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鉴定报告范文

时间:2023-02-25 07:09:00

学历鉴定报告

学历鉴定报告范文第1篇

(一)我市从事建设专业技术工作,符合《市建设工程中级专业技术资格条件(修订试行)》(泰职办〔2016〕3号)要求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在岗、在职的专业技术人员及与用人单位签订聘用正式合同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退休专业技术人员(所取得的专业技术资格作为其本人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的体现,不作为改变其退休工资福利等各项待遇的依据)。

(二)申报专业:建筑材料、建筑学、城乡规划、结构、暖通、电气、给水排水、燃气、岩土、风景园林、建筑智能化、材料检测、桩基检测、房屋安全鉴定、城市照明、道路与桥梁、工程监理、质量监督、工程造价、咨询、招投标、建设工程管理、测量、隧道工程等。

二、申报条件

(一)政治素质、职业道德要求

遵守国家法律和法规,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符合规定的学历、资历要求,年度考核均为合格(称职)以上。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在规定的年限上延迟申报。

1.年度考核基本合格(基本称职)及以下或受警告处分者,延迟1年以上。

2.受记过以上处分者延迟2年以上。

3.重大工程质量、安全事故的主要负责人,延迟3年以上。

4.伪造学历、资历,伪造申报材料,剽窃他人成果等弄虚作假者,延迟4年以上。

(二)学历、资历要求

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获得本专业或相关专业以下学历(学位),经考核合格,可初定建设工程工程师(建筑师、城市规划师)资格:

(1)博士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

(2)硕士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3年以上或我取得非本专业专科以上学历、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5年,参加市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组织的专业测试或答辩成绩合格。

2.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或大学专科学历(本专业),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4年以上。

3.在企业工作,取得本专业(相关专业)本科学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5年,或取得本专业(相关专业))专科学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8年,或取得本专业(相关专业)中专学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15年,非本人原因至今未取得助工资格的,可由本人申请、单位或人事机构核实后直接申报。

4.非本专业专科以上学历、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5年,或非本专业中专学历、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10年,参加市建筑工程主管部门组织的专业测试或答辩成绩合格。

5.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业绩显著(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市(区)级科技进步(及相应奖项,下同)二等奖1项以上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个人奖励证书为准)。

(2)省优秀设计(及相应奖项,下同)三等奖1项以上,或市(厅)级优秀设计二等奖1项以上,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个人奖励证书为准)。

(3)省优质工程奖1项以上,或市优质工程奖2项以上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个人奖励证书为准)。

(4)取得1项以上发明专利或2项以上实用新型专利,并转化为生产力,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市(区)级以上的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优秀科技工作者.

(三)继续教育要求

按照《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的相关规定,取得市人社部门2012-2015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4门公需科目合格证;未参加公需科目学习人员,可登录“市专业技术人员服务网”或“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进行网上学习、考试。

(四)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

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计算机专业大学专科以上学历。

2.取得省专业技术人员信息化素质培训考核合格证,或取得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核)规定科目[必须完成三个科目(模块)的考试,其中“中文Windows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为必考科目(模块),其他科目(模块)可任选的合格证(职称计算机成绩长期有效)。

3.参加全国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成绩合格。

4.截止申报专业技术资格的上一年年底,男满55周岁、女满50周岁的专业技术人员须参加省统一组织的职称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成绩不作合格要求(提供人事考试部门出具的成绩证明)。

三、评审条件

(一)专业技术工作经历要求:

符合规定的学历,资历或取得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后,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从事城乡规划的工程技术人员,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作为主要完成人,承担县(局)级以上城乡规划类科研项目1项以上,并通过鉴定;作为参与完成人,参与县(局)级以上城乡规划类科研项目2项以上,并通过鉴定。

(2)参与承担完成市(区)级以上城镇体系规划(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1项以上,或县级以上城市详细规划、近期建设规划、专项规划等3项以上,或主持(组织)并完成乡镇、村庄的各类规划5项以上。

(3)参与编制市(厅)级以上的标准、规范、规程,并已颁布实施(以相关部门确认、颁布实施的文件为准)。

2.从事工程(建筑、结构、岩土工程、装饰装潢、风景园林、城市道路与交通、给水排水、城市燃气、供热通风与空调、电气、建筑智能化、材料检测、建筑材料等)设计(设计审查)、科研的工程技术人员,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县(局)级以上科研项目1项以上,并通过鉴定;作为参与完成人,参与完成县(局)级以上科研项目2项以上,并通过鉴定.

(2)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1项市(区)级重点工程或中型工程,或2项小型工程或丙级岩土工程的单体设计(总图设计或同类项目的审核与设计交底工作);作为参与完成人,参与并完成2项市(区)级重点工程或中型工程,或3项小型工程或丙级岩土工程的单体设计(总图设计或同类项目的审核与设计交底工作)。

(3)作为主要完成人,开发具有较高水平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1项以上,或推广应用具有较高水平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2项以上;作为参与完成人,参与开发具有较高水平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2项以上,或推广应用具有较高水平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4项以上。

(4)独立解决了本专业范围内1个以上比较复杂的技术问题;作为参与人,参与解决了本专业范围内2个以上比较复杂的技术问题。

(5)参加编制市(厅)级以上的标准、规范、规程或标准图集,并已颁布实施。

(6)作为完成人,独立完成5个类别以上的专项检测项目(除见证取样类检测外的)和备案类检测项目检测工作,或2项大型、5项中型、10项小型以上工程项目质量检测方案(含桩基检测、主体结构检测等)的制定并全过程实施。

3.从事工程(结构、岩土工程、风景园林、城市道路与交通、给水排水、城市燃气、供热通风与空调、电气、建筑智能化等)施工、维护维修或技术改造的工程技术人员,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县(局)级以上科研项目1项以上,并通过鉴定;

作为参与完成人,参与县(局)级以上科研项目2项以上,并通过鉴定。

(2)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1项以上市(区)级重点工程或中型工程,或2项以上小型工程或丙级岩土工程,或2项以上技术改造项目的施工;作为参与完成人,参与并完成2项以上市(区)级重点工程或中型工程,或3项以上小型工程或丙级岩土工程,或3项以上技术改造项目的施工。

(3)作为主要完成人,开发具有较高水平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1项以上,或推广应用具有较高水平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2项以上;作为参与完成人,开发具有较高水平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2项以上,或推广应用具有较高水平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3项以上。

(4)参与编制市(厅)级以上的技术标准、规范、规程或标准图集,并已颁布实施。

(5)参与完成已颁布实施的省级以上施工工法,取得效益(以相关部门确认、颁布实施的文件为准)。

4.建设投资管理、施工、中介咨询(含质量监督、工程监理、安全鉴定、工程造价、咨询、招投标等)及建设管理单位中,从事建设工程科技管理的工程技术人员,有职业(岗位或职业水平认证)资格要求的,必须具有该职业(岗位或职业水平认证)资格,并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县(局)级以上工程科研项目,承担其中1项二级课题(专题或专项)实施方案和技术报告编写,并通过鉴定;作为参与完成人,参与完成县(局)级以上工程科研项目,参与其中2项二级课题(专题或专项)实施方案和技术报告编写,并通过鉴定。

(2)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1项以上市(区)级重点工程或中型工程,或2项以上小型工程、丙级岩土工程、技术改造项目的全过程的科技管理;作为参与完成人,参与完成2项以上市(区)级重点工程或中型工程,或3项以上小型工程、丙级岩土工程、技术改造项目全过程的科技管理。

(3)从事房屋安全鉴定的工程技术人员,承担并完成1项以上的危险房屋鉴定,或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或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或抗震鉴定,或火灾鉴定项目;参与完成2项以上的危险房屋鉴定,或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或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或抗震鉴定,或火灾鉴定项目。

(4)从事建设工程抗震管理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并完成1项以上中型工程、2项以上小型工程的设计或建设管理工作,或独立完成1个中心地震避难场所或2个固定地震避难场所的设计或建设管理工作。

(5)解决了建设工程管理中疑难问题,提出了2条以上创新管理的政策、措施或建议。

(6)参加编制市(厅)级以上的技术标准、规范、规程或标准图集、并已颁布实施。

7.参与完成已颁布实施的省级以上施工工法,取得效益(以有关部门、颁布实施的文件为准)。

(二)业绩、成果要求

符合规定学习、资历,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县(局)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以上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个人奖励证书为准)。

2.市(区)级以上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优秀科技工作者。

3.在专业技术管理岗位取得显著成绩,2次以上受到市(区)级以上行业主管部门表彰者。

4.市(厅)级以上优秀设计和勘探方案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

5.市(厅)级以上优质工程1项以上的主要完成人,或市(厅)级以上优质工程2项以上的参与完成人。

6.作为主要完成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1项以上,成果达到行业先进水平,或成功地推广应用具有较高水平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2项以上,并取得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作为参与完成人,参与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2项以上,成果达到行业先进水平,或参与推广应用具有较高水平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3项以上,并取得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7.解决建设工程管理中复杂的疑难问题2项以上,或在处理工程质量、安全事故或工程隐患中措施得当、效果显著,或提出了2条以上创新管理的政策、措施,取得的效果得到市(区)级以上政府主管部门认可或推广。

8.作为主要完成人,取得1项以上建设工程领域的发明专利或2项以上实用新型专利;作为参与完成人,取得2项以上建设工程领域的发明专利或3项以上实用新型专利,且已实施并转化为生产力,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本条(一)(二)(三)(四)(五)款涉及的获奖项目中起重要作用的科技管理人员,须有获奖单位和本单位的证明。

(三)论文、著作要求

符合规定的学历、资历,发表、出版、撰写本专业有一定水平的论文(第一作者)、著作(主要编著者)、专业文章等,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出版本专业著作1部(本人撰写2万字以上)以上。

2.在市级以上期刊发表或在市级以上学术会议交流有学术价值的论文2篇以上。

3.为解决较复杂的技术问题而撰写的有一定水平的专项研究报告、技术分析、技术总结、立项研究(论证)报告2篇以上。

四、报送材料内容和要求

(一)材料内容

1.《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申报表》一式2份。

2.“市申报建设专业中级资格人员情况简介表”(用A3纸打印)一式2份。

3.“市申报建设专业中级资格人员情况一览表”(用A3纸打印,一人填写1份)。

4.《个人申报专业技术资格诚信承诺书》

5.学历证书、学位证书、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和聘书的原件及复印件。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退休人员的单位聘用合同。

6.省专业技术人员信息化素质培训考核合格证,或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合格证,或计算机专业大专学历(含以上)证书。

7.2014年、2015年度《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表》

8.《继续教育证书》原件、参加继续教育的有效证明材料。取得注册执业资格的人员,需提交执业资格证书及注册登记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9.反映主要工作经历、业绩的专业技术工作总结和证明材料

10.专业技术论文或专(编、译)著原件及复印件。

(二)材料要求

1.“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申报表”封面上的“申报评审专业(学科)”栏填写的内容应与一览表、简介表的“专业类别”一致,报送材料内容要与申报评审的专业(学科)一致。表格用A3纸正反面打印,用骑马钉式从中间装订。

2.学历、资历、工作经历和业绩成果等均截止到2015年12月31日。

3.技术工作总结要全面、客观地反映本人任现职以来的技术工作情况、技术学术水平。要求分为五部分:个人简历;参加继续教育情况及目前的学识水平;主要工作业绩及获奖情况;论文、论著、译著等情况。

4.业绩证明材料包括反映专业能力和业绩的项目建议书、设计图的图签(含项目名称、规模、日期以及申报者在该项目中的作用、地位等)、施工合同、技术交底资料、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反映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的相关材料、项目(课题)鉴定报告、竣工验收资料、预决算书及审计报告、监理实施细则、分项或隐蔽工程验收证明、招投标文件、房屋鉴定资料、奖励证书、专利证书、成果鉴定报告等。

5.论文、论著。在季刊杂志发表的论文、论著须附封面、目录、前言、有关编审人员的说明、出版刊号,以及申报人参与编写章节的全文、申报人撰写的文章全文等复印件,复印件应由单位盖章。

6.报送的纸质材料除本文第三条1、2、3项外,均须按档案目录顺序装订成一册(胶装),装订成册的材料必须有反映材料内容及页码序号的目录。各单位人事部门负责对报送材料要认真把关,审核人必须在提供的复印件上签字并加盖审核人所在单位公章。

7.申报材料须经公示程序。申报人所在单位或人事机构要将申报者的学历、资历、业绩成果及考核结果在一定范围进行公示(时间7个工作日),以便接受社会监督。

8.申报材料全部打印,申报手续要完备齐全,材料装订要规范。凡不符合要求的申报材料将不予受理。

五、报送程序、时间

各单位将申报人员的材料汇总后报市建管局综合科报送材料截止时间:2016年5月20日。

报送材料地址:市建筑工程管理局405室。

联系人:

六、收费标准

每份申报材料交评审费300元(含面试答辩及论文鉴定费)。

学历鉴定报告范文第2篇

第一条为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地勘、土地和测绘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和水平,加强我省地勘、土地和测绘工程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调动广大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培养造就一支高技术人才队伍,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多出成果的社会环境,根据国家和我省职称制度改革的有关政策规定,结合地勘、土地和测绘工程专业特点,制定本标准条件。

第二条地勘、土地和测绘工程专业技术资格名称为正高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工程师、助理工程师、技术员。

第三条对符合本规定申报条件的人员,通过评审或考试与评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资格,表明其具备承担相应岗位工作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第四条对在地勘、土地和测绘工程专业技术岗位上做出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可不受学历、资历、职称、身份等条件的限制,破格申报评审专业技术资格。

第二章适用范围

第五条本规定适用于全省从事地质调查与矿产勘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遥感地质、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勘查、岩矿鉴定及岩矿分析、采矿及选冶加工试验、探矿工程、测绘、土地调查、土地勘测规划等工程技术岗位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及与用人单位签订聘用合同或劳动合同仍从事上述专业技术工作的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和在皖工作1年以上的省外专业技术人员。

第六条已取得其他系列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符合本标准条件的,可根据工作需要申报评审相应专业技术资格。

第三章基本条件

第七条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团结协作,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身体健康。

第八条爱岗敬业,勇于创新,努力进取,有钻研和创新精神,为本单位、本系统的发展做出一定的成绩;任期内年度考核或任期考核达到合格以上等次。

第四章申报条件

第九条学历和资历条件

(一)高级工程师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获得博士学位后,取得工程师资格并从事本专业工作满2年。

2、获得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后,取得工程师资格并从事本专业工作满5年。

3、获得大学专科学历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20年,取得工程师资格满5年。

4、获得中专学历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25年,现在县城以外(不含县城)基层单位或在条件艰苦的野外从事本专业工作,取得工程师资格满5年。

(二)工程师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获得研究生学历或第二学士学位后,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并从事本专业工作满3年。

2、获得大学本科或专科学历后,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并从事本专业工作满4年。

3、获得中专学历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15年,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满5年。

(三)助理工程师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获得大学专科学历后,取得技术员资格并从事本专业工作满2年。

2、获得中专学历后,取得技术员资格并从事本专业工作满4年。

第十条外语、计算机、继续教育条件

(一)按照规定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并取得合格证,或符合免试条件。

(二)按照规定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并取得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

第五章能力业绩条件

第十一条高级工程师条件

申报高级工程师资格,除具备本标准条件第七、八、九、十条外,还须具备下列三项条件:

(一)能力条件

具有坚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掌握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有参与重大工程项目或主持和承担大、中型工程项目、重要技术开发与研究课题的经历和能力,能够解决生产建设、技术开发与应用中关键性技术难题;有指导中、初级专业技术人员完成科研、设计或生产技术任务的经历和能力。

(二)业绩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省(部)级科学技术三等奖(及相当奖励,以奖励证书为据,下同)以上1项;或市(厅)级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或二等奖2项。

2、承担完成1项省(部)级或2项市(厅)级地质调查、矿产勘查、地质科研等重点工程、科研、技术创新项目,经市级以上主管部门评审鉴定(以成果评审鉴定书为据,下同)通过。

3、主持完成2项大型岩土工程勘查项目,经市级以上主管部门评审验收,取得明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发现新矿种、新矿物、新的含矿层位、新的矿床类型或发现并提交地方急缺矿种普查报告,并经市级以上主管部门评审鉴定认可。

5、承担完成1项省(部)级或2项市(厅)级基础测绘、地籍测绘、行政区域界线测绘等重点工程、科研、技术创新项目,经市级以上主管部门验收合格。

6、主持设计、编制的省、市、县(市、区)政区图(册)专题图(集)、重要挂图获市(厅)级以上奖励或公开出版,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7、承担完成1项省(部)级或2项市、县级土地调查(勘测)、土地规划、土地分等定级、土地信息(遥感)、土地整理等重点工程、科研、技术创新项目,经省主管部门验收合格。

8、主持完成2项县级以上土地工程项目规划或设计,经市级以上主管部门评审验收通过。

9、主持完成1项市(厅)级以上重点工程、科研、技术创新项目,经市级以上主管部门鉴定,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10、承担完成1项部级二级课题科研、工程、技术创新项目。成果通过项目主管部门的鉴定认可。

11、主持完成1项或承担完成2项市(厅)级以上行业技术标准、规范的编制,并通过市级以上主管部门审定后颁布实施。

12、有1项发明专利的发明人或设计人(以专利授权证书为据,下同),其发明专利已开发实施并取得300万元以上利税(有财政或税务部门证明,下同)。

13、解决生产、建设中重大技术问题,经市级以上主管部门鉴定认可,对提高产品质量、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有明显效果,并取得较好经济效益。

(三)论文著作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对外公开发行刊号的省级及以上科技期刊上发表本专业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论文2篇以上。

2、出版发行本专业学术、技术著作(译著)1部(独著或合著,本人撰写部分不少于5万字)。

第十二条工程师条件

申报工程师资格,除具备本标准条件第七、八、九、十条外,还须具备下列三项条件:

(一)能力条件

较系统地掌握并能够熟练运用本专业基础理论和技术知识,有参与或承担科技或工程项目的经历和能力;有参与或独立编写规划、设计书、技术成果报告或地图编制的经历和能力。

(二)业绩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作为技术骨干,参加完成的科技或工程项目,获得市(厅)级以上科学技术奖。

2、参加完成市(厅)级1项或本单位2项地质调查或工程勘查项目,成果通过同行专家和业务主管部门审定。

3、参加完成市(厅)级1项或县级2项土地工程项目,成果通过同行专家和业务主管部门审定。

4、参加完成市(厅)1项或本单位2项测绘工程项目,成果通过同行专家和业务主管部门审定。或参与设计、编制的地图(册)、专题图(册)、较重要挂图和有关内部图(册),经主管部门审定认可。

5、有1项以上专利的发明人或设计人,其专利开发实施并取得50万元以上利税。

(三)论文著作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在省级以上公开发行的科技期刊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1篇以上。

2、撰写有一定技术水平的科研报告、技术成果报告或勘测项目设计、专业设计报告3篇以上,经业务主管部门审查通过。

第十三条工程师破格条件

破格申报工程师资格,除具备本标准条件第七、八条外,还须具备下列两项条件:

(一)能力和业绩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获市(厅)级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

2、完成1项市(厅)级重点科研、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工程项目,经同行专家和市级以上主管部门鉴定认可,达到同行业先进水平。

3、承担完成市(厅)级以上行业技术标准、规范1项,并通过市级以上主管部门审定后颁布实施。

(二)论文著作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在省级及以上公开发行的科技期刊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2篇以上。

2、公开出版发行本专业学术、技术著作1部(独著或合著,本人撰写部分不少于5万字)

第十四条助理工程师条件

(一)能力业绩条件

基本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和技术知识,具有解决本单位科研、技术创新、技术改造、规划设计、地图编制或工程项目中一般技术问题的能力,并取得一定的工作业绩。

(二)论文著作条件

在市(厅)级以上学术会议上交流本专业学术论文1篇以上,或撰写本专业技术成果报告、勘测设计报告等1篇以上。

第六章附则

第十五条申报人的工作业绩和著作时间从取得现专业技术资格后开始计算。判定是否具备条件的依据是个人提供的各类有效材料(原件或经与原件对比验印认可的复印件、复制件等)。

第十六条全日制大中专院校毕业后,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按有关规定可直接认定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

(一)工程师:获得博士学位;或获得硕士学位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3年;或获得大学本科学历,工作后取得硕士学位满1年,累计从事本专业工作满3年。

(二)助理工程师:获得大学本科学历后,一年见习期满;或获得大学专科学历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3年。

(三)技术员:获得大学专科或中专学历后,一年见习期满。

第十七条凡在野外艰苦岗位以及在县城以外(不含县城)基层单位长期从事本专业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申报相应专业技术资格时,在能力业绩和论文著作方面可给予适当倾斜。

第十八条先取得专业技术资格,后取得《工程技术人员职务试行条例》规定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资格,须从规定学历之日起,任满一个原岗位基本年限。

第十九条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的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在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资格时,须被单位聘任相应专业技术职务,并任满一个基本任期年限。

第二十条取得非地勘土地测绘工程专业技术资格,转岗到地勘土地测绘工程专业技术岗位工作一年后应转评本专业相应专业技术资格;在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资格时,其转岗前后任职资格时间合并计算满一个基本任职年限。

第二十一条申报正高级工程师资格以及破格申报高级工程师资格,按省工程系列标准条件执行,并统一报省工程系列高评会评审。

第二十二条受党纪、政纪处分未满处分期的,不得申报;任期内年度考核不确定等次或被确定为不合格等次的,当年不得申报且任期顺延;申报材料有弄虚作假的,除取消当年申报资格外,在以后的2年内不得申报。

第二十三条有关问题的解释:

(一)本标准条件所称的“学历”是指:国家承认的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学历。

(二)本标准条件所称的“主持完成”是指:该项目的主要完成人;“承担完成”是指:该项目成果鉴定书(主管部门鉴定认可)注明的前5名。

(三)本标准条件所称的“市”是指:省辖市。

(四)本标准条件所称的“科学技术奖”是指: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进步奖;“相当奖励”是指同等级与地勘、土地、测绘工程专业有关的市级以上政府及省级以上行业主管部门专业综合奖项。同一奖项多次获奖取其中一项最高奖项。

(五)本标准条件所称的“省级及以上公开发行的科技期刊”是指:由国家科技期刊管理部门审核批准的,具有CN(国内统一刊号)或ISSN(国际统一刊号)的学术或科技期刊;具有国外公开发行的科技刊物参照执行。著作须有ISBN(标准书号)。论文、著作、技术报告作者,须为本人独立撰写或为第一作者。

第二十四条本标准条件由省人事厅、省国土资源厅负责解释。

学历鉴定报告范文第3篇

二、对申报人员的受聘机构、执业范围、毕业学历(学位)、工作业绩、科研成果、论文及病案材料等作如下补充要求:

(一)凡申报评审医、药、护、技和医学工程等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均应受聘在医疗和公共卫生机构从事本专业岗位的工作。

执业注册类别为临床、中医(中西医结合)、口腔、公共卫生和护理专业的申报人员,应提供经单位人事部门审核和加盖单位印章的执业资格注册证书复印件,且注册证书中的执业范围应与申报评审的专业相一致(注册的执业范围与申报评审专业对应一览表附后)。

(二)学历要求

申报人员的学历(学位)应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承认、卫生行政部门认可、列入国民教育系列的本专业或相应专业学历(学位)。

军队院校面向社会招生培养和在国外、境外(港、澳、台)院校取得的毕业学历(学位),需提供教育部有关学历认证机构出具的认证报告或学历证明。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暂行管理办法〉的通知》(教高厅〔2003〕2号)、《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江苏省高等学校成人教育校外教学点管理办法〉的通知》(苏教高〔2006〕20号)等文件精神,2008年以来,参加未经省教育厅、省卫生厅审批、备案公布的高等学校现代远程教育在我省的校外学习中心(点)学习取得的医学及相关医学类、药学类专业学历,不得作为申报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学历依据(2008年以来在我省的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名单附后)。

(三)论文要求

申报人员(申报社区资格除外)须在每篇送审论文前,另附新闻出版总署网站()“在线查询”栏目中的期刊查询结果(查询结果需打印“期刊名录查询-详细信息”),并由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审核人签名,同时加盖单位印章。凡送审期刊论文或期刊查询结果作假,一经查实三年内不予申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第31号令的《期刊出版管理规定》第三十三条:“一个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只能对应出版一种期刊,不得用同一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出版不同版本的期刊”的规定,未经新闻出版部门批准使用同一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出版的不同版本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不能作为申报送审论文。

凡提供在国外专业期刊上发表的外国语言类送审论文,须同时提供中文译文。

自今年起,申报社区正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原则上应提供一篇有关社区卫生专业内容的论文。

(四)平转要求

医疗、预防、药学、护理专业相互之间平转卫生高级资格的人员,原则上应取得申报专业相应的专业学历。从医、药、护专业平转医学技术高级资格、2008年后入学的,原则上应取得与医技类相应的专业学历。相同级别资格的任职年限可合并计算。

(五)转评要求

外系列专业资格转评本系列卫生专业高级资格,除具备相应的专业学历和执业资格外,须具备经评审或全国统一考试取得的与转评专业相一致的低一级资格,且聘任须满3年及以上。符合上述条件的转评人员,外系列相同级别资格的任职年限可合并计算。

(六)病案、专题报告和论文所附原始资料等要求

为了更好地反映申报人员任现职以来的专业技术工作情况,从今年起,申报材料中的《任现职后完成专业技术工作情况表》改用新版的《申报人员任现职以来完成本专业技术工作情况表》(可在“江苏卫生人才网”下载专区栏目中下载)。申报人员提供的反映本人专业技术工作情况、本专业不同年度送审病案或专题报告、论文所附原始资料来源等材料,必须真实、可靠、可溯源。省将统一组织对各市申报材料进行抽查。凡抽查核实属弄虚作假的,取消申报者当年申报资格并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理;因单位原因弄虚作假的,由单位承担相应责任,并给予通报批评。

申报人员提供的专题报告应书写规范、内容全面、符合要求(具体要求可在“江苏卫生人才网”下载专区栏目中下载),并能反映在任现职期间解决本专业复杂疑难问题的能力和最高业务水平。

(七)科研课题和成果要求

以本专业科研课题或获奖成果作为破格评审条件申报的人员,除提供课题项目设计书、立项文件、资金匹配及课题鉴定(结题)等材料外,应提供能够反映本人在该课题中承担与本专业相一致的工作任务、工作量及所作贡献的证明材料。课题鉴定(结题)及证明材料须经所在单位科研部门审核。科研课题须与申报评审专业相一致,否则不能作为送审材料。高评委专家对科研课题的专业水平进行评价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八)晋升副高级资格前完成到城乡基层服务的要求

按照《省卫生厅关于城市医生晋升职称前到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的意见》(苏卫人〔2006〕12号)等有关规定,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完成规定服务时间的人员,申报时须提供《江苏省城市医生到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情况鉴定表》。未开展服务或正在服务尚未满规定时间的,不予申报。对提供虚假鉴定材料的个人或单位,一经查实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取消申报资格和通报批评等处理。

按照《省卫生厅办公室关于城市医生晋升职称前到基层医院服务的补充意见》(苏卫办医〔2012〕58号),符合相关条件,可短期或不需到城乡基层医疗机构服务的人员,须提供由认定部门审核并出具的《江苏省城市医生晋升副高资格前短期或不需到城乡基层医疗机构服务审核认定表》。

(九)根据省卫生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和省编办《关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名称和社区卫生专业技术资格申报及聘用管理的通知》(苏卫人〔2011〕10号),专科、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含民营医院)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严格按照江苏省主任(副主任)医(药、护、技)师资格条件(试行)申报和评审相应专业卫生高级资格,同时须取得相应的职称外语考试合格证书。已取得全科医学和社区卫生专业资格、拟晋升非社区卫生专业高一级资格的人员,需先报考或平转同级别非社区卫生专业资格,全科医学和社区卫生专业资格的任职时间可连续计算。

(十)申报评审全科医学和社区卫生专业资格的人员,须由所在单位提供机构法人登记证书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副本)复印件各一份。申报评审全科医学专业资格的人员原则上应提供执业范围为全科医学的注册证书。

学历鉴定报告范文第4篇

二、对申报人员的受聘机构、执业范围、毕业学历(学位)、工作业绩、科研成果、论文及病案材料等作如下补充要求:

(一)凡申报评审医、药、护、技和医学工程等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均应受聘在医疗和公共卫生机构从事本专业岗位的工作。

执业注册类别为临床、中医(中西医结合)、口腔、公共卫生和护理专业的申报人员,应提供经单位人事部门审核和加盖单位印章的执业资格注册证书复印件,且注册证书中的执业范围应与申报评审的专业相一致(注册的执业范围与申报评审专业对应一览表附后)。

(二)学历要求

申报人员的学历(学位)应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承认、卫生行政部门认可、列入国民教育系列的本专业或相应专业学历(学位)。军队院校面向社会招生培养和在国外、境外(港、澳、台)院校取得的毕业学历(学位),需提供教育部有关学历认证机构出具的认证报告或学历证明。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暂行管理办法〉的通知》(教高厅〔〕2号)、《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江苏省高等学校成人教育校外教学点管理办法〉的通知》(苏教高〔2006〕20号)等文件精神,2008年以来,参加未经省教育厅、省卫生厅审批、备案公布的高等学校现代远程教育在我省的校外学习中心(点)学习取得的医学及相关医学类、药学类专业学历,不得作为申报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学历依据(2008年以来在我省的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名单附后)。

(三)论文要求

申报人员(申报社区资格除外)须在每篇送审论文前,另附新闻出版总署网站()“在线查询”栏目中的期刊查询结果(查询结果需打印“期刊名录查询-详细信息”),并由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审核人签名,同时加盖单位印章。凡送审期刊论文或期刊查询结果作假,一经查实三年内不予申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第31号令的《期刊出版管理规定》第三十三条:“一个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只能对应出版一种期刊,不得用同一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出版不同版本的期刊”的规定,未经新闻出版部门批准使用同一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出版的不同版本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不能作为申报送审论文。

凡提供在国外专业期刊上发表的外国语言类送审论文,须同时提供中文译文。

自今年起,申报社区正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原则上应提供一篇有关社区卫生专业内容的论文。

(四)平转要求

医疗、预防、药学、护理专业相互之间平转卫生高级资格的人员,原则上应取得申报专业相应的专业学历。从医、药、护专业平转医学技术高级资格、2008年后入学的,原则上应取得与医技类相应的专业学历。相同级别资格的任职年限可合并计算。

(五)转评要求

外系列专业资格转评本系列卫生专业高级资格,除具备相应的专业学历和执业资格外,须具备经评审或全国统一考试取得的与转评专业相一致的低一级资格,且聘任须满3年及以上。符合上述条件的转评人员,外系列相同级别资格的任职年限可合并计算。

(六)病案、专题报告和论文所附原始资料等要求

为了更好地反映申报人员任现职以来的专业技术工作情况,从今年起,申报材料中的《任现职后完成专业技术工作情况表》改用新版的《申报人员任现职以来完成本专业技术工作情况表》(可在“江苏卫生人才网”下载专区栏目中下载)。申报人员提供的反映本人专业技术工作情况、本专业不同年度送审病案或专题报告、论文所附原始资料来源等材料,必须真实、可靠、可溯源。省将统一组织对各市申报材料进行抽查。凡抽查核实属弄虚作假的,取消申报者当年申报资格并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理;因单位原因弄虚作假的,由单位承担相应责任,并给予通报批评。申报人员提供的专题报告应书写规范、内容全面、符合要求(具体要求可在“江苏卫生人才网”下载专区栏目中下载),并能反映在任现职期间解决本专业复杂疑难问题的能力和最高业务水平。

(七)科研课题和成果要求

以本专业科研课题或获奖成果作为破格评审条件申报的人员,除提供课题项目设计书、立项文件、资金匹配及课题鉴定(结题)等材料外,应提供能够反映本人在该课题中承担与本专业相一致的工作任务、工作量及所作贡献的证明材料。课题鉴定(结题)及证明材料须经所在单位科研部门审核。科研课题须与申报评审专业相一致,否则不能作为送审材料。高评委专家对科研课题的专业水平进行评价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八)晋升副高级资格前完成到城乡基层服务的要求

按照《省卫生厅关于城市医生晋升职称前到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的意见》(苏卫人〔〕12号)等有关规定,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完成规定服务时间的人员,申报时须提供《江苏省城市医生到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情况鉴定表》。未开展服务或正在服务尚未满规定时间的,不予申报。对提供虚假鉴定材料的个人或单位,一经查实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取消申报资格和通报批评等处理。

按照《省卫生厅办公室关于城市医生晋升职称前到基层医院服务的补充意见》(苏卫办医〔2012〕58号),符合相关条件,可短期或不需到城乡基层医疗机构服务的人员,须提供由认定部门审核并出具的《江苏省城市医生晋升副高资格前短期或不需到城乡基层医疗机构服务审核认定表》。

(九)根据省卫生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和省编办《关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名称和社区卫生专业技术资格申报及聘用管理的通知》(苏卫人〔2011〕10号),专科、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含民营医院)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严格按照江苏省主任(副主任)医(药、护、技)师资格条件(试行)申报和评审相应专业卫生高级资格,同时须取得相应的职称外语考试合格证书。已取得全科医学和社区卫生专业资格、拟晋升非社区卫生专业高一级资格的人员,需先报考或平转同级别非社区卫生专业资格,全科医学和社区卫生专业资格的任职时间可连续计算。

(十)申报评审全科医学和社区卫生专业资格的人员,须由所在单位提供机构法人登记证书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副本)复印件各一份。申报评审全科医学专业资格的人员原则上应提供执业范围为全科医学的注册证书。

学历鉴定报告范文第5篇

二、对申报人员的受聘机构、执业范围、毕业学历(学位)、工作业绩、科研成果、论文及病案材料等作如下补充要求:

(一)凡申报评审医、药、护、技和医学工程等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均应受聘在医疗和公共卫生机构从事本专业岗位的工作。执业注册类别为临床、中医(中西医结合)、口腔、公共卫生和护理专业的申报人员,应提供经单位人事部门审核和加盖单位印章的执业资格注册证书复印件,且注册证书中的执业范围应与申报评审的专业相一致(注册的执业范围与申报评审专业对应一览表附后)。

(二)学历要求

申报人员的学历(学位)应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承认、卫生行政部门认可、列入国民教育系列的本专业或相应专业学历(学位)。

军队院校面向社会招生培养和在国外、境外(港、澳、台)院校取得的毕业学历(学位),需提供教育部有关学历认证机构出具的认证报告或学历证明。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暂行管理办法〉的通知》(教高厅〔〕2号)、《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江苏省高等学校成人教育校外教学点管理办法〉的通知》(苏教高〔〕20号)等文件精神,2010年以来,参加未经省教育厅、省卫生厅审批、备案公布的高等学校现代远程教育在我省的校外学习中心(点)学习取得的医学及相关医学类、药学类专业学历,不得作为申报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学历依据(2010年以来在我省的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名单附后)。

(三)论文要求

申报人员(申报社区资格除外)须在每篇送审论文前,另附新闻出版总署网站()“在线查询”栏目中的期刊查询结果(查询结果需打印“期刊名录查询-详细信息”),并由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审核人签名,同时加盖单位印章。凡送审期刊论文或期刊查询结果作假,一经查实三年内不予申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第31号令的《期刊出版管理规定》第三十三条:“一个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只能对应出版一种期刊,不得用同一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出版不同版本的期刊”的规定,未经新闻出版部门批准使用同一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出版的不同版本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不能作为申报送审论文。凡提供在国外专业期刊上发表的外国语言类送审论文,须同时提供中文译文。自今年起,申报社区正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原则上应提供一篇有关社区卫生专业内容的论文。

(四)平转要求

医疗、预防、药学、护理专业相互之间平转卫生高级资格的人员,原则上应取得申报专业相应的专业学历。从医、药、护专业平转医学技术高级资格、2010年后入学的,原则上应取得与医技类相应的专业学历。相同级别资格的任职年限可合并计算。

(五)转评要求

外系列专业资格转评本系列卫生专业高级资格,除具备相应的专业学历和执业资格外,须具备经评审或全国统一考试取得的与转评专业相一致的低一级资格,且聘任须满3年及以上。符合上述条件的转评人员,外系列相同级别资格的任职年限可合并计算。

(六)病案、专题报告和论文所附原始资料等要求

为了更好地反映申报人员任现职以来的专业技术工作情况,从今年起,申报材料中的《任现职后完成专业技术工作情况表》改用新版的《申报人员任现职以来完成本专业技术工作情况表》(可在“江苏卫生人才网”下载专区栏目中下载)。申报人员提供的反映本人专业技术工作情况、本专业不同年度送审病案或专题报告、论文所附原始资料来源等材料,必须真实、可靠、可溯源。省将统一组织对各市申报材料进行抽查。凡抽查核实属弄虚作假的,取消申报者当年申报资格并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理;因单位原因弄虚作假的,由单位承担相应责任,并给予通报批评。申报人员提供的专题报告应书写规范、内容全面、符合要求(具体要求可在“江苏卫生人才网”下载专区栏目中下载),并能反映在任现职期间解决本专业复杂疑难问题的能力和最高业务水平。

(七)科研课题和成果要求

以本专业科研课题或获奖成果作为破格评审条件申报的人员,除提供课题项目设计书、立项文件、资金匹配及课题鉴定(结题)等材料外,应提供能够反映本人在该课题中承担与本专业相一致的工作任务、工作量及所作贡献的证明材料。课题鉴定(结题)及证明材料须经所在单位科研部门审核。科研课题须与申报评审专业相一致,否则不能作为送审材料。高评委专家对科研课题的专业水平进行评价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八)晋升副高级资格前完成到城乡基层服务的要求

按照《省卫生厅关于城市医生晋升职称前到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的意见》(苏卫人〔〕12号)等有关规定,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完成规定服务时间的人员,申报时须提供《江苏省城市医生到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情况鉴定表》。未开展服务或正在服务尚未满规定时间的,不予申报。对提供虚假鉴定材料的个人或单位,一经查实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取消申报资格和通报批评等处理。

按照《省卫生厅办公室关于城市医生晋升职称前到基层医院服务的补充意见》(苏卫办医〔2012〕58号),符合相关条件,可短期或不需到城乡基层医疗机构服务的人员,须提供由认定部门审核并出具的《江苏省城市医生晋升副高资格前短期或不需到城乡基层医疗机构服务审核认定表》。

(九)根据省卫生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和省编办《关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名称和社区卫生专业技术资格申报及聘用管理的通知》(苏卫人〔2011〕10号),专科、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含民营医院)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严格按照江苏省主任(副主任)医(药、护、技)师资格条件(试行)申报和评审相应专业卫生高级资格,同时须取得相应的职称外语考试合格证书。已取得全科医学和社区卫生专业资格、拟晋升非社区卫生专业高一级资格的人员,需先报考或平转同级别非社区卫生专业资格,全科医学和社区卫生专业资格的任职时间可连续计算。

(十)申报评审全科医学和社区卫生专业资格的人员,须由所在单位提供机构法人登记证书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副本)复印件各一份。申报评审全科医学专业资格的人员原则上应提供执业范围为全科医学的注册证书。

学历鉴定报告范文第6篇

二、对申报人员的受聘机构、执业范围、毕业学历(学位)、工作业绩、科研成果、论文及病案材料等作如下补充要求:

(一)凡申报评审医、药、护、技和医学工程等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均应受聘在医疗和公共卫生机构从事本专业岗位的工作。

执业注册类别为临床、中医(中西医结合)、口腔、公共卫生和护理专业的申报人员,应提供经单位人事部门审核和加盖单位印章的执业资格注册证书复印件,且注册证书中的执业范围应与申报评审的专业相一致(注册的执业范围与申报评审专业对应一览表附后)。

(二)学历要求

申报人员的学历(学位)应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承认、卫生行政部门认可、列入国民教育系列的本专业或相应专业学历(学位)。

军队院校面向社会招生培养和在国外、境外(港、澳、台)院校取得的毕业学历(学位),需提供教育部有关学历认证机构出具的认证报告或学历证明。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暂行管理办法〉的通知》(教高厅〔〕2号)、《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江苏省高等学校成人教育校外教学点管理办法〉的通知》(苏教高〔〕20号)等文件精神,2011年以来,参加未经省教育厅、省卫生厅审批、备案公布的高等学校现代远程教育在我省的校外学习中心(点)学习取得的医学及相关医学类、药学类专业学历,不得作为申报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学历依据(2011年以来在我省的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名单附后)。

(三)论文要求

申报人员(申报社区资格除外)须在每篇送审论文前,另附新闻出版总署网站()“在线查询”栏目中的期刊查询结果(查询结果需打印“期刊名录查询-详细信息”),并由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审核人签名,同时加盖单位印章。凡送审期刊论文或期刊查询结果作假,一经查实三年内不予申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第31号令的《期刊出版管理规定》第三十三条:“一个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只能对应出版一种期刊,不得用同一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出版不同版本的期刊”的规定,未经新闻出版部门批准使用同一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出版的不同版本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不能作为申报送审论文。凡提供在国外专业期刊上发表的外国语言类送审论文,须同时提供中文译文。

自今年起,申报社区正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原则上应提供一篇有关社区卫生专业内容的论文。

(四)平转要求

医疗、预防、药学、护理专业相互之间平转卫生高级资格的人员,原则上应取得申报专业相应的专业学历。从医、药、护专业平转医学技术高级资格、2011年后入学的,原则上应取得与医技类相应的专业学历。相同级别资格的任职年限可合并计算。

(五)转评要求

外系列专业资格转评本系列卫生专业高级资格,除具备相应的专业学历和执业资格外,须具备经评审或全国统一考试取得的与转评专业相一致的低一级资格,且聘任须满3年及以上。符合上述条件的转评人员,外系列相同级别资格的任职年限可合并计算。

(六)病案、专题报告和论文所附原始资料等要求

为了更好地反映申报人员任现职以来的专业技术工作情况,从今年起,申报材料中的《任现职后完成专业技术工作情况表》改用新版的《申报人员任现职以来完成本专业技术工作情况表》(可在“江苏卫生人才网”下载专区栏目中下载)。申报人员提供的反映本人专业技术工作情况、本专业不同年度送审病案或专题报告、论文所附原始资料来源等材料,必须真实、可靠、可溯源。省将统一组织对各市申报材料进行抽查。凡抽查核实属弄虚作假的,取消申报者当年申报资格并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理;因单位原因弄虚作假的,由单位承担相应责任,并给予通报批评。申报人员提供的专题报告应书写规范、内容全面、符合要求(具体要求可在“江苏卫生人才网”下载专区栏目中下载),并能反映在任现职期间解决本专业复杂疑难问题的能力和最高业务水平。

(七)科研课题和成果要求

以本专业科研课题或获奖成果作为破格评审条件申报的人员,除提供课题项目设计书、立项文件、资金匹配及课题鉴定(结题)等材料外,应提供能够反映本人在该课题中承担与本专业相一致的工作任务、工作量及所作贡献的证明材料。课题鉴定(结题)及证明材料须经所在单位科研部门审核。科研课题须与申报评审专业相一致,否则不能作为送审材料。高评委专家对科研课题的专业水平进行评价。

(八)晋升副高级资格前完成到城乡基层服务的要求

按照《省卫生厅关于城市医生晋升职称前到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的意见》(苏卫人〔〕12号)等有关规定,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完成规定服务时间的人员,申报时须提供《江苏省城市医生到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情况鉴定表》。未开展服务或正在服务尚未满规定时间的,不予申报。对提供虚假鉴定材料的个人或单位,一经查实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取消申报资格和通报批评等处理。

按照《省卫生厅办公室关于城市医生晋升职称前到基层医院服务的补充意见》(苏卫办医〔2012〕58号),符合相关条件,可短期或不需到城乡基层医疗机构服务的人员,须提供由认定部门审核并出具的《江苏省城市医生晋升副高资格前短期或不需到城乡基层医疗机构服务审核认定表》。

(九)根据省卫生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和省编办《关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名称和社区卫生专业技术资格申报及聘用管理的通知》(苏卫人〔2011〕10号),专科、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含民营医院)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严格按照江苏省主任(副主任)医(药、护、技)师资格条件(试行)申报和评审相应专业卫生高级资格,同时须取得相应的职称外语考试合格证书。已取得全科医学和社区卫生专业资格、拟晋升非社区卫生专业高一级资格的人员,需先报考或平转同级别非社区卫生专业资格,全科医学和社区卫生专业资格的任职时间可连续计算。

(十)申报评审全科医学和社区卫生专业资格的人员,须由所在单位提供机构法人登记证书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副本)复印件各一份。申报评审全科医学专业资格的人员原则上应提供执业范围为全科医学的注册证书。

(十一)申报人员的学历、任职(专业)年限、论文(专著)、病案、职称外语、职称计算机应用能力(信息化素质培训)、奖项、科研课题(含批文、鉴定、结题)等要素的截止时间均为2011年12月31日

学历鉴定报告范文第7篇

关键词:权益 培训 激励

中图分类号:C975

一、依法用工,保障农电工合法权益

关心农电工的工作和生活,切实解决农电工的实际困难,让广大农电工有归宿感。

1.根据《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公司与全部在职农电工签订劳动合同书,对农电工实行劳动合同管理,劳动合同实施动态管理,及时在劳动合同到期前与农电工续签劳动合同,保障企业与员工合法权益。为员工办齐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五项社会保险,每年按照属地社会保险缴费基数规定及时调整保险缴费基数,稳定了农电工队伍,从根本上解决了农电工的后顾之忧。

2.发挥农电工会的作用,通过开展“大病爱心帮扶基金”活动,建立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帮助解决农电工因大病造成的家庭困难,为患大病重症员工排忧解难,体现公司对农电员工的关爱。鼓励广大农电员工重视子女教育和培养,根据农电员工子女高考录取结果进行分等级奖励,体现企业以人为本,让广大农电员工有归宿感。日常工作中,对生病住院的员工及时送去鲜花和慰问金;迎峰度夏期间,做好防暑降温工作,送去防暑降温用品,随时关心员工身心健康,让员工感受企业的关爱和温暖。

3.畅通员工民主管理渠道,激发农电员工工作责任感,在农电员工中开展合理化建议征集评选工作,引导员工立足岗位,为公司安全稳定和谐发展建言献策,征集内容主要围绕安全生产、营销服务、经营管理和企业文化等方面,让员工参与企业管理、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成本,实现企业更好更快发展。

二、加大培训力度,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

围绕公司中心工作,以提高技能水平和岗位工作能力为宗旨,结合企业生产特点和培训要求,有组织、有计划的做好农电员工培训工作。

1.做好新员工入职培训,实现角色快速转变

2011年起,公司员工入口由省公司统一管理,3年来从各大专院校引进了16名员工,为帮助他们快速完成学生到员工的身份转变,适应工作环境,结合新员工特点,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将公司基本情况、企业文化、规章制度、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基本业务知识等内容编制成教材发放到新进员工手里,通过边培训边自学的方式加深对公司的了解,为尽快融入公司、融入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2.积极选送员工外培,加快高技能人员培养

针对企业施工资质的需求,公司有计划的选派人员参加“安全员、质检员、预算员、安装工长等培训;为提升技能人员的业务素质,根据岗位实际,选派业务素质较高员工参加营销业务知识与技能培训、用电检查资格取证培训、抄核收岗位培训、客户受理岗位技能培训等,他们学成后将所学的知识在日常工作中传授给其他员工,帮助大家共同进步。

3.开展在职学历教育,提高员工文化素质

农电工的整体文化层次较低,为全面提升公司农电员工文化素质,从普及中等职业教育入手,与合肥电力职工中专学校联合举办了首届”供用电技术”专业中专班,利用节假日时间,完成了97名农电员工的中专班学习。为进一步提升员工学历层次,鼓励农电员工立足岗位成才,积极参加学历教育、岗位培训等,公司制定了《员工岗位成才鼓励办法》,对员工参加专业对口的学历教育,公司给与报销学费的80%,有效促进了员工积极参加网络大学学历教育。目前公司已陆续有217人参加了在职大学教育,130人顺利毕业,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数从8人增至163人,增长了20倍,其中28人取得本科学历,公司在岗农电工学历结构大大改善。

4. 鼓励职工参加技能水平鉴定,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

2008年以前,公司农电员工中持有电力专有工种资格证几乎为0,从2008年起,公司启动电力专有工种技能鉴定工作,为鼓励员工积极参加技能鉴定考试,公司规定每个等级每个员工可以报销一次鉴定费,补考的一切费用自理,让员工身有压力,并重视鉴定培训及考试工作,经过近几年的努力,2012年底公司在岗员工100%取得初级工及以上技能等级,中级工及以上技能等级人数占在岗员工人数的80.97%,高级工技能等级人数达到在岗员工人数的47.98%。公司在鼓励员工积极参加技能鉴定的同时,邀请技能鉴定站老师针对员工的薄弱环节进行集中授课培训,对鉴定教材进行重点梳理和深入讲解。通过辅导培训,让参加鉴定考试人员进一步熟悉了鉴定考试的要求,提高了应试技巧,同时通过一系列学员与老师之间的答疑环节,使员工的理论和技能水平得到了进一步地提高。

三、?加强考核管理,建立激励机制

1.建立常态考核机制

为充分调动广大农电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根据岗位职责及农电员工职责履行情况,按月考核每位员工的工作完成情况,并在月度考核奖中予以兑现。

建立健全“三项责任制考核”兑现机制,根据岗位及职责分工,根据单位的考核分数及二次考核结果在次年进行 “三项责任制”考核兑现,打破平均主义,让员工在安全生产、党风廉政及资产经营等方面努力做出成绩,获得佳绩。

2.实行岗薪工资制

按照岗位及职责,在农电工工资待遇方上按不同的岗位设置不同的岗薪,将员工的薪级与学历、职称、技能等级等相挂钩。对取得高于规定学历的,每一个梯次在原薪级上加10元/月的学历补贴,低于规定学历的,降一个薪级。技能鉴定高于初级工的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或参加社会有关专业考试获得员级、助理级(初级)、中级、高级职称的,每一个梯次在原薪级上加10元/月。从一定层面上推动了公司员工 变“要你学”为“我要学”的学习氛围。

3.选塑典型,做好引领作用

对获得国家电网公司“优秀营销服务技能人才”、“青年岗位能手”的王军,公司举办专题报告会,用他自己的岗位成长经历,讲述如何从一名普通电工成长为国网技术专家的艰辛历程,用自身的亲身经历诠释了什么是刻苦钻研、爱岗敬业,引导广大员工向优秀人才学习,争当岗位能手的良好氛围。

为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增强他们的岗位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履行好岗位职责,公司对在安全生产中发现设备隐患的个人实行总经理嘉奖,提高他们爱岗敬业,尽心尽责做好本职工作,为公司安全生产做出自己的贡献,

学历鉴定报告范文第8篇

本条件试用于从事文物陈列,考古,科研,保管,鉴定,文物保护等文博工作在岗的专业技术人员任职资格的推荐、评审。

第二条思想政治条件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积极完成本职工作任务。

第三条参加职称外(汉)语考试,成绩达到自治区职称主管部门公布的合格标准。

第四条参加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成绩达到自治区职称主管部门公布的合格标准。

第五条参加文物博物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并取得继续教育合格证书。

第六条研究馆员任职资格条件

(一)学历、资历条件

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取得副研究馆员任职资格五年以上。

(二)学识水平、工作业绩条件

1、具有本专业很高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专业知识,在学术上造诣很深,是自治区内文博专业学科带头人。

2、对本专业某一领域的科研工作,有独特的见解,取得过重要科研成果,任现职以来,在部级专业刊物上发表过四篇以上本专业高水平的论文,或出版过两部高水平的专著。

3、能指导大型博物馆陈列的总体设计或科研工作,在培养科研人才方面成绩显著,对文物博物专业有重大的贡献。

第七条副研究馆员任职资格条件

(一)学历、资历条件

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前大专毕业生;或期间大学普通班毕业生;或在地、州(不舍乌鲁木齐地区)及以下从事本专业工作25年以上的大专学历人员;或在县以下(含县及县级市行政区划)和三类地区中专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工作25年以上人员,取得馆员任职资格五年以上。

(二)学识水平、工作业绩条件

1、具有较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较高的理论水平,对某一学术或技术领域有专门研究,任现职以来,在省级或以上出版社出版过水平较高的专著,或在省级及以上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过三篇以上有较高理论水平的论文。

2、对文博专业的陈列、考古、科研、保管、鉴定、技术等业务中的某些重大问题有较深的研究,能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撰写具有较高水平的业务工作报告,成绩显著;从事陈列工作的,能主持制定并完成重要的陈列设计,提出并解决博物馆陈列中的重大课题;从事科研和技术工作的,能主持完成重要的科学研究或技术制作项目,有丰富的经验和较高的专业技能,能解决本专业技术上某些关键问题;从事文物考古工作的,能主持制定重大文物项目的保护计划并付诸实施,有丰富的田野考古经验,能主持重要的考古发掘勘查工作,整理编写具有较高水平的调查、发掘报告;从事文物鉴定的,对某种文物有很高的鉴定水平,能解决文物鉴定中较重大的疑难问题,并被同行所公认;从事文物保管的,对文物的科学管理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对某些文物有较高鉴别能力,能提出并解决重要文物收藏单位科学管理工作的问题和方案,并有明显成绩;从事文物保护工作的,能主持制定古代建筑的维修方案,并付诸实施,有丰富的古代建筑维修经验,能解决文物保护维修工程中的复杂问题。

3、能够培养、指导中级研究人员进行专题研究,或能组织指导中级业务人员进行陈列设计、文物保护、考古发掘、文物鉴定、科研、保管、技术制作等业务活动,以及指导业务总结、报告编写和资料整理工作。

(三)"破格"条件对不符合晋升副研究馆员条件中规定的学历条件,但确有真才实学,成绩显著、贡献突出的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其业绩符合下列五条中的三条,且经三位副高级以上同行专家对其任现职以来的业绩成果审查评估,可"破格"推荐、评审副研究馆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1、获得国家三等以上奖,或自治区、省、部级二等以上奖的本专业项目的主要贡献者。

2、在国际性或全国性专业学术会议上宣读三篇以上水平较高的学术论文并被收入会议论文集;或在部级报刊上发表过本专业学术论文三篇以上;或在自治区(省)级报刊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四篇以上。

3、在文物保护、维修、考古调查、发掘、博物馆或文物征集、鉴定等工作中贡献突出,有一定影响,经同行专家评议公认取得显著成绩者。

4、正式出版过本专业专著,或专业性强、学术价值高的译著或合著中的主要执笔者。

5、获得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或自治区优秀专家。

第八条馆员任职资格条件

(一)学历、资历条件

大学本科、专科毕业取得助理馆员职务任职资格四年以上,中等专业学校毕业从事本专业工作二十年以上,并取得助理馆员职务任职资格五年以上。

(二)学识水平、工作业绩条件

1、具有本专业较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工作态度严谨,具有独立进行科研和技术工作的能力,任现职以来,在省级以上专业刊物上发表过二篇以上论文或调查、发掘报告等。

2、有独立完成专业工作的能力,能提出分管范围内的业务工做计划、解决业务工作中的课题。从事博物馆陈列工作的,能独立从事一个历史时期的陈列设计工作,熟练地完成所承担的设计任务,,能解决陈列业务中的课题;从事文物考古工作的,能严格按照科学操作规程,独立进行古墓葬的发掘和古遗址的试掘工作,较好地掌握文物调查、考古发掘资料的整理和编写工作;从事保管工作的,对文物保管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对分管的文物有一定的鉴别、登记能力,较好地掌握文物科学管理知识和操作技能,能解决保管工作中的问题,具有独立工作能力;从事文物鉴定工作的,对某一种古代文物有一定的鉴定水平,能熟练掌握某一类文物的产生、发展历史及流派和特征,在日常工作中具有独立进行文物鉴定的能力;从事讲解工作的,能了解中国通史的一般历史知识,或对某段历史和某一领域专门知识有较深了解,有比较丰富的讲解工作经验和技巧,对已陈列出的文物和陈列意图有较清楚的了解,能对不同观众进行准确、生动、深入浅出的讲解,能编写有一定水平的讲解词或业务总结;从事科学实验工作的,能独立完成较重要的科学实验和技术制作项目,具有比较丰富的经验和熟练的专业技能,能解决本专业比较复杂的技术问题;从事文物保护工作的,对古代建筑能写出法式勘查报告,提出工程基本预算,完成设计、测绘和施工管理,能解决维修工程中比较复杂的问题。

3、能组织、指导初级专业人员完成分管范围内的业务工作。

(三)"破格"条件

不符合晋升馆员条件中规定的学历条件,但确有真才实学,成绩显著、贡献突出的专业技术人员,其业绩符合下列五条中的三条,且经三位高、中级以上同行专家对其任现职以来的业绩成果审查评估,可"破格"推荐、评审馆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1、获得自治区、省、部级等级奖,或地、州、市、厅(局)级二等以上奖的本专业项目的主要贡献者。

2、在部级报刊上发表过二篇以上专业学术论文,或在自治区(省)级报刊上发表过三篇以上本专业学术论文,或地、州、市级报刊上发表过四篇以上本专业论文。

3、在文物保护、维修、考古调查、发掘、博物馆和文物征集、鉴定等工作中,能独立承担并完成一般课题者。

4、在地、州、市文博工作中属业务骨干,专业技术水平较高,能独立解决工作中有一定难度的专业问题。

5、地、州、市、厅(局)批准的优秀专业技术工作者。

第九条助理馆员任职资格条件

(一)学历、资历条件

大学本科毕业见习一年期满,经单位考核合格;大学专科毕业担任文博管理员二年以上;中等专业学校毕业后担任文博管理员四年以上者。

(二)学识水。平、工作业绩条件

1、具有中国通史、中国革命史和中国古代文物或近代文物的基础知识,从事博物馆工作的应初步掌握博物馆陈列内容设计和文物征集、保管、整理研究基本知识和方法;从事考古工作的,要具有中国考古学基础知识并初步掌握田野考古的方法;从事文物保护工作的,除具有文物学的基础知识外,还要具有古代建筑、地质、化学等基础知识。

2、在有经验的研究人员的指导下,能从事科研工作,能够写出一般的科学论文或调查报告;从事博物馆陈列工作的,应能草拟陈列设计方案;从事田野考古工作的,应能写出一般的清理发掘间报;从事文物保护工作的能协助完成测绘、设计等基础工作。

第十条文博管理员任职资格条件

1、大学专科毕业或中专毕业从事本专业工作,见习一年期满,经单位考核合格。

学历鉴定报告范文第9篇

第一条为了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文物博物馆(以下简称文博)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和水平,促进文博专业技术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多出人才多出成果,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根据国家和我省职称改革的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我省文博工作实际和岗位要求,制定本标准条件。

第二条符合本规定申报条件的人员,通过考试与评审相结

合的方式进行评价。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表明其具备承担相应岗位工作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第二章适用范围

第三条本标准条件适用于各类从事考古、古建筑维修及文

物技术保护、博物馆学研究、博物馆保管、陈列、群教及文物鉴定等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四条文物博物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名称为研究馆员和副研究馆员。

第三章基本条件

第五条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恪守职业道

德,有良好爱岗敬业精神,身体健康。

第六条近5年来,年度考核均为合格以上等次。

第七条任职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能申报或延

期申报:

(一)受到行政处分未满处分期的,不能申报;

(二)年度任职考核不确定等次或被确定为不合格等次的,

当年不得申报且任期顺延;

(三)在申报过程中弄虚作假、或挟私报复的,2年内不得申报。

第四章申报条件

第八条学历资历、语言、计算机和继续教育要求

(一)申报研究馆员的学历资历要求

取得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后,受聘担任副研究馆员职务满5年。

(二)申报副研究馆员的学历资历要求

1、取得博士学位后,受聘担任馆员职务满2年;

2、取得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后,受聘担任馆员职务满5年;

3、大学专科毕业后,从事文博专业工作满17年,受聘担任馆员职务满6年。

(三)语言及计算机要求:参加国家职称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并取得合格证书,或符合有关免试条件。

(四)继续教育要求:在现任专业技术职务任期内,按规定

参加继续教育并取得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

第九条参加由省文博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组织的考试,并获得合格以上等次。

第五章业绩条件

第十条研究馆员条件

(一)专业理论知识要求

1、精通本专业理论知识,并对某一分支领域有很深的研究和独到见解,广泛参加国内外专业学术活动,熟悉本专业国内外发展现状与动态,在本专业范围内有较高的知名度,具有对副研

究馆员以下专业人员进行业务指导的能力。

2、熟练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二)学术成果要求

取得副研究馆员任职资格后,符合下列第1条和2、3、4条其中之一:

1、撰写或翻译(合作撰写须为第一作者且本人撰写10万字

以上)1部本专业学术专著或译著在省级以上出版社正式出版;

2、撰写6篇本专业学术论文、考古发掘报告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其中3篇在部级学术刊物发表;

3、承担并完成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1项(第一完成人);

非第一完成人的其他主要参加者另须撰写本专业5万字以上学术专著在省级以上出版社正式出版;

4、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1项二等奖或2项三等奖,或1项三等奖及5万字以上的学术专著。

(三)工作业绩要求

取得副研究馆任职资格后,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田野考古专业:具有丰富的田野考古发掘经验,主持5项大型考古发掘,或主持2项大型考古发掘,并主持1项国家

级考古科研项目或省(部)级重点考古科研项目,经验收认定合格;

2、陈列设计专业:具有主持大型陈列、展览工作的能力和

承担大型陈列、展览内容设计或形式设计任务的能力,主持8次大型陈列、展览设计,经验收认定合格;

3、藏品保管专业:主持制定藏品的征集、科学保管规划和实施方案,直接管理5000件藏品,编制5000份藏品目录和编目

卡,建立600份藏品档案,并准确鉴定藏品的名称、时代和价值,有5000件文物鉴定经历;

4、群众教育专业:具有很高的讲解造诣,完成400场讲解

任务并独立撰写10项大型陈列讲解稿或科普宣传材料;

5、文物保护专业:具有主持制定大型文物保护项目或重要

古建筑维修保护规划的能力,主持实施5项大型文物保护项目或大型古建筑维修项目,经验收认定合格;

6、文物鉴定专业:对某种类别文物具有很高的鉴定水平,

主持10次省级以上某种类别文物鉴定和定级工作,独立鉴定10000件各类文物。

第十一条副研究馆员条件

(一)专业理论知识要求

1、熟练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对某一分支领域有较深的研

究;广泛参加省内外专业学术活动,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动态;指导中、初级专业人员开展工作。

2、熟练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二)学术成果要求

取得馆员任职资格后,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撰写或翻译(合作撰写须为主要撰写者且本人撰写5万字以上)1部本专业学术专著或译著在省级以上出版社正式出版,

并撰写本专业1篇学术论文在部级学术刊物发表;

2、撰写5篇本专业学术论文、考古调查、发掘报告在省级

以上学术刊物发表,其中1篇在部级学术刊物发表。

(三)工作业绩要求

取得馆员任职资格后,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田野考古专业:具有较丰富的田野考古发掘经验,主持

4项大、中型考古发掘或考古科研项目,经验收认定合格;

2、陈列设计专业:具有主持中型陈列、展览工作的能力和承担中型陈列、展览内容设计或形式设计任务的能力,主持6次

中型陈列、展览设计,经验收认定合格;

3、藏品保管专业:主持或参与制定藏品的征集、科学保管规划和实施方案,直接管理2000件藏品,编制2000份藏品目录

和编目卡,建立300份藏品档案,并准确鉴定藏品的名称、时代和价值,有3000件文物鉴定经历;

4、群众教育专业:具有较高的讲解造诣,完成200场讲解

任务并独立撰写6项大型陈列讲解稿或科普宣传材料;

5、文物保护专业:具有主持制定中型文物保护项目或重要

古建筑维修保护设计方案的能力,主持实施5项中型文物保护项目或中型古建筑维修项目,经验收认定合格;

6、文物鉴定专业:对某种类别文物具有较高的鉴定水平,

主持5次省级以上某种类别文物鉴定和定级工作,独立鉴定5000件各类文物。

第六章破格条件

第十二条研究馆员破格条件

符合申报基本条件并符合本条第(一)款和(二)、(三)、

(四)款其中二款:

(一)撰写或翻译(合作撰写须为第一作者且本人撰写10万字以上)1部本专业学术专著或译著在省级以上出版社正式出版,并撰写4篇本专业学术论文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其中2篇在部级学术刊物发表,或撰写6篇本专业学术论文、考古调查、发掘报告在部级学术刊物发表,或撰写8篇本专业学术

论文、考古调查、发掘报告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其中4篇在部级学术刊物发表;

(二)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二等奖以上奖项;

(三)主持1项部级科研项目或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

并经验收认定合格,在国内本专业领域产生重大影响;

(四)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或被授予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第十三条副研究馆员破格条件

符合申报基本条件并符合本条第(一)款和第(二)、(三)、(四)、(五)款条其中一款:

(一)撰写4篇本专业学术论文、考古调查、发掘报告在部级学术刊物发表,或撰写6篇本专业学术论文、考古调查、发

掘报告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其中2篇在部级学术刊物发表;

(二)撰写或翻译(合作撰写须本人撰写8万字以上)1部

本专业学术专著或译著在省级以上出版社正式出版;

(三)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三等奖以上奖项或市(厅)

级科研成果一等奖;

(四)主要参与部级科研项目或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并经验收认定合格;

(五)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或被授予省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第七章附则

第十四条本标准条件规定的基本条件、申报条件和业绩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破格申报除外),申报人员业绩条件从取得现任职资格后计算。判定是否具备的依据是个人提供的各类有效材

料(原件或经与原件比对认可的复印件、复制件等)。

第十五条本标准条件所称“学历”指国家承认的学历。

第十六条本标准条件所称“以上”含本级。

第十七条本标准条件所称“学术专著”指取得ISBN(标准书号)并公开出版的本专业学术著作或译著,字数在10万字以上;“学术论文”指由本人撰写并发表在有ISSN(国际统一刊号)或CN(国内统一刊号)的省级以上学术期刊上或省级以上报刊学术理论版上的本专业学术论文。发表在报纸上的学术论文仅限省级以上理论版,字数在3000字以上,不含通讯报道、介绍性文章和文摘;学术专著和学术论文的字数以版面字数为准(含标题)。

第十八条本标准条件所称“部级刊物”指国家各部、委、办和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直属专业机构主办的学术刊物,以及有关国家重点高校学报;“省级刊物”指省、直辖市、自治区直属专业机构主办的学术刊物,以及一般本科高等院校学报。(详见《部级刊物目录》)。

第十九条本标准条件中获奖包括:田野考古奖、优秀工程奖、精品陈列奖、讲解员大赛奖等相关奖项。本标准条件中参与获奖指部级奖项的前5名参与者,省(部)级奖项前3名参与者,市(厅)级奖项的第1名参与者。

第二十条本标准条件所要求的科研成果、奖项不得重复计

算。

第二十一条本标准条件分别由省人事厅、省文化厅负责解释。

学历鉴定报告范文第10篇

第一条为了加强干部人事档案建设,做好档案材料的收集归档工作,为组织(人事)部门历史地、全面地考察了解干部和正确选拔使用人才提供依据,为国家积累档案史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干部档案工作条例》以及党和国家组织(人事)工作的有关政策、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适应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着重收集反映干部德、能、勤、绩、廉等情况的材料充实档案,做到及时、规范、真实、条理、精炼、实用,有效地为组织(人事)工作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第三条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工作必须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党的组织(人事)工作的政策,并受有关法律、法规的保护和监督。

第四条干部人事档案材料形成部门要主动送交应归档材料,干部人事档案管理部门按规定负责审核归档。

第二章收集范围

第五条履历材料

(一)在干部人事工作中形成的履历材料:

各类人员的履历表、简历表、登记表、简历材料等;

(二)更改姓名、籍贯的材料:

个人申请、组织认定意见等。

第六条自传材料

自传及属于自传性质的材料。

第七条鉴定、考察、考核材料

(一)组织审定的各类鉴定材料:

学生的表现鉴定、干部调动鉴定、挂职鉴定、转业鉴定、学习鉴定等;

(二)考察、考核干部工作中形成的有关材料:

组织审定的考察材料、表现材料、定期考核材料、民主评议干部的综合材料、年度考核登记表、已提拔使用的后备干部登记表等材料;

(三)审计工作中形成的有关材料:

有关干部个人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或审计意见等材料;

(四)完成专项工作、重大任务的表现材料等。

第八条学历、学位、培训、专业技术职务等材料

(一)在国民教育、成人教育(大中专)、党校、军队院校、培训、留学等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有关材料:

1.初中、高中、中专学籍材料等;

2.全日制大学本(专)科学历学位材料:学习成绩表、毕业生登记表、选拔学生登记表(限于大学普通班)、保送生登记表、授予学位的材料等;

3.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材料:报考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专家推荐书、学习成绩表、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情况表、毕业研究生登记表、授予学位的材料等;

4.博士后有关材料:博士后申请表、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期满登记表等;

5.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博士学位有关材料:学位课程进修成绩表、国家统考科目统考成绩表、授予学位的材料等;

6.在职学历教育有关材料:成绩表、毕业论文评审答辩情况表、毕业登记表、党校学历证明材料等;

7.出国留学或参加中外合作办学学习的有关材料:选拔留生审查登记表、报考登记(申请)表、学习成绩表、授予学位的材料及中文译本、学位证书复印件等;

8.学历学位认证材料:各级组织、人事、教育部门出具的学历学位认证材料,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外学历学位认证材料等;

9.肄业材料;

10.干部参加培训的有关材料:学员学习(培训)考核登记表、干部进修登记表、学员学习成绩登记表、培训证明等;

(二)评(聘)专业技术职称(职务)、职(执)业资格统考工作中形成的有关材料:

评(聘)、晋升专业技术职称(职务)的评审表、申报表、审批表等材料;职(执)业资格统考的有关材料及证书复印件,职称外语等级考试证书、计算机应用能力资格证书复印件;教师资格过渡登记表、审批表;评选各级专业拔尖人才的材料等;

(三)反映科研学术水平等情况的综合材料:

创造发明、科研成果鉴定材料,各种著作、译著和在重要刊物上发表的论文目录。当选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的通知等材料。

第九条政治历史审查工作中形成的材料

(一)入党、入团、参军、入学、出国或从事特殊职业等的政审材料及调查证明材料;

(二)对干部政治历史情况进行审查的有关材料:

调查报告、审查结论、上级批复、本人对结论的意见、检查交待或情况说明材料;作为结论依据的调查证明、证据材料;甄别、复查结论(意见、决定)、调查报告、批复及有关的主要依据材料;

(三)更改民族、出生日期、国籍和入党、入团、参加工作时间等工作中形成的有关材料:

个人申请、组织审查报告及所依据的证明材料、上级批复等材料;

(四)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任职人员的报名登记(资格审查)表等相关审查材料。

第十条党、团组织建设工作中形成的材料

(一)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入团志愿书;

(二)中国共产党入党志愿书(已批准转正的)、1份入党申请书、预备党员转正申请书;取消预备党员资格的组织意见(记载组织意见的入党志愿书可收集归档);党员登记表;民主评议党员的组织意见、登记表,民主评议党员中认定为不合格党员被劝退或除名的组织审批意见及主要事实的依据材料;整党工作中不予登记的决定、组织意见;退党、自行脱党的有关材料,包括本人申请、支部大会的除名决定、上级党组织的批复;

(三)加入派的申请表(书)、登记表等有关材料。

第十一条表彰奖励材料

授予各级各类荣誉称号的审批(呈报)表,获得各级各类奖励的有关凭证材料、先进事迹材料等。

第十二条处分材料

纪检、监察、公安、检察院、法院和行政管理部门在处理个人违纪违法案件工作中形成的有关材料:

处分决定,上级批复,核实(调查)报告,本人的检查、交待、对处分决定的意见;复查(议)报告、决定、结论,上级批复;免予、解除、撤销处分的决定、意见、通知等材料;通报批评材料;公安机关针对个人的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书;检察院不决定书;法院刑事判决书、涉及干部本人的处罚性的民事判决书等。

第十三条录(聘)用、调动、任免、转业、退(离)休、辞职(退)材料

(一)录(聘)用审批表、职位聘任合同书、续聘审批材料等;

(二)干部任免审批表、公务员过渡登记(审批)表;

(三)应征入伍登记表、军队转业干部(复员退伍军人)审批表;

(四)授予(评定)、变动军(警)衔、海关关衔、法官和检察官等级审批表;

(五)辞职申请、辞职(退)通知、组织决定、申诉、复议决定等材料;

(六)退(离)休审批表、个人提前退休申请及审批材料等。

第十四条工资、待遇材料

(一)转正定级审批表、各种工资变动审批(登记)表、提职晋级和奖励工资审批表;

(二)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呈报表;

(三)解决各种待遇问题的审批表、批复材料等。

第十五条出国(境)材料

办理出国(境)审批工作中形成的因公出国(境)审查表、备案表等材料。

第十六条各种代表会议代表登记表等材料

参加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议和工、青、妇等群众团体代表会,以及派代表会议形成的代表登记表等材料。

第十七条其他材料

(一)毕业生就业报到证、合同(协议)书、人事争议仲裁裁决书、工会会员表等材料;

(二)健康检查和处理工伤事故工作中形成的有关材料:

毕业生体检表、新录用干部体检表、有严重慢性病或身体残疾的体检表、工伤致残诊断书、确定致残等级的有关材料;

(三)办理丧事形成的有关材料:

悼词、生平、报纸报道消息、讣告、死亡通知单,非正常死亡的调查报告及有保存价值的遗书等材料。

第三章收集制度

第十八条各级组织、人事、纪检、监察、教育培训、审计、统战、公安、检察院、法院、民政等干部人事档案材料形成部门,都应建立健全主动送交干部人事档案材料归档的制度,明确责任,并认真贯彻执行。

第十九条形成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部门,应在形成材料后一个月内,按要求将材料送交主管干部人事档案的部门归档。

第二十条干部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应掌握形成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信息,建立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的联系沟通制度,及时向有关部门收集新形成的干部人事档案材料。

第二十一条干部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应建立材料鉴别、审核、催要、销毁制度。鉴别送交归档的材料是否应当归档、是否真实;审核送交归档的材料是否规范、齐全;催要、查找缺失的档案材料;对不属归档范围的材料,报批后予以销毁或退回;对不符合归档要求的材料,应及时通知形成材料的部门补送或补办手续,形成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部门,有责任按规定认真办理。

第二十二条干部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在人员调动或管理权限变动后,必须及时转递其相关的材料。

第二十三条组织(人事)部门,应根据工作需要,适时布置填写干部履历表或干部履历补充表等,及时充实档案内容。

第四章归档要求

第二十四条归档材料必须是办理完毕的正式材料。材料应完整齐全、规范真实、文字清楚、对象明确,有承办单位或个人署名,有形成日期;规定由组织审查盖章的,必须盖章,规定要同本人见面的材料(如审查结论、复查结论、处分决定或意见、组织鉴定等),一般应有本人签字。特殊情况下,本人见面后未签字的,应由组织注明。填写的出生日期、参加工作时间、入党时间和学历学位等内容应与档案记载一致,不得随意更改。

第二十五条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载体必须使用16开规格(长26cm,宽18.4cm)的办公用纸,材料左边应留出2-2.5cm装订边。文字须是铅印、胶印、油印、打印或用蓝黑墨水、黑色墨水、墨汁书写。不得使用圆珠笔、铅笔、红色墨水及纯蓝墨水和复写纸书写。除电传材料或因材料不全需用复印件代替原件存档外,一般不得用复印件代替原件存档,存档的复印件须加盖出具单位的组织印章。

第五章监督检查

第二十六条各部门应重视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工作,及时研究解决收集归档工作中的问题,支持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加强监督检查,保证收集归档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二十七条干部人事档案工作人员,要忠于职守、熟悉业务、掌握政策、认真鉴别、严格把关、保守机密,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地做好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归档工作。

第二十八条对违反本规定,涂改、伪造、擅自抽取或销毁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要追究当事人和有关人员的责任,并视情节轻重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九条本规定自下发之日起施行。凡与本规定不符的,一律按本规定执行。

上一篇:鉴定服务报告范文 下一篇:安全鉴定报告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