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知识范文

时间:2023-10-29 09:22:34

园艺知识

园艺知识范文第1篇

通信作者:张丽(1984-),女,塔里木大学实验师,硕士。

摘要:《园艺产品加工学》是食品科学专业一门应用性极强的主干课程,主要任务是探讨食品资源利用、原辅材料选择、保藏、加工、包装、运输以及上述因素对食品质量、货架寿命、营养价值和安全性等方面的影响。其单元操作种类繁多,内容相对分散,学生完全掌握有一定的难度。本文采用思维导图构建课程知识网络,可化繁为简,突出各单元操作在园艺产品加工中的作用,并将各知识点横向联系比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主动归纳总结提炼,从而为知识的灵活应用奠定基础,显著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思维导图;园艺产品加工学;知识网络;教学;食品科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4(a)-0000-00

Applications of Mind map in the Construction of Knowledge network of Horticultural Products Processing

Song Li-jun 1,2 Zhang Li *1,

(1.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Tarim University, Xinjiang, Alar, 843300, China)

(2. Xinjiang Production and Construction Corps Key Laboratory to Process of Agricultural Livestock Products in Southern Xinjiang, Tarim University, Alar, 843300, China)

Abstract: Horticultural Products Processing is a professional course of food science. The main task is to investigate the use of food resources, raw material selection, preservation, the impact of processing, packaging, transportation, and these factors on food quality, shelf life, nutritional value and safety aspects. It is difficult to master because of the various of unit operations and dispersion of contents. In this article, the mind map was used to build the knowledge network of the course on order to simplify the knowledge points, and emphasize the importants of each unit operation on whole horticultural products processing. The teaching practice can guide students to think actively and initiatively refining summarized, and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knowledge flexible application. The effect of teaching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knowledge network.

Key words: Mind map; Horticultural Products Processing; Knowledge network; Teaching;Food science

我国是农业大国,果蔬资源十分丰富,是世界上最大的果蔬生产国和果蔬制品加工基地。果蔬加工业是衔接工业、农业与服务业的关键产业,也是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中具有明显优势和国际竞争力的行业。

《园艺产品加工学》是研究食品加工和保藏的一门科学,是食品科学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其主要任务是探讨食品资源利用、原辅材料选择、保藏、加工、包装、运输以及上述因素对食品质量、货架寿命、营养价值和安全性等方面的影响[1,5]。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食品保藏和加工的专业知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食品领域的专业课程或从事食品科研、产品开发、工业生产管理及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理论基础。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国内外先进食品加工技术以及工艺,了解不同食品的加工工艺,熟悉食品加工过程。培养开发食品的思路和科学研究能力。

本文就如何在《园艺产品加工学》课程学习中应用思维导图工具以构建知识网络,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和创新素质的提升,并顺应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具有积极意义。

1、构建知识网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课堂教学方式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精神。学生不能很好的构建知识框架,知识的存储处于零散状态,没有形成知识网络,而对课程所包含的概念、原理、工艺、规律等缺乏深入、系统的理解,在知识提取时表现出较大的难度,所以对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缺乏正确的认知[7]。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事物的认知是按一定的逻辑关系和结构建立的。每门课程、每个学科都有与之对应的知识网络。不同学生的知识网络存在差异:有些学生的知识是零散的、孤立的,呈水平或单个排列方式;而有的同学知识系统连贯的、有层次感的立体网状结构。当学生将知识点无序地堆积在头脑中时,知识点越多,学生的头脑就越混乱,不可能顺利地用来解决问题;而有的同学学习成绩好,不在于他们掌握的知识更多,主要是他们能更合理地梳理和架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使其呈网状结构,从任何一个点切入都能拓展到整个面。在复习过程中,学生不应只满足于弄清楚每个知识点,而应将它们分类汇总,形成自己的网络体系。因此,在高校教学过程中,巧妙利用各种工具帮助学生构建课程组知识网络,对于完善学生知识体系,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2 利用思维导图合理地构建《园艺产品加工学》知识网络

由于知识网络化的优势和重要性,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不仅要把知识搞清楚,更要把知识点按照一定的方法和规律架构到体系当中去。那么,怎样建立知识网络呢?常规方法是从最简单的知识点开始,把不同知识点进行归纳,然后进行总结。这种“从无到有”的方式不是虽然可行,但效率相对较低,存在知识点遗忘、整体性差等缺点[4]。

思维导图(Mind Map)由英国学者托尼・巴赞(Tony Buzan)于20世纪60年明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掘人类大脑潜能,实现思维过程的可视化,激发大脑创造力[2]。高等教育的宗旨即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包括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等),思维导图是一种综合运用文字、符号、图形、色彩等将放射性思维具体化的图形思维工具,能够促进灵感的产生和发散思维的形成,从而培养和发展创新素质[3]。

图1 为园艺产品加工学知识结构思维导图。

由图1可以看出:利用思维导图构建《园艺产品加工学》知识网络,可以把所学的知识内容以树状结构表示,从而使重点突出,知识的层次更分明,更加便于记忆,从而提高学习兴趣,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促进学习的方法。

从教师的角度:在单元复习、章节复习、整书复习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尝试思维导图,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做,不拘泥于传统形式,融入自己的想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归纳知识点,一方面更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落实了教学目的,另一方面也能从不同学生的思维导图作品中获得关于学生的更多信息,如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学习能力等,有利于老师更深入、更全面了解学生,便于因材施教。

从学生的角度:这种方式不拘泥固定格式、可根据自己的爱好来对知识点进行组织、归纳,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原本枯燥的加工原理、工艺、操作要点等知识点由于加入了学生的自我思考,往往会变得更生动,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同时学生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能更多更好地展现自己的特长,增强学习的自信心[6]。

3 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园艺产品加工学》内容较多,构建知识网络可以将各知识点串联比较,化繁为简,突出各单元操作在加工中的目的和作用,便于学生对操作工艺及要点的整体把握。同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习兴趣,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

通过上述教学实践,塔里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食品科学系2014届食品科学与工程班学生的《园艺产品加工学》理论课平均成绩为82.7 分,其中90 分以上的占25.0%,不及格学生占3.3%。实践课平均成绩为86.3 分,其中90分以上的占36.7 %,不及格学生占1.7%。作者本课程网上教评成绩均为92.3分,等级为优秀。说明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园艺产品加工学》教学实践中,可显著提高教学水平,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锦屏. 园艺产品加工学[M].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

[2] 托尼・巴赞. 思维导图大脑使用说明书[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

[3] 刘智运. 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 培养模式和实施要点[J]. 中国大学教学, 2011, 1: 12-15.

[4] 刘良兵, 彭晓芳, 李先利, 等. 思维导图法在自动控制原理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2 (16): 59-59.

[5] 赵玲艳,邓放明. 《果蔬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3,47:23-24.

[6] 赵国庆. 概念图, 思维导图教学应用若干重要问题的探讨[J]. 电化教育研究, 2012, 5: 78-84.

园艺知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园艺 卓越人才 培养 体系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人们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条件的改善,蔬菜、果品在食物构成中的比例愈来愈大,在补充人体营养、增进人体健康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①另外花卉可以美化城市环境,增添景观色彩,能够为人们营造一个温馨、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生活空间,同时花卉也可以净化空气,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②近年来我国园艺产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据报道,园艺产业产值已超过1万亿元,成为种植业中的第一产业,但也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抵御自然灾害差、品牌效应低等,所以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③园艺人才培养应该突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改变重理论轻技能、重教学轻实践的培养方式,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增强就业能力。人才培养过程中,以理论知识为基础,加强能力素质教育,使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当今园艺产业正在向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产业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单一的产品生产向产前、产中、产后延伸,涉及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所以对园艺专业人才的需求与以前有明显的不同。人才培养体系制定时,应充分考虑人才培养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相结合,立足于现代园艺产业的需要,突出“专业型、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模式。④根据当今园艺产业发展特点,本文初步提出一套园艺卓越人才培养体系,以期为今后园艺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并奠定一定的理论与思想基础。

1 《卓越人才培养标准》的内涵说明

《园艺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标准》是在国家有关教育方针和教师培养目标的指导下,结合学校发展战略和人才培养模式,制定的关于园艺人才培养目标的标准体系。《园艺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标准》具体规定了园艺专业学生的专业结构要素及各项实施准则与方法,包括知识体系、能力结构、精神情操三部分。《园艺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标准》认为:卓越园艺人才应该具备崇高的敬业精神和高尚的情操、广博的园艺学知识体系、超强的实践能力结构。能在农业、商贸、管理等领域和部门从事与园艺科学有关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等工作的卓越人才。《园艺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标准》科学描绘卓越园艺人才的指标体系、实施方案、实现途径。标准追求针对性、时代性与先进性。

2 《卓越人才培养标准》的指标体系

2.1 卓越人才培养标准的一级指标

(1)具有崇高的敬业精神和高尚的情操;(2)具有广博的园艺学知识体系;(3)具有超强的实践动手能力。

2.2 卓越人才培养标准的二级指标

2.2.1 崇高的敬业精神和高尚的情操包括

(1)远大的理想和进取务实的精神;(2)积极的专业情感和优秀的职业道德;(3)正直的人格和宽容心理特征;(4)吃苦耐劳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2.2.2 卓越人才的知识体系包括

(1)基础知识:强化学生通修课程基础课程的学习与掌握,同时注重学生人文科学知识和素质教育。并要求有扎实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操作能力,为学生以后从事园艺业打下了基础;(2)学科基础知识:卓越园艺人才应掌握园艺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掌握学科的系统理论,理解学科发展的历史,精通学科知识的结构;(3)专业核心知识:卓越园艺人才应拓宽其专业知识面,按照完全学分制的要求,专业选修课程,涵盖果树、蔬菜和观赏园艺三个方向,使得这种弹性的学习模式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及更好地适应园艺业发展、区域经济发展和拓宽就业渠道。

2.2.3 卓越园艺人才的能力结构包括

(1)学科基本能力:卓越园艺人才应掌握园林规划设计、园艺作物栽培、种质资源保护、品种选育和良种繁育、病虫草害防治、园艺产品商品化处理等方面技能,能够胜任园艺学科的生产、科研、经营管理及推广与开发等方面的工作;(2)调查研究能力:卓越园艺人才应具备调查研究与决策、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3)组织与管理能力:卓越园艺人才应具备规划与实施、生产与管理、推广与指导、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4)研究与发展能力:卓越园艺人才应具备终身学习的理念与自我发展的能力,熟悉农业生产、农村工作和园艺植物生产相关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了解园艺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前沿和趋势;(5)团队协作能力:卓越园艺人才应具备较好的沟通能力与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

2.3 卓越人才培养标准的三级指标

2.3.1 具有崇高的敬业精神和高尚的情操

(1)远大的理想和进取务实的精神:包括树立投身园艺事业的理想;不断进取,踏实工作;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不断创新的激情与热情;(2)积极的专业情感和优秀的敬业精神:学农和爱农、全身心投入的敬业精神;尊重知识,尊重他人;遵纪守法,强化道德意识;(3)正直的人格和宽容心理特征:无私、坦荡、公平、公正;耐心、宽容;敏感、自制;活泼、开朗、乐观、向上;(4)吃苦耐劳勇于探索的精神:不怕苦,不怕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求真、求是、敢于探索;理论联系实际。

2.3.2 具有广博的园艺学知识体系

(1)文化基础知识:注重学生人文科学知识和素质教育,并要求有扎实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操作能力,为学生以后从事园艺业打下坚实基础;(2)学科基础知识:强化学科基础知识教学,拓宽园艺学的基础性知识面及学科发展的历史沿革和当前发展动向;掌握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专业核心知识:熟练掌握应用性课程的理论知识,通晓园艺植物的栽培、育种及种苗繁育、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掌握园艺技术性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熟练掌握园艺植物种苗生产技术、植株调整及整形修剪、绿化施工管理等技术;开展其它专业课程的教学,了解园艺植物栽培、果蔬贮藏加工、园艺植物栽培生理等基本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开展拓展性课程学习,了解科技论文写作、园林美学、园林绿化树种选择与应用、鲜切花栽培、经济林栽培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掌握资料收集、文献检索、调查研究等基本方法。

2.3.3 超强的实践动手能力

(1)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与灵活应用:作为卓越人才的培养,不但在课堂上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园艺作物栽培生产过程管理的能力;园艺规划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技术;园艺植物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及创新的能力;园艺植物品种选育和良种繁育的能力等。因此,作为卓越人才不但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具备良好的社会实践生产能力。

(2)学生要有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亲自动手,不怕脏,不怕累,具有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刚刚走出校门的学生最大特点就是能够发现一些问题,但缺少解决问题的能力,缺少对大环境的把握。不能运用相关理论分析问题;所以在积极参与活动的同时积累相应的社会经验,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挑大梁、担大任。另外相关学科发展对园艺生产非常重要,学生掌握生命科学、计算机科学等知识并且运用于园艺生产中,有利于将来的事业发展。

(3)具有统筹规划的才能:经过大学阶段的学习,学生在具备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具备生产上的统筹规划的能力,例如园艺作物茬次安排、规模安排以及人员安排等。所以要求卓越人才具有园艺生产规划与实施的协调能力,能够参与研究成果的推广与指导。

(4)自我约束、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素质。作为基层科技管理的工作者,指导生产是最基本的工作之一。从课堂走入生产,由于环境的变化,很多知识需要自己挖掘。掌握农业生产、农村工作和园艺植物生产相关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非常必要。尤其现在科学发展非常迅速,提高对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的了解与把握,对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5)忘我的工作态度,较高的组织原则:作为新世纪的园艺人才,时刻把握“不发展即落后”的基本原则。积极向上,敢于向困难挑战,顽强拼搏,对其将来的发展,甚至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继续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另外,工作过程中要有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善于团结同事共同开展工作。作为一个未来有希望成为单位领导的人才,是否具有在遵守一定的原则基础上和其他人员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不但决定个人的发展前途,同时也将决定所在单位的进一步发展。

3 《卓越园艺人才培养标准》的实施方案

(1)课程结构:课程体系包括通识课程、学科课程、专业课程、技能训练和实践教学。(2)学业评价:建立定性和定量结合的学业评价体系。追求知识考评和技能测试的结合,注重对实习过程与结果的评价,依据评价结果调整实施方案。(3)实施团队:实施《卓越园艺人才培养标准》的主体应包括本专业相关教师、校院教学管理部门及企业相关人员。专业相关教师应通过优质的教学、优质的研究致力于卓越园艺人才的培养;构建由教学科研和管理部门及企业相关人士组成的校外师资队伍,建立校处教学实践基地(产学研综合基地);实施团队定期召开交流研讨会,就园艺卓越人才培养的细节与效果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优化方案和措施。

项目资助:江苏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2011JSJG268)和扬州大学精品课程项目资助

注释

① 赵晓燕,马越.开发蔬菜功能食品.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4.1:39-40.

② 岳建芬.花卉在城市景观中的应用.林业科学,2012.23:172-173.

③ 王月英,冯社章,李志强,郑志勇.园艺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2.26:73-75.

园艺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园艺专业 人才培养 应用型创新性人才 模拟承包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3.101

长期以来,我国园艺产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量”的变化上,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现在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也给园艺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1]。这主要体现为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园艺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产品的种类越来越多,呈现出观光农业、旅游观光农业、采摘农业和精准农业等多样化的消费方式[2],同时消费者对园艺产品“质”的内在要求也更加凸显出来[1]。此外,随着园艺产业的不断发展,园艺植物的种类和品种更新也更为频繁,野生类型的开发与利用也越来越受到关注,这些现实问题为园艺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实现园艺产业“质”的飞跃,必需培养产业发展相应的高质量应用型创新性人才。

然而当今普通高校园艺本科毕业生不具备系统的、完整的园艺专业基本理论,对园艺专业的基本技能理解不够透切,很难掌握并真正地将所学技能应用于园艺生产工作中,也谈不上为园艺产业贡献力量。虽然,近几年来普通高校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的研究较多,但这些培养模式多侧重于教学内容的改革,都是在强调“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培养目标,以及“拓宽面向、加强基础,淡化专业、更新内容、整体优化、重视实践、增强能力、提高素质”的培养原则[1, 3]。虽然强调了实践,也一定程度地增加了学生参加各项专业基本技能训练的学时,但基本上都处于被灌输的状态,学生自主独立操作的时间相对较少,独立主动发现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的机会少之又少;加上园艺作物生长的周期长、季节性强,实践效果不能及时客观地反映出来,大部分学生仍未能进入主动接受知识和训练的状态[4],更谈不上主动学习与探索。这反映了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仍未从根本上解决教和学的统一,尤其在学生的主动学习、自主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方面还急需加强[5, 6]。

因此,如何把应用型和创新性培养模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较为完整的适合本专业的高质量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创新性”人才,是本专业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7]。为此,探讨和研究如何加强园艺专业学生的教育与培养,提升培养质量的意义重大[8-9]。正是基于上述背景,在校相关文件精神的指导下,笔者在《园艺场地经营与管理》课程的教学工作中,从培养高质量“应用型创新性”专业人才的要求出发,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当前园艺产业发展现状,不断更新教学理念,重视“应用型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对该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了改革、探索与实践,通过几年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教改内容

1.1 课程设置的由来及构想

园艺专业是种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果树、蔬菜和花卉等方面,《果树栽培学》、《蔬菜栽培学》和《设施园艺学》等为专业主干课程,而这些课程的内容基本都是在学习园艺植物相关生物学习性的基础上加以应用,包含的内容应用性极强。然而,长期以来普通高校园艺专业学生进入专业知识学习的时间较晚,一般大三才开始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和相应的专业技能,并且基本都是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对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学习的时间较短,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也较少,因而使得对知识理解不透切,技能掌握不够牢固,更不用说在生产中加以利用,这些现状极大地影响了园艺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此外,笔者经过与多届学生交谈发现,多数学生认为由于接触专业知识的时间较晚,使得很多学生对园艺专业的认识不够深入,对专业兴趣不浓,在学习生活中很难找到学习目标,如此恶性循环,当进入专业知识学习时已全无兴趣,这也极大地影响了园艺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为此,凯里学院园艺专业教研室结合单位培养“服务地方经济”人才的办学理念和园艺专业应用型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从进入大学的第一个学期开始,每学期均开设了《园艺场地经营与管理》课程,该课程是使学生在参加园艺产品生产、评价和销售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并提出解决办法的能力,从而引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基础理论的兴趣;同时也使学生将逐步获取的基础理论与专业技能相结合应用于园艺生产各个环节,是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转化为自我专业素养的实践平台。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虽然在学生对专业知识知之甚少时就让其参加专业实践可能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但由于园艺专业技能的极强实用性,及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园艺产品的观赏性等充分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之主动地去获取一些简单的专业基础知识,这也使得学生在后期的学习中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专业基础理论和技能,对培养应用型创新性园艺专业人才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1.2 教学内容系统化、实用化和阶段化

园艺专业的相关基础理论和技能极其丰富,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使学生学习、了解及掌握这些知识一直是园艺专业人才培养值得探索的问题。长期以来,多数普通高校园艺专业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学时相对较少,《果树栽培学实验》和《蔬菜栽培学实验》等课程开设的实验内容相对有限,同时为了满足“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目标,这些内容的系统性和延续性不强。此外,大多实验内容仍以十年前,乃至二十年前制定的内容为主,这又使得很多内容与目前园艺产业发展的需求有一定的差异,造成实用性不强的状况。为此,在综合考虑上述背景和《园艺场地经营与管理》课程的设置情况下,我们对其教学大纲进行了系统化、实用化和阶段化修订。

例如大一学年第一学期主要围绕“建园”开展教学工作,主要内容由园艺场地参观,园艺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园艺场地的规划与设计,山地园艺场梯田修筑,改土和定植前准备,及冬季果树苗木的定植组成;第二学期则以“桃”为中心,主要内容包括桃树物侯期观察及相应管理和记录,桃树生长结果习性观察,桃树花果管理,桃果实品质评价、分级和包装,桃树夏季修剪。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该课程内容的系统化、实用化和阶段化修订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起到良好作用。首先这一修订可以使学生在相对集中的一段时间(如以学期为单位)围绕某一核心内容进行学习,由于内容的系统性和实用性较强,使学生更容易将所学内容联系和运用于实践,同时所学内容相互交错使得所学内容不断得到巩固加强,最后转化为自身的专业能力。

1.3 教学形式问题化、探索化和物候化

园艺专业应用性与实践性很强,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能利用所学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而且要求学生具备开展实践操作的能力并进行实际生产体验,以及能结合各种园艺植物树种的特点,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2]。然而园艺产业生产中出现的问题是多样化的,并且这些生产中的问题与园艺植物特别是果树的物候进程密切相关,虽然解决这些问题所涉及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基本一致,但这恰好给任课教师提出了建设性的教学思路,即教学要有问题意识与教学过程要问题化,开课时间物侯化。例如,桃树物侯期观察及相应管理和记录的教学,首先提出什么是物候期?记录物侯期在生产中有什么指导意义?然后结合实例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侯期的概念,接着再结合生产过程中开展常规管理各个环节时期的选择讲解记录物侯期在生产中的指导意义。

此外,园艺专业所学知识大多不仅为前人长期积累的经验和技术,然而随着园艺产业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仅依靠继承和传播,或者说简单的复制和重现是很难满足园艺生产要求的,这些经验和技术也需要不断进行创造性的加工和转化发展,以此来适应园艺产业的需要,这就要求从事园艺生产的专业技术人员应该有较强的探索能力。普通高校本科生是园艺产业专业技术人员的生力军,这就要求普通高校在培养园艺专业学生时不仅要注重应用型的培养,而且也要关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例如桃树生长结果习性观察的教学,首先结合实例,提出桃幼树和成年树的主要差异是什么?结果的基础是什么?生长结果的能力与那些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如何利用生物学特性促进桃树实现早结丰产?这系列问题的提出和回答不仅使学生积极思考,而且也使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系统地理解了桃的生物学特性,也了解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最后在要求学生围绕促进桃树早结丰产拟定幼树管理方案。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园艺场地经营与管理》课程教学形式的问题化、探索化和物候化不仅可以刺激学生积极思考,不断培养主动学习的态度,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

1.4 校内实训基地施行“模拟承包制”管理

为了培养毕业后就能为企业所用的专业人才,在经过前两年一些基本理论和技能,及常规管理的学习后,从大三开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组合成立兴趣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对校内实训基地进行“模拟承包制”管理,使学生获得相对独立管理和自主经营的机会。这一教学的改革不仅可以很好地检验每个同学前期所学的专业知识,而且可以是学生更系统地理解园艺场经营与管理需要考虑的各个环节,包括成本预算、产品定位、市场需求、生产管理及产品销售等,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加生产实践的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组织、协调和管理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具有更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2 教改效果

2.1 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加强

通过《园艺场地经营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参与了生产实践的各个环节,从园地的规划与设计、梯田修筑、改土和定植、物侯期和生长结果习性,常规管理,果实采收、分级和包装等。这使得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普遍较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与勤奋的精神。通过教学内容系统化、实用化和阶段化,教学形式问题化、探索化和物候化,及校内实训基地 “模拟承包制”的实施,使学生跳出了前人经验的束缚,在学习过程中带着问题去思考,及时发现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索。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同时又培养了学生探索与创新的能力。

2.2 教师的业务能力得到提高

园艺专业的专业课程教学注重应用性,教学过程中虽然教师是技术知识和基础知识的继承者和传播者,但这种传播并非简单的“复制”和“重现”,而是要进行创造性地加工和转化[2],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应紧密联系实际,应将基础理论知识结合实例进行教学,并通过实践活动丰富教学内容。长期以来很多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重理论,轻实践,或者是实践经验不足,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参加生产、实践不仅可以增加自身的实践经验,而且对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起到良好的潜移默化作用。同时教师在指导学生生产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对已学的知识更新,掌握行业前沿最新的科研现状和技术,同时可以在生产中找到科研的切入点,从而提高了教师自身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参考文献:

[1]陈清西,李冬香,关夏玉.试论导师制与园艺本科人才培养[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4(1):78-82.

[2]秦栋,李兴国,霍俊伟,于泽源.普通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以农业大学园艺果树专业为例[J].教育探索,2011,244(10):94-95.

[3]徐呈祥,朱士农,催群香等.我国高等学校对新时期园艺专业教学的改革和实践[J].南京农专学报,2001,17(1):68-74.

[4]韩浩章,王晓立,王彰明.应用型本科院校园艺专业模拟承包制实践教学模式研究初探[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9):164-165,177.

[5]邹佩文.园艺专业“2+1”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辽宁高职学报,2007,(1):42-44.

[6]胡繁荣.园艺技术专业“生产过程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7,(35):5-8.

作者简介:杨芩,凯里学院环境与生命科学学院,贵州凯里 556000

李性苑,凯里学院环境与生命科学学院,贵州凯里 556000

刘立波,凯里学院环境与生命科学学院,贵州凯里 556000

园艺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形势;中职院校;园艺专业教学

一、中职院校园艺专业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

1.园艺专业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中职院校的办学宗旨与高职院校类似,均是为了向社会培养优秀的实用型人才,促进学生未来的就业发展。就中职院校园艺专业教学而言,教师的主要教学目的就是将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园艺人才,提高学生的园艺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设备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园艺实践能力。但是我国中职院校在园艺专业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却存在器材配置不够充分、器材更新速度慢以及可利用率较低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教师的园艺专业教学效率,限制了学生的实践发展。

2. 园艺专业教师的教学方法落后

教学方法决定了教学效率,在中职院校园艺专业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仍然以传统的园艺专业教学方法为主,创新能力较弱。随着时代和科技的不断发展,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采用更加灵活的教学方法,并积极应用科学技术,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园艺学习效率。在这方面,我国中职院校园艺专业教师必须引起注意。

3.园艺专业教学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中职院校园艺专业教学课程设置中普遍出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衔接不够密切的问题,以及实践课程安排不够合理的问题。中职院校园艺专业教学课程设置不够合理,需要学校及教师予以改进。

二、新形势下中职院校园艺专业教学改革策略

1.加强园艺专业教学基础设施建设

要提高我国中职院校园艺专业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学校加强对园艺专业教学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资金、人力和技术投入。从资金方面来说,学校需要加强对园艺专业教学相关的基础设备的投入,让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利用更多的工具和设备来进行教学,为学生更加系统和直观地讲述知识重点。从人力方面而言,中职院校需要加强园艺专业的师资建设,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奠定教师资源基础。而从技术方面来看,学校还需要提高教师计算机技术的掌握能力,以便园艺教师提高多媒体技术的利用效率。

2.创新园艺教师的教学方法

新形势下,要提高中职院校园艺专业教学的效率,需要教师能够根据时展的变化以及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创新园艺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园艺技能水平。例如,园艺教师可以采用实践教学法,在插花的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在课堂进行插花训练,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插花知识的原理,而且能够将原理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掌握更多的知识和内容。这种教学方法更具效率,有助于将学生培养成为优秀的实践型人才,促进学生的发展。

3. 完善园艺专业课程设置

完善园艺专业课程设置需要园艺教师重视两点:第一,要加强对公开课的课程调整。传统的中职院校园艺专业教学中,学校采用的是基础课和公开课结合的课程设置方式,在公开课上,教师受教学时间的限制,针对园艺专业教学的相关知识讲解得不够具体,容易造成学生学习效率降低。因此,要求将公开课能够进行分课时设置,或者直接采用选修课的形式来拓展公开课的内容。第二,要重视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结合。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均是学习园艺专业教学知识、提高园艺技能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单独强调理论课程,还是单独强调实践课程,均不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园艺知识,也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要求实现二者的结合。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要实现中职院校园艺专业教学改革,需要学校加强园艺专业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园艺教师的教学方法,并完善园艺专业课程设置。

参考文献:

[1]张雪艳,田 蕾,高艳明,等.园艺专业蔬菜栽培学教学改革初探[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

园艺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业高职院校;园艺专业;教育教学改革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作用并没有削弱,而是显得更加重要。因此,如何改革农林院校现有教学模式,培养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有丰富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能为新时期农业发展做出贡献的相关专业技术人才是所有农林院校值得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1 高职院校园艺专业教学现状

1.1 课程安排不合理

目前高职院校园艺专业一般为三年制,第一、二年为学校学习,第三年为实习,因此在校学习时间只有两年,时间非常有限,但是基础课非常多,如大学英语、政治等,大一几乎都在学习基础课,仅大二一年学习专业课。但是园艺专业的专业课也包罗万象,除了基本的果树栽培、蔬菜栽培等外,还学习如园艺产品营销、农产品加工、检验、植物组织培养等,但每门课程教学时数又不足,大部分课程都是每周2~4学时,由此造成的结果是学生什么都学,但什么都没有学到。

1.2 教学模式死板单一

高职院校仍存在单一的课堂理论教学模式,老师讲,学生被动的接收信息,完全没有发挥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积极实践的能力,这种模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要求园艺专业的学生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条件,因此造成社会紧缺园艺专业的技术人才,但我们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又不能满足社会的要求。

1.3 实践教学严重不足

要完全发挥园艺专业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实践教学是关键。园艺专业涉及范围广,植物种类多,需要的实践场地大,如果有条件还需要自己的基地,而很多高职院校的园艺专业教学缺少的恰恰是实验基地,由此造成实践教学不够,老师只会纸上谈兵,学生对田间操作更是知之甚少。

2 高职院校园艺专业改革的主要措施

2.1 课程设置模式改革研究

针对高职院校园艺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的问题,要获得改革成功,首先要改革高职园艺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围绕园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强化生产的实用性、弱化理论的系统性,突出技术的应用性,提高知识的综合性。园艺专业综合性强,涉及植物种类多,高职院校可效仿本科院校,适当细化园艺专业的分科,及分为果树、蔬菜、花卉、茶学等,更具针对性的培养学生某一类作物的相关栽培管理技术,并适当选修其他作物的相关知识。

2.2 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课堂讲授使学生获取理论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这也是高职院校目前最主要的教学手段。同时,应结合园艺专业的特殊性,及面对的是植物,我们可以适时的把课堂移到田间地头,面对具体的对象来给学生讲解相关知识,这样能使教学更生动形象,更易被学生理解接受。除此之外,鼓励和提倡全员参与、校企合作,根据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培养能够掌握现代园艺生产管理、种苗繁育、市场营销等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和“培养能够规划建设和管理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管理型人才”这两条主线,打造出“工学结合”的高职院校课程教学体系。

2.3 加强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严重不足时很多高职院校甚至是本科院校都存在的问题,实践教学不足造成学生动手能力差,不能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高职院校园艺专业教学实践应遵循“下到田间地头,亲自操作体验”的原则,建立“现场体验技能训练综合实践”的实践教学体系。

学校必须建立自己的实践教学基地,或与相关企业结合,建立“校企合作”模式,为学生提供园艺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一系列完整的实践机会。学生直接参与基地管理和生产劳动,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在学习的过程中,保证了生产,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又强化了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在参与管理和生产劳动的过程中发现自身的问题,并接受相关技能培训,提高专业技能,并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将知识灵活地运用于综合实践,在实践中体现知识的创新性。

3 结语

农业自古以来就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国家对农业的投入有增无减,在这种形式下,农业相关专业包括园艺专业的技术人员非常紧缺。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主要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园艺专业教学从课程安排、教学模式及实践教学的方式方法等各方面都应与时俱进,进行适当的改革与创新,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 余乐,姜宗庆,糜 莉.新时期农业高职院校园林专业现状与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安徽农学通报[J].2012(12)

园艺知识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园艺植物保护学;昆虫学;植物病理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4-0128-02

Reflections on Teaching Reform of Horticultural Plant Protec-tion//MA Jian, XU Zhaohuan, XIANG Miaolian, SONG Shuilin

Abstract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ardening specialty and the course horticultural plant protection, a guiding ideology of cul-tivating applied talents is made and a reform measure on theory and practice teaching of horticultural plant protection is proposed. Th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stimulate students’ learning initiative and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Key words horticultural plant protection; entomology; plant patho-logy; teaching reform

园艺植物保护学是高等农林院校园艺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教材内容是将传统的《园艺植物昆虫学》和《园艺植物病理学》两本教材进行内容整合,概括为上、下两篇。其中,上篇为园艺植物保护基础的总论部分,主要介绍园艺植物病理学、园艺植物昆虫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下篇为园艺作物重要病虫害及防治的各论部分,主要介绍园艺植物重要病害、虫害的症状及危害状,病原物、害虫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及防控方法。本门课程具有知识涵盖面广、实践性和应用性强等特点[1],对学生掌握植物保护学基本知识及园艺作物重要病虫害防治对策,提高解决园艺生产中植保问题的能力具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多样化趋势,人才培养体系注重经济发展需求,突出专业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2]。因此,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针对园艺专业植保课程的特殊性,就园艺植物保护学的教学进行初步探讨。

1 加强教材建设,优化课程体系

教材是学校课程最重要和最直接的育人载体,优秀的教材是教师教好和学生学好的基础,更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基本因素[3]。目前有关园艺植物保护学的综合性教材较少,课程教学过程中主要选用侯建文、朱叶芹主编的《园艺植物保护学》2009年版本。该教材内容精炼,注重生产实际,较好地反映了园艺植物保护学的内容体系;但教材中有关真菌主要类群的分类体系已落后于菌物分类研究的发展。

黄云、徐志宏主编的《园艺植物保护学》“十二五”规划教材已于2015年正式出版,该教材吸收了植保科技领域的新成果,增加了教学新内容,使学生了解到园艺植物保护学的发展趋势。但从事该类课程教学的植保专业教师大多缺少园艺作物知识背景,对课程讲授会有一定影响。因此,相关专业教师应加强学科交流学习,努力提高园艺学科专业素质,同时与兄弟院校的同行任课教师进行交流,结合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探讨教材编写,加快教学内容更新与教材建设,以更好地满足园艺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

园艺植物保护学是一门内容庞杂的学科,该课程内容量大、知识面广、实践性强、但随着学分制改革的推进,授课学时不断压缩,课堂中难免出现新的问题,例如:教师若讲解细致、注重逻辑,避免课程内容脱节或随意增减教学内容,则难以形成一个完整而系统的教学体系;相反,若单纯注重课程本身的完整性与系统性,流于形式,仅注重重点、难点,忽视细节,不能很好地营造课堂氛围,深入浅出,联系生产实践进行互动教学,则可能使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另外,园艺植物保护学下篇各部分内容涉及的病虫害种类较多,若上篇总论部分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固,则不利于学生各论部分的学习,易于混淆,很难提高教学质量,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因此,针对园艺类专业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积极开展调查研究,与学生深入交流,结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在优化课程体系过程中注重引入网络教学平台,设立课程内容、实验指导、多媒体课件、习题库、交流学习、植物病害图片等栏目,指导学生课后进行自主学习,使课堂教学与网络课程密切结合,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兴趣,以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为学生工作后能够用所学知识解决园艺生产中遇到的植保问题奠定基础。

2 依据学生认知水平,规范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不仅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质量,更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果[4]。应依据学生对课程认知水平与理解程度,结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修订或编制教学大纲、实验实纲,健全课程体系,规范教学内容,在限定学时内完成课程教学,达到教学的预期目标。

江西农业大学园艺植物保护学是为园艺专业本科生三年级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分上下两学期讲授,学生普遍不具备植保专业知识。本课程名词术语多、知识点庞杂、内容略显枯燥、学习难度较大,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必须依据学生认知水平,规范教学内容,融入科研成果,联系生产实践,培养学生的求知探索欲望,切实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学内容注重地方经济产业,如选用的2009年版本教材中未涉及柑橘病虫害,但柑橘是江西省重要果树产业之一,学生较为熟悉,教学内容中增加了柑橘病虫害知识,联系生产实践,引导学生主动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遇到的植保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3 灵活选用教学方法,发挥主观能动性

传统教学与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机结合 园艺植物保护学课程知识面广、实践性强、图片资料多,传统教学模式难以将抽象的讲解转变为具体的视觉刺激,不能呈现教学的直观性、科学性和趣味性,整个课堂枯燥无味,限制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使W生易于理解、消化与吸收。因此,教学过程中将传统与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起来,通过板书演绎呈现教学框架与知识脉络,多媒体教学配合图文并茂、视频影像与趣味讲解,合理设计课堂,发挥二者互补优势,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注重启发式与互动式教学 园艺植物保护学是实用性很强的一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密切联系实际,尽量将所学知识点与实践中的病虫害联系起来,通过对知识点深入浅出、层层剖析的讲解,图文并茂,逐步启发、引导学生的思维,或穿插一些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教师也应注重与学生的交流与提问,适时插话或让学生自由提问、回答,也可以学生熟悉的典型园艺作物为基础,就某一问题展开提问,让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最后做归纳分析。

此外,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园艺植物病虫害设置一些专题,让学生以组为单位选取感兴趣的学术专题,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完成专题并登台讲授,让台下学生进行提问,教师进行归纳分析,指出学生讲课的优缺点。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自觉性与主动性,活跃课堂氛围,融洽师生关系,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教学过程,有利于后续课堂的互动与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开展专题讲座,激励学生创新精神 专题讲座是在明确的教学目标指导下,依据课程特点,以学术讲座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某一研究领域的发展动态和发展趋势。专题讲座知识涵盖面广、容量大、系统性强,具一定的广度和深度,是对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与补充。在园艺植物保护学各论部分教学过程中可以选取园艺病虫害热门研究领域开展1~2个专题讲座,对引导学生了解科学研究、参与科学研究、增强创新意识、激发创新热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 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搞好实验课教学 实验教学环节是园艺植物保护学课程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植物病理学、昆虫学基本知识的同时掌握相关的基本操作技能,掌握园艺生产中病虫害预防及防治的基本技能。因此,实验环节中要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注重结合当地病虫害发生规律,增加一些综合性或设计性实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锻炼实验操作技能。此外,要注重实验平台的建设与实验素材的征集,重视实验课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改革,让学生在实验课中消化、吸收所学理论知识,增强实验教学效果[5]。

注重现场教学实习 教学实习是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根据学校人才培养计划,园艺植物保护学分上下两学期进行讲授,相应教学实习依据园艺作物病虫害的高发季节,安排在每年的5月份和9月份。教师带领学生在学校果树、蔬菜及花卉等教学基地实习,现场注重作物病虫害的症状识别、鉴定及病虫害发生规律与防治对策,增强学生感性认识,丰富实践经验。同时以组为单位,安排学生采集相关病害及害虫标本,指导学生对标本进行整理、制作及保存,并于实验室指导学生完成病害标本的病原鉴定与害虫分类,使学生直观地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锻炼解决生产问题的能力。

5 结语

园艺植物保护学是面向园艺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集植物保护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于一体的专业基础课,授课对象普遍不具备植保专业知识,给教学带来挑战。教师应当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特点,结合学生认知水平,尽最大努力优化课程体系,规范教学内容,周密设计教案,灵活选用教学方法,借助多媒体、实物等,联系生产实践,融入科研成果,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化肤浅为深奥,用热情和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课程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朱丽梅.《园艺植物保护》教学改革的思考[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05,21(2):98-100.

[2]程立宝,薛林宝,韦军,等.新形势下园艺专业卓越人才培养体系初探[J].科教导刊,2013(33):120-121.

[3]王丽艳.植保专业农业昆虫学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1):65-67.

[4]黄云,文成敬,龚国淑.《农业植物病理学》教学初探[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4,22(s1):44-47.

园艺知识范文第7篇

[关键词]园艺专业;创新人才;培养

1013939/jcnkizgsc201520240

1 引 言

这些年来,园艺专业人才在我国的需求非常大,园艺专业的发展速度非常快。统计显示,在我国,当前大约100多家单位得到授权培养,其招生人数目前在全部高校的农口招生当中占1/6。随着我国农业发展的速度加快,原来对人才的相关培养模式目前难以满足当今社会的有关需求。如何改变园艺教学的模式与传统观念,进行创新教育,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已成了园艺教师需要面对的一项特别重要的课题。

2 创新人才应该具有的综合素质

大学生具有的综合素质往往是由专业性素质与基础性素质以及创新性素质这三个部分构成,综合素质教育为的是将党教育方针进行全面的贯彻,发展拥有灵动创造性思维、正确的思想意识、深厚的文化底蕴、基本道德规范、健康体魄、宽阔知识视野、高尚的人格情操以及博大的战略心胸满足当今农业需求的人才,不过创新教育作为综合素质的深入化与具体化,是以创新人格的培养、强化学生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作为价值的教育方式,需要重点分析和解决怎样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的有关问题,创新教育是以塑造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创新型人才作为核心的。

21 具备坚实的基础知识与丰富的专业知识

若无专业理论作为基础,创新便将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计算机与外语成了创新型人才必须具有的基础知识。

伴随社会与时代的发展,有关公司在对人才进行挑选时,对应聘者的知识结构与科学文化水平的要求也逐年提高,这便要求大学生必须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与坚实的基础知识。科学的知识结构是人才成长的基础与担任社会各个岗位的条件。当今社会岗位所欠缺的不单单是知识结构科学合理,还有要求可以适时开拓自身相关的知识视野,达到终身学习与终身教育的境界。也只有如此,才可以依据现代社会发展与相关职业的要求来完善自己、发展自己,开拓已经学的知识,将新问题解决掉,才可以适应职业结构调整的变化与工作的变动。专业知识作为当代大学生知识结构具有的特色,所以,大学生在学校的时间里应该打下系统、扎实、专业技能功底与科学严谨的知识基础。

22 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指的是创造思维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在高校设置的课程以及相关的教学环节看来,对于大学生逻辑能力的培养相当重视,不过对于创造性思维所做的训练并不够。怎样把学生具有的思维能力变成一定的创造能力,强化创造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让他当作一项教学的重要目标传到全部的教学当中是相当必要的。

大学生所具有的创新精神,以大学生创新的意识作为来源地。仅仅在创新意识非常强烈的指导下,才可以有非常强的创新动力,建立创新的目标,发挥创新潜能。伴随社会的快速发展,现代的大学生都有越来越多的挑战与机遇需要面临。所以,他们除一定要将专业技能与基本的理论知识学好外,还要不断使自我修养与自身素质得到提高,这当中的创造能力便是大学生一定要具有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创造思维能力是对大学生综合素质与思维能力进行衡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所以,大学生具有特别强烈的创新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才可以让自己在当今异常激烈的社会竞争之中占有一席之地。

23 具备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学习知识为的不单单是掌握和理解知识,还有要将知识当作一种特别的工具,在实践当中应用,去解决与认识现实当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借助已具备的知识对自己不了解的领域进行探索。目前学校培养出的那些大学生尽管有比较强的基本能力与坚实的理论知识,不过没有独立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与熟练的动手能力。导致这种局面出现的原因是因为很长时间以来形成的将理论教学作为中心教学体系,特别是不重视实践教学的环节,再加上长时间教育经费的投入不够所造成的。

3 构建园艺专业创新的教育实践

这些年学生的就业状况显示,学习园艺的学生在毕业之后主要有两个去向,第一是去报考“园艺作物遗传育种”、“设施园艺”、“园艺作物栽培”等专业的升本或研究生,他的人数在总的就业人数当中占10%~20%,这些学生需牢牢的掌握那些更加系统的理论知识。不过大约有80%~90%的毕业生去乡镇企业、政府部门、园艺公司,进行花卉、蔬菜生产、苗木与园艺产品的推广与经营的工作,这些学生需学习更多的专业技术。为使学生可以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当中,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对于园艺专业人才的需要,研究分析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的模式是非常必要的。

31 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1)强化基础,将专业口径拓宽。在当今园艺人才的培养模式当中,在全部教学总学时数2196学时中基础教育部分占1272学时,比例达到了579%。园艺专业基础课程设置与种子科学与工程、植物科学与技术、农学等专业课程大致相同,专业之间互相渗透,为使学生可以获取知识,还有以后跨专业选修奠定一定的基础。

(2)设置专业模块,让学生进行自主的选择。学生在接受了大一、大二的教育之后,已经对学校与专业均有了某些了解与认知,在这个条件下学生能够依据自身的特长与爱好来选择自己的专业模块与学习层次。当前的园艺专业大约有两个学习层次,第一是毕业之后去考研究生,第二是毕业之后便就业。目前实行的园艺人才培养方案有三个相关的专业模块:第一指蔬菜模块,第二便是观赏植物模块,第三指果树模块,在各个模块当中都有不一样的专业选修课与专业必修课,到底要选择什么专业模块都是由学生自行决定的,如此全部的学生尽管均接受了四年的教育,不过知识结构的差异非常大。

(3)建立“枣核形”的课程体制。许多学校目前实行的园艺课程体制当中存在学校定位有差异、课程结构不合理、课程内容陈旧与课程体系不完善等有关问题,所以,一定要重新修订。课程的安排方面将园艺专业必修课程放到“枣核”的中央,而在“枣核”的两边是适合各个就业层次的相关选修课。在这个体系之下,学生都要学习好本专业的基本知识与基础理论,之后为就业或是考研进行知识贮备。

32 园艺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方法

(1)强化创新人才的多面性培养。多面性培养指的是对那些大学生进行专业知识与基础理论等等多个方面相对综合的培养。基础理论含生物学科、数学、园艺学科以及化学等相关基本知识。专业技能是通过参加各类科研训练与实践活动等途径来进行培养的,让学生牢牢掌握作物生产的方法与技能。

(2)实行导师制的培养方式。学生在进入到第五个学期之后,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尽量早些参与指导教师的研究工作,依据自身的喜好,参与各类科研项目,与毕业设计相结合,在导师的负责之下,学生能够参加科研论文写作、试验方案的制订与实施的全部过程。同时,多次深入到实践当中,使个人的动手能力得到提高,以成为指导老师在科研上的助手。

4 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

41 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跨学科的综合能力

现代社会对于各类人才的要求和原来不一样,学生不可以只有单一知识结构,而是需要着重使自己知识的概括性与知识学习效率得到提高。所以,在某些课程的安排上,需要着重当代农业生物技术和园艺学的相互融合。这便需要学生在学习专业基础知识与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着重学习那些专业知识,锻炼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另外,多多鼓励学生们去图书馆,好好利用课下的时间来学习知识,让个人的知识结构综合化与丰富化。

42 深化教学内容改革,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当前教学之中依然遵循着原来的路子,非常容易将学生的独立思维禁锢。所以,对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及时精选优化与更新,能够保障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与先进性,使课程的现代化与综合化水平提高。课程教学需要把学生作为中心,将问题作为主线,进行开放式、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探究式等教学模式,认真贯彻思维、知识与方法这三者同时注重的原则,把思维与方法的练习当作教学内容的主线之一。

43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当前很多课程的实践活动一直由于实验经费没有办法获得保障、仪器设备、实践教学的场地等的限制,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很难提高。所以,特别重视同时强化实践教学的相关环节,从而使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解决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强化和科研单位、企业与行业的合作,促进相关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保证学生实习的质量与时间。

44 创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

在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当中,需要学生在课程的学习上每年至少参加三次学术活动;需要副教授以上职称的专业导师,一定要每年为学生开至少一次和教学内容相关的报告会。努力激发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开拓学生的思路,使人才的综合素质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华森,符庆功基于创新教育的园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3):257-258

[2]武涛,杜亚琳浅谈高校园艺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3):196-197

园艺知识范文第8篇

管理型园艺复合人才是指为满足园艺产业市场化和农村建设的需求,在拥有园艺生产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具有较好的园艺经营管理知识和经验,且可实现土地、资本、信息、市场等生产要素的有效结合,推动园艺产业市场化进程的人才。据农民日报和中国农业新闻网调查发现,农民现在反映最多的问题是农业科技服务的不足,农业人才的缺乏,故管理型园艺复合人才的培养对我国园艺产业市场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我国园艺产业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型期,产业的重组、联合、资源调配和品牌建设等亟需园艺管理型人才;且新农村建设对管理型人才的要求更高。其次,园艺产业的管理和技术已经不仅是指田间管理,而是经济学、园艺学、生态学、农机学、信息学等学科的综合利用,园艺科技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亟需园艺管理型人才。最后,大园艺产业还涵盖了贮运和加工,实现园艺产品综合效益需要管理型人才的支持。

二、管理型园艺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现在转型期的我国园艺产业对人才需求的迫切性和质量要求更高,高等农业院校作为园艺人才培养和创新的重要基地,人才的类型和质量至关重要,故提升学生市场竞争力,是高等农业院校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

1.提高园艺专业认知程度。受传统观念影响,农科类专业普遍不受欢迎,甚至部分高校教师也存在被动择业的现象,其思想仍停留在“脸朝黄土背朝天”式的农业发展模式,在教学活动中工作懈怠,所以进行管理型复合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是提高整个社会对专业本身及发展程度的认知,即现代农业具有新的耕作制度和运作模式,已实现与现代科学的有效结合。教学过程中提高专业认知程度的首要任务是使教师和学生通过理论和实践了解现代园艺产业的基本特征,认识到农业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从思想水平层面上提升专业认知度。其次提高学生认识园艺产业重要的经济地位,包括农业的附加经济价值,解决长期以来农业经济价值低、农业产值低的思想观念,实现低投入、高收入、高效益的园艺发展思想。最后应加强教师和学生对园艺产业整个链条的了解和认识,在现实层面上实现整个现代园艺产业链的深层次认识。

2.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是实现管理型人才培养的先决条件。管理型园艺复合人才的培养需要在园艺学专业的基础上,实现“大园艺学科”,并与园艺产业市场接轨,这将会在园艺产业的现代化、市场化运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实现园艺由“田间”走向“市场”。但现在园艺类本专科多侧重在园艺及相近学科的学习,跨学科课程涉及较少,所以提高园艺学管理人才的培养应在原来课程学习的基础上,以专业选修课或公选课的形式进行知识补充,使课程体系覆盖整个园艺产业链,实现学生全面发展。课程体系的多样性建设要处理好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实验课和实践课之间的关系,课程体系既要覆盖广,又要突出重点,层次清楚。在课程体系建设中,基础课、专业课作为人才培养的必选课程应重点实现学科配套,在体系专业性的同时加强管理学、经济学、生态学等相关课程设置,实现大学科交叉。公共选修课课程作为学科知识的外延,其建设尤为重要,应纳入园艺教学大纲建设,并针对专业建设特点制定相应的课程大纲,以实现知识系统、全面化教育。

3.提高师资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师资队伍高质量人才培养建设的关键,是高校特色形成和优势体现的根本,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优良教育的保证。然而近年来大学发展过快,虽然人数在急剧增大,但教学“软件”及“硬件”并没有实现同步发展。主要表现为优秀教师资源的缺乏、教师知识体系陈旧以及前沿科学知识的缺乏,教学内容没有实现质的变化;同时实验和实践设施不能满足师生要求,更新缓慢且部分与市场脱节,所以加大师资和教学设施投入是管理型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师资水平建设首先应加强广大教师的培训,包括教师对新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吸收和拓展,同时建立“新老教师互助”,共同带动教学发展。其次应加强实验和实践基地建设,利用校内知识平台搭建现代化产业模式基地;同时还要通过校办基地、实习工厂或直接与企业联合的方式加强教师和学生市场化园艺产业的教育,实现“产学研”。

4.管理型园艺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管理型园艺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主要是通过高等农业院校教育为主、市场为辅的联合或合作教育模式,实现管理型人才的培养。培养机制可采用现在多数高校采用的3(学校)+1(市场)的方式。学校任务主要包括师资力量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学生教育三个方面;市场则主要通过学生实习的方式对学校培养管理型人才的结果进行检验,并将结果反馈给学校以调整课程体系或培养方案建设,以使培养的学生更加切合园艺产业市场的需求,这样经过学校和市场的反复交流,高等院校培养的人才才能真正适应市场,并减少进入社会的磨合期。

园艺知识范文第9篇

关键词:园艺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

中国是世界园艺大国,园艺学不仅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中国最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业产业之一。园艺学不仅对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等国民经济基础建设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作用是巨大的,还对美化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等起了重大作用。

园艺学是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是园艺学本身特点及培养目标所必需实行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不仅重视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还加强了学生对掌握园艺生产技术应用的实际锻炼,让学生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然后又用新生成的理论去指导新实践,通过亲身实践实习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提高园艺教学的效果。下面我将根据自已多年来的教学体会,就四个方面从园艺学的课程设置提出如何实现实践性教学的改革。

1 创新教学理念,采用“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方法

在理论教学上,教师可根据授课内容的进度设置成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带着疑问,自学课本,查阅参考资料,搜索网络媒体等先对问题形成自已的看法,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运用已有的知识联系日常生活进行积极思考,并展开讨论,形成自主学习的学习氛围。这样既可使学生将所学知识的相互联系,又可增强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还可可巩固所学的知识。最后教师再把答案收集起来进行归纳总结。比如由于植物的种类和特性多样,则在管理上应该要分类进行管理,如果采用相同的管理方法进行管理是肯定行不通的,肯定会失败的。因此,在实践课上园艺专业采用了创新的教学方法,也促进了理论知识、实践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全面贯通。

2 提升师资力量的建设,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相容合

现代科技的发展给现代园艺学提出了新的发展方向,首先对授课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学习,不断丰富自身的理论知识体系,不断实践,得出经验,才能将知识准确地传达给学生。教师的教学实践技能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完成。因此,也可聘请在园艺生产一线的工作者或科研单位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知名专家作为兼职实践指导教师,指导园艺专业课的实践性教学。

3 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编写切实可行的实习实践教材

实习基地建设是培养园艺技术型人才的充分必要条件。校内要有一定面积的实验实习基地,满足开展植物、花卉、蔬菜等实习实践项目的要求。同时也要注重校外实习基地的开发,扩大实习品种范围。园艺专业教师应积极参与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按现行统编教材,依据园艺生产时令、季节和教学环节实践需要,编写切实可行的校本实习教材,及时改进教学实践方法。校本实习教材要以学生形成系统的技能和园艺知识为主线,安排技能实训台历和具体日程,制定技能训练方案,尽量使教学理论从教室走出来,移到田间,移到生产试验场所,使教师的教授、示范和学生模仿与创新等教学环节紧密结合。

在考核实验教学上,用综合评定取代一次性以实习报告形式考核的方式,首先,教学实习的实践报告每次记录实习的时间、地点、参与人员、内容、试材、操作步骤、心得体会,占50%;其次,理论采用闭卷考试方法考核,占40%的成绩;再次,记录平时学生的出勤情况和学习态度的考核,占10%。

4 加强教学方法和教育科研的改革

学校还应组织园艺学专业学生教师共同参与有关部门科研课题建设。依据当时园艺生产各方面实际情况,组建科研课题小组,设计一些实践过程中发现的课题或者急需解决的疑难问题,通过实践研究让学生掌握生产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解决园艺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5 结语

园艺学专业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只有在足够强的专业实践技能的基础上,才能达到“强实践、广适应、厚基础”的教学目标,才能有所创新。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既要从课程中汲取丰富理论知识,更要从实践经验、创新活动中形成。专业教师更要不断更新实践教学内容和自身能力的创新;学生要克服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观念,克服怕苦怕累怕难的心态、积极投入到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的活动中去。

参考文献

1 程智慧.园艺学概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2003

2 张林青. 园艺植物栽培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10(1)

上一篇:育儿保健知识范文 下一篇:旅游职业教育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