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艺术教案范文

时间:2023-03-03 13:27:28

幼儿园艺术教案

幼儿园艺术教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城镇化 幼儿园 艺术教育 本义

推进和加快城镇化进程,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与必然选择。城镇化是指“人类生产和生活由乡村向城巾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持续推进,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17.9%提高到2011年的51.3%,城市数量由193个增加到657个,国家统计局2012年1月1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4735万人,城镇人口为69079万人,乡村人口为65656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51.27%。也就是说,我国有近一半的人口为城镇人口。

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不仅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城镇的迅速扩张和城镇人口的急速增长也使教育特别是幼儿教育面临着机遇与挑战。

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提出了未来10年的儿童教育发展目标,其中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具体目标包括:学前3年毛入园率达到70%,学前1年毛入园率达到95%;增加城市公办幼儿园数量,农村每个乡镇建立并办好公办中心幼儿园和村幼儿园……国家对幼儿教育的发展目标和城镇化后对幼儿教育的需求,加快了城镇幼儿园的建设:城镇化后的幼儿园从建园标准到教师配置、课程目标的设置以及教育内容选择等方面,都努力向着城市幼儿园看齐。特别是幼儿园的艺术教育――由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家庭经济收入的大幅提高,新市民的家庭向往城市生活,希望如城市人一样让孩子从小接受良好的素质教育,像城市家庭一样对孩子进行艺术启蒙及艺术熏陶,也有些家庭希望通过艺术教育改变下一代人的未来生活和提升生活品质;而幼儿园既认识到艺术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希望通过艺术教育提高办园质量;更期盼借机提升办园声誉,发展幼儿园自身以期获取更大的市场收益。社会的要求、家长的需求、幼儿园自身发展的需要等多种现实因素使幼儿园把艺术教育当作跻身市场的一种手段和目标,于是城镇化幼儿园艺术教育变得乱象:既存留农村幼儿园艺术教育的优势和不足,又因极力效仿城市幼儿园艺术教育受限而引起诸多的问题和缺陷。因此理清幼儿园艺术教育的本义是搞好城镇化幼儿园艺术教育的应有之义。

一、城镇化进程中幼儿园艺术教育的现状

教育是城镇化内涵发展标志之一。教育提升城镇的品质。而城镇幼儿园的艺术教育不仅关系幼儿园艺术教育水平,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城镇文化内涵和人口素质的提升。笔者通过对一个距离省会城市28公里,处于“半小时”经济圈内,在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重要地的县镇多所幼儿园的调研发现:城镇化幼儿园艺术教育既存留农村幼儿园艺术教育的优势,又因极力效仿城市幼儿园艺术教育模式引发诸多的问题和缺陷。

(一)农村幼儿园艺术教育的优势

艺术以及艺术教育,本质是审美体验和审美教育。对美的体验和感受一定要有美的环境。特别是幼儿,他们最初的对美的体验来自于他的生活环境。农村幼儿园所处的环境是自然乡野,农村的自然环境和广阔的天地是幼儿艺术审美的最好源泉。农村那种无功利、无效益、无专业技术技能的生态艺术最适合幼儿的艺术成长。因此,农村幼儿园艺术教育有他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农村幼儿园由于教育观念落后、办园质量差、师资水平较低等一系列不利因素导致艺术教育无法开展或者开展得不尽如人意,这是农村幼儿园无法逾越的障碍。因此,城镇化给了农村幼儿园艺术教育一个有利的契机,使得艺术教育在原有的基础上发生较大的变化,然而事实上城镇幼儿园在艺术教育上没有向着理想的方向发展。

(二)城镇幼儿园艺术教育的不足

城镇化后的幼儿园由于办园体制多元、教育质量和师资水平参差不平等因素的影响,艺术教育的实现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和缺陷:

1.随着城镇化的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过去农村幼儿教育单纯依靠政府和集体办园的单一现状得到了改变。政府对幼儿园管理体制的改革和社会重视程度的提高,使得幼儿园投资渠道更多,城镇幼儿机构体制多元――公办、民办、私立等几种体制并存,由于资金投入渠道不同、预期收益期望不同,因而功利性和盈利性使城镇幼儿园艺术教育变得浮躁和商业。

2.城镇化后,幼儿园办园基础各异、质量和水平参差不齐。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使得师资力量和师资水平无法尽快达到标准。大多教师是农村幼儿教师和小学的转岗教师或者临时聘用教师,在教师培训学习方面一般采用短、平、快的方式――花费时间短、见效距离近的城市幼儿园作为观摩和学习对象,这种学习的直接结果是“依葫芦画瓢”。无论是在制定教学活动目标,还是设计教案、选择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更多的是学习城市幼儿园教师的做法――以技艺训练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把注意力集中在艺术技术、艺术方法的标准训练上,并以专业人员的标准评判来评价幼儿的艺术技能,把对艺术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当作是幼儿艺术教育的主要任务和直接目标。城镇幼儿园把这种城市幼儿园艺术教育的严重背离――以艺术知识和技能教学为主的专业化、技术化的艺术教育直接当成经验学习传播,这种亦步亦趋的学习过程,使得城镇幼儿园艺术教育也倾向技术化和专业化,而丢掉了农村幼儿园艺术教育自由生态的优势。

二、城镇化进程中幼儿园艺术教育的本义

农村幼儿园原本生态的环境是滋养艺术的优良土壤,是艺术教育不可或缺的天然课堂。虽然城镇化的要求使幼儿园办园条件改善、师资力量加强以及培训手段多样等方面等迅猛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理清幼儿园艺术教育的本义,在保持原有本色的同时回归到艺术教育的本质,使处于发展中的城镇幼儿园艺术教育少走弯路或者不走弯路。

(一)城镇幼儿园艺术教育应该回归到艺术的本义

艺术是人类的基本行为之一。从原始人驱魔媚神的歌舞,到原始洞穴壁上留下的绘画以及成人为儿童编演的原始英雄史诗等来看,艺术始终描述、界定并深化着人类的经验。

艺术和艺术教育相伴而生。中国古代先哲特别重视艺术的教育作用,人们很早就懂得通过艺术审美来引导人的精神。在西方,人们从古希腊时期就开始重视艺术的认知作用,同时也充分认识到了艺术对人的教育功能及情感影响。

艺术的本质是审美,艺术教育的本质也应该是审美教育,艺术教育是通过审美来育人的,其独特之处就在于于愉悦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进行美的人格的塑造。

城镇化后的幼儿园,在艺术教育上有着先天的优势。首先,幼儿园是建立在乡村幼儿园的基础之上,多数幼儿家长、幼儿教师以及幼儿都来自于农村,他们对农村大自然生活和环境天然的美的感受和体验是城市居民无法企及的。其次,城镇幼儿园的教师一般来源于本地区,独具小城镇有淳朴自然的生态感受,尽管艺术专业技能较弱但是在艺术教育资源内容、方式方法上没有禁锢,因而在艺术教育中他们更容易回归艺术的本质――发现美、体验美、感受美。

城镇化后的幼儿园艺术教育也有它的局限:城镇化的新市民离开了原本充满乡村野趣的环境,进入了钢筋水泥的城市,生活环境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另外,第三产业的兴起,工业化、集团化的大规模生产,相对于农村人口高度集中,人与人之间更加紧密相处,更加社会化,人们对空间与时间、经验与事件、身体与灵魂以及智慧与感情之间的联系的追求―――这个艺术的真谛变得弥足珍贵。所以,在这样一个既有优势又有局限的特殊的幼儿园中开展艺术教育,就要认清艺术的定位,回到艺术教育的本质――为艺术而教育。以艺术本位出发,以教育为手段,通过艺术教育有目的地培养人对美的体验和感受、意志智力、情感情趣等基本素质和能力而不是简单地学习艺术表现方法和技能。

(二)城镇幼儿园艺术教育应该回归到幼儿的现实生活

城镇化后,幼儿的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从农村进入城市后,首先经济收入的增加,教育观念的改变、价值观的改变等一系列的改变,促使幼儿园在幼儿家长和社会的要求下把艺术教育当成融入城市生活或者是下一代人身份变迁的一条便捷之路。这就需要幼儿园艺术教育既要改变过去农村幼儿园艺术教育的粗糙,又要区别于城市幼儿园艺术教育的现代化、专业化和功利化,立足城镇化后的现实,紧贴城镇幼儿的真实生活,使城镇幼儿园艺术教育既来源于城镇生活又充分反映幼儿的城镇生活,不能脱离城镇生活照搬城市幼儿园艺术教育的所有。

首先,城镇幼儿园的艺术教育目标确立源于幼儿生活,关注幼儿的生命。“艺术教育的终极目标应该是促进儿童人格的整体和谐发展。”城镇生活的所有内容就应该成为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生成点,从幼儿的生活现实出发,以幼儿息息相关的生活为基点,以发展幼儿的审美体验和能力为中心,激发幼儿的艺术兴趣和体验审美感,帮助幼儿享受生活中的美并学会用艺术的形式快乐的自我表达,让幼儿园艺术教育回归到幼儿生活中去。

其次,城镇幼儿园的艺术教育内容来源于幼儿生活。真实的生活是艺术教育的源泉,幼儿的感知来源于生活,幼儿艺术教育的内容也应该源于生活。城镇后的幼儿园,艺术教育内容要把日常生活和幼儿真实的生存环境作为艺术学习的最初起点,教师要充分汲取和扩展艺术想象和艺术创作的素材和灵感,在不断提高艺术能力的情况才能教会幼儿用艺术的眼光观察生活,.用艺术的形式表现生活。

最后,城镇幼儿园的艺术教育形式立足于幼儿生活。长期以来,许多城市幼儿教师已经形成一套以技艺训练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无论是在制定教学活动目标、还是设计教案,都把注意力集中在方法标准训练上,强调知识技能的掌握。而城镇化后,介于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幼儿生活是艺术教育多样性的基础和来源。

(三)城镇幼儿园艺术教育应该上升到对幼儿生命的重视

人作为一个完成的生命体,一生中最大的价值体现是生命的高质量。正如亚里士多德所区分的那样,我们不仅需要实用的东西,也需要那些使我们真正成为“人”的东西。

人生的目的是人的自身。人一生的过程就是创造生活和充分享受生活,充分享有生活不仅意味着物质上的占有,而且意味着从精神的、感情的方面与自己的生活进行交往。超越动物性的本能生活,超越本能生活所划定的狭隘范围,开拓一片广大的精神空间,获得只有人才有的,不仅能生活而且能观照的自由,这种自由,只有在艺术的天地里才能得到充分张扬。因而,城镇化进程中幼儿园的艺术教育就上升到提高生命质量、重视幼儿生命教育的高度。

幼儿艺术教育的价值在于首先促进个体发展,幼儿艺术审美活动其实是幼儿最原始、最为本真的一种生命成长活动。他与艺术本身的技法技巧的掌握程度,艺术水平的高低无关,而与是否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有重要的关系。艺术教育活动只是手段,生命活动才是根本的目的。艺术教育实际就是对生命审美永恒的追求。

首先,幼儿园艺术教育是对生命的尊重:尊重个性、尊重自主、尊重创造。艺术教育要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无论是教育目标的定位、内容及方法的确立以及对评价标准都要遵循幼儿个人特点,符合幼儿个性发展。幼儿园特别是城镇化刚开始的幼儿园,渴望成为新市民的家长和幼儿园教师,在艺术教育的价值取向上就应该有一种新的认识和理解,艺术教育要以儿童生命为原点和归宿,强调唤醒生命本性,尊重生命特性,探寻生命意义,并将其作为教育教学实践依据的生命化价值取向,以促进儿童生命和谐发展为艺术教育的目标追求。

其次,幼儿园艺术教育还能帮助幼儿学会生活、学会善待生命。如何生活,如何对待生命,这是每个人应当思考的问题。城镇化进程中,社会变得竞争日趋激烈,刚进入城市生活的新市民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逐步增加,面对急速变幻的现实更容易出现强烈的内心冲突,他们在努力创造生活的同时也会发出“人生的目的是什么”――这个尤其显得重要的问题。因此,城镇化的幼儿园艺术教育建立在以促进人的发展、以促进生命和谐发展为目标,教会幼儿“审美化的人生”“艺术化生存”“诗意地生存”――这是人生命的高境界。

总之,在快速发展的城镇化进程中,真正意义上的农民变为市民是除生产方式、经济收入、生活方式等的改变之外的个体素养的市民化,而艺术教育是帮助我们提高个个体素养、提高生命质量的一条有效之路。因此,幼儿园艺术教育既要保持农村幼儿园的艺术本源,发挥新建幼儿园的天然优势,又要学习城市幼儿园艺术教育好的经验,力排城市幼儿园艺术教育的诟病,少走或者不走弯路,让城镇幼儿在学习艺术知识、锻炼艺术技能的同时,充分发挥儿童天性中所具有的艺术天赋和潜能,保护好幼儿在艺术中对美的追求、对艺术表现和创作的热情,尊重生命在艺术活动中本能地感受、体验和创造,让儿童在艺术活动中自由地成长,从而促进儿童生命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少元.城镇化对农村教育发展的挑战[J].中国教育学刊,2003,(1):15.

[2]大陆总人口13亿4735万,城镇人口首超农村[EB/OL].2012-01-19.

[3]中国提出未来10年增加城市公办幼儿园数量.今日中国,2011,60(9):11.

[4]李佳.当前幼儿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2007,(6).

幼儿园艺术教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高职学前教育 幼儿园活动设计 整合与设计

“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是锻炼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开展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设计能力的重要课程,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设计是幼儿教师教育技能的集中体现。《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提到“活动”一词83次,5大领域均有涉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到“活动”76次,《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实行)》中把“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作为七项专业能力之一。为了培养学生设计活动的能力,学前教育业内人士展开了较多的探索和研究[1-3],各高职院校普遍开设了5大领域教法课程(幼儿园健康教育、幼儿园语言教育、幼儿园社会教育、幼儿园科学教育、幼儿园艺术教育),多数学校还专门设置了“幼儿园活动设计”。笔者分析认为,课程的整合和设计还需要下更大工夫。

一、当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差异较大

笔者分析了5所高职院校“幼儿园活动设计”类课程的设置,比较如下:

表1 5所高职院校“幼儿园活动设计”类课程设置的比较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

1.各院校对“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重视程度不一致,有的学校把活动设计分散到了五个领域教学中,没有专门进行整合的过程。

2.与艺术相关的领域,设置的课时普遍较多,其他领域课程课时较少。

3.有些学校把领域教法课程设置为选修课。

(二)课程内容重复率高

笔者经调查发现,大部分高职院校5大领域教法课程相互之间及和“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之间存在很大程度的教学内容重复。比如A学校,6门课程同时开设在第4学期,都把教学生写教案(活动设计)当成了主要教学内容。不仅以上6门课,其他课程也以“创新”的名义让学生写教案,真正到了“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教学生写活动设计的时候,发现他们已经写过了,走进了误区。譬如说儿童文学课程教师让学生写教案,他的思路一定是局限于儿童文学的,游戏课程教师让学生写教案,思路一定是局限于游戏的,语言教育教师让学生写教案,很少能顾及其他领域。这些“活动设计”实际上成了“夹生饭”,看着好像是在给“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打基础,实际上是在地基上盖了一层“豆腐渣工程”。“练拳容易改拳难”,“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老师教授课程前要先纠正学生的思路,“李逵”碰到“李鬼”,也无可奈何。有的学校把5大领域教法课改名为“**领域活动设计”,把写教案的工作完全放在这些课程中,没有再安排“幼儿园活动设计”这一门课。学生没有整合的机会,并且课程之间重复率高。

(三)课程安排缺乏有序性

5大领域教法课和“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的安排,在笔者考察的5个学校里,有序性均有待加强。有的学校是6门课都放到了第4学期,加上内容重复率很高,就会存在一个现象:不同课程任课教师同时在做同一件事。学生上不同的课程,学的内容是一样的。拿着这一门课的作业,就可以应付另一门课。更有甚者,有的学校还没有学如何开展活动设计,譬如“儿童文学”、“游戏”等课程就让学生写教案,名曰“创新”,实为“刨活”。“创新”的结果是不得不花费一定的时间在本来不该讲“如何写教案”的课程里讲起了“教案书写”。厚此一定薄彼,相应的,本来应该讲的内容一定会受到影响。这些事情并非不可做,而是应该站在更高的层次整体设计、梳理、序化课程体系,防止各行其是,令从百口出。

(四)教学模式比较单调

大部分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5大领域教法课程和活动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都比较单一,贯穿“讲―写―练”的“三段式”教学思路,老师首先照本宣科地讲述本领域课程的主要内容,其次按照自己的“经验”指导学生如何书写教案,写完后在班级里面模拟教学。全过程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教学形式,本来应该是职业性很强的课程,跟职业接轨的内容不多;本来应该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践仅仅体现在“模拟课堂”,并且是低层次的模拟;本来应该是开放性很强的课程,却做得很封闭,导致教法课很乏味。

二、简析“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导致当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存在诸多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教育大环境的原因,有教师的原因,有课程体系设置的原因。

(一)教育大环境的原因

学前教育专业是师范性很强的专业。在师范教育阶段,教师教育技能是最受重视的,其中包括讲课,但是学生弹、唱、舞等技能的训练基本流于形式。随着高职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化,大部分学校走向了反面,放大了各种职业技能训练的重要性,反而教师教育技能出现了弱化,导致有些学校的毕业生到了幼儿园能弹能跳,但是不会组织幼儿园教育活动。

高职教育提倡教学改革朝着职业化发展,课程设计要体现职业性,所以任课教师不约而同地很自觉地把“写教案”当成了课程主要内容之一。

(二)教师的原因

教师对幼儿园实际工作不熟悉,包括写教案和模拟课堂,主要的凭借是“想当然”。一些师范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把学科教育的方法技巧很“自然”地嫁接到了这门课里,至于是否适合幼儿教师却不考虑。和幼儿园教育工作脱节,导致课堂“理想化”,导致老师不敢开放课堂,但任课教师还要教改,于是想当然地把“写教案”、“模拟课堂”当成了重要工作。但是越如此,越脱节,舍本逐末。

(三)课程体系设置的原因

课程体系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安排的同一专业不同课程的学习内容和进程。一般按照由易到难,由理论到实践的顺序安排。课程内容和进程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的过程。任课教师不断地对课程进行改革、创新之后,很可能课程间会出现一定的重复或者冲突,需要调整课程体系,使各门课程既有活力又形成合力。学前教育课程体系,尤其是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重构,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4]。

三、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整合与设计的建议

(一)教学内容的整合

提高对《指南》的认识,把《指南》作为一个深化学生职业认识和能力的有力抓手,把《指南》全文作为学习内容[5]。整个课程分为学《指南》、写教案(活动设计)、试讲与说课三个模块。5大领域教法课程和其他职业课程重点放在学习理论知识和讲课两个方面,教案书写不做详细讲解。

(二)教学进程的重构

“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按照内容模块,分到前3个学习,第1学期学习《指南》,通过《指南》的学习,让学生在第一个学期就知道自己目标职业的工作内容,强化职业意识。第2学期学习教案书写,通过教案的书写,锻炼学生设计教育活动的能力,为第3学期开展儿童文学、游戏等职业课程打好基础。第3学期学习试讲与说课,锻炼学生的职业应用能力,为第4学期开设的5大领域教法课程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这样的体系中,把“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变成了贯穿前3个学期的职业岗位课程。让学生更早、更多接触职业工作,同时为不同学期开设其他课程提供一个很好的教学工具和基础。

(三)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要立足于职业性,体现实践性,追求开放性。

1.《指南》的学习应该贯穿政策出台的背景和当前学前教育的形势,通过案例式的教学灵活展开,切忌变成理论知识的刻板讲授。

2.教案的书写应该引入幼儿园一线工作教师作为兼职教师,共同研讨新形势下教案书写应该注意的问题,不再注重系统理论知识的传授,一切从幼儿园实际工作需要出发,不盲目“嫁接”学科教学方法与技巧。

3.在试讲和说课中开展多形式的实践教学,拓展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开展小组训练[6][7]、幼儿园见习、幼儿园实践3个层次的训练。第1个阶段利用小组内的训练模拟课堂,尝试运用项目任务式教学法[8][9],实践场所由课内改为课外。由组长监督实施,全程录像,老师在课内进行录像点评。第2个阶段是到幼儿园进行有生试讲见习和实习。第3个阶段是班内组织说课比赛。这3个阶段,充分体现老师主导,学生主体,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职业工作,提高能力。

参考文献:

[1]耿杰.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高职高专《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2(23).

[2]贺琼.幼儿园活动设计的实践与探索[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1).

[3]侯建平,秦葆丽.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优化再思考[J].运城学院学报,2013(06).

[4]叶圣军.论学前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设计与重构――以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学前教育系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

[5]李天顺.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培训班上的讲话[J].学前教育研究,2012(12).

[6]周立峰.“小组合作式学习”在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教学中的运用[J].职业教育(下旬刊),2013(12).

[7]马静,袁玲俊.自主・合作・实践――《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全程实践教学的探索[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教学研究),2013(02).

[8]何艳楠.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类课程实践教学研究[J].教育观察,2012(09).

幼儿园艺术教案范文第3篇

《纲要》实施以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幼儿艺术教育已成为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其社会地位也不断上升。

然而,艺术的本质是审美,孩子们真的从幼儿园艺术活动和所参加的艺术兴趣班中感受到了艺术之美?据调查,儿童艺术教育现状令人堪忧,在儿童艺术教育实践中出现了一些异化现象,诸如,儿童艺术教育非艺术化、专业化、成人化、时装化、尖子化和庸俗化等[3]。

随着《纲要》的颁布与落实,我们应对照《纲要》精神反思当前幼儿艺术教育的种种弊端,寻求更合理、更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幼儿艺术教育途径,让孩子真正从艺术活动中受益。

二、《纲要》艺术领域的主要精神解读

《纲要》中艺术领域的基本思想和原则要求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幼儿艺术教育的主要精神如下:

(一)以培养幼儿审美愉悦为艺术教育目标

人类审美意识和审美追求是通过艺术最集中、最典型、最强烈地表现出来[4]。《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艺术教育的目标:“能初步感受并喜欢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幼儿艺术教育目标是培养幼儿审美愉悦,目标层次依次为感受美、发现美和创造性地表现美。

感受美:艺术能启迪和深化幼儿对美的感受能力。感受是美感的基础,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幼儿的美感多处于直观感受水平,具有形象性和功能性的特点。引导幼儿欣赏艺术作品应与幼儿的知识、经验和心理发展特点相应适。他们喜欢贴近自己生活、色彩鲜艳、画面清晰、生动活泼的艺术品。

发现美:通过艺术活动帮助幼儿发现美。美是艺术的特质,“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人都有一种喜好美好事物的欲望。大千世界处处皆美,当我们面对美丽的大自然,面对社会中真、善、美的事物,面对优美的艺术作品,一种愉悦之情油然而生,这就是美感。幼儿发现美的事物多半依赖于客观事物本身的鲜明特征,缺乏自觉性。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他们通过探索和学习自觉发现美的能力。如发现春天之美、发现蚂蚁搬家之趣味、发现一叶知秋之神奇等。创造性的表现美:通过艺术活动表现心灵美、自然美,创造美的形象。儿童是天生的艺术家。幼儿的图画、咏唱、各种形体表演都充溢着童真之美。他们不拘一格的绘画、自编的歌词、兴高采烈的手舞足蹈都是富有个性的新创意。这些稚嫩而新颖的创造性表现需要教师以真诚、喜悦之心去发现、去接纳、去欣赏,更需要引导他们不断的创新[5]。

总之,幼儿艺术教育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萌发美的情感,并使幼儿的美感和认识得到深化和发展,能使幼儿通过艺术活动具体感知和认识美的形态,并通过艺术活动具有初步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愿望,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的思想品质和性格,陶冶幼儿的情操,激发幼儿积极向上和善良美好的心理品质,从而为幼儿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以贴近幼儿生活走进自然为艺术教育内容

《纲要》指出:“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幼儿艺术教育是自然的艺术教育,《纲要》中多处指出,教师要引导孩子去接触发现生活中、大自然中的人、事、物。

孩子的感知来源于生活,幼儿艺术教育的内容也应该源于生活。艺术教育活动把日常生活和幼儿真实的生存环境作为艺术学习的最初起点,艺术活动的一个重要指标是通过日常生活和艺术的连接,汲取和扩展艺术想象和艺术创作的素材和灵感,在不断提高艺术能力的情况下反过来用艺术的眼光观察生活,用艺术的形式表现生活[6]。

自然是艺术的源泉。儿童本来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而且幼儿的心灵很少受世俗的熏染,他们更容易与大自然的生灵沟通融合,充分感受大自然中一切鲜活的生命。自然能帮助幼儿感受色彩的鲜明;自然能帮助幼儿感受音乐的节奏,如树林的里小鸟鸣叫声,小河边哗哗的流水声.大自然的声音就这样不知不觉在幼儿心中回响,使幼儿自然而然地感受自然的节奏、韵律[7]。因此,幼儿艺术教育活动中应充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让幼儿在自然中感受美、发现美。

(三)以幼儿喜欢的方式作为艺术教育组织方式

《纲要》的要求中指出在幼儿艺术教育活动中:“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乐趣。”“幼儿的创作过程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幼儿在喜欢参加艺术活动的前提下能够大胆且不受拘束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和体验,这需要教师组织的艺术活动具有宽容性,能够接纳各种不同智力水平的儿童,给他们提供表现自我的、发挥所能的均等机会,尊重幼儿的个别差异,接纳不同水平,不要横向比较,对所有儿童都提供一视同仁的爱心,不歧视,也不限制,让幼儿能够在轻松愉快、有自由表达机会的情景中进行艺术活动。

(四)以促进幼儿发展的评价为艺术教育评价目的

《纲要》明确指出评价是“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在此我们能看到一个根本的变化,即评价的功能由侧重甄别转向侧重发展,评价的发展得到充分的关注。幼儿艺术教育评价不是为评价而评价,而是为了教育而评价,强调评价的目的在于更好地诊断和改进教育,促进教育活动参与者(包括教师、幼儿、家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8]。也就是说,幼儿园评价绝非用于筛选、排队,更不是用于给幼儿贴标签,伤害他们的自尊和自信,给他们的成长蒙上阴影。

幼儿艺术教育评价要为幼儿的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幼儿发展评价既要关注幼儿的知识技能的获得,更要关注幼儿的学习兴趣、情感体验、沟通能力的发展;幼儿发展评价不仅要关注幼儿目前的发展,同时也要注重分析过去,预期未来,注重发现和挖掘幼儿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幼儿发展中的需要。

三、当前幼儿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艺术教育观念存在的问题教育改革,观念先行。很大一部分幼儿园教师、家长的幼儿艺术教育观念属于“学艺术就是要成名成家”“学艺术就是要让孩子画出最好看的画,唱出最好听的歌”“让孩子现在多学一点以后就会轻松一些”之类。其实幼儿艺术教育活动应以幼儿为本,强调幼儿在艺术活动中的主动性,强调幼儿艺术教育对幼儿自身的影响作用以及对其发展的促进作用,其功能并非单纯的技能训练和表演。这是都是教育者必须深入领会并在实施中深入贯彻的基本理念。如果不能树立这种新观念就谈不上真正的改革。

“别的孩子都上了艺术班,我的孩子也要上,不能落后于别人。”“现在社会竞争压力大,多学一点技能性的东西能够在社会上立足。”这些家长或者由于盲目跟风,或者望子成龙心切,或者出于现实的压力而让孩子选择了艺术学习,然而这些错误的观念将导致家长过分关注孩子学习的结果而忽略孩子在艺术学习中的审美情感和体验的获得。

“我现在已经有4家连锁幼儿园了,我的目标是把幼儿园办成像肯德基、麦当劳一样的连锁管理的企业,这样的规范管理,赢利肯定没问题。”“我不管教师通过什么途径(来开展艺术活动),只要教师排的节目在能在汇报演出上得奖。”这是一个规模较大的连锁幼儿园的董事长在谈到办园理念及对艺术教育活动的看法时提到的。

通过以上几例我们可以看出当前人们在幼儿艺术教育观念上存在偏差,滞后于《纲要》中艺术教育新观念。不属于九年义务教育范围的幼儿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一些老板、投资者以赢利为目的的商业活动,成了满足家长“望子成龙”的途径。更有甚者,一家省级示范幼儿园竟然引进了国外企业管理体系ISO90001国际质量认证,且引以为荣,老师的一切行为被高科技摄像头监控。我们的幼儿园成了企业流水线管理的工厂,幼儿在这样的工厂中就成了流水线中生产出来的产品。

(二)幼儿艺术教育目标确立与实现存在的问题

教育目标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构成教育活动的第一要素和前提,它决定着教学发展的方向[9]。在目前的幼儿艺术教育活动中,教育目标在确立与实现时存在缺失审美体验、凸显功利性等方面的问题。

1、缺失审美体验。幼儿艺术教育应该是“审美”的,幼儿艺术教育还应是“快乐”的,应让幼儿与音乐、美术等艺术活动一同游戏,大胆创造,获得应有的自我愉悦与审美享受。过于刻板和理性的艺术知识学习是很不足取的[10]。

有一部分教师意识到在幼儿艺术教育中应该重视审美体验。然而,教师处在幼教的传统观念与现念的矛盾中,不能很好地把握审美目标的实现。在教师的观念中依然认为孩子必须要学习关于艺术的知识,为了知识甚至可以忽略了孩子在活动中的审美体验与感受,让幼儿掌握复杂的乐理知识。随着《纲要》的实施幼儿园教师的观念上有所转变,行动上却放不开,目标的确立与实现之间存在偏差,目标的实现过程中依然注重知识传授,对艺术审美目标的把握不够。

2、凸显功利性。幼儿艺术教育的目标是整个幼儿艺术教育的价值取向所在[10]。幼儿艺术教育目标应突出情感、兴趣、态度、个性等方面的价值取向,着眼于培养终身学习的基础和动力。幼儿艺术教育的目标依托各种艺术活动和活动的各个环节来实现。然而许多幼儿园在实现目标时存在功利化的倾向,偏离了《纲要》中提出的价值取向,不是为了幼儿的终身可持续发展,而是为了迎合家长的要求,为了幼儿园自身的利益。

离六·一儿童节越来越近的同时,教师和幼儿不是沉浸在节日即将到来的喜悦中,而是越来越忙了,几乎每个幼儿园都将这个节日视为展示幼儿园艺术教育“成果”的机会。他们以汇报演出这样的方式来庆祝儿童节。为了这台演出,幼儿园一般都提前一个月甚至更久开始排练,在最后一周里几乎是全天停课来进行节目排练,为的是能够让家长、让社会各界人士看到幼儿园的孩子多才多艺,看到幼儿园艺术教育的成功。似乎有了这种最好的广告,生源也就随之而来。尽管教师非常清楚艺术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幼儿的艺术兴趣和艺术素养而不是一味地强调技能技巧,但是没有办法,必须达成后者。因为竞争太激烈,生源很重要。教师在家长们的要求下只好“努力教学”让孩子们能在汇报演出时有让家长满意的表现。在他们看来,只要家长满意,生源就会稳定。

儿童发展的自主性,要求我们高度尊重儿童,遵循他们身心发展的内在本质,而不是用成人的世界,用成人的眼光去过滤他们的生活,使他们被迫服从。用成人的要求来约束儿童,是对儿童的最大犯罪,是对人性的犯罪。在这方面18世纪的教育家卢梭早给我们以启蒙:“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儿童是有他们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事情[11]。”

(三)幼儿艺术教育内容选择存在的问题

艺术教育内容是实现幼儿艺术教育目标的一个核心问题,这是由幼儿艺术教育内容在实施整个幼儿艺术教育的地位所决定的,幼儿艺术教育目标最终通过内容来实现。所以如何选择艺术教育内容来实现目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当前许多幼儿园的艺术教育活动在选择内容时存在着缺少艺术欣赏活动;缺少各领域综合的艺术教育活动。

1、缺少艺术欣赏活动。《纲要》中艺术领域的目标要求与内容都体现了使幼儿体验到生活中和艺术中的美,艺术欣赏活动是体现审美目标贯穿幼儿艺术教育活动始终的主要内容,幼儿艺术教育要大力加强艺术欣赏教育。

在传统的幼儿艺术教育中,艺术欣赏是一个十分薄弱的环节。对此现象,边霞曾经作过这样的论述:“目前我们的艺术教育就等同于艺术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把儿童对艺术知识技能的掌握当作是儿童艺术教育的直接目标和唯一任务,儿童缺少参入艺术、体验艺术并获得审美愉悦的机会。”[10]艺术欣赏教育无疑在整个艺术教育中被看作是可有可无的一块。实际上艺术欣赏是十分重要不可缺少的。美国音乐教育家穆塞尔直截了当地把儿童艺术教育理解为就是为欣赏而进行的教育,对于技能技巧训练与艺术欣赏的关系,他认为“解决整个技巧问题的正确方法就是以欣赏为动机并以欣赏为目的”[11]。

随着《纲要》的颁布和实施,一部分幼儿园已意识到需要加强幼儿艺术欣赏教育,但即使一些教师认识到了艺术欣赏教育在整个艺术教育中的地位,认识到了艺术欣赏教育对儿童艺术素养形成的重要作用,也往往因为缺乏欣赏材料,缺乏必要的欣赏理论指导,没有欣赏指导经验等主客观原因而无法开展有效的艺术欣赏活动。

2、幼儿艺术教育内容专业化。幼儿艺术教育作为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该是一种普遍的、普及的、基本的艺术素养教育[3]。《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与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当前在幼儿园艺术教育中存在专业化的倾向,表现在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以及各种兴趣班的教学中,不顾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特点追求整齐划一的效果。活动要求幼儿掌握娴熟的艺术知识和技能,忽视幼儿现有的水平和接受能力,把对艺术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当作是幼儿艺术教育的主要任务和直接目标。这种以艺术知识和技能教学为主的专业化的艺术教育即不符合幼儿艺术教育的审美育人宗旨,也不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据调查所知,一般幼儿园的舞蹈艺术班都要练难度较大除了要下腰、劈腿还要练习各种基本功。除了艺术兴趣班,幼儿园的艺术活动同样存在专业化的倾向,表现在要求幼儿掌握专业的乐理知识,如某幼儿园中班幼儿被要求学会前后附点音符的唱法与写法。高难度、专业化的艺术技能技巧的训练可能表面上在一段时间内看到有一些成绩,但事实上,却因此削弱甚至磨灭幼儿对艺术所具有的敏感和乐趣。这样的艺术学习与《纲要》的基本精神背道而驰。

3、缺乏艺术活动之间及各领域的有机整合。综合艺术教育思想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就发展壮大起来,到90年代已经成为教育的主流[12]。当今艺术教育整合化、综合化成为各发达国家艺术教育的新趋势。新《纲要》中明确指出“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综合艺术教育认为各艺术门类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雕塑是静止的舞蹈,舞蹈是活动的雕塑,生动的表明了各艺术门类之间是相通的。

在很多幼儿园艺术活动中音乐就是音乐,美术就是美术,各个学科之间各有独立的大纲、进度、教法,活动之间似乎没有任何关系。这种系统性的分科教学虽然有利于艺术学科体系的不断完善、满足人类经验传承之需要,但由于幼儿的心智成熟还不具备接受学科知识体系教学,过早进行分科训练,极容易造成幼儿视野和思维的封闭和孤立定势,这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的《纲要》精神不相吻合。其实有很多艺术活动完全可以融合起来,如在音乐活动中介入故事或者录相,美术活动中或接介入音乐或多媒体等等,使得艺术活动生动活泼、轻松愉快。

(四)幼儿艺术教育活动组织方式存在的问题

幼儿艺术教育活动组织方式是幼儿教师组织进行艺术活动时所不可缺少的,它关系到艺术教育的成败和效果,是连接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的桥梁。

1、注重模仿忽视创造性。《纲要》中明确提出:

“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什么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然而,在实际的艺术教育活动中教师的教育活动组织方式依旧是以模仿为主,忽视幼儿在活动中的创造性表现,忽视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一堂小班美术课,教师事先从树上摘了很多片樟树叶,上课时很平均的分发给每个小朋友,然后教师便在黑板上贴出了自己的示范画,一张标准的树叶,并且多次强调叶脉、叶柄及画法。然后开始让孩子用左手按住树叶右手画,且一再强调要沿着树叶的边。有的孩子由于控笔能力不强不能沿树叶的边画出来,结果老师竟然握着孩子的手画了起来,孩子眼中流露出的是一片迷茫与无助。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这是谁都知道的名言,可我们的幼儿园老师却忽视了最重要的一点,孩子眼中的树叶怎么会全是樟树叶?孩子眼中的树叶怎么会全是绿色?孩子眼中的树叶怎会是同一形状?整个活动不仅没有任何艺术的美感,更是束缚了孩子的想象力,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或许那个被教师抓住双手画的孩子从此没有了自信,从此不敢在白纸上任意挥洒自己眼中美丽的世界。

许多教师和家长都有这样的顾虑:我不教他怎么会唱歌、怎么会画画、怎么会跳舞呢?其原因是:一方面对幼儿艺术潜能缺乏认识和估价,不相信幼儿具有创造性,所以总是以优越儿童、高明于儿童的权威姿态出现,无论从艺术活动的过程还是评价都体现出一种成人中心的倾向。另一方面,与我们传统教育中“子不教,父之过;生不教,师之过”的教育原则有关。无疑,我们的幼儿教师都是高度负责的,他们总是想力所能及地将自己所能都教给孩子,从而也造成了“好心办坏事”、“费力不讨好”的结果,致使许多孩子的想象、火花、灵感被枯燥的说教给扼杀了。如此一来,即使让幼儿自由创作,他们交上来的作品也几乎是“照猫画虎”,一点创造性也没有了[13]。

2、突出教师主导忽视幼儿主体。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儿童的发展,儿童发展的核心往往是儿童主体性的发展。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14]《纲要》也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今天幼儿教育中,很多教师依然只关注自己如何去教,如何去实施教案,如何实现目标,忽视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性。幼儿园仍然有许多教师习惯于“背”教案:怎样导入,怎样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什么时候进行什么活动,这里幼儿可能会说什么话,我该怎样回答等等。整个活动都由教师和教案主导。虽然目前有许多幼儿园开展生成性活动,但在活动中幼儿主体性的发挥依然受到限制。有些老师已习惯于按部就班,已习惯于将不符合她预先设想的行为、想象一律取消或阻止,忽视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创造,从而也丢失了许多好的教育契机。

(五)实施幼儿艺术教育评价存在的问题

评价在教育实践中起着有力的杠杆作用,但这一作用力却未必一定会把教育推向理想的方向。《纲要》指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工作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

评价是一把双刃剑。罗恩菲尔认为,评价的目的并不仅仅是对技巧的判断,而是对孩子成长的激励,这里所说的成长包括情感、经验、智慧、兴趣、个性、创造里等诸多,对儿童作品的评价,只是使教师更加透彻地了解孩子的成长,并不断予以激励,而不是以幼儿的优缺点来困扰他们。一幅作品的完成,技巧只是帮助儿童表现的一方面,评价更重要的是必须针对艺术教育对幼儿的影响。幼儿艺术教育的评价是一个自然而又复杂的过程,决不是仅仅对幼儿艺术作品的简单评价。

1、评价标准简单化。在幼儿园我们经常看到许多教师自觉或不自觉的对孩子的作品用自己的标准或观点去评价,极大损害了孩子对艺术的兴趣。老师对幼儿的弹钢琴只简单评价到:“某某弹的很好。”对于绘画作品只说“画得好!”在每一个孩子眼里自己的画都是最棒的,他们每画的一幅画都有自己的故事与生命力,老师的怎么会如此单一用“好”与“不好”来肯定一部分幼儿而打击其他孩子的绘画兴趣剥夺他们的绘画权利呢?

《纲要》指出:“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避免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在幼儿面前慎用横向比较。”上文提到的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弹的好”、“画的好”、“涂的好”,老师的评价依据到底是什么?好,又好在哪里?这种简单至极的横向比较评价没有激发幼儿对艺术的热情,对幼儿的发展没有起到任何作用。还有的教师用简单的分数来衡量孩子丰富的情感世界。成功的幼儿艺术教育应该是面向全体幼儿,而不是教师按统一的评价标准选出来的尖子生,更不是用简单的分数来满足家长的要求。教师应该利用评价提高每一个幼儿的艺术审美情感、审美情趣和审美创造的艺术基本素养的教育,而不是通过评价给孩子划分等级或者剥夺孩子从事艺术活动的机会。

2、评价主体单一化。任何评价都是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利益,对主客体价值关系的判断。《纲要》在第四部分“教育评价”的第二条中规定,“管理人员、教师、幼儿及其家长均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以及在第四条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工作评价实行以教师自评为主,园长以及有关管理人员、其他教师和家长等参与评价的制度”。可以看出《纲要》关于教育评价的一个重要革新就是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即评价主体由单纯的管理者转变为幼儿园管理人员、同行教师、幼儿、家长以及教师本人的共同参与[16]。从上文提到的事例可以看出在目前的幼儿园艺术教育中存在教育评价主体单一化,即幼儿艺术作品的主要评价者是教师,评价对象注重结果。

四、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进一步转变幼儿艺术教育观念

在教育发展史上,任何一次教育改革,无不以教育观念的变革为先导;教育每前进一步,无不有赖于教育观念上的突破和革新[17]。大半个世纪以来的传统模仿教学和苏联教学模式,对广大教师和家长的影响深厚而久远,诚然,自新《纲要》颁布以来,幼儿教育界已经进行了许多卓有成效的艺术教育改革,获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在这个传统与现代交汇处,幼儿艺术教育依然存在着各种问题。其中家长、教师、社会的观念的进一步转变最为重要。为此,我们要进行以下观念的转变。

1、儿童观:儿童艺术教育既要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也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二者不可偏废。儿童是艺术教育的主体,每一个儿童都有对未知事物进行主动探索和发现的愿望和能力,都有热爱和探索艺术的倾向和冲动,儿童在艺术教育中自主感知、自由的积极探索、体验、操作等,而不是被动模仿、被呆板教出来的。教师应该尊重儿童、了解儿童、对儿童充满信心,确信每一个儿童在艺术教育活动中都具有学习和创造的潜能,确信每个儿童都能用自己的方式在艺术教育活动中取得成功!

2、教师观:教师观念的更新往往能直接带来教育实践的转变。在艺术教育活动中幼儿教师不应只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应该是幼儿兴趣的激发者,美好艺术环境的创设者,儿童艺术活动的引导者、参与者。教师与幼儿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应尊重幼儿,尊重他们的个性与独创性,而不是高高在上用统一的标准来要求儿童,评价儿童的作品。

3、教学观:教师应树立教学过程是一个让儿童发现、探究艺术知识、感受、体验审美情感的过程,是培养儿童健全人格的过程的观念。教师应树立师生共同参与探索活动的观念,摒弃“教师示范讲解儿童模仿”的教学方式,教学是一个师生共同创设具有民主、平等、和谐、自由的氛围,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儿童艺术学习的兴趣和自由表达创造的程度。教师只有在这种观念下才能更好的开展儿童艺术教育活动。

(二)实现幼儿艺术教育审美目标

艺术教育的核心是审美教育,在艺术教育活动中,教师首先要深刻领会《纲要》中艺术教育领域目标,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培养幼儿对美的感受,时刻关注孩子的审美体验与感受,培养发现美、创造性地表现美的能力,让孩子拥有健全的人格。

审美目标的实现需采用多种途径来实现。首先,创设美的环境是培养幼儿美感的重要基础。不论是家长或是教师都应时常美化环境,布置环境,积极为幼儿创设一个美的活动环境,并以美的外表,美的言谈举止来感化幼儿,以引起幼儿美感。其次,利用大自然为培养幼儿的美感开拓广阔的天地。大自然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美的宝库,自然美可以陶冶人的性情,纯洁人的道德情操,从而获得无穷的美的享受。因此要经常组织幼儿户外活动、参观、春游等。最后,艺术教育是幼儿情感培养的中心环节。在幼儿园里,艺术教育和艺术活动占很大比例,幼儿通过音乐、美术、舞蹈、表演、游戏等活动来接受美的熏陶和教育。幼儿美感直观性,决定了我们教育过程中要从一些内容简单、形象鲜明的事物,易于理解的文艺作品人手,去培养幼儿对现实生活中艺术作品的兴趣。幼儿美感的表面性,要求我们不仅应注意引导幼儿去欣赏事物的外在美,而且还要通过对知识技能的学习和理解,引导幼儿体验事物的内在美。

(三)丰富幼儿艺术教育内容

教师所选择艺术教育活动内容应是丰富的,贴近生活、来自自然的,不仅可以是单个艺术门类的欣赏活动,还可以是多个艺术门类之间的贯通融合。

幼儿艺术欣赏涉及到幼儿对艺术作品形式的感受、意义的领会等方面的内容,作品背后涉猎到人类文明的诸多领域,乃至整个人类文化的方方面面。我们可以根据各种艺术理论的提示并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知识结构和认识水平来选择和安排艺术欣赏活动。

(四)幼儿艺术教育组织方式多样化

有效的教育组织方式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在幼儿艺术教育活动中我们应避免单一机械的模仿与强化训练,当针对受教育者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以及教育内容选择适当的教育方法,鼓励幼儿在艺术活动中的创新,给幼儿充分的自由发挥的机会,教育过程中应注意方法的游戏性、多样性、趣味性,寓学于乐。

有些幼儿园就结合《纲要》精神改革幼儿艺术教育,每周开展2-3次公开艺术活动,让教师们共同探讨,相互点评,总结组织活动经验;定时定点的分组艺术活动,根据孩子的兴趣,每周开展分组艺术活动,分组活动时,一个教师带十几个孩子,便于个别观察、指导;注重集体教育与个别指导相结合,幼儿的个体差异决定了发展的不平衡性,教师有目的地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孩子获得成功体验。

(五)多元化多维度的幼儿艺术评价

幼儿园艺术教育评价要改变过去主要由幼儿园的管理人员或教育行政部门的单一性的他人评价。要建立多维的评价主体、评价方法等。即评价主体由单纯的管理者转变为幼儿园管理人员、同行教师、幼儿、家长以及教师本人的共同参与。评价方法由总结性评价、他人评价及量化评价方法转变为形成性评价、自我评价、以及质化评价方法。提倡“综合采用观察、谈话、作品分析等多种方法”进行评价。

幼儿园艺术教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绘本教学;社会领域;艺术领域

中图分类号:G6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20X(2016)35-0029-02 收稿日期:2016-10-14

作者简介:孟 昱(1986―),女,甘肃天水人,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幼儿园课程。

通过绘本教学可以增加幼儿对图片、符号的敏感性;培养早期阅读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有助于促进幼儿的理解能力发展、感知故事中人物的情绪及其变化,等等。若将具体的绘本作为教学素材应用于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又可在五大领域教育目标的指引下与幼儿园的总体性教育目标进行紧密融合。

一、《小蓝和小黄》总述

抽象派代表人物李欧・李奥尼的《小蓝和小黄》是很多幼儿园教师都很熟悉和喜爱的作品。它讲述了小蓝和小黄融合变成绿色后不被爸爸妈妈所接受,后来哭成眼泪碎片后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家,并且与其他的颜色伙伴互相拉手拥抱的温馨小故事。全书用看似很随意的几个色块,讲述了一个有趣又能引起成人和幼儿自由联想的故事。一百个幼儿教师拿到这样一个有趣的绘本可以设计出一百种特色的教案。笔者希望通过对这样一部优秀的绘本作品价值的深入挖掘,对幼儿园教师设计和开展绘本教学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二、价值分析

以《小蓝和小黄》这个绘本为中心,其教育价值的触角可以延伸至语言、社会、艺术、科学等四个领域中。笔者在艺术领域中做了实践尝试,仅供参考借鉴。

1.社会领域

长期以来,幼儿园社会教育所独有的渗透性和潜移默化性使得幼儿园教师在实施社会领域教育时一直很难有一个有形的抓手。因此,社会领域的教育内容往往被架空,其在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中的地位有点像没有根基的空中楼阁,被强调的很多,但实施的却不多。

其实很多绘本都可以拿来为幼儿的社会性教育所用,尤其是这本《小蓝和小黄》单从社会领域教育的角度看就蕴含了多方面的教育价值;从故事内容看,涉及了小蓝和小黄的融合和分离,以及伴随此过程的情绪体验和变化;在故事结尾处所体现的更大范围的接纳与认同,仔细分析,似乎还能够挖掘出与幼儿自我意识、自我认同相联系的社会领域教育价值。

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若想要将落脚点放在社会领域,则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教学设计重点:

(1)幼儿自我意识教育。

幼儿的自我意识教育是指通过各种活动,增进幼儿对自己的了解与认识,促使其形成较为客观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发展积极的自我体验,培养其自信心、自尊心,以及形成初步的自我调控能力的过程。具体而言,自我意识教育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

一方面,教师可以在“自我认识”上利用绘本本身的故事情节来做足文章,在绘本的第16页,也就是只有一块不规则的绿色,写着“They are green”的那,这一块绿色不单纯只是一块绿色,而是代表了小蓝和小黄的结合。这时去问中班的幼儿:“小蓝和小黄怎么都不见了,他们去哪了?”幼儿们会回答说:“他们在这个绿色里面呢!”可见他们能够理解现象和本质之间的联系,知道外表颜色的更改并不意味着出现了除小蓝和小黄以外的第三个人物。等到小蓝和小黄的家长们都不认识自己的孩子时,对如何证明“我就是我”及在什么情况下“我还是我”等一系列问题的追问,就可以帮助幼儿澄清“自己”与“他人”的区别,从而看清自己,认识到自己的存在。

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抓住故事中小蓝与小黄“情绪”发展的主线,着重引导幼儿识别和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情绪,与儿童常见的七大情绪:思念、生气、害怕、难过、嫉妒、自信和同理心相对应,在挖掘每张画面蕴涵的情绪中展开讨论和教学,并最终形成一次以情绪体验和感知为重点的教学活动。

(2)人际交往。

教师还可以运用这个绘本故事,向人际交往的方向来引导。人际交往是幼儿园社会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涉及了幼儿之间、幼儿与教师之间、幼儿与家庭成员及其他人之间的交往,是幼儿今后健康成长、与他人建立健康良好的人际关系的一项重要技能。

2.艺术领域

对幼儿来说,好的绘本本身就会带给他们视觉上的享受和刺激,与此同时,优美连贯的线条、明快跳跃的色彩、富有节奏感和张力的构图等都能够增强他们的艺术感受力,教师也能够很方便地运用绘本来发展和促进幼儿的艺术表现力。可以说,绘本和幼儿的美术教育具有天然的联系,绘本在幼儿美术、绘画方面的价值是显而易见的。《小蓝和小黄》故事的演绎本来就是基于两个不同颜色叠加后产生一种新颜色的原理,教师可以很自然地延伸到让幼儿自由探索颜色叠加的活动上来,最后和幼儿们一起总结规律,帮助幼儿在今后的绘画过程中更好地运用色彩。

但幼儿园艺术领域的教育包含了美术和音乐两部分,绘本教学延伸至美术领域,如何与音乐产生自然的联系似乎就没那么顺畅了。在这方面,笔者在《小蓝和小黄》的绘本教学中尝试加入了音乐的元素,探索了绘本教学的新形式(教案见下)。活动对象是北京市某幼儿园的中班幼儿,分别在三个班各实施了一次,这三个班的幼儿在活动前均未接触过这个绘本内容。因此活动目标仍是以理解绘本的故事内容为主,但其中又贯穿了主人公情绪变化这条主线。音乐在整个活动中的定位是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情绪,完整串联整篇作品的辅手段,因而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一次音乐活动。从实施效果上来看,在绘本教学中加入音乐,确实更能够调动起幼儿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在以往传统的教学中,关于“情绪”的教育内容教师通常会想到采用表演、讨论、图示等形式来开展,调动幼儿用肢体动作、表情来模拟再现各类情绪,并讨论在各种情绪主导下的行为表现。笔者通过截取两段情感反差较大的音乐片段,分别代表小蓝和小黄开始时愉快玩耍及最后的大团圆和中间爸爸妈妈不认得他们无家可归时的情绪。在这种经过精心挑选的音乐的衬托下,人物隐藏起来的内心活动通过音乐的方式展现在幼儿的面前,幼儿在音乐的辅助下更加直接感受到了两个主人公内心世界的变化。

《小蓝和小黄》教案

【活动目标】

(1)理解绘本的故事内容,感性地了解故事中主人公情绪的变化。

(2)听音乐,能在音乐中回忆故事情节,能把绘本中的不同画面与不同情感的音乐旋律相对应。

(3)在音乐游戏中体验同伴之间一起游戏、拥抱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绘本《小蓝和小黄》PPT,音乐《欢乐的牧童》《瑶族舞曲》片段1、2。

(2)绘本PPT中第7、8、19、21、29页,第23、24、25页图卡,磁扣,白板笔。

【活动过程】

1.导入

幼儿坐好后唱《彩色世界真奇妙》。

2.基本环节

(1)播放绘本PPT,在与幼儿的互动中初次感知绘本中的故事情节。

(2)回忆绘本中的故事情节。出示代表性的图卡为幼儿回忆故事做提示,以高兴和难过两种不同情绪为线索,按故事顺序理解图卡的画面内容。

教师提问:

“它们是怎么发现能变色的秘密的?”

“在发现秘密之前它们和别的颜色的小朋友拉着手玩过吗?”

“老师在刚才给小朋友们讲故事时,有没有人注意到有音乐响起?这几段音乐是很不同的,分别是配合它们高兴的玩和爸爸妈妈不认识它们,它们回不了家时播的,小朋友们能听出来吗?”

分别播放瑶族舞曲1和2,小朋友们自己想出能代表这两段音乐的符号,分别对应标记在每张图片的下方,借助音乐加深幼儿对绘本中小蓝和小黄情绪的理解。

请个别幼儿上来在音乐的伴奏中发挥想象做动作,表演故事的主要情节。

(3)组织幼儿进行音乐游戏。

“现在老师想让所有的小朋友都来一起把故事完整表演一遍,可是有一点难,老师这里正好有一首歌,和这个故事的情节特别像,大家就可以听着音乐做表演了,我们先来一起听一听,看看表演的时候能不能用。”

对应白板上的图卡及记号,对《欢乐的牧童》做标记(贴图和手画),一边请配课教师一起用语言和动作演示。

全体幼儿分为男孩和女孩两组,一组扮演小蓝,一组扮演小黄,在教师的提示下跟着音乐进行绘本故事表演。

3.延伸环节

小朋友们可以在回家以后或者区域活动时间在美工区试试别的颜色好朋友,看看它们拥抱后会变成什么。

这次尝试为笔者及其观摩的老师们打开了思路,将绘本教学与幼儿园音乐教育融合起来还有很多多样的形式。比如可以用一小段旋律经过“变奏”手法处理后,分别代表小蓝和小黄,经过“变奏”处理的音乐最好兼顾到黄蓝两色本身散发的明快和沉稳忧郁的气息。教师可以考虑通过高低音区的音色对比,或者通过伴奏及和声的不同来达到这样的效果。再如还可以在幼儿已经熟悉了绘本故事内容的情况下,考虑加入一些打击乐器,在图谱上为小蓝和小黄设计两种不同的节奏型,在乐曲的最后形成二声部合奏,用以表示颜色家族的成员在最后都开心地互相拥抱。将音乐通过多种形式融入和渗透进绘本后,不仅使音乐的形象变得不再是抽象和难以捉摸,而且还能给幼儿多方位的感官刺激。

3.语言领域

绘本的文学性特质规定了它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故事为依托的,绘本教学也自然是以对绘本故事内容的讲述和理解为出发点的。教师要在如何引发幼儿阅读的兴趣,如何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如何尽力自主理解故事内容等方面想出策略办法。教师可以采取表演、提问、假设、讨论,或借助多媒体手段等多种形式,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尽情表达。在这一过程中,要特别防止把绘本教学简单地等同于讲故事的倾向。

4.科W领域

“颜色变变变”这样的科学活动早已是幼儿园科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活动内容之一。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这一内容似乎被程式化、简单化了,教师很难教出新意来。如果将绘本《小蓝和小黄》的故事在一次科学主题的活动中讲给幼儿听,势必会引起幼儿们极大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张 彤.幼儿园绘本阅读教育的个案研究.重庆:西南大学,2009.

幼儿园艺术教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模拟试讲 见习 实习 提高

幼儿园美术教学法是幼儿艺术教育教学理论中的一种,是专门研究幼儿美术活动的特点和美术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幼师学生必修的专业课之一。

幼儿园美术教学法是以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及美术学科的有关内容为基础的,学习幼儿园美术教学法,能使幼儿教师在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时,明了幼儿在美术方面的一般水平和发展需求。但是只有好的教学内容而没有正确的教学方法,教学任务就很难完成。因此要有效地指导幼儿学习美术,就要学习美术教学法。

幼师学生通过本学科的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教学理论知识,正确的教育观点、教学方法和一定的教学技能。但应如何将这些学过的知识恰当地融会贯通于一节美术课,并且能够真正上好一节幼儿园美术课呢?应该说这个问题是我们教授美术教法课的实质和最终目的。

因此我在教授这门课程时,组织幼师班学生在课堂上开展了模拟试讲。

一、试讲的准备过程——见习阶段

1.教师的讲课必须多举实例。例如:我在讲教学原则中的“兴趣性原则”时,教材的选择要注意兴趣性,这样能够真正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会使幼儿在美术活动中保持较持久的注意,并保持愉快学习的心情。但如何将这一原则用到幼儿园教学中去呢?教师不妨举如下实例:当教幼儿画各种线条时,不妨教他们画“给小动物添画笼子”“在草地上筑篱笆”“我为大海添画波浪”等。教幼儿画圆时,不妨教他们画“皮球”“棒棒糖”“吹泡跑”“车轮子”“太阳公公”“糖葫芦”。教幼儿画三角形时,不妨教他们画“三角巾”“小红旗”“热带鱼”“小帆船”等等。还有教材是“死”的东西,但是教师要采取有趣的游戏形式,将教材处理成“活”的东西,寓美术活动于游戏之中,使美术教学活动以娱乐或玩耍的方式进行,因此在给学生讲教学方法中的游戏练习法时,我给学生举了以下例子,小班绘画课顺着一个方向画圆圈,就拟定了一个亲切而有趣的题目——“熊猫吹泡泡”,出示图片提问:“图片上画的小动物你们认识吗,它在干什么?”“哦!原来是可爱的大熊猫它在吹泡泡。”看它还得意洋洋地对小朋友们说: “你看我吹的多好呀,你们会吹吗?现在,我们大家也学大熊猫,用彩笔吹泡泡儿,跟它比赛,看谁吹得又多又圆又好看,好吗?”然后让幼儿边念儿歌边画圈儿:“小泡泡,圆又圆,一个又一个,又多又好看。”最后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真正可以吹泡泡的玩具让画完的幼儿或画的认真、画得好的孩子玩一玩吹泡泡的游戏。课堂上有的孩子在吹泡泡、有的在追泡泡、孩子们笑着跳着。这种方法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可以使幼儿毫无思想负担,在自然、轻松而愉快中获取知识和技能,学会了用彩色笔,画最初最基本的图形——圆形。再有讲教学方法中的情境激励法时,我给学生举了下面的例子:中班装饰画——“宝宝要睡觉”。我先放一段宝宝的哭声,引出宝宝要睡觉这个题目,然后在一张三角形纸的中间先画上一个逗人喜爱的娃娃,再将左右两个角向里折叠成小被包娃娃样,然后在“被面”上用点、线、圆、花、草点缀出美丽的花纹,完成后即可抱着娃娃做游戏,边唱安静的摇篮曲,边哄宝宝睡觉。采用这种方法,能够使幼儿感到亲切而有趣,兴致勃勃地参与作画活动,并力图将画儿画好,以满足他们感情上的需要和好奇的心理。

通过这些教学实例幼师专业的学生们才真正领会到了书本上的这些理论知识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才能逐步运用到今后的教学实践中。

2.教师在讲课中多给学生一些锻炼尝试的机会。正所谓激发学生的情,点燃学生的趣,促进学生的练。例如:讲幼儿园美术课的类型时就要及时的按照绘画、手工(泥工、纸工、自制玩具)这几部分内容,讲到哪里要求学生动手做到哪里,然后将学生制作的这些作品作为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并作为平时成绩加入到期中期末考试成绩中,以此提高幼师学生自己的专业技能技巧。还有在讲教学方法中的“观察分析法”时,学生们知道了观察法就是引导幼儿有意识、有目的地通过视觉器官感知事物,用脑思考并进行比较的一种方法。“观察分析法”的类型,有一般性观察和专题性观察两种。观察事物应该从哪几方面着手等等,这时教师最好当堂给学生演示几个观察的实物、图片或模型等,请学生上前面来做试讲片段。教师通过学生的试讲,了解她是否观察了对象的形状、颜色、结构、形态等;是否观察了对象的基本特征和主要特征;是否配合了多种感觉器官去感知事物。讲完后,教师及时给予评价,纠正不足之处。这样循序渐进的点滴积累使日后学生在准备完整的一节美术课的时候,就不会感到无从下手,处处陌生了。

3.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中有许多知识性、娱乐性较强的节目,如《毛毛学画画》《幼儿简笔画园地》等,都是由经验丰富的幼儿教育专家来执教的。因此教师要随时注意收集、下载这方面的信息并利用录像、投影等电教手段,在课中穿插这些内容,学生既感到有趣,又能获得课本以外的新营养,新知识。还可以从网上搜索一些优秀幼师的优质课、公开课等穿插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见习观察这些优秀教师在课堂上完成了哪些教学任务,运用哪些教学手段,采用了哪些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写出分析结果、提交书面体会,并在今后的实践中灵活选择综合运用。

二、试讲的具体过程——实习阶段

1.发给每一个学生一份全国通用的《幼儿园美术教学计划》让学生从中选择一节课作为试讲的内容。

2.学生从教学计划中选出试讲的内容确定讲课的题目后,让学生带着问题,组织学生到幼儿园实地听几节美术课,如:“折纸课”“粘贴课”“绘画课”“泥工课”等。

3.给学生两周的时间写教案,并把课上所用的教具准备完毕。一个好的教案是上好课的前提,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因此在这两周的时间里教师要多给学生做一些指导,帮助学生确定课的结构,设计教学过程,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善于从教案的条文中解放出来,也就是说在教学试讲中不要死记硬背,照本宣科教案,因为教学的本身是运动的、发展的,课上各种各样的情况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所以我要求学生在试讲中善于发挥应变能力,发挥创造性,不要被教案所束缚。还有课上需要的磁带、挂图、实物等教具,教师也要热心帮忙准备,以鼓励带动学生把课讲得更加完整。

4.利用六周的时间进行课堂模拟试讲。每一位学生试讲时,请十名同学做幼儿园小朋友与她配合。班上的其他同学此时必须拿出笔记本认真听课并做听课记录。当这名学生试讲完后,请全班同学各抒己见分析这节课的优缺点,以及自己对这节课的不同设想。最后教师做总结性讲评,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教学目的要求是否明确;(2)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是否运用的合理恰当;(3)教师的教态是否符合幼儿的心理和年龄特点;(4)教学重点、难点是否突破;(5)课堂组织是否严密及课的主要优缺点。

三、试讲的改进过程——提高阶段

从全班的第一轮试讲中,我体会到不管是讲得好一点的学生还是讲得不太好的学生,她们的课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大大小小的问题。例如,有的学生课堂发挥的不太好,可是课题选的新颖别致,教具也做的颇具独到之处。而有的同学课上的教态自然,声音亲切适中。可是一堂课的结构连贯的不自然,时间分配的也不够合理。针对这些这样那样的问题,我让两名具有不同特点的学生组成一组。让她们互相取长补短,再准备一节课。同时告诉她们这一次试讲要请学校领导、教务科、就业科、幼教教研室的老师们来听课。因为有这么多的领导老师来听课,学生们既兴奋又紧张,因此准备起来也比上次更努力、更认真。

通过这两次试讲,“学习—讲课—评课—交流”,充分调动了幼师学生的积极性,促进了幼师学生讲课基本技能的提高,并使幼师学生在课堂模拟试讲的实践锻炼中得到了较大的收获,为幼师学生日后从事幼儿教师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道.孩子越玩越聪明.九州出版社.2007.

[2] 朱复融.儿童智力结构整合法则.重庆出版社.

[3] 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2009(5).

作者简介:

姓名: 杜红艳, 女 , 本科, 中专讲师 工作单位: 秦皇岛市中等专业学校。

幼儿园艺术教案范文第6篇

【关键词】工学结合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8C-0065-03

自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以来,我国各高等职业院校以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为基础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和实践,“工学结合”成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这是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的重大变革。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课程作为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一门专业必修课,对提高学生的实践教育教学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将工学结合的模式融入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课程改革,符合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特点,有利于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一、高专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一)目标定位不清楚

高职高专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学生掌握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能力,反思我们使用过的相关教材,总感觉存在着培养目标定位不清的问题,这个问题导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方法分不出层次:大专是本科的“压缩版”,中职是大专的“压缩版”。课程内容过于“理论化”,忽视教育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又把教育技能狭隘地理解为艺术技能,而真正在教育实践中需要用的、用得着的教育知识和能力反而被弱化。

(二)学生学习特点未把握

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入学时录取分数线相对较低,文化课基础差,底子薄,而在音乐、美术方面的技能基础几乎为零,入学后学生不仅要学文化课,还要训练学习歌唱、乐理、舞蹈、绘画等方面的基本功,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一般开设在大二上学期,学生学习这门课程必备的音乐、美术方面的技能课未完全开设完,学起来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创新精神少,模仿能力强;逻辑思维差,形象思维能力强;不擅深入思考,喜欢动手操作。可见,教师不仅仅要传授知识,还面临着打基础、提兴趣、教方法、培养能力的多重任务。

二、课程教学改革可带来的成效

与传统授课方式相比,将工学结合的理念运用于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课程教学,将收到诸多成效,学生在学习态度、教学活动设计和组织能力、合作能力、自学能力等方面都能取得明显进步,具体表现为:

(一)促进学生课堂表现的积极性

每个任务的资讯阶段大多是在课堂上进行,资讯阶段一开始就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任务,给出本次任务的合格标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便有了明确的目标,表现得更加专注、积极。甚至有的学生向先上课的班级打听上课内容和任务要求,提前查阅资料做好准备。

(二)活动设计组织能力增强,专业技能得到锻炼

采用学习情境和任务驱动的方式,大大增加了学生实际参与教学活动设计和组织的机会,在每个任务的检查评估环节,要求每个任务更换不同的学生轮流担任试教或表演任务,同时教师和其他同学点评,给出改进建议,并要求在下一个任务中改进提高,这样一个螺旋式循环的过程,让每位学生都有了实践锻炼的机会,语言表达能力、表现力、组织能力等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具备团队精神,合作能力提高

任务的完成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任务的成绩也以“班级”的形式展现,上课时每个“班级”座位集中在一起,前面摆放学生自己制作的班牌……如果说这些只是从“形式”上体现团队合作的话,那么学生的任务记录能真实地体现他们团队合作的实际行动,“班级”成员之间的合作将经历一个由最初不团结到开始分工到最后默契合作的逐渐磨合的过程,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都将得到提升。

三、高专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与设计

(一)明晰本门课程的核心职业能力

要将工学结合的理念运用于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课程教学当中,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前提是要先根据工作岗位的任务明确本门课程的目标,即要先对“幼儿园教师”进行岗位任务分析,再进一步分析本门课程上了之后能够实现学生哪一项或哪几项核心职业能力,最后进一步分解核心职业能力。具体到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课程的核心职业能力的分析见图1:

(二)重构课程结构框架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课程包括音乐和美术两个领域,音乐领域一般有歌唱、韵律、打击乐、音乐欣赏等内容,美术领域包含绘画、手工和美术欣赏三大方面内容。当前幼儿园实际所用教材多以整合课程为主,根据本门课程特点和幼儿园实际,可将本门课程分解为三个学习领域和八个学习情境,领域和学习情境之间是并列关系。进一步设计若干个子学习情境,子学习情境的设计从简单到复杂,难度逐渐增大。每一个子学习情境都包含资讯、计划、实施、检查和评价这样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资讯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教师讲解或学生自学有关知识点,计划指学生根据学习情景中的任务进行内容的选择、教案的设计等,实施包括材料的准备和制作、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检查是教师检查学生任务的完成情况,一般多包含在实施中,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团队互评。课程结构设计框架见图2:

(三)根据培养目标和教学重点重组教材,设计子学习情境和教学内容

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需要具体实施在教学当中。如表1所示,每一个学习情境都设有具体的子学习情境和相应的教学载体,子学习情境的创设从易到难,尽可能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幼儿园教师从新手教师到成熟型教师进而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职业成长规律,所用教学载体多为现行幼儿园实际使用教材中的内容和本门课程中较为经典的素材。对于学生的能力要求分解渗透在学习子情境中,其中最基本的能力(如教案设计)在各子情境中重复训练并不断提高,同时又渐进地增加新的能力要求(比如说课、反思),欲做到以基本能力为主线,有重复有变化有提高,满足不同能力水平学生的学习要求。

(四)以能力考查为主,重新确定考核模式

课程的考核模式对课程的学习起着直接的导向作用,教师怎么考学生就会怎么学。长期以来,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课程的考核是采用期末考查的方式进行,考查内容不外乎写教案、试教、评课和一些理论的开卷测试,不管内容怎么变,都是老师在考学生,考核最终以学习结果为主,属于单一的教师评价。当然这些考查是必要的,但是存在一定不足,比如有些学生平时上课不认真,考查时准备一下就能考出好成绩;有些学生由于表现力差,平时学得很认真,却不能得到理想分数;大部分学生没有或只有一次展现自己的机会。课程结构重组必然要求改变考核方法。子情境中学生需要完成各种任务,这些任务通常由团队合作完成,其中大部分过程需要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自觉完成,相应的考核方式应由教师管理为主改为学生自我管理与教师管理相结合;由以前的考核学生学习个体变成个体考核和团队考核相结合;由传统的考核最终学习结果转变为考核学习过程为主;考核形式由单一的教师评价改革为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团队互评相结合,秉承激励为主的原则,采取动态的形成性考核,主要考查学生的职业能力、方法能力、合作能力和态度。以过程为对象的形成性考核能有效克服环境、运气、个人喜好、学生个体差异等因素对考查的干扰,使考核更客观、公正,并能及时反馈给学生,使学生有机会改进、提高。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课程的成果形式主要有纸质材料、课堂模拟教学、过程分析评价、作品展示等,纸质材料以教师评价为主,课堂模拟教学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的方式,过程分析评价以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为主,作品展示以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为主。整门课程创设一个大的学习情境――幼儿园,主讲教师是园长,各小组分别是不同的班级。每个子情境任务的完成过程要有任务记录,记录内容包括任务内容、小组成员分工、完成任务的过程、遇到的困难、解决方法、回顾反思或心得体会等。子情境任务的得分由三个部分组成:任务展示(试教、表演或展览)得分、纸制资料(任务记录或教案)得分和课堂表现(考勤、问题发现与回答等)得分。课程结束不进行统一的期末考试,所有子情境任务的平均分为本门课程的最终得分,以团队分数的形式展现,团队分数即为团队成员的个人得分。同时评选出“优秀班级”予以奖励。

幼儿园艺术教案范文第7篇

[论文摘要]男幼儿教师走进传统以女性教师群体为主的幼儿园,必然面临各种困境。其寻求自我发展之路更为严峻与艰辛。本研究基于对一名男幼儿教师的深度访谈,针对其专业发展中的种种困境,提出了男幼儿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两个重要途径,即自我反思与关键事件决策。

一般认为,个体发展是在主体与周围环境积极的相互作用中,通过主体的各种活动实现的,其实质是个体生命的多种潜在可能逐渐转化为现实个性的过程。}t}走进传统以女性教师群体为主的幼儿园,男幼儿教师在与传统观念、社会环境、幼儿园环境及具体教育教学工作相互作用,进而面临较之女幼儿教师更多困境的过程中,其自我专业发展必然要通过自身的各种主体活动来实现。那么,男幼儿教师在其专业发展的道路上存在哪些方面的困境?面对困境,男幼儿教师应该通过哪些主体活动来寻求自身的专业发展呢?以下是本研究基于对一名男幼儿教师的访谈对其自我专业发展的困境与途径所作的简要论述与分析。

一、男幼儿教师自我专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一)如何适应幼儿园“男教师”的角色

男幼儿教师走进以女性教师为主的幼儿园,除了幼儿教师角色的自我认同,必然还会面对在这一特殊环境中对性别的自我认同。

Y(研究者,下同):作为男性,你进入以女性群体为主的幼儿园有没有感到不适应?

L(某男幼儿教师,下同):刚开始不适应。虽然大学本科学的是学前教育专业,可真正成为幼儿教师,还是一时不能适应。尤其幼儿园只有我一个男教师,就更不习惯了。刚到幼儿园,好多女同事听说来了个男老师,都觉得新奇。开始大家都不熟悉,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和同事们接触,挺尴尬的。小朋友对我创民好奇,我们班的孩子都跑来问我“你是我们的老师吗?”其他班的孩子在操场上看到我都喊“来了个大哥哥”。家长来接孩子,看到我也挺吃惊的。

Y:这些对你有什么影响吗?

L:觉得不自在,不自然,好像自己走错了地方,挺难受的。对工作也有很大的影响。

从上述访谈可以看出,男幼儿教师进人以女性为主的工作环境,必然会因其性别的特殊性,而影响与周围异性教师和长期适应女教师的幼儿建立融洽的同事关系和师幼关系,进而影响其角色的自我认同。有研究指出,在一个公共服务性社会团体中,来自团体内部的政治关系及个人在团体中所处的位置,很大程度上会左右一个人对职业的忠诚度。作为从事幼教工作的男教师,他们的职业压抑感会比女教师强,l2]由此更易使其降低对职业的专注程度,影响其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甚至会导致男幼儿教师从幼儿教师队伍中流失。对男幼儿教师来说,如何尽快适应环境,并建立与周围人的和谐关系,适应幼儿园“男教师”的角色是其面对的首要困境。

(二)如何适应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

1.如何适应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

幼儿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才能胜任。

Y:在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中,你觉得哪些方面的困难较大?

L:我觉得最困难的是艺术领域的教学。大学里艺术技能课开得少,自己也不是很喜欢跳舞、唱歌、弹琴,学得很少,所以带小朋友做操、跳舞唱歌,都很困难。另外,在语言领域的教学中,特别是讲故事要求有表情、动作,要不然小孩子不喜欢听,一会就乱了。可是我一个大男人,总是觉得不好意思。

男幼儿教师不能完全适应幼儿园教育工作的要求,是其不适应幼儿园教育工作的主要表现,其中很多方面的不“达标”主要是由于男女性别气质的差异及社会对不同性别角色行为的期待造成的。林崇德教授认为,社会文化对男性、女性的期望会“形成相应的动机、态度、价值观和行为,并发展为性格方面的男女特征,即所谓的男子气(男性气质)和女子气(女性气质)”。f3)这种差别在幼儿园艺术教育中体现得最为明显。男幼儿教师在学习阶段缺乏对相关艺术技能的学习,而其自身的气质特点和艺术技能本身的难度,对其以后弥补艺术技能的缺失又造成了困难,这使得男幼儿教师不适应艺术领域的教育教学工作,但如何适应幼儿园教育工作的要求是男幼儿教师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否则将会阻碍其专业的自我发展。

2.如何适应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工作。

幼儿园作为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机构,决定了幼儿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必然也是教育教学管理的构成部分。

Y:你觉得在幼儿园教学中有没有管理上的阻碍?

L:有一些。教研组负责教学,我们要把一周的教案先交给教研组的教师“审查”,才能上课。她们多是老教师,喜欢以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来要求我们,而且在教案设计上求稳,怕出错。像我设计的体育活动的教案经常会被退回来,要求修改,我就很反感,这样自己有很多想法都不能实施,在设计教学活动中不好创新。

Y:你有没有试图解决这一问题呢?

L:开始没办法,后来,对于那些我很用心设计的活动,我很想试试,因为没有试怎么知道不行呢,我就努力去说服教研组的那位教师,表明我有信心上好,并请她来看我上课。结果孩子们特别感兴趣。之后,我们经常在一起聊聊,沟通一下,她们提的有些建议对我帮助还是很大的。

教学与管理的冲突是幼儿园工作中不可避免的,在这位男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更是突出,这可能是因为他所持的教育观念与其他教师不同,而又渴望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并愿意接受挑战。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的刻板更容易束缚男幼儿教师的能动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其进行教学创新。男幼儿教师如果不能用积极的心态调节这种矛盾,在教学中就很容易得过且过,缺乏进取心与动力。可见,面对教学与管理的冲突,男幼儿教师如何适应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也是其一大困境。

二、男幼儿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幼儿教师专业化已经成为幼儿教师教育改革的趋势。男幼儿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需要结合自身的特点进行,在对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经历等做出较为客观合理评价的基础上,认清自己存在的不足,并通过发挥特长与优势来弥补。

(一)自我反思

反思是指教师对自身教育观念及行为的认知、监控与调节,它有利于增加教师的理性自主,使自己的成长始终保持一种动态、开放、持续的状态。男幼儿教师更需要对自己作为男性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工作中的情绪情感及自我发展,进行有计划的、持续不断的反思。

Y:在工作中你经常自我反思吗?一般涉及哪些方面?

L:经常进行。我们大班的孩子每天都要学习拼音、算术,很多孩子不愿学这些。我就思考幼儿园教育到底该教给孩子些什么。我认为教育方法求新还不够,关键还是在课程的设置上是否真正适合幼儿的发展。我还主动要求参与了教研组有关园本课程开发的课题,在近一年多的时间内有了我们园自己的课程教材并在全园实施,增加了不少信心。对教学的方式方法,我也经常反思,看怎样做才能发挥优势弥补不足。如我们幼儿园提倡教师自制玩教具,而制作玩教具是我的弱点。我在大学时对计算机很有兴趣,学了一些东西,我想可以用课件、动画代替手工教具,于是试着把语言活动制作成电脑课件,结果孩子们很喜欢,其他老师也觉得很有新意。

男幼儿教师敏锐地捕捉到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产生了“幼儿园教育到底该教给孩子什么”“教师该做什么、怎么教”的疑问,这就意味着他开始了自觉的反思。通过这种自觉的反思,男幼儿教师更敏锐地发现了自己在教育实践中的变化,提高了自信心。男教师对自我专业发展这一过程本身的反思也是很有必要的。在自我发展意识的引导下,对自身专业发展状况和水平的思考,使其对自己今后发展的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当然,反思是一个过程,而且要有相应的方法。只有不仅具备反思的意识,而且掌握反思的方法,才能提高反思的能力,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Y:你通过什么方式进行反思?

L:我会作记录,因为我平时就比较喜欢记日记。当我觉得自己在教学活动的设计或组织上有所进步时,我就会思考我是怎样进步的,记下在这个过程中我做了什么,还有哪些不足。每周我都会记录下自己对教学活动的评价,记下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如记下自己该补充的知识与能力。这对我帮助很大。

日志记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反思方式。记录日志是一种反思,阅读日志也是一种反思。在当今信息时代,网络“博客”( blog)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反思手段。正如有研究者指出,博客可以帮助教师进行更深人的反思。它可以为教师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并通过交流促进自我反思。}a}因此,认真选择适合自己并有助于自我发展的方法进行反思,对男幼儿教师而言也是很有必要的。

(二)关键事件决策

“关键事件”的概念是由沃克(Walker, R)提出的,是指“个人生活中的重要事件,教师要围绕该事件作出某种关键性的决策。它促使教师对可能导致教师特定发展方向的某种特定行为做出选择。rr }9}关键事件是相对的,一个事件是否对教师的发展具有关键意义,在于教师自己对这一事件的把握和决策,这会影响其做出某种选择与改变,由此引发教师个人包括其教育观念在内的专业结构的解构与重构。

Y:你觉得有对你的专业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一些事件吗?

L:有。像我参与的园本课程开发,对我的帮助就很大。(在这期间,)我看了许多关于校本课程、园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书籍,上网查了别的幼儿园进行园本课程开发的案例,弥补了自己理论方面的不足。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真的是一个折磨人的过程,但不可否认在其中确实学到了不少东西,自己也进步了不少。

男幼儿教师将园本课程开发作为其专业发展的契机,并在对课程开发这一关键事件决策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其专业知识、能力、态度与动机等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能客观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不断开发自己的潜力,对自我发展有较明确的规划,走出了一条个性化的自我发展道路。可见,男幼儿教师应该善于把握教育工作中的“关键事件”,不失时机地对其做出决策,促进自我的专业发展。

三、结语

幼儿园艺术教案范文第8篇

一、树立大教研思想,将教科与教研相融合

我园在大教研的思想引领下,确立教科研的工作重点是抓实教科研日常研究和管理,抓实“高效启源课堂”研究,创新研究方法,整合研究力量,使启源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深入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丰富园本课程内容,进一步提高教科研的效率。

1.实施园本培训的一体化

以往的教研、教技、教科园本培训,都是各为其政,各条线制订计划。因此,一学期的各类条线活动排得满满当当,每周的集体活动时间被教研、教科、教技等各种学习、研讨、交流挤满,教师忙于应付各条线的任务,常常加班加点,但效率不高。

根据实际情况,我们改变以往做法,将教科工作融入大教研,共同组织全园性教研活动,如游戏调研、教师半日活动组织调研、一课三研、艺术特色汇报课等园内活动,让每个教师都参与,让每个教师都得到锻炼。在活动前,园教科室组织教师推荐好书,由一位教师精读,然后开展读书宣讲活动,将精华与各位老师分享。在理论指导下,教研活动组织课堂教学、教学研讨,教师从理念体现、教学手段、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研讨,充分体现了教科、教技、教研的结合。最后教师撰写心得,从教师感到畏难的角度进行剖析,有“对游戏材料提供的一些认识”、“对半日活动组织的反思”、“学习性区域设置的感想”,等等,通过各科室的协调,教师对自己的学习认识与实践成果进行梳理,形成一些正确认识,每个教师在学习―实践―提升―再实践中得到了提高,并营造出了浓厚的研讨氛围。

2.实现专题研究的针对性

为切实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引导教师切实提高教学能力、研究能力,我们积极开展基于行动的园本教研和师资培训,扎实做好教科研,组织小专题研究。比如“版画活动中幼儿主体性的发展”,开展了以此为主题的读书宣讲、名画赏析、启源课堂、心得随笔等一系列活动。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活动,统筹协调,共同提高,使启源课堂研究和艺术特色建设相结合,初步开发出适合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园本艺术特色课程。这项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在以后的工作中将加以细化、加以尝试。

二、整合研究力量,将教科管理与文化建设相融合

我们以《发展幼儿艺术潜能之研究》和《“启源教育”园所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两大研究为中心点,抓好艺术教育实践课例、个案跟踪的质量,每月两次课例、两次跟踪,并撰写好理论学习和教科随笔。同时根据课题实施的进展情况,开展好书推荐、课题研讨等活动,帮助教师实现减负增能。

1.优化团队活动

我园充分发挥教师自主性,根据教师自愿报名的形式,组成翰博林苑团队,各团队分别制订切实的计划和措施,保证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文林苑的读书宣讲活动、园刊电子报编辑活动,让青年教师艺术修养全面提升;智林苑在音乐美术特色课展示、课件评比等活动中发挥了聪明才智;艺林苑的策划使我园的环境呈现了浓郁的文化和艺术气息;韵林苑的舞蹈编排、音乐推荐为我园艺术特色发展增添亮色。课题研究与团队的结合,给了老师展示才能的舞台,发挥了大家的长处,实现了优势互补,教师获得了最大的归属感、成就感,为课题研究注入了活力。

2.落实启源课堂

依托韵林苑与艺林苑两大团体的力量,我们将幼儿园课题研究课堂化。每位老师将实践课例作为研究的抓手,每月撰写音乐或美术特色教案,在教学活动中实施,使幼儿获得艺术的欣赏、表现能力。手段上注重激趣,采用形象表征及游戏化的手段,引导幼儿调动多种感官,通过情感、思维、想象、动作、语言等多通道参与,反复品味,启发联想,促进理解。如音乐活动中引导幼儿听听音乐,看看图片,做做动作,想想问题,说说感受,等等,以更好地帮助幼儿认识、把握作品所表现的意蕴。在学期末,韵林苑与艺林苑两大团体分别开展特色课展示活动,效果很好,初步形成一批在启源教育文化引领下的“艺术教育”特色课。同时,根据请年教师一、二、三考核,我园组织了青年教师上好亮相课、比武课、过关课的活动,通过磨研、试上、公开活动,教师对目标的把握有了一定感悟,对教学组织的方法也有了新认识。

3.开展特色活动

我们全面落实特色项目首席制,组织开展各类文化建设活动,如五月“天真烂漫艺术节”、十二月“健康快乐运动节”、每月一次“阳光宝宝评选晨会”等活动。活动前由教师毛遂自荐本次活动的首席,经过讨论最终决定活动首席,然后由首席老师负责策划活动总方案、人员安排、具体活动内容。办园三年来,我们举行了三届艺术节、两届运动节、每月晨会一次。老师、家长、小朋友都积极参与,团结协作,通过开展具有本园特色的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以艺载德、以艺促智,充分显示着艺术教育的育人功能。在“幼儿、家园、教师”三个层面,共同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开展了主题阅读周活动、主题美术系列比赛,组织了家庭才艺秀、家庭摄影赛、教师才艺表演等。在这些活动中,孩子、家长、老师都充分发挥了主动性和创造性,展示了才艺,展现了个性,既活跃了校园文化,又提高了综合素质,体现了我园文化艺术教育特色。

三、做好个人课题,推进微型课题管理

我们大力推进园级个人课题,在园级总课题下,个人申报微型课题,不断做好个人课题的管理。

1.网络化管理

我园目前人人都有个人微型课题,在教科活动中现场论证教师的个人课题,对课题方案提出研究目的、方法等方面意见和建议,帮助我园个人课题提升研究质量。同时我们推陈出新,采用大组研讨、小组研磨等各种方式,使老师们在研究中不断自我修正,我园三位教师的个人课题还获得了教育局教科室立项。我们按要求做好课题网络化管理,注意积累第一手材料,将教师课题研究进程、情况及时上传。通过个人课题的研究,实现班班有特色,孩子看到的是优美艺术的环境,听到的是悦耳动听的音乐,他们在翰林真正感受到了美,并创造美。

2.精细化管理

课题研究小组成员积极带领青年教师做好课题研究,以现场论证的形式帮助青年教师明确研究的意义,个别课题作了课题名称、研究内容的修改,以保证课题的可操作性、实用性。在课题研究中,每位教师根据自己课题的内容,坚持每月上好两次课题实践课,每月做好个案跟踪观察,每学期做好学期汇报。集体教科、小组教科活动的时候,大家相互交流,对课题实践的情况加以讨论,遇到疑难共同解决。在这样的管理下,教师在课题研究方面进步很大。

四、促进师幼发展,凸显教科成果

课题研究为老师搭建了锻炼与展示的平台,在幼儿及教师的努力下,一批批阳光教师、阳光宝宝等脱颖而出。

1.教师专业化发展不断提升

在大教研的思想引领下,教科研活动、团队活动、课堂教学有机结合,为老师搭建了锻炼与展示的平台,我们开展了艺术特色展示课,团队展示活动,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展示等活动。通过观摩研讨活动,不仅让教师得到了锻炼,更让教师加深了对艺术教学、对幼儿的理解与认识,提高了新教师的教学能力。依据园内教师的年龄结构和发展需要,我们分层次提升新手期、三年期和成熟期老师的能力水平。一是重点引导新手期教师顺应教学岗位。新教师开展五课中活动,加深对教学、对幼儿、对课堂的理解与认识。二是关注三年期教师的提升。通过一课三研活动、市级公开教学等,促进专业化发展的进程。三是注重成熟期教师的发展。通过参加名师工作室、市级公开展示等鼓励教师努力争先,培养具有独特风格的教师。我们鼓励教师认真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养成及时总结教学经验、记录观察笔记的良好习惯。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各级各类论文评比活动,一学年,教师文章、教案设计获奖统计上百篇。

2.园所文化得到有效积淀

根据幼儿园文化特色活动及师幼成长取得的成果,整理“翰林印象”、“艺术节”、“翰博林苑”、“阳光教师”、“启源课堂”等材料,收集阳光宝宝、童言趣语儿童照片,汇编《细语新禾》电子报、园刊。教师成长手册《花开的足迹》,呈现了教师挖掘、拓宽、展现幼儿的兴趣之源、智慧之源、习惯之源、健康之源和快乐之源的教育历程。《翰园音乐》、《翰园美术》园本音乐图书、美术图书制作精良,《细语新禾》教师培训手册、管理手册、后勤管理手册等系列文本,受到了家长与同行的一致好评。

3.幼儿发展和谐快乐

幼儿园艺术教案范文第9篇

大家好!

今天能够登上公开推选团支部书记的讲台,我感到十分的荣幸和激动。感谢组织给予我这次展示自己的机会!感谢一直以来关心、支持、帮助我成长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和各位朋友!本着锻炼自己,为大家服务的宗旨我站在了这里,并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支

持与鼓励!我叫李玲,今年22岁,大专学历,毕业于隆昌幼儿师范,于XX年九月分配到南充市商贸幼儿园工作。今天,我之所以参与团支部书记的公开选拔,目的在于锻炼自己,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从而在今后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一-、竞聘岗位的优势和有利条件:

第一、我认为自己具备担当该职务所必须的政治素养和个人品质。首先,我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幼儿园,热爱幼儿,拥护党的路线方针,认真参加政治学习和一切政治活动。其二,我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工作认真负责,勤勤恳恳。尤其是四年来的教育工作经历,培养了我严明的组织纪律性,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相信这是干好一切工作的基础。在教育过程中,我更新教育观念,认真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平等对待幼儿,让每一个幼儿都得到很好的发展。其三,我兴趣广泛,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强,工作中注意发挥主观能动性,具备一种勇于接受挑战的信念,锐意进取精神十足,这将有利于开拓工作新局面。

第二、我认为自己具备担当该职所必须的知识和能力。首先,我认为自己具有较好的的理解判断能力。自参加工作以来,通过不断学习政治理论、业务知识、文化知识……对上级指示的理解能力、对偶发因素的应变能力不断加强。其次,具有较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学校里所学的专业知识加上参加工作以来,几次上台演说的机会及几年多教育工作的实践锻炼,使我懂得了一些与人交谈、演讲演说、主持会议的语言艺术。不断增强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其三,在积极完成园内教育工作的同时,我还积极参加园内及园外的各种活动,并多次获奖。XX至XX年在园内组织的师德演讲比赛中多次获一、二等奖;XX年参加集体舞“踏歌“获市二等奖:XX年度教学工作显著,被评为优秀教师;XX年三月参加市“赞巾帼英雄”演讲比赛荣获优秀奖;XX年7月参加市团委组织的“家庭才艺大赛”获三等奖;教案《蛋娃娃的故事》在XX全市优秀教案比赛中获一等奖;XX年12月参加的舞蹈“为了谁”在市庆元旦文艺汇演中获一等奖;XX年五月参加“南充教师职业技能大赛”获市二等奖;XX年七月指导幼儿美术作品获全国二等奖;XX年10月参加舞蹈“希望”在市“迎国庆”文艺汇演中获二等奖;此外,还多次担任园内各种文艺活动的主持。其四,我还信奉诚实、正派的做人宗旨,善于将心比心,善于联络感情,能够与人团结共处,具有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相信这将有助于我更好的深入青年职工,听取他们的呼声,表达他们的愿望,切实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赢得他们的拥护。二-、措施和思路

综上所述,我自认为已具备了担任园团支部书记的条件,如有幸竞职成功,我将迅速找准自己的位置,在园内领导和上级团委的领导下,坚持一个“原则”,实现“两个转变”,抓好“四项工作”。具体的讲:

(一)要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坚持“紧密联系党组织、紧密联系青年,扎扎实实开展工作“的办事原则。

(二)要实现“两个转变”;首先是实现角色的转变,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和所有团员青年们,思想上同心,目标上同向,行动上同步,事业上同干。发挥整体优势,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其次是实现思维方式的转变,坚持以党的xx大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工作方式上不仅要学习前辈的经验,更要结合实际,不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把工作做细致,做全面,保证工作落到实处。

(三)要抓好“四项工作”包括:

1、抓好队伍建设,根据我园特点,狠抓整个园的团组织工作。团委会将继续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帮助团员职工用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使其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人。

2、加强学习培训,根据幼儿园艺术教育的主题,组织团员职工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让青年职工成为园内教育教学的骨干力量,打造极聚向心力、战斗力的团组织。

3、通过推优入党、树典型示模范、提高团员教师的竞争意识,并加强管理,抓好团员队伍建设。

4、选准载体,大力营造宣传氛围。依托简报、宣传窗、互联网等载体,结合重大节日,联合有关部门,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宣传活动,进一步加强我园团工作的宣传力度。

5、协助、配合党支部做好各项党政重点工作,切实当好助手的角色。各位领导、评委、同事们,古人说:“不可以一时之得意,而自夸其能;亦不可以一时之失意,而自坠其志。”竞争上岗,有上有下,无论上、下,我都将以这句话自勉,一如既往的勤奋学习、努力工作。最后我只想说一句话,那就是:给我一次机会,我将还您一个满意!

幼儿园艺术教案范文第10篇

大家好!

今天能够登上公开推选团支部书记的讲台,我感到十分的荣幸和激动。感谢组织给予我这次展示自己的机会!感谢一直以来关心、支持、帮助我成长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和各位朋友!本着锻炼自己,为大家服务的宗旨我站在了这里,并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支持与鼓励!我叫,今年22岁,大专学历,毕业于幼儿师范,于年九月分配到市商贸幼儿园工作。今天,我之所以参与团支部书记的公开选拔,目的在于锻炼自己,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从而在今后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一、竞聘岗位的优势和有利条件:

第一、我认为自己具备担当该职务所必须的政治素养和个人品质。首先,我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幼儿园,热爱幼儿,拥护党的路线方针,认真参加政治学习和一切政治活动。其二,我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工作认真负责,勤勤恳恳。尤其是四年来的教育工作经历,培养了我严明的组织纪律性,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相信这是干好一切工作的基础。在教育过程中,我更新教育观念,认真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平等对待幼儿,让每一个幼儿都得到很好的发展。其三,我兴趣广泛,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强,工作中注意发挥主观能动性,具备一种勇于接受挑战的信念,锐意进取精神十足,这将有利于开拓工作新局面。

第二、我认为自己具备担当该职所必须的知识和能力。

首先,我认为自己具有较好的的理解判断能力。自参加工作以来,通过不断学习政治理论、业务知识、文化知识……对上级指示的理解能力、对偶发因素的应变能力不断加强。

其次,具有较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学校里所学的专业知识加上参加工作以来,几次上台演说的机会及几年多教育工作的实践锻炼,使我懂得了一些与人交谈、演讲演说、主持会议的语言艺术。不断增强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其三,在积极完成园内教育工作的同时,我还积极参加园内及园外的各种活动,并多次获奖。年至年在园内组织的师德演讲比赛中多次获一、二等奖;年参加集体舞“踏歌“获市二等奖:年度教学工作显著,被评为优秀教师;年三月参加市“赞巾帼英雄”演讲比赛荣获优秀奖;年7月参加市团委组织的“家庭才艺大赛”获三等奖;教案《蛋娃娃的故事》在年市优秀教案比赛中获一等奖;年12月参加的舞蹈“为了谁”在市庆元旦文艺汇演中获一等奖;年五月参加“市教师职业技能大赛”获市二等奖;年七月指导幼儿美术作品获全国二等奖;年10月参加舞蹈“希望”在市“迎国庆”文艺汇演中获二等奖;此外,还多次担任园内各种文艺活动的主持。

其四,我还信奉诚实、正派的做人宗旨,善于将心比心,善于联络感情,能够与人团结共处,具有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相信这将有助于我更好的深入青年职工,听取他们的呼声,表达他们的愿望,切实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赢得他们的拥护。

二、措施和思路综上所述,我自认为已具备了担任园团支部书记的条件,如有幸竞职成功,我将迅速找准自己的位置,在园内领导和上级团委的领导下,坚持一个“原则”,实现“两个转变”,抓好“四项工作”。具体的讲:

(一)要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坚持“紧密联系党组织、紧密联系青年,扎扎实实开展工作“的办事原则。

(二)要实现“两个转变”;首先是实现角色的转变,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和所有团员青年们,思想上同心,目标上同向,行动上同步,事业上同干。发挥整体优势,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其次是实现思维方式的转变,坚持以党的十七大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工作方式上不仅要学习前辈的经验,更要结合实际,不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把工作做细致,做全面,保证工作落到实处。

(三)要抓好“四项工作”包括:

1、抓好队伍建设,根据我园特点,狠抓整个园的团组织工作。团委会将继续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帮助团员职工用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使其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人。

2、加强学习培训,根据幼儿园艺术教育的主题,组织团员职工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让青年职工成为园内教育教学的骨干力量,打造极聚向心力、战斗力的团组织。

3、通过推优入党、树典型示模范、提高团员教师的竞争意识,并加强管理,抓好团员队伍建设。

4、选准载体,大力营造宣传氛围。依托简报、宣传窗、互联网等载体,结合重大节日,联合有关部门,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宣传活动,进一步加强我园团工作的宣传力度。

5、协助、配合党支部做好各项党政重点工作,切实当好助手的角色。各位领导、评委、同事们,古人说:“不可以一时之得意,而自夸其能;亦不可以一时之失意,而自坠其志。”竞争上岗,有上有下,无论上、下,我都将以这句话自勉,一如既往的勤奋学习、努力工作。

上一篇:二年级体育教案范文 下一篇:体育游戏的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