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竞赛范文

时间:2023-03-02 18:59:43

太空竞赛

太空竞赛范文第1篇

太空并不“太空”

“太空竞赛”一语与“军备竞赛”相对应,它是带有浓重冷战色彩的概念,随着柏林墙的倒塌,太空竞赛作为单纯性意识形态宣传工具的功能也随之衰竭,合作时代似乎招之即来。然而,历史虽然翻开了新的一页,但墨渍还在。现在看来,“太空竞赛”的危险性正迅速滋长,甚至超越了基于地球表面及在大气层空间活动的“军备竞赛”。所谓“兵者,凶器矣”,自陆基反卫星导弹试射挑起众人敏感的神经之后,太空武器的研发、试验与部署史无前例地被推进,太空并不“太空”,硝烟正在弥漫。史前人类在水里斗,后在山洞里为了猎物杀得你死我活,后来有了冷兵器,接着进入热兵器,现在,人类到外太空较量上了。

没有一个战略家愿意把太空探索项目与最终的军事目的裸地挂起钩来,也不愿把孜孜以求的太空霸权直白为针对第三国的威胁。太空探索本身所释放的巨大的人类智慧能力使得有关此类话题的语调变得温和起来。耗资巨大的太空项目有利于培养高尖端人才,有利于推动高新技术升级换代,并促进高科技产业跨越式发展,它给人类以邀游太空的遐想,似乎所有地球人将不分肤色不分信仰不分地域不分男女老幼地携手离开地球走向更宜居的某一星球一样,完全没有想到地球人的枪口还是指向地球人自身的根本事实。

印度新德里陆地战争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纳宇都说,中国是督促印度进行太空探索的一个助推因素,“我们是邻国,同时也是相互猜疑的崛起中的亚洲巨人”,或如印度“月船1号”探月项目总指挥米尔施瓦米・安纳杜拉伊曾公开表示的,“绕月项目比中国落后了一步,登月工程就要抢先中国两步”,我们只有严肃地揭开太空竞赛的真相,才能冷静地观察今天风起云涌的太空竞争,才能以宿命论的公式洞悉这场竞赛的必然性,也才能怀着悲天悯人的愁绪把目光于未来从而为拯救未来进行再思考。现在,竞争舞台上不论是种子选手还是武林新秀,都把华山论剑的时间不约而同地设定在2020至2025年之间,甚至时常闹饥荒的朝鲜也在近期通过官方媒体表示将向太空领域挺进。华山论剑,宝刀出鞘。

月球基地

某一日夜间当你抬头仰望月亮之时,恐怕在你视线的前方正有一枚月基导弹对着你。这不是胡言乱语。当越来越多的国家在月球上建立基地,越来越多的国家在月球上开辟殖民地之时,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月球军事化是注定的结果。

或许有人会搬出联合国1967年通过的《外太空公约》和1984年的《月球协议》中的禁止条款,从而认为我们只要“搭便车”就可以与太空大国共享太空的“荣华富贵”。从历史上看,国际上还没有任何一部属于契约范畴的“公约”或“协议”能真正约束人类西方合同法中“情势变更原则”就是先于契约而存在的,甚至作为宗教领域中的《圣经》都分作《旧约》和《新约》,从而证明再神圣的契约也有可变性。人类的愚蠢之处就是经常犯下“刻舟求剑”的错误,用现在的尺度测量未来的腰围。必须承认,上世纪制定的太空公约只具有宣示性,它的效力随着时间的久远和人类的太空领域的纵深开拓而变得异常捉摸不定,更何况所谓的《月球协议》也只有寥寥可数几个国家签署,根本不足以构筑一道牢固的法律防线。

美国人到达了月球,他们没有捎上一束万国旗帜或一面联合国会旗,而是插上了美国国旗。美国月球车在月面上开山凿石,运回来的近百公斤重的月矿石也没有被美国人送合国大楼作为地球人的公共财产而分享。

在距月球100公里和200公里的月球轨道上,有3颗来自于亚洲国家的探月卫星在运行。初来乍到的印度“月船1号”将要择机向月面抛掷一面印度国旗。代表领土、、民族斗志的排他性标志的国旗,将在印度与月球的第一次“飞吻”中永久地贴在月亮女神冰洁如雪的双唇上,这自然不是所有地球人都喜闻乐见的。

除了印度雄心勃勃的登月计划,中、美、日、俄、欧洲等各方都有本国人登上月球的庞大计划。按照计划的阶段性设计,大约也就是2020年左右,或是美国人重返月球、或是中国人踏上了月壤,也或许哪一国的国民举着自己国家的旗帜在没有奥林匹克会旗引领下扑向月球这块无序的奥运会场。月球上令人垂涎欲滴的氦-3资源以及月球本身所构成的战略地势,都会将现有规则扯得粉碎。

空间站

在太空政治话语中,人们总是用“科学实验站”来代替空间站。正如日本人嗜鲸成性,以科学实验的名义滥捕海洋鲸鱼,地球各地纷纷举着“科考”旗帜虎视眈眈地盯上地球南北两极丰富资源一样,“科考”已经成为居心叵测的项目中惯用的遮羞布。任何人没有理由因对方举着“科考”的旗帜而放弃应有的警惕。

上世纪末起,太空政治话语中,又多了一个“国际”的标签。虽有“国际”标签,但它却又极力拉拢一些国家参与,又极力排斥甚至拒绝某些国家的参与,“国际空间站”徒有虚名。

1998年1月29日,15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华盛顿签署了关于建设国际空间站的一系列协定,计划用9年时间建成国际空间站。现在,在太空技术领域占统治地位的美俄达成了某种默契,共同撑起了这个名为“国际”的空间站。

空间军事家们都承认,飘浮于近地轨道上的永久性空间站正是打造本国新一代反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战争深度依赖空间技术的支持,卫星捕获技术、卫星致盲技术、摧毁敌方空间设施的激光武器以及微波空间技术都将以空间站为依托发挥作用。俄罗斯空军参谋长鲍里斯・切尔佐夫上将指出,俄罗斯新的军事学说将十分关注空天防御问题。未来行动将是制空天权的军事行动。在这种情况下,没有能力抗击空天袭击的国家将被迫放弃进一步的斗争并承认失败。

十几年之前,美军就建立了太空司令部。现在各国纷纷组建自己的天军,成立自己的太空司令部。据披露,美军正在研制空天飞机,将具备自动控制进出太空轨道的能力,能携带弹头重达500公斤的精确打击武器,有能力在两小时内摧毁世界上任何指挥中心或导弹基地。空天穿梭机就是更具攻击性的活动空间站。

现在,俄罗斯已经启动了空天一体化大型防空项目,把防线推到了太空。而若干年之后,美国新一代火箭将把航天器源源不断送入太空。中国也将在2020年之前基本完成简易空间站的建设,并进行一些简易的科学实验。

飞出太阳系

不论是美国、俄罗斯或欧盟发射的太空探测器,都没有找到令人信服的证据证明太阳系里除地球之外存在另外的生命星球(包括据说曾经有水的火星),更没有在太阳系里找到人类宜居的另一个行星或行星的卫星。飞出太阳系,在茫茫银河的其他星际中寻找外星人和外星生命智慧已经成为新的使命。

飞出太阳系有什么好处呢?假如宇宙中存在外星人(这几乎是肯定的,整个宇宙不可能只有地球人孤独地生存着),又假如先行与外星人接头的某一国得到天外智慧的帮助,或与之结盟,共同对付其他地球人以及瓜分地球利益,所有这些假定都将是符合未来学阴谋论的逻辑思路。

自美国的太阳系远行星探测器“旅行者1号”逼近太阳系边缘之后,2008年10月,美国宇航局(NASA)以空中发射的方式从太平洋上空发射了一个太阳系边界探测器(IBEX)。按计划,IBEX最终会飞抵距离地球大约32万公里的飞行轨道上,在那里收集来自太阳系边界地带的太阳风等信息,从而帮助科学家们了解太阳系和它所处的银河系之间的相互作用。

太空竞赛范文第2篇

手空间技术不断取得突破的现状,为确保美军在未来战争中的信息优势,五角大楼启动了名为“僵尸卫星”的研发计划,意图通过新技术以全面利用各种在轨卫星,以低成本运营的方式继续推进新一轮太空军备竞赛。

预算削减催生“僵尸卫星”计划

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DARPA)2011年的一份报告透露,五角大楼将要启动“僵尸卫星”计划,希望通过搭载商业发射活动的顺风车,实现回收利用废旧卫星的目的,做到降低制造卫星的相对成本,同时让卫星继续保持高性能。“僵尸卫星”计划的主要目的,是研发一种新的小型卫星(也就是美军所称的“纳米卫星”),“搭乘”商业发射的卫星升空,然后附在不活动的卫星的天线上进行拆分和组装作业,最终形成一颗新卫星。也就是说,“僵尸卫星”计划可以通过省钱的方式把微型卫星送入太空,从废弃卫星上拆下尚可利用的侦察、监视、通信装置和天线,然后将它们安装在小卫星上,使小卫星具备作战能力。

2013年10月,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对外宣称,未来将向“僵尸卫星”计划大幅投资,并将和加利福尼亚州的一家公司签订一份价值约4000万美元的合同,研发并应用从太空中退役或不再运转的卫星上获取并重新利用有价值零部件的技术,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

高制造新的太空系统的能力。这是“僵尸卫星”计划自启动以来收到的数额最大的一笔资金,主要用于研发从目前停留在空中的“墓地”或弃星轨道上获取总价值约3000亿美元的失效卫星上的零部件,然后制造新卫星。

为保障“僵尸卫星”计划顺利实施,美军计划建造一艘卫星服务太空船,作为维修供应航天器发射到太空,保障与运载纳米卫星的商业太空船相遇。维修供应航天器利用抓取机械臂将纳米卫星和零部件取出,再利用“僵尸卫星”计划将要研发的另一种特殊机械工具在一颗老旧卫星上拆取零部件,然后将它们安在纳米卫星上。多家智库的军事分析师认为,美国空军秘密研发的X-37B太空飞行器在担负情报侦察、监视、攻击外国卫星等任务的同时,还可能是用来靠近在轨运行卫星的卫星服务太空船。目前,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正在争分夺秒地推进研发进程,计划在2016年之前实现“僵尸卫星”在轨运行的阶段性目标。简而言之,美军要在未来3年的时间里制造一颗卫星,让它能够在太空失重环境下超高速运行的同时,与其他卫星相遇并对其进行彻底改造。

新技术确保美军太空优势

美国国防部之所以启动“僵尸卫星”计划,一方面是出于预算紧缩背景下的万全之策,然而更重要的目的是要对抗俄罗斯和中国不断提高的太空军事能力。近几年,俄罗斯和中国先后推出了多项太空研究计划,对美国的太空霸主地位构成了现实挑战和潜在威胁。俄罗斯

将2011年确立为“宇航年”,表示要复兴俄罗斯的航天事业,显示出赶超美国、欧洲和中国的坚强决心。普京也把“恢复苏联时期的太空荣光”纳为他的第3个总统任期的目标之一。在2011年俄罗斯太空计划大会上,普京要求在2030年完成登月计划,在月球北极建立基地。2013年9月,俄罗斯赫鲁尼切夫航天中心公布了可重复使用亚轨道太空飞机项目,研发可重复使用垂直发射太空飞机的MRKS-1概念。

中国的太空事业发展也非常迅猛。早在2007年,中国就进行反卫星系统测试,用导弹摧毁了一颗气象卫星,自此,美国便不断渲染“中国太空”。2013年7月,中国成功进行了一项“捕抓”卫星的太空实验,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发射了“创新”三号、“试验”七号及“实践”十五号等3颗“科学实验”卫星,用于“观测太空碎片与进行如太空机械臂操作等科学实验”。美军认为中国的“机械臂卫星”严重威胁美国卫星,“机械臂卫星”可执行近距离观察与攻击任务,“拔下”美军卫星系统元件送回中国大陆,或是贴近美国军用卫星并“植入”中国大陆系统,属于中国大陆“星战”计划一部分。根据五角大楼对这3颗卫星的追踪,“机械臂卫星”在试验中抓住了另外两颗卫星中的一颗,这种能力表明中国在太空军事领域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因此,美国也在制定相应的太空威慑政策,以回应五角大楼官员所说的“太空军事化”,在敌人攻击美国卫星的时候做出正确反应。2013年9月,就在中国进行“捕抓”卫星太空实验后不久,美国空军航天司令部司令威廉·谢尔顿就出面表态,宣称美军目前完全依赖太空和网络能力,如果突然之间这些能力不复存在,美军必须有下一步的应对措施,制定第二套作战计划。谢尔顿的言外之意就是做好太空战各项准备工作,如果美国的太空军事设施有朝一日突然失灵,那么为“僵尸卫星”计划研发的技术就会用来迅速制造备用卫星,快速复原美军的作战卫星群。虽然五角大楼强调“僵尸卫星”计划是出于节约资金的目的,但这项技术既然可以让一颗卫星将己方老旧卫星拆分,那么它也可以轻而易举地攻击敌方卫星,因此无论美国国防部如何掩饰,该计划的军事目的也已暴露无遗。

与美国忌惮中国反卫星武器研发的态度不同,俄罗斯对于中国在太空领域的进展表现得非常淡然,认为中国的空间试验并没有对俄罗斯形成现实威胁。俄罗斯科学院国际安全中心专家弗拉基米尔·德沃尔金强调,虽然中方展示了捕捉和摧毁另一颗卫星的能力,但这仅仅是初级阶段。俄罗斯社会政治研究中心主任弗拉基米尔·叶夫谢耶夫也认为中国有权进行本国的空间开发,强调“美国有时会夸大中国对其地球同步卫星的威胁,中国研制反卫星武器是非常自然的事情,主要用途是保护自己,应对美国可能在太空部署的攻击性武器系统,在太空军事力量上形成均势”。

纳米卫星研发十年磨一剑

美国在纳米卫星技术领域起步很早,2000年,美国国家宇航局(NASA)就与多家航天企业和大学联合启动了“新千年计划”,力求实现“开发下一代太空飞行器、确保美国在国际太空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这两大目标,其中,“新千年计划”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发射新型的纳米卫星。2003年,美国空军和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为10所院校提供科研经费,开发新型、低成本的军用纳米卫星。根据美军的设计理念,这些纳米卫星重量为2~10千克,体积仅有面包块大小,但是可以实现GPS导航、小型化的传感器和微推进等多种技术应用。2002年12月,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发射了由空军与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联合研发的两颗2磅重的铍卫星,使美军的在轨自动监视能力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2006年8月,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的空间飞行器委员会选定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研发“自主纳米卫星防卫评估局部空间卫星”项目,签订了一份价值800万美元的工程设计和发展合同,将纳米卫星研发从初步设计评审推进到关键设计评审阶段。2009年,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启动了“用于评估局部空间的自主纳米卫星护卫者”(ANGELS)项目,主要用途是验证检视在地球同步轨道上运行的较大卫星,为美空军提供一种创新的纳米卫星解决方案,增强美国空军局部空间势态感知能力,显示敌方卫星的异常表现。2009年4月,美国军事技术公司(Miltec)向美国陆军空间与导弹防御及战略司令部/陆军战略指挥司令部(USASMDC/ARSTRAT)交付了“飞行准备微纳米卫星”系统,是美国陆军自1960年的“速递员”-1B通信卫星之后完成的首个卫星研发项目。

2013年5月,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评估报告,将遭到推迟的“未来、快速、灵活、分离模块、自由飞行航天器(F6系统)”项目列入“僵尸卫星”计划,或作为其他项

目的一部分返回轨道。F6空间军事系统项目始于2006年,利用大型合成军用卫星系统,同时执行监视、通信、自我防护等多项任务,可以说是“银河战舰”的雏形。F6宇宙飞船包括多颗小型卫星,每颗担负不同的任务,小卫星集群在地球同步轨道密集排列,通过无线方式交换数据,如果某一颗卫星被摧毁,其他卫星将转移功能接替这颗卫星的任务,确保空间系统的适应和生存能力。F6项目研发从2007年至今已经投入了2亿美元,高昂的造价让美国国防部不得不中止了项目研发。但是,F6编队飞行卫星项目的软件系统等相关技术将用于到“僵尸卫星”项目当中,实现太空资源的再利用。

根据美国国家侦察办公室(NRO)的评估,美军目前研发的小卫星的对地观测分辨率还比不上大卫星,且管理由众多小卫星组成的卫星网络比管理由少量大卫星组成的网络的花费要大,因此,美军“僵尸卫星”计划当前的重点是研发分布式星座系统实现纳米卫星的设计功能。美国宇航公司纳米技术工作组也认为首先应利用纳米卫星的核心技术——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使卫星分系统和部件微型化,再使这些分系统和部件高度集成,研制出有较强功能的微型卫星,然后再发展分布式空间系统结构,进一步掌握关键技术,最终实现超小型的纳米卫星。

X-37B修理“僵尸卫星”

X-37B“轨道试验飞行器”(OTV)项目于1999年由美国国家宇航局启动,2004年转到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并被列为机密项目,2006年美国空军接手项目研发,首要目标是为美国发展新一代的大气层再入技术。波音公司共制造了两架X-37B样机,第一架于2010年4月发射升空,第二架则于2011年3月发射。2012年12月,美国空军用一枚“阿特拉斯”-5火箭,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成功发射了X-37B航天飞行器,虽然美国军方官员试图淡化其军事用途,称它只是一个新技术的验证平台,但是此次机密级的任务再次引发了广泛猜测,外界普遍认为X-37B主要针对中国和俄罗斯这两大潜在军事对手,“让中国人一直猜测它的用途到底是什么”。

X-37B采用下单翼和双垂尾结构,长约8.8米,翼展约4.6米,起飞重量超过5吨,借助火箭发射升空时,速度可达25倍音速,地面雷达很难发现并跟踪其发射轨迹。在轨道上运行时,X-37B采用太阳能和锂电池供电装置,第一架样机设计在轨时间270天,第二架的在轨时间达到469天。X-37B可搭载雷达多光谱或者红外传感器,在高空对海陆空目标及外太空目标进行侦察,并将侦察信息实时传递给作战单位,还可搭载导弹、激光发射器等先进武器对敌国卫星和其他航天器采取控制、捕猎和摧毁等攻击,甚至向敌国地面目标发起攻击,作战潜力不可低估,完全有可能成为“轨道轰炸机”。

由于X-37B具有飞行速度快、滞空时间长、发射费用低等优点,因此完全能够胜任维修供应航天器的角色。X-37B有效载荷在5吨左右,有能力搭载多颗安装抓取机械臂的纳米卫星,轨道飞行能力也能保证完成拆分“僵尸卫星”零部件并重新部署的能力。作为一种重返地球大气层的太空运载航天器,X-37B可以在没有飞行员的情况下自动着陆,能够进行多次发射与回收,从而大大降低了运行成本,在装备效费比方面也有利于“僵尸卫星”计划的未来发展。

太空竞赛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国际太空竞赛 世界经济 影响

中图分类号:D8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369(2010)2-0013-10

国际太空竞赛始于美、苏两国。第一轮的国际太空竞赛是以美国和苏联为主角的,主要目的 是为了争霸世界,随着苏联解体、冷战结束而终结。但是,国际太空并未因此而平静多久, 在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新一轮国际太空竞赛再次上演,并有愈演愈烈之势。新一轮太空 竞赛与美苏时期的太空竞赛有 着质的不同,它不是美苏争霸的太空竞赛,主角也不再只是美 、苏两个国家,欧洲、日本、中国、印度等国家也开始参与其中,与冷战后正在形成的多极 化世界格局相应的新的国际太空竞赛格局也正在形成。虽然这两轮国际太空竞赛的主要参与 国,都不是从经济角度而主要是从政治、军事、战略角度出发而进行太空竞赛、发展太空事 业,但是国际太空竞赛客观上却极大地推动了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当今国际太空竞赛形势

太空竞赛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出于争霸与谋取战略优势的需要,在 各个领域都展开了激烈的角逐。作为一个国家最高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体现的太空项目,也 自然成为美苏两国交锋与对抗的重要阵地。竞赛以苏联1957年10月4日成功把世界第一颗绕 地球运行的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一号”(Sputnik-1)送入轨道,和四个月之后,美国也 成功发射了它的第一颗人造卫星“探索者一号”(Explorer-1)为标志拉开序幕,到1975年 7 月17日阿波罗与联盟号对接,美国航天员托•斯塔福德和苏联航天员阿•列昂诺夫在太空中 握手,昭示着长达近20年的美苏太空竞赛暂时“休战”,但其后两国在空间站建设和航天飞 机领域的竞争仍在继续,直到1989年苏联解体,这场旷日持久的竞赛才算真正结束。近30多 年的竞赛,美苏两国都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总体看,两国可谓势均力敌,但还 是美国人笑到了最后。客观地看,美苏两国的太空竞赛,虽然构成了冷战的一部分,具有强 烈的政治色彩,但却也实实在在地推动了人类航天事业的发展,为人类探索太空做出了巨大 贡献。人造卫星、月球探测器、太空飞船、空间站和航天飞机等航天科技产品以及人类翱翔 宇宙甚至留在月球上人类的脚印,都是人类探索太空的成绩的活标本。

冷战结束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国家对太空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无论是航 天大国还是新兴崛起国家,都投入巨资开发航天技术,甚至“将发展航天技术视为提升综合 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战略性举措”[注:廖春发.2006年世界航天进展综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航天局网站.省略sa.省略/n1081/n7619/n7875/40410.html]。因此,被称为新一轮国际太空竞赛拉开帷幕。参与国家 之多,竞争之激烈,形势之复杂都与美苏两国的竞赛时代有着本质的区别。

首先,美国不断加大投入,继续领跑世界航天。冷战后,失去了竞争对手的美国,在航天领 域可谓一枝独秀,占据着霸主的地位,特别是其在航天飞机领域取得的成就无人匹敌。但是 ,2003年2月“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STS Columbia OV-102)惨剧,直接推动了美国当 局反省其航天发展战略,并进行了重大调整。布什总统2004年1月提出重返月球、登陆火星 的太空探索新构想,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将国际太空的探索重心从近地球轨道转向月球 及火星以远的宇宙。计划在2010年底前让航天飞机退役,开发新火箭和太空飞船,在2020年 代早期送宇航员重返月球,并在月球建立飞船发射场,为人类登陆火星做准备。为此,近几 年美国政府不断加大航天投资力度。这些投入使美国继续在太空探索领域保持领先的地位,并为其未来进一步探索太空并继 续领跑太空开发奠定了基础。

其次,俄罗斯重整旗鼓,复兴太空强国地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前苏联约90%的航 天工业,在改革过程中,俄航天部门出现了比其他经济部门更复杂的情况。由于防务定货锐 减,俄罗斯航天计划经费大幅度下降,折合成美元一度低于巴西。从1990年到1994年,俄罗 斯航天企业总人数减少35%,专家流失50%。 [注:苏联解体 俄罗斯接手的是怎样的航天工业?.凤凰网.]可以预见 ,随着俄罗斯新的航天复兴战略的启动,凭借其在这一领域的良好基础,航天大国地位将会 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稳定,但要想回到当初与美国比肩的地位将会很难。

欧洲另辟蹊径,欲与美国抗衡。尽管欧洲是美国的盟友,但在未来世界格局问题上却有着与 美国不同的看法。而“为了在未来多极世界格局中扮演重要角色,为了取得能与美国相抗衡 的战略上的独立自主性和在世界科技与经济领域中更强的竞争力,欧盟已选择航天领域作为 实现上述战略目标的突破口” [注:廖春发.新一轮国际太空竞争态势分析.中国学术引擎网.]这对于美国这样一个因怕航天技术外泄而一向在对外开展航天合作上持保守 态度的国家来说,此举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在国际航天领域开始受到极大的重视。

日本加快冲刺,太空计划野心勃勃。日本的航天工业起步较早,特别是在探月工程上。20世 纪80年代日本就开始了探月计划,是继美苏之后第三个探测月球的国家,只是所有计划均以 失败而告终。加之日本航天事业长期受到体制羁绊,航天器也频频出现各种问题,航天投入 逐年减少,航天大国地位面临挑战。但是,在中国航天成就的刺激下,近几年加大了对航天 领域的重视和投入,取得了不少成绩。2007年抢在中国发射“嫦娥”前成功发射了“月亮女 神”月球探测器,日本“月球探测计划”负责人泷泽吉贞曾说,日本已经推出了2025年宇宙 开发计划。其中,日本计划2017年之前要将机器人送上月球。2025年,日本将着手建立以月 球表面为据点的月球空间活动站,可以容纳2到3名宇航员每次停留半年,以充分开发并利用 月球资源。 [注:日本、印度誓与中国争锋航天事业.中国广播网.省略/2008zt/sz qh/yw/200809/t20080925_505108942.html]2008年出台了《宇宙基本法》与《宇宙基本计划》,其后又组装完毕了国际太 空站首个日本实验舱――“希望号”;首个太空货运飞船――转移飞行器(HTV)发射成功 等等 ,向世界证明了日本也是国际太空竞赛领域中的一个具有实力的竞争者。但值得关注的是日 本《宇宙基本法》打破了日本在这一领域近40年的立法限制,明确允许日本以自卫为目的、 军事利用太空,这在国际上是罕见的,反映出日本在争夺太空领域的野心。

印度不甘示弱,抢占航天高地。为谋求世界一流大国地位,航天领域也是印度重点抢占的高 地之一。为此,印度历届政府都非常重视发展航天和核技术。特别是近年来,印度加大了自 主研发力度,同时与俄、美、欧等国均也建立了良好航天领域合作关系,经济的快速发展 又给航天计划所需经费奠定了良好基础,经费预算逐年提高,已经超过了航天大国俄罗斯。 在此情形下,印度已在通信、遥感和侦察卫星及其运载火箭方面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2008年10月22日,印度空间研究组织在南部的斯里赫里戈达岛的萨蒂什•达万航天中心用 一枚极地卫星运载火箭将印度首个月球探测器“月船1号”发射升空,使其成为世界第五个 掌握探月技术的国家。印度的航天大国步伐又向前迈进了重要一步。

除了以上几个航天大国和新兴航天国家外,还有一些国家也在以极大的热情探索航天技术, 如伊朗、南非、韩国等,并在一些相关领域不同程度地取得了进展,成为新一轮太空竞赛的 积极参与者。

应该说,新一轮的太空竞赛是在新的国际政治环境下展开的,具有十分明显的时代特征。首 先是在相互竞争的前提下呈现出合作的一面,这与第一轮太空竞赛时美苏两国的针锋相对和 剑拔弩张有着明显的不同。其次是军事色彩并未因国际形势的总体缓和而减弱,其中一些国 家开发航天技术的首要目的就是要将其打造成军事天基平台,以期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占据 优势地位。第三是参与国家众多将使竞赛变得更加激烈和复杂,如何控制这一领域的发展使 其不至于威胁未来人类生存与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必须面对和认真思考的问题。随着科技 进步和对太空认识的不断深化,相信会有更多国家加入到太空竞争的行列之中,这也将进一 步推动冷战后国际太空竞赛格局的多极化发展和世界航天事业的发展。而多年来的国际太空 竞赛已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

国际太空竞赛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国际太空竞赛是以国家军事实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为依托,以高资本投入为基础,高新 尖端技术及其专有人才为支撑的国际空间开发之争。由于属于高科技领域,其本身可产生巨 大的直接经济效益。例如,全球仅商业卫星产业每年就创造超过800亿美元的收益。美国将 空间技术转化为产业,创造了2万亿美元的巨额利润,法国每年在航天产业方面的收入将近2 00亿欧元,俄罗斯航天发射年收入近9亿美元。 [注:马樱健.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预计2015年亮相.中国网.]因而,以2008年为例,该年全球620亿美元的航天投入将带动4960亿―8680 亿美元关联投资,合计共约占当年全球资本形成总额的4.8%―8.0%,创造GDP总额约1 000―亿1800亿美元,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0.2%―0.35%。

2.产业带动效应

近年来,随着各国对航天活动及空间技术的不断投入,以研制与生产外层空间飞行器、空间 设备、武器系统以及地面保障设备为主的军民结合型高科技产业――航天产业迅速成长壮大 ,产值不断攀升。据有关机构统计,2003年全球航空航天产业总产值为1480亿美元 ,到2007年已达2100亿美元。

另一方面,航天产业具有较高的关联度,提供航天产业的原材料、零部件生产的新材料新能 源产业、采矿冶金业、电子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为生产提供配套的金融、信息、运 输等现代生产型服务业,航天产业链几乎无所不包。

航天产业的迅速发展能有效带动其关联产业成长壮大。航天技术、有效载荷技术、信息处理 技术等需要机械、电子、材料、能源、通讯、信息等产业发展的支持,通过技术发展的“需 求效应”,对上述行业形成强烈有效的激励和带动作用。而从产业配套的角度,航天制造业 可以直接拉动元器件及分系统、原材料等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其次,航天技术及其产业化 发展将不断促进卫星遥感、卫星通信、导航定位、数字地球等相关产业以及信息产业发展。 而卫星导航定位(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卫星遥感(RS)和卫星通信之间的融合( 3S+C),网络GPS个性化移动信息等,多种组合和形态,将为卫星应用打开一个个崭新的领 域。

在美国,为航天产品提供配套的公司有1000多家,涉及信息服务业、制造业、房地 产与租 赁业等14个产业,航天产业的迅速发展对其关联产业产生明显的拉动作用。[注:陈杰. 美国商业航天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分析.中国航天,2007(7)]

此外,作为一种朝阳产业,航天科技有着巨大的磁石效应,可以吸纳大量的资金而推动金融 市场的繁荣,并进而用所筹措基金推动航天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例如,2010年1月18日,首 只专注于航天产业发展的股权投资基金――航天产业基金在北京创立,与此同时,负责 航天 产业基金管理和运作的合伙人之一――北京航天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也在当日宣告成 立。该基金首期募集资金30.3亿元人民币,投向集中在航天产品、航天技术应用产业、航 天 服务业及其相关领域,重点推动人造地球卫星、运载火箭、卫星运营及卫星应用、航天电子 、新材料新能源、太空生物及太空育种、重大装备制造等产业,快速实现产业化发展,从而 加快中 国航天产业的市场化、规模化进程。航天产业基金合伙人会议主席吴艳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航天产业基金募集资金规模计划达到200亿元,预计将拉动上千亿产业链的发展,将促进 中国航天产业的发展,助推中国经济实现新腾飞。[注: 黄希.首只航天产业基金创立 将拉动上千亿航天产业链.中国航天新闻网.]

3.科技进步效应

国际太空竞赛是建立在现代航天及空间技术前沿不断突破、不断创新的基础之上的,从某种 程度来说,国际太空竞赛实际上是尖端科技竞赛。其对科技进步的贡献包括两个层面:

首先,带动基础科学领域的技术进步。航天技术的兴起和发展,促进了应用数学、微重力科 学、微电子学、信息学、材料学等许多基础科学的发展;太空平台的应用,则使人类突破了 地球表面的障碍,直接进入空间或通过各种空间探测器获取资料、信息,为人类对宇宙空间 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认识与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对空间科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 撑作用。此外,在航天产业链延伸过程中,通过与各产业尤其是当代电子、信息、生物、能 源和材料等高技术产业的相互交叉、融合和集成,不断衍生新型技术与知识产业,并促进了 一些新的学科分支的繁衍,如卫星气象学、卫星海洋学、卫星测绘学等。

其次,推动应用科学领域原始创新。航天发展过程中,大量独有的设计、生产、试验等核心 技术与能力,通过成果转移的方式,广泛而迅速地在其他技术领域获得推广和拓展应用,直 接带动相关产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从国际国内经验来看,航天及空间技术因其极大的先 导性和高度综合性,推动了计算机、光电子、精密制造、自动控制、新材料和新能源等众多 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如美国宇航局发起的“阿波罗登月计划”,先后获得3000多项 专利,带动了20世纪60―70年代美国和全世界计算机、通信、测控、火箭、激光、材料和医 疗等高技 术的发展。美国有3万多种民用产品系航天飞机的衍生技术和产品,如GPS、“太空食品”、 卫星电视等。中国近年来的1100多种新材料中,八成是在空间技术的牵引下研制完 成的,有1800多项空间技术成果已应用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

第三,带动传统产业技术升级。通过发展航天应用产业,不断促进传统产业的结构调整、升 级改造,使其能够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成果,大幅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极大地 提高生产效率和社会经济效益。如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的专利现在大多都转为民用,并 带动传统产业产品的技术升级,如人们穿的旅游鞋、生产网球拍的材料,以及冬天御寒穿的 羽绒服等,都应用了当时的先进技术专利。再如航天技术已经广泛使用在了冶金、炼钢 、纺织、汽车、船舶、电子信息、金属加工、工程机械等多个行业。其中,航天油在高 温环境下的“超高黏温性能技术”,已成功应用到车用油中,使车辆能在-40℃低温和5 0℃高温环境中正常启动,并发挥稳定的性能。航天专用油的酰胺一步法生产技术,则 被用于车用轮毂脂研制中,目前已通过8万千米行车检验,大大高于一般脂3万千米的标 准。

结语

太空竞赛范文第4篇

2012年4月17日,“发现者”号航天飞机被送往华盛顿,永久安置在美国航空航天博物馆。

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成功完成首次人类太空飞行,人类进入太空时代。50年后的2011年,美国的“发现”号、“奋进”号、“亚特兰蒂斯”号陆续退役。

50年来,处于科技最尖端的航空航天技术实现了许多创新。我们今天很多日常应用其实都是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太空技术衍生产品。

太空竞赛之投入VS产出

阿波罗登月计划

1958年建立

2011年最新太空技术应用

新式消防系统。受到NASA火箭设计的启发,与传统系统相比,能更快地扑灭火苗,保护生命和财产。

采用NASA创新工具开发的软件,帮助商业航班以更短的航线飞行,每年节约数百万加仑燃油,降低了飞行成本并有益于环境。

NASA专家协助开发的健康监视技术。穿上一件衬衫或系一条皮带,就能记录生命信号。这种技术目前用于监视专业运动员和部队成员的健康情况。

应急软件工具。这种工具能捕获、分析数据,并将数据嵌入地图、表格及其他信息,这些信息可用于山火、洪水和地震后的灾难管理。

你在用的太空竞赛遗产

1.防刮擦镜片

由于太空环境中有尘土和粒子,NASA需要一种特殊的涂层来保护太空设备,特别是航天员的头盔护目镜。发现这一商机后,太阳镜制造商福斯特-格兰特(Foster-Grant)公司获得了NASA授权,在太阳镜中使用该技术。这种特殊涂层使得太阳镜比不带涂层的镜片要耐刮擦10倍以上。

2.可调式烟雾探测器

20世纪70年代,NASA的工程师在设计美国的第一个空间站——天空实验室时与霍尼韦尔公司合作,发明了第一个可调式烟雾探测器,它具有不同的敏感设置,可以防止误报火情。

3.安全槽

上世纪60年代,NASA兰利研究中心首次实验了安全槽,以此提高飞机在湿跑道上起飞的安全性。后来人们意识到了它非常实用,交通运输工程师们便开始将同样的技术运用到了公路中。安全槽可以分流路面的积水,减少车轮和路面之间的水量。这增加了车轮与路面之间的摩擦,提高了交通工具的安全性。

4.记忆泡沫

记忆泡沫塑料最初是为NASA的飞机座位设计的,用于减轻飞机着陆过程中的冲击力。如今除了用来做床垫,还有些公司将记忆泡沫应用到假肢中,让假肢看起来和摸起来都更像皮肤,还能减少假肢和关节之间的摩擦。

5.无绳工具

当你用手持无线真空吸尘器打扫房间内的尘土和碎屑时,你和宇航员在月球上使用的是相同的技术。尽管百得公司在1961年已经发明了第一个电池供电的工具,但是NASA的相关研究帮助改进了技术,由此诞生了轻型无绳医疗仪器、手持真空吸尘器和其他工具。完成了NASA的项目之后,百得公司运用相同的原理制造了其他轻便的电池驱动工具,给普通消费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6.隐形牙套

隐形牙套由半透明的多晶氧化铝(TPA)制成。Ceradyne公司在与NASA制陶研究中心合作时发现了TPA,当时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热追踪导弹跟踪系统的红外天线。该公司发现TPA坚固耐用而且是透明的,因此将它作为隐形牙套的首选材料。隐形牙套很快就流行开来,成为正畸行业中最成功的产品。

7.卫星电话

在人类进入太空之前,NASA就建造了卫星,卫星在太空运转的时候可以向地面传输信号,告诉人们外太空是个什么样子。每天有200颗通信卫星绕地球旋转,它们使用的是与NASA类似的卫星技术。

8.水过滤器

宇航员需要净化带入太空的水,因为水中的细菌能够引起疾病。其实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过滤水的技术就已经出现了,但NASA希望在宇宙空间的极端条件下实现水的净化和长期保存。将自来水转化成纯净水是一项极其重要的科学成就。

9.弹性鞋底

当年阿姆斯特朗穿着特制的月球靴走出阿波罗号登陆月球,这是“人类迈出的一大步”。阿波罗号使用的太空服中包括特制的靴子,为宇航员在行走时提供弹力,并保持良好通风。运动鞋公司采用了这项技术,用来制造更好的鞋子,减少对脚和腿的冲击力。

10.红外耳温计

太空竞赛范文第5篇

真的试飞成功了

X-37B轨道试验飞行器试飞的成功,在不到10分钟之后,已经传向世界的各个角落。

北京时间4月23日7点52分(美国东部时间4月22日19点52分)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美国空军的技术人员正在庆祝x-37B轨道试验飞行器(空天飞机x-37的早期发展和测试项目)的成功起飞。尽管此前的计划一改再改,但这一次却顺利地达到了试飞目的。

作为世界航天强国的美国,其航天发射基地的设施当然也是首屈一指的。这一天的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场,与美国东海岸佛罗里达州的海滨风光相映成趣,其地理坐标是北纬28.5°,西经81°。一个需要解释的问题是,卡纳维拉尔角(以下简称卡角)一带地理十分偏僻,当然人烟稀少,却反而更加便于保证尾发射场的安全。而最主要的是这里的自然发射条件非常好,年平均气温为22.5℃,8月份最热,全年大部分月份湿度大,平均降雨量为1041.4毫米。在佛罗里达州卡角建立发射场的建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后的1947年6月提出,然后三年完成建设。到1950年7月,首次发射了一枚A-4/WAC下士火箭。这个发射场纬度较低,向东发射火箭,可利用地球自转附加速度,有助于卫星入轨,沿东南方向的海空运输几乎不受任何影响,附近的海岛还可用作跟踪站。这个60多年的发射场,居然发展成为有7个发射阵地的超大型发射基地。

美军的航天司令部牢牢控制着这个发射基地。自x-37向太空飞行的当日,地面的指挥控制人员将连续在这里工作270多天,直到它顺利抽回地面。多年来,火箭、飞行器的装配、飞行前测试和起竖工作都是在这其中的发射台上完成的,但由于x-37作为新型飞行器的设计庞大、复杂,测试项目繁多,加之发射场地处海边,露天工作的气候环境难以得到保证,这一次发射准备,已经花去了整整一年多的时间,这虽然不能说是发射场的利用率太低,但也足够说明x-37项目的来之不易、去之艰难。

试飞的成功,在不到10分钟之后,已经传向世界的各个角落。当然,美国人自己吹牛说X-37B的速度更快,它可以在两个小时之内,找到世界任何地方的目标,当然包括那些美国人认为“最敏感的军事目标”,比如说伊朗的“地下核设施”等等。

倒像是个智能机器人

它的攻击目标也许是目前还不能够有效击毁的卫星平台。这不是目前许多人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吗?

美国是计算机发明国,在智能机器人方面当然也独居一格。x-37就是一个没有人驾驶的智能机器人。当X--37B在轨道上的时候,它就像大多数卫星一样,操作人员在地面监控和发出指令。当收到返回地球的命令后,X--37B将自动进入大气层,降落到指定跑道。地面没有任何人操纵它的降落。按照计划,X--37B将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空军基地降落。

当然这次试验仅仅是一系列进程中的第一步。据美国空军官方网站的报道,通过x-37B空天飞机的系列试飞,美空军将对其性能进行评估,以保证硬件和系统符合设计预期。负责空天飞机项目的美国空军快速反应能力办公室主任大卫・哈密尔顿说:“在刚开始为数不多的几次飞行里,我们要了解的太多了:这架飞机的技术、准备再次发射的时间以及执行任务的可靠性。我们已经开始同空军太空司令部讨论将空天飞机项目转入可作战能力计划的可能性。不过试验项目必须首先保证它的可靠性和成本效率。”

从电视画面上,我们看到x-37的个头比其他航天飞机小许多。美国媒体的数据称,X--37B空天飞机长约8.2米,翼展4.6米。从外形设计上看,跟美国传统的航天飞机比较像,但它采用了一种双垂直尾翼的设计,这又与美国现役的一些重型的战斗机相似。自然,人们会联想到未来的x-37是不是能够像大气层中的战斗机一样投入实战使用呢?不过真的如此,那时它的攻击目标也许是目前还不能够有效击毁的卫星平台。这不是目前许多人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吗?

靠的是速度制胜

由于空天飞机有了绝对先进的动力装置,使得它具有许多其他航天器无法比拟的飞行速度,它是现代高技术作战飞机飞行速度的6-12倍。

x-37作为空天飞机的奥妙之处在于它的动力装置。这种动力装置既不同机发动机,也不同于火箭发动机,而是一种混合配置的动力装置。空天飞机中安装有涡轮喷气发动机、冲压发动机和火箭发动机。涡轮喷气发动机可以使空天飞机水平起飞,当时速超过2400公里时,就使用冲压发动机,使空天飞机在离地面6万米的大气层内以3万公里的时速飞行;如果再用火箭发动机加速,空天飞机就会冲出大气层,像航天飞机一样,直接进入轨道。返回大气层后,它又能像普通飞机一样在机场着陆,成为自由往返天地间的输送工具。

正是由于空天飞机有了这种先进的动力装置,使得它具有许多其他航天器无法比拟的飞行速度,它是现代高技术作战飞机飞行速度的6-12倍;其次是重复使用率高,除消耗推进剂外不抛弃任何部件,且可维修性强,复飞间隔短,数天甚至数小时后就可再次起飞;三是发射费用低,空天飞机每次的发射费用仅是航天飞机或一次性使用火箭的几十分之一;四是机动能力强,空天飞机能将航天器送上任何轨道,并可以向任何方向发射,发射时亦不受轨道要求的限制;五是功能齐全,兼有运载火箭、货运飞船、载人飞船甚至小型空间站的许多功能,它能释放和回收卫星,并能对损坏的卫星进行及时的维护和修理。

美国自1985年起实施的“国家航天飞机计划”,虽因经费、技术及政治等复杂原因一波三折,但却大大推动了高超音速技术的发展。此后,由美国空军大学、空军科学技术顾问委员会完成的一系列关于未来军事装备的研究报告均建议把空天飞机作为今后20年至30年最重要的武器装备之一。

有报道说,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从1996年起实施空天飞机研制计划,并把当时研制的样机称作x-33。此后,收购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下属航天部门一半股权的波音公司接手该计划,并推出了改进后的样机x-37。此外,美国空天飞机有关的研制项目还包括X-34、X-38、X-40、X-43等。2004年11月16日,美国在太平洋上空完成了X-43A超音速无人机的第三次试验飞行,飞行速度达到近9.6倍音速,约11700公里/小时,试验取得了圆满成功。

不对外的一段视频

美国军方将X-57B的载荷、实验内容以及轨道运行状况等信息列为机密。在对外公开的视频信号中,有一段直接涉及试验项目细节的15分钟的视频被“过滤掉”。

美空军虽然极度的宣扬X-37B发射成功,但却未透露具体细节。只说是“阿特拉斯5号”火箭执行了此次发射任务。

在能以自动驾驶模式返回地球之前,X-37B最长能在轨道停留270天,它将在太空中进行多项保密试验。问题也就让人猜测这其中的“保密试验”究竟是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x-37项目最初由美国宇航局(NASA)发起,目前已经归属空军快速反应能力办公室负责。自然该项目将加快发展并部署国防部挑选的作战支持与武器系统。这已经是一个公开的秘密了。因为美国自己也报道称,x-37B作战时,有能力对敌国卫星和其他航天器进行军事行动,包括控制、捕获和摧毁敌国航天器,对敌国进行军事侦察等。

空军部负责航天项目的副部长帮办佩顿对空天飞机可执行军事任务不置可否。佩顿只说:“空军有一系列太空军事任务,空天飞机将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那些任务。”佩顿在宣布x-37B首飞消息的同时。却对该飞行器的细节讳莫如深。他说:“它提供给我们的东西是我们以前很少拥有的,那就是把有效载荷和实验带回的能力。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件新鲜事。”美联社试图通过电子邮件联系空军发言人,但一直未收到回复,美联社无奈地称,“X-37B的最终目的和一切情况,现在都是一个谜。”

美国海军军事学院国家安全与决策委员会主席琼・约翰逊・弗里兹告诉英国广播公司记者,空天飞机为美国空军提供在太空中“游荡”的能力,空军向往已久。“空天飞机可成为一颗机动卫星……可避免被击落。”

X-37B装有的“机械手”还可以捕获卫星。但美国军方将X-37B的载荷、实验内容以及轨道运行状况等信息列为机密。在对外公开的视频信号中,有一段直接涉及试验项目细节的15分钟的视频被“过滤掉”。

可谓用心良苦。

新的太空拳击手

登上了太空的这个人类目前刚刚触及的战场,X-37可能成为一个全新的打爆所有级别的拳击手。

它可以作为九天之上的侦察监视与预警平台。既可以像军用卫星一样在太空轨道运行的过程中获取敌方情报信息资料,也可脱离轨道反复在目标区的外层空间飞行,随时掌握作战地区敌情变化,综合各种侦察信息,更及时、更准确地提供战场信息,对导弹发射等进行预警。与各种侦察卫星相比,空天飞机具有更大的灵活性,综合侦察能力更强,实时性更好。登上了太空的这个人类目前刚刚触及的战场,X-37可能成为一个全新的打爆所有级别的拳击手。

它可以作为空间武器最灵活的发射平台。在未来空天作战中,空天飞机不仅可作为各种武器弹药、动能武器、高能激光武器、微波武器等的发射平台,还是天基系统的支援平台,能对敌方陆、海、空、天重要目标进行攻击,对战争的胜负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它还可以作为快速远距离运输机,它既能在大气层内作高超音速飞行,又能进入轨道机动飞行,飞向目标所需的时间将大大缩短。从普通机场起飞,可在一至两个小时之内快速到达全球任何地方,对全球范围发生的地区冲突迅速作出反应。

它最大的可能是用于反卫星或在轨服务。空天飞机利用自身的探测设备,能发现敌方卫星,对其进行跟踪和干扰,使其失灵或将其摧毁;或将它“俘虏”,窃取它已获得的情报,或将它送人错误轨道,或干脆将其带回地面。利用空天飞机的灵活机动性和配备的机械手,可维修或回收在轨军用卫星,或为在轨军用卫星补充燃料,延长其寿命或增强其轨道机动能力等。

如果需要,它还可作为战时空间预备指挥所。空天飞机能像空间站那样在轨长期停留,如果配备先进的指挥控制系统,一旦战时需要,可以直接承担起作战指挥控制任务。比如其能够顺利指挥自己的各类平台去对指挥部敌人实施“斩首”。

X-37让俄罗斯慌神

对于美国的太空核战略野心,俄罗斯也只是理论上有进行相应的高技术回应的可能性,因为俄罗斯虽然也在研发轨道武器系统,但还处于初级阶段。

x-37B的试飞成功,在俄罗斯引起了强烈反响。俄媒体纷纷称美国此举让人类面临新的“星球大战”威胁。俄罗斯“forum-msk”网络报23日报道称,从未来战略对抗角度来看,太空战机的作用将是决定性的。作为世界上仅有的两个核大国,美国和俄罗斯都拥有强大的“三位一体”的核力量,而其中机动核力量又是最重要的。作为机动核力量的最新成员,X-37B可携带导弹长时间停在打击目标上空的轨道上,让敌人的反导系统来不及反应,也就根本无法进行预警。

俄空军前司令科尔努科夫将军接受国际文传电讯社采访时说:“华盛顿的计划让我们想起一句口号‘谁掌握了太空谁就掌握了世界。’美国这是对俄罗斯和全世界号召的‘禁止在太空部署武器’的唾弃。”是啊,美俄两国刚刚达成了“新战略武器条约”,这么一手也着实刺激了俄罗斯人。

科尔努科夫表示,美国研制空天飞机证明美国力图进入太空并想从太空对俄构成威胁。他说,今日的美国空军不仅包括航空部分,还包括防空和反导手段,以及太空作战能力。他说:“美国早就明白所有的力量应掌握在一只手里。现在美国空军从地面到太空,有能力完成所有任务。这意味着短期内美国已具有出手无人能敌的能力。”

科尔努科夫称俄罗斯或因此成第二个“伊拉克或南斯拉夫”。他认为,现在是着手实干而不是空谈的时候。俄罗斯没有能力防御来自太空的打击,所以应立即组建“太空防御体系”。他认为若非如此,则不保证俄罗斯不会重蹈1999年南斯拉夫,以及2002年伊拉克的覆辙。他说:“没有积极的防空体系让南斯拉夫和伊拉克变得不堪一击。因此,我们应该吸取教训。”

报道称,对于美国的太空核战略野心,俄罗斯也只是理论上有进行相应的高技术回应的可能性,因为俄罗斯虽然也在研发轨道武器系统,但还处于初级阶段。

人们没有忘记,在冷战时期,那个战机设计领域久负盛名的苏联米高扬设计局曾提出了著名的“螺旋”空天战机计划,但随着苏联的解体,“螺旋”计划没有造出原型机就宣告结束。今后已经感觉自己落后于时代的俄罗斯人,在心理上感到不安全,世界都能理解到其中的原因。

国际专家深感震惊

如果空天战机真的研制成功,那么对它来说,现有的其他武器系统不过是原始的弓箭和长矛而已。

对于X-37B的最终目的,国际专家都猜测纷纷。美国兰德公司防务分析专家彼特・威尔逊认为,“X-37B被认为是能将少量的有效载荷送入轨道,执行一系列的军事任务,然后再返回地球的飞行器的雏形。”他说,该计划4年前由美国空军“应急反应能力办公室”秘密接管,这个办公

室负责评估美国应付和一些国家袭击的快反能力等。此前美国《连线》杂志曾报道称,美国国防部曾有过“两小时内攻击地球上任意一个目标的快速全球打击”的战略构想。有分析认为,“X-37”空天战机无疑是实现这一战略构想的唯一武器。

中国空军的专家也说:“美国一直有建立全球快速打击部队战略意图,而空天飞机不受大气层影响,可用于全球快速打击。”有专家称,美空军下达远程轰炸任务时,目前依靠基地和打击目标的位置,

来决定派遣B-2远程隐形轰炸机还是B-52轰炸机,而这往往需要12至024个小时才能完成任务。空天飞机既能在外太空巡航,又能进入大气层直接执行打击任务,将使美国真正建成一个“两小时全球打击圈”。

位于瑞士日内瓦的联合国裁军研究所所长、美国国防信息中心太空安全计划前主任特雷莎・希金斯说:“接下来的问题是,X-37B会成为一个全球打击平台。国际上许多国家担忧全球打击概念。”希金斯表示,美国的竞争对手肯定不会降低对这一计划被用于太空武器的警惕,相应地会以反卫星武器作为回应。希金斯认为,“如果它用于军事用途,也就成为其他国家研制危险的反卫星武器的理由。”

还有专家说。从使用的角度说“这比核武竞赛更危险”!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美籍专家香农・凯利在接受中国《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空天战机在美军的规划里并不属于新事物,早在里根政府时期推出的“星球大战”计划里,就包括发展空天飞机的构想。此后,这一项目被转到NASA,最主要的目的是使该项目能最大程度地吸收航天飞机的科研成果,随着航天飞机将逐步停飞,空天飞机再回到五角大楼,只能说是“回归”而已。凯利说,从严格意义上说,空天飞机可以称是美国的“第六代”或者“第七代”战机。因为目前美军所配备的最先进的战机,已经能够实现隐身、远程打击及超

音速巡航等功能,可以说已经到达了“极限”。所以,未来的战机一定是空天战机。凯利说,如果空天战机真的研制成功,那么对它来说,现有的其他武器系统不过是原始的弓箭和长矛而已。

凯利称,美军宣布空天战机首飞的时间点非常耐人寻味,此前美俄刚决定签署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不久后核安全峰会将在美国举行。美军开发空天战机表明人类将进入“太空武器时代”,这比核武器可能更危险。凯利认为,其实无核世界只能是一个梦想,即使真的实现,对人类也未必是好事情,因为有核的情况下世界或许还可处在“危险的均衡”中。但到了无核时代,那么谁的“常规武器”最先进、最霸道,谁就能赢得战争的胜利。从目前看,美军在这些方面无疑走到了所有国家的前面。

是的,美国历来强调建立绝对优势。现在美国倡导“无核世界”等,是因为在核武器方面,美国并没有占据绝对优势。他说,

“在战略上追求绝对安全的美国目前还没有和别人谈外太空飞行器的问题,它认为在这个领域没有对手能和自己平起平坐。”

突破在想像之外

它的试验和成功列装必将给空天飞行器和地面作战武器系统带来革命性的变化,而太空武器化进程和太空军备竞赛也可能无法避免。

当X-37飞上天的那一时刻,也许将预示着人类的未来空战和太空战必将融为一体。

国际上一些军事专家认为,空天飞棚将是21世纪的空中“全能超级明星”,特别是随着空天飞机制造技术的日益成熟,不难想象,在不远的将来,空天飞机的参战将使传统的作战样式产生革命性的变化。

或许由空天飞机参与战争,将把空战和太空战融为一个统一的战场。以往,空中与太空始终是两个独立的战场空间。由于空天飞机具有航空与航天的双重功能和在两个空间层次作战的能力,因而将成为沟通空中与太空战场、将空中斗争与太空斗争融为一体的新型高技术装备。由此将使未来空中军事斗争出现以空天飞机为骨干,在内外两层空间围绕保障己方空间武器、设施。击毁对方空间武器、设施而展开的激烈斗争。

对于传统的空战而言,它的作战突然性将空前加大。一方面,空战将由亚音速空战向高超音速空战的方向发展,夺取制空权斗争范围将大大扩展;另一方面,由于空天飞机速度极快、飞行高度极高,飞向目标所需的时间将大大缩短。因而,未来作战中的空袭将变得更加突然,空中远程奔袭运用的机会将大大增加。

攻防转化是战争的基本规律。未来当空天飞机投入军事领域后,防空作战也将向空天一体防空扩展。由于空天飞机可以在大气层内外自由飞行,如果将空天飞机发展成为一种全新的航空航天轰炸机、战斗机和运输机,其作战区域将是整个地球乃至近地空间。它能在几个小时内突破任何地面防御目标,从空间对陆、海、空目标实施精确打击,实际上也就拥有了全球快速打击能力。在速度加精度就是胜利的今天,中学生也明白这其中的军事含义。

一项技术的出现终将给未来的战场以新的改变。空天飞机虽然目前还处于探索研究阶段,但它有望成为21世纪最先进、最经济有效的航天运载工具,代表了今后数十年内航天运载技术的发展方向。并且将成为未来控制空间、争夺制天权的关键武器装备之一。可以预见,它的试验和成功列装必将给空天飞行器和地面作战武器系统带来革命性的变化,而太空武器化进程和太空军备竞赛也可能无法避免。

美联社报道:美国计划于2011年发射第二架这样的轨道飞行器……

太空竞赛范文第6篇

中国也正为将于12月择机发射的“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做着最后的准备。

中印两个人口最多的大国,一个目标是火星,一个目标是月球,两国的太空探索是否已经展开竞争呢?

备受争议的火星探测“首秀”

作为印度首颗火星探测器,“曼加里安”号与其他火星探测器一样,仍然是一个无人驾驶的飞行器。然而,“曼加里安”号仅在15个月内就研制完成,被许多媒体解读为印度欲“着急”与中国展开竞争。此外,仅为45亿卢比(约合人民币4.5亿元)的节俭预算,也遭到多国媒体调侃,德媒甚至称其为只有“半架飞机”造价。当地时间11月5日下午,在众多争议与部分国内民众欢呼声中,“曼加里安”号腾空发射。

据印度空间研究组织网站介绍称,“曼加里安”号主要任务是演示将空间探测器送入火星轨道并进行科学探测。该探测器大小与一台标准的冰箱差不多,但其质量却重达1350公斤,除去推进系统的干质量为500公斤。“曼加里安”号装有一个由3块太阳电池板组成的太阳电池翼,每块太阳电池板的尺寸为1.4米×1.8米,进入火星轨道后功率为750瓦。此外,还装有1个锂离子电池组。它同时还携带5台印度本国研制的科学探测仪器,包括一台用于探测火星甲烷的火星甲烷探测仪,目的在于验证美国“好奇”号之前得出的在火星没发现甲烷的结论。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由于运载火箭推力不足,印度火星探测器无法摆脱地球引力直接被送入地火转移轨道,因而探测器的发射采取了“积攒”能量的方式,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暴露了印度在运载火箭能力方面的短板。“曼加里安”号从南部岛屿发射,53分钟后进入太空,开始围绕地球旋转,其运动轨迹越来越大,离地球越来越远做加速度飞行,25天后,即11月30号左右,在离火星最近的点上正式向火星飞行。如果顺利,“曼加里安”号将在2014年9月24日被引入火星轨道,环绕火星并对其进行探测。对此,有国内专家评论说,“用形象的说法就是,印度的探测器是坐扶梯上去,而不是坐直梯上去的”。

正如外界的预测,“曼加里安”号在还没踏上火星之旅的时候就遭遇“麻烦”。11日的操作中,由于火箭助推器发生故障,缺乏足够动力,未能将探测器的远地点提升至距地10万千米的所需高度,只达到7.83万千米。后经地面控制,卫星再次点火助推,成功完成变轨并进入预定轨道。

当“曼加里安”号正“日夜兼程”奔赴火星的时候,地球上的人们又开始对其进行新一轮的热烈讨论。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焦维新表示,虽然印度火星探测器目前已经离开地球,但它现在还是地球的卫星,离成功还很远。在离开地球后,能否进入火星轨道以及登陆火星后能否获得一些新科学成果和突破,则将是该火星探测器未来要面临的更巨大考验。

此外,印度火星探测的科学意义也颇受争议,在焦维新看来,印度发射火星探测器的主要出发点,其实是政治考量。印度战略分析师、时政评论员拉杰夫·沙玛则指出,太空方面的进步对印度政府与人民意味着很多,尽管有一些反对和质疑的声音存在,但最重要的是,这向全世界证明,印度空间力量有着迅猛的增长,这是印度人的无价之宝。

“嫦娥三号”将实现“落”月计划

中国的“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将于12月由“长征三号”运送奔月。“嫦娥三号”将携带着陆器和月球车利用反推力进行首次月球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察,并尝试探测地下100米深的结构。此外,还将携带照相机和望远镜,将对地球和天文现象进行观测,这是其他国家目前还没有做的。

据介绍,“嫦娥三号”月球巡视探测器设计质量140公斤,由移动、结构与机构、导航控制、综合电子、电源、热控、测控数传和有效载荷等分系统组成。它可耐受摄氏零下180度至零上150度的极限温度,其轮形结构也可在松软、崎岖不平的月球表面更好地运行。

“嫦娥三号”将携带月球车,并实现中国首次月面软着陆,执行中国首次月面无人巡视探测任务,这也是美国阿波罗计划结束后重返月球的第一个软着陆探测器。它将在月球表面巡游90天,范围可达到5平方公里,获取月球内部的物质成分并进行分析,得到的数据将直接传回地球。如果成功,我国将成为国际上继前苏联后第二个掌握无人月面巡视技术的国家。

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说,我国计划在2017年发射的“嫦娥五号”,实现嫦娥三期工程的“采样返回”任务。执行其运载的“长征五号”火箭目前还在为投入使用做准备,它将成为我国未来几年内运载能力最大的运载火箭。

中国离火星探测还有多远?

一般而言,探测火星要比探月难度更大。“与探月相比,探测火星的主要难点表现为两大方面:第一大难点存在于探测器飞往火星轨道的过程中。以火星为目标的探测器需要飞行上亿公里的路程,这与38万公里的地月距离相比,探测器摆脱太阳引力需要更大的火箭推力;同时,为了使地面控制信号顺利传达给处于复杂太空环境的探测器,火星探测需要强的深空测控能力。第二大难点则存在于探测器登陆火星的过程。火星与太阳的距离更远,火星表面低温可达零下200度,干燥寒冷的气候环境十分恶劣,这使得探测器零部件很容易发生失灵状况,比登月对探测仪器的要求要高很多。”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研究员潘厚任告诉记者。

谈到我国火星探测能力,潘厚任称,技术层面来讲,我国与具备火星探测能力国家的差距不大,在某些方面已有自己的优势,但在2011年与俄罗斯合作的“萤火一号”火星探测器失败后,我国目前还没有具体的火星探测计划。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庞之浩表示,目前我国火星探测技术方面的准备工作很好,首先是运载火箭推力比较大,我国的“长征五号”新型运载火箭马上就要投入使用了,它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是25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是14吨,完全能满足火星探测的任务需求。

其次,我国新建了大型的地面测控站,我们的测控系统已经基本能够满足火星探测的需求。测控系统在火星探测中是非常重要的,现在“嫦娥2号”月球探测器正在飞往更遥远的星空,测控距离已经达到五千万公里,能够满足火星探测的最基本的需求。

通过这个试验,证明我们在测控方面应该没有问题,目前也在积极地为火星探测做准备,前景还是很好的。

中印开展激烈的“太空竞赛”?

由于中国、日本等都在积极发展空间探索事业,针对印度开展火星探测,也有不少国外声音认为其意在与周边国家进行竞争,尤其是与中国展开太空竞争。

“在我看来,印度进行探测火星,并不一定是与我国开展竞争。”潘厚任直言“每个国家都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太空探测,且各有侧重各有所长,不管印度此次火星探测结果如何,对印度而言都意义重大,是值得肯定的。我们不能与别人去搞竞赛,而应该站稳自己的脚跟,一步步前进。”潘厚任补充说。

印度空间研究组织主席拉达克里什南也表示,“无论印度、美国还是中国,都有自身优先关注与发展的着重点。与其说印度在与别国竞赛,不如说是在和自己赛跑。”

事实上,中印两国都一直致力于成为航天大国。虽然中国与美国在外太空探索方面相比确实还存在不小的距离,但同俄罗斯、日本、印度等国相比,已各有所长。近年来,印度也在该领域加快发展进程,大有“奋起直追”之意。

在地球轨道上,印度发射了20颗人造卫星,主要用于通讯和远程感应,2008年,曾经成功完成“一箭十星”任务,其中“月船一号”月球探测器还首次在月球表面土壤上找到了水存在的证据;今年年初,印度用极地卫星运载火箭在该国南部成功发射了七颗卫星;7月,又成功发射本国第一颗导航卫星IRNSS-1A,开始组建印度版GPS系统 ……为了加速提高航天技术水平,印度采用先引进、后仿造、再自制的方式,在航天领域广泛开展了国际合作,认为这是一条捷径。目前,印度通信卫星、遥感卫星等技术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太空竞赛范文第7篇

[关键词]美国 印度 太空合作

自从2000年美国布什政府上台以来,印度和美国结成战略伙伴关系,并逐步深化,其中太空合作扮演着重要角色,被称为美印战略伙伴关系的“新边疆”。美印太空合作具有广泛、深刻的影响。就目前的研究现状而言,国内对美印战略伙伴关系中的太空合作鲜有研究。在简要介绍印度太空事业发展以及印美太空合作概况的基础上,本文将着重分析印度与美国进行太空合作的动因和影响。

一、印度太空发展简要历程

印度是世界航天大国,是除中国之外的另一个具有独立发射能力的发展中国家,是可以把卫星发射到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少数国家之一,也是具有独立研制卫星能力的国家之一,其遥感卫星居世界领先地位,仅次于美国。印度也进行了月球探测,并取得了较大成就。

与其他国家一样,印度的太空系统包括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即地面系统(包括发射设施与地面终端运用系统)、发射系统和卫星。印度太空事业在20世纪60年代初就已起步。根据瓦德拉穆迪(Sundara Vadlamudi)的观点,印度的太空发展历程主要分为两个时期。1971~1985年,是印度太空事业起步阶段。国家投资开发必要的基础设施并进行人力资源储备。此阶段,印度太空事业严重依赖外国援助,如美国、日本、苏联、西德和法国等。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为印度太空事业逐渐发展壮大阶段。在这一阶段,政府加强集中管理,减少对外依赖,印度太空事业获得长足发展,并在商业太空发射方面取得进展。进入2l世纪后,印度太空事业发展迅猛,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在地面系统方面,即火箭发射设施、航天器控制与跟踪设施、航天器运用设施等,在刚起步时印度依靠外国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起开始消化吸收西方的技术,独立发展自己的地面系统,如火箭的发射装置、卫星跟踪雷达、航天器地面运用站点,等等。目前,印度地面系统自成体系,比较完善和先进。在建设地面设施的过程中,外国技术援助与本国独立研发发挥了相互补充的作用。

在卫星系统发展的最初阶段,印度同样依赖外国来发展卫星的重要子系统,也就是热控制系统、航天器结构、飞行姿态控制系统、飞行姿态传感器、跟踪与指挥系统,以及载荷等。在外国帮助下,印度从20世纪70年代逐步开始独立研制卫星,到现在,除了特殊部件外,印度完全有能力独立制造整个卫星,其研制的通信卫星和遥感卫星最为出名。1981年,印度成功发射了第一颗地球同步通信卫星,到目前已经发展到第四代通信卫星(最近一颗通信卫星发射于2010年12月25日,但是没有成功),形成印度国家通信卫星系统(Indian National Satellite,INSAT)。该系统是亚太地区最大的国内通信系统。印度先后发射了21颗此类卫星,目前有11颗在轨服役。有些卫星携带增强型甚高分辨率辐射计(VHRR)和电荷耦合器件照相机(CCD Cameras),用于气象影像的拍摄,即通讯卫星可提供气象服务。该系统可收发南亚与印度洋灾害预警信号,服务搜救行动。印度的遥感卫星(Indian Remote-Sensing Satellite,IRS)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是印度卫星网络的核心。印度已拥有全球最大的遥感卫星星座,广泛用于海洋、农业、森林、勘探、渔业、生态和环境监测、军事等领域。印度遥感卫星共有几个系列:IRS-1是陆地卫星系列;IRS-P是专用卫星系列;IRS-2是海洋和气象卫星系列;IRS-3是雷达卫星系列;其他还有地球资源卫星和三维制图卫星系列等。印度遥感卫星的分辨率为0.8米,仅次于美国,能对全球气候、大气及海洋环境进行综合观测,可以为世界提供最好的卫星影像,还可以准确及时监视其周边国家的导弹试验以及发射情况。印度现在也在大力打造自己的GPS系统,即“印度区域导航系统”(IRNS),由7~8颗卫星组成。

在运载火箭方面,在外国帮助下也取得了很大突破。目前,印度已拥有四种类型的国产运载火箭:“卫星运载火箭3(SLV-3)”、“加大推力运载火箭(ASLV)”、“极地卫星运载火箭(PSLV)”和“地球同步卫星运载火箭(GSLV)”。其中PSLV是印度最可靠的运载火箭,可将1.5吨载荷发射到极地太阳同步轨道,具备一箭多星的能力。2008年4月28日,该型火箭将10颗卫星发射升空并送人预定轨道。此款卫星具备国际商业发射能力,为韩国、德国、以色列、意大利、阿尔及利亚等国发射过卫星。GSLV是在PSLV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印度功率最大、最先进的运载火箭,可将2,5吨和5吨载荷分别发射到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和低轨道上。印度正在研制GSLV Mark II和III型运载火箭,增大火箭运载能力。但是,印度还没有完全掌握火箭低温发动机技术。2010年12月的发射因为该技术不过关而遭遇失败。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印度组建了完备的航天组织机构和产业、研发体系,已经掌握了制造和发射运载火箭、人造卫星、地面控制与回收等技术,在航天工程三个领域拥有相当实力。2008年,印度成功发射“月船一号”月球探测器。对月探测取得了巨大成就。根据国家航天规划,印度计划2015年发起火星探测,2016年实现载人太空飞行,2020年登陆月球。

二、美印太空合作简要历程

早在20世纪60年代,印美就开始了太空合作。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是援助印度太空项目的首个国外机构。但是,在冷战时期,印度的不结盟政策以及1974年进行的核试验,成为美国大力援助印度发展太空事业的障碍。因此,印度转而向苏联寻求援助。出于战略需要,苏联向印度提供了包括太空技术在内的各种援助,印度的太空事业得以继续发展。虽然美国对印度实施高技术出口控制政策,但印度还是利用了该政策的漏洞,从美国及其盟国进口了一些与卫星相关的部件与技术。

随着印度太空技术的发展,在冷战结束后,克林顿政府开始考虑与印度进行太空合作。1997年12月,印度与美国签署备忘录,两国共享有关卫星的数据,在地球与大气科学方面进行合作。这个备忘录重启了两国太空合作的大门。但是这个刚刚开启的大门却因为1998年5月印度进行核试验又被关闭——美国制裁印度,禁止印度太空发展组织(IRSO)等机构从美国进口高技术。

印美太空合作重启的转机源于2001年的“九一一”事件。对于美国发动的反恐战争,印度给予全面支持。作为回报,美国同意与印度进行太空合作。2001年,瓦杰帕伊总理访问美国期间,两国发表联合声明,表示在能源、太空、高技术等领域扩大对话与合作。2004年1月,两国发起“战略伙伴关系后续步骤”(Next Steps in the Strategic Partnership,NSSP),在太空、核领域等方面进行合作。2004年6月,决定成立美印民事太空合作联合工作小组(U.S.-India Joint Working Group on Civil Space Cooperation,JWG),负责太空合作事宜的探讨与磋商。2005年6月,该工作小组成立,确立了合作领域:印度“月船一号”搭载美国的两个设备;美国考虑允许印度发射有美国元素的国际商业卫星;两国在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上进行合作。2006年5月,两国签署协议,敲定联合探月合作细节,探测月球是否存在水源,以及绘制月球矿物分布图。

2008年10月,携带美国设备的印度“月船一号”顺利升空,并在随后的探测中,发现了月球存在水源。这一重大发现说明印美太空合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加速了印美太空合作的进程。2009年7月,美国与印度签署《技术保护协议》,美国正式允许印度发射有美国元素的卫星。2010年7月,这一协议成为现实,印度成功发射了由法国制造的、有美国部件的阿尔及利亚卫星。2009年11月,在辛格总理访美期间,两国领导人签署协议,两国共享印度2009年9月发射的“海洋卫星-2”(Oeeansat-II)数据。2010年11月,在回访印度期间,奥巴马总统与辛格总理表示,两国要加强太空探索与对地观察领域的合作,加强载人航天领域的对话与合作。而且,奥巴马总统表示,美国商务部将把印度太空发展组织等机构从商务部“实体清单”(Entities List)上除名。2011年1月,奥巴马总统的这一承诺兑现。美国的这一举措,有利于印美太空合作的进一步发展。2月,美国波音公司宣布对印度载人航天项目提供技术与设备援助。

2011年7月,印美民事太空合作联合工作小组在印度班加罗尔举行工作会议,两国同意在载人航天合作项目上进行对话,在GPS与印度的导航定位系统之间的兼容上进行合作,采取措施加强大气科学与对地观察的合作,也探讨了在诸如太空探索、空间科学等潜在合作领域的可能性。2011年7月19日举行的美印第二次战略对话联合声明确认了这些内容。

三、印度推动太空合作的热望

自从冷战结束以来,印美太空合作力度增强,而且势头强劲。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美印双方各取所需。美国希望将太空合作作为拉拢印度的手段,让印度成为实现其全球与地区战略、太空战略目标的重要棋子。对于印度而言,则意义重大。

首先,与美国进行太空合作是印度太空事业王冠上的明珠,符合其国家战略目标,即借助美国有助于提升其大国地位。印度认为,尽管美国的总体实力在下降,但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美国仍然是唯一的超级大国。印度想成为世界大国和强国,需要借助美国。加强与美国在太空领域的合作,促进本国的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有利于提高印度的国际地位与声望。与核武器研制一样,太空事业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在增强民族凝聚力、激发民族自豪感、提高国际地位等方面具有重大作用。但是,随着“核禁忌”逐渐成为国际共识,核武器研制的标志性作用已有所下降。与之相比,太空技术的突破则更具有宣传价值。因此各国大力发展太空事业来激发国民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国家的凝聚力,提高国际地位。2008年11月印度将国旗送上月球之后,其媒体宣称此举“为印度带来的战略性鼓舞,不亚于10年前那声惊天动地的核爆炸”。有了这样的国际地位与声望,就会赢得更多的战略主动权,为本国创造有利的国内、国际环境,实现世界大国的梦想。

与美国进行太空合作,有利于印度加速其太空事业发展,超越中国。正如前述,太空技术的巨大突破有利于一国国际地位与国际声望的提高。从总体上看,在卫星数量及种类、运载火箭可靠性与运载能力上,中国比印度强些。就月球探测而言,在“嫦娥一号”发射三年后,中国“嫦娥二号”发射升空,到目前已经完成了预定的探月计划,并飞离月球,奔向距离地球150万公里的更远的太空,进行深空探测。中国在深空探测领域又向前迈进了一步。而印度的“月船一号”在2008年10月发射到现在已经三年多了,“月船二号”还要等待三至四年才能发射。就载人航天而言,中国已经成功进行了几次载人航天发射,从一人一天飞行,到多人多天飞行,而且宇航员也出舱进行了太空漫步。中国的空间站也在稳步推进,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2011年10月发射成功,并于11月先后与“神八”成功进行了两次交会对接实验。印度还没有进行载人航天飞行,也暂时还没有自己的空间站计划,而是参与国际空间站。总体而言,中国航天成就远远超越了印度。因此,鉴于中国在目前的太空竞赛中领先于印度的事实,印度太空事业的明确目标就是在新一轮太空竞赛中要超越中国,利用技术民族主义,提升国际地位。“月船一号”测评专家组的负责人班德莱教授明确表示,印度铆足干劲发展太空事业,是希望在新一轮太空竞赛中有所建树。印度的整个载人航天计划最终目标是赶在中国之前登上月球,以表明印度航天技术超越了中国。在发射“月船一号”之前,印度表示将在月球上插上印度国旗,成为继美、俄、日之后的第四个在月球插旗的国家,力图压过中国的味道甚浓。因此,近年来印度加大了与美国等国家的太空合作力度,希望借此在探月等领域超越中国。

其次,印度需要美国提供火箭运载技术援助。实现太空强国目标的一个很重要因素,就是要有可靠的运载火箭。如同前述,印度的运载火箭是依靠外国发展起来的。印度与俄罗斯克服美国的阻扰,达成运载火箭低温引擎交易:俄罗斯向印度出售8台低温引擎,并向印度转移了90%的低温引擎技术和制造设备。正是依靠这8台引擎和技术,印度的“地球同步卫星运载火箭”(GSLV)才起步,但印度还没有完全掌握制造低温引擎的技术。俄罗斯的运载火箭技术比美国逊色。这一点尤其表现在2010年和2011年俄罗斯发射失败上,如2011年8月俄罗斯发射的“快车-AM4”通讯卫星、“进步M-12M”货运飞船和11月发射的火星探测器都没能进入预定轨道,12月“子午线”通讯卫星发射失败,再加上2月一颗军事卫星进入错误轨道,2011年俄罗斯遭遇了五次发射失败。相比之下,美国的太空发射成功率要远高于俄罗斯。因而,印度转向美国寻求技术援助也是顺理成章的,而波音公司表示要向印度提供低温引擎技术,无疑会弥补印度在此项技术领域的短板。

美国低温引擎技术不仅是解决印度运载火箭发射的关键技术,而且也是印度发展大推力运载火箭的关键技术。小卫星有其优越性,但是大型卫星(如空间站)具有小卫星无法比拟的优势,如在功能上具有多样性,因此,重要航天国家(集团)主要发展大卫星。而发展大卫星则需有运载能力巨大的火箭与之相匹配。美国、俄罗斯、欧空局和中国等都在发展大功率的运载火箭,如中国正在研制运载能力达130吨的超级火箭。美国提供运载火箭技术,无疑会加快印度“GSLV MarkⅡ”和“GSLV MarkⅢ”型运载火箭的研制、生产步伐。

再次,与美国进行太空合作,提高太空军事实力,并促进整体军事实力的发展。太空技术本来就是军民共用的技术。太空系统为战争提供实时的情报、侦察和监视信息,使军队能够有效地进行军事行动,并为作战提供通信保障,引导部队行动和实施精确打击,还能探测来袭的导弹。太空系统是军队战斗力的倍增器。“谁控制了近地轨道,谁就控制了近地空间;谁控制了近地空间谁就支配了特拉(Terra,大地女神);谁支配了特拉,谁就决定了人类命运。”因此,太空系统对军队现代化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最近几年来,印度太空事业的发展,为其军事现代化提供了基础,尤其是为其空变为空天军奠定了相当基础。例如“一箭多星”标志着印度发射技术与卫星分离技术取得巨大突破,具有明显的军事含义。多星分时释放与潜在的导弹分导技术密切相关,可以说是分导技术的前奏,其军事运用不容忽视。同时,“一箭多星”表明印度可以在战时或危机、冲突之际,快速发射天基系统,补充或替换被打掉的卫星,或用于侦察、通讯、预警,等等。目前印度已经具备了反卫星能力,如果印美太空合作继续深化,无疑会增加印度的太空军事实力,尤其是用于弹道导弹的多弹头分导重返大气层运载工具(MIRV)。因为太空技术是军队战斗力的倍增器,印度也十分看重太空技术在军事转型与现代化中的作用,希望太空技术在提升军队战斗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印度希望把印度洋变成“印度之洋”,因此要把太空技术尽可能地运用到陆海空三军装备中,或用之制造新武器,或用之提高现有装备的性能,如提高军队的精确打击能力,或用之提升核威慑能力,如太空技术为核打击提供预警、指挥、通讯等功能,以此全面提升军事实力。

四、印美太空合作的影响

印度与美国进行太空合作的影响将是多方面的,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就其积极影响来说,有助于太空技术的发展与运用,造福人类社会,增进人类福祉。对于发展中国家印度来说,这一点更为明显。同时,太空合作也有助于人类探索太空,增进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促进太空科学的发展。当然,双边合作也有助于保护太空环境。但是,其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印美太空合作加剧了亚洲太空竞赛,并有可能转变为太空军备竞赛。冷战结束后,太空“奥林匹克”大幕逐步拉开,越来越多的行为体进入太空,并拥有卫星,这在亚洲表现得尤为显眼,中国、日本、韩国、印尼、越南和泰国等国家太空竞争意味甚为浓厚。进入21世纪以来,亚洲太空竞赛的趋势更加明显。2003年中国首次成功进行载人航天飞行,成为继美、苏/俄之后的第三个把人类送入太空的国家。其他国家错误地感到了紧迫感,误以为中国对它们形成了压力,于是投入巨额资金用于太空事业,希望赶超中国。在此前后,日本依靠美国和俄罗斯的航天飞机和宇宙飞船向国际空间站进行了15次载人太空飞行;日本、中国和印度进行了月球探索,绘制了月球表面地图;亚洲的其他国家,如韩国、马来西亚等,正在增强太空能力。亚洲太空竞赛正在上演。

鉴于在卫星数量、种类、载人航天等方面落后中国的现实,印度希望借助美国太空技术援助赶超中国。而且,美国也答应在这些领域助印度一臂之力,向印度出售技术与设备。这一点又可能加剧亚洲的太空竞赛:中国、日本和韩国等国进一步投资太空领域,反过来又进一步刺激印度。亚洲的太空竞赛并不是新问题,冷战时期就已出现。但是,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地缘政治问题,21世纪的太空竞赛更加激烈,太空成为政治与军事紧张的重要构成部分。美国著名的航天政策专家摩尔兹(James Clay Moltz)在科学杂志《自然》发表评论文章说,亚洲陷于“无声的太空竞赛”。他说亚洲各国官员明确注视着邻国正在做的事情,他们关切各自国家的相对声望。因为没有合作,存在着潜在的冲突风险,有可能进一步加剧太空军事化,转变为太空军备竞赛,类似于冷战时期的美苏太空军备竞赛。因为亚洲不存在西方的安全组织,如北约、集体安全条约组织(CSTO)和欧盟等,民事太空竞赛很容易转变为军事太空竞赛,擦枪走火的风险比较大,这引起了美国军方的高度警惕。其实,美国在其中至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印度与美国的太空合作,加速了印度战略导弹研发,以及由此引发南亚、东亚安全局势变化。美国、苏联和中国等国都是在弹道导弹的基础上发展运载火箭的,而印度则是用运载火箭技术发展弹道导弹。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印度利用“卫星运载火箭3”(SLV-3)技术研发“烈火”系列导弹,射程分别为700公里、2000公里和3000公里。近30年来,报道显示印度使用同样的战术发展远程、洲际弹道导弹,即“太阳”或者“烈火4型”或“烈火5型”。“太阳1型”射程5000公里;“太阳2型”8000~12000公里;“太阳3型”则是20000公里。报道说印度的洲际弹道导弹分为三级,前两级来自PSLV固体燃料火箭,第三级采用液体燃料,可能来自从法国获得的“维京”(Viking)火箭技术,或者来自俄罗斯的低温引擎。美国与印度进行太空合作,向印度提供低温引擎设备与技术,无疑会对印度的(远程、洲际)弹道导弹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简要地说,可以在导弹的精准性、重量、可行性、多弹头和突破导弹防御方面发挥作用。正是在美国等国家的援助基础上,印度的远程、洲际弹道导弹获得快速发展。2011年11月,印度成功测试了可携带1吨核武器、射程达3500公里的“烈火4型”导弹。根据媒体报道,印度将于近期试射1万公里的“烈火”5型。

不仅低温引擎可以促进印度弹道导弹技术的发展,就是卫星载荷整合技术也有利于弹道导弹技术的发展。美国导弹专家对援助印度月球计划的载荷整合(payload integration)技术中的“内隐知识”(tacit knowledge)技能的转移感到担忧。这种技术完全用于军事功能。美国导弹专家的主要担忧是,如果美国的系统整合专家与印度工程师一道工作,就展示了把载荷整合进太空运载系统的最佳方法,那么通过在“做”中可以学习的关键内隐知识技能就转移到了印度工程师手中。这种专门技能与一些军事活动也具有相关性,如把多核弹头载荷整合进洲际弹道导弹,因为与分配和定位卫星相关的技术转移,使得发展多弹头重返大气层运载工具更容易。这也就是说美国援助的卫星载荷整合技术可以把多弹头重返大气层运载工具转移到弹道导弹上,提高洲际弹道导弹的突防能力。

即使排除印度把从印美太空合作中获取的弹道导弹技术进行二次扩散的可能性,印美太空合作强化印度弹道导弹技术、军事现代化进程的后果,则是南亚、东亚的安全局势可能发生变化。在南亚次大陆,有一个现象反复出现,几乎成为规律:每当印巴双方中的任何一方进行导弹(核)试验,对方立即对此进行回应,也进行导弹(核)试验。印度在美国的帮助下改进其导弹技术和全面提升军事实力,巴基斯坦也会寻求相应对策。因此,在印巴关系没有根本改善的前提下,印美太空合作将注定使印巴本来已经悬殊的军事实力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导致印巴关系更加脆弱。这将给失衡的南亚局势造成更多的不确定性。

印度洲际弹道导弹的发展和军事现代化的提升对中国也会存在一定影,响。中印两国关系一直比较“脆弱”。在中国和平崛起之际,印度对中国在中印边界问题上的态度甚至对中国军力的发展表示担忧,有不少观点主张对中国进行强硬回击,对华政策要采取“咄咄逼人”的态势。可以说,通过印美太空合作来增加印度太空军事实力是这一政策主张的体现。而且,印度在拥有了战略远程弹道导弹之后,对中国的强硬姿态更加有了底气,对华政策可能更加有恃无恐。最近两年来,印度对华政策越来越强硬,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而印度的态度也会使中国感受到敌意,并加以防范。中国的防范措施甚至有可能影响到中国的周边国家,使其可能感到这是一种威胁,导致东亚国家也采取相应措施提升军力,由此形成东亚的安全困境。

印美太空合作导致太空安全局势恶化,太空军备竞赛似乎不可避免。这一点已经超越了美国专家所说的亚洲太空军备竞赛,而形成全球太空军备竞赛。印度政府宣称,印度的太空事业完全是出于和平目的,但是军方却公开宣布印度需要太空军事实力,包括反卫星武器。从目前来看,印度已经具备了反卫星武器的能力,只是没有公开宣布或试验反卫星武器。2011年3月,印度成功进行了反导拦截试验,此次试验表明印度已经掌握在距地5万米以下空域拦截弹道导弹技术,成为继美国、俄罗斯、法国和以色列之后又一个具备这种反导能力的国家,是印度“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历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和防御来袭导弹相比,导弹防御可能在技术上更适合作为一种反卫星武器”,2008年2月美国用反导系统摧毁了本国卫星,证实了这一点。而印度已经拥有了反卫星武器能力。2010年5月,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DRDO)公布的《2010年技术前景与能力路线图》(Technology Perspective and Capability Roadmap 2010)报告指出,印度要部署一种直升式的导弹猎杀动能反卫星系统,“旨在对低轨道(距离地球表面2000公里)及静止轨道卫星进行电子及物理破坏”。印美太空合作无疑会加速印度太空武器的研发进程。如同前述,希望借助美国援助,促进本国太空武器的研发也是印度压制中国和提升自身大国地位的迫切需要。

这无疑会导致太空军备竞赛。目前,太空安全面临着太空武器化的严峻挑战,加剧限制太空武器化的国际谈判僵局状态。因为,印美太空合作有助于印度的太空军事实力,尤其是反卫星武器的能力,无疑又给国际社会禁止太空武器化的努力增加了难度。而印度坚持在本国获取反卫星武器之后,才考虑与国际社会讨论禁止太空武器条约谈判。目前,印度精英对于印度没能在1968年《核不扩散条约》生效之前进行核武器试验感到遗憾,印度不会再犯同样错误:在没有展示本国拥有反太空武器之前,不会签署新的太空条约。这将有可能促进中国等国提升太空军事能力,这一点在美国看来,则是对其巨大威胁,势必引起美国的反应,进而导致全球对美国的太空武器化做法产生相应的回应。由此,印美太空合作加剧全球太空军备竞赛,因而,太空安全局势将更加复杂。非但如此,还有可能增加核战的危险,因为核威慑也离不开卫星的“帮助”。卫星提供来袭核武器的信息,为核反击提供通讯,并制导核武器打击目标。一旦对卫星进行攻击,就有可能引发核武器的使用,因为大国把对卫星的攻击看作是对其核力量攻击的前奏。这就有可能导致有关国家谋求核武器现代化,增加核扩散危险。

太空竞赛范文第8篇

一、组织机构

主办:中国科协、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承办: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国宇航学会

协办:课堂内外杂志社

二、竞赛时间

2011年6月1日-9月15日

三、参赛对象

中小学生,欢迎社会公众共同参与、关注。

四、竞赛内容

竞赛题目由30道单项选择题组成,内容主要为载人航天科技知识。

五、参赛方式

此次知识竞赛采取书面答题和网络答题两种形式。组委会在《课堂内外》杂志及课堂内外官方网站(www.省略)上刊登竞赛题目。请参赛者填好答题卡,于9月15日前(以当地邮戳为准)寄到:(100048)北京海淀区阜成路8号主办公楼中国宇航学会科普处知识竞赛组委会。

六、竞赛规则

1.参加知识竞赛者须填写个人真实信息,包括姓名、年龄、联系方式(电话和通信地址)、所在省市等,以便确认参赛者身份,方便组委会与获奖者联系。

2.为保证活动的公平性,每位参赛者只有一次答题机会,请勿重复提交答题卡。否则视为无效。

七、奖励办法

获奖者从全部答对的答题卡中随机抽奖产生,设特等奖100名,优胜奖2000名。特等奖获得者将免费参加组委会组织的2012年航天夏令营活动;优胜奖获得者将获得价值50元购书卡。所有获奖者将获得组委会颁发的获奖证书,获奖名单将在相关网站或报刊杂志上公布,敬请关注。

[竞赛试题]

1、空间站是一种能长期在( )上运行的大型载人航天器。

①地球低轨道

②地球高轨道

③月球轨道

2、空间站没有( ),所以不能在轨道上作机动飞行和返回着陆,这是空间站与飞船或航天飞机的主要区别。

①辅助推力系统

②太阳能电池板

③主推力系统和着陆设备

3、我国将在( )年前后建成载人空间站。

①2020 ②2016 ③2025

4、我国空间实验室采用( )构型。

①一舱 ②两舱 ③三舱

5、航天器空间交会对接的控制方式有( )种。

①2 ②3 ③4

6、我国“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将在( )年发射。

①2012 ②2015 ③2011

7、“天宫一号”将进行(

)次交会对接试验。

①3 ②2 ③5

8、美国的“天空实验室”是一个( )空间站。

①试验性 ②小型 ③军用

9、建造国际空间站的主要目的是( )。

①在太空建立一个临时性的科学实验室

②在太空建立一个永久性的科学实验室

③在太空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天文观测站

10、空间站上没有白天和黑夜,太阳每天升起和落下( )次。

①16 ②1 ③24

11、国际空间站的美国居住舱为长期在空间站里生活的航天员提供( )的睡眠设备。

①1个睡袋

②1个小卧室

③1张小床

12、太空厕所内使用( )马桶。

①抽水 ②抽气 ③生态

13、航天员在太空行走过程中如何小便?

( )。

①脱下航天服在太空进行小便

②返回空间站舱使用太空厕所进行小便

③穿着强力吸尿裤进行小便

14、选择航天食品的标准是( )。

①适用性、营养价值和口味适合

②新鲜、营养价值和食用方便

③适用性、营养价值和方便性

15、国际空间站上航天员用的水是( )。

①燃料电池在发电过程中产生的水

②座舱空气中水蒸气的回收和冷凝

③从地面带上去

16、国际空间站上的家用电器有( )。

①微波炉

②真空吸尘器

③洗衣机

17、航天员在太空使用( )牙膏。

①可以吃的

②不需要用水的

③没有泡沫的

18、从2000年11月到2009年12月,有( )批航天员访问过国际空间站。

①23 ②12 ③32

19、国际空间站上的3项生物学实验是由( )来完成的。

①航天员

②航天员和一些中学生

③航天员、一些中学教师和学生

20、太空行走时航天员必须( )。

①穿着舱外航天服

②穿着舱内航天服

③戴着机动装置

21、第一个进行太空行走的航天员列昂诺夫在太空停留了( )分钟。

①10 ②20 ③12

22、首次完成太空行走的中国航天员是( )。

①翟志刚 ②刘伯明 ③景海鹏

23、国际空间站上航天员进行太空行走时最重要的装备是( )。

①气闸舱

②气闸舱、舱外航天服和航天员机动装置

③气闸舱和舱外航天服

24、一套航天飞机舱外航天服重( )千克。

①100 ②120 ③127

25、舱外航天服内装有( ),可以为航天员提供饮用水。

①饮水袋

②不锈钢小水壶

③易拉罐饮料

26、“神舟”号飞船中间的舱段是( )舱。

①轨道 ②返回 ③推进

27、“神舟”号飞船全长约9米,总质量约8吨,额定乘员是( )人,可在轨道上自主运行( )天。

①2,5 ②1,1 ③3,7

28、“神舟”号飞船密封舱内的大气压力为( ),舱内气体为( )。

①0.5大气压,纯氧

①0.3大气压,纯氧

①1个大气压,氧氦混合气体

29、在飞船上升阶段,由于火箭加速飞行,航天员会处于( )状态。

①失重 ②漂浮 ③超重

30、太空飞行时,航天员在( )阶段必须穿上舱内航天服。

①飞船上升和在轨飞行

②在轨飞行和返回着陆

太空竞赛范文第9篇

当今,外空正被赋予日益重要的军事和战略价值。冷战后的国际战略环境,使“占领外空战略制高点”不再有羁绊。科技的迅猛发展也为外空向“作战平台”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目前,相关作战理论和构想、外空武器研发正在推进,给防止外空武器化和外空军备竞赛注入新的紧迫性。

在外空部署武器会产生一系列严重的消极后果,包括将打破战略平衡稳定、破坏国际和平安全、损害现有军控条约,还可能引发新的军备竞赛,严重威胁各国外空资产安全,对地球生物圈也会造成危害等等。

目前,有关外层空间活动的法律规定主要包含在联合国通过的五项关于各国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所应遵守的各项条约和联大通过的有关决议中。分别是:《关于各国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包括月球与其他天体活动所应遵守原则的条约》、《营救宇宙航行员、送回宇宙航行员和归还发射到外层空间的物体的协定》、《空间物体造成损失的国际赔偿责任公约》、《关于登记射入外层空间物体的公约》、《关于各国在月球和其他天体上活动的协定》。

除了上述五个重要的国际条约和协定之外,联合国大会先后通过的1962年各国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活动的法律原则宣言 、1982年各国利用人造地球卫星进行国际直接电视广播所应遵守的原则 ,1986年关于从外层空间遥感地球的原则 ,以及1992年在外空使用核动力能源的原则 ,也都分别强调了应当遵照联合国的原则以和平方法解决在有关外层空间活动领域内发生的争端。

目前,国际上在外空安全领域主要有三大进程并行推进,包括日内瓦裁军谈判会议的防止外空军备竞赛的谈判(PAROS),联合国“外空透明与建立信任措施”(TCBM)和欧盟的“外空活动行为准则”(CoC)。

目前,根据联合国2010年的65/68号决议,联合国组建政府专家组多次就太空透明与信任建设机制进行磋商,并于2013年向联合国大会提交报告。专家组考虑的太空TCBM,包括使用太空的基本原则、有关行为规则等,目的是为增加太空活动透明的信息共享机制与行动措施。中国认为推进TCBMs倡议不应替代防止太空军备竞赛的进程,但“适当、可行的外空TCBMs对维护外空安全具有积极意义”,可补充防止外空军备竞赛的法律机制谈判。

2008年底欧盟理事会通过了《外层空间活动行为准则》草案 ,其目的是通过新的最佳实践来执行现有的国际条约、原则和协议,并作为现有太空安全治理机制的补充。其主要内容是建立“太空道路规则”,涵盖太空碎片减缓与太空活动通报等。欧盟对最初的草案进行了修正,于2010年9月公布准则修正版。 该准则是一个不具备法律约束力的协议。

总体看,俄中外空条约草案是针对外空武器化的趋势,意在通过条约方式弥补现行空间法律文书和相关机制缺陷和不足,以禁止在外空放置武器、对空间物体使用或者威胁使用武力。而TCBM和欧盟准则则避开外空武器这一敏感问题,不追求现行法律上的突破,相对容易获得国际社会支持。但由于无法律拘束力,未涉及防止外空武器化的问题,对于解决外空武器化问题的直接作用不强。

当前,在国际安全领域,各方围绕如何确保外空和平的方式上交锋碰撞激烈。西方学者主要聚焦维护外空现状,强调国际社会应妥善应对外空碎片等外空发展问题,虽然也关注科技发展对外空军事化带来的影响,但不认为当前具有外空武器化的威胁和危险。广大发展中国家学者普遍关注外空武器化问题,认为现有外空法律文件不足以防止日益突出的外空军备竞赛危险,外空武器化的威胁现实存在,亟需新的文件来弥补漏洞。

太空竞赛范文第10篇

太空蜘蛛王驾到!

它是一只骇人的庞然大物:身高比曙光太空城最高的楼房还要高,站在太空城的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看见它那如同巨人般的身影;而距离它不到百米的“校园三剑客”,抬头仰望,则感觉它庞大的身躯,几乎覆盖了整个人造天穹;环绕头部、圆球状、黑洞洞的八只眼睛,像八扇巨大、半透明、凸起的玻璃房顶,不停地转动着,寻找它的猎物;覆盖足有十人合抱才能围拢的步足的粗壮刚毛,在气流的搅动下抖动着,发出猎猎的声响;位于头胸部之间的毒腺张开着,不时地往外喷出可以融化钢铁的毒液;白生生的、像匕首一样尖利的牙齿不停地磨着,发出让人不寒而栗的声音……

这是一只史无前例、毒性超强、被放大了一万倍的狩猎蜘蛛!

但这并非令人心惊胆战的全部,它的周围,是形形、数以千计、像磁悬浮车一样大的巨型蜘蛛,它们在太空蜘蛛王的率领下,前呼后拥,向人类以及各种车辆、建筑和设施发起了进攻。居民们惊慌失措地奔跑着,城市陷入了绝望之中。

太空警卫队全体出动:地上是刚刚投入使用的最先进的激光装甲车;天空中,是多如牛毛的大大小小的战斗机、宇宙战舰;武装到牙齿的警卫队员将手中的武器对准了太空蜘蛛王以及它的手下……无数的子弹、激光、导弹……如暴雨般倾泻向那些被放大的节肢动物。像磁悬浮车一样大的“小蜘蛛”们被打得血肉横飞、腔肠满地横流,但是,太空蜘蛛王却毫发无损――偶尔有激光或者炮弹打穿了它的身体,令它流淌出深绿色的血液,但是,它的伤口却会在瞬间愈合,恢复如初!

“天哪,它竟然刀枪不入!”

张小开惊恐万状地说道。

“它在看我们!”白雪说道,“杨歌,把车开得再快一点!”

果然,太空蜘蛛王已经发现了他们,并迈腿朝他们飞奔过来。

“我已经开到最快速度了!”

杨歌将油门踩到了尽头,磁悬浮车开得像离弦的箭一样快――但是,拥有超长巨腿的太空蜘蛛王很快就撵上了他们!而那些和磁悬浮车一样大的蜘蛛们也铺天盖地地席卷而来,所有阻拦它们的车辆,全都被掀翻在地,人们的惊叫声此起彼伏……

“你们跑不了啦,‘校园三剑客’!”

太空蜘蛛王说话了。它那庞大的身体投下的阴影,迅速将磁悬浮车覆盖。随后,它举起了一只巨大的、如尖刀般的触肢,以泰山压顶之势,朝车子的顶篷刺了下去……

一、鬼才男孩

惊心动魄一幕发生前的三个月――

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大厦的一个千人礼堂里,国际奥林匹克宇航知识竞赛的总决赛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此时,评委和观众席上的宇航专家、科学家、竞赛组织者、联合国官员、受邀前来的各界知名人士,以及世界各大媒体的记者们,都将目光集中到了台上的四位少年身上。

这四位少年分别是决赛的两方:一方是来自中国的“校园三剑客”,经过这段日子各种媒体的轮番轰炸,大家对他们已经非常熟悉――身穿黑色西装、相貌英俊、神情冷静的男孩叫杨歌;大眼睛、留披肩长发、一身水手服的女生叫白雪;戴大眼镜、穿蓝色吊带牛仔裤、机灵活泼的男孩叫张小开。他们都是中国H市阳光中学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因为三人从小一起长大、形影不离,还侦破过许多神秘事件,所以人称“校园三剑客”。另一方是和“校园三剑客”年龄相仿的少年,他身穿白衬衫,吊带西装格子裤,亚麻色的头发理成了分头,皮肤白皙,眼睛墨绿,脸上还长了一些雀斑。他是来自G国、人称“鬼才男孩”的吉米。他举止随意,目光充满了傲慢、不屑以及和他的年龄不太相称的阴沉。

国际奥林匹克宇航知识竞赛是世界上规模和影响最大的国际中学生宇航知识大赛,它创办于2020年,由世界宇航协会发起。竞赛的目的是:鼓励各国青少年对宇航的兴趣,为世界各国进行航天科学教育交流创造条件。竞赛的精神是奥林匹克精神:重在参与。参赛选手必须是年龄不满18周岁的中学生,每支代表队的人数不超过4人。参赛选手居住于大会安排的酒店,地点不对外公布,选手在比赛完结前不得与外界通讯,包括打电话和上网。

本届竞赛,和往年不同,并且最诱人之处在于:胜出者可以和宇航员一起乘航天飞机前往由世界各宇航大国联合建造的太空城――曙光太空城参观,并在上面居住一个月。这可是全世界的中学生都梦寐以求的事情!由于这个原因,本届竞赛的关注度超过了以往的任何一届,全世界报名参加竞赛的人数超过了1000万人!初赛和复赛竞争的激烈程度,也是史无前例!在许多人看来,能到联合国总部大厦参加复赛的选手,都是天之骄子、人中龙凤、天才!

“校园三剑客”和吉米,经过多达十几轮、从国内到国际、过五关斩六将的拼杀,才闯入决赛。在此之前,他们的笔试、口试、辩论、抢答……都全程向全世界转播。“校园三剑客”和吉米,也成为了观众心目中的明星――其风头、人气、广告价值……超过了世界各国所有的超女、好声音和脱口秀的明星!他们在比赛中的表现,成为街头巷尾人们热议的话题。有些国家的机构,还专门设立了奖金额度极高的特别项目:“谁将成为本届比赛的冠军”。

因为这次竞赛,“校园三剑客”和“鬼才男孩”都收获了数以亿计的天量粉丝群。粉丝们纷纷建立博客、微博、微信……对这次比赛和他们的偶像进行讨论和争辩。有的人佩服“校园三剑客”的团队合作精神,也有人欣赏吉米以一抵三的能力与智商;有的人喜欢杨歌的酷、白雪的柔和以及张小开的幽默,也有人被吉米目空一切的傲慢以及堪与大师、教授媲美的学识迷得神魂颠倒……

主持人宣布决赛开始,国际宇航协会及本次竞赛的主席走到台上。这是一位鹤发童颜、精神矍铄的老人,他用洪亮的声音宣布了决赛题:

“请两队选手先用15分钟时间看太空城的资料,然后提出一个改造曙光太空城的构想,并口述构想的方案、原因和优点。结果由全体评委打分,谁的构想好,分数高,谁就将成为本次比赛的冠军,获得前往太空城旅游观光的机会。”

主席的话引来了人们的一阵议论。有的人认为曙光太空城集中了全世界科学家的智慧,在所有的方面都完美无缺,不可能有更好的改造方案,让几个中学生提出改造构想,出题的人简直是疯了;也有人认为在前面的比赛中,在天文、宇航、数学、物理、生物、材料等和航天有关的知识考察上,“校园三剑客”和“鬼才男孩”都没有出现任何失误,完美收官,打成了平手,如果决赛题还是出知识题,恐怕仍然会难分伯仲。组委会设计这种题目,可以考察竞赛双方的综合能力,是一次明智的选择,合情合理。

计时开始后,“校园三剑客”飞快地看电脑显示屏上的资料,小声地讨论,认真地构思……在这过程中,杨歌突然感觉到有一股强烈的敌意如惊涛拍岸般袭来――杨歌曾进入过时空隧道,受时空隧道辐射的影响,具有瞬间转移、监听思维波的超能力,人称“超能力少年”,因此,他能听见别人心里的声音。他惊惧地抬起头,目光与另一束像秋风扫落叶一般冷酷的目光相撞。是吉米!其目光让人如同掉进了冰窟里,杨歌不禁浑身打了个寒战。

杨歌启动了心灵的雷达,倾听吉米的思想,他听见一个冷冰冰的声音: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如果这三个家伙胆敢阻止我,我一定会除掉他们!决不手软!”

杨歌愣了一下,心想:虽然这是一次重要的比赛,但再重要的比赛,也不过是比赛而已,吉米为什么会动杀机,竟然想要“除掉”他们?还有,吉米不过是一个十三四岁的男孩,目光为什么这么阴冷,内心为什么如此黑暗?

上一篇:高等数学竞赛范文 下一篇:全国电子设计竞赛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