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范文

时间:2023-03-08 04:00:24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范文第1篇

[课型] 授新课

[知识与能力] 能用优美的声音演唱《再见吧冬天》,并能自己创编歌词进行演唱。学生能识简单的乐谱,能根据乐谱唱出歌曲旋律和歌词。通过欣赏乐曲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通过音乐活动让学生更喜爱音乐。

[过程与方法] 放音乐欣赏。教师教唱歌曲旋律,学生摸唱。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初步感受三拍子歌曲的韵律,学会用优美、柔和的声音表现歌曲内容。

[重点] 优美的声音演唱《再见吧冬天》,并能自己创编歌词进行演唱。

[难点] 初步感受三拍子歌曲的韵律,学会用优美,柔和的声音表现歌。

[教学资源开发利用] 多媒体。

[课堂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Ⅰ(一个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在寒假里做了哪些有意义的事?(生:慰问孤寡老人、帮助邻居困难户打扫卫生、在家里学做饭、菜等等)你们过了一个什么样节日?(生:春节)你们在假期里玩得高不高兴呀?(生:高兴,太快乐了。包饺子、放鞭炮、穿新衣,戴新帽……)你们说说上学好还是在家里好?(抽学生说)想上学吗?(学生回答)。师:又是一年春来到”,你们迎来了新的学期,更有新的学习生活,还有新的学习任务。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去挑战,有没有坚强的毅力去完成?(全班回答)师:是呀,我们感受春日的美好,体验春天蓬勃的朝气。就让我们以歌声一起去同行吧!

Ⅱ(两项准备)学习目标:能用优美的声音演唱《再见吧冬天》并能自己创编歌词进行演唱。

初步感受三拍子歌曲的韵律,学会用优美,柔和的声音表现歌曲内容。

[预习检查]

一、复习强弱两种不同的力度。(低音和中音)

1. 游戏《鼓上的小米粒》。(分组进行,谁组先完成,谁组评冠军、亚军)

2. 请学生拍一拍强弱两种不同的力度以及2/4拍和3/4拍的强弱规律。(学生各自在自己座位上练习进行)

3. 感受三拍子的韵律,选择合适的方法给歌曲伴奏(《再见吧,冬天》的旋律),同时让学生熟悉歌曲旋律。(师提问:观察每小节有多少拍音符?它们分别有些什么音调?你能学着试唱吗?自己试试吧)

二、复习几首有关冬天的歌曲

1. 唱歌曲《堆雪人》。

提示学生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来表现歌曲的情绪。

2. 欣赏《雪花飞舞》。欣赏提问?

这一首歌曲的情绪又是怎样的?

Ⅲ(三项活动)自主、合作与展示;

三、歌曲《再见吧,冬天》

问题一:冬天,有些什么特点?(特别冷、有些地方要下雪,树叶都落光了……)

问题二:你能在冬天玩些什么游戏?(冬天,我们可以做很多有趣的游戏:堆雪人,滚雪球,打雪仗……)

现在冬天已经渐渐离开我们了,老师要对冬天说一句话:“再见吧,雪花!”;

问题三:1. 你能对冬天说一句话吗?

2. 指名请学生回答;(冬天,雪花漂漂。冬天,白雪皑皑……)

3. 师:一年有多少个季节?(学生回答:一年有四季,分别是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我们要适应每个季节的气候。树是人类的好朋友,有了树,我们的环境更加优美;有了树,我们住的地方空气更加新鲜。所以,我们要爱护环境,保护树木。)

4. 听教师范唱歌曲《再见吧,雪花》。

5. 学唱歌曲《再见吧,雪花》。

Ⅳ(四个环节)拓展;三句“冬 ――天”音调,有什么不同?

[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冬天与春天给你带来了什么样不同的心情?

[作业] 请把《再见吧,冬天》这首歌唱给家长听。

[板书] 《再见吧,冬天》

再见吧,冬天;再见吧,

冬天;再见吧,冬天;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范文第2篇

一、从听觉入手,培养多声部概念

合唱是多声部、多层次的声音达到高度统一、和谐的艺术表现形式。培养合唱意识的第一步应该是培养多声部概念。

1.借助钢琴,进行听觉训练

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听觉训练应从听辨音区开始。教师在高音区弹奏旋律时提示学生用手轻轻拍头,中音区弹奏时提示学生用手轻轻拍肚子,低音区弹奏时提示学生轻轻跺脚或走起来。当学生能准确地做出反应后就可以加大训练难度,进行两个音区的听辨练习。如教师同时弹奏高、低两个音区,学生相应的反应是边走边轻轻拍头;教师同时弹奏中、低两个音区,学生相应的反应是边走边轻轻拍肚子;教师同时弹奏高、中两个音区,学生相应的反应是原地一只手轻轻拍头,一只手轻轻拍肚子。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就能很好地听辨不同的音区及“双音区”了。

应当注意的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训练的方式要多样化。音区听辨可以是一个学生做,也可以以集体的方式进行。例如:将学生分成三组,每组分别代表高、中、低三个音区,听到教师弹奏哪个音区,相应的组员做出反应;还可以扮演不同的动物,如用大象、小兔子、小鸟等形象来表示不同音区。通过这样的训练不仅使学生觉得有趣,同时帮助他们在不同音区中寻找自己所在的团队,培养分声部意识。

2.借助音响资料,培养多声部听觉

合唱教学失败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学生没有建立多声部概念。我认为,在低年级就应该培养多声部听觉,这样有利于今后的合唱学习。

首先,教师要精心挑选音响资料作为补充教材供学生聆听,中外优秀合唱团的CD、重唱与重奏作品、巴赫的复调音乐都是不错的选择。对器乐类作品的欣赏最好是结合视频进行,例如聆听圣-桑的作品《天鹅》,学生通过画面可以看到竖琴和大提琴两种乐器,再配合聆听音乐,便能更鲜明地感受到两种乐器的音色和旋律。如果没有视频,可能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只能听到大提琴演奏的主旋律。当然音乐是听觉艺术,这种方法在低年级适用,但到了中高年级,随着学生听觉训练的进一步升华,就无须再配合视频欣赏了。

其次,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精心设计欣赏课教案,对于一些作品,可引导学生关注器乐曲中声部、乐器的配置,通过一些活动来帮助体验不同的声部旋律。例如一年级教材中的《小象》和《调皮的小闹钟》这两首欣赏曲,其共同点是都用固定音型伴奏:《小象》是一首爵士风格的乐曲,一开始的前奏就由固定音型 连续演奏四次之后由弦乐奏出小象蹒跚前行的主题;《调皮的小闹钟》也是在乐曲的一开始由双响筒敲出切分音表现小闹钟。这两个一开始出现的节奏都贯穿乐曲始终。教学中教师可在聆听《小象》前先采用体态律动让学生感受前奏的节奏以及音高;聆听《调皮的小闹钟》前教师先用双响筒按照音乐中的节奏敲击,学生听节奏绕圈走,熟悉固定音型,在学生熟悉了固定音型之后再完整聆听全曲,这样,他们在听觉上就有了多声部的体验。

二、从节奏入手,建立多声部概念

节奏合奏是帮助学生建立多声部概念非常有效的方法之一。但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切忌枯燥的操练,培养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法:

1.在情境中进行节奏合奏训练

由于儿童都喜欢模仿成人的行为,所以他们很喜欢角色扮演游戏,因此将节奏合奏合理地融入情境中,会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理发师》一课中,我请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节奏合奏练习:

训练时先分声部进行练习,然后采取从一个声部开始逐渐叠加声部的方式,直至学生能很好地进行节奏合奏。

在聆听第二册器乐曲《铁匠波尔卡》中,我设计了这样的图形谱,分别扮演大师傅手里拿着大锤、小师傅手里拿着小锤打铁的情景:

第一乐段第22小节开始(从前奏算起):

从第二乐段第17小节开始:

第三乐段与第一乐段相同,结束句为:

上述两个例子,学生是在一个情境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节奏合奏训练的,角色之间相互聆听、配合,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便可较为轻松愉悦地逐步建立起多声部的听觉概念。

2.运用联觉效应,有助于学生节奏合奏的准确性

在节奏合奏中经常会出现互相影响而产生错误的情况,使节奏合奏到最后变成了读着不一样的象声词,而节奏却是一样的“齐奏”了。运用联觉效应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如在练扫除节奏的场景中,我设计了两种节奏:

在训练时,我给两种节奏分别加入两种动作配合练习,教师夸张地拿着扫把大幅度地从左扫到右,嘴巴发出“唰、唰”的声音,请学生模仿。而擦桌子的节奏则指导学生边在桌子上擦,边从嘴巴发出“嚓、嚓、嚓、嚓”的声音。由于动作幅度大小不一,由动觉影响声觉,发出的声音长短自然也不一样,凭借联觉效应就可准确地完成节奏合奏。

3.进行节奏卡农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声部的独立性

在学生学习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之后,就可以进行节奏卡农训练。节奏卡农训练能帮助学生进一步培养声部间的独立性,不被互相干扰。低年级的学生进行卡农训练时首先要注意节奏的排列应疏密结合,也就是说一小节密集,一小节宽松。如: XXXX │X X│XX XX │X- 这样的排列可降低卡农的难度,让学生有时间思考和反应,提高准确率,帮助学生建立信心。而且应在学生拍节奏的基础上进行,比如让学生先拍,教师错后一小节进入,让学生体验什么是卡农。在学生明白这一形式后,教师与学生互换,教师先拍,学生后拍,最后将学生分成两组,在教师的指挥下进行节奏卡农练习。

三、遵循学生学习规律,进行二声部合唱训练

大多数音乐教师都按照教材中的安排,从三年级开始,按部就班地进行合唱教学。教材中对于合唱的编排十分科学合理,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从二声部轮唱开始到伴唱式、复调式最后到柱式,逐渐加大合唱的难度。我认为我们可以遵循这个规律,活用教材,在低年级通过一个阶段的训练,在学生有了分声部意识和多声部听觉之后,尤其是在学生能熟练掌握节奏卡农这一技巧时,就可以进行简单的二声部合唱训练了。

1.轮唱,打开合唱的大门

与节奏卡农一样,轮唱训练要在学生十分熟悉歌曲的情况下进行,并尽可能地创设一种情景。例如一年级下册歌曲《两只小象》,在学生能很好地唱熟歌曲后,学生分成两组,分别扮演两只小象,教师手上拿着两只小象,一只在前面走,另一只在一小节后跟进来。这样学生只要跟着他们扮演的那只小象唱,按照歌谱来唱,第一只小象在倒数第二小节反复一次,就能顺利地完成轮唱。再如一年级下册歌曲《拍皮球》,教师为学生创设体育课拍皮球比赛的场景,学生分成两组围成两个圆圈,在教师的指挥下进行轮唱,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本组的声音抱团,降低其他声部的干扰。

值得一提的是,不是所有歌曲都可以进行轮唱,教师选择歌曲时要注意第一和第二声部的和声配置是否合适,如果一首歌曲进行轮唱时有太多不和谐音程,就不适合进行轮唱练习。

2.为歌曲旋律编配二声部伴唱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些教材中的歌曲,为其编配固定音型的二声部进行合唱训练。例如一年级下册歌曲《小雨沙沙》:

歌曲唱熟后,进行分角色表演:从第九小节开始,学生分成两组分别扮演种子和小雨,配合律动表演进行教学,二声部效果自然而然就出来了。

再如一年级下册歌曲《火车开啦》。在学生演唱准确、熟练之后,我加入了汽笛的声音:

挑选音准较好的学生来担任火车头,组员当车厢,在教室里进行歌表演,由组长唱表现汽笛声的声部,组员唱原歌曲。

对低年级进行合唱训练,一定要注意情景性,这样既能使学生感觉有趣,又能降低合唱的难度。

当然,在合唱训练中除了多声部听觉、合唱意识的培养之外,还应该注意声音训练、气息训练并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良好的歌唱姿势等一系列的问题。只要我们教师多下功夫,用心备课,学生的合唱能力就一定会稳步提高。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范文第3篇

在小学音乐课中,教师要抓住学生的特点挖掘学生的表演潜能,使学生愿意表演,喜欢表演甚至爱上表演,从而在表演中提升审美能力。如:我在讲人教版小学音乐课三年级下册《卖报歌》我在采用听唱法学习歌曲之后,我把同学们分成了两小组,要求是一组表演,一组的同学来充当过客,随后我拿来了一些报纸,发给同学们,让同学们体会并表演一下“报童”卖报的情景,同学们都争先恐后的来领了报纸,这时我播放了《卖报歌》歌曲,同学们纷纷的动了起来, 纷纷的向过路的人卖报,有的一边跑一边卖报,喊着:“卖报了,卖报了…….有的一边走一边一边向路人推销报纸”说:“先生买份报纸吧!……”有的说:“卖报了,卖报了,今天有重大新闻,卖报了,卖报了……。”就连平时不爱表现,不爱说话的孩子也动了起来说:“你买报纸吗?先生。”,当我说好了,表演到此结束时,有的同学还说,老师我们还没表演完呢?听到学生这样的讲,我临时改变了教案,那好下面咱们,根据卖报的情景,在演一段小品,但是在编排的过程中一定要有演唱《卖报歌》,下面咱们分成四个小组,每组相互讨论,分配角色,看看那组表现得好。这时同学们纷纷响应,每个小组积极的编排,最后进行了展示,可以说展示的结果是我出乎意料,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学生们的对白、演唱以及组演的配合都很到位,同时增加了对歌曲更深一步的了解,培养了表演能力。

二、利用游戏环节巩固歌曲,培养表演能力

如:在讲人教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下册中《谁唱歌》中,我在学唱完歌曲之后,采用了游戏形式进行巩固歌曲,我找出一名同学,然后蒙上眼睛,再找四名同学来唱歌,充当“小鸟”、“喜鹊”,“公鸡”、“鸭子”,然后一边唱歌,一边来触摸蒙上眼睛的同学,之后回到自己的座位。当蒙上眼睛的同学,睁开眼睛之后,一边唱歌一边找到是谁触摸的他,并且作出相应的小鸟、喜鹊、公鸡、鸭子的形态,通过这种形式,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不但较好的演唱了歌曲,同时把小动物的形象表现的淋漓尽致,非常可爱、非常优美。又如:我在讲人教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下册《谁来看看我们美丽的村庄》,在采用听唱法学习歌曲之后,我让学来表演,小鸡、小狗、小牛、小驴、小猪……等的叫声同时表演它们的等动作,之后再巩固歌曲的时候,我让学生采用歌曲接龙游戏,找学生扮演,小鸡、小狗、小猪、小驴……等等,当唱到自己的部分的时候,扮演者不但要模仿自己所扮演动物的叫声,还要唱出来自己的部分,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边唱边表演,学生动了起来,这样学生轻轻松松的掌握了歌曲,通过游戏不但巩固了歌曲,同时是学会在表演中体会到歌曲的快,使学生愿意表演,喜欢表演。

三、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表演能力

教师要善于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如:我在讲人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中国功夫》中,我以多媒体课件导入播放了由赵丽蓉老师、巩汉林老师演出的小品《中国功夫》让学生观看,随后揭示课题,随后我播放了在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中的武术表演,让学生感受到中国武术的博大精深,气势磅礴以及武术的非凡魅力。在学唱歌曲中,我才用了听唱法学唱歌曲,一边观看武术的表演,一边学唱歌曲,从而使学生轻松地学会了歌曲。随后我问学生你们喜欢的动作表演明星都有谁?你为什么喜欢他?学生们纷纷回答:“李连杰、甄子丹、吴京、成龙、洪金宝……;因为他们的动作潇洒、漂亮,在电影里他们是无敌的。”借助多媒体把学生喜欢的动作明星展示在学生的面前,一个个高大威猛的英雄形象,映入学生眼帘,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一个个跃跃欲试,都想来表演一下,我趁热打铁,播放了一段武术表演,然后让学生跟着学,这样学生们都跟动了起来,这样使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感受到武术的美,了解到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借助多媒体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使课堂气氛活跃,表演能力得到提升。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范文第4篇

一、从听觉入手,培养多声部概念

合唱是多声部、多层次的声音达到高度统一、和谐的艺术表现形式。培养合唱意识的第一步应该是培养多声部概念。

1.借助钢琴,进行听觉训练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听觉训练应从听辨音区开始。教师在高音区弹奏旋律时提示学生用手轻轻拍头,中音区弹奏时提示学生用手轻轻拍肚子,低音区弹奏时提示学生轻轻跺脚或走起来。当学生能准确地做出反应后就可以加大训练难度,进行两个音区的听辨练习。如教师同时弹奏高、低两个音区,学生相应的反应是边走边轻轻拍头;教师同时弹奏中、低两个音区,学生相应的反应是边走边轻轻拍肚子;教师同时弹奏高、中两个音区,学生相应的反应是原地一只手轻轻拍头,一只手轻轻拍肚子。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就能很好地听辨不同的音区及“双音区”了。应当注意的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训练的方式要多样化。音区听辨可以是一个学生做,也可以以集体的方式进行。例如:将学生分成三组,每组分别代表高、中、低三个音区,听到教师弹奏哪个音区,相应的组员做出反应;还可以扮演不同的动物,如用大象、小兔子、小鸟等形象来表示不同音区。通过这样的训练不仅使学生觉得有趣,同时帮助他们在不同音区中寻找自己所在的团队,培养分声部意识。

2.借助音响资料,培养多声部听觉合唱教学失败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学生没有建立多声部概念。我认为,在低年级就应该培养多声部听觉,这样有利于今后的合唱学习。首先,教师要精心挑选音响资料作为补充教材供学生聆听,中外优秀合唱团的CD、重唱与重奏作品、巴赫的复调音乐都是不错的选择。对器乐类作品的欣赏最好是结合视频进行,例如聆听圣-桑的作品《天鹅》,学生通过画面可以看到竖琴和大提琴两种乐器,再配合聆听音乐,便能更鲜明地感受到两种乐器的音色和旋律。如果没有视频,可能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只能听到大提琴演奏的主旋律。当然音乐是听觉艺术,这种方法在低年级适用,但到了中高年级,随着学生听觉训练的进一步升华,就无须再配合视频欣赏了。其次,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精心设计欣赏课教案,对于一些作品,可引导学生关注器乐曲中声部、乐器的配置,通过一些活动来帮助体验不同的声部旋律。例如一年级教材中的《小象》和《调皮的小闹钟》这两首欣赏曲,其共同点是都用固定音型伴奏:《小象》是一首爵士风格的乐曲,一开始的前奏就由固定音型连续演奏四次之后由弦乐奏出小象蹒跚前行的主题;《调皮的小闹钟》也是在乐曲的一开始由双响筒敲出切分音表现小闹钟。这两个一开始出现的节奏都贯穿乐曲始终。教学中教师可在聆听《小象》前先采用体态律动让学生感受前奏的节奏以及音高;聆听《调皮的小闹钟》前教师先用双响筒按照音乐中的节奏敲击,学生听节奏绕圈走,熟悉固定音型,在学生熟悉了固定音型之后再完整聆听全曲,这样,他们在听觉上就有了多声部的体验。

二、从节奏入手,建立多声部概念

节奏合奏是帮助学生建立多声部概念非常有效的方法之一。但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切忌枯燥的操练,培养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法:

1.在情境中进行节奏合奏训练由于儿童都喜欢模仿成人的行为,所以他们很喜欢角色扮演游戏,因此将节奏合奏合理地融入情境中,会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理发师》一课中,我请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节奏合奏练习:训练时先分声部进行练习,然后采取从一个声部开始逐渐叠加声部的方式,直至学生能很好地进行节奏合奏。在聆听第二册器乐曲《铁匠波尔卡》中,我设计了这样的图形谱,分别扮演大师傅手里拿着大锤、小师傅手里拿着小锤打铁的情景:第一乐段第22小节开始(从前奏算起):上述两个例子,学生是在一个情境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节奏合奏训练的,角色之间相互聆听、配合,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便可较为轻松愉悦地逐步建立起多声部的听觉概念。

2.运用联觉效应,有助于学生节奏合奏的准确性在节奏合奏中经常会出现互相影响而产生错误的情况,使节奏合奏到最后变成了读着不一样的象声词,而节奏却是一样的“齐奏”了。运用联觉效应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如在练扫除节奏的场景中,我设计了两种节奏:训练时,我给两种节奏分别加入两种动作配合练习,教师夸张地拿着扫把大幅度地从左扫到右,嘴巴发出“唰、唰”的声音,请学生模仿。而擦桌子的节奏则指导学生边在桌子上擦,边从嘴巴发出“嚓、嚓、嚓、嚓”的声音。由于动作幅度大小不一,由动觉影响声觉,发出的声音长短自然也不一样,凭借联觉效应就可准确地完成节奏合奏。

3.进行节奏卡农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声部的独立性在学生学习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之后,就可以进行节奏卡农训练。节奏卡农训练能帮助学生进一步培养声部间的独立性,不被互相干扰。低年级的学生进行卡农训练时首先要注意节奏的排列应疏密结合,也就是说一小节密集,一小节宽松。如:XXXX│XX│XXXX│X-这样的排列可降低卡农的难度,让学生有时间思考和反应,提高准确率,帮助学生建立信心。而且应在学生拍节奏的基础上进行,比如让学生先拍,教师错后一小节进入,让学生体验什么是卡农。在学生明白这一形式后,教师与学生互换,教师先拍,学生后拍,最后将学生分成两组,在教师的指挥下进行节奏卡农练习。

三、遵循学生学习规律,进行二声部合唱训练

大多数音乐教师都按照教材中的安排,从三年级开始,按部就班地进行合唱教学。教材中对于合唱的编排十分科学合理,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从二声部轮唱开始到伴唱式、复调式最后到柱式,逐渐加大合唱的难度。我认为我们可以遵循这个规律,活用教材,在低年级通过一个阶段的训练,在学生有了分声部意识和多声部听觉之后,尤其是在学生能熟练掌握节奏卡农这一技巧时,就可以进行简单的二声部合唱训练了。

1.轮唱,打开合唱的大门与节奏卡农一样,轮唱训练要在学生十分熟悉歌曲的情况下进行,并尽可能地创设一种情景。例如一年级下册歌曲《两只小象》,在学生能很好地唱熟歌曲后,学生分成两组,分别扮演两只小象,教师手上拿着两只小象,一只在前面走,另一只在一小节后跟进来。这样学生只要跟着他们扮演的那只小象唱,按照歌谱来唱,第一只小象在倒数第二小节反复一次,就能顺利地完成轮唱。再如一年级下册歌曲《拍皮球》,教师为学生创设体育课拍皮球比赛的场景,学生分成两组围成两个圆圈,在教师的指挥下进行轮唱,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本组的声音抱团,降低其他声部的干扰。值得一提的是,不是所有歌曲都可以进行轮唱,教师选择歌曲时要注意第一和第二声部的和声配置是否合适,如果一首歌曲进行轮唱时有太多不和谐音程,就不适合进行轮唱练习。

2.为歌曲旋律编配二声部伴唱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些教材中的歌曲,为其编配固定音型的二声部进行合唱训练。例如一年级下册歌曲《小雨沙沙》:歌曲唱熟后,进行分角色表演:从第九小节开始,学生分成两组分别扮演种子和小雨,配合律动表演进行教学,二声部效果自然而然就出来了。再如一年级下册歌曲《火车开啦》。在学生演唱准确、熟练之后,我加入了汽笛的声音。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数学教学;多媒体;备课质量;学习兴趣;扩展容量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9-0209-01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高度概括。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多媒体在现代教学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利用多媒体集图形、图像、文本、声音、动画于一体的功能,展示形象生动的画面,播放悦耳动听的音乐等,以充分展示知识的行成过程,能为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注入新鲜血液,带来活力,从而激发低年级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数学知识,激发孩子学习的愿望,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加强学生对事物的理性认识,使“教”与“学”相辅相成。下面笔者就多媒体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谈一些认识。

一、提升教师的备课质量,丰富其专业知识

教师利用网络上的教学资源,作为备课的参考,如在设计教案时可以查看网络资源里的“教案示例”,改变自己仅有的教案设置思维模式。又如,备课时教师可以查看网络上的“扩展资料”来了解更多与课本相关的知识和资料,使教案内容更加丰富,这样就可以丰富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更新知识,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从而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

二、运用多媒体,优化课堂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能否吸引学生,课堂的导入是非常重要的。新颖、巧妙的导入,犹如一本书的序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从而达到渗透主题,激趣,振奋情智的作用,有助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在这一方面,多媒体有着很大的优势。一段动听的数学儿歌,一副跳动的图片,一个有趣的数学游戏、竞赛,都能使学生立即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内容的学习。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小兔请客》时,我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了跳动的小兔,然后出示了小兔端来的果子,这样学生看着情境图一目了然地发现数学信息并能提出数学问题。

三、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浓厚的兴趣,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对新颖的事物、知道而没有见过的事物都感兴趣,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必须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而传统的教学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把学生封闭在枯燥的教材和单调的课堂内,使其和丰富的教学资源、生活现实完全隔离,致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厌倦情绪。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观察物体》时,指名一位同学上台站着不动,老师找准位置分别照出这名学生的正面像、侧面像、后面像和上面像,然后将它们展示在大屏幕上,接着由其他同学说出这些照片是教师站在哪个位置照出来的,最后教师板书正面、侧面、后面、上面,从而得出观察同一物体,观察的角度不同,所得的结果就不一样。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

四、运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难点

传统小学数学教学的信息传递形态,主要是以口语交流为主,以模型、挂图、板书和实物演示为辅。学生时常感到单调、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果欠佳,而利用多媒体能直观形象地把整个过程显示出来,为孩子们学习数学知识架设一座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的桥梁,帮助他们理解知识。例如教学《认识钟表》时,我事先做了一个大钟表,上面的大格和小格都显示得很清楚,点一下运行,时针、分针和秒针同时走动,点一下暂停,可让孩子读出钟表上的时间,也可拖动秒针和分针自动转动,使孩子明白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小格,主动形象地使孩子对时、分、秒有了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另外我们进行应用题教学时,多媒体的应用表现更为突出,如小朋友们站队做操,小明的前面有5个人,后面有8个人,问这一排一共有多少人?或小朋友站队做操,从前往后数,小明排在第5位,从后往前数,小明排在第8位,这类题孩子们最容易忽略掉小明,所以我们利用多媒体画图显示就一目了然,让孩子们明白道理,列出合理的算式。这样既可突破难点,突破重点,化抽象为具体,又可促使思维导向由模糊变清晰。

五、运用多媒体,巧设练习,巩固新知

知识的掌握、技能的行成、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必须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才能实现。所以练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利用多媒体强大的交互功能,可以进行不同形式的练习,也可以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训练,这样既巩固了新知,又发展了思维,培养了能力。运用多媒体可以高效地进行课堂练习,巩固学习内容。在安排课堂练习时,老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设计些错题(森林医生)等活动,让孩子们及时发现错误,改正错误,不仅使学生很快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而且获得学习体验,教师可从中获得反馈信息,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进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范文第6篇

一、树立“教育的生命意识”是构建生命化音乐课堂的核心理念

教育应该真正把“人”作为关注的核心,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要从生命的高度出发,牢固树立教育的生命意识,切实转变教学理念,使构建生命化音乐课堂成为可能。

观念一:音乐唤醒耳朵,耳朵唤醒心灵。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我们不能忽略“用音乐来培养音乐的耳朵。”音乐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我们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不同理解和感受;懂得欣赏每个孩子心中不同的音乐形象。

在欣赏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在钟表店里》时,有的同学说在音乐中听到了各种钟表的声音、听到有布谷钟的声音、觉得音乐写的在那里的人们生活的特别快乐,有同学说仿佛看到了小动物们在一片美丽的大森林里载歌载舞……我尊重每个孩子的跳跃思维,使他们的收获不仅是知道这段乐曲的曲名是《在钟表店里》,而且从内心获得一些启迪和唤醒,获得一种对音乐的热忱及自信。

观念二:精神的相遇相通――真诚地倾听与接纳。奥尔夫说:“每个孩子的心中都有一颗音乐的种子,教师的作用就是使这颗种子发芽。”因此,教师应有一种对话意识,一种呵护“种子”生根发芽的真挚感情,让孩子们在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中隽逸才情和灵动思维,使课堂充满音乐唤醒与精神唤醒。

“还有不同意见吗?”倾听是一种尊重。如果我们不懂得倾听孩子独特的情感,那么教学将难以激发他们鲜活的生命力。我们不需要按照自己的思想预设去“给予”他们,去剥夺他们的成长机会,如,欣赏完《森林中的铁匠》之后,同学们纷纷说出自己的感受,“老师,我听到了鸟叫声”“我听到了小溪流水的声音”“我仿佛看到了铁匠打铁劳动的场景”等,大家各抒己见,对于学生不同的答案我没有力求统一,而是倾听他们稚嫩、鲜活的感受,尊重学生的个性,从儿童的视角来审视音乐,建构课堂。

观念三:个性的恣意驰骋――主体的凸现与解放。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张扬学生的个性是音乐教育的核心目标。对于孩子,音乐课首要的不是“音乐”,而是自我的流露和生活的需要,是生命的一部分。生命化音乐课堂是充满着孩子的声音,洋溢着孩子的音乐的课堂――他们是课堂的主体。如,在进行二年级下册活动课《郊游》时,我尝试着打破了单一、常规性教学模式的束缚,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来激活学生的审美体验。课堂上我把学生带到操场上去收集春天的影子,做好记录,再集合起来小组讨论,共同合作。有的小组表演坐火车,有的小组表演放风筝的情形,有的小组创编了首儿歌朗诵给大家听,还有的小组以舞蹈的形式来表现郊游时的愉快心情……这样,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自由发展、个性探究、自主“说话”的交流空间,收到了很好效果。

二、教学行为的飞跃是构建生命化音乐课堂的翅膀

构建生命化音乐课堂,仅仅有全新的理念还远远不够,只有融入到实实在在的教学行为中才会让老师与学生都获得一种非凡的体验,让音乐真正走进每个孩子的心里。

做法一:把课堂更多地让给孩子们。实验过程中我把教学目标定在学生参与度上。首先改变了音乐授课的原有模式,不再是由老师演奏范唱之后请全体学生模仿,而是把一支歌曲先分解开来,逐句逐节地让孩子们体会、感受里面所包含的情绪与情感。老师作为帮助者,启发孩子们把自己已有的相关生活经验和情绪体验与词曲建立起初级的联系,进而引发孩子的进行交流。课堂氛围变得热闹了:有的学生用自己的动作模仿词曲的情绪;有的同学以拍掌模仿歌曲的节奏……这样,就会让孩子们自己完成自己的音乐审美构建的初步过程。

做法二:小组学习方式让每一个孩子都获得主动参与的时间和空间。课堂上我采用以小组为单位的活动方法把所教的每一个班,都分成若干个小组。根据平时教学掌握的情况,如,班里同学谁发音准、谁乐感强、谁善于表达、谁有组织能力等,同时还根据学生个性特长和能力大小进行搭配组合,使每个小组中都有一两位各具特色的同学,让他们带动全组同学。这样,每一位同学的积极性都被调动了起来,课堂的相对时间和相对空间,被小组活动方式放大了。在教学的整个进程中,每个孩子都能够参与到音乐欣赏和自我表达的活动中来,都能体验到音乐学习的乐趣,发展自己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实践的反思是构建生命化课堂的重要保障

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检查和修复,是教师专业成长剂。音乐教育怎样与时俱进?怎样构建一种与“新课标”最为合拍的生命化音乐课堂?我们应以此为奋斗目标:

目标一:生命化音乐课堂是富有个性、充满快乐的课堂。快乐是什么?快乐是一种内心愉悦的体验,是一种惬意、幸福的感觉。我们应有一个明晰的认识,课堂也应该是快乐的,即尊重人的个性差异,建立学习共同体系。这有利于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平等对话,营造出师生一起成长的快乐课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小雨沙沙沙》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教学环节――多种形式表现歌曲。歌曲学会以后,我让同学们自主分成了四个组:图画组、乐器组、表演组和歌唱组,充分让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现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体现了“师主导,生主体”的作用,让学生参与音乐体验,加深学生的理解,同时张扬学生个性,诱发学生展开思维,展现自我,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把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表达出来。“享受艺术”的理念让孩子们精神振奋、意志昂扬、倾心投入艺术的怀抱。

目标二:生命化音乐课堂是富有想象、动态生成的课堂。我们经常讨论:课堂上,老师关注的焦点在哪儿?是学生?知识?还是教案?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常常不自觉地将精力放在了教案上,尤其是在优质课、公开课上害怕节外生枝,为了追求教学环节的完整,展示教案的精彩设计,常常去赶环节,以至于使学生精彩的发言和智慧的火花在课堂上自生自灭。教案仿佛是一只无形的手,支配和牵动着教师与学生,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课堂教学过程中依旧会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因此,生命化音乐课堂关键还在于教师能敏锐地捕捉学生的信息,并做出准确判断与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思路,从而使教学过程得以生成和推进。

一次,在教延长记号时,对学生说:“延长记号的作用是在延长记号下的音可根据歌曲的需要适当延长。”之后问学生:“你们看它像什么呀?”此时同学们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有的学生说:“老师,它多像眼睛”“老师,我觉得更像眉毛”“老师,像换了方向的小括号”“像帽子下面有小眼睛”……忽然有个学生说:“老师,我用了一首儿歌就能记住它了。”顿时,学生兴致高涨,仔细聆听他的儿歌――“眉毛弯又弯,眼睛亮又亮,要是遇见它,歌声要延长。”果真,学生很快就记住了,而且兴趣盎然。于是就有了“大大嘴巴朝上张,要在这儿换气啦――换气记号”“两粗两细四根线,中间圆圆四个点,歌声到此要反复――反复记号”“大大嘴巴朝左张,音要唱得重一点――重音记号”“看见黑黑倒三角,音要唱得跳起来――顿音记号”。通过编儿歌不仅清楚地了解了音乐记号的作用,而且便于记忆,较好地提高了学生的音乐表现力。精彩源自“生成”。充满生成的音乐课堂将成为师生自由的精神殿堂,峰回路转、柳暗花明、豁然开朗的奇迹将在这里诞生。

目标三:生命化音乐课堂是富有创意、充满意境的课堂。教师的智慧体现在哪里?就课堂教学而言,教学内容的处理、导语的设计、板书的技术、提问的时机等都是教师展示“创意”的对象。教师在课堂上体现不出“创意”,教学就不可能新颖、与众不同,整个课堂就不可能彰显出“教者的个性”,更不可能成为课堂教学“艺术”。

一次音乐课,我给学生进行节奏练习。可能是节奏练习枯燥乏味,学生们积极性不高,甚至连最基本的节奏都拍打不准。正当我一筹莫展时,突然有个迟到的学生敲响了教室门:“砰砰砰,砰砰砰。”我去开门时,便听见有学生在拍凳子“砰砰砰,砰砰砰”,听到他们拍凳子的声音,我就对大家说:“不错嘛!”与此同时,我将学生拍出“XXX,XXX”的节奏型写在黑板上。忽然有个学生说:“老师,我会在门上敲出不同的节奏。”还没等我回应,其余学生纷纷说:“我也会……”如果我对他们的想法加以否定的话,他们会很失望。于是,我拿来一块小黑板作为“门”,让学生想出各种敲门节奏并上来展示。在不知不觉中,他们把几个难点节奏问题也解决了。把枯燥的节奏练习变为活生生的生活现实,增强了学生对音乐节奏的亲近感,同时也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感受到了生活中处处有音乐。使学生在音乐课堂上享受精彩纷呈的生活音乐,进而生成智慧,促进发展,提升音乐价值。

个性和快乐,让音乐课堂走向愉悦。

想象和生成,让音乐课堂走向灵动。

创意和意境,让音乐课堂走向浪漫。

我们追求的生命化音乐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在与音乐共同对话交流中情感得到宣泄、个性得到张扬、人性得到回归,是在对音乐体验中享受阳光般美好灿烂的生活,是音乐课堂的新境界。作为音乐教师,如果能真正与学生一道走进生命化课堂,那么,就会真正享受到音乐教学的诗意与幸福,让自己的心也变成童心,和无数个童心一起在音乐中飞扬!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范文第7篇

一、根据学生特点进行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

学生是新课程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改变学生以往被动接受学习的模式。教师应充分注重学情,从学生的角度作为出发点进行语文的有效教学。首先,教师应充分掌握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与语文的知识起点,从而全面深入了解小学生的学习情况;其次,对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也要全面的掌握,教师应使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实现小学生个体差异化的教学;最后,教师应对小学生的学习背景进行全面的掌握与评价,从而整理出适合小学生个性发展的有效教案。以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34课的《小蝌蚪找妈妈》作为例子,教师在进行这节内容讲解的时候,可以根据小学生的能力进行小蝌蚪、鲤鱼妈妈、乌龟、蝌蚪妈妈的角色朗读,通过趣味盎然的角色扮演,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而且也能发挥出学生的特长,并进一步激起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可以设置“小高尔基”“朗读之星”等相关的荣誉评价,以此激励小学生对学习语文的自信。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语文课堂的教学,并着眼于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性,从而有效促进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根据教材特点进行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备课

教学离不开书本教材,而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不应只局限于书本内容,应善于利用书本教材以外的知识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上的有效教学。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提前备课的时候,首先应对教材进行深刻的钻研,从而找出有用的知识激起小学生思考与探究的能力;其次,对课本知识的内在联系应进行全面的分析;最后在进行教材分析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课李白《静夜思》内容作为例子。教师在进行此节内容的备课时不应只局限于课本的参考,可以通过研究诗仙李白的生平事迹,同时对李白作这首诗的时代进行深入了解,并充分进行《静夜思》的深入分析,从而让学生在语文的教学里能深刻领会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怀。小学生充分感受到了诗人强烈的思乡情感,并深刻领悟到《静夜思》所包含的思绪,从而进一步提升小学语文在课堂上的教学效率。

三、营造课堂良好氛围进行小学语文的有效教学

教学的本质其实是与学生进行交流与对话的平等过程,教师和学生是这个交流过程的主体,而且是一种将教学氛围轻松化的有效教学方式。它有两个方面:首先,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性,让学生能感觉到自我存在的强烈意识;其次,教师应将自己放置于与学生一样平等的地位,并真诚的对待每一个小学生,让学生得以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下学习语文。以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十八课《称赞》内容作为例子,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进行小刺猬与小獾的角色对话,让小学生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感受到其中的感情,同时教师也可以参与其中,以和学生相平等的位置营造出课堂上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这样不仅激起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能有效提高对内容的进一步了解,并大幅度提高了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

四、采用提问形式进行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范文第8篇

[关键词]:找准切点;引领体验;挖掘资源;践行品德

一、找准切点,让教学流程更有效

《品德与生活》以儿童现实生活为重要题材,扩展到家庭、社会及儿童生活的所有空间。鉴于此,教师在教学活动的每一环节应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生活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找准生活中切入点。《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上小学啦”,由《上学去》、《我的老师》、《找朋友》、《放学了》五课组成。孩子们告别了幼儿园生活,走进学校大门。他们的生活和上学前不一样,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新的学校师什么样的?”“老师会喜欢我吗?”“同学愿意和我一块儿玩吗?”“我能找到老师的办公室吗?”“上课铃响后,我应该怎么做”?“下课铃响了,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放学了,我能与不认识的人一起走吗?怎样过马路?”这些都是一年级学生踏入学校在日常生活自己要面临的问题。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校生活实际,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如:让学生做自我的介绍,引导学生并关注学生的交往、合作,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消除不安心理;带领学生参观校园,让学生亲自找一找校园的每一处地方,熟悉校园环境;结合学校一日常规教育要求,指导学生做好课前、课中、课后的每一件事;放学组织路队回家时,告诉他们怎样过马路平安回家等。让他们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了解环境与人的生存关系,懂得集体生活的重要性,懂得珍爱生命,使之健康、安全、愉快积极地生活。这样整个单元的教学流程更循序渐进,一步一步实现教学目标。

二、引领体验,让课堂活动更有效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实验稿)前言里讲到“活动性”。《品德与生活》的“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与学的共同中介。因此教师应该把握这一理念,“用”好教材,而不是“教”好教材。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设计,让学生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

比如二年级下册《让我再试一次》,开始教师与学生互动,做“限时夹球”游戏,结果学生有成功也有失败,成功也好,失败也好,学生们都有了体验,教师抓住时机问失败的学生“想不想再试一次”,学生说“想”。学完了“圆圆的故事”后,学生得到了启示,这时教师再让刚才游戏失败的学生“再试一次”,如果失败,还给机会再试一次。这样,一次次的体验,让学生懂得遇到困难时不要怕,要敢于尝试,坚持不懈,有效地完成了这节课的德育目标。再如,四年级上册《今天我当家》这一单元,教学时教师假若是单纯地讲解买卖、用餐、待客接物的要领,定有不少学生仍然达不到要求。那怎样让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呢?教师组织“我来当评委”、“家务大检阅”等等各种各样的展示活动来达到目的。因为展示活动是最令儿童兴奋的,准备训练的过程特别能给学生以美好的体验,它能使每个儿童都能积极参与到,不论能力的大小,都有事可做。若教师在活动前能先布置一下教室,用音乐渲染一下现场气氛,用语言不断给以信心和鼓励,学生的表现欲会大大增强,这样的课堂德育的效果会更好。

因此在教学中,唯有凸现活动,引领学生在实实在在的生活中,在儿童喜爱的、乐于参与的活动中自我体验到、感受到、领悟到,去自主建构新的意义世界,才能链接使道德认知在多层面的体验活动中无痕地内化为道德行为。

三、挖掘资源 让品德教育更有效

《品德与生活》整套教材都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按照儿童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家乡(社区)生活,以及儿童与祖国、儿童与世界等生活领域的不断扩大为主线来设计教材的体系结构。教材从单元主题到活动主题以及每一个话题,都是儿童真实生活的再现和提升,非常有利于教学。教材的这一特点,给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使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当地、本校的教学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如四年级下册的《我和诚信交朋友》一课,老师结合学校德育处开展的讲诚信主题活动――“诚信之花开满校园”,利用活动中出现的人和事作为活教材,通过诚信学生将诚信故事的活动,引导班上学生把平时生活、学习中说谎话的事讲出来,大家分开、集中来评议,这样让学生在讲、听、议中,体验到不诚信确实害处大。这样,通过“从生活到课堂,再从课堂到生活”的一系列教学活动,将教材内容与儿童现实生活相结合,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再如四年级下册《为我们服务的人》,课前教师让学生去寻找学校、家庭、社会上为我们服务的人。课堂上,教师重点采用的是学校里的为我们服务的人,有门房老伯、有值日老师学生、有园林工、清洁工等等,这些事都是学生都身边的人,作为课堂上的“活”材料,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懂得珍惜、尊重和感恩,达到了教育目的。

四、践行品德,让拓展延伸更有效

品德课教学的宗旨是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品德和行为习惯、热爱生活、健康成长,但仅靠在课堂上去完成学生道德品德的形成是远远不够的。英国学者麦克菲尔指出:“任何道德教育课程如果局限于教室里,不指向社会现实,实质上不是道德教育而是非道德教育。”这告诉我们品德课堂必须延伸扩展到课外,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开展观察、体验、操作、交流等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实践活动,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创造性的解决问题,从中悟出道理,是自己的、行为以及情感态度不断得到升华,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这是品德课教学本身所要求的,也是学生践行品德形成的基石。

如,二年级下册《让我再试一次》,老师完成了教学活动后,让学生制定“我的努力小计划”,并在后面专门安排学生交流计划的实现情况,谈遇到什么困难,实现计划后的感受,心情怎么样?这样,既锻炼了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毅力,不是定好计划活动就结束,将活动拓展到课外去,更加有效地实现课堂的德育目标。再如,一年级下册《我和小树一起长大》,教师结合3月12日“植树节”,启发学生畅想春天,教认识3月12日是植树节,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与体会,来畅谈树木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学生能够通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弄明白树木“带给人们新鲜的空气”,“人们可以在树下乘凉”,“为小鸟安家”,“美化绿化我们的环境”等。在学生明白了树木的好处后,教师接下去安排了学生到实践活动的场地,学生分小组进行植树,学生情绪高昂,个个主动参与,有的挖坑、有的扶树、有的开始培土、有的浇水,一棵棵小树在他们的小手下栽种了,他们充分体验活动带来的快乐。学生在活动中,懂得了“不能在树上刻字,不能乱摘花,践踏花草”。这种教学空间的延伸,无疑给学生注入了活力,使他们在自然界中,感受身边的事与物,在动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让学生在拓展延伸活动中践行品德,有效达到教学目的。

品德与生活课堂有效教学是个永恒的话题,四十分钟对于学生来说是短暂的,我们应该关注:通过一节《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究竟有了哪些收获?总之,切实有效的思品教学需要用全新的理念来指导,课堂的教学经验可以累积,课堂有效教学的方法可以尝试,让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探索,带给孩子们一个充满新时代气息的品德与生活课堂吧!

参考文献:

[1]《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实验稿)前言

[2]《品德与生活教师教学用书》

[3]湖北省宜都市教研室赵小燕教授讲座《基于能力培养的品德学科的高效课堂创建》。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范文第9篇

关键词:练习;学生;解题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211-01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在其所著《教育心理学》一书的扉页上写了这样一句话:“如果我不得不把全部的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句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唯一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这就是说,教师在面对一个班级进行教学时,必须先了解学生究竟“知道了什么”。只有了解学生的实情,才能确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也才能找到适合这节课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同样,练习课也是如此,不能简单机械地反复操练,而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练习。

下面,我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列举》为例谈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

一、同一班级,针对不同学生设计不同的练习目标

教材P66页第2题“有一个音乐钟,每隔一段相等的时间就发出铃声。已经知道上午9:00、9:40、10:20和11:00发出铃,那么下面哪些时刻也会发出铃声?13:00、14:40、15:40、16:00”,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多元的,学生受新授知识的影响首先想到的是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它,但学生列举的速度是有差异的,此时教师在过程中打开学生的思路:“边列举边观察,会发出铃声的时刻具有怎样的特征?”有了教师的引导,思维活跃的学生在底线目标达成的基础上马上又能迎接新的挑战。当班级相对很慢的学生用一一列举的方法做完时,不少学生已经对会发出铃声的时刻的特征有所感悟。集体交流时分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交流一一列举的方法,确保每一个孩子会运用这一策略解决问题;第二层次交流其他方法,有学生发现几时是奇数时,会在整时和几时40分会发出铃声,几时是偶数时,会在几时20分发出铃声。也有学生说只要把这一时刻与9:00相减求出时间差,时间差是40的倍数,就会发出铃声,反之则不会发出铃声。第二层次的交流是高标要求,并不要求人人都能掌握,对于思维活跃的孩子让他们能跳一跳就能摘得到。同一班级,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让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原有水平上学得更好。

二、同一练习,针对不同班级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教学“――列举”的策略,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对于“有序”,我的学生在以前的学习和生活中早已经有所体验,早在一年级学习10以内数的分与合的过程中、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的过程中、三年级周长的认识的过程中、四年级有序搭配的过程中早已有了初步体会。随着教学的深入,这样的体验越来越充分。因此,学生学习例1时能自觉地调用经验来学习、体会和应用有序地――列举这一策略,为例2先分类再列举留足了时间和空间。

然而,当我兴冲冲地拿着在自己班级里推进得非常顺利的教案到弘景小学去试教,一节课拖堂了5分钟才勉强把例题教学完,练习一题都没来得及。推进得为何这么慢呢?学生无论在例1还是在例2的列举中始终不能做到有序思考,总有遗漏或重复现象。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范文第10篇

一、利用电子白板的“屏幕遮蔽”功能,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教师可以在教室讲台前充分利用交互式白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只需轻触屏幕,就可以带领学生进入课文学习互动之旅,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屏幕遮蔽功能,使选择的信息更加突出,以此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如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口语交际《我们春游去》一课时,一开始,教师可以创设在野外野炊的情境,让学生从野外野炊情景中根据自己实际选择感触点进行口语交际。这时,教师可以利用白板操作工具中独有的屏幕遮蔽功能,先聚焦野炊,把野炊的情景再现出来,然后用“聚光灯”把学生找石头砌灶、生火、盛水煮饭、炒菜等几个重点环节一一展现出来。这就犹如一幅幅生动活泼的生活画,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趣味盎然。这种方式的展现,教师可以进行调控,也符合学生兴趣点。每副画面的展现,配以生动的文字特效、立体配音以及适合的背景音乐,让整个课堂就像一部3D电影。同时,利用屏幕遮蔽功能,让学生进行回忆,进行想象。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口语交际环境,学生的兴趣被完全调动起来了。在这样的情景中,学生就能集中精力参与口语交际活动。又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识字《日月明》中,在教学生字“森”时,用拉幕遮蔽功能遮挡“森林”的图片,然后请学生猜一猜,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他们急切想知道谜底是什么。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用“二木林,三木……”进行猜测。最后请学生利用白板笔把准备好的教学图片一点点往下拉,当“森林”的图片一点点呈现在大家眼前时,学生不约而同地发出了“哇”的叫声,至此,学生心中的疑团豁然开朗。

二、利用电子白板的快照功能,突破教学重难点

电子白板的快照功能是关于指定数据集合的一个完全可用拷贝,该拷贝包括相应数据在某个时间点(拷贝开始的时间点)的映像。快照可以是其所表示的数据的一个副本,也可以是数据的一个复制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些重点字的书写一直是教学的难点。教师可以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独有的拍照功能,对屏幕上的某一部分或是全部进行拍摄,有意识地对某个物体进行放大、突出强调,让学生加深印象,有利于学生掌握。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操场上》时,课文中有一个生字“真”,笔者利用电子白板的快照功能进行生字教学:笔者首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个字,大部分学生会发现这个字里面有三横,但也有部分孩子比较粗心,只看到两横。这时笔者采用了电子白板的快照和放大镜功能,将“真”字里面的三横快照并放大,再请学生仔细观察,随着字体放大,学生的眼睛也睁大了,看得更仔细,记得更清楚。而这面“放大镜”也是可以移动的,如果一个生字中有两个部分都需要引起重视,还可以移动“放大镜”进行观察。

三、利用电子白板的交互功能,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室使用白板和水笔,告别了“冷冰冰”的黑板,师生不再深受粉尘的困扰,很快就有教师发现多媒体投影可以直接投在白板上,并配合水笔的书写,相当于教师在PPT背景上直接演示或演算,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交互式白板成为课堂教学新的交互平台,其最大亮点是交互的对象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而非教师与白板之间。电子白板灵活的交互性和丰富强大的功能成了师生之间的一道桥梁,这使学生感觉亲切自然,而不是冰冷生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电子白板的友好界面和资源库功能,鼓励学生协助教师搜集和设计教学资源,建立班级教学资源库。这些资源可以是交互白板活动挂图中的背景、页面或图像,也可以是Flas,还可以是课文中的情景等。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詹天佑》的第四自然段时,教学的重点是通过语言文字体会詹天佑在修筑铁路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诸多优秀品质。在堂课上,笔者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及时书写功能,先将文本内容在白板上显示出来,而后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交流过程中,利用白板的勾画和批注功能,请学生走上讲台,拿起电子笔,在白板上直接勾画、批注,谈自己的感悟,把自己的感悟带进阅读。这使得白板不仅仅属于教师,也属于学生。这种阅读教学的方式,使师生、生生真正地互动起来,交互式白板的交互式功能在课堂上第一时间得到了体现。

四、利用电子白板的“资源库”功能,实现预设与生成的结合

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核心在于交互与生成,能够让课堂实现预设与生成的结合。资源库内容可以是预设好的,课堂实时批注、拖动、书写为生成。如教学古诗《江畔独步寻花》时,刚一上课,便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质疑:“诗中写的花是什么花?”其余的学生也在下面议论纷纷,这是一个普遍关注的问题。于是抛开预设的教案,让学生自由讨论这个问题。再结合电子白板课件附带一个资源包,教师把可能用到的教学资源放在里面,需要时直接拖动到课件的界面上,利用感应笔在白板上进行即时标注,将资源包和感应笔的配合使用。这时,师生的批注、圈点、增删、即时插入、板书要点、学生演练……凡教学过程中临时生成的东西,均可以在电子白板上生成,让知识和知识形成的过程动态地展示出来,而不是生硬出示,将教师的理解强加给学生,将预设的结论直接拿来。这样,学生和教师的即兴发挥也可以呈现在课件上,思想的火花、智慧的结晶会由隐形过渡到显性,课堂内容也会得到极大地丰富。

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利用文字、声音、视频和网络连接进行授课,学生和教师可以在白板显示的任何地方,包括文件、图表或网页上书写笔记和标记重点,学生可以通过操作文字、数字和图像与白板进行互动,教师可以播放视频,DVD,CD和Flas,交互式白板上出现的所有信息都能保存、打印,还可以电子邮件发送或张贴到网站上。

上一篇:幼儿园大班体育教案范文 下一篇:歌唱二小放牛郎教案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