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风险管理范文

时间:2023-09-13 15:21:35

医疗风险管理

医疗风险管理范文第1篇

1 医疗风险的原因

以往对医疗风险的管理是局部的分散的,甚至是被动的;有时,把质量改进和提高与风险管理等同对待;多数风险管理仅重视后部分环节,如对风险引发事件后的处理比较积极认真,但对风险的识别和分析等缺乏充分重视,即对风险的预防重视不够;风险管理缺乏与其相对应的组织体系和制度设计;对风险管理的深化和扩展也缺乏明确的方向。因此,引进风险管理,需要强化对医疗风险管理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医疗风险管理人才,进一步建立风险的分析、评估和处理体制和机制,形成风险管理的完整体系。

2 防范医疗风险的措施

2.1 从健全体制入手,防范医疗风险。

2.1.1 确立评价体系,纠正系统风险。提高管理评价体系,是促进医疗安全的措施。管理评价中采取“医疗服务质量整体评估”。该评估体系分为三大部分:综合评估、专项评估和社会评估。综合评估包括基础质量、流程质量和终末质量等三个级别指标,基本包括医疗、护理、感染、实验室、处方、输血、单病种质量病例分型等要素。专项评估的重点在新技术、技术保证能力、人才队伍建设、学科管理、科研水平和教学能力等方面。社会评估主要包括百姓对医院服务的认知程度和满意度。在评估中,还根据上级的要求和我院的工作重点,不断完善评估体系。防范医疗活动中系统风险。

2.1.2 实行医疗质量和安全季度例会制度。定期对工作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检讨,改善医疗风险管理。每个季度召开医疗质量和安全例会,参加人员是质量管理委员会人员。通报近期医院的医疗风险,包括医疗投诉、医疗争议、医疗事故鉴定情况等,研究问题的原因、存在的缺陷及需要防范的对策。通过这种做法,可由点及面地防止医疗风险扩散,降低医疗风险的影响,同时也使医疗风险警钟长鸣。

2.1.3 发挥专业委员会的作用,提高医疗风险管理水平。药事管理、医院感染、病案管理、输血、检验、影像等专业,在医疗风险防范、风险评估、风险监督、技术规范制定等方面,都能发挥重要的作用。对本专业领域的风险进行分析,确定风险系数,提出风险要点,做好规避措施,是一项重要任务。

2.1.4 执行各种专项检查,保证制度落实到实处。院质量管理委员要针对《处方管理办法》、《抗菌素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内镜清洁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等法律法规,制定工作方案和检查标准,确保检查结果。

2.2 完善制度建设,克服制度缺陷风险。

2.2.1 实施疾病诊疗制度管理以降低医疗过程风险;规范医疗机诊疗行为,防范诊断和治疗患者中的风险,结合实际,编撰了《疾病诊疗指南》规范指引疾病诊疗,进行医疗行为监督,出台了《患者转诊制度》,使转诊更加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2.2.2 建立和完善不良事件及医疗差错报告制度:不良事件及医疗差错是重要的医疗风险来源。建立完善不良事件及医疗差错报告制度,可以及时制定处理方案,有效避免类似的事故重演,防止事态的扩大和蔓延。要界定报告内容,明确报告主体,建立通畅的报告渠道,建立积极快速的不良事件及医疗差错的分析和评估机制,授权处理主体,形成有力的反馈及化减医疗风险的能力。

2.2.3 建立医疗责任和医师执业保险制度:建立医疗责任保险与医务人员执业保险相结合的医疗风险管理、转移及保障的长效机制,完善医疗风险管理与控制体制,构建医疗执业责任风险保障体系,促进医患和谐,维护社会稳定。

2.3 改善运行机制,避免机制性风险。

2.3.1 建立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快速有效的工作机制。急救是医疗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医疗风险和医疗纠纷的高发区。改进院前急救医疗服务质量,提高紧急医疗救援和指挥协调能力,是医疗急救能力的综合体现。狠抓院前急救流程的质量管理,提高车载单元、急救基本技术、日常管理等基本能力,并在院前急救处置、急救病例等方面拓展了急救范围。同时,在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快速的无缝衔接方面,也做了有力改良。

2.3.2 消除血液管理风险,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通过制定合理的用血制度,培训提高临床医生的科学用血知识。

2.3.3 完善医院设施建设,消除安全隐患,主动落实安全隐患的义务。全方位对患者进行安全提示,做好警示工作。一是医院的自身安全保障义务要做好,二是对患者人身或财产损害防范的警示工作,力争把发生在患者身上的侵害降到最低。

2.3.4 自查自检,寻找风险。鼓励一线医务人员注意发现医院设施、流程安排、制度实施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挖掘医务人员中的良好建议。善于研究投诉的积极作用,从投诉中查找工作的不足,把投诉变成改进工作的思路、措施、制度。

3 医疗风险管理体会

医疗风险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医疗服务本身,也与影响医疗服务的相关因素有关,这就决定了医疗风险管理的难度,使医疗风险管理成为永恒的挑战。管理人才和管理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医院管理人才的变化和管理能力的改善,将极大地提高医疗风险的管路水平。医疗技术人员在医疗风险管理中承担直接的责任,执行严格的制度、严密的流程、熟练的技术,是降低医疗风险的有效措施。

参 考 文 献

[1] 杨克虎,马彬.日本医疗风险监管体系评价.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8,24(1):67-70.

[2] 余震,张亮.全面质量管理及其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6,22:467-470.

[3] 连斌,黎爱军.医疗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体系构建研究.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7,23(5):309-312.

医疗风险管理范文第2篇

关I词:风险管理;医院医疗器械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9-00-01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6年10月我院消毒供应中心的800件灭菌包医疗器械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0件。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并不显著(P>0.05),可进行对比。

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按照消毒供应中心的传统管理方法进行即可。研究组给予风险管理,具体包括如下内容:(1)强化人员培训指导:定时将消毒供应中心的员工组织到一起,并就医疗器械的相关知识进行学习和培训,帮助其全面了解和掌握风险管理的重要作用,同时促使其对正确处理医疗器械的流程加以掌握,对相关医疗器械的具体名称、特性、用途及维护保养方法等进行学些了解,定时进行考核。(2)强化器械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名称、性能、生产公司、数量等进行仔细核对,并创建器械档案,以便为各种原因导致的器械追踪提供信息支持。分类处理医疗器械,完成一类医疗器械知识的培训指导后,安排专人负责清洗工作,严格按照操作流程执行日常管理工作,全面落实专人负责制和岗位责任制,全程记录好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等环节,确保其风险可以降低至最低范围。(3)强化器械清理和灭菌包装质量:就医疗器械的标准清洗处理流程对员工进行培训,使其充分了解器械的结构组成,以便对器械进行准确拆洗,针对存在齿关节、咬合面等隐秘间隙的器械需要事先给予手工彻底清洗。在标准篮筐内单层摊放器械,然后进行机器清洗。器械在单层摆放状态下进行消毒杀菌,有效扩大器械和消毒面的直接接触面积。由同一清洗机装载每套器械,装包前需要对器械的数量以及器械是否配套等进行核对。采用专用篮筐进行灭菌包装,标识内容必须符合详细、清晰的要求。

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灭菌包湿包和信息标识不全情况,同时调查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包装质量、清洗质量等临床使用满意度情况。

4.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统计涉及到的所有相关数据,灭菌包湿包、信息标识不全及护理满意度情况使用百分率(%)加以表示,x2检验组间对比,将P

二、结果

研究组灭菌包湿包率、信息标识不全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临床使用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

三、讨论

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医院的经济、社会效益,现代医院在实际的临床实践中,需要对医疗器械的相关风险管理进行不断完善,确保医疗器械管理的所有环节的安全有效性均可得到保障,尽可能将管理体制中的安全隐患排除,使医疗器械相关风险管理体制快速成熟和完善[2]。

就目前而言,风险管理已经在现代生产活动的各行各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在消毒供应中心医疗器械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有利于显著提高器械管理质量和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整体水平,同时切实提高临床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情况[3]。通过风险管理,可对医疗器械潜在风险进行准确评估,及时采取控制和解决对策,确保各项工作可以顺利开展,进而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降低差错发生率,改善管理效果,降低感染风险[4]。

本次试验结果如下,研究组灭菌包湿包率、信息标识不全率及临床使用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明显(P

参考文献:

[1]郑骏,王吉鸣,吴韬,等.风险管理在医院医疗器械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4,30(5):365-367.

[2]胡友娥,黄自珍,楼丽琼,等.风险管理在外来医疗器械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6,14(4):126-128.

[3]王敬芳.探讨风险管理在医院医疗器械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1):86-87.

[4]范大伟.风险管理在医院医疗器械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20(5):8-9.

医疗风险管理范文第3篇

风险管理是专门的管理经营方法,护理行为是指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对预先形成治疗关系的服务对象所进行的各种服务。医疗护理风险管理指对患者、医护人员、医疗护理技术、药物、环境、设备、医疗护理制度与程序等风险因素进行管理的活动。对现有的潜在的医疗风险的识别、评价和处理,以减少医疗风险事件的发生及风险事件对病人和医院的危害及经济损失。医疗护理行为又是具有超越各种服务之上的高科技行为的综合活动,具有高风险性。医疗风险管理的目的是使医疗护理风险系数降到最低程度,保障病人与医护人员的安全。

1 医疗护理风险

所有的医疗过程都是风险和利益并存的,而且贯穿于诊断、治疗和康复全过程,即使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临床活动,也带有风险。“医疗风险无处不在”已成为国际间医疗界的共识。

病人所患疾病的危险性、复杂性和医疗技术难度等决定医疗风险概率的客观因素。如:医患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就可能成为“医疗事故”的因素。从医院内部管理来看,诊疗风险、技术风险、诚信风险、经营风险、人才风险等具有并存的可能性,而大量风险因素之间内存关系错综复杂,同时与外界的交叉影响又使各种风险显示出了多层性。医疗行业本身是高技术、高风险行业;疾病种类繁多,病情各异且多变,也决定了医疗将面临更大的责任与风险。

2 护理工作面临的风险

护理行为具有高风险性。如:护士业务能力的提高滞后于医学的发展;高新技术引入临床,护理人员自身学习不够主动;护士人员缺乏,护士与患者比例不合理;护理人员主动服务意识差;护理常规、操作规程执行不力;一些不切实际的要求易引起患者的投诉和出现护理缺陷。根据骨肿瘤科病人的生理、心理特点,结合本科具体护理操作项目,找出高风险护理技术操作。如:长期卧床、营养不良、放化疗不良反应、水肿、疼痛、褥疮;后期病人多脏器功能障碍病人下胃管、吸痰、导尿等刺激可能导致呼吸、心跳骤停的发生;输入刺激性药物及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可能导致静脉炎;尤其是病人放化疗后突然体质的变化和毛发的脱落之巨大反差,对病人影响巨大,尤其女病人更甚。还有骨肿瘤病人生存康复的压力和对骨癌认识,都可能导致病人不配合治疗等。通过风险识别和评价将此类高风险事件进行针对性的风险处理。

3 制定和落实风险管理制度

首先重新审视修订学习护理规章制度,护理技术操作标准,各班次工作程序,护理工作质量检查督导等,再根据高风险事件制定出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应用于护理工作中,将每项所要进行的护理操作的目的、风险因素告知病人或家属,取得病人及家属的理解,达到配合的目的,满足病人及家属知情权的需求。应有的风险管理制度有:骨肿瘤诊断告知、化放疗及其毒副作用告知、放化疗毒副作用纠正之知识教育制度、褥疮预防护理制度、吸痰告知、下胃管告知、留置导尿告知、静脉留置针告知、输注刺激药物告知、血液透析告知。告知不是目的,不是口头的表达,重要的是风险预防,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责任心,即采取积极措施预防风险事件的发生。

医疗风险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神经外科;护理;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431-01

风险是一种不确定性现象,泛指人类无法把握和不能确定事故所导致损失的可能性,也可理解为实际情况与预期结果的偏离。风险具有客观性、永恒性、不定性、危害性等特征。医疗风险是在医疗活动中,医务人员或医疗机构对他人的身体发生医疗侵权行为所负的法律和经济赔偿责任的风险。要有效地回避护理风险,防范和减少护理纠纷,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必须实施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

1、思路与方法

1.1护理风险识别

1.1.1患者疾病的危险性和复杂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这一特点是造成医疗风险的重要因素。神经外科的治疗范围主要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与创伤等,由于神经系统控制和调节全身的各种功能,一旦受损,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常危及生命;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常常是神志不清,生命垂危并处于休克状态,生命体征不易测到,尤其是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全身血迹、污迹更是难于观察。因此,病情急、变化快、病情观察难度高是神经外科的一大特点;死亡率、残废率高,治疗难度大,预后差,患者家属要求高,期望大,一旦面对亲人死亡时,往往心理承受力不足而极易引发纠纷,因而有高风险的特点。

1.1.2关键环节的风险 (1)患者搬运。搬运患者时出血未能控制或有再次出血可能;颅内压增高突发脑疝,如疝出的脑组织直接压迫生命中枢引起急性枕骨大孔疝,出现呼吸循环障碍而危及生命;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颈椎骨折,搬运不当压迫生命中枢致呼吸停止。(2)误吸、窒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常并发呼吸中枢功能不全,丧失排痰功能,易致误吸。 (3)各种管道。神经外科患者大多施行各种管道引流,且多意识障碍,治疗上不主张过多使用镇静剂及约束肢体活动,有暴力倾向患者易发生强行拔管,管道护理风险明显增高。 (4)特殊用药。尼莫地平、硝酸甘油、甘露醇、巴比妥等,如不严格按要求用药和掌握注意事项,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还可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

2、护理风险防范

2.1加强护士风险防范意识

经常组织护理人员参加各级各类风险管理学习班,学习法律法规、医疗纠纷和事故的防范等,对质量监控中发现的高发或高危风险环节和事件进行讨论,对科内发生的差错事件及隐患进行分析、讲评,利用网上风险教育资源进行参考,对媒体报道的相关案例进行警示教育。通过这些活动,开阔视野,提高对风险管理的认识。

2.2加强患者及家属的风险教育

由于疾病的复杂性和个体差异的存在,并不是每个患者每种疾病都能达到治愈,很多治疗手段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会给机体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但患者及家属因为医学知识缺乏,常忽视医疗风险的存在,从而造成医患之间的误解,而且有些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护理操作都带有风险性,要让患者或家属充分认识医学的复杂性和诊疗的风险性,形成风险共担的观念。

2.3建立健全护理风险管理机制

(1)建立风险管理小组,定期召开安全会议,评估、分析科室护理现状,找问题、查隐患,识别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风险问题,明确防范措施,加强风险管理。(2)完善各种工作制度,建立常见护理风险和专科紧急情况应急预案及报告程序,进行培训,达到人人掌握。(3)制定专科护理工作流程,日常工作流程化,关键环节程序化。(4)实行单病种管理,对科室的前三位病种的救治程序、观察要点、护理措施等进行全面规范。(5)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规范交接班程序和内容,做好交接记录。

2.4提高护士业务技术水平

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技术水平,保证良好的护理质量是降低护理风险的根本保证。(l)定期进行基础操作示范、培训、考核,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技能。(2)实行操作前评估。操作时根据专业知识与经验,结合患者情况对潜在风险因素做出评估,以便在操作过程中有效地防范与化解风险。(3)经常性地开展专科培训,为护士提供各种学习机会,提高专业知识和专科技能水平,增强对新业务、新技术、新设备的掌握,减少风险发生。(4)注重总结经验,对青年护士进行传帮带,使青年护士熟练掌握疾病的观察要点、危重患者抢救技术、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等,在患者病情危急需迅速抢救时,护士能够以娴熟的技术实施急救,以精湛的技术消除患者及家属的紧张情绪,取得他们的信任。

2.5减少和防止意外事件发生

(1)窒息。患者呕吐时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呕吐物,床边备好吸引器及吸引用物,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者要充分湿化气道,防止痰液结痂,翻身时给予叩背,使痰液松动易吸出。(2)管道滑脱。对于烦躁、不合作、意识恍惚的患者进行适当约束,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镇静剂,妥善固定各种管道,防止管道扭曲、受压、滑脱,操作完毕要检查各导管是否固定在位。(3)特殊用药。尼莫地平、硝酸甘油按用药程序使用,认真交待注意事项;缩血管药、高浓度刺激性大的药物如甘露醇等用药过程中要严密观察。(4)烫伤。评估患者对热刺激的反应,婴幼儿皮肤柔嫩,对热的调节能力差,老年人感觉迟钝,定时进行观察。 (5)压疮。对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积极消除诱发因素,工作中做到“六勤”:勤观察、勤翻身、勤按摩、勤擦洗、勤整理、勤更换,避免局部潮湿等不良刺激,避免摩擦力和剪切力的作用,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对皮肤情况严格交接班。

3、体会

神经外科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近年来发展较快,各种高难度神经外科手术或严重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危急且变化快,护士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之下,临床风险事件极易发生;另外,由于护理工作具有连续性、动态性、直接性和具体性,因而在医疗活动中与患者接触机会最多,出错的概律也高。我们通过不断识别护理工作中现存的和潜在的风险,防范风险事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护理风险管理是一项长期的、持续的工作,需不断地增强护士防范风险的意识和能力,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提高护理质量,使护理管理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使患者得到安全、有序、有效、优质的护理。

参考文献

医疗风险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风险管理;医疗设备;现状;对策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 医疗设备在各种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其也存在一定医疗风险。医疗设备风险管理作为医疗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亟待完善。医疗设备风险管理, 首先应根据设备自身的特性和预期用途, 识别其危害及风险, 然后对其风险进行评价, 并制定措施控制风险, 完成控制后继续重复评价剩余风险并控制, 直到认为所有风险可接受为止。加强对医疗设备的风险管理, 降低其在医疗服务中的风险, 已成为各级医疗机构普遍关注的问题。

1 我国医疗设备风险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医疗设备风险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 虽然相应的管理模式已逐步建立, 但仍存在诸多问题:①相关法规制度不健全, 且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 导致监管缺位。生产企业忽视风险分析和生产后信息回馈, 研发机构、使用单位的风险管理缺乏法律依据, 风险管理的延续性得不到保障。②资金投入少, 管理意识薄弱, 多重监管影响管理效力, 造成医疗设备管理的某些领域职能交叉, 缺乏对其有效监督, 医疗设备风险分析、评价、控制和监管工作开展难度大。③医疗设备本身存在设计缺陷、使用中的操作风险、患者的个体差异和设备老化、故障, 医疗设备在采购、验收、使用、术后跟踪及日常监督各环节监管不到位。④风险管理人员缺乏, 整体专业素质不高, 不能满足医疗设备风险管理的潜在需求[1]。

2 完善医疗设备风险管理的对策

2. 1 加强风险管理监管, 加强法规制度建设

我国医疗设备监督管理相关法律规定缺失, 因此应加快立法进程, 完善医疗设备使用监管法规, 明确监管方式和责任主体, 加强管理监督。同时医疗机构应制定完善的医疗设备风险管理规章制度、管理体系和执行流程, 明确各级风险管理人员工作职责。另外建立在用医疗设备检验、检测认证制度, 授权一些中介机构对其进行安全风险分析、评估、控制。

2. 2 增加资金投入, 提高风险管理意识

我国医疗设备风险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 相关管理人员对其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还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应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 提高各方风险管理意识, 树立风险管理理念, 提高风险管理认知能力和管理技能, 全面掌握风险管理的方法。另一方面应增加风险管理工作的资金投入, 提高医疗服务人员对医疗设备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的意识和水平。

2. 3 建立风险评估管理制度

对在用的医疗设备进行安全风险评估, 定期监测和建档, 是有效健全风险管理系统的重要措施。风险评估分析应根据不同设备、不同条件下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因素, 制定相应控制措施, 实现对医疗设备使用风险的全程控制。加强对医务人员风险管理培训, 培养其风险评估的主动意识, 细化每个环节的设备管理, 责任到人。设备管理人员要充分发挥监管作用, 正确指导和督促临床科室正确使用设备, 并与临床科室密切协作, 定期对设备进行安全测评, 及早发现、排除设备安全隐患, 保障医疗设备的安全运行。

2. 4 建设完善的医疗设备风险管理体系

基于风险管理理论, 建立涵盖医疗设备采购、验收、评价、检测、考核、维护等过程中的一系列管理制度, 进行安全风险分析、评估、控制, 定期进行安全监测和建档, 建立医疗设备应用质量保证体系。为完善医疗设备风险管理体系, 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①以数字化信息网络管理系统为辅助手段, 建立风险管理信息系统。②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明确职责, 注重风险分析, 落实风险防范措施。加强对设备使用前风险分析防范、不同条件下的设备使用风险分析评估、电气安全性及电磁兼容性的评估管理、放射防护。③ 医疗设备使用过程中, 制定并认真落实操作规程, 开展预防性维修, 加强巡检和程序性维护, 重视质量检测、计量检测和维修质量管理。如呼吸机、监护仪、各类光学内窥镜等根据反馈情况, 及时整改。④根据医疗设备使用状况, 实施专项重点管理, 如设备材料管理制度、高风险植入性材料使用管理、一次性材料用后管理, 以点带面全面提高管理效率。⑤建立健全《不良事件监测与报告制度》, 设备科应协助医院主管部门, 对使用医疗设备的不良事件进行信息收集、分析、报告和管理工作, 加强不良事件教育, 提高其安全风险意识。

风险管理适用于医疗设备生命周期全过程, 即设计开发、制造、流通、使用的各个过程。生产企业和医疗机构应增强风险管理意识, 进行全面的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价, 采用科学、系统的风险管理方法, 预防和降低风险, 从而保障患者的医疗用械安全,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医疗风险管理范文第6篇

关键词:医疗风险 管理医疗风险 现状 对策

一、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现状

(一)医疗风险管理国外现状

医疗风险管理是近几年出现的新鲜词汇,人们对此并没有很多认识和相关经验,所以问题出现后实施对策相对比较困难。但是随着近几年国内外对于医疗风险管理的研究,医疗风险管理基本的制度已经逐步建立起来,并且百花齐放,各有特色。在国外医疗风险管理较为显著的主要表现有三个方面:一是政府积极参与,政府组织专门的机构规范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使医疗风险管理制度的实施得到保障。二是相对完善的法律法规,国外不断的完善这医疗风险管理的法律法规上,主要在管理上有了硬性明确的规定,对医疗上出现问题的解决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三是信息化管理的推广,现如今,国外通过信息网不断的将医疗风险管理制度普及、全球化、规范化,从而使得医疗风险管理制度的实施得到了强有力的保障。

(二)医疗风险管理国内现状

相对于国外而言,中国在医疗风险管理方面起步晚,制度不够完善,管理方法普及力度不够等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并且人们对医疗行业的管理意识并没有提高,很多地区根本并不重视医疗风险管理,也没有专门的机构去引导和培训。所以,医疗风险管理制度在国内的规范化仍然需要相关部门和医务人员付诸更多的努力。从图1表明,在医疗活动交易过程中,“治疗/康复生物/制药”不管是从交易数量还是交易额方面都是占据最大比例的,由此可见,医疗风险管理仍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根据相关现状分析总结,有如下几点:

1.意识层面低

一个行业制度的推广是需要人们在形成一种意识后,不断的将其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这个行业的制度管理才能巩固。通过国内医疗风险管理现状分析,中国并未形成独立专门的机构去管理在医疗运行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只是单一停留在解决纠纷和医疗事故的层面上,所以人们在对医疗风险管理的认识层面上仍有待提高。

2.信息化缺陷

很多行业都有着全面规范的安全系统去维护,然而在医疗风险管理这个行业,医疗风险管理信息化存在着很多的缺陷。国家并没有对这个行业设定完善的病人安全报告系统,卫生部门就不能在第一时间内掌握病患的全面的信息,这样的信息缺陷就会导致在风险评估时出现很多问题,从而在医疗活动中给医务人员造成了很多的困扰。

3.管理力度匮乏

医疗风险管理不仅需要宏观知识也需要细节操作,只有将宏观知识和细节操作二者相结合,才能使管理制度规范化。然而通过医疗行业所面临的问题表明,在医疗具体操作方法和实施流程的过程中,人们只注重宏观知识而缺乏对医疗管理的细节操作,并且相关部门在管理方面的预控措施十分有限,总是停留在事后总结的阶段,这导致医疗风险管理执行更为困难。

4.风险意识弱

随着社会人口的增多,医疗问题也逐渐增多,这对医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就有了很大的考验。由于相关机构培训的不到位,低级医疗事故在年轻的医务人员中屡见不鲜。因此,有关部门仍需要加强对医疗风险意识的培训。

二、解决医疗风险管理现有问题可行对策

(一)政府深化医疗机构风险意识

为了从根本上推动医疗风险管理,以保障病人的安全问题为首要任务,政府就需要加大力度在政策上规范医疗机构的风险管理意识。医疗机构需要定期的组织专家小组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树立其风险意识、强化其风险处理能力从而保障风险管理的质量和实施效果。医疗机构应该明确自身责任,制定风险管理预期值、逐步落实医疗措施、不断深化风险评估能力和风险处理能力,为之后风险管理进一步提升提供参照支持。如此下来风险管理就可以不断的达到预期的效果,形成一个完备的系统。

图1 医疗器械安全分析

(二)组建完备的信息系统

通过完善各种风险防控操作流程,严格执行医疗行业相关制度,明确责任和拟定风险管理目标的此类信息系统,并将信息规范化、全球化、透明化是目前在医疗风险管理方面首当其冲的要务。医务人员和卫生部门可以通过信息网第一时间了解病患的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大大降低了医疗风险。

(三)普及医疗责任保险

通过各种医疗事故表明,很多纠纷的产生最大因素是在治疗经费上。因此为了降低此类纠纷的产生,建立完善的医疗保险体系迫在眉睫。相关部门可以成立第三方保障,这就是经常所说的保险,倡导人们平时注重此类问题,医疗事故发生后,医疗机构和病患双方所承担的风险就大大降低了,这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患者的利益也降低了医疗风险的冲击。随着近几年的医疗风险管理政策的普及,城市的医疗保险投资逐渐上增,人们的第三方保障意识正在逐渐的增强。

(四)深化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

现如今,很多医疗机构存在盈利性的目的,其首要任务往往不是解决病患的困扰,而是以自身的盈利为目的,将医者父母心的职业道德抛掷脑后,一味的最求利益,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医疗问题的解决制造了很多麻烦。因此,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训是必不可少的。医疗机构可定期的进行抽查,提升医患间的沟通,最大限度的降低医疗风险。

(五)提升预控风险管理能力

在经过制度的完善、医疗机构的规范化、医务人员的意识强化等各方面努力后,提升风险预控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相关部门应该组织专家小组对风险分析和评价后作出安全全面的判断。例如,可以通过了解事故发生频率和地点乃至影响范围,在事故发生前进行预防,就可以大大降低风险的冲击率。并且,在医疗器械上的使用也是需要进一步控制,医疗机构应该定期对医疗器械进行定期检测以保证在救治过程中的医疗器械可以正常使用。做到预防为主、治疗为辅是遏制风险发生最好的方式。

图2 医疗行业风险控制体系

三、结语

逐步建立完善的系统、政府深化医疗机构意识、组建完备的信息系统、普及医疗责任保险、深化医务人员培养职业道德、教育提升预控风险管理能力等是针对目前医疗风险管理所存在的问题相对合理的解决方法。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不断的学习国外医疗风险管理的方法,强化政府积极参与意识,只有政府意识到此类问题的严重性才能更好的倡导医疗机构去实施操作。日常生活中我们通过从发现医疗风险管理上的问题,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的进步,使医疗风险管理制度真正意义上实现全球化。

参考文献:

[1]上海市食品药品安全研究中心.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与风险管理-食品药品安全与监管政策研究报告[R].上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2]黄明震论我国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的完善[D].上海交通大学.2012.

医疗风险管理范文第7篇

关键词:医疗器械 风险管理 原因分析 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F41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5-269-02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L险管理概述

风险管理是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不发展、社会变动和科技的进步之间的矛盾下产生的。人们逐渐认识到在管理中可能会遇到的风险,进而产生了风险管理的概念。1990年初,我国也逐渐引入了风险管理,并将其应用于企业的管理中。目前,我国对风险的管理主要体现在对控制模式,管理体系以及风险评估模型等上的研究。风险管理是指在企业进行日常的管理中会遇到的潜在的危害,提前做出预测和预防措施,有效将危害降到最低。在医疗器械企业中,其实施风险管理的主要是识别风险、并进行有效预测和衡量,采取合适的手段,尽最大的可能降低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并不断提高医疗器械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通常来说,医疗器械企业实施风险管理的主要步骤包括风险识别、风险预测、风险评估以及提出有效的风险控制管理策略等,不断加快在医疗器械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对医疗器械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医疗器械企业加强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医疗器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而取得了广泛的应用,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人们的健康水平。但是许多医疗器械在实际的使用中,存在着许多管理不当的情况,很容易给患者等带来各种风险和危害。因此,医疗器械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中必须加强对企业的风险管理,从而不断提高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质量。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医疗器械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使企业在不断发展中站稳脚步,为人民、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保障医疗器械的设备安全,就是对人们的最好的负责。

二、当前我国医疗器械企业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风险管理要求片面化

生产企业对风险管理认识模糊,认为只要产品能够满足产品技术要求即可,不需要进行风险分析及风险控制,更谈不上生产和生产后的信息反馈。产品注册审评时发现生产企业并不理解风险管理的本质,仅将其作为满足产品注册标准要求的管理程序。大多数企业在产品注册时提供的注册产品风险管理报告都是参照雷同的模板或别的产品稍加修改而成,实际上只是一种形式文件,注册产品的风险管理形同虚设。

(二)风险管理环节片面化

风险管理只是产品注册的一个环节。任何医疗器械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内的设计、研发、临床、制造、销售、安装、使用与维护乃至报废的各个环节,都会以一定的概率发生故障并带来风险,因此风险管理始终贯穿于医疗器械整个寿命周期的全过程。大多数生产企业认为风险管理就是进行风险分析,仅仅是产品注册时的一个重要环节;或者只管上市前的风险;有个别企业甚至不知道医疗器械产品的寿命周期含义。

(三)风险管理理解片面化

许多企业不知道该如何开展全面而有效的风险管理活动。虽然绝大多数企业注册时提供的风险管理报告基本包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控制、全部剩余风险的可接受评价、风险管理报告、生产和生产后信息等6个部分,但真正满足风险管理活动要求的并不多。如缺少风险管理计划;缺少风险管理过程的文档及记录;不了解且不会使用风险分析工具;对危害发生的概率、危害程度及可接受准则定性不恰当;剩余风险的评价和控制不完整;缺少风险控制措施实施及验证记录;生产和生产后信息的收集与整理责任不明晰等等。很多企业风险管理的结果就是在产品注册时准备了一份不完整的风险管理报告,远没有达到医疗器械产品的风险管理要求。

三、我国医疗器械企业风险管理的原因分析

(一)企业自身原因

1.管理职责履行不到位。医疗器械制造商管理对于管理职责的履行是否到位,是构成医疗器械风险因素的重要部分。能保证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条件包括:相关法规标准的执行;适宜使用环境的建造和维护;维护、维修、更新等所需的资源(计划、人力、物力、财力);必须的在职培训计划和实施;预防性的风险管理措施的制定、实施、监督等。

一方面,医疗器械制造企业最高管理者应承诺为风险管理创造条件,为保证医疗器械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作必要的计划。一是要提供充分的资源,包括:技术、设备、资金等,二是要确保给风险管理分配有资格的人员。

另一方面,最高管理者应规定一个如何决策风险可接受性的方针,并形成文件。方针应为风险可接受准则的建立提供框架,确保准则是基于适用的国家或地区法规和相关的国际标准,并考虑可用的信息,例如通常可接受的“最新技术水平”和已知的受益者的关注点。建立方针时,使用合理可行降低风险的方法可能是方便的。

现在很多的医疗器械企业不能从最高管理者开始贯彻质量管理和风险管理理念。风险管理是一个复杂的活动,其实施的过程相当繁琐,若是企业管理者未能有效履行其在风险管理活动中的重要职责,资源没有投入,研发缺乏资金,人员培训无法保证,企业的风险管理活动自然是很难有效推行的。

2.研发投入不足。医疗器械是一个高科技行业,开发产品需要一定的投入,而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投入的开发资金最多只占总销售额的1%左右,科研人员与资金投入长期不足。如果在研发投入不足的情况下,设计开发过程中必要的测试、验证、确认以及风险收益分析的进行必然大打折扣,必然影响整体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

3.质量管理和风险管理体系缺失。由于一些公司内部文化氛围问题和执行力度不够,质量管理体系实施过程中表现的状况很不理想:还有很大一部分企业认为质量管理体系是在客户的要求下建立的,就可以向客户交差了,体系是品质管理部门的事,甚至在实施过程中采用虚假数据,欺骗认证公司;通过认证拿到证书后,有些企业认为质量管理从高层开始就忽视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会认为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没有价值,采取不配合的消极态度,还有些人认为质量管理体系是装门面,对必花的费用大打折扣,久而久之公司内部的其他人员就因为企业管理层根本就不重视它;公司内部的员工教育培训严重不足,实施状况令人担心。

另外,实施风险管理的具体活动,包括拟定风险管理计划、确立风险管理目标、划分职责、分配人力资源、同顾客沟通、确认过程等项目,很多项目和质量管理体系的组成基本一致,连质量体系都无法有效推行,风险管理更加无从谈起。

(二)外部监管因素

1.医疗器械法律法规不健全。风险管理这项工作,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都需要投入人力、物力、时间,又没有直接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实施风险管理很多情况下是由国家对医疗器械监管的要求而被动进行,为产品注册要求的需要而不得不搭建一个风险管理框架。

2.医疗器械监管不到位。我国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组建历史不长,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基础设施和执法装备差,医疗器械管理人才缺乏。个别监管部门审评、审批把关不严,越权审批、违规审批仍然存在,个别检测机构超范围检验,执法不严的问题也非常突出。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制约了医疗器械监管改革和发展,还可能给公众使用医疗器械带来安全隐患,也不利于医疗器械产业的规范发展。

四、医疗器械企业加强风险管理的具体实施路径

(一)企业方面

1.进一步提高对医疗器械风险普遍性和风险管理必要性的认识。医疗器械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包括能量危害、生物学危害等八个方面,关键是必须得到识别和控制。企业生产医疗器械固然必须满足相关安全性标准,例如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医用电气设备安全要求等通用标准等,还必须实施风险管理标准,对在正常条件和故障条件下损害发生的概率进行定性、半定量甚至定量分析,来判断风险可接受性,以决定医疗器械上市的适宜性。

2.强化对风险管理标准的学习。医疗器械行业标准已经修订了多次,每一次的变更幅度都很大,这对企业掌握标准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困难。但是,标准反映的是当前的科技发展水平,随着科技的进步,任何标准都需要修订、改版,不可能一成不变。因此,企业也应当把握行业的脉搏,了解科技发展的动向。政府监督部门与行业协会虽然可以帮助企业,进行标准的贯宣和指南的编写,但是最了解企业实际情况的还是本企业的领导与员工,只有通过本企业的成员共同协作才有可能以最少的成本来规避最大的风险。因此,必须发挥企业成员的主动性来完成标准的学习,不仅需要学习原文,还需要学习指南性文件,集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风险管理。

3.强化风险管理意识,实现全程管理。只要生产医疗器械产品,就应该进行风险管理,而且风险管理与企业利润无关,因为随着信息公开制度的完善和医疗器械召回管理办法的实施,医疗器械的风险会越发不容忽视,如果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疏于产品风险管理,一旦出现安全隐患,很容易产生危害。企业作为产品的第一责任人,需要对产品进行召回,影响利润增加。对患者造成的损害,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如果患者对企业提讼,不但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与经营活动,还会影响企业的声誉。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包括方针的拟定、目标的确立、职责的划分、人力资源的分配、同顾客的沟通、过程的确认等项目,而这些项目与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的组成基本一致。

(二)政府监管方面

应加强医疗器械监管,我国医疗器械的监管工作,从法律法规、监管机制上来说,才刚刚起步,而且技术上还不够成熟,为了应对入世对政府监管模式的挑战,推动企业质量管理尽早与国际接轨,促进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政府监管部门需要研究和实施有效的监管模式,认真研究国际动态,借鉴发达国家医疗器械监管的先进经验,在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实践中少走弯路,保障医疗器械企业风险管理的实施。

参考文献:

[1] 朱永丽,高关心,李庚,朱丹丹,迟琳琳.我院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探讨[J].中国医疗设备,2014(08):101-103

[2] 李伟.现代医院在用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现状与思考[J].中国医学装备,2009,(06):26-28

[3] W阳昭连.在用医疗器械风险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5)

(作者单位:海尔施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宁波 351000)

医疗风险管理范文第8篇

关键词:风险管理;医疗器械;风险类型;未来发展

一、当前我国医疗器械中风险管理的现状

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贯穿于医疗器械寿命的全过程,医疗器械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医疗安全问题。因此,医疗器械中的风险管理问题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伴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进步以及人们自我意识的觉醒,不管是医院的医护工作者,还是患者及其家属,都越来越重视医疗器械使用的安全性。在此背景之下,我国医疗器械从研发制造,到运输保管,到使用管理等各个环节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医护人员使用医疗器械也越来越规范化,大大降低了医疗器械的风险事故,有效地提高了我国医疗卫生安全水平。

然而,相比于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相关的医疗器械标准体系和监管法规还不够完善,相关单位对于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资金投入还远远不够,部分医护人员对于医疗器械使用和保管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还没有清醒的认识,这些都是我国当前医疗器械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二、我国医疗器械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风险类型

当前我国医疗器械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风险类型有:

(一)医疗器械在产品研发方面的风险

医疗器械在产品研发方面的风险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前期的研发资金投入大,后期的实际收益不明确。医疗器械不同于一般的产品,有些大型医疗器械如直接数字化摄影系统(DDR)、大型血管造影机等可能在研发的时候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却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各大医疗机构使用的比较少,造成研发风险;二是部分医疗器械的研发与实用相脱节。就拿“可穿戴医疗设备”来说吧,诸如能测心率、血压的手表,能记录运动量的袜子,能随时了解健康状况的手机软件等等,这些看似时尚可穿戴的医疗设备的研发是一个时代的进步,然而却并不实用。

(二)医疗器械在产品上市后的风险

医疗器械在上市后的风险主要存在于运输过程以及产品说明上。很多医疗器械对运输的要求比较高,需要运用特殊的专业运输设备进行运送,这无疑加大了运输成本。此外,部分非常规性的医疗器械如果在使用说明书上没有明确说明,很有可能引发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

(三)医疗器械在医院使用过程中的风险

医疗器械进入到医疗机构中后,主要存在着两方面的风险:保管过程中的风险以及使用过程中的风险。一般说来,医疗机构都会对医疗器械进行专门保管,大型医疗机构还会配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但是一些医疗器械如果不做好定期保养与维修,再加上医疗器械使用人员的不规范的操作,很有可能就会造成一定风险。

三、有效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切实提高我国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水平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医疗器械被应用于医院的诊疗过程中。医疗器械的安全性能直接关系到病患的生命健康与安全,关系着医院的医疗质量与信誉。我们要借鉴国外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先进经验,确保医疗设备的安全可靠。

(一)国外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先进经验

在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方面,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都有着较为成熟的先进经验。

美国是医疗器械的制造和消费大国,也是最早具备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意识的国家。美国十分注重先进的医疗器械的研制和使用,为此,美国政府不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加强医疗器械的研发,大大充实了美国的医疗器械产品库。直到今天,美国的医疗器械的研发在国际上依然处于领先地位。

欧盟国家比较注重提高医疗器械使用者的医疗能力,并制定了一套十分严格的医疗器械使用规范,使每一位医护人员都严格规范使用每一件医疗器械。此外,以英国为首的欧盟等国还十分注重医疗器械的日常保养与维护,并成立了药物与保健产品监管局,专门负责药品以及医疗器械等设备的风险管理与维护工作,大大降低了医疗器械的风险。

(二)我国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未来发展

加强医疗器械的管理,降低医疗器械在使用过程中的风险,是现代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为此,我们应积极借鉴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的先进的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经验,从产品研发、风险意识、保养维护等方面着手,切实提高我国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水平。

1、加大资金投入,积极开发新的医疗器械产品

医疗器械的研发是一个惠及民生的大问题,仅仅依靠医疗机构的自觉参与是远远不够的,要想真正推进我国医疗器械产品的国际化,就必须依靠政府、医疗机构以及公众的共同努力,尤其是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为开发新的医疗器械产品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鼓励有能力的医疗机构和科研机构研发新产品,使我国医疗器械的研发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减少医疗器械风险。

此外,医务工作者是一个高科技的群体,要想提高医疗器械风险管理能力,就要不断地学习和进修,进而提高医务工作者的专业水平。而在实际的医疗机构,这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为了确保医务工作者能够外出学习和进修,政府也要适当的给予资金支持。

2、强化风险意识,提高产品使用者的使用能力

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产品保管者以及产品使用者的风险意识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医疗器械风险管理质量。而从现实意义上来讲,我国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产品保管者以及产品使用者的风险意识还不是很强。

为此,医疗机构应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医疗器械风险重要性的培训和学习,包括医疗器械风险重要性的培训与医疗器械的规范化使用的学习,不断地强化医疗器械保管者和使用者的风险意识,使每一位医护人员都认识到医疗器械使用过程中的风险以及可能带来的问题等等,促使医护人员自觉、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活动中来。医疗机构还可以成立一个专门的医疗器械管理机构,专门负责医疗器械的质量控制、风险评估与检测等问题,以此来督促产品使用者减少使用风险。

3、注重保养维护,完善医疗器械的日常维护管理

在医疗机构的实际运作过程中,医疗器械的日常保养与维护往往容易被忽略,尤其是在对医疗设备进行比较大的维修之后,医疗器械保管与使用人员往往风险意识不是很强,在使用时往往疏于对其进一步检测,如若医疗器械使用性能不够稳定,就很有可能给病患带来极大的伤害。因此,我们要注重日常的保养与维护,完善医疗器械的日常维护管理,并做好维修归档工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是医疗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我们既要认识到当前我国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进步和发展,同时也要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当然,提高我国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意识、提高我国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水平需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由于我国医疗器械风险管理还处于一个比较新的研究领域,所以我们要借鉴国外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先进经验,从产品研发、风险意识、保养维护等方面入手,切实提高我国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水平,最大程度地保障广大病患的医疗用械安全,缓解日益紧张的医患矛盾。(作者单位:乐普(北京)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李松.医院医疗器械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3(11)

[2]谢琼.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应用的研究[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14(06)

医疗风险管理范文第9篇

【关键词】责任保险;医疗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 R1 文献标识码:A

一、我国医院责任保险发展现状

医院责任保险主要是保障人均医疗安全的必要手段。但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所致,使医院责任保险目前在法律、管理、体系建立等方面均达不到理想的要求。目前为止,虽然我国少部分经济发展速度及整体经济建设速度较快的城市已开展了医院责任保险工作,但就实际的运作来看,仍是较先进发达国家的医院责任保险管理落后得多。另外,虽然国内诸平安保险公司、太平洋保险公司等较为大型的保险公司先后增加了医院责任保险项目,但出于对整个市场缺少了解的实际情况来考虑,使这些公司在医院责任保险实施中始终持有较为保守的态度。这严重地影响了医院责任保险在医疗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发挥。除此之外,由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不同,使其整个经济运作能力相差较大,以至许多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的地区尚无条件开展医院责任保险工作,且政府的扶持力度十分薄弱,在这种双重的条件制约下,势必会影响医院责任保险在医疗风险管理中的整体发展。

二、医院责任保险的重要性

医院责任保险对医疗风险管理有重要的作用。首先,医院责任保险可以分散医生的执业风险。并能够协调医院与病患之间的纠纷。使医院及医生能够有更多的精力与经济能力去研发新的医疗成果及进行新技术的推广。其一,医院责任保险可以将医院的经济赔偿损失转嫁给保险公司,从而减轻了医院医疗中的经济负担。其二,对保险公司而言,增加医院责任保险业务更有助于其保险企业拓展业务范围,从而增加了保险公司的经济利益。其三,就目前来看,医院责任保险有利于缓解医院与病患之间的经济纠纷及矛盾,对维护社会秩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另外,医院责任保险即可以保证医院以及医护人员的经济利益,又可以使保险公司的利益最大化,是对三方而言均有利的一种商来发展手段。除此之外,医院责任保险如同给医护人员吃了定心丸,完全解除了医护人员执业经济负担,使其能够更加积极认真地投入到工作中。同时,由于经济赔偿均由保险公司负担,因此一但出现医疗事故需经济赔偿时,病患也不必担心经济赔偿能否兑现问题,免除了病患的心理负担。另外,如果保险公司对医院责任保险经营得当的话,也会从中得到诸多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因此可以说,医院责任保险是促进医院、病患、保险公司三方良性发展循环的必经之路。

三、医院责任保险在医疗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医院责任保险无论对医院还是对病患都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协调医院与病患之间矛盾、减轻双方以济负担的重要支撑力量。其中最显著的表现在于医院责任保险在医疗风险转移管理中的作用。普遍来讲,医院行业是一个无时无刻不处于风险中的行业。首先,医院是治病救人的重要部门,因此它无法规避风险,只能选择承担风险。而一但医院在医疗中出现风险事故,轻则会对医院的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严重者会直接导致医院在社会中的负面影响。因此,只有医院采取分散式风险管理方法才能有效地将损失降至最低。风险分散式管理最直接的手段就是建立医院责任保险,也就是说,在所投保的医院及医院人员的保险期间内,一但发生因医疗事故而出现的经济费用及法律所支付的费用时,则保险公司会依照责任保险的条例承担这一部分赔偿,从而为医院节省了大部分的赔偿费用,使医院可以朝着预期的目标稳定发展下去。

例如:某市医院由于医生在工作中的疏忽给医院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如要就普遍的情况而言,这笔不小数目的经济损失是需当事医生负担至少百分之五十的。但由于该医院为医生均投保了责任保险,从而当医疗事故发生时,保险公司根据合同所规定的条款对病患进行了赔偿,而整个过程中医院及当事医生没有出一分钱的经济赔偿费用。同时也避免了医院、医生及病患三方之间可能会产生的纠纷。

四、医院责任保险中医疗险管理的对策

医院责任保险是医院长期发展的必然产物。因此,首先要加强医院责任保险的宣传力度。通常情况下来讲,由于医护人员工作的特殊性,使其与外界接触的时间较为有限,因此对医院责任保险的认知程度十分低,甚至有些医护人员对医院责任保险的认知上存在着较大的误差。因此,要想医院责任保险真正成为医护人员的护身符,就必须加强医护人员对责任保险的认知度及认可度,并要让医护人员清楚地明白医院责任保险对其自身的重要性,从而使医院所有医护人员增强保险意识及风险管理意识。其次,保险公司要加快对责任保险产品更新速度,同时要对医院责任保险产品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另外,保险公司除了要保证所推出的医院责任保险产品能够紧跟医院发展需求外,还要适当地提高赔偿的金额,并针对医院医护人员不同的工作岗位划定出不同的保费赔偿额度,从而提升医院责任保险在医疗风险管理中的效力。

综上所述可知,医院责任保险中医疗风险管理对减轻医院的经济负担,提高医院整体的运作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医疗风险管理中,首先要加强医院医护人员整体对责任保险的认可度,从根本上提高医院责任保险的风险管理力度。

参考文献

[1] 严卫萍.谈医疗责任保险在医疗风险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病案,2010,11(11):56-57.

[2] 刘东强.我国医疗责任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7(6):53-54.

上一篇:智慧教育管理范文 下一篇:特殊儿童教育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