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工程硕士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2 17:35:23

项目工程硕士论文

项目工程硕士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工程硕士;计算机;学位论文;质量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22-5474-03

自设立计算机类工程硕士以来,工程硕士在我国高层次专门人才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改变了计算机学科学位类型比较单一的状况,为满足我国企事业单位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和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但是在计算机类工程硕士的培养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工程硕士培养质量。工程硕士的培养包括课程教学、工程实践、学位论文等多个环节。本文就计算机类工程硕士论文质量的现状、工程硕士论文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1 计算机类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存在的问题

1.1 论文相对简单

国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指导意见中指出:论文选题一般应直接来源于企事业单位,具有明确的应用背景和实用价值,同时应具有先进性、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现在计算机类工程硕士的论文大部分与工程硕士从事的工作相关,来源于企事业单位,有实际的应用背景和使用价值,但深度不够。就近几年的实际情况看,计算机类工程硕士的毕业论文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约占80%,硬件设计约占10%,图形图像处理约占5%,其它约占5%。计算机类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大部分是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相对比较简单。所使用技术难度相对较小,工作量相对不足。

1.2 论文选题有一定的重复

工程硕士论文选题有一定的重复,相近题目较多,有的相关题目几乎每年都有学生做。这与学生所从事的工作有很大关系,因为很多工程硕士来自不同单位的同一部门或同一单位的同一部门,他们的工作背景十分相似,工作内容十分相似,所开发使用的系统在功能、技术上都有相似之处。

1.3 论文对国内外现状不了解,先进性不足

工程硕士论文中引用的参考文献绝大部分是中文文献,英文文献较少,有的论文中几乎没有;所引用的参考文献在高水平刊物上发表的文献相对较少;所引用的参考文献的时间较旧;一些学生在论文中很少提相关研究工作。这些都反映出工程硕士论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缺乏了解,所做论文先进性不足,创新少或基本没有创新。

1.4 论文写作不够规范

计算机类工程硕士论文各培养单位都给出了统一的格式。但是从提交上的论文来看,工程硕士论文写作不够规范,具体表现在:英文摘要翻译错误较多,参考文献在正文中未标出,论文内容格式不一致,论文参考文献格式不统一等。有的工程硕士论文中不区分别人的工作和自己的工作,混为一谈,不突出重点。

2 原因分析

2.1 学生要端正学习态度

大部分学生考取工程硕士是为了有一个更好的学习平台,能更好的提升自身素质,学成后为企事业单位更好地做出贡献。但是一部分学生有一定的功利目的,或为了评职称、或为了涨工资、或为了升职,只想拿一个文凭。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不认真学习,在做论文过程中不认真做论文,甚至有找人替做论文的现象。

2.2 导师指导不到位

工程硕士论文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对毕业论文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计算机类工程硕士导师实行双导师制,这是一个很好的导师指导体制,可以发挥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双方优势共同指导工程硕士。但是在实际指导过程中这种体制却没有充分发挥它的优势,校外导师基本不起作用,有的学生在提交论文之前临时找一个校外导师。在整个论文阶段,工程硕士和导师联系很少。

2.3 培养单位管理欠缺

高校作为培养的主导单位,应该制定一套完善的,行之有效地过程管理体制,以利于对每个工程硕士培养实行全程监控,确保工程硕士培养质量。要从为国家培养高层次人才的角度去重视这个问题,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不能把工程硕士办成一个产业,一味扩大规模,追求效益,而忽视了质量。

2.4 企事业单位应重视

工程硕士所在企事业单位应加强对人才培养的扶持。工程硕士所在企事业单位作为工程硕士的实际使用方,对高层次人才有需求。企事业单位应该为自己单位人才培养提供相应的配套措施,比如给予一定的脱产学习时间,尽早为工程硕士配备校外导师等。

2.5 培养单位和企事业单位配合不到位

企事业单位需要人才,派遣相关员工到高校参加工程硕士学习,高校收取一定的费用,为企事业单位培养人才。这是一个很好的纽带,给培养单位和企事业单位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合作机会。只有双方联合培养,才能真正培养好工程硕士。但实际工作中,培养单位和企事业单位配合较少,基本处于脱节状态,没有充分发挥双方的优势。

3 应采取的措施

采取培养单位、企事业单位、导师(校内导师和单位导师)、学生等多方面齐抓共管,提高工程硕士论文质量和工程硕士培养质量。

3.1 学生自身

选题时,多阅读相关文献,对论文的国内外研究工作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了解在相关方面国内外研究已到达何种水平。多思考别人已经研究的问题我们能否改进或采用其它方法能更好地解决,别人研究的问题我们能否加以拓展,别人在其它研究中所采取的方法和技术能否应用到我们的研究中改进我们的工作。尽量做一些带有技术创新、应用创新和理论创新的工作,不要做一些重复性的简单研究工作。

学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要注意将别人的研究工作和自己的研究工作分开,首先阐述别人的研究工作,然后重点阐述自己的研究工作及自己的研究工作与别人的不同和创新。

在写作过程中提高规范意识,按照培养单位要求的规范格式来写,参考文献在论文正文的引用位置一定要标出,参考文献引用位置要与引文内容一致。英文翻译一定要合乎语法规则,专业名词一定要使用恰当。

3.2 导师职责

指导老师负责工程硕士毕业设计和学位论文的撰写工作。导师的指导、监管和治学作风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

工程硕士实行双导师制,由校内导师和企事业单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校外导师共同负责。这样做的目的是根据工程硕士在职的特点, 充分发挥校内老师理论知识扎实和校外导师有实际项目经验的各自优势,保证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现状是双导师制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培养单位在选拔工程硕士导师时应当注重工程硕士和学术学位研究生的不同。在遴选时使用不同的遴选条件,在工程硕士校内导师遴选时要注重学术水平和实际项目经验并重,尽量选取两者兼而有之的作为工程硕士导师。不要把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导师不加遴选直接作为工程硕士导师,这样做没有注意到工程硕士和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特点的不同,不利于工程硕士质量的提高。没有实际项目经验的导师指导工程硕士是不合适的,但指导高校教师可以。

工程硕士校外导师的遴选现在没有完善的机制。培养单位应该和工程硕士所在企事业单位一起做好这项工作。根据工程硕士所在企事业实际情况确定遴选标准。工程硕士的培养对企事业和培养单位都是有利的。企事业单位可以提高自身人才素质的提高,培养单位可以提高工程硕士培养质量,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工程硕士校外导师应选择企事业单位中实际参加项目的高级技术负责人,由培养单位应该和工程硕士所在企事业单位共同遴选,发放聘任证书并给予较好的待遇。

工程硕士、校内导师、校外导师在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写作期间应经常互动,交流意见,共同提高毕业论文质量。虽然身处异地,但互联网和移动电话技术的普及,使得异地在线交流完全没有问题,尤其是对计算机类工程硕士,语音聊天、视频聊天、电子邮件、飞信等为异地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3.3 培养单位和企事业单位联合培养,规范论文过程管理

培养单位应和企事业单位共同努力,规范培养流程,对论文的整个过程进行规范管理。

1)开题答辩

开题是论文工作的开始,是学生在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指导下完成选题和调研,写出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后进行的工作,开题工作目的是对学生选题的内容、研究方案、可行性、难度、工作量、先进性等进行评估,提出建议,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题目。

开题工作应由培养单位和工程硕士所在企事业单位统一组织,开题小组由非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在内的其它校内、校外专家参加,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列席旁听,可以参与讨论。开题工作要召开专门的会议,学生先对自己选题的内容做阐述,然后开题小组的校内、企事业单位专家提问,提出意见和建议。选题不合格者不能进入论文阶段。开题工作要当场形成集体评议,开题小组专家、校内导师、校外导师、学生本人要在集体评议书上签字确认。学生的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开题的集体评议书培养单位、学生所在企事业单位、校内导师、校外导师、学生本人各留一份存档。

2)论文工作

论文工作应在两位导师指导下由学生本人完成。在论文完成过程中要求学生、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定期(每周一次)交流,交流阶段性的进展、在论文完成中遇到的问题、商讨解决方案。不需要每次都见面交流,可以共同通过网络交流。每次交流要形成论文定期工作报告,内容包括论文进展、期间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案等。论文定期工作报告学生、校内导师、校外导师、培养单位、学生所在企事业单位都要存档,作为对学生、校内导师、校外导师考核的依据。

3)论文

剽窃别人论文、科技成果属于学术不端行为,必须防止。为防止剽窃论文等不良学术行为,一些部门开发了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软件。培养单位应当购买相应软件,学生提出论文答辩申请后要求学生提交电子版学位论文并使用防剽窃软件对学位论文进行。发现抄袭行为,不允许答辩,培养单位和学生所在企事业单位要根据情况对学生和校内导师、企事业单位导师予以处罚。

4)论文盲评

论文写作完成后,答辩前培养单位要组织学生论文盲评,盲评一般要两份论文,为了盲评效果少受其它因素影响,最好两份都校外盲评。盲评两份都不及格,不能答辩,根据盲评意见继续修改论文。盲评两份都合格,可以参加答辩。盲评一份合格,另一份不合格,要再送第三份盲评,第三份盲评不合格,不能答辩,第三份盲评合格,可以参加答辩。所有盲评意见反馈给学生、校内导师、校外导师,培养单位、学生所在企事业单位备案存档。

5)论文答辩

论文答辩是论文阶段的最后一个环节。答辩由非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在内的其它其它校内、校外专家参加。首先由学生针对论文内容陈述,然后专家提问,学生回答,最后专家根据论文写作情况、答辩情况、培养单位提供的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开题报告集体评议书、论文定期工作报告,综合后给学生论文成绩。论文成绩不能仅仅根据学生的论文和答辩给出。论文工作是一个过程,应该结合论文整个过程的各个阶段给出论文成绩,这样才更加合理。从论文的整个过程中才能发现论文工作的整个轨迹,才能发现学生写出的论文是否是学生本人所作,是否是学生本人的创新。答辩形成集体决议,由答辩专家集体签字。培养单位、学生所在企事业单位、校内导师、校外导师、学生本人各留一份存档。

6)加强考核制度

对导师的考核。培养单位和企事业单位应当联合对校内、校外导师考核,对指导认真,水平高的导师应予以奖励,鼓励先进,发挥榜样的力量。对不认真负责,水平较差的导师应予以惩罚,甚至取消导师资格。

对学生的考核。对于学习认真,成绩优秀,论文质量高,为企业解决了生产实际问题,产生了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学生予以奖励。对不认真学习,成绩较差,论文有抄袭,找别人做论文等不良学术行为的学生应予以惩罚,甚至取消学籍。

培养单位和企事业单位应积极总结计算机类工程硕士培养工作中的不足,借鉴优秀工程硕士培养单位的先进经验。把现有工程硕士教育办好,提高工程硕士论文质量,提高工程硕士培养质量,使工程硕士真正得到企事业和社会的肯定和欢迎。

参考文献:

[1] 王伟,吴信岚.从学位论文的引文分析看环境工程硕士的文献需求[J].情报探索,2010(10):79-82.

[2] 郑林华,袁继兵,向良军,等.对指挥型工程硕士学位论文指导工作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0,33(2):44-46.

[3] 王霁,杜Z.工程硕士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成因分析[J].理工高教研究,2010,29(5):86-89.

[4] 刘伟,郑永果,闫春.提高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几点问题的探讨[J].才智,2008(5):7-14.

[5] 周文辉,张爱秀,刘俊起,等. 我国高校研究生与导师关系现状调查[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9):7-14.

[6] 徐玲芳.社会服务视角下的工程硕士教育质量标准[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9(3):53-54.

项目工程硕士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工程硕士;质量评价;质量标准;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TP311.5-4

1 存在的问题与质量评价度量模型

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论文质量评价与实际评审时存在很大的差异性,由于在实际评审中不能客观的对论文作出合理的度量,导致整篇论文无法发挥出他实际所拥有的价值。比如,科技论文本身就是一种纯理论性文章,但是书写的时候就要求选题来自于科学实践、结论准确、并且应用性较强。而对于论文质量度量标准要求则是:技术先进、内容丰富,运用基本的理论知识、专业的技术和科学的方法。结构清晰,有一定的创造性和针对性,逻辑清楚,社会评价较高等等。但是在实际的论文质量评价上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注意:(1)在论文质量要素的选取上过于普通、抽象与虚拟,所以在表达上很难形象、新颖、且直观的体现出表述对象的真实状况。(2)对质量要素的审判,用标志性的事件、交付物的成果和质量要素的度量进行评价,使抽象的评论更加具有了抽象的意义。(3)质量要素的度量和评价是固定的,它缺乏了对事件的实际性分析,当给予准确的评分时就会错误的判断了它本身所特有的价值。

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可能原因有两个,一个就是制定者在制定时考虑到论文的多样性,如果过于细致的标准会限制作者的发挥,所以对论文的评论标准范围就加大了,准确程度减小,致使以上的问题同时也随之出现。另一方面就是标准制定者对软件硕士论文的发展方向和内容的判定不能作出准确的判定,所以很难掌握论文的度量标准,最终导致不能制定出确切的标准。

要想解决论文评审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本文通过软件工程硕士论文这一特定的对象,建立了一个新的论文质量评价模型,以用来解决论文评审中所产生的问题:首先,要将不同种类的论文进行严格的分类。其次就是对论文进行分析,找出论文必备的基本结构。再就是要找出论文中的论述对象,并对其论述进行分析与评估。最后,也就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在论文找出最终的质量评估要素的度量方法,将其转化成成绩的形式得出最后的评价标准。

2 论文的分类

要想对软件工程硕士论文质量作出准确的评价和度量,首先就要明确论文是哪一种类,我们研究的是软件工程硕士论文,那就可以将其划分为软件技术研究和软件工程项目二类。在将论文确定类型之后,我们对论文就有了一个明确的评价标准,从而相应的也就找到了合适的评价标准,就可以对其对象作出真实、客观的评论。

3 论文的基本要求

对软件工程论文进行分类,可以确定论文的大致写作方向可以向工程项目类毕业论文,有了明确的方向之后就可以着手进行写作。要想写好一篇论文就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从而会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

3.1 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度。事先了解项目的一些相关信息,例如:研究的背景;研究的问题;以及研究的目标描述,还要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考察,了解学生对他们所在的行业领域的业务知识和领域的链接等问题,同时也是考察他们对其了解的范围和深度,也就是考察他们对论文课题的掌握水平。

3.2 技术水准。通过对学生论文水平的技术分析,可以看出一个学生在遇到问题时的解决能力,这里考验了学生在运用技术方法,使用工具的能力和具体方案,在这里,不仅需要他们要亲身的实践,更多的是学习到更多有关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3.3 完成能力。通过学生对项目的关键技术的实际实施过程,对学生遇见专业技术上的问题时的解决能了和取得的成就,分析学生所具有的实际能力。

3.4 实施能力。通过学生的项目实施过程报告,对学生在遇到关键技术解决方案的实现作为基础,组织实施软件工程项目的过程管理和对其的控制能力。

4 质量要求及论文的度量标准级模型建立

根据以上论文内容涉及到的四个相关要求,我们相应的将四个要求进行分解,更加细致的解释每一项的质量度量要素,提供给论文评审时进行分析与评价。

4.1 项目研究的背景与目标。

先要对其进行领域背景的描述,然后再对领域问题解决的状况和关键问题进行分析,在确定之后,就要设计项目的技术方案的思路与设计,当各方面都做好之后,再表述一下具体想要达到的目标,和所承担的子目标。这样项目研究的背景与目标就可以了。

4.2 项目技术方案的分析。第一步要对领域问题核心技术的概念进行介绍,概念明确之后也就是第二步领域问题涉及到的历史方面和现状进行描述,这些都是很重要的,因为下一步就要对相关技术和计划方案进行比较与评价,紧接着就是项目技术方案的思路与设计,有了明确的思路才能使论文顺利的进行下去,项目技术方案分析的最后一步就是实现策略,每一步都有了,最终就看实际实施的状况如何。这些步骤环环相扣,使结构更加的紧密。

4.3 项目中关键技术的实施。关键技术在实施中占得成分比较重要,所以关键技术的实施一定要具体描述,本人在解决关键问题中承担了怎样的责任并在实施中的位置和缠身的影响,关键在于,在技术实施中攻破了怎样的难关,同时也要对技术的基础进行描述,和全过程的描述,最后总结项目关键技术的结果和评价。

4.4 项目过程结论报告。报告就是对论文的最后总结,本文是关于对软件工程项目的论文,那么就对范围定义与需求开发过程总结,然后对整个系统架构进行分析,设计一套完整的过程,测试系统实现成果展现全过程,接近结尾写一下项目管理和软件过程的控制,最终,结尾就要做出项目总结并对未来的计划展望。

参考文献:

[1]张家浩.软件工程硕士论文质量评价模型及相关问题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7,11(12):12-14.

[2]杨培涛,谭骏珊,王帅,苏慧.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模型构建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11).

[3]张笑燕,宋茂强.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过程管理与质量控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06(06):34-36.

[4]许长青.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发展评估报告:以华南地区研究型大学为例[J].现代大学教育,2012,05(03):23-25.

[5]王燕芳,缪园.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评教指标的构建及应用――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软件工程硕士为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06(15):21-15.

作者简介:周艳萍(1981.4-),女,云南省昆明市人,软件工程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项目工程硕士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计算机;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2)32-7845-02

学位论文是计算机类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但是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计算机类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出现了一些问题,应引起重视。为了能培养出满足用人单位需求的合格人才,需要找出现阶段影响工程硕士论文质量的因素,并从管理上、制度上、教育过程的各环节上加以改进。

1 影响计算机类工程硕士论文质量的原因

1.1工程硕士进校不离岗的学习方式

工程硕士一般是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在学习的同时要完成单位的工作任务,因此做论文、上课的时间比较紧张。即使节假日等有空,部分工程硕士因忙于家庭等原因,很少把精力放在论文和上课学习中。

1.2 学习意识淡薄

部分工程硕士学习目的主要是想拿文凭,用于晋升职称,涨工资,对于是否学到知识学生自己不重视。出现了部分工程硕士找人做论文、不上课等现象。

1.3 部分用人单位不重视

用人单位是用人的主体,应当对工程硕士的论文、学习素质最重视,但是由于经验不足等原因,有些用人单位没有提供完善的培养体系。主要体现在:(1)未对工程硕士学习和论文情况进行考核,只认学位证,其它不管;(2)对用人单位企业导师不考核,无激励措施,企业导师只是挂名,有的工程硕士只是在答辩前才临时找。(3)在工程硕士论文和上课期间提供方便较少。

1.4 导师指导力度不够

导师是学生论文的重要影响因素。但在实际指导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1)导师缺乏实际工程经验;(2)学生在工作单位,与导师接触少,有的学校导师和学生基本不见面,只在答辩前见面;(3)导师要上课、搞研究,对工学硕士较为重视,对工程硕士不够重视。

1.5 教学学院放松要求

由于工程硕士多为企事业单位职工,管理相对比较困难,因此,专业领域所在学院往往放松对工程硕士论文、教学的要求,不严格管控。造成论文质量下降,教学效果不佳。论文内容空洞,有时尚不及本科生论文,缺课现象,考试抄袭现象时有存在。

1.6 办学学校放松管理

随着工程硕士办学自的下放,各办学学校出于多方面的考虑,希望扩大招生人数,宽进宽出现象普遍存在。(1)为了多招生,放弃生源质量;(2)对学院教学、论文无评估和管控措施。(3)管理人员不专业,很多未受过研究生教育,对硕士的培养过程不了解,自身能力受限,外行管内行。

1.7 教育部门监控不到位

教育部门将工程硕士办学自下放,但工硕管控措施缺乏,无法真正把握各高校的论文、招生、教学的真实情况。

2 提高计算机类工程硕士论文质量应采取的措施

工程硕士的论文和培养质量是教育部门、办学高校、教学学院、校内导师、单位导师、工程硕士等工程硕士培养教育链条上所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所有要素协同工作,每个要素各尽其职,才能真正提高工程硕士论文质量和培养质量。

2.1 企事业用人单位

用人单位要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比如人事部门对单位人员学习给予管理。对单位人员参加工程硕士培养制定规划和具体计划。对参加学习人员提供便利条件和过程管理。(1)为工程硕士提供时间上的保证,减小工作量;(2)为工程硕士提供资金上的支持,例如减小工作量,不扣工资和福利,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报销来回路费和食宿;(3)对工程硕士加强管控措施,保证参加学习人员的学习质量。 如要求学习人员每月提交学习报告,对学习人员学习过程中的出勤和学习成绩及时向培养单位了解情况,定期与培养单位交流每个学习人员的信息,并建立学习人员培养档案, 对学习整个培养过程实施监控和管理;(4)为每个学习人员生在企事业单位中安排优秀高职称人员担任单位导师,对企事业单位导师对学生的指导情况实施过程管理,企事业单位导师要向企业每月提交指导报告;(5)为学习人员提供奖惩措施。对学习过程成绩优异,为企事单位的技术改造、新产品研发、新工艺设计做出突出贡献的学习人员给予奖励, 并为优秀学员交付学费,提供优先晋升的机会。对于不积极学习的学员,不提供优惠条件并提出具体惩罚措施;(6)为企事业单位导师制定奖惩条例。对认真指导的企事业单位导师给予经济上的奖励,优先晋升的机会激励导师悉心指导。对不认真负责的企事业单位导师,取消其资格并制定具体的惩罚措施。(7)协助学习人员根据工作的实际需求选题,最好研究能推进单位技术革新,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开发,为学习人员提供做论文所需的实验条件和实验经费支持,为学习人员做学位论文提供便利条件。

2.2学生个人

学生个人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现代观念,端正学习态度,放弃只拿文凭、涨工资、评职称的功利主义思想, 明确知识经济时代每个人需要终身学习的社会现实和需求。积极主动地提高自身素质,把工程硕士学习作为提高个人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认真学习,虚心向任课老师,企事业导师,校内导师请教,积极主动与他们联系,加强学习交流。

2.3教学学院

教学学院作为工程硕士论文和教学的主要负责单位,应加强管理。(1)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计划。结合每个用人单位和每个学员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计划,课程根据用人单位和学生的情况开设,不能所有工硕,所有用人单位一个培养计划,培养计划的制定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2)选派具有丰富经验的老师担任课程任课教师。高校中的老师理论基础扎实,但实践经验可能存在差距,可以通过聘请校外兼职教师的方法缓解这个问题。(3)对任课老师实行考核和奖惩,根据学生的反应和问卷调查,督导专家听课,对任课老师考评,能者上、劣者下,对教课优秀者增加讲课酬金,对讲课差者取消资格;(4)聘任选拔优秀老师担任工硕导师。将工程硕士导师和工学硕士导师分别遴选,针对工程硕士的特点制定遴选条件,对工程硕士导师的遴选条件要注重实际项目经验。导师在指导学生过程中每月要向学院提交指导报告;(5)对聘任的硕导实施考核和奖惩。根据学生的反映、问卷调查和指导学生论文情况进行导师考评,对成绩优异者增加指导工硕名额,增加酬金,对考核差者取消其资格。(6)学院成立工程硕士指导委员会统一协调制定工程硕士各项规章制度、考核措施,并让每个相关人员了解规定。指导委员会应有本院主要领导,吸收学术专家,用人单位领导、学员参加,广泛征求意见,制定详实的工作条例;(7)建立学员管理档案。对学生从入学、课程教学到论文全程跟踪记录学员各阶段的学习情况以供查阅;(8)学院严格教学管理。要求学生认真上课,缺课过多者不准予参加考试。严格考试纪律,杜绝抄袭现象。,严格批卷,考试成绩差者,不能通过考试。不要让学生认为只要拿钱就能拿到学分;(9)严格论文过程管理。严格执行开题、中期审查、预答辩、盲审、答辩。要求学生每月向学院提交论文进展报告,

2.4办学学校

学校应对工程硕士培养严格要求。(1)学校需要对工程硕士招生严格管理,成绩偏低者不准录取,保证生源质量,不能为扩大招生而不顾学生质量。(2)学校要对各二级学院培养计划的制定、课堂教学情况、导师情况、论文情况坚持定期评估和监控。督促学院提高论文质量和培养质量,树立良好形象。(3)选派对工程硕士培养熟悉的工作人员担任相关管理工作,不要出现外行管理内行的情况。(4)对二级学院根据评估实施奖惩, 对评估优者提供奖励,并扩大其招生规模。对评估较差的学院给予惩罚,限期整改,减少其办学规模或终止其招生。(5)协调学校图书馆为工程硕士提供账户,方便他们在校外访问图书馆资源。

2.5教育部门

政府主管教育的机构应定期对每个学校的工硕招生情况、培养情况、论文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和监控。督促各学校提高办学质量。对各学校进行奖惩,对评估期间培养质量优异的学校给予于肯定、表彰和奖励。对办学质量差的学校给予警告,限制整改或终止办学资格。

计算机类工程硕士论文质量保证体系覆盖工程硕士培养的全过程和工程硕士培养链条的各个环节,各方应积极合作,提高工程硕士论文质量和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家浩.软件工程硕士论文质量评价模型及相关问题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7(22):129-135.

[2] 龚玉玲.影响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核心因素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0.

[3] 刘伟,闫春.多方协同,提高计算机类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22:5474-5476.

项目工程硕士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工程硕士 研究生教育 培养质量 产业需求

【作者简介】 杨波,副教授,长江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祝湘陵,副研究员,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党总支副书记。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103(2013)05-0059-02

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明确了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与工学硕士学位处于同一层次,但类型不同,各有侧重。工程硕士教育制度从建立到发展的整个过程都与国家教育发展目标紧密相连,也成为高校中所有专业学位中规模最大,影响力较大,遇到的问题也较多的专业学位,为更好地适应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复合人才的要求,学者们一直探索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问题。

一、正确认识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质量和特色

工程硕士与工学硕士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皆是解决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但区别在于二者设置的背景、指导思想、培养对象、培养方式及培养目标等不相同。一是,工学硕士是能够适应社会各方面整体需求,为教学、企业及社会培养通用型人才,主要来源是应届毕业生。而工程硕士是为企业培养人才,提升企业人力资源水平,以企业需要为准绳,为企业培养特定型、应用型人才,主要来源为优秀在职人员;二是,工学硕士解决的是工程实际中存在的理论问题,追求理论研究的探索和创新,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风险性;而工程硕士解决的是工程中的实际问题,对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具有实现性和见效性,追求的是效益;三是,工学硕士立足于培养学术型和研究型人才,为进一步充实教学科研领域高层次人才及高校博士生生源,而工程硕士立足于为企业培养不离岗的复合型与应用型的人才,为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服务,满足企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二、把握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质量和特色的三个环节

高校应根据自身设置工程硕士的特色,将工程硕士的质量贯穿于整个过程,具体分为三个环节:招生、培养和学位论文三个环节。

在工程硕士招生中,首先应坚持招生条件中学位要求、工作实际经验要求及单位推荐材料等要求;二是,必须通过全国工程硕士入学考试要求;三是必须通过高校综合面试要求。这三方面构成工程硕士入学质量的基本保障。前一个条件是基础,后两个条件工程硕士培养质量提高的必要条件。在工程硕士招生中应综合考虑这些条件,重视综合面试考察学员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察学生对所从事的工程事业的责任感和热爱程度。

在工程硕士培养阶段,课程培养是重要环节,也是时间最长、影响的最大的环节。这一阶段中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课程设置、课程教学、课程实验、专题研讨、学术讲座等多种形式,补充工程硕士科学知识、技术手段、技术创新、实验手段、实践应用、检测方法等,特别是在实际工作的中涉及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提高工程硕士解决企业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企业在技术改造、技术创新等方面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高校应在该阶段结合工程硕士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要求及学生的思维特点等,构建适合工程硕士的教学框架,包括专业方向选取、教材定制、课程设置、教学方式选取、考评体系建立等,强化学生优势,建立高校具有特色的工程硕士培养方式。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阶段是专业硕士培养质量的综合体现,综合反映工程硕士理论联系实际解决企业具体工程问题的能力。学位论文应集中于工程实际问题,为企业工程服务,从选题、开题报告、论文撰写、论文审阅等环节入手,尊重企业专家和高校教授的意见,根据工程领域特点和企业实际需求制定原则性的论文规范和评审标准,使工程硕士能够成为高校独具特色的专业学位并满足社会企业需求,得到社会广泛认同。

三、与产业需求对接的工程硕士创新培养机制构建

(一)企业参与项目设计

高校工程硕士的招生应该直接与重要产业、行业相结合,与企业合作,从招生开始就与委托培养单位商谈企业需求,深入了解学生的原有基础,及委托单位期望高校在哪些能力方面加强培养,高校可与具体委托单位在学生培养方案、课程设计、培养方式及论文研究方向展开研讨,形成双方认可的培养方案与工程项目实施计划,把企业需求全面纳入高校工程硕士培养的全过程中,有针对性培养工程硕士,提高高校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补充委托单位人才需求,提升委托单位行业竞争力。

(二)面向产业、行业需求的师生互动教学

在高校工程硕士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很好地发动学生之间互动和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共同提高。高校可根据工程硕士学生的自身各自的特点,建设一支经验丰富、结构合理的教学师资和导师队伍,加强专职和兼职教授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并在开展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特点,创新教学模式,改善教学方式,开展师生互动。通过师生互动使得教师与学生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逐步达成默契,教师根据学生自身需求、委托单位需求及时调整课程内容,面向工程相关产业、行业所需人才重点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三)论文研究工作要理论与实际工程问题交融

一是,采取双导师指导方式:高校在工程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方面应采用双导师的指导方式,除高校教授对学生理论教学外,还需为学生配有一名来自工程业界具备高级技术职称的导师。高校导师负责学生的课程学习、课程设计及实验、论文选题、开题报告、中期考评及论文的理论构建等部分,业界高级技术导师主要负责学生学位论文中工程实践、工程管理、论文的实践部分,并与校内导师协商确定学生的论文选题。通过双导师制度,使得工程硕士论文选题、论文研究等密切与行业实际相结合,与委托单位实际工程问题相结合,切实解决工程实际。二是,高校提供论文选题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工程硕士论文应本着源于工程、服务于工程的原则,以工程相关产业、行业、企业发展为方向,从论文选题、开题报告、中期考评、论文评审及论文答辩等环节严格把关,结合委托单位意见和高校导师与校外导师意见,鼓励学生直接从相关工程领域的生产实践中选取论文研究方向,或者选取具有明确应用价值的课题;同时,高校导师和校外导师应注意论文选题的技术难度、前沿性和论文工作强度,本着达到培养学生具备综合运用工程理论、方法、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提升的目的。坚持“工程性、实践性、应用性”相结合的原则,指导和评价工程硕士论文,力求每篇工程硕士论文都具备各自的特色。

(四)产学研合作的项目反馈

工程硕士项目的评价和反馈系统,主要有三大渠道:一是工程硕士毕业生的信息反馈,高校应定期与工程硕士毕业生联系,了解在校学习对他们工作能力提升的具体情况,以及培养不足之处和社会需求发展动向及时反馈于高校;二是委托单位的信息反馈,通过与工程硕士委托单位联系,了解工程硕士的在校培养是否有助于提升单位工程实践能力及竞争力,及提升程度如何、还需在哪些方面改进;三是联合培养项目组的信息反馈,鉴于校企联合的工程硕士培养是长期的项目,校外高级技术导师也会及时反馈信息,共同调整工程硕士培养方案,以提升工程硕士培养效果。

参考文献:

[1] 袁文霞,王其东,李军鹏.基于“产、学、研、用”的工程硕士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研究生教育研,2011,(10).

[2] 王钰.清华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2).

项目工程硕士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项目管理 工程硕士 学位论文 选题

论文选题是开展毕业论文研究的起点,也是做好论文的关键。题好一半文。一篇毕业论文的质量受制于多种因素,而选题是否得当起着至关重要的基础性作用,甚至决定着论文的成败。目前,项目管理工程硕士毕业论文选题中存在诸多问题,不仅影响了论文的进度,而且降低了论文的质量,急需加强指导。

1.项目管理工程硕士毕业论文选题存在的问题

1.1前期准备不足,仓促选题。

由于攻读项目管理工程硕士的人员均为在职人员,工作与学业要同时兼顾,学生平时大都在单位,在校时间短,与导师的交流少。由于自身缺乏系统性的学术性研究,对学位论文开题的重要性不了解,有的甚至不重视,对选题的研究范围、难度、特点等知之甚少,且缺乏与导师的沟通,导致开题后论文撰写困难重重,一筹莫展,有时甚至推倒重来,严重影响论文撰写。

1.2选题太大太难,力不从心。

选题太大是指选题涉及面太宽,以学生的能力和所学知识在规定时间内很难完成。选题太大往往造成搜集材料过多,千头万绪,不得要领,文章显得凌乱,分析不透彻,大而空,没有深度,没有创新。选题太难是指学生没有正确评估自己的综合能力及客观条件的制约,题目超出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知识领域,造成写作中力不从心,常常半途而废,浪费时间。

1.3选题不在项目管理领域。

项目管理工程硕士论文选题要求应解决一个(或以上)完整的项目管理问题。从目前项目管理工程硕士论文选题来看,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类:一是论文拟解决的问题是技术问题,而不是管理的问题;二是论文拟解决的是日常运作存在的一般管理问题,而不是项目管理的问题,不属于项目管理领域。

2.项目管理工程硕士毕业论文选题的原则

2.1结合岗位实际。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不能盲目求新,要根据学生的工作实践、研究需求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从基础性的题目起步,适当运用新的技术路线,研究解决工作实践中的项目管理问题,且研究要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先进性。这样做,导师能够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对论文撰写有更好的指导,学生对论文撰写也更有信心,有利于毕业论文的顺利完成。

2.2题目大小适中。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切忌太大太难,超出学生的研究能力范围,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或不能高质量地完成。如《××装备研制项目管理研究》题目就太大,其研究内容至少包括五大项目管理过程和十大项目管理知识领域,每一过程和领域只能泛泛而谈,达不到硕士学位论文的水平。要选择小一点的题目做,以小见大,如《××装备研制项目进度管理研究》,这样有利于把研究做细做实。但也不能太小,太小不好展开,同样难以达到学术论文的要求。

2.3参考资料丰富。

一篇好的学位论文,一定要有大量的信息资料支撑。资料缺乏,很难写出有分量的论文。因此,工程硕士在选题时一定要考虑自己是否能够比较容易地获得相关的资料,如果所选的课题在资料的查找上有困难,这样的选题也是不可取的。导师在指导项目管理工程硕士确定学位论文选题时,要根据资料搜集的难易程度,确定选题的方向。

项目管理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除要考虑上述条件外,还要考虑使用设备、器材、时间、经费等客观条件。如果完成论文需要的设备和经费得不到支持,或完成时间可能会超出完成学位论文的最长时限,这样的选题也是不可取的。

3.加强项目管理工程硕士毕业论文选题的对策

3.1加强训练,打好基础。

学校在毕业论文开题前,应结合项目管理工程硕士专业的特点,开展选题方法和文献检索等集中培训。通过培训,使学生把握项目管理工程硕士毕业论文选题的基本原则、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导师在学生学习专业课期间应指导学生边学习、边思考、边查资料,根据学生所学知识点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结合点,为论文的选题打好基础。

3.2注重积累,加强沟通。

毕业论文选题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需要不断积累。项目管理工程硕士都有一定的工作经验,除了学习好专业课程外,平时要多查阅本专业相关报纸、期刊等,了解本专业理论研究现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随时记录自己的感悟,为日后毕业论文选题奠定基础。在确定选题过程中要与导师经常沟通,尽量使论文选题体现出自己的优势。

3.3立足本职,提升价值。

根据全国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教育协作组的指导性培养框架要求,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毕业论文选题应来源于生产实际,并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和应用价值,能解决项目管理相关的一个(或以上)完整问题,其论文研究不一定要追求理论意义,但一定要具备较高的实际价值。项目管理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应与其所从事的工作结合起来,这样有利于利用工作经验和资源(如领导和同事的支持)开展论文撰写,工程硕士结合自身工作和经验选题,有助于形成清晰的选题思路,总结实践经验,并通过论文研究上升到理论高度。同时,研究成果对本职工作和所在单位有应用价值,对所在行业有贡献。

参考文献:

[1]田凤权.管理类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有关问题探讨[J].现代职业教育,2016(7):58-59.

[2]景宗彩.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学位论文选题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148-149.

[3]田爱香.浅谈因材施教在毕业论文选题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时代教育[J].2016(7):198,202.

项目工程硕士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

[中图分类号]G64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9-0125-03

1 引 言

我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从1984年试点工程类型研究生开始,已经从9个培养单位、10个工程领域、年招生1千多人,发展到2010年的241个培养单位、40个工程领域、年招生8万多人、在校生21万余人。在这种趋势下,如何保证我国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学位论文是工程硕士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工程硕士综合素质和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通过对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的研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水平,这不仅有利于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提高,而且也有利于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长远发展。

对于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评估,国内外学者进行了相关的探索研究,其中张士峰探讨了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中学位论文选题及论文指导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应建立一套完备的评价准则和责任体系来评价工程硕士论文合格与否。王庆金等构建了工程硕士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工程硕士教育质量进行了评价。黄秋萍对影响工程硕士论文质量的因数进行了分析,提出需明确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评审标准,完善评价体系。李庚建立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体系。肖立山研究指出端正态度,制定科学标准,精确评分,公正评比,以评促进,加强监督,确保长效是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估工作实践的经验,是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估工作必须注重的环节。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学者关于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理论探讨与指标体系建立两方面,而在对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的定量分析却为罕见。鉴于学者对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评估大多是定性评价的方式,专家评阅标准各不一致,导致论文评估时的主观性很强,论文的质量优劣难辨,缺少一定的客观性和可靠性。同时,评审专家在评阅论文时存在一定的模糊性。下文选择层次分析法(AHP)与模糊综合评价对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进行评估。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一种解决多目标复杂问题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决策分析方法,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分析目标准则体系层次间的非序列关系,有效地综合测度决策者的判断和比较。模糊综合评价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价方法,该综合评价法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即用模糊数学对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事物或对象作出一个总体的评价,具有结果清晰、系统性强的特点,能较好地解决模糊的、难以量化的问题,适合各种非确定性问题的解决。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的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能够使评估更合理,更符合客观实际,从而提高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评判结果的准确性。本文在全国工程硕士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论文评审参考标准的基础上,通过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然后利用模糊综合评价对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体系的各指标进行定量化分析,最后通过实例分析解决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的问题。

2 基于AHP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构造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模型的构建是基于AHP以及模糊综合评价理论。先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估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再通过模糊综合评价对该体系进行综合评价,最后根据最大隶属度原理得出最终结果,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建立评价指标集

据全国工程硕士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论文评审参考标准,建立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体系。按照模糊综合评价理论,在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体系的基础上建立评价指标集:

步骤2:确定评估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

评估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可以通过AHP来确定。首先,构造判断矩阵。利用1~9比例标度,对在同一准则的元素进行两两比较评分,在xi与xj之间比较赋值,其中xij代表i指标对j指标的重要性。其次,计算各指标的权重。通过比较赋值,可以得到若干个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专家将其转化成一个综合判断矩阵,通过特征向量法来计算判断矩阵的排序向量,从而可以得到各指标的权重。如果构建的判断矩阵为A如下,求得矩阵的最大特征根λmax,并对这个特征向量进行归一化。

最后,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由于各人偏好以及知识水平的差异,难以确保评价者对多因素评判的思想逻辑的一致性,因此为了保证层次单排序的可信性,需在得到λmax后,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即计算随机一致性比率:

其中RI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当CR

步骤3:确立一个评价等级集

根据实际情况及计算量大小,将指标评语分为若干个级别,建立评语等级:

步骤4:明确隶属关系并建立模糊矩阵

通过采用德尔斐法对各评估指标所隶属的评语等级进行考察,从第i个指标对第j个评语等级vj的隶属度rij,由此得出第i个因素u1的单因素评判集ri=(ri1,rr2,…,rin),那么m个单因素的评判集就构造出一个总的评价矩阵R:

3 实例分析

本文通过AHP和模糊综合评价对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研究类论文)质量进行评估,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建立评价指标集

在全国工程硕士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论文评审参考标准(研究类论文)的基础上,本文从以下八个方面建立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体系,如下图所示。评价指标集U用向量形式表示为:

步骤2:确定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

本文中,作者邀请了多位工程硕士领域专家与教育专家给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体系中各指标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评分。然后,利用加权算数平均综合向量法确定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如表1所示。

步骤3:确立一个评价等级集

依实际情况及计算量大小,本模型将待评价的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等级分为5个级别,建立评语等级:

步骤4:明确隶属关系并建立模糊矩阵

文中以某篇工程硕士学位论文为例,采用比值法确定单因素的隶属度,即每一级所占的数目与该指标所有评价项目总数之比为该评价指标的隶属度,详细的评价情况如表2所示。由下可得到指标的隶属度为: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上述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属于(优,良,中,较差,差)的模糊隶属度为(0.1349,0.5044,0.3607,0,0),根据模糊综合评价求解的最大隶属原则,我们可以确定工程硕士论文质量评估的结论为良。

4 结 论

针对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的问题,本文提出AHP和模糊综合评价的论文质量评估模型,该模型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对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体系中各指标的量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杜绝评审专家在学位论文质量评估中的片面性。同时,本文充分考虑了评估系统的模糊性,运用模糊评价对论文质量进行评估,能够真实的反映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水平,使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更加科学客观。该评估模型在实际运用中,可实现软件化,即用计算机编程对数据进行统一处理,从而达到简化操作,提高使用效率的目的,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此外,该评估模型在其余类型的论文质量评估中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士峰.工程硕士培养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8,31(1):81-82.

[2]王庆金,王炬香,孔燕,等.基于灰色系统的工程硕士教育质量综合模糊评价[J].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1(4):99-103.

[3]黄秋萍.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及解决途径[J].理工高教研究,2008,27(4):72-74.

[4]李庚.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估标准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09(8):344-345.

[5]肖立山.对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评估的几点认识[J].石油教育(双月刊),2009,22(3):73-75.

[基金项目]全国工程硕士教育研究项目“基于多支撑平台协同运作的高质量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09-ZX-064)。

项目工程硕士论文范文第7篇

本文作者:刘伟闫春工作单位:山东科技大学

工程硕士的论文和培养质量是教育部门、办学高校、教学学院、校内导师、单位导师、工程硕士等工程硕士培养教育链条上所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所有要素协同工作,每个要素各尽其职,才能真正提高工程硕士论文质量和培养质量。企事业用人单位用人单位要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比如人事部门对单位人员学习给予管理。对单位人员参加工程硕士培养制定规划和具体计划。对参加学习人员提供便利条件和过程管理。(1)为工程硕士提供时间上的保证,减小工作量;(2)为工程硕士提供资金上的支持,例如减小工作量,不扣工资和福利,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报销来回路费和食宿;(3)对工程硕士加强管控措施,保证参加学习人员的学习质量。如要求学习人员每月提交学习报告,对学习人员学习过程中的出勤和学习成绩及时向培养单位了解情况,定期与培养单位交流每个学习人员的信息,并建立学习人员培养档案,对学习整个培养过程实施监控和管理;(4)为每个学习人员生在企事业单位中安排优秀高职称人员担任单位导师,对企事业单位导师对学生的指导情况实施过程管理,企事业单位导师要向企业每月提交指导报告;(5)为学习人员提供奖惩措施。对学习过程成绩优异,为企事单位的技术改造、新产品研发、新工艺设计做出突出贡献的学习人员给予奖励,并为优秀学员交付学费,提供优先晋升的机会。对于不积极学习的学员,不提供优惠条件并提出具体惩罚措施;(6)为企事业单位导师制定奖惩条例。对认真指导的企事业单位导师给予经济上的奖励,优先晋升的机会激励导师悉心指导。对不认真负责的企事业单位导师,取消其资格并制定具体的惩罚措施。(7)协助学习人员根据工作的实际需求选题,最好研究能推进单位技术革新,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开发,为学习人员提供做论文所需的实验条件和实验经费支持,为学习人员做学位论文提供便利条件。

学生个人学生个人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现代观念,端正学习态度,放弃只拿文凭、涨工资、评职称的功利主义思想,明确知识经济时代每个人需要终身学习的社会现实和需求。积极主动地提高自身素质,把工程硕士学习作为提高个人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认真学习,虚心向任课老师,企事业导师,校内导师请教,积极主动与他们联系,加强学习交流。教学学院教学学院作为工程硕士论文和教学的主要负责单位,应加强管理。(1)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计划。结合每个用人单位和每个学员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计划,课程根据用人单位和学生的情况开设,不能所有工硕,所有用人单位一个培养计划,培养计划的制定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2)选派具有丰富经验的老师担任课程任课教师。高校中的老师理论基础扎实,但实践经验可能存在差距,可以通过聘请校外兼职教师的方法缓解这个问题。(3)对任课老师实行考核和奖惩,根据学生的反应和问卷调查,督导专家听课,对任课老师考评,能者上、劣者下,对教课优秀者增加讲课酬金,对讲课差者取消资格;(4)聘任选拔优秀老师担任工硕导师。将工程硕士导师和工学硕士导师分别遴选,针对工程硕士的特点制定遴选条件,对工程硕士导师的遴选条件要注重实际项目经验。导师在指导学生过程中每月要向学院提交指导报告;(5)对聘任的硕导实施考核和奖惩。根据学生的反映、问卷调查和指导学生论文情况进行导师考评,对成绩优异者增加指导工硕名额,增加酬金,对考核差者取消其资格。(6)学院成立工程硕士指导委员会统一协调制定工程硕士各项规章制度、考核措施,并让每个相关人员了解规定。指导委员会应有本院主要领导,吸收学术专家,用人单位领导、学员参加,广泛征求意见,制定详实的工作条例;(7)建立学员管理档案。对学生从入学、课程教学到论文全程跟踪记录学员各阶段的学习情况以供查阅;(8)学院严格教学管理。要求学生认真上课,缺课过多者不准予参加考试。严格考试纪律,杜绝抄袭现象。,严格批卷,考试成绩差者,不能通过考试。不要让学生认为只要拿钱就能拿到学分;(9)严格论文过程管理。严格执行开题、中期审查、预答辩、盲审、答辩。要求学生每月向学院提交论文进展报告。

办学学校学校应对工程硕士培养严格要求。(1)学校需要对工程硕士招生严格管理,成绩偏低者不准录取,保证生源质量,不能为扩大招生而不顾学生质量。(2)学校要对各二级学院培养计划的制定、课堂教学情况、导师情况、论文情况坚持定期评估和监控。督促学院提高论文质量和培养质量,树立良好形象。(3)选派对工程硕士培养熟悉的工作人员担任相关管理工作,不要出现外行管理内行的情况。(4)对二级学院根据评估实施奖惩,对评估优者提供奖励,并扩大其招生规模。对评估较差的学院给予惩罚,限期整改,减少其办学规模或终止其招生。(5)协调学校图书馆为工程硕士提供账户,方便他们在校外访问图书馆资源。教育部门政府主管教育的机构应定期对每个学校的工硕招生情况、培养情况、论文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和监控。督促各学校提高办学质量。对各学校进行奖惩,对评估期间培养质量优异的学校给予于肯定、表彰和奖励。对办学质量差的学校给予警告,限制整改或终止办学资格。计算机类工程硕士论文质量保证体系覆盖工程硕士培养的全过程和工程硕士培养链条的各个环节,各方应积极合作,提高工程硕士论文质量和培养质量。

项目工程硕士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 创新型人才 工程硕士 专业实践 学位论文 考核体系

一、加强工程硕士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环节考核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

为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具有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迫切需要,自1997年起,我国开始设置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主要面向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培养掌握某一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独立担负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在工程硕士培养中,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两个环节尤其重要。2009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专业实践是重要的教学环节,充分的、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培养单位要对研究生实践实行全过程的评价考核,确保实践教学质量。学位论文是工程硕士培养的必要环节之一,是评价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主要指标,通过解决专业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实现培养工程硕士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工程硕士职业素养的目标。

因此,加强对工程硕士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环节的考核评价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更好地促进工程硕士重视专业实践和论文写作,促进工程硕士能力得到更全面的锻炼和提高,促进工程硕士工程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和提高。

二、构建全日制工程硕士实践环节考核体系

专业实践贯穿课程教学和学位论文两项工作,是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的核心环节。因此,加强对实践环节的考核,才能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真正将理论与实践、学术与工程结合起来,实现专业实践教学目标。

然而,目前工程硕士实行校内课程学习和企业专业实践分段式培养,受限于企业导师的责任心、重视度等因素,学生专业实践存在指导不力、监管不足、考核缺失等问题。特别是专业实践考核,形式化现象较突出,一般是由学生在实践结束时撰写一份实践报告,校内外导师根据报告给定成绩。这种方式的考核并不能真正衡量工程硕士的工程经验和实践能力。因此,亟须构建科学有效的专业实践考核体系。

1.严格专业实践考核,凸显专业实践重要性。

对工程硕士专业实践考核以提升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导向,将工程理论运用情况、工程技能掌握情况、实践计划完成情况等作为主要考核内容,重点考核学生通过实践是否掌握了从事实际工作所必需的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是否提高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专业工作的能力等。对专业实践的成绩评定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成绩合格及合格以上者,取得相应学分,成绩不合格者,必须重新参加实践学习。研究生实践成绩记入研究生个人成绩档案。凡实践成绩不合格者,不允许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2.明确校内外导师考核职责,加强实践监管。

专业实践环节实行“双导师制”,校内外导师成立联合指导小组,共同研究和解决专业实践环节出现的问题,充分发挥校内导师在理论知识、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和企业导师在工程实践经验方面的优势,使工程硕士在学术水平和实践水平上得到全面提高。在专业实践过程中,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之间应建立常态沟通渠道,保证信息共享、交通畅通,形成有效的实践环节指导和监管机制。研究生根据企业实践情况,按时填写实践周志,总结实习经验和心得,并按月提交给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评阅;两位导师根据实践周志对学生进行考评,全面了解实践过程,及时调整实践内容及进度,共同完成高质量的实践教学任务。

3.过程考核与终期考核相结合,提高考核全面性。

对专业实践的考核应由过程考核和终期考核综合评定。过程考核主要以研究生实践工作量、出勤情况、实习周志、工作表现及态度等为考核依据;终期考核主要以实践报告、企业导师考核鉴定材料、实践单位意见等为考核依据,校内组织实践学习成果汇报会,校内外导师及同行专家参照研究生详细记录的实践内容、实践过程、实践体会、实践成果等情况进行最终的考核。通过对工程硕士实践环节的过程考核和终期考核相结合,既可以加强对研究生的监管,强化实践效果,又可以充分保证专业实践考核的全面性、科学性、合理性。

三、构建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环节考核体系

学位论文是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主要环节。作为一种检验手段,学位论文评价既是对工程硕士学习成果和创新能力的综合衡量,又是对其实践能力、工程经验及职业素养的全面测评。因此为保证学位论文的质量,应加强质量把关。

1.加强论文工作监督,实行全程考核。

由于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分企业专业实践和返校集中撰写两个阶段,为提高学位论文质量,必须加强论文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对论文选题、中期检查、论文评审、论文答辩等环节进行全程考核。

高校应通过组织开题报告论证会,成立由校内外导师、同行专家组成的审核小组,对工程硕士论文选题、研究内容、研究方案等进行论证并提出修改意见,开题报告通过者方可进入论文撰写阶段。其后,高校应组织考核专家针对论文工作进展情况开展中期检查,针对研究生在学位论文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提出指导意见,从而保证论文工作顺利开展。在工程硕士参加答辩前,高校应组织同行业专家进行论文评审,根据对研究生综合运用理论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及论文成果实际效益的评价,做出是否同意答辩的结论。论文答辩环节,高校应邀请其他高校、企业具有深厚理论和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专家成立论文答辩委员会,专家根据研究生实际答辩情况,对论文学术水平进行鉴定,并给出是否通过答辩的结论。

2.制订论文评价指标,明确考核标准。

制订科学、合理的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评价指标,有利于规范学位论文考核标准,从而提高学位论文质量。对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评价,应重点突出对论文选题的工程背景和实用价值的考核,对论文研究内容和方法的先进性进行评价,对研究成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进行鉴定。

表一 学位论文评价指标及权重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可采取产品研发、工程设计、应用研究、工程/项目管理、调研报告等不同形式,因此针对不同论文形式其评价的主要观测点应各有侧重。

表二 不同学位论文形式的评价观测点

3.明确考核职责,确保考核力度。

在对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考核中,应明确学校、培养学院、导师的考核职责。学校、培养学院负责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进度和形式进行督促和检查,校内外指导教师负责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进行检查指导和评审。通过建立起学校、培养学院、校内外导师三级考核评价机制,加大论文考核力度,提高学位论文质量和水平,进而促进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参考文献:

[1]教研[2009]1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Z].

[2]盛伟,申爱兵,等.国家“特需项目”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环节设置的研究[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9).

[3]俞继仙,苏玉亮,等.基于网络系统的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实践考核与激励体系的构建[C].2012.

[4]王武义,于文男,等.工程硕士论文质量保证体系的探讨[会议论文].2010.

基金项目: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编号:SDY

项目工程硕士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 军工企业工程硕士培养机制

一、我国工程硕士的培养的历程和现状

为改善我国学位体制中工科学位比较单一的状况,进一步完善具有我国特色的学位制度,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我国于1997年设置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并于1998年成立了全国工程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作为指导和组织工程硕士招生和培养的组织机构,同时在《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设置》中明确规定:“对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人员实行学校与工矿企业建设部门合作培养,要加强合作培养基地建设,形成合作培养的有效机制。”[1]P82自1997年设置以来,清华大学等11所大学招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教育发展迅速,到2008年,我国已经有200多所高校共招收4万8千多名工程硕士生,[2]目前工程硕士学位成为专业学位中涉及面最广、招生人数最多的专业学位类型。

工程硕士是具有与工学硕士学位同等效力的专业学位,是对工学硕士学位的补充和扩展,与偏重于理论研究相配合的偏重于实际工程应用的专业学位,主要为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技术和管理人才,因此,工程硕士教育培养的对象主要是工矿企业的在职科研技术和管理人员,采取的是“进校不离岗”的学习方式,以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更新专业知识和提高管理水平为主要目的。而工程硕士学位的培养要求是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获得者应该掌握所从事的工程领域的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广博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工程领域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因此,工程硕士的办学思想是“服务于工程企业,培养高级实用人才”,这就决定了工程硕士生的培养模式是一种弹性的、宽松的,能体现个性培养的全新的模式。

二、我国军工企业的人才培养的特点和困境

美国等国部队在海湾等局部战争中的胜利说明传统的机械性的武器已经被具有高科技的巡航导弹、远程空地导弹和各种隐形、夜视、激光制导等先进武器所替代,现代高技术战争已经是科技战、知识战、信息战,并进一步扩展了武器研究及生产领域,如控制、制导、光学、计算机、机械等多个领域,同时知识的交叉性要求现代军工企业的武器研究和生产必须打破原有的条块分割等壁垒,而战争的高对抗性也要求我们必须跨越式地加快知识更新和管理思想的转变。因此,在人才培养上,由于武器研究和生产的专业性较强,保密性较高,在培养上,我们必须在一定范围内有针对性地提高军工企业工程技术人才的研究能力和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

而从历史上来看,造成我国军工企业人才培养处于困境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首先是计划经济体制和强烈的“备战”色彩使我国军工产业从建立起就被赋予特殊地位,即保密性,这种特殊性造成我国军工产业具有垄断性和特权性,使得企业经营观念僵化、落后,缺乏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更缺少市场风雨的严酷洗礼,制度上的僵化直接造成人才难以系统培养和交流。其次,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进行了相应的军事战略调整,国防开支占整个国家财政开支的比重在随后的一段时期内大大降低,人才培养经费的紧张直接导致了我国军工产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换代的步伐放慢,企业创新能力不够。最后,伴随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化,军工企业由于其特殊性,在企业改制与创新方面严重滞后,曾一度连续多年成为亏损行业,直接造成大批军工企业的熟练工人和技术骨干向“三资”“合资”等企业流动,军工产业一度出现大范围的技术人员流失和断层。

目前,全球化已是一种世界性的趋势。面对国外先进的生产流程、管理制度和技术创新,我国的军工企业急需引进、消化和创新,而现有的我国军工企业难以与外国军工企业通过合资等渠道来引进先进的生产和管理制度。此外,一国之中,国防工业与民用工业的隔绝对彼此的发展也是一种极大的制约,国防经济只有被纳入国民经济的大体系中,两者才能相互促进,相互加速发展,军民兼容,开发技术资源,才能将大量尖端技术相互转化,才能对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而其中的关键就是人才。

国防科技人才是国家战略性资源,人才资源也是未来国防科技工业基础中最宝贵的资源。今后一个时期,国防科技工业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吸引、保留和培养关键技术人才。多年以来,我国国防科技工业人才队伍存在着结构不尽合理,分布不平衡,以及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级技能人才,特别是拔尖人才短缺和后继乏人等问题,同时随着国防科技工业企业体制改革的深入,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因此,如何加强军工企业的人才队伍建设,怎样强化创新人才的培养,以此来加快知识更新速度,提高军工企业的管理水平,现实地摆在我国军工企业面前。

三、以目标管理理论为基础的军工企业工程硕士培养机制

工程硕士培养有几个突出的特点,第一,课程学习具有针对性。主要是指根据行业和专业进行课程设置,甚至针对不同的企业环境和科研需要增加或调整相关课程,从而使高校的先进理论和技术直接服务现实的科研和生产,因此工程硕士的课程学习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可塑性和较大的灵活性。第二,学位论文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不同于在校的双证生的学术论文,工程硕士论文大部分来源于学生的当前工作实践,尤其在军工科研企业,即论文大多是直接来源于自己的正在进行的科研和实验,而且论文的成果本身就有较强的实践性,既可直接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而不需要任何中间环节,同时又有自身的特点,即生产和科研大多,这就限制了科研交流与合作单位的范围,以及科研应用的范围。

管理大师德鲁克指出:“(目标管理)能让追求共同福祉成为每位管理者的目标,以更加严格、精确和有效的内部控制取代外部控制。”[3]即目标管理可以把客观的需要转化为个人的目标,通过自我控制取得成就,并达到相关目标,其最大的好处就是在于它使管理人员能够控制自己的成绩。关键是两点,一是目标的确定,根据所在组织的最终目标和组织外部的环境来确定自己的小目标和组织目标;二是通过自我控制、自我调节来实现自己的目标,以此来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工程硕士“进校不离岗”的学习方式和“异地办班”的办学模式比较吻合目标管理的这些特点,尤其是在企业的联合培养,既不脱离工作岗位,又通过办班学习而形成一个组织,组织的目标就是全体毕业,而这又需要每个成员实现自己的目标,即取得学位;同时学习既是组织行为,又是自己行为,因而过程是自身可控的。目标的确立需要学校和企业作为管理者通过协商和沟通来共同确定,而学员则通过全国统一考试来进行选拔。许多企业通过是否给予“公费”学习指标而来进一步实现“有责任心的人”的人性假设,从而有效实施以目标管理为手段的工程硕士目标培养机制。

军工企业自身的特点是生产和科研的保密性,直接限制了军工企业人才培养合作单位和培养专业的范围,也要求其在培养目标和选择培养单位上要求较严,范围较窄,尤其对以提高本单位技术水平和创新为目标的企业而言,合作单位的选择更具针对性。作为原兵器工业部的一所全国重点大学,现归属于工业与信息化部,源于哈军工,以兵器研究和教学起家的南京理工大学,无论是历史渊源,还是现在的科研和人才培养,都与我国的军工企业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作为研究和培养兵器科技人才的全国重点大学,且具有国家一级保密认证、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和装备承制单位资格审查认证的南理工,在与军工企业合作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工程硕士的培养方式进一步强化这一合作关系,自1997年以来,通过与我国军工企业的长期合作办班培养工程硕士这一人才培养途径,已经为各地的军工企业培养了数百名科研技术和管理人员,并在实践中探索出适合军工企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培养机制。

在与军工企业合作之初,学校与企业的人才培养部门根据企业情况共同确定培养目标,而这个目标不仅仅是要求学生顺利地拿到学位,更为重要的是以解决企业当下的科研项目为最终目标,并围绕这个目标来确定具体的培养方案;而对于从事管理的人员来说,则主要是以学习先进的管理理论、提高管理水平、提高企业效率为目标。因此,整个过程是通过调整课程学习和论文写作来具体体现,对于课程学习则不拘于原有的培养方案,适当增加对口的课程学习,尤其是那些企业急需的课程,尽可能地贴近企业当下的科研项目。与此同时确定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结合两个地方的科研情况,共同进行理论探讨,取长补短,优势互补,通过培养人才,进一步实现企业和学校更多、更高层次的科研合作,实现多赢的目标。

四、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中的有效控制和信息反馈

课程学习是基础,论文写作是关键和目标,而中期考核则是对培养过程的监控和评估。通过阶段性的中期考核来实现对目标实现进程的管理,这个进程一般是在课程结束后的开题阶段,这个阶段既是对课程学习的总结,又是论文的开始,是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工程硕士通过与导师的直接交流,共同研究和深化学习目标,明确已经和即将开始的学习任务,同时进一步明确科研和论文的内在关系,细化论文开题内容,并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的共同指导下开始论文工作。《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规定:“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论文(设计)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程技术项目的设计或研究课题,可以是技术攻关、技术改造专题,可以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论文要求直接体现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实践性和职业上的局限性。首先,《方案》要求明确界定论文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这就要求论文选题直接来源于生产实践。根据南京理工大学工程硕士论文统计,工程硕士的选题有超过40%来源于学生所在工矿企业的工程项目或科研项目,其中军工企业的工程硕士论文,如兵器工程、机械工程等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近65%来源于科研项目和生产实践,并且都是自己主持或参与的项目。其次,进一步明确选题范围,即“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这些技术性的划定直接决定了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应用研究类型,即某一工程、工艺、产品或品种,以及生产技术和方法在生产实践中的规模化推广应用,以期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根据《方案》要求和实际的培养情况,许多涉及自身生产和科研项目的论文,仅仅需要对“一个完整的工程技术项目的设计或研究课题”进行整理和研究,满足硕士学位论文的要求即可。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具有针对性的目标化工程硕士培养模式比较好地解决了军工企业的人才培养问题,同时有效地改进和提高了相关的技术水平。

在整个的培养过程中,尤其是论文写作阶段,企业和学校进一步扩展和加深了相关的科研合作,通过科研合作,有效检验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和目标的完成情况,这就涉及军工人才培养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即人才培养的价值,付出几十万的培养费,是否人有所值?通过有效的评估和反馈,检验培养的质量是回答上述问题的主要手段。就一般而言,人才培养的成果短期是很难评估的,但在军工企业的工程硕士的人才培养却可以通过科研合作,在科研过程中完成相关的论文写作,可以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既完成学业,顺利拿到学位,又通过完成科研项目,通过解决企业的技术攻关,从而实现经济效益来评估和检验工程硕士人才培养的短期的成效和价值。以南京理工大学与军工企业合作的情况来看,一般都是校方与企业有一定的联系,或是校友、或是科研合作,通过这种联系而合作培养工程硕士,其中将近70%的对口培养与科研有关,而论文的写作则有近64%是直接来源于科研,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和军工企业通过评估和反馈更为广泛地加深了双方的合作。

五、结语

以目标管理为基础的军工企业工程硕士培养机制,不仅克服了军工企业国有的专一性、保密性等自身的人才培养的难题,更较好地增加了军工科研的广度和深度,提升了人才培养的层次,延伸了科研合作范围,尤其是解决了处在较为偏远的中西部地区军工企业人才难招、难留的困境。同时,目标管理的工程硕士人才培养机制也为其他具有行业特点的企事业单位的人才培养与科研合作提供了思路,也为更为广泛的多层次、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提供了借鉴。

参考文献:

[1]张文修.中国工程硕士教育的实践与发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2]数据来源于学位办[2008].32号和学位办[2008].33号文件.

项目工程硕士论文范文第10篇

一、工程硕士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招生领域不断增加,招生人数大幅增长,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工程硕士教育自开办以来,招生领域及人数的不断增长,导致出现一定的师资不足现象。随着近年来地质“行业热”及高校扩招,地勘行业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为例,近两年工程硕士招生人数增长了20%,合作单位也增加了50%。学员年龄结构较以往更加年轻化。如某单位工程硕士班,2004级平均年龄40岁左右,2008级平均34岁。年轻学员多实践经验不够丰富,突出了增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2.学员基础参差不齐,专业过于细化工程硕士学员生源不一,基础参差不齐。有些是参加工作刚满3年的毕业生,具备较好的理论知识,但工作时间不长,缺乏相应的实践经验;有些是单位的骨干,甚至是主管领导,有着较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可能理论知识比较生疏,因工作需要加入工程硕士行列。随着中国本科教育的专业细化,细分出许多不同的专业方向,学生基础专业知识面可能不够宽泛,教学课程内容的设计上很难统一。以内蒙工程硕士班为例,2008~2010年我院共招收学员50余名,其本科专业包括地质学、矿产普查与勘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水文地质、环境工程和岩土工程等近10个专业,如何使每位工程硕士学员在专业水平上都能得到提高,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难题。

3.学习时间难以保障,学员按期完成论文比例下降工程硕士培养多采取学员生源地统一时间集中授课的方式。由于学员多为生产科研单位在职人员,受工作性质等的影响,上课出勤率不理想,影响了课程教学计划,教学质量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证。工程硕士的学制为3~5年,按期完成论文的学生比例有所下降,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监管工作的不足。

4.专业课教学缺乏针对性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在教学理念上应始终坚持、重视地质基础知识的传授及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目前对工程硕士进行培养有时所聘请的教师为其他学位硕士教师,尽管学员受到丰富的理论知识培养,但是缺乏实践环节的锻炼。

二、提高地质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建议和措施

工程硕士培养的一个重要初衷,就是对在职工作人员进校不离岗的情况下进行知识的更新和提升。但是,随着工程硕士教育的发展和认知度的不断扩大,许多社会人员把其当做快速拿到硕士学位证书的一个捷径。这就要求我们在择优录取的时候,不能仅看考试成绩,更要考察其专业背景,严把录取关,做到择优、择需录取。工程硕士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一般都有3~5年的工作经验,如何在短时间内提高效率、抓住重点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要求我们只有具备特色的培养模式才能提高工程硕士培养的质量,从而吸引广大学员。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课程设置,开设特色专业课程高水平专业的师资队伍是保障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要充分考虑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经验,尤其是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方面,聘请具有较强地质工程实践能力和丰富教学经验、能够将所从事的科研项目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师,组建理论与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如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聘请的授课教师以高级职称为主体,教授、副教授占85%以上,指导教师高级职称达100%。建立激励制度加强校、企业导师的配合,提高导师指导工程硕士的积极性[1]。主要的学位课都配备2名教师,授课期间,如果学生有意见或不满意,可以及时调换。在对工程硕士的培养中,应注重巩固基础、拓宽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针对学员特点优化教学课程,加强针对性、增强实践性。课程安排之前,对学员的专业知识情况进行问卷摸底调查,如毕业时间、毕业院校及专业等。根据学员专业基础的不同及生产单位的实际需求进行相应的课程设计,紧密结合学员工作实际需求,开设不同的课程,做到有的放矢,开设的课程要对实际生产和科研工作具有指导意义。课程内容上要突出学科知识的交叉与融合,突出专业课紧跟地质学科前沿,保持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和先进性[2]。根据近年专业细化的特点,增加选修课的比例,鼓励学员选择相近专业的课程,拓宽学员的知识面,力求培养复合型人才。工程硕士年龄结构呈现年轻化的趋势,学员的实践能力较以往有所下降,应加强实践教学,推出一系列应用型强的实践课程。如我校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针对地质工程硕士增开了应用构造地质学、应用地球物理、应用地球化学和综合地层学等专业课程,收到良好的效果。

2.构建灵活的教学模式以往工程硕士授课主要采取寒暑假集中授课的方式。随着学员人数的增加和合作单位的增多,集中授课方式已无法满足工程硕士培养的需要,同时这种“填鸭式”的授课方式也存在很多弊端,应提倡互动式,鼓励讨论式、讲座式的教学方式。根据工程硕士所在单位的具体情况,充分考虑学生“在校不离岗”的特点,采取校内和校外共同上课的教学模式。针对学员的时间情况进行授课安排,除寒暑期集中外,增设一定的周末班,分散授课。一方面可以解决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利于学生充分消化、吸收知识。目前,集中、分散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已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全部使用多媒体教学,增加教学内容的信息量,同时加强网络多媒体教学,方便学员更好的学习。地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有鲜明的行业特征,具有实践性非常强的特点。工程硕士教学更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切实加强实践环节,不仅开展校内实践教学,针对专业特点组织野外地质实习,而且对学员进行实地的项目指导。通过增加实践课程所占的比重,突出实践教学。以实际项目进行教学与讨论,教师将项目及最新科研成果作为实例讲解,学员拿出单位的科研生产项目进行课堂讨论。学员长期工作在一线,知识老化,对科学领域的宏观认识和学科前沿的把握相对欠缺,应加强先进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的传授。如聘请院士及企业的高水平专家,设置相关专题讲座,开展专家系列讲座,提高学员对所学知识的系统性,专业性和前沿性的认识。如我校翟裕生院士曾为云南、内蒙古、辽宁等工程硕士班多次授课,受到当地厅、局领导及广大工程硕士生的高度评价。采取多样化考试方式,如闭卷考试、开卷考试、读书报告、工程设计和科技论文等形式,把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与工程硕士自身特点紧密结合。

3.校企联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保证学员出勤率是提高工程硕士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关键。出勤率不高,除了影响自身的学习效果外,也会极大地影响其他同学和老师的热情,严重破坏了教学质量。学员上课出勤率不高和论文答辩率下降是困扰工程硕士培养的2个核心问题。学员出勤率不高又是影响论文答辩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提高工程硕士出勤率是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中首要重点解决的问题。造成出勤率不高的原因,一是单位未能给学员提供充足的学习时间,这是客观原因;另外就是学员本身不够重视,没有足够的学习热情,这是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可以通过学校与单位协商解决,主观原因则需要校企联合,加强教学监管。首先,在开学典礼的时候强调课堂纪律。其次,授课老师和单位管理人员严格执行考勤制度,对无故旷课和缺课达到一定比例的学员作出处罚。以陕西地矿局为例,每个座位贴有桌签,所有学员按桌签就座,每次授课前,局人事处领导都会亲自前去点名。严格的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班所有学员都按期完成了规定课程的学习,按时完成论文答辩的学员比例也比其他工程硕士班高出很多。

4.三位一体,加强学位论文监管学位论文是衡量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直接体现了工程硕士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对学位论文质量应给予高度重视。加强学位论文的监管需要学校、指导教师和工作单位三方协作,共同努力,真正做到三位一体的监管,缺一不可。首先,工作单位要制订严格的奖惩措施,对未能按期完成工程硕士论文的学员要有相应的处罚条例。其次,要建立论文指导制度。导师定期在校内或学员单位组织学生进行学术交流,未能参加的学生应通过电话或网络的方式向导师提交汇报内容,每次交流均要记录备案,以便学校检查。最后,学校要狠抓论文过程中的几个关键环节,包括开题报告、中期考核、中期报告和论文答辩。要求开题报告、中期考核、中期报告以及论文答辩均需在学校进行,规范程序,开题报告和论文答辩的时间间隔要保证在1~1.5年以上。尤其是在学位论文答辩环节中,坚持条件成熟一个,答辩一个,严肃认真,不走过场,把好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最后关口。同时将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质量与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论文要求看齐,并实行工程硕士论文抽查匿名外审制度,开展优秀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评选工作,促进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进一步提高[3]。

三、结束语

上一篇:管理学研究生论文范文 下一篇:管理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