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风险管理范文

时间:2023-08-23 17:03:04

资金风险管理

资金风险管理范文第1篇

1.宏观环境变化引起的风险经济形势的巨大变化,导致政府的宏观调控力度也随之增大,我国的产业结构正处于快速转型的关键时期,许多电力用户的资金流动受阻。另一方面,政府的宏观调控也会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效益,对供电企业的电费资金管理和控制形成了潜在的资金风险。2.电力用户市场经营管理风险在目前形势多变的市场经济环境中,电力用户企业面临的市场形势越来越严峻,其自身的生产经营状况影响着对供电企业的电费支付能力,对供电企业的电费资金回收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风险。影响电力用户企业经营状况的因素有很多,除了市场环境外,还有企业自身内部的管理水平和对市场的预期等因素,电力用户企业的经营状况不好时,就会对供电企业的电费资金形成风险。3.供电企业内部监管的风险供电企业的内部管理的水平和质量也对电费资金的回收形成一定的风险,目前许多供电企业对内部运行管理缺乏明确的管理目标和有效的管理模式,管理制度也得不到完善,致使供电企业内部管理混乱,形成电费资金风险。同时,一些供电企业对电费资金风险缺乏科学有效地评估和监管机制,也没有对相关技术和管理队伍加以建设,给电费资金管理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二、供电企业电费资金风险的管理和控制措施

1.强化电费资金风险评估供电企业要对市场宏观经济环境及政策信息加以收集和了解,从各个渠道获取企业外部各项信息,并对各类政策加以筛选,选取其中可能对企业造成影响的政策加以分类。积极分析企业当前所面临的市场形势和政策形势,对一些可能会对企业经营效益产生负面影响的信息或政策,要有预见性地采取解决措施,降低或避免供电企业的电费资金风险。2.建立客户信用等级,完善风险防范机制一方面,供电企业有权利收集电力用户的信息资料,依据收集的信息资料和实际电费回收情况,评估每一个用户的信用等级,建立电力用户电费信用评估制度。对故意拖欠电费、不遵守相关规定的电力用户重点管理,尤其是一些用电大户,如果出现拖欠电费资金的现象,就会对供电企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到供电企业的正常经营。因此,在建立用户信用等级的同时,对信用等级较低的用户要及时采取催费措施,增大催缴电费的工作力度和密度,从而及时收取电费资金。另一方面,供电企业要电费回收的风险预警机制,定期了解和分析电力用户的生产经营状况和缴费能力,收集分析电力用户的主要业务、经营内容及销售市场等信息,重点排查可能对供电企业形成电费资金风险的因素,实现对电费资金风险的有效防范和管理。3.加强供电企业内部管理,构建电力营销保障机制供电企业要不断加强对内部各项工作的管理,对电费内部管理风险加以有效防范和控制。对供电企业的内部业务流程和用电管理体制加强建设,形成以管理部门为中心的电费管理应用系统和用电管理制度,使供电企业的电费管理控制网络覆盖供电企业、电力营业点以及电力营业人员等各个层次,实现电费资金管理的标准化、科学化和制度化。电费的收取应依照抄表——核算——稽查——收费管理的流程和原则进行,不断强化对用电和抄核收与稽查分析工作,形成较为精细化的电费资金回收风险管理考核制度,从而达到控制电费资金风险的目的。4.创新电费结算收取形式,提升资金回收效率管理和控制电费资金风险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不断提升电费资金的回收效率,一般情况下,影响电费资金回收的因素主要有电费的收取方式、抄表时间和回收期、营业点的人员配备情况等。目前许多供电企业的电费资金回收多是采用坐收方式或上门走收的方式,不仅浪费大量时间和人力,收费效率也不高,可在此基础上,实行网上缴费、银行代收、预存电费以及自主缴费等形式进行电费资金的收取工作。积极采用销售折扣和违约金处罚相结合的管理方法,在电费回收期内,对已经缴纳电费的用户,针对其回收期的长短实施相应的现金折扣措施,同时对没有按时缴纳电费的用户收取一定比例的违约金,从而促进用户缴费的积极性,降低供电企业的电费资金风险。

三、结束语

由于供电企业经营业务的单一性,对电费资金的依赖非常大,如果不能及时收取电费资金,不但会造成电力资源的浪费,供电企业还要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追收电费,对供电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产生较大的影响。只有加强对电费资金风险的管理和控制,才能将各种损失降到最低。

资金风险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投资管理公司;投资;资金风险

一、前言

企业发展需要依靠大量的资金供给,缺乏了资金供给的企业,即便有再科学的发展规划都无异于纸上谈兵,而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逐渐趋于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同时,企业所感受到的同行竞争压力也在增大,企业需要发展、需要改革、需要提升自己的综合竞争实力就都离不开更多资金的有效支持,但是银行融资近年来又在不断抬高门槛,尤其是对于中小企业和新兴企业来说,银行融资的难度在不断加大,因此他们转而寻找其他渠道的投资来充实自己。投资管理公司虽然是以运作资金和投资来为客户与自己获取收益,同时又为企业提供便利,但是既然存在资金运转与投资行为,那么必然也会产生相应的投资风险与资金管理风险,而如何有效避免资金运作产生实际风险就应该是投资管理公司的管理者与决策者所关注的重要问题。

二、投资管理公司项目种类

投资管理公司进行的资金项目种类繁多,其投资产品的研发也是根据客户及企业需求而定。一般来说有小额贷款、基金、股票等投资形式。就资金收益及运作风险来说,小额贷款由于贷款周期相对固定且贷款利率比照银行利率浮动执行,因此投资收益与资金风险都相对较低。基金投资形式,一般周期较短,其收益普遍高于银行存款利率,但是基金的选择在资金风险层面来说更为灵活,需要投资者具备一定的抗风险能力与心理素质。股票投资是一种较为普遍的投资理财模式,股票投资的风险与收益可分为两种,短线投资与长线投资。短线投资由于股价起伏波动大,那么所带来的收益与风险也是成正比变动。长线投资往往会选择相对稳定的大型企业进行,虽然收益增长比例不会特别明显,但由于企业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与较稳定的收益,那么投资者也就可以获得比较稳定安全的持续性收益。

三、投资管理公司产生资金风险的原因分析

当前投资管理公司虽然对于资金风险管理也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但是从实际管理的成效来看仍然不够令人满意,究其原因主要有管理意识偏差、人才队伍素质较低以及缺乏积极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等方面。

四、加强投资管理公司资金风险管理的措施

前文提到当前投资管理公司在投资风险管理方面存在不足的一些原因,这些原因不仅有意识、人员队伍,同时也有制度建设及企业文化存在不足等诸多方面的原因。想要切实加强投资管理公司在资金风险管理方面的工作水平,就必须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有的放矢的分析研究,从投资管理公司的运作特点出发寻找有效的应对策略。

1.树立科学管理意识

树立科学管理意识不仅是要明确投资管理公司的特殊性,同时也要充分了解资金运作的特殊性及风险产生的可能性影响因素。而对于理论的掌握还不足以成为具备了科学的管理意识,更重要的还是要加强具体经验的学习与积累,这样才能够避免管理工作的纸上谈兵。尤其是投资管理公司的决策层、管理层更需要重视这方面的学习,从而真正将有效管理渗透于日常工作当中,为投资资金的良性运作营造一个科学的内部环境。

2.加强专门化投资人才培养

投资管理公司的风险防控不仅需要制度建设与科学意识,更重要的是需要一批能够真正了解市场、了解投资、了解客户以及了解企业的优秀的资金运作人才,而当前虽然市场上的投资管理公司为数众多,但在人才培养方面却显得相对薄弱。企业想要获得自己的一席之地就必须将专门化的投资人才培养放在工作重要位置上。首先,应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严格筛选和录用合格人才。其次,要根据投资管理公司的自身特点对投资管理人员进行更加详细、周密的岗前培训,确保她们能够了解各项理财产品的性能、优势、劣势及走势。再次,企业需要充分了解自己所拥有的人才队伍的总体情况,所以推行新型的人员档案跟踪管理制度也是非常必要的,档案记录的内容不仅要包括日常工作表现、工作绩效及考评情况,同时也要增加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互动的比重,加强双方的沟通、交流,这样一方面能够帮助企业更好的了解人才、用好人才,实现岗位的合理化配置,另一方面也能够通过为人才提供更为合适的工作任务来留住人才、提升人才,降低人才流失比例,巩固企业的人才队伍、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此外,针对投资管理公司对人才的特殊要求,还可以考虑加强与高校的联合人才培养渠道建设,企业为高校提供人才培养标准及教学资源,高校为企业进行定向化的人才培养及输送,从而建立一条完整的高端的人才培养通路,实现高校、企业、人才的三方互利共赢。

3.加强内外监督机制建设

资金管理存在着众多风险,而风险的产生也有人为原因与非人为原因两大类。加强投资管理公司的自己风险管理不仅需要科学化的制度,更加需要严密的监督约束。在内部审计工作方面要进一步加强事前分析、事中跟踪以及事后分析研究,从而不断纠正投资行为、提升投资水平。此外,还需要建立投资风险预警机制,根据不通过的投资项目及客户需求进行不同的关键点把控,为每一位客户建立属于自己的投资风险控制系统,从而真正做到投资风险最小化、投资利益最大化。

4.加强跨行业合作

投资管理不仅仅是一项财务管理工作,面对瞬息万变的投资理财市场,企业想要做好这个工作就更加需要加强跨行业的联系与合作。加强科技界与金融界的有机结合,为自己量身定制具有强大金融分析及操作灵活性的专门化管理软件,并加强网络数据信息的安全管理等级,从而实现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数字化与科学化。

参考文献:

[1]胡文斌.投资理财机构的风险防控[J].会计之友,2014.2.

资金风险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资金风险管理;使用效益;有效措施

近年来,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面临的所有环境都充满了可控或者不可控的风险,纵观各种由辉煌走向衰败再到破产的企业,最后一个比较关键的问题都是出在了资金风险管理这一环节上,所以资金风险识别、控制、消除对于企业的生存至关重要,风险问题涉及了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控制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

一、企业资金风险管理的基本内容和形式

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而言,资金风险管理是中心环节,其基本内容和形式分为如下几点:第一,企业资金的安全风险。指的是由于企业内部的控制制度或财务制度存在比较大的缺陷和漏洞,导致相关资金的安全性大大降低。比如,企业的运营资金被内部人员非法挪用、贪污等。第二,企业资金的短缺风险。指的是由于企业没有对外部环境做出合理的评估或者由于外部市场环境的突然恶化,导致企业各项运营活动所需要的资金短缺、资金链出现断裂的情况。比如,企业因为账面管理工作不到位导致资金一时难以筹集,资金短缺以后,经营运转必然受到影响,且这种风险可能会出现累积的效应。第三,企业资金的使用风险。指的是企业对资金没有合理安排、充分利用,其中主要是因为没有让企业的贷款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益。比如,企业资金的过量沉淀以及隐形流失等。

二、企业资金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的资金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

企业资金的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主要是因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是资金风险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效降低资金风险的坚固屏障。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或者缺失会导致资金运营过程的管理力度太小,资金使用时容易产生一定的安全风险。尤其是一些家族式的企业,内部制度基本上缺失,往往在规模投资时信息收集不足,管控体系缺失,最终会引发一系列的资金风险。

(二)企业在资金风险管理过程中缺乏有效监督

企业在资金风险管理过程中如果缺乏有效监督会导致资金风险的不断累积,主要表现在:企业的监督机制不完善,难以发挥监督审计作用;或者企业建立了一定的监督制度,但是流于形式,管理落后,没有得到贯彻落实。比如,一些企业的管理层对资金运营的环节缺乏有效监督,甚至存在着内部人相互控制的情况,导致非法挪用、占用、转移资金的现象频繁发生。如果监督机制缺乏,决策约束机制就很难形成,资金的使用过程和控制环节就会脱离。比如,一些企业尽管制定了一些监督制度,但是由于对企业内部的资金信息没有进行全面、客观的收集,使资金信息难以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情况,使监督机制难以发挥作用。

(三)企业的资金运营存在问题,使用效率低下

首先,资金的使用没有引起一些企业的充分重视。如果资金管理及使用良好,能够让其发挥应有的经济效益,产生一定的利润。比如,企业资金如果周转效率非常高并且运营合理,其本身就会产生大量的利润,同时也能够有效地降低资金的风险。其次,部分企业对资金市场、产品销售等方面的资金使用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部分企业对应收帐管理不善,使得企业的资金运转受到了一定的风险威胁,导致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益不能很好发挥,盈利能力逐渐下降。最后,企业资金的集中管理和内部资金分散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使资金的管理容易出现失控的局面。比如,一些企业不重视投资管理,对投资风险缺乏分析,导致投资过于主观,一旦发生投资失败,企业就容易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三、加强企业资金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

企业要想有效地防范资金风险,必须建立并完善资金风险控制体系,从制度上保证对资金的使用情况、流向、状态进行综合的诊断和监测分析,将风险严格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区间内。第一,企业内部应该具有资金风险控制和管理的职能机构,只有具备了这个条件才能使资金风险分析经常化、持续化、具体化。第二,完善资金风险控制的财务管理系统,通过建立资金使用的数据库,将不同时间的会计数据进行反复比较,检测资金的风险值是否超过了预定的限制。第三,完善企业资金风险评价分析机制。通过分析使企业看到可能面临着哪些风险,及时排除规模比较小的风险,防止小风险的积累。通过合理评估,研究风险应对的措施和方法,寻找风险可能出现的原因,评估可能会带来的经济损失。第四,建立健全企业的资金风险处理机制。在对资金风险进行了合理的分析评估以后,就要及时地采取有效措施来避免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同时企业内部必须及时地提供财务资料和管理信息,制定合理的对照目标,以便随时与之相比较、深入研究、及时判断、提前处置。第五,建立有效的资金风险责任制度。能否有效地落实风险责任是实施风险管理的重要前提条件,要积极明确管理者对资金风险管理的责任,并将其具体细化,然后落实到每一个工作岗位上,一旦出现风险问题,要及时寻找责任人,以此来督促相关的管理负责人在制定每一项决策时都要认真权衡,仔细评估。

(二)合理划分资金管理的权限

企业只有合理地划分资金管理权限才能提高资金的使用收益,降低运营的风险。第一,企业要集中资金筹集权。这是为了充分利用企业内部的沉淀资金,有效地降低企业筹集资金过程中所花费的经济成本。比如,企业要按照整体的资金使用计划和企业内部的资金沉淀数额来确定资金筹集的数额以及申请计划。第二,企业要合理集中资金运作权。现阶段,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太过复杂,使得资金运作过程中的风险大大增加,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效益原则、分散风险原则、安全原则等有效地集中企业整体的资金运作权,杜绝企业的资金风险,提高使用效益。第三,企业要集中管理沉淀资金的使用。要结合实际情况,在保证资金风险较小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沉淀下来的资金,发挥它们的使用效益,统筹安排,合理调度,将各个环节有效衔接,降低运营的成本。第四,企业要集中对外担保权。资金使用担保必须承担连带责任,造成损失必须赔偿;此外,企业要有效落实责任机制,认真考虑风险的可控性,在坚持权利、责任和利益相统一原则的前提下,有效集中企业的担保权。第五,将企业的费用开支审批权逐级分散。企业对大额的资金要进行集中支出处理,小额的资金(如办公费、水电费等)只需要零星支出即可。对于一个企业而言,资金风险与资金管理绝不是集权或者分权那么简单,两者之间必须仔细权衡,把持有度,使其协调发挥作用,不产生矛盾。

(三)重视企业内部的资金调控控制制度

企业应该认真分析自身的情况,及时关注有关分级审批权限的资金,同时在安排资金调度时,以审核过的现金流量预算和资本性投资为基础条件,严格控制对外投资权,并辅之以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此外,应积极完善企业内部的资金调度使用制度体系,重点关注财务管理、不相容职务的分离、审计监督、对外审批等环节,抓住重点领域进行有效控制,在及时识别、发现风险的基础上,通过有效分析来评估风险的大小,也就是要对主要风险和次要风险进行划分,先控制、再消除是企业资金风险控制的基本原则。在识别发现主要资金风险以后,首先要做的就是控制风险,保证其不会继续累积,避免经济损失增加的情况发生;其次才是通过仔细研究、认真分析,找到解决办法来化解和消除风险。

四、结语

现如今,资金风险管理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但资金风险管理的水平还要不断提高。由于风险管理和控制涉及的影响因素比较多,所以这个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比较多,但只要企业能够不断地提高风险意识,持续改进控制措施,就能有效降低风险,提高经济收益。

参考文献:

[1]黄轶涛.浅谈企业资金管理过程中的风险与管控[J].现代商业,2013(06).

[2]张金翠.对新时期企业如何加强内部控制的现实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1(20).

[3]张倩.基于风险导向的A油田公司资金管理体系优化研究[D].长安大学,2013.

[4]张娜.T公司营收资金风险管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2.

[5]董利群.企业的资金风险管理分析及控制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1(11).

资金风险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集团企业;资金;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10.24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10-54-02

一、资金风险管理分析方法

集团企业资金的运作包括筹资、投资、资金经营和资金分配。各个阶段有不同的侧重,但风险管理都要遵守下列基本程序:风险识别风险评估与衡量选择风险管理方案风险管理报告与评价,这样一个持续动态的循环管理过程。

二、资金风险处理方法及管控手段

(一)资金风险的4种处理方法

A:如果资金运行风险的代价和可能性均较大,成本较高,就不应再继续进行可能引发该风险的操作。B:如果资金运行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较小,它的影响较低或者很可能产生长远的价值,可以考虑承受这种风险。C:如果资金运行会由于企业核心业务而必须承担风险,可以通过系统和控制措施来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后果。D:如果资金运行风险是业务的一部分,其代价是可以预测的,集团可以通过保险、合同和担保等措施分担或转移风险。

(二)资金风险管控手段

一是内控系统建设。即资金预算管理策略、资金计划调拨策略、资金支付审批控制策略、资金统一管理、大额资金支付预警和控制策略、人员授权和岗位不相容策略等等管理措施建设。二是资金成本管理。资金成本一方面是指企业持有现金而失去的用此现金进行投资所获得的投资收益,企业持有的现金越多其资金机会成本就越大。另一方面是指企业取得使用资金支付的各种费用包括资金筹集费用和资金占用费用。资金筹集费用包括委托金融机构发行的股票、债券的注册费和代办费、向银行借款支付的利息和手续费等。三是对冲(套期保值)。操作的宗旨在于利用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产品以及对相关联的不同股票进行实买空卖,风险对冲的操作技巧,在一定程度上可规避和化解投资风险。四是经济资本配置。经济资本是一种虚拟资本,与银行风险敞口的非预期损失(UL)等额。银行的预期损失(EL)以准备金形式被计入经营成本,并在金融产品定价中取得补偿,事实上已不构成风险。非预期损失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风险,它是指实际损失超过预期损失的部分,该损失最终必须用银行的经济资本抵御。

三、资金风险管理的原则及对策

资金的市场风险是系统性风险,很难分散,一般采用套期保值(即对冲)或保险等方法加以规避,通过金融衍生产品或金融工程进行技术管理。信用风险是交易对手的信用水平和履约能力变化引起。(如:道德风险、信息不对称引发的信用风险计算难),多来自外部,可控概率相对较小。资金运营风险既具有广泛性,无处不在随时可能发生。又具有长久性,人类社会的发展及人性和对科技的依赖等相关,影响大涉及面广,需重点应对。

(一)公司治理结构与内控体系相结合原则

1、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公司治理结构中出资人、董事会、经理层之间的委托关系要求,建立最优的激励约束机制,化解机会主义、道德风险等,提高资产营运效率。集团要建立包括独立董事制度、内部审计体系和资金风险管理部门在内的全面有效的资金内控体系,建立资产与负债、风险与收益相匹配的管理机制,构筑严密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完善风险管理运行机制,进一步改进风险管理技术和方式,逐步化解累积风险,有效遏制重大风险。

2、构建风险管理架构。完善组织架构是加强资金风险管理的重要基础。通过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建立集团管理决策控制层(战略决策管理)、执行管理层(资金预算、监控、决策分析)、业务应用层(业务流程操作及具体实施)组织模式。进一步发挥结算中心(财务公司)的结算功能、内部资金调剂、监控功能(中间业务功能、融资功能、信贷功能)等资金管理功能,建立信息集中、管理集中、资金集中、全程监控的资金管理架构。

3、规范风险管理行为,加强内控制度建设。集团企业资金管理要按照“责任明确、分工合理、独立制衡”的原则,建立和完善资金管理决策权、运营权、监督权相互分离和相互制衡的机制;确立董事会对投资政策、风险控制、合规管理负有最终的责任。建立独立董事制度,强化独立董事职责,增强董事会独立性;董事会要内设资金风险管理及投资决策委员会,委员会主要负责审定资产战略配置和投资策略,决定重大投资事项,审定风险管理制度和基本战略,监督评估风险管理执行情况。监事会要根据法律、行政法规有关规定,监督董事会和经营管理层的资金管理行为。资金业务执行管理层,负责拟定资金管理、资产配置战略,制定投融资管理指引,建立资金管理绩效考核办法。负责拟定风险管理制度,识别、评估、控制和管理各类资金风险,定期报告风险管理状况。业务应用层应细化资金业务流程操作,明确流程各个环节、各岗位的衔接方式及操作标准,严格资金业务岗位责任,制定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的措施,做到风险评估在前,资金交易在后。使之覆盖研究、决策、交易、清算、风险控制和绩效评估等全部过程。

4、保障风险管理独立性。股东和经理人在风险承担和管理上存在着利益冲突,经理人在风险激励条件下为拿到红包和奖金,更愿意承担风险,从而使得自身控制风险的动力减弱,而赔钱则由公司(股东)承担。所以要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形成独立的风险管理系统,这个系统应独立于具体承担风险和以风险换收益的经理和业务部门。可以直接向代表股东利益的董事会汇报。

5、培养风险管理人才。随着现代金融工程技术和金融分析理论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应用日益普遍,但是集团资金管理远远没有成为纯粹的科学体系,在资金管理实践中,经验判断和处理,特别是制度和流程的制订与执行控制,占主导地位,集团风险管理者的经验非常重要,科学知识与管理经验必须紧密结合,资金风险管理本身就是个风险管控过程,必须充分重视资金管理方面的人才发现和人才的培养。

(二)本着自上而下原则推动资金风险管理

资金风险管理应自上而下,是强调集团最高管理层(董事会和最高经理层)在资金风险管理方面的首要责任,他们负责在全集团公司范围内推动资金风险管理,职高、权大、责任更大。首先,集团资金管理策略、制度建设方面董事会和最高经理层负有主要责任,而资金管理部门如结算中心、财务部门或财务公司仅仅是被授权的执行部门。其次,高管层本身就是资金风险管理的对象和重点,因其违规操作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更大。在实际工作中有效的资金风险管理防止重大损失,关键在于高管层在内控制度体系和风险管理体系中发挥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他们本身所拥有的决策权和决策过程也必须纳入到“相互检查和权利制衡”为原则的整个内控体系中,成为控制和约束的对象。

(三)按照事前管理原则改进风险管理技术

事前管理的特性决定资金风险管理具有挑战性。就是要“看见明天,预见将来”。为此开发利用现代风险管理技术支撑的资金管理系统和工具有着重要意义。引进成熟资金风险管理技术和经验,完善技术支持系统,推动风险管理由定性管理向定性与定量管理相结合方向转变。确定资产管理的最佳组合。设置科学的风险监控指标,运用风险价值、情景分析、压力测试等工具,评价、预警和监控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运营风险,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要建立资金预算,合理确定资金运作方向和比例,完善信息管理系统。加强信息技术支持体系建设,规范计算机软件系统开发、运行和管理。

(四)以风险与收益原则优化资金风险

风险不是损失,既有损失的可能,也有赢利的可能,这与人们长期以来的高风险高收益,低风险低收益的基本投资规律是吻合的。在集团资金管理上不能一味的回避或降低到消除风险。而是应在风险与收益之间,在稳健经营和竞争活力之间平衡和控制,进而实现风险优化。

(五)坚持责任追究原则,保障资金风险管理落实

集团各层级单位(部门)要树立依法合规管理观念,不断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明确资金管理、风险控制和投资运作等各项责任。监察(审计)机构要切实履行监管职责。要建立资金管理人员考察、评价、监督、激励等管理机制,完善述职制度,考核任期经营业绩、管理能力、职业操守和履职情况。要严格执行资产管理高级管理人员、重要岗位人员离任审计制度,严禁私设账外账。集团要定期开展资金风险管理的监督检查,及时排查薄弱环节、要害部位、主要业务和重要人员的风险,加大违法违规事件的检查力度,及时解决存在问题,并向董事会监事会报告。任何违法违规事项,要彻底查明原因,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参考文献:

[1] 王浩明、张翼.集团企业资金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 马学然.树立资金管理的三个理念[J].经济师,2006,(05):78-79.

[3] 夏静波.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的比较与选择[J].北方经济,2010,(01):126.

[4]张永华.浅谈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现状及其模式构建[J].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07):23.

资金风险管理范文第5篇

1.历史沿革。自1980年恢复国内保险业务以来,我国保险资金运用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80~1987年,为无投资或忽视投资阶段,保险公司的资金基本上进入了银行,形成银行存款。

第二阶段从1987~1995年,为无序投资阶段,房地产、有价证券、信托,甚至借贷,无所不及,从而形成大量不良资产。

第三阶段始于1995年10月,为逐步规范阶段。1995年以来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法》、《保险公司管理规定》等有关金融法律法规。

2.存在问题。(1)资金运用渠道偏于狭窄。西方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法定渠道则较为广泛,比如美国、日本就规定保险公司可进行政府债券、公司债券、股票、抵押放款、不动产、保单放贷等业务。1998年以前,我国保险资金运用有4个方面的法定渠道:银行存款、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近两年我国对保险资金投资渠道有了新规定,如认购定向国债、投资证券投资基金等,使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但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狭窄的局面仍然存在。(2)资金运用回报率过低,存在较大的支付风险。由于缺乏其他投资渠道,国内保险业的投资基本上都依法转入存款和国债等固定性投资工具上,因此银行存款、债券的利率以及国债的发行量决定着保险公司的投资回报率。近年来,伴随着多次银行利率下调,保险公司投资回报率每况愈下,规模收益持续递减。如果不提高保险资金运用的效益,我国保险将会出现未来支付缺口较大的潜在风险。(3)投资环境不成熟,资产负债不匹配。保险公司的投资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投资市场的发育程度。债券市场、股票市场、投资基金和其他投资工具的不成熟、不完善严重地影响了保险公司选择各种投资工具,参与投资市场的运作。另外,保险资金期限结构不合理,短期行为严重。从我国目前保险资金运用状况来看,由于缺乏具有稳定回报率的中长期投资项目,致使不论其资金来源如何、期限长短与否,基本都用于短期投资。这种资金来源和运用的不匹配,严重地影响了保险资金的良性循环和资金使用效果。(4)专业投资管理人才匮乏。保险投资是一项复杂的经济活动。目前我国保险企业缺乏专业性、技术性的投资管理人才,这种人才的匮乏已经严重影响了保险投资的决策和经营管理,也加剧了监管部门对放开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的担忧。(5)不公平竞争问题。在资金运用上外资保险公司有明显优势,如《上海外资保险机构暂行管理办法》规定,外资保险资金除可以人民币和外币存款、购买国债和金融债券外,还可购买企业债券、境内外汇委托放款以及股权投资。显然,外资保险资金运用渠道明显比内资保险资金投资渠道广,导致不公平竞争,不利于国内保险业的发展。

二、保险资金运用现有渠道分析

根据我国《保险法》及有关规定,保险资金运用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银行存款。银行存款是保险公司资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存款具有安全性好,流通性强的特点,但其收益较差。特别是我国在经历了1996年以来连续8次降息后,银行存款利率已低于保单预定利率,距离寿险公司的实际平均资金成本则有较大差距。

2.国债。国债作为安全性最好的债券,具有流通性强,收益稳定的特点,是保险公司投资的主渠道。自1981年恢复发行国债以来,我国的国债发行规模逐渐扩大,尤其是近几年,更呈几何级数增长。在发行规模明显增加的同时,我国国债的发行品种也逐渐丰富,期限设计日趋合理。

3.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金融债券是指银行或其他机构发行的债券。金融机构一般都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信用度较高,其发行的债券票面利率要高于同期银行存款的利率,发行后可上市转让。目前金融债券主要有国家开发银行和进出口银行发行的债券。企业债券是企业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的借债凭证。2003年6月,新的《保险公司投资企业债券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我国保险业投资范围,由原来只允许投资铁路、电力、三峡、电信、广东核电、中信等AA以上的中央企业债券,扩大到自主选择购买经监管部门批准发行,且经监管部门认可的信用等级在AA以上的企业债券,投资比例也由原来不得超过总资产的10%提高到20%。

4.证券投资基金。1999年10月,中国保监会批准保险公司向证券投资基金投资,投资比例上限为上年末总资产的15%,具体比例由保监会核定。与其他投资者不同,保险公司购买单只封闭式基金的比例可以占到该基金总规模的10%。

5.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其他资金运用方式主要有股票投资、公司债券、不动产投资、抵押贷款、资金拆出、境外投资等,对这部分项目的投资,必须经国务院批准。目前,除国务院批准个别保险公司个别不动产项目投资外,尚未批准保险公司向这些方面投资。

三、保险资金运用的风险管理

1.完善投资环境。投资环境即保险资金运用的政治经济环境的总称。证券、金融市场及金融机构构成了保险资金运用的投资环境。一些保险业高度发达的国家,如美国、英国、日本,其保险资金的运用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原因之一就在于它们具有适宜的保险投资环境。因此,首先,我国急需完善涉及保险投资的法规。投资法规的完善,在于建立保证投资市场公平、有效交易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例如不动产交易法、证券交易法等,保证市场交易有据可依;其次,加快发展债券市场。国债市场应努力发展中长期国债或向保险公司特别是寿险公司发行特种国债,扩大和增加中央企业债券品种、数量,要使债券成为保险资金的最主要的投资工具;再次,规范股票市场,大力发展投资基金,培养机构投资者;最后,鼓励和支持保险公司进行投资模式、投资渠道的创新。2.控制投资比例。保险投资必须绝对保证资金的安全性,这不仅关系到保险企业经营成果,还直接影响到国家的金融稳定乃至政治稳定。所以,既要选择适当的投资方式,又要防范各种外部市场风险,世界各国在保险法中根据本国实际,在规定投资方式的同时,严格规定投资比例。针对我国保险投资结构的现状,建议今后应重点投资国债、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投资比例由目前的不到30%,增加到50%左右;证券投资基金控制在10%以内(目前为5%左右);基础设施等不动产投资比例在10%左右;保持20%~30%的现金和银行存款,以备赔款或给付。

3.对产险、寿险公司的风险管理区别对待。产险公司通常都是短期的保险业务,保险基金在运用时对流动性要求较高。基于这一特点,产险公司投资风险管理应主要坚持回避风险型的风险选择,主要选择那些短期性的投资项目,以保证其对流动性的要求。同时,产险公司应坚持投资分散的原则,投资分散的重点在投资项目时间的分散上。需要强调,在保持投资项目整体流动性基础上,也可以将一部分资金投资于流动性相对较弱,即变现能力较差的资产以获取较高的收益。

寿险公司的保险业务期限一般都比较长,这部分资金对流动性的要求就较低,而对盈利性要求则比较高。同时,由于风险与投资收益、时间与风险一般呈正相关关系,要获取较高的收益,就必须冒较大的风险或选择期限较长的投资项目。同时,寿险公司在投资风险管理中也应坚持投资的分散性原则。另外,在保持投资项目整体具有一定盈利性的时提下,也应将一部分资金投资于期限短,风险小、收益低的投资项目,以保持一定的流动性。

4.建立内部风险投资监控体系。建立科学投资决策制度,一方面是使投资决策程序化和规范化,投资决策一般应由投资管理委员会研究决定,按程序进行;另一方面是投资决策的工作范围,投资决策应当建立在专家和专业机构确定的投资风险评估和现金流量的基础之上,同时对资金调度、投资策略、资产分配、资产管理采取专业化管理。比如,对投保保单,可分为一般帐户和特别帐户分类管理。根据保险给付情况决定的投资期限长短、公司偿付能力和风险的承受力的不同,安排相应的投资策略和投资组合,并根据市场状况适时调整资本结构。

5.加强保险投资行为监管。外部风险管理主要是行业监管部门,通过建立科学的监管制度,加强对保险投资行为的监管。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是保监会最重要的监管目标。从国外情况来看,保险监管层对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的监管也主要从定期检查其偿付能力来间接控制,通常不具体规定保险资金的投资方式和投资比例。因此,根据险种偿付风险大小的不同,科学规定不同的偿付能力标准,增强监管标准的可操作性,是风险控制最基础的工作。

除实施保监会定期和临时性检查制度外,英国保险业实施的指定精算师监管方式,发挥精算师对保险公司的监管作用,对风险控制也很有意义。另外还可通过独立的保险公司资产评估机构,对保险公司的资产状况给出评价。这一方面能够使信息更加公开化,便于监管层精简职能,更公正地监管保险公司,另一方面也方便消费者对保险公司进行选择,客观上对保险公司形成方面的第三方约束。

参考文献:

1.国务院研发中心.中国保险市场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2002-08-07.

2.李秀芳.中国寿险业资产负债管理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3.杨帆,韩卫国等.保险资金运用国际比较研究.国际金融,2002,(12).

资金风险管理范文第6篇

摘 要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都是绕着经济利益最大化这一目标开展的,而所有的经营活动都最终通过资金活动体现出现,可以说资金就是企业经营活动的血液,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其对企业生产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此,本文将对现代企业资金风险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希望对现代企业资金风险的控制和资金管理水平的提高能够有所启示。

关键词 现代企业 资金风险 财务管理

一、现代企业资金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代企业生产经营中的资金风险主要是指营运资金不足等问题给企业的经营成果以及财务管理上带来的不利影响,进而增加了企业遭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具体说来,企业资金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财务信息失真

由于很多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上的不够规范,使得相当多企业的财信息不完整、不透明、不及时的问题大量存在,这就导致企业的领导者以及决策者难以获得最真实有用的财务信息,并在第一时间真正掌握企业的资金状况,并采取有针对性的企业资金风险规避措施,可能会因为财务信息的失真而做出错误的资金管理决定,从而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不利影响。

(二)缺乏完善的资金监控体系

从整体上看,现代企业的资金风险主要来自于存货风险、应收账款风险、现金风险以及流动性风险等,这就要求企业必须针对各种资金风险采取有针对性的监督管理措施。但是,对于现阶段的很多企业而言,在资金运作的很多环节都缺乏强有力的监控措施,即使有的企业设置了相应的资金监督管理岗位,也常常会因为资金监控体系上的缺陷,难以实现对资金风险的有效规避和消除。例如,有的企业由于缺乏有效的决策约束机制,常常会造成在重大投资上的失误,导致企业在资金管理与控制上的重大损失。

(三)资金风险控制措施不到位

现代企业的资金风险隐含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要想从根本上进行消除是很难实现的,因此必须采取一定的资金风险控制措施来降低资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但是,很多企业在事前缺乏对资金风险的有效分析与预测,未能充分认识到企业资金风险管理中存在的潜在问题,常常给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造成不利影响。例如,在采购工作时资金不充分、在生产时投入与产出比的不科学以及销售工作中应收账款不能及时回收等,在严重时甚至会引起企业资金链的断裂。

(四)资金利用率低

目前,企业内部资金分散与的资金集中管理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已经成为企业财务资金管理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尤其是对于很多大型集团企业,子公司多头开户的现象已经非常普遍,这就增加了资金管理与控制上的难度。与此同时,有的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显得过于随意,忽略了自身的财务状况和发展目标,降低了企业资金利用的有效性。此外,有的企业库存和欠款所占比例较大,流动资金周转缓慢,这也是导致企业资金利用率低的重要因素。

(五)企业内部控制不健全

为了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有效性,降低企业资金的风险水平,现代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是由于很多企业过分强调资金的收付控制,存在着重核算、轻管理,重事后核算、轻事先事中控制等问题,使得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导致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浮于形式、流于表面,难以实现良好的资金风险管理效果。

二、现代企业资金风险管理的控制对策

(一)加强对现金的状态监控,规范企业业务流程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现金需求量的变动比较频繁,企业要想持续保持充裕的现金供给量是很难实现的,加上企业经营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的现金风险具有显著的客观性。对此,企业首先要执行严格的预算制度,尤其是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要及时调整和平衡企业的资金收支,确保现金支出安排的合理性;同时,企业应当规范现金业务流程,建立严格的内部审核及牵制制度,尽量规避或减少企业现金管理中疏忽大意、疏于防范、资金收支差错以及资金被挪用等风险。

(二)加强同往来企业的信用管理与协作

对现代企业而言,加强同往来企业之间的信用管理与协作能够有效规避各类经济纠纷的发生,降低企业资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对此,企业的销售部门一定要对信用管理工作给予足够重视,多加强同财务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要针对不同的客户制定不同的信用政策;对于采购部门而言,需要重点考察供应商的信用状况,最好是能够同企业建立长期的稳定合作关系,保证材料采购的质量和稳定性,对采购固定资产等大额的往来款项要利用信用证等担保付款方式。

(三)建立科学的资金风险控制制度

为了确保企业资金风险管理的水平,现代企业需要建立科学的资金风险控制制度,尽量将各种风险的发生消除在萌芽状态,避免因为资金风险转变为现实而造成经济损失。一方面,企业应当坚持资金的统一集中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企业要建立资金风险预先控制制度,加强对企业资金活动的分析、评估,确保企业资金收支的平衡。此外,企业还应当建立货币资金支付方式的管控体系,有效规避电子汇总、网上银行、电子交易等新型资金支付手段带来的各种资金风险。

(四)强化库存管理,加快企业资金的周转速度

为了将企业的存货数量控制在合理化的水平,避免企业存货对资金量的过大占用,企业采购原材料的数量一定要根据企业的产生订单情况和生产计划进行灵活的制定,成品库存数量则应当根据市场变化情况和生产计划进行科学的制定,即从原材料的采购环节一直到成品的销售环节都采取严格的存货管理措施,以最大限度的减少资金的占用量。此外,在库存管理过程中,要做好防尘、防盗、防火、防潮、防损等工作,避免库存产品损坏而带来的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五)制定科学的应收账款管理政策

首先,企业应当对客户的资质和信用状况进行深入调查,根据客户的商业信用确定最大的信用额度,建立严格的赊销审批制度,这样可以有效较低坏账的发生概率;其次,企业应当制定与应收账款管理相对应的绩效考核制度,提高应收账款经办人员在工作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再次,企业要结合自身的经营状况和资金状况,制定适合自身的赊销方针和结算方式,确保应收账款的回收效率和企业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企业资金管理中的风险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引起的,企业必须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积极转变资金管理观念,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对企业生产经营中的资金风险采取有针对的控制措施。同时,企业要重视财务分析的作用与职能,加强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建设,尽量规避或减少企业资金风险的发生,增强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参考文献:

[1]薛瑜.加强企业资金管理 积极防范财务风险.江南论坛. 2012(2):43-44.

[2]潘丽静.浅议集团资金集中管理与风险管理.中国总会计师. 2012(5):94-95.

[3]北京九恒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集团企业高效管理 资金管控是关键.上海国资.2012(5):88-89.

[4]景明秀.基于风险管理的石油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分析. 财经界.2012(10):221.

[5]陈永明.浅谈企业资金管理与控制.商业会计.2012(14):87.

[6]黄发盛.对施工企业资金管理现状及其风险防范的思考.民营科技.2012(3):201-202.

资金风险管理范文第7篇

关键词:加强

银行资金

风险管理

对于银行资金风险来说,世界各国银行监管当局和我国银监会普遍遵循的国际规则,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明确了银行经营的资金风险包括:一是以违约为标志的信用风险;二是以利率、汇率变化给银行带来可能损失为标志的市场风险。三是以内部制度失控、操作程序失误、员工违规、外部事件等导致可能损失为标志的操作风险。加强风险管理,是当前银行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从银行业当前的的现状看,经营中的三大资金风险难以防控。主要表现在:一是企业贷款违约时有发生。如:有的贷款企业不按照借款合同规定的用途使用贷款,挪作他用,有的小企业或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按借款合同约定还本付息等。二是市场风险加大。银行其信贷资金来源和筹措渠道主要是面向市场发行金融债券,利率随市场行情变化升高或降低。但目前我国银行对利率的利率风险管理的意识不够,相关管理人才缺乏,只把利率、汇率管理作为业务经营的附属职能,停留于对存贷款利率的简单管理,急需创新或引进先进的利率、汇率风险管理方法。三是内控管理难度大。由于我国银行业起步较低,发展相对来说还处于一个较为缓慢的状态,同发达国家的银行业相比,在管理上还存很多的问题,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并且由于长期处于国有的性质下,管理上难度较大,这个方面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1.强化资金风险管理的主要对策

银行是资金风险较大的行业,风险管理是银行永恒的主题。当前,防范资金风险,应当切实采取以下措施:

1.1倡导科学理念,增强全员风险意识。一是要积极引导员工要明确一个观点,即“风险管理就是效益管理”的观点,走出目前在认识上存在风险就是损失,风险管理等于损失管理、风险是信贷部门的事,与己无关的误区。现代银行经营观念认为,风险具有双重性,它既包括形成损失的可能性,也是形成收益的来源之一,其本质是通过管理风险而获得最佳收益,风险管理实际上也是对提高效益的管理。银行虽以执行国家政策、服务经济为目的,但作为银行,只有管理好风险,才能获得风险收益,实现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风险管理贯穿于银行经营与管理的方方面面,涉及到每一位员工所从事的岗位工作,应积极引导员工不断增强对现阶段银行打造现代银行,构筑全面风险防控体系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的认识,从而真正树立起全员风险防范意识和全面风险管理理念。二是要引导员工处理好两个关系,即处理好执行政策与风险管理的关系、业务拓展与风险控制的关系。既不能因执行国家政策而放松了对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信用风险的监控,也不能因业务拓展而忽视了资产质量的提高,要紧紧抓住资产质量是银行发展的重要前提这一基本原则,不能只关注短期利益而忽视银行长远发展的要求。

1.2切实采取措施,努力防控三大风险。一是依托各方力量,有效防范信用风险。要依靠党政、人行和银监等部门,加强政策引导,优化信用环境,通过加强诚实守信的道德宣传教育,培养良好的信用意识,使企业认识到良好的信用是最重要的无形资产,积极推行信用公示制度,让诚实守信企业得到更多、更好的金融服务和支持,让不讲信用的企业受到曝光,并受到联合制裁;应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建设信用记录制度的经验,建立完善信用记录制度,依托征信系统等,建立企业信用公共信息平台,防止银行误入“信用陷阱”;通过与保险公司加强合作,开办信用保险业务,降低银行信用风险损失;妥善落实好贷款担保制度,认真审查担保人的资格及实力,防止出现新的信用风险;健全信用法规制度,适时调整完善与银行业务发展需要相匹配的信用评级、统一授信等制度,依靠法律手段清收已经出现信用风险的贷款,努力将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二是加强利率、汇率管理,切实防范市场风险。由于银行商业性贷款的资金来源来源主要依靠市场化筹资,各级银行必须转变过去重信用风险而轻利率、汇率风险的观念,学习借鉴国内外商业银行重定价模型计量和管理利率、汇率风险的先进经验,加强对利率、汇率市场的分析,依据对利率、汇率走势的预测,通过选择债券种类和改变投资策略来调整资产负债的期限结构,努力规避利率、汇率风险;目前银行商业性贷款利率上下浮动的空间已开始放开,各级行应根据企业状况实施合理的定价机制,将市场筹资成本传递到商业性贷款价格中去,做到新放贷款能够根据市场利率变动进行调整,从而保持相对稳定的利差空间。同时,各级行可通过加大存款组织力度,不断增加低成本资金,以达到总行减少金融债券的发行而降低市场风险,并增加经营效益的目的。

1.3完善内控机制,加强监督与评价,完善监督检查机制。要应切实加强机构、部门、岗位、人员的相互实时监督制约,积极落实定期轮岗和强制休假制度,充分发挥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的作用;重点加强对管钱、管物、管人、管贷等环节的监督,把权力运行置于有效的制约和监督之中;进一步深化内审体制改革,应建立从总行到二级分行的垂直管理体系,按照银监会出台的《银行业机构内部审计指引》,进一步充实内审力量,提高内审人员素质,完善内审操作规程,增强内部审计的真实性,不断强化内部审计的广度和深度,充分利用内审成果,有效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效能。专业部门也要加大检查力度,发现风险隐患或问题,及时整改完善,不断提高内部精细化管理水平。

资金风险管理范文第8篇

[关键词] 土地一级开发 风险管理 征地补偿

土地一级开发,是土地储备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以政府为主导,市场化运作的一种土地整理模式。由于土地一级开发相对其他行业而言是资金密集型行业,征地补偿、房屋拆迁、土地平整、基础设施配套等,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而且资金占用时间长、周转速度慢。既要解决项目运转过程中新出现的资金需求,又需要偿还到期债务,仅靠开发企业自有资金是无法满足资金的需求。

目前,土地一级开发行业的资金大部分来自银行贷款,负债筹资成为主要的筹资方式。在完全市场化运作模式下,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企业的财务风险主要集中在资金筹措及投资环节。因此,在资金筹集及投放环节上加强资金管理,以进一步防范财务风险。使土地一级开发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一、土地一级开发行业财务风险概况

(一)土地一级开发周期长、无法以土地开发权作为抵押,以及国家加强对房地产信贷的控制等原因,导致融资难度增加,资金周转风险很大;

(二)土地开发过程中由于征地、拆迁等环节存在不确定因素,会导致土地整理成本上升;

(三)开发产品不能按预期出让,土地开发成本无法按时收回,导致利息成本上升及还本付息压力的加大。

对于土地一级开发企业而言,由于投入土地前期开发的资金有一大部分来自银行贷款,一旦遭遇地产市场低迷、经过开发的储备土地没有顺利出让,企业将面临财政危机。

二、土地一级开发资金运动的特点

从资金运动角度考虑,与其他生产经营活动相比,土地一级开发企业资金运动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特点:

(一)资金需求量大。土地一级开发所需资金量很大,少则几千万,多则几个亿、十几个亿,甚至几十个亿。

(二)资金占用时间长、土地一级开发,从征地拆迁到施工开发达到转让条件,所需时间往往很长,少则两年,长则三五年,甚至更长。

(三)分阶段投入。在大多数情况下,土地一级开发的资金是随着开发的深入分阶段逐步投入的,而不是一次性全部投入。

(四)回收期长。即使土地已经开发并开始转让,在许多情况下,最终全部收回资金,也需要较长时间,有的也长达几年。

三、资金筹集环节风险管理防范的措施和方法

在项目开始以前,对于项目本身所需要的资金总量、各个阶段需要投入的资金量、资金回收数量和时间等进行科学预测,在此基础上对筹资活动进行合理的规划是非常必要的。

(一)按项目的实际进度预测资金需要量

土地一级开发资金需求量大,并不意味着所有资金都需要在开始时一次性投入,而是随着开发项目的进度分期分批投入,因此在时间分布上应当根据项目进展情况和资金状况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筹资,既要避免因为资金供应不足而影响项目推进,也要避免大量资金闲置而加大成本的现象。

(二)按项目的成本预算、土地出让时序确定筹资数量

资金预测的基础是项目的成本预算、土地出让时序等。由于土地开发项目本身各项支出具有较为明确的成本预算标准,可以根据各个阶段土地开发的具体内容和预算标准确定相应的资金流出量,再结合项目开发过程中收回的资金数量和资金存量确定筹资规模。在一定时期内,资金流出量减去资金流入量,再减去资金存量,得出需要筹资的数量。

(三)选择最佳资本结构

从目前土地一级开发融资的现状和可能途径分析,融资渠道包括:政府投入部分开发资金、银行贷款、信用贷款、发行债券等。

在具体安排资本结构时,应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来安排负债与自有资金的比例关系,合理组织筹资方式,使资金成本和风险都能保持最小,实现有关各方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1、对于初创时期的企业,为避免由于负债而带来的利息负担,主要应采用政府投入部分开发资金、自有资金进行经营;

2、当企业发展比较顺利,对于未来前景有较大把握时,可以通过长期借款、发行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如果对于过多的利息负担并无太大把握,或者不愿意承担过大的风险时,可以通过增资或者吸收新的投资者的方式以增加自有资金来解决资金需求。

四、资金投放环节风险管理防范的措施和方法

对于开发企业来说,将大量资金投入土地一级开发项目,除了实现政府土地开发目标之外,自然希望获得一定的增值收益。在项目运作过程中,在控制投资风险的基础上实现较高的投资回报。

(一)项目实施前投资可行性评估

相对其他房地产开发项目而言,土地一级开发存在较多的财务风险,包括:融资风险、成本费用变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因此,在项目开始实施前,要通过对项目本身的深入分析,比如对所要拆迁地区的居民人数、构成、成分等加以分析,以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确定风险发生对于项目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再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确定风险反应;同时运用一定的方法,如:回收期法、投资报酬率、净现值法、获利能力指数法等计算项目的投资收益,从而做出投资可行性决策。

(二)投资实施过程的管理

对于土地一级开发项目,在进入实施阶段以后,需要对投资实施过程进行监控。实施过程监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对预算执行的监控

项目开始前,首先编制详细的土地开发投资预算,在以后的物资采购、建设安装、环境工程等投资实施过程中,也都必须严格执行预算,不得随意更改预算,保证预算的严肃性。凡是确实需要对预算进行调整的,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预算调整的审批。

2、对成本的监控

按照有关规定,土地开发成本必须经过有关部门的严格审核,凡是超过规定范围和标准的开发成本,有关部门在审核时不予以通过,则需要由开发企业自行负担,从而减少了开发企业的利润,因此开发企业同样必须加强对开发项目的成本控制。财务部门及时了解项目的总成本和相关成本项目的发生情况,并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成本分析,了解成本变化及其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成本。

总之,在资金筹集和投资环节加强风险管理防范,可以使土地一级开发企业有效降低财务风险,获得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 考 文 献

[1]楼建波、张双根、金锦萍、吕飞飞主编:《土地储备及土地一级开发法律制度》,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5月

[2]王宏新主编:《土地一级开发实务指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年3月

资金风险管理范文第9篇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城建项目质量、风险管理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本文分析了城建项目投资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了关于风险控制的若干举措。

关键词:城建项目;投资资金;风险管理

引言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向纵深方向发展,各级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人员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逐步认识到计划经济体制已不适应城市建设的发展和改革的要求。为了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建设资金管理体制的需求,广大人员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改进方法,重视城建项目投资资金风险管理工作在整个项目建设中的重要性。

1风险管理的内涵

关于风险管理的定义有多种说法,一般看法是:投资项目的管理者通过风险识别,风险估计和风险评价,并以此为基础合理地使用多种管理方法,技术和手段对投资活动涉及的风险实行有效的控制,采取主动行动,创造条件,尽量扩大风险投资活动的有利后果,要妥善处理风险事故造成的不利后果,以最小的成本保证安全、有效、可靠地实现风险投资总目标。

2城建项目投资资金风险管理现状

2.1资金风险管理制度不健全

资金风险管理制度的制定不科学,没有细化城建资金使用过程中的实际风险,资金风险管理制度照搬一些现成的规定,没有集介城建项目投资的特征。而且,资金风险管理配套制度不健全。虽然都制定了资金管理制度,但是在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中存在资金支出范围控制不严、资金预算屡屡被违背,相关规定成为一种摆设。

2.2投资资金监督控制力度不够

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导致施工企业资金风险管理控制乏力,在事前预测上缺少准确介理的控制标准作为参考,也就无法提前采取措施实施事前控制。没有全而的内部控制系统对项目进行实时跟踪,资金风险管理就无法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企业资金流与控制程序相脱节。内部审计在缺乏足够的审计材料和数据的情况下,所做的审计工作更多的是一种形式而没有实质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考评方法既不能科学反映整个施工项目的实施情况,也无法让广大员工信服,久而久之会使人们对资金风险管理的必要性产生怀疑甚至否定资金风险管理的作用。

2.3资金风险管理意识不强

城建项目投资本身具有很大的风险,项目资金需求量大,建设周期长等特征使资金风险管理成为任何一个城建项目必须重视的问题。然而,目前我国城建项目的责任人忽视了对资金风险的控制,这里主要还是一个对待资金风险的态度和认识问题,在资金管理过程中重视数量忽略质量,重视资金筹集而忽略了投资的效果。资金风险管理意识的缺乏必然导致在资金风险控制制度建设上的不健全以及监督管理不到位,这些进一步加大了资金的投资使用风险。

3完善城建项目投资资金风险管理若干措施

3.1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3.1.1坚决执行招投标管理制度

《招标投标法》以及相关招投标的规定是我国对项目建设勘查设计、施工建设、监理及材料采购过程中应遵循的有关制度、程序的纲领,任何城建项目都必须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招标。资格预审以及招标文件的制定时,具体项目的招标投标执行标准要充分考虑项目和标段特点、当地物价水平以及市场竞争情况,最大限度地避免恶性抢标、高价中标等。建设单位应根据招标标准和程序对投标人的资质证明文件、业绩情况、财务情况进行资格审查,自行或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湘L构编制标底,单位财务部门须审核标底计价内容、计价依据的准确性和介理性,以及标底价格是否在经批准的投资限额内,同时,组建评标委员会负责评标,评标委员会由建设单位的代表和有关技术、经济等方而的专家组成。评标委员会按照招标文件确定的标准和方法,对投标文件进行评审和比较,并择优选择中标人。

3.1.2完善项目授权审批制度

由于城建项目涉及的资金支付范围广、数量大,项目负责人难以逐笔核实经济业务的真实性、介法性,因此必须按照一定的程序和原则将权力授子职能部门负责人,实现授权审批的集权与分权向结介,保证将资金支付的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授权的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员在授权范围内按照介同约定标准对工程质量、女全标准、工程进度、费用支出、费用变更等签署意见书,进行日常实地管理,最后交由财会人员办理资金支付手续。

3.1.3加强采购关键点控制

城建项目采购涉及的材料种类多、供应商情况复杂,“眉毛胡子一把抓”的资金风险控制难以发现资金使用的漏洞所在,还会导致风险控制成本的上升。因此,抓住采购关键环节,在供应商的选择、采购权限划分、采购计划的申请与审批、采购介同的签订与履约、材料验收与领用等环节按规定需要招标或者可以选择招标的实行公开招标,不能进行招标的,如果采购项目的单价较高或者金额较大,应成立包括申购部门、财务部门、采购部门组成的询价小组,按照招标资格预审的条件,对比三家以上的供应商的产品并将产品相关信息报送项目管理部决定。

3.2完善城建项目投资资金内部控制体系

内部控制包括岗位分离、授权审批、资金拨付关键点控制以及配套的内部审计、资金预算控制等。

3.2.1健全岗位设置完善会计基础工作

岗位设置要遵循不相容职务的分离与并实行定期轮岗制度,城建项目应根据项目规模、业务量多少以及业务活动的特点设置会计岗位。

3.2.2完善资金预算管理

财务部门要根据以们年度资金使用情况、城建项目的设计要求会同材料采购、施工建设部门编制年度资金预算,并将各资金使用明细指标下达到个职能部门。各职能部门如有需要调整的事项及时通知财务部门,经主管部门审核通过后可以对部门资金预算作出调整。年度预算编制并审核通过后,各部门要根据资金预算指标编制本部门的资金使用计划书,将资金使用的情况具体到月或者周,以便于对资金支持进行实时控制。资金预算一经通过不得随意变更,要建立资金预算责任制度,对超过资金预算标准的支出要查明原因,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强化资金预算的执行力度。

3.2.3建立三方协调投资资金外部监管制度

这里的三方包括项目建设单位、项目承包单位和投资评审中心。项目建设单位对项目建设全程负责,具有资金投资的决策权,承包商作为工程的具体建设单位拥有资金的使用权,投资评审中心作为第三方,评价项目招标标底的介理性,审核项目概算、预算、竣工决算以及与工程造价相关的其它情况,检查建设项目财政性资金的使用管理情况,监督项目基本建设程序和基本建设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当期部分城市已经建立其基于这种模式的控制方式。三方协调的资金监管制度是城建部门分散、转移不能自接控制的风险,如违约风险的有效措施。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建项目在投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风险,我们应采取有效的方法加以回避,力争在同样的风险下,获得更高的回报率,或在同样的回报率下,尽量降低投资风险。

参考文献

[1]李瑞,刘喜,赵小燕. 建筑工程施工风险评价研究[J]. 河南建材,2009,05:94-95.

[2]齐光. 对当前房地产市场的基本判断和政策建议[J]. 中国房地产金融,2003,03:11-14.

资金风险管理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集团资金;风险管理;防范

一、企业资金管理及风险概述

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是通过对集团成员单位资金的控制与管理,充分发挥各单位积极性的基础上,让其保留必要的交易性资金,并将多余资金归集到集团,由集团实行统一管理和运用。资金是企业运营的基本要素,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是企业的命脉所在,是企业能够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袁媛(2012)关注于企业的资金流动性风险(现金流风险),把资金风险定义为企业在筹集资金过程中由于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而导致的风险;即企业可能无法偿还到期的债务或者没有足够的现金来支付到期债务的不确定性,使企业预期未来收益与实际收益出现偏离的风险;企业资金风险主要有资金安全风险、资金短缺风险和资金效率风险。洪立阳(2011)提出,资金风险是指企业集团资金活动中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企业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从而导致企业蒙受经济损失或偿债能力下降的可能性。杨小舟、台闯(2009)提出,企业的资金风险分为三大类:安全风险、短缺风险、使用效率风险。安全风险指的是资金被挪用、诈骗和贪污的风险;短缺风险指的是企业不能及时、足额地筹集所需资金从而使得企业失去经营盈利的机会,从而产生机会成本;使用效率风险则可以定义为多余现金获得的收益低于贷款利率。

二、资金管理存在的风险

1.安全风险。资金安全风险主要是指资金被挪用、诈骗和贪污的风险。这类风险有来自企业内部控制的不完善,资金流失、监控、信息化风险以及外部的支付、对外借款以及票据安全风险。主要表现为未经适当审核及授权随意申请及领用财政拨款,可能导致财政拨款未能专款专用,造成潜在的资金流失风险;管理信息化系统利用率低,资金可监控比例低,造成资金管理难度大;网银、信息化系统安全措施管理不严格,可能导致资金被恶意支付、转账或盗取;违规使用资金、付款,造成经济损失:未履行支付审批程序,或未取得合理授权,而违规支付;付款形式不合理,如违规、超限支付大额现金;对外借款管理不规范,借款手续不完善,导致借款没有签订协议或没有按规定收取利息,造成资金流失;空白票据的购买没有经过审批导致票据使用未能得到有效监督和管理;对购买的票据有没有及时录入财务管控系统;对报废的票据没有加盖报废章,造成资金损失;未定期对应收/应付票据实物与台账进行核对。

2.短缺风险。资金短缺风险是指企业不能及时、足额地筹集到生产经营所需资金,从而导致企业放弃供应商提供的现金折扣、低价甚至亏本出售存货和项目、无法及时清偿债务导致信用等级恶化、被迫破产重组或被收购等。资金短缺风险主要有以下因素所致,如融资风险、融资计划未能完成,导致现金流短缺,影响正常经营;信用风险、未能如约支付到期借款本、息,影响信贷信用等级;应收账款风险、应收账款中不良资产金额巨大,形成损失挂账未处理,造成财务账务处理偏差。

3.资金核算风险。资金核算风险主要是企业内部账务处理不当或收款及合同管理所导致的资金未及时入账等的风险。主要表现为:账目管理风险,缺乏定期盘点、对现金盘点的结果缺乏有效地审核、有差异的盘点账务处理不及时造成资金流失;(银行)账户管理风险,对银行账户缺乏定期核查,导致存在大额长期挂账未达账项没有及时清理,譬如账面余额与明细不一致,资金分散,资金利用率低;合同管理风险、销售及工程合同信息不全,录入信息不准确,使得实际的项目资金使用信息与入账信息不一致,从而影响财务报告的准确性,产生错报、漏报潜在风险;资金盘点风险,缺乏定期盘点、对现金盘点的结果缺乏有效地审核、有差异的盘点账务处理不及时造成资金流失。

4.资金预算管理风险。资金预算管理风险是指企业编制资金预算由于对内部经营或外部形势考虑不周全,使得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资金与预算出现偏差,导致的资金流风险,主要有预算编制风险及执行风险。预算编制风险、各部门之间沟通困难,以致预算编制数据难收集、数据不准确,造成预算编制偏差,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未充分考虑国家政策、外部经营环境变化和内部资源条件等因素,导致预算编制偏差。预算执行风险,现金流量预算执行偏差较大,发生预算外事项使得资金来源或支出与原来发生偏差。

三、资金风险管理与措施

1.资金安全风险管理。根据前文所述,资金安全风险主要是各种因素或次级风险共同作用,形成资金、票据使用与管理上的各种风险,容易造成资金使用低效或产生资产损失的可能性。资金安全风险管理重在事前防范,建立良好的内控环境、健全资金管理的内控机制来堵住各种安全漏洞,第一、建立健全授权审批制度,按照规定的权限和制度办理资金收付业务;第二、贯彻内部牵制原则,确保不兼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加强员工专业素养和安全道德教育;第三,加强内部审计,在公司内部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审计调查工作,监督内部控制措施和程序的有效性,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漏洞与薄弱环节,杜绝资金风险发生。

2.资金短缺风险管理。根据前文关于风险的因素分析,资金短缺风险包括前因型的融资风险、应收账款风险、资金运营低效风险、资金运作计划风险和后果型的信用风险。形成短缺风险的原因有:激进的筹资政策、宽松的信用政策、片面追求生产规模和市场占有率、投资项目周期长以及过多采用债务性融资等。针对资金短缺风险,可从以下几方面改善:一是从经营战略上高度重视资金短缺风险。二是优化资本结构,流动资金与项目资金匹配使用,避免长短期资金错配造成资金风险。三是加强经营性营运资本的管理,合理利用对外负债,比如应付账款、应交税金等不带息负债。四是拓宽融资渠道,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采取多种融资方式,避免单一融资所产生的融资风险。比如企业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可转债等,上市公司还有增发以及配股等方式。五是保持财务弹性,企业不能一味追求资金使用效率而忽视了资金的流动性及资金的安全性,即使在经营状况良好、融资比较便利时也应适当控制负债比率,保持融资能力以满足生产经营中临时性、突发性事件所引起的资金需求。

3.资金使用效率风险管理。简单来说,资金使用效率风险可以概括为多余现金获得的收益低于贷款利率。当一个企业既持有大量现金又有巨额银行借款时,若非行业特点或经营战略原因,则很可能存在资金使用效率风险。

解决使用效率风险的途径主要有:一是加强应收债权的回收,企业可在销售信用标准与增加收入而增加应收款项的机会成本、收账费用以及坏账成本之间取得良好的均衡。二是利用“现金池”管理方式,盘活企业资金。三是谨慎投资有价证券,平衡风险与收益,在可承受的风险范围内最大化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4.资金预算风险管理。如前所述,预算管理是资金管理的主要手段之一。预算管理工作的相关风险主要有预算编制风险和预算执行风险。

预算编制风险,体现在集团公司与项目公司、各级公司各部门之间沟通不畅,以致预算编制数据难以收集、数据不准确,造成预算编制变差;有时是未考虑国家政策和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的资金需求和内部资源配置不合理等因素导致预算编制偏差的可能性。主要风险因素有预算数据信息收集不完整、不准确,未考虑国家政策和外部经营环境变化等。预算执行风险,主要是预算外资金使用事项较多,现金流量预算执行偏差较大,导致资金使用与管理出现计划外偏差,降低了预算控制的有效性等可能性。主要风险因素有预算执行不到位、预算管理不严格等。

本文总结了企业资金风险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提出相应的解方法与措施,希望对企业集团资金风险管理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袁媛.电网企业资金风险管理[J].会计之友.2012(12).

[2]杨小舟,台闯.货币资金风险管理[J].财务与会计,2009(03),39-40.

[3]商晓谦.对企业资金风险管理的思考[J].北方经贸.2012(2).

[4]王稳,王东.企业风险管理理论的演进与展望[J].审计研究.2010.4.

[5]李娟.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方法与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9).

上一篇:新税收征管法范文 下一篇:客户管理知识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