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生活管理范文

时间:2023-11-02 11:11:02

幼儿生活管理

幼儿生活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生活管理;小班幼儿;生活环境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165-01

一 、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

蒙台梭利指出:新教育应当是教师、儿童和环境三者的相互影响。《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1、首先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布置教室符合儿童化游戏化。

班上几位老师认真研究了一下儿童心理及心理需求,思考幼儿最需要什么,我们应该如何提供给幼儿所需要的材料和及时的帮助,根据这一思考,我们把本班教室设计成几大板块:养殖种植区,小小汽车城,小小音乐家,操作区,娃娃家,爱心诊所,还有美工区等等。其中,养殖种植区主要是饲养一些小金鱼、小乌龟,桑蚕之类的小动物小昆虫,孩子们非常喜欢观察小金鱼在水里游来游去,小乌龟爬上爬行和桑蚕吐丝;种植一些红豆、黄豆、绿豆、大蒜、麦子等植物,让孩子们在观察参与的同时增长了一些生活常识,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何乐而不为呢?娃娃家主要通过小朋友给娃娃穿衣服、系扣子、梳头等活动来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让孩子们在玩玩乐乐中学习生活技能。

2、创设良好的环境,让孩子养成男孩女孩分开独立如厕、独立洗手的习惯。

小班的孩子对自己的性别了解的不是很清楚,需要老师反复强调、反复指导。幼儿有了性别意识,知道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就可以根据男孩女孩标识独立如厕、独立洗手。根据孩子需求我们制作了男孩女孩图标,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认识贴在卫生间墙壁上的图标,每天认识多次,孩子们渐渐有了性别意识,了解了自己该到哪边入厕。孩子们入厕后往往裤子提不起来,这就需要老师及时指导和帮助,帮助每一个孩子提好裤子,不漏肚皮,不生病。对于尿裤子的孩子我们及时给换洗穿上干净的衣裤,绝不让孩子穿湿脏裤子 。

二 、创造良好的条件,保证幼儿饮水充足,愉快进餐。

1、保证幼儿饮水充足

饮水是幼儿园一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它是一个人维持生命保证,身体健康不可缺乏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吃饭同等重要,甚至比吃饭还要重要。一个人一天不喝水,身体就不能保持新陈代谢的平衡,身体就会不舒服,从而导致生病,咳嗽、发烧、咽炎等等各种呼吸道疾病接连而来。这样大人开始着急到各大医院给孩子看病,打针吃药,家长请假花钱、孩子受罪。尤其是小班的孩子,身体抵抗力极弱,天气稍微变化身体就吃不消了。所以,每个人每天必须保证充足的饮水。为了孩子身体健康,我们还是建议家长鼓励孩子多喝白开水少喝饮料,养成多喝白开水的良好习惯。在传染病多发季节,我们会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熏醋消毒,给孩子喝板蓝根水,以及进行全方位消毒杀菌,努力做到万无一失,保证孩子健康。

2、保证幼儿愉快进餐。

进餐是幼儿园生活中的必要环节,幼儿园根据儿童膳食营养搭配和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变化制定出详细的每日食谱,管理员和师傅们严格按照每日食谱给幼儿园两千个孩子做出色香味俱全的美味食品和饭菜。孩子们非常喜欢吃,特别是幼儿园师傅做的臊子面,萝卜肉馅包子,提子面包等等许多美味食品孩子都喜欢。

三、做好幼儿睡眠管理工作

睡眠是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幼儿中午睡眠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下午的正常活动。因此,做好幼儿睡眠的管理工作也是很重要的。

1、创设舒适卫生的睡眠环境,是提高睡眠质量的基础。

在幼儿入园前一天,我们就已经把幼儿午睡房收拾干净整齐。每一个床头床板门窗都用消毒水擦洗干净,我亲自制作墙上装饰,把原来陈旧的替换成崭新可爱的小兔子,看上去既漂亮又温馨,给整个午睡房增添了舒适的感觉。我每天清扫地面,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每天开窗通风。根据当日天气情况开关空调,调整室内温度,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温度适宜的环境中睡眠。在幼儿睡觉前,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组织幼儿散步二十分钟左右,这样有利于消化;接下来就是营造安静的气氛,拉好窗帘,但不宜太黑,开一点窗户让空气流通,夏天可以稍微开得大些,刮风时关好窗户,幼儿用的被子枕头床单等要经常清洗晾晒,消毒杀菌,减少发病率。指导幼儿把脱下来的鞋子衣服等等摆放在老师指定地方。

2、培养幼儿良好的午睡习惯,是促进幼儿尽快入睡、提高午睡质量的前提。

培养幼儿良好的午睡习惯,每天按时入睡,按时起床,形成一定的条件反射,在集体生活中,幼儿很容易被一些语言刺激,达到兴奋状态。因此,应培养幼儿睡下后不讲话的习惯,使幼儿自始至终在一种安静的环境里入睡,有正确的睡眠姿势,头在被子外面,最好是右侧卧,身体略弯曲。

3、适当的睡前准备活动及措施能促进幼儿尽快入睡,提高午睡的质量。

对于小班孩子,可以在孩子们脱好衣服睡在床上时听一些睡前故事或者听一些轻音乐,这些都能够使幼儿情绪安静稳定,在心理做好入睡的准备。对于故事的选择应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内容健康且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情节不宜过于曲折和刺激,以免使幼儿更加兴奋,播放时间以15分钟为宜,音量不宜过大,以免影响已入睡的幼儿,对音乐的选择应轻柔舒缓,易于安睡的,如《摇篮曲》等。幼儿随着轻柔缓慢的音乐缓缓入睡,效果非常好。

四、 重视家园合作及时沟通,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

幼儿生活管理范文第2篇

良好生活习惯的概念:

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首先得让幼儿形成正确的概念,了解什么是良好的生活习惯。幼儿年龄小,在家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会有家长包办或代办,根本不需要幼儿自己动手,因此他们不了解哪些是需要养成的生活习惯,哪些是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许多生活习惯的正确与否就更加没有准确的概念。因此,我们教师就得先把有关生活常规的概念传授于幼儿,如吃饭前要洗手、睡觉时要把鞋子放整齐、小椅子要轻拿轻放、玩具玩好要放回原处等等。幼儿只有在明白了这些概念以后,他们才能学着遵守生活常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当然,在帮助幼儿了解这些概念时,我们教师也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如:故事讲述法、观察录象法、成人示范法、游戏活动法,让幼儿在有趣的活动中认识正确的生活习惯。

1 榜样激励法

榜样激励法是指对幼儿的良好品行和行为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巩固良好品行的教育方法。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但他们对来自教师的表扬和鼓励是非常重视的,所以教师应该利用幼儿的这种上进心理需求,及时肯定幼儿的良好行为表现,特别是对能够自觉遵循常规的幼儿要及时表扬和鼓励,这样就可以使幼儿对正确的行为而获得的正面强化刺激而使其固化下来,而逐渐养成行为习惯。如:为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解决有些幼儿不愿洗手的坏毛病,老师对已经养成洗手习惯的幼儿用照相机拍照下来,然后在班级的小红花园地里展览。同时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向幼儿出示两张图片,一张图为脏的小手,一张图为干净的小手,然后组织幼儿讨论:“你喜欢哪只手?为什么?”在老师的引导下,幼儿能说出脏手上有细菌,吃到肚子里会生病的道理。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学会洗手,当幼儿洗干净手后,教师及时在班级进行表扬,从而使孩子们逐渐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

2 故事引导法

故事引导法实际上也是一种榜样教育,但是这种教育方法主要是运用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向幼儿介绍遵守常规的典型,启发幼儿向文艺作品中的榜样学习,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方法。幼儿喜欢听有趣的故事,而教师充分利用故事教育的载体,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可以产生较好的效果。如何培养幼儿爱惜粮食,教师向幼儿讲述了《大公鸡和漏嘴巴》的故事,再组织幼儿讨论故事中的不同角色,启发幼儿爱惜粮食。在故事教育之后的进餐中,扔饭菜的行为明显减少了。为了强化教育效果,教师有时还组织幼儿模仿故事中的不同角色进行表演,使幼儿在游戏的模仿实践中学习和养成良好的社会品质。

3 生活体验欣赏法

生活体验欣赏法是指经常组织幼儿进行生活方面的自我服务活动,在活动中达到目的之后,组织幼儿观赏和评价自我服务的劳动成果,从中欣赏规范生活的美感和进行良好的情绪体验。当幼儿能够正确欣赏自我服务的劳动成果时,不仅会对生活常规教育要求产生迎合的心理,而且能够使幼儿获得成功感,从而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如在“小棉被叠整齐”的自我教育活动中,教师先让幼儿参观其他班级整齐有序的床铺,使其产生“要学习”的心理氛围。然后要求幼儿在每天的午休起床之后自己学会整理床铺。当幼儿通过小手把棉被叠整齐,使休息室变得整洁时,教师再组织其他班级的幼儿来参观,使幼儿对自己的劳动成果产生自豪感。这种良好的生活体验欣赏教育对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起到了重要作用。

4 行为巩固法

行为巩固法是指定期对幼儿的行为常规进行检查和评比,使其能够在生活常规的制约下自觉养成良好生活常规和巩固已经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方法。在行为巩固教育时,教师要注意使用适当的激励手段来促进幼儿坚持良好行为。行为巩固法有定期检查、评比、值日生活动等等。定期检查有每日的晨检、午检、晚检和每周一次的周检,在检查中对常规行为好的幼儿进行表扬,对常规行为较差的孩子个别帮助。评比可以每日一次,也可以每周一次,对评比中行为表现突出的儿童在墙报上挂上小红花,使其产生自豪感和荣誉感,以激励其他幼儿学习。由于幼儿年龄小,每天评比一次效果较好。如为了养成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可以根据班级幼儿的常规要求,在值日生活动中开展“小小检察员”的活动,每天安排一组幼儿担任班级的“检察员”,让他们检查和评价全班小朋友的生活常规表现,对幼儿的良好行为的养成作用很大。让幼儿成为常规教育的检察者和评价者能够有力的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幼儿生活管理范文第3篇

一、利用入园时段进行班级管理

幼儿的教育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的每一刻,然而班级教育管理工作却并非从幼儿来园的那一刻开始,而是在幼儿来园之前,即教师来园就开始的――教师来园前应已熟悉当天的教学内容(包括集体教学内容、体锻时的游戏方式、专用教室的主题等),并做好了相应的材料准备。之后,教师依据幼儿一日生活的流程进行不同的教育。

教师检查班级环境后将插牌提前摆放到桌面上以便幼儿来园时更轻易找到自己的插牌,自由选择心仪的自主性游戏。幼儿来园时,教师热情地接待家长与幼儿,和幼儿互相问好,根据情况做相应的提醒(如周一到周四提醒幼儿插牌和喝水,提醒不会拍皮球、运动量不足的幼儿拍皮球等)。此外,教师可指导幼儿照顾自然角、学习观察自然角并用图案、数字等方式做好相应的观察记录。幼儿进行桌面游戏时,教师巡回进行观察、指导。游戏结束后,教师有针对性地点评幼儿游戏的过程及成品。在根据主题进行晨间谈话之后,教师提醒幼儿盥洗。此外,教师应于每天清晨点名,确认幼儿的出勤人数。

二、利用生活常规进行班级管理

幼儿教育,始终坚持保教结合的原则,应以幼儿的安全健康为首要任务。因此,班级生活管理是班级管理工作中极为关键的一环。教师应从方方面面避免幼儿发生意外事故,做好幼儿的保健工作。

以幼儿秋季保健为例:教师要关注幼儿身体状况,根据幼儿身体状况和天气情况提醒幼儿及时增减衣物,摄取适当的水分。户外体锻前,教师应确保活动场地及材料的安全性,准备好衣筐(内有纸巾和小毛巾)。幼儿体锻时,教师应密切关注幼儿的活动情况,摸一摸幼儿后颈部是否出汗,根据幼儿的面色、呼吸、出汗量等调整运动量。盥洗时,要求幼儿卷起袖子(个别幼儿进行帮助),提醒幼儿用肥皂搓洗小手。幼儿盥洗结束,将毛巾架拿到走廊照晒,拖盥洗室的地板。盛饭时,教师注意要把窗户开小一些、巡视幼儿午餐时发现有幼儿饭已吃完时及时为其盛汤,避免饭菜变凉,引起幼儿肠道不适。午睡时,教师应在确保光线、温度适当的基础上加强巡视,适当整理衣服、帮幼儿把被子掖好(被子的四角应用线固定住)。幼儿体锻、放学时,教师一定要帮助幼儿将衣物整理好。(因衣服短、松紧不适导致衣服变样要请家长换衣服)

三、利用儿歌进行班级常规管理

在幼儿园生活中,每一时刻都可以成为帮助幼儿规范常规、养成秩序的重要时机。排队上下楼梯和洗手拿点心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却也是培养幼儿纪律性的良好时机。中班幼儿对于儿歌十分感兴趣,对儿歌中描述的行为更容易接受、转为内化,因此创编了两首儿歌,帮助幼儿明确排队上下楼梯和洗手拿点心的具体步骤。

(一)自编儿歌《上下楼梯》:

一只小手扶把手,一格一格向上(下)走。

看好前面小朋友,手放背后神气走。

这首儿歌在幼儿上下楼梯时可以使用。前面两句可以在幼儿走在楼梯上的时候念,重点强调“一只小手”扶和“一格一格”“走”。最后两句可以在幼儿已经上了楼梯之后(也可以是没有下楼梯或已经下了楼梯时)念,提醒幼儿小眼睛看前面,不要东张西望或摸旁边的东西,避免出现爬栏杆、突然跑向前面空开很远的小朋友和看着地上的标记一个接一个跳等危险行为。因为比较短,幼儿也容易记忆。

(二)自编儿歌《洗手拿点心八步歌》:

卷起小袖子,搓搓小肥皂。

冲冲小泡沫,池里甩三下。(一、二、三。)

擦擦小毛巾,小手交叉好。

排队拿点心,稳稳拿拿好。

这首儿歌主要描述的是从进入盥洗室洗手到拿好点心下位的时间段,建立在幼儿已养成看清盥洗室内是否有空位再进去的习惯的基础上。前面四个步骤是对在洗手池处洗手的具体要求,第五、第六步骤提醒幼儿拿点心前要用毛巾擦干小手和将小手交叉好,第七、第八步骤强调“排队拿”“稳稳”拿。

四、利用家园合作进行班级管理

当然,班级管理的工作少不了与家沟通。良好的班级家园管理能更多、更及时地给予幼儿满足其身心发展的机会。通过家长园地、班级主页、教师博客、短信、当面交谈、亲子活动等多种方式,教师与家长建立和谐友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家长配合教师的工作与教师一同引导幼儿搜集资料、丰富幼儿的经验。在家园共同协作的过程中,家园双方更深入沟通科学的育儿方法,更好地促进幼儿全方面地发展。

对于中班幼儿的班级管理,应从每一个细处着手,循序渐进地管理。幼儿班级管理并不是单一地对幼儿进行教育,而应同时从幼儿园生活中的班级教育、幼儿园生活中的班级生活、幼儿园生活中的班级常规和幼儿园生活中的班级家园几方面进行管理。

与此同时,进行幼儿班级管理时应注意方式方法:进行班级教育管理时了解每一个幼儿的状况、“一把钥匙一把锁”地因材施教,能更好地发掘幼儿的闪光点、更好地使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进行班级生活管理时以人文关怀幼儿、以甜蜜的爱在教师与幼儿之间创设温暖的氛围,能更好地为幼儿提供轻松愉快的学习与生活环境、更好地让幼儿融入整个班集体之中;进行班级家园管理时端正与家长沟通时的态度、关心每一个幼儿,能更好地提升家长对班主任的信任、更好地建立家园友好关系……这些细微的点点滴滴融汇在一起,才能构成和谐的班级,才能真正得到幼儿的认可、家长的认可。

幼儿生活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自主意识; 自我管理; 能力; 家园共育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3-111-001

对于即将要迈入小学的大班幼儿来说,独立的生活自理能力尤为重要。《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要与小学教育相互衔接。”因此,通过合理有效的方法,让幼儿学会自我管理,从而培养其独立能力、自觉性和自信心,为其顺利地从幼儿园迈向小学生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一、学习自我安排,增强自主意识

1.了解作息时间,学会自我安排

《纲要》指出: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我将一日作息时间表制作成图示、图片的形式,张贴在教室的墙壁上。通过幼儿的观察、讨论及教师的引导,帮助幼儿了解、读懂作息的安排。对于大班幼儿,已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每个月选一名班级之星,每星期选择不同的三位值日生,要求班级之星和每一组值日生负责自己组组员的餐具与饭菜,并进行分配。一段时间后,发现幼儿能自主安排自己的活动,知道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

2.共同制定规则,学会自控自律

通常情况下规则的制定是由教育者或成人来完成的,幼儿是规则的执行者和实施者,是被动的接受者。进入大班后 ,孩子们各方面的能力都有了明显增强。因此尝试把主动权交给幼儿,让幼儿通过同伴间的提议、讨论、协商的方法来制定、实施、评价规则,使幼儿感觉自己是班里的小主人,让外在的意识内化为行动,让幼儿学会自控、自律,从而提高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

开学初我通过晨谈、情景表演等形式,让幼儿发现自己平时生活、学习、游戏等方面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及随之带来的危害性。引导幼儿互相讨论、交流、分析,让幼儿认识规则的重要性,知道遵守规则的必要性。从而让幼儿协商制定生活、学习、游戏等方面的规则,并加以执行、评价。如阅读区的区域活动中,小朋友会互相提醒安静地看图书,不离开位置,小声地和同伴交流图书内容等。

3.自行整理物品,增强“主人”意识

平时经常会有小朋友来问我:“老师我的橡皮不见了;老师我的铅笔没了,不知去哪里了……”小朋友对自己物品的管理意识非常差,经常忘了这个丢了那个,当自己要使用时才发现东西少了。对于大班幼儿来说,应该具备自我物品的管理能力,能管理好自己的物品。因此每次离园前,我就请幼儿先整理自己的书包,检查一下自己的物品,并将书包里的物品进行有序的摆放。起初阶段需要老师的提醒,但一段时间后小朋友能自觉地整理好书包。

除了学会整理个人的物品外,也应具有整理集体物品的意识。在区域活动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主题活动的开展以及幼儿的个体差异,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操作材料。每次活动中小朋友的兴趣都非常浓厚,但活动后只有在老师的提醒下才能整理材料。因此我会利用晨谈或餐后活动,让幼儿理解区域活动中的材料、玩具都是小朋友自己的东西,是大家共同的玩具,应该共同整理。并请幼儿讨论玩好玩具后应该怎么做,才不会损坏、缺少。间接地让幼儿知道自己是班级的小主人,要管理好自己的材料、玩具,不断提高幼儿的自我管理意识。

二、教师以身作则,提升实践效能

教师是幼儿最直接、最喜欢模仿的对象,教师自身的为人处事对幼儿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幼儿对自己操作材料的整理、摆放意识比较淡薄,平时教师总是以语言提示的形式提醒幼儿将材料摆放到原处。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只能让幼儿机械地完成老师的要求,新《纲要》指出:“教师的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因此平时我对教室中物品的摆放会做出良好的榜样。如每次教学活动结束后,我会及时地收拾、整理教具。将教玩具摆放整齐,或收集到专门摆放教玩具的橱柜里。如今发现每次教学活动后,小朋友也能将自己的操作材料摆放到固定处。可见,教师的行为能感染幼儿,从而促进幼儿生活自我管理的能力。

三、重视家园携手,共促自我管理

幼儿在园能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会自己吃饭、穿衣等,但在家的表现却截然不同。平时家长只重视知识,忽视了生活技能对孩子的重要性。尤其对即将进入小学的大班幼儿来说,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行为习惯、自我的管理能力能增加幼儿的自信心,使其能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不仅只是幼儿园单方面的工作,更应该是家长需要关注的问题。

1.参与活动,提升教育理念

教师应帮助家长有正确的认识,为家长提供科学的育儿方法。幼儿园可召开专门涉及一块让家长正确认识孩子,让孩子学会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内容的家长会,或通过《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的讲座,帮助家长了解应该衔接什么,应该如何正确地教育孩子、引导孩子,为孩子进入小学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同时,教师可以在家园栏设计一块科学育儿的栏目。向家长提供如何让孩子提高自我管理的知识,帮助家长全面认识幼儿的发展,让幼儿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除此之外,利用节日和学期末开展家长半日活动,活动中展示幼儿入厕的自理能力、整理书包的能力等活动,让家长直观地观察到孩子自我管理能力的表现,意识到孩子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性,这样家长有了体会后,会更加积极主动的配合老师。

2.参观小学,领略小学生活

很多家长会把幼儿应该掌握的生活技能都包办代替,或把任务交给老师。为了能让家长更正确地了解小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状况,我们组织家长参观小学,让他们亲身感受小学生从早上入校后独立学习、生活的场景。通过对小学生半天的观察,使家长深刻意识到孩子独立生活管理能力的重要性,从而能更科学地引导、教育自己的孩子。

幼儿生活管理范文第5篇

一、要辩证地处理“爱”与“严”,施爱与施教相结合

有一句话大家都知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营造温馨、宽松的家庭式氛围,让幼儿有一个愉快的充满爱的学习生活环境。幼儿是非对错观念淡薄,知识经验储备少,没有独立的生活能力,需要我们在生活上的悉心照顾,行为习惯上的耐心引导,更加渴望得到老师情感上的关心和爱护。每当有新生,教师都要提前做好工作,详细询问了解孩子的家庭环境、教育条件、家庭成员、个性特点、身体状况、在家表现等等,入园后做到亲切、关怀、热爱每一个孩子,一切为了孩子。让孩子们从每日每时每刻和老师的友爱相处体验中,潜移默化地接受道德品质和习惯的熏陶;通过与老师的相处去体味人世间的冷暖,萌发关心他人、热爱人生的积极态度。但教师要把握好“爱”与“严”的关系,理智地去关爱孩子,不偏爱溺爱,把教育目标和内容更多地蕴藏在关爱孩子,引导孩子的行为之中。“爱”而不严,多用语言、表情、动作去感染孩子,一句发自内心的赞美之词,一个充满鼓励信任的眼神,一个绚烂的笑脸,都会使孩子感受到你的爱。孩子感受到像母爱一样的温暖,他们就会对老师充满爱,无怨无悔地接受老师的教导,使每个孩子在老师爱的哺育下健康茁壮地成长。

二、平等协商,精诚合作,与同事共同管理班级,增进班级管理能力

在幼儿园这个群体里,同事之间存在着需要密切配合的互补关系,即能以自己的长处弥补他人的短处,使每一位教师的长处得到充分的发挥,避免其短处对工作的影响。班级管理工作大家要有协商,有计划,共同实施,交流反思,然后共同解决和总结。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幼儿园的班级管理工作,虽然事务繁杂,但大家通过讨论协商,就能在集体的智慧下对班级的管理工作达成一致意见,大家朝着同一个方向去努力,这样班级管理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做好班级的教育教学管理,提供适合幼儿年龄的教育

最好的教育就是适合孩子年龄发展特点的教育,不同的年龄段应提供相应的教育。班级教学过程管理是对教学活动开展所涉及的各种要素及活动的管理。如具体的教学活动对象、教学活动方案的设计、教学活动方式的选择、教学活动材料的准备、教学活动环境的创设、教学活动过程的突发事件等。因此,教师在班级管理中,首先要对自己班级的孩子要有一个清晰的了解,选择最适宜的教学活动方式,设计好每一个教学活动环节,提供各种教学活动材料,以便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达到教育教学的优质效果。

四、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幼儿学会管理自己

制定共同遵守的生活常规。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是注意幼儿的生活常规应符合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既能养成遵守一定的行为规则,养成遵守纪律的习惯,又能轻松愉快地活动,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如果老师只是爱孩子,而没有常规,没有正确的教育引导,班级就会像一盘散沙不成形。幼儿一日生活常规要做到一环接一环,动静交替,井井有条。常规要做到一切为了孩子着想,处处方便幼儿。在一日生活常规中培养幼儿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常规一经订立就要共同遵守,老师也不例外,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孩子不做的,自己绝对不做,因为教师的榜样表率作用,对孩子影响是巨大的。生活常规确定后,还应做到全面管理和个别照顾相结合,注重个体差异,既要照顾全体幼儿,同时对体弱多病或有生理缺陷的幼儿,给予特殊关照。还要注意纠正个别幼儿的不良习惯。

五、家园同步教育是关键,家长工作都是班级管理的一部分

幼儿生活管理范文第6篇

关键词:幼儿 小班生活 常规管理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9-0234-01

《幼儿园教育纲要》中谈到“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 “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幼儿常规就是幼儿必须遵守的日常生活规则。它是幼儿园促使幼儿的生活内容丰富而有规律,调动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自主性和独立性而采取的有力措施。小班阶段是幼儿跨入集体生活的重要转折点,这时期的幼儿无论在生理、心理上都处于个体发展的低级阶段,在品德教育上处于他律时期,是进行常规教育的关键期。

如今幼儿园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娇气、任性、服务意识不强、动手能力较差、以自我为中心。小班幼儿在这方面表现更为突出,幼儿园应教会幼儿遵守集体生活的一些生活行为准则,学会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因此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的生活常规习惯就显得非常必要。

1 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积极配合幼儿园的教育

有的幼儿在幼儿园表现很好,但一回家,家长往往随其自便,不能严格要求,使幼儿园的常规教育功亏一篑。其中关键是家长要放手让幼儿自己动手,但许多家长因为怕孩子做得不好、嫌孩子做的太慢,就包办代替,使孩子失去了许多锻炼、巩固的机会。因此把教育延伸到幼儿的家庭,让家长参与教育,配合幼儿园培养幼儿在家在园的一致意识。

2 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培养自我管理意识

众所周知现在的家庭几乎都是四个大人围着一个小孩转,有的甚至还有保姆,所以幼儿在生活自理上很差。因此盥洗、解便、进餐、午睡等环节就成为小班工作的难点,同时也是我们生活常规建立的关键环节。可采取了以下的几种方法:

2.1示范、模仿法

教师应改变以往单一说教的形式,以及“不准这样”、“不准那样”的戒律,采用有趣的教育方法,让幼儿在看看做做中主动、自觉地学习。如在学习折餐巾的常规时,我采用“变魔术”的形式,先教幼儿擦完嘴巴后,再将正方形的毛巾变成长条形。请幼儿模仿我的做法,一会儿就学会了折餐巾。再如在进行点名这一常规和晨间入园时,请能力比较强的幼儿做示范,其他幼儿模仿他的做法,既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又培养了幼儿互相帮助的精神。这样幼儿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就很容易掌握一些生活常规。

2.2妙用儿歌

儿歌短小精悍,读起来朗朗上口,易记,在对儿童进行生活常规时应多使用。笔者经常使用它来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帮助幼儿掌握生活常规的要领。在洗手的时候,笔者边教幼儿一边洗一边念:“小朋友,来洗手,洗手先要挽袖口,洗手心,洗手背,洗手缝,洗手腕,看谁洗得最干净。”洗脸时念:“小毛巾,对着放,扯平放在手里头。洗眼睛,洗嘴巴,洗洗脸,最后洗洗小鼻子,看谁洗得最干净。”这样幼儿在不知不觉之中根据儿歌引导的步骤完成了洗手、洗脸的任务。教师可根据幼儿的情况和各环节的情况,随机地编念一些儿歌,来帮助幼儿掌握常规环节。

2.3在游戏中学习

幼儿喜欢在有趣的活动中接受教育,而游戏则是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的良好手段。因此应充分利用教学游戏对幼儿进行生活常规教育。开学初教师应组织幼儿玩“找朋友”的游戏,在老师的引导下认识自己的毛巾标记,并反复找出自己的标记,找自己的标记朋友,使幼儿很快地记住了自己的标记,学会用自己的杯子和毛巾。笔者还通过智力游戏“猜猜我是谁”,加深幼儿对班上老师的认识,对小朋友的认识,增进与老师、小朋友的感情。再如开学初往往小班的孩子玩了玩具后容易乱扔、乱放,如果教师包办代替,替幼儿收拾玩具,势必违反了《纲要》中“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作为教师应放手让幼儿自己学习逐步进行自我的管理。可采取 “送玩具回家家”的游戏,当幼儿玩了玩具后,在收拾玩具时,教师就说:“小朋友,送玩具回家了。”如果有些孩子动作较慢,或者还想玩时,就以玩具的口吻说:“怎么我的汽车宝宝还没有回家呢?”这时幼儿就会很快地将玩具送回来。通过这样反复的游戏,幼儿知道什么玩具改该送什么地方,加深了幼儿玩具哪里拿,哪里放的常规习惯。

2.4夸张的比喻

在生活常规中,有时运用夸张的比喻是非常有利的,它是促进常规管理的有效途径。就拿吃饭这一环节来说吧,吃饭慢是小班幼儿的通病,因此常常很多老师都伤透了心,费了很多精神。大家都知道小班幼儿年龄小,思维仍带有很大的直觉行动性,另外小班幼儿还喜欢夸大想象,根据这样的年龄特点,就可采用夸张的方法使班级幼儿在进餐上有较大的提高。在幼儿吃饭时,经过笔者仔细观察,了解到多数孩子是咀嚼较差,不肯吞。于是就自己亲自示范,并夸张说自己是大老虎、鲨鱼的嘴巴,能嚼得很快,并还不时地鼓励不肯吞的孩子,要像吞糖一样。自己一边说一边做,在巡视中,笔者还不停地说:“怎么听不到老虎的牙齿声音了”,其实这也是在提醒孩子们要不断的咀嚼,不能包饭。经过笔者的老虎、鲨鱼的牙齿等夸张比喻,孩子们吃饭的速度大大的提高,包饭的现象减少了。

2.5发挥大红花的魔力

为了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和激发幼儿在各方面的进步,应发挥大红花的作用。放学离园也是一个很乱的环节,如果组织得不好,很容易造成安全问题的发生。因为有的孩子吃完了饭,而有的孩子没有吃完饭。在这种情况下,应等大多数幼儿吃完饭后,把剩下的幼儿交给保育老师,自己再组织其它的孩子放学。这时有的孩子会到处乱跑或玩玩具,笔者就发挥了大红花的魅力,手举着大红花,并嘴里念着:“我有许多大红花,小朋友们都爱它,请你快快坐坐好,坐好了就发大红花。”小朋友看见后,很快的就坐好安静下来。同时,笔者还用红花鼓励幼儿的进步,如:吃饭独立地吃,睡觉不哭,自己解便等良好的常规习惯,提高了幼儿的自信心。

幼儿生活管理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幼儿 一日生活 常规 管理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里所指的“规矩”、“方圆”则是良好行为规范的泛指。幼儿自入园以后,一日生活的安排与家庭不同,活动的安排带有明显的组织性、目的性和协调性,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建立良好的常规,促使幼儿具有合理的生活节奏,确保一日活动正常有序的开展。“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具体操作者、执行者,要时刻做个有心人,学会分析、判断孩子的个体差异,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完善班级的常规管理。

1因势利导,将有意教育与随机管理巧妙结合

良好的规则是一切活动的保障,而幼儿常规培养又是一个艰巨而又漫长的过程,许多教师对于常规的认识是笼统的,没有任何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导致常规教育混乱、效率低下。为了避免常规管理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教师将有意教育与日常生活的随机管理巧妙结合。

1.1在有意教育中“弱化”

在有意的常规教育中教师要做到适可而止,许多教师往往会心血来潮,在某一段时间就会狠抓常规,围绕一个话题老生常谈,其结果适得其反,幼儿就如弹簧,压得越重弹得越高。因此教师要避免用强化式、有目的的训练来管理常规,而应通过在教学活动、游戏等形式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幼儿进行引导。

如:语言活动《听话的朋友》,以设置娃娃家场景(衣物放在床底下、柜子后、椅子下,屋子里一片狼藉)的方式让幼儿感知这一片狼藉的情景,是由于大家不爱整理造成的。在孩子的视觉和情感受到严重冲击后,我再以故事《听话的朋友》引人入境让孩子深刻的体会到,不整理自己的衣物会给我们的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以至于主人公拉拉起床以后找不到衣物而迟到。这充分说明了常规的培养也需要情感的烘托,在情景交融的有意教学中幼儿才能轻松的学会遵守良好的生活常规。

1.2在随机教育中“突显”

俗话说的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幼儿良好常规的培养要从身边的每件小事做起,从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要求做起。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时时会出现各种情况,而这些情况中所蕴涵的教育内容,就是随机教育的良好契机,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契机,突显其教育价值设制特定的环节,及时的给予指导。

如:一次户外活动后,大家都口干舌燥,一拥而上把茶桶围的水泄不通,这样拥挤的场面不但使很多孩子接不到水,而且在挣抢的过程中把水都浪费了,使得动作慢的孩子没水喝。针对这一情况,我与幼儿共同制定出有序喝茶的规则:

①能认识自己的茶杯,用自己的茶杯喝茶,预防疾病的传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②能有序的排队去喝茶;

③及时的关好水龙头,避免浪费现象,通过有效的引导和长期的督促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喝茶习惯。

2联系实际,让幼儿成为规则制定和管理的主角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这充分说明了在规则建立的过程中,教师要联系实际,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以尊重孩子为准绳,把孩子当成规则制定的参与者。

2.1规则制定要联系生活、切合实际

规则是一种约束幼儿行为的准则,因此教师在制定或介绍规则时,就要有针对性的结合实际,在具体的情景中引出规则,让他们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明白规则的具体要求,并懂得规则执行的意义。如:我们以幼儿年龄特点为依据,对小班和中班孩子的就餐环节制定了合适的规则,小班幼儿的就餐要求是:

①安静就坐,愉快就餐;

②学习使用餐具;

③学习文明的就餐行为,不挑食,学会保持桌面、地面干净。

而到了中班我们对他的就餐要求也会进一步的提升:

①安静、愉快就餐,坐姿自然;

②正确使用餐具,用手扶碗,学习收拾碗筷;

③逐步养成文明就餐的习惯,细嚼慢咽,吃饭不发出响声,不剩饭,学会保持、地面干净;

④逐步养成“四静”习惯:桌面干净、地面干净、身上干净、碗内干净。但在规则制定前要明白:幼儿遵守规则的过程是幼儿行为规范的过程,我们制定的每一项规则都要在充分了解幼儿现有的能力水平的基础来确定。

2.2让孩子成为常规管理的主角

规则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可以起到规范引导幼儿行为方向,提升幼儿生活质量的作用,但规则的建立,不仅需要外部控制的约束措施,更需要把幼儿当作主体来看待,让幼儿参与到常规制定的过程中来,从而引发幼儿对规则的探索和思考,制定出适宜的规则。

幼儿在园椅子是他们不能离弃的伙伴,但孩子们从没意识到要爱护椅子,有的踩椅子;有的推椅子使它发出刺耳的噪音;有的把饭菜洒在椅子上也不收拾………在孩子们的糟蹋下,有的椅子断胳膊少腿,有的椅子成了花脸猫。分析了孩子们的种种表现,我认为提高孩子的爱护、管理、责任意识是关键。因此我在每条椅子后面写上了号次,采取了“责任到家,对号入座”的措施,让每个幼儿在讨论和实践中制定出使用椅子的规则。在此基础上,让全班幼儿轮流当“卫生小天使”,负责协助教师管理班级的常规在此过程中不仅提高了管理者的服务意识和监督管理意识,还给幼儿提供了自我展示的平台,促使幼儿能自觉的参与管理,真正成为管理的主角。

幼儿生活管理范文第8篇

关键词:岗前培训 帮扶与指导 管理与成长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3-0231-01

幼儿园的生活老师是以料理幼儿生活为主,兼有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并能成为教师实施教育活动的得力助手。而我园生活老师带的是混合班,相比其它幼儿园来说,她们的工作要烦琐与复杂多。因为她们面对的不是同一年龄班的孩子,而是大、中、小各个年龄阶段的幼儿。由于幼儿园自身条件的限制,孩子活动和吃饭的教室不在同一个地方,每天生活老师要把二楼、三楼、甚至是四楼的孩子集中在一楼或者二楼的活动室来进餐,而午睡的教室又在四楼或者五楼,并且班额也比较大,往往一个班五六十个孩子,因此,对我园的生活老师来说,工作是非常辛苦的,安全压力也是非常大的。纵观我园的生活老师素质也是层次不齐的,有幼师毕业的学生,有曾经在其它幼儿园工作过的具有一定经验的保育员,也有热爱这个职业但没有这方面工作经验的下岗工人;有年长的,也有年轻的……面对这一特殊群体,如何有效地帮助她们尽快熟悉我园生活老师的工作流程并能科学有序地开展工作呢?近几年来,在混合班生活老师的管理与成长方面我们作了一些尝试,并取得了一定效果。我们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

1 抓好岗前培训,帮助生活老师尽快熟悉工作流程

每学期需要招聘新的生活老师时,我们都要提前计划与安排,并在上期末的最后一个月进行岗前培训。首先进行职业道德培训,由园领导授课。一方面对生活老师进行思想教育,要热爱幼教,热爱幼儿,言行举止符合教师职业需要;另一方面组织生活老师学习幼儿园各项规章制度,了解生活老师工作职责。第二、拜师学艺。在这一个月的岗前培训中要让刚来的生活老师到有经验的生活老师班级蹲点学习,让她们熟悉生活管理及保育护理各个环节,学习有经验的生活老师是怎样组织幼儿午餐和晚餐的。比如,中午如何到各班级接孩子,从哪个班级开始,要做哪些工作;接几个班的孩子时应该怎样排队;怎样安抚新小班哭的孩子;到午餐教室时要做些什么;吃饭时有些什么要求;吃完饭要做什么;午睡时又要做什么等等点点滴滴,都需要生活老师一一熟悉并能运用自如。我们采用“一听二看三实践四改进”的培训方式,即先听园领导、保育教研组长、优秀生活老师的讲解,然后到寄食班现场观摩与学习,自己尝试着组织活动,针对实际练习情况不断改进方法。我园一般是让新来的生活老师到班见习两周后试着来组织活动,幼儿园指导教师根据每个生活老师的实际掌握情况再针对性的指导与强化。

2 做好学期初的帮扶指导工作,使教师克服畏难情绪

每次开学的前三周,我园全体行政后勤工作人员及值班人员都要到寄食班开展帮扶指导。因为新招聘的生活老师岗前培训虽然具备了一定的知识技能,但每期都有新生增加,她们还不能完全掌握每个孩子的特点,加之新生哭闹现象严重,我们的生活老师往往手忙脚乱。表现为:工作起来没有头绪,幼儿进餐秩序比较混乱,这些问题都需要幼儿园对她们进一步跟踪指导。因此,在生活老师接孩子们排队、进餐以及午睡、起床等每一个环节中,幼儿园都安排专人帮扶和指导。比如,协助生活老师教幼儿排队;帮助新小班幼儿入厕盥洗;给幼儿盛饭分菜;帮助生活老师组织游戏活动;在幼儿起床时帮助整理衣物等等。通过几周的跟踪指导,生活老师更加熟悉了工作流程,组织方法也比较科学合理了。而且在帮扶过程中,生活老师感受到了紫幼这个大家庭的团结与温馨,她们更加热爱幼儿,更加细致地做好了生活护理方面的每一个工作环节。

3 定期开展生活老师的培训与教研活动

对生活老师的培训以及生活老师教研活动的开展,我园采取专人负责,定时开展,并拨给一定的教研经费。我们采取单周星期一下午集中培训,由保健医生组织并开展活动,园领导要参加。培训的内容为:幼儿日常生活护理的基本知识;各种传染病、流行病的预防;幼儿进餐的准备与要求;幼儿午睡的准备与要求;进餐安全工作须知;发生意外事故处理方法;日常消毒知识与运用等等;开展的教研活动有:保育经验分享,问题探讨,生活自理能力大比拼,消毒工作评比,生活老师技能竞赛等等。我园的生活老师在教研活动中和我们带班的老师一样,她们也时时感受到成长的快乐,特别是每一次生活自理开放日活动,孩子们出色的表演,家长们积极地参与,让所有的生活老师感动得热泪盈眶。

4 加强自我学习,培养反思能力

除了集中学习相关生活护理和保育方面的知识外,幼儿园每年订阅了10几种幼教杂志,我们常鼓励生活老师勤于阅读,书写心得,并能在工作中,培养总结与反思的习惯。我园有一位叫向英蓉的生活老师特别喜欢学习,平时除了向有经验的生活老师请教外,她还经常到幼儿园骨干教师张琰、罗静等所在的班级听课,学习骨干教师们是如何组织幼儿活动的,并常把班上学到的知识大胆运用于自己组织的午餐、晚餐活动中。孩子们特别喜欢她,家长们对她的工作非常满意,她也常常将工作中的点滴收获书写出来,在去年的市幼儿教师论文评比活动中,她所撰写的有关保育方面的论文还获得了一等奖。

5 检查与考核,表扬与奖励相结合

幼儿园值班人员每天除了考勤、园内安全巡视,离园、入园的接待外,还着重检查中午和晚餐寄食班师生的活动情况。值班人员及时到教室清点各班幼儿进餐人数,观察进餐幼儿情绪及身体状况,检查幼儿园饭菜是否符合孩子的胃口,检查生活老师组织的活动是否科学规范等等。每次检查均要作记录,发现问题及时交流并则其改进,对工作中好的做法及时表扬,并在全园范围内进行经验交流。幼儿园每月对生活老师的工作情况进行量化打分,每期末进行工作考评,每年还要进行年度工作考核,对成绩突出者实行奖励。

幼儿生活管理范文第9篇

关键词:幼儿园;一日生活;管理问题

幼儿园对于孩子一天的学习、生活管理,并不是对学生的所有事情大包大揽,而是在传统教育理念上的创新,对学生进行人文化管理,采用科学的管理方式,落实相关人员的管理责任,使幼儿园管理变成人人均可管理,且可管理较好。

一、现阶段幼儿园一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教育环境不丰富

在对孩子一天的学习管理过程中,教师创设的教育环境不够优良,有很多不利于孩子健康发展的方面呈现在孩子们的学习环节当中,这无疑会使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厌学情绪,这种枯燥乏味的教学很难使孩子集中注意力,并逐渐在学习过程中放松警惕。

2.在教学过程中忽视教学环节

在幼儿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仍然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无论是孩子在学习、生活、游戏的各个环节当中,教师对幼儿的教学仍然不能避免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这往往会忽视幼儿自主学习的本能,忽视他们自身的学习兴趣以及生活能力。

二、不断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1.用行动与爱打动孩子

幼儿极度缺乏安全感,只有老师用真诚的心对待孩子,用真切的关心感动孩子,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尽快适应新的环境,与老师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比如,每天孩子到学校的时候,用微笑面对每一个孩子,用温柔的话语问候每一个孩子,要时刻注意与孩子的聊天与互动,主动温柔地与孩子交谈,使孩子尽快从与父母分离的伤心中解脱出来,尽快适应新的环境。

2.制订适合的教学任务

每一个学生都是个性化的存在,老师在设定教学任务的时候,要注意考虑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要时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老师应注意对学生进行成功引导,不能一味批评指责孩子,要适时依据每一个孩子的学习能力设定适合孩子自身的目标,让他们体验成功的感受,这样也能使孩子对于学习的热情达到最大化,提高他们对于学习的兴趣。

3.注重因材施教

每一个孩子的兴趣爱好是不同的,他们对于学习的侧重点也是不尽相同的,那么依据每一个孩子的特长进行差异化培训是至关重要的,这样可以满足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化需求。另外,不同年级的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程度也是不尽相同的,老师应该对孩子的学习内容进行人性化布置,让孩子对所选择知识进行自主选择,由孩子理性对自我水平的提高进行考量,自主布置自己的学习任务,老师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起到监督作用,最重要的是看学生是否能够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自我设定的任务。

4.创新教学方式,避免枯燥乏味

即使运用最新的教学方法,长期持续下去,也会使学生产生疲劳感,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适时结合最新科学技术,将讲n与高新科技相结合,用思辨的思维模式,创新讲课方式。

三、创建优质的班级风貌

优质班集体的创建,有利于孩子一日生活、学习的规范化,因此,要不断加强对于班集体的优质化管理。

1.坚持榜样的力量

榜样的力量不仅是指老师要以身作则,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同时也要求班级中学生的榜样带头作用。老师的榜样作用,可以对学生自身行为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如果老师只是要求学生上课坐端正,而老师讲完课之后在讲台上不注意形象,趴在讲桌上,又如何形成威信,对孩子起到正确的引导。另外,不能忽视同一个班级中同班同学的带头作用,老师对孩子产生的影响更多是来自于老师的神秘感与自身的威严,而同龄人之间的影响则能够更直接影响周边的同学。例如,当一个同学对于上课所讲的内容不理解,向周边同学询问的时候,会引起周边很多同学的共同学习,这也是一种榜样的带头作用。老师要注意引导孩子们的心态,使他们用正确的态度来面对学习。

2.因人而异,培养习惯

对于不同阶段的孩子来说,他们的思维模式,动手能力都有较大差别,老师不能对每一个年级的孩子同等看待,用同样的教材进行讲授,这样将会使高年级学生无法真正学到知识,而低年级学生不能听懂所讲授的内容。另外,在平时的生活中,要注重孩子们良好习惯的养成,要教授孩子们基本的生活技能,对于平时所用的玩具、餐具,要进行合理放置,引导孩子们在用完自己的物品之后,要进行归位,促使他们从小养成按部就班的良好习惯。

对幼儿园的一日生活进行管理,不是单纯站在老师、家长抑或学生的角度,对班集体进行管理,而是要综合考虑这三方面的因素,协调三者之间的关系,理性地对班集体进行管理。无论我们以怎样的形式进行管理,其最终目的都是希望能使孩子得到最好的教育,收获最快乐的童年。对于孩子的教育一定要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对每一个孩子平等对待,不能出现差别对待的现象。

参考文献:

幼儿生活管理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幼儿; 一日生活; 稳定性; 灵活性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9-098-001

教师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这就要求我们对时间的安排应有相对的稳定性和灵活性,要既有利于形成秩序,又能满足幼儿合理的需求;既照顾到个体差异,常规要求又能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可以因时、因地灵活地运用。

一、一日活动时间表

有的老师认为幼儿园的时间没必要排得那么细,把几点钟干什么写得太细,反而禁锢了老师。如果班级在搞主题活动,很多活动时间应视内容和孩子的兴趣来定,而不是根据我们固有的时间表定。

有的老师反对,说那怎么行,不写清楚什么时候干什么,老师就没参照,根本无法组织活动。

两个活动时间安排到底哪个更合理呢?其实这两种活动时间安排利弊皆有之。第一种是比较大胆、创新的时间表,适合那些教学能力强、勇于创新、有一定工作经验的老师。新《纲要》允许教师建立相对稳定又有弹性的活动日程,但不是任何时间安排都可以弹性,它以不影响幼儿园的整体工作为前提。第二种时间表定的具体细致,非常便于教师执行。这种时间表比较适合教学经验不太丰富、教学能力一般的教师,同时比较适合托小班的孩子。但在执行过程中不要过于刻板,把半天时间排得满满的,让孩子一会儿干这,一会儿干那,各个活动不连贯而且仓促。

其实时间表只是一个参照,教师一定要随时观察孩子的需要,做出合理的安排,这才是最好的时间表。它能为老师管理幼儿的一日活动指明大致的方向,同时教师也不能一味刻板地执行它,否则会束缚教师、幼儿的手脚。

二、预设的活动

对于教师预设的教学内容,如果部分孩子已经熟悉了,我们该怎么办呢?例如老师在教授《小熊过桥》这首经典儿歌时,部分孩子说:“我学过了!我会了!”老师会说:“学过再学一遍,还有小朋友不会呢!”于是老师按照预定教案的程序,先示范朗颂,然后理解儿歌含义,再让孩子跟念若干遍。孩子们渐渐坐不住了,特别是那些学过的孩子。由于事先安排的时间是25分钟,老师不愿意提前结束,批评了那些不守纪律的孩子,教育大家要坚持到底,然后继续念儿歌。教师有没有考虑过,我们这样固执地按照原定的计划进行教学,孩子的学习效果会好吗?教学的价值大吗?这是不是在浪费孩子的时间,让他们做不愿做的事情呢?这样的课要不要上?不上又如何打发剩余的时间呢?

其实,当发现孩子确实对教学活动失去兴趣时,教师不妨及时调整教学计划。相反,如果有的活动中孩子们的兴趣浓厚,教师应抓住教育契机。这样我们的教育就更能体现尊重与自主。

三、集体活动中时间的隐形浪费

一直以来,幼儿园比较强调集体性活动和统一行为,每日活动的安排和时间的分配强调统一、固定。这样一来便时常导致时间的隐形浪费和幼儿的无谓等待。特别在一些集体活动中,由于不同幼儿完成任务的速度不同,于是出现多数人等待少数人的时间浪费现象。例如在中班的美术活动中,常常有部分孩子先画完画,在那里无聊地等待,被老师告知:不能发出声音影响其他小朋友画画……其实我们忽略了幼儿的天性,活泼好动的孩子怎么可能安安静静地一直坐在那里无聊地等待呢?因此,教师应改进活动的组织策略、变化教学形式,减少轮换、等待现象。根据实际情况随机调整一日活动的安排,打破以往整齐划一的时间安排,使一日活动的管理既有相对的稳定性,又有一定的灵活性。上述案例中,教师可以让先画好的孩子听听音乐,或者去图书角看看书等等,使消极等待变为积极等待。

四、一日活动中突发事件的处理

在幼儿园里,不论是教学活动、游戏活动还是生活活动,时常会有突发事件产生。突发事件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活动的正常开展,但又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因此,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兴趣、突发事件的性质来决定如何处理:或将其作为生成新的教育内容的契机,而进行集体教育活动;或另行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进行个别教育。这也是教师应该掌握的一种基本的教育策略。

记得在一次“家长开放日”活动中,发生了一个小插曲:两个孩子为争抢一个皮球打架了。我考虑到类似的争抢事件在幼儿园生活中经常会出现,正好有家长朋友也会反映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与人争执的事情。于是,我采取让大家参与讨论的方式来处理这一突发事件。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的发表着自己的看法,说得非常有道理。使他们在老师的引导下了解纠纷发生的原因,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换位思考的方法来分析问题,学习解决问题的技巧,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使孩子懂得如何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而且孩子们讨论完,师幼接着进行后面的活动。

可是有的突发事件就不适合集体讨论,而应该个别处理。我们在幼儿园的游戏活动进行中,往往会有某个孩子因为生气离开队伍了。这时教师没有必要中止正在进行的游戏,去处理这个孩子。因为他没有对集体活动造成大的影响,而是暂时离开集体排解自己内心的消极情绪,对他本人是有益的。教师只需关注到这个孩子的安全,游戏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了解情况再做一些梳理工作。这样不会引起幼儿之间的相互模仿,出现防不胜防的现象。

幼儿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活动中个别孩子违反纪律,教师便立即停止正在进行的活动,批评教育起来,这时班里的其他孩子都必须端坐着“陪批”。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应有的活动时间被无情地剥夺了。

总之,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内容与组织实施,都是有关幼儿园班级活动时间与顺序的。活动内容基本上是预设的,是相对固定的、静态的内容;而一日生活的组织则是实际执行生活制度的工作,它虽然以既定的内容为依据,但也根据实际情形随机调整而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因而它是动态的内容。

参考文献:

上一篇:行政综合管理范文 下一篇:财经管控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