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心理活动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0 18:53:03

中秋心理活动总结

中秋心理活动总结范文第1篇

实习救助站工作总结1

在第二阶段的校外实习选择上,我选择了南京救助站,作为一名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我希望在这里可以做些可以做的事情!五月十号是我第一次到这里,通过冯元学长的简介,与流浪儿童的交流和自己的观察,对救助站的概况有了初步了解,为接下来的工作的开展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一、活动目的:

了解机构的运作模式;机构流浪儿童的生活状况;社工在流浪儿童救助方面的开展情况;与流浪儿童建立初步的关系

二、活动内容:

督导与实习生见面并就整个实习的流程做初步的安排;实习生与流浪儿童相互介绍,并通过玩游戏的方式了解他们;督导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介绍当前的政府关于流浪儿童救助方面的政策和南京救助站的主要工作内容;与流浪儿童一起做游戏,在游戏中了解他们,同时也增进相互间的熟悉程度

三、当前救助工作模式的利弊分析:

利:当前的救助模式在解决流浪儿童回家问题上做的很到位!而且保证了最基本的权利人身安全、生存权利;在日常的工作中也在做对流浪儿童的教育、行为矫治、心理治疗、道德、生活常识方面的工作

弊:从社工的角度看,救助站的当前模式的方向性有一定的正确性,毕竟它是当前社会环境下的产物。但是,流浪儿童最后是要回归社会的,不可能一直呆在这里。所以我们要尽早让他们具备回归社会的生存技能。所以我认为要让他们一进救助站就要对他们进行两方面的培训:一是生活技能(生活常识、生存技能);二是道德教育(时间投入大,效能却低);而且对他们的教育应该是一种不同于正常的九年义务教育模式,而是一种适合他们生活背景和未来实际生活的模式。

但是这些都需要大量资金,有些培训还需要物力、人力方面的投入,那么我们就需要社会企业的参与,让我们的被救助者成为他们生产环节的一部分,最终让这些救助者走向社会。

当然在进入救助站的时候就要对被救助者进行筛选,我个人认为需要以下几个要素作为依据:年龄、智力、身体健康状况。

四、社会工作者需要做的:

社工应该着重在心理治疗和行为矫治去影响他们,这些内在的东西对他们回归社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社会工作者在流浪儿童回归社会方面起着最重要的角色!

实习救助站工作总结2

实习生学号:XXX指导老师:XXX实习机构:南京市救助管理站未成年人儿童保护中心机构督导老师:XXX实习组员:XXX

第一部分:引言

一、实习安排:2015年2月4日至2015年3月25日,在南京市救助管理站儿童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实习,社会工作实习报告。每周四9:00--16:30,上午针对流浪儿童开展各种主题的小组活动,内容有益智类、娱乐型等;下午进行通过一些小游戏与孩子建立关系,开展个案访谈和记录,丰富个案资料。同时,单位督导也将自己的一些经验和技巧通过示范传授给我们。

二、实习目的:社会工作是一门实务性很强的专业,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将理论知识内化为熟练的技巧,并运用到生活和工作中。只有在真正的在社会工作实践过程中,才能获得更多的专业工作的经验,能有更高层次的理解。

(一)通过实习来进一步巩固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理论,在学习理论的同时,业能够将理论联系实践;

(二)发现自己所学知识的不足之处,及时弥补和纠正;

(三)亲自带领小组群体,在实践中锻炼自己与他人交流与沟通的能力,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给在大学生活中不适应人群提供一些专业技巧和心理上的支持与帮助;

(五)从实习中获得一些专业工作的技巧与经验;

(六)培养专业的认同感,真实的体验社会工作者角色。认识社会工作崇高的价值理念。

三、实习意义:社会工作是一门实务性很强的专业,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将理论知识内化为熟练的技巧,并运用到生活和工作中。只有在真正的在社会工作实践过程中,才能获得更多的专业工作的经验,能有更高层次的理解。

一、在带领小组的过程中,通过小组计划书、招募组员、开展小组活动、评估与总结,使我们能够很好的掌握小组工作的流程,技巧与实际操作的能力;

二、与服务对象的交流,提高自己在实践中与他人的交流与沟通能力;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而且为身边受困人员提供帮助,对自己所学的专业认同感有很大地提升;

三、通过实习发现自己的知识漏洞,及时予以新的补充,从而得到更好的改善自己的专业水平;

四、在实习中,能更多的更实际的培养社会工作者应有的职业素养,也能较多的明白社会工作的价值所在。总之,实习触发了我们的思想,也从不同的角度提供了锻炼的机会。只有通过了实习,才能真正有深刻的体会,才能感受到工作中所获得的那种愉悦感。实习和没有经历实习的人结果是不一样的,而主动实习和被动接受实习还是不一样的。

第二部分实习过程与内容

大学生实习工作记录表

(一)实习生总人数:4人流浪未成年人总人数:9人器材:乒乓球拍、乒乓球所用活动室:大学生实习中心目的:对机构的环境有初步的了解,并且和孩子们建立基本的关系,对以后的活动进行铺垫。内容:9:30--11:30参与了冯元老师对流浪儿童的法律课程,观察了机构的硬件设施,对机构职责有了较为明确的了解。14:00--16:00在与孩子打乒乓球的过程中,了解了部分儿童的基本情况,做了个案调查,为以后的个案及小组工作准备条件。所用专业方法与技巧:积极倾听、澄清、观察,同理心的表达活动总结通过对机构的工作环境和被救助儿童简单的了解,为以后实习工作的计划以及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依据,有利于小组活动的目标性和有效性。但通过自己观察,也发现了一些机构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待改进。由于是第一次实习,与机构督导交流深度不够,还有待提升。但在活动中自己还不够主动,自身的感染力和热情不足。大学生实习工作记录表

(二)活动地点:室内活动室器材:电视机目的:通过游戏帮助提升孩子们的智力,与创新意识。并且在团体中让孩子们懂得与他人相处的方式,彼此尊重和了解。让孩子们从游戏中获得快乐,营造轻松快乐的氛围。内容:(1)向孩子介绍在游戏当中应该遵守的规范(2)带领孩子们做游戏,由我主持,其他人做协助工作,向孩子们介绍游戏规则,并引导孩子积极参与。(2)对于一些无法融入到游戏中的孩子,工作员一起强调小组规范,维持现场秩序。(3)在孩子们的要求下,为孩子们播放《猫和老鼠》动画片,过程中保持现场安静的秩序。所用专业方法与技巧:活动中针对孩子的特点和需要采取改变活动计划地方案;当孩子间产生冲突事件时,即时加以制止,并且共同分析冲突产生的原因,适当予以引导。这次活动中我们和孩子们地沟通明显深入和自然,相互间的关系和上次相比有了明显的进步。但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则需要深思:(1)在游戏开展过程中很难维持现场秩序,让孩子融入到我们的小组之中。由于很多游戏孩子们都已经玩过,因此对游戏没有兴趣,他们更喜欢自己玩,现场难以控制,游戏根本无法进行下去。(2)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基本上没有听主持人讲话,全部在那里打闹,一片混乱,我们也无法维持场面。最后,自己都产生了无助的情绪。(3)有两个年龄大一些的孩子不屑于去看动画片,一直在默中。在其他方面也没有与其他的孩子互动和交流。从上述问题中总结如下:(1)游戏设计本身没有真正考虑到孩子的切身需要和特征,没更够将游戏与孩子的爱好嫁接,因此无法吸引孩子的兴趣。而且游戏也缺乏创新,都是一些老套的游戏,大多数都已经玩过。因此,需要我们在设计游戏时既要有新颖的地方,也要考虑孩子的需要,而不能以计划为本身(2)这些孩子们大多处于儿童和青春期,这个阶段的特点就是好动与叛逆。因此在游戏的设置中一定要实际的适合这些年龄阶段的游戏来,才能得到他们的配合。(3)主持人也没有很好的将活动规则说清楚,不能极大地调动孩子的兴趣。大学生实习工作记录表

(三)活动地点:博弈室、我图我画器材:、画板、彩色笔目的:通过益智游戏帮助提升孩子们的智力,与表演能力。并且在小组中让孩子们懂得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同时,让孩子学习表达技巧。在游戏中得到快乐与关爱,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体会社会网络的支持。内容:(1)上午:我们和男孩子一起在博弈室下棋,通过在下棋过程中的建立关系,进行个案访谈,收集个案资料(2)下午:带领孩子在我图我画室开展了小组活动。我是主持人,边森森为协作者A、首先给大家介绍小组规范,然后解释本次小组的主题及游戏规则。B、为了活跃气氛,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我们邀请李成给大家唱首《感恩的心》C、通过自画像来自我介绍,说出自己的名字、年龄、籍贯、爱好等等。D、我写你猜,请出一位小朋友写出一种动作或者动物,再让另一位小朋友表演,大家来猜(每个人都轮换一次)F、活动总结时,组员开始躁动并难以维持,宣布结束。所用专业方法与技巧:1、在做个案时,当孩子说到自己以前痛苦的经历时,予以同感表达和理解。并且在对其受骗的经历予以建议和忠告。2、邀请李成唱歌时,主持人给与鼓励现对本次实结分享如下:1、这次活动中,主持人表现的更加富有活力和感染力,非常自信和熟练,对专业技巧的运用也变得熟悉,更够主动地融入到此群体当中。但对边缘者和破坏者处理能力有待提高2、协作者在整个活动中表现不够积极配合主持人,而自己与不愿意参与的孩子聊天,没有很好维持现场秩序,影响了活动进程。3、由于实习的男生和女生是分开进行的,因此对活动本身造成了一定得影响。小组活动安排被改变,而后来的游戏是临时组织的,所有在以后的小组活动设计需要变动。4、在活动中,救助站内的女生没有能够参与到小组活动中,而且男生和女生被隔离,没有机会正常地交往,这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育。也使孩子学习与异往的能力与技巧被阻碍,肯定对处于青春期的性心理发育阶段的孩子造成性别认同障碍,需要对此回应。大学生实习工作记录表

(四)活动地点:手工室、健身房器材:折纸、剪刀、画笔目的:通过教孩子一些折纸的方法,来发现生活的乐趣,在被救助的期间内,也能体验到一些温馨和快乐,来替代枯燥乏味的救助生活。另外,也可以加强跟陌生孩子的关系建立,为个案访谈做好铺垫。内容:(1)上午:在手工室里,许敏教孩子折叠纸船、心、和千纸鹤,其他三人为协作者。并且在自己的作品上写下自己的姓名、兴趣、爱好、最想说的一句话,然后将作品保存纪念。最后在督导的带领下,总结活动的收获。在此次活动中,年龄较小的孩子的融入情况非常好,也能积极与主持人交流;而年龄稍大(三个16岁)的孩子对活动基本不感兴趣,只是刻板地根据主持人的步骤做,如有不懂也不询问交流。但孩子反映,都没有学会。其中,一位孩子偷拿手工室里的气球,被督导当面批评,并要求其他孩子指出其错误,最后惩罚其面壁思过。(2)下午:在健身房,由边森森主持,开展角色扮演。在进入场地之前,强调了尊重、不打架骂人的游戏原则。首先,由一位孩子整队有序带入房间。当他们进入之后,就抢拿房间里的体育器材和玩具并打闹。随即我们将所有的物件收回都放在墙角并有人家看管,但有人抗议,不愿参加小组。然后,安排大家围成一个圆圈,并作示范,但反应不积极。开始由主持人介绍游戏规则,提出问题你们最喜欢的人是谁?大家都不愿回答,主持人继续引导和鼓励组员说出答案。只有三个人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这时,又有孩子出来打闹,阻止无效,活动宣告失败。接下来,所有人都在房间里玩,我们趁机做了个案访谈,收集信息。最后,督导带领孩子做了评估与反思,我们也说出了今天活动的感受,并且指出小组失败和大家打闹,给出下次的建议。所用专业方法与技巧:1、通过小组内的压力,即同伴的话语和观点来达到纠正和管理的目的。2、在个案访谈时,给与孩子一些鼓励和支持,并且提出在以后生活中的忠告和自我防护能力。现对本次实结分享如下:1、在上午的折纸环节中,只带动了年纪小的组员的积极性,而没有很好的调动年纪大一些组员的兴趣。由于小组的异质性较强,因此在计划时考虑一种合理的游戏是相当有必要的,但自身原因目前还没有找到这种全方位的小组活动游戏,足够吸引不同特征的组员。2、督导在处理那位偷拿气球的组员时,方法(当众如用脚踢,责骂等)欠妥,有损孩子的自尊心,是对孩子的不尊重。可以看出,孩子现在已经对这种方式产生了习得性无助之感,已经习惯了这种打骂的教育方式。(例如,当督导要打他的时候,他说你打吧,打死我算了!)可见,这种现象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值得深思。更深层次的考虑,长时间的沉浸于这种虐待之中,这种暴力可能会产生代际循环,传染给下一代,对以后孩子的正常社会化和心理健康发育不利。同时,这种被虐待的人也会将仇恨心理转嫁于处于更弱势的群体,对更多的人受到伤害。据我观察,督导经常会利用暴力来教育孩子。那么如此这样,让孩子在这里每天接受不公平的对待,以暴力解决问题,是对孩子地负责吗?是我们提倡的人性化服务吗?况且,还是一位社工,一位社工专业学生的督导.大学生实习工作记录表(五)活动地点:知识殿堂、健身房、爱心图书屋器材:白板、白板笔、海报纸健身球目的:利用离别处理技术,安抚将要离开孩子之间的伤感情绪,提供必要的情感支持。内容:(1)上午:我们到达救助站之后,得知有四名孩子将要离开,被送回家,由此我们改变原来计划,实施了针对以离别抚慰为主题的介入方案,提供必要的心理安慰与鼓励,地点在知识殿堂。首先,告诉大家今天有四名小伙伴将要离开了,这么常时间的相聚,我们之间也都建立起了亲密的友谊,彼此也难以割舍,但人生有许多这样的分离,我们总要学会勇敢地面对。所以,就这最后的几个小时,让我们共同来送别他们。然后,边森森教大家学习《祝你一路顺风》,为我们的小朋友送去祝福。但由于歌曲较难,所以大家兴趣不够高,学习效果不好。其次,许敏和孔晨曲教大家折叠心型图案,然后写下自己想对他们说的心里话和祝福,送给他们,并且互相拥抱。最后,我们送给了他们一些忠告和鼓励,对四位伙伴进行了情绪疏导和必要的支持。

其中,许多小朋友在角落里(特别是几个常驻的孩子,马宁除外)默默地哭泣,情绪明显比平时低落。但过一段时间后,他们却显出破坏性和逆反性,在桌子上跳,撕东西,到处刻画(比如,我们永远是兄弟等字样)。他们说自己不愿意离开,就算走了还会再回来的。(2)下午:孩子们的意见出现分歧,有人要去健身房玩,有人又要去爱心图书屋看书,所以我们将孩子分为两组,分别去这两个地方。实习生也相应的分为两组,我在健身房,孩子自由玩耍。期间,孩子们基本都能够按规则活动,但马宁一直都在破坏其他孩子的正常秩序,并且砸烂了垃圾桶,我们劝导也无效。

后来,又新加入四个年龄稍大一些的伙伴。我们给四个人介绍了一些情况这里的基本情况。并且做了一个个案访谈。因为此次机构督导不在,所有活动均为小组自己设计。所用专业方法与技巧:1、离别处理技术,对孩子们面对离别时出现的伤感情绪进行同理心表达,并且疏导和鼓励。2、在个案访谈时,给与孩子一些鼓励和支持,并且提出在以后生活中的忠告和自我防护能力。现对本次实结分享如下:1、有专业敏感性,及时抓住孩子离别的事件,运用小组工作的专业方法和离别抚慰处理技术。面对这个事件,能够用专业的眼光,机动灵活得安排小组活动计划,对此次案件及时介入和实施干预方案。但是,本次离别处理技术实施效果却不显著,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一些孩子没有很配合地加入到小组中来,究其原因,是活动对象的异质性较大,个别孩子有偏差行为,因为其长时间的流浪,生活在一种游离于大众规范之外的亚文化圈子里,规范概念不够。2、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了解,我们发现,许多孩子在被送回家之后,又回归到以前的流浪生活。我们应该了解到孩子流浪的原因,评估案主需求,对应的从各个维度进行干预计划实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提供给孩子一个安全、家庭功能健全的生活环境。仔细去,可以发现,许多孩子离家出走,是因为家庭暴力引起的,或者经济贫困等,每次在被救助之后又送回家,等于又一次把他们送入了危险的情境,又一次成为高危人群,行为偏差出现的风险加大。如果能够,派驻社工及时跟进孩子的情况,解决家庭矛盾,切断孩子再次离家出走的根源,才是救助的根本。大学生实习工作记录表(六)活动地点:走廊、知识殿堂器材:气球、彩色绳子、报纸、白板、白板笔、零食目的:利用小组活动带给孩子快乐,珍惜眼前的幸福。同时,回忆以前的时光,交流对我们实习的感受。内容:(1)上午:由李云超主持,其他实习生为协作者。带领大家在我图我画活动室内集合,讲解游戏的规则,以及注意事项等。将所有孩子自由组合成两组,选出组长,负责指挥和维持秩序。由协作者准备好气球,并做示范,两个人将气球放在肚子中间,从这边跑到另一边,不可以用手,否则犯规。然后,带领大家来到走廊,做好准备工作,其他有智力障碍和不想参与的组员组成啦啦队,每人一个气球,负责加油。在我喊开始之后,两组同时开始,其他人加油,很激烈也很开心。第二回合,增加难度,两人用背夹着气球跑。这个游戏结束后,大家坐在一起休息,我们顺势进行总结。最后,我们又做了叠报纸的游戏。本次活动崔效辉老师也参与其中。(2)下午:在知识殿堂我们开展了掏出心里话的活动,谈谈这两个月大家的感受,并做交流。然后大家共同唱了一首歌,给孩子分发零食,每人同等的份额。最后做道别。期间,协作者也做了一些个案访谈。(3)机构督导给我们做了交流,让每个人说出自己自实习以来的收获与发现的问题等。所用专业方法与技巧:1、赋权,在游戏时,充分发挥每一个孩子的特点,让其都能够参与到活动中来。包括有智力障碍的孩子,最大限度的挖掘出个人的能动性与潜能。2、头脑风暴法,让每个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任何想法都可以分享。现对本次实结分享如下:1、能够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参与到小组活动中来,娱乐性较强。而且每一个孩子都能够融入小组中。这也是我们组织的活动中比较成功的一次。2、救助站的管理体制过于僵化,没有该孩子以自由。所有的孩子只能被关在楼里,严加看管,据孩子自己说,这里就像监狱一样的。他们都不想呆在这里的。3、小组的带领者以及协作者之间的配合不够默契,会出现断裂的现象。这也大大的影响了活动的效果。

实习救助站工作总结3

一、 基本资料

学生姓名: 实习机构:救助管理站

实习时间:200xx年2月24日3月20日 指导老师:

机构督导:xx

二、 实习过程中的工作总结

四天一次的值班是协助工作人员进行日常的管理活动,包括维持守住人员的秩序,阻止与安排常驻人员吃饭、活动、洗澡和睡觉。还有每天新的求助人员的接待、登记、安排住宿与结束服务,打扫值班室卫生和打水。更多的是不值班的时候,我们就给二伟(平时也有其他的去救助站暂住的儿童)上课,跟受助人员互动交流等。以下简单介绍几个案例:

1、芳芳、燕燕 甘肃岷县的两个丫头,一个14岁,一个12岁。她们各自跟着自己的爸爸来济南在汽车站附近乞讨要钱,是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巡回救助的时候带来的。两个丫头待得时间不长,这是我们从一开始就知道的。一开始很担心在救助站短短的几天不能给她们留下什么,也有想过可以改变她们什么。后来审视自己的内心想法,发现自己是在试图把我的价值观强加给她们,让她们变好,却没有去面对她们的真实,接纳是要接纳真实而不是不好的。最终我选择了相信她们自己的力量,不在试图改变她们什么,而是相信并去发现可以供她们利用的资源。

人在情境中,相信个人和他所处的环境处在多重的互动中,并在限制中寻找我们可以行动的空间(关于自我保护和技巧诚恳的态度、期盼的眼神和必要的礼貌等)。

2、王玲 经常随地吐痰,在床上小便,并不屑于老哑巴的责骂,还动手打她和大哑巴,我们的劝阻会让我们也陷入被攻击的境地(小妹),跟她聊天要么不说话要么只是笑(最后王玲被送到了精神病院)

如何对待非自愿、有敌意的案主?

时刻审视自己对其愤怒作出的反应,冷静,尊重、理解,减少其不安全感。

3、田静 23岁,有比较强的攻击性,还有一定的自杀倾向(危机干预)

被她攻击过的受助人员有很多,包括老哑巴。我和佳丽、刘超、巧儿、杨雷、都被她攻击过,挠、抱、扑、抓是常用的动作。她常见的反应有坐立不安,注意力不集中,肌肉震颤、僵硬,睡眠障碍,全身发抖等。上楼的时候即使有人在她左右她也会突然向后倒,而且摔倒之后她还会接着主动地往下翻滚。这是这一个月在那最让我感觉无助和恐惧的案例,在生命面前很容易觉得自己卑微,害怕自己不能应对。没有信心、恐惧是有的,却不敢表现出来,不自信也是有的,只能试着去稳定她的情绪,教她做深呼吸,建立关系变得很困难同时又相当重要。一个中午,我和佳丽、杨雷就在房间看着她,她不肯讲话,我们能做的只是关注、说服、给予保证(是否被允许?),让她相信事情是可以被解决的,鼓励她释放自己的情绪。她肌肉总是僵硬,杨雷就帮她揉腿和胳膊,帮她放松。

(下午我们跟工作人员说了她的状态,工作人员把她送去了医院)

建立信任关系,评估案主的应对机制和支持系统(家人?);稳定情绪,鼓励寻求帮助缓解困境。倾听,关注,支持(精神的),鼓励发泄,给与希望,暗示,保证,药物镇静,住院治疗。

4、于洪香 出租屋无故起火,房东要求赔偿5000元。2天期限已过,儿子被房东找来的人(据她说是黑社会的)打伤,身份证、手机全被抢走,侥幸逃脱的她却觉得自己被完全控制了:即墨市所有的路上都安装上了摄像头,她在哪、做什么都能被看到,直到到了济南她觉得才摆脱那些人的控制。是确有其事还是有夸张的成分或者是被害妄想症?我们只知道要帮她摆脱困境。除了倾听我找不到还有其他更好的帮助她释放情绪的方法,她的恐惧和担忧让她失去了去分析和思考的能力。她不停的向我们索要保证:这事能不能平安?能不能就这样没事了?所以我们很长的时间都是在面对她的情绪,试图让她从过去的经历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希望可以借助支撑她走到现在的力量去帮助她度过困境,像过去一样走下去。由于她在站里待的时间很短,我们做得并不好。

积极的倾听,叙事治疗有没有不被控制的时候?那时候在做什么?怎么做到的?逃出来这么长时间都没有被抓到,走了这么久力量来自哪里?

增权与设想最糟.

5、贺秀英 2岁就被自己的父母抛弃,她早早的体验到被人遗弃的滋味。四岁的儿子还不会站立,似乎不只是发育不良那么简单,她又体验到心痛无助的滋味。即使到了现在这样负债累累她依旧没有动过丢掉孩子的念头。还有她的养父,一位可敬的老父亲,不仅照顾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女儿这么多年,到了老年该享受的时候却又在为这个一样没有血缘关系的外孙奔波忙碌,甚至下跪请命:我可以死,可我就是死也不能再让孩子遭这个罪!那天晚上我去跟贺秀英聊天,能看得出她心里很苦却一直在忍着,我鼓励她哭出来,有将近二十分钟,她在哭,我在想,想自己能做什么。哭完之后我询问了她的想法,依旧是不放弃,她要救孩子,不能再让孩子遭罪。可是因为家里还有一个正在读书的男孩,她真的是心有余力不足了,她希望能够得到好心人士的帮助,救救孩子。由于当时太晚了我只好劝她先休息,明天再讨论。一晚上她敲了四次门,孩子发烧,她不知道怎么办了 ,真的很慌,一直在问我能不能帮助她,能不能救救她的孩子。我给她从老哑巴那要来水,又拿了包板蓝根给她,本想早晨起来再跟她商量行动方案,可谁知第二天一大早她就被?赶?走了,因为他们的想法不是回家,所以要放弃救助!再后来她和养父就来救助站?闹?了,他们要求救助---给孩子看病。哭、下跪,可最终也没有起效,而且后来还来了警察,试图强制让他们离开(贺秀英以死相逼,最终没有离开)。我和小妹借空档偷偷下去跟她聊了一下,因为感觉他们的吵闹确实起不到什么积极的作用。当时只是想到建议她回家,让救助站派人护送去德州民政局,争取一些补贴,或者出去找电视台,借助一下媒体的力量,争取到免费治疗的机会。后来他们听取了,最终救助站的人送他们去了德州民政局,至于有没有拿到补贴就无从知晓了。因为时间真的是很仓促,我所预想的方案都无从实施了。

6、王菲菲 未婚先育的23岁女孩,现在不仅不能给孩子一个爸爸,还因为自己不讲理的公公还得自己的父亲和弟弟都被拘留(打架,防卫过当)。在将近一个半小时的交谈中她哭了五次却没有怨恨任何人,除了希望自己的爸爸和弟弟可以平安释放外她没有提出任何要求,简单评估后我们列出了三个方案并一起分析了利弊和可操作性,让菲菲做出了选择利用媒体的力量。后来姜科长给她找来了公共频道的记者,一起回了家。算是一个比较成功的案例。

7、韩明秀(林兆芳) 她是北朝鲜人,来中国已经12年了,会讲朝鲜语、汉语、英语,汉字也懂写一些。随着妈妈的去世家里的生活状况开始变得很糟,26岁那年她和其他三个女孩子跟着她们那的一个老板来到中国打工。后来她跟老板发生了关系并生下一个小男孩,也由于这个小生命的出生男朋友跟她分手,跟自己的父亲也有了隔阂。后来老板要给她介绍对象,不答应就打她。侥幸逃脱的她却又遇到一个说要帮她找工作其实是想把她卖给别人当老婆的人,很幸运的是她的第二次逃脱,遇到了一个朝鲜的老太太(在吉林省临江市)。老太太收留了她几日,又帮她介绍了对象,也就是她现在的丈夫。他老家在黑龙江,结婚之后他们一直生活在潍坊,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一开始日子过得还行,到了后来丈夫就开始打她(拿棍子打,打得胳膊和腿都青了)。她告诉我自己也一直在打工挣钱,并且挣得比丈夫还要多(她说自己干得是体力活)。因为怕丈夫会打她,打工期间她经常不回家住,都是自己在外面嘛,有时就很寂寞,然后就跟也在那打工的一男的一起睡了这是她的话,她还说丈夫知道了这件事就很担心自己会跟他离婚,对她也开始变好了。我问她想不想离婚,她说自己很喜欢孩子,为了他们她不想离婚,但是必须在丈夫不再打她的前提下。这次出来本想在黑龙江找份工作的,可由于忘记带身份证,工作没找到带出来的钱也花光了,所以才会被哈尔滨救助站送到这。出来13天了她很想念自己的孩子,希望能快些回到家,她决定回家之后就在潍坊打工,苦点累点都没关系。至于家庭,她表示自己会努力修复与丈夫的关系,可如果丈夫还是打她她就要离婚,并且要尽力争取孩子的抚养权。

经历不同,生活状态不同,生活方式更加不尽相同,了解不同的经历,感受他们的立场自然会找到它本身的合理性。跟她聊天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条:价值无渋,走进去之前先把自己的预设放下。积极地倾听,真诚的欣赏,接纳。

她独立,能够真诚的自我接纳并欣赏自己,虽然经历过生活的艰辛和坎坷却依然保持乐观的心态,从未想过要放弃生活,依旧有着真实而丰富的情感,提到那个打破她原初幸福的孩子,她没有忍住自己的泪水,一直在向那个15天的小生命忏悔。

8、阿有香(110报警事件,案主要求保密) 更多的是体会到如何更好的在机构的限制之下以案主为本(合理地运用机构工作人员所拥有的资源)和关于伦理困境的选择(生命安全与隐私保密,哪个是你的案主?谁的需要第一?)换位思考,体会、理解他人的感受,跟佳丽平心静气的商量让我感觉到了自己的成长。

9、教大哑巴跟着老哑巴学习洗床单、被罩、拖地,方法尽量跟老哑巴一致,并真诚的给予她赞赏,帮助她免受责骂

我教会了二伟跳舞,保洁的叔叔说中秋晚会孙老师有节目了

杨教会了二伟数数,从一到十

二伟学会了三个字人(小魏教的)、二、十(原来只会写小字)

最后一周教常住人员叠被,但不知道她们是不是真的学会了;大小便问题尝试正面强化 最后两天跟二伟说了要走的事,小家伙哭了,还要我们留下名字和电话(处理离别情绪)

三、 自我评估

一开始就是抱着一颗期待的心去的,是真的很庆幸能有这次机会。之前也察觉到自己本我的一些东西,看过一些书,但却没有很直观的体验,这次的实习就是希望自己能改变一些东西,能够成长一点点。其实在机构跟孙老师的相处对我来说应该算是一笔财富,对于心理防御机制(个体面临挫折或冲突的紧张情境时,在其内部心理活动中具有的自觉或不自觉地解脱烦恼,减轻内心不安,以恢复心理平衡与稳定的一种适应性倾向)有了更深、更直观的理解,同时也帮助我反思了自己的防御机制。后来听朱阿姨说我们山财的这批学生是到目前为止孙老师唯一说好的孩子,真的挺难得的。

刚到救助站的时候是觉得挺难接受这儿工作人员的管理模式,很容易拿专业化的社工标准评价这儿的服务,认为他们不专业,忽视了服务机构已有的能力和资源。但是很快我就觉察到这一点本身就已经违背了社工的专业精神和理念,把自己放到了错误的位置上,我意识到接下来要做的是把自己置身于机构的日常处境中,从现有的服务出发寻找改变的方向和可能。我们需要学会从能力而不是问题的视角理解机构的日常服务,注重机构工作人员现有能力和资源的发挥和运用,关注与机构日常服务的互补性而不是只关注社会工作的专业性。一个月的实习虽然很短暂,但是只要用心还是能学到不少东西的。在救助站的这一个月,每天都会有不一样的人和不一样的故事出现,所以我们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一些需要我们独立处理的事情,但是我觉得更重要的还是要获得机构工作人员的认同和配合,设法把社工的理念与他们的日常工作结合起来,感受最深的就是如何在机构的限制之下以案主的需要为本为案主服务,最好的是能把机构督导和工作人员视为社工服务介入活动的资源。开始实习的时候陈老师的一句话:把自己放简单了这个世界并不复杂对我接下来的实习生活起了很大的作用,做自己该做的,不去介入任何人际冲突让我很快与机构的工作人员建立起了良好的互动关系。由此我发现了自己的优势,我是一个性格比较外向的人,能够比较活跃地进入机构,与机构工作人员交流也比较顺畅。

对我来说最有挑战性的工作还是与服务对象的互动。工作关系在这儿除了具有时限性、单向性和受控性之外还有另一个重要特征:随时中断性。由于不能确定服务对象在机构的时间,我们无法很好的把握和掌控好整个互动过程,可能工作关系刚刚建立又或者还没有建立就结束了,所以在整个实习过程中我们有很多没有做到和做的不好的地方。另一个让我感觉自己存在欠缺的地方就是服务介入切入点的寻找。敏锐的觉察力、广阔的评估视角和扎实的理论功底在这个方面显得尤为重要。由于这是整个互动过程的开始,又是启动服务对象改变的关键,所以它的定位与否直接决定了接下来的方向是否正确。我发现自己很容易站在观察

的立场上分析服务对象的生活状况或者寻找服务对象问题背后的成因,缺乏对他们感受的回应,更多的是在关注服务对象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与一般人不同的方面,如不注意个人卫生、邋遢、随地大小便等,而不是去体会服务对象正在面临的压力。由于我们总想去推动服务对象的改变,去消除他们的困扰,总觉得我们应该要为他们负责一样,因此很容易出现急于看到服务对象改变的现象,要求他们采取某种看起来行之有效的行动,但往往这样很容易被服务对象拒绝,或者即使是认同了也可能会出现在实际生活中无法行动的现象。对此我们应该要放弃以自己为中心要求服务对象改变的想法,去倾听服务对象的想法,体会他们的感受,理解他们行为的方式,尝试把自己投入到服务对象的处境中,站在服务对象的角度体会服务对象内心感受的变化。同时还需要我们具有善于发掘服务对象的积极成功经验的慧眼,从问题中、优势中和日常生活安排中寻找案主的力量和成功的积极经验,尤其是对于那些被问题困扰的服务对象来说,在日常生活中经历了很多的挫折和失败,看不到自己所拥有的能力和资源,此时就需要帮助他们去发掘自身的力量,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所有的能力和资源,避免单纯的把问题看成问题,避免把多元化、多中心的互动关系简化为事物的固有特征。从服务对象能做的开始发生微小的改变,会做什么、能做什么,点滴努力、点滴改变,可能是微小的、细小的甚至效果也是不明显的,但我们可以以此为起点推动服务对象往前走。

一个很重要的原则:案主为本、需要为本,对于伦理困境的选择与把握。自我觉察和专业觉察不到位,很容易在对案主需要进行评估的过程中涉及到自我价值观不能自觉,往往在与案主实际遭遇的时候忘记了自省,把自我的需要去代位,而本应是案主需要第一的。更多的是自己在想怎样让他们变成我们认为好的样子,觉得自己该为他们负责。

整个实习过程中就我所接触到的案例,在与服务对象互动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在运用个案的方法和技巧,行动的类型主要是危机干预、简单的资源整合、心理安抚、自我调适(情绪疏导、观念澄清、行为改变)之类的,由于知识的欠缺我们没有能做到很专业,但在尽力将自己在课堂上所学的东西运用到实务情境中。专业理念与原则:相信每个人都应该被尊重,相信人在情境中,相信改变的潜能,个别化,真诚,尊重,接纳,非评判,自决,适度的情感介入与表达,以及专业技巧:倾听,共情,同感,同理心,贯注,换位思考,消除敌意,这些所有可见的种种,都能让我深深体会到社工不仅仅是一种方法,一种职业,同时也是一种理解人的视角和理念,更重要的是一种态度,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评估案主需要、设定目标以及服务介入的过程中都需要很扎实的理论功底,增权、优势视角、系统视角(人格系统、问题系统)、生态视角、PIE等大量的通用实务基础的知识都要被用到。在实习过程中能明显感觉到自己专业知识的欠缺,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再学习的机会,对于精神病理学以及危机干预方面知识的匮乏显得尤为突出,同时通过多元的案例也感觉到了自己知识的不全面,在与服务对象的互动中无法进行有效的信息提供(多元文化包括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以及各地的本土文化、方言、法律知识等)。

通过实习,我们可以亲身实践课堂上所学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原则,将所学的知识、价值、

技巧运用到实际工作情境中,验证自己的观念并进行反;在实习过程中,学校督导陈老师给予了我们很多启发和;通过一个月的实习我基本了解了机构的工作职责、管理;对于机构还存有一些问题,由于它是03年刚由山东省;复杂化,降低工作的效率,就像对于我来说虽然这种环;这次实习基本上完成了实习之初的计划安排,同时在实;由于在中国开展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的基本处境与西方专;以上就是我

技巧运用到实际工作情境中,验证自己的观念并进行反思,进而提出问题,在具体的服务提供中找寻答案,促进理论与实务的整合,并内化到工作行为中,在实务工作情境中增进专业素质,通过批判性的思考和独立行动的机会获得一种成熟的专业认同,促进个人自我与专业自我之间更好的统一、融合,也为日后选择考研、就业的方向留下了一个参考。

在实习过程中,学校督导陈老师给予了我们很多启发和具体的帮助,像实习过程安排、时间分配,分享会上对于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技巧和服务介入策略的引导和启发等。在小组分享会及中期分享交流会上,各小组和成员一起汇报情况并接受督导老师的指导,督导老师会启发我们在服务介入中遗漏了哪些重要信息或者忽略了哪些有利于服务对象改变的机会、哪些本可以做到却没有做到的地方,使我们能在下次介入时注意,又有哪些做得好的地方,可以继续坚持。通过大家的经验分享既可以让我们学到很多的技巧、方法和理念,而且有很多虽然我们没有遇到的困难,也可以作为我们日后介入服务的参考。尤其是对于一些建议要如何转化成真正可操作、可检验的行动计划,督导老师给了我们很多的启发,来帮助我们通过实际行动将服务对象的资源调动起来。同时在遇到我们自己不能决定的事情时能够跟指导老师及时的沟通,并从老师那得到一些建议,再结合机构的具体运作情况和限制完成具体的服务介入。最后对于这次实习,我觉得各组之间的互动还是不够,应该是由各组成员之间就遇到的困难和经验做更多的交流,而且老师可以在督导中及时指出各组在实习过程中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既供大家借鉴,又能增加学生的价值感和满足感。同时还要鼓励更多的同学发言,而不是仅仅让一些比较积极的同学占用比较多的时间,要保证每个想说的同学都能有足够的时间去发言,当然这都需要充分的时间。机构督导的存在也给我们的实习生活带来了不一样的经验,能够很好的尊重机构督导老师,并尝试在限制之中寻找我们的行动空间是在这最大的感触。在这有对下届实习生的一点小建议:要尝试在给予机构督导足够尊重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好他作为督导和中高层工作人员双重身份的这个资源,来配合或者启动自己所要进行的介入服务(王菲菲的案例),往往他们的力量是我们估量不到的。

通过一个月的实习我基本了解了机构的工作职责、管理方式、服务政策和内容,也体验到了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情境,通过对个案工作理论、方法和价值理念的运用,不仅使我对专业理论和价值观有了更深的体会和理解,而且还使我深深地感觉到社工理论、方法和技巧在机构工作开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同时较好的运用所学沟通技巧与机构工作人员建立了很融洽的关系,与工作人员一起工作,我还学会了许多为人处世之道,使我迈出了进入社会前的第一步。

对于机构还存有一些问题,由于它是03年刚由山东省收容遣送站改制建立的,它现行的服务模式其实还是类似于收容遣送的工作过程,仅仅为来求助的人员提供食宿、交通、寻家等临时性救助管理任务,买到票就送回家,而没有一个精神方面的支持。存在的一些局限:没有专业化的服务提供(心理调适、能力建设和社会支持),食宿条件和卫生条件不达标,以及对服务对象的个别化关注不够,对于多元化的需求却只是在提供很有限的、单一的服务。同时我认为机构中过于复杂的人际关系对工作的开展有一定的限制,容易人为的使简单问题复杂化,降低工作的效率,就像对于我来说虽然这种环境我基本能够适应和应对,但仍会感觉自己的有些想法受到限制,不能自由发挥。

这次实习基本上完成了实习之初的计划安排,同时在实习过程中通过真实的实务情境介入更好的理解社工的服务理念和价值观,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自我成长和专业成长。经过一个月的实习,虽然我还是不能确定自己以后是否能走上社工这条路,但至少我能更好的用社工的知识去面对和处理自己的生活,因为,社工更多的是一种态度和理解人的视角而不仅仅是一种职业。通过本次实习,我发现自己在理论的运用上有很多欠缺,有时意识到自己的想法用理论分析会更有说服力,但就是想不到用什么理论来补充,所以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过程中,我将不断深入学习社会工作的理论知识,填补我这项不足。

由于在中国开展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的基本处境与西方专业化的社会工作实践的处境不同,我们更多的需要在服务对象日常生活场景中提供简洁有效的专业服务,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组织安排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活动,让社工即能扎根于中国本土又能跟国际接轨。只有当社会工作的服务理念、原则转变为具体的社会工作服务介入的方法、技巧时才能真正服务于社会。当然,我们要做到在服务对象的日常生活场景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调动服务对象及周围他人的资源以促进个人和社会发展,实现真正的人文关怀,还需要更多的知识储备和实务介入。

上一篇:心理活动会议总结范文 下一篇:听课心理活动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