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重点总结范文

时间:2023-02-21 05:36:53

五年级语文重点总结

五年级语文重点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语文课程 苏教版小语 阅读教学 指向习作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有明确的定义,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言文字的运用是近年来相对广泛受小语界认可的阅读教学主题。笔者认为,一方面语文课程的专业性体现在这是一门基于语言文字运用展开的课程,语言文字自有其特点,作者富有个性的表达更是值得学生学习借鉴之处。另一方面,教学过程中这些被选入教材的优秀文本在语言文字上可做的文章很多,是否需要指导学生学习每一细节处语言文字的精妙运用?笔者认为这是不合适的,即使是同一篇文本,当它呈现在不同年段时,语言文字训练的侧重点也应该是不同的,我们选择的标准在于是否立足于学生现有的习作水平,又是否能够为解决学生在特定阶段遇到的习作难题提供一些有效的帮助。

笔者现执教小语五年级,本文是笔者从苏教版语文教学实践出发,在把握五年级小学生习作能力现状的基础上对阅读教学指向习作进行的粗浅探索。

一、 梳理五年级学生阶段性习作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应在研究和把握学生实际习作能力的基础上开展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关注并解决学生现阶段遇到的习作问题。以下是笔者对五年级学生在习作中普遍遇到的一些阶段性习作问题作的粗浅梳理。

(一) 缺少整体谋篇构段的意识

新课标在课程阶段目标中对第三学段的习作有“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的要求。可是就目前学生习作的现状来看,学生普遍缺少整体谋篇构段的意识,随意性强,想到哪写到哪,自然段随意罗列,想分就分,不想分就不分,有欠预设与安排,段不成段,篇不成篇,这种缺少栋梁式“框架”支撑的文章注定是软塌塌的,经不起一点推敲。

(二) 内容贫乏、空洞,不会捕捉有价值的习作材料

除去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中为数不多的应用文的习作,五年级的习作绝大多数的文体仍是记叙文。记叙文对于材料的选择要求“切题、真实、典型、新颖”,《优秀作文选》等教辅用书则是主题式查找后的生搬硬套。关于“老师”,写辅导功课;关于“母亲”,写送医、送伞;关于“同学”,写借笔、借书……这些主题熟悉的记叙文,选材上仍是一如20年前,语文教师难免尴尬,丰富多彩的生活终究抗争不过学生习作中的八十年代素材。

(三) 面面俱到,不会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性地处理材料

学生好不容易摆脱作文选的束缚,完成一篇记实习作,可是不会处理材料的问题又跃然纸上。外貌描写少不得,五官一把抓,学生认为非得如此才算得上“写人”;同样地,在“记事”上,没有点与面的区分,没有详略,满纸“红花”,不见“绿叶”。

(四) 口头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有难度

“真实”了,就不“好看”了,“好看”的又往往不“真实”。不是“真实”出了错,而是学生缺乏语言积累,不会将口头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尤其对话中对直接引用人物语言的处理,一“说”到底,一个腔调,形式单一,词语贫乏,读来味同嚼蜡。

(五) 基本功不扎实,各种细节存在疏漏

笔者对于本学期一篇习作中涉及的基本功问题进行了随机统计。统计的习作共46篇:

标点错误(占比)错字、别字(占比)病句(占比)0处8篇(17.39%)5篇(10.87%)5篇(10.87%)1~2处12篇(26.09%)18篇(39.13%)21篇(45.65%)3~4处21篇(45.65%)16篇(34.78%)12篇(26.09%)5处以上5篇(10.87%)7篇(15.22%)8篇(17.39%)从第一年段的写话到二、三年段的习作,这是困扰学生与老师的全程性难题,人说“字好一半文”,我更坚持“基本功扎实一半文”。基本功从何处来?老师纳闷的同时,是否想过我们无效的阅读教学究竟浪费了学生多少能够用来夯实基本功提高这“一半”习作能力的时机?

其实,学生在习作中存在的问题远不止这些。问题客观地存在着,老师的抱怨与推脱改变不了现状。确实,每个学段各自有其关于写话或习作的教学任务,我们是要耕好“自己的田”,但是如果此时“田”还相对贫瘠着,势必就需要先沃一沃“土”,我们必须虔诚地去面对、思考并解决这些问题。当然,习作教学通过作前指导与作后评价,可以针对性地去解决一些问题,可是苏教版教材中一个单元设置一篇习作,单单依靠这2~3课时的习作教学如何能够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而每单元3~5篇的优秀文本,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于是,我们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以教材文本为范例,教给学生一些关于语言文字运用的知识以及习作的规律和方法,最重要的是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体会作者是如何根据表达的需要准确到位地处理语言文字,在无痕的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二、 践行将阅读教学指向学生习作

指向习作的阅读教学强调语言文字的迁移与运用,并不是排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而是在学生理解“写了什么”的基础上,再多加几个追问,指导学生思考:如果你是作者你“为什么要写这些?”“为什么要这么写这些?”这多加的几个追问,其实是让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看文章的架构,看材料、内容的安排,看语言文字的表达,看究竟如何去完成一篇习作。

针对上文梳理的学生在习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要在阅读教学中针对性地关注并解决这些问题。

(一) 宏观把握谋篇构段,形成框架,理清文章顺序

五年级学生习作中常见的是记叙文,写人、记事与写景状物是常见的类型。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自第一学段起最多引入的也是这几类的文章,也提供给了学生这几类记叙文的基本框架模式,要让学生在习作中形成文本的框架,就要在阅读教学中致力于强化这些框架模式。

1. 中心要突出。文章的中心可称一篇文章的“灵魂”,学生的文章读来死气,是因为文章缺少灵魂。以苏教版五年级上册16课《黄山奇松》为例,从课题入手突出黄山松之“奇”,“奇”字统领全文,作者抓住“奇”具体描写黄山松树,如何写好黄山松的“奇”就是作者如何围绕中心安排语言文字的过程。再如《莫高窟》虽题中未见中心词但在文章篇首提及“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再在文末对全文进行反刍“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以“一颗明珠”总领全文,以“举世闻名”总结全文,以首尾呼应的方式突出中心,中间部分则围绕中心具体展开。再如写人的记叙文《艾滋病小斗士》以“小斗士”突出主题,重点部分围绕“斗士”展开叙述。这样的文章,文字的编排是紧凑的,每一个文字都在为一个中心内容服务,都在诉说同一个主题,这时自然就会感觉文字灵动了起来,文章自然也有了灵魂。

2. 结构要明确。结构是一篇文章的架子,文章能不能脚踏实地,取决于它有没有一副能把它撑起来的“骨架”。五年级上册的阅读教材中(如《莫高窟》《天火之谜》)已有一些关于编写段落提纲的课后练习,其实就是在对篇章结构进行训练。如《莫高窟》纵向“总―分―总”的结构,中间“分”部分共三个自然段,每一个自然段又以“总―分”的结构呈现,结构十分明朗。又如五年级下册《秦兵马俑》,文中多次在段落中出现中心句以及承上启下的过渡句,使得文章结构层次清楚。再如叙事散文《月光启蒙》,全篇“分―总”的结构,先分写母亲在夏夜的月光下“唱歌谣童谣、讲神话故事、说谜语”,再在篇末总结全文并点题,这样结构明确的文章也就“立”起来了。

3. 条理要清晰。要安排好记叙的顺序才能使文章条理清楚。考虑小学生的思维特点,被选入教材的记叙文其常见的记叙顺序是“顺叙”。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就要致力于指导学生如何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叙将一件事情叙述清楚。按照事情“开始―发展―高潮―结局”进行叙述比较常见的便是“起因―经过―结果”的模式。第一学段的阅读教学已有渗透(《探母》《大禹治水》《木兰从军》等),第二学段要将渗透逐渐加强,到了第三学段放手让学生对记事类阅读文本的条理进行梳理与总结。如五年级上册23课《林冲棒打洪教头》:第一部分写林冲发配沧州途中来到柴进府上,这是故事的“开始”;第二部分自以为是的洪教头认为林冲是个没有真本事冒充武师的犯人执意要跟他比武,这是故事的“发展”;第三部分描写比武的精彩场面,最终林冲打败洪教头,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是整个故事最精彩的部分。在五年级上册的阅读课文中,这篇课文共966字,字数较多的文章为何阅读过程中没有头绪杂乱之感,源于其记叙条理的清晰。在学生记事类记叙文的习作中,学生应当去模仿这样的记叙顺序,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把几个部分交代清楚,并且要有重点地对“经过”进行详尽叙述。我认为这就是对这一类文本进行阅读教学在习作方面的价值体现。

4. 探究一般框架结构模式等的规律,有意识地指导习作。无论是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类的文章,都有其一般规律可循。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总结一些文体特点、写作手法等习作方面的规律性知识,在作者的写作意图、写作手法上引导学生做一些探究,只有教师有这样的意识,才能引导学生对作者的写作方法进行迁移。

(二) 捕捉有价值的习作材料

这是对学生习作内容的拷问,内容可称文章的“血肉”。贫乏、空洞源于学生不会捕捉有价值的习作材料,文章自然显得干瘪不鲜活。

1. 围绕人物品质,精选人物材料。一篇写人的记叙文中,人物有时不止一个,有主人公,也有一至两位配角。无论是主人公还是配角在材料使用上都要进行有意识地选择。如五年级下册《海伦・凯勒》在表现主人公不屈不挠的精神时选择其“学习知识”以及“学习说话”两个事例,选择这两个事例是因为这两件常人较容易做到且能做好的事情对于一位“双目失明,双耳失聪”的残疾人而言是极其困难的,因为极其困难最终却得以完成可见其“不屈不挠”。突出人物品质,这样的材料就是有价值的。而对文中配角(两位老师、主人公的父母)的描写,作者也有选材上的考量,老师的“教导”以及“心疼”,父母“兴奋的泪水”,这便是很好地从侧面烘托出主人公的“不屈不挠”。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探讨作者为何如此选材的训练,渗透写人的记叙文关于选材的原则,即习作时所选的材料要能够突出主人公的优秀品质。

2. 围绕文章主旨,精选叙事材料。材料是围绕文章主旨确定的。一篇记事的记叙文,无论是“点”与“面”都要考虑选材。五年级下册《郑和远航》围绕“扬帆起航”“友好交往”“化险为夷”,作者叙写了郑和的第一次远航的经过,为何要选择这三个场景?因为课文的主旨是郑和七下西洋的重大意义及郑和顽强探索的精神,而这三个场景很好地诠释了这一主题。再如《爱如茉莉》选取了“吃饺子”“编谎话”“奔医院”“叮嘱”“牵手”等细节,这些内容极其普通,但是正是这些平淡无奇的细节真真切切地表现了一家人之间的相亲相爱,这些细节背后的“爱”正如那洁白纯净、清幽香远的茉莉。

3. 围绕景物特点,精选景物材料。写景状物类记叙文最主要的选材原则便是突出景物的特点,纵观苏教版五年级上、下两册的教材涉及的此类文章不在少数,如上册的《黄山奇松》《黄果树瀑布》《莫高窟》,下册的《秦兵马俑》《埃及的金字塔》《音乐之都维也纳》《灰椋鸟》。以《秦兵马俑》为例,“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是秦兵马俑的特点,围绕其特点一方面对三个俑坑进行描写,另一方面对将军俑、武士佣、骑兵佣、车兵佣、弓弩手、马佣的外观及神态进行描写,为何选择这些材料进行描写?为凸显秦兵马俑“规模宏大”作者选取三个俑坑尤其是最大的一号坑为材料;为凸显秦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作者对不同兵种的兵俑及马俑进行描写,并通过对“各异”神态的描写强调其“个性鲜明”。在确定景物的特点之后,这一类文章所选的材料便已有了范围,这是此类文章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渗透的习作内容。

4. 围绕道理,精选说理文的材料。说理文,即今后学生会有更多接触的议论文,在小学二、三年段也有少量涉及,五年级上册有一篇《滴水穿石的启示》,五年级下册有一篇《谈礼貌》。《滴水穿石的启示》选取了“中外名人(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持之以恒最终成功”的事例以及“雨水不能穿石”的事例,《谈礼貌》选取了“牛皋、岳飞问路”“小学生、女青年乘车”“、朱师傅理发”的事例。两篇文章都是通过正反对比的事例说明一个事理,正反对比越是强烈的事例则越具有说服力,这是对此类文章进行阅读教学在习作方面的价值体现。

(三) 根据表达的需要处理已捕捉到的习作材料

材料准备就绪,是否一股脑入锅就能端出一盘好菜来?当然不是,对材料详略、先后等的安排都需要细致考虑,这便是对材料进行再加工的过程,我们需要根据具体表达的需要处理已选定的习作材料。

1. 记叙过程中对详略的妥善安排。一是围绕记叙文的主体事件交代“起因―经过―结果”几个板块,当然详写的是“经过”,略写处理的是“起因”与“结果”。如《少年王冕》详写的是王冕的勤奋刻苦与孝敬母亲,略写的王冕的出生以及最终取得的成果,详略按照事情的发展确定。

二是点面结合,略写“面”,详写“点”,这也是详略的设计思路之一。《郑和远航》中“郑和七下西洋”是面,“第一次远航”是点,作者详写第一次远航,只用寥寥数语便将其他几次航行一笔带过,不平均用墨详略得当也使得重点更加突出。

三是根据文章主旨、人物品质安排材料的详略。以《海伦・凯勒》为例,所选的材料有体现海伦・凯勒“不屈不挠”的内容,有体现两位老师悉心教导关爱的内容,有体现父母对女儿优异表现满怀欣慰的内容,那么作者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又将什么一笔带过了呢?既然“不屈不挠”是文眼,那么两位老师的教导与关爱,父母的兴奋与喜悦众星拱月般地为主人公的“不屈不挠”添砖加瓦就是“略”,可见作者在详略上的安排是得当的。

2. 表达过程中对材料先后顺序上的处理。一是记事文中材料先后的处理。以五年级上册《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为例,作者通过“栽花赏花”表现儿子对父亲的爱,通过“写信教子”表现父亲对儿子的爱,其中高尔基给儿子的信共有三段话,这三段话能不能调换顺序?其实高尔基最想表达的是哪句话?

“给”对象东西地点父亲鲜花岛上人们美好的东西随时随地“给”永远比“拿”愉快我在指导学生文本阅读并完成表格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三句话由看得见实质性的帮助到比较抽象的关爱,是层层递进的关系,当然三句话在顺序上是不能互换的。

二是对于文中景物描写的文字在先后顺序上的安排,如五年级下册《我和祖父的园子》,其中有两个自然段是对园中景物的描写,第二自然段重点描写了充满“生机”的园子,第十三自然段重点描写园中景物的“自由”,相较于第二自然段,作者后安排的写景文字着墨也更多。阅读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思考这两部分可否互换顺序。根据文章的主旨,作者要表达的是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可见由第二自然段与第十三自然段存在递进关系,“自由”才是重点,后者更是借景抒情,自由的心灵才得以感受如此自由的景物。

3. 根据表达需要精选人物对话。记叙文的习作中人物的语言描写几乎不可逃避,可是学生习作中的人物对话往往是一说到底、一个形式、一个腔调、零个性。如何选择人物的对话?《二泉映月》中仅有小阿炳和师傅的一处对话,这处对话内容紧扣“听泉声”与“听懂泉声”,仅此一处人物对话引入全文的两次“听泉”,泉声、乐声、心声相融。《海伦・凯勒》中也有唯一的一处在表现人物“不屈不挠”品质时的语言描写,“爸爸,妈妈,我回来了!”看似普通的语言,却得到了父母兴奋的回应,可见人物语言背后的巨大的成就感,不屈不挠的成果通过人物这唯一的一处震撼人心的语言表露无遗。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在习作中人物对话的安排是需要精选的,选择能够突出主人公品质的语言,而且要切合当时的语言环境,不拖泥带水。

(四) 重视阅读教学中的语言积累,既要“真实”,也要“好看”

“真实”和“好看”并非不可调和。“真实”了也能“好看”,关键在于一定的语言积累。

1. 积累词句,体会不同的表达,避免形式单一。在五年级上册《黄鹤楼送别》阅读教学时,我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三个词语中“看”的不同含义。一个“看”字,就有好多个词语供我们使用,如单音节词“瞅”“瞪”“瞥”“瞧”“视”,双音节词则有“观察”“浏览”“收看”“俯视”“仰望”“眺望”“瞻仰”,四字成语中带有“看”意思的则有“左顾右盼”“东张西望”“高瞻远瞩”“一览无余”“面面相觑”“虎视眈眈”等等。一个“看”尚有如此多的表达,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中就要针对性地做出选择,不同的形式会有别样的表达效果。

2. 善于捕捉,夯实仿句训练。仿写,从仿句开始。字词达句,难度其实不高。如《莫高窟》部分对于壁画中“飞天”的描写采用“有的,;有的,”的句式,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指导学生进行仿句练习,先确定词语,再完成分句。再如《秦兵马俑》中对于兵马俑“神态各异”的描写采用“有的,,好像”的句式,我们可以指导学生使用前文涉及兵马俑神态的词语完成仿句练习。

3. 随文练笔,尝试片段式仿写。由句成段,需要更高的水平。古诗教学对于诗歌画面的具体描绘是很好的片段式习作训练,如五下的《游园不值》和《宿新市徐公店》都可以指导学生想象诗歌中的留白,描述画面中的情景,这是很好的练笔材料。又如《谈礼貌》课后练习部分要求“选择一个能说明礼貌待人好处的事例”并写下来,在学习了文中正反对比事例的写法后,相信这样的练笔一定程度上也起到巩固阅读教学学习效果的作用。

4. 在阅读教学中完成综合性的篇章随文练笔。篇章式的随文练笔受教学时间的限制,确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教材中这样的训练也有。如《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中“代高尔基的儿子给高尔基写一封回信”,再如《我和祖父的园子》中“分享一件你童年的趣事”,在要求上已经将仿写的内容提升到了“成篇”的层面,相对前三种语言积累的形式难度明显提高。但是在阅读教学进程中进行随文练笔,并不是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要求模仿作者的写作手法,这一种对写作方法“模仿”式的训练就是一种无痕的习作教学。

(五) 夯实基本功,着眼小处,关注细节

“基本功扎实一半文”,夯实基本功不是习作教学中能够达成的目标,主要还得依赖阅读教学。

1. 小小标点符号,不可怠慢。常见标点符号的学习任务到了五年级已基本完成了教学,而阅读文本为巩固标点符号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语言文字情境。当然,真正在阅读教学中能够比较透彻地巩固标点符号还需要语文老师有足够的气量,是否舍得将无效教学浪费的时间省下。

2. 关注错字、别字及病句问题。三句五句一个错别字,一段两段一句病句,再好的文章框架,再精选的内容,都会大打折扣。从第一学段起这便是阅读教学中需要完成的任务,在正确用词、连贯成句的基础上理解如此遣词用句的深意,这是阅读教学第二课时中常见的师生互动,那么有必要在第一课时教学时夯实正确的字词及通顺的语句基础。

3. 书写质量有待提高。到了高年段,不是学生的书写能力在下降,而是习字的态度不再那么端正,阅读教学中的随文练笔其实给了老师很好去正视学生习字的机会。

综上,本文笔者从自身语文教学实践出发,在把握五年级学生习作现状的基础上对阅读教学促进习作作了粗浅的探索。笔者认为,阅读教学应该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以教材文本为范例,教给学生一些关于语言文字运用的知识以及习作的规律和方法,最重要的是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体会作者是如何根据表达的需要准确到位地处理语言文字,在此观念驱动下学生才能真正习得一些货真价实的东西。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五年级语文重点总结范文第2篇

[摘 要] 朗读教学的方法灵活多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处理好“语”和“文”之间的关系,还应排除“重文字轻语言”对语文教学的干扰和影响,正确认识朗读教学,精心地指导学生朗读,科学地进行朗读教学,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让他们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抒情,真正做到“以读为本”。

[关键词]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有效措施

在小学教育当中,小学语文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语文的基础知识,并且能够了解基本的语法和语言的基本性学习,在学习中能够有效提升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及文字组织能力,而这其中的朗读教学是训练学生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方法。

朗读教学训练过程是一种语言运用的实践过程,学生可以从这一活动中领悟到语言的形成以及语言运用的生存环境。学生们还可以通过对范文的朗读能够接触到丰富的词汇以及优美的语言运用。在朗读训练的过程中,学生们会随着朗读时间的增多而形成一种潜移默化的积累,会将朗读的内容以及语法的运用消化,最终形成自己的东西。小学朗读教学对于小学生而言,是其学习语文基础性知识的一个重要阶段,所以如何提升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性,对于小学生的语文整体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在传统性的朗读教学训练中,过分注重于朗读形式的教学,而忽视了教师在朗读训练当中的指导性作用,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从而导致传统朗读教学的效率较低。所以,需要教师对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方法进行不断改良与创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穿插多种教学方法来提升学生的课堂效率,提高朗读教学训练的实效性。

一、当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训练的调查分析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语感,促进学生提高语文素养。为了在实际教学当中更为有效地开展语文朗读教学,笔者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方式是以问卷的方式展开,调查对象是本市一所学校的五年级学生,调查总人数为300人。调查统计如下:

首先是对五年级学生对朗读的喜欢程度调查与统计。调查结果为不喜欢朗读的人数3人,占调查人数1%。选择一般的人数为50人,占调查人数16.7%。选择喜欢朗读的人数为128人,占调查人数42.7%。选择非常喜欢朗读的人数为119人,占调查人数39.6%。

其次是对五年级学生自己朗读水平的调查与统计。调查的结果为选择朗读的非常好的有60人,占调查人数20%。选择朗读的还不错的有130人,占调查人数43.4%。选择朗读的一般的有100人,占调查人数33.3%。选择朗读的比较糟糕的有10人,占调查人数3.3%。

第三,五年级学生通常会在什么情况下进行朗读训练的调查与统计。调查结果选择自我主动地进行朗读训练的人数为160人,占调查人数53.3%。选择在老师的要求下进行朗读训练有102人,占调查人数34%。选择在家长的督促下进行朗读训练有12人,占调查人数4%。选择在同伴的帮助或提醒下进行朗读训练的有26人,占调查人数8.7%。

第四,五年级学生在进行朗读训练的过程中,主动对词语、句段的积累程度的调查与统计。调查结果:选择能主动地进行积累有89人,占调查人数29.6%;选择有时能主动地进行积累有206人,占调查人数68.7%;选择不能主动地进行积累有5人,占调查人数1.7%。

第五,五年级的学生是否喜欢将朗读训练与其他的形式相结合的调查与统计(例如:读写结合,朗读与表演结合等形式)。调查结果:选择喜欢的有82人,占调查人数27.3%;选择比较喜欢的有110人,占调查人数36.7%;选择一般的有79人,占调查人数26.3%;选择不喜欢的有29人,占调查人数9.7%。

第六,五年级的学生是否喜欢通过教师的朗读指导来提升自己的朗读水平的调查与统计。选择喜欢的有186人,占调查人数62%。选择有点兴趣的96人,占调查人数32%。选择一般的16人,占调查人数5.3%。选择没兴趣2人,占调查人数0.7%。

通过调查统计表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五年级学生对于语文朗读训练还是能够接受的,其喜欢与非常喜欢的人数分别占到了调查总人数的42.7%、39.6%,并且学生自己的朗读水平也很高,占到了总人数的96.7%,这一人数基础为更好地开展朗x教学奠定了基础。学生可以自主地进行朗读训练,并且喜欢尝试多样性的朗读训练。但是在练习朗读的过程中主动积累朗读技能和其他语文知识,还有待于提升。学生对教师有一定的依赖性,这些问题将是在日后进行语文朗读教学改良与创新的重点。

二、提升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措施

首先,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大胆实现学生自我朗读训练。在新课改的要求下,课堂应该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教师以辅导地位帮助学生进行学习。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教学不受学科、学法的限制,所有的有效教学都应该是以学生主体为依托。所以在朗读教学中,应该大胆尝试学生作为主体进行自我“教学”的训练。例如,在课堂中,教师将朗读课程的目的与主旨要求传达下去,然后由学生自主进行朗读分析与实践,教师针对课堂中学生出现的问题与错误进行修改与指导,在课堂后期,教师进行点评与总结。这样的好处在于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实现学习的自主性,增加学生的参与性,改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其次,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在进行朗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打破传统的朗读教学模式,让朗读的形式多样化。例如,在进行叙事性的朗读教学中,教师根据文章的情节划分出几个角色,先让学生自己通篇进行朗读,熟悉范文的整体结构,然后再请学生根据文章角色的特点进行朗读训练,以便于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以及朗读技巧。更重要的是使朗读训练成为一种“游戏化”,根据角色扮演的朗读,很容易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学生根据人物性格配以相应的语气来朗读,会乐在其中。再如,在进行情感描写类课文教学时,老师可以根据题材,配上一曲美妙的音乐进行朗读。歌曲有着优美的旋律,又有着美好的意境,配上乐曲来朗读,可以营造情境,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活跃课堂气氛,愉悦学生的心情,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进行配乐朗读时,应注意乐曲的意境、格调和旋律,它们应与课文内容相协调。由此,训练的过程变得乐趣横生,同时学生在分析人物性格和说话方式的时候,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这种方式大大增加了朗读教学的趣味性。

最后,增强朗读教学效率,提高语文的整体学习素养。教师应让学生自由地练习,充分地交流讨论,反复地比较和揣摩,不断地提高认识,加深理解。而学生一旦达到充分理解且又经过反复练习形成了技能技巧,确信自己有能力达到熟练自如时,自然就会跃跃欲试。然而朗读教学在整个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当中并不是单一存在的。所以在进行朗读教学的过程中,更应该注重学生整体语文素养的提升,尤其是要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朗读的过程中也要时刻对语文基础知识和语言能力技巧的运用进行积累和总结。

五年级语文重点总结范文第3篇

一、语文朗读教学的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育当中,实际上朗读教学训练过程是一种语言运用的实践过程,学生可以通过对范文的朗读接触到丰富的词汇以及优美的语言运用。在朗读训练的过程中学生会随着朗读时间的增多而形成一种潜移默化的积累,会将朗读的内容以及语法的运用消化,最终形成自己的东西。小学朗读教学对于小学生而言,是其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一个重要阶段,所以如何提升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性,对于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整体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在传统性的朗读教学训练中,过分注重朗读形式的教学,而忽视教师在朗读训练当中的指导性作用,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导致传统朗读教学的教学效率很低。所以,这需要教师对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方法进行改良与创新。

二、当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训练的调查分析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语感,促进学生提高语文学习素养。调查方式是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展开,调查对象是本市一所普通的五年级小学学生,其调查学生的总人数为300人。调查统计如下:

首先,五年级学生对朗读的喜欢程度调查与统计。调查结果为不喜欢朗读的人数为3人,占调查人数1%,选择一般的人数为50人,占调查人数16.7%;选择喜欢朗读的人数为128人,占调查人数42.7%;选择非常喜欢朗读的人数为119人,占调查人数39.6%。

其次,五年级学生自己朗读水平的调查与统计。调查的结果为选择朗读得非常好的有60人,占调查人数20%;选择朗读得还不错的有130人,占调查人数43.4%;选择朗读得一般的有100人,占调查人数33.3%。选择朗读得比较糟糕的有10人,占调查人数3.3%。

第三,五年级学生通常会在什么情况下进行朗读训练的调查与统计。调查结果为选择自我主动进行朗读训练的人数为160人,占调查人数53.3%;选择在老师的要求下进行朗读训练有102人,占调查人数34%;选择在家长的督促下进行朗读训练有12人,占调查人数4%,选择在同伴的帮助或提醒下进行朗读训练的有26人,占调查人数8.7%。

第四,五年级学生在朗读训练的过程中主动对词语、句段的积累程度的调查与统计。调查结果为选择能主动积累的有89人,占调查人数29.6%;选择有时能主动积累的有206人,占调查人数68.7%;选择不能主动积累的有5人,占调查人数1.7%。

第五,五年级学生是否喜欢将朗读训练与其他形式相结合的调查与统计(例如:读写结合、朗读与表演结合等形式)。调查结果为选择喜欢的有82人,占调查人数27.3%;选择比较喜欢的有110人,占调查人数36.7%;选择一般喜欢的有79人,占调查人数26.3%;选择不喜欢的有29人,占调查人数9.7%。

第六,五年级的学生是否喜欢通过教师的朗读指导来提升自己朗读水平的调查与统计。选择喜欢的有186人,占调查人数62%;选择有点兴趣的有96人,占调查人数32%;选择一般的有16人,占调查人数5.3%;选择没兴趣的有2人,占调查人数0.7%。

通过调查统计表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五年级学生对于语文朗读训练还是能够接受的,其喜欢与非常喜欢的人数分别占到了调查总人数的42.7%、39.6%,并且学生自己的朗读水平也很高,占到了总人数的96.7%,这一人数基础为更好地开展朗读教学奠定了基础。

三、提升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

首先,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大胆实现学生自我朗读训练。在新课改的要求下,课堂教学应该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教师以辅导的地位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所以,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大胆尝试学生作为主体进行自我“教学”的训练。例如,在课堂中,教师将朗读课程的目的与主旨要求传达下去,然后由学生自主朗读分析与实践,教师针对课堂中学生出现的问题与错误进行修改与指导,在课堂的后期,教师进行点评与总结。

其次,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在朗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打破传统的朗读教学模式,让朗读的形式变得多样化,比如在进行叙事性的朗读教学中,教师根据文章的情节划分出几个角色,先让学生自己通篇进行朗读,熟悉范文的整体结构,然后再请同学根据文章角色的特点进行朗读训练,以便于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以及朗读技巧,更重要的是使朗读训练“游戏化”,这种角色扮演式的朗读练习很容易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学生根据自己所负责角色的人物性格配以相应的语气来朗读,并且乐在其中。

最后,增强朗读教学效率,提高语文的整体学习素养。朗读教学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体系当中并不是单一存在的。所以,在朗读教学的过程中更应该注重学生整体语文素养的提升,尤其是要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朗读的过程中也要r刻对语文中的基础知识和语言能力技巧的运用进行积累和总结。

五年级语文重点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五年级作文;提高;教学水平;几点思考

作文教学是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中公认的一个重点内容和难点关卡,那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本文结合教学经验,谈几点如何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水平的教学思考。

一、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作文的核心

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最广阔天地,同一事物、同一题目的作文,学生可能有多种不同的表现角度,可以有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也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叙述的方式,还可以有标新立异的中心思想,凡此种种,都是学生创造力体现的舞台。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一是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神圣的好奇心”;二是要交给学生发散、求异、辐射等创造性思维的方法,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创造能力得到同步的和谐发展,这正是作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在课文教学中落实作文指导

叶圣陶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入编教材的课文都是经过细致推敲的优秀范文,作者巧妙的构思,有序的写作,独特的观察视角等都是学生学习的好材料,让学生模仿优秀课文的写法进行写作,琢磨并领悟出作文的真谛。教师在教学每篇课文时都要充分利用教材这个形象直观的例子,让学生潜心地去读,自由地去想,无拘无束地去议,在此基础上,师生一起归纳、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要点,再提供适当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借鉴迁移,巩固习作知识,为写好作文提供一条快捷之路。例如:在教学《理想的风筝》一文时,文中对刘老师的外貌描写部分,既写出了刘老师身有残疾的特点,又流露出了刘老师忠厚老实的性格以及对生活的执着追求。让学生从中领悟到描写人物外貌时,既要抓住主要特点去写,还应从外貌描写中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再如课文通过课上讲课和课下放风筝两件事情来表现刘老师的身残志坚,对生活的热爱,让学生明白写人要选择典型的事例去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又如在教学《飞夺泸定桥》一文时,课文着重写了时间紧迫、路途艰险和泸定桥的令人胆寒两部分内容,从中让学生明白对表现文章中心关系紧密的内容要详细、重点写,对表现课文中心关系不大的内容要一笔带过,要略写。再如教学《赤壁之战》一文,我们对赤壁之战之所以能有一个清楚的了解,是因为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把战役的起因、经过、结果写的很明白,从中要让学生懂得作文要按一定的顺序写,才能把内容写清楚,给别人留下清楚的印象。

三、作文指导从内容入手

作文指导首先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打开学生的思路,使学生找到想写、要写的内容。开始时教师应放手让学生大胆去写,使学生感受到可以写的内容很多,教师再从旁指导学生选择最恰当的内容来写。至于如何来写的问题,在学生的思路已经打开,选择好了要写的内容后,具体的过程中进行渗透。在学生的习作中、在交流草稿的过程中进行指导。指导的内容可以包括写作的内容是否具体,写作的顺序是否恰当,写作的目的是否明确,语句是否通顺,选词用词是否合适,所表达的情感是否真实等等各个方面。

四、观察、思维、表达三种能力结合起来

习作,最主要的是要有内容可以写,习作的素材可以来源于学生生活中所见所感,可以是学生课外阅读中积累的典型事例,当然也可以是学生在课本内学习到的事例。可以说有取之不尽的习作素材。可是由于学生的不注意归纳,不注意总结,导致许多的素材都没有被学生运用到习作中去,或者是运用时缺乏个性,没有亮点。所以在习作的教学中,应该强调学生要学会留心观察生活,观察身边每天发生的小事。例如:一棵小草、一只小虫、一处小景、一件小事、一点感想、心中的一点小秘密等。有了素材,想要写好作文,还要合理的安排,组织材料,学会思考,在不同的习作里面,应该使用什么样的素材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另外,要引导学生充分读书,用心体会,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感受人物美好的情感。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要注意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一句话或者一个实例,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言才能表达出最好的效果。所以,观察、思维、表达都不能放松,只有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写出一篇好的作文。

五、学生之间互批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学目标中明确指出: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修改自己的习作,书写规范、整洁。学生互改作文无疑是个好的学习作文模式。当然,教师应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一般方法,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修改技巧:

1.格式是否正确:看写作文的同学是否按老师按求的格式写作必须在文中指出错误。

2.有几处病句:用“──”找出病句,写明病因,并改在作文本右边空白处。

3.标点符号有几处明显错误:强调句号、引号、叹号、问号的使用。

4.看文章的中心是否鲜明、集中;看文章的选材是否围绕中心、是否符合生活实际。

5.看文章的结构:层次段落是否清晰、过渡是否自然、开头和结尾是否照应。

6.看文章的表达方式是否符合作文的指导要求。

7.看文章的语言是否简练流畅深刻。简练就是不重复,不罗嗦,简要精。流畅是指文章读起来顺口;深刻是指文章能抓住事物或问题的本质来写。

学生们按写作要素顺序逐条写出评语,最后还必须写出自己要对习作者说的话,也就是“总评”。经过一个时期的锻炼,学生自己习作和给同学修改习作的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此外,教师还应注重从学生修改后的习作中获取反馈信息,并帮助学生反复修改,反复锤炼,多出“精品”。

总之,小学五年级的作文教学,对促进小学生作文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以小学五年级作文教学的实施为视角,提出一些值得借鉴的作文教学策略,希望通过本文的探究能够更好地促进作文教学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包兵兵.怀念我五年级的语文课[J].语文建设,2011年02期

【作者简介】

五年级语文重点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五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传统方法;教学水平

数学作为小学生必修的一门学科,在整个学习生涯中占据很大的比例。数学本身是一门逻辑性极强、较为复杂的学科,很多学生都觉得数学是一门比较难学的学科。五年级数学中,应用题更是如此。

一、应用题在五年级数学教学中的特殊地位

首先,五年级数学的应用题分值比例较大,我们需要在数学应用题方面引起重视。其次,五年级数学应用题是五年级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数字数学应用题需要读懂题意之后,再根据相关的数学公式写出相应的数学算式,最终得出答案。这就是说五年级数学应用题需要基本的语文阅读能力,弄懂题意;需要学生理解并合理地应用数学公式,而不是死记硬背数学公式;需要学生正确地熟记并写出数学符号;需要学生具备灵活准确的计算能力。最后,在我看来,数学严密的逻辑性特点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有利于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学生在做题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思考,这样严密的逻辑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有利于使学生通过思考问题得到正确的答案,学生拥有成就感,更能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在笔者看来,这些作用都决定了它的特殊地位。

二、五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现状

1.学生数学应用题基础较为薄弱

五年级的数学应用题本身较难,很多学生在这方面的基础较为薄弱。很多数学教师注重数学公式的讲解,而不太注重探究笛Ч式的来源。很多教师只是单纯地讲解数学公式,而没有带领学生深入探讨数学公式,了解数学公式背后的数学问题。教师单纯地讲解,容易造成学生死记硬背的情况。很多数学应用题涉及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学生在没有把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的情况下,数学应用题更是难点知识。

2.教学方法老旧传统

虽然素质教育和新课改一直在倡导教学方法改革。但笔者发现很多教学改革进行较为缓慢,学生主要还是接受传统的教学方式。很多教师依旧摆脱不了传统式教学,在教学中注重知识的灌输。这样的教学已经不适合如今的教学改革。特别是在数学应用题中,教师单纯地讲解数学应用题,学生会很容易感到枯燥,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数学应用题训练不足

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觉得数学应用题较复杂,讲解分析起来耗时费力,不愿意在应用题上花太多时间。毕竟数学一节课时间仅有45分钟,数学应用题篇幅太长,很多教师不愿意进行数学应用题的分析讲解。所以,在五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不太注重数学应用题的讲解,在数学应用题训练方面也不够,导致学生的解题能力较为薄弱。

三、关于五年级数学应用题的教学措施

1.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

我觉得五年级数学应用题最为有效的方法是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学生主要受教师的引导,教师的教学方式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们需要在教学方式方面进行完善。五年级数学老师要转变教学思维,要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着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探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课堂效率。

2.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在五年级数学应用题的教学中,教学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数学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教师在数学应用题的教学过程中,要学会把数学问题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数学问题形象化。这样的教学才符合素质教育的真正含义,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并学会应用这些知识来解决社会中的问题,更好地改变这个世界。

3.加强数学应用题的课堂教学训练

很多学生数学应用题基础较为薄弱,需要教师加大数学应用题的训练力度。现实课堂中,教师对数学应用题的训练较少,主要是讲解零散的数学知识点。数学应用题这个重点,需要教师引起重视,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大数学应用题的训练。比如,教师可以在数学课堂中,现场给学生出数学题,现场开展应用题训练,然后引导学生找出数学中的漏洞、难点,引导学生总结数学知识,总结经验。

数学应用题是五年级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我们需要在这方面加大重视。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准确思考应用题,培养学生自主思考数学应用题的能力。五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进行探讨,本文仅是笔者的看法,欢迎提出相关改进建议。

参考文献:

[1]杨洪杰.小学数学应用题的研究[M].江西教育出版社,2011-06:8-9.

五年级语文重点总结范文第6篇

一、中日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在编排体例上的差异 二、中日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在具体内容上的不同首先,表现在小学语文教学总目标方面。

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这样概括的:“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日本的教学大纲作了这样的规定:“培养对国语的正确的理解能力和适当的表现能力、思考力、想象力以及语言感觉,同时培养学生对国语的深切的关心和尊重的态度。”从中我们看到两国都把培养正确地理解语言、表现能力作为语文学科的首要目标。不同的是我国强调“在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日本不把思想、道德教育列为小学语文学科的任务,而强调“培养学生对国语的深切的关心和尊重的态度。”通过对国语的尊重态度的培养,使学生对这一重要性能够自觉地去认识,对国语进一步关心。当然这种态度的培养,是与国语教育、培养一定的表现力、理解力和充实、丰富学生的语言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

第二,表现在听说读写等能力培养方面。

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在听说方面,主要从听说内容、方法和习惯的培养上提出要求。如“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听话集中注意力,不随便插话。”再如“听懂程度适合的讲话和别人说的一件事,能转述内容”,“听别人读程度适合的儿童文学作品和科普作品,能边听边想象”,等等。具有一定的层次性。日本的教学大纲主要从“正确地听”和“主体地听”两方面来要求。如“正确地听”,体现在听话的姿势和态度上。一年级,“听话时看着说话的对方。”二年级,“听对方把话说完。”三年级,“没听明白的地方反问或复听。”四年级,“一边听一边记下话的要点和中心点。”五年级,“注意细节。”六年级,“考虑话的内容中事实部分和想象部分之间的关系。”再如“主体地听”:一年级,“话的内容大体能听懂。”二年级,“考虑对方说话的顺序。”三年级,抓住对方说话的重点,从自己的立场出发试着总结归纳。”四年级,“抓住话的中心点,总结自己听后的感想。”五年级,“理解对方说话的意图,讲出自己的评价。”六年级,“将话的内容和自己的生活、观点进行对比。”从中可以看出,“主体地听”,在听话的程度、方式方法上不仅作了具体要求,而且逐步与“自我”联系起来。使听话这一“客体”行为很强的活动逐步变成一种能动的“主体”行为。在说话训练方面,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在要求上同听的表述形式大体一致。比如“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一段意思完整、连贯的话”;“能当众说话,语句比较通顺、有礼貌”;等等。日本在说话训练方面分两部分,即“有对方意识和目的意识地去说”与“正确的说话方法”。如“对方意识和目的意识”,一年级,“被询问的事能回答,并主动寻找话题来说。”二年级,“根据对方说话的内容来继续话题。”三年级,“听取对方话的内容,深入话题来说。”四年级,“对应不同的听说对象和不同的场合,考虑说话内容的主次来说。”五年级,“对应不同的听说对象和不同的场合,使用适当的语言,并考虑具体情况来说。”六年级,“对应不同的目的,考虑时间和说话的顺序,有计划地去说。”很明显,强调带有明确目的和注意听说对象,针对不同需要、不同场合、不同目的,选择不同话题,以不同的表达方式来陈述自己的意思,是日本小学语文教学大纲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发展需要,提出的具有较强时代气息的听说训练要求。也是日本听说训练的重要特点。在“正确的说话方法”方面,日本的教学大纲将听说读写的有关内容相互渗透,同时进行。如一年级,“经历过的事,考虑顺序来说。”二年级,“理清事情的条理后再说。”三年级,“为了突出说话的要点,考虑一定的段落、层次来说。”四年级,“为了突出说话的中心,有主次地去说。”五年级,“有明确的意图和确切的根据说。”六年级,“对应不同的目的和意图,恰当地说。”另外,在说的方面,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特别强调从一年级开始讲普通话,重视普通话的推广和普及。在日本,只是从四年级开始,提出“理解共通语和方言的区别,在必要的时候能用共通语来说话。”

在阅读训练的要求上,中日两国的教学大纲都比较重视朗读、默读和背诵的基本功训练。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强调阅读中要注意“感想、意见”和“有目的地去读”。如三年级要求“读后小结感想,并考虑如果是自己会怎样去做。”“从自己的立场出发,自己认为重要的地方不要落掉了去读。”四年级,“注意读后个人的不同感受。”“对应不同的读的目的,归纳重要的地方,注意必要的细节。”五年级,“理解作者对事物的看法、想法和感受。为了收集必要的知识和情报去读文章。”六年级,“理解作者的基本观点,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对应不同的目的、需要,选择适当的书来读,并下工夫寻找适合自己的、有效的读书方法。”由此可以看出,日本在阅读训练的要求上,突出读书和自身生活、社会生活的需要以及读者与作者情感上的密切联系。在另一方面,日本还比较重视阅读态度的培养。比如,一年级就要求“培养愉快地去阅读浅显读物的态度。”二年级,“提高对浅显读物的进一步阅读的欲望。”三年级,“培养阅读各种各样读物的读书态度。”四年级,“扩大读书范围。”五年级,“通过读书,加深思考。”六年级,“培养选择适当的读物来阅读的习惯。”显示了对培养学生读书兴趣的重视。在读写结合上,日本强调“依照文章的表达思路来读”,“区分事实和想象(感想、意见)来读”,“想象、鉴赏”以及“读后根据自己的目的和需要发表看法”等等。

五年级语文重点总结范文第7篇

一、活动主题

通过学校语文科组开展理论学习―确定研究专题--集体备课―集体观课―集体评课等活动过程,展现学习型科组建设的过程,促进语文科组教师自我学习、自我反思、自我成长,从而提炼出基于教学研究的学习型科组建设的基本途径。

二、方案设计与要求

本方案设计以语文科组开展的一次完整的教研活动为重点,探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个人及团队的成长。

三、活动的主要内容和活动情况

本学年学校语文科立足于课堂教学,结合低中高年级学习重点,确定了各年段研究专题,期望通过两到三年的研究,低中高年级形成相对富有特色和成效的研究成果。

1. 自学理论。教师既是教育者,也是学习者、研究者、创造者,我们制订了现代教师培养目标和要求,提出完成“四个转变”(即由职业型向事业型转变,由应试型向育人型转变,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使每个教师有目标,树立起工作即学习,学习即工作的理念。开学初,学校主管教学的行政就以区教育发展中心下发的小语科教学反馈为重点,并组合我校近年来语文教学的关注点,向语文科各位教师推荐了三篇自学文章,让老师们在课余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自学、思考,并在分年级教研时,与同级组老师分享自学的收获。

2. 确定研究小课题。结合自学的文章以及我校各年段研究的重点,确定了各年级分别确定了各自的研究小课题,并以小课题研究为切入口,探索小学语文各年段教学的热点问题。低年段(一、二年级)的研究课题: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之爱读书会写字。中年段(三、四年级)的研究课题: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之课内外有效阅读。高年段(五、六年级)的研究课题: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之读写有效结合。

3. 集体备课。语文科组教师以年级为单位,结合本册教材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课文,实施本年级的研究课题。大家通过多次的集体备课,讨论,形成第一次的教学设计方案。一年级课例:《乌鸦喝水》《四个太阳》。二年级课例:《雷雨》《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三年级课例:《可贵的沉默》《太阳》《妈妈的账单》。四年级课例:《触摸春天》《乡下人家》《鱼游到了纸上》。五年级课例:《冬阳 童年 骆驼队》《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六年级课例:《一夜的工作》《灯光》。

4. 上组内研讨课。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在课堂内实施,检查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方法策略是否合适。同年级的教师互相听课,在课内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是否达成课前目标设置。

5. 组内评课、交流。各年级组的老师上完课后,依据第一次教学的实施情况,互相交流、评课,改善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完善教学设计。因此,每一位老师都进行了两次备课。第二次教学设计后,又进行了第二次课堂教学实施。课后再进行反思,总结教学的得与失,撰写课例,包括导言、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主要事件及策略、反思等部分。通过反思,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归纳解决问题的策略得到了提升。

6. 校内公开课。五年级罗丽梅老师执教《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一课作为校级公开课,为全体语文老师提供了观摩课例,围绕五年级研究专题“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之读写有效结合”,设计了“初读――精读――仿写”教学环节。初读环节,让学生从读中感受描写人物的方法,以读促写。精读环节,设计了“品读”活动,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课上播放小嘎子和胖墩儿摔跤的片段,让学生体会作者用精确的语言去描写摔跤场面,以突出人物形象。仿写环节,以同级学生的作品作为范例,帮助学生建立写作的自信心。

五年级语文重点总结范文第8篇

议论说理性文章和其他说理性文章的不同点在于:主要通过表达观点和举例论证来证明作者的观点是正确的。讨论事例如何全面而又严密地证明作者的观点,或者寻找事例与观点之间的密切联系,是语文老师课上应该重点教授的。而不应该把教材内容等同于教学内容,读读文、学学内容、就教材谈道理,这是教材本身就具有的价值,不需要老师花大力气在学生已知的内容上兜圈子。

议论说理性文章的核心价值应该是教会学生如何说理,并且怎样做到以理服人。以上五篇课文,既有共同点,又有坡度体现,有很多不同点需要挖掘。

苏教版小学语文议论性说理文都是按照说理文的一般结构来写的:提出观点、举例论证、证明观点。小学生接触的第一篇议论性说理文是《说勤奋》。这是学生初次感知议论说理性文章结构的课文。可以先从课题入手,看看和其他记叙文有什么不同。首先,课题中的“说”是谈论、论说的意思,“说勤奋”是就勤奋的有关话题进行谈论、论说。从课题入手,解读本文从文体上和其他课文的区别,有助于学生从一开始条理清晰,明晰议论说理性文章有别于其他文体的特征。围绕“勤奋”这个话题,可以论说哪些问题,最后归纳总结,基本上是本文的写作目的和解决的问题,如:什么叫勤奋,为什么要勤奋,怎样做才算勤奋,勤奋的结果会怎样,不勤奋又会怎样等。这样,议论说理性文章的写作目的和写作结构基本上呈现出来,然后,学生们到课文中去找对应的段落哪些部分回答了这些问题,最后,文章的结尾号召大家“如今,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条件虽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仍不能忘记‘勤奋’二字。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至此,与课文开头的观点首尾呼应,体现了结构上的完整――“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这个深度比喻形象贴切。接下来,细读全文,研究课文例子是如何恰当地说明观点,一个勤奋的例子还不足以全面的说明观点,又增添了一个“基础比别人差一点”的例子,为了增强说服力,还补充了数学家华罗庚的名言。为了使议论说理性文章的举例更加全面周密,还可以举一个虽聪明但不勤奋的事例,《伤仲永》的例子再恰当不过,让学生尝试发表观点,三个事例证明“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无可辩驳。

从学生们接触到的第一篇议论说理性文章可以总结到:1、议论说理性文章的特点是夹叙夹议,举例和议论相结合;2、议论文的目的不仅是表达自己的观点,更要号召去做,因此,结尾重申观点不可少;3、举例讲究,既有正反举例,让人无可辩驳、无可怀疑,又要生动恰当,和观点联系紧密;4、要归纳总结议论文写作的一般写法,为后续学习提供铺垫。

五年级上册《滴水穿石的启示》是苏教版小学生第二次接触议论说理性课文,议论文写作的一般写法已经可以通过复习来巩固。本文的另一大文体特征是议论性文字表达精要,突出表现是课文所举第一个例子――李时珍的故事可以和课文《李时珍夜宿古寺》进行比较阅读,可以感受到议论说理性文章的例子的作用主要是用来证明观点,只要抓住关键说清楚即可,而不是叙述具体、生动、形象。课文所举例子都是围绕“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来写,每个例子都可以找到具体的语句体现这个观点,包括滴水穿石的现象,目标专一体现在水滴“总是滴在一个地方”,“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都是体现持之以恒;李时珍目标专一体现在“从小立志学医”,持之以恒体现在“经过二十几年的不懈努力”,最终取得成功;爱迪生“迷恋电学实验”体现目标专一,“毕生孜孜不倦”体现持之以恒;齐白石“不教一日闲过”,抓住他晚年作品丰盛的特点,着重写了他晚年的成就。本文还举了一个“雨水是以很快的速度从高空落下来的,但它却不能把石块滴穿。”的反面例子,使论述更加全面周密。体会所举例子与观点的紧密契合是本文的一大重点。另外,本文提出观点的方式是通过一个现象,与第一次学习的《说勤奋》直接提出观点不同,学生只需要了解就可以,也不需要赘述。

五年级下册《谈礼貌》引用古训提出观点,每个事例后都有一段议论,与《滴水穿石的启示》三个例子后共用一个议论不同,举例的时候还分有求于人时要有礼貌、自己犯错时要有礼貌、自己没有错时也要有礼貌三个角度,层层递进,体现说理性文章的逻辑性、严密性。

如果说,四、五年级说理性文章的举例在同一个层面上,那么,六年级上册《学与问》就通过举例论证和说理论证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明白除了问,还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勤学好问,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六年级下册《学会合作》就更加复杂一点,第一个例子告诉我们:成功的合作主要依靠高度统一的团体目标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每个人必须具有的协作精神,第二个例子又更进一步:成功的合作不仅要有统一的目标,要尽力做好份内的事情,而且还要心中想着别人,心中想着集体,有自我牺牲的精神。这个“不仅……而且……”是递进的关系,这两篇课文使学生在四、五年级学习议论说理文原有的基础上又有了螺旋式的上升。

课文《山谷中的谜底》学生可以通过把谜面概括成《滴水穿石的启示》第一段,把谜底概括成《滴水穿石的启示》第二段的实践活动,来感受说理议论文的结构特点和举例与论点的严密结合。还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青海高原一株柳》等借事说理、借景说理的文章都可以改写成说理议论文,最后的论点在首尾提出和重申,中间的事情举例简约精练,是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进行的用课文内容来进行语文实践的好素材。

五年级语文重点总结范文第9篇

一、试题应对接教学目标

曾经看到一所学校同一次期末考试中的试题:三年级把句子“画画怎么能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呢”换个说法,四年级把“人类的老师不就是大自然吗”改为陈述句,五年级把“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改成陈述句。为什么同一所学校不同年级的期末试卷中都出现了“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试题?该校教师们认为“学生总是考不对,我们就多考几次,让学生引起重视”。究竟该谁引起重视呢?这样的试题折射出教师在命题时常常凭借经验、惯性,未深入思考每一道试题该如何对接教学目标。

若要试题的测试目标与教学目标保持一致,教师需要经历三个层次研读:认真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把握学段目标;仔细研读整册教材,体会学段目标是如何具体落实于一册教材的;研究每个单元教材,明白每一个目标是怎样通过一组教材逐步实现的。这样才能较好地把握教学目标,编制的试题也会在目标范围内。

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期末试卷的一道阅读题:阅读《美丽的规则》一文,请根据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整个事件,写出短文的主要内容。

这样命题的依据是,从课标看:《课标(2011年版)》在第三学段“阅读目标与内容”中指出“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 ,足见“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第三学段一个很重要的语文阅读能力。从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各组教材安排看:第1组要求“学习这组关于读书的课文,要把握主要内容”;第3组要求“学习本组的说明性文章,要抓住课文的要点”;第4组要求“学习本组课文,要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作者从生活中得到了哪些启示”;第6组要求“认真阅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本册教材共八组课文,除第5组综合性学习外,有四组课文涉及“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可见,“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应该成为本册教材教学中的重要目标,这道题就让测试目标与教学目标保持一致,导向教师的日常教学。

二、试题要体现学习重点

试题的测试目标除了与教学目标保持一致外,还要体现一册教材的重点学习内容和语言训练重点。这就需要教师领会教材编写意图,锁定重点学习内容。

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期末习作测试题:读了《美丽的规则》一文,你一定有很多想法吧,请根据这篇文章写一篇读后感。能联系实际述说,有真情实感,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自拟一个题目写在作文纸的第一行。字数在400左右。

《美丽的规则》一文,就是该测试题的阅读文本。确定“读后感”为本册教材的习作测试题是基于本册教材的学习重点。

教材第1组的主题是“我爱读书”,编排的口语交际与习作的内容都与读书有关:分享读书故事、谈读书体会、采访身边爱读书的人、展开关于读书优劣的辩论。本组教材还设计了以“我爱读书”为专题的综合性学习,体会读书的乐趣,学习读书方法。

教材第4组的主题是“生活的启示”,编排的四篇课文都要求从阅读中感悟道理:《钓鱼的启示》课后问题:“课文中哪些语句对你有启示?你由此想到了什么?写下来和大家交流。”《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一课要求“联系生活实际,体会‘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的含义”。《落花生》课后的小练笔:“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你从身边的事物中领悟到了什么?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珍珠鸟》一课要求“结合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体会”。这些编排意图是在逐步渗透写读后感的方法:联系关键句子、结合生活体验谈感受。本组编排的口语交际与习作内容要求学生从“一件事、一句话、一幅画”中任选一个角度,写一写从生活中获得的启示。

教材第6组的主题是“父母之爱”,编排的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课后小练笔是:“在本文作者看来,爱有两种表现形式。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感受吗?先说一说,再写下来。”这是以课文为例,要求学生学会思考自己的生活。

教材第7组的主题是“不忘国耻”,在单元导语中明确提出:“还要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有关资料,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并在语文学习中加以运用。”“感”是读后感的重点,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也可以适当引用相关的资料。本组编排的四篇课文都有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要求,也是为学生写好读后感做铺垫。本组教材编排的习作就是写读后感。

读后感是本学期新出现的习作形式。经常写读后感,可以提高阅读和作文的能力,还可以增长见识,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读后感没有固定格式,但由于是初次出现,为降低习作难度,教材在编写时循序渐进,逐步渗透读后感的写作知识,通过例文示范,归纳出读后感的一般写法及要注意之处。因此,读后感是五年级上册要重点学会的习作样式,命题时紧扣教材的学习内容和语言训练重点。

三、试题要针对教学问题

明确测试的内容与标准能有效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对于一线教师来说,评价是方向盘,是指挥棒,往往“考什么”直接影响教师平时“教什么”和“怎么教”。如果编制的试题能针对教学中的普遍问题,就能有效纠偏教师的教学行为。

如面对学生书写质量普遍下降的问题,可以编制考察学生书写的试题,以引起教师与学生对书写的重视。我区近几年对五年级学生的期末测试都会设置一道书写题。

200年第一学期书写题:

把下面一段话抄写在方框里,要写得正确、美观,也可以设计成一幅书法作品。

2010学年第一学期书写题:

春节即将来临,请把下面这副对联工整美观地书写在右侧正确的位置上。

2010学年第二学期书写题:

把下面的句子抄写在书签里,要写得正确、美观,可设计成一幅书法作品。

2011学年第二学期书写题:

校园的水龙头边要贴一张标牌,请设计一个内容写下来(不少于6个字)。

这些形式各异的书写试题,所占分值一般为2~3分,考察的内容、要求都与学生所学的教材有关。《课标(2011年版)》把书写提到很高的位置——“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 通过编制合理的抄写试题,考察学生的书写情况,引起教师对学生书写质量的关注。这些试题不仅考察学生的书写是否美观、正确,还要求学生联系生活进行自主设计,体现书写的实用价值。

2011学年第二学期测试结束后,有位教师这样诊断学生的测试情况:“本班级学生能合理设计标牌上的语句,能合理摆放位置。抄写正确美观,该题满分率达84%。16%的学生扣0.5分,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字迹涂改有2人,出现错别字2人,不够美观1人。分析原因:教师认真参加区里组织的教研活动,对课程标准的修订部分特别重视;对学生的每一次作业都强调了书写态度,关注书写过程中对个体的过程性评价,甚至有时对一个字做着重辅导,功夫不负有心人;学生和家长吸取去年期末测试的教训,真诚地接受老师的改进意见;各科教师协同教育的结果。今后教学对策:继续对学生加强书写习惯的培养,三思而后行;多鼓励,精心指导书写,对班级中书写较差的学生不放弃,着重个别化教育教学,让学生一生受益。”从这样的诊断中可以强烈地感受到试题的导向作用,有利于教师改善今后的教学行为。

四、试题能传递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只有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才能体现其价值,教学理念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行为需要在“过程”中历练。如果编制的试题也能准确传递教学理念,一定会引起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因为教师喜欢且擅长研究试题的命题意图。

如“学以致用”是语文学习追求的目标,《课标(2011年版)》在课程性质中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也指出:“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怎样在试题的编制中体现这一思想?我们来看三道试题。

1.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试题:我们班的同学各有特点。你看,班长办事很讲原则,你若犯了错可别想从他的眼皮底下溜过,可称得上是包公断案——____________ ;又高又胖的虎子,可不是个粗人,他呀,是张飞穿针——______________……可是我们这个集体很团结,为了这次班队会,大家是八仙过海——____________,想方设法,献计献策,受到一致好评。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歇后语幽默风趣,耐人寻味,如果运用恰当,能让语言表达更加精彩。三年级下册有积累歇后语的要求,设计以上试题可以提升语言积累的价值。学生在答题时,要调动他们的语言储备,使“死”的材料一下子变为“活”的语言。只有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运用的语言,才可能在学生的记忆中存活,否则,它只能是文字符号,会随考试的结束而烟消云散。如此命题,指向语言运用,体现学以致用的学习原则。

2.人教版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试题: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乡愁是融于满目的春风之中,张籍《秋思》中的乡愁是____________引起的,纳兰性德《长相思》中所描写的关外将士的乡愁却是由____________勾起的。我知道表现乡愁的诗句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写出一句)

这样命题,一是落实五年级上册第2组导语中提出的学习要求“阅读课文的时候,要用心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并想想作者的感情是通过哪些景物或事情表达出来的”;二是引导高年级教师在教学古诗词时,要理解编者意图,将这三首诗词做整体考虑,寻找作者表达秋思的意象,让学生形成阅读写景诗词的能力;三是通过自主拓展,既考察学生课外积累的诗词量,又能看出学生是否能运用阅读写景诗词的方法。

3.人教版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试题:阅读《手上的皮肤》一文,如果有人去看手相,你打算怎样劝说?请结合文中内容,注意劝说的语气。

学生完成这道题目,需要认真阅读文章,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提出有效信息,结合自己的理解作出回答。从阅读能力的层级看,将理解能力、概括能力、鉴赏能力融为一体。注意“劝说的语气”,将口语交际的要求渗透其中,说话要得体、要有理有据。鉴赏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最高层级,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

一份科学的语文试卷中的每一题都应该按照课标和教材要求命题,尽量做到每一题都能从课标和教材中找到依据,这样的试卷才能让教师明确教学方向与内容,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纠偏,教师就不会靠题海战术加重课业负担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五年级语文重点总结范文第10篇

作文教学是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中公认的一个重点内容和难点关卡,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反映着学生语文成绩的好坏,以及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高低。然而在实践的教学中,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笔者就现在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作了如下的反思:

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及原因

1.学生自身的因素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本身的生活积累比较少,平时也缺乏对生活的思考,再加上现在社会上一些因素的影响,学生思想的认识不够深刻。但是作文是一门生活的艺术,需要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其中,发现生活,思考生活,感悟生活,才能使作文是真实的、心灵的写照。但即便是有些学生,有着丰富的课余生活,也由于家庭背景和教育的原因,会接触较多的外界事物,但是,如果学生对于写作没有正确的认识,依旧追求华丽的辞藻,而无法将自身情感融入其中,写出来的文章,依旧是缺乏真情实感、违背生活现实、缺乏生活智慧的。

再加上当前网络时代的飞速发展,家家都有电脑。有些学生沉迷于电脑游戏无法自拔,缺乏阅读,生活圈子狭隘,眼界狭小,即便是对生活有所感悟,也苦于不知如何表达。还有一些学生即便是在读书,也是阅读一些武侠小说,于作文写作没有太大的帮助。这也就是为什么冰心说要读书,要多读书,而且还要读好书了。

2.教学方面的因素

写作本是生活的需要,是内心情感的流露。这也就是说,作文教学就是要实事求是,但是在实践的教学中,教师却将其功利化。作文教学中,缺乏对学生进行生活的引导。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多数教师的做法,都是一味地传授给学生一些作文的技巧和方法,甚至是一些固定的模板,只追求考试的高分,却忽视对学生进行生活化的引导。导致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为了写作而写作,就像是做数学题一样,死记硬背作文公式,套用作文格式。要么就是作文呈现千人一面的情况,没有自己的个性和情感,要么就是五花八门,各有不同,使书写和表达的都是虚情假意的情况。不仅严重影响学生的作文兴趣,而且还会影响作文教学的效率。

此外,还有一些教师,本身的写作素养并不高,自己也不能坚持写作文,研读和积累写作的理论。只是有时候迫于职称的压力,偶尔写写论文,或者应学校的要求,写一些教学反思、教学总结等,为的也只是应付差事,完成任务罢了。没有时常的写作、练习和积累,自然写作的素养也没有增进。

3.教学手段的因素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的教育行业也进入了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各种教学媒介的出现,也带给学生缤纷多彩的感官体验和冲击。很多学生选择在QQ空间等地方,进行简短、明了的情感表达,使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深受影响,写作在学生的心中变得越发的不重要,而被逐渐地淡忘。

二、有效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1.要树立大作文的教育观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兵器教育的功利性色彩,认识到学生学习作文,并不仅仅是为了应对考试,为写作而写作,更多的是为学生增加文化底蕴,打下精神底色,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先要培养学生爱读书,多读书的兴趣和习惯,多积累,积淀语言基础,最终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准确的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2.教师要不断学习,加强自身的写作素养

“学高为师”,教师学生的典范,要做好带头的作用。教师要在平日的闲暇中,多读书,多写作,并且将一些自认为比较好的,适合学生的书籍,文章推荐给他们。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只有正视作文的,才能让学生重视作文。

3.要善于从生活中积累素材

上一篇:六年级语文重点总结范文 下一篇:初一上学期语文总结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