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兔教案范文

时间:2023-02-22 00:35:59

小兔教案范文第1篇

主备老师的初始教案是这样的:

口语交际・小兔运南瓜

一、教学目标:

1. 动脑筋想出小兔运大南瓜回家的办法,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2. 积极参与讨论,能把自己想到的办法说清楚,并能对别人说的办法进行评论。

二、教学重难点:说出小兔运南瓜的办法,知道什么办法好,好在哪里。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1. 揭示话题,看图说说:小兔把南瓜从什么地方运到什么地方?这是个怎样的大南瓜?第一幅图小兔在做什么?第三幅图呢?

2. 思考问题:小兔会用什么办法运南瓜?先每个同学独立思考,再把想出的办法与同桌的同学交流。

3. 全班交流。

如:小兔找来绳子拴住南瓜拉;把南瓜侧着立起来,像车轮似的推着滚回家;拉来小车,把南瓜移到车上拉回家;制作一个翘翘板,把南瓜弹回家,在南瓜中间挖个洞,自己钻入洞里把南瓜带回家等。

4. 讨论评议:哪种运南瓜的办法好?为什么?

5. 课后延伸:在小兔运南瓜的办法中选一种,画一幅画。

星期二语文组的教研活动中,一年级的四位老师对这份教案进行了认真阅读和分析,进行了完善和修改。讨论记录如下:

经过这番讨论后,四位老师细化、充实了这份教案,以下是一位老师修改后的教案:

口语交际・小兔运南瓜

一、教学目标:

1. 动脑筋想出小兔运大南瓜回家的办法,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2. 积极参与讨论,能把自己想到的办法说清楚,并能对别人说的办法进行评论。

二、教学重点:动脑筋想出帮小兔运南瓜的办法,知道什么办法好,好在哪儿。

三、教学难点:能把自己想到的办法说清楚。培养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的习惯。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导入。

(课件演示)一天、小白兔来到南瓜地里,看见南瓜成熟了,非常高兴,想把它抱回家,可是怎么抱也抱不动。它愁眉苦脸地摸摸脑袋说:“我怎么把南瓜运回家呢?”多么可爱的小白兔啊!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它吗?

(二)想办法,解难题。

1. 这么可爱的小白兔遇到什么难题了?怎么愁眉苦脸的呢?

(它想把南瓜运回家。可是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2. 我们班的小朋友最聪明了,你们能帮助小白兔想出办法吗?小朋友注意:自己说不要着急,说清楚;别人说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注意听,他和我说的是不是一样的。

(小白兔我来帮助你。我们一起把南瓜抬回家;小白兔你可以请你的好朋友――小猴子帮你抬回家;你可把南瓜切开,一块一块地拿回家啊;生:把南瓜立起来像车轮似的推着滚回家;小白兔,我还有一个办法。你可以找根绳子拴住南瓜拉……)

过渡:你们说得真棒。你很善于观察,能从生活中得到启发,展开联想,真会动脑筋。有道理。能从实际情况去想。让小白兔自己克服困难。

(三)讨论评议。

分小组讨论:哪种运南瓜的办法好?请说出为什么?

第一组汇报:我们认为请别人帮忙好。团结力量大。

第二组汇报:我们认为小白兔还是自己推着南瓜滚回家这个办法好。非常省力气。

第三组汇报:我们认为还是把南瓜切成一块一块地拿回家好。因为小白兔要是把南瓜推着滚回家。南瓜皮会破掉,南瓜也会很快坏掉的。

过渡:你们说的都很有道理。我替小白兔谢谢你们!以后我一定要向你们学习,遇到事情多动脑筋想办法。

(四)演一演。

(五)课后延伸。选择一种你喜欢的办法,画一幅。

小兔教案范文第2篇

一、“品”前有准备

教材、幼儿、教师、班级是具体的客观存在,对于老师来说,品课带有较多的主观因素。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材、不同的幼儿都会有不同的教学要求,作为品课者不认真分析就妄加评判,会出现不客观的现象,因此品课前的准备必不可少,且不能马虎。

1.在品课前熟悉教材。现在很多公开教学,都将教案打印装订后发给参加活动的老师。且不论教案是详是简,至少脉络清晰,能够很快从教案中理清执教者的教学思路,了解活动的难点和重点,领略教师课堂教学的关键之处。除此之外,教师在拿到教案后,应仔细揣摩教案中教师所设计的提问,各环节之间的衔接等问题,尽可能从教案中窥见活动的基本面貌。如果品课者事前没有准备的话,那么就有可能因为对教材的不熟悉而导致品课不深不透,流于形式。

2.了解自身的品课需要。教师想从品课中获得收获,学到方法和经验,在反思和比较中提高自身的水平,这就需要品课者对自己的教学有清楚的认识,知道自己要“品”什么。站在学习者的立场上,是为改善自身教学中的不足而品,是为比较不同教学方法的效果而品,还是为先进的教学理念如何渗透到教学中而品。品课有了目标,才有了“品”的方向,品课的效果自然也就事半功倍了。

3.选择合适的品课对象。听是品课中教师学习和切磋的一种重要形式,但并不是所有的听对品课都能起到良好的作用。问题的关键在于被品课的教师,也就是说,品课也要选择合适的对象。一般来说,要选择那些经验丰富、敢于创新、工作积极的教师的课来听。只有听这样的课,才可以学到如何上课,更能学习他们如何做教师,甚至能从教师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之间有所领悟。

二、“品”时会记录

一节课,教师不仅要会听、会看、会想,还要会记录。记录是品课的基础资料,是课后进行教学反思交流的材料和资料,更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提高教学水平的极其宝贵的财富。[2]

1.记录自己的需要。如果在品课时有自己的目的,那么在记录时就可以详细记录自己需要的部分。比如,某教师非常关注社会活动教学中不同环节的小结,在自己的教学中经常使用不同的小结方式,以最大程度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帮助幼儿建立相关经验和印象。她在品课时就重点记录执教者在各环节的小结语。通过一次次记录的分析,这位教师在怎样进行有效的环节小结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提高了自己教学时环节小结的效果。以下是该老师记录的大班社会《微笑》中的部分环节小结及教师即时点评。

课堂实录:

教师:你会微笑吗?怎样的微笑才是美的?

小结:微笑时嘴唇微微张开,不出声,眼神笑着看着对方,微笑像一朵花,开在人们脸上。

教师:不知道我的微笑会不会传递给你?你的微笑会像接龙一样传递给好朋友吗?(幼儿依次将自己的微笑向好朋友、老师传递)

小结:你在微笑,是一个人的表情;许多人一起微笑,就是一个家、一个幼儿园、一个张家港、一个国家、一个地球的表情。

教师:为什么北京的人们要寻找最美的微笑呢?(老师将收集到的“北京最美的微笑”图片让幼儿欣赏,让幼儿在欣赏中去换位,去感受图片上人们在微笑时的心情和情景,从而理解微笑对人们生活的作用)

小结:微笑使人温暖、使人美丽;微笑带来友谊、带来快乐;微笑获得力量、帮助成功。

教师评价:这些小结语突出了五个特点――结出了优美:语言直观、优美、朗朗上口;结出了情感:始终以情感为脉络,层层递进,小结伴随着体验进行;结出了自然:幼儿的反馈是小结语设计的素材,及时捕捉幼儿在活动中的信息,依次来设计小结;结出了氛围:辅助方式相辅相成;结出了巧妙:小结语又是过渡语,二者合二为一,减少课堂教师语言的频率,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幼儿主动的思考。

2.记录活动的亮点

我们在品课时首先要抱着学习取经的态度和目的,哪怕是一名刚刚走上幼教讲台的新教师,也一定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更何况是一节节精心准备,充分展示执教者才华和智慧的活动,必定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因此我们在品课时要及时捕捉并记录。比如一种好的教学方法,一个巧妙的教学设计,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对某一问题的独特的处理技巧,一个意外事件的巧妙处理等等。记录活动的亮点,既能帮助教师积累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又有助于教师改善和丰富自己的教学。以下是一位教师在听小班音乐《捉迷藏》时,对教师处理突发事件的一份记录:

课堂实录:

教师:小兔子藏到哪里去了?

幼儿听到教师提问后,兴奋地在整个活动室东躲,活动秩序一下被打乱了。

此时,教师指着中间的场地说:小兔子的家在这里,外面有大灰狼哦,兔宝宝们快回家吧!

幼儿从四处跑回场地中的教师身边,活动继续。

教师评价:随机创设了小兔家的情境,将幼儿拉回活动中,教师有机智。

3.记录活动的瑕疵

小兔教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数学教学;多媒体;备课质量;学习兴趣;扩展容量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9-0209-01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高度概括。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多媒体在现代教学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利用多媒体集图形、图像、文本、声音、动画于一体的功能,展示形象生动的画面,播放悦耳动听的音乐等,以充分展示知识的行成过程,能为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注入新鲜血液,带来活力,从而激发低年级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数学知识,激发孩子学习的愿望,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加强学生对事物的理性认识,使“教”与“学”相辅相成。下面笔者就多媒体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谈一些认识。

一、提升教师的备课质量,丰富其专业知识

教师利用网络上的教学资源,作为备课的参考,如在设计教案时可以查看网络资源里的“教案示例”,改变自己仅有的教案设置思维模式。又如,备课时教师可以查看网络上的“扩展资料”来了解更多与课本相关的知识和资料,使教案内容更加丰富,这样就可以丰富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更新知识,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从而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

二、运用多媒体,优化课堂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能否吸引学生,课堂的导入是非常重要的。新颖、巧妙的导入,犹如一本书的序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从而达到渗透主题,激趣,振奋情智的作用,有助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在这一方面,多媒体有着很大的优势。一段动听的数学儿歌,一副跳动的图片,一个有趣的数学游戏、竞赛,都能使学生立即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内容的学习。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小兔请客》时,我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了跳动的小兔,然后出示了小兔端来的果子,这样学生看着情境图一目了然地发现数学信息并能提出数学问题。

三、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浓厚的兴趣,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对新颖的事物、知道而没有见过的事物都感兴趣,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必须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而传统的教学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把学生封闭在枯燥的教材和单调的课堂内,使其和丰富的教学资源、生活现实完全隔离,致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厌倦情绪。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观察物体》时,指名一位同学上台站着不动,老师找准位置分别照出这名学生的正面像、侧面像、后面像和上面像,然后将它们展示在大屏幕上,接着由其他同学说出这些照片是教师站在哪个位置照出来的,最后教师板书正面、侧面、后面、上面,从而得出观察同一物体,观察的角度不同,所得的结果就不一样。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

四、运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难点

传统小学数学教学的信息传递形态,主要是以口语交流为主,以模型、挂图、板书和实物演示为辅。学生时常感到单调、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果欠佳,而利用多媒体能直观形象地把整个过程显示出来,为孩子们学习数学知识架设一座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的桥梁,帮助他们理解知识。例如教学《认识钟表》时,我事先做了一个大钟表,上面的大格和小格都显示得很清楚,点一下运行,时针、分针和秒针同时走动,点一下暂停,可让孩子读出钟表上的时间,也可拖动秒针和分针自动转动,使孩子明白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小格,主动形象地使孩子对时、分、秒有了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另外我们进行应用题教学时,多媒体的应用表现更为突出,如小朋友们站队做操,小明的前面有5个人,后面有8个人,问这一排一共有多少人?或小朋友站队做操,从前往后数,小明排在第5位,从后往前数,小明排在第8位,这类题孩子们最容易忽略掉小明,所以我们利用多媒体画图显示就一目了然,让孩子们明白道理,列出合理的算式。这样既可突破难点,突破重点,化抽象为具体,又可促使思维导向由模糊变清晰。

五、运用多媒体,巧设练习,巩固新知

知识的掌握、技能的行成、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必须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才能实现。所以练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利用多媒体强大的交互功能,可以进行不同形式的练习,也可以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训练,这样既巩固了新知,又发展了思维,培养了能力。运用多媒体可以高效地进行课堂练习,巩固学习内容。在安排课堂练习时,老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设计些错题(森林医生)等活动,让孩子们及时发现错误,改正错误,不仅使学生很快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而且获得学习体验,教师可从中获得反馈信息,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进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

小兔教案范文第4篇

以《大鹿》这一教案为例,我设置了以下形式的教学流程:设置情境―感受情境―表现情境―拓展情境。

一、设置情境,引导情感投入

1.音乐教室的情境创设

小学生好奇、好动,注意力不能持续较长的时间,所以,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就要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如,在教学《大鹿》一课时,根据内容,我是这样设计和安排的:课前在黑板上画出一幅大森林图案的背景,然后准备一些生动的图片,如,大鹿、小白兔、大灰狼、小鸟、房子、猎人等,把它们贴在以森林为背景的画面上,再把音乐教室的纵列座位摆成“U”形,这样,学生一走进教室,没有了那种课堂的约束感,仿佛置身轻松、有趣、美丽的大自然之中。

2.组织教学的情境创设

组织教学主要包括安定学生情绪、让学生听着音乐旋律进教室、感受音乐氛围和师生问好几个基本步骤。在教学《大鹿》的课前三分钟,我让学生听他们非常感兴趣的《龟兔赛跑》歌曲,他们听着、唱着“乌龟加油!兔子加油!”,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角色,主动参与到森林的系列活动中。

3.导入课题的情境创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大鹿》这课,我是通过组织教学设置的情境深入的:小兔在和乌龟的比赛中输了,心里很难受,回家的路上一边走一边想:我怎么会输给乌龟大哥呢?忽然从远处传来了几声枪响。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引起学生的好奇,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刺激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感受情境,引感共鸣

这一环节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热身”,通过与教学内容配套的发声练习以及其他一些基本训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有针对性地初步解决一些歌曲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为歌曲教学设下铺垫。如,在教学《大鹿》时,我在学生熟悉歌曲故事后问:“同学们最喜欢故事中的哪个角色?为什么?大鹿危急的时候说了哪句话?你们能模仿大鹿的语气、节奏说给我听听吗?”通过模仿歌曲中大鹿说的话,既解决了该课的难点,又感受到森林里紧张的气氛,引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促使他们以一种愉悦的情绪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三、表现情境,提高审美情趣

1.在情境中熟悉歌曲旋律

在一种特定的情境中,连续不断地让学生聆听歌曲旋律,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音乐、熟悉旋律。在教学《大鹿》时,我分别选择了大鹿、小兔的代表音乐,边弹琴边讲述、演唱,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生不知不觉地熟悉了歌曲的旋律。

2.在情境中学唱歌曲

如,学生基本学会唱《大鹿》后,我问:“大鹿开始站在房子里的神情是怎样的?小兔往大鹿家跑的动作、表情是怎样的?大鹿听了小兔的话后有什么反应?我们该用怎样的速度和力度来表现?”通过小组讨论、试唱、比较,他们不仅选择了适合歌曲情境发展的速度和力度,从中也知道了同一首歌曲采用不同的速度和力度来演唱的感彩也不同。

3.表现歌曲的情境

这一内容是这一环节的最终目的。在学生对歌曲充分掌握的基础上,让他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地运用自己所学的各种知识和技能来表现歌曲的情境。如,《大鹿》一课的教学中所需角色有:大鹿、小兔、猎人、大鹿的家、森林里的花草树木等,还有歌曲伴唱、用打击乐伴奏等,因此,在这一环节中关键是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并能够出色地完成自己所承担的角色。具体的做法是: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演唱,以更形象逼真地表现歌曲情境。另可选三组学生用打击乐设计“大森林的早晨”“猎人的追击”“结尾”等,再按课本上的剧情进程加入打击乐的演奏,将《大鹿》这首歌改编成一幕丰富的音乐剧,使学生在情境中感到愉快,在愉快中得到升华。

四、拓展情境,引感升华

这个环节是整个教学模式的核心和课堂教学的高潮。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智慧在于教师保护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经常激发他们体验学习快乐的愿望。”在情感投入之后,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艺术创新,引起感情的升华。如,在教学《大鹿》时,我设置了一个发散性的问题,让学生根据这个问题来拓展歌曲情境:假如小兔今天不是向大鹿求救,而是向别的动物求救,那情形该是怎样的呢?有的说小兔沿河边跑向大象求救,有的说小兔朝山野里跑向山羊求救……我接着问:“现在这首歌名该叫什么?怎样歌唱?”一首首全新改编的《大鹿》《山羊》《大象》……纷纷推出,学生戴上各种小动物的头饰,在情境中尽情地表现,在表现中不断升华。

由此可见,创设教学情境对优化审美教育起着重要的铺垫、烘托和促进作用。学生在情境中聆听优美的音乐、看着栩栩如生的画面、表演着精彩的故事,他们完全沉浸在美的情境之中,达到了以情动人、以美育人的极佳审美境地,内心情感也得到升华。

参考文献:

小兔教案范文第5篇

一、教学目标

(一)复习音节,看图学习音节词,培养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

(二)能按一定顺序观察图并说出图意,读句子,认识“山、田、左、片、右、风、云、她”8个字。

(三)能正确、流利、有表情地读儿歌。

二、教学重点

复习汉语拼音,认识8个汉字。

三、教学难点

能按顺序观察图、说图意。

四、教学方法

游戏法、演示法、小组合作法。

五、教学准备

投影、挂图、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出示复韵母卡片an、en、in、un、ün。

2.出示两拼音,三拼音卡片。开火车读;(小兔小兔快开门,谁来开?)指名读、齐读。

(二)导学新知

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想和大家做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

1.看图学音节词。

方法:找一人敲鼓,鼓停时,拿花环的同学上台抽一张音节词卡片,读两遍。

(1)做游戏“传花环”。

(2)师出示音节词卡片。

(3)出示实物图、铅笔盒、字典、转笔刀。

大家读一读,用一两个词说话。学生上台抽卡片贴图。

(激发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设情境,让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

师:同学们学得可真快!为了放松一下,让我们大家坐上氢气球一起到郊外玩一玩吧!

2.看图按顺序说图意,学句子,识字。

(1)逐步演示山、田、树、果园出现的课件,问:“谁愿意当个小导游,给我们大家介绍一下郊外美丽的风景?

生说:远处、近处、左边、右边各有什么?

(训练学生观察图说话的能力。)

用“郁郁葱葱”“广阔”“又大又红的苹果像红灯笼一样”等词句,按顺序介绍一下美丽的大草原。

(丰富学生的想像,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的兴趣。)

①先给小伙伴介绍。

②上台指图说一说。

(2)教师贴小动物图(小鱼、老鹰、小兔等)。

师:(准备图)美丽的大草原准备开个盛大的宴会。看!大草原来了哪些小动物?

(3)想当导游的同学赶快把这个热闹的场面介绍给各位老师和你的小伙伴吧!

学生像讲故事一样,按一定的顺序给老师和小伙伴说一说。然后让想说的学生上台看图说说。

(让学生主动学习,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观察能力。)

师:大家玩得高兴吗?可是你们知道林文、孙燕会在哪里游玩呢?

3.学习儿歌识字。

(1)出示投影片(儿歌)。

小组合作读,不会的问小老师。指名读。

(2)出示课件演示爬山的过程并范读(配乐)。

(把抽象内容具体可感地展示给学生。)

(3)教师指要求认识的汉字。

指名说并组词说话,学生做动作有表情地读儿歌。

(4)师出示假山、小人的实物图演示爬山的过程。

师:看!老师画了一棵大苹果树,看谁能帮老师把大苹果挂在树上?

(三)巩固新知

1.出示大苹果卡片。

抢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2.小结:同学们,这节课大家学得真棒!希望大家今后能够表现得更出色。

小兔教案范文第6篇

【背景】《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苏教版教材正是契合了这一原则,编写了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内容,《认识方向》便是其中之一。《认识方向》一课因其内容具有独立性,可操作性强成为教师们上公开课、示范课的一个热点内容。但一次外出听课,让我对这节课有了新的认识。

【案例】苏教版教材第四册的《认识方向》是在第三册的认识“东、南、西、北”的基础上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课的开始,教者用“你知道四面八方这个成语吗?”引入新课,数学与语文的有机结合,让人耳目一新。在引导学生理解“四面八方”这个成语的过程中,教者揭示出了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八个词,同时出示情景图,让学生选择这八个词说说图中景点的位置,然后通过介绍“指南针”进一步认识八个方向。教师讲解条理清晰,学生对问题的回答也准确到位。接下来的练习,教者用“帮小动物找家”“我们去郊游”等一些合儿童“口味”的形式串起一个完整的情境。“帮小动物找家”更是掀起了高潮,学生的小手举得高高,都想帮自己喜爱的小动物找到家。教师请了四位同学回答,这四位同学也不负众望,准确地帮小动物找到了家。在大家看来,这节课应该是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接下来的一个问题引起了我的深思。当教师提出“你怎么这么快就帮小动物找到家了,你是怎么想的”这一问题时,学生的回答如出一辙。帮小兔找家的同学说:“我知道小兔最喜欢吃蘑菇,图上正好有一个蘑菇房,我就知道蘑菇房就是小兔的家。”帮小猴找家的同学说:“我知道小猴最喜欢吃桃子,所以‘桃房子’就是小猴的家。”……这个答案不是教者想要的。为了想听到大家期待的答案,教者又请了另外两位同学回答,孩子们似乎像商量好了似的,不约而同地说:“我想的和他们一样。”这一情况完全出乎大家的意料。看到老师没有点头也不再微笑,同学们面面相觑,不知错在哪里。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教师环顾四周,见没人再举手,随即又追问了一句:“小兔说‘我的家在体育场的西北面’,你是怎样判断的?”经过教师这么一启发,学生的思维才又回到了今天学习的“主题”。

【反思】放眼我们现在的低年级数学课堂,很多老师在设计教案时也会像这位老师一样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这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位老师把小兔的家设计成“蘑菇房”,把小猴的家设计成“桃房”,把小鹿的家设计成“树洞房”,把小狗的家设计成“小木屋”,其目的也许是为了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但是,这样一来恰恰干扰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的注意力被“家”的形状吸引,所解释的理由也只是体现了一种生活经验,而偏离了本节课的主题——“认识方向”。课的设计过多地考虑了“趣味”,而忽视了数学课本身该具有的“数学味”。受这节课的启发,我在教学《认识方向》这一节课时,由以前学过的“东、南、西、北”直接引入,让学生用这四个词来描述主题图中的景点。当学生发现有些景点用这四个方向不能准确地描述时,我鼓励学生根据已认识的方向“创造”出新的描述方向的词:“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并且和“上、下、左、右”联系起来判断,再加上肢体语言(做手势),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右上方为东北方,右下方为东南方,左上方为西北方,左下方为西南方。在做“想想做做”第一题时,我也用“帮小动物找家”的形式,只不过把小动物的家全部设计成木屋,而突显小动物说的话,突出本节课的重点——根据方位词的描述判断,并能由一个方向推及其他七个方向,尽可能地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发展。对于参观农场的处理,我不是只让学生简单地看图说说,而是事先让学生把每个景点剪成小块图片,根据我的描述贴在作业纸上,最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点,用不同的表示方向的词描述,让其余同学猜是哪个景点。这样一来,每个同学都动手操作,大胆猜测,这都是学生喜欢的、乐于参与的,而不只是少数几个人说。学生的思维也始终围绕“辨别方向”这一主题,而没有偏离方向,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这节课虽然只做了一点小小的改动,但是老师和学生都受益匪浅。这也使我深刻地认识到教材的内容和练习形式的安排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依据和方向,我们的教学应当尊重教材,但却不能囿于教材,唯“教材”是从。我想,我们应当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批判性地使用教材。只有如此,我们才可以说真正领悟了教材编写的意图。

小兔教案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幼儿教育 新入职教师 预成性教学 专业成长

当下幼儿园教学活动中,集体性教学活动是幼儿园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有三种类型:预成性教学活动、综合性教学活动、生成性教学活动。其中,预成性教学活动指在教学活动之初,精心预设对象、目标、过程及成果,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预设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尽管预成性教学缺少生成性教学的灵动性、智慧性和综合性的特点,但有效组织预成性教学活动,不仅是新入职青年教师教学的基本要求,还是其逐步走向综合性教学、生成性教学,促进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章试图以小班绘本教学《好喝的汤》活动为例,简要阐述新入职教师有效组织实施预成性教学的策略。

一、重学习、善积淀,用理论滋养教学素养

青年教师是幼儿园的主力军,是园所扩大再发展的中坚力量。有效组织预成性教学活动,青年教师要加强专业素养和理论知识方面的学习,特别关注心理学、教育学、规章制度等方面的学习,不断提高个人教学素养。只有通过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的学习,教师才能较好地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接受理解能力,才能制订出合理的预成性教学方案。只有加强学习,才能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关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教学要求融会贯通,并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予以落实。如健康的目标是让幼儿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保持安定、愉快的情绪,有着健康的生活习惯,并且学会保护自己。比如指导幼儿《好喝的汤》时,除了对课程内容进行预设,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外,还要将爱干净、讲卫生等知识融入教学活动中。某个小动物将食材投入锅中,要清洗食材,保证食材的干净卫生,并引导小朋友在生活中注意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师还要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此为指导,根据幼儿的发展规律制订科学合理的预成性活动方案,让幼儿度过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

二、重分析、善借鉴,用案例引发教学研讨

组织青年教师观摩《好喝的汤》课例,并围绕课例展开对教学环境、教具、教育目标的讨论,讨论如何修改教案内容,才能将礼貌用语、德育教育、个性化发展等方面的内容融入教学活动中,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原教学有三个基本环节,即一是教师出示封面,引导学生观察并模仿小猫、小兔等小动物的叫声和喝汤的方式,了解小动物共同煮汤的过程;二是指导幼儿自由阅读绘本内容,了解每个小动物将何种食物放入汤锅中,并引出不同小动物最喜爱的食物;三是师生共同完成绘本阅读,巩固绘本内容。针对教学三个活动环节,组织教师进行讨论,由小组组长进行总结,指出原教案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对如下几个方面进行修改,并指出对原有教案内容进行修改的具体原因:第一,PPT中绘本封面的修改,在原有封面上只有五只小动物,但从绘本内容来看,整个故事是围绕六只动物展开的。将六只小动物全部放在PPT中,修改后幼儿对故事的小动物一目了然,加深认识和理解。第二,加入和小动物打招呼的导入环节。利用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认识小动物,渗透礼貌教育,教师引导学生说“你好!小猪”,“你好,小鸡”等,在礼貌教育的带动下,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第三,在小猪将萝卜放入锅中煮汤的过程中,教师播放了《拔萝卜》的歌曲,通过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将幼儿带入音乐的世界,幼儿跟着音乐的旋律做出拔萝卜的动作,在歌曲结束之后,幼儿帮助小猪将齐心协力所拔的萝卜放入锅中。通过《拔萝卜》歌曲的引入,将幼儿带入角色,将音乐教育渗透到绘本教学内容中。第四,鼓励幼儿迁移相关经验,玩“煮汤”的游戏,从小动物互相帮助煮出一锅美味的汤,引申到现实生活中小朋友要互相帮助。在课程结尾部分加入游戏,让幼儿自主选择扮演绘本中的角色,围成一圈扮演“锅”或者戴上头饰即将下锅的“菜”,第二次扮演时交换角色,以满足全体幼儿的心理需要。通过学习和研讨教学案例,青年教师的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修改之后,由我园优秀教师执教,向全体青年教师开示范课。多次实施活动中,教师们积极参与研讨,毫无保留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建议,相互启发,不断反思,认识逐渐深入,最终呈现出精彩的课堂。从刚开始的模仿其“形”,演变为领会其“神”,上课不再是一种机械的表达行为,而是根据课堂状况与幼儿需要的一种对话式、互动式行为。整个活动过程中,自然体现出与故事、音乐的和谐,与他人的和谐,以及多种思路视点的和谐。孩子们很自然地被吸引,并主动探索,给了观课者不同以往的新鲜感。

三、重反思、善总结,用规程引领教学行为

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预成性教案,需要不断反思教学得失。在预成性教学活动中通常出现两种情况:一是教师全面理解教案,但生成缺乏个性。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虽然全面理解教案内容,但不注重知识的生成性,不能灵活应对幼儿提出的问题[1]。幼儿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经常在教师教学过程中突发奇想,提出多种多样甚至不着边际的问题,或者依据教学内容,幼儿从自身角度出发,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话题。此时,教师依然按照预设教案的步骤,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活动,没有关注到幼儿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做出解答,灵活应对各种生成性问题。幼儿的行为和提出的问题没有得到教师的关注,幼儿会对教学内容失去兴趣。在《好喝的汤》教学活动中,某个幼儿对动物的叫声比较感兴趣,而此时教师的预设内容是不同小动物将食品放在锅中,共同熬出美味的汤,并没有回答幼儿提出的问题,导致幼儿对课堂活动失去兴趣。在幼儿提出动物叫声问题之后,教师可以改变预成性教案中的内容,当不同动物添置不同材料时,教师可以模仿动物的叫声,然后引出放入锅中的物品。此种教学方式更加生动具体,幼儿对教师发出不同动物的声音充满兴趣,从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二是教师基本能理解教学方案,教学执行时对教案理解不透彻,有生搬硬套的现象。我园要求青年教师采用预成性教案教学模式,教师使用现成的《好喝的汤》教学方案,但不能对课堂内容出现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有效预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仅是照本宣科,机械地将课程内容灌输给幼儿,导致幼儿并没有在教学活动中学习到新的知识和内容。为此,我们提出了相关教学规程,比如对现成预成性教学设计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第二次备课,备课时尽量结合班级实际情况重新设计,要预留一定的时空,以保证教学实施时的教学生成。

四、重钻研、善实践,用行动证明专业成长

教学实践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途径。青年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要重视教学钻研,善于教学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语言表达能力、肢体的协调程度、对音乐、美术等艺术的认知程度,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且充分挖掘幼儿的兴趣爱好点[2]。同时,教师要从不同角度着手,促进幼儿情感、态度、技能等方面发展。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需要教师的引导,所以,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仔细观察幼儿的饮食习惯、运动量、兴趣爱好等内容,了解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思维发展的特点,明确知晓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在接受理解能力、兴趣爱好及问问题的方式上存在较大的不同[3]。教师只有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明确该年龄段幼儿的兴趣和爱好,才能制订既让幼儿感兴趣,积极参与的预成性活动方案,同时又在活动中学习到新的知识和技能。同时,青年教师每人选择一个预成性方案,实施预成性教学活动。有的教师侧重让全体幼儿参与到熬汤过程中,不同幼儿往虚拟的锅中放入不同的食材,体验共同劳动制作一锅鲜美可口汤汁的过程,并从游戏中体验到集体力量的强大性和分享带来的欢乐。有的教师则从小动物着手,讲述小猪、小猫、小兔子等小动物的叫声和喜欢的食物,并通过ppt设备展示不同动物的叫声,让幼儿分辨。活动结束之后,幼儿不仅学到不同动物的叫声具有的特点,还了解小动物喜欢的事物,培养幼儿的爱心。通过一对一的结对培训,青年教师接受有经验教师的指导,并倾听组长的点评,找出个人预成性教案中的不足之处,从而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用教学行动证明自身的专业成长。

在预成性教学活动研讨过程中,通过对绘本教学《好喝的汤》的实践活动的案例研究,有效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徐东,姜永燕.幼教名师学习共同体助推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原则、困境与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2015(5).

[2]黄平,李太平.教育过程的界定及其生成特性的诠释[J].教育研究,2013(7).

小兔教案范文第8篇

关键词:熟悉 适合 兴趣 游戏体验 因材施教 顺天致性

一、我们要怎样选材

(一)找熟悉的适合自己的

健康领域的一句话引起了我的关注:“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它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

我园是健康特色幼儿园,有多年幼儿健康方面的实践研究和探索,我又有一个市级健康课题正在实施,既然健康是其它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自己原来一直在小班进行教学,那就选择小班健康方面的内容。

分析:俗话说“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每位开课教师个人爱好、性格特征、教学风格都不同,适合自己的拿手好戏在设计时能得心应手,展示时能轻而易举,效果一定不在话下。我本人更提倡公开课的选材尽量平实,贴近幼儿。尽量不让“公开课”成“表演课”。此外我们还得要阅读相关的教学理论书籍,为自己的教学寻找理论依据。这是提升教师自身理论水平的关键。

(二)寻感兴趣的适合孩子的

3-4岁幼儿动作发展领域中,目标1 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

我开始思考,小班幼儿最感兴趣的并能发展动作协调能力的内容。那天,路过班级区域活动音乐角时,发现孩子们拿着一块块五颜六色的小方巾正用力往上抛,掉到地上捡起来接着再往上抛,玩得真是起劲。问了班级老师后才知道,这些小方巾,是班中青年教师戴老师参加优质课后留下的教具,摆放在区域活动音乐角中,是给孩子做能随着音乐节奏舞蹈的道具。既然,孩子们那么喜欢玩,教具是现成有的,不用特意为了这次教学而准备,而且又可以反复使用,若平时老师要使用也非常方便。有了这么多的优点,我还有什么不选用的理由呢? 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分析:每当公开课活动时,部分教师便四处寻找优秀教案,精心准备,就为能开一堂所谓成功的课。难道教案优秀、教具精齐、“表演华丽”的课就称得上成功的课吗?其实,公开课也只是一堂课而已,它必须立足实际,以幼儿为本。我们平时只要仔细观察孩子,善于倾听孩子们的心声,了解孩子们感兴趣的事物,公开课的时候可选的题材自然就丰富了。

二、我们要怎样教孩子

(一)用什么方法学?――游戏体验的独特力量。

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对于小班孩子来说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让幼儿在游戏体验中获得身体素质的提高尤为重要。因此,我选择了幼儿熟悉并感兴趣的小兔形象,创设了“兔妈妈带宝宝去森林游玩”的活动主线,通过“放烟花,藏方巾、躲大灰狼”等情节,让幼儿在游戏情景中学习,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

(二)我们要怎么做?――因材施教的精致风景。

这次公开教学要分三次送教到三个不同乡镇幼儿园。每次相同的预设教学活动内容在正式展示的时候,总会或多或少的出现不同的状况。相同的提问幼儿的回应都有些不同。在第一个环节中,展示时幼儿探索出的方法非常单一,很多的辅助提问和体态动作引导效果都不大。第二个环节中,教师的小铃声实际上是有意控制幼儿活动量、活动密度的设计。每次活动时教师都随着现场幼儿的反应作相应调整,使活动的节奏张弛有度。

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每个幼儿在沿着相似进程发展的过程中,各自的发展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让我们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

(三)教给孩子什么?――顺天致性的温暖幸福。

我对活动目标进行了推敲,活动中除了关注幼儿健康技能的习得,同时也鼓励幼儿在活动中学会分享、学会倾听,并注重保护幼儿的学习兴趣,肯定幼儿不同的方法。我将活动目标定为:1.乐意听信号做动作;2.尝试学做屈膝往上抛动作;3.积极参与,大胆表述,体验并分享游戏活动的快乐。

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让我们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

这次活动预设的经历让我体会到:《指南》在提醒老师必须把幼儿的天性放在教育的首位,只有尊重幼儿年龄特点的教育,才能实现以儿童为本的理想,真正促进幼儿自然成长。希望教师相信幼儿,相信他们作为行动主体会在选择与行动中、尝试与体验中、参与与分享中、失误与成功中不断为自己搭建阶梯。《指南》的精神更加透彻且实际地引领我们怎样爱孩子。再也不要为了选材而犯难,更不要为了设计而头痛。《指南》如窈窕淑女自有她独特的魅力,无尽的风采,与她的每次相见都有新发现,她带给我的是心灵上的共鸣,我愿为伊消得人憔悴,但衣带渐宽终不悔……

小班健康游戏:有趣的小方巾

活动目标:

1.乐意听信号做动作。

2.尝试学做屈膝往上抛动作。

3.积极参与,大胆表述,体验并分享游戏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小兔胸饰每人1块,兔妈妈胸饰1块,幼儿每人一块小方巾,大灰狼头饰一个,小铃,塑料小篮子三只;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兔子操

二、探索方巾的玩法

(一)第一次幼儿自由探索玩方巾。

(二)第二次幼儿探索从下往上抛的动作。

(三)游戏“放烟花”。

引导幼儿探索怎样让“烟花”放得高些。尝试学做屈膝往上抛动作。

三、游戏:藏方巾

1.通过变魔术,教师示范藏方巾。

2.幼儿听铃声快慢,做出相应动作,铃声停止时藏好方巾。

四、游戏:小兔与大灰狼

大灰狼回头时,小兔不能动,用方巾盖住头,把自己变成小花,开在草地上。

五、庆祝活动:幼儿放松动作。

参考文献:

小兔教案范文第9篇

设计意图:

这节活动课是大班的体育活动, 我为什么选择这个题材呢?主要是考虑到我们农村幼儿认知能力与学习水平, 以及与大城市孩子们的差异。 首先这节体育活动课以孩子们感兴趣 的沙包来贯穿在整个游戏中, 让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身体各部位能够得到锻炼。 因此本活动 理念是运用沙包游戏,通过幼幼互动、师幼互动,贯穿游戏情境,以赏识、鼓励的方法来调 动幼儿的积极性, 使幼儿以愉悦地心情投入到整个活动中, 身体各个部位都能得到很好的锻 炼。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沙包的生成材料; 2、在游戏中发展孩子们平衡、跳跃、抛接等综合能力。 3、引导幼儿创造性地用不同的方法玩沙包,在玩的过程中感受沙包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沙包若干;音乐《幸福拍手歌》 , 《快乐宝贝》 。 2、篮子2个,矮长凳一个,钻圈4个,小椅子2把,沙锤、摇铃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

1、师带领幼儿一起以开火车形式入场。

2、 《幸福拍手歌》热身。

二、玩沙包。

导入部分:小朋友,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什么礼物呀?(沙包)

1、谁知道沙包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沙包里面可以装入那些东西?

2、今天,我们就来和沙包做游戏。 (幼儿自由玩沙包)

3、请幼儿介绍自己的玩法。

4、教师指导幼儿和幼儿一块玩。

①头顶沙包走路。将沙包放在头顶上,大家一起走一走,注意不要将沙包掉下来,也 不能用小手去碰。②双腿夹沙包跳。将沙包放在两腿之间夹住,师带领幼儿一起双膝并拢夹 紧沙包往前跳越。③手托沙包扭屁股走。将沙包放在手上托着,然后扭着小屁股往前走,在 走的过程中,不要把沙包掉下来,保持身体平衡的同时把屁股扭起来。④小蚂蚁运粮。将沙 包放在后背上, 爬着走,走的过程中, 沙包还是不能掉下来,也不许用手去碰, 要走慢一些。 ⑤ 抛接沙包:将沙包向上抛起,迅速用双手接住。⑥ 脚顶沙包走:将沙包放在脚背上往前 走。

三、游戏"运沙包" 。

1、讲明游戏规则:中途沙包掉落,需放好后继续前进。

2、讲明玩法:把幼儿分成两队,每名队员一个沙包,先学小乌龟把沙包运到矮长凳(小桥)上,双脚跳过长凳(小桥)。再学小兔(小白兔双腿夹沙包,进行跳跃前进)把沙包运到小椅子(山)上,拿起沙包扔到前面的篮子里(若没扔中,捡起沙包重新扔),然后快速从旁边的跑道(途中要钻圈)跑回打一下下一名队员的小手,下一名队员接着运沙包。

3、教师当裁判,及时引导、鼓励幼儿,两组同时进行,那组最先运完为胜。

四、结束。

1、教师评价幼儿的活动,表扬有创造性的孩子。

2、带领幼儿做放松运动。《快乐宝贝》。

小兔教案范文第10篇

《幼儿园里真快乐》主题活动,是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开展的。它带领着幼儿逐渐认识集体,走入集体生活,并渐渐地喜欢集体生活,同时也得到了家长的积极配合,使我们的活动能顺利地开展。我们组织了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幼儿信任我们老师,感受到幼儿园的温暖,感受到各种游戏活动带来的快乐,从而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积极乐观的性格。

二、主题活动目标

1.幼儿感知幼儿园里的人、事、物,感受幼儿园的集体气氛。

2.幼儿在各种活动中熟悉集体生活,逐渐习得规则,树立集体意识。

3.幼儿愿意与人交流,建立同伴友谊,体验在幼儿园集体生活的快乐情感。

三、主题环境创设

1.室内布置主题环境《幼儿园里真快乐》,供幼儿欣赏。

2.在区角活动中提供各种图书供幼儿交流看书,把幼儿实践操作活动的过程和作品以版面进行展示。

四、主题前期准备

1.对孩子进行了解和做前期的经验准备,发放调查表。

2.教师向家长介绍主题情况及网络图。

五、区域材料投放

1.美工区:提供各种材料的纸让幼儿粘贴蔬菜和米饭。

2.科学区:提供各种蔬菜和鞋子的自制拼图,提供影子和动物匹配。

3.生活区:提供各种大鞋。

4.游戏:指导幼儿玩“加工厂”的游戏,用报纸粘贴米饭。

六、主题活动网络图

七、主要活动教案

活动一:一起睡着了(重点领域:语言)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熟悉作品中的主要对话,丰富相应的动词:“蹲、咬、趴”。

2.通过观看桌面教具的表演、参加集体的讨论和表演,感知、理解作品内容。

3.体验作品中温馨、美好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桌面教具:大象、小老鼠、小兔、小羊、小猫。

2.森林背景图1幅。

3.大象、小老鼠、小兔、小羊、小猫胸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教师引导幼儿了解故事中的角色

1.教师出示教具,引导幼儿分别认识大象、小老鼠、小兔、小羊、小猫。

教师:这是谁呀?和他们打个招呼吧!(幼儿了解和熟悉故事中的角色)

教师:小老鼠在森林里散步,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二)教师边演示桌面教具,边绘声绘色地讲故事

1.教师讲到“小老鼠咬咬大象的细尾巴”时,引导幼儿学做“咬”的动作,边做边说“咬咬大象的细尾巴”。

2.教师讲到“小老鼠觉得很有趣,就蹲在大象面前看它睡觉”时,引导幼儿学做“蹲”的动作,边做边说“蹲在大象面前看大象睡觉”。

3.教师讲到“看着,看着,大家看累了,都趴在大象身边,一起睡着了”时,引导幼儿学做“趴”的动作,边做边说“都趴在大象身边,一起睡着了”。

(三)教师带领幼儿进行听说表演

1.教师带领5个幼儿示范表演。教师扮演大象,其他幼儿分别扮演小老鼠、小兔、小羊、小猫。

2.师幼边讲故事边表演。教师讲述故事的叙述部分;讲到故事中的对话时,幼儿分角色进行对话。

(四)幼儿分小组表演

1.教师帮助幼儿分配好大象、小老鼠、小兔、小羊、小猫等角色,佩戴相应的动物胸饰。

2.教师讲到故事中的对话时,分角色进行对话。

(五)幼儿交换角色再次表演

活动二:小瓶子带帽子(重点领域:科学)

活动目标:

1.根据瓶口的大小、形状等特征寻找相应的瓶盖。

2.能将瓶盖盖在瓶子上并拧紧。

3.积极参加活动,体验操作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搜集各种大小形状不同的干净卫生的塑料瓶子、铁罐子,数量为每人3-4个。

2.每组桌上各有一筐瓶和盖。

活动过程:

(一)挑选瓶子

1.幼儿自由从筐中取出一个瓶子。

教师:请你说说你找到的瓶子是什么样的?

2.讨论:什么样的瓶子是透明的?

(二)给瓶子找盖

1.根据瓶子外形寻找相应的瓶盖。

教师:请你给小瓶子找一个适合的盖子。

2.幼儿自由寻找相应的瓶盖,教师注意观察幼儿在寻找瓶盖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

3.小结。

教师:你找到合适的帽子了吗?你是用什么方法找到的?

(三)操作游戏:给瓶子戴帽子

教师:一个小瓶子真孤单,我们给它找些朋友。看谁能多找一些瓶子并为它们找到合适的帽子。

幼儿自由探索寻找瓶子和瓶盖。

教师:请你数一数找到了几个瓶子?你用什么方法把瓶盖盖上的?请你来做一做。

教师:你把瓶盖拧紧了吗?你是怎么拧紧的?打开时要怎么拧呢?

师幼一起小结操作方法,梳理找瓶盖、拧紧盖子的经验。

活动三:小手动起来(重点领域:社会)

活动目标:

1.愿意从事简单的自我服务性劳动,了解小手的本领。

2.知道爱护自己的手。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根据活动需要,准备一些可供幼儿进行自我服务的材料。如一组桌上放没叠好的衣服,一组是给布娃娃喂饭,一组是油泥,一组是玩具。

经验准备:幼儿已看过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欣赏儿歌《小小手》,引出活动

教师:请翻开书,看看书上说了些什么?(指导幼儿看幼儿用书)

教师:我们的小手会做哪些事情?

教师把书上的内容变成一首儿歌念给幼儿听(儿歌附后)。

教师:你的小手会做些什么事?

幼儿自由讲述。

(二)幼儿尝试做简单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知道自己的手很能干

上一篇:玩具教案范文 下一篇:歌曲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