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手工制作范文

时间:2023-03-10 13:50:32

幼儿手工制作

幼儿手工制作范文第1篇

【关键词】幼儿教育;手工制作;折纸;指导

手工制作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项活动,它有许多的形式如:折纸、剪纸、染纸、编织等等。它是培养幼儿动手、动脑,启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手段。是教师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直接用手操作简单工具,对各种形态(点状、线装、面装、块装)的具有可塑性的物质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制作出占有一定空间的、可视的、可触摸的多种艺术形象的一种教育活动。对培养幼儿认真观察、有意注意以及耐心细致的习惯,对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形成立体空间观念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折纸是深受幼儿喜欢的一种小工艺,它造型简洁夸张,富有情趣,是启迪幼儿智慧的一项有意义的活动,幼儿不仅能在折纸活动中获得成功和满足,而且能促进幼儿动脑、动手以及各种交往、探索能力的发展。幼儿早期的折纸教育是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折纸兴趣,探究欲望,并不是要教会幼儿多少数量的作品。因此,我认为幼儿学习折纸的过程应该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尤其是4-5岁的幼儿,教师应让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感官,亲自动手、动脑去尝试和成功的乐趣。在传统的折纸教学中,折纸活动的教育作用并未完全体现,原因在于在进行折纸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开发孩子的主动表现能力。一直以来,在教幼儿折纸时,都是教师折一步,幼儿跟一步,在一步一步的过程中,幼儿只是机械地、被动地模枋。这种方式仅适合初学幼儿,而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对幼儿来说,是没有真正获得动手操作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它限制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创造精神的发挥。在大力提倡创新的今天,这种陈旧的教学方式应该给予改进及创新,那么,作为幼儿折纸活动的指导者到底应做些什么呢?也就是说要如何指导幼儿进行折纸活动呢?我个人认为是可以这样的:

一、激发幼儿看图折纸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对图例是否感兴趣,取决于要折的物体对幼儿是否具有吸引力。因此,根据幼儿的发育特点,在上折纸课程之前,我先折了几个形象、生动、幼儿容易辨认的小动物或物品,请幼儿欣赏,孩子们看了以后都争先恐后地要跟老师学习折叠自已喜欢的纸艺。这时我告诉小朋友:这些物品是老师看图例折出来的,如果小朋友学会了看图例,自已就也能折了,而且还能折出更多的东西呢!以此来激发幼儿学习看图折纸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我会分步骤、分类别地教小朋友认识了一些折叠符号。如:峰线、谷线、正折、反折符号以及它们的折叠方法,并且提供各种图例,让小朋友按照折叠符号折纸,比比哪个小朋友最先折出来。当孩子们自已能看图例折出作品时,都会自豪地说:“这时我自已看着图折出来的!”

在幼儿刚开始看图折纸时,我不仅有意识地选择了一些幼儿喜欢又符合其折叠水平的物体,同时还提供给幼儿造型好看、折叠工整的范例,既激发幼儿看图折纸的兴趣,又为幼儿欣赏折纸作品提供了机会。在实践中,我还注意帮助幼儿掌握基本的看图折叠的方法来激发幼儿折纸的兴趣。

二、如何找到一种适合幼儿主动学习的有效方法

一张纸经过折、翻、折成了一件件形象夸张、富有趣味的作品。对这种诱人的制作,幼儿抱有浓厚的兴趣。活动过程中幼儿有步骤不易模仿,致使部分幼儿不能独立操作完成,失去信心。那么怎样才能找到一种适合幼儿主动学习的有效方法呢?就此问题,本人结合自己在实践教学中总结的经验谈几点看法:

(一)意图阶段的指导

意图顾名思义就是动机,既制作一件作品的目的是什么。意图制约着一切行为的方向和途径。在成人手工活动中,其意图是很明确的,或是观赏取乐,或是点状装饰,或是创造价值。而幼儿早期的手工制作多为自发型,就是玩耍,例如幼儿拿到一张纸,随手把它撕成碎片,原本并没有想到要用纸做个什么东西,只是出于好奇,折纸的行为使自己看到纸本身改变了形状,看到纸的变化,使幼儿对活动产生了莫大的兴趣,但其意图是不明确的。因此,教师应注意帮助他们逐步地将制作意图明朗化。

1、创设环境,激发兴趣

如:在开展折纸教学活动中,首先在教室内布置好折纸环境。这对幼儿折纸的兴趣极其重要。为了给幼儿一个身临其境的感觉,我用五颜六色的纸折出各种花朵,用绿色纸折出许多可爱的“小青蛙”,和幼儿起名为“青蛙合唱团”。用红色的纸折出爱心,用黄色的纸折出美丽的小金鱼,还有各种小动物等等。一一装饰在室内,然后引导小朋友们欣赏,小朋友们往往会主动提出来要学习折纸,幼儿在这个时候兴趣被调动起来,萌发了折纸的愿望。

2、给幼儿提供与材料充分接触的机会

幼儿的手工制作意图大多是在过程中逐渐产生的,因而要多为他们提供与材料充分接触的机会。如:让幼儿在使用各种软硬不同的纸等活动中,了解纸的软硬程度及易变化、易造型等特性;还可以让幼儿在玩纸的同时进行各种活动,让幼儿在于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对折纸活动产生兴趣,愿意去操作。

3、在玩耍与欣赏中明确制作意图

幼儿手工制作的意图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产生的,因而在手工游戏中教师要引导幼儿逐渐明确制作的意图。如:幼儿拿了一张纸,在无目的地玩耍,教师可以启发他们联想:“你想用纸折成好看的东西吗?”“你想折个什么东西呢?”等等。在引导幼儿的欣赏折纸作品过程中,也可以向他们提问:“你想不想也来做一个?”以此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使他们产生明确的意图。

(二)构思阶段的指导

幼儿明确了意图以后,他们的手工制作就进入了构思阶段,而构思就是立意、创意。它是指在头脑中通过想象和思考,对制作的造型、色彩、装饰、成品效果等各构成因素进行全面计划与思考的过程。由于幼儿的思维是直觉的半逻辑思维特点,因而他们对手工制作早期很少出现“胸有成竹”的状况,大多是在行动中“迁想状物”。如:幼儿拿到一些碎纸他们会想象成“雪花”,再比如:在泥工活动中,幼儿将在手中团、搓、捏、压,随着泥巴的变长,他们会联想到“小棒”的形象,随着泥巴的变圆,他们会联想到“皮球” “圆宵”等形象。根据幼儿这一特点,在构思阶段教师的指导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帮助幼儿积累多种表象

手工制作中所需要的是表象的积累,所以应特别注意表象的空间存在形式。教师可让幼儿看一看、摸一摸的方式加强对表象形体的记忆。如:幼儿对动物的形象进行分析,教师可启发幼儿思考:它们的整体形态是怎样的?头是什么样?耳朵是什么形状?尾巴是长的还是短的?……教师在分析时,还可利用儿歌、谜语等来帮助幼儿加深对表象形体的记忆。

2、提供多种材料,引导幼儿进行联想

材料是构思、设计得以物化的基础,不同的物质材料具有不同的工艺性能和特征,分别适用于不同的造型要求。幼儿在手工制作活动时,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活动材料,还创设了美工区。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意图选择材料,充分发挥想象力,构思出多种制作方案。如:请幼儿折出一条金鱼可用哪些材料(可用纸、剪刀....)。

(三)制作阶段的指导

1、学习各种工具和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

教师首先要注意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有选择地引导幼儿学习一些工具和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教师首先要幼儿了解和认识制作工具的特征及用途,并学习其使用方法。只有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各种工具和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才能帮助幼儿形成技能,并将技能迁移到手工制作活动中去。所以,在制作手工时,教师可让幼儿先思考,发现问题所在,然后再用确切、浅显的语言讲解制作步骤,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思考,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技能技巧。

2、提供练习机会,锻炼幼儿手的灵活性

注意训练手的灵活性,是至关重要的。可先进行分步练习,再进行整体练习。分步练习可以帮助幼儿确切掌握每一种动作的方法与要领:整体练习则可以帮助幼儿掌握系列中做之间的联系与协调。例如:剪纸,幼儿需要分别练习剪短直线、长直线、曲线及各种形状,还要分别目测剪、沿轮廓剪和折纸剪。同时教师还应注意幼儿练习时间应先密后疏,即开始分步练习时,时间短一些,进行整体练习时时间可以相对长一些。

3、引导幼儿将手工制作与绘画结合起来

手工制作与绘画结合起来,可以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在手工制作中添加绘画,能激发幼儿对手工制作的兴趣,发挥其制作与装饰的能力。例如:当幼儿用纸盒制作出“电视机”后,可引导幼儿用彩笔画上荧光屏及各种功能的开关,为作品修饰、增色。在幼儿折纸完毕后,可引导幼儿将作品贴在底纹上,鼓励他们通过想象,添画上富有新意的形象,组成一幅有立体感的画面,增强作品的表现力,从而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进而提高幼儿的手工制作水平。同时想象力、探索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她们的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4、将幼儿的手工制作与游戏相结合

幼儿喜欢游戏,游戏几乎和他们的其他活动紧密相连,把手工制作富趣味教育于游戏之中,潜移默化地使幼儿在玩中学、玩中玩、寓教于乐,达到游戏和教育的双重目的。例如:部分折纸示意图幼儿看不懂,感到有困难,我就以游戏“我是示意图”的形式,向幼儿介绍几种常见的折叠符号,和幼儿一起去认识、去记忆,如折叠线、折、剪开、反折等,这样幼儿在游戏中就逐步认识了符号,开阔了幼儿的思路,激发了她们的兴趣和热情,充分调动了她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孩子在宽松的环境中学习,对培养孩子的手工技能有很大帮助。我采取“小老师”的作用,允许她们之间互相交流。每次折纸活动之前,我都有意把动手能力较强的幼儿安排在每个小组中,同时差的安排在“小老师”的旁边,这样可以起到帮助作用。这样既减轻了教学上的压力,也发挥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增加了孩子们之间的相互交往的能力,同时达到获得成功的喜悦!

作者简介:

幼儿手工制作范文第2篇

一、意图阶段的指导

意图顾名思义就是动机,既制作一件作品的目的是什么。意图制约着一切行为的方向和途径。在成人手工活动中,其意图是很明确的,或为观赏取乐,或为点状装饰,或为创造价值。而幼儿早期的手工制作多为自发型,就是玩耍。如幼儿拿到一张纸,把它撕成碎片,原先并没有想到要用纸做个什么东西,只是出于好奇,折纸的行为使自己看到纸本身改变了形状,看到纸的变化,使幼儿对活动产生了莫大的兴趣,但其意图是不明确的。因此,教师应注意帮助他们逐步地将制作意图明朗化。

1、创设环境,激发兴趣。

如:在开展折纸教学活动中,首先在教室内布置好折纸环境。这对幼儿折纸的兴趣极其重要。为了给幼儿一个身临其境的感觉,我用五颜六色的纸折出各种蝴蝶在飞舞,用绿色纸折出许多可爱的“小青蛙”,和幼儿起名为“青蛙合唱团”。用红色的纸折出各种花,用黄色的纸折出美丽的小金鱼,还有“鸟的世界”等等。一一装饰在室内,有的小朋友高兴的说:“老师,我们的活动室真漂亮。”有的说:“老师,快教我们折纸吧!”幼儿在这个时候兴趣被调动起来,萌发了折纸的愿望

2、给幼儿提供与材料充分接触的机会。

幼儿的手工制作意图大多是在过程中逐渐产生的,因而要多为他们提供与材料充分接触的机会。如:让幼儿在使用各种软硬不同的纸等活动中,了解纸的软硬程度及易变化、易造型等特性;还可以让幼儿在玩纸的同时进行各种活动,让幼儿在于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对折纸活动产生兴趣,愿意去操作。

3、在玩耍与欣赏中明确制作意图。

幼儿手工制作的意图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产生的,因而在手工游戏中教师要引导幼儿逐渐明确制作的意图。如:幼儿拿了一张纸,在无目的地玩耍,教师可以启发他们联想:“你想用纸折成好看的东西吗?”“你想折个什么东西呢?”等等。在引导幼儿的欣赏折纸作品过程中,也可以向他们提问:“你想不想也来做一个?”以此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使他门产生明确的意图。

二、构思阶段的指导

幼儿明确了意图以后,他们的手工制作就进入了构思阶段,而构思就是立意、创意。它是指在头脑中通过想象和思考,对制作的造型、色彩、装饰、成品效果等各构成因素进行全面计划与思考的过程。由于幼儿的思维是直觉的半逻辑思维特点,因而他们对手工制作早期很少出现“胸有成竹”的状况,大多是在行动中“迁想状物”。如:幼儿拿到一些碎纸他们会想象成“雪花”,再比如:在泥工活动中,幼儿将在手中团、搓、捏、压,随着泥巴的变长,他们会联想到“小棒”的形象,随着泥巴的变圆,他们会联想到“皮球” “圆宵”等形象。根据幼儿这一特点,在构思阶段教师的指导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帮助幼儿积累多种表象。

手工制作中所需要表象的积累应特别注意表象的空间存在形式。教师可让幼儿看一看、摸一摸的方式加强对表象形体的记忆。如:知道幼儿对一只动物的形象进行分析,教师可启发幼儿思考:它们的整体形态是怎样的?头是什么样?耳朵是什么形状?尾巴是长的还是短的?.......教师在分析时,还可利用儿歌、谜语等来帮助幼儿加深对表象形体的记忆。如:在分析兔子的形象时,可让幼儿背诵儿歌: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红红的眼睛短尾巴,蹦蹦跳跳真可爱。

2、提供多种材料,引导幼儿进行联想。

材料是构思、设计得以物化的基础,不同的物质材料具有不同的工艺性能和特征,分别适用于不同的造型要求。幼儿在手工制作活动时,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活动材料,还创设了美工区。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意图选择材料,充分发挥想象力,构思出多种制作方案。如:请幼儿折出一架机关枪可用哪些材料(可用纸、剪刀等)。

三、制作阶段的指导

1、学习各种工具和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

教师首先要注意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有选择地引导幼儿学习一些工具和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不论是进行平面手工活动还是立体手工活动,教师首先要哟难道幼儿了解和认识制作工具的特征及用途,并学习其使用方法。只有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各种工具和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才能帮助幼儿形成技能,并将技能迁移到手工制作活动中去。所以,在制作手工时,教师可让幼儿先思考,发现问题所在,然后再用确切、浅显的语言讲解制作步骤,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思考,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技能技巧。

2、提供练习机会,锻炼幼儿手的灵活性。

注意训练手的灵活性,是至关重要的。可先进行分步练习,再进行整体练习。分步练习可以帮助幼儿确切掌握每一种动作的方法与要领:整体练习则可以帮助幼儿掌握系列中做之间的联系与协调。例如:剪纸,幼儿需要分别练习剪短直线、长直线、曲线及各种形状,还要分别目测剪、沿轮廓剪和折纸剪。同时教师还应注意幼儿练习时间应先密后疏,即开始分步练习时,时间短一些,进行整体练习时时间可以相对长一些。

3、引导幼儿将手工制作与绘画结合起来。

手工制作与绘画结合起来,可以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在手工制作中添加绘画,能激发幼儿对手工制作的兴趣,发挥其制作与装饰的能力。例如:当幼儿用纸盒制作出“电视机”后,可引导幼儿用彩笔画上荧光屏及各种功能海关,为作品修饰、增色。在幼儿折纸完毕后,可引导幼儿将作品贴在底纹上,鼓励他们通过想象,添画上富有新意的形象,组成一幅有立体感的画面,增强作品的表现力,从而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进而提高幼儿的手工制作水平。同时想象力、探索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她们的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4、将幼儿的手工制作与游戏相结合。

幼儿喜欢游戏,游戏几乎和他们的其他活动紧密相连,把手工制作富趣味教育于游戏之中,潜移默化地使幼儿在玩中学、玩中玩、寓教于乐,达到游戏和教育的双重目的。例如:折纸示意图是幼儿看不清,感到有困难,我就以游戏“我是示意图”的形式,向幼儿介绍几种常见的折叠符号,和幼儿一起去认识、去记忆,如折叠线、折、剪开、反折等,这样幼儿在游戏中就逐步认识了符号,开阔了幼儿的思路,激发了她们的兴趣和热情,充分调动了她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孩子在宽松的环境中学习,对培养孩子的手工技能有很大帮助。我采取“小老师”的作用,允许她们之间互相交流。每次折纸活动之前,我都有意把动手能力较强的幼儿安排在每个小组中,同时差的安排在“小老师”的旁边,这样可以起到帮助作用。这样既减轻了教学上的压力,有发挥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增加了孩子们之间的交互交往的能力,同时达到获得成功的喜悦。

手工制作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知识水平,手工活动寓教学于娱乐之中,效果明显。在幼儿教学中增加实用性强的手工课,正是贯彻新课标、深化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和要求。

幼儿手工制作范文第3篇

【关键词】幼儿手工制作 指导方法 创造力 灵活性 协调性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2-0143-02

关于幼儿美术教育的研究已逐渐上升至幼儿艺术教育的系统工程领域,无论是绘画艺术还是手工艺术都应当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有所体现。从幼儿手工制作的指导方法来看,它本身具备了可视性和可控性的基本特征,需要幼儿在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指引下,通过双手劳动来对可变性物质进行再加工与再创造,进而获得全新的手工艺术形象。幼儿手工制作更加趋向于工艺创造过程,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让幼儿对美术教育活动产生浓厚兴趣,进而达到培养幼儿灵活性与协调性的目的。不同于幼儿绘画教学,手工制作更加强调幼儿创造意识的体现,并通过教师指导将这一创造意识体现在手工制作过程当中,在促进幼儿智力发展的同时,也符合幼儿基本的身心发展规律。

一 幼儿手工制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幼儿手工制作作为幼儿美术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在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同时对于幼儿的双手灵活性以及在肌肉协调性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幼儿手工制作包括了剪纸、折纸等方面,是一项充满教育意义的动手和动脑活动,对于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也大有裨益。在简单的动手操作过程中,幼儿通过对可变性物质的裁剪或翻折来获得全新的艺术形象,这就需要幼儿在仔细观察、认真操作的基础上运

用自身丰富的想象力获得最佳的手工制作效果。然而,当前幼儿手工制作教学中存在着种种问题,应当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内容:

1.难以在绘画教学和手工教学中寻求到平衡点

同属于幼儿美术教育的组成范畴,绘画教学与手工教学却很难在平等的教育环境下得以实施。纵观当前幼儿美术教育的开展,教师往往将幼儿美术教育的重点置于绘画教学方面,而严重忽视了手工制作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手工制作对于幼儿的右脑开发影响深远,如捏橡皮泥、剪纸、折纸等,对于活跃幼儿思维、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等方面都有积极影响。可见,从思想上重视手工制作的重要性应是幼儿手工教学首要解决的问题。

2.教学过程忽视了教师指导的重要性

在指导幼儿进行手工制作过程中,经常可以看到,很多教师仅仅将手工制作的任务布置给幼儿,然后接下来的内容完全由幼儿独立完成,不少幼儿对这样的教学方式往往无从下手,难以起到最佳的手工教学效果。教师的课堂指导对于幼儿手工教学来说必不可少,突出教师的课堂指导作用也是当前幼儿手工制作过程中亟须引起关注的重要问题。

3.评价方法的成人化特征越来越突出

在对幼儿手工制作的成果进行评价时,教师往往会拿自己的作品与学生的作品进行对比,将像不像作为唯一的评判准则,这对幼儿的创造意识显然产生了一定的约束,不利于幼儿发散思维的形成。感受美的过程并非一成不变的,每个人都会形成截然不同的看法,因此,教师应充分肯定幼儿的创造意识,帮助他们获得成功、体验成功。

二 教师指导幼儿手工制作的方法探讨

手工制作是我国传统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手工艺术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体现深刻反映出我国幼儿教育中对于民间艺术的重视程度,让幼儿在切实感受民间艺术魅力的同时也相应提高自身的动手技能。手工制作的工艺品极具观赏和实用价值,这一手工技艺理应在幼儿教育时期就得到有效的灌输与传承。学前教育作为后期义务教育的奠基石,关于幼儿全面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而手工制作课程的开展正是从智力开发与能力培养的双重角度突出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其具体的指导方法应包括以下几点:

1.充分接触材料,明确手工制作的意图

手工制作材料是幼儿手工教学的核心内容,让幼儿充分接触手工制作材料,了解材料的基本特性,是培养幼儿手工制作兴趣的关键所在。如手工折纸就需要教师事先指导学生了解纸的特性,让幼儿在团、压、搓、柔的过程中感受到纸的软硬和变化,进而明确之后手工制作的根本意图。此外,教师的示范也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够极大地激发幼儿的制作动机。幼儿的肌肉和手指灵活程度状况不一,这就需要教师在积极鼓励幼儿动手实践的同时充分肯定他们的作品,培养幼儿必要的自信心。

2.运用想象创造,完善手工制作过程

认真细致地观察对于手工制作来说至关重要,教师应当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表象的基本特征,理解物象的空间存在形式,进而通过合理想象来丰富物象的内容表达。此外,相关的意象联想对于幼儿创造意识的培养也有着积极影响,是完善幼儿手工制作过程的关键步骤。作品欣赏也能有效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幼儿在欣赏佳作色彩搭配与材料选择的同时获得必要的手工制作素材。

3.掌握工具使用技巧,培养幼儿双手灵活性

了解手工制作工具的使用技巧是实现手工制作构思的必然途径,这就需要教师在指导幼儿进行手工制作过程中有意识地向幼儿灌输一些基本手工制作材料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技巧,让幼儿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掌握必要的手工制作核心技巧。足够的练习机会对于幼儿手工技能的提升也大有裨益,如剪纸制作就可以先让幼儿练习剪短线、剪长线、剪圆形、剪方形等,在掌握基本手工制作技巧之后对于幼儿双手灵活性训练有着积极作用。

4.游戏与手工制作相结合,激发幼儿的动手兴趣

游戏对于幼儿来说有着与生俱来的教学优势,因此在手工制作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游戏与手工制作相结合的方式来激发幼儿内心的动手意识,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让幼儿切实感受到手工制作的乐趣,进而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意识。此外,游戏教学背景下的手工制作能极大地拓展幼儿的思路,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学习意识。

5.营造教学氛围,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挥

针对不同的手工制作内容,教师可相应地设置不同的教学环境,类似蝴蝶折纸教学就可在教室四周贴满蝴蝶图案,再配以相对应的轻快音乐,让幼儿在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中开展手工制作活动,这对幼儿手工制作兴趣的激发意义深远。置于这种教学氛围之下,幼儿的想象空间也势必得到有效拓展。

三 结束语

美术教育活动对于幼儿的吸引力是与生俱来的,无论是绘画还是手工都需要遵循必要的教学指导方法,与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相符合。通常幼儿手工制作在实施过程中必然经过三个阶段,即手工制作构思、手工制作设计和手工制作修饰,这三个阶段的实施互相影响,任一阶段都有着自身独特的制作特点。基于这样的教学背景,幼儿手工制作的教学实施应针对不同教学阶段来采取必要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力求让幼儿在宽松、和谐、互帮互助的学习环境中完成必要的手工制作。值得注意的是,幼儿手工制作技能的提升与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意识之间存在着必然关联,手工制作应为幼儿提供足够宽广的思考和想象空间,让幼儿在互相交流的同时提升自我动手技能。正确的指导方法对于幼儿手工制作教学而言极为重要,它不仅能缓解教学压力,一定程度上对于幼儿动手积极性的培养也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

参考文献

[1]于开莲.幼儿手工制作活动中的问题解决与教师指导[J].学前教育研究,2008(2)

[2]陈聘婷、谌明霞.关于幼儿手工制作教学探讨[J].大众文艺,2011(1)

[3]王勇.浅议在手工制作课程中教师的指导方法[J].科技信息,2010(31)

幼儿手工制作范文第4篇

关键词:幼儿;手工制作;指导方法

幼儿园的美术教育活动是以培养幼儿美感为目标,以幼儿绘画、手工为主的活动。幼儿的手工教育活动是教师引导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直接用双手操作简单工具,对各种形态对各种形态的具有可变性的物质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制作出占有一定空间的、可视的、可触摸的多种艺术形象的一种教育活动。①手工制作是一种工艺创造活动,是幼儿美术学习与美术创造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幼儿身心成长和思维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不亚于绘画。事实上,幼儿时期很多孩子在对画笔感兴趣之前,就已专注于摆弄手中的物品。如:小班幼儿经常会拿出自己的手绢,一会折成帽子,一会折成老鼠,或者把手捐一根根接起来拔河。可见,幼儿的兴趣首先是在手中。许多成人,至今仍对幼儿时期玩泥巴、堆沙塔、折纸飞机时所享受到的快乐记忆犹新。可见,顺应幼儿生理心理发展规律,从兴趣入手,把握时机引导孩子多进行一些有趣的手工制作活动,可以发展幼儿手部肌肉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和实际操作的能力,促使智力的发展。

一、教师指导幼儿手工制作时常见的几种问题(一)在美术教学中,重绘画、轻手工

幼儿手工活动和绘画活动一样,也是有益于幼儿手脑发育的美术活动形式。它是幼儿园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喜欢玩泥土是幼儿的天性。橡皮泥是泥土的良好的替代物,它卫生、无毒,颜色鲜艳,可以重复使用。幼儿也喜欢进行动手动恼的撕纸、剪纸、撕贴等趣味纸工活动。教幼儿制作玩具不仅是一项经济、实惠的活动,而且通过自制玩具可培养幼儿综合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和技能,锻炼幼儿动手能力和克服困难的意志。

1. 知识技能传授与幼儿的全面发展相互矛盾。

由于对新的教育观念有不同的理解,还有些教师片面强调幼儿的自主性,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弱化,出现了不敢教、不指导的放任自流现象。知识技能传授与幼儿全面发展并不矛盾,关键是怎样辨证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

2. 评价方法不当,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手工作品。

最典型地表现在用“像不像”作为评价幼儿作品的惟一标准。幼儿作品里的每一块材料,形状,色彩都充满了幼儿独特的观察力、理解力和想像力。我们常会听到老师这样评价幼儿的作品,“你今天捏的小猪真像,”“你怎么跟老师粘的不一样呢?”如果以这种标准来衡量孩子,会不由自主地拿起孩子手中的泥代替孩子完成作品。孩子不能亲自感受美、创造美的乐趣,也失去了体验成功的快乐,丧失创作的积极性。

二、指导幼儿手工制作的方法

1. 意图阶段的指导。

制作一件手工作品的目的是什么。意图制约着一切行为的方向和途径。幼儿早期的手工制作多为自发性,就是玩耍。如:幼儿拿到一张纸,把它撕成纸条、碎片,听到了撕纸发出的声音。

使幼儿产生了莫大的兴趣,但其意图是不明确的。因此,教师应注意帮助他们逐步地将意图明朗化。

2. 构思阶段的指导。

由于幼儿的思维是直觉的,因而他们对手工制作的构思与成人有显着区别。一般说来,早期的幼儿很少出现“胸有成竹”的状况,大多是在行动中“迁想状物”、“借形造像”。首先,帮助幼儿积累多种表象幼儿表象的积累还应特别注意表象的空间存在形式,教师可让幼儿用眼睛看一看、用手摸一摸的方式来加强对表象形体的记忆。其次,提供多种材料,引导幼儿进行联想。

在手工制作活动中,应把最具有表现力的一些材料提供给幼儿,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意图选择材料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构思出多种制作方案。最后是引导幼儿多欣赏佳作,学习其造型、色彩、构成的艺术手法,幼儿对于造型、色彩、构成的艺术手法的学习,可以通过欣赏的途径来获得。

3. 制作阶段的指导。

幼儿的制作与成人制作的最大区别在于他们的操作受其生理发育的影响,不如成人那么灵活、精确。因而制作的手工作品显得粗糙,不整齐、不平滑。在活动中,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训练。

(1)学习各种工具和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手工工具和材料使用方法的掌握是手工制作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首先要注意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有选择地引导幼儿学习一些手工制作的工具和材料的基本的使用方法。

(2)提供练习的机会,训练手的灵活性。在对幼儿进行手的灵活性训练时,可先进行分步练习,再进行整体练习。分步练习可以帮助幼儿确切地掌握每一种动作方式的要领;整体练习则可以帮助幼儿掌握系列动作之间的联系与协调。

(3)引导幼儿将手工制作与绘画相结合。手工制作与绘画结合起来,可以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在手工制作中增加绘画的内容,可激发幼儿对手工制作的兴趣。

幼儿手工制作范文第5篇

关键词:指导方法 手工制作 问题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2-0229-01

幼儿手工制作与工艺创造过程类似,在实践和学习的过程中,会培养幼儿浓厚的兴趣。幼儿手工制作和幼儿绘画教学不同的是,更重视体现幼儿的创造意识,并通过教师的有效指导,从幼儿基本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1 幼儿手工制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无法寻求手工教学和绘画教学的平衡点

在平等的教育环境中,很难寻求手工教学与绘画教学的平衡点。分析当前幼儿美术教育的开展状况,教师往往忽视美术教育中手工制作的重要性,而仅仅是对绘画教学比较重视。手工制作对于开发幼儿的右脑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幼儿动手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影响。因此,在幼儿手工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从思想上对手工制作的重要性高度重视。

1.2教师指导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被忽视

一些教师在指导幼儿手工操作的过程中,仅仅是向幼儿布置手工制作的任务,完全是由幼儿独立完成接下来的内容。对于这种教学方式,幼儿常常是无从下手,使手工教学效果无法达到最佳。而对于幼儿手工教学而言,教师的课堂指导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在当前手工制作过程中,首要的问题,是将教师的课堂指导作用突出出来。

1.3评价方法具有突出的成人化特征

教师在评选幼儿手工制作的成果时,常常会将孩子的作品对比自己的作品。将一种模式化的统一标准,作为评判的准则,这必然会约束幼儿的创造意识,对幼儿发散思维的形成,形成一定的阻碍。而对于美的感受过程,不同的人,看法也是截然不同的。所以,教师应帮助幼儿获得更多的成功的体验,并对幼儿的创造意识充分肯定。

2 教师指导幼儿手工制作的方法

在我国传统民间文化中,手工制作是非常重要的组成,在幼儿的美术教学中,手工制作能更好的体现对民间艺术的重视程度。即能使幼儿自身的动手技能提升,同时也可对民间艺术的魅力切实感受。手工制作的工艺品的实用和观赏价值极强,所以必须在幼儿早期教育中,更好的传承和灌输这种手工技艺。作为后期教育的奠基石,学前教育对于提升幼儿的全面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开发智力方面,手工制作具有双重作用,将教育艺术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出来,教师对幼儿手工制作的指导方法,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2.1与材料充分接触,对手工制作的意图予以明确

幼儿手工教学的核心内容,就是手工制作材料。而对幼儿手工制作兴趣进行培养的关键,就是让幼儿与手工制作材料充分接触,并对材料的基本特性了解。例如,在手工折纸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对纸的特性充分了解,在揉、搓、压、团的过程中,让幼儿对纸的软硬变化充分感受,并因此对手工制作的根本意图予以明确。教师的示范在手工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可将幼儿制作的动机极大的激发出来。由于幼儿的手指和肌肉不具备同样的灵活程度,因此教师既要对幼儿的作品充分肯定,同时又要对他们的动手实践积极鼓励,对他们必要的自信心进行培养。

2.2充分发挥想象创造,对手工制作过程进行完善

针对手工制作而言,细致认真的观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引导幼儿,对表象的基本特征认真观察,对物象的空间存在形式更好的理解,通过合理的想象力的发挥,对物象的内容表达进行丰富。同时为了更好地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相关的意向联想也很重要,它是完善幼儿手工制作过程的关键。通过欣赏作品,将幼儿创造力有效激发出来,让幼儿在选择材料和进行色彩搭配的同时,能对必要的手工制作素材进行获取。

2.3熟悉工具使用技巧,对幼儿双手灵活性进行培养

完成手工制作构思的必要途径,是对手工制作工具的使用技巧充分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幼儿手工制作进行指导的过程中,将一些手工制作的技巧、方法有意识的向幼儿灌输。充沛的练习机会,对于提升幼儿手工技能益处极大,对基本的手工技巧掌握之后,会进一步增强幼儿双手训练的灵活性。

2.4有机结合手工制作与游戏,将幼儿的动手兴趣激发出来

对于幼儿而言,游戏这种教学优势是与生俱来的。教师在手工教学中,应通过紧密结合手工制作与游戏的方式,将幼儿内心的动手意识激发出来。通过寓教于乐,促使幼儿对手工制作的乐趣切实感受,进而对幼儿的创造意识进行培养。

2.5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教师应结合不同的手工制作内容,来设置相应的教学环境。例如,在进行蝴蝶折纸教学时,可将蝴蝶图案贴满教室四周,同时在配合轻松愉悦的轻快音乐,使幼儿手工制作的开展,是在一种活泼生动的学习氛围中进行。它对于激发幼儿手工制作兴趣,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幼儿置身于这样的教学氛围,必然会有效拓展其想象的空间。

3 结语

提升幼儿手工制作技能和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其联系是非常紧密的。手工制作拓展了幼儿想象的空间,在促进幼儿交流的同时,使幼儿的自我动手能力提升。对于幼儿手工制作来讲,幼儿手工制作的指导方法正确与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会使幼儿的教学压力得到缓解,同时还可进一步培养幼儿动手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赵丽楠.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幼儿的创造力[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05期.

[2]刘麟.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儿童创造力的研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3]张华.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4]陆文婕.教师应加强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J].吉林教育,2008年10期.

[5]陈丽花.创造――点燃孩子智慧的火花[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2012年06期.

幼儿手工制作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幼儿教育 手工制作活动 指导方法

幼儿园的美术教育活动是以培养幼儿美感为目标,以幼儿绘画、手工为主的活动。幼儿的手工教育活动是教师引导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直接用双手操作简单工具,对各种具有可变形态的物质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制作出占有一定空间的、可视的、可触摸的多种艺术形象的教育活动。手工制作是一种工艺创造活动,是幼儿美术学习与美术创造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幼儿身心成长和思维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亚于绘画。事实上,幼儿时期很多孩子在对画笔感兴趣之前,就已专注于摆弄手中的物品。如:小班幼儿经常会拿出自己的手绢,一会折成帽子,一会折成老鼠,或者把手捐一根根接起来拔河。可见,幼儿的兴趣首先是在手中。许多成人,至今仍对幼儿时期玩泥巴、堆沙塔、折纸飞机时所感受到的快乐记忆犹新。可见,顺应幼儿生理心理发展规律,从兴趣入手,把握时机引导孩子多进行一些有趣的手工制作活动,可以发展幼儿手部肌肉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和实际操作能力,促进智力发展。

一、教师指导幼儿手工制作时常见的问题

(一)在美术教学中,重绘画、轻手工。

幼儿手工活动和绘画活动一样,是有益于幼儿手脑发育的美术活动形式。它是幼儿园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喜欢玩泥土是幼儿的天性。橡皮泥是泥土的良好替代物,它卫生、无毒,颜色鲜艳,可以重复使用。幼儿也喜欢进行动手动脑的撕纸、剪纸、撕贴等趣味纸工活动。教幼儿制作玩具不仅是一项经济、实惠的活动,而且通过自制玩具可培养幼儿综合运用所学美术知识和技能的能力,锻炼幼儿动手能力和克服困难的意志。

(二)知识技能传授与幼儿的全面发展相矛盾。

由于对新的教育观念的不同理解,有些教师片面强调幼儿的自主性,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弱化,出现了不敢教、不指导的放任自流现象。知识技能传授与幼儿全面发展其实并不矛盾,关键是怎样辩证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

(三)评价方法不当,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手工作品。

主要表现在用“像不像”作为评价幼儿作品的唯一标准。幼儿作品里的每一块材料、形状、色彩都展现了幼儿独特的观察力、理解力和想象力。我们常会听到老师这样评价幼儿的作品:“你今天捏的小猪真像”,“你怎么跟老师粘的不一样呢”?如果以这种标准衡量孩子,就会不由自主地替孩子完成作品。孩子不能经历感受美、创造美的过程,也就失去了体验成功的机会,失去了创作的积极性。

二、指导幼儿手工制作的方法

(一)意图阶段的指导。

意图制约一切行为的方向和途径。幼儿早期的手工制作多为自发性的,就是玩耍。如幼儿拿到一张纸,把它撕成纸条、碎片,撕纸发出的声音,使幼儿产生了莫大兴趣,但其意图是不明确的。因此,教师应注意帮助他们逐步明朗意图。

(二)构思阶段的指导。

由于幼儿的思维是直觉性的,因而他们对手工制作的构思与成人有显著区别。一般说来,早期的幼儿很少出现“胸有成竹”的情况,大多是在行动中“迁想状物”、“借形造像”。首先,帮助幼儿积累多种表象,引导幼儿对表象的积累,特别注意表象的空间存在形式,教师可让幼儿通过眼睛看一看、用手摸一摸的方式加强对表象形体的记忆。其次,提供多种材料,引导幼儿进行联想。在手工制作活动中,应把最具有表现力的一些材料提供给幼儿,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意图选择材料,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构思多种制作方案。最后,引导幼儿多欣赏佳作,学习其造型、色彩、构成的艺术手法。

(三)制作阶段的指导。

幼儿的制作与成人制作的最大区别在于他们的操作受其生理发育特点的影响,手不如成人灵活、精确。因而制作的手工作品显得粗糙,不整齐,不平滑。在活动中,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训练。

1.学习各种工具和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对手工工具和材料使用方法的掌握是手工制作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首先要注意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有选择地引导幼儿学习一些手工制作的工具和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

2.提供练习的机会,训练手的灵活性。在对幼儿进行手的灵活性训练时,可先进行分步练习,再进行整体练习。分步练习可以帮助幼儿确切地掌握每一种动作方式的要领;整体练习则可以帮助幼儿掌握系列动作之间的联系与协调。

3.引导幼儿将手工制作与绘画相结合。将手工制作与绘画结合起来,可以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在手工制作中增加绘画内容,激发幼儿对手工制作的兴趣。

总之,如何有效地指导幼儿提高手工制作能力是一门学问,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只要在手工活动中真正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为幼儿提供自由创造、自由表现的时间和材料,鼓励他们在掌握基本技法的基础上积极动脑动手,给幼儿插上想象的翅膀,就一定能让幼儿创造出五彩缤纷的世界。

参考文献:

[1]屠美如.美术教学法[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18.

[2]倪斯杰,马以念.儿童手工游戏新启发[M].中国大地出社:3.

幼儿手工制作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幼儿 手工制作活动 指导方法

幼儿园的美术教育活动是以培养幼儿美感为目标,以幼儿绘画、手工为主的活动。幼儿的手工教育活动是教师引导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直接用双手操作简单工具,对各种形态对各种形态的具有可变性的物质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制作出占有一定空间的、可视的、可触摸的多种艺术形象的一种教育活动。①手工制作是一种工艺创造活动,是幼儿美术学习与美术创造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幼儿身心成长和思维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不亚于绘画。事实上,幼儿时期很多孩子在对画笔感兴趣之前,就已专注于摆弄手中的物品。如:小班幼儿经常会拿出自己的手绢,一会折成帽子,一会折成老鼠,或者把手捐一根根接起来拔河。可见,幼儿的兴趣首先是在手中。许多成人,至今仍对幼儿时期玩泥巴、堆沙塔、折纸飞机时所享受到的快乐记忆犹新。可见,顺应幼儿生理心理发展规律,从兴趣入手,把握时机引导孩子多进行一些有趣的手工制作活动,可以发展幼儿手部肌肉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和实际操作的能力,促使智力的发展。

一、教师指导幼儿手工制作时常见的几种问题

(一)在美术教学中,重绘画、轻手工。幼儿手工活动和绘画活动一样,也是有益于幼儿手脑发育的美术活动形式。它是幼儿园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喜欢玩泥土是幼儿的天性。橡皮泥是泥土的良好的替代物,它卫生、无毒,颜色鲜艳,可以重复使用。幼儿也喜欢进行动手动恼的撕纸、剪纸、撕贴等趣味纸工活动。教幼儿制作玩具不仅是一项经济、实惠的活动,而且通过自制玩具可培养幼儿综合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和技能,锻炼幼儿动手能力和克服困难的意志。

(二)知识技能传授与幼儿的全面发展相互矛盾。由于对新的教育观念有不同的理解,还有些教师片面强调幼儿的自主性,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弱化,出现了不敢教、不指导的放任自流现象。知识技能传授与幼儿全面发展并不矛盾,关键是怎样辨证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

(三)评价方法不当,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手工作品。最典型地表现在用“像不像”作为评价幼儿作品的惟一标准。幼儿作品里的每一块材料,形状,色彩都充满了幼儿独特的观察力、理解力和想像力。我们常会听到老师这样评价幼儿的作品,“你今天捏的小猪真像,”“你怎么跟老师粘的不一样呢?”如果以这种标准来衡量孩子,会不由自主地拿起孩子手中的泥代替孩子完成作品。孩子不能亲自感受美、创造美的乐趣,也失去了体验成功的快乐,丧失创作的积极性。

二、指导幼儿手工制作的方法

(一)意图阶段的指导。

幼儿手工制作指导方法探析。金哲伊(兰州石化矿区服务事业部幼教中心化工街幼儿园甘肃省730060)摘要幼儿的手工教育活动是教师引导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直接用双手操作简单工具,对各种形态的具有可变性的物质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制作出有一定空间的、的多种艺术形象的一种教育活动。它可以发展幼儿手部肌肉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关键词幼儿手工制作活动指导方法制作一件手工作品的目的是什么。意图制约着一切行为的方向和途径。幼儿早期的手工制作多为自发性,就是玩耍。如:幼儿拿到一张纸,把它撕成纸条、碎片,听到了撕纸发出的声音。

使幼儿产生了莫大的兴趣,但其意图是不明确的。因此,教师应注意帮助他们逐步地将意图明朗化。

(二)构思阶段的指导。由于幼儿的思维是直觉的,因而他们对手工制作的构思与成人有显著区别。一般说来,早期的幼儿很少出现“胸有成竹”的状况,大多是在行动中“迁想状物”、“借形造像”。首先,帮助幼儿积累多种表象幼儿表象的积累还应特别注意表象的空间存在形式,教师可让幼儿用眼睛看一看、用手摸一摸的方式来加强对表象形体的记忆。其次,提供多种材料,引导幼儿进行联想。

在手工制作活动中,应把最具有表现力的一些材料提供给幼儿,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意图选择材料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构思出多种制作方案。最后是引导幼儿多欣赏佳作,学习其造型、色彩、构成的艺术手法,幼儿对于造型、色彩、构成的艺术手法的学习,可以通过欣赏的途径来获得。

(三)制作阶段的指导。幼儿的制作与成人制作的最大区别在于他们的操作受其生理发育的影响,不如成人那么灵活、精确。因而制作的手工作品显得粗糙,不整齐、不平滑。在活动中,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训练。

1.学习各种工具和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手工工具和材料使用方法的掌握是手工制作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首先要注意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有选择地引导幼儿学习一些手工制作的工具和材料的基本的使用方法。

2.提供练习的机会,训练手的灵活性。在对幼儿进行手的灵活性训练时,可先进行分步练习,再进行整体练习。分步练习可以帮助幼儿确切地掌握每一种动作方式的要领;整体练习则可以帮助幼儿掌握系列动作之间的联系与协调。

3.引导幼儿将手工制作与绘画相结合。手工制作与绘画结合起来,可以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在手工制作中增加绘画的内容,可激发幼儿对手工制作的兴趣。

总之,如何有效地指导幼儿提高手工制作能力是一门学问,需要我们每个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去探索,只要我们在手工活动中,真正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为幼儿提供自由创造、自由表现的时间和各种材料,鼓励他们在掌握基本技法的基础上积极地动脑动手、给幼儿插上想象的翅膀,就一定会让幼儿在美的天空中,创造出整个世界。

参考文献:

[1]屠美如.美术教学法[M].人民教育出版社

[2]倪斯杰,马以念.儿童手工游戏新启发[M].中国大地出社

[3]屠美如.美术教学法[M].人民教育出版社

幼儿手工制作范文第8篇

幼儿的手工制作主要有折纸、粘贴等形式,是培养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的过程,也是启发幼儿创造性思考的手段。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可以尽情的表达自己心中的想法,将抽象思维与具体环境相结合,进行积极的手工制作。

在开展折纸活动时,应先把教室布置成与其相应的环境,如各色小花、小飞机飞在空中等。这样,才会使幼儿乐于参与活动,并把自己的创设才能很好的表现出来,极大的激发了幼儿的动手兴趣。还要让幼儿与操作材料充分接触,幼儿的手工制作兴趣、意图,很多时候是在不断接触材料的过程中逐渐产生的。因此,在活动中要多增加幼儿与材料接触的机会,或让幼儿在手工制作前看一看,摸一摸,让幼儿感知它们的不同,从而培养幼儿手工制作的兴趣,使幼儿产生创作灵感的火花。

手工创作不是在说教中让幼儿明确创作意图,而是在玩耍与欣赏中明确制作意图。手工制作的意图需要由教师的引导,教师可以在开展游戏或作品欣赏的过程中使幼儿明白制作的意图。例如,树叶拼贴小动物可以和《美的秋天》相结合,让幼儿说说秋天的景色,特别是落叶的情景,谈谈叶子的形状,也可以与生活相结合,让幼儿在秋天的野外捡树叶美化环境等,让触觉、嗅觉相结合。在手工制作中,培养幼儿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使其养成浓厚的兴趣。

孩子有了浓厚的兴趣,那么,教师应如何指导幼儿进行手工操作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学习各种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是手工制作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要根据幼儿身心的发展的年龄特点,有选择的引导幼儿学习一些手工工具和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

2、提供练习的机会,训练手的灵活性。对于幼儿来说,特别是小班的幼儿,手还不是很灵活。教师就要对幼儿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在训练时不要操之过急,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由部分到整体,由分到合的过程。帮助幼儿正确地掌握每一种动作的要领。让幼儿先分部掌握再进行整体练习,幼儿就可以掌握系列动作之间的关联与协调。如搞剪纸时,需要分别练习剪直线、曲线、折线等各种形状,还要目测沿轮廓剪和折纸剪。教师要注意幼儿练习时间先密后疏,分部时间短,整体时间长些。

3、引导幼儿将手工与绘画相结合,起到互相促进的作用。在手工制做中添加绘画,这样就大大激发了幼儿对于手工制作的兴趣,更好的发挥幼儿的创作能力。幼儿用纸盒制作了“电视机”后,教师不失时机的引导幼儿用彩笔画上荧光屏及各种功能开关,为作品装饰、增色,这样就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提高幼儿的手工制作水平。

4,将幼儿手工制作与游戏相结合。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把手工制作富于趣味教育与游戏之中,潜移默化地使幼儿在玩中学,玩中玩,寓教于乐,从而达到游戏与教育的双重目的。如在一次“化妆晚会”的活动中,我用做游戏的口吻:“今天,我们要举行一次服装秀,所有的小朋友都必须穿上自己制作的衣服上台表演,你们愿意吗?同时,我们要比一比谁做的最有特色,好不好?”话刚说完,幼儿就你一言我一语的说了起来。有的说:“我要做一条漂亮的裙子!”有的说:“我要做一条好看的围脖!”……这样幼儿的兴趣就像水被蒸发到了沸点一样,热情高涨,纷纷投入到手工制作中。

在同孩子们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时,我启发诱导问:“谁见过老鹰和小鸡?”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说得很热烈,其中有的说:“我在天空上看过飞来一个老鹰,在我家楼房上抓过鸽子”;有的说:“我家刚买了几个小鸡崽,可好看了”。做完游戏后,教孩子们先简笔画出再用纸折小鸡和老鹰。孩子们创作激情高涨,于是积极投入到自己手工制作活动中,从而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

幼儿手工制作范文第9篇

中图分类号:F407.899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1-0222-02

摘 要 幼儿的手工教育活动是教师引导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直接用双手操作简单工具,对各种形态的具有可变性的物质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制作出有一定空间的、的多种艺术形象的一种教育活动。它可以发展幼儿手部肌肉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关键词 幼儿;手工制作活动;指导方法

幼儿园的美术教育活动是以培养幼儿美感为目标,以幼儿绘画、手工为主的活动。幼儿的手工教育活动是教师引导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直接用双手操作简单工具,对各种形态对各种形态的具有可变性的物质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制作出占有一定空间的、可视的、可触摸的多种艺术形象的一种教育活动。

1 教师指导幼儿手工制作时常见的几种问题

1.1 在美术教学中,重绘画、轻手工。幼儿手工活动和绘画活动一样,也是有益于幼儿手脑发育的美术活动形式。它是幼儿园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喜欢玩泥土是幼儿的天性。橡皮泥是泥土的良好的替代物,它卫生、无毒,颜色鲜艳,可以重复使用。幼儿也喜欢进行动手动恼的撕纸、剪纸、撕贴等趣味纸工活动。教幼儿制作玩具不仅是一项经济、实惠的活动,而且通过自制玩具可培养幼儿综合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和技能,锻炼幼儿动手能力和克服困难的意志。

1.2 知识技能传授与幼儿的全面发展相互矛盾。由于对新的教育观念有不同的理解,还有些教师片面强调幼儿的自主性,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弱化,出现了不敢教、不指导的放任自流现象。知识技能传授与幼儿全面发展并不矛盾,关键是怎样辨证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

1.3 评价方法不当,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手工作品。最典型地表现在用“像不像”作为评价幼儿作品的惟一标准。幼儿作品里的每一块材料,形状,色彩都充满了幼儿独特的观察力、理解力和想像力。我们常会听到老师这样评价幼儿的作品,“你今天捏的小猪真像,”“你怎么跟老师粘的不一样呢?”如果以这种标准来衡量孩子,会不由自主地拿起孩子手中的泥代替孩子完成作品。孩子不能亲自感受美、创造美的乐趣,也失去了体验成功的快乐,丧失创作的积极性。

2 指导幼儿手工制作的方法

2.1 意图阶段的指导。幼儿 手工制作活动 指导方法 制作一件手工作品的目的是什么。意图制约着一切行为的方向和途径。幼儿早期的手工制作多为自发性,就是玩耍。如:幼儿拿到一张纸,把它撕成纸条、碎片,听到了撕纸发出的声音。

使幼儿产生了莫大的兴趣,但其意图是不明确的。因此,教师应注意帮助他们逐步地将意图明朗化。

2.2 构思阶段的指导。由于幼儿的思维是直觉的,因而他们对手工制作的构思与成人有显著区别。一般说来,早期的幼儿很少出现“胸有成竹”的状况,大多是在行动中“迁想状物”、“借形造像”。首先,帮助幼儿积累多种表象幼儿表象的积累还应特别注意表象的空间存在形式,教师可让幼儿用眼睛看一看、用手摸一摸的方式来加强对表象形体的记忆。其次,提供多种材料,引导幼儿进行联想。

在手工制作活动中,应把最具有表现力的一些材料提供给幼儿,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意图选择材料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构思出多种制作方案。最后是引导幼儿多欣赏佳作,学习其造型、色彩、构成的艺术手法,幼儿对于造型、色彩、构成的艺术手法的学习,可以通过欣赏的途径来获得。

2.3 制作阶段的指导。幼儿的制作与成人制作的最大区别在于他们的操作受其生理发育的影响,不如成人那么灵活、精确。因而制作的手工作品显得粗糙,不整齐、不平滑。在活动中,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训练。

2.3.1 学习各种工具和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手工工具和材料使用方法的掌握是手工制作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首先要注意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有选择地引导幼儿学习一些手工制作的工具和材料的基本的使用方法。

2.3.2 提供练习的机会,训练手的灵活性。在对幼儿进行手的灵活性训练时,可先进行分步练习,再进行整体练习。分步练习可以帮助幼儿确切地掌握每一种动作方式的要领;整体练习则可以帮助幼儿掌握系列动作之间的联系与协调。

2.3.3 引导幼儿将手工制作与绘画相结合。手工制作与绘画结合起来,可以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在手工制作中增加绘画的内容,可激发幼儿对手工制作的兴趣。

幼儿手工制作范文第10篇

一、创设环境,激发兴趣

在开展折纸教学活动中,首先在教室内布置好折纸环境。这对幼儿折纸的兴趣极其重要。为了给幼儿一个身临其境的感觉,我用五颜六色的纸折出各种蝴蝶在飞舞,用绿色纸折出许多可爱的“小青蛙”,和幼儿起名为“青蛙合唱团”。用红色的纸折出各种花,用黄色的纸折出美丽的小金鱼,还有“鸟的世界”等等。一一装饰在室内,有的小朋友高兴的说:“老师,我们的教室真漂亮。”有的说:“老师,快教我们折纸吧!”幼儿在这个时候兴趣被调动起来,萌发了折纸的愿望。

二、给幼儿提供与材料充分接触的机会

如:让幼儿在使用各种软硬不同的纸等活动中,了解纸的软硬程度及易变化、易造型等特性;还可以让幼儿在玩纸的同时进行各种活动,让幼儿在于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对折纸活动产生兴趣,愿意去操作。

三、提供多种材料,引导并激发幼儿进行联想

材料是构思、设计得以物化的基础,不同的物质材料具有不同的工艺性能和特征,分别适用于不同的造型要求。幼儿在手工制作活动时,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活动材料,还创设了美工区。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意图选择材料,充分发挥想象力,构思出多种制作方案。如:请幼儿折出一架机关枪可用哪些材料(可用纸、剪刀....)。

四、帮助幼儿不断积累多种表象

手工制作中所需要表象的积累应特别注意表象的空间存在形式。教师可让幼儿看一看、摸一摸的方式加强对表象形体的记忆。如:知道幼儿对一只动物的形象进行分析,教师可启发幼儿思考:它们的整体形态是怎样的?头是什么样?耳朵是什么形状?尾巴是长的还是短的?教师在分析时,还可利用儿歌、谜语等来帮助幼儿加深对表象形体的记忆。如:在分析兔子的形象时,可让幼儿背诵儿歌: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红红的眼睛短尾巴,蹦蹦跳跳真可爱。

要想使幼儿的手工制作逐步成熟起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和训练。

一、学习各种工具和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

教师首先要注意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有选择地引导幼儿学习一些工具和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不论是进行平面手工活动还是立体手工活动,教师首先要让幼儿了解和认识制作工具的特征及用途,并学习其使用方法。只有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各种工具和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才能帮助幼儿形成技能,并将技能迁移到手工制作活动中去。所以,在制作手工时,教师可让幼儿先思考,发现问题所在,然后再用确切、浅显的语言讲解制作步骤,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思考,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技能技巧。

二、提供练习机会,锻炼幼儿手的灵活性。

注意训练手的灵活性,是至关重要的。可先进行分步练习,再进行整体练习。分步练习可以帮助幼儿确切掌握每一种动作的方法与要领:整体练习则可以帮助幼儿掌握系列中做之间的联系与协调。例如:剪纸,幼儿需要分别练习剪短直线、长直线、曲线及各种形状,还要分别目测剪、沿轮廓剪和折纸剪。同时教师还应注意幼儿练习时间应先密后疏,即开始分步练习时,时间短一些,进行整体练习时时间可以相对长一些。

三、引导幼儿将手工制作与绘画结合起来。

手工制作与绘画结合起来,可以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在手工制作中添加绘画,能激发幼儿对手工制作的兴趣,发挥其制作与装饰的能力。例如:当幼儿用纸盒制作出“电视机”后,可引导幼儿用彩笔画上荧光屏及各种功能海关,为作品修饰、增色。在幼儿折纸完毕后,可引导幼儿将作品贴在底纹上,鼓励他们通过想象,添画上富有新意的形象,组成一幅有立体感的画面,增强作品的表现力,从而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进而提高幼儿的手工制作水平。同时想象力、探索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她们的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四、将幼儿的手工制作与游戏相结合。

幼儿喜欢游戏,游戏几乎和他们的其他活动紧密相连,把手工制作富趣味教育于游戏之中,潜移默化地使幼儿在玩中学、玩中玩、寓教于乐,达到游戏和教育的双重目的。例如:折纸示意图是幼儿看不清,感到有困难,我就以游戏“我是示意图”的形式,向幼儿介绍几种常见的折叠符号,和幼儿一起去认识、去记忆,如折叠线、折、剪开、反折等,这样幼儿在游戏中就逐步认识了符号,开阔了幼儿的思路,激发了她们的兴趣和热情,充分调动了她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让孩子在宽松的环境中学习,对培养孩子的手工技能有很大帮助。我采取“小老师”的作用,允许她们之间互相交流。每次折纸活动之前,我都有意把动手能力较强的幼儿安排在每个小组中,同时差的安排在“小老师”的旁边,这样可以起到帮助作用。这样既减轻了教学上的压力,有发挥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增加了孩子们之间的交互交往的能力,同时达到获得成功的喜悦,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一篇:舞弊审计范文 下一篇:公路施工管理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