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科学教育范文

时间:2023-10-27 17:34:15

幼儿科学教育

幼儿科学教育范文第1篇

一、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科学素质

老师的科学素质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老师的科学素质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开展的效果,如果老师的科学素质比较高,了解的科学知识多,也有正确的科学态度,那么老师在开展幼儿科学活动的过程中就可以运用最简单的语言和行为来让学生明白科学知识,老师的科学素质决定着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的程度,因此,老师们想要更好地开展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就需要老师提高自身的科学素质。老师要多看书,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原理,不断提高自己获取科学知识的能力,老师只有先丰富了自己才能正确地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学习。老师还要对科学有一个重视的态度,老师要尊重科学,积极引导学生探究科学知识,帮助学生培养探究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当学生遇到难题的时候,老师也要鼓励学生,引导学生克服困难。比如说,老师在开展《独特的指纹》的科学教育活动的时候,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指纹,引导学生发现指纹的外形和类型,之后让学生观察自己的指纹和身边同学的指纹,通过观察让学生有机会去探究每个人的指纹是不是一样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感到繁琐,这时候老师要不断地鼓励学生,让他们坚持探究。

二、将幼儿科学教育渗透进各个课程教学当中

幼儿科学教育和其他学科教学是有关联性的,老师们应该在幼儿教育的各个课程中都渗透进幼儿科学教育,将幼儿科学教育和其他学科教学相结合之后,老师可以传达给学生更多的知识,能够扩展学生的视野,也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广泛性和实用性,这样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老师们在各个学科教学的过程中都要尽可能地渗透进幼儿科学教育,比如说,老师在给学生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会给学生提到杨利伟,老师会让学生认识杨利伟这个航天英雄。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下杨利伟在神舟五号船舱里面拍摄的照片,让学生感受从太空上看地球的感觉,之后老师开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进幼儿科学教育,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其他兄弟姐妹,这样老师进行《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九大行星的位置和安全。老师在其他学科教学过程要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地进行幼儿科学教育,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全面发展。老师将其他学科教学和幼儿科学教育结合在一起,能够帮助学生调动已有的科学知识基础,也能够让学生对事情有更深的理解,也让学生拥有自己的想法。

三、重视家长的作用

很多老师们在进行幼儿科学教育的时候都忽视了家长的作用,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家长是陪伴幼儿最久的人,老师们在教学的过程要重视家长的作用,这样可以让学生的科学知识面不断扩大。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学校教育是一种比较正式的教学,而家庭教育是一种非正式的教学,它具有随机性,如果家长抓住每一个机会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将幼儿科学教育贯穿到学生的生活当中,这样的教育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家庭教育也能够给学生留下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比如说,老师在教学《动物的过冬方式》的时候,老师可以给学生的家长进行商量,让家长在生活中对学生进行教学,老师可以建议家长在家里陪孩子看《动物世界》,根据动物世界中出现的动物来给学生补充关于这个动物的相关知识,让学生记录下每种动物的过冬方式,家长可以帮助做一些卡片,卡片上有这个动物的样子和它的过冬方式,老师组织学生把自己准备的卡片带到教室和其他同学以及同学的家长进行分享,从而帮助学生获取知识。幼儿科学教育是必不可少的,老师们需要重视幼儿科学教育,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科学素质,也将幼儿科学教育和其他的课程进行融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老师们还要邀请家长对学生进行家庭教育。

幼儿科学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字】幼儿科学教育生活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337-02

幼儿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好奇心是幼儿内在生命本质的展现,正是好奇心驱使着幼儿去探索求知。幼儿有关科学领域的探究和学习,往往受到好奇心和兴趣的直接驱使,可以说好奇心和兴趣是幼儿主动进行科学探究和学习的基本前提。《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但很多老师和家长认为科学教育是课堂的事,往往疏忽孩子充满好奇的天性,因“爱”孩子,而束缚孩子行动和思想的自由,对孩子提出的稚嫩的问题不屑回答,孩子们对科学探究的好奇心种子刚刚萠发就因得不到赏识枯萎了。其实,3-6的幼儿喜欢接触大自然,对周围事物和现象非常感兴趣,经常问各种各样的问题或好奇地摆弄物品,喜欢动手动脑探索,而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的自主发现会令他们兴奋和喜悦,会极大地激发他们对探究科学的兴趣。所以,脱去科学教育的神秘面纱,让科学教育生活化,使科学教育回归正常轨道。

1生活是科学教育活动的源泉

教育应当是生活本身,生活和经验是教育的灵魂,离开生活和经验就没有生长,也就没有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对周围事物充满了好奇,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常常听到大人会呵斥孩子不要动、不要摸,以免脏了手、脏了衣服、怕出危险等等,但却错过了一次次有效的科学教育活动。科学源于生活,孩子如果在摸小石头,我们就可以和孩子一起学数数,孩子想探究草丛里的小虫子,老师和家长就应放下架子,耐心地参于到孩子的活动中,激发孩子探究大自然的兴趣,生活是科学教育的源泉,科学教育就应根植于幼儿的日常生活。幼儿的思想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习特点也要求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取之于幼儿生活,因此,在选择科学教育的内容时,就应以幼儿体验的社会生活为基石,极时捕捉幼儿身边的事和物来进行,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而在3-6岁养成的探究科学的好习惯,也对孩子一生有益。

2游戏是科学教育活动的手段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在大人眼里很可笑的情景,他们会做得很认真,如果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注重用游戏的手段去实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孩子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难题,如果用游戏的方式来进行,孩子们会感到轻松和快乐,在科学教育探究活动中扮演游戏角色如:科学家、小侦探、黑猫警长,也会为他们的探究活动注入动力。所以,把科学教育活动游戏化,适时地把探究活动的“球”抛出去、才能吸引幼儿,引发兴趣,燃起智慧之花,开启思维闸门。科学教育探究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活动,如果家长和老师多一些细心和耐心,就会让孩子们在快乐的学习中,学习更多的科学知识。

3随机是科学教育活动的特点

生活的点点滴滴都是科学教育的好素材,所以,及时捕捉、随时进行科学教育活动的探究,才会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感知和学习。日常生活中,要让幼儿随心所欲地想、随心所欲地说、随心所欲地做。以触动幼儿的内心体验为核心,为幼儿搭建探究科学活动的平台,以深刻体验为基础,丰富幼儿的经验。所以,科学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师组织的正规活动,应贯穿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再生动的教学方法、再华丽的教学语言,比不上让孩子们亲自动手去摸、去感知、去体验。在生活中,家长们做个有心人,尽量给他们“活”的教育,抓住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对幼儿进行随机引导。幼儿的科学是生活中的科学,他们不会去关注远离他现实生活的事物,而是关注此情此景、此时此地身边发生的现象。教育原本就在儿童的点滴生活之中,教育原本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4尊重是科学教育活动的基础

赫胥黎说过:“假如由于提出的一些愚蠢的问题而没有遭到斥责和阻止,一个幼儿在智力上的求知欲会是无限的;他也肯定会慢慢地而又稳固地积累知识,并采用提问这种方法来发展思考能力。”我们常说,孩子是夸出来,这里的夸不是随意的夸,是对孩子们主动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支持和理解,尊重孩子的好奇天性就是培养孩子的自信,而孩子的自信心就像人的能力催化剂,将人的一切潜能都调动起来,在孩子进行科学探究活动中,家长们多给予理解和尊重,才能护卫好每个孩子珍贵的求知欲,而这种主动学习的求知欲是孩子终身学习最受益的好习惯。

幼儿科学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价值取向;基本原则;教育策略

目前的幼儿园教育中往往存在着一些不良倾向,主要是由一些比较传统的教育观念导致的,教师采用这种教育方式来进行教育,会对幼儿的多种能力的养成造成非常大的影响,不能有效提升幼儿的整体素质。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科学探究教育的引进显得非常有效。其主要表现为幼儿园教师非常重视,并且采用科学有效的手段来引导幼儿参加各种各样的探究活动,最终使其树立探究的思想,培养探究精神,提高探究水平。

一、价值取向

幼儿园科学探究教育主要培养的就是幼儿比较真诚的科学态度、善良的科学道德以及接近完美的人文素质。总的来讲就是要求教师采用正确的手段来激发幼儿进行探究的欲望,使其能够自主地追求真理,在遇到具体事物时能够准确地进行定义与判断,最终进行独立思考,逐渐养成自主认真的科学态度。此外也是培养幼儿能够热爱大自然,爱护尊重自己的生命,保护环境并且能够深刻意识到人与自然二者应该和谐相处,只有这样才会对双方有益。也是培养幼儿能够亲身去发现美,并对其进行体会与感知,最终懂得欣赏,能够在观察体验自然规律与自然现象的过程中不断娱乐自己的身心,最终有效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与审美水平。

二、基本原则

1.主动性原则简介

想要有效保证幼儿的身心得到快速的发展,就要求教师一定要鼓励幼儿多参加探究类的活动,让幼儿能够自己体会,因为教师对幼儿所灌输的知识是不能够直接转化成孩子的智力的。所以要求教师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手段来充分调动幼儿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幼儿的主体意识,让幼儿能够成为探究活动的主人。最终可以有效确保幼儿在环境以及客体的作用下充分调动自己的感官、拓展自己的思维,最终有效完成经验与知识的内化,创建出属于自己的认知结构。

2.生活化原则简介

我们的日常生活也是我们学习的课堂。只有保证教育贴近生活才能够最终获得最好的教育效果。必须要能够确保所设计的探究内容引起幼儿的兴趣。教师引进生活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教学内容,在引进的过程中主要是选取积极有意义的生活内容,最终成功地将教育进行生活化。

三、教育策略

1.进行探究课程的设置

在探究课程的设置过程中一定要认真考虑幼儿的年龄来进行,要对幼儿进行不同的探究指导,通过不同的课程提高幼儿的探究能力。

3岁左右的幼儿,其思维能力属于具体形象思维的初期,其探究形式主要呈现出点状,其认真程度也呈现出单视角叠加积累式发展;在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往往表现非常活跃,很难稳定进行;在合作与交流这方面的能力严重欠缺。根据这些情况,教师在进行探究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所选择的探究对象应该是幼儿喜爱并且所了解的实物,既可以是童话书籍中的人物,也可以是客观的实体。教师根据这一特点就应该进行不断研究,最终采用启发性强并且答案单一的问题来进行提问。

4岁左右的幼儿,思维大多属于形象思维,探究的能力也逐渐地提升,能够对一般的事物进行整体的表征观察;探究维度也逐渐复杂;探究的稳定度有了明显的提高;合作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有了明显的提高。根据以上这些现象,应该将探究对象合理的设置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能够表征客观事物的诸多特征,最终使探究点也具有多个维度。当发现幼儿在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以及诸多的新想法时,教师应该对这种做法进行有效鼓励,创设出合理的环境来为条件提供一定的支持,最终能够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协助其完成探究。

5岁左右的幼儿已经具有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与形象的思维能力,并且探究的能力进一步提高,能够进行全方位视角以及多维度的表征探究,也能够对事物的内隐性质以及潜在的规律产生诸多兴趣。并且在外界的协作下,可以自主完成亲身探究;此外探究稳定度非常高,具有强烈的探究欲望,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这种形势下将预设式探究与生成式探究进行有效结合能够有效促进探究的顺利开展。教师在引导幼儿对外界的事物进行观察的同时,也应该视具体情况来找到幼儿进行事物探究的内在规律以及隐含的性质,最终能够有效保证探究的质量并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

2.设立探究课程

在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应该可以保证按照生活化的原则来进行,将幼儿的实际生活有效融入实际的探究过程中。具体做法是将周围的事物以及常见的现象来作为幼儿进行科学探究的具体目标以及探究的内容。对幼儿而言,其感知到的现象或者是事物涉及非常的广泛,与许多的学科以及许多的知识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主要涉及像物理、化学以及数学等非常多的自然学科。所以在此基础上,首先要保证科学探究教育应该涉及诸多学科的内容,并保证能够进行认真的设置。这样就可以确保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对科学探究进行合理正确的分解,最终实现科学探究的丰富性以及多样性。之后也必须制定综合探究的具体规范,最终选出一个合理的主体,依据选出的主体对各门学科以及有效的方法进行多维度的探究。采用这种方式就可以对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关系进行明确,最终有效促进探究科学的有效性。能够将诸多资源以及活动的方法进行有效整合,有效将科学探究的诸多内容进行结合,能够使幼儿可以深刻意识到在进行幼儿科学探究教育的过程中能够将其列为统一的整体。

幼儿科学研究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努力提高幼儿的科学素质对民族素质的提高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在实际的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必须能够成功引导孩子进行探究,使每个孩子都能够做到会学习、会做事,并且要努力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在进行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应该让他们懂得遵守实验的规则,按照教师提出的要求来进行相应的探究,最终使每一个孩子都成为一个知识的探索者,能够亲身体会到进行科学探究的整个过程与进行科学探究的快乐,最终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钟玉芝.关于幼儿科学探究教育的几点思考[J].贵州教育,2009(14).

[2]马瞬琴.幼儿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提问的设计[J].学前教育研究,1996(4).

[3]郝俊英.提高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有效性[J].山东教育,2012(30).

幼儿科学教育范文第4篇

一、创设良好环境,营造科学教育氛围

幼儿的认知比较直观,环境可以为他们的认知提供直观的物质基础和依托。营造良好的科学教育活动环境氛围,有利于激发和保持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引发幼儿主动产生探索环境科学现象的行为。

营造幼儿喜爱的观察感知的环境氛围。幼儿科学教育,是以观察感知为基本手段。比如在收获蚕豆活动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带幼儿去种植蚕豆,等到收获的季节再带孩子去收获,然后进行相关的教学启发,有助于孩子更好的接受知识。

营造幼儿动手探索的环境氛围。科学教育的主渠道是各种科学活动,因此,营造幼儿动手探索的科学环境氛围,吸引幼儿主动动手参与活动,是科学教育的重要取向。比如玩具拆装、做一些小实验,有条件的还可以开辟有种植园地种植饲养场所等。

二、开展科学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科学素质

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各种科学教育活动来培养幼儿参与学科学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并从中发现科学现象,形成科学认知,锻炼实践能力。例如,“吹泡泡”,一群小朋友在吹泡泡,他们吹的泡泡有的多,有的少,我们也来吹泡泡,并观察泡泡的大小、形状,幼儿通过实验并能将实验的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上。

第一,户外活动环节的自由观察探索。活动采取室内户外相结合的形式,让幼儿既接触室内又接触户外。比如,在学习“沉与浮”这一课时,可以指导幼儿把提供的积木、塑料玩具、玻璃球、回形针、金属钥匙、小石快等出示操作材料,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通过这样的方法学习沉浮的概念,并在以后的生活中准确的运用。

第二,集中教育活动环节的科学游戏等主题活动。科学游戏活动的内容选择必须符合幼儿年龄特点,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幼儿积极探索精神,使幼儿在活动中充分发挥主体性。首先,要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因此,教师要善于观察了解幼儿的兴趣。例如,不少幼儿对“小电灯会发亮”很感兴趣,从中探索出,当电源、电线、灯泡构成一个闭合回路时,灯泡就亮了,幼儿兴趣很浓,积极性高,主体性也发挥出来了。其次,选择操作性强的内容,操作性强的游戏,趣味性也强,容易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例如,有关水的科学教育主题有水的浮力、水的压力、水的三态、水的流动、水能溶解物质等内容。

三、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注重幼儿的探索过程

兴趣是探索和学习的原动力,它不仅能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而且能使学习成为快乐之事。

首先,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好奇心是一切探索活动之源。因此,对幼儿的提问,教师要一一解释,耐心地回答并引导幼儿积极探索,从而产生参与活动的兴趣。

其次,使活动内容新颖、丰富。我们选择的内容既要符合幼儿认知水平,更要反映时代信息。

另外,在操作过程中交流,在幼儿探索过程中,要鼓励幼儿和同伴交流想法和做法,开拓思路,启发联想。在勺子里的“哈哈镜”的活动中,让幼儿分别去照一照这是一面哈哈镜,很有趣,用勺子的凸凹面,让我们的脸变样子,就像一面有趣的“哈哈镜”。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科学教育生活化,生活问题科学化已成为现代科学教育改革的方向。

在前面的三个尝试与探索的方面中就体现了部分生活化的内容,当然在具体科学教育的过程中,对于具体课程的进行和选题时还有以下四点可以遵循:内容选择生活化、活动导入生活化、过程组织生活化、活动时间生活化。

在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应当好领路人,为幼儿创设科学教育的环境和条件,提供多种多样的活动材料,让幼儿自主选择,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要在幼儿的活动中随时抓住教育的契机,并对孩子的兴趣加以引导,培养幼儿探索科学的精神。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知识更新飞速,对人的创造力要求越来越高,创新意识对幼儿未来工作、学习、生活都是不可缺少的宝贵品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时代对21世纪人才提出的迫切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核心。而做好科学教育,让幼儿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让他们掌握科学知识是进一步创新和探索的前提。因此,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认识世界,爱生活,爱科学,我们要认真重视幼儿的科学教育活动,一切为了幼儿的明天着想,做好科学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

[2]《幼儿园管理》蔡华、周先莉编著.东北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幼儿科学教育范文第5篇

今天的幼儿,将是未来世界建设的主力军,面向高速发展的新时代,幼儿科学启蒙教育越来越受重视。时代对未来人才的需要,是学前教育不可回避的挑战。过去,我们都认为部分孩子的能力较差,经常采取一味迁就的方法,将所有知识细细嚼碎后再喂给他们。这样越是迁就,他们的脑筋就越不肯动。时间长了,孩子们喜欢上了这种“不劳而获”的学习套餐。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就要引导幼儿从小就了解科学的概念、科学的技能以及科学的态度和价值,并了解社会和科学的关系以及四周环境相互功能的结果,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社会的需要。

时代需要我们培养出具有探索科学的强烈喜好和愿望的、具有一定操作实践能力的、具有独特科学想象力的新一代科技人才。而这些科技素质的培养,都必须从小抓起、从幼儿抓起。因此,在幼儿园里教师应根据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以基本科学知识和思维方法教育幼儿。从小启迪幼儿科学意识,激发其探索欲望和主动求学的喜好,引导幼儿热爱科学、理解科学,并运用科学方法创造性的解决新问题,促进其智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世界没有一片相同的叶子,好似没有一张相同的脸一样,每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家庭,环境的不同,其形成的的个体差异也不同。以下我将谈一谈开展科学探索活动的重要意义:

一、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幼儿熟悉四周世界,获得知识、经验的重要途径。

扩大幼儿的视眼,使幼儿获得早期科学经验的积累。因此:对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进行了以下探索:科学教育的内容是很广泛的,它包括人体和健康、动植物、环境教育、自然科学现象等。幼儿受年龄特征的限制,不能理解深奥的科学原理,对科学的概念也只是模糊的,所以我们应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熟悉一些我们日常生活用品如:牙膏,筷子,面油,皮筋等,知道各种用品的使用价值。例如:“有趣的叶子”、“天上的彩虹”、“各种各样的钮扣”、“吃草的羊”等等这些都是幼儿学习的基础,对于幼儿科学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

二、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幼儿学习喜好

喜好是幼儿学习的动力,是获得经验的先决条件。喜好是幼儿熟悉科学的动力,它表现为儿童对事物的心理倾向性。通过让孩子们亲自看一看,摸一摸,听一听,使他们对四周事物产生浓厚的喜好。而游戏却是幼儿的主要活动,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活动形式。对幼儿来说,游戏是最快乐、最生动、最丰富的活动。因此,以游戏的形式开展科学活动,既能激发幼儿参和活动的喜好、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又能促进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游戏中,幼儿通过试一试、做一做、玩一玩熟悉科学现象。获得科学知识。在愉快体验中学科学,效果更加。我非常注重让幼儿动手操作这一环节,尽可能利用丰富多样的材料,让幼儿亲自去尝试,去体验。在熟悉“沉和浮”活动中,我们和幼儿寻找许多尝试沉浮的材料,先让幼儿试一试哪些材料是沉的?那些材料是浮的?然后让幼儿想办法使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浮在水面的东西沉下去。幼儿在操作过程中个个思维活跃,跃跃欲试。有的做了一只纸船把钉子放在纸船里,使钉子浮起来;有的在木头上放一块小石头,使木头沉下去……多么丰富的想象啊!在操作过程中幼儿的表现不仅体现了对物体沉浮的浓厚喜好,而且还充分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假如在这个活动中,幼儿不亲自动手试一试,那么效果就明显不同了。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幼儿在学中玩、在玩中乐,充分发挥了幼儿学习的主体功能.使他们对所学的知识把握牢固,记忆深刻,又使他们的学习能力得到培养.教学效果好。

三、科学探索活动的内容

幼儿是天生的探索者,在上空气的主题活动,引导幼儿找空气时,我为孩子们投放了塑料袋、气球、空瓶子等材料,引导幼儿用塑料袋装空气.捏紧袋口,摸一摸、压一压袋子感觉空气的存在,对着脸放开吹满气的气球口,感觉气流的冲击力。又如:投放石子、沙子、豆子、扣子、瓶子等材料,让幼儿在活动时通过摇摆成敲击瓶子感知声音的不同,同时还可以从敲击瓶子所发出的不同声音判定瓶子中的材料,这样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听觉能力,还进一步培养了幼儿的分析判定能力.提供充分的材料,就为每个孩子创设了动手动脑的机会,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在动手操作中得到发展。

幼儿在探索的过程中,相对独立地进行操作、实验、感知和观察等活动,为幼儿提供了获得成功的机会,从而使他们体验到成功感,感受到自己的能力,这样有助于培养幼儿“我能做、我会做”的积极态度。

四、注重在平时生活中渗透科学教育的内容

幼儿的一日生活丰富多彩,其中包含了许多科学教育的素材。如在“太阳和影子”活动中,怎样使自己的影子变长?又怎样变短?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影子消失?幼儿对影子产生了喜好,教师就带领幼儿做起了“太阳钟”。幼儿相互商量、讨论和试验着,最后发现了身体往和太阳方向相反的一边倾斜,可以使影子变长,竖立或往和太阳相同方向的一边倾斜,可以使影子变短,跑到没有太阳光的地方影子就消失了。经过一天的记录,幼儿有了一个能知道时间的“太阳钟”。此后,幼儿通过自主学习,知道了时间不同,影子的长短、方向均不同的道理。在找到答案的瞬间,孩子们欢呼雀跃,脸上布满着喜悦之情。其中,我们还发现有两名幼儿合作的方法具有创新意识:一名幼儿做俯卧撑动作,另一名幼儿在他后面帮他抬起双腿,做成人推小车的姿势,他们大声嚷者:“瞧,这样的影子最最长!”。幼儿在获得类似这样的心理满足的同时,更激起探索的欲望,同时幼儿间的交往能力也得到一定的发展

五、重视科学教育活动中的设问引导

幼儿真正主动探索是从意识到有新问题开始的。幼儿有了疑问并产生想寻找答案的愿望,才能进入主动探索状态,教师要处处留心观察,把自己预想的新问题变成幼儿自己的新问题,适当地多提一些“为什么”。当幼儿在探索活动中碰到新问题或产生疑问时,教师应鼓励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解释、猜想和判定,使幼儿从各个方面主动探索,获得解决新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尝试着自己解决新问题。

如在“抛鸡蛋”活动中,教师提问:“假如把鸡蛋从上向下扔,它会怎么样?”幼儿回答:“它会碎的。”于是教师分别向两个脸盆扔鸡蛋,结果一个鸡蛋碎了,另一个鸡蛋没有碎。接着,教师又问,“为什么鸡蛋碎了,另一个不碎呢?”待幼儿议论之后,教师引导幼儿比较两个脸盆的不同,幼儿发现鸡蛋落在有毛巾的脸盆里不碎,因为毛巾软。鸡蛋直接落在坚硬的脸盆里就会碎。然后,教师出示海绵垫、沙堆、碎布、稻草、棉花、石块等,提问:“鸡蛋落在这些物品上会怎么样?为什么?”最后让幼儿积极地尝试并讲述实验过程并得出结论:易碎的物品在细软且有厚度的材料的保护下,就不易碎。最后教师提问:“平时人们是怎样保护自己的?”由于这一活动较多地采用了开放性、启发式提问,因而幼儿的思维非常活跃,学习探索也更加主动、积极。

六、将游戏做为教育的“媒体”,寓科技教育于科学游戏中

科学活动必须是符合科学的,不像语言活动、音乐活动,可以夸大,大胆想象,它是一门比较严谨的学科,在设计课件时,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设计的内容是否合理、科学,而科学教育往往以科学探索活动为主,操作性强,幼儿能在自由宽松的活动环境中,无所顾忌地选取自己感喜好的材料进行操作探索,促使幼儿在操作中不断地开动脑筋,寻求答案。可见,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是不可低估的,只要我们能在活动前广泛地收集多种材料,给幼儿创造一个尽可能丰富的物质环境,幼儿就能自如地在探索过程中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由于幼儿的知识经验和理解水平有限,有时单靠教师用图片讲解、幼儿是不能充分理解的,这时,就需要借助一些现代化教育手段,来帮助幼儿理解、把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在组织幼儿讨论水的用途活动中,可以通过小朋友喝水、农民给蔬菜浇水、大象喝水洗澡、等图片、录象,让幼儿知道人、动物、植物都需要水。进一步讨论:假如没有水,那会怎样?让幼儿充分感受到水的重要性。于是组织幼儿再讨论:为什么现在社会上喝“纯净水”、“矿泉水”、的人越来越多呢?我们怎样保护水资源呢?启发幼儿说出:不把垃圾、脏东西扔在河里,工厂不能把污水排到河里,洗完手马上关紧水龙头等。在孩子受教育、学知识、长身体的同时,树立热爱大自然、保护地球家园的高尚情操,和培养对环境负责任的精神。

七、注重做到适时鼓励,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幼儿在自我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应有的放矢进行指导,对孩子们的求异行为应加以鼓励,而不是横加指责;尽量不作过多的限制,以免幼儿怕犯错误而产生惧怕心理;注重做到适时鼓励,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教师可以适当地降低学习的难度,让幼儿心得到成功的快乐,在幼儿体验成功的同时,就会获得信心。在课上,教师对幼儿的表扬一般是口头表扬,动作、眼神暗示等,现在我们还可在课件中设计表扬的环节,如幼儿回答对某个新问题后,电脑中会出现表扬的画面,可以是五角星、小红花,也可以是其它一些东西,这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而定,另外还可加上语音,如你真棒、太好了等,电脑中的表扬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新的刺激,对幼儿也有一种激励功能。

八、小课堂教育和社会大自然结合

过去,我们组织幼儿进行科学探索时,经常局限于园内的教育,而忽视和园外科学活动的结合。其实,幼儿科学探索活动还有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幼儿的科学教育内容离不开大自然和社会连续的活动,不同的渠道,多种方式,多样活动,都有利于幼儿知识经验的获得,认知能力的提高。

自然界是布满着许多诱人的奥秘,富于好奇心的孩子们总是喜欢提出各种新问题或是亲手拨弄一下探个究竟。所以大自然是幼儿学科学的最好课堂和材料,其生气勃勃、变化万千的景象为幼儿科学教育提供了最充分、最直观、最生动的材料。在进行“虫虫、虫虫飞”的主题教学时,我们带着孩子一起进入昆虫世界。让每个孩子都象名侦察柯南一样去发现我们四周有哪些昆虫?这些昆虫叫什么名字?它们住在什么地方?喜欢吃什么?怎样采集昆虫和饲养昆虫等。孩子似乎天生对各种各样的昆虫感到好奇,他们经常会睁着自己明亮的眼睛观察那些最小最小的小动物。走进我们的教室,首先映入在大家眼帘的是孩子们制作的昆虫吊饰,这些有趣的昆虫都是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利用废旧的物品共同制作的。在活动室外,我们还创设了亲子作业栏,这就给四周环境增添了更温馨的色彩。

此外我们还组织幼儿去公园。这种外出游玩的过程,便是幼儿探索科学的过程。当我们来到那座凉亭时,幼儿就提出许多耐人寻味的新问题:为什么人们要制造凉亭?凉亭有什么用处?为什么要造这么多的凉亭……。幼儿对科学经验的吸取和积累,认知结构的建立,技能方法的学习,情感、态度的培养,都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而是靠一点一滴逐渐积累的。

日常生活中,抓住了点点滴滴的机会,在学习生活的同时也接受了科学教育。由于幼儿园的教学课程取之于生活的各个层面,和幼儿的周边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也有利于各科教学的相互渗透。例如:歌曲演唱《大雷雨》就渗透了自然气象科学的常识,通过歌曲学习,小朋友也了解了雷雨是夏天特有的气象特征之一,是特定的天气温度和湿度造成或引发的自然现象。假如进一步探索,还可以找到雨是怎么形成的秘密。再例如:语言散文诗欣赏〈春姑娘〉,美丽的文字和和谐的韵律不仅给孩子带来文学的享受,通过散文欣赏内容的理解,渗透了很多春天季节特征的了解。因此,科学活动的渗透性不局限于科学教育活动,更蕴涵在其他各科教育和生活的各个环节中。专门性活动和渗透性科学活动的交融从形式上丰富了活动的方式,给幼儿更多的接触、了解、探索科学世界的机会。

幼儿科学教育范文第6篇

一、教师适时、适度指导,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幼儿科学教育以幼儿的操作活动为主。在宽松、自由、丰富多彩的活动环境中,幼儿无所顾忌、放松自由地选取自己感兴趣的材料进行操作和探索。此时,教师要适时、适度地加以指导,促使幼儿在操作中动手、动脑,寻求答案。自信心对于幼儿来讲,非常重要。他们的创造活动是原始的、初级的,其“发明”、“创造”在成人眼中往往不足为奇或不伦不类。但是,对于幼儿却有着重要的意义,是一个了不起的创造。由此,幼儿会萌发出“我真棒”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这将成为激励幼儿进取的动力。如,在“找空气”的活动中,幼儿各自选取了塑料袋、打气筒、小瓶子等不同的材料,将其放入水中,观察不同材料在水中冒泡的情况,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证实了空气的存在。幼儿总想使自己的想法和操作方法与众不同,教师要在保护幼儿探究积极性和自信心的同时,适时、适度地加以指导和肯定,以激发幼儿探索和创造的欲望。

二、保护幼儿好奇心和兴趣,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好奇是创造力的源泉。只有当幼儿对所进行的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他们才会积极探索、细致观察、认真思考,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

幼儿对客观现实世界充满了好奇,又富于想象。他们好动、喜欢探索,无论风雨雷电、花草树木,都能唤起他们的好奇心。“不倒翁为什么不倒、磁铁为什么能吸铁”等等,一些在成人眼中不足为奇的事,孩子们都有无数个“为什么”、“怎么样”。这种强烈的探究知识的欲望,正是创造力的源泉。教师要注意保护幼儿的求知欲。如果教师采取冷漠、遏制、急躁的态度,幼儿的好奇心就会被压制和挫伤,创造的萌芽就会被扼杀,也就失去了创造的灵感和机会。因此,保护好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重要前提。

三、多形式开展科学活动,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幼儿的科学活动可以分为正规性科学活动、非正规性科学活动和偶发性科学活动。

1. 正规性科学活动。正规性科学活动是由教师根据幼儿科学活动的目的和计划,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课题,决定幼儿探究的内容和探究的方法。它是在教师指导下开展的科学探索活动。

例如,教师设计诸如“盐和糖都不见了”、“神奇的电”、“方便与省力”、“弹性”等问题,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让幼儿在亲自动手操作和感受的过程中获取知识与经验。

2. 非正规性科学活动。非正规性科学活动是指幼儿在科学发现室、科学桌、自然角等环境内进行的科学探索活动。它需要教师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同时提供丰富的材料和设备,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意愿选择活动内容,决定自己探索的方法和途径。

由于非正规性科学活动给予幼儿较大的自由度,幼儿有充分的权利选择做什么、怎样做。因此,这种科学活动更有助于幼儿自主性、独立性的发展及创造潜能的开发。非正规性的科学活动随时随地出现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教师要适时、适度地给予指导。

3. 偶发性科学活动。偶发性科学活动是指由外界情景诱发引起,并围绕偶然发生的事情展开的一种科学活动。它与幼儿的日常生活、周围物质世界紧密联系,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都有可能发生。偶发性的科学活动延续的时间长短、参与人数的多少,都由幼儿决定,教师事先没有活动的计划,也不为科学活动提供设备和材料。这些科学活动是由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所引发的。教师要及时发现、支持、鼓励,适当指导,使幼儿的科学活动和创造萌芽不致中途夭折。

在幼儿的科学教育中,这三种形式的科学活动必须紧密结合,相互补充,使其能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为发展和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服务。

四、创设良好的科学环境,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环境创设是幼儿园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使幼儿产生创造的欲望,发挥创造的潜能。教师在活动角应多为幼儿准备一些宜于动手操作、探索的材料,允许幼儿可以随意取放、敲打、拼摆、拆卸,满足幼儿的探究心理。另外,幼儿的科学教育离不开大自然和社会,要想使幼儿的科学活动融于自然和社会,就必须带领幼儿走入自然、走入社会、走入生活,扩大其思维空间。幼儿只有对大自然和社会认真、仔细地观察,其创造的内容才能丰富,思维才能开阔,立意才能新颖独特。

幼儿科学教育范文第7篇

通过许许多多的科学教育,使孩子懂得,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是发展变化的,对幼儿进行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思维形式教育,从小培养实事求是的好习惯。幼儿科学教育,它包含着培养幼儿辩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的丰富内容。这在大班尤其突出。例如:在讲地球旋转、太阳和影子变化的关系时,早上一入园就观察太阳在什么地方升起,并用粉笔在地上画下自己的影子,每隔2小时让孩子们记录一次,到离园的时候,他们惊喜地发现,早上的太阳与中午、傍晚的太阳位置发生了变化,他们的影子由长———短———长,方向也变了,使他们真正感到地球是运动的,知道影子与光源的关系。在讲四季变化时,要让幼儿从动植物的变化与人们的活动、服饰认识四季,从而懂得事物之间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在讲青蛙的生长过程、蚕的生长过程、有趣的弹力、水的三态变化和物体沉浮等等时,让幼儿在亲自操作、观察过程中体会、发现事物都处在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中,消除迷信和偏见,培养实事求是、不畏艰险、追求真理的精神和品质,并为他们今后的系统学习打下基础。总之,要用科学的原理给幼儿解释他们周围的事物和发生的一些现象。

(二)培养幼儿爱的能力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实行计划生育后,我国很多的家庭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面对独生子女的教育,我们的教育似乎存在某些欠缺:开着奥迪车,却不知道母亲常年卖血;很小的孩子,对于流浪街头的乞讨人员,在行为上充满了鄙夷和蔑视;珍爱动物,煮三只鸡蛋,可以分给狗两只,而对父母却很吝啬;生活标准很高,心理承受能力却很低......通过科学教育,使幼儿了解我国历史、物产、著名的科学家、英雄人物,激发幼儿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同时让他们真正理解父母的辛劳。重视爱国主义教育是我们中华名族的优良传统。那么,对于幼儿来说,爱祖国教育应当达到怎样的深度和广度才算完成了教育任务?我认为,幼儿园的爱祖国教育是受幼儿发展水平和认知规律制约的,它只能是最初步的爱国主义的启蒙教育。其基本要求在于对家乡和亲人的依恋感;对所能理解的祖国成就的朦胧的自豪感;对本民族传统的亲切感。心理学告诉我们,人对外界事物的反映,从来不像镜子那样简单的反映。在人的头脑中先前形成的感受、经验、观点、动机、需要必然会影响以后的认识。

幼年时期对家乡的依恋、对祖国的自豪、对本民族文化的亲切喜爱的情感,必将形成一种心理上的定势,这种牢固、深刻的痕迹会成为幼儿长大时学国广博文化的强大动力之一,成为以后建立爱国主义品德的基础,成为幼儿个性结构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对于幼儿来说,枯燥无味的说教,他们是无法理解和接受的,对祖国这个概念他们一时无法理解,所以,只有通过一些具体、生动、形象的科学教育,使幼儿真实地感受到父母的辛苦、家乡的可爱、祖国的伟大。如:对“三·八”节的认识,从而培养对母亲的爱;在认识纸、火、筷子……中,让他们知道中国人是多么的自豪;在热爱家乡的教育中,通过引导幼儿认识家乡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主要建筑等,逐步扩大幼儿的视野,让幼儿从所见所闻中真正感受到家乡的可爱、祖国的伟大。在大班还可介绍“我国有世界上最原始的弓箭”、“我国有世界上最早的大炮筒”等等,这些材料的内容有的很激动人心,很实用。还可以让每个幼儿谈自己去过的地方和自己的家乡,并在中国地图上找出它们的位置,并贴上这些地方的特产。这样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具体、有力、新鲜、生动,幼儿易于接受,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也理解了。

实践说明,通过科学教育进行启蒙爱国主义教育是有用的,幼儿也乐于接受,效果也是很不错的。在培养幼儿“大爱”的认识之前,个人认为培养幼儿对家人、朋友,尤其是父母的关心和理解就显得格外重要。若要达到这样的教育目的,父母为此需要付出许多努力和准备。首先,作为父母,必须让幼儿切实感受到父母爱的温暖,让孩子在健全人格发展的道路上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父母的言传身教也显得格外重要,幼儿在成长过程中的学习模仿能力是惊人的,父母在日程生活的点滴中,即便只是无意流露的一丝对于长辈礼节上的疏忽,若被幼儿无意习得,必定会在未来的教育过程中埋下深深的隐患;最后,让幼儿在生活中去体会关爱别人和被别人需要的情感,是整个过程中最为重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它会激发幼儿内心深处“向善”的原动力。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我们需要达到的最终效果,是使幼儿从“学会去爱”到“主动去爱”。世界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前进着,我们的地球已经全然不是从前的旧家园了。日益棘手的道德问题———从贪婪到虚伪、从暴力犯罪到自我毁灭,使人们普遍认识到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总之,我认为,好的教学是德育和智育紧密结合的教学,高水平的教学都是有着深刻的德育内容的教学,因此,一定要长期地既教书又育人,一定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幼儿科学教育范文第8篇

关键词:陶行知;科学教育思想;幼儿科学教育启示

陶行知在流亡日本时,对他触动最深的是日本发达的科学,想要国强必须要有先进的科学。陶行知大力推行“科学下嫁”运动,目的是营造人人爱科学、人人学科学、人人懂科学的氛围。他进行了长期的教育实践和探索,形成了今天的幼儿科学教育思想。

一、陶行知幼儿科学教育思想的内涵

陶行知总结多年的研究,概括出了幼儿科学教育思想。它包括:科学教育的目标、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对教师的要求,从这些方面来引导我们进行科学教育活动。

陶行知认为,儿童科学教育的目的就是为科学的国家和民族“造就科学的孩子”。“科学的小孩子”不仅要对科学有浓厚的兴趣,还要懂得科学知识和掌握科学方法,有一定探究科学的能力和创造力。日常生活中善于发现科学知识方法,并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是指科学知识要来源于生活,充分利用周围环境,为儿童创设符合他们认知特点和发展需要的条件。单纯的让幼儿学习科学是枯燥乏味并且难以理解。因此陶行知鼓励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科学,幼儿要从生活中体会,在幼儿的生活环境中取材科学内容,便于他们理解和引起他们的兴趣。所以,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对科学教育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幼儿科学教育的教学方法是“让幼儿手脑并用、运用多种感官,玩科学的把戏、做科学小实验”,即必须去“做”去行动。陶行知强调学习科学必须要亲身实践,让幼儿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去观察发现科学现象并理解科学原理。可见,在幼儿科学教育中,教师要十分重视玩科学把戏和做科学实验,发掘幼儿的创造力。

陶行知认为科学教育的关键在于科学教育的教师。他从两方面提出对教师的要求,首先,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培养科学的头脑以解答幼儿的疑问;另一方面,教师要具有“三心”――童心、爱心和耐心。用童心来看待世界,用爱心来感染幼儿,用耐心来教导幼儿。以上两者结合起来,会有助于儿童的发展,并增进师生关系。

今天,我们在研究其内涵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深化了它,使之与现代要求相联系,开始了新的幼儿科学教育改革。未来,它将对我们有更大的启示意义,因为陶行知幼儿科学教育思想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

二、陶行知幼儿科学教育思想对幼儿科学教育的启示

(一)注重创设符合幼儿生活的科学教育环境。儿童对万事万物的理解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和理解方式,因此,要根据幼儿的已有认知水平和发展特点创设一个适合的、有趣的、丰富的科学教育环境。幼儿对大部分科学概念难以理解,要选择简单易懂的内容,并且贴近生活贯穿于幼儿生活的每个环境每个角落,使他们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也就找到了开展科学活动的线索和依据。

幼儿年龄小,任何科学内容都要有实物的支持。因此应该为幼儿提供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和充满奥秘的大自然,启发他们的好奇心。比如小班的科学活动《摸一摸》,教师为了让孩子们感受哪些东西滑滑的、软软的、硬硬的。教师就可以准备幼儿见过的石头、毛巾、镜子等具有鲜明特点的实物让幼儿用小手摸一摸,儿童自己便有了答案。还要为幼儿提供一个健康的心理环境,要积极鼓励他们去观察探索,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每个教师都变成小孩子,加入小孩子队里玩把戏,在玩儿中接受科学教育。

(二)将幼儿带入自然界,使课程活动回归到自然和生活。陶行知强调解放儿童的空间,让儿童到大自然、大社会体验生活,观察生活,探索生活。

陶行知这一理念明确地告诉我们,幼儿的科学教育不能只在教室里进行的,而是要幼儿走进鸟语花香的大自然,让他们接触花草树木,观察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从颜色、声音等探索其中的奥秘,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让幼儿知道科学就在身边、科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比如幼儿园里都有植物种植区,让幼儿亲自从翻土、播种、浇水,观察植物生长的过程甚至收获果实,使幼儿亲子感受、体会、了解科学。

让幼儿走出教室、走出幼儿园、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在幼儿园小课堂和社会的大课堂中有效地完成科学教育任务。

(三)让儿童去观察、探索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幼儿的年龄特点就是好奇心强,在意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所以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从材料、方法上要生活化,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陶行知指出学科学应从“教幼儿学会观察”开始,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们能自己看,能观察周围环境的科学现象。幼儿对事物充满好奇,总想探索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这是他们的天性。因此让幼儿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大自然中,观察感知周围的世界,每个幼儿观察的角度不一样得到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这样更加丰富了他们的感知经验,为科学教育做好先前经验。比如教师带幼儿户外时可以让幼儿自己捡树叶观察颜色,形状,大小,教师抓住时机给他们讲解春夏秋冬树叶的变化,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孩子的知识经验,开阔了幼儿的视野,而且拉近了师幼之间的距离。

总之,陶行知的幼儿科学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今的课改有相当的启示作用,不断引导科学教育向着多元方向发展,他的强大生命力在未来还会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王素菊.陶行知“六大解放”对幼儿科学教育改革的启示[J]. 理论导航学前课程2007(8).

[2]王志明.幼儿科学教育[M].上海:上海二联书店,1998.

[3]刘占兰.幼儿科学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2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

幼儿科学教育范文第9篇

一、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幼儿天生的好奇心是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的基础。好奇心又是兴趣的先导,从小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就要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从而使幼儿主动学习科学,“迷”上科学。为此,教师为幼儿选择的科学教育内容必须是幼儿感兴趣的,是符合幼儿认知发展水平的。教师要善于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兴奋点,并善于把幼儿自发的观察纳入到教师有组织的活动中去。为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教师还要鼓励和接受幼儿的新奇想法和做法,并给予幼儿提供自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科学实验室是发展幼儿对科学兴趣的很好场所,那里有丰富的材料,幼儿可自由操作、探索、想象、创造。从小培养的兴趣会成为幼儿以后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强大动力。可以说,幼儿园科学教育中培养起来的兴趣,对幼儿一生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二、多渠道地开展科学教育活动

1、巧妙、灵活组织科学教育活动如果教师能巧妙设计、有效组织教学活动,就能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和主动性。例如,有一次,在“踩鸡蛋”的活动中,当老师慢慢跨上用4只鸡蛋支撑的木板时,幼儿不约而同地惊叫起来:“不能踩!鸡蛋会碎的!”然而鸡蛋并没有像预料的那样破碎,此时幼儿的兴趣激发起来。接着,老师又拎起两桶水,当幼儿发现鸡蛋在如此大的压力之下仍没有破碎时,一起鼓起掌来,说:“哇!老师会气功。”这时,老师却神秘地说:“老师并不会气功,秘密在这里。”在这一活动中,幼儿正是在浓厚的学习兴趣的推动下,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观察和操作活动之中。

2、建立自然角,组织种植、饲养活动是幼儿获得饲养、种植知识的重要手段种植和饲养,是幼儿很感兴趣的活动,我园开辟了一块种植园地,幼儿在老师的带领下,根据不同的季节,种植各种蔬菜、花、树。孩子们轮流到园地去浇水,除草,经常结伴去观察,不断报告所发现的新情况。种植活动的开展不但使幼儿增长了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

3、在“科学小实验和科学游戏”中,让幼儿掌握基本的自然科学知识科学小实验不仅能帮助幼儿获得广泛的科学知识,在感知经验的基础上建立概念,而且还能发展幼儿的观察、分类、测量和思考等智力技能,激发幼儿的探索精神。如:在磁铁能吸什么的实验中,让幼儿用系有磁块的钓鱼杆钓铁片、塑料片、纸片等制作的鱼,结果发现,只有铁片做的鱼全被钓起,其它的鱼一条也没有钓起,这是什么道理呢?通过老师的启发、引导,使幼儿懂得了磁铁能吸铁的道理,从而培养了幼儿善于动脑,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和思维能力。

4、注重在一日生活中渗透科学教育的内容。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人们的生活之中。幼儿园的科学教育要结合幼儿的一日生活进行,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随机地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

三、创设愉快宽松的心理环境,形成鼓励幼儿探究的心理氛围

在活动中,还要尊重和接纳每一个幼儿的观点和兴趣。接纳和支持幼儿的兴趣和观点会使幼儿产生安全感。幼儿原本也是最诚实、最尊重客观现实的。在心理安全的环境中,幼儿会根据自己对事物的真实感受作出回答和解释。因此,在幼儿的回答与教师预想的结果不同时,教师要尊重并努力寻求幼儿的真实认识及其来源,支持和鼓励幼儿的探究。

幼儿科学教育范文第10篇

一、坚持以儿童发展为本,服务于儿童的发展

现代幼儿教育理念中首先提出要以幼儿发展为本,教育要充分考虑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实现“促进每一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1]教育的个性化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趋势,幼儿教育应以儿童生命活力的不断增强,生命内涵的不断充实为最终目标,从而实现人类发展的最终目标。同时《纲要》中的“教育内容与要求”部分,在每个领域的指导要点中突出体现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这一重要教育原则。幼儿科学教育是当前幼儿园五大领域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在科学教育目标定位与价值取向上要坚持以“幼儿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不论是集体科学教育活动,或是区角里的科学教育,或是日常生活和游戏中的科学教育,都要注重幼儿积极参与科学活动的过程,而不能只注重幼儿异口同声地说出结果;要接受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更多地提供幼儿可选择性的活动机会、活动材料,允许幼儿以自己的方式进行主动探索,不追求所有幼儿一刀切的发展,真正实现使每个幼儿在自己原有水平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贴近幼儿生活,促进幼儿生动、活泼的发展

教育源于生活,教育向幼儿的生活回归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趋势,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幼儿的学习是一种在成人指导下的主动学习,在周围环境中学习,只有贴近幼儿生活的教育,才能使幼儿的学习变成有意义的学习。“教育应当是生活本身,生活和经验是教育的灵魂,离开生活和经验就没有生长,也就没有教育。”[2]孩子年龄小,知识经验贫乏,往往通过感知和依靠表象认识事物,幼儿的科学活动也是在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中完成的。《纲要》中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科学教育生活化,生活问题科学化已经成为现代科学教学改革的方向。在幼儿科学活动中,应奏响“生活化的乐章”,沟通生活与科学活动的联系,使幼儿体会科学就在身边,感受科学的趣味与价值,让幼儿对科学产生亲切感,这有益于幼儿发现、理解、探索和应用科学。我们对幼儿的科学教育也应该寻求一种更为自然、更为符合其年龄特点的教育,倡导以幼儿生活为内容的教育,强调利用生活中的教育资源,有效地促进幼儿生动、活泼地发展。教师要对教育有更全面的理解:不能认为只有在集体的、教师讲授的教育活动中,幼儿才在学习和发展;教师的职责也决不仅仅于教育活动,而要为幼儿创设和组织丰富的生活环境,利用生活环境中的教育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让幼儿在生活中实现科学精神和态度、科学方法和能力、科学认知和经验的发展。[3]

三、与家庭、社区配合,优化教育资源,形成开放式教育

人的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环境是支持与影响人活动的外部条件。科学教育环境是指幼儿科学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是由多因素组成的,包括幼儿园、家庭和社区资源,要充分发挥教育资源的整体作用。提倡幼儿科学教育的开放性,具体表现为在科学教育活动时间、空间、材料、内容、形式、方法、师幼关系、活动评价等方面的开放性。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幼儿的特点等随机开展,可以贯穿幼儿一日生活活动的每个环节,可以是在幼儿园,也可以在家庭或社区环境中进行;材料的选择和投放也注重开放性,可以是成品、半成品也可以是自然材料;科学活动内容更是广泛,来源于幼儿周围环境与生活的万事万物,根据幼儿特点选择最基础和最具有代表性的内容,并体现启蒙性教育的特点;科学教育活动在方法上也要灵活,或对物体或现象进行观察、或进行主动地探究、或根据观察现象和发现及探究的过程与结果进行多样化的表达和记录;科学活动在形式上具有开放性,可以是集体、小组和个别相结合;在师幼关系方面可以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也可以是合作者、参与者或指导者;在评价方面更要将幼儿在幼儿园、家庭或社区中的多方面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在评价的主体、形式、方法、标准等方面力求开放性。四、立足于对幼儿科学素养早期培养的终身价值终身教育思想渗透在《纲要》的全文中。是《纲要》的一个基本指导思想,终身教育也就是终身学习。这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深刻而富有远见的观点,从根本上影响了全世界的教育价值取向,也延伸拓展到幼儿园科学教育。

终生教育是现代社会人发展的条件,现代社会再也不是一个“一技在手受用一生”的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使教育成为现代化社会人的发展需要和条件,面对信息化、数字化、全球化的社会,教育将伴随人的一生。幼儿时期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包括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将在孩子一生的发展中产生重要影响,幼儿教育是整个终身教育的基础阶段。幼儿园教育不仅是为入小学做准备,而且是人的发展的需要,是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幼儿园教育对生命全程(Iifespan)关照,人的生命是一个历程,幼儿时期是生命过程的一部分,幼儿时期的教育是对整个生命过程的关照。[4]只有这样,幼儿园的教育才能无愧地被称为“终生教育的奠定阶段”,才能真正成为符合终身教育理念的高质量的幼儿教育,幼儿所获得的发展是积极愉快、健康、真实、全面、可持续的发展,向前进一步延伸到婴儿教育和胎教。幼儿科学教育作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要坚持终身教育的理念,树立为使幼儿获得乐学、会学、会用有益于幼儿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大价值。[5]

为此,幼儿科学教育应将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激发探究激情,激发幼儿的创造精神,引导幼儿逐步形成关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逐步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养成尊重他人、乐于合作、善于分享的行为习惯等目标放在首位,追求以促进幼儿科学素质早期培养的价值取向和目标定位,这些将有益于幼儿一生的发展。五、倡导幼儿科学教育的整合化整合(Integrate),也称综合,是把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事物组合在一起,使它们成为一个整体。[5]因此,整合是整体形成的环节和过程。整合的核心是联系的建立。整合教育观是建立在幼儿全面和谐发展观基础上的,也是以儿童身心和谐发展为本的具体要求和体现。幼儿教育的整体观是我们对于幼儿教育整体性、系统性的基本看法。《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应注重综合性、生活性和趣味性。

如何体现《纲要》的精神,如何使幼儿教育真正具有整体性?这就要求我们有系统、整体的思想,形成幼儿教育的整体观,并努力实践这些观念。幼儿的发展是整体的、全面的,幼儿教育应注重整体性和全面性;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项活动都对幼儿发展有重要的价值,应有机地整合各项活动,努力提高各项活动的整体成效;幼儿园课程的内容可以相对地划分为一些领域,应充分挖掘和利用各领域的内在联系,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有效的整合;幼儿园、家庭及社区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应充分发挥各种教育资源的整体性影响。幼儿园课程实施的方法、形式及手段丰富多样,应有机的、综合地利用这些方法、形式和手段。幼儿科学教育的整合,最终应该也必然会落实到具体的课程实施过程之中。具体表现为幼儿科学教育目标、内容、方法、形式及领域的整合。

(一)教育目标的整合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过程并非短期行为,在目标定位与价值取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为培养有探究性、创造性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奠定基础;使幼儿产生对科学的兴趣,形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愿意并知道如何去获取知识、认识事物;其价值追求为幼儿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服务。

(二)教育内容的整合

幼儿园科学教育是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进行科学探索和学习、亲身经历探索过程、感受和体验科学精神、通过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获得有关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的感性认识和经验的过程。它是幼儿科学知识教育、科学方法教育和科学精神教育的协调统一。应将自然环境和生活的关系、身边事物的特点和变化规律、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等整合到幼儿科学教育中。

(三)教育方法和形式的整合

科学教育活动要体现幼儿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将科学探究和多样化的艺术表现、社会性参与等方式相结合,在进行科学探究过程中引导幼儿将观察法、操作法、语言法等相结合,重视集体科学活动的同时,也关注游戏和生活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关注区角中的生活教育。如:在幼儿吃苹果时,让幼儿观察苹果的结构,感知它的味道;在密封的水果袋中摸出苹果,感知它的质地;在快乐屋里玩角色游戏的时候,我们引导幼儿买卖苹果,培养幼儿初步的社交技能;数苹果、摆苹果,培养幼儿按一定顺序排序的数学观念;画苹果,用橡皮泥搓苹果,培养幼儿手眼协调的能力;幼儿集队时,还要等待其他小朋友,通过有节奏、富于童趣的肢体动作引起幼儿学习表演的兴趣。

(四)与其他各领域活动有机整合

“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在其他领域活动中,科学则是以一种隐性的方式出现。我们说“科学无处不在”,不仅说科学的问题和科学探索的过程无所不在,同时也是科学认识的对象即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无所不在。在语言活动中,往往有很多朗朗上口的儿歌或富有童趣的儿童故事或谜语等,这些儿歌、故事和谜语本身就蕴涵了许多的科学现象和道理。如“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爱”这首儿歌就把小白兔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概括的栩栩如生、恰到好处。作为幼教工作者要善于利用其他领域的特色,从中寻求科学教育的契机和资源。

上一篇:电力节能技术范文 下一篇:绿色经济研究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