常生产经营情况下的现金需要额之外,保持一定数额的现金支付能力以应付突发事件。

2.利率风险及其防范

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利率变化致使出租人融资成本增加,承租人所支付租金的价值发生变动的风险。目前,融资租赁通常租金固定,按年、半年、季、月等额支付,在利率发生变动时,会使出租方与承租方发生额外损失或取得额外收益。当市场利率上升时,现值系数降低,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下降,将使出租人蒙受额外损失,而承租人受益;当市场利率下降,现值系数升高,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上升,将使出租人获得额外收益,而承租人遭受损失。此外,由于短期借款的资金成本一般低于长期负债和权益资本的资金成本,在出租方全部资金来源中,短期借款所占比重较大,在贷款利率上升的情况下,出租方的融资成本增大,而租金收入保持不变,会使出租方的盈利能力受到影响。防范利率风险,需改变固定租金的支付模式。考虑到融资租赁期限一般较长,可以采取浮动利率模式计算租金。但频繁变动利率,会增加出租人的交易成本,也不利用承租人的财务安排。租赁双方可以在合同中约定利率变动条款,可以采用按年调整利率的方式,于每年初重新计算本年度各月应付租金数额,也可以约定利率调整情形,当利率变动超过一定幅度时重新计算金额数额,在利率变动小于约定幅度时不做调整。同时,出租人可以采取平稳型筹资组合策略,通过制定严密的借款筹资计划,使租赁期限与负债偿还时间相配合,避免利率风险。

3.资产余值风险及其防范

资产余值风险是指租赁期满,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低于租赁开始日所估金额的风险。融资租赁资产性质特殊,是由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资产型号、规格等方面的要求专门购买或建造,租赁期内由承租人使用并支付租赁资产的服务费、维修费等使用费用。如果承租人所选设备的技术跟不上科技发展,或在使用过程中未对设备进行正常的维护与保养,会造成租赁设备的无形损耗与有形磨损,使得租赁资产的价值大幅下跌。为促使承租人恰当地选择租赁设备并谨慎使用,尽量减少出租人自身的风险与损失,租赁合同通常要求承租人或与其相关的第三方对租赁资产余值进行担保。如上述公式所示,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由两部分组成,各期租金的现值和担保余值的现值。合同所订立的担保余值高,则各期租金降低,但当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低于承租人的担保余值时,承租人将面临损失;担保余值低,承租人租赁期满时的风险较小,但各期租金升高。为防范资产余值风险,承租人需要研究相关设备的发展趋势,跟踪其最新发展,提高企业对相关设备先进性与适用性的专业判断能力,结合自身业务需求,选定恰当的设备,降低租赁资产的无形损耗风险。在签订租赁合同时,承租人应结合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和租赁资产市场价格的变化趋势,合理确定担保余额。在租赁期内,承租人可以通过恰当的使用、有效的维护与保养、为租赁资产投保等方式,减少租赁资产的有形磨损与不可抗力损失。

四、小结

为有效防范融资租赁财务风险,在融资租赁业务的开展过程中,还需要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定性分析主要是通过对承租人的资产质量、盈利能力、重要事项、股东情况、高级管理人员情况、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等信息的收集,分析承租人的资信状况并判断租金的可收回程度。定量分析则是以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资产负债率、销售毛利率、净资产收益率等财务比率为因变量建立单变量模型或多变量模型,并结合租赁业务特点设定预警值,通过模型指标值与预警值的比较,对融资租赁财务风险进行监控。

参考文献:

[1]李小奕.高校融资租赁及其财务风险防范[J].财会通讯,2011,(7):71-72.

[2]何佳.融资租赁公司风险控制水平优化探讨[J].财会通讯,2014,(3):106-108.

[3]田春芝,陈跃.汽车融资租赁信用风险控制研究[J].财会通讯,2013,(1):115-117.

租赁风险控制范文第9篇

关键词:闲置房地产;租赁;风险控制

社会上部分企事业单位特别是国有企业经常存在闲置房地产对外出租,这些闲置房地产包括闲置的土地、场地、厂房、办公用房、商铺以及部分的居住用房等。闲置房地产租赁除了部分企业有专门的资产管理公司负责运营外,大部分不属于企业的主营业务,往往带来营业外收入。而在非主营业务上,企业管理往往较为薄弱,带来法律、安全、环保等诸多问题,现就闲置房地产出租过程中遇到的风险以及如何防范控制作一分析。

一、闲置房地产租赁风险分析

1、租赁标的风险

闲置房地产出租首先遇到的是该房地产能否出租问题。租赁标的若是闲置的土地,则面临被政府收回的风险,对外出租可能带来违约问题。租赁标的若是划拨土地及其地上建筑物,则未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不得出租;经批准出租的,应当将租金中的土地收益部分上交国家。租赁标的若是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未经批准建设的临时建筑等违法建筑,则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城镇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房屋租赁解释》),租赁合同无效。所以租赁标的审查,是避免闲置房地产出租风险的首要问题。

2、租赁合同风险

租赁合同签订是闲置房地产出租最重要的工作。合同的完整性、规范性直接影响到租赁双方的权利义务。很多风险、纠纷都是因为合同约定不明带来的。租赁合同可能产生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承租主体合格问题。承租主体选择不当,是造成租赁风险的根本原因。出租前应先审查承租人的资信状况、租赁目的和履约能力等。个体工商户作为承租人时,因其本身不具有民事主体资格,不能作为签订租赁合同的主体,租赁合同“乙方”应当是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上登记的自然人。

(2)租赁期限问题。期限不明,导致权利义务也会不明。建议用年月日来约定租赁期限的起止日。租赁期限在6个月以上的,应当签订书面合同。当事人没有签订书面合同或续租而未重新签订合同的都视为不定期租赁合同,可以随时解除租赁关系。租赁期限最长不得超过20年,超过20年的,超过部分无效。

(3)租金问题。租金收不回来是租赁中最大的问题。承租人失信违约、生意失败、债务危机、破产等均会引起租金难以收回,有的承租人逃跑后甚至留下一大推欠付的水电费、物业管理费等,给企业造成较大损失。出租人在租金条款上,应明确先付租金后使用的原则,并要求支付一定的押金或者履约保证金或者追加对出租人有用的装修或者承租人的资产等作为正常支付租金的担保。租金的诉讼时效问题也值得出租人注意。实践中,出租人常常存在一个误区,认为只要双方租赁关系仍存续,租金即不存在诉讼时效问题,经常有出租人因为诉讼时效已过而无法主张租金。事实上,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诉讼时效是一年,而不是一般的二年。如果承租人未能如约支付租金的,出租人应当及时催告并留下催告证据或者提讼。催告无效的,出租人也可以解除租赁合同。

(4)房屋装饰装修问题。这是一个比较繁琐的问题。实践中,出租人往往不需要承租人的装修,甚至拆除装修还需要额外费用,所以建议约定租赁期结束要求承租人恢复原状或者未恢复原状的,甲方可自行或委托他人将租赁标的恢复原状但费用由乙方承担且该遗留物品、设备视为乙方放弃其所有权,甲方有权自行处置。

(5)改扩建问题。未经出租人同意,承租人擅自变动房屋建筑主体和承重结构或者扩建,出租人可以解除合同并要求恢复原状或赔偿损失。承租人经出租人同意扩建,双方应先约定扩建费用问题,若没有约定,办理合法建设手续的,扩建费用由出租人负担,否则费用由双方按照过错分担。

(6)转租问题。转租是租赁中较为头疼的问题,转租给原出租人带来较多的管理和无法控制的问题。法律规定,未经出租人同意,不得转租,且转租协议无效。此时,出租人享有法定解除权,无须征得承租人的同意,可通知承租人立即解除合同。建议在合同中约定一律不得转租以及约定上述解除权行使期限,若考虑到经济利益确实需要转租的,必须经出租人同意,约定转租协议须送交出租人审核与备案。

(7)合同无效问题。合同无效或多或少都带来一些纠纷。除了前述租赁标的是违法建筑及未经出租人同意的转租合同无效外,经出租人同意承租人转租的,但转租期限超过承租人剩余租赁期限的合同也无效。实践中还有两类情况,一是承租人以房屋租赁合同未按规定办理登记备案手续的而主张合同无效,根据《房屋租赁解释》,这种情况不能认定该合同无效;二是承租人以出租人无房地产权证而主张租赁合同无效,这种情况也不成立,房地产权证不是必需的文件,房产权属清晰就行。即使合同无效,出租人也可以主张参照合同约定的租金收取房屋占有使用费。

(8)买卖不破租赁问题。租赁期间内,房屋所有权变动的,不影响租赁合同。但是,出租人可以在合同中约定如遇政府征收、企业上级部门政策变化等情况租赁合同自然解除等类似条款。对于抵押与租赁的关系,主要是看哪个在前,租赁在前的,抵押不破租赁;抵押在前的,实现抵押权时,抵押物受让人有权解除租赁合同,且出租时,出租人有书面告知承租人的义务,未告知承租人该房地产已抵押的,在实现抵押权时,抵押人对承租人的损失承担有关责任。

3、承租人风险

承租人除了履约不能给出租人造成租金损失外,还可能由于其不当行为给出租人带来连带责任、按份责任以及无奈之下承担的本不该属于自己的责任,造成企业无法预计的损失。

(1)擅自改变用途。承租人未按约定用途或产证上的用途使用房地产,擅自改变房地产用途,如将工业用途改为商业用途等,将遭到国土规划等部门的行政监察与处罚。出租人有失督查,将承担一定责任。若出租人知情或默认允许承租人行为的,将被共同处罚。若在租赁合同中约定的用途与房地产权证上的用途不一致的,出租人将承担全部责任。

(2)违章搭建和装修不当。承租人违章搭建,重大装修未进行项目申报、开工申报等,将遭到建设、规划等行政部门监察与处罚。出租人是房地产权利人,是承担该类责任的主体。承租人在装修时,物体掉落砸伤路人,路人可能请求房地产权利人承担侵权责任。承租人装修时损坏邻居管道、墙体等,邻居可能会告业主侵犯其物权。

(3)安全环保问题。承租人未按照安全操作规则进行危险物品堆放,私拉电线、违章作业、违规排放等可能造成安全、环保事故,造成经济损失、行政处罚甚至带来刑事案件。如失火不仅造成租赁房屋损毁,还会损坏邻居物业以及其他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这些情况下,出租人肯定会卷入这些是非,比如承租人举证说是房屋本身电线老化引起火灾,出租人有口难辩。

(4)违法活动。承租人有售卖违禁品、容留、强迫妇女、聚众、组织活动等违规违法活动,给出租人带来较多的麻烦,根据《租赁房屋治安管理规定》第九条,出租人或因失察、知情不报、没有及时制止等将被处以月租金10倍以下的罚款。承租人偷电、偷水等公用事业费,因出租房地产公用事业费的户名大多是业主的,承租人逃跑情况下,业主可能将承担相关责任。

(5)产品质量问题。商铺、柜台出租给承租人经营商品,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消费者上门维权时,在发现商店经营者已经搬走不知去向的情况下,可以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请求出租人承担责任。出租人无奈之下很可能只能承担责任。

(6)公司注册问题。租赁房地产被承租人用作公司注册,在租赁合同解除后仍未变更注册地址,则该房地产重新招租时就无法再注册公司。且原先公司存在债务、违法等问题时,相关部门及债权人很可能找到该地址追究,给出租人或新的承租人造成麻烦。

(7)其他侵权责任。如租赁房地产阳台花盆掉落砸伤路人、用水不当渗水造成楼下地板家具损坏等,出租人作为业主很可能成为被告,而且在承租人逃跑的情况下,出租人可能要先行赔付给被侵权人。

4、内部管理风险

(1)管理人员风险。管理人员收受贿赂、串通承租人压低租金,降低准入门槛或资质要求,放松安全环保监管等均可能给企业带来风险和损失。

(2)企业标识管理不当。出租人企业标识未拆除即将房地产租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的不当行为会被媒体误认为出租人的行为等造成出租人声誉负面影响。

(3)涉税问题。房地产出租应当缴纳房产税、营业税及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等,企业未按时缴纳或故意以压低租金方式达到少缴税的目的,可能面临税收部门的处罚,偷逃税的将触犯刑律,构成犯罪。

(4)备案问题。根据公安部《租赁房屋治安管理规定》,单位房屋出租的,出租人须到房屋所在地公安派出所申请登记,并由出租人向公安派出所签订治安责任书。违反本规定的,责令限期补办手续并没收非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可以并处月租金五倍以下的罚款。

二、闲置房地产租赁风险控制

1、建立风险识别与防控体系

租赁业务管理部门并法律部门、财务部门共同研究,分析闲置房地产租赁业务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并从风险发生的环节或领域等角度出发,结合业务实践提出针对该风险的防范措施,编制《闲置房地产租赁风险识别与控制手册》。并针对该手册对相关管理和业务人员进行培训,增强他们风险意识,明确防范思路,确定规范的操作流程。

2、完善合同文本和审核流程

企业应规范合同的谈判、起草、审批、签订、履行等一系列流程,制订租赁合同标准文本,完善合同条款,把能预计到的情况尽量在合同中体现出来。加强合同主体审查,重点在资信和履约能力调查。签约时可要求承租人提供“三证二表”即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和最近一期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要保证标准合同使用率、合同的送审率、法律财务部门的审核率达到三个100%。企业要用好合同的解除权,发现存在较大风险时要及时终止租赁合同。

3、加强内部管理

(1)流程管理。完善租赁全过程管理,有条件的企业应建立内控制度,租赁前应编制租赁业务计划,按规定权限审批。租赁中需要谈判的,应就租赁房地产的范围、用途、价格、租金、押金、履约保证金收取方式等事项,与承租人谈判,并留下书面记录。合同按规定权限审批后签订,同时应当签订廉洁从业责任书、安全协议等附件。租赁房地产移交时应编制移交清单。租赁结束,房地产收回时先核对清单,将原移交清单与承租人编制的移交清单进行比对,然后双方当面进行实物清点、验收或试运行。

(2)台账管理。企业应建立包括承租人名称、租赁房地产名称、租赁价格、期限、用途、租金收取情况等内容的租赁管理台账和包括资信资料,租金支付情况记录等信息和便于定期核查承租人信用情况的承租人管理档案。

(3)监督管理。企业应定期对出租房地产进行查验,监督承租人按合同约定使用租赁房地产,记录查验过程和结果,发现异常情况、存在安全隐患和违法违章活动的应及时提出整改要求,责令承租单位整改或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采取补救措施或及时解除租赁合同。

参考文献:

[1] 廖杨,殷勇, 陈雪峰. 房屋租赁合同法律风险防控 [J] 中国石油企业.,2011,(3).

租赁风险控制范文第10篇

内容摘要:近年来,中国融资租赁行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融资租赁企业风险控制薄弱,信用风险成为重要的风险。融资租赁业作为典型的金融服务企业,员工控制在风险控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其他风险控制的基础。融资租赁企业风险控制中的员工控制包括挑选、任命合格的人员,精心的岗位设置和激励机制等。为控制信用风险,员工控制必须渗透到融资租赁业务流程的各个阶段。

关键词:融资租赁 信用风险 员工风险控制

问题的提出

融资租赁诞生于1952年的美国,这种集“融资”和“融物”于一身的融资方式在现代公司财务和金融领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融资租赁的筹资额在美国已经超过了债券的筹资额。虽然我国目前融资租赁业渗透率偏低,但是近年来取得了迅猛的发展。但是,融资租赁的发展存在两大隐忧:一方面,融资租赁风险控制(简称“风控”)薄弱,成为其发展的障碍,其中信用风险是各种融资租赁风险中最重要的风险;另一方面,人才的缺乏也成为其发展的短板,这也导致员工控制在融资租赁信用风险防控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尽管融资租赁在我国属于新兴的朝阳产业,但却经历坎坷,这与信用风险有密切联系。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承租人由于种种原因,不愿或不能偿还租金,或者由于交易对手信用状况和履约能力的变化导致资产价值变化使得租金无法收回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对于融资租赁企业来说,信用风险是最严重的风险。信用风险决定着融资租赁企业甚至是整个行业的发展或衰落。因此,研究如何控制融资租赁企业的信用风险、如何在信用风险防控中做好员工控制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融资租赁风险控制文献回顾

Ansley 和 Cleverley(1983)指出医疗设备融资租赁是金融和贸易结合的边缘产业,涉及面比较广,是个系统工程,风险控制也要是系统工程。研究融资租赁的风险及其控制主要目的是防患于未然。Ambrose和 Yildirim(2008)指出结构性信贷风险模型经常遭受一个常见的批评,那就是公司的资产价值的评估过程是不可观测的。而开发一个简化型的信用风险模型,可以避免出现资产评估过程中不可观察的情况,数据分析表明,承租人信用风险对租赁期限结构具有实质影响。黄彦菁(2009)指出:国外租赁业的发展经验表明,完善的信用体制对融资租赁的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我国现有的融资租赁市场环境,应该适时适当地对融资租赁引入激励与惩罚机制。惩罚系统的建立是信用风险的重要构成,对我国特殊体制下,融资租赁的现状提出了合理的解决框架。但是,对于具体的解决措施缺乏具体探讨,对于惩罚机制的构建、人员配置和细节处理缺乏合理批判。梁飞媛(2008)对信用风险问题做出了一些描述,并基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角度,阐明融资租赁中存在的风险与控制问题。但对融资租赁的风险控制并没有做较深入的分析。谭向东(2011)指出融资租赁行业具有高的风险性,风险控制是融资租赁企业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严格控制风险才能谋求行业的良好发展。融资租赁业务涉及行业很多,如金融、国际贸易、法律、交通运输、保险等方面,这样每一个融资租赁项目都可能给出租人带来风险导致租金无法收回。在融资租赁业务中,信用风险是作为出租人面临的主要风险,按照业务流程可以分为合同签订前的信用风险和起租后的信用风险,在不同的阶段应该采取不同的针对措施。

但是现有的融资租赁风险防控文献往往忽略了员工控制的作用。其实,不管是管理工作还是作业活动都需要靠人来完成,人是管理工作的核心,也是企业管理研究的重点。因此,很多管理学家和企业家认为“办公司就是办人”。程新生(2008)指出员工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认为在建立本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之前,管理人员需要首先考虑的问题就是员工控制是否充分。之所以将员工控制放在首要地位,是因为与结果控制、过程控制等其他控制方法相比,员工控制具有相对较小的副作用和相对较低的直接成本。胡阳(2010)则论述了员工控制在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中的重要性。本文将系统探讨融资租赁信用在风险防控中如何实施员工控制。

融资租赁企业员工风险控制必要性

员工控制是指一系列控制方法,这些控制方法能够使员工专业、敬业并且自觉地做好工作。员工控制具有以下基本功能:使员工清楚企业的控制目标和控制标准,知道企业期望员工做什么;确保干好工作,确保员工能拥有干好其工作岗位需要的所有能力(如经验和才智)和资源(如信息和时间);避免员工发生错误、舞弊、贪污、偷懒行为的可能性;增加了员工进行自我控制、自我监督的可能性。

融资租赁企业作为典型的金融服务企业,其最重要的“原材料”就是人员与资金,因此,在融资租赁企业的风险控制机制中,员工控制具有核心的地位,是其他控制的基础,因为员工素质和能力的高低决定了其他控制方式的执行程度和有效程度。企业对员工的控制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挑选与任命合格的工作人员;对这些人员进行精心的职位设计。因为融资租赁业具有高风险性,所以一名高素质的从业人员应该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专业技能,同时还应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市场的敏感性和市场把握能力。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对员工的培训,使他们熟悉企业风险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以及对市场现状的认知和走势,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融资租赁企业职工的职位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确定岗位职责,赋予各个岗位相应的任务、权限和职责。有关的内部控制包括:授权控制、职责分工与牵制。对融资租赁岗位设计要遵守互相牵制原则,对不相容的职务要严格实行分离,使不同岗位之间形成一种监督、相互控制的关系,这是内部控制的一般原则。跟大部分经济活动一样,融资租赁企业业务一般分为授权、核准、执行、记录、审查等步骤,这些步骤属于不相容职务,应该由不同的人员和部门去实施。

融资租赁业务流程中员工风险控制措施

为控制信用风险,融资租赁企业的员工控制必须渗透到融资租赁企业业务流程的各个阶段。融资租赁的基本业务流程按时间顺序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发起阶段、实施阶段和交易终止阶段。

(一)交易发起阶段的控制

在交易的发起阶段,主要工作涉及到租赁设备与供货商的选择、出租人寻找客户或承租人提出租赁申请和出租人对租赁申请人的审查与受理。融资租赁项目经理在对申请人进行调查时,可能因追求个人利益而导致出租人面临信用风险。因此,融资租赁企业的激励机制不能过于强调融资租赁业务人员的收入、奖金与业务额挂钩,防止因盲目追求扩大业务额而招致信用风险。融资租赁企业可以借鉴银行业的“贷款责任终身追究制”,让融资租赁企业的关键业务人员对租赁项目的信用风险终身负责,通过降低业务人员单纯追求提成和业绩的投机行为,来降低融资租赁企业的信用风险。

(二)交易实施阶段的控制

由于在融资租赁公司和承租人之间存在“成本”和“信息不对称”问题,在租赁公司把租赁物交给承租人后,需要对承租人执行租赁合同的情况和承租人的经营状况进行追踪和调查,特别是对租赁物使用和租金的回收要进行严密的监控。业务人员还应该与承租人保持密切联系,加强交流及时了解承租人日常活动的变化,密切关注承租人现金流的流向,防止承租人隐瞒利润拖欠租金。

(三)交易终止阶段的控制

如果交易是非正常原因终止的,业务人员应该及时与公司资产管理部门和法律部门商定补救措施。如果给出租人造成严重损失,该笔租赁被确认为不良资产,那么融资租赁公司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对业务经理和相关业务人员责任的追究。如果该笔不良资产主要是公司内部原因造成的,那么一定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在这一方面可以借鉴银行业“贷款责任终身追究制”。如果该笔不良资产的产生主要是业务人员自身能力的问题且未存在投机动机,应该给予相关人员批评、警告、罚款等,情节严重的应给以除名。如果是由于这些人员为个人利益与承租人进行故意共谋恶意欺诈,银行应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二,完善融资租赁公司的内部控制。如果租赁公司产生不良资产肯定会暴露公司内部控制机制和风险控制上的漏洞和缺陷。公司应该吸取教训,针对漏洞和缺陷逐一分析,提高风险意识,全面完善信用风险的事前防范、事中监控和事后处理机制。

第三,对承租人存在欺诈行为的处理。如果承租人通过提供虚假材料避开租赁前调查、事中审查和事后检查,或者承租人没有遵守租赁合同的规定而给出租人造成损失,对于这些问题出租人可以视具体情况诉诸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利益。

另一方面,融资租赁企业在处理承租人租赁申请时,也要进一步强化企业自身内部控制工作:包括实现对该类承租人业务的流程化和程序化;确立租赁合同的授权和分级审批制度、租赁合同的内部检查与稽核制度;同时保证落实租赁决策人员的岗位责任,形成租赁信用风险的电子化控制制度,完善融资租赁的激励制度的责任追究制度。

结论

融资租赁是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但在我国却经历坎坷,这与融资租赁面临较多的信用风险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对融资租赁风险的研究对行业的发展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员工控制与其他风险防控方法相比,挑选和任命员工、培训、职位设计等员工控制方法的副作用和直接成本都较小。甚至在小型融资租赁企业中,员工控制取代了许多结果控制、行为控制等“正规”控制方法。即使在大型融资租赁企业中,高素质的员工和良好的职位设计能够弥补“正规”控制方法的不足。

融资租赁业作为典型的金融服务业,资金和人才是最重要的财富,人员的控制是其他控制的基础,良好的员工控制才能保证其他风险防控措施的顺利实施。对员工控制好才能更好地进行其他控制,员工控制应该贯穿融资租赁公司业务流程的发起、实施和交易终止等各个阶段。

参考文献:

1.程新生.企业内部控制(第3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楚卫琳.融资租赁业务中的利润操纵:动因与条件[J].会计之友,2009(10)

3.黄彦菁.试论融资租赁风险产生的机制与管理[J].中国总会计师,2009(7)

4.胡阳.金融衍生品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的影响研究[J].金融论坛,2010(2)

5.胡阳,刘浩然,李蓓.《融资租赁风险与控制》的教学方案设计研究[J].中国证券期货,2012(9)

6.梁飞媛.融资租赁的风险与控制[J].浙江金融,2008(11)

7.史燕平.融资租赁原理与实务(第3版)[M].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05

8.谭向东.基础设施融资租赁(实务)经营城市的重要金融手段(第1版)[M].中信出版社,2011

9.何娣,张玉芳.我国融资租赁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J].商业时代,2012(34)

10.杨海田.2012年中国融资租赁业年鉴[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11.赵建敏.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困境与策略研究[J].商业时代,2012(18)

12.Ambrose, Brent W., and Yildiray Yildirim.Credit Risk and the Term Structure of Lease Rates: A Reduced Form Approach [J].The Journal of Real Estate Finance and Economics, 2008 ,37(3)

上一篇:债务风险评估范文 下一篇:系统安全风险评估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