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教育范文

时间:2023-10-17 11:22:28

心理咨询教育

心理咨询教育范文第1篇

三、德育与心理咨询的角色冲突与统一

在实际工作中,无论德育工作者还是心理咨询工作者,常常会产生多种角色的冲突.

首先是工作依据上的冲突.作为德育工作者的角色体验,工作的依据是比较确定的政治观点、哲学思想和道德标准等.常常使用它们来教育学生掌握其内涵并以此来评价自己的所作所为,从而让学生作出价值判断,并通过强化途径来达到教育的目的。而作为心理咨询工作者的角色体验,其工作的依据是充分尊重、理解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人格,不把自己对生活的看法、真善美的标准等强加给学生.由此在实际工作中。常常会出现“价值导向”观点与“价值中立”观点的冲突.

其次是工作重心上的冲突.前面已阐述过德育的着眼点在于强调个体的社会属性方面,强调社会的政治观念、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规范等,倾向于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而心理咨询是着眼于个体的自然属性,强调学生的内在需求和本能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取向,达到独立自主.自控实现.倾向于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由此,在工作中,常出现是以“社会利益为重“还是以“个体利益为重”的矛盾与冲突.

再次是工作原则上的冲突.工作原则是工作指导思想的保证,德育要求教育者要有敏锐的眼光,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发现问题要及时向有关方面汇报,与有关人员取得联系并尽快解决好问题,这是一种“公开的”教育原则。心理咨询却正相反.“保密性”是心理咨询的首要原则.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学生怀着对心理咨询工作者的信任,倾诉自己内心的隐秘,期望得到同情和帮助。为来访的学生保密是心理咨询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也是心理咨询取得学生信任、取得成效和提高声誉的重要保证.因此,工作中把有“公开性”与“保密性”的原则冲突.

面对德育工作者与心理咨询工作者角色的种种冲突,我们应开拓视野,寻找减少冲突、协同发展的突破口,有效地促进心理咨询与德育间的联系,以提高学生做人的素质。

心理咨询教育范文第2篇

2010年8月某天,我正在办公室备课,忽然一位学生来到我的办公室,兴高采烈地告诉我,她如愿以偿地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学校——黑龙江省某计算机职业学校。她真心感谢老师对她的帮助。我不由地回忆起了不久前的事。

那是在2002年12月某天上午,我刚刚来到心理咨询室,门就被人急促地敲响,我打开一看,只见两个大人带着一个满脸泪痕的女孩子。我想一定是发生了什么事情。我安排他们坐下后,委婉地问他们:“谁能够告诉我发生了什么?”陪伴来的父母以求助的眼神看着我,而那个女孩子还在哭。她的父母告诉我,是在车站找到了当事人并把她带到心理咨询室。

我问求助者:“是这样的吗?”她只是哭。我停顿了一会儿,等她稍微安静下来,我又问:“你能告诉我,究竟发生了什么吗?希望我能够给你帮助。”她还在迟疑,我想有可能她顾及父母,我想了一个办法让她父母回避,等他们离开后,求助者和我聊了起来。

(心理咨询师应注重营造气氛,给求助者以安全感。)

咨询师:你能告诉我,究竟发生了什么吗?希望我能够给你帮助。

求助者:我一点儿也不想待在这个家里,我讨厌父亲的专制,同情母亲。我要离家出走,等以后赚了很多钱后再把母亲接走,让母亲过上好日子。

咨询师:你一定是一个孝顺的女儿,将来一定不会让母亲失望的。能说一说你的父母吗?

(教师应用发展的观点去进行心理咨询,发现当事人的优点。)

求助者:在我的家里,父亲是一位专制的人,对我要求很多,大多数时间我都是在照顾弟弟,他们都是在忙自己的事情。一次,弟弟不小心被门夹到手,父亲就打了我,他只重视弟弟,不关心我。我不想在这个家待了。在这个家里一切都是为弟弟。所以,我已经拿定主意离家出走。

咨询师:也许这个主意你已经想了好久。

(心理咨询师要尊重来访者。关心其内心世界,给她一个能依靠的肩膀。)

求助者:是的,我已经想了好久,这是我第二次离家出走。其实我曾经多次想到过自杀,但一想到要和母亲分开,我就放弃了这个念头。

咨询师:是母亲的牵挂促使你要更好地活着。

(给求助者一个信念,在辅导中与她建立一种真诚的、相互信赖的关系。)

求助者:是的,我要为母亲好好地活着。

咨询师:那你想好该怎样去做了吗?

(进入问题深处,给当事人发现自我的机会。)

求助者:想好了, 我可以学习一些东西,比如一技之长(电脑方面的)。一样可以干得不错。

咨询师:是呀,现在的形势就是这样的,没有文凭也许可以立足,但是没有能力怎么能够在社会上生存立足呀。

求助者:可我现在的成绩非常糟糕,我觉得自己已经没有必要再坚持下去了。

咨询师:你认为自己肯定考不上高中,所以就决定退学去学习一门技术,是这样的吗?

求助者:是的。

(个体内部具有自我向上的潜力以及自我实现的倾向,心理咨询师要引导当事人的内在潜力朝着创造、实现的方向前进。)

咨询师:你和父母商量了吗?

求助者:没有。我不想和他们讲,即使讲了他们也不会同意的。

咨询师:哦,你没有和他们交流怎么会知道结果呢?他们知道你的想法吗?

求助者:不知道。

咨询师:需要我和他们沟通一下吗?

求助者:可以。

(与求助者父母沟通。)

通过与求助者沟通,了解了当事人的家庭背景并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 个人情况及家庭背景

个人情况:李某,女, 16岁,初中三年级的学生。

家庭背景: 家中有父母和一个3岁的弟弟,父亲个性特别强,工作也非常努力,但是由于种种的原因,一直不能找到自己认为满意的工作,始终在寻找新的工作。母亲工作不稳定,给人打工。

二、咨询师观察和了解到的情况

求助者随爸爸妈妈就诊时,衣着整洁,精神正常。性格稍内向。由于父母整天忙于找工作没有时间顾及姐弟俩,所以照顾弟弟的任务就落在她的身上,然而对她来说,从心理上无法接受这些,认为自己不应该承担家庭的这些责任,认为父母过分溺爱弟弟,再加上自己的几次要求,家长没有予以满足,致使求助者觉得在家里已经没有任何必要,决定摆脱父母,离家出走。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从和求助者的谈话中可以了解到,她存在着多方面的心理偏差,如:心理失衡、逃避型人格倾向(逃避现实,逃避责任)、过分敏感、以自我为中心等。

鉴别诊断:(1)与重型精神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是统一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缉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重型精神病。

(2)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该求助者病程不超过3个月,社会功能未受损,内心的痛苦程度为浅度,且未泛化,所以可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原因分析:

(1)生理因素:无器质性病变。

(2)心理因素:关键是心理失衡、逃避型人格倾向。逃避型人格倾向是一种心理自卑的心理反应。通过交谈与人格测验显示,自我认识不足,过低估计自己;消极的自我暗示抑制了自信心均是主要内在因素。

(3)社会因素:生活压力过大,自信心受挫。

(4)个性特征:自尊心比较强,自信心相对弱。

四、咨询目标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家长和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1.近期目标:减少自卑时间,并指导她正确分析自我,正确与人沟通交流,将大目标分解为小目标,切实可行地逐步前进,最终消除自卑情绪。

2.远期目标:改变思维方式,努力克服自己的人格弱点,从而让个体的心理功能更有效。

五、咨询方案

应用“以来访者为中心”的治疗方法。以来访者为中心的治疗方法有三个代表性的学派。其核心是:心理咨询不是针对个人的具体问题,也不是为了解决某种特殊症状,而是对当事人的成长、发展进行援助,或针对个人将来可能产生的问题,用一种较好的统合的方法来进行处理。

以往的教育(不是咨询)往往过分关注当事人什么地方错了,站在教育者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而来访者为中心的心理咨询强调的是不给来访者任何忠告、指示以及心理辅导,也没有分析、解释等,只是认真地倾听来访者的叙述,了解其言语背后的感情取向,然后进行非指导性的心理咨询。

如本案例中,在求助者第一次离家出走至第二次离家出走之间,她的所有任课教师以及周围要好的同学都表示:你不能够退学。至于她为什么会出现退学的念头以及为什么会离家出走的原因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更没有考虑她的内在感受。其实,心理咨询的根本是使来访者有能力去发现自我行为的目的,了解自我概念是如何影响行为的(即自我向导),直到当事人真正找到了自我与社会不相适应的原因。

求助者的家庭情况与周围学生们家庭的反差,在求助者的心中造成了严重的不平衡,她把造成这种反差的原因归根于父亲。另外,由于求助者的家庭经济的原因,她的很多方面的需求不能够得到满足,例如,她希望自己能够得到一台电脑而父亲没有给她买。

思考:造成自己家庭今天的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如果自己是父亲将会怎样去做?

关于逃避型人格倾向(逃避现实、逃避责任)的辅导。

求助者的父母整天忙于找工作没有时间顾及姐弟俩,所以照顾弟弟的任务就落在她的身上,然而对求助者来说,从心理上无法接受这些,认为自己不应该承当家庭的这些责任,认为父母过分溺爱弟弟,所以她逃避对家庭的责任,不去关注父母的辛苦。

思考:父母辛苦劳作是为了什么?姐姐应该怎样对待弟弟?

在辅导中,所有这些思考都要求当事人自己去思考,去寻找,去发现,从而找到自己的不足。

通过两次咨询,加上家长的配合,求助者基本上找回了自我,并能够清醒地面对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

一个月以后回访,求助者给咨询师打来电话,语调轻松、平和,运用从咨询师那里学到的知识,通过自身调节,与父母关系有所缓和,本人比较满意,自信心大增。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这一个案是求助者心理失衡、逃避现实、自身精神压力过大,与家人关系产生矛盾的内心冲突。青春期孩子的特点是:对周围环境中存在的竞争十分敏感,心里多变,处处争先,产生焦虑情绪与“担忧的事情就会发生”的强迫倾向。这些都是成长中的烦恼与困惑,是很正常的事情,整合自己的价值观,咨询师须要走进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区心理辅导中去,为青少年人群做好心理咨询与干预工作。

心理咨询教育范文第3篇

“共情”即“同感”、“感同身受”,是心理咨询中要求咨询师把来访者与自己的位置互换,全面的体认来访者这个私人世界中的一切,就好像在感受自己一样[1]292。

在课堂上,教师不仅关注自己的感受,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此时此刻的感受,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倾听学生的反应等,把自己划归到学生集体中与学生朝一个方向体验课程,双向共同发现课堂中优缺点。

在学习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知识的个别差异及问题回答的表现对其感同身受,寻找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生长脉络和断层处,及时调整与辅导学生相关的知识和方法的出发点和有效点,做到因人而异、有的放矢。

在生活里,教师应有重点、有分别地从学生的需要、动机、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出发,及时合理地满足需要并提供情感等各方面的支持,感受学生的困难,帮助学生解决困难,促进师生间的相互了解。

二、教师应提高“无条件积极关注”能力

“无条件积极关注”是指心理咨询中要求咨询师对来访者表示看重、认可,欣赏其价值,喜欢他、爱他,这不是强迫出来的,而是自然地、无条件的[1]293。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心理上消除好学生与差学生的界限,把全部学生都视为可造之才,发掘并欣赏每个学生的长处。

在学习中,教师应积极的关注学生累积和掌握知识的程度,接受当前学生的状态。在一定情况下将内疚感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在生活里,教师应积极的接受每个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洞察并及时鼓励其个性中的每个闪光点,如坚强的意志力、高尚的价值观。把学生热爱生活的态度和信念泛化到学习中。

三、教师应提高“对质和澄清”能力

“对质”是在心理咨询与治疗情景中,咨询师有意识的使有疑问的现象清晰明了,使其在来访者的意识层面予以明确。“澄清”是咨询师运用自己的潜意识、同感和直觉以及理论知识,对来访者的精神现象进行说明和解释。二者是咨询师帮助来访者解决自身问题道路上的两个环节[2]。

在课堂上,教师发现了违反纪律的学生、思路有偏差的同学,要第一时间果断地给以对质并抛出改正的理由和方法,让违反纪律的学生意识到错误、思路有偏差的同学及时更正态度和跟上教学思路。

在学习中,教师如果某个环节上发现学生某方面的欠缺时,应灵活而巧妙的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教师可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和学生,技巧性的使学生意识到问题,并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生活上,教师应在积极关注学生的同时,及时发现各种问题,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有自己正确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并会根据不同的情况设置改变学生思想的问题情境,使其在教师的思路的引导下,一步一步走向正轨。

这三方面的素质并不是相互割裂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在课堂、学习及生活中的任一方面,增进这些素质的同时,教师在其他场景中同样受益。把“教师”中的心理现象和“教育”中的教育现象相结合,走出一条新路子,对教师教育的发展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傅安球.实用心理异常诊断矫治手册(修订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2]郑日昌,江光荣,伍新春.当代心理咨询与治疗体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6.

心理咨询教育范文第4篇

范先佐在调查和访谈的基础上发现,留守生活对留守儿童心理和情感方面会产生诸多负面影响:柔弱无助,自卑闭锁,自暴自弃,丧失信心;心理上寂寞空虚;盲目反抗或逆反心理;对父母充满怨恨,少数孩子认为家里穷,父母无能耐,才会出去挣钱。[2]还有研究发现,“留守孩子因缺少父母关爱,极容易出现性格缺陷,如变得忧郁、不自信、没有安全感等,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他们的日常行为和价值判断”[3]。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很多留守儿童在父母外出务工后,心理上的烦恼和困惑找不到合适的对象诉说,要么变得沉默,要么变得暴躁。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心理咨询师耐心的倾听、友善的态度等可以让留守儿童获得安全感、尊重感,让他们彻底打开心扉,把内心的苦闷和烦恼等讲出来。实际上,当留守儿童愿意敞开心扉向咨询师讲述自己的留守生活经历和体验时,他们内在的压力、孤独、寂寞等消极情绪在很大程度上会获得合理的释放,同时会感受到来自咨询师传递给他们的理解、关爱和支持。

二、有助于留守儿童清楚认知真实处境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心理咨询师还要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客观地帮助来访者分析和澄清问题以使来访者认识问题的本质。总之,心理咨询师就是一面“镜子”,来访者通过这面“镜子”,能够看到自己当前真实的状态。正如GeraldCorey认为,“在我看来,咨询最核心的作用是帮助来访者认识到他们自己的能力,发现是什么阻止他们使用他们的能力,澄清他们想成为什么样的人”[4]。德国教育哲学家博尔诺夫认为,儿童的生命发展是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统一,“在人类生命过程中非连续性成分具有根本性意义”[5]。他认为生命发展的非连续性形式包括危机、号召、告诫以及遭遇等,儿童只有在积极应对生命发展中的各种非连续性事件过程中才能成长为真正的自我。对于教育者来讲,最为关键的是要让儿童认清自己的真实处境并唤醒和激发他们内在的具有本源性的道德意识,让他们勇敢地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挑战和困难。留守生活是留守儿童生命发展的非连续性形式,是留守儿童生命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既给他们带来了消极影响,同时还意味着新的起点。[6]留守生活能够促使留守儿童通过发挥自身的潜力来应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成长为真正的自我。因此,在留守儿童教育中,教师首先要让留守儿童清楚自己留守生活的真实处境,鼓励他们积极应对留守生活中的困难,并战胜它们。对于留守儿童来讲,在心理咨询过程中,通过和咨询师的对话,他们能够认清自己当前的留守生活处境,并能够消除自己的一些不合理的认识,更为重要的是,他们能够发现和体验到自我的力量和能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和路径。

三、有助于促进留守儿童自立自强地成长和发展

我国心理学者钱铭怡对心理咨询所下的定义是,“咨询是通过人际关系,应用心理学方法,帮助来访者自立自强的过程”“对心理咨询的理解必须依据四点:第一,咨询的要素之一是人际关系,有良好的人际才可能达到帮助来访者的目的;第二,咨询是在心理学有关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活动;第三,咨询是一个过程,往往不是一次会谈就能解决问题;第四,咨询是帮助来访者自强自立,而不是包办解决来访者的各种问题”[7]。可见,心理咨询本身是帮助来访者自立自强的过程,心理咨询师的角色定位是助人自助,来访者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对自身真实处境获得清楚认识的基础上发挥其自身内在的潜质和力量,从而成长为真正的自我。对于留守儿童来讲,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心理咨询师要相信留守儿童自身的潜能,要善于发现留守儿童身上的优点和闪光点,让他们找到自信,看到希望,激发他们内在的精神力量。只有心理咨询师把他们身上潜藏的这些潜能唤醒和激发出来,留守儿童才能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处境,并生成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获得健康成长和发展。留守儿童战胜留守生活中的诸多磨难、困苦的过程,也是他们磨炼意志、增长经验、获得成长的过程,经历这样的留守生活之后,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会增强,克服困难的内在的精神力量会强大起来,会成长为真正的自己。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能够清楚地认识到当前中小学心理咨询活动的开展在留守儿童教育中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价值。但是,与此同时,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当前农村中小学开展心理咨询活动还面临着三重困境。在观念层面,很多教师和学生对心理咨询缺乏正确的理解,认为来访者都是有心理问题的人,而没有把心理咨询看作是个人保持心理健康的一种科学方式。在师资层面,缺乏专职和专业的心理咨询教师。农村学校里担任心理咨询工作的教师基本上都是兼职的,无法全身心投入到心理咨询工作中去。而且,这些心理咨询教师通常都是非专业的,仅仅是出于对心理咨询工作感兴趣和业余爱好,由于缺乏专业训练,他们对心理咨询精神理解不到位,以及缺乏正确的心理咨询理念等,往往会导致心理咨询失败或效果不佳。在管理层面,心理咨询在农村学校整体工作中通常处于边缘地位。一般来讲,学校领导对心理咨询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对心理咨询工作的经费投入不足,心理咨询教师的工作量权重计算方面会相对偏低等,这些会影响心理咨询教师工作积极性的调动。因此,心理咨询要真正发挥在留守儿童教育中的独特价值还任重道远,需要教育部门、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努力。

心理咨询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诊断指导训练和治疗

咨询心理学强调教育发展的功能,是基于对个体具有充分的自我发展、自我调整的能力的认识,咨询的作用即在于促进个体潜能的充分开发、调整自身功能的发挥,以达到消除心理障碍的目的,从而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

中小学阶段是个体一生中心理发展最为重要的关键时期,是学生的心理从不成熟走向基本成熟,人格逐步形成、完善和稳定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每个学生都会遇到心理发展过程中所常见的危机问题,心理矛盾和冲突时有发生,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常常会影响个体心理的顺利成长,会导致严重心理障碍的发生,或埋下诱发心理疾病的祸根。因此,心理咨询在中小学阶段就显得极为重要。学校心理咨询的基本目标就是通过教育、指导等方式,对学生的认知、行为、情感加以调整,帮助学生顺利的度过心理发展过程中的“危机期”,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的成长。

1心理咨询者应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

心理咨询是一项科学性、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对每一个从业者的专业素质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决非任何人都可胜任之。现在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是,一些人只经过短期的培训后就来从事心理咨询工作,这使得心理咨询的科学性、有效性大打折扣。国外中小学心理咨询开展较好的国家,大多聘有受过严格训练的专业工作者在学校内从事心理咨询(这些人通常被称之为学校心理学家),并在心理咨询人员的职业准备、服务范围、职业道德等方面,颁布了一系列专业从业标准。如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家,他们都受过严格的专业训练,至少具有硕士学位。这样,就保证了心理咨询的科学性以及心理咨询的质量。目前我国的现实状况是:心理咨询的专业人才培养还较少。很难满足广大中小学的需要;一些建立了心理咨询机构的学校难以配备训练有素的专业心理咨询人员。而有些学校为了应付眼前的需要,让一些非专业人员来充当心理咨询者,这种做法是极不可取的。从实践经验看,非专业心理咨询工作者由于对心理咨询学、人格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等学科缺乏系统的把握,无法对学生的心理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往往无法悬着恰当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帮助,这使得心理咨询名存实亡,甚至有些不当的做法还会给学生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因此,中小学心理咨询工作一定要由受过专业训练的专家来做,没有条件的学校不应盲目开设心理咨询。可选派合适的教师在接受严格的专业训练之后,在心理咨询专家的指导下开展心理咨询。

2心理咨询应慎用心理测量工具

心理咨询从形式上可划分为两个部:一是诊断;二是指导、训练和治疗。心理咨询的诊断是对当事人是否患有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以及所患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的原因、类型加以确定的过程,它是对当事人实施进一步指导、训练和治疗的前提。在诊断过程中。心理咨询专家常常会使用一些有效的心理测量工具,对当事人的心理发展水平或某一心理特征进行评估,如在中小学心理咨询中运用心理测验对学生在认知、情绪情感、学习能力、社会技能、人际关系等方面进行评价,以便帮助心理咨询专家对学生产生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原因、类型作出准确的判断,从而为制定有效的心理指导、训练和治疗计划提供准确的依据。心理测量工具如果运用得当,自有其无法取代的作用,但若使用不当,则适得其反。目前在心理测量工具的使用和管理上存在许多问题,值得引起注意:(1)心理测验是一种专家行为,必须要有受过专门训练的人员来实施,否则很难对测验所得到的数据或结果做出科学的解释和判断;非专业工作者由于对量表的理论建构、各种要素之间的关系等缺乏整体上的把握和深刻的理解,常常会作出不准确的、甚至是错误的结论,二需哦唔得结论常常会误导心理干预的方向,给当事人的身心带来严重的伤害。(2)选用的心理测量工具必须要具备较高的科学性,即要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指标。许多科学的先进的测量工具都是在长期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并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检验,绝非任意编写的东西就可以称之为“心理量表”。现在市面上的一些书籍中常有许多所谓的“心理测验”、“心理量表”、“心理问卷”等,这些东西多偏重趣味性,科学性较低,根本无法用于心理咨询中的判断。(3)由于目前对于心理测验缺乏有效的管理,还没有制定出有效的法规和条文对心理测量工具的印刷、发行、使用做出明确的规定,一些单位和个人为了经济利益,大量印刷买卖,对购买者的资格和身份不管不问,因此导致了心理测控工具不正常流通,心理测验内容的泄密现象严重,使一些量表的科学性大受影响,降低了使用价值。此外,近10年来我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些数十年前从国外引进的、经过标准化的量表,在这种新的形式下也有必要进行新的修订。总之,考虑到以上几个因素,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应对心理测量工具的使用采取神勇的态度。

3心理咨询应有教师的配合

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有赖于学校各个方面的支持与配合,尤其是要得到教师的支持和配合。我们知道,教育在学生心理成长过程中占有主导地位,而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学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学习。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的修养、品格、行为举止时刻都在给学生以深刻的影响。俄国哲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教师要把学生早就成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应该首先是这种人。因此,若要培养和造就身心健康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发挥学校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作用的基础,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保证。教师除了具有传授知识的能力外,还应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具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具有全面的知识结构;他们应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有较强的敏感性和感受力,善于观察、体会和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以一种公正的、客观的立场对待学生,用一种热情、自信、坚定的精神感召学生。

参考文献:

[1]邱瑞华.心理学.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2]谢国东.构建学习社会.四川教育出版社.

心理咨询教育范文第6篇

关键词: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应用

就目前来看,高等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加强教育,从而使得大学生的心理水平得到显著提高,提升心理素质。而大一学生由于刚进入大学校园,对于学校环境、学校生活都不熟悉[1]。而大学校园内的生活比高中时要更加丰富,需要自身独立面对、处理的事情也更多了,因此,在大一新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必须的,使得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大学生活。

1在高校中开展心理咨询的重要意义

心理咨询主要指的是由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运用与心理学相关的专业知识对求助者的各种心理问题进行解决的过程。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心理健康越来越关注,因而,心理咨询在现今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心理咨询以其独有的处理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可以为有需要咨询的学生提供一种新的人生体验[2]。接受心理咨询的学生,通过心理咨询师的意见,可以更加全方位地、正确地认识自己,处理自身与外部环境的各种关系,从而更好地发挥人的全部潜力,对自身价值进行积极地实现。这种作用对于那些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的人群作用更大。在心理咨询师的引导帮助下,将会对求助者的思维方式、情感表达方式都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帮助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得以解决,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提高生活品质。总的来说,高校中开展的心理咨询主要意义就是:缓解求助者的情绪、促进求助者性格的成长以及使得求助者的心声有一个倾诉的渠道[3]。

2促进心理咨询在大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2.1善于倾听

在进行心理咨询的时候,需要在其中运用各种咨询的方式来对求助者的心理状况有个充足的了解,从而使得学生的心理问题得以完全解决,恢复到正常的心理状态下。一般来说,在心理咨询的时候,需要对求助者的问题积极倾听。心理咨询人员与其说是心理问题的解决者,不如说是心理问题的倾听者。要想对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有个明确的了解,首先需要对求助者的心理状态有个明确的了解。在实际咨询的时候,心理咨询人员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如非语言技术的使用。非语言技术是在进行心理咨询时,不可缺少的一种沟通手段,对于求助者的心理状态的具体情况可以有个详细的了解。在使用非语言行为的时候,需要对求助者的面部表情以及面部表现进行仔细观察[4]。另外,还需要注意与求助者之间进行眼神接触,这样可以从求助者的眼神中,得出他具体的需求。在进行心理咨询的时候,还需要对手势、动作等非语言行为进行正确运用。还需要注意的是,咨询人员在运用这些非语言行为的时候,要自然放松,不要让求助者感觉到异样。非语言也是在进行心理咨询时常用的一种技巧。非语言是介于语言咨询与非语言咨询之间的一种咨询方式。在实际咨询的时候,相关人员需要对非语言进行充分利用,利用非语言表达对求助者传递的情绪支持,从而补充言语沟通所造成的感染力量。

2.2注意力跟随求助者

注意力是进行心理咨询时的主要要求之一。它要求在进行心理咨询的时候,对于求助者的表情、话语以及动作等进行全面关注,观察求助者的各种细小动作以及面部表情等,并根据这些动作与表情做出相应的回应。在这个过程中,它还要求相关的咨询人员利用自身的语言以及动作等表示对求助者的理解以及支持,从而使得求助者每一句话、表露的情感都受到了关注与理解。另外,心理咨询人员在咨询过程中所传达的语言以及动作等,都需要含有一定的意义,如点头、面部表情的改变以及眼神注视等等。从这个层面来说,注意力的集中与否是与求助者进行沟通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对于是否能成功解决求助者的问题也有重要的影响[5]。

2.3与求助者进行积极的探讨

探讨主要指的是通过求助者说明的自身心理问题,相关的咨询人员需要帮助求助者对于自身有个更为明确、准确的认识。这是心理咨询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从本质上来说,心理咨询也就是探讨的过程,其主要的意义是帮助求助者对于自身的心理状况进行解决。因此,可以说,探讨既是一种思考的过程,也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心理咨询的主要目的是使得人们对于自身的状况有个详细的了解,进而对自身的情况进行积极改善的一个过程。因此,心理咨询是帮助人们解决自身的问题,也帮助人们自明自省。心理咨询人员在咨询的过程中,需要多提问题,而少加评论,从而使得求助者在咨询的时候,不会产生逆反心理,和相关的咨询人员进行积极沟通。

3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大一新生刚进入大学校园,对于大学生活还很不熟悉,由此在适应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心理问题。这时,在大一新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强化心理咨询的作用,可使得大一新生以一个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大学生活,从而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因此,在大一学生中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参考文献:

[1]谭彬.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13,(2):78-81.

[2]赖运成.未来取向视野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5,(2):51-55.

[3]孔令凯.浅议微博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9):203-204.

[4]哈丽娜,戴秀英,李秋丽,杨玉岩,刘小慧,王晓娟.宁夏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咨询工作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宁夏社会科学,2011,(6):188-192.

[5]王莉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论团体心理咨询[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55-57.

心理咨询教育范文第7篇

为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注入新的活力,其意义主要在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师生素质,全体教师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更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避免了心理咨询等参与人数少的局限性,挖掘学生潜能和内在动力,培养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学生。教育者必先受接受教育,然后是培育学生良好的性格品质、增强心理适应能力、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激发内在动力、维护心理健康。在这种形式下,大力开展学校及社会心理健康辅导教育体系,确立“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不止是社会和时展的需要,同时是对传统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是学生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需求。教育部门要从制度建设、课程建设、经费保障、建设心理辅导室和教师队伍建设等关键问题入手解决实际问题。

二、在高校里掀起关注心理健康的热潮

让更多的人来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加强大学生竞争意识,促进学生交流。高校要每年举办大学生心理健康宣传周活动,必须建立高效心理咨询中心,采用集体辅导与个别心理心理咨询结合。心理辅导变被动等待为主动出击,师生之间平等交流、充分互动、主动参与。在不断改善心理健康教育条件的同时,为面临心理困扰的学生提供心理帮助,使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第一,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是驱动大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高校如果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和对大学生人格健康的培养,部分学生从高中过渡到大学相对宽松的环境后,出现无所适从的心理状态,感到迷茫和失去方向;高校心理咨询力量不足或缺少有经验的心理咨询,会使心理咨询工作起不到应有效果。网络文化的冲击,网络作为一种传媒,避免不了带来一些消极影响,势必也淡化了大学生的一些价值观念,虚拟的网络世界使一些大学生沉溺其中。第二,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是开发学生潜能的可靠途径。自觉地维护心理健康,有效地从事心理咨询,科学地进行心理测量,必然要求从理论上对大学生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有更广和更深的理论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是任何你能运用的才干、能力、技艺与人格特质,也就是你能有贡献、能继续成长的要素。等到你能用积极的心态看你的过去,你就能用积极的心态看你的现在。大学生必须仔细地看待自己,发现自己具有哪些优良的特质,就是你拥有的力量。满足成就需要,每一位大学生都希望被认可、被赞扬、被发现、被重视。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考虑每一位学生的成就需要,最终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三、要重视发挥高校心理咨询的作用

高校心理咨询工作为新的教育理念,已成为实施素质教育、深化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现在心理咨询工作在高校中蓬勃兴起,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就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大多高校设立了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心理咨询机构,并配置了专职教师,这一举措为素质教育的普及与实施起到推动作用,为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发展奠定了基础。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教师在学校心理教育中的作用,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帮助大学生形成一个健全的人格,而且是为了有效保障广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拓展和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研究,促进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提高。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过开展的研究,探索培养和发挥高校心理咨询教师在高校心理教育中作用的途径与方法,使高校的心理咨询工作更科学、更规范,形式更多样,效果更明显。从而提高广大教师和学生在平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察觉可能引起心理健康问题的行为与迹象的意识与能力,及时为他们提供帮助。通过对高校问题学生进行辅导,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特征,改变他们不良的情绪、认知及行为方式,从而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高校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为创建和谐校园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的独特的作用。

心理咨询教育范文第8篇

【关键词】罪犯;心理;咨询

中图分类号:B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1-114-01

心理咨询作为一种改造监犯的手段,通过对监犯心理、行为的认知,来使他们重塑人格,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对监犯进行心理咨询的前提是尊重监犯的人格尊严,用真诚获得他们的信任,从而使他们愿意配合心理治疗。如果不能获得监犯的信任,任何高明的心理学家都无法真正了解罪犯的心理状况,真正帮他们摆脱心理障碍。

一、心理咨询在改造罪犯工作中的重要性

(一)心理咨询是对罪犯教育的有效补充

一般而言,罪犯的素质相较于其他人来说要低许多,让他们主动地进行心理咨询是不太现实的要求。因此,为了有效做到提高监犯的人格和素质,消除罪犯的心理障碍和抵触情绪,提高监狱工作的质量。作为工作人员,要主动采取措施,走进罪犯的心理和生活中,使罪犯感受到他们仍然是社会中的一份子,只要自己愿意努力,仍然可以用实际行动来为社会、他人做出贡献。如何努力克服罪犯的消极、抵触情绪,使他们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社会生活中,具体应做到:首先,监狱要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月”活动,努力营造一个平等、宽松的咨询氛围,让监犯们明白心理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其次,改变过去的等待主动上门咨询的方式,采取分层下发,分区负责的方式,使得每个犯人都有机会参与进来。这种责任制的咨询方法能够使罪犯充分感受到关怀的温暖,从而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二)心理咨询是帮助罪犯克服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

对狱内罪犯进行改造的方法通常是思想教育,但这种方法不易于解决心理问题。由于罪犯在进入监狱后面对刑法会产生各种心理压力,甚至会导致精神问题,会严重影响正常的改造工作,严重者还会造成不必要的事故。监狱在对罪犯开展改造工作时,要注意因为心理问题产生的抗管现象,通过心理咨询和辅导帮助他们克服认知上的困难,这也是消除潜在危险的重要手段。

首先,心理咨询要充分考虑到人的心理变化等要素,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机制,把握住犯人的心理承受和反应状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治疗和辅导。

其次,对于刚入监狱的罪犯,心理波动较大,工作人员要针对他们这一心理特点,用真诚和和善与他们拉近距离,使他们消除对社会的抵触情绪,与他们真诚沟通,树立平等观念,真正深入他们内心,从而使工作更加顺利地开展。

再次,在对犯人进行心理咨询的同时,要注意发现问题及时治疗,根据不同的心理状况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使罪犯容易接受,并且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心理咨询为狱内犯人提供了良好的宣泄场所

对于刚入狱的犯人,他们通常在情绪上容易反常,各种不良习性和性格偏激等特征表现明显,这样长期下去肯定会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这种情绪因为得不到宣泄,日积月累必然会导致心理危机,甚者会严重扰乱管理秩序。这种情况下开展心理咨询,主动与犯人进行思想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让他们心理的压力情感得以释放,这对改善他们心理状况极有好处。

(四)心理咨询在改造工作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在以往对犯人的改造中,工作人员通过思想教育使他们意识到错误。实际上,刑法和思想教育都不能真正使他们彻底改正错误,所谓的“心病还需心药医”,只有从心理上彻底克服他们的不良情绪使他们对社会的错误认知和扭曲心理得到根本改善。进行心理辅导可以使犯人自我调节的能力,使他们树立自信、乐观的人生态度;并藉此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出狱后的人生道路铺好基石。

二、新时期心理咨询存在的问题

(一)罪犯的主动性不强,普及面狭小

新时期在狱中开展心理咨询还存在不少困难,首先是认知上的困难,很多犯人不愿意主动去接受心理咨询和辅导,认为那是精神病;其次,他们认为心理咨询跟劳动指标无关,耽误他们完成劳动的时间;三是普遍认为心理咨询跟民警询问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都是审问;最后,他们更为担心的是自己心里的隐私被发现。基于这些认知上的错误,使得新时期狱中心理咨询还存在许多困难,很难顺利开展。

(二)提高工作人员的认知,加大心理教育力度

尽管目前许多民警已经意识到心理咨询和治疗在管教犯人中的重要性,但由于工作量大,任务繁重,自己的心理学知识缺乏等原因,心理辅导工作很难顺利开展。大多民警认为对犯人进行心理教育是无用功,还不如刑法管用;另一些则认为对犯人进行心理咨询见效慢,很难有效进行。因而就很少有民警愿意主动支持对犯人进行心理教育,更不用说鼓励犯人主动参与了。

(三)心理教育与思想教育的脱节

以往对犯人的管教中,思想教育占据了重要的部分,而不太注意对监犯的心理辅导,使得他们很难转变已有的思想观念,另外,思想教育主要是强制性、法定刑,不能保证让监犯心服口服;而心理教育以其独有的人文关怀和保密性,以平等、真诚为基础,使监犯们更愿意接受。如果,把思想教育通心理教育结合起来,那么将会取得很大的成效。

三、结语

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可以看出,虽然在狱中开展心理教育已经取得一些成效,但还是整体上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因此,为了更好地帮助狱中服刑人员解决心理困惑和悲观情绪,使他们尽早在心理上重获新生,必须坚持对他们进行心理咨询工作,从根本上克服他们的心理障碍和不良情绪,积极配合监狱改造工作,早日刑满释放,重新做人。

参考文献:

[1]唐彦.新世纪社区矫正研究综述[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3(01).

心理咨询教育范文第9篇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团体心理咨询;优势;价值追求;方法

进入新世纪以来,心理健康教育日益受到我国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与之相适应,各类心理健康教育形式也不断涌现和创新,团体心理咨询就是其中行之有效的一种。所谓团体心理咨询,就是通过团体的形式,模拟社会生活的真实情景,把来自社会环境、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问题放到类似的环境中,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来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发展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增强社会适应性,从而促进人格健康发展的一种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和一般的个案咨询相比,团体心理咨询有着显著的优势和更高的价值追求,以及灵活多样的实施方法,更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一、团体心理咨询的优势

与一般的个案咨询相比较,团体心理咨询在提高咨询效率、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和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

(一)有利于提高心理咨询效率

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并且由于各种原因而长时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就导致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严重不足。这主要表现在许多学校的心理咨询人员大都是兼职的,其中许多都不是科班出身,没有受过相关的心理学教育和咨询技能的培训,加上他们的时间和精力非常有限,就现有各级各类学校咨询员的数量和咨询室开放的时间来看,要满足学生的需求是不可能的,师资的利用度也因此变得十分有限,从而导致许多学生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而有效的解决,心理发展更无法得到有效的指导。

相比之下,团体心理咨询是以团体为单位进行的心理咨询活动,一名咨询人员就可同时指导多个类似的求助者,这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比一般个案心理咨询具有更高的效率。同时,学校也为这一咨询形式提供了方便,同一类学校都是以同一年龄组的学生为主体,尽管会产生因为个体差异造成的各自不同的心理困扰和矛盾,但是更多的则是同一年龄段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共有的问题,比如对学习生活的适应、人际交往以及情绪的控制和管理等等。也就是说,学校学生的心理问题往往表现出很多共性的方面。个案咨询形式虽然也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但团体心理咨询在缓解咨询人员不足、防患于未然及求助者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支持等方面却是个案咨询无法比拟的。采用团体咨询形式既节省了时间与人力,扩大了影响力,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覆盖面,收益颇大,尤其是对集中解决一些学生共同的心理问题更具有明显的效果。

(二)有利于更好地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在我国,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得到全面普及,有的学生在很大程度上还受着社会对心理咨询的不理解或歪曲的健康观念的影响,认为只有心理不健康甚至是有病的人才去进行心理咨询。所以相当一部分人没有勇气去心理咨询室寻求面对面的辅导,害怕因此使自己成为别人议论的焦点。最终会出现学生有问题不敢咨询,特别是不敢多次咨询,导致个案咨询不力的现象。而团体心理咨询则可以给求助者提供一种归属感和安全感。在一些特殊的情境中,这种归属感和安全感对团体中成员的心理有很大的帮助和支持作用,他们会因为更多同龄人有类似的体验而减轻心里的顾虑,使其能够认识到别人也有与自己相同的问题,这可以消除有咨询需求的学生内心背负的群体压力,从而增进其自信心。同时,团体咨询还提供了类似于真实生活的场景,为团体成员提供练习新行为的机会。例如团体心理咨询对于帮助那些有害羞、孤独等人际交往障碍的学生就比个案咨询更为有效,在充满友好的团体氛围中,通过示范、模仿、训练等方法,使参与者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将获得的经验推广到日常生活中去。在咨询过程中将同类学生编为小组,进行多向交流和模仿,可形成浓厚的团体感染气氛和支持效应,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共同成长,从而有助于他们问题的解决或障碍的排除。

此外,由于在我国社会中有着尊重权威和集体主义取向的传统文化基础,求助者易于接受咨询人员的教导式的讲述方式,对集体活动方式的教育比较容易接受。因此,采用团体咨询的方法不仅有利于得到求助者的积极配合,收到良好效果,而且还有利于心理科学知识的宣传、普及,从而有效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和顺利实施。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

团体心理咨询关注的不仅仅是学生眼前的心理问题,而且它更侧重于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强调促进学生的心理成长,并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人生发展的课题来规划辅导、咨询的内容。团体咨询为求助者提供了交流互动的机会和平台,而互动、互知、互信会有力增进咨询的效果。在交流互动中,求助者会发现自己并不是孤单和孤独的。“和别人一样的体验”可以使求助者敞开心扉,大胆倾诉,也更容易理解和支持其他团体成员,从而帮助团体成员从自怨自艾的心境中慢慢走出来。因而,团体心理咨询有助于提高学生整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团体心理咨询的价值追求

在实际的咨询活动中,团体心理咨询并不仅仅满足于解决学生现有的心理问题和困惑,而是更多地注重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方面。与个案咨询相比,团体心理咨询有着更高的价值追求。

(一)建立积极的自我观念,激发自我潜能

在团体情境中,成员之间通过个体的自我分享,会意识到原来别人的许多问题与一直困扰自己的问题是相似的,这样就会减轻其心理负担,改变不当的自我评价,从而建立积极的自我观念。此外,团体中每个人为寻求改变而付出的努力和所取得的进步,对于其他成员都是一种鼓励,可以增强自己解决问题的信心,激发自我潜能。在团体中形成新的自我观念,在团体活动结束后也会促进个体更好地与所在群体的互动和协调。

(二)纠正心理偏差,促进心理发展,培养健全人格

团体心理咨询的主要价值在于其发展功能。通过团体活动可以改善成员不成熟的行为偏差,促进其良好的心理发展,培养健全人格。在团体心理咨询过程中,可以创造一种安全、温暖、可信任的气氛,这种气氛会促使成员自我表露,在团体中将内心的思想表达出来并与他人分享。团体中的分享,可以促使成员多角度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在心理上产生归属感和安全感,满足一定的心理需要,消除心理压抑感,合理宣泄情感,学会在在互动中成长。

(三)增强团体凝聚力,增进成员之间的相互认同

团体凝聚力是指团体对个体的吸引力和个体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团体凝聚力的强弱对组织的管理有重要影响,团体心理咨询中的各种活动有利于增强团体凝聚力。在团体中,成员通过分享经验或竞争合作,彼此之间能够达成共识,有利于增进理解和成员之间的相互认同,从而增加成员对团体的认同。

三、团体心理咨询的实施方法

实施团体心理咨询的方法很多,其中主要的有开设心理咨询知识讲座、组织团体讨论以及开展团体活动等。

(一)开设心理咨询知识讲座

在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心理咨询工作的认识较为模糊,有的甚至还存在着一些错误的看法与态度。因此,普及、宣传心理咨询的有关知识是首当其冲的任务。为此,应该通过多种形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最为常用的就是通过举办有关心理健康、心理咨询内容的知识讲座,举办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结合心理学教学宣讲心理卫生知识等,从多种感知渠道入手,全方位地开展宣传,让心理健康与咨询的知识深入每个学生心中,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从而树立对心理咨询工作的正确态度。

(二)组织团体讨论

团体讨论是运用最普遍的团体咨询方法,其主要目的就是通过讨论的方式来解决团体成员共同面临的心理困惑和问题。团体讨论中,成员根据自

己的心理感受,对一个共同问题出现的原因和解决办法进行探讨,并在讨论中听取他人的意见,发表和不断修订自己的看法。通过毫无拘束的讨论找到心理上的一种依托感,最终走出心理困境。应该指出的是,团体讨论不同于平时的课堂讨论,这种讨论更强调平等、自由、信任的气氛,成员之问彼此真诚,通过参与和倾听、容忍和接纳的过程,学会尊重别人和相互合作,并通过深入探讨,最终寻求到解决共同心理问题的途径,这是成员建立社会支持系统并认识其重要作用的极好方式。

(三)开展团体活动

在团体心理咨询中,各类团体活动十分普遍,特别是在以青少年学生为对象的发展性咨询中,团体活动非常必要而有效。团体活动是根据一定的咨询目标、咨询性质和对象特点而设汁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是实现咨询目标的重要手段。通过组织成员广泛参与的团体活动,有助于成员在团体中获得情感的支持,尝试积极的体验,发展适应,重建理性的认知方式。更为重要的是,开展团体获得可以增加积极的人际互动,让成员改变不合理的自我认知,走出封闭的心灵空间,真正获得心理成长。

参考文献

[1] 樊富珉.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心理咨询教育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心理状况;心理咨询教育;应对策略

中学生心理上存在的问题令人触目惊心,学校里学生各种不良现象屡禁不止,各种失控越轨行为时有发生,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当然与我们的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面临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应对?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提出过一个响亮的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在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等闲视之。

一、深入了解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报告中这样预言:“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给人们持续而深刻的痛苦。”据有关心理咨询机构统计,青少年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不健康或出现心理障碍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农村中学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承受能力弱。他们对复杂艰难的现实生活缺乏心理准备。一旦遇到什么风险和挫折,心理提防容易崩溃,情绪容易低落,产生失望感甚至信念危机。

(2)自私狭隘,虚荣心强。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数理化”,造成学生思想认识上的封闭与狭隘。一些学生缺乏包容开放意识,不愿听批评,对强于自己的人犯红眼病,当面冷嘲热讽,背后挖苦打击。对有小错或有负于自己的人,常常斤斤计较,甚至怀有报复心理。

(3)缺乏意志、毅力。爱因斯坦说:“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重要。”现在农村子女也不多,生活条件好,而他们读书学习缺乏主动和毅力,遇到困难与失败表现为意志软弱,缺少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和决心。

二、有关中学生心理咨询教育的对策

1.成立组织机构,加强队伍建设,保障心理咨询教育有序进行

首先,学校要成立校长为组长,各处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机构,以政教处为核心,会同全体班主任组成执行机构。其次,培养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现阶段的中国农村学校还没配备专职“心教”教师。为此,对心理咨询工作有热情的、较高道德素养的、较强影响力的教师要多派出培训学习。随着时代的发展,未来的“心教”教师将由两部分人担任:一是大学心理专业教师。目前不少学校配备了这样的教师,教育效果比较理想。二是在实践中成长起来的、受专业培训的中小学领导或教师。我们认为后一种途径比较广阔。

2.完善保障体系,为心理咨询教育提供条件

(1)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地点僻静又方便,房间大小适中。分别设有心理测验室、档案室、资料室和晤谈室。室内环境的布置须清新宜人,应摆放鲜花,窗帘颜色以天蓝、橘黄、绿色为好,切忌大红、大紫或灰暗等色调。另外,还应布置有“心理咨询人员的道德准则”和“心理咨询的原则”等内容,以及深受青少年喜欢的画、装饰品。

(2)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每个班级、每个学生都要有档案,每次活动、每次咨询等都要有记录,实行跟踪教育。重c掌握那些高危人群或心理障碍的学生。

(3)制定相关制度,保证心理咨询教育常规化和制度化。

三、探索途径,有条不紊地开展心理咨询教育工作

1.个别点击,和谐发展

个别咨询是学校想咨询的主要形式,是教师帮助学生敞开心扉的有效途径。为了满足不同学生不同心理的需要,学校可以开设“心情驿站”(学校领导)、“诉说心语”(班主任)、“心灵沟通”(“心教”教师)等心理咨询处。每月出版一次“心语”板报专栏,让学生倾诉心语。学校领导、咨询机构可以利用心理健康教育课、主题班会课、座谈会等形式,配合年级组、政教处、保卫科、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利用广播室、学生会、家长信箱等,针对当前中学生“网瘾”“早恋”“偏激”“依赖”“自卑”“厌学”“困扰”“哥们”“攀比”“嫉妒”等各种心理进行调查问卷、研究分析、引导解决,使心理咨询处真正成为学生心灵的驿站,精神的乐园。

2.团体辅导,渲染氛围

学校把具有相同心理需要的同学组织起来,通过团体辅导的形式进行咨询辅导。比如,聘请心理专家专题讲座;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有意义的团体活动,如“集体过生日”“相约在周末”“开心困惑共分享”等。

3.启动帮扶,提高能力

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更愿意听取年龄相仿、知识背景相近、兴趣爱好相同的同学和朋友的建议。因此,学校开设“沟通你我他”的帮扶小组,启动“传”“帮”“带”心理咨询帮扶工程。帮扶小组的组长定时向老师汇报本段时间里小组学生的心理状况、学习状况等,帮助老师确定本段时间的心理咨询教育方案。

4.家校沟通,拓宽覆盖

一是通过开设“家长心理课堂”,开通家长咨询热线,出版家长心语专栏板报等,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二是建立心理咨询家庭访问制,每月定时一天学校为家长开放,欢迎家长来到学校了解学生的情况。开放日学校向家长汇报近段时间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帮助家长处理好家庭教育中的问题,理顺家长的教育情绪,净化家庭的心理环境,确定合理的家庭教育方式。

总之,心理健康是现代健康的新理念,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健康的心理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个性的发展、智力的发展、潜力的开发等有重要的影响。社会、家庭、学校要关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为解决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提供有利的条件和途径。中学生自己更要有责任心,注意自我调适,保持良好心态。积极培养坚强的意志、优秀的品质,以适应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的需要。

上一篇:农业管理培训范文 下一篇:影视艺术教育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