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阅读指导研究范文

时间:2023-11-28 17:54:16

小学阅读指导研究

小学阅读指导研究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高段;阅读教学;多媒体;合作学习

长期以来,阅读教学始终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是众多教师关注与重视的主要教学板块。但从实践情况来看,当前的小学高段阅读教学并没有达到预期理想的效果,还需要得到进一步发展。基于此,本文对小学高段阅读的指导进行研究,以期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

一、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

在小学高段阅读中,学生不但要对文章内容和中心思想有正确的把握,更需要对文章中的形象以及思想感情进行深层次的探究和鉴赏。但是,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人生阅历还相对较弱,导致学生无法在脑海中建立直观具体的形象,还无法对文章进行正确的鉴赏。因此,教师应该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例如,在《索溪峪的“野”》这篇课文的阅读中,教师应该利用多媒体技术与设备给学生展示索溪峪真实的图片,要将课文中文字性的描述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表现出来。

在多媒体的支撑下,学生的想象能力以及文学修养得到有效提升,使学生能够在日后的阅读中建立具体的形象,以此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开展合作学习

教师可以在小学高段阅读中开展合作学习,即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更有效率的阅读。以《金色的脚印》为例,教师首先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并要求学生在阅读后通过合作与交流探究为什么脚印是金色的,并分析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此时,学生就可以在小组中更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并引起其他学生的交流与讨论。基于此,学生能够在激烈的合作与交流中获得更深刻的认识,同时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够从更多的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最终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但有效地完成了阅读任务,更提高了自身的交流能力、创新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使阅读教学取得更好的成效。

总之,小学高段阅读对学生的要求更高,也需要学生拥有更高的阅读能力。因此,众多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不断总结与反思,提出更有建设性的教学策略,促进小学高段阅读教学的进一步发展与建设。

参考文献:

小学阅读指导研究范文第2篇

(1)引导学生学会“阅读”

听说读写是语文要培养的能力,阅读教学培养的能力是“认读能力、理解能力、评价能力”,小学高段的阅读教学就在语文听说读写能力和阅读能力的并集中,其中二者相交部分是形成学生能力的重中之重。这样学生的语文能力才会全面,学生未来生活的阅读能力才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才不会落伍于社会的发展。读的目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因为只有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理解的时候,我们紧扣“听”的目标设计的训练、紧扣“说”的目标设计的训练、紧扣“读”的目标设计的训练、紧扣“写”的目标设计的训练才能脚踏实地。读可分为“朗读、默读、精读、略读”,各种读法都有本身的奥妙之处。朗读,可以培养人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语感能力;默读,实际生活中常用的读书法,有利于文章内容的理解;精读,有利于对文章内容深层次理解,文章的遣词造句的绝妙,语法修辞的表达效果,都源于精读;略读,有利于提高阅读的效率。

那么,高年级的学生应该怎样读好书呢?

首先说说朗读。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最经常的练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既是一种重要的能力,也是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最常用的方法。教材中许多课文提出了朗读的具体要求,进行阅读教学,一定要多读少讲,把比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读书,让学生主要通过自主的入境入情地朗读,读懂课文,有所感悟;并通过朗读的实践,逐步提高朗读的水平。

其次是默读。默读的练习在不同的学段有不同的要求:一二年级要求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三四年级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五六年级要求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默读也是阅读教学的重点。要通过反复实践,使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默读。教材中有多篇略读课文明确要求通过默读了解课文内容。精读课文的思考练习,虽然没有明确提出默读的要求,但是许多练习必须在认真默读的基础上完成。默读能力的提高有个训练的过程,要求学生默读应留有比较充裕的时间,使学生能切实地默读课文,并按要求认真思考,默读以后要注意检查效果,决不能匆匆忙忙,使默读的环节流于形式。

略读课文的教学,一是内容上,理解内容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二是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以后的大量阅读中进一步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略读课文教学的大体步骤是:先由学生参照提示语中的提示,独立阅读、思考、交流,初步体会内容;然后抓住一两个重点问题,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是写法的,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2)引导学生学会“思考”。

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因此,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积累优美语言,享受审美情趣。教师切忌用自己的分析取代学生的阅读时间。尊重学生的想法注重体验不仅是语文教育的特点,而且是语文教育的目标,是语文教育的实施方法。所谓体验,就是人们在实践中亲身经历的一种内在活动,体验更多是指情感活动,是对情感的种种体会和感受。语文教学使学生、文本、教师的多边互动、融合、提升的复杂过程,而学生主体的体验,正是使这一过程能进入最佳状态的重要保证。这也是语文课程标准如此强调体验的价值所在。当然,个性化阅读也需要价值引导,不能任由学生乱发挥。老师要及时发挥自己的作用,虽然说教师是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但这个伙伴应该做到“高于学生之上,融于学生之中”的。

(3)引导学生学会“提问”。

课标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通过参与对话,扮演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角色。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提倡独立思考,鼓励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发表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提倡多角度阅读,有创意的阅读,在阅读中展开想象和联想,在阅读中不断有所发现,读出新意。倡导新的学习方式,鼓励质疑,引导发现,解放学生的头脑和嘴巴,使他们敢想、敢说,用自己的方式解决疑问。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自主意味着个人独立学习、自主探究,意味着教师要尊重学生自己的方式、独到的思维和新颖的见解。高年级重在引导学生善于提问,能够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4)引导学生学会“积累”。

语言的学习是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学生在阅读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时,接触了大量各具特色、富有表现力的语句、段篇,只有熟记在心,才能变成自己的财富,需要运用时才能脱口而出或涌流于笔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要重视引导学生随时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精彩片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朗读、背诵、摘抄等形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同时培养对好词佳句的敏感,养成积累词句的习惯。在我们的课文中,有大量景美、情深的课文,对于这些课文,教师要重视创设情景,使学生自然而然的入情入境,在陶情冶性的同时,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教材中引导积累语言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背诵,二是抄写。其中有的是指定背诵的部分,有的则是由学生选择,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对于教材中安排的这些背诵、抄写的练习,应该通过交流、检查,使之落实,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和主动积累语言的习惯。教材中比较多地采用让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抄写自己感兴趣的语句的形式,其用意很明确,那就是引导学生主动积累,培养兴趣,使之逐步形成习惯。据我所知,很多老师都有一些好办法引导学生积累,如采蜜本、美词佳句本等,效果很不错。

(5)引导学生学会 “应用”。

小学阅读指导研究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指导策略;研究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传统教学模式面临着巨大的冲击。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早已经不能满足现如今的教学需求,所以教育模式的创新已是势在必行。只有将传统教学模式进行适当的创新,通过培养小学数学阅读能力,才能使小学数学教学整体水平得到提升。虽然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培养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但是只要找到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就能够将问题解决。

一、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现状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在教学时只是将自己认为是重点的知识点教给学生,但是却忽略了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失去独自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会认为阅读书本和参考书都是教师的责任,学生在学习数学方面一直处于被动状态,认为只要认真挺老师讲课就好,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这种错误的思想观念导致了教师在讲台中讲的热火朝天,将自己认为重要的知识通通一股脑的塞给学生,但是由于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状态,将会导致学生永远无法真正意义上的了解数学知识。通常情况下,教师都快要将一本书讲完了,学生仍然处于懵懵懂懂的状态,其根本原因就是学生缺乏阅读能力,最终导致了教学效率和质量直线下降。

二、小学数学阅读能力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阅读能力认知度不够

由于老师普遍经历过时期,思想随着多年的学习和教育早已根深蒂固,所以一直保留着传统教学模式的观念,对阅读能力的认知度不高。仍然认为不论在任何教学模式下,老师必须一直占据主导位置,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只要认真听讲就好,仍然存在着一切为了考试、学生不需要任何阅读能力,只要中规中矩好好学许等错误观念,若不能将教师的思想模式提升,教学理念进行更新,那么就会极大程度上的阻碍了教育创新的效果和普及程度。

(二)教师整体素质不够

由于现如今我国将教师的地位和存在意义提升的太过于崇高,教师的工作不仅轻松稳定工资也很乐观,导致了许多并没有真才实学的人进入教室这个行业,使教师整体素质不够,明显呈现素质下滑现象。其根本原因就是相关教育部门对于教师入职的标准不够严格,教师资格证的注册存在着许多漏洞,使许多人通过“亲戚关系”或“走后门”的方式进入小学校园。这一现状直接导致了我国小学数学教师整体素质不高,严重影响了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整体水平。

(三)学生缺乏阅读能力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只是将考试的重点机械化般的教给学生,而学生由于一直处于传统教学模式下,对于此早已经习以为常,学生们普遍认为老师将知识重点死记硬背就足以应付考试,甚至可以取得很好的成绩,这也就导致了学生学习小学数学过程中从不动脑筋仔细思考问题更深入的含义,解题思路也仅仅是跟随者老师的步伐,这种传统教学模式极大程度上的扼杀了学生的阅读能力,由于传统教学模式导致了现如今大部分学生都缺乏自主阅读能力意识。并且由于习惯了教师的讲解,学生在独自面对数学题时,往往会因为看不懂题目,或者词不达意导致数学成绩不理想。

三、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具体培养指导策略

(一)提升教师自身的阅读能力

小学数学教师若想最大限度上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首先提升自身的思想观念,将传统教学模式的陈旧观念彻底从思想意识中剔除,并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目标,由传统模式下老师为主体的模式转化成以学生为主体,摒弃从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与学生之间以一种平等的心态进行学习交流,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状态中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目标

由于应试教育的流行,导致现如今许多小学数学教师都以考试作为最终目标,但是与其以成绩作为目标,不如将目光放在实处中,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教学目标,将能够最大限度上的提升小学数学成绩。但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有成效的,所以一定要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一点一点的渗透在课堂中。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教学与新媒体结合起来,将书本上的文字通过新媒体技术转变为生动的图片或视频,使学生能够对数学有一个更加直观的了解。还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要求学生将图片或视频中所表达的数学问题,通过文字描述出来,这样就可以最大程度上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最终是我国小学数学的整体成绩得到全面的提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虽然在数学教学过中存在着教师素质不够、大部分数学教学还保留着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着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认知度不高的问题,但是只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目标,使学生对小学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就能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陈芳芳,谢广田.小学生数学阅读的缺位及其指导策略[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0,04(23):26-30.

[2]徐燕.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5,05(12):95-96.

小学阅读指导研究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生;学科阅读结构;阅读指导策略

G623.2

阅读学生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学生在校园中的学习主要是依据教师的指导学习课本上的知识,而通过自身的阅读可以更好的理解和认识新的知识,同时阅读能力将影响获取知识的质量和效率。同时,阅读也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能力,学生在实际阅读的过程中,若是可以依据有效的方案,随着阅读进行问题的研究和分析,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智力水平。但是,有效的阅读方案,并不是天生的,而在不断阅读的过程中实践得来的,通过不断的积累和总结逐渐形成的。

一、小学生学科阅读结构

其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没有足够的生活经验,在选择书籍的过程中较为随意,以此无法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选择对其发展有影响意义的书籍。例如,向低年级的学生推荐童话、寓言故事等;向中年级的学生推荐科幻类的书籍;向高年级的学生推荐伟人伟事、中外名著等。另一方面,是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依据“一篇带多篇”的形式进行教学,也就是指依据一个较为典型的案例指导学生进行文章的理解,之后再让学生自己去进行阅读,以此巩固之间教师教授的知识,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最后让学生自己自学,促使学生在不断阅读的过程中获取有效地能力【1】。

二、小学生阅读指导方案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小学时期进行的教学工作主要是依据学生的兴趣进行,阅读也是这样。只有学生具备深厚的兴趣,才有助于学生依据积极的心态进行课外阅读。其中主要分为以下几点:第一,注重教师的个人魅力。依据对实际教学案例的分析,小学生由于自身年龄的限制,对教师有一定的依赖性,因此在激发学生兴趣的过程中,需要依据教师自身的魅力影响学生。第二,注重课内外的有效结合。课外阅读不只是依据课外的时间,需要与课内的教学工作是相互结合的。在课堂上教师为学生讲解相应的文章,促使学生对其产生一定的兴趣和疑问。例如,教师在教授《拔苗助长》和《龟兔赛跑》的过程中,学生对寓言故事产生了好奇,以此在课外的时间里更多的去阅读寓言故事,并且分析其存在的意义和表达的含义。第三,开展更多的阅读活动。教师在实际课堂中可以设定有效的游戏,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2】。

(二)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进行课外学科阅读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学生。因此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地位,并且整体的阅读教学中都要体现,其中主要分为以下几点:第一,依据学生的兴趣选择书籍。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教师往往都会依据自身的观念为学生推荐好看的书籍,或是依据教材的规定为学生提供书籍,没有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在布置任务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年龄。在实际阅读的过程中,需要有观念、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还要避免阅读成为学生的问题【5】。要想通过长时间的阅读促使学生建立正确的阅读观念,获取更多的知识,需要依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需求进行分配。第三,文章的解读要注重学生的独特观念。虽然小学时期的学生年龄较小,但是也具备完善的思考呢你,学生可以自己进行文章的评价,教师在实H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倾听学生的观念,以此进行更好的教学工作【3】。

(三)创设优质的阅读环境

其主要分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学校。需要获取各科教师的支持和鼓励。阅读能力不但在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影响力,在其他学科中也具备一定的影响力。因此,学生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获取教师的支持就可以更好的进行阅读。同时,教师在教室也可以为学生创建一个小式的图书馆,让学生将自己喜欢的、或是家里的书放在这里,由每一位学生进行管理,并且可以随时阅读,以此有效的提升学生的书籍数量。另一方面,就是家庭的支持。家庭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因此,教师在家长沟通的过程中需要向家长传递阅读教学的益处,促使家长为学生提供有效的阅读依据,为学生创造完善的阅读空间,同时也可以促使家长与学生一起阅读,以此构建学习型家庭,从而为学生创造有效的阅读环境【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教学中进行的学科阅读工作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没有引起学校和家庭教学的关注,但是课外阅读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综合能力以及实践理论,促使学生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奠定有效的基础。上述主要是对实际发展过程中小学生学科阅读结构制定有效的教导方案,促使学生逐渐建立完善的教学观念,从而为今后的学习和应用提供有效的依据。

参考文献

[1]陈纯纯. 阅读理解策略教学对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及后设认知之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2.

[2]常梅芹. 小学数学科普阅读指导的行动研究[D].扬州大学,2014.

[3]邰先君. 小学生语文阅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3.

[4]曾祥云. 小学生童话阅读指导的策略与方法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

小学阅读指导研究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培养;探索;完善;提高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1-0082-01

当今社会,由于科学技术空前提高,知识、信息以其前所未有的速度与规模膨胀着、裂变着,由此牵动了人类物质生活、文化与精神活动方面的改变。作为人类精神活动的重要方面,阅读活动以锐不可当之势融入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点缀"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此,扩大课外阅读量势在必行。

当前《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教学要达到大纲这样的要求,不能仅靠课堂上的课文阅读指导,还要指导学生在课外大量阅读。

课外阅读对提高小学生语文水平和获取生活知识经验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本文作了一些探讨。

1.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和氛围

学校读书环境是一种语言,良好的读书环境的能够激发师生的读书欲望。把班级布置成一个小型图书室,开展了"自给自足"式的补充图书方式,进一步规范了图书角的建设,学生的课外书籍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教室的墙壁展出名人名言、经典诗文,乃至优秀学生的读书自创"小名言"。如:"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每一面墙壁,都浸润着文化气息,飘溢着浓浓书香。我们学校早已把课外阅读列入课程表,每周三下午固定有一节课外阅读课,它已成为综合活动的主要课程。

2.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兴趣是阅读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孩子读书的欲望增强,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读书能力,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

2.1"以讲诱导法"。孩子不爱课外书,从根本上说是对课外书缺少了解。老师可以利用各种契机,用自身的语言描述给孩子建立一个有趣的课外书表象,让孩子产生对课外书的一种向往。每周三的阅读课,我们根据不同的年级学生特点,适当安排一定的时间,引读部分童话故事、成语故事、作文天地、精典名着,用生动的描述和精彩部分的嘎然而止,激发学生强烈的看书欲望,激发孩子阅读类似书籍的兴趣。

2.2"以身示范法"。古语道:其身正,不令侧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每次读书时间,老师也和学生一起读书、笔记;每次读书展示周,老师和学生一起撰写读后感、共编阅读小报。我们用自身阅读的状况、频率、习惯等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以师道的示范作用带动孩子,让孩子们在不知觉中爱上课外阅读。

2.3"赏识激趣法"。"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为了学生能保持读书的热度,在阅读教学的开展中,老师要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孩子的阅读过程,发现其"闪光点",不失时机为孩子某一做法进行激励、表扬、喝彩,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我们还开展"读书小明星"、"课外知识小博士"、"书香小姐"等荣誉的评比活动。我们通过多种途径激发阅读愿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3.传授读书方法,让学生会阅读

3.1在阅读中积淀阅读方法。我们应当教会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发展多种思维,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以下介绍三种: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对于一本书中的重点篇章段落,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教师指导学生地进行课外阅读的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作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慨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摘录批注法。此阅读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做到读与思共,思与读随。

3.2在活动中砺炼阅读品质。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地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展开各类读书活动,可以是"我是小小推荐家"、"我是小小评论家"、"我是小小创作家"、"我是小小编辑"……,还可以是读书经验交流会,与作家面对面等,这样一系列的活动开展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在活动中砺炼阅读品质,提升阅读品位,从而进入阅读的两良性循环。

3.3在评价中培养阅读情感。阅读到一定的程度,学生也会在日记中有所表达。因此,鼓励学生在习作中运用积累的语言特别重要。对学生作文中的好词好句,教师在修改文章时,用红笔标出并加以好的评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慢慢体会到正确应用积累的语言的方法。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外语言实践中运用语言、评价同学的语言。在辩论会上,在小记者会上,在演讲会上,对学生在表达时应用的好词好句,都要予以充分的肯定。在班级制度中,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交流所积累的语言,积极进行展评,从而给学生一个舞台,让积累腾飞。

4.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是为了将来不用教"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理所当然要强化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具体做法如下:

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让学生置备卡片盒,避免散乱,每张卡片应适当留有空白,以备补充资料。教会学生不仅会做文摘卡片,而且还要求学生勤做文摘卡片,蜜蜂一样及时地不断地把精彩的片段、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随时摘录下来,指导学生到知识的海洋中去寻宝。

创造口头交流信息机会,进一步加强指导怎样选择、积累有益信息,让他们在交流中获取更多信息。

"不动笔墨不读书"。鼓励学生多读书勤动笔,既可以在书上做眉批,划线打重点号,也可以边读边思考,阅读后用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体会、见解,督促他们做到勤动笔多看书,及时写自己的感受,促进理解消化,提高表达能力。

在学生认真写读书心得的基础上,定期利用语文课进行交流,评出优秀读者给予表扬,做到以读促说,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同时也领悟到阅读和写作的方法,学校或教师要适当地提供学生把阅读的感受和习作展示出来的场地。

总之,课外阅读不仅是学生开阔眼界、储备知识、训练能力的有益桥梁,而且更是大语文课堂所必不可确的一项重要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的、有序的、有效的课外阅读学习,让课外阅读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胡培培;小学中高年级课文阅读的层面浅探及操作策略;江苏教育;2014年9期

[2]包南麟主编;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2012年第6期

小学阅读指导研究范文第6篇

关键词:课外阅读指导课;原则;活动形式;主要策略

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的总量做出了明确规定:在整个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应该不少于145万字,并提出“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一切为了学生”,为了这一分责任,我潜心地研究课外阅读并落实在行动中。以下是我在实践中的收获。

一、什么是课外阅读指导课

课外阅读指导课就是通过教师的指导来促进学生在课外进行广泛而有效的阅读的课。

二、小学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课外阅读的指导更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学生自己读书,亲自感受需要的满足。因此,我将每天的午读规定为课外阅读时间,让学生以主体的身份充分地去阅读,并养成习惯。

2.愉悦性原则

指导课外阅读的目的之一就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发展学生自学,求知能力。因此,我觉得我们要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调动学生阅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全体学生感受课外阅读的丰富多彩,中国乃至世界文化的灿烂,感受语言文字的无限魅力,既在知识水平、求知能力上有所提高,又在心理上感受到愉悦,受到激励。我上过这样的一节书目推荐课,课前我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大浪淘沙,留下的都是金子。在茫茫的书海中,他们捕捞到了自己最喜欢的一块金子,于是我设计这样的一个推荐表格,表格上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推荐的书目:《 》。

(2)推荐的原因: 。

(3)精彩的部分: 。

以小组为单位,先让学生和组员分享读书的快乐,把自己读过的书推荐给别的同学,最后各组再推荐出本组最喜欢的一本书,再在班上推荐,让大家也来感受到愉悦,受到激励,从而激发、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发展学生自学,求知能力。从学生发言来看,他们真的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通过汇报、表演等多种形式让他们感受语言文字的无限魅力的同时,在心理上又感受到愉悦,受到激励。

3.差异性的原则

十个手指都有长短,在不断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感受到,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兴趣爱好上是有差异的。所以,我们不能强求一律,思维高的学生要求高点,允许差的学生其缓慢前进。

三、小学课外阅读指导课的活动形式

学生书读了,我们得开展一些活动,这样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张扬他们的个性。那么课外阅读指导课有哪些活动形式呢?

1.诵读、讲述

(比如开展诗歌诵读会,我在六年级开展过活动“轻扣诗歌大门”之诗歌诵读会。)

2.讨论、辩论(这种形式比较适合高年级)

3.汇报、表演

四、课外阅读指导课的主要策略

下面我以刚才我介绍的课型1“读前推荐指导课”给低年级学生推荐图画书《爷爷一定有办法》为例,谈谈我们在上这样的课外阅读指导课时的一些策略,我所用的方法:

1.设置悬念,激发阅读欲望

首先我拿出书,投影封面,先向学生介绍作者:这是加拿大作家菲比・吉尔曼的作品,为了让我们能看懂,宋译成了中文。然后我就叫学生仔细观察封面,说出封面的小孩叫约瑟,这是他的爷爷,然后我设置这样的悬念:亲爱的宝贝们,你们猜想一下,这个故事会讲什么?学生一看图画,有学生说爷爷和约瑟到郊外玩,大家都想捉住那蝴蝶,可都捉不到,只有爷爷有办法帮孙子捉到了蝴蝶。

接着下去向学生介绍扉页,看好哟!这扉页的图案等会儿你会有新的发现。再说到这页,这叫版权页,说明出版的细节。好!我们的故事正式开始啦!看看故事是不是和你们说的一样。这时学生的阅读欲望很高,到底这故事是不是如刚才那个同学说的一样。

2.读文、读图发现中寻乐

图画书每个线条,每幅图都是一个语言的世界,在引导学生读第一页时,我说当约瑟还是一个娃娃的时候,爷爷为他缝了一条奇妙的毯子,你发现了什么?扉页与这图……?【学生说扉页好像这毯子,有的学生就反应过来了,扉页就是一块神奇的蓝色布料。继续读文、读图,(说3~6页)引导学生说神情、动作,这块布还够做什么?】

3.猜测、想象、验证中添乐

当妈妈第一次叫约瑟把这又破又旧的毯子丢掉时,约瑟说:“爷爷一定有办法。”爷爷拿来起了毯子,翻过来,又翻过去。爷爷拿起剪刀开始喀吱、喀吱地剪,再用针飞快地缝进、缝出、缝进、缝出,爷爷说:“这块布料还够做……”学生纷纷地猜想,后来我又继续朗读、讲述。翻到这页,学生的猜想得到了验证,“一件奇妙的外套。”有一天,妈妈对他说:“约瑟,看看你的外套,缩水了,变小了,一点儿也不合身,真该把它丢了,”约瑟说:“爷爷一定有办法。”

爷爷拿来起了毯子,翻过来,又翻过去。爷爷拿起剪刀开始喀吱、喀吱地剪,再用针飞快地缝进、缝出、缝进、缝出,这些句子,学生已经情不自禁地跟我一起读,因为他们在猜测想象验证中又增添了快乐,爷爷说:“这块布料还够做……”学生纷纷地猜想,后来我又继续朗读、讲述。翻到这页,学生的猜想得到了验证,“一件奇妙的背心。”后来还变成什么呢?故事戛然而止,掉一下他们的胃口,让学生在书中找答案。

以上是我们对小学课外阅读课的一些理解和小研究,在日后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研究并在实践中获取经验。

小学阅读指导研究范文第7篇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 亲子阅读 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4-0156-01

1 引言

小学低年级还处于习惯养成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注重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会使孩子终身受益。但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独自阅读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让教育走进家庭,通过亲子阅读指导的方式,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质量。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

2 小学低年级亲子阅读指导的内涵与价值

2.1 小学低年级亲子阅读指导内涵

家长要指导孩子进行阅读,首先应明确亲子阅读指导的内涵。亲子阅读指导并不意味着家长要全程进行指导,而应循序渐进,逐步让孩独立自主地阅读,因此孩子才是阅读中的主导者,家长只是起着指导作用。但许多家长误以为亲子阅读指导就是要监督孩子进行阅读,把阅读的主动权完全握在自己的手中。所以在这种亲子阅读导向下,家长孩子都将阅读看成一种任务,孩子在选择阅读材料上缺少自主性,不能有效地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与亲子阅读指导的内涵相违。

2.2 小学低年级亲子阅读指导的价值

小学低年级学生还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在一些事情的认知上还不够成熟,阅读正是打开新世界的一扇窗。孩子可以在阅读中体验是非善恶、展开奇妙的想象、经历惊心动魄的时刻,所以低年级亲子阅读指导的价值是让孩子更好地体验这个新世界。这表示亲子阅读指导不应局限在字词句的解释上,而应让孩子对这个新世界充满幻想的同时,让孩子初步了解是非善恶,喜欢上阅读,主动阅读。

3 小学低年级亲子阅读指导策略

3.1 共同选择阅读材料

亲子阅读中孩子应该掌握主动权,因此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应该是家长陪同孩子共同挑选,而不是强迫孩子阅读其不感兴趣的材料。家长可以在每个星期的周末带着孩子逛书店,在逛书店的过程中,孩子看到琳琅满目的书本,自然会产生对知识的渴求。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书籍都适合低年级儿童,家长可以有目的地将孩子带到书店的某一区域,在大方向上引导孩子,让孩子在适合的区域进行挑选,避免不良书籍对孩子造成影响。而书籍类型的选择应该多种多样,不论是绘本、故事书、自然地理、人文社科都可以有目的地让孩子多接触。

3.2 共同制定阅读计划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与阅读习惯是亲子阅读指导的重点,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让孩子能坚持阅读。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可以利用群体的力量,让同班孩子的家长建立一个微信群,只要孩子完成每天的阅读计,就可以借家长的手机在微信上公布自己的阅读情况,如果每个月能坚持阅读25天以上,孩子们便可以与父母商量组织一次亲子游活动。但家长应帮助孩子制定每天的阅读计划,在计划制定过程中应注意循序渐进,有步骤地让孩子能在不依赖家长的情况下阅读,而为了形成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家长也可以参与到阅读中,给孩子树立坚持阅读的好榜样。

3.3 共同分享交流

低年级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仅会遇到字词句上的理解障碍,对于是非善恶也存在不理解的地方。例如:在阅读《农夫与蛇》的故事,孩子可能对于农夫救了蛇,蛇却咬了农夫这一行为不理解,那么在阅读的过程中,针对孩子的一些问题,家长可以与孩子共同探究,让孩子明白是非善恶。此外在阅读指导过程中,家长还可以主动让孩子分享每天的阅读内容,让孩子当做小老师,用自己的话给家长讲故事。通过这种分享交流,首先,家长能了解孩子对阅读内容的理解情况;其次,让孩子通过分享培养起阅读的兴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最后,这种亲子互动式的阅读指导有助于培养亲子关系,让孩子养成主动与家长分享交流的习惯。

3.4 融入丰富的游戏活动

低年级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容易走神,被外界的事物吸引。因此在开始阶段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孩子集中注意力,参与到阅读中。例如:与孩子玩找人物的游戏,让孩子找出阅读材料中人物的名字,并在家长指导下,用树状图的方式画出人物关系图;或者丰富阅读形式,融入多样化的活动。例如: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用图画的形式画出阅读材料中的内容,给阅读材料选择合适的歌曲配乐等,丰富阅读方式的同时让学生能更投入到阅读中,培养其阅读兴趣。

4 结语

小学低年级亲子阅读指导最主要的目的是帮助孩子养成阅读的兴趣与习惯,培养孩子独立自主阅读的能力。因此在指导的过程中应有主次的区别,注重孩子独立性的培养,与孩子共同选择阅读材料、制定阅读计划、分享交流、设计游戏活动等,让孩子在每个环节都能参与其中,从兴趣与独立性入手,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 杜莉娣.小学低年级亲子阅读的问题分析与指导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4):221-221.

[2] 潘阳.亲子阅读引入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辅导的思考[J].新课程・上旬,2015,(12):261.

[3] 刘江林.低年级亲子阅读探究[J].小学教学参考,2015,(27):13.

小学阅读指导研究范文第8篇

【P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分析研究

前言

对于课外阅读来说,已经成为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延伸,因此,对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以及综合文化修养等方面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做好课外阅读的指导工作,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语言知识,完善语文知识的结构,提高学生对语文的理解与掌握能力。

一、现阶段中语文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一)存在随意性的问题

对于这一阶段的小学生来说,对课外阅读存在着一定的兴趣,但是也出现了盲目性与随意性的现象。且学生进行阅读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好玩或是看热闹,这样也就降低了学生的阅读效果。

(二)教师的指导不足

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需要教师进行相关的背景介绍。他们在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也没有投入相应的精力,这样也就使得阅读的效果并不理想。加之家长与教师等方面在认识上存在不足,从而也就降低了学生的阅读效果[1]。

二、对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进行指导的原则

(一)要坚持目标的原则

在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要认识到阅读的目的,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阅读。所以教师在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指导的过程中,就要选择好内容与方向,做好科学合理的安排,这样才能满足阅读的需求。其次,教师要做好阅读内容的分析与挖掘工作,吸引学生的目光,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实现阅读教学的目标。

(二)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对于阅读活动来说,想要保证阅读的效果,就要按照一定的计划来进行阅读,这样才能更好的开展阅读工作。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制定出完善的阅读计划,帮助学生明确阅读的次序,同时还要不断的研究与分析好阅读的内容,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此外,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建立出完善得知识体系,通过从浅入深、从粗到细等来组织学生进行阅读,以此来培养好学生的阅读效果。

(三)要坚持兴趣的原则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在学习兴趣的影响下,才能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去。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先掌握好学生的阅读兴趣,做好调查与分析工作,确保阅读的内容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阅读需求,从而也就可以促进学生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2]。

三、对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进行指导的措施

(一)学校方面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校园文化已经成为了学生的导向,因此,对于小学来说,就要做好校园文化的建设工作,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做好学期工作计划,增强相关的认识,完善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效果。同时也可以组织教师定期开展阅读工作,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阅读的效果。通过长期的发展,学校方面也可以从不同的阶段出发选择一些我国传统的国学内容,以此来制定出完整的培养方案,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

(二)班级方面

可以在每一个班级中建立出相应的图书角,以此来形成良好的学风。且在建设图书角的过程中,还可以鼓励学生来搜集相应的资源,这样也就可以实现有效的资源共享。其次,是要对图书角采取恰当的装饰,如悬挂出名人名言等,以此来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对于图书角的管理工作来说,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自主进行,通过定期对图书角中的图书进行扩充,以此来丰富好图书的内容,同时在这种方法的影响下,也可以培养好学生的合作与集体意识。如在实际中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成立出兴趣小组,以此来激发出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朗读,培养好学生的语感。从实际上来说,培养学生的语感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也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来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的创作意图[3]。

(三)教师方面

对于阅读来说,效率十分关键。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先帮助学生掌握好正确的阅读方法。让学生明确浏览、略读以及精读,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阅读的质量。此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制定出详细的阅读计划,帮助学生进行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量。

1、激发阅读的兴趣。

在课外阅读指导中,教师要遵循阅读规律,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并且起点要低,要求要严,形式要变,鼓励要多。

如看题目猜测文章大意;根据主要词汇猜测主要内容;根据首段猜测其它段落;文章段落正确排序;展开想象故事接龙;抛砖引玉,引出故事;激情表演伴阅读;找段游戏,其乐无穷……

2、保证阅读的时空。

教师要指导学生制定一份合理的阅读计划,并将它作为整个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学校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充足的书源,可以实施班级图书角和学校图书室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还要充分发挥网络阅读优势,可在校园网上专门开辟一块经典阅读网页。这样可以有效地利用起一切阅读资源,保证了基本的阅读时空条件,给学生留出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把他们的阅读视野从狭小的牢笼中解放出来。

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做好课外阅读教学工作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做好阅读教学工作,让学生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同时还要培养好学生的阅读兴趣,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峰.书香浸润,快乐成长--浅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J].神州(下旬刊),2015,(11):86-86.

[2]周娟.让浓浓书香浸润孩子心田--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指导的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下旬),2014,(10):64-64.

小学阅读指导研究范文第9篇

【关键词】课外书;选择;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方法,这样你才可能事半功倍,读书亦是如此。然而,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阅读时往往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这样就不能提高阅读的质量了。因此,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也很重要。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指导学生选择健康、有益的课外读物

课外阅读益处多多,但开卷未必有益。时下出版物众多,鱼目混珠,所以指导学生正确地选择课外读物非常重要。我认为选择课外读物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思想健康。好书,以健康的思想教育人,以感人的事迹鼓舞人,以高尚的情操陶冶人,以科学的知识丰富人。我们要教育学生读好书,使他们从好书中认识到真、善、美,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而受年龄、阅历和水平的限制,小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够强,所以我们不能低估不良读物给小学生带来的副作用。

(二)有趣味性。知识的海洋对于少年儿童有着极大的诱惑力。宇宙的奥秘,诸如地球的形成,以及关于未来世界的科学幻想……都会引起他们认识世界的炽烈欲望。教师要有计划地帮助学生选择适合他们阅读程度的课外读物。

二、考虑学生各方面差异,“因材荐书”及注意阅读广度

因学生年龄、学段、性别、性格和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其阅读兴趣也随之不同,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可以推荐一些有汉语拼音的读物,在内容方面要求简单,故事性强,生动,如童话类、寓言类及拼音版的名著。而高年级的学生除故事外还对传记、传奇和惊险小说等感兴趣,可以说进入了文学期,因而教师可以推荐一些稍复杂的、有趣味的、哲理性较强的读物,如国内外名著、伟人传记和历史名篇等读物。女生一般喜欢看有故事情节的书,而男孩则对史地、体育和科学等方面的书感兴趣。所以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爱好,介绍时就能有的放矢了。要注意阅读的广度,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只有广泛地阅读,才能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和课本阅读的不足。

三、指导学生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益

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的培养首先来自于教师的课堂教学,阅读方法也来自于教师在课堂中的方法指导。

(一)运用迁移规律,把课内外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迁移规律,把课内所掌握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就要根据课本里学习的内容向学生推荐相关的经典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沟通课内、课外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广泛的阅读,阅读习惯和能力就会因量的迅速增加而产生质的变化,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思想得到升华。当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量,阅读能力渐渐提高后,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益。

(二)指导泛读与精读结合,提高课外阅读效益。(1)浏览性的泛读: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可采取浏览法,即“随便翻翻”,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或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和前言等,以求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对所读的课文,不是逐字逐句地读下去,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2)品味性的精读:有的好文章需要反复地读几遍,甚至熟读成诵。引导学生集中精力对重点段精心地阅读,从作者对篇章结构和字词句的品味思想情感的体会中学到方法。

(三)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创设阅读活动情景。(1)美文推介活动:每位同学从自己的课外阅读中选取一篇认为最好的文章,推荐给全班同学。推荐者可以对文章进行全面地介绍,也可以从某一角度入手进行推介。(2)文摘和读书笔记的交流活动:定期组织对阅读摘记和读书笔记的交流,既是阅读方法的交流,又是阅读效果的检验。通过交流,同学们可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同时,也是对课外阅读情况的一次互查,有利于促进课外阅读的进一步开展。

四、开展研究性阅读的策略

我们应大力开展研究性阅读,让学生在这种开放的、自主的阅读中,挑战自我,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在动力。根据小学生特点,可开展以下几种形式的研究性阅读:

(一)课文知识扩展研究。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有时会就课文中涉及的某一问题产生强烈地进一步深入探究的动机,如学了《太阳》一文后,学生在了解了太阳大小、温度、离地球距离的远近及和人类密切的关系等知识后,他们还很想知道太阳黑子、太阳黑洞和臭氧层是怎么回事,他们渴望能读到更多的关于太阳的文章,渴望了解更多的关于太阳的知识。他们肯定会积极地查阅资料,实地考察,通过多种途径去了解更多奇妙的东西。

(二)人物评价研究。小语课本写到了许多古今中外的人物,如《草船借箭》中的诸葛亮、曹操等等。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去收集和阅读这些人物的故事,并进行人物评价,谈谈自己所了解的这些人物所具有的品质,作出的贡献等。这样做,不但有利于学习课文的内容,还能使学生从这些人物身上受到教益,思想得到熏陶。

(三)作家作品研究。小语课本中有许多名家名篇,如学了冰心的《只拣儿童多处行》后,可向学生推荐《寄小读者》等,让学生感受女作家那清新婉丽的文笔以及其对儿童和大自然的爱,并让学生写写自己对冰心其人与作品的印象。学了老舍、巴金的作品后,鼓励学生课外去阅读他们其他的作品,选择印象最深的文章段落做一番评论。

上一篇:生物医药技术范文 下一篇:光电行业研究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