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表范文

时间:2023-03-12 00:28:42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范文第1篇

[题目]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所列字母分别代表某一元素。

请你根据表中所给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1)“大爆炸理论”指出:200亿年以前,宇宙中所有物质都包含在一个密度无限大,温度无限高的原始核中,由于某种原因它发生了爆炸,首先产生了中子、质子和电子,随后就产生了元素。你由此可知最先产生的元素是_______(填写表中字母)。

(2)e、f单质及ef合金中硬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填写名称)。

(3)原子核外s电子总数比p电子总数少4个的元素为_______(填写元素符号),学习该元素低价氧化物的化学性质时,你可从三个方面去把握:

①依据物质的类别,可知该氧化物______________;

②依据元素的化合价,可知该氧化物______________;

③将该氧化物通入某有色溶液中,能表现出特殊性,该氧化物的特殊性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1906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为制备F2单质作出重大贡献的化学家莫瓦桑,你认为最先用来与F2反应制备稀有气体化合物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_(填写元素符号)。

(5)用来组成酸、碱、盐三类物质至少需要的元素有______________(填写表中字母)。

[命题意图] 本题源于原创,用于2007年黄浦区高考化学模拟测试中,旨在测试高三学生对所学元素周期表(律)有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试题构建源于教材、适当综合、推陈出新,题目设置不难,似曾相识又不失新意,试图引领学生跳出题海,回归课本,重视知识的归纳和方法学习,适度拓展视野。

[试题点评]

1.拓宽了学生知识面。让学生大略了解大爆炸理论和1906年诺贝尔化学奖的内容,较好地体现了考试的教育功能,测试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2.重视了方法教育。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原子的先后符合事物的一般发展规律――由简单到复杂;物质的化学性质可从物质的类别、氧化还原理论和物质的特殊性三方面去认识。将物质进行分门别类意在便于人们对物质进行研究和应用;共性中蕴含有个性,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要在理解物质共性的同时记住特殊性。

3.渗透了人文精神。有意识地把化学基础知识的测试与化学前沿联系起来,结合化学发展史,弘扬了科学精神,有利地促成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

4.面貌新颖,题干表述简明。各小题既相对独立,又统一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一问如其说是在考知识,不如说是在考思想方法。第五问属于初中内容高中要求。

5.采用了与考生对话的形式表述,问题设置由易到难,有较强的亲合力,显现以学生为本,利于考生水平的正常发挥。

6.具有开放性的成分。表中所列元素代号h在解题和答案中属于多余的条件,对学生正确答题有些干扰,意在引导学生破除思维定势,进行批判性思维。

[解题思路]

首先将表中字母破译为相应的元素,并在表中字母相应位置写出元素符号,以便于准确、快速解题。下面依小题先后逐一作些分析:

(1)初看起来不知如何下手,做过的题目难也不难,没见过的题目不难也难,其实只要把儿时搭积木的经验迁移过来,显而易见,构成最简单的原子也就是最容易构成的原子。

(2)镁、铝单质中,单位体积内自由电子数目越多,结合力(金属键)越强,表现在物理性质上熔沸点越高、硬度越大,可见硬度:铝>镁;金属形成合金后熔沸点降低,硬度增大,由此可得硬度:镁铝合金>铝。

(3)依原子序数由小到大依次写出电子排布式,边写边核实是否满足题给原子核外s电子总数比p电子总数少4个的条件,从而确定对应的元素为硫。依据二氧化硫,结合题给思路,不难回答题中余下的3个问题。

(4)题给稀有气体为氦和氙,由于最外层达到了稳定结构,二者化学性质极不活泼。相对来说,在非放射性的稳定的稀有气体中,氙电子层数多,原子半径大,较易失电子,是最先用来与F2反应制备稀有气体化合物的元素。

(5)酸的组成中必有氢元素,碱中必有氢氧,盐中有酸根阴离子和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盐中若有金属阳离子,则共同构建酸、碱、盐至少要4种元素,可不可只用3种元素共同构建酸、碱、盐呢?只能看阳离子为铵根离子的情况,为使组成元素种类最少,酸根中含氮,即可选用硝酸根。氢、氧和氮3种元素可组成硝酸、一水合氨和硝酸铵。特殊的阳离子――铵离子、特别的碱――一水合氨在解题中发挥了功效。

[答案]

元素周期表范文第2篇

从质子数为1的氢元素开始,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呈现出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周期性的变化规律,这就是元素周期律。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根据这一重要规律,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顺序排列成周期表。历史上出现过的元素周期表有很多形式,有长式表、短式表、二维式表、三维式表、螺旋式表、环式表、圆筒式表、锯齿形表、阶梯形表、镜像表和塔式表等。现在最常见的是平面型长式周期表,也就是门捷列夫编制的那一种。元素周期表反映着元素周期律,揭示了自然界物质的内在联系,门捷列夫曾据此预言了当时一些尚未被发现的元素(如锗、镓等)的存在和性质。新的元素不断被发现并填入元素周期表,随着放射现象、同位素的发现以及人工合成元素的进展,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长式周期表纵向分为18个族,横向分为7个周期,113号、115号、117号、118号4个新元素的合成,补全了元素周期表的第七周期。

元素周期表呈现出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而元素的命名同元素的性质密切相关,这在元素周期表中有很直观的体现。同一周期内,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从左到右,最外层电子数依次递增,原子半径递减(18族元素除外),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获电子能力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一族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由上而下,核外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元素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元素的中文命名有规可循:元素周期表中常温下的气态元素用“气”字头表示;液态元素“溴”用了“氵”旁,“汞”也有“水”;固态元素大多数为金属元素,用“钅”旁表示(包括金),非金属元素用“石”字旁表示。

IUPAC(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2016年新版元素命名指南规定:“所有新元素的命名,必须反映历史并保持化学的一致性,即属于第1~16族(包括f区元素)的元素,命名以‘ium’结尾;属于第17族的元素,以‘ine’结尾;属于第18族的元素,以‘on’结尾。”113号元素属13族,英文名为nihonium;115号元素属14族,英文名为moscovium;117号元素属16族,英文名为tennessine;118号元素属18族,英文名为oganesson。这几个元素周期表新成员的中文名最终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魏星:《中国科技术语》编辑部)

元素周期表范文第3篇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通过经验建构而来;学习产生于个人对知识的理解、阐释;学习是学习者在经验基础上主动建构对意义理解的过程。教育建构主义的根本信条是:学习是主动建构知识,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教学过程是支持建构知识,而不是灌输知识的过程。高三复习不是“炒冷饭”,不是对知识的简单重复和对学生讲解已懂的知识,而是学生对知识的重新认识,建构知识网络、融合提升的过程。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过程就是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活动要以问题为主线组织、调控课堂教学,通过创设问题,不仅能激发学生尽快地进入紧张愉快的课堂学习环境,而且能激发学生探究化学学科知识的热情,促使学生深刻理解知识,归纳总结知识,建构、形成知识网络,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运用。

(2)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如:原子半径、化合价、单质及化合物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以IA和VII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3)元素周期表中位置、结构、性质的关系。

2.能力目标:能借助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知识分析、推测某些元素的位置和性质。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学习中提高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逐步形成认识世界客观规律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的性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四、教学难点:运用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知识推测某些元素的位置和性质。

五、教学方法:讨论法、探究法、讲授法、归纳法

六、教学过程

引言:上一节课,我们复习了元素周期律,这一节我们复习元素周期表,那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是什么关系呢?

学生: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

教师:元素周期表是我们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工具,那我们该不该把工具拿在手里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周期表的重要性,首先从思想上重视对元素周期表的复习)

学生:该。

【问题一】:

教师:同学们,你们熟悉元素周期表吗?

学生:熟悉。

教师:能画出元素周期表的边界吗?

学生:思考了一会,部分同学感觉有困难。

投影一:上表中的实线是元素周期表部分边界,请同学们用实线补全元素周期表的边界,并将1-18号元素的符号填在相应的位置。

【问题二】:在图二相应的位置标出周期和族的序数,指出短周期、长周期、不完全周期和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设计意图让学生熟悉周期表中周期和族的分布)

信息反馈:标族的位置时,部分同学有困难,需老师点拨VIII族的位置。

练习1.画出氯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指出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设计意图:让学生归纳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的关系)

小结:元素的原子结构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练习2.周期表由左到右的第16列是哪一族?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掌握元素周期表周期和族分布的重要性)

【问题三】:周期表中,各周期元素的种类分别为多少?

(设计意图:让学生熟悉周期表的整体结构)

学生:从第一周期到第七周期,分别有2、8、8、18、18、32、26种元素。

信息反馈:对1、2、3、4、5周期元素种类,同学们根据图二能迅速准确回答,对第6、7周期元素种类大多数同学困难,需提示镧系、锕系各有15种元素。

练习3. 同一周期的IIA和IIIA族的元素,原子序数相差多少?

练习4. 同主族相邻周期的元素的原子序数相差多少?

练习5.同主族两种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差值可能为 ( )

A、6 B、12

C、26 D、30

(设计意图:让学生熟悉元素周期表的整体结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思维的严谨性)

【问题四】:同学们知道零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吗?在表格二中把零族元素的原子序数标出来。

(设计意图:在分析、理解的基础上,熟记零族元素的原子序数)

练习6.在2000年,俄罗斯科学家发现了116号元素,该排在元素周期表的什么位置?

练习7.下图为周期表中短周期元素的一部分,,且X、Y、Z、W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为56,则X、Y、Z、W分别是什么元素?

X

Y Z W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运用元素周期表结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渡:刚才我们熟悉了元素周期表的整体结构,知道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体现,那元素周期律在元素周期中是怎样体现的呢?

【问题五】: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是怎样的?

练习8. (1)有人认为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不是IVA族的碳元素,而是另一种短周期元素,请你根据学过的化学知识判断这一元素是。

(2)现有甲、乙两种短周期元素,室温下,甲元素单质在冷的浓硫酸或空气中,表面都生成致密的氧化膜,乙元素原子核外M电子层与K电子层上的电子数相等。

①用元素符号将甲、乙两元素填写在上面元素周期表中对应的位置。

②甲、乙两元素相比较,金属性较强的是 (填名称),可以验证该结论的实验是。

(a) 将在空气中放置已久的这两种元素的块状单质分别放入热水中

(b) 将这两种元素的单质粉末分别和同浓度的盐酸反应

(c) 将这两种元素的单质粉末分别和热水作用,并滴入酚酞溶液

(d) 比较这两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练习9.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Li、Na、K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多

B. 第二周期元素从Li到F,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C. 因为Na比K容易失去电子,所以Na比K的金属性强

D. 第VIIA族元素随着原子半径的增加非金属性减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减弱

Z Y X W

练习10.四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

其中W的一种原子是1836W,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原子半径X Y Z

B .气态氢化物稳定性X Y Z

C.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X Y Z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X Y Z

七、教学反思:

元素周期表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元素周期表 规律 数据 理综 化学教学

元素周期表是研究化学的一种重要工具,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可以作这样的尝试。

一、探究周期表的编由

展示元素周期表,提问:1.元素符号左下角的数字如何递变?2.画出前十二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师生总结:横着看叫周期,是指元素周期表上某一横列元素最外层电子从1到8的一个周期循环;竖着看叫族,是指某一竖列元素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而表现出的相似的化学性质。元素周期表有7个周期,16个族。7个周期分为3个短周期、3个长周期、1个不完全周期;16个族分为7个主族、7个副族、1个第Ⅷ族、1个〇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能反映该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

二、寻找周期表中的规律

1.原子半径

(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

(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2.元素化合价

(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

(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价、负价均相同。

3.单质的熔点

(1)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

(2)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

4.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1)同一周期的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

(2)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5.最高价氧化物和水化物的酸碱性

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6.非金属气态氢化物

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同周期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水溶液一般酸性越强;同主族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越弱。

7.单质的氧化性、还原性

一般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阳离子氧化性越弱;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三、探究周期表里的数据

1.恒等关系确定元素位置

(1)元素周期数等于核外电子层数。

(2)主族元素的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3)原子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等于原子序数。

(4)确定族数应先确定是主族还是副族,其方法是采用原子序数逐步减去各周期的元素种数,即可由最后的差数确定。

2.原子序数确定元素位置

(1)牢记惰性元素的原子序数(He 12,Ne 10,Ar 18,Kr 36,Xe 54,Rn 86),就可以确定主族元素的位置。

(2)牢记每个周期元素的种类数(2,8,8,18,18,32,32(填满)),就可以确定同族的上、下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之间的关系:第2、3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为8,第3、4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为8或18,IA、IIA族为8,其他族为18;第4、5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为18,第5、6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为18或32,镧系之前为18,镧系之后为32;第6、7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为32。

3.“三角形”关系确定性质

所谓“三角形”,即A、B处于同周期,A、C处于同主族的位置,可排列出三者原子结构、性质方面的规律。如:原子序数Z(C)>Z(B)>Z(A);原子半径r(C)>r(A)>r(B);A、B、C若为非金属元素,则非金属性B大于A大于C,单质的氧化性B大于A大于C,阴离子的还原性C■大于A■大于B■(设A为N族,则B为N+1族,下同),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B大于H■A大于H■C;若A、B、C为金属,则其金属性C大于A大于B,单质的还原性C大于A大于B,阳离子的氧化性B■大于A■大于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C(OH)■大于A(OH)■大于B(OH)■。

4.“对角线”关系确定性质

有些元素在周期表中虽然既非同周期,又非同主族,但其单质与同类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却很相似,如Li和Mg,B与Si等。这一规律称为“对角线”规律。应用此规律可根据已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推导未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5.“两性”关系确定性质

元素的周期数等于主族序数的元素具有两性,由此可推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四、注意周期表中的理综

1.序数差

掌握同周期相邻主族元素的“序数差”规律和同主族相邻元素的“序数差”规律。

2.奇偶差

元素的原子序数与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族序数和该元素的主要化合价的奇偶性一致。若原子序数为奇数时,主族族序数、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均为奇数,反之则均为偶数(但要除去N元素,它有多种价态,Cl元素也有ClO■)。零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为偶数,其化合价视为0。

3.八电子稳定状态

随着从左到右最外层电子数由1到8的逐渐变化,元素也由主要显金属性向主要显非金属性逐渐变化。同一族元素中,由于周期越高,最外层电子离核越远,就越容易失去,因此排在下面的元素一般比上面的元素更具有金属性。具有同样最外层电子数的原子,理论上得或失电子的趋势是相同的,这就是同一族元素性质相近的原因。

五、周期表的构成和特点

1.周期表的构成

(1)短周期只包括前三个周期。

(2)主族中只有第ⅡA族元素全部为金属元素。

(3)IA族元素不等同于碱金属元素,因为H元素不属于碱金属元素。

(4)元素周期表第18列是0族,不是ⅧA族,第8、9、10列是第Ⅷ族,不是ⅧB族。

(5)长周期不一定是18种元素,第六周期就有32种元素。

2.周期表的特点

(1)原子核中无中子的原子:■■H。

(2)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的元素:H、Li、Na。

(3)最外层有两个电子的元素:Be、Mg、He。

(4)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此外层电子数的元素:Be、Ar。

(5)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是C;3倍的是O;4倍的是Ne。

(6)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H、Be、Al。

(7)电子总数为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Be。

(8)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Li、Si。

(9)芯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Li、P。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掌握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通过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相关习题的随堂演练,使学生加深对这部分基础知识的认识,从宏观和微观上完全掌握元素周期表。

参考文献:

元素周期表范文第5篇

1 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2)使学生理解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理论解释这些递变规律。(3)使学生理解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及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三者之间的关系,初步学会运用周期。(4)使学生对核素和同位素有常识性的认识。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总结、归纳的能力。(2)通过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自学能力。

3 情感目标。(1)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重要意义,认识到事物变化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对他们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2)通过对材料的阅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重、难点

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元素的性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难点:元素的性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同位素

三、教学方法

1 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2 通过查阅资料、分析、讨论等手段,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以阅读课本和分析周期表为主要手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第二课时,元素的性质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即“位、构、性”三者之间的关系。第三课时,同位素的常识以及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意义的学习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通过四个环节进行展开

(一)引入。以元素周期表的重要性为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从而引出本节可主要学习内容是元素周期表的知识

问题:有没有一种图表能把我们知道的一百多种元素的周期性很好的表现出来呢?

设计意图: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从而作到有目的的学习。通过问题的设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新课讲解。通过三个活动的展开,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活动一:合作探究

活动内容:设计一种图表,表现元素周期性变化,即设计元素周期表

活动步骤:1.课前准备。将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通过上网,查阅资料等手段收集有关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并自己设计1—18号元素的元素周期表。

2 课堂活动。

(1)引导学生回忆1—18号元素的结构特点,并且按要求写出下列两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①Na MgAl ② H Li Na

(2)小组讨论、分析这两组元素的原子结构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3)由一位同学回答小组讨论结果。由教师进行补充,并展示结论。

(4)课后探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H元素在周期表中排在I A、ⅣA、ⅦA的依据是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原子结构的理论找出Na

MgAl及H Li Na在结构上的相同和不同,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将学生的主体活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机结合,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

活动二:自主学习

活动内容:自学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活动步骤:1.阅读课本P102—103的相关内容。2.根据元素周期表,完成5—11的讨论,引导学生归纳有关周期表的相关知识。3.由一位同学展示小组讨论结果,其他同学共同分析得出正确结论。并将结果填入下表:

4 结合表格内容以及以前所学主族元素的知识,得出周期和族的概念,从而进一步得出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和族的表示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次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总结,自学的能力。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通过阅读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为高考作好铺垫。

活动三:交流和讨论

活动内容:如何应用周期表解决实际问题

活动步骤:

1 教师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提出疑问,让学生思考。问题:根据元素周期表及原子结构的特点回答下列问题。(1)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原子结构有什么关系;(2)每一周期所含的元素种类数是多少;(3)短周期元素中,同主族相邻元素的质子数之差是多少。

2 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和讨论,最终得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原子结构的关系,即周期数等于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等于主族序数。并在次基础上提出最外层电子数与主族元素的最高化合价有什么关系,留给学生课后思考,为下节课学习“位,构,性”三者的关系作好铺垫。

例1,请描述出Na、C、Al、S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例2 某元素位于第二周期,第ⅦA族它是__元素。P相邻的同族元素的原子序数是__

设计意图:加强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同时培养了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三)课堂练习。设置相关的练习,以课件形式展出,让学生独立完成。

1 推算原子序数为13.34.53.88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目的:①考查位置和原子序数之间的换算;②借用此题考查逻辑思维能力。

2 下列各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数字为原子序数),其中正确的是(

)。

目的:①考查周期表的特点;②通过对局部周期表的判断,考查逻辑推理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3 下列各组中的元素用原子序数表示,其中都属于主族的一组元素是(

)。

(A)14 24 34

(B)26 31 35

(C)5 15 20

(D)11 17 18

设计意图:通过该过程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作好课堂小结,培养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并为下节课做好铺垫。

六、课后反思

为贯彻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达到教学目标,我在教学中注意了以下几点:

第一、把握以探究性活动为主导的原则,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体验科学研究过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和谐发展。

元素周期表范文第6篇

关键词: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化学教学;应用分析

一、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相关概述

1.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的起源

当前,我们广泛使用的周期表和周期律是1869俄国科学家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门捷列夫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自身的深入研究发现所首次提出的。并于1913年,英国科学家莫色勒采用阴极射线撞进金属产生X射线的方法,找出了原子序数越大,X射线的频率就越高,因此其提出了原子核的正电荷决定了元素化学性质的观点,从而对周期表和周期律进行了补充。后又经过一些科学家的努力,才得以将周期表与周期律修订为当前的形式。

2.常见元素周期表的形式

目前所使用的常见元素周期表为长式元素周期表,在这种类型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布顺序是根据原子序数的大小来决定的,其中序数越小,排列就越靠前。在长式元素周期表中一纵列称为一个族,并存在两个系,一横列称为一个周期。另外,除了长式元素周期表,常见的周期表还包含三角元素周期表、螺旋元素周期表及短式周期表。

3.元素周期表的排列方式

元素周期表内排列顺序是存在周期性的,因此,其元素所具有的性质与功能也存在周期性。在当前使用的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排列是根据原子序数来决定的。在同一横列(周期)内,根据量子力学的大小,对元素进行排布,并能够对元素的电子层数显现出来。周期表越往下,其周期的长度也就会越大,并根据元素核外电子排布分为s区、p区、d区、f区与ds区。另在同一纵列(族)中,其元素的化学性质相同。

二、化学教学中对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的应用

1.“位―构―性”规律的应用

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在周期表中所占据的位置不仅能反映出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还可以根据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性质递变规律,做到对元素性质的有效推断,这就是元素周期表的“位―构―性”规律。同时知道元素的质性,也能做到对其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的推断。通过这一规律的应用,能够对一个不正确的论断予以否定,同时还可以帮助发现新元素。

例如,2004年,某甲宣布发现了一种比F2氧化性更强的单质,某乙宣布制得了一种比HF更稳定的气态氢化物。试分析其可信度并体会应用了什么知识?

解答:甲乙均不可信;理由:首先,同周期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F,同主族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F,因此F是所有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其次,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体现在几个具体物质的化学性质上:①单质与氢气反应的难易;②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③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因此,甲乙都是不可信的。

2.同周期及同主族变化规律的应用

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因此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得电子,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失电子,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这一规律的应用,能够对元素的原子半径、金属性、稳定性等性质做到很好的判断。

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原子半径:OAl

C.稳定性:H2O>H2S>H2Se D.酸性:H3PO4>H2SO4>HClO4

解答:B、C两项正确。理由:A应用同周期、同主族元素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可判断不正确。B应用同周期元素金属性的变化规律可判定正确。C、D应用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可判定C正确,D不正确。

3.位置相似性规律的应用

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靠近的元素,其在物理与化学性质上也有所相似。因此在化学应用中通过利用这一规律,去做到对一些重要物质的寻觅。

例:在周期表中,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附近能找到

( )

(A)制农药的元素 (B)制催化剂的元素 (C)制半导体的元素 (D)制耐高温合金材料的元素

解答:C选项正确,理由:元素周期表在化学研究与学习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常见应用如下表所示:

一些特殊材料在元素周期表中所处的位置

元素周期率与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知识与内容,在化学应用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化学学习与研究当中,需要做到对其相关规律的研究与学习,从做到更有效的应用。

参考文献:

元素周期表范文第7篇

关键词:中学化学元素周期表生机力量

Abstract: In the study of high school chemistry, the periodic table is the core of learning,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learning methods and the core issue of the periodic table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 and it gives the production and life of human vitality and strength, material and benefits, technology and ideas.

Key words: high school chemistry; the periodic table; vitality; force

中图分类号:O6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暑假由于天热,呆在农村家里。除了因学校加固来了学校两次,几乎没有去什么地方。在和放假的中学生交流过程中,谈到关于中学化学的学习,谈到了化学学习的特点,谈到了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是中学化学的核心。学生的好多学习方法以背诵为主,缺乏宏观概括的能力,而且较难牢固掌握。怎样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探究‘画龙点睛’的那一笔,以凝炼的语句、科学的概括、详尽的分析、激越的心态,教授和学习呢?

自己就元素周期表的学习谈一下体会:

在物质世界里,综观物质,物质千姿百态,形形,包罗万象。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处在运动之中,人们在生活中、在生产中、在科研中、在社会实践中对于物质不停的认识和探究。同时对于物质运动也有了一个完整划分,将运动分为五大运动形式。即社会运动、机械运动、物理运动、生物运动、化学运动。化学运动就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就是化学反应。人们的生产与生活,科技与探索,学习与工作。处处都离不开“化学”,在化学世界里,可以说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元素周期表是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学习化学的一把金钥匙,是物质结构和物质性质的全面体现,是元素这个大家庭的“人劳部”。从元素周期表我们就可以知道元素的性质与作用,推知元素的化学性质,研制和开发新物质、新产品、新材料。元素周期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物质文明建设中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短三长七不全,发现元素给里填。七主七副第八族,加上零族共十六。”元素周期表将目前发现的一百多种元素,根据其原子结构的异同点,归纳总结,排序分类。科学的建立,全面的贯穿,形成了一个表,就是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的诞生,元素都有了自己的归属。元素周期表是物质结构的展示,是物质性质的体现。具体剖析、实验对比、实质探究、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认可,元素周期表共分为七个周期,即三个短周期、三个长周期、一个不完全周期。元素周期表共分为十六族,即七个主族、一个零族,七个副族、一个第八族。本人认为:七个主族、出现了一个特殊的族,就是零族;为了和主族步调一致,七个副族、出现了一个特殊的族,就是第八族。归纳元素周期表的具体结构,是把元素按照核电荷数由小到大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队(按照这个顺序给元素编号,叫做原子序数,原子序数在数值上和这种原子的核电荷数相等),电子层数相同的在一个横行上,再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排布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递增的顺序由上而下排成纵行。这样得到一个表叫元素周期表,它反映了元素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原子是化学反应的最小粒子,元素的种类是由原子的核电荷数决定的,而元素的化学性质则是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决定的。可以说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元素周期表中周期的产生是元素的原子它们的电子层数相同,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最外层电子随之递增,从左至右元素的金属性递减,而非金属性递增。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最外层电子随之递增,原子半径从大到小递减,直到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是稳定结构。这时本周期圆满结束,一个新的周期就会开始展开。为什么同种元素的化学性质是完全相同的呢?是因为同种元素它们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是完全相同的。也就是说如果原子的质子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它们所形成的物质的化学性质必然相同。元素周期表中族是元素的原子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目相同,就处在同一个族中。族中各元素的排序,是根据电子层数的递增,自上到下排成一个纵行,就形成了一个族。同族中从上到下由于电子层的递增,原子半径也随之递增。而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递减。因此,同族元素至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不论是在同周期还是在同一个族,不论元素的金属性还是非金属性,都和原子的结构有着内在的关系。用唯物辩证法观点分析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和元素性质,量的变化导致质的变化,量的渐变会发生质的突变。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元素周期表判断:左下角是活动性最强的金属元素---钫;右上角是活动性最强的非金属元素---氟。元素周期表是物质结构分析和化学反应现象判断的有力的“助手”,是我们学习化学的良好工具。

元素周期表是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她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奥秘,她是人类继续探究物质世界的阶梯,她诠释了质和量的“血肉”关系。她给予了人们智慧和力量,她是化学腾飞的翅膀,她是科技现代化的基石。

元素周期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功劳是不可磨灭的。人们要“吃饭讲营养,穿衣讲漂亮,住房讲宽敞。”就需要物质的极大丰富。人们就可以利用元素周期表来进行新物质、新材料、新营养的合成和制造。人们还可以预测新元素的发现,探求未来物质,利用未来物质,发展和壮大物质世界领域。

元素周期表范文第8篇

前不久,总部位于莫斯科郊外的杜布纳联合核研究所,首次成功合成了117号新元素――在实验室人工创造的最新的超重元素。按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要求,杜布纳联合核研究所需再次合成该元素,之后它才能正式被批准加入元素周期表。

可喜可贺的是该科研小组最近再次成功合成117号元素,为该元素加入元素周期表做了铺垫。据此科研小组的带头人、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介绍,尽管合成新元素的项目汇聚了诸多世界知名科研机构,但合成也绝非易事。

1869年问世的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是宇宙的基本规律之一,也为人类认识自然提供了一把刻度精准的尺子。而自然界中不存在原子数超过92的元素,原子数超过92的重元素,只能在核反应堆中人工合成,原子数超过100的重元素,则只能通过离子加速器,用轰击重离子靶的方式获得。在加速器中发“弹”射“靶”,“弹”“靶”交合,才能孕育出新元素。

“117号元素的诞生让我们触碰到了现在科技可能实现的领域边缘。”117号元素的制成得到了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许多知名教授的肯定,他们也是这项研究的研究人员之一。“117号元素的四种原子已经得到确认,我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联合会会认可117号元素加入元素周期表。”他们说。

就像上文提到的一样,117号元素是一种相当重的元素,约比铅元素重40%。这项研究在确认新元素存在方面非常成功,但是研究者说类似这种实验总体上很少有成功的。

新实验再次验证新元素

德国亥姆霍兹重离子研究中心利用新实验,又一次成功证实了117号元素的存在,这项实验有欧洲、美国、印度、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国研究人员参与。他们在离子加速器中,用钙离子轰击放射性元素锫,成功生成117号元素。117号元素很快又衰变成115号元素和113号元素。

而杜布纳联合核研究所使用离子回旋加速器,用由20个质子和28个中子组成的钙48原子,轰击含有97个质子和152个中子的锫249原子,生成了6个拥有117个质子的新原子,其中的5个原子有176个中子,另一个原子有177个中子。有意思的是,实验所需的锫249原子也是一种人工合成金属。由于锫元素非经核反应堆而不可得,俄罗斯媒体称它为世间最昂贵的金属,每克价值超过千万美元。

简单地说,科学家通过融合较轻的原子核,在原子核内质子数目满足条件时停止融合,才得到了新元素117号。举个例子,科学家用大量高速钙离子轰击锫原子(原子序号97),锫原子和钙原子相融合形成117号元素。然而,117号元素仅仅存在若干分之一秒就开始衰变。我们知道原子序号超过104的元素在自然界都无法存在,只能在实验室中合成,现在看来新的117号元素要出现在元素周期表上,可能只是时间问题。

这一成果发表在近期的《物理学评论通讯》上。研究人员接下来会把成果提交给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审核,该联合会将决定是否还需进一步验证。如果审核通过,该联合会还将决定,到底是杜布纳联合核研究所还是亥姆霍兹重离子研究中心,拥有117号元素的命名建议权。

证实“稳定岛”的存在

104号元素及以后的元素被称为“超重元素”,寿命更加短暂,迄今为止,所有的超重元素均为人工合成。虽然114号和116号元素被发现存在,但的确会发生衰变,到现在也没人看过其“真面目”。114号元素在出生半秒钟后,就会衰变为112号元素,也叫“哥白尼”元素,而116号元素寿命仅有几毫秒。

不过按照已提出几十年的“稳定岛”理论(20世纪60年代,理论物理学家预言,在质子数为114和中子数为184的双“幻数”球形核附近,存在一个“超重稳定岛”,岛内的元素具有超常寿命),新合成的元素由于越来越重,会变得更加稳定,存在的寿命也随之延长。虽然目前在矿物、岩石等样品中没有找到超重元素,但持乐观态度的核化学家认为,稳定岛的存在是无疑的。

近年来科学家合成了113、114、115、116、118号元素等一系列超重元素。而成功合成117号元素,按照德国亥姆霍兹重离子研究中心科学主管霍斯特・施托克尔的评价,是“通往生产与探测位于‘稳定岛’上的超重元素的重要一步”。

元素周期表是否有尽头

目前,118号元素被视为元素周期表的尽头,毕竟,元素的半衰期已经短到以毫秒计算了。

超重元素的大小是否有极限?依据相对论的一项简单计算,电子无法被拥有超过137个质子的原子核束缚。更加复杂的计算也证实了这个极限。然而,来自德国法兰克福歌德大学的核物理学家沃尔特・格雷纳却坚持认为:“元素周期表绝对不会在第137号元素前止步不前。事实上,它永无止境。”

元素周期表中102号“住户”被命名为“诺贝尔”,112号则是“哥白尼”。就在2011年6月以前,原子量为285的“哥白尼”还是最重的元素。不过2011年6月6日,超重元素114号和116号正式成为元素周期表的一员,原子量分别为289和292。

从门捷列夫将当时已知的63种化学元素按原子量大小排列成表开始,为元素周期表寻找新成员,就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

最初,化学家们认为自然界存在92种天然元素。1942年,大名鼎鼎的92号元素铀被发现,周期表似乎走到了终点。可随后,人们又一鼓作气地找出了13种新元素。有人断言,105号元素就是“真正的尽头”,毕竟核电荷越来越大,质子间的排斥力将远远超过核子间的作用力,会导致它发生衰变。

元素周期表范文第9篇

一、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决定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2.元素周期律的内容

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

3.原子序数

按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规律:

原子序数=核电核数=质子数=原子核外电子数

二、元素周期表

1.元素性质在周期表中的变化规律(见表1)

4.若An-+B=Bm-+A, 则B比A非金属性强

例1(2013年)元素R、X、T、Z、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见表3,其中R单质在暗处与H2剧烈化合并发生爆炸。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表3

R

XTZ

Q

A.非金属性:Z

B.R与Q的电子数相差26

C.气态氢化物稳定性:R

D.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T>Q

答案:BD

思路点拨“R单质在暗处与H2剧烈化合并发生爆炸”,由于考虑到高考一般考查的是元素周期表的前20号元素,可以推出R为氟元素。(此处可采用逻辑推断法)根据图中元素的关系,推出X为硫元素,T为氯元素,Z为氩元素,Q为Br元素。因为5种元素被推出,接下来就必须从选项看,A讨论的是非金属性,根据元素周期律可得,从左至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所以Z>T>X,故A错误;Br的原子序数为35,F的原子序数为9,原子序数只差为26,故B项正确;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为HF>HCl>HBr,所以

R>T>Q,故C项错误;D项比较的是T与Q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即比HClO4和HBrO4的酸性,根据元素周期律中但至上而下酸性减弱。HClO4的酸性大HBrO4,故D项正确,正确答案为BD。

例2X、Y、Z、W、R五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Y、R同主族,Z、W、R同周期,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3倍,Z是常见金属,其氢氧化物能溶于强碱溶液但不溶于氨水,W 单质是人类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常用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热稳定性:X2R>X2Y

B.WY2能与碱反应,但不能与任何酸反应

C.Z位于第三周期第ⅢA族,Z与Y形成的化合物是一种较好的耐火材料

D.使甲基橙变红色的溶液中:K+、R2-、ZY2- 、WY32-一定能大量共存

答案:C

思路点拨根据题中信息可知X、Y、Z、W、R分别是H、O、Al、Si、S。热稳定性H2S

例3有X、Y、Z、W、M五种短周期元素,其中X、Y、Z、W同周期,Z、M同主族;X+与M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离子半径:Z2->W-;Y的单质晶体熔点高、硬度大,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X、M两种元素只能形成X2M型化合物

B.由于W、Z、M元素的氢化物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减小,所以其沸点依次降低

C.元素Y、Z、W的单质晶体属于同种类型的晶体

D.元素W和M的某些单质可作为水处理中的消毒剂

答案:D

思路点拨根据题意知Y单质晶体熔点高硬度大,是半导体材料,则Y是Si。根据X、Y、Z、W同周期,Z2-、M2-知Z是S,M是O(Z、M同主族)。X+与M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X为Na。离子半径:Z2->W-,则W为Cl。即X、Y、Z、W、M分别是:Na、Si、S、Cl、O。A项,X、M两种元素能形成Na2O和Na2O2两种化合物。B项,W、Z、M元素的氢化物分别为HCl、H2S、H2O,相对分子质量减小,但由于水中存在氢键,沸点最高。C项,Y、Z、W的单质分别为:Si、S、Cl2,分别属于原子晶体和分子晶体两种类型。D项,W和M的单质Cl2、O3可作水处理消毒剂。

囊陨纤母隼子中可以看出,巧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规律,可以让我们在解题中更有效率更有针对性,在各个物质的性质能够“连点成线”,大量的看似“零散的、孤立的”知识点就由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规律成片的联系在,从而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也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总结归纳的思想。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应用。学生就能够由这些知识点的共性,触类旁通,从而达到高效快速的解题的效果。

元素周期表范文第10篇

【例1】原子序数小于20的X元素能形成H2X和XO2两种化合物,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

A. 8 B. 12 C. 15 D. 16

解析:根据H2X可知X的最低化合价为-2价,则最高正价为+6价,所以X的最外层有6个电子,选项中最外层有6个电子的为8号元素和16号元素,根据O没有正价,不能组成XO2可确定答案为D。

答案:D

解法探究:当同一种元素既有正化合价又有负化合价时,一般是以负化合价为依据展开分析,原因是非金属元素的正化合价往往有变价情况,而负化合价只有特殊情况下才有变化。

考点二、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例2】下列微粒半径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

A. Na+Na+>Al3+

C. Na

解析:四种离子核外电子数相同,随着核电荷数增多,离子半径依次减小,即微粒半径:Al3+Al3+,B项正确;Na、Mg、Al、S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C项错误;Na、K、Rb、Cs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半径依次增大,D项错误。

答案:B

解法探究:“三看”法比较微粒半径大小。

(1)一看电子层数:电子层数不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如r(F)< r(Cl)< r(Br)< r(I),r(F-)< r(Cl-)< r(Br-)< r(I-)。

(2)二看核电荷数: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如r(Na)> r(Mg)> r(Al)> r(S)> r(Cl),r(S2-)>r(Cl-)> r(K+)> r(Ca2+)。

(3)三看电子数:核电荷数相同时,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如r(Na+)< r(Na),r(Cl-)> r(Cl)。

考点三、元素周期表的Y构

【例3】短周期元素X、Y、Z、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右图所示。已知Y、W的原子序数之和是Z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X

B.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Z

C. Z、W均可与Mg形成离子化合物

D.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Y>W

解析:由X、Y、Z、W四种元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Y、W的原子序数之和是Z的3倍可推出:X是硅,Y是氮,Z是氧,W是氯。A.原子半径:X>Y>Z。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Y(N),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W>Y。

答案:C

解法探究:有关周期表结构的题目,越来越注重对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考查。本题是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来推断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对元素周期表中的结构要注意以下“两性”:一是“残缺”性,即第1至第三周期缺少过渡元素;第七周期缺少ⅢA族及其后边的元素。二是“隐含”性,即第六、七周期ⅢB中分别隐含着镧系元素和锕系元素,这两系中各有15种元素。

考点四、元素周期表的编排

【例4】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周期表是按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的

B. 同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定相同

C. 同周期元素的电子层数相同

D. 每一周期的元素都是从碱金属开始,以稀有气体结束

解析:现行周期表是按各元素的原子序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A错;0族中,He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2,其他元素为8,B错;第七周期为不完全周期,不是以稀有气体结束的,D错。

答案:C

解法探究:熟悉元素周期表的编排是本节内容对同学们提出的要求。周期表的结构、元素的划分、族的划分、前18号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都要熟记于心,这些方面也是高考中经常设置的考点。

考点五、元素得失电子能力的判断

【例5】(双选)X、Y是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中的两种元素(稀有气体除外)。下列叙述能说明X的得电子能力比Y强的是( )

A. 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Y原子多

B. X的氢化物的沸点比Y的氢化物的沸点低

C. X的气态氢化物比Y的气态氢化物稳定

D. Y的单质能将X从NaX的溶液中置换出来

解析:第三周期元素,从左到右,最外层电子数依次递增,元素的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A可选;元素的得电子能力与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有关,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元素的得电子能力越强,C可选;元素的得电子能力与气态氢化物的熔沸点无关,B不可选;Y的单质能将X从NaX的溶液中置换出来,表明得电子能力:Y>X,D不可选。

答案:AC

解法探究: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强弱的判断依据:

(1)比较元素的单质跟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其单质跟氢气越易化合,生成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其原子得电子能力越强。

(2)比较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其原子得电子能力越强。

(3)比较非金属间的置换反应。若非金属X能把非金属Y从它的盐溶液或气态氢化物中置换出来,则X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比Y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强。

(4)比较非金属间的阴离子还原性的强弱。非金属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其对应非金属元素原子的得电子能力就越强。

考点六、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例6】R、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同一短周期元素,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m、n均为正整数)( )

A. 若R(OH)n为强碱,则W(OH)m也为强碱

B. 若HnXOm为强酸,则Y是活泼非金属元素

C. 若Y的最低化合价为-2,则Z的最高正化合价为+6

D. 若X的最高正化合价为+5,则五种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

解析:若R、W分别为Na、Mg,Mg(OH)2不是强碱,A错误;若HnXOm为强酸,即X的非金属性强,可知Y的非金属性更强,B正确;若Y的最低化合价为-2,为第ⅥA族元素,则Z在第ⅦA族,最高化合价为+7,C错误;若X的最高正化合价为+5,位于第ⅤA族,则R位于第ⅢA族,可能为Al,D错误。

答案:B

解法探究:同一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变小,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

考点七、同主族元素的递变性质

【例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SiH4比CH4稳定

B. O2-还原性比S2-强

C. Na和Cs属于ⅠA族元素,Cs失电子能力比Na强

D. 把钾放入氯化钠的水溶液中可制取金属钠

解析:碳、硅在同一主族且碳的非金属性比硅强,所以稳定性CH4>SiH4,A错;O2-半径比S2-小,故还原性S2- > O2-,B错;Na与Cs位于同一主族,原子序数越大失电子能力越强,C对;钾与钠都能与水发生剧烈的反应,所以钾无法置换钠盐溶液中的钠,D错。

答案:C

解法探究:同主族元素随原子序数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元素原子的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元素氧化性逐渐减弱,还原性逐渐增强。

考点八、有关元素周期表的综合运用

【例8】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写出下列元素符号:① ________,⑥ ________,⑦ ________,11________。

(2)在这些元素中,最活泼的金属元素是_____,最不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是_____,最不活泼的元素是___。

(3)在@些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是________。

(4)在③与④中,化学性质较活泼的是________,在⑧与12中,化学性质较活泼的是________。

解析:解答本题关键要掌握:①1~20号元素的名称及符号;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③能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递变规律进行分析、判断。

答案:(1)N Si S Ca (2)K F Ar (3)F (4)Na Cl

上一篇:景观节点范文 下一篇:月经周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