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幼儿扶贫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9 03:00:53

幼儿园幼儿扶贫总结

幼儿园幼儿扶贫总结范文第1篇

一、成立专门机构。成立了以幼儿园董事长为组长,园长、副园长为副组长,其他相关负责人等为组员的精准扶贫政策宣传领导小组,落实了专职信息联络员,从而健全了扶贫宣传网络,拓宽了扶贫信息来源,壮大了扶贫宣传队伍,确保扶贫宣传工作落到实处。

二、具体工作措施

(一)我园及时召开教育精准扶宣传工作会议,安排部署精准扶贫宣传工作进程和措施。在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下,全园教职人员认真仔细学习**县教育精准扶贫政策,积极排查各班级精准扶贫幼儿名单,明确分工,落实责任,确保无遗漏。

(二)及时张贴了教育精准扶贫信息宣传栏,利用微信群向家长宣传精准扶贫相关知识,并向精准扶贫幼儿家长发放了相关资料(《**县教育精准扶贫政策一览表》),并组织召开了专门会议,使教育精准扶贫政策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建档立卡扶贫家庭成员都知及时张贴了教育精准扶贫信息宣传栏,利用微信群。

(一)兜底排查、建立建档立卡档案。为了确保教育精准

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落实教育精准扶贫政策的执行,保障教育精准资金发放到位,我园组织班级老师向家长挨个统计确认建档立卡家庭,做到了统计无遗漏、政策不含糊的排查宣传工作。针对排查出来的38户建档立卡精准扶贫家庭和新增24户建档立卡家庭,我园精准扶贫信息联络员魏莹莹及时建立了资料档案,并将信息及时录入**省教育精准资助管理信息系统。

三、今后工作开展

(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幼儿园将更加重视扶贫宣传工作,进一步强化对宣传工作的组织领导,坚持业务与宣传“两手抓”。着力发挥好宣传工作引领思想、舆论推动、精神激励、文化支撑“四个作用”。

(二)加强沟通,畅通信息来源。我园安排专职人员对上级联系对接,帮助和督促推进宣传工作。及时掌握相关教育精准扶贫相关信息,并向园所及建档立卡家庭宣传。

(三)严格审查,提升准确度。实行宣传报送审查负责制,由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对上报的数据进行再三审核,在确认准确后方可报送。扎实做好数据报送工作。

幼儿园幼儿扶贫总结范文第2篇

为了推进教育助学脱贫工作精准化,根据上级有关精准扶贫、精准资助工作要求和我市教育助学脱贫工作实际需要,经研究决定,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开展教育助学脱贫2017年暑期大走访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走访时间:2017年暑假期间。

二、走访对象: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幼儿)家长。

三、走访形式与内容: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组织教师及学校(幼儿园)工作人员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进入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幼儿)家中实地走访,了解学生(幼儿)家庭情况,通报学生(幼儿)在校(园)学习情况及其他方面表现,听取学生(幼儿)家长对学校(幼儿园)工作的意见与建议。走访中,要注重宣传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幼儿)资助政策,通报学生(幼儿)在校期间享受资助的项目及金额,查看受助项目及金额填入《扶贫手册》是否准确、完整;如填入信息不准确、不完整或未填入,要当即帮助学生(幼儿)家长将受助项目及金额准确、完整填入《扶贫手册》。

四、有关要求:

1、教育助学脱贫暑期大走访活动是精准扶贫工作的必然要求,是精准识别、精准资助的有效途径,是宣传教育助学脱贫政策、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成效的基本形式。各县市区教体局及所属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xx职业技术学院、市直学校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周密的实施方案,认真做好走访前的各项准备,组织精干人员深入每一个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幼儿)的家中(xx职业技术学院要对本市户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走访做到全覆盖),耐心细致地做好走访工作;走访人员要以尊重的态度与学生(幼儿)家庭成员平等交流,通俗易懂地宣传有关政策,认真解答学生(幼儿)家长的问题,虚心听取学生(幼儿)家庭成员对学校(幼儿园)工作的意见与建议,确保学生(幼儿)家长知晓资助政策和自己孩子在校(园)享受的资助项目及金额,确保学生(幼儿)受助情况准确完整填入《扶贫手册》。走访情况要逐户填写走访记录表(样表见附件1),并将录入学生(幼儿)受助信息后的《扶贫手册》拍照打印件或复印件连同走访记录表搜集整理由学校按年度、按年级及班级为单位存档。

2、教育助学脱贫暑期大走访活动可与学校(幼儿园)正常家访、学生(幼儿)资助“百千万大走访”活动、义保机制宣传活动有机结合,确保不漏一个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幼儿)。

3、各县市区教体局要加强所属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教育助学脱贫暑期大走访活动的督促检查。各县市区的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要将大走访活动实施方案和总结及走访活动统计表(样表见附件3)报送本县市区教体局,xx职业技术学院及市直学校大走访活动实施方案和总结直接报送市教体局。各县市区教体局、xx职业技术学院、市直学校于8月底分别将走访活动统计表(样表见附件2、3)连同活动实施方案和总结报送市教体局“xx市教育扶贫工作群”()。

特此通知

幼儿园幼儿扶贫总结范文第3篇

2016扶贫工作情况调研报告(1)

近年来,随着国家全面建设小康战略的实施,扶贫开发工作也快速的推进。为了进一步做好贫困村和贫困农户的帮扶工作,找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困难和问题,并积极采取新的应对举措,促进农民增收脱贫致富,乡党委政府认真开展了扶贫调研工作。具体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乡位于XX县西部边远高山区,距县城38.5公里,幅员面积54.91平方公里,全乡辖10村92个农业社,人口12888人,有残疾人500余人,其中一、二级重度残疾人110余人。低保户275户605人,五保户19人。外出务工4000余人。现有耕地8000余亩,林地46000亩,茶叶10000亩,石斛10000亩。农民收入以石斛、茶叶、林业、外出务工及传统农业种植为主。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0655元。现有市级贫困村2个,县级贫困村4个。已建成村社道路100余公里。2014年全乡贫困户380户1199人,贫困发生率约10%,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二、贫困原因

(一)农业基础设施落后,长期无维修整治,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基本还处于靠天吃饭阶段,一遇灾害,常常绝产绝收。

(二)农业生产由于青壮年外出,留下老人、妇女、小孩在家,长期处于传统的粗放经营状态,耕作粗放,广种薄收,农民科技意识不强,学科技用科技能力差,生产力水平低下。

(三)产业结构单一,全乡属纯农业乡镇,无工业企业,收入以农业和务工为主,虽然茶叶、石斛种植有一定规模,但尚未形成骨干支柱产业,规模较小,知名度不高,农民增收不明显。

(四)地处偏远,交通不畅,许多林业资源无法进一步开发和变为农民收入,导致发展滞后。

(五)信息闭塞,与市场对接能力弱,农业生产随大流,盲目性大,产品难以转化为商品,导致增产不增收。

(六)致贫因素多,返贫比例高。因多种自然灾害、子女上学、因病就医、工伤事故等因素影响,经常造成刚脱贫又返贫现象。加之我乡残疾人比例较高,减贫速度缓慢。

三、采取的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

成立了乡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扶贫、财政、民政、残联、农业、林业、交通等部门为成员的乡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各部门的扶贫工作职能职责。建立了驻村干部帮扶工作制,落实了贫困户帮扶人员。组建了乡纪委书记任组长的扶贫工作督查小组,定期对各项扶贫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促进了扶贫工作的开展。

(二)认真开展贫困人口识别,实施了建档立卡工作。

2014年按照户为单元,整户识别,规模控制的原则,遵循农户申请村民代表评议村公示乡党委会审核乡公示县审定村再公示的程序确定贫困户380户1199人。全面开展建档立卡工作,所有贫困户的档案全部建立,并完成了扶贫信息网络系统的录入工作,为下一步实施精准滴管式扶贫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三)实施重点扶贫开发工作。

1、扶贫基础设施建设:2011年实施了XX村社道扶贫建设1.1公里,XX村社道1.9公里,补助30万元;2013年实施XX社道1.9公里,XX社道1.8公里,补助37万元;2014年XX社道1.2公里,XX社道3公里,补助36万元;XX村450人人畜安全饮水工程,补助8.55万元;2015年正在实施XX社道2公里,小溪村社道2公里,将补助48万元。

2、产业扶贫:2013年在XX村、XX村、XX村开展贫困户种植石斛帮扶,共帮扶90户贫困户315人,种植石斛21750丛,补助17.4万元。2014年XX石斛帮扶贫困户112户377人,种植石斛32700丛,补助26.16万元。帮扶全乡贫困户228户721人,种植茶叶368亩,免费发放茶苗165.6万株。帮扶贫困户脱贫112户365人种植石斛、养鸡、种茶,户均补助2000元。2015年对全乡132户378人贫困户扶持石斛种植,每户补助2000余元。

3、智力扶贫:2013年开展石斛种植技术培训、茶叶种植培训、电脑培训700人次,;汽车驾驶培训5人次。2014年开展茶叶、石斛种植技术培训900人次。2015年已开展技术培训200人次。

4、实施城乡低保、五保生活保障。2014年对生活十分困难的符合低保条件的特困群众纳入最低生活保障275户608人,人均月补助90元;纳入五保19人,人均月补助280元。2015年纳入低保295户697人,人均月补助100元,纳入五保19人,人均月补助300元。

这些扶贫工作的开展,改善了所在贫困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发展壮大了支助产业,提高了贫困户技术水平,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增加了贫困户收入,为进一步全面脱贫致富打下坚实基础。2014年我乡脱贫368人,2015年预脱贫250人。

四、思路和对策

1、加大石斛、茶叶种植培训,提高贫困户技术本领。

2、积极争取上级扶持政策,加大扶贫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林区公路建设,改善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变林业资源为农民现金收入。

3、进一步打造石斛产业基地,带动全乡特色石斛产业的发展,扶持贫困户种植石斛脱贫致富。

4、加大劳务输出力度,组织贫困户外出务工,增加工资收入。

5、积极进行农业项目的招商引资,争取落户贫困村,带动贫困村经济发展。

6、对于因病、因残致贫等自身能力、素质较差的贫困户,进一步加大低保覆盖面,提高保障标准,保障他们基本生活,促进脱贫。

7、积极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投入到我乡扶贫工作中,争取早日实现全乡脱贫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2016扶贫工作情况调研报告(2)

为了全面了解我市民办幼儿园目前的办园状况,我们于20**年组成专题调研组,分别对全市128所成型民办幼儿园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研究采取听取介绍、实地察看、查看资料、检查账目、个别走访、问卷调查等方法,重点从依法办园、办园条件、园务管理、保教工作等四个方面加以调研,每所幼儿园调研结束时均把有关情况与被调研幼儿园的负责人作了交换,并对其中的19所办园较差的幼儿园提出了整改意见。

一、主要成绩

1、办园理念不断更新。农村幼儿园改制后,广大办园业主的办园理念在教育实践中逐步提升。他们不仅把办园作为一种家业,更作为一种事业。他们普遍认识到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把全面贯彻幼儿教育方针,全面提高保教质量作为办园的指导思想,认真贯彻《民办教育促进法》、《幼儿园管理条件》、《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自觉接受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统筹规划和监督管理,接受教育主管部门的教育管理和业务指导。

2、办园条件不断改善。改制前我市幼儿园的办园条件普遍较差,改制后广大业主积极筹措资金建造园舍,添置教育现代化设施设备、购置大型玩具和图书资料等,办园条件得到较快改善。目前各镇中心幼儿园的教学、生活用房及卫生、安全、消防、供水、排水、供电等设施设备基本配置到位。各幼儿园的厨房设施能严格按照市卫生监督所的要求改造、添置。与此同时,不少幼儿园重视了幼儿园环境的净化、绿化、美化工作,努力使幼儿园的生均占地面积、生均建设面积、生均绿化面积逐步达标,园内环境逐步优化。

3、办园行为不断规范。总体上说,广大办园业主的法制意识逐步增强。一是依法保障教职工人员工资、社会保险和福利,按政策规定发放教职工的工资。二是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办园行为。三是按类别、按政策收费,财务、会计制度逐步建立,代办费和伙食费能按时结清并公示,办园所需经费和发展资金基本有保证。四是在多数幼儿园实际拟订了办园的目标和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五是加强了幼儿园的安全管理、建立了安全长效机制,尤其是幼儿接送等制度,基本消除了幼儿接送车现象。六是大多数幼儿园能按年龄限班额编班。

4、办园质量不断提高。各幼儿园都把提高保教质量放在重要的位置。一是提高保教队伍的思想素质,主动派送教师和保育员外出学习培训交流。二是制订园务、教研、卫生保健与保育、一日活动安排等计划,并按计划实施、检查、总结,保证教学有序进行。三是加强了家园联系活动,重视幼儿个性发展和良好行为养成教育。四是科学安排一日活动,以游戏为幼儿的基本活动内容,激发兴趣,开发智力。五是重视健康教育,建立了幼儿健康检查制度和健康档案。

二、主要问题

1、法规意识比较淡薄。一些幼儿园没有办园许可证照样在办园;有个别幼儿园仍违规使用幼儿接送车;有个别幼儿园违规收费;一些规模小、设施差的村小幼儿园为抢生源恶性、压价收费竞争、缺乏规范管理;一些幼儿园不按年龄、超规定人数编班,不按编制规定配备保教人员;多数幼儿园没有为教职工办理社会养老保险,部分幼儿园教职工缺少健康证件。

2、办园理念存有偏差。一些法人投资幼儿园的目的就是赢利赚钱,在这样的办园理念支配下,幼儿园缺乏先进的办园宗旨,缺乏明确的办园目标和发展规划,缺乏科学的管理措施,由此造成幼儿园改革和发展的速度不快,水平不高,阻碍了幼儿园的健康发展。

3、师资队伍不够稳定。农村幼儿园普遍工资低、福利差,导致队伍不稳定。在市场竞争形势下,不少幼儿园靠压缩编制、增加班额、降低工资等方式维持生存,致使一些不合格人员进入幼教队伍。因此农村幼儿教师学历低,文化底蕴较薄、专业合格率较差,整体素质明显下滑。

4、办园经费不能到位。除汇龙镇部分幼儿园经费投入较多外,许多幼儿园没有按照有关规定提取发展基金用于改善办园条件,不少村幼儿园设备简陋,有的放在民宅和仓库中办园,缺少电教设备和大型玩具,尤其是用于教育研究、师资培训、教育活动的经费严重不足。

5、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目前我市128所成型幼儿园中,主办者来自方方面面,除一部分毕业幼教专业外,一半以上的幼儿园办园者没有受过专业学习培训,也没有保教及管理经验。这些办园者的管理水平较低,往往违背教育教学规律办事。

6、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仍然存在。一些幼儿园,尤其是村小幼儿园,为了争取生源或向家长展示其所谓的教学质量,热衷于幼儿识字、拼音、写字、算术教学,这种错误做法严重违背幼儿教育和幼儿成长的规律,危害了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7、布局设置不太合理。部分乡镇农村幼儿园规模小,条件差,生源少,布局分散,如有的乡镇一个镇范围内就有21所幼儿园,大部分村级幼儿园只有四、五十个幼儿,由于规模小,管理措施跟不上,办园质量差。

三、建议意见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幼儿教育,对于儿童的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高质量高水平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实现两个率先,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建议如下:

1、规范办园行为,提高法人素质。要进一步加强对民办幼儿园的监督与指导,规范办园行为,对持有办园许可证但条件较差的幼儿园要限期整改;对尚未办理办园许可证的符合办学条件的要督促其迅速办理民办幼儿园办园许可证;对非法举办的幼儿园要坚决取缔。要进一步加强幼儿园园长的培训力度,尤其是要更新法人的办园理念,使其取得任职资格证书,要进行资格考核制度,对其经营理念、办园水平进行经常性考核,提高管理水平。

2、稳定教师队伍,提高教师水平。要依据《教师资格条例》的有关规定,实行幼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和注册管理制度。民办幼儿园教师的聘任和录用尽量在教育部门注册的合格教师中选拔,逐步辞退不合格人员。要依法保障幼儿教师在进修培训、评选先进、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资、社会保险等方面的合法权益。要切实加强对幼儿教师的培训,一是经过园本培训,使全体教师与时俱进,确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不断改进教育方法;二是继续建立持证上岗制度,构筑教师入口关;三是幼儿教师培训交流,展示才能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要鼓励、甚至强制要求各镇中心幼儿园和市区幼儿园吸收录用正规师范毕业的幼儿教师,为幼教队伍增添新鲜血液。

3、加强园务管理,提高保教质量。要进一步贯彻原国家教委《幼儿园工作规程》和教育部《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重视幼儿园教育和科研工作,加强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常规管理,促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要建立幼儿园安全长效管理机制,明确职责,落实到位;随时消除各种事故隐患,防患于未然,加强综合治理,整治幼儿园周边环境,要采取多种方式对教师、家长和幼儿进行安全常识教育,切实做好幼儿园安全工作。要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基本权利,为儿童提供安全、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儿童多方面的要求;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关注个体差异,使儿童身心健康成长。要加快建立社区和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和监督机制,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加强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合作,充分利用幼儿园和社区的资源优势,不断提高保教质量。

4、增加经费投入,提升办园条件。要进一步明晰幼儿园资产,依法提取发展基金,要确保每年毛收入总额的20%用于改善办园条件。要进一步加强园舍硬件建设,尤其是专用活动室的建设。要大力添置教育现代化电教设施、电教玩具、大型玩具、图书资料、音像资料等硬件设备。要进一步开辟草坪、沙地、小土坡、饲养场、种植园地、嬉水池等活动场地,增加幼儿活动空间。要进一步净化、绿化、美化园内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充满童趣的健康乐园。

幼儿园幼儿扶贫总结范文第4篇

一、加强组织领导,制定教育扶贫规划

组织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相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教育扶贫“回头看”“回头帮”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教育扶贫专门办公室,落实专人负责教育扶贫工作。同时,多次召开全县教育系统扶贫工作会,全面传达州、县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全县教育扶贫工作。拟定了《教育体育局2016--2020年教育扶贫专项实施规划方案》和《2017年教育扶贫工作计划》。

二、科学摸排情况,掌握精准扶贫数据

扎实开展“贫困学生”群体摸底排查工作。教育体育局联合各乡镇对全县15个乡镇181个行政村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在校学生状况进行摸底调查统计。完成了《2017年脱贫村4-6周岁适龄幼儿统计表》、《2017年脱贫村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少年儿童就读情况统计表》、《2017年脱贫村高中(中职)以上在校学生统计表》的统计工作。完成2017年16个贫困村216名贫困学生建档立卡统计工作,其中学前6人,义务教育90人,大专66人,中职17人,高中40人,本科7人。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全部在校就读,达标率100%。没有一个因贫困而辍学。

三、全面落实控辍保学任务

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家庭无因贫辍学学生是贫困人口退出的主要衡量指标。因此我局高度重视脱贫村的适龄儿童少年的控辍保学工作。一是根据前期调查统计的适龄儿童少年是否就读情况,认真分析未就读学生情况,提出解决方案,保证应读就读;二是建立完善贫困学生就读数据库,保证教育局、学校与县扶贫部门数据的一致;三是全面落实教育资助政策,用好教育扶贫救助基金,保证不出现因贫困而失学情况;四是对今年脱贫村的4-6周岁适龄幼儿提出入园方案。

四、完善教育救助基金管理

1.完成了2017年底各乡镇上报的教育救助基金的申报审核和资金的发放工作。(发放资金共计46万元,覆盖230名学生)

2.全面完成了各乡镇上报的教育救助基金的申请材料的审核工作(各乡镇上报的学生729人)预计11月中旬将兑现救助基金。

五、保质保量完成2017年脱贫村幼儿园项目建设

2017年我局要完成太平桥乡纳粘村幼儿园的建设任务。1月州教育局已与丹巴教育局完成了项目对接,锁定了项目,安排了资金,确定好项目建设的序时进度。要求教育局在3月底前完成项目选址、规划、设计、招投标等前期工作,4月开工建设,10月底前太平桥乡纳粘村幼儿园全部完工,确保按期完成2017年教育扶贫项目。

幼儿园幼儿扶贫总结范文第5篇

一、2020年工作总结

1.全面抓好党建工作。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建为引领,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建设,扎实开展“强党性、转作风、促发展”系列活动,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加强智慧党建、“党建+”和基层党建“三化”建设,丰富党建制度化、项目化内涵;强化党组织书记和党员干部培训,提升党务工作者水平,积极组织党组织书记、优秀党员、基层党代表、赣鄱先锋讲党课,开展微党课比赛,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加大人才工作力度,抓好意识形态工作,开展“小手拉大手远离宗教迷信”系列活动,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稳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

2.扎实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一是协助做好社区疫情防控值守。二是积极做好学校疫情防控工作。三是认真做好春季学期复学和秋季开学工作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认真执行省、市相关文件要求,建立疫情常态化防控机制,做好新生入学报名工作,保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

3.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启动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改革工作,成立区教体局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机制”工作领导小组,开展了工作调研并形成了调研报告。梳理出需省级支持事项4项,建设项目7个。“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正在推进。做好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保障工作。

4.稳步推进学前教育工作。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治理工作成效明显,共回收小区配套幼儿园8所,已开办成公办园6所,已移交的小区配套幼儿园公办学位数占小区配套园学位数的84%,公办园在园幼儿占在园幼儿总数的50.8%。全区8个2000人以上行政村,已完成了公办园建设任务,分别是村、村(小学附属幼儿园),里屋村、村(第五幼儿园)、村、村(镇中心幼儿园),村、村分别利用闲置校舍改建公办园。

全面完成无证幼儿园专项治理任务。目前全区6所无证幼儿园已治理完毕,其中取缔3所,通过整改准入3所。

5.加快重点项目建设。一是区教育园区初中部学生宿舍楼项目完成第三层主体建设,现安装四层模板,绑扎钢筋。年底前主体工程可以竣工。二是市一小新城校区已开工建设。三是中心幼儿园综合楼主体工程已竣工。四是高桥学校(市第八中学)已完成总投资12685万元,其中建安投资5740万元,主体工程已完成95%。正在进行学校设备采购、装修。五是市一小老校区改扩建项目已制定设计方案,正有序推进。

6.认真开展校园安全教育工作。开展了防火、防溺水、防雷电防、防中毒、防欺凌和暴力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远离教育活动,组织青少年参加禁毒知识竞赛;组织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整治活动;继续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通过多种形式使全体师生掌握“应知应会”知识。

7.稳步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做好教育装备的“建配管用”,提升现代化教学水平,努力打造“智慧教育”;教育城域网建设项目正在施工建设。

8.深入推进教育扶贫工作。印发了《2020年区教体局教育扶贫工作要点》,建立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子女信息台账,建立不具备学习条件的儿童、少年信息台账,建立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劝返复学工作台账。认真落实国家教育资助政策,全面落实义务教育资助政策学校校长和乡镇属地管理双负责制,做好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工作,对异地就读的贫困家庭学生,统一按学籍地落实资助政策,对在外省就读的贫困家庭学生由镇(街办)建立好台账,做到信息准确,按规定落实资助政策。

2020春季,全区共有308名贫困家庭学生享受了国家教育资助政策,资助金额共计17.63万元,其中学前教育资助41人,资助金额3.12万元;义务教育阶段生活补助189人,资助金额5.91万元;高中国家助学金31人,资助金额4.07万元;中职国家助学金27人,资助金额2.7万元;大学国家助学金20人,资助金额1.83万元。我区异地就学贫困家庭学生,我们通过寄送公函形式告知当地学校或教育部门,请他们帮助落实国家教育资助政策。目前,全区贫困家庭学生符合国家资助政策的都享受到了相应资助。2020年秋季建档立卡贫困学生信息核对工作已基本完成,将按国家要求落实好资助工作。

9.做好“大班额”化解工作。按照省“三个一律”的要求,推进化解“大班额”工作,超大班额全部化解,大班额率比上年下降了23个百分点。

10.认真开展体育工作。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暂停开展一切集体性全民健身活动;组织社会体育指导员自编自创健身方法,并制作成拍视频37个,提供群众居家健身,募捐体育爱好者捐款存入腾讯公益和红十字会指定帐号。逐步完成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建设。完成了2019年-2020年区体育场地普查,完成了全国第五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组队参加全省青少年百县运动会。

11.认真做好其他中心工作。圆满完成2020年高考、中考录取工作。扎实开展“双创”、新农村建设工作。

二、存在问题及意见措施

1.局工作人员严重不足。一是局党委行政班子成员还未配齐;二是2019年8月,教体局清退了原借用的21名工作人员,至今未增加人员,致使很多工作无专人负责,严重影响了工作进度和工作质量。建议区政府尽快为我局配齐班子,增加人员编制,保证各项工作正常有序。

2.教师编制严重不足。我区小学现有学生12960名,应配教师683名;初中现有学生3434名,应配教师255名。现中小学教师编制705名,实际缺额233名。公办幼儿园教师编制配备不足。

三、2021年工作计划

1.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各项工作,推进基层组织“三化”建设,实现党建工作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

2.持续推进化解义务教育“大班额”工作,努力完成省化解“大班额”规划,消除超大班额,减少大班额。

3.持续推进小区配套园专项治理和公办幼儿园建设,将民昇佳苑、民欣佳苑2个幼儿园办成公办园。收回心家泊幼儿园;加快推动新建项目配套幼儿园建设,积极督促华盛明珠、怡景苑、悦澜湾、中央等4个项目建设配套幼儿园。认真落实政府对转办为公办园的小区配套幼儿园及普惠性民办园的财政补贴及其他扶持政策,保证这类幼儿园降费不降质,平稳有序发展。

4.进一步推进行政村幼儿园建设,完成幼儿园新园建设和村幼儿园的提标工作。

5.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做好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保障工作。

6.谋划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提请区委区政府将卫校申请划归区管理,真正意义上填补我区职业教育空白。并着力提升卫校的办学层次,强化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和终身教育,推进我区现代化教育高质量发展。

7.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一是完成市七中二期学生宿舍楼项目建设并投入使用;二是市一小新城校区项目完成主体工程建设任务;三是推进高桥学校项目建设,完成剩余主体工程及室内外装饰和管线预埋。四是启动市一小老校区改扩建项目工程建设,按照时间节点有序推进。五是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

8.抓好教研活动,提高教科研水平。继续抓好片区教研活动,通过“联片教研”等活动,扎扎实实抓好片区活动,让教师们交流教学经验,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深入推进课改,积极探索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各学校要根据本校教师的实际确定各个学科的有效教学模式,真正把课堂教学改革推向实质性的改革阶段,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组织各校进行课题研究课题的申报和结项工作。组织全区第三批学科带头人评选活动。举办两年一次的全区中小学幼儿园优质课评选活动。

9.做好省级人民政府对县(市、区)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迎评工作。

10.贯彻执行《体育法》、《全民健身条例》、《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加大全民健身宣传,组织开展小型多样、简单易行,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健身活动;继续抓好学校体育、业余训练队。全力以赴组织运动员参加省少儿系列锦标赛及省百县青少年田径、足球、篮球、乒乓球运动会,参加市第九届运动会田径、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比赛。进一步加大农村体育工作,多创建农民健身工程项目,缩小城乡差距。扩大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指导村民科学健身。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严格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广泛开展阳光体育,每天进行大课间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参加一小时体育锻炼。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汇总、上报、建档工作,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开展好一年两次校运会,即一次综合性,一次专项性运动会。进一步加强体育设施建设。以创建“全国全民健身示范市”为契机申报全民健身工程项目,建设好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维护现有体育场地,实现区城市社区体育健身设施全覆盖。

幼儿园幼儿扶贫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贫困地区;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环境;调查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3)07/08-0054-05

教师的专业成长受个体内在因素和周围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尤芮·布朗芬布伦纳把人看作有机体——环境这一系统中的一个构成元素,认为人的成长是个体与其所处的整个社会生态环境(包括学校(幼儿园)、家庭、社区、整个社会文化)之间互动的过程。在教师发展研究领域,费斯勒提出了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两大环境因素:个体环境因素与组织环境因素。个体环境因素包括个人性情、家庭、生命阶段等,它们可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也可能阻碍教师专业发展。组织环境因素包括学校(幼儿园)的管理风格、公共信任及期望、专业组织等。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个体环境和组织环境都是在更大的社会环境下存在以及发生作用的。社会环境因素包括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文化、习俗与政策等,它们虽不直接作用于个体发展,却会对个体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受这三个因素即个体环境因素、组织环境因素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

本研究通过调查和分析我国部级贫困县一广西L县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环境,提出了若干促进贫困地区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应对策略。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1.调查对象

L县县城共有16所幼儿园,研究者根据办园类别分层抽取了10所幼儿园的教师作为调查对象。其中,2所幼儿园的17名教师为问卷预调查对象,8所幼儿园的96名教师为正式调查对象,样本详情见。表1。

2.调查工具

问卷调查:采用《幼儿园教师资源现状调查问卷》(以下简称《教师问卷》)和《幼儿园班级观察记录表》(以下简称《观察表》)进行调查。其中,《教师问卷》包括四部分内容:教师个人基本信息、上岗就业信息、学历进修信息以及在职培训情况。《观察表》用于观察调查对象在组织班级一日活动时的分工情况。研究者使用《教师问卷》与《观察表》收集教师专业发展个体环境与组织环境的相关信息。

半结构访谈:就教师工作及园所管理情况对10所幼儿园园长进行半结构访谈。同时,就全县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情况对该县幼教干部进行了半结构访谈。问卷调查和访谈的主要内容见表2。

所有数据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

二、调查结果

1.个体环境:幼儿园教师基本特征

第一,教师队伍年龄集中化。同一年龄层次幼儿园教师集中在同一类型幼儿园。教育部门办园一半以上教师年龄超过40岁,75%以上的教龄在16年以上;民办园56.6%的教师年龄在21~25岁,教龄大多在3年以下。

第二,初始学历大半不达标,专业对口率低。据调查,57.3%的教师的初始学历是中专,中专以上的占25%,中专以下的占17.7%。教师的进修学历以大专为主,占56%,大专以上的占16.5%,大专以下的占27.5%。从第一学历专业背景来看,只有16.7%的教师是幼教专业背景。第二学历专业为“幼教”的所占比率有所降低。这说明许多教师仅将进修当作学历“达标”的手段,没有充分考虑专业成长的要求。

第三,教师资格证持有率偏低。调查发现,有84.4%的教师持有教师资格证。然而,拥有幼儿园教师资格证的仅占持证教师总数的32.3%。调查对象中很多是小学转岗教师,这一现象在民办园与其他部门办园别突出。无证教师也集中在民办园和其他部门办园中。

第四,教师职称评定率不高。调查发现,近半数教师没有职称,没有职称的教师有82.9%在民办园任教。

2.组织环境:幼儿园教育工作与教师管理

首先,教师工作负担过重。教育部1996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园每班幼儿人数一般为:小班(3~4周岁)25人,中班(4~5周岁)30人,大班(3~6/7周岁)35人,混龄班30人,学前班不超过40人:幼儿园各年龄班应当配备教师2~3名,幼儿园平均师幼比下限为1:16。若按照每个学前班幼儿人数40人与最低配备教师2人计算,师幼比也不应低于1:20。然而,L县幼儿园师幼比为1:42,平均一位幼儿园教师承担2.6位教师的工作量。虽然保育员能够帮助教师分担部分工作,然而全县近4000名幼儿仅有45名保育员,平均1名保育员要照顾85名幼儿。由于班级规模大,教师往往只能将主要精力放在监护幼儿安全、管理幼儿行为、维持活动秩序上。研究者观察发现,被调查幼儿园几乎所有活动、游戏、互动都是以集体活动方式进行的。

其次,工作条件简陋,无法满足教师的基本需求。调查发现,L县大部分幼儿园没有教职工专用厕所,少数幼儿园建造的教职工专用厕所大多也远离活动室;多数幼儿园没有教师办公室。大半只在活动室一角放一桌一椅供教师使用。

再次,缺乏基本的评价和培训制度。研究者在访谈中了解到,L县鲜有相关政策提及对幼儿园教师的评价和培训。

3.社会环境:全县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情况

调查显示,L县在幼教方面的投入十分微薄。投入经费仅为50名公办幼儿园在编教职工的工资,其他投入经费几乎为零。L县的幼教9币资培养也十分薄弱,当地曾有一所师专,已办学73年,却从未开设过幼教专业。2010年,L县成立了一个教育中心,开始了幼儿教育专业的培训工作,但从事该专业培训的教师却是“非科班”出身。查阅L县教育局2011年工作总结及2012年工作计划,整个县全年仅计划培训“幼儿园园长3人,幼儿园教师14人,保育员7人,保健员3人,营养员3人”。其中,有培训机会的专任教师仅占全县幼教专任教师总数的6.41%。调查还显示,L县幼儿园教师近5年来参加过1~3次专业培训的占61.8%,绝大部分教师一年里都没有机会参加一次专业培训。已开展的专业培训,主要培训内容是教育技能培训(56.3%)与教师教育课程培训(57.3%)。

三、影响贫困地区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环境因素及分析

1.个体环境因素

专业成长意识薄弱是影响贫困地区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根本因素。客观地讲,现阶段我国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地位和社会地位都不高。很多幼儿园教师对自己所从事工作的专业性缺乏正确认识,专业成长的意识十分薄弱。L县的绝大多数幼儿园教师是民办园教师,其工作与生存的矛盾非常突出。很多教师为了更好地生存选择离开幼教行业。在L县,有一种消极的情绪弥漫在幼儿园教师群体当中,他们认为自己所处的岗位、职业的发展前景很模糊,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基本上处于集体无意识的状态。

2.组织环境因素

个体环境与组织环境息息相关。有研究发现,优秀教师或教学能手比较集中的学校往往是生活和工作条件比较好的学校,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相反,工作量过大、工作空间狭窄、教学设备陈旧、待遇低下等会直接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阻碍他们的专业成长。本调查发现,当地教育部门及其他部门所办幼儿园管理上都比较“集权”。僵化的管理模式不仅压制了教师的创造性、主动性,还模糊了教师对自身职责的认识。研究者访谈时也了解到,很多教师对被动接受培训还是主动要求培训,对培训是个人的事还是幼儿园的事等问题认识模糊。民办园的管理则较为松散,缺乏科学性,也不够人性化,教师的归属感与安全感不强。这种消极的幼儿园组织氛围不利于教师专业发展。

3.社会环境因素

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核心因素是政府的支持与投入(虞永平,2007)。长期以来,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包括教育在内的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当前,虽然学前教育已得到政府前所未有的重视,但贫困地区学前教育的发展仍然举步维艰.在事业管理、财政投入和师资配置等方面都缺乏保障政策。L县位于中越边境,交通不便是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不快的重要原因之一,也影响到当地人的思想意识与社会文化。该县有一种消极的文化氛围,即被学者们称为的“贫困文化”。按社会学家刘易斯的说法,贫困文化是指贫困者共有的一套规范和价值观,它的特点包括屈从意识、不愿意规划未来、没有实现理想的能力以及怀疑权威等。代代相传的贫困文化,使得当地大部分民众只求温饱,不求发展,看不到教育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当地人普遍认为孩子只有上高中念大学才有发展前途,对职业教育缺乏应有的认识,不少人认为,接受职业教育的人都是被淘汰下来的“差等生”。因为没有需求,L县的幼教师资培养培训少有人愿意参加,培养培训质量自然也受到影响。长期的“输血式”扶贫,也使L县普遍产生了“等、靠、要”的心理。在某些人眼里,获取国家补贴经费也成了让孩子上学的理由。这样的观念,与贫困地区幼儿园教师资源匮乏质量不高也有某种内在联系。

四、关于改善贫困地区幼教师资状况的建议

贫困地区幼教师资现状折射出贫困文化具有的消极影响和有关制度建设缺失的问题。为改善贫困地区幼教师资状况。研究者建议从以下三方面作出努力。

1.教师个体:走出“贫困”心态,成为专业工作者和反思性实践者

贫困地区的幼儿园教师首先必须走出“贫困”心态,致力于成为专业工作者。想获得社会的尊重,先要尊重自己;想获得社会的认可,先要做好专业工作,提高工作的专业化程度。幼儿园教师应明确自身的专业定位,以专业工作者的身份引领社会对幼儿教育的认识。而不是被某些家长和社会的不正确观念牵着鼻子走。幼儿园教师还应树立教育理想,成为反思性实践者。仅为谋生而在幼教岗位上得过且过的幼儿园教师,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没有教育理想。贫困地区的幼儿园教师要在日常工作、园本研修和培训过程中努力追寻教育的理想和愿景。使自己逐渐成为一位反思性实践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没有反思的经验也不会帮助教师获得良好的发展。因此,成为反思性实践者,是贫困地区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2.幼儿园:完善管理和服务,营造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良好组织文化环境

首先.幼儿园除了要为教师提供合理的待遇之外。还耍满足教师在获取教具学具、学习资料、卫生安全、休息餐点、请假度假等方面的基本需求.减少教师因工作条件太差而产生的职业倦怠感。其次,幼儿园要完善规章制度以保证幼儿园管理的科学化、人性化,避免不良管理导致幼儿园出现消极气氛。事实证明,良好的教师评价、进修、园本培训、教科研管理等制度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幼儿园应从本园实际出发,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以激励每一位教师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3.政府:承担发展学前教育的主体责任,保障幼儿园教师的地位和待遇

中央和省级政府,应进一步明确发展学前教育的主体责任。要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通过有效的机制和措施,保障相关扶持政策落实到位。中央和省级政府可以专门工程或项目方式(类似美国联邦政府1965年起实施的“开端计划”),建立贫困地区儿童学前教育保障体系,直接为贫困地区儿童提供学前教育机会,这也是打破贫困文化恶性循环的关键。

市、县级政府则首先要加大贫困地区幼教师资队伍建设的经费投入保障,逐步提高幼儿园教师(尤其是非在编合格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其次,要确保并合理配置教师培训经费,探索具有针对性的培养模式。将教师参与培训的成效与教师考编、职称评定结合起来,鼓励教师积极参加职后培训。再次,相关部门应尽快完善贫困地区幼儿园师资补充机制,要求幼儿园教师必须持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上岗,制订优秀师资引进和留用政策、优秀师范生定点免费培养政策等。

幼儿园幼儿扶贫总结范文第7篇

6岁的女孩儿Gillian Rexach来自美国,金发碧眼,活脱脱一个真人版的芭比娃娃。她的中文名字叫李小凤,像中国父母为自己的小闺女取的名儿。

小凤3岁时,来到上海久负盛名的宋庆龄幼儿园。老师从“你好”开始教她听说中文。很快,小凤就上了路。现在,她不仅能讲一口准确、流利的普通话,还会说上海方言。

宋庆龄幼儿园共有700多名孩子,其中300多名来自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宋庆龄幼儿园的专业教师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可以说,是一个小小的联合国。这些年来,宋庆龄幼儿园引进国际先进学前教育流派,与中国传统的教育思想融合、交流,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理念,找到了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幼儿健康成长的道路。

小凤刚来时不习惯吃中国菜。妈妈觉得宋庆龄幼儿园的中国菜很有营养,而且孩子应该适应纯粹的中式生活,于是让小凤将中午吃剩的饭菜带回家。晚上,妈妈将饭菜重新加热,再让小凤吃。小凤是个自信要强的孩子。午餐时,她低头吃着红烧鱼,听见一旁老师的夸奖:“啊,小凤,你真了不起,比中国孩子更像中国孩子!”很快就把自己面前的饭菜吃了个精光。

小凤在宋庆龄幼儿园学了很多中国舞蹈,跟着家人外出时,手上还在旋转东北秧歌里的手绢花,那份像模像样的专业和专注,将一旁陌生人的视线牢牢吸住。

作为美国人,小凤的父母很欣赏宋庆龄幼儿园的教育。他们跟中国的父母一样,也在双休日送孩子参加武术、芭蕾等兴趣班。小凤成了一个知书达理的中国孩子,进门的时候,她会很自然地走在后面,为你拉门,说“你先请”。

小凤父亲接受电视台的采访,被问及孩子将来会不会在中国念大学时,他坚定地说:“会。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中国现在发展得很快,将来很有前途。孩子能在中国接受大学教育,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很幸运的事。”

小凤说:“我长大了,还要用中国话主持宋庆龄幼儿园的国际幼儿艺术节开幕式。”

身价百万的家委会主席

戴安娜博士是在美国出生的第四代华裔,曾就职于投资银行高盛公司,现任富有国际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主管公司亚太地区的策略性投资业务。她是许多非盈利慈善机构的执行董事,常常通过组织葡萄酒和艺术珍品拍卖会,为妇女、儿童和大自然项目募集善款。

2008年,戴安娜又有一项豪迈之举:她放下年薪几百万的工作,请假一年,一心一意地做起了分文不取的宋庆龄幼儿园家委会主席。

学期之初,她把一份既专业又详尽的家委员工作计划书,递到了园长封莉蓉的面前。

2008年正值中国福利会70周年庆典,戴安娜负责制作一本厚达450页的年册。当组稿、撰写、翻译和照片拍摄完成后,距离画册面世仅有3周的时间,制作公司嫌利润低,忽然终止制作。戴安娜找到公司经理,交谈了3个多小时,最后,总经理被她的真诚打动,答应即使不赚钱,也要保质保量完成制作。大家刚刚松了一口气,又被告知,没有制作需要的一种原材料。戴安娜拿着原料样品,在木材市场昏暗肮脏的仓库里搜寻比较了整整两天,终于找到了满意的材料。随后,戴安娜带着家委会成员坐镇制作公司,连续奋战27小时,与制版人员一起进行设计上的修订。

宋庆龄幼儿园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家委会的咨询、监督、管理作用,把家长对子女无私的爱,转化为学校以儿童为本的儿童发展观,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果。

戴安娜说,是宋庆龄幼儿园爱的理念,以及封莉蓉园长的人格魅力感染了自己。现在,家委会中不乏国际一流投资银行、咨询顾问公司和律师事务所的董事长和合伙人,中国顶级企业和重要机构的总裁和负责人。宋庆龄幼儿园家委会,已经成为一个非官方、非盈利、具有严格管理体系和办事效率的公益服务机构。

教师中的国际志愿者

仇剑虹具有相当于大学副教授职称的教育专业资格,参与过部级教学科研课题的研究。她在宋庆龄幼儿园任教16年,中文棒,英文好,先后担任班主任、多元文化课程主管等职务,获得过很多荣誉。

2008年,瑞典国际发展合作署与瑞典救助儿童会等机构共同举办困境儿童医疗和心理服务国际培训项目。得知这一信息后,宋庆龄幼儿园鼓励仇剑虹应征。

为了当上国际志愿者,仇剑虹精心设计准备了中国福利会的介绍和宣传画报,包括中福会到云南、等地的知识扶贫计划、贫困地区的教师奖励基金和学生奖学金、贫困地区教育设施援建项目、流动少年宫等等内容,更多的是她在宋庆龄幼儿园工作的宝贵心得和各项成果。

瑞典的组织者们被中福会所做的儿童工作所感动,仇剑虹如期收到了来自瑞典的邀请信,成为该国际培训项目的6位中国代表之一。

2009年上半年,仇剑虹随着培训项目一起赴越南河内,进行此项目的总结评估。

在整个培训中,让仇剑虹最为感动和印象深刻的,是国际组织对困境儿童的人文主义关怀。虽然困境儿童最需要的可能是物资和医疗救助,但不能忽略对他们心理方面的支持。让他们有参与救助自己的权利,说出自己的需要,表达自己对未来的希望。

仇剑虹说,能当上国际志愿者,爱心之外,还要有能力,这些都是宋庆龄幼儿园这个世界一流的教育机构带来的。

被幸福充盈的园长妈妈

封莉蓉园长是一位有30年教龄的特级教师,又是一位特级校长,数次荣获中国教育界的最高荣誉。她爱穿中式服装,爱用颜色略微出跳的围巾,语音柔和,透出一股女性的温暖和书卷气。她身上散发着自然而然的感召力和亲和力,孩子们喜欢跑过去抱住她,喊着“莉蓉妈妈”。

“莉蓉妈妈”要求自己把孩子的事情做到最好。她把所有的人力、物力全部用在孩子身上。幼儿园是大教育、小行政的管理格局,所有朝南的房间都是孩子的。

秉承宋庆龄优良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宋庆龄幼儿园成了推广优质早期教育、东西方文化交融的知名国际学校。封莉蓉带领团队亲力亲为,用爱心做着细致的工作。为了使教室装修达到最高环保要求,她带领老师们,用鞋底一点点磨掉新上的地板蜡,以致通宵达旦。

“莉蓉妈妈”非常忙,她要赴台湾讲学,要主持国际幼儿教育学术会议,每年寒暑假还要带领优秀教师队伍赴青海、新疆、贵州等西部地区“智力扶贫”,为西部教师举办免费幼儿教育培训班。西部地区的幼教界对她的讲学求之若渴,几百名教师中,有许多要赶上几天几夜的路,才能到达培训点。

幼儿园幼儿扶贫总结范文第8篇

一、总体思路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持续学习贯彻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目标标准,保持攻坚态势,强化责任担当,全面排查解决存在问题,坚持不懈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巩固已脱贫对象的脱贫成果,确保高质量全面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二、教育行业扶贫

(一)全面落实控辍保学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控辍保学提高义务教育巩固水平实施方案的通知》,通过依法控辍、质量控辍、精准扶贫控辍、建立动态监控网络等形成控辍保学合力,确保实现“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保障有学上,上得起学”。

(二)全面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继续全面落实国家实施的学前教育资助、中职免学费和中职助学金、普高免学费和普高助学金、高校新生入学资助、生源地助学贷款、“两免一补”等资助项目,确保符合条件的各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享受相应的国家资助政策。同时,要按照县政府出台的政策,做好县级资助工作。

(三)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全面推进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营养改善计划,逐步改善就餐环境,完善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确保资金落实规范管理,确保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吃好吃饱。

(四)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按标准为贫困地区在编在岗乡村教师发放生活补助,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岗计划和省属公费师范生计划,优先满足贫困地区师资需求。完善乡村教师常态化培训。通过落实教师素质提升计划,扎实推进“送教到校”研培活动,狠抓“四批”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提升乡村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

(五)改善办学条件。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改薄提升工程和2020年“厕所革命”年度工作任务,打造教育“硬环境”。

(六)推进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改善教育信息化基本条件,完成全县26所学校的“同步课堂”建设,开设“同步课堂”教学活动,提供优质资源,解决乡村学校部分学科师资不足问题;完善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持续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和信息化示范校建设工作。

(七)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总量。加强公办幼儿园、已审批民办园(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和无证幼儿园管理,规范幼教师资队伍。力争2020年底完成河北公办幼儿园的新建工作,提升幼儿入园率。到年底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0%,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0%。

(八)加强贫困劳动力培训。配合相关项目单位做好贫困劳动力和残疾劳动力的劳动技能培训工作。

(九)贫困地区专项招生计划。落实国家专项、高校专项和地方专项招生计划。

三、教育包村扶贫(珠子河村、小营子村)

(十)加强“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工作。加强包保村的义务教育保障、基本医疗保障、住房安全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确保两村义务教育子女不失学辍学,防止脱贫户因病返贫,确保脱贫户不住危房,保障贫困人口与非贫困人口饮水安全。

(十一)织牢贫困人口综合保障网。协助帮扶两村落实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基本养老保险政策、贫困残疾人保障政策和临时救助政策,实现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全覆盖。

(十二)分类实施精准帮扶措施。强化产业扶贫。针对两村集体产业项目,适当注入帮扶资金,提高“造血”功能,增加产业收入。强化就业扶贫。结合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积极推进转移就业,抓好就近就地就业尤其是在本乡镇和县城就业。强化消费扶贫。落实国家运用政府采购政策支持脱贫攻坚的要求,组织引导教育局机关、全县各中小学食堂、社会其他组织建立长期稳定供销关系,购买、销售农副产品,多措并举解决“卖难”问题。强化金融扶贫。稳妥推进扶贫小额信贷健康发展,满足贫困群众发展生产贷款需求,加强风险防范,保障资金安全。强化异地搬迁后续帮扶。提高搬迁群众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解决异地搬迁子女就读问题,加快推进旧房拆除和宅基地复垦复绿。加大扶志扶智力度。加强政策引导,动员贫困群众参与扶贫项目实施。强化典型示范,对自力更生、主动脱贫的人员,探索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引导贫困群众及其子女养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十三)深化社会扶贫。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引导动员社会组织积极参与脱贫攻坚,鼓励开展扶贫志愿服务。发挥社会扶贫网作用,促进社会帮扶与贫困对象需求有效衔接。

(十四)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包保村人居环境建设。持续加大贫困村人居环境改善力度,协调落实农村垃圾收集转运制度,提高集中处理能力。帮扶建立村庄保洁制度,持续开展“美丽庭院、干净人家”“文明村屯、干净人家”创建活动。协调推进卫生厕所改造,强化生活污水治理,加强通村组道路建设,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

(十五)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保持政策总体稳定。坚持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坚决防止松劲懈怠。对包保村所有退出贫困人口,继续执行现有帮扶政策,稳定扶贫工作队伍,强化责任人帮扶力量,持续提升帮扶成效,巩固脱贫成效。建立巩固脱贫成效防止返贫长效机制。突出“三保障”和安全饮水、产业就业、综合保障等重点领域,强化稳定性和连续性,确保已脱贫人口稳定脱贫不返贫、边缘人口不出现新致贫。建立防止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加强脱贫不稳和边缘人口的动态监测,鼓励引导包保帮扶学校、帮扶责任人和社会各界开展献爱心活动,为有需求的贫困群众捐献衣物、实施公益救助等,着力提升“两不愁”水平。

四、加强脱贫攻坚检查督导

(十六)抓好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和国家成效考核指出及反馈问题整改。迅速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实行清单化管理,挂图作战,对账销号。

(十七)做好脱贫攻坚退出验收和成效考核工作。坚持标准,严格程序,扎实做好迎接贫困县退出评估和验收工作。对检查成效突出的学校给予表彰奖励,对问题较多的实行学校年度考核“一票否优”,并对主要负责同志进行约谈。

(十八)推动脱贫攻坚持续达标。开展脱贫攻坚问题动态排查、持续跟进,即时做好骤贫处置,随时解决发现问题,保证脱贫攻坚质量。

(十九)组织开展脱贫攻坚普查。查清包保村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实现情况、获得帮扶情况、参与脱贫攻坚项目情况等,保证脱贫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五、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

(二十)强化驻村帮扶。加强派驻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管理,严格考核奖惩,加大支持保障力度。落实帮扶单位和结对帮扶责任人责任,改进帮扶方式方法,提升因户因人施策水平。

(二十二)推进作风建设。持续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加大违规违纪问题查处力度,坚决纠正形式主义、。强化监督,注重抓早抓小,防微杜渐。

六、做好总结宣传工作

(二十二)总结脱贫攻坚工作。制定脱贫攻坚总结工作实施方案,认真总结各帮扶学校、单位取得成就、经验做法和典型案例,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凝聚脱贫攻坚力量。

(二十三)加大宣传力度。制定宣传工作方案,持续开展脱贫攻坚宣传报道,开展扶贫日系列活动。加强涉贫舆情监测处置,及时主动回应社会关切。

(二十四)编制“十四五”减贫规划。巩固脱贫成果,推动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探索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

七、强化脱贫攻坚保障措施

(二十五)加强组织领导。坚持一把手负总责,压紧压实各学校、单位扶贫责任。坚持和完善“两不愁三保障”专项推进工作机制。

(二十六)强化资金保障。积极筹措、合理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加强绩效管理和内部审计监督。持续推进涉农资金整合,继续支持贫困对象、深度贫困村和特殊困难群体脱贫攻坚。

(二十七)改进常态化调研。聚焦问题比较集中的领域开展专项调研指导,选择有代表性教育扶贫领域调研指导,提升发现和解决深层次问题的能力水平。充分运用教育监督室举报电话、部门移交的扶贫领域问题线索加强调研指导,以点带面推动问题解决。

幼儿园幼儿扶贫总结范文第9篇

近年来,合作市深入贯彻落精准扶贫工作,紧盯“全市2015年实现基本脱贫,2016年实现整体脱贫,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步走”战略目标,举全市之力,集各方智慧,坚决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切实做到对象、目标、内容、方式、考评、保障“六个精准”,真扶贫、扶真贫,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

在教育精准扶贫方面,合作市教育局根据《合作市“1+17+1”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和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统一部署和要求,精心安排,狠抓落实,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改善办学条件 推进均衡发展

“以前学校很简陋,小平房,土操场,下雨天泥泞不堪,经过这几年改薄项目建设,我们的校园真的变成了花园,环境优美,教室宽敞明亮,各种辅助设施齐全。”合作市佐盖多玛乡中心小学校长华尔贡说出了全市乡村学校广大师生的心声。

近年来,根据《合作市精准扶贫教育支持计划实施方案》安排,市教育局按照就近、方便的原则,科学布局,争取项目,把工作重点放在建好、办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2016年,全市精准扶贫义务教育阶段建设项目为17个,总投资1.1706亿元,其中包含校舍新建、校舍续建、操场、围墙等项目;同时,为14所中小学和教学点购置了学生床、课桌凳、食堂设备、安保设备及音体美教学器材和图书;全市农牧村学生宿舍全部实现锅炉、电暖供暖。

2016年,全市投入1762万元新建4所双语幼儿园,通过全省招教等项目招录幼儿教师15名,转岗16名,举办新幼儿教师岗前培训8期236人次,缓解了农牧村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短缺问题。据了解,2013以来,该市累计投入6147万元建成“双语”幼儿园18所,在建幼儿园7所,全市乡镇幼儿园覆盖率达到100%。

同时,合作以实施“全面改薄”项目为契机,加快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建设。2016年,投资590万元为全市14所乡村学校和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设教育信息采集共享室14间和“班班通”资源共享平台;投资302万元为中小学配备“班班通”设备54套,计算机200台,实现了农村中小学“班班通”和计算机教室全覆盖。

完善资助工作 帮助学子圆梦

“我家的经济条件差,以前父母为交不起学费发愁,现在享受国家优惠政策,学校管吃管住,我们可以无忧无虑地上学了”。合作市第四小学学生卓玛草说。2016年新学期开学前,合作市开展了“金秋助学”活动,为考上大学的梁宁、包士维、当子吉等30名特困家庭学生每人发放助学金2000元,为拉毛才让等10名学生每人发放700元路费补助。而这已是合作市完善学生资助工作的常态。

据了解,从2013年开始,合作市在全市开展农牧村贫困家庭学生建档立卡工作,市教育局督促、指导各乡(街道)完成了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教育扶贫信息的采集和系统录入工作,建立了贫困学生的电子信息档案,构建了从学前教育到大学教育到户、到人的教育精准资助体系,进一步明确了资助项目及标准,确保所有贫困家庭子女不因经济困难而失学。

同时,将全市农牧村幼儿园营养餐经费纳入市级财政保障范围,足额落实;提高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补助标准,并持续发放家庭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继续实行12年全免费教育,将高中免费教育经费列入年初财政预算,按照生均1000元/年标准落实公用经费96万元,同时对合作户籍家庭困难的高中生按每生每年2000元标准发放国家助学金,减轻了广大农牧民群众送子女入学的负担。

在充分落实现行资助政策的基础上,该市持续开展捐资助学活动,积极倡导社会团体和爱心人士设立特困学生救助基金,采取优惠政策叠加的方式加大对特困学生的资助力度,确保贫困家庭孩子的正常学习。以此,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同等对待,享受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同等政策,对城市低保家庭学生享受免学杂费和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

做好招生工作 落实优惠政策

在实施贫困地区高校招生专项计划方面,合作市不断完善“制度公开、群众监督”招生工作机制,高考前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网站、致家长的公开信、招生咨询电话等渠道积极宣传各项招生政策,特别是国家和省上出台的贫困专项计划、精准扶贫专项计划、藏区专项计划等政策。

市招生办严把考生资格审查关,全方位为考生填报志愿提供指导服务,为农牧民子女上大学创造了更多机会。2014年以来,全市通过贫困地区专项计划、精准扶贫专项计划、藏区专项计划共录取贫困家庭学生205名,计划推免和单招录取534人。

2015年以来,合作市积极推行甘肃省内藏区“9+3”免费中等职业教育政策,让未被普通高中录取的初中毕业生继续接受3年免费中等职业教育,绝不让一个贫困生掉队。目前,全市有152名学生在高职院校学习,136名学生在外地企业就业。

壮大师资队伍 关爱乡村教师

随着教育惠民政策的逐步落实,合作市农牧民送子女入学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在校学生人数持续增加,各学校学科教师结构性矛盾突出,为应对新情况,合作市按照“缺啥补啥”的原则,借助全省招教、事业单位招考、特岗计划等项目,通过“培、招、转、聘”等方式,进行了“分层、分岗、分类”培训和招聘,壮大了师资队伍,提升了师资水平,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随着教师队伍不断壮大,新上岗教师人数不断增加,各中小学、幼儿园,尤其是乡村学校教师住宿成为一个突出问题,新来的教师多半未婚,远离父母,要让他们安心教书,必须提供基本的吃住条件。

2014年以来,合作市将乡村教师周转房建设纳入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积极协调,争取项目,做好教师生活保障工作。目前,佐盖多玛乡中心小学等乡村学校的教师周转房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确保了这些教师住有所居,安心从教;2008年以来,合作市将包括乡村教师在内的全体教师纳入全市干部职工每年一次的免费体检之列,市教育局组织全市各学校教师按时参加体检,体检结束后为受检教师建立健康档案,医生当面讲解体检结果,提出饮食、运动等方面的改善建议,帮助他们提高身体素质,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

“近几年,市政府对教育上的投资力度很大,办了许多民生实事,免费体检就是一件很好的事。以前,老师们患了病之后才去医院,现在免费体检让我们能及时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进行早期预防和治疗,增强了基层老师的自我保健意识,有了一个好身体,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合作市勒秀乡中心小学教师道吉才让感慨地说。

另外,合作市在教师晋升职务(职称)和评优选先时,也向农牧村学校、薄弱学校、一线教师、长期扎根基层的教师倾斜。将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纳入高级教师职称评聘范围,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同时,想方设法筹措资金,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贴和班主任岗位补助等。

落实“三区”计划 强化引领作用

根据教育部等五部委印发的《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实施方案》,2013年开始,省教育厅已连续三年为合作市选派“三区”支教教师65人,教师参与到各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工作中。

支教期间,他们用丰富的知识、先进的理念为受援学校传送经验,让更多的老师观摩了支教老师的示范课,开阔了视野,更新了教育理念,改进了教学方法,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使支教活动起到了真正示范引领作用。

从2014年秋季学期开始,西北师范大学、河西学院、陇东学院、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等高校先后选派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学生80人到合作市乡村幼儿园开展精准扶贫帮扶支教(顶岗实习)工作。

“在支教老师们的帮助下,学校创办了各种社团组织,体育课、舞蹈课、音乐课都也开设起来了。支教老师还利用课余时间辅导留守儿童学习,给这些孩子们带来了精神关爱,促进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支教老师们都年轻,学生们不仅喜欢听他们的课,平时也喜欢和他们一起玩。他们开展的各类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给学校工作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也促使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走向正规化迈进。”合作市加茂贡中心小学校长丹真贡保介绍道。

深入开展“双联” 帮助农民致富

合作市佐盖曼玛乡地瑞村是合作市教育局的联系点,自2012年“双联”行动开展以来,市教育局成立了“双联”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合作市教育局“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实施方案》,局机关全体干部与该村36户贫困户结成了帮扶对子。

根据“实施方案”及“干部个人帮扶计划”,市教育局充分发挥教育行业优势,紧密结合地瑞行政村的重点工作,通过政策宣传、科技培训、文化引领、智力扶贫等方式,全面实施帮扶计划。局领导带头进村入户了解村情民意,及时了解掌握帮扶村的动态信息和村民的个人信息,共同制定了扶贫工作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力求做到精准定位扶贫,不脱贫不脱钩。

同时,市教育局选派专门人员驻村,配合乡村开展扶贫对象建档立卡、精准扶贫大数据采集等各项工作,为联系村扶贫工作精准聚焦,为真扶贫、扶真贫奠定了基础。2015年底,市教育局帮扶的36户贫困户中已有25户实现了脱贫,其余11户有望2016年底脱贫。

今年,市教育局又联合市人社、农牧、扶贫、工会、团委、妇联等部门先后举办了新型农牧民培训班、“两后生”职业技能培训班、外出务工人员培训班,对从事电焊、汽修、家政服务、酒店服务等80余名务工人员颁发了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外出务工人员创收增收、加快农牧民脱贫致富步伐创造了条件。

幼儿园幼儿扶贫总结范文第10篇

作为双方合作的开端,由云南省教育厅、世界y行主办的首届云南农村学前教育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于1月11至12日隆重举行,来自中国、老挝、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等10余国的教育部官员、教育专家、知名学者以及国内、国际组织的代表近200人齐聚昆明,直面学前教育“短板”――农村学前教育,探讨补齐短板之道。

此次探讨会以“关注农村、促进公平、学术领航、示范创新、经验分享”为主题,在2天时间里,与会领导、专家和代表围绕如何提高农村学前教育覆盖率、提升学前教育质量、加强评估工具的应用等方面,开展学术交流与经验分享。整个研讨过程分为“从实践到政策――国家层面”“农村学前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从省级到地方”“科学监测与评价学前教育质量”“学前教育课程建设”“探索农村学前教育的服务模式”5个单元共21个专题发言,深入分析了国际国内,特别是云南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现状,指出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创新性地提出了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新思路、新理念、新办法。

从实践到政策――国家层面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系心理教研室主任周念丽教授在《提升贫困农村地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路径分析――基于实证研究》的发言中指出:在农村儿童学前教育中,家长接触到的喂养和生活照料知识远高于心理知识,最少接触到的是对孩子心理发展、亲子互动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农村孩子的心理发展与城市孩子的心理发展有明显差距,主要原因在于农村孩子在应该接受学前教育的时期出现父母依恋缺失、幼儿园稀缺、文化资源欠缺的问题。周念丽针对以上问题提出5条解决路径,分别是认真学习和贯彻国家政策,通过计量经济学建构设想能够实现在农村儿童学前教育中家庭负担最小化、外资资助最大利用的模式,全面优化贫困农村地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生态环境,因地制宜建立巡回走教点或山村幼儿园。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副研究员张冰子博士在《中国儿童早期(0~3岁)发展的服务体系中》的发言中,介绍了自1956年至今的中国儿童早期发展政策沿革,指出在我国0~3岁儿童早期发展中存在家庭规模缩小、育儿资源减少、家长知识贫乏、做法不佳、社会服务体系不成熟、政府管理机制不明确等问题。张冰子提出,在未来儿童早期教育的发展中,应降低家庭尤其是女性的负担,法规条例应明确各部门职责、服务和收费标准,整合教育、卫生和社区资源,增加资金投入和提供多元化服务,公共托幼中心和儿童早期发展中心应提供多种服务。

“在儿童早期教育问题上,印尼和云南省面临相同的课题:农村学前教育落后和如何可持续地提高农村学前教育质量。”研讨会上,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教育文化部早期儿童教育暨全民教育司司长哈里斯・依斯干达尔博士分享了印尼在提高农村学前教育质量方面所做的工作。比如,由政府提供资金,建立有利于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机构服务质量的机制;通过教师培训提升教师技能,并为合格的教师发放资格证书;要求各地区领导人的妻子做该地区的“早教母亲”,在地区内发挥陪护和提供早期教育的示范作用等。

农村学前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从省级到地方

曾在老挝教育部任职29年、现担任世界银行资助项目负责人的卡姆佩索斯・卡伊提格内文女士介绍了老挝学前教育的情况。她说,为到2030年实现高质量的学前教育,提高学前儿童入园率,老挝教育部开展了一系列举措:通过支持教育比例扩张,政府提供资金为幼儿补充营养,改善幼儿健康;完善预备课程体系建设,提供学龄前儿童的父母、教师、社工培训;以社区为单位建立儿童玩具租赁库等干预措施来保障贫困地区学前教育的发展。

甘肃省教育厅基教处副处长倪清贵介绍说,甘肃省面对学前教育发展落后、师资相对滞后、教育资源不足等问题,在短短几年间,通过“用战略思维超前谋划”“用创新举措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把学前教育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用长效机制强力推进学前教育发展”等措施,走出了一条西部欠发达省份学前教育助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创新之路、特色之路。

巍山县分管教育的副县长左廷水,以《积极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努力推进教育公平》为题,介绍了巍山作为部级贫困县,在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和经验。巍山县学前教育坚持公益普惠的原则,多措并举,全力推进公办园建设;扶持引导,大力促进民办教育;贯彻文件精神,深化督导与评估;交流借鉴,努力弥补发展短板;发挥省一级一等示范园的引领作用,实施“一头两翼”的战略措施。

科学监测与评价学前教育质量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儿童发展中心执行主任杜智鑫以题为《儿童早期能力指数:儿童早期发展的不平等测量》的报告,介绍了对上海浦东、云南寻甸两地学前儿童的研究对比,通过抽取样本、收集数据,进行儿童早期发展测评,得出不同地区、多种因素造成儿童发展水平差距的结论。

西澳大利亚大学泰拉松儿童研究中心副教授、阿德莱德大学副教授萨丽・布林克曼博士认为,不同的评估测量工具适合不同的人,要正确使用评估工具,使其效果最大化。

美国波士顿大学学前教育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教授、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席周欣在题为《学前儿童数学学习和发展的检测与评估》的发言中表示,数学是儿童评估的重要内容,教育质量的检测以保障儿童基本权益为最终目标,以教师作为评估主体,采用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在确立数学知识、能力和学习品质综合评估的价值导向下,对幼儿所必须具备的素养或能力进行监测评估。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系副教授龚欣所作的《学前教育对中国农村青少年发展的影响》的报告,侧重于追踪学前教育对孩子中长期发展的影响,认为我国农村青少年的幼儿教育经历与家庭社会经济状况有关,幼儿园和学前班教育对农村青少年的社会性发展起着一定作用。

韩国开发研究院(KDI)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王顺在《云南曲靖沾益区试行家长培训项目效果评价方案》的报告中,以沾益区多个村镇的34所幼儿园中选取的样本为评价对象,采取随机对照实验方法,通过“每个月在幼儿园,经过培训的幼儿园教师为家长提供培训”“分享阅读与积极的亲子教育”的干预策略,用长达一年的时间测量评估幼儿园儿童早期发育的一系列指标的提升情况。

学前教育课程建设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办公室教育与儿童发展专家陈学峰博士在题为《中国贫困地区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策略在西部五县的试点》的发言中,介绍了中国贫困地区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策略在重庆忠县、广西三江县、贵州纳雍县、云南弥勒县等5个西部试点县开展的情况。项目首先对5个县进行项目基线调研,发现了它们存在班均规模和生师比大、幼儿园基本卫生环境差、“小学化”严重、户外活动场地与基本设施比较缺乏、教师专业能力(尤其是游戏指导能力)低下等问题。陈学峰指出,教师是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教师的能力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比幼儿园硬件环境更大。为此,该项目通过“爱生幼儿园”树立质量观的干预策略,提高教师的能力。项目干预从部级――省级――县级――园级逐层实施,采用统一的硬件,入园指导、培训设计与实施相互提供依据与方向,分阶段、分片区推进,包括材料及课程准备、县级专家团队建设及能力提升、全员教师培训、后续跟踪支持等内容。项目实施后,5所幼儿园在卫生保健、环境创设、一日活动等方面均有较大的进步与提升。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系主任、中国教育部学前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侯莉敏在《中国农村幼儿园发展模式与教师能力建设探究》的报告中指出,我国乡村幼儿园存在“覆盖先、提质难”的问题,并认为乡镇中心幼儿园主要依附于中小学的现状不利于农村幼儿园的良性发展。侯莉敏的研究主要以环江县、晋江县、三江县为例展开,总结出提高3县农村幼儿园教师能力的模式,即“地方政府――高校学术机构――非政府组织”3方联动协作,与儿童乐益基金会开展“广西儿童早期教育与发展项目”,参与教育部―儿童乐益基金会“爱生幼儿园”项目。侯莉敏总结说,中国农村幼儿园由于资源不足,办学水平不高,应该坚持发展政府主导、公办园为主的办园格局。

昆明学院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院长、云南省“世界银行贷款发展学前教育与试验示范项目”专家唐敏在《学前特殊儿童融合教育及健康训练》的讲座中,对早期特殊儿童融合教育的探索作了详细报告,并表示昆明学院获得了由世界银行提供的1 000万美元的贷款,为早期特殊儿童融合教育与康复训练建立了3个项目基地。即建立0~6岁一体化的早期教育模式,为轻度障碍幼儿提供回归主流的教育环境――创建融合幼儿园;探索开展学前与特殊融合教育的路径,为特殊需求儿童接受早期教育与康复创造条件――建立儿童早期教育康复中心;建立教学、科研、实训为一体的幼儿教师、特殊教师的培训基地,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及在职教师培训提供训练实习场所――建立昆明学院学前与特殊教育研究与师资培训中心。

浙江省安吉县教育局学前科科长、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游戏与玩具专家委员会委员程学琴在《从“游戏”走向“游戏课程”――安吉游戏研究之旅》的发言中,结合大量图片及视频,介绍了安吉学前教育课程改革走过的15年历程。目前,以游戏为核心的幼儿园课程建设不断深入,安吉游戏教育模式覆盖全县的所有幼儿园,每一个幼儿都真正享受到了“真游戏”。“让游戏点亮孩子生命”的信念,彻底改变了安吉县城乡幼教的小学化倾向。程学琴还围绕“安吉游戏”研究的“放手游戏,改变儿童观;分析游戏,改变课程观;游戏启示,课程意识觉醒”3个阶段的实践,与大家分享了从游戏走向游戏课程的发现、启示和改变。

探索农村学前教育的服务模式

“互满爱人与人国际运动联合会”(瑞士)派驻中国首席代表迈克尔・海尔曼先生在题为《互满爱人与人未来希望幼儿班――以云南省社区为本的幼儿园学前教育》的报告中,介绍了互满爱在云南省贫困地区开设“未来希望幼儿班”的基本状况和评估结果。在2008年至2016年间,互满爱累计在云南省的7个贫困县开办149个幼儿班,受益儿童达6 710人。互满爱利用各个村内的闲置建筑作为幼儿班校舍,将部分校舍进行了加固装修,并新建了卫生间、围墙和饮水管道,从而保证幼儿班校舍的安全。互满爱内部还编印了《家长培训手册》,用于培训家长关于儿童早教、营养健康以及儿童安全等知识,聘请当地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村民或家长担任幼儿班教师。同时也为幼儿班教师提供岗前培训和每月培训,并由互满爱技术支持部门开发一系列用于教师培训的材料。在对幼儿的教育上,互满爱“未来希望幼儿班”使用F代自主教学法,设置“经历与体验”课程。项目还邀请了四川师范大学的相关专家进行了3次评估调研,以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的97名在“未来希望幼儿班”就读的儿童与77名没有接受过学前教育的儿童进行对比。评估结果显示,入园组儿童在动作、语言、认知、学前技能、社会5个方面的表现均优于未入园组儿童。

报告最后,迈克尔・海尔曼先生总结到:幼儿班的优势可体现在4个方面:第一,幼儿班在促进幼儿能力发展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第二,家长有更多的时间工作;第三,幼儿班项目提高了农村教师的专业技能、教学技能及态度;第四,幼儿班项目还培养了村民的民主意识,改善了当地村民的不良习惯。

此外,救助儿童会、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儿童乐益会的有关项目负责人,也在会上介绍了他们服务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相关经验和做法。

云南省教育厅副厅长赵德荣表示,云南是一个多山区、多民族、深贫困的西部省份,特殊的省情导致云南教育集中度不高、办学成本不低,特别是农村学前教育更加困难重重。该项目的立项实施,正值国家实施第二期学前三年行动计划,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对加快发展云南的学前教育,特别是农村学前教育意义重大。

据了解,作为世界银行在中国开展的首个早期教育合作项目,云南省与世界银行的合作预计于2017年2月底启动。

赵德荣指出,下一步,云南省将进一步深化与世行合作,建立云南省学前教育研究与师资培训基地;探索建立农村偏远山区早期教育指导和服务体系,完善贫困地区早期儿童教育服务网络;在昆明学院建设云南省第一个特殊儿童早期教育中心。争取到2020年,全省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以上,50%的民办幼儿园办成普惠性幼儿园,每个县都有1所省一级示范幼儿园,每个乡镇至少建成1所公办中心幼儿园,每个行政村在村委会所在地办好1所村级幼儿园。

上一篇:教育扶贫总结材料范文 下一篇:教育扶贫个人总结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