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文化建设范文

时间:2023-02-24 07:13:17

乡镇文化建设

乡镇文化建设范文第1篇

关键词:乡镇;生态文化;文化建设

一、渔沟镇在生态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文化元素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乡镇领导干部支持环境保护宣传工作,认为非常有必要开展环保教育讲座,并提出加大环境破坏的惩处力度及关闭污染严重的化工厂等多项建议。但乡镇生态文化建设,不仅是单纯的改善人居环境,而是要生态与文化齐头并进。现如今大多数乡镇领导已经摆脱了将经济发展作为衡量乡镇发展情况的唯一指标的旧观念,能够给予乡镇生态文化建设工作充分的重视,但生态与文化二者仍然不能达到同步走的理想效果。随着近年来生态环境问题在媒体上的广泛宣传,使当地群众对自身的生活居住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但对于生态文化的发展,明显有认识不充分、不到位的情况。文化同生态环境一样,是一个乡镇的软实力,若运用得当,可在乡镇发展的各个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2.生态文化建设缺乏配套设施。

在调查中发现渔沟镇环保基础设施存在短板,果皮纸箱设立不足、环卫保洁车辆较少,公园数量、公共绿地量等有待增加,景观效果有待提高,文化娱乐设施陈旧,人员与场所不足,缺乏文娱活动的器材,造成文化氛围淡薄,镇属村级的图书室与文化活动室更是少之又少,之前“农村书屋”的推广,也暴露出很多的问题。

3.生态文化个性特征保护与挖掘不充分。

生态文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一种状态,生态环境是乡镇的外在表现,而文化是内在,要做到内外兼修,就要将不同的生态环境和人文氛围,发展形成独特而鲜明的乡镇景观风格和个性特征。渔沟镇作为千年古镇,有着悠久历史与独具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遗产,例如现存的骠马街、八角琉璃井、林川书院等历史遗迹,以及著名的雕塑家滑田友、编导吴纯一先生和作家司马中原等文化名人,然而渔沟镇对这些特色文化元素的保护和挖掘并不充分,没有在现有文化元素基础上凸显自身的特点,古建筑多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风格统一的楼房,名人遗迹也较难寻找,传统文化有所缺失。

二、渔沟镇生态文化建设的实现路径

1.提高认识,科学规划。

对乡镇一级甚至村一级干部进行集中培训,将生态文化建设提升到一个新台阶,不仅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还应从乡镇固有的自然和文化景观着力,追求乡镇生态文化的价值和品牌。乡镇生态文化规划,不仅是空间形式与功能设计,还是整个乡镇环境特征与人文精神的历史延续,不仅要专门设立规划委员会,邀请专家顾问,使规划科学化、规范化,还应提高乡镇当地居民的参与度,融合乡镇所处地域的自然环境特色,注入生态文化、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等元素,制定出长、短期的生态文化建设规划。

2.增加投入,有效利用。

生态文化建设对于乡镇发展而言具有超高的回报,要拓宽筹资渠道,不仅依赖政府和企业,在小数额且群众负担得起的前提下,甚至可采取群众自愿临时集资的做法。在物资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如何发挥其最大效益,这就要求乡镇生态环境保护与文化设施建设必须具有针对性,使其能真正满足乡镇居民的多层次需求,一方面,从居民生产生活环境出发,尤其是道路沿线绿化保洁及景观河沿岸风光入手,积极构建天蓝地绿水美、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空间;另一方面,在开掘、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将其传承好、发扬好、利用好,可因地制宜建设乡镇博物馆,收集和展览富有地域特色的乡镇历史文化资料,提高乡镇文化设施的使用效益,打造生态文化古镇。

3.彰显特色,打造品牌。

乡镇之美,美在特色,依托资源禀赋,从自然、人文、建筑、乃至风俗饮食等多角度地发掘渔沟镇生态文化的个性和特色,将“无声”的乡镇特色、人文精神融入到“有形”的生态环境和物质设施中,突出自己乡镇的独特韵味,不盲目模仿。要打造、做实渔沟镇生态文化品牌,融合乡镇所处地域的自然人文特色,分门别类地制定所属不同区域或乡村的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努力打造美丽乡镇的特色,借助媒体等各种宣传渠道,放大自身品牌效应和经济社会效益。

结论

不同的乡镇要通过规划调研找到自己的定位,提炼自身地域特点,在学习其他乡镇的发展的案例时,要学习发展的逻辑,而不是照搬,才能留得住自身的特点。本次调查未能充分了解分析当地社会的现状,以及生态文化涉及的各个方面,我们需要更加全面的分析之后,找到乡镇生态文化与群众现代生活的结合点,才能将当地的生态文化资源发挥百分百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詹承场.福州市马尾区亭江镇生态乡镇建设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4.

[2]吴子钟,刘光菊.乡镇文化生态建设的样本:资丘的调研与启示[J].中华文化论坛,2015,(02):131-136.

[3]郭世松.大力推进美丽乡村文化生态建设[J].领导科学论坛(上),2015,(04):11-13.

[4]李冬梅,黄文婷.辽宁民族地区生态乡镇建设调研报告[J].满族研究,2015,(02):19-24.

乡镇文化建设范文第2篇

一、石柱县乡镇公共文化建设现状及问题

位于重庆直辖市东部、武陵山区腹地的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幅员3012平方公里,是三峡库区唯一的少数民族县和全国四个单一土家族自治县之一,辖32个乡镇54万人口,以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72﹪。据统计,全县32个乡镇都建有综合文化站,办公、、电子阅览、歌舞排练、图书借阅一应俱全。各个乡镇文化站都按有关规定配有相应文化专干或专(兼)职管理员,为基层文化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基本满足农民群众开展各项文化活动的需求。全县有民间文艺社团协会学会七个(文学、音乐、摄影、书法、舞蹈、美术、诗词楹联),共有会员500余人,组织完善,运作正常。还有150多支乡村文艺队(板板乐队)活跃在广大乡村。可谓门类齐全,人才济济,各个组织队伍利用自身优势,积极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为基层文化活动的开展起到了组织辅导、推波助澜的作用。然而,尽管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条件已基本具备,但乡镇群众文化生活依然比较贫乏,尤其是交通信息落后的边远乡镇,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还十分单调,很多乡镇只能看看电视或观看乡村“板板乐队”而已,接触高水平文化活动的机会很少,更不要说参与文化活动了。要使乡镇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还有很多亟需解决的实际问题:一是文化活动的阵地和场所数量有限,加之设施设备陈旧落后,无法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二是大多数乡镇领导干部普遍存在“文化不能塑政绩,不能当饭吃”的思想,认为“文化文化,台上台下,唱唱跳跳,打打杀杀,说说笑话,闻之即化”,会上说说,会后不做;说起重要,实际不要。三是乡镇文化站人员专业水平较低,且大多数年龄较大,普遍存在只占编制不干分内事的现象。四是本土文化资源发掘整理和打造力度不够,有的损失毁坏严重,没有转化为文化发展资本;五是文化发展经费投入不足,十分有限的乡镇文化事业经费往往被挪作它用。城镇化进程的迅猛发展,对乡镇基层文化建设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文化部门一定要把握好历史机遇,直面乡镇公共文化建设现实问题,牢固树立“文化民生”观念,才能有效促进城乡文化经济协调发展。

二、城镇化进程中乡镇公共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端正认识,强化领导。

首先是基层领导要充分认识到乡镇公共文化事业是广大人民群众现时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本地区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民生最直接、最真实的体现,是文化民生的根,树立起抓文化就是抓发展、抓未来的思想。还要认识到乡村这块广阔天地如果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去占领,封建迷信、诈骗等腐朽落后的伪科学文化就必然会去占领,就会给平安和谐的社会生活带来灾害。因此务必要端正认识,高度重视。只有认识到位,才能引起重视;只有高度重视,才会得到发展。要将乡镇公共文化建设纳入乡镇党委政府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任期目标考核制度,赏罚分明。

(二)统筹规划,协调发展。

在城镇化进程中要将乡镇公共文化场所阵地及设施建设纳入城镇建设规划之中,充分考虑到当地民众文化生活的需要,考虑到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邀请文化部门和地方文化知名人士参与规划讨论。结合地方人文历史及特色文化资源,谈建议,出点子,留足地盘场所,配置设施设备,统一规划建设,统筹协调发展。不要等到经济上去了,城镇扩大了,环境改善了,市民需要开展文化娱乐活动却没有阵地场所,没有设施设备,再来亡羊补牢,虽为时不晚,但却劳民伤财。

(三)发掘整理、保护传承民族优秀文化。

优秀地域文化是不可复制的无形资产,是城镇化进程中文化建设的根基与灵魂。搞城镇化建设要注重保护传承、发掘整理地方特色优秀传统文化,尤其要避免在旧城镇改造建设中损坏地方优秀文化遗产的不良现象。石柱县在社会经济建设发展中整理打造以经典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为代表的土家“啰儿调”民歌,被评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使之成为地方文化名片,享誉大江南北,如今让人只要一听到《太阳出来喜洋洋》,就想到石柱,就像人们听到《信天游》就联想到陕北的黄土高原一样。同时,具备重大历史文化价值的秦良玉故居———太保祠已经彻底消失,有“万里长江第一街”之称的西沱镇“云梯街”的现状令人担忧,其修复还原更是困难重重,着实让人遗憾。越是优秀的东西越是难以复制,保护传承、开发利用传统优秀文化遗产是一项系统工程,地方政府不仅要在宏观上做好决策,尤其不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盲目崇洋,损失传统优秀文化遗产,以至造成“有朝醒悟,悔之晚矣”的遗憾。

(四)加强文化队伍建设,培养本土文化人才。

百年大计,人才第一。培养本土文化队伍和文艺人才,是文化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广大乡镇文化站、文艺社团组织、乡村文艺队伍是推动文化民生的主力军和文化惠民的实践者。文化部门应加强指导,为他们创造条件,搭建平台,营造氛围,优化环境,建立激励机制,让他们的智慧为文化民生发挥更大作用。石柱县西沱镇依托“云梯街”开设“云梯大舞台”,社区群众自编自导自演文艺节目;镇上还有三个本土文化人创办“云梯网”,专门介绍西沱镇的人文历史和风土民情。“云梯街”、“云梯大舞台”“、云梯网”成为西沱镇三张文化名片,照亮一方水土。稳定壮大农村文化队伍。一是全面落实乡镇文化站负责人和村文化室专兼职人员的配备,采取各种措施吸引优秀文化人才进入乡镇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特别是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公共文化工作。二是创新人才开发管理模式,围绕重大活动和重要工作广泛征集文艺创作人才、策划人才、组织人才和市场运作人才。三是文化部门与教育部门联系协作,编写乡土文化教材,选择有条件的中小学开办文化传承讲习班,培养本土文艺人才。石柱县悦崃镇为传承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土家斗锣”,与当地中小学联合创办“土家耍锣鼓讲习班”,很受欢迎。

(五)落实政策扶持,确保经费投入。

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推动文化事业发展的政策,结合地方实际,在乡镇文化事业用地、税收等方面进一步研究落实文化优惠政策,吸引外来资本投入,鼓励社会力量投资乡镇公益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的乡镇公共文化经费投入机制,加大财政常态性保障力度和落实文化专项资金补贴,探索文化发展资金筹措、运作管理及乡镇文化建设的新路子、新模式,确保每年度对乡镇文化事业的投入不少于财政预算支出的1%,年度增幅不低于同级财政收入的增幅,保障乡镇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正常运转和开展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活动的经费所需。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和社会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乡镇基层公共文化事业建设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有大好机遇,也有艰难挑战。只要真正把文化民生工作摆上议事日程,抓住主要矛盾,解决主要问题,真抓实干,乡镇公共文化事业建设必将随着城镇化进程而向前推进,文化强国之梦必将实现。

乡镇文化建设范文第3篇

为了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促进我市农村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更好地服务新农村和全面小康建设,经局党组研究决定,就2010年全市农村文化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坚持“硬件”与“软件”并重的原则,继续巩固乡镇文化站达标建设和“农家书屋”(村文化室)建设的成果,进一步完善内部设施,形成覆盖全市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同时更加注重建成后文化阵地的使用与管理,努力提高运行质态,让文化阵地真正成为农民群众读书休闲、健身娱乐、科普培训的好场所。积极争取资金,加快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我市的建设进度,加强与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结合,有条件的乡镇建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逐步实现基层服务点的全覆盖。

二、继续开展文化惠民工程。

继续做好“三送”和“三下乡”活动,全年计划送戏下乡80场,送图书19万元,送电影3000场以上,送文艺下乡4次以上,注重活动形式的创新和活动质量的提高,努力保障农民基本文化权益的实现。

三、大力开展以“四特”为中心的群众性文化活动。

坚持把文化工作的重心放在农村、放在基层,大力发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在全市广泛开展“特色文化乡(镇)、特色文化团队、特色文化家庭、特色文化标兵”创建活动,研究制定具体的创建标准和评选命名办法,积极培育地方文化品牌,带动基层文化活动的整体推进。继续开展“优秀文化活动评选”,举办第五届农民艺术节和农村文艺新作调演,引导、示范、带动城乡文化活动。

四、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

进一步加强民间文化资源的系统发掘、整理和保护工作,研究制定高邮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长期保护规划。组织评审、命名第一批高邮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全面完成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第三阶段各项任务,组织好省级历史文化名镇申报等工作。

五、培育发展农村文化市场。

一方面要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的培育,多形式、多渠道地兴办农村文化经营活动点,提高农村文化娱乐消费的品位和档次;

另一方面严厉打击各类非法出版物,加强网吧、游戏厅监管力度,净化各类文化市场,有效遏止各种侵权盗版行为,加大保护知识产权的力度。文化站是乡(镇)文化市场的管理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管理,促进农村文化市场朝着繁荣、活跃、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加强对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的业务指导与管理。文化局机关继续实行与基层挂钩联系点制度。市文化馆、图书馆做好业务人员与乡镇结对指导工作,帮助他们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培育农村基层文艺骨干。加强对农村文化工作的总结提高,适时组织开展农村文化经验交流活动。市文化局还将编印《20**、20**优秀文化活动评选获奖案例汇编》,供基层互相学习借鉴。

七、加快农村文化人才的培养。

加强对乡镇文化站长、农村文艺骨干、农家书屋管理员、电影放映队等的培训,举办乡镇文化站长培训班、农家书屋管理员培训班等,努力形成一支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专兼职公共文化队伍。继续加大对农村优秀业余文艺演出团队的指导、扶持力度,帮助他们提高水平、开展活动。

乡镇文化建设范文第4篇

中图分类号:D267.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1-0090-01

农村文化作为精神文明的主导力量,如何加强文化建设,这是摆在乡镇文化干部面前的一个新课题,因此,很有必要进一步探讨,笔者试就蕉城乡镇文化站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如何加强文化建设作以下对策。

1 对蕉城乡镇文化站现状的分析

受市场经济的运转影响,现阶段反映乡镇文化工作中的现象令人堪忧,许多文化站的工作出现了“滑坡”甚至“塌方”的状况,特别是老、少、边、贫困乡镇文化站存在着更多的难处和困境,综合归纳出现的现象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问题一:人们价值观念的改变对乡镇文化站产生了很强的冲击力。许多人对事业价值的衡量只以直接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作为准绳,由于文化站工作是以社会效益为主要的目的,所经营的是潜移默化的精神产品,不能创造直接可观的经济效益,因而许多基层领导往往把物质文明当硬件,把精神文明当软件,把乡镇文化工作当软件中的软件,出现了“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钱紧了扔掉”的普遍现象。虽然有些领导也有文化工作这一意识,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认为:只有等经济搞上去了,才有条件搞文化。

问题二:财政制度的变革使乡镇文化站经费的来源愈加枯竭。由于现行财政实行各级“包干制”,“断奶”之后的文化站,就只能单纯地依附在乡镇财政之中,一些乡镇在财政的统筹安排中认为:非中心工作不供给,吃“闲饭”的不再养。因而这些不能创造出“实实在在”效益的文化站,被划入“不供养”之列,有的文化站工作人员被充实到创收一线,有的“下海”经商。即使是坚守文化站这一岗位的大多数文化站工作人员也已身兼数职,被抽调抓乡镇中心工作,或者被塞到其他应急性临时机构,而无法顾及文化站工作。

问题三:工作人员名份均无,致使乡镇文化站工作队伍军心不稳。大多数干部在乡镇群众中均被叫站长,从90年代至今我们都在反映,任命文化站长,按国家规定享受股级待遇,至2011年我们还是站里负责人。还有转正前的工龄多次反映没办法补给,再加上文化站许多没有阵地,以至造成很多人员跳槽、离失,最终有的文化站连“牌子”也消失了。

2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对策

总体上说,我区农村的群众文化活动已经摆脱了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的那种单调、匮乏沉闷的局面,出现了一些可喜的新气象。它对于活跃乡村业余文化生活,提升群众综合素质,优化农村文明程度,稳定农村社会秩序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我们必须因势利导,按照建设文化大市的总体要求,认真引导、组织、规范和发展。根据几年来基层的实践和发展先进文化的基本方向,目前全区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要遵循“一保证、两拉动、三到位、四依靠”的基本模式。“一保证”就是人员要保证,文化站需要有一定的客观条件,这是无须多说的,因为这是物质基础嘛!但是,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甚至有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是不是就一定将文化站办好呢?如果文化人员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文化站的工作是开展不起来的,文化站是办不好的,本人曾考察过蕉南、洪口、霍童、九都、八都,福鼎的秦屿、点头,霞浦的三沙等文化站,考察之后我有所感受,其中有些是徒有虚名并无其实,什么也不干的文化站,有的挂了文化站的牌子,但不干文化站的事,有的文化站设备良好,但景况萧条沉寂,可见人的因素多么重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作用才是办好文化站的关键,有了这一点,就具备了办好文化站的首要条件。

“两拉动”,即内需拉动、市场拉动。内需拉动就是要抓住广大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强烈愿望和现实需求,多方面引导和鼓励,多创造机会,积极鼓励动员广大群众走出家庭,登上舞台,既当观众,又当演员,广泛参与各种休闲、娱乐、健体等活动之中,努力实现农村群众文化活动进一步繁荣、活跃和发展。同时动员和吸引群众能够自己拿出钱来,投入到文化消费领域,享受文化生活乐趣。

市场拉动就是要用群众参与、组织和开展经营性文化活动带来的经济收益,来驱使和吸引更多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支持。对于积极投身文化产业发展的群众更要引导好,发展好。要动员鼓励有实力群众兴办文化活动实体,通过制定出台各种优惠政策提供扶持、服务;要依托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等文化优势,努力对上、对外争取发展资金,积极培育和发展文化产业,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拓展新路;要有意识的规范和引导区域内从事各类群众文化活动的人员和演出班子进行有效整合,逐步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拓宽发展空间。

“三到位”即,组织引导到位,基础夯实到位,发展规范到位。组织引导到位。各级组织要进一步提高对开展好农村群众文化活动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满足群众的愿望,切实把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作为—项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民心工程”和满足群众需求的一件大事,把广大群众的各类文化活动引导好、组织好、发展好。

基础夯实到位。在阵地建设上,要通过多种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采取政府出一点、上级拉一点、企业单位捐一点以及通过“一事一议”让群众集一点的办法,逐步改善农村文化阵地基础条件。在人才培养上,要把对青少年的教育和培养放在首位,强化农村中小学校师资力量,配齐调优农村中小学校音乐、美术、体育教师队伍;通过城乡交流、对口支援、互助共建等形式,提高乡村文化艺术队伍开展活动能力、演出水准等综合素质;宣传文化等职能部门要切实发挥作用,组织各级各类群众文化专业团体和组织,深入乡村进行巡回指导,选送优秀苗子外出深造,依助外力,重点培养。

“四依靠”即,依靠政府“搭舞台”、依靠团体“唱主戏”、依靠骨干“挑大梁”、依靠特色“创品牌”。依靠政府“搭舞台”就是各级组织要紧紧抓住各种重大节庆日等契机,集中组织一些影响较大,牵动力强的大型系列文化活动;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策划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踩街”活动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尤其是要精心组织好像金涵乡畲族文化村,洪口生态旅游文化村,漳湾龙舟竞赛活动项目,办好体育运动会、各种球类、类赛事等已经形成定式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努力为广大群众搭建更多的参与舞台。

依靠团体“唱主戏”就是全区各级各类的,专业、业余的文化艺术组织和演出班子,要积极开展好诸如“三下乡”“乡间剧场”“文化大集”“主题演出”等活动,有重点、分阶段地掀起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热潮。

依靠骨干“挑大梁”就是要积极组织发动分散在民间的乡土人才和文化活动爱好者、支持者和农村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尤其是中小学校教师、学生等骨干力量,在农村群众文化活动中担当起主力军作用,全方位地投入到活动中来。利用形形的,大大小小的活动阵地和场所,开展文化大院、露天歌吧、街头舞蹈等文化体育、娱乐休闲活动,努力丰富和活跃农村群众文化生活。

3 结束语

乡镇文化建设范文第5篇

为了更好的迎接奥运年,乡妇联在广大妇女干部群众当中开展了“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主题目活动,在各级妇联的带动和倡导下,主要采取征订文明礼仪知识读本和文明礼仪知识答卷等方式提高广大妇女干部群众的文明礼仪的认识,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以切实的具体行动展现妇女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为我国的百年奥运增光添彩。另外,我们还为提高妇女整体素质,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以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为载体,寓教于乐,用丰富的文化生活来达到逐步提升妇女素质的目的。一是利用“三九”妇女节,开展生动现实的座谈会。召开全乡女干部、个私经济的引路人、女能人,畅谈生活、工作、学习、理想,以生动的实例来激发全乡妇女们的创业热情,用身边的典型来感染、带动全乡妇女,促进她们思想认识的提高。二是利用学校素质教育,加速推进妇女素质提高进程。以“九一”儿童节活动为切入点,开展校园周边“快乐家庭”大比拼,激发了校园周边家庭妇女学知识、用知识,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推动了素质教育向家庭延伸。三是积极组织广大妇女群众积极参与辽中京文化节的篮球比赛、拔河等各项活动,丰富了她们的业余生活。

第二,开展双学双比,建功立业卓有成效。

在提高妇女自身素质,维护合法权益,倡导健康文明、向上、奋发的良好氛围前提下,我们开展“双学双比”,“巾帼建功”活动,使妇女的致富能力日益增强,社会地位明显提高,成为我乡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全乡的各类科技致富女能手以妇女特有的聪明、智慧和热情,推动了我乡经济快速发展。我们主要采取培训、示范、实践证明三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具体作法是:

(1)利用教育培训广泛推广新技术。仅今年上半年,我乡组织各村、各单位科技女能手,并且分批组织去天义、大城子、大双庙、平泉等地的日光温室、食用菌科技示范基地进行参观考察,累计共达180人之多,通过参观考察使妇女群众开拓了视野,增加了发家致富,奔小康生活的信心。截止目前全乡举办妇女干部群众培训班8起,人数达1500多人。通过培训都掌握了1—2门新技术。

(2)利用示范基地进行示范推广。我乡利用现有的三座店村粉业小区、西窝铺村桑蚕养殖基地、卢家店村食用菌小区、苏家窝铺村日光温室小区等日光温室、食用菌小区等示范基地,在全乡广大妇妇群众当中广泛推广现代农业,使她们在党的优惠政策下大干、快干取得好的效益。在今年新发展的格日勒图村200亩暖棚小区中妇妇干部何龙翔从今年年初开始,组织本村村民进行调地、规划等一系列工作,发挥了妇女“半边天”的作用,使工程顺利施工,并且积极协调贷款,现在各棚户已全部扣棚,投入生产。并且她投入资金20多万元,承包了4个暖棚起到了带头示范作用。

(3)加大典型的宣传力度,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在今年,全乡经济会上,全乡多名科技致富女能手受到表彰。三座店村的吴秀春同志在粉条生产中走出了致富道路,她不忘其她的同志,主动帮助她们技术、资金上扶持,使们也摆脱了贫困,走上致富路子,得到了县、乡两级相关部门的表彰。全乡和谐家庭达了9000多户,占全乡总户数的90%以上,呈现出了全乡上下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同时结合“三九”国际妇女节,我们还适时召开村书记、主任座谈会,使广大基层干部深切地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和爱护,半边天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提高。一大批科教致富女能人和巾帼建功妇女强人正带领全乡广大妇女在市场经济浪潮中建功立业。

第三、加强维权,保护合法权益。

乡镇文化建设范文第6篇

关键词:新时期;创新;乡镇文化建设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城镇一体化的过程中,乡镇发展十分迅速,但是我国在进行乡镇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乡镇文化建设过程中仍然有一些因素阻碍着其正常发展和创新。本文就新时期乡镇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创新乡镇文化建设的措施进行探讨。

一、新时期乡镇文化建设创新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创新乡镇文化建设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存在区域旧习。我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地广物博,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文化尤其是在一些经济比较落后发展的乡镇区域存在着一些旧习,这些旧习在时展的长河中不断影响着我国乡镇文化的发展,比如说在一些偏远地区仍然存在着“酒习”,即当地人家里有贵宾来客或者是办红白喜事,需要好好招待客人,一般就是主人对客人进行轮番敬酒,使客人全部喝伤喝醉。“酒习”导致每年因为喝酒出事的人很多。

(二)乡镇缺少文化人才。乡镇文化在建设和创新方面需要大量的人去做、去落实。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偏远地区的人才流动性非常大,很多乡镇的年轻人会选择去城里打工,这样就导致留在乡镇的只有老人和小孩,进而造成乡镇缺少文化建设人才,影响着乡镇文化建设的进程。尤其是最新的数据显示,乡镇的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的占乡镇人口80%多,乡镇外出人口的不断增加和流动对乡镇文化建设产生了十分重大的影响。

(三)乡镇文化建设没有保障。乡镇文化建设和创新除了需要有必要的人力之外,还需要有一定的物质保障。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城市发展迅速,但是乡镇地区的文化建设缺少经费,没有良好的保障力度加持,建设过程中没有形成基础的文化设施,所以导致乡镇文化建设进度缓慢,比如说有些乡镇进行文化建设,通过标语和条幅进行宣传,但是这种并没有得到村民们的大力支持,乡镇在文化发展中因为缺少书籍、没有合理的管理模式,导致乡镇文化建设没有形成强有力的基础保障。

二、新时期创新乡镇文化建设的措施

我国行政组织单元中最基本的单元就是乡镇,因此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创新和建设乡镇文化,继而促进我国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在进行乡镇文化建设和创新的过程中,引导乡亲父老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方式将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价值和作用。在时展的当今社会,我们应该要采取一些措施来解决目前乡镇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创新乡镇文化,具体的措施如下:

(一)建设乡镇文化基础设施。在进行乡镇文化建设,解决乡镇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应该要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创新,基础既是关键也是保障,只有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才能更好地宣传和创新乡镇文化。所以乡镇应该要大力建设文化基础设施,采用多种渠道进行多元化的资金募集,比如说可以申请政府补助、积极应用乡镇财政、进行社会募捐等方式,加强乡镇文化基础设施的基本配备,同时也可以通过建设村民公共活动室和村民书屋、活动广场舞等措施来加强乡镇基础设施的建设。

(二)培养乡镇文化人才队伍。乡镇文化建设除了要保证基本的物力投入,同时还需要大力投入人力,加强建设乡镇文化人才队伍,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开展乡镇文化创新活动。在建设乡镇文化人才队伍的过程中,需要在满足他们的物质需求之外提高人才们的精神归属感,乡镇政府应该要改变传统的工资水平低的现状,提高乡镇文化建设和创新人才的工作水平,使其能够成为建设、创新乡镇文化的强有力队伍。在乡镇文化建设中的人力需求也可以通过招募应届毕业生、青年志愿者等方式使其能够到农村地区,通过他们受到的教育,将先进的文化理念应用到乡镇文化建设中去,提高乡镇文化建设的水平。

(三)去除旧习,创新乡镇文化内涵。在进行乡镇文化建设的现状中有提到目前部分偏远地区或乡镇区域仍然存在一些“旧习”,迷信思想、封建思想仍然影响着乡民们的日常生活,所以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乡镇文化建设和创新,应该要大胆进行创新,打破传统思想,去除旧习,创新乡镇文化的内涵,根据时展的特点,大力宣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对乡镇人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使其能够改变传统的不良文化习俗,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三观意识,与此同时,乡镇文化建设和创新的工作人员要善于使用群众性的语言和接地气的语言来使群众能够清楚地明白乡镇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真正理解新文化,并且能够从内心深处接受和学习这些新文化,并为乡镇文化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三、Y语

总而言之,乡镇文化建设和创新是一项比较系统而且很复杂的工程项目,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将会涉及到许多领域,而且还需要全社会人们的支持和参与。本文通过对乡镇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出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旧习严重存在、缺少乡镇文化建设人才、缺少基础保障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分析了主要的解决措施即建设乡镇文化基础设施、大力培养和建设乡镇文化人才队伍、去除旧习、创新乡镇文化内涵,进而使全社会人们能够清楚了解到乡镇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推动乡镇文化建设和创新。

参考文献:

[1]赵晓梅.浅谈安徽南部区域乡镇文化建设存在的困境与对策 [J].安徽大学,2014.

[2]王晓梅.新时期创新乡镇文化建设的措施[J].乡村建设,2015.

乡镇文化建设范文第7篇

为了全面实现我国建成小康社会的远大目标,一定要对乡镇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给予高度的重视。本文结合作者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对我国当前乡镇基层群众文化的现状进行研究和分析,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希望提高乡镇文化建设质量,进而提高我国基层群众的整体文化素质。

【关键词】

乡镇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现状;对策

党和国家明确指出,要在2020年之前实现小康社会,发展乡镇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作为文化工作者,一定要认清当前的形式,突破发展的各种瓶颈和束缚,推动我国乡镇文化的发展,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进而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一、当前我国乡镇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现状

(一)重视程度不够。

当前,我国乡镇政府关于文化建设的思想观念依然十分传统,比较注重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基层文化建设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文化建设不同于经济建设,经济建设能够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取得一定成果,但是文化建设没有捷径,这也是政府长期忽视文化建设的重要原因,长期以往,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就会逐渐减少,虽然我国乡镇经济建设已经取得到了可喜的成果,但是农村的精神文化和物质生活存在很大的反差,也同样是影响文化建设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建设内容陈旧。

乡镇文化建设的目的是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好的精神生活,但是群众在文化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当前,乡镇居民的文化生活不仅内容陈旧单一、缺乏构思和创意,而且不能有效提高基层群众的自身素质和文化涵养,无法给群众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很多群众在闲暇之余都将精力投入到等不健康活动上。

(三)文化设施不足。

当前,我国政府比较重视城市的文化建设,乡镇地区的文化设施与城市有很大差距,很多文化活动由于缺乏文化设施而不能顺利开展,虽然当前农村的经济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其文化水平却不断降低,因为缺乏休闲广场、活动场地,致使乡镇的文化建设难以开展。一些乡镇地区虽然具备一定的文化设施,由于宣传力度不够、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维护资金,导致这些文化设施不能正常使用,造成资源浪费。

二、推动乡镇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发展的相关策略

(一)提高重视程度。

乡镇各级政府要深层领悟党的精神,分析当前我国乡镇文化建设的现状,提高对乡镇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在大力发展经济建设的同时,要持续加大文化建设的投入程度,针对文化建设的日常工作,要注重调整细节。要充分体现文化站的支持力度以及执行力度,在与经济建设不冲突的前提下,加大人力资源以及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给予文化建设人力以及资金的支持,确保文化工作站的稳定运行和发展,为乡镇文化建设奠定基础。

(二)打造建设队伍。

文化站的相关领导一定要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打造一支能力强、素质高的文化建设队伍,全面开展和落实文化建设工作,开展各项培训工作。在培养人才的同时,还要注重吸纳人才,不断改革和创新文化建设制度,完善和激活内部管理,充分调动文化建设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推进我国乡镇文化新发展。

(三)开展文化活动。

当前在我国某些乡镇地区盛行,已经成为群众的主要活动,究其原因,是因为群众的人文价值观以及自身修养所导致,同时也是因为乡镇文化活动较少,并且内容单一,文化活动缺乏新意,导致群众只能通过等活动作为平时消遣。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一定要加强文化建设,相关部门和人员要结合历史经验,积极争取政府给予人力以及资金的支持,创新文化活动内容,例如,动员多个村的文艺爱好者,组建了3支文艺小分队,自创自演、各具特色,极具创造性地编排了特色鲜明的文艺节目,让草根文化深入人心;举办篮球比赛、象棋比赛等,并且在此基础上,开展农民工艺、书画以及摄影展览,进而丰富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

(四)完善文化制度。

文化工作站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加大创新力度,转变思想观念,对当前的文化制度进行有效完善,做好外强实力、内增活力,完善文化管理制度。同时,还要解放思想,在市场经济下,科学整合文化资源,加大资本的投入力度,提高乡镇文化建设的发展能力和服务能力。

三、结语

新时期下,探究乡镇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发展具有时代意义,相关部门和人员一定要认清文化建设对于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性。笔者通过认真学习党的“十”精神,积极推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思想上、行动上始终坚持文艺“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秉承为大众服务的理念,开展文化工作。在组织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以人为本、勤恳工作,为全镇文化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得到了群众一致好评,同时,还将为我国乡镇建设事业继续努力。

作者:罗贤国 单位: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金北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站

【参考文献】

[1]相继琴.探析乡镇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发展之路[J].金山,2012,09(11):35.

[2]相继琴.探析乡镇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发展之路[J].家教世界,2013,23(1):263-264.

乡镇文化建设范文第8篇

[关键词]乡镇文化 群众文化 建设 机制

目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历史时期和新的发展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随着新农村建设全面展开,乡镇农村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新农村文化建设也取得了良好开局。乡镇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整合各方面的力量,采取多项措施,构建新农村文化建设长效机制。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精神,以健全和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民生文化权益,促进农村文化事业与政治、经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为目标,创新乡镇文化队伍的体制机制,大力推动农村文化规划建设、队伍建设、活动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农村文化建设“两头热中间冷”现象,推动农村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努力开创农村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二、乡镇文化建设的现状

(1)是文化形式单一、流于形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前农村的文化活动过于单调,只有在传统的节日才会有秧歌、大鼓等活动,内容陈旧。

(2)是文化人才队伍匮乏。由于农村的基础条件比较薄弱,待遇难以落实,许多文化工作者纷纷上调,不仅如此,就连当地民间艺人也因为生活所迫纷纷改行,人才队伍的流失以及后备人才队伍的不足,这对于农村基层文化的建设不斥于雪上加霜。

(3)是资金匮乏,正常文化活动难以正常开展。目前许多地方的农村文化活动站依赖于乡镇资金的拨款支撑,不少乡镇本来财政就比较窘迫,在这样的情况下文化工作更是难以为继。农村文化建设经费没有保障,文化活动也难以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职能无从发挥。

三、乡镇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各地乡镇在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城市相比,对农村文化工作的重视程度相对不够,农村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供给相对不足,农村传统文化保护相对滞后,农民文化生活相对贫乏,还不能很好地满足农民看书、看戏、看电影等需求。总体上还存在三个“不相适应”:农村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与农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不相适应。

1.文化基础设施陈旧,经费投入不足。近年来,由于一些部门受经济、历史等因素的影响,对农村文化建设认识不到位,一些乡镇原有文化设施移作他用或废弃情况严重,不少乡镇文化站场地被挤占、挪用、变买,财政在文化事业投入非常少。农村的文化生活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

2.活动形式比较单一,受益面不广。目前虽然各乡镇有为数不多的民间文化组织,但这些远远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大多数群众平时主要的文化娱乐活动还是看电视、搓麻将、打扑克等,即便是春节、元宵等重大节日,也只是灯会等传统项目,真正民族民间文化表演形式越来越少,群众受益面积不大,教育启发不深。影响农村的村风民风、社会治安、农民素质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3.专业人才缺乏,乡镇文化特色不明显。由于机制与体制的不完善,致使长期以来,不少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干着乡镇政府的其它工作。农村文化站、文化室“空壳化”,缺编、混岗、空岗现象普遍存在,文化站几乎到了名存实亡的地步。

4.组织农村群众文化缺乏创新。

四、多措并举,大力推进乡镇文化建设

1.强化县(市)文化主观部门对乡镇文化站建设的辅导。文化主管部门是政府的职能部门,对如何因地制宜制定农村文化建设规划,分类指导,明确措施,抓好党和政府关于文化工作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等负有责任,在中央提出乡镇建立综合文化站后,县(市)文化部门应该按照党和政府的统一部署,密切与教、科、体育等部门综合协调,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其职能将进一步扩大。可以说,当前文化主管部门指导乡镇文化站建设的担子更重了,对综合文化站指导的要求更高了。

2.强化县(市)文化馆、图书馆对乡镇文化站建设的辅导。在多元化文化格局下,两馆对乡镇文化站、图书馆室的辅导的内容、要求和方法都出现了新的变化,导致了辅导关系的松散以致弱化。随着乡镇综合文化站工程建设的展开,两馆对乡镇文化站、图书馆(室)辅导要求必然会变得更全、更新、更高。因此,县(市)两馆应围绕这个新变化、新要求,集中馆内优势人力,深入基层调研、实践,探索新的辅导方法,培养骨干、抓好典型,促进乡镇群众文化工作有新的突破。

3.着力提高基层文化干部队伍素质。加强乡镇文化站建设,队伍建设是关键。为化解基层文化队伍人才短缺的矛盾,最重要是要创新用人机制,着力提高文化队伍素质,从不拘一格用人、不断完善育人,到用心留人、引人、形成了一套比较规范的机制。实践证明,有了一支政治素质强、业务水平高、梯次结构合理的基层文化干部队伍,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才能正常有效的开展。

4.加大对农村的文化支持,让城市文明下乡。各级党报要增加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报道的份量,创造条件开办农村版: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要增加农村节目、开办农村频率、频道:县区党报和广播电台、电视台要把面向基层、服务“三农”作为主要任务。政府要加大鼓励组织城市的文化团体、文化企业送文化下乡的工作力度,积极探索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的长效机制,尽量避免“一轰而上、一轰而散”以及给农民带来负担的形式主义,充分发挥流动文化车、文化小分队的作用,使“三下乡”活动小型化、经常化,努力做到灵活多样行之有效。

加强乡镇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要的有效途径。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柴洪全.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几个问题,《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

乡镇文化建设范文第9篇

一、乡镇文化建设的现状

1、注重加强领导,乡镇文化建设大环境逐渐改善。

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对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认识不断提升,理念转变更新,关注程度有所增强。特别是文化行政主管部门,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镇村两级都有班子成员分管文化工作,安排了兼职文化工作人员,使全县乡镇重点文化建设稳步推进。

2、注重资源配置,农村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初具规模。

乡镇文化阵地仍有基础。砣矶镇影剧院虽为上世纪80年代所建,但目前经过维修,仍能开展演出活动。全县乡镇有文化场所3630㎡,图书室10个。大钦北村、大钦东村,北隍山前村、山后村,小钦村,黑山乡南庄村,南长山黑石嘴村、山前村,北长山嵩前村、店子村、北城村等村级文化大院场地、设施比较齐全,活动经常。

3、注重因势利导,群众文化活动日趋丰富。

我县文化底蕴丰厚,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群众文化活动热情高,乡村文化建设的基础较好。各乡镇甚至各村都有不同的文化活动特色,有的重排戏,有的擅唱歌,有的爱舞龙,有的喜耍狮,在历届妈祖节活动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砣矶渔家号子被纳入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实事求是地讲,近年来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农村文化机构的转型,我县乡镇文化建设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阵地流失、资产流失、队伍散失的现象,农村基层文化工作萧条,明显滞后于经济的发展,与广大渔村群众日益增加的文化需求差距较大,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不容忽视。

1、阵地建设不平衡,基础设施薄弱。

目前,我县8个乡镇只有砣矶镇有一座影剧院,而且为上世纪80年代所建,多年失修,其余各乡镇则基本没有。据统计,我县有29个行政村建立了文化大院,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72.5%,但大多数村级文化活动室只是挂一张牌子而已,只有很少一部分体育健身器材,缺少器乐、音响设施;图书室多是陈年旧书,几乎常年无人问津;所谓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只是摆放了一台计算机而已,形同虚设。

2、乡镇群众文化事业经费短缺,活动匮乏。

许多乡镇因经济原因,大大削减文化支出,经费不仅年初不纳入乡镇财政预算,即使工作任务来了,花钱也是能省则省。不要说投入资金搞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就连必要的乡镇文化活动经费投入都很少,使乡镇组织开展的文化活动的次数和形式都十分有限。

3、文化队伍人才紧缺,整体素质在下降。

在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和体制转换过程中,乡镇文化站的职能被统一归入社会事务服务站,没有专职的文化干部,造成了乡镇站无编制、无经费、无人才的状况。渔村文艺骨干流失,后继乏人,对乡镇文化活动的开展影响很大。

4、文化活动少,农民文化生活依然贫乏。

三、建议及对策

我县乡镇文化建设落后于渔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已经影响到了当前社会主义新渔村的建设进程,必须及时加以重视和解决。为此,今后一段时期,建议我县乡镇基层文化建设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是各级政府应承担的公共责任,也是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必然要求,县、乡两级要从新长岛、新开放、新发展的高度来重视渔村基层文化建设工作,认真学习和贯彻中办发[2005]27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意见》和全省文化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提高认识,着力解决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做到文化工作四个纳入:即纳入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年度政绩考核内容,并作为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抓好落实,确保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

2、多元投入,保障经费。

一是继续加大政府的投入。公共财政是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所需经费的主渠道,要认真抓好中央、省、市有关文化建设经费投入政策规定的落实,改进投入方式,形成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在加大基层文化设施和重点文化工程建设投入的同时,进一步加大文化事业经费的投入,使乡镇文化建设的投入每年有较大的增长,占财政支出的经费比重逐年提高,尽快达到[2002]7号文件规定的各级财政的文化事业经费不低于当地财政总支出1%的目标。二是出台配套优惠政策,拓展投入渠道。倡导乡村集体投资、集资、个人出资自办文化事业,引导社会力量捐资,赞助乡镇基层文化建设。三是县、乡两级政府特别是财政、文化部门要充分利用现在国家、省、市加大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契机,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

3、建管并重,夯实阵地。

要根据《山东省十一五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规划》,全面落实《全省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实施意见》。一是大力推进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按照中办[2007]21号文件要求,采取强有力措施,制定建设标准,全力推进实现三级文化网络体系化目标。二是努力搞好资源整合,统筹乡镇宣传、党建、教育、科技、计生等现有设施资源优化配置,综合利用,发挥现有各类阵地的文化综合效益。三是因地制宜,建设乡镇文化中心站。像砣矶镇、南长山镇、小钦岛乡、南隍城乡等乡镇文化站底子比较好的,尽量以乡镇为主,建设乡镇文化站;而其它乡镇则采取依附地处乡镇中心位置且文化大院建设相对完善的村,集中镇村两级的力量,建设乡镇文化中心站。四是尽快出台农村基层文化设施管理、使用办法。要进一步强化责任制管理,规范化管理,功能性管理。

4、突出重点,建好队伍。

乡镇文化工作人员是我县农村基层文化工作的骨干力量,我们要千方百计为他们开展工作创造条件,使这支队伍可稳定、业务熟,能干事。一是解决文化专干编制。恢复乡镇文化站编制,至少安排一个专职或兼职文化干部。以文化部门为主对专干进行管理、调动和考核,做到让文化专干懂文化、爱文化、干文化。二是加强文化队伍培训。有计划地组织乡镇文化骨干进行系统学习和专业培训。逐步培养、造就出一支政治素质高、懂专长、组织协调能力强的基层文化工作人员队伍,适应和促进基层文化事业的发展。此外,还应加强民间艺人的发掘、培训、管理、发展工作,积极鼓励和帮助他们自编自演,参与到弘扬时代主旋律和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的公益性文艺活动中去。

5、传承创新,繁荣文化。

乡镇文化建设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乡镇 文化建设 问题 对策

目前,乡镇文化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的乡镇文化建设逐渐迈向正轨。乡镇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整合各方面的资源,采取多项措施,促进乡镇文化建设健康发展。

一、乡镇文化对于群众文化建设的意义

(1)有助于党政方针的宣传。党与政府的政策方针可以通过群众文化活动进行宣传,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进行传播,从而在群众中得到很好的宣传教育,不断传播新的文化思想,有助于社会主义的发展,同时也是时展的必然趋势。

(2)有助于提高群众文化层次和丰富精神生活。群众文化在农村文化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从而有助于保证农村的稳定,包括精神文化的满足与物质生活水平提高。

(3)促进和谐社会发展。群众文化活动是构建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对于促进社会和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不仅有助于弘扬民族文化,而且还能够增强群众的凝聚力。通过文艺表演等方式来改善人们不良的业余爱好,使得广大的乡镇群众能够积极的投入到文化建设中来,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乡镇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尽管各地乡镇在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城市相比,对农村文化工作的重视程度相对不够,农村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供给相对不足,农村传统文化保护相对滞后,农民文化生活相对贫乏,还不能很好地满足农民看书、看戏、看电影等需求。总体上还存在三个“不相适应”:农村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与农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不相适应。

(1)乡镇基层文化活动单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乡镇居民的生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升,再加上科学技术的发展,乡镇居民在农业生产方面的压力逐渐地减轻,乡镇居民非常向往多姿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但在实际的生活中,很多乡镇的文化生活依然停留在温饱之前的水平,主要是以打麻将、打扑克及看电视为主,文化活动的品种相当单一,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不良社会风气的产生及蔓延,不仅影响乡镇居民的健康发展,而且影响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

(2)基层干部的重视程度不够

受体制、机制的制约,乡镇文化发展处于弱势地位。基层干部的认识有限,在文化工作上处于一种被动状态,基层文化建设发展缓慢。各级领导对文化发展的重视程度成为基层文化建设能否快速发展的关键。

(3)缺乏专业型人才

由于机制与体制的不完善,致使长期以来,不少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干着乡镇政府以外的其它工作。农村文化站、文化室“空壳化”,缺编、混岗、空岗现象普遍存在,文化站几乎到了名存实亡的地步。随着农村原有的文化人的“老化”,新时代农村文化人的缺乏,特别是农村特色文化人才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

(4)公共文化设施不改善

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农村各项事业日新月异,学校、卫生服务站、道路、通讯、广播电视等一大批基础设施得到改建或新建,相比之下,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从整体上看很多乡镇没有文化阵地,现有的设施设备还远远不能适应当地群众对文化的需求,所以导致乡镇文化吸引力不够强。同时,农民整体文化生活水平偏低,再加上各地都在搞开发,有些村属于乡镇新区建设范围,文化中心的发展受到限制,因此产生村与村之间文化建设不平衡,差距较大的现象。

三、完善乡镇文化建设的措施

(1)加大经费投入

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群众集资为辅、民间资本补充的多元化投资体系,使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与经济发展的水平和人民群众的需求相适应。建立资金统一管理、经费项目上报、审批、验收制度,确保文化建设资金的专款专用。

(2)强化文化主管部门对乡镇文化站建设的辅导

文化主管部门是政府的职能部门,对如何因地制宜制定农村文化建设规划,分类指导,明确措施,抓好党和政府关于文化工作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等负有责任,在中央提出乡镇建立综合文化站后,县(市)文化部门应该按照党和政府的统一部署,密切与教、科、体育等部门综合协调,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其职能将进一步扩大。可以说,当前文化主管部门指导乡镇文化站建设的担子更重了,对综合文化站指导的要求更高了。

(3)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大力开展舞动乡村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优先安排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文化建设项目,突出抓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乡镇文化站和“农家书屋”建设等工程。做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工作,引导、扶持文艺团体发展,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

(4)加大对乡镇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

要做到加大对乡镇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首先要坚持以乡镇政府为主导,以乡镇为建设基地,以乡镇居民为基本的对象,努力发展村、乡镇、县等场所的文化活动阵地与文化基础设施;其次要加大对乡镇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逐渐完善人民群众文化活动的阵地,在征求乡镇居民同意的情况下,添置必须的文化器材;最后,乡镇领导可以运用激励手段鼓励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乡镇文化建设,将多方面的资源进行整合,从而加快乡镇文化建设的进程。

(5)提升乡镇文化建设人才的专业素质与人才数量

要做到提升乡镇文化建设人才的专业素质与人才数量,首先要对乡镇文化建设事业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努力提升他们的专业素质与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其次要加大挖掘社会专业人才,培养文化建设的骨干的力度,并且为文化建设的人才提供各种各样的保障,扫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得他们可以安心地进行乡镇文化建设工作。

四、结束语

乡镇文化建设是一项重大而又艰巨的任务,在此过程中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我们必须坚定不移的发展乡镇文化建设,加大建设力度,满足基层群众精神文化需要,并将乡镇文化建设的思想渗透在乡镇发展的各个方面,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力量。在新农村建设中,经济是基础,政治是保障,文化是灵魂。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舍本逐末,为追求经济的发展而忽视群众的文化需要这个根基。我们要大力发展繁荣乡镇文化,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统筹文化资源配置,构建文化服务网络,以此来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只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高度发达了,才算真正达到了小康。

参考文献:

[1]王晓煦.浅谈推进乡镇文化站建设的建议[J].群众文化,2013(12)

上一篇:行政决策论文范文 下一篇:项目预算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