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式广告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8 15:19:32

植入式广告论文

植入式广告论文范文第1篇

游戏内置广告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广阔的,它是一个极具潜力的新兴广告形式,极大体现了互联网新媒体的盈利价值,高接受度和高认知度的独特魅力对广告主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游戏内置广告已经成为一种独立的媒体存在。恐怕没有人会认为这不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转折。不久的将来,游戏媒体,也许将成为与电视媒体并列的词汇据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游戏内置广告的收入正在快速增长。2007年的IGA市场规模为1.2亿元,2008年收入将达到2.5亿,预计到2011年,中国IGA的市场规模将超过10亿元。因此,目前才会出现IGA行业人才的激烈争夺,而保护人才也成为技术领先企业的一件大事。

在国内外植入式广告发展的如火如荼之际,广大研究人士纷纷表示出对植入式广告的极大热情。但是,对于植入式广告的研究以影视剧中的植入广告居多,对于游戏植入式广告关注的学者并不多见。学术界对于游戏植入式广告的讨论倒是热闹非凡,对于游戏植入式广告的前景也一直看好,但是,真正深入进去,对游戏植入式广告进行全面客观的思考的却屈指可数,使得广大游戏运营商,开发商虽然对游戏植入式广告很感兴趣,但是却不知从何着手。只能跟广告投放伙伴摸索着前进。学术界如此,游戏界对于植入式广告也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等着大树好乘凉。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及时的对游戏植入式广告进行全面客观的研究是必要的,一来可以是广大学者对游戏植入式广告全面的了解,不再局限于一点一面的盲目讨论,大家可以从全局出发,整体的客观的研究游戏植入式广告;二来可以帮助游戏厂商对游戏植入式广告有个全面正确的认识,积极勇敢的尝试游戏植入式广告,放心大胆的改革游戏盈利模式,占领先机,夺取网游市场。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文主要是收集整理国内外关于游戏植入式广告主流的理论认识,以及介绍国外关于游戏植入式广告运营策划的成功经验,梳理国内游戏植入式广告的运行总况。探究游戏植入式广告兴起的源头,游戏植入式广告的市场规模,国内争抢游戏植入式广告这个蛋糕的势力分析,以及游戏植入式广告的产业链分析。在此基础上,探析玩家行为差异与广告效果的关系,品牌特征与广告效果的影响,并试图解决游戏植入式广告的经营策略,植入技巧,植入空间,合理的植入手段,等等。力图给国产网游植入式广告提供理论模板。

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结合。收集阅读大量期刊、书籍文献,浏览国内外相关产业网站,学习学术论文。电话访问代表性的游戏厂商对植入式广告的态度,以及游戏植入式广告商的看法。争取全面客观的了解游戏植入式广告的发展过程。

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

第一阶段:确定选题阶段

第二阶段:毕业论文实施(2009年11月—2010年5月)

1.2009年11月20日(第12周周五):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设计工作要求下达毕业论文任务书。

2.2009年12月8日(第14周周二):前根据学院有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要求,完成任务书、文献综述、外文翻译、开题报告撰写等工作。

3.2009年12月8日(第14周周二):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答辩。

4.2009年12月22日(第16周周二):根据开题论证小组修改意见,将完善后的任务书、文献综述、外文翻译、开题报告修改后交指导教师。

5.2010年1月中旬:上交经指导老师审核的论文提纲,提纲详细至三级目录。

6.2010年3月初(第二学期):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初稿;

7.2010年5月初(第二学期):完成毕业论文,将毕业论文提交指导老师。

第三阶段:毕业论文答辩(2010年5月—2010年6月)

五、参考文献:

[1]李德才,李明月.网络游戏对青年学生的负面影响与对策[J].滁州学院学报,2008,01.

[2]顾燕飞.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大隐之道—植入式广告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7.

[3]龙再华.植入式广告,网络游戏的下一个金矿[J].广告人,2007,06.

[4]邱学军.浅谈网络游戏植入式广告的发展与对策[J].龙岩学院学报,2008,05.

[5]周晓璐.浅析植入式广告[J].经营管理者,2009,15.

[6]杨正良.让广告不像广告[N].中国经营报,2004,02.

[7]赵玉荣,王晶,张艳莲.广告的AIDMA法则及其语言表现手段[J].2007,07.

[8]赵兵辉.植入式广告研究[D].暨南大学,2007.

[9]徐苒.浅析植入式网络游戏广告的困境与对策[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01.

[10]邱蕾.拐点中的新广告媒介选择——网络游戏植入式广告[J].法商论丛,2009,01.

[11]姚曦,蒋冰冰.简明世界广告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2]毛露敏.电视植入式广告效果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8.

[13]樊登.怎样拿捏植入式广告?[J].中外管理,2009,09:84-85.

[14]赵钡钡,顾燕飞.相得益彰抑或两败俱伤?——关于植入式广告的一点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2009,01.

[15]谭文若,章珩.电影植入式广告受众逆反心理的成因及消解[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9,01.

[16]吕善锟.电影中植入式广告的理论依据[J].青年记者,2008,08.

[17]刘秀萍,邓红梅.对网络游戏植入式广告的伦理思考[J].东南传播,2009,07:141-142.

[18]莫梅锋;刘潆檑.论基于植入原理的广告融入创新模式[J].中国广告,2006,09.

[19]龙再华.再谈游戏植入式广告[EB/OL]./longzaihua.2007.

[20]百度百科.植入式广告.[EB/OL]./view/560486.htm

[21]郑新安.营销变革与新媒体营销[EB/OL].黑森林品牌顾问博客./s/blog_5f7995e10100gewe.html.2009.11.30

[22]侯志辉.厚积薄发的中国植入式广告.[EB/OL].清华大学整合营销./s/blog_60b1a8860100ff2s.html.2007.10.

[23]刘德良.网络游戏植入式广告的策略模式.[EB/OL].太平洋游戏网2007.10.

[24]民营经济报.游戏内置广告发展前景广阔.[EB/OL]./www/16/2008-06/676.html,2008.6

[25]税晓霖.网络游戏植入式广告效果研究——以《跑跑卡丁车》为例.[EB/OL]./GB/22114/119489/140163/8495029.html.2008.12

[26]MikeHanlon.ProductPlacement:stealthadvertising.[EB/OL]./go/4699/.2005.9.

植入式广告论文范文第2篇

影响广电节目植入式广告效果的因素有很多,首先毋庸置疑是投放广告的广电品牌效应、栏目的知名度,以及制作节目的公司、电视台和表现载体的体裁和题材,以及媒体对栏目、电视节目的宣传等等。其次是广告制作本身的质量、效果、品牌植入模式的选择、植入的深度和广度、产品和节目载体的关联度、产品的出镜频率和显着度。再次是所宣传公司的品牌的知名度、公司的知名度、以及公司的信誉度。最后就是节目受众的反应,包括对播放栏目的关注程度、信任程度,对产品的植入方式是否接受、对产品之前宣传和熟悉的程度、产品受众是否广泛、公司的宣传和促销是否有吸引力等等诸多因素。从各种因素对植入广告宣传的影响来看,其关键因素则分别为电视台和表现载体的体裁和题材(即电视节目内容)、所宣传公司的品牌知名度、广告制作本身的质量、效果、品牌植入模式的选择以及节目受众的态度。

二、广电节目植入式广告分寸把握的策略

1、内容本位策略

内容本位策略是指在已有剧本的情况下,剧本内容是主,广告宣传是宾,要根据节目内容来安排广告宣传内容以及形式,即节目内容具有本位性。植入式广告内容要想巧妙地融入到节目内容中,最基本的原则就是不能伤害节目内容,保持节目的完整性和连贯性,且不能破坏整体节目环境或者氛围。目前最常见的是把产品当道具,比如摩托罗拉公司的产品,在很多电视节目里都可以清晰地看到其品牌名称,特写的有长短,出现的频率也较高,却不至于招人反感,原因就在于长时间的特写镜头往往是剧中角色的通话,或者正在互发能让观众关注的信息。而对于春节联欢晚会上,比如小品类对某些产品的特写,往往和剧情不连贯,或者过于牵强,还经常给单独的特写,时间还挺长,以至于招致反感。少数财力雄厚的大公司甚至于为了产品的推出,而专门为产品量身定做剧本,这当然适合内容本位的原则不符合,但是由于其内容和环境都是为产品打造的,所以反而使得产品和内容以及环境更加和谐,在此项手法上内容本位和产品本位组成了一对矛盾统一的结合体。比如宝马公司花巨资打造了一部电影《偷天换日》,其目的就是推广一款经典车型Miniconper。还有一部国产的电视剧《侠丐传奇》,节目中的侠丐即是“武功山人”,并处处展示武功山的美景,随着电视剧的热播,武功山风景胜地也广为人知。

2、把握生活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尺度策略

大量的反映日常生活场面的影视剧需要对现实生活场景进行模拟还原。其还原所需要的道具正好为品牌带来植入带来机会,但是要把握广告植入的另一个原则,即生活的真实和艺术的真是尺度,在电视节目中告产品出现场合必须要和所表现的时代和环境相符合,也必须要和消费者的生活环境相吻合,才能让消费者在看到类似需求想起广告产品。以广东有名的凉茶王老吉为例,在某部青春励志电视剧中,人们在野外烧烤狂欢,喝的饮料即是王老吉,由此暗示其产品“下火”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当人们遇到类似场景的时候,就会下意识的选择王老吉。

3、品牌差异性策略

目前的采用植入式广告手法比较多的一般是比较成熟的品牌,比如前文所述摩托罗拉公司的手机广告。对于新推出的产品或品牌,一般较少选择植入式广告。有研究者曾就这一现象进行市场调查之后发现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品牌推广人员认为新品牌即便是进行植入式的广告,获得关注的程度也不高,因为人们极有可能认为该产品只是节目内容中杜撰的一个品牌,即便是知道这个品牌也不了解其性能。另一方面也正如推广人员所料,观众会认为剧中出现的不熟悉的品牌属于杜撰,而不加关注。所以研究这就得出植入式广告只适合大公司大品牌的推广。笔者通过实践研究之后,则认为,对非知名品牌的植入式广告主要应考虑广告植入的密度和节目内容的融合度,在实际中,因为电视上某一个杜撰的品牌红了之后,生活中即会有人觉察到商机而推出相应的产品。如红极一时的《武林外传》,其剧中的“同福客栈”招牌马上就在生活中成为了一块响亮的招牌。同样的道理,非知名品牌在电视剧中宣传了一把后,这里的宣传密度一定要大,产品要随着情节不断被关注,同时在生活中用其他方式同步宣传推出产品,其植入式宣传的效果应该不俗,应可以达到提高品牌知名度,打开市场销路的目的。

4、多元化宣传符号和谐共生的策略

一个栏目一部电视剧要表现的元素有很多,其广告,影片就像是一个围绕着人物、场景展开品牌符号的网络。在这样一个符号网络中,所植入的所有品牌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有着互相暗示、对比印证、共同演绎各自品牌形象的情形。在这种情况下,在品牌植入机会的选择上,在同一部电影中出现的其他品牌的情况就将成为主要的考虑内容。主要考虑的因素是品牌的个性间的距离远近和品质的高低。品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是以价格来作为参考的。对于消费者而言,价格与品质往往是成正比的。在围绕一个人物的品牌符号网络中,观众会将所有在同一个符号网络中出现的品牌等量齐观。如果你周围的品牌是相对低价位的、低档的,那么观众对你的认识也就是同样低档的。反之也一样,中档的或者是中高档的品牌不要与低档品牌“同流合污”。这一点比较容易理解,同样中低档的品牌也不要试图出现在高档品牌的符号网络中。寻找适当的符号网络来进行植入对于植入式广告的策划人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任何的错位都会引起消费者认知上的矛盾。要避免来自个性或是品质错位地植入。

5、节目受众相符策略

选择适合的节目包括节目属性是否适合产品,收视观众是否与产品目标受众符合,收视率是否能达到标准,节目中主角是否有助于商品知名度、理解度、偏好度及促购度提升,播放平台可能覆盖的城市与产品销售地区是否一致,节目播放时间与产品销售季节是否一致等。例如:撒可富复合肥在《乡村爱情》中的植入就比较好,因为《乡村爱情》是一部农村喜剧片,最重要的是它的受众有很多是该产品的潜在使用者。不同的节目,受众是不一样的,只有找到自己的受众,将植入式广告植入在不同的作品中,才会产生好的效果。

三、结论

植入式广告论文范文第3篇

根据维基百科上的介绍,可识别的商标最早出现于上世纪20年代的电影中。但实际上早在1919年的《哈里森报告》(Harrison''''sReports)中就提到了“红冠汽油”(RedCrowngasoline)植入广告的例子。随后四十年,《哈里森报告》也曾多次引用品牌出现在电影中的现象。可以说这是最早关于植入式广告现象的报道或者研究。1927年第一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电影《铁翼雄风》(Wings)出现了“好时”巧克力。到了80年代,“里斯”巧克力由于出现在《外星人》电影中曾一度大卖,使它的总销量也暴涨了65个百分点。越来越多的商家看到了植入式广告所带来的利润,于是开始广泛利用这一宣传手段,从而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并从事相关研究。如英国兰卡斯特大学苏姗•奥蒂(SusanAuty)和查理•刘易斯(CharlieLewis)关于在电视中出现的品牌对于儿童群体产生的影响的研究(《ExploringChildren’sChoice:TheReminderEffectofProductPlacement》)。

在中国,植入式广告首次的出现应该算是上世纪90年代初期由葛优和吕丽萍主演的《编辑部的故事》了。在剧中播出了百龙矿泉水的随片广告,从此植入式广告这一新的广告形式被国人所了解。但植入式广告在中国影视剧中发扬光大的要算冯小刚的几部贺岁片了,《没完没了》为中国银行可谓做足了广告宣传。之后《手机》中的摩托罗拉,《天下无贼》中的中国移动、宝马、淘宝网等,都是电影中的受益者。甚至包括在《大腕》中也通过间接的方式为一些品牌做了广告植入。而王中军和冯小刚的“制导”(制片+导演)组合也成为了国内植入式广告的教父级人物。对于中国植入式广告的发展,广西大学的郑艳在《新闻爱好者》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植入式广告的发展》的文章。对于植入式广告兴起的原因做了详细分析。

中国第一个商业性网络广告出现在1997年3月。获得了中国网络发展史上第一个商业性广告,其表现形式是一个468×60的旗帜广告。到2005年,中国网络广告的发展速度令人瞩目,据iReacherch的调查显示,2005年网络广告市场规模为31.3亿元人民币,超过杂志广告收入18亿,比2004年增长77.1%。根据CNNIC数据统计,截止到2009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已达3.38亿人,其中3.2亿网民使用宽带访问互联网。这在技术上就形成了于网络广告的一个巨大促进作用。

对于网络视频的植入式广告的研究,因为视频网站在国内才诞生不久,所以对它的研究并不是太多。目前国内对于视频分享类网站呈现双寡头形式,最大的视频门户网站是优酷网,成立于2005年11月;紧随其后的土豆网成立于2005年4月。在国外,引领视频分享网站风潮的是美国的YouTube,成立于2005年2月。在网络视频植入式广告的研究方面,美国网络出版协会曾经在其网站上公布了一份网络视频广告的相关数据,对于不同群体的收看频率、收看内容、收看习惯等列举了大量数据。而国内则更多是通过对优酷网、土豆网以及酷6网进行案例分析,更多的是通过内容分析法获得启示。

二、国内外研究主要成果

随着植入式广告在影视剧中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国内外对于植入式广告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其中包括:

1.日本高崎经济大学的YayoiAnzai在日本大学里于2003年夏天通过对59名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他们对于电影中植入式广告的接受程度和态度。对此提出在影视剧中要十分注意植入式广告的出现方式,不要打扰到学生们的观影兴趣。同时也了解到,一些学生对于影视剧中植入广告以减少制作成本是可以被理解了。

2.谭文若与章衍则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目前受众针对植入式广告产生逆反心理的表现形式及成因,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关于如何能够消解受众这一心理的建议。

3.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的聂海梅利用大量的数据对中美电影植入式广告做了详细比较,以借鉴美国电影中运用植入式广告的经验。

4.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刘东阳,在《电影植入式广告的传播学理论浅释》中以传播学的角度,通过“把关人”理论、共同意义空间理论、选择定律理论三个角度来对植入式广告进行解读。

5.韩悦在《从文化视角看植入式广告》中以大众文化为切入口,分析了大众的消费文化以及植入式广告何以得到广泛的关注。

6.上海大学影视学院广告系的胡维平在2009年7月《中国广告》发表了题为《网络影视广告的困境与出路》,对未来视频网站的植入式广告发展提出了六点需要解决的问题。

7.陈衍鸿对于时下新兴的网剧发展现状以及产业化趋势进行了研究,他认为网络剧作为一个产业,应该不断整合资源,打造一条完善的“上游剧作开发,中游产品拓展,下游产品延伸”的供销一体化经营产业链,走产业化发展道路。旨在打造一条全新的产业结构。

8.由CNNIC(中国互联网络中心)统计的数据也表明2009年中国网民数量稳定持续攀升,上网普及率达到25.5%。同时也对网民结构特征、网民网络应用、网民网络生活形态做了详细的数据统计研究。与之相对应的,2007年,美国网络出版协会在其网站上公布了一份网络视频广告的统计数据报告,分析了广告对受众产生的影响,受众接受广告的方式和喜好等。

三、存在的问题与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互联网的内容多种多样,宣传形式也不再拘泥于传统方式。网络游戏、博客、频客、博客的出现,也为广告主提供了更多的宣传平台与想象空间。因此,未来植入式广告将会在互联网上再次兴起,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对于植入式广告的效果没有一个很好的衡量标准。广告“植入”到一个什么程度才能让受众既不发现它是一则广告,又对品牌产生足够“印象”?其次,要关注盗版问题。在植入式广告中可能会含有盗版内容,尤其是以播客自制广告最为突出。最后,植入式广告在网络视频中的研究没有形成一个体系。大部分的视频网站仍然在模仿综合门户网站的广告营销方式,忽视视频网站本身的优势和特色建设。

在时间上国内外发展是比较同步的,至于植入式广告进入这一领域并能流光溢彩,就要看各自的本领了。而针对于网络视频植入式广告的研究则会越来越多,并且会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相互交流、沟通、讨论,更进一步分析网络视频植入式广告对受众产生的效果和影响,网络视频植入式广告投放、效果评估的衡量标准等,整合网络视频媒体、版权方、内容制作方、内容分销放等资源,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从而提升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巢乃鹏.网络媒体经营与管理[M].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248-252.

[2][美]苏珊•泰勒•伊斯特曼,道格拉斯•A.费古森,罗伯特•A.克莱恩,刘微译.广播、电视和网络宣传与营销[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214-221.

[3]聂艳梅.电影植入式广告创意形式和方法研究——中美六部电影植入式广告比较[J].现代广告(学术版),2009,总167期:4-8.

[4]刘东阳.电影植入式广告的传播学理论浅释[J].现代广告(学术版),2009,总167期:25-28.

[5]胡维平.网络影视广告的困境与出路[J].中国广告,2009,7:12.

[6]郭元媛.论植入式广告的创新与发展[J].太原大学学报,2007,第8卷第2期:113-115.

[7]陈衍鸿.网络剧的发展现状及其产业化趋势[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科学社会版),2007,第29卷增刊:37-38.

[8]谭文若,章衍.电影植入式广告受众逆反心理的成因及消解[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科学社会版),2009,6:169-171.

[9]韩悦.从文化视角看植入式广告[J].青年记者,2009,6:85.

[10]陈艳.中国植入式广告的发展[J].新闻爱好者,2007,9:61.

[11]YayoiAnzai.ThePerceptionofJapaneseUniversityStudentsConcerningProductPlacementinHollywoodMovies[J].TheEconomicJournalofTakasakiCityUniversityofEconomics,2003,vol.46No.3:107-116.

[12]SusanAuty,CharlieLewis.ExploringChildren’sChoice:TheReminderEffectofProductPlacement[D].Lancaster:LancasterUniversity,2004.

[1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中国:2009.7.

[14]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互联网发展信息与动态.中国:2009,第49期.

[15]OnlinePublishersAssociation.FramesofReference:OnlineVideoAdvertising,ContentandConsumerBehavior[P].America:2007,6.

植入式广告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电影;植入式广告;传播世界上第一个电影植入式广告出现在1951年美国电影《非洲皇后》中,片中明显表现了戈登杜松子酒的商标,随后外国的影视剧都出现了植入式广告。“植入式广告对于电影而言,它披着大众文化的外衣,脱离了传统广告直白的诉求模式,以更加隐蔽的形态潜入了观众的视野。”[2]我国电影植入式广告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影视中的人物形象、服装、道具乃至影视剧的名字,都可以转化成商品的广告,给制片商带来巨大的利润,因此各种品牌标识都被搬到大银幕上,这一现象在进入21世纪后发展更为迅猛。

1电影植入式广告的表现方式

1.1广告植入电影置景

广告以置景画面的形式出现在电影当中,产品的海报或店铺的招牌会直接出现在画面中。这种广告不需要用语言或行为来表现,产品的宣传海报直接出现在画面里,符合客观环境,所以比较隐蔽,比较适合服务类和信息类广告,少量的应用不会影响电影情节的发展,但可能无法引起受众的注意,达不到广告效果。因此,目前只能通过让产品在环境中反复出现并以特写镜头加以强调,以较高的出镜率来加强受众对产品的记忆。然而,频繁的出现广告信息有可能会破坏电影的艺术性。只有选择合适的产品信息放在恰当的位置,既不用多次表现,也不会影响电影,才能取得良好的广告效果。

1.2广告植入电影台词

每一部热播的电影都有几句经典的台词,而将台词内容改编成广告语。这些台词的广告痕迹再明显不过了,而由台词改编的广告宣传语能轻易的引起受众的注意。受众对台词的记忆较强,并会向周围传播,这种口口相传有利于产品的宣传。但这种方式也最容易引起受众的反感,将广告加到台词里显得很突兀,与剧情毫无联系,会使受众感到无聊、厌烦。因此,这种植入方式尽量少用,最好用幽默的语言来表现。

1.3广告植入电影道具

现实生活中,人们离不开各种商品,电影中这些商品的出现也很正常,植入式广告正是借助了这一点,以影片中人物的生活必需品来展示广告信息,通过画面的反复出现来强调商品。因此,片中人物用的、吃的、穿的,甚至住的都可能是植入式广告的产品。

2我国电影植入式广告存在的问题

2.1广告植入生硬

近年来,赞助商和电影制作方在电影植入式广告中都获得了良好的收益,纷纷试水植入式广告,但是植入的手法生硬,广告痕迹明显,影响了影片的美感,这对植入式广告的发展是不利的。

要在一部完整的电影中硬性的植入这么多广告,这样一个灵魂完整、情节连贯的作品就会被破坏掉。植入式广告依附于电影,作用于受众的知觉和记忆系统,在受众的认知层面可能会取得一定效果,提高品牌知名度。然而在作用于受众的情感层面时却产生了偏差,由于广告的大量植入,加重了受众厌烦广告的心理,无法取得美誉度,从而直接影响到受众的行为层面,无法有效拉动销售。因此,广告信息的传播要遵循适量性原则,只有在一定限度和尺度之内的信息量,才是最适合受众感知的信息吸收量,才能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2.2广告植入失当

电影是具有一定艺术表现力的,影片中有好坏、对错、美丑等价值评判的内容,广告则没有这么多是非的区分,只是向大众介绍产品。电影作为植入式广告传播的载体,其传播范围广、受众数量多,广告的信息能够被受众接触的机会也大。“在电影播放的氛围中,人们往往会全身心投入,也就不自觉的接受了里面植入的广告,更重要的是,受众在一个昏暗的密闭的环境中观看电影,与外界分隔,在电影故事情节的发展中和音乐音响效果的冲击下,无法自主的选择要接收或拒绝哪些信息,因此受众只能接受这些广告,不论好坏。”如果广告的表现方式不对,受众就会依照自己的惯性思维来理解,导致对广告本意的歪曲,影响信息的正常传播和准确理解,发展到与传播目的相背离的地步。就像班尼路案例一样留在受众心中并产生负效果,这样就完全与广告的诉求目的相悖。

2.3广告的植入影响电影的艺术性

中国的广告尚处于后发展阶段,在广告创意方面需要向西方国家借鉴和学习。广告植入到电影中,使商品信息依托电影剧情表现出来,然而中国的植入式广告还停留在表层,只是认为让观众看到商品就行,这种见缝插针的露脸式广告对提高品牌知名度不仅没有帮助,还造成了广告的植入过于暴露化、刻意化。观众在观看电影前会对影片进行揣摩,对其产生期待,但广告生硬的植入不仅破坏了电影的艺术性,还会影响受众的期待心理。

电影本身是一种艺术形式,是对社会艺术化的反映。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单纯的文艺片由于内容深奥,表现手法抽象,不易被大部分受众理解接受,票房惨淡。为了电影产业自身的发展,电影商业化是增加票房收入的唯一手段。商业运作对整部电影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这就造成了商业与艺术的失衡。赞助方希望影片中多植入广告信息,但这势必会影响到电影的艺术表达;然而没有赞助方的前期经济支持,电影就失去了广阔的创作空间,同样也无法使其艺术性更完整的体现出来,这就是我国电影与植入式广告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

3电影植入式广告的创新策略

在电影中植入广告,不应该是见缝插针式的,电影创作者们应该充分了解商品的性质,考虑好产品应该出现在哪类电影的哪个地方比较合适,怎样才能让产品信息更好的融入电影中,使受众认为这就一个整体,而不是在广告电影两张皮,这样才能真正达电影到商业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

3.1选准电影投放广告

有的放矢地传播信息,这是传播的起码要求。每个商品也都有自己的目标受众。因此在投放广告时,赞助商应考虑电影的情节、风格等问题,并不是每一部电影都适合自己的产品。正因为电影的受众范围广,不同风格的电影,其受众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也不同,赞助方才应该深入分析,根据自己的消费群寻找到适合自己的电影平台。“这种有针对性的传播方式有利于提高广告信息传播的贴近性和吻合性,有利于增强广告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如果不考虑电影的情节内容,而盲目的将产品广告投放进去,就可能使企业得不偿失,甚至会影响电影的质量。”广告的植入在于精而不在于多,这样才能保证电影的艺术质量不受破坏。

3.2广告融入电影情节

我们目前所看到的植入式广告很难充分融入到电影中,只是被人们当作道具可有可无而已。真正好的广告应该拍的像一件艺术作品,不只是想要卖东西的宣传品。为了不影响受众的观看,同时不削弱广告的效果,创作者应该把广告植入到电影情节中去,与电影融为一体成为一部艺术作品,“不必刻意的追求产品的出镜率,应该恰到好处的,不失时机地导入产品信息,使观众在欣赏剧情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它”。

在信息传播中,受众记忆的结果,常常是只记忆那些有意义的、符合需要的和自己愿意记住的信息,影响受众这种选择性记忆的往往是一些能吸引受众兴趣以及重要的信息。若商品在推动电影情节中有重要作用,则能增强受众的记忆效果,这对广告信息的传播是十分有利的。

3.3把握表现力度

电影植入式广告表现不明显的话观众就看不到,太明显又会使受众产生抵触情绪。好的广告就能达到产品诉求目的,不好的广告则会对产品产生负面效果,因此正确表现广告是需要特别注意的。超级秘书网

(1)以正面形象示人

广告商在电影中植入广告是希望能传达商品信息,让受众能通过电影对产品有所了解并产生购买的行为。如果产品与影片的反面形象有所关联,就会使受众对该产品产生不好的印象,因此广告植入时应注意与正面形象产生联系,尽量让产品给人以积极正面的认知。

这种积极形象能促使受众认为产品具有权威性和可信性,能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信誉作为商品在受众心中长久形成的良好感觉,可以增强广告的传播效果,正面形象在受众心中就是信誉的代名词,所以二者结合是正确的选择。

(2)增强广告艺术性

品牌信息主要依靠广告创意来体现,有好的创意才会有好的作品。目前我国广告的问题就是表现直白、创意乏力,因此,电影植入式广告的发展方向之一便是增强艺术性。而增强幽默感是广告创意的有效途径之一。广告更不例外,尤其要将自己的产品表现在电影里,幽默的广告创意往往比较吸引受众。“根据电影风格和情节设置,将广告巧妙植入,造成一种充满‘笑果’,引人发笑而又耐人寻味的幽默意境。受众往往在娱乐时是毫无防备的,很容易在笑声中接受所要宣传的信息”。

受众看电影是为了娱乐,但在大众传播媒介中消遣娱悦的信息所占的比例正呈日益上升趋势,娱悦性将成为大众传播信息的一个越来越鲜明的特征。增强广告的艺术性使其与电影艺术融为一体,正适应了受众对娱乐性信息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徐伟杰,曹增节,刘剑.隐性广告例证分析[J].新闻界,2006,(2)

[2]李由,徐光胜.浅论隐性广告与媒介传播[J].新闻传播,2007,(4)

[3]罗永泰,王丽英.基于隐性营销模式的隐性广告策略[J].当代财经,2005,(4)

[4]张莉.隐性广告的传播学审视[J].今传媒,2006,

植入式广告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植入式广告 营销策略 广告研究

植入式广告(隐性广告),是指将产品或品牌及其代表性视觉符号,甚至是服务内容策略性融入电影或电子游戏等各种媒介内容中,通过场景再现让观众留下对产品及品牌的印象,继而达到营销目的①。近几年,国内植入式广告发展迅速。按照植入的媒介,植入式广告大体分为六种类型:影视植入式、电视节目植入式、电子游戏植入式、网络社区植入式、图书植入式。其中,影视植入式与电子游戏植入式,是目前广告主较青睐的方式。本文主要以影视为例来讨论目前研究趋势。

一、国内植入式广告的研究

笔者分别以“植入式广告”“内置式广告”“嵌入式广告”等为关键词,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结果如图一。

可看出,国内学术界对植入式广告的关注总体呈上升趋势。较早关注植入式广告的文章是:《隐性广告――广告人的新把戏》(谈伟峰等,2003)和《无所不在的植入式广告》(莫梅峰,2003)。分别从营销手段和应用范围的角度对植入式广告进行剖析,指出植入式广告将有广阔发展前景。

硕博学位论文是学科前沿、系统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笔者对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尚未发现相关的博士学位论文。但2006年至今,以植入式广告为主题的硕士学位论文数量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如图二。

最早以植入式广告为研究主体的学位论文是《植入式广告研究》(刘檑,2005),系统梳理了相关概念并确定了植入式广告的范围,归纳了植入式广告的类型和特点并探讨了运作过程及操作技巧。

二、植入式广告的研究领域

尽管国内植入式广告研究侧重点不同、分析角度不一,但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类:一是可行性研究:对植入式广告兴起原因、国内发展现状、植入形式、优劣势、存在的问题讨论,广告商业性与影视艺术性的平衡是热点;二是植入式广告的营销策略研究:结合营销学理论对植入式广告在各种媒体中的运用策略进行探讨,利用传播学、心理学等知识指导植入式广告的设计应用,主要侧重于方法运用的指导和技巧的总结;三是植入式广告效果的研究:主要以影视剧为研究对象,采用宏观阐述与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剖析影响植入式广告效果的各种因素,并试图建立较理想的效果评估体系。

(一)植入式广告的可行性研究

植入式广告作为商业性与文化性的天然结合体,意味着它本身具有冲突性,主要体现在“广告商业性与影视艺术性”上。面对植入式广告的现状、发展及其暴露出来的各种问题,国内学者们对其可行性展开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主要分为反对方、支持方和中立方三大阵营。

1、反对方。影视作为一种美学文化载体,承载着提高审美意识,完善审美教育,提供审美娱乐的文化责任。植入式广告虽然以与影片情节、人物相结合的形式出现,但为引起受众足够注意,它需要在片中有足够的出镜时间,甚至需要影视情节造势配合。这些要求与影视自身艺术标准相冲突。目前植入式广告存在过于直白,插入不当,与故事情节融合度不高,广告与影视主次定位颠倒等现象,破坏了影片的艺术性,损害了观众的利益,广告效果也大打折扣甚至是有损品牌形象。另外,有学者对植入式广告的伦理性和合法性提出质疑。1937年颁布的《国际商会广告行为准则》提出“任何广告不管形式或是使用的媒介,必须是清晰易辨的;当一则广告在含有新闻或文章的媒介上时,它应该轻而易举的被认作广告”。显然,植入式广告的隐形特征恰与广告的基本伦理性相违背。②

2、支持方。在传统广告发展面临瓶颈,新媒体环境与技术呼唤新广告形式的大背景下,具有隐蔽性、强制接收性、低成本高回报等特点的植入式广告将为我国广告业及影视业带来新机遇③,广告与媒体合作是双赢的。经济方面,广告的植入拓宽了影视业资金来源,而资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影视制作质量。植入式广告以道具植入、对白植入、场景植入等形式,对植入的产品或品牌进行全方位多角度高频率曝光,将品牌形象甚至是产品功能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给受众,相对于传统广告是一种低投入高回报的形式。艺术方面,植入式广告以道具、场景等形式与故事情节进行巧妙结合,真实还原现实生活场景,增加影视作品真实性生活化气息,带给受众似曾相识的亲切感。

3、中立方。中立者们既肯定植入式广告具有顺应市场需要的特点,也注意到它自身商业性与影视艺术性不可调和的矛盾。广告商业性与影视艺术性,是一对此消彼长不可调和的矛盾体。因此,只有正确的定位影视与广告的主次关系并恰切把握两者平衡度,才能相得益彰实现双赢。

(二)植入式广告的营销策略研究

最小破坏影视艺术性,最大发挥植入式广告商业价值,是广告界与媒体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优化运作策略。虽然,不同广告植入形式不尽相同,但仍存在需要共同遵循的策略。

1、植入形式:匹配和谐。影视风格、题材、主题内容与品牌定位是否相符;影视目标受众人群与植入产品的目标客户是否相符;不能为了植入而植入,应综合考虑产品的特点、目标受众特点及媒体特点是否相匹配。当广告品牌的价值理念与影视内容所倡导的价值理念达到和谐一致时,广告商业性与影视艺术性才能达到最佳平衡;影视目标受众与产品目标客户达到一定程度的契合时,才能最大程度影响目标客户达到广告目的。

2、植入度量:适量有度。广告植入的数量与程度,是影响广告商业性与影视艺术性平衡的重要因素之一。植入式广告的本质决定它需要尽可能多的重复出现,表达自己的品牌理念及产品功能,达到让受众留下印象的广告目的。然而,这样做势必会伤害主体影视的艺术性,影响收视率,间接有损广告的商业性。故应适当控制植入广告的数量和深度,保证影视第一,广告第二的合理定位次序,尽量不破坏影视原本内容及完整性。

3、植入手段:多元整合。在产品品牌与影视内容相匹配,数量适当的前提下,植入手段尽可能多元、创新、整合,以实现最佳广告效果。

(三)植入式广告的营销效果研究

最佳营销效果,是广告的终极目标,也是众学者研究热点之一。18篇硕士学位论文中,有4篇以植入式广告效果为研究主题。通过案例分析、实证分析、对比研究等研究方法,结合传播学、营销学等知识分析影响植入式广告效果的因素,提出科学的植入策略及模式。综合研究发现,影响植入式广告效果的因素主要有:影视内容、产品品牌、受众、及受众所处的环境、产品或品牌植入的过程五个关键因素。④

三、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研究不深入

与植入式广告发展速度和复杂程度相比,目前国内相关学术研究大大落后。大部分文献是对植入式广告的可行性、现象评论及感性的经验总结等宽泛的描述性研究,缺乏使用规范的研究方法设计和科学论证过程的文献资料。部分学者开始尝试定量实证研究(林升梁2006;CTR媒介智讯2007;Tsai,Liang,&Liu2007)将国外学者的研究方法引用到国内,并取得了一定的探索性成果。但国内广告产业结构模式、受众对广告信息接收方式和接受心理与国外都有较大差异,并且国内外消费文化也不尽相同。因此,笔者认为今后国内对植入式广告的研究必须注重本土化的发展状况,规范使用研究方法进行科学论证,唯有如此得出的理论才能有效的指导实践,促进国内植入式广告健康快速发展。

(二)产业体系不完善

与巨大市场需求相比,国内相应的价值评估和效果测量体系还不完善,信息支持平台还较为缺乏⑤。并且对行业运作和发展起保障作用的行业知识学习系统及法律法规等交易保障系统几乎是空白。一个产业的运作水平取决于产业链的各个方面,理论与实践必须相互扶持,才能保证整个产业按照正确的方向健康稳定的向前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国内植入式广告是在传统广告发展遇到瓶颈,传播环境日益复杂,新媒体时代呼唤新广告形式的大背景下产生的,并以其自身非对抗性、强制接受性、隐性传播性等特征展现出强大生命力,给营销业与影视业带来新机遇。虽然,目前对于植入式广告的可行性及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还有很多争议,但它是顺应时展的,随着学者们后续研究的深入和自身机制的完善,将有广阔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①陈丹阳,《论植入式广告在影视中的发展与应用》[J].《现代商贸工业》,2010(8)

②周培勤,《对影视植入广告的伦理和法律思考》[J].《电影艺术》,2008(2):61

③李佩兰:《植入式广告为中国电视剧产业带来新的机遇》[D].重庆:重庆大学,2009:40

④祖婕:《影视作品中植入式广告传播效果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9:53

⑤毛璐敏,《电视植入式广告效果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8:56

(作者: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植入式广告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植入式广告;非诚勿扰;群体满意度

植入式广告,又称植入式营销、“隐性广告”或“嵌入式广告”。它是指将产品或品牌及其代表性的视觉符号甚至服务内容策略性地融入电影、电视剧或其他电视节目内容中,通过场景的再现,让观众不自觉地接受到商品或品牌信息,留下对产品及品牌印象,继而达到最终的营销目的。

从2005年的《天下无贼》到2009年的《非诚勿扰》,植入式广告的巨大收益,广泛性和持久性的影响等,都显示出一种全新广告传播模式的冲击力,同时也显示传统广告的发展开始显现出瓶颈,影视广告新的营销时代已经来临。

一、《非诚勿扰》系列电影广告植入分析

《非诚勿扰》系列电影将植入式广告再次推向了高潮,片中大量的、品类繁多的商品广告,可谓是植入式广告的登峰造极之作。下面我们将对两部影片中植入广告概况进行探究。

1)手机产品:《非诚勿扰》影片中主要演员使用的都是Motorola手机,利用画面和手机铃声向观众提示品牌。特别是当女主角写完遗书后,随手拿起Moto―Aurarl向观众们展示了这部豪华手机的绚丽外表,在人物内心独白的同时,镜头给了这款手机15秒的特写。虽然这些植入方式缺乏创意和创新,但对于像摩托罗拉这样的大品牌而言,足以延续与观众的交流。

2)酒类产品:酒作为人们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产品,植入电影之中理所当然。

片中植入的酒类有2种―――“剑南春15年”和“温莎威士忌”。这两种酒在剧中的植入手法遭到了许多观众的诟病。例如,剧中“剑南春15年”摆放在男女主角之间,无论镜头怎么切换,精美的剑南春酒瓶都能从各个角度被拍摄。但由于对细节的把握不够,光线、瓶身颜色等问题,品牌曝光度不够。“温莎威士忌”的“加冰块不加绿茶”植入广告虽略显“粗鲁生硬”,但在该品牌的广告语已被传播的基础上,该则植入广告效果明显,这在后面会有研究。

3)汽车产品:影片中出现的所有车辆均为斯巴鲁赞助。影片中葛优与好友在北海道之旅结束道别时,车内GPRS上闪烁的商标引人注目。电影充分展示了斯巴鲁汽车的安全、舒适和先进的导航系统,充裕的车内空间和在野外行驶中优越的操控性。斯巴鲁公司随着电影的公映迅速跟进公关活动,扩大声势,一时间品牌随着电影的情节与日本北海道美景一起为中国观众津津乐道。

《非诚勿扰Ⅱ》中的植入式广告

1)汽车产品:奔驰汽车。《非诚勿扰Ⅱ》影片中主角所使用道具全为奔驰,典型的道具植入手法,且姚晨头顶的车厢上出现硕大的GMC汽车logo,由于植入手法粗俗和出现场合频数太高,很多观众调侃其为“最抢眼”和“最刺眼”的植入。

2)手机产品:朵唯手机。舒淇在剧中所使用的一款新品牌手机,影片中笑笑就是拿着朵唯手机与秦奋保持联络,传达她的关心,爱护,问候。这些道具或场景的植入是剧情不能规避的,表现方式相对自然流畅,朵唯的植入式广告也收到很好的广告效果。在得知影片开拍之后,朵唯手机斥资上百万资助《非诚勿扰Ⅱ》全球推行宣传,力捧品牌代言人舒淇。据说,自从上映以来,朵唯手机销量大幅增长,销量也爆增30%以上。

3)酒类:剑南春。李香山在得知自己身患绝症后,为了借酒消愁,居然花50万元在拍卖会上拍得一瓶酒,并请秦奋一起品尝,这瓶天价酒就是剑南春,与剧情的脱节及无厘头的植入让观众大跌眼镜。

二、《非诚勿扰》系列电影中植入式广告效果调查

《非诚勿扰》两部电影不长的剧情中却通过镜头特写、角色口述等方式植入大量直白浅显的广告,电影虽然取得了票房上的巨大成功,整体广告植入观众记忆最深刻,但两部影片中每则植入广告效果却大不相同。对两部影片中植入数量惊人的广告,但通过研究发现最有可能很快获得知名度的产品是快速消费品,像保险、理财品种以及豪华酒店,太过高端和昂贵消费人群有限,这样的植入不一定有效果。

植入式广告的大小影响观众对品牌的认知和记忆,但对购买意向没有影响。植入式广告的位置影响观众对品牌的记忆,但对品牌认知和购买意向没有影响。观众对植入式广告的态度,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对他们的品牌认知、记忆和购买意向都没有显著影响,植入广告对提升消费者的好感度和购买意向都没有体现很大作用。

通过研究学习消费者心理相关论文发现,参与程度高的消费者群心理、实体行为以及情感上的付出要比参与程度低的消费者群高;又由于他们对产品或服务本身可能较感兴趣,且对植入产品或企业理念较有认同感,因此他们会有更强的决策控制和认知控制感,容易产生较高的满意度。

三、从《非诚勿扰》系列电影看我国植入式广告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从《非诚勿扰》系列电影植入效果来看就存在如植入过度,生硬,失当等等问题。集中体现以下在四个方面:广告植入过多,在影视剧或节目中,可供植入广告的容量有限,过度使用会引起受众反感;广告植入生硬,植入的手法生硬,故事情节与植入品牌牵强,品牌与情节不能无声胜有声的,只能制造一种分离,造成两张皮,严重影响了影片的美感;广告植入失当,电影是具有一定艺术表现力的,影片中有好坏、对错、美丑等价值评判的内容,广告则没有这么多是非的区分,只是向大众介绍产品。

冯小刚系列电影开创了中国电影内嵌软广告的商业模式先河。植入式广告也是一个复杂的操作过程,不是“想植就植”,一植就‘入’,成功是需要策略,通过影片的成功与失败品牌植入对比研究,我们得出以下建议:要充分考虑目标人群。广告主的目标消费者与影视剧或节目的目标受众分析有没有交集,这一点是采用植入式广告时优先考虑的问题;植入式广告要考虑品牌或产品自身的特点。虽然植入式广告是一种有效的信息传递方式,但是并不是任何一种产品使用此种方式都会取得良好的信息传播效果。因此要先从产品自身的特点出发,来判断其是否适用于植入式广告。(作者单位:武汉纺织大学传媒学院)

参考文献:

[1]史庭飞.电影《非诚勿扰》中的植入式广告分析[D],2009年新疆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论文.

[2]周黎明.植入广告,奥秘何在[J].看电影, 2009.(19).

[3]廖秉宜.从广告形态变迁看植入式广告的未来发展[J].《广告大观》,2010.(2).

[4]方怿.浅析冯小刚电影中的植入式广告[J].长沙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2009年第12期.

[5]张珊珊.影视植入式广告的策略化研究[J].影视传播,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第16期.

[6]胡晓雪.电影植入式如何成功――以电影《非诚勿扰》为例[J].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0年9月.

植入式广告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微电影;数据分析;内容分析

1 研究对象分析

微电影一词起源于美国,而在中国的社会和市场环境下产生了一些变异,形成和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源意义。

中国意义上的微电影的产生从一开始就与商业和市场有密切的联系,如今微电影市场的火爆也与其背后巨大的市场潜力不可分割。“微时长、微制作、微传播”这“三微”成为微电影约定俗成的标准共识。

微电影作为新生事物,对其的研究从2010年开始陆续出现,到2013年达到鼎盛期。

2 数据分析及研究结果

在“超星发现系统”中进行检索“微电影”可得出22662条结果,总被引频次为3395次。从这些检索结果中去掉一些不相关的内容,可以得出每种论文类型的数量:

由上表可以看出,关于“微电影”的文章报纸上发表的数量远远大于在期刊发表的论文数量,但通过阅读其内容,就会发现,报纸上的文章大部分是时事性新闻类的文章,具有学术研究内容的较少;而期刊和学位论文大都学术性较强,对“微电影”的研究也较为深入。

从刊登时间上来看,从2010年开始关于“微电影”的文章持续增长,在2012年是一个井喷期,增长的数量是2011年的5倍之多,2014年较之2013年增长数量不大,说明“微电影”的研究热度开始趋于平稳。具体刊登时间如图1所示。

研究“微电影”的期刊和学位论文与“电影”的研究相关度最高,次之是“新媒体”“品牌”“广告”“营销”“导演”“网络”等。在这些研究中关键词“电影”出现的次数是838次,“网络”“视频网”和“互联网”等与“网络”相关的关键词出现的次数为314次,“新媒体”出现的次数为230次,“品牌”出现的次数为136次,“广告”出现的次数为133次,这说明“微电影”与“电影”“网络”“新媒体”相关度最高。

“微电影”研究涉及的学科非常多,艺术学、经济学、教育学最多,次之是工业技术、法学、文学、历史地理、社会科学、医学等,较少的有语言学、环境学、农业科学、军事、哲学、生物学等;共涉及12个学科门类近20个二级学科。

研究“微电影”的作者来自中国传媒大学的最多,有49篇,四川大学的有31篇,上海大学的有26篇,东北师范大学的有25篇,陕西师范大学的有22篇,河北大学的有20篇,河南大学的有20篇,北京师范大学的有18篇,郑州大学的有18篇,浙江大学的有17篇,浙江传媒学院的有17篇,上海戏剧学院的有16篇,西南交通大学的有16篇。

研究“微电影”的地域主要分布在北京、江苏、四川、河南、上海、浙江、湖北、陕西、广东、吉林等,其中北京市共有147篇,江苏省有91篇,四川省有82篇,河南省有81篇,由此可见,北京市是接受新鲜事物、学术研究最强的地区。

3 内容分析

前面分析了这些研究“微电影”的论文涉及的学科非常多,简而言之就是内容比较广泛,无法一一分析,现根据这些论文被引情况分析其内容。

这些论文中被引量超过10次的有82篇,内容涉及广告营销、传播特征、产业发展、受众研究、叙事艺术、媒介文化性、微电影创作、微电影分类、微电影研究综述等。下面主要就广告营销、传播特征、行业前景、叙事艺术等方面对论文内容进行解析。

3.1 广告营销内容分析

其中引文量最高的论文是载于《新闻界》的《“微”传播时代的微电影营销模式解读》,就是研究微电影营销方面的内容,在发表的三年间被引量就高达114次,这篇文章依托当前的“微”时代传播背景,以微电影为研究对象,总结微电影的“微时、微制作周期和微投资规模”“三微”特征,微电影营销具有“草根互动性”“微营销性”“借微博之势”和“广告电影化”特征,并对微电影模式进行解读。

引文量次之的是莫康孙所写的《从“电影植入广告”到微电影》,也是研究广告营销方面的内容,被引次数是100次,从“电影植入广告”与“广告植入电影”的模式来探讨微电影,他认为“微电影开创了植入营销的新模式”,主要是探讨广告微电影的模式,认为品牌与电影的结合更加紧密,产品与明星的结合使产品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走进消费者。

郑晓君所撰写的《微电影:“微”时代广告模式初探》同样也是一篇研究广告营销的论文,它的被引次数是81次。这篇文章提出了“微电影”其实是互联网的产物,其“有别于传统广告的诉求式、说教式及煽动式的传播方式,微电影创造了全新的盈利模式”。本文认为微电影是基于“受众心理需求”及“广告竞争需要”而产生的,并探讨其创作要素和技巧,进一步挖掘这种介于电影与传统电视广告之间的全新广告模式的现实意义。

于伯然所写的《微电影营销的制胜之道》也是从电影与广告的跨界合作来谈内容营销,他认为这种微电影与广告的合作,将是内容营销发展的趋势,而微电影营销制胜的法宝是明星、创意剧情、制作团队及引发舆论关注。

董晔所写的《不可阻挡的微电影广告趋势:谈益达无糖口香糖〈酸甜苦辣〉系列广告》主要探讨了微电影广告(其实应该是微电影的一种),以益达推出的微电影广告为例来分析微电影广告的优劣,他认为微电影广告的优势在于品牌信息的植入与产品特性的演绎、媒介购买利益最大化与媒介投放的高精度、整合营销的方式、未来可挖掘的空间广阔性;劣势在于投入与风险较大、产品与品牌植入难度较大、创意难度更大。李会娜所写的《微电影:凯迪拉克的广告新尝试》、杨虹所写的《微电影广告及其走向、盖雄雄所写的《凯迪拉克:微电影营销的开启者》、王君所写的《浅析“微时代”环境下的电影广告:微电影广告浅析》、刘佳佳所写的《从“鲶鱼效应”看微电影对广告的影响》和白靖利,卢和萍所写的《微电影广告的营销》等文章也是认为微电影与广告的融合是一种新的营销模式,认为微电影广告可以让受众以欣赏电影的心态来接受广告所传达的品牌精神和理念。

3.2 传播特征内容分析

孟志军所写的《微电影的传播学解析》、王长武所写的《微电影的传播特征与市场前景展望》、吕艳萍所写的《解读微电影的传播特点与未来之路》都是从传播特点来解析微电影的,孟志军在文中从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媒主体、互动性与时效性五个方面来探讨微电影的传播特征;王长武从传播主体、传播方式、传播渠道方面来研究微电影的传播特点;吕艳萍则把微电影分为非商业微电影和广告微电影两大阵营,分别论述它们的传播特点。

陈红莲所写的《网络“微电影”的传播学解读:以〈老男孩〉〈四夜奇谭〉等的热播为例》认为微电影热播的原因有三:一是与受众产生共鸣,二是受众参与性强,三是“微电影”本身的内容所决定,微电影的内容时代性较强,有话题性。微电影本身具有极强的包容性和时代性,它迎合了受众的内在心理,是电影艺术与观众审美需求的融合。

刘书亮的《微电影的传播效果及相关因素分析》在分析了微电影传播特征之后,又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其传播效果及相关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统计分析表明: 微电影的传播效果与受众群体的性别、文化层次、年龄结构等息息相关,同时作品的创意、制作技术、演员水准及作品定位也是影响微电影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

3.3 行业分析

张波从微电影的生产及费的格局所撰写了《论微电影在当下中国的生产及消费态势》,他认为各种微电影大赛和微电影定制的涌现,为微电影的生产与消费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在微电影的生产层面,微电影与广告开始融合;而明星参与微电影的展现构成了其吸引观众的主要因素;微电影的制作开始平民化、个人化,其观看方式与消费群体心理特征都具有个人化特征。王长武所写的《微电影的传播特征与市场前景展望》在分析微电影的传播特征之后对微电影市场前景进行展望,一是微电影与广告结合将会走得更远,二是决定微电影未来还是微电影的创意。

聂伟在《微电影:演变、机遇与挑战》一文中指出微电影是新媒体与传统电影的“合流”,这种新的产业形态借助资源整合,为中国电影产业带来深远的影响。阮南燕所撰写的《微亦足道:微电影的产业魅影》从电影产业链的角度来看,微电影是电影产业在新媒体时代下的一种创新,能够对处于我国电影产业链高端的电影创意、剧本和衍生品开发进行有益的补充。

3.4 叙事艺术分析

这些论文中还有涉及叙事艺术的《微缩的影像:微电影时代的“浅”表达》一文认为微电影的时长决定了其“浅表达”特征,且微电影表达的主题单一及“点”叙事与细节放大都体现了叙事“浅”表达,同时影像语言的浅显和简洁也构成了“浅表达”的叙事语境。

《新媒介语境下微电影的后现代叙事特征初探》一文中认为微电影开创了影视作品的新叙事模式,从微电影的题材选择、内涵表达和叙事结构等方面,对微电影独特叙事机制进行研究。

郑友奇所写的《微电影的叙事艺术特征略论》从叙事艺术策略和叙事艺术形式两方面对微电影进行探讨。

对微电影的研究还有很多方面,在本文就不再一一赘述了。综合其内容来看,微电影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以及大量微电影背后的商业驱动,但也有点明显的市场不规范,学术分析不够深入,所以微电影作为新生事物对其的研究还有待深入。

参考文献:

[1]康初莹.“微”传播时代的微电影营销模式解读[J].新闻界,2011(7).

[2]莫康孙.从“电影植入广告”到微电影[J].中国广告,2011(8).

[3]郑晓君.微电影:“微”时代广告模式初探[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1(6).

[4]于伯然.微电影营销的制胜之道[J].市场观察,2011(8).

[5]董晔.不可阻挡的微电影广告趋势:谈益达无糖口香糖《酸甜苦辣》系列广告[J].中国广告,2011(10).

[6]李会娜.微电影:凯迪拉克的广告新尝试[J].中国广告,2011(8).

[7]杨虹.微电影广告及其走向[J].新闻世界,2011(12).

[8]盖雄雄.凯迪拉克:微电影营销的开启者[J].市场观察,2011(8).

[9]王君.浅析“微时代”环境下的电影广告:微电影广告浅析[J].中国电影市场,2012(3).

[10]刘佳佳.从“鲶鱼效应”看微电影对广告的影响[J].经济论坛,2011(10).

[11]白靖利,卢和萍.微电影广告的营销[J].新闻爱好者(理论版),2012(5).

[12]孟志军.微电影的传播学解析[J].新闻界,2011(8).

[13]王长武.微电影的传播特征与市场前景展望[J].中国电影市场,2011(9).

[14]吕艳萍.解读微电影的传播特点与未来之路[J].东南传播,2012(4).

[15]陈红莲.网络“微电影”的传播学解读:以《老男孩》《四夜奇谭》等的热播为例[J].今传媒,2011(12).

[16]刘书亮.微电影的传播效果及相关因素分析[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

[17]张波.论微电影在当下中国的生产及消费态势[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2(3).

[18]王长武.微电影的传播特征与市场前景展望[J].中国电影市场,2011(9).

[19]聂伟,吴舒.微电影:演变、机遇与挑战[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

[20]阮南燕.微亦足道:微电影的产业魅影[J].浙江学刊,2012(5).

[21]王方,颜子澜.微缩的影像:微电影时代的“浅”表达[J].大众文艺,2011(20).

[22]郑军,王以宁,白昱.新媒介语境下微电影的后现代叙事特征初探[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

植入式广告论文范文第8篇

论文摘要:艺术的发展需要丰厚的物质基础,电影业的发展离不了商业支撑。植入式广告的加入,无疑会减少资金压力,降低票房风险,这让电影人没有了拒绝的理由。在商业化的推动下,电影又有新的任务一刊播广告,尤其是植入式广告,成了最抢眼的话题。对电影受众的分布特点进行了分析,并且分析了当代电影的广告传播策略,探索电影植入广告如何获得最佳的稍售效果和传播效果。

一、电影的受众群分析

《中国电影观众测量与评估》研究项目将调查对象分为电影观众(一年内看过电影的受访者)和非电影观众(一年内没有看过电影的受访者)两类。从结构上看,电影观众和非电影观众在个人收入、家庭收入、教育程度以及职业类别等与消费力水平密切相关的指标上存在着较大差异,电影观众具有更高的收入、教育程度和更为高端的职业类别。电影观众在1-1499元个人收入段和0-3499元家庭收入段的比例要明显低于非电影观众,在元以上个人收入段和元以上家庭收入段的比例则要明显高于非电影观众。更高的个人收入和更高的家庭收入,这是电影观众区别于非电影观众的明显特征。从职业类别卜看,电影观众中技术人员/专业人士/科教文卫观众以及学生的比例明显高于非观众,工业、商业/服务业人员、自由职业/个体从业者以及家庭主妇的非观众比例均略高于观众比例。技术人员/专业人士/科教文卫观众是时尚和高科技产品的消费引导者和主力军,1524岁的学生则是未来的消费主流,对于此类产品的广告投放来说,这两类人群都是有着强劲消费能力或消费潜力的目标人群。电影观众在个人收入等与消费力相关的指标上明显高于非观众,这一特点使得电影媒体的受众人数虽不多,但对于目标人群确定为高端受众的产品来说,不失为广告精准投放的理想选择。

二、植入式广告的营销传播策略

植入式广告的加入,无疑会减少资金压力,降低票房风险,这让电影人没有了拒绝的理由。从另一方面看由于各种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传统媒,体广告,如报纸、杂志、广播等对受众造成一定程度的“感官疲劳”,传统思维观念支持下的广告运作方式及其广告业的发展也面临巨大困难,远不能满足现代广告业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以电影为媒介的植入式广告遂应运而生,有效地缓和了现代广告业的窘境。广告宣传需要电影,电影的发展也离不开广告。从辩证的角度看,矛盾的双方如果存在对立,则必然会有统一面。

为了能使广告与电影达到统一实现共赢,需要注意:(1)电影本身的主体地位不动摇。必须明确电影与植入广告的地位,切忌本末倒置,作为主体的电影是刊播植入广告的载体,植入广告则是依附于电影而存在,广告的植人要以不破坏电影的艺术观赏性为前提,更不能为了植入广告而削弱电影的主体性。(2)植入品牌符合影片情节和人物风格。电影中的广告品牌必须与人物身份、性格特点相一致,如今的市场消费已不是物质层面的消费,更多的是精神消费、品牌消费。同样一种产品,人们更加青睐名牌,这己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在电影中,产品的定位应符合人物身份,品牌的特点与人物性格相一致。(3)策划专业恰当的植入式广告。植入广告要想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就必须有新颖的创意,不仅可以提高广告的水准,还能够为影片增色。专业的植入广告机构深谙广告的制作流程与市场运作规律,并且熟悉电影艺术的创作规则与美学规律,兼备广告的专业策划、整合与投放能力。对于电影与广告的平衡能有较为深层次的把握,使二者完美结合,达到品牌既得到传播,植入广告又不太生硬的效果。(4)植入广告制作机构要提高职业道德,严格自律。我国尚未建立起完善的植入广告监管机制,难以保证其健康发展,存在责任主体不明确的问题,非法广告很有可能趁机钻空子。某种产品的功能在影片中被扩大、夸张,误导受众。影视制作方则以艺术创作为借口逃避责任,这就给执法部门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唯有广告制作商与影视机构以道德约束自身,加强自律性,才能保证植入广告健康、合法。

植入式广告论文范文第9篇

>> 电影植入广告研究 电影植入广告分析 电影植入广告,谁是赢家? 在广告中植入电影 电影中的植入广告 浅议电影植入式广告 中美电影广告植入方式比较分析 电影植入式广告新形式探析 电影植入式广告营销初探 论电影中植入性广告策略 用植入广告来生钱的电影 电影植入式广告的运用关键 植入式广告与电影的融合 论电影植入式广告的优劣 贺岁电影的植入广告谁来监管? 欧盟企业电影植入广告策略分析 2015七大电影植入广告 网络剧、微电影广告植入探究 中国贺岁电影植入式广告探讨 电影中的植入式广告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管理 > 植入广告 逆袭电影 植入广告 逆袭电影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邹玲")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王一飞领导的合润传媒是国内植入广告较早的“探路者”

“让我先喝完舒化奶,再跟你说。”当表情古怪的亚裔男演员说出这句台词后,电影院里大多数观众都笑喷了。这是《变形金刚3》中出现的一幕。当然,其代价也不菲——伊利为这短短不到5秒的台词花费上千万元。而按照事后引起的空前关注来看,这仍然是一笔非常划算的生意。

相比传统的电视和平面广告,电影植入正成为高性价比的投放渠道,而专门做电影植入广告的公司也成为不断拉长的电影价值链中的凸出一环。

2013年,中国植入广告规模有望达到10亿人民币左右,这还不及美国市场6年前规模的1/15(2006年美国植入式广告市场达到33亿美元),但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票房爆发,这个行业的掘金者开始小步慢跑。2013年8月8日,优睿传媒在新三板市场挂牌,成为第一家登陆股票市场的植入营销公司。

“在中国,娱乐营销的时代才刚刚开始。”北京合润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一飞对《中国企业家》表示。合润传媒是一家专注于品牌内容营销的公司,成功运作了与《钢铁侠3》的合作,并了《复仇者联盟》、《环太平洋》、《蓝精灵2》等多部好莱坞大片的营销,2012年的营收过亿元,并已经拿到了6000万元的B轮融资。2013年,王一飞做了三四部好莱坞大片的广告植入,据他说明年这个数字将会变成十部,加上国产电影的二十部,业绩相比今年会有100%的增长。

在好莱坞,广告植入通常和“捆绑营销”密不可分。捆绑营销是指品牌出资方投放带有电影元素的产品广告,将产品和电影捆绑在一起进行宣传。例如《钢铁侠3》与的合作,除了电影中出现其植入广告外,由于是《钢铁侠3》全球独家合作伙伴,在全球做展会的时候,都可以使用《钢铁侠3》授权的片花、海报,还可以利用电影元素制作成贴片广告,在全球进行投放。

当植入广告成为中国电影行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时,也标志着电影作为商品的成熟。“好莱坞的电影收入是二八的,票房20%,其它收入占80%,后者有20%的收入来自植入和捆绑营销,中国是倒过来的,票房占90%,其它只有10%。”王一飞告诉《中国企业家》,好莱坞的电影产业链体系侧重于“后营销”,在电影票房以外,还有包括联合宣传、版权、衍生品等收入,玩法特别多。在中国,电影的营销随着整个产业链的成熟,玩法刚开始多起来。

作为植入营销最早的“挖井人”,合润传媒对电影植入的涉足从这两年才开始。之前合润主要电视剧的植入广告,第一个案例是《我的青春谁做主》中的KAPPA服装,但当时品牌只提供服装,并没有赞助费,现在电视剧的植入广告早已有了完整的定价体系。电视剧一部有几十集,而且一般播出前就有电视台买单,属于B2B业务,因此可以很方便地预估收视数据并提交给客户做参考。但电影不同,电影直接面向消费者,上映前很难预测票房,看似很好的电影也完全存在惨败的可能。这几年随着银幕数的增长,很多客户都提出了在电影中植入广告的需求,合润所扮演的角色,就是帮助品牌方挑选跟品牌的受众气质匹配、符合产品定位、档期又在品牌重点推广期的电影。

一个完整的品牌植入过程往往从剧本阶段就开始。植入公司会找出剧本中所有明确列出道具或者有可能在电影中出现的物体,比如《007:天降杀机》中,观众看到一向高端洋气的邦德改喝“喜力”啤酒,喜力为此付出的代价就可能高达6000万美金,而合润之前曾经接到《小时代》的邀请,片方希望合润《小时代》所有的广告植入,但王一飞看过小说之后,发现“没法做”,因为《小时代》所渲染的浮华和物欲都是用奢侈品堆砌的,但国外大牌不会投国产电影,而中国品牌又跟电影努力所营造的氛围脱节,最后合润放弃了这个案子。在王一飞看来,剧本阶段进入是最理想的,但是国内的电影往往都是拍完了才开始找植入品牌,这样品牌方的选择自由度很小。为了保证品牌在电影植入中的话语权,合润甚至会在前期参与一部分投资,这相当于“买断”的诚意金。

第二步是对电影受众进行非常详细的划分,比如是“三四线城市18岁以下观众”,还是“一线城市成年女性观众”等等,而在电影档期和阵容确定之后,中介服务公司还会给品牌提交一份完整的分析报告,这个报告会综合分析有关影片的多维度数据,最后推算出一个首映观影人次,这个数据对于客户非常重要,因为这会直接关系到定价。

奥美娱乐行销总监马筱箴告诉记者,广告行业的客户非常注重数据,因此即使是难以预测的电影也是“无数据不投”,奥美为此专门研发了一个奥美品牌娱乐评估模型(Ogilvy BEAM?)。广告播出渠道的极大丰富已经令中国广告主们更加看重精准,而数据的应用在这样的中介服务公司将会越来越普遍。

比如最近滕华涛导演的作品《等风来》即将上映,“这是一个小清新电影,那么主打都市和白领女性的品牌就会比较适合。”王一飞分析道。确定了品牌的类型,还要分析滕华涛的历史票房、男女主演微博圈朋友圈,影响的人群结构等等加权得出一个品牌投放广告的效果指标。

第三步,也是最关键的,就是跟制片方确定植入方案。王一飞现在更愿意称之为“品牌内容营销”而不是“植入广告”,因为越是好的电影就越淡化“植入”的概念。王一飞从《唐山大地震》开始,跟冯小刚进行了三部电影的合作,包括《非诚勿扰2》和《私人定制》。在他看来,冯小刚绝对是植入广告的“开山鼻祖”,他认为冯小刚是中国导演中最善于将内容和品牌“无缝接入”的导演,无论是《唐山大地震》救灾场景中频频出现的“”品牌,还是《非诚勿扰2》舒淇使用的朵唯手机,都是冯小刚将品牌融入电影的创意。

“从冯小刚开始,中国电影才有了更丰富的不完全依赖于票房的盈利模式。”王一飞说,《私人定制》现在还未上映,所有的植入广告和捆绑营销方案已经做好,这些营销收入让《私人定制》未上映就已经基本收回成本。

但并非所有的导演都像冯小刚这样配合,植入方案最大的不确定性就在于导演和档期。制片人和品牌已经把协议签订了,但是导演就是不同意植入,最后不得不毁约的例子也常出现。而档期也是电影植入的最大风险,从电影的拍摄到上映,中间往往相隔一年的时间,而遇到导演迟迟不能拍完,或者品牌在电影上映时不能及时拿出产品,往往会给双方都带来非常大的麻烦。比如《富春山居图》,虽然最终票房过了3亿,但因为导演延期了快一年才拍完,最后合润承担了因为违约赔偿给客户的损失。鉴于这种情况,对于广告商来说最保险的是做品牌植入而非具体的产品植入。

对于产品植入的费用,不同项目的费用区间非常大,可以从完全免费到几千万美元。比如史上最贵的植入是007系列中阿斯顿·马丁汽车高达5000万美金的植入广告。王一飞对于客户选择影片的建议是:预期票房在一个亿以下的不投。“如果达不到一亿票房以上,品牌做植入的意义不大,因为观影人次会非常有限。”王一飞解释说。但如果影片的制作费用过高,比如高达两亿元以上,片方对于植入的要求和期待也会非常高,区区几百万的植入根本不屑于看,而这中间可以找到一个最佳性价比的平衡点,如果营销得当会比传统广告渠道效果好很多。

跟动辄上亿的电视广告投放相比,电影植入目前还是一块价值洼地。业内人士透露,植入广告价格一般在百万级别,而对于一些主打年轻人群的消费品,不仅是电影内容植入,而且可以通过宣传海报的“捆绑营销”进入电影院渠道,对品牌来说也颇具吸引力。因此,在传统电视广告不断出现下滑和衰落的同时,电影植入却在悄然分食广告商的预算。

当然,伴随这个行业飞速增长的,还有观众对于“广告中插播电影”的强烈不满。冯小刚在《非诚勿扰2》中植入了20多个广告,创下了国产电影植入广告之最,但也同时面临着最大的争议和批评。马筱箴告诉记者,越来越多的客户开始意识到,在电影中植入品牌需要更高超的技巧,以及对内容的控制能力。因此相对于大电影,完全由品牌定制的“微电影”更适合有特定需求的传播。去年奥美帮助雀巢做了一个关于韩寒游走欧洲的“咖啡之旅”微电影,在优酷上的点击量非常高,这种免费的视频传播形式更容易被观众和客户接受。

“我们始终是夹在品牌和电影片方之间的第三方,是一个B2B的行业。”王一飞说,现在合润拥有一百多个品牌客户和国内所有一线的电影公司资源,成为一个大的平台供应商。但瓶颈在于,这是一个销售为驱动的行业,所有核心的资源都掌握在上游的制片方和下游的影院渠道手里,增长规模会比较有限。

植入式广告论文范文第10篇

论文摘要:艺术的发展需要丰厚的物质基础,电影业的发展离不了商业支撑。植入式广告的加入,无疑会减少资金压力,降低票房风险,这让电影人没有了拒绝的理由。在商业化的推动下,电影又有新的任务一刊播广告,尤其是植入式广告,成了最抢眼的话题。对电影受众的分布特点进行了分析,并且分析了当代电影的广告传播策略,探索电影植入广告如何获得最佳的稍售效果和传播效果。

一、电影的受众群分析

《中国电影观众测量与评估》研究项目将调查对象分为电影观众(一年内看过电影的受访者)和非电影观众(一年内没有看过电影的受访者)两类。从结构上看,电影观众和非电影观众在个人收入、家庭收入、教育程度以及职业类别等与消费力水平密切相关的指标上存在着较大差异,电影观众具有更高的收入、教育程度和更为高端的职业类别。电影观众在1- 1499元个人收入段和0 -3499元家庭收入段的比例要明显低于非电影观众,在元以上个人收入段和元以上家庭收入段的比例则要明显高于非电影观众。更高的个人收入和更高的家庭收入,这是电影观众区别于非电影观众的明显特征。从职业类别卜看,电影观众中技术人员/专业人士/科教文卫观众以及学生的比例明显高于非观众,工业、商业/服务业人员、自由职业/个体从业者以及家庭主妇的非观众比例均略高于观众比例。技术人员/专业人士/科教文卫观众是时尚和高科技产品的消费引导者和主力军,1524岁的学生则是未来的消费主流,对于此类产品的广告投放来说,这两类人群都是有着强劲消费能力或消费潜力的目标人群。电影观众在个人收入等与消费力相关的指标上明显高于非观众,这一特点使得电影媒体的受众人数虽不多,但对于目标人群确定为高端受众的产品来说,不失为广告精准投放的理想选择。

二、植入式广告的营销传播策略

植入式广告的加入,无疑会减少资金压力,降低票房风险,这让电影人没有了拒绝的理由。从另一方面看由于各种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传统媒,体广告,如报纸、杂志、广播等对受众造成一定程度的“感官疲劳”,传统思维观念支持下的广告运作方式及其广告业的发展也面临巨大困难,远不能满足现代广告业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以电影为媒介的植入式广告遂应运而生,有效地缓和了现代广告业的窘境。广告宣传需要电影,电影的发展也离不开广告。从辩证的角度看,矛盾的双方如果存在对立,则必然会有统一面。

为了能使广告与电影达到统一实现共赢,需要注意:(1)电影本身的主体地位不动摇。必须明确电影与植入广告的地位,切忌本末倒置,作为主体的电影是刊播植入广告的载体,植入广告则是依附于电影而存在,广告的植人要以不破坏电影的艺术观赏性为前提,更不能为了植入广告而削弱电影的主体性。(2)植入品牌符合影片情节和人物风格。电影中的广告品牌必须与人物身份、性格特点相一致,如今的市场消费已不是物质层面的消费,更多的是精神消费、品牌消费。同样一种产品,人们更加青睐名牌,这己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在电影中,产品的定位应符合人物身份,品牌的特点与人物性格相一致。(3)策划专业恰当的植入式广告。植入广告要想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就必须有新颖的创意,不仅可以提高广告的水准,还能够为影片增色。专业的植入广告机构深谙广告的制作流程与市场运作规律,并且熟悉电影艺术的创作规则与美学规律,兼备广告的专业策划、整合与投放能力。对于电影与广告的平衡能有较为深层次的把握,使二者完美结合,达到品牌既得到传播,植入广告又不太生硬的效果。(4)植入广告制作机构要提高职业道德,严格自律。我国尚未建立起完善的植入广告监管机制,难以保证其健康发展,存在责任主体不明确的问题,非法广告很有可能趁机钻空子。某种产品的功能在影片中被扩大、夸张,误导受众。影视制作方则以艺术创作为借口逃避责任,这就给执法部门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唯有广告制作商与影视机构以道德约束自身,加强自律性,才能保证植入广告健康、合法。

上一篇:知识产权管理论文范文 下一篇:执勤执法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