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食品范文

时间:2023-03-02 18:32:49

思念食品

思念食品范文第1篇

按新加坡交易所规则,思念食品将在约100天内完成私有化退市程序。这是中国概念股颓势蔓延到新加坡资本市场,还是一个以退为进的资本游戏?

股市流动性差引退市

“市场交投清淡,流动性差,再融资困难,这种情况下维持上市,公司成本高昂,没有意义。”思念食品董事长、大股东李伟如是表示。

成立于1997年的思念食品是国内最大的速冻食品生产企业之一,员工1.5万多人,以速冻水饺、汤圆为主打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一度达20%以上。

2006年8月18日,思念食品在新加坡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公开发行3.75亿股,其中2.5亿股为新股,其余1.25亿股是股东配售股,发行价为0.54新元/股,市盈率约为11倍,融资5亿多元人民币。

之后,思念进行了一次再融资,大股东进行了一次减持,思念食品总共在新加坡证交所募集了大约20亿元人民币的现金。

这次启动私有化回购在外流通的41%股份,按要约价0.186新元/股,李伟及一致行动人需付5.33亿元人民币。

“显然,李伟进行了一次划算的资本运作,从融资5亿到募资20亿元,再到现在用不到6亿元赎回股权,获得了近14亿元的回报。” 东方艾格咨询公司农业分析师马文峰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他认为在当前海外资本市场动荡的情况下,思念食品选择退市,是一种自我保护行为。“近来国外资本一直在看跌中国经济,导致在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股价回落得厉害,这对企业本身是很不利的,此时退市或许是较为明智的做法,等将来行情转好时,思念还可以在香港或者内地上市。”马文峰说。

思念食品首席运营官贾国飚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思念食品私有化的主要原因是在新加坡资本市场融资变得比较困难,整个市场股票的流动性太差,股价相对于刚上市时低很多。

李伟也承认:“站在资本市场的角度,低买高卖是很自然的决策。现在股市比较低迷,思念食品的价值也被低估,逢低吸纳比较合算。同时由于交易量低迷,不少投资者退出困难,大股东收购给了大家一个不错的套现退出的机会。”

“多元化投资是大股东个人行为”

“思念退市是投资人的集体决定,对企业影响不大。现在外界报道说是思念走多元化经营路线导致业绩不佳,但思念食品多元化投资很多都是大股东的个人投资行为,和企业无关。”思念公司的一位高管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

根据思念食品财报显示,近年思念食品业绩一直不佳。2007年,思念食品销售额高达22.17亿元,2008年21.27亿元,而到了2009年,骤降为18.7亿元;2011年再次下跌至18.3亿元,较前一年下降4.6%。目前,思念食品已经被同城对手三全食品(002216.SZ)全面超越。2011年,三全食品营业收入达26.26亿元,同比增长36.55%,在营业收入上一举超越思念,跃上速冻食品行业老大位置。

对此,贾国飚的解释是:“综合原因引起思念业绩下滑,从2007年开始,原材料上涨导致成本上升,公司在战略制定上出现了失误。2009年、2010年公司经营在调整中,现在已经回到正轨。”

记者了解到,作为思念集团董事长的李伟,一直在进行多元化跨界投资经营,尤其是对房地产领域有涉足。

早在2003年,思念集团就以子公司香港恒盛的名义收购了郑州原黄河大观公司的资产,成立中部大观地产公司。2008年,继思念之后中部大观登陆新加坡交易所,募集资金约1.139亿新加坡元。该公司上市后已经开发多个地产项目,分别是住宅项目“果岭山水”和商业项目“金智万博商城”。同时,李伟还涉足白酒业务。2011年,李伟等人控股的酒企杜康控股在台湾以TDR形式成功上市融资2.55亿元。

“中部大观其实仅上市3年就退市了,谁都知道房地产业赚钱不容易,思念房地产项目创业的第一代人基本已退出。” 思念集团的一位内部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他认为大股东李伟进行多元化投资未尝不可,“多元和专业没有孰优孰劣之分,一方面速冻行业竞争激烈、利润很薄;另一方面农副产品价格上涨,卖场、超市高额的进场费用促使企业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走多元经营之路。”

未来永远有各种可能

“思念食品私有化之后,没有了‘上市公司’的身份束缚,可以自主地做一些产业上下游的并购以及一些资产的剥离和注入。”李伟这样规划思念的未来版图。

外界纷纷猜测,李伟会继续他的资本之路。坊间先后出现思念可能会选择回归A股或者启动香港H股上市路线图、出售给中粮或雀巢、收购美国通用航空飞机制造企业穆尼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的传闻。对此,思念集团负责人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都予以否定。

“现在要先把股票回购的事做完再考虑是否到国内上市。思念是以实业为主的企业,食品一直是思念的主业。”贾国飚表示。

营销专家李志起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近年来食品安全风波波及整个速冻行业,思念食品也受到了很大冲击。加上思念集团在投资方面跨的行业比较多,很容易导致资金流不畅。最近一年来股价一再下跌,思念刚好可以趁现在股价低时买回来,从新加坡完成退市,在更活跃的市场上市。”

思念食品范文第2篇

在速冻食品行业,郑州思念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思念食品)堪称王者。

1997年成立,2006年在新加坡成功上市,2008年成为北京奥运会速冻包馅食品独家供应商,先后被农业部、国家发改委等八部委评定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被“世界品牌实验室”与“世界经济论坛”评为“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15年的时间,思念食品强势崛起,光芒四射。

2012年,河南农业产业化集群建设的序幕隆重拉开。作为速冻食品行业“王者”,思念食品闻风而动,凭借强大的实力,肩担农户发展,开始了一场引人注目的产业布局。

不谋而合

“无论是产量、质量还是品种,河南的速冻食品都位居全国第一。农业产业化集群的存在,有利于打造独特的地方品牌,有利于充分发挥企业自身优势,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避免价格战。农业产业化集群还可以在加快市场向少数优势企业集中的同时,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促进行业的共同发展。”说起农业产业化集群的建设,思念食品农业产业化集群办公室李主任娓娓道来。

作为农业大省,河南的农副产品资源极为丰富,速冻食品主要原材料小麦、面粉、肉类、花生、芝麻、蔬菜、鸡蛋,基本上在郑州及郑州周边都能采购到,此外,河南还拥有丰富的农村劳动力资源,发达的交通网络,优秀的人力资源及科技研发水平等。在李主任看来,思念食品农业产业化集群建设的突飞猛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丰富的农业资源。

但打铁还需自身硬。就整个河南来说,农业产业化集群尚处于初始发展阶段,思念食品农业产业集群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步入发展的快车道,还是自身实力强大。

2012年,思念食品实现销售收入49亿元,生产速冻食品50万吨,加工转化农副产品32.5万吨,实现农产品加工转化率59%。培育种植基地30万亩左右,带动农户30万左右,安排农村贫困地区劳动力1万人以上。

速冻食品业的快速发展,不仅让优质小麦、大米、蔬菜、肉类等农产品的需求大量增加,而且拉长了产业链条,大大加快了农产品的优质化、多样化和标准化进程。同时,思念食品通过农副产品种植基地带动25万农民脱贫致富,安排农村贫困地区闲置劳动力上万人就业。

思念食品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农产品规模化、集约化种植和经营,解决了相当一部分农民卖粮难、农副产品积压的问题。在农副产品面粉、糯米粉、蔬菜等的选购中,思念食品以适当的形式培育建设基地,与农户建立互惠互利的良好关系,既保证了企业有稳定高质量的原料来源,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很显然,思念食品这种“一方面促进自身强势发展,一方面带动农户快速致富”的发展模式,恰好与河南省农业产业化集群建设的初衷不谋而合。

强大带动力

当前,郑州思念速冻食品产业化集群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由劳动密集型为主向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并重发展,由初级加工为主向精深加工延伸,是企业未来几年的发展趋势。

目前,思念食品正着手实施的“年产5万吨速冻餐饮食品生产线建设项目”和“年产3万吨高端速冻水饺自动化生产线建设项目”,是企业农业产业化集群进程中的重中之重。5万吨速冻餐饮食品生产线建设项目总建筑面积1.9万多平方米,总投资2.4亿元,预计2014年12月完工,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7.4亿元,利税总额7400万元,可带动3万农户,安排就业1500多人;3万吨高端速冻水饺自动化生产线建设项目总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总投资2.16亿元,预计今年6月完工,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3.75亿元,利税总额6337万元,可带动5万农户,安排就业1600多人。

按照企业规划,未来3年内,思念食品的生产规模和销售收入将实现阶梯式发展,预计到2015年,企业将培育种植基地43万亩,带动51万农户,安排农村贫困地区劳动力2万人,培育出5个农产品知名品牌。

四方合作

“以市场为导向,大力推进企业、原材料供应商、基地、农户之间的四方合作,是思念食品完成农业产业化集群布局的关键环节。”李主任说。

在小麦面粉方面,思念食品与多家面粉厂确定了速冻食品专用面粉委托加工关系,每年使用的面粉均以指定品种由农户种植,面粉厂统一收购,加工配制为速冻食品专用面粉。

在糯米粉方面,思念食品与河南黄国粮业确定了速冻汤圆用糯米粉委托加工关系,建设农业示范区和大米种植基地,引导农民逐年扩大优质糯稻种植面积,这不仅直接带动了农民增产增收,也从源头上保证了思念汤圆的品质。

在蔬菜方面,思念食品在与郑州大型蔬菜有限公司确定委托代收关系的同时,推出了“公司加基地、基地带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通过农企帮扶,在企业发展的同时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在调味品方面,思念食品与全国最大的调味食品集散地――郑州信基调味品城有限公司签订了长期供货协议。如在花生、芝麻、油、肉类等农副产品的选购中,思念食品都以适当的形式培育建设基地,与农户建立互惠互利的良好关系,既保证了企业有稳定、高质量的原料来源、又为广大农户增加了收益,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

产业一条龙

现在的思念食品,一头连接市场,一头连接原材料供货商、生产基地和农户,在实现贸、工、农一体化经营中发挥了核心作用,在农业产业化集群中起到了龙头作用。

企业和农户紧紧连在一起,形成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使一家一户分散的家庭小规模生产连结成相对集中的社会化大生产,促进了农业增长方式的改变。通过所用原料的外加工转移和培育优良种植基地,又能逐步实现产业链向前延伸。

据李主任介绍,在速冻食品发展初期,各种农副产品初级加工均由采购企业完成,效率低下、浪费严重。经过几年的实践摸索,思念食品已逐步将原料的初加工转向外部,如将芝麻、花生等的加工转移至初加工企业。这些企业除将产品供应速冻食品工厂外,还能通过香油、芝麻酱等副产品销售,扩大其盈利范围。同时,思念食品在技术上随时对这些企业进行帮助和支持,使这些原本散乱的作坊式工厂,随着思念食品的发展,逐步变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中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拉长了产业链条。

在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过程中,思念食品始终坚持利益均沾、风险共担、共同发展的原则,逐步形成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并以协议来保证这一分配机制。凭借自身的经济实力,思念食品通过为农户提供生产扶持金,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降低农户的市场风险等方式,主动让利给农户。

思念食品范文第3篇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小吃货 大思念》

今天我来参加比赛,刚走出小区大门就遇到了晨练回来的对门邻居孙大妈,大妈老远就跟我打招呼说:"去哪儿嘞妞,吃了没啊?"到单位遇到同事也关心的问我:"小张,吃早饭了没?"听到这样的招呼,我觉得特亲切,心里可得劲儿!从这样简单的招呼里,可见咱们中国人对于饮食文化的重视。正所谓民以食为天,我本人也十分的爱吃,用现在流行的词儿来说就是吃货一枚。但是,只是爱吃,在我们思念食品可算不上是吃货达人!那大家可能就会问了,在思念是怎样用吃来诠释产品的内涵,用吃来引领速度食品的前沿,用吃来满足消费者舌尖上的挑剔呢?今天就让我和大家来一起分享。

东南亚国家的人们都很爱吃饼,而中国人对于饼也并不陌生。思念的研发团队与总经理去马来西亚出差时,每天都会去光顾当地的饼店。正是因为这些吃货达人的敏锐嗅觉,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国内第一枚飞饼诞生了!在思念的吃货们都拥有一颗对吃异常敏感的心!去年的八月份,公司推出了一款以西餐风味为主打的"金牌牛魔王"水饺,为了实现将西餐大牛排包进中式小饺子的创新思路,思念的研发团队们一路从大北京的三里屯吃到了上海的新天地,从法式、意式,吃到英式、美式等等各式各样的牛排,最终呈现出了这款"中西融合、令人惊艳"的"金牌牛魔王"水饺!

思念食品将产品的质量前移,以一流的生产工艺、一流的新鲜食材,满足吃货"挑剔"的嘴巴!相信大家还不太了解,思念食品现在已经拥有三个大规模的蔬菜基地,我们将蔬菜类原料的检测检验真正的搬到了田间地头,为最终进入生产车间做到了更多一层的质量保证;在生产车间通过公司先进的双螺旋立体冷冻隧道,将这些来自田间地头的新鲜食材牢牢地锁入每一颗汤圆、每一只饺子中。就连咱们端午节吃到的一只小小粽子也是大有文章,这一片片小小的粽叶,都来自张家界市桑植县的土家族山寨!思念食品不管是对原材料检测检验要求100%合格,还是在生产过程中的对品质的把控,或是在成品运输中对温度管控的标准,这样的挑剔都能精确到分秒毫厘!也正是因为思念人拥有的这颗挑剔苛刻的心,才能让我们产品的品质、质量均达到速冻食品行业中的领先地位!

还记得,那天我们和孩子们一起上课、做游戏,拥抱他们,希望能通过这一天的陪伴,让他们感受到久违的爱和温暖!就在即将告别的时候,我们提出让孩子们对着摄像机跟爸爸妈妈说句最想说的话,孩子们先是都沉默着低着头,直到其中一个小女孩,低声的说道:"妈妈,我真的很想你。你什么时候能回来啊?"其他的孩子才全部都涌到镜头前大声的叫着爸爸妈妈,生怕爸爸妈妈看不到自己,怕自己的想念被漏掉。当时就连我们最坚强的摄像大哥,这时,也都是红着双眼拍才完了这组镜头!其实像这样的感动还有很多,在送往偏远贫困地区厚厚的棉衣里;在地震灾区一碗碗热水饺、热汤圆中;在留守儿童牵住我们手的刹那,有爱的思念人更加感到肩上责任的重大!一个企业的担当和操守不就是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吗?不就是要传递更多的爱和温暖吗?

思念食品范文第4篇

1990年,从郑州大学新闻系毕业的李伟踌躇满志地做过公务员、记者,几年之后,辞职下海。先后卖过芝麻糊、开过电子游戏厅、做过苹果牌牛仔裤的商。他说:“我对经营新项目有着特殊爱好。”其实,这些小生意并没有给李伟的生活带来大的转机,“只是找到一些做生意的感觉罢了”。

1996年,李伟才真正找到一个发展的契机。当时联合利华生产的和路雪冰淇淋开始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畅销,百乐宝、可爱多、梦龙、千层雪等冰淇淋一支卖到4元左右,利润空间非常大。“要是能做和路雪的河南总经销就好了。”这就是当时李伟最想做的事情。没想到,这一简单的想法,给他后来的发展带来了莫大的商机。

由于当时和路雪刚进入中国市场,仅在一线城市销售,像郑州这样的二线城市根本不在联合利华的考虑之列,因此当李伟跑到和路雪设在北京的总部要求做河南总经销时,对方根本不予理睬。

固执的李伟没有气馁,先后往北京跑了不下10次,对方被李伟锲而不舍的诚意感动,和路雪在北京的总部开始对郑州市场进行评估和考察。

在对方到郑州进行最后一次考察时,李伟从朋友那里借了2000元钱,在郑州最高档的酒店请对方吃饭,甚至不惜投其所好,和一帮哥们儿在餐桌上绞尽脑汁跟对方大侃足球。结果对方心花怒放,当场决定让李伟“试试”。

这一“试”就一发不可收拾。李伟不仅通过经销和路雪积累了一笔可观的财富,也给他后来进入速冻食品业提供了条件――当时和路雪在河南给李伟配备了5辆冷冻车,并建造了上千立方米的冷库容积。

“虎口夺食”,挑战行业巨头

由于冰淇淋是夏季旺销商品,一到销售淡季,这些冷链资源几乎被闲置了。当时,郑州的三全速冻汤圆已畅销全国市场,而汤圆恰恰是冬季的旺销食品。“利用现有的冷链资源,夏天做冰淇淋,冬天做汤圆,岂不是两全其美的事情。”头脑灵活的李伟这样想。

1997年,29岁的李伟决定做汤圆生意。他留意过往三全食品厂拉货的车辆,有时主动上前给司机端茶送水。慢慢地,他和三全食品掌门人陈泽民的大儿子陈南成了称兄道弟的朋友。

似乎是一种巧合,李伟的新厂房恰好盖在了三全食品厂的斜对面。当年正值香港回归,记者出身的李伟给自己的企业取名为“思念”。一则庆祝香港回归祖国的怀抱;二来汤圆也代表了团团圆圆的美好希望。

当时,三全已经如日中天,产值过亿,在郑州带动了一批企业的发展。对于不懂技术、没有销售渠道、周转资金也少的李伟来说,不要说和三全竞争,就是和那些起步稍早的中小企业抢口饭吃都很难,因此,李伟只能把主要精力放在生产上。

到1998年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的前几天,思念汤圆的库存量已经达到了几百吨,由于没有名气,产品根本卖不动。而马路对面早已闻名遐迩的三全汤圆却供不应求,工厂门口等着拉货的汽车排了一两公里,经销商不仅要排队等货,还必须现款提货。

眼看元宵节就快到了,尽管三全加班加点,但仍然有许多经销商不能按时提货。李伟看在眼里,决定来个“虎口夺食”。他派销售人员到经销商住的旅馆去游说:“思念有货,价格便宜,还可以赊账,拉一点试试吧。”拉货的经销商总不能空车而归,有些人等不及了,同意进点货试试,市场一旦接受了这个产品,后面就有“戏”了。

挑战行规,高薪引起关注

1998年5月,《大河报》刊登了一版“寻人启事”:“谁是最会做汤圆的人,我们给他50万元!”这则招聘广告吸引了很多人,包括赫赫有名的郑荣速冻食品厂厂长李晋洲等一批业内精英。这则出人意料的高薪招聘广告,不仅让思念找到了专业的管理人才,也在当时的速冻行业内引起轰动。圈内人不再小视“一掷千金”的李伟,同时,思念的名声不胫而走。

“1999年度,厂里的销售额8000多万元,净利润实现2000余万元。这时候思念才算真正立稳了脚跟。”李伟说到这里,松了口气。

创新带来的利润让李伟意识到:“跟在强手后面亦步亦趋,永远没有出头之日,不断创新才能超越先行者。”于是思念继续在产品创新上做文章,将汤圆变小,推出仅重3.5克比豌豆还小的小小珍珠系列汤圆,在市场上掀起了抢购狂潮。此后,思念又借鉴河南开封灌汤包的制作工艺,在全国首推灌汤水饺,新产品一上市就畅销全国,奠定了思念“中国速冻饺子大王”的地位。

学新闻出身的李伟非常重视品牌建设和广告效应,“大众化的消费品必须建立全国性的品牌”。因为有这个信念,1999年~2000年间,李伟找到因一曲《思念》走红的毛阿敏,花了100多万制作了一部广告片,并花费300多万在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中播出。借助名人效应,思念的汤圆和水饺很快跻身全国名牌产品之列。

打破传统,同行是朋友

2001年,思念速冻食品在全国做得风生水起,就连速冻汤圆之父、三全食品的掌门人陈泽民也不禁对李伟刮目相看。年轻气盛的李伟喊出了“三年之内赶超三全”的口号。在他看来,行事稳健的陈泽民是“开着拖拉机在跑,只不过比自己先跑了几百公里,而自己现在是开着奔驰车在狂追”。

眼看竞争对手越追越近,从优势意识中清醒过来的三全发起了全面反击。从2001年开始,三全不仅推出灌汤饺子,而且推出了自己的创新产品――三全凌粽子。

行业的两巨头在产品创新上你追我赶,新产品催生出新的市场需求,两家企业在这场比赛中不仅没有两败俱伤,而且实现了双赢。同时,两位竞争对手也赢得了对方发自内心的尊重。陈泽民与李伟多次沟通,“先前彼此之间的过节,都是商业竞争中的一些正常现象,大家都不必计较了”。

速冻行业的两大巨头企业站在一起,他们组成采购联盟,降低采购成本;他们共同进退,博弈商超。2001年,为了进入一直由龙凤、海霸王占领的上海市场,三全、思念联合起来,在上海市场推出了散装速冻食品,并同时采取了降价策略,终于成功进入该市场;2004年在广州市场,为了抵制好又多超市的漫天要价,两家企业再次联合退场,迫使卖场最终降低了入场费及管理费。

此刻,头脑灵活的李伟突然想进入中式快餐行业,在快餐这块黄金宝地开展新的“掘金运动”。

进军中式快餐

2004年,思念经过充分的筹备和策划,协手跨国餐饮管理咨询机构台湾SEMA公司,于9月1日在上海成立了上海美海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全面展开了其在国内城市的开店工作。

11月8日,由思念主要投资的第一家中式快餐店“一江两岸”在上海市位于繁华地段的徐家汇开张;12月18日,第二家“一江两岸”又出现在武汉市江汉路步行街;12月24日,第三家“一江两岸”在南京开张。

思念董事长李伟说,思念准备用3年的时间在国内开300家“一江两岸”店。

在思念看来,这种时候介入快餐领域是一个契机,所需付出的成本较少。按照思念的预测,未来几年,国内快餐业将形成战国时代,诸多资本将群雄逐鹿,催生这个市场的繁荣,并让大家共同分享这种繁荣。而更进一步的竞争,将让根基稳固的快餐企业胜出,成为中式快餐未来发展的龙头。

李伟说,即便快餐店销售终端没有挣钱,只要能保证生产上的利润,思念也将受益匪浅。而快餐店,要比商场超市回款快得多。对于思念来说,一旦快餐店数量上去了,每天带给思念的将是可观的现金流。而思念通过快餐店,可以更直观、迅捷地把握市场的需求状况,从而作出更准确、及时的调整。

思念食品范文第5篇

10月15日,思念食品公司董事长李伟宣布启动股票私有化回购,拟从新加坡股市退市。按照新加坡交易所规则,思念食品将在今后大约100天的时间内完成退市程序。

《投资者报》记者近日致电思念食品询问退市后续安排等问题,其媒体接待负责人以“领导在外出差”为由谢绝采访。

而观察思念食品上市六年的发展情况不难发现,曾经号称“国内最大的速冻食品企业”的思念并未随着上市更加美好。据数据显示,2007年思念食品销售额还是22.17亿元,到2011年跌至18.3亿元。

专家分析认为,思念此次从新加坡退市是明智之举也是无奈之举,这几年相较在国内A股上市的竞争对手三全食品,其差距也越来越明显。而这也主要是由于思念的“不务正业”,其多元化的策略分散了它应当放在食品品牌、产品创新、终端等各方面的精力。

退市是无奈之举

上市六年后,思念食品大股东最终选择退出新加坡股市。10月15日,李伟宣布,其与一致行动人发出私有化要约,收购思念食品在外流通的股份,要约价为0.186新元/股,当天,思念食品大涨6.7%,收盘时价格接近0.19新元/股。

私有化启动前,大股东李伟直接或间接持有思念食品46%的股份,其一致行动人持有13%的股份。李伟及一致行动人要回购的股票为41%,而这部分股份的价值,约为人民币5.33亿元人民币。

李伟对这次退市给出的理由很现实:“市场交投清淡,流动性差,再融资困难,这种情况下维持上市公司成本高昂,没有意义。同时由于交易量低迷,不少投资者退出困难,大股东收购给大家一个不错的套现退出的机会。”

“思念退市其实是件好事,能增加它的话语权也能让其决策更加自由。”北京方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东明对《投资者报》记者说。但他同时也认为这其实也是无奈之举,“刚开始,思念或许得到了一些好处;但是随着海外股市的低迷,越到后来其越难从中获利,反而让自己局限在了公开上市的困境中。”

数据显示,2006年8月,思念食品在新加坡交易所公开发行3.75亿股,发行价为0.54新元/股,市盈率约为11倍。起初,思念食品股价一度走高,被行业看好,并在2007年创下2.52新元/股的历史新高,但随后风光不再。当年10月份,思念食品股价开始连续下跌,2008年时甚至跌破发行价。

“速冻第一”有名无实

思念是国内第一家上市的速冻食品企业,随后的2008年,思念的同城竞争对手三全食品在A股中小板上市,三全食品的发行价格21.59元,发行市盈率为29.99倍。

晚上市两年的三全食品在A股市场上卖出了将近30倍的市盈率,即使是在如今A股的惨淡弱势之下,截至10月25日收盘,三全食品的市盈率仍有是38.9倍,市值47.57亿元,几乎是思念食品的4倍。

三全和思念主营业务都是速冻食品,都出自河南郑州,双方对自己的介绍也都是“第一”。然而在专家看来,思念的“第一”有些“有名无实”。

“其实思念的销售情况一直就比不上三全,我就没搞明白思念的‘国内第一’是谁给冠名的。”食品专家王冠群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记者注意到,从2009年开始,三全食品在营业收入上一举超越思念稳坐速冻食品行业老大位置。2011年,三全食品营业收入达26.26亿元,同比增长36.55%。

“2008年奥运会的时候,思念食品作为赞助商大举宣传可以说是达到了巅峰;2009年开始,市场情况屡现不佳,尤其是在2011年质量问题曝光后更是让其营业收入受到冲击,更加拉开了其与三元食品的距离。”李东明分析。

多元化分散精力

“思念在食品主业上的投入上相较三全明显要保守。”一位曾经在思念食品工作的不愿具名人士对《投资者报》记者说。他认为,这主要是由于思念食品多元化的发展策略分散了它在食品主业上的投入精力,这也是导致其与三全食品渐行渐远的主要原因。

思念掌门人李伟曾说,在中国转型的过程中,有一些快钱如果不赚就太可惜了。他这样说,也这样做了。从2006年8月和 2008年2月思念食品和中部大观先后在新加坡上市,到如今运作思念果岭山水等诸多地产,再到杜康重组、祥龙更名并赴台湾融资,都能很好地说明这一点。

近日更是有传闻称“思念食品洽购美国通航飞机制造企业”。思念食品虽然已经予以否认并表示目前并没有跨行业投资的计划,但这也能反应思念的多元化作风。

“无论是地产项目还是股权投资,在李伟的眼里,都是投资的工具。他的操作手法是,树起一块牌子,然后一帮人借思念良好的品牌形象帮他运作,无论是地产、楼花,还是他注资的其他项目都是组合资源的载体,这些载体能否做大做强并非终极目标,关键是要借其载体在资源组合过程中获取利润。而他所要做的,就是卖个好价钱。”前述内部人士分析。

王冠群也认为思念比较擅长资本运作,不像三全的治理结构那样清楚。

思念食品范文第6篇

从依靠“汤圆起家,水饺发家”扩张至生产300多个食品种类,年产能逾50万吨,在近20年的时间里,思念依靠一系列自主研发和创新,已经走到了同行业的前列,成为令人刮目相看的食品业大佬。

口味创新:舌尖上的“压力”

30多岁的杨辉(化名)从事食品行业已经七、八年,目前在思念从事食品研发工作。

然而与实验室的其他研发人员不同,他的工作主要是进行“舌尖上的测试”,即试吃。

他日常的工作之一就是要不断试吃各种面点,一旦发现某地新开了家餐馆、小吃特别地道,就要慕名前去试吃。同时还必须做笔记,按照“色、香、口味、配菜、品类、口感”等项目对食品进行测评。

经过两年的“舌尖上的测试”的生活,杨辉练就了一门“舌尖上的本领”,只要尝一口面点,就能分辨出其中的口味和配料,并且能牢牢地记住食品的外观、配菜、口味在内的所有信息。

“最难的是盲测”,杨辉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每周思念都会进行食物“盲测”试验,就是将不同厂家的同一类食品混在一起,例如同样都是韭菜馅的饺子,对吃过的每个进行测试打分。杨辉和他的小伙伴们必须从中筛选出较为突出且具有地域特色的口味。“每周至少要进行3次测试,有时候做梦也会梦到吃。吃对许多人来说是一种享受,而对于我们来说则是一种幸福的压力。”杨辉说。

被这种舌尖上的“压力”折磨的不仅仅是杨辉一个人。

思念的厂规之一是,所有的管理层人员只要不出差,每周就必须同口味研究员们一起参加至少3次食品测试。“我们这个企业里的人都是‘吃货’,菜一上来,先盯着又看又闻,接着像别人喝茶饮酒一样仔细咂摸慢慢品,都已经成职业病了!”思念CEO王鹏笑称。

产品创新:差异化决定成败

如何进行产品创新,而不用一款单品打天下,这是王鹏担任思念CEO七年以来心心念念的事。

1993年,中国的速冻市场混沌初开。南有上海龙凤、香港湾仔码头等企业,北有郑州三全等同城兄弟,成立于1997年的后来者思念完全不被人看好。

“这个企业太爱别出心裁。从上世纪90年代初花50万元公开招聘面点师傅,到推动‘面点革命’和花钱赞助真人秀节目《笑傲江湖》,都是花巧钱一举两得又卖产品又打了广告。”有业内人士如此评价,思念在宣传方式上非常讨巧。

此外,思念的学习和突破能力也让其他企业大呼“受不了”。

例如,在大家都做35克重汤圆的时刻,思念推出10克的“宁波珍珠系列小汤圆”,仅凭借这一款产品,思念食品当年销售小汤圆就达4000余吨,产值数千万元。尝到小汤圆的甜头之后,思念继续将汤圆变小,生产出3.5克重的汤圆,又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同样地,粽子、馄饨、南瓜饼、水饺、飞饼……思念像影子一样跟随所有竞争对手,同时还在价格方面具有优势。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中国的速冻食品企业98%以上为民企和外企,市场要素非常鲜明,“民企要生存必须有创新。中国速冻企业是全球速冻食品行业最具活力和创新精神的。思念、三全、湾仔等企业每年均有新品推出,产品有鲜明的东方特征与时尚元素,不输于任何国家。”

思念公关总监王亚飞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速冻食品在初期阶段品类比较单一,就是饺子和汤圆、馄饨等几个基本品种,思念为打开市场,实现产品差异化才是决定市场竞争成败的关键。

管理创新:速冻企业也玩大数据

“中国速冻食品工业的发展,是食品行业的发展从温饱进入小康,进而进入健康阶段的重要标志。”孟素荷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速冻食品行业的发展与经济水平密切相关。一般来看,当一国人均GDP达到1500美元时,速冻食品行业将处于盈利发展期。2013年,我国人均GDP达到6767美元,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速冻食品产业,经过20余年的积淀,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期。

行业数据显示,从1992年至今,速冻食品行业在我国发展迅速,一直保持在年均15%以上的增速。2013年速冻食品规模以上企业335家,销售收入达649.81亿元左右,行业增速达18%以上,远超食品制造业平均增速13.87%。思念品牌已连续多年在整个行业中位列前三,评估市值约为42.38亿元,除了外基本覆盖国内所有地区,出口到17个国家和70多个地区。

“企业规模快速增长之后,面临的不单是产品创新还有管理上的创新。”王鹏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思念对管理创新的理解就是要跟上形势,利用信息技术来服务企业。“早在2005年,思念就在外部供应商的帮助下,梳理了企业内部信息化系统。现在已经开始升级版的改造。改造后的信息系统分为3层:业务运营与管理支撑层、决策分析层、呈现层。整个企业上万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该系统清楚地看到企业实时运营情况。

高度信息化实现了企业从采购至最终销售情况的全程掌握,思念食品实现了整个业务层面的打通,建立了无缝透明的全程可追溯体系。

对话王鹏

《中国经济周刊》:您跟我谈得最多的词是“创新”,您认为速冻行业创新的核心和精髓在哪里?

王鹏:对这个行业来说,创新事实上并不困难。但前提是一定要热爱这个行业,才有动力去琢磨和挖掘。中国传统食品是个用之不竭的宝藏,我们调查发现每种食物都有流派和不同品类,还具有地域性的特点。很多人认为传统食品已经过时,而在我看来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中国经济周刊》:目前国内速冻行业三足鼎立,除了具有外资背景的湾仔码头(已被美国通用磨坊收购),就是郑州的三全和思念。您如何评价既是同城兄弟,又是竞争对手的三全?如何看待速冻行业的竞合态势?

思念食品范文第7篇

中国众多企业热衷于上市,在它们眼中似乎上市就意味着自己能做大做强,然而深入分析思念食品上市6年的发展情况我们不难发现,号称“国内最大速冻食品企业”的思念,并未随着上市而迎来更美好的未来。

退市是无奈之举

成立于1997年的思念食品是国内最大的速冻食品生产企业之一,员工1.5万多人,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一度达20%以上。

2006年8月18日,思念食品在新加坡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公开发行3.75亿股,其中2.5亿股为新股,其余1.25亿股是股东配售股,发行价为0.54新元/股,市盈率约为11倍,融资5亿多元人民币。此后,思念食品又进行了一次再融资,加上大股东的减持套现,其在新加坡证交所总共募集了大约20亿元人民币。

上市一开始,思念食品股价一度走高,被业界所看好,并在2007年创下2.52新元/股的历史新高,但随后风光不再。当年10月份,思念食品股价开始连续下跌,2008年时甚至跌破发行价。

与此同时,受全球经济形势不景气的拖累,新加坡经济发展放缓,资本市场一片低迷;另外受到以中国印染为代表的财务诈骗等负面事件的影响,中国企业在新加坡资本市场的形象被妖魔化,思念食品等企业的股价也难免不因此大受影响。

思念食品董事长李伟也对外界坦率承认,退市是不得已而为之。“市场交投清淡,流动性差,再融资困难,这种情况下维持上市公司成本高昂,没有意义。同时由于交易量低迷,不少投资者退出困难,大股东收购给大家一个不错的套现退出的机会。”

思念食品首席运营官贾国飚也将思念退市的原因归结于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海外市场的持续低迷。他表示,从2008年金融危机刚开始爆发的时候,就已经有一些投资机构来与思念谈私有化的事情。

表面看,思念食品的退市似乎是受全球资本市场低迷的影响,然而对比其直接竞争对手三全食品的表现,原因就不仅仅是这么简单了。

2008年,三全食品在思念食品上市两年之后,才登陆A股中小板,其发行价格为21.59元,发行市盈率为29.99倍,远高过思念。更耐人寻味的是,即使是在如今A股的惨淡弱势之下,截至2012年10月25日收盘,三全食品的市盈率仍旧达到38.9倍,市值47.57亿元,几乎是思念食品的4倍。

很显然,思念食品被迫走上退市的道路,不能简单归咎于外部环境,更需要从企业内部寻找根源。

陷入多元化漩涡

过去数年里,中国速冻食品行业迎来了高速的发展,整个产业由2002年的70亿元,膨胀到2010年的接近500亿元,行业年增长率高达30%以上。然而,在整个行业高速前进的同时,位居领先阵营的思念食品不仅没有在登陆资本市场后迎来腾飞,反倒正是在上市之后出现经营业绩的节节后退。

2007年思念食品销售额高达22.17亿元,2008年退步为21.27亿元,2009年骤降为18.7亿元,2011年继续下跌至18.3亿元。2007年思念食品净利润为4.76亿元,但一年后就锐减为2.2亿元,2009年进一步减少至1.69亿元。

正是在这个阶段,从2009年开始,三全食品在营业收入上一举超越思念,稳坐速冻食品行业老大位置。2011年,三全食品营业收入达到26.26亿元,同比增长36.55%,将思念食品远远地抛在身后。

之所以在几年时间内,被竞争对手反超且差距日益明显,一大核心原因在于,与三全食品专注于速冻食品领域截然不同,思念采取了“不务正业”的多元化策略。

作为思念集团董事长的李伟,一直在进行多元化跨界投资经营。思念曾经开发过速冻食品之外的米线、米粉等产品,还向中式快餐连锁领域做过延伸,而房地产与酒业则是李伟进行多元化延伸的重心所在。

思念食品并不认为近年业绩不佳与多元化投资有太大关联,有关内部人士还认为进行多元化投资未尝不可,因为速冻行业竞争激烈、利润很薄,加上原材料价格上涨,卖场进场费用高企,这些都促使企业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走多元经营之路。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进入自己并不擅长的产业领域,必然分散了思念原本应当放在食品品牌、产品创新、终端等各方面的精力。这一点从频频爆发的食品安全事故就可见一斑。

尽管自称对质量环节有诸多控制,可思念食品还是频陷“安全门”。早在2007年,思念上海大馅馄饨(猪肉馅)、灌汤大馅三鲜水饺、手打天下手工水饺三款产品就在南宁被查出带有可能导致化脓感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2011年10月,思念牌水饺又被查出含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这一次闹得沸沸扬扬,思念食品在当年度的销售额同比下降4.6%。2012年2月,有网友在微博上爆料,在思念牌汤圆内吃出了创可贴,同时附上了照片;随后,另一名北京网友也发微博和照片称,在思念牌水饺内吃出了塑料泡沫……

一直无法根治的食品安全问题,一方面直接影响到思念食品的销售业绩,进一步拉开与三全食品的距离;另一方面也危及思念食品作为上市公司的公众形象,今年2月的食品安全事故就导致其股价连续下跌。

由此不难看出,多元化的发展策略与内控不力,导致思念食品安全问题不断,进而又影响其资本市场的表现,导致股价低迷、融资越来越困难,陷入恶性循环,最终被逼到退市的角落。

资本运作遭遇尴尬

事实上,从近几年的发展态势可以清晰地看出,随着思念食品的逐步壮大,公司控制人李伟的精力逐渐从实业转向资本运作。思念食品的多元化扩张,本质上是一种资本运作型的扩张,其扩张目的不在于产业扩容与延伸,而是最终通过资本市场套利。

早在2003年,思念集团就以子公司香港恒盛的名义收购了郑州原黄河大观公司的资产,成立中部大观地产公司。2008年,继思念之后中部大观登陆新加坡交易所,募集资金约1.139亿新加坡元。然而上市仅3年后,中部大观就退市了。

2011年,李伟等人控股的酒企杜康控股又在台湾以TDR形式成功上市,融资2.55亿元。

而本次思念食品私有化启动前,李伟作为大股东直接或间接持有46%的股份,其一致行动人持有13%的股份。李伟及一致行动人要回购的股票为41%,按照0.186新元/股的要约价,这部分股份的价值约为人民币5.33亿元人民币。

也就是说,思念食品的新加坡上市之旅,综合IPO募集资金、再融资募集资金与套现金额,总募资金额超过20亿元人民币,而现在只用不到6亿元就能赎回股权,6年时间获得了近14亿元的回报。仅从这个角度看,思念的上市与退市,是李伟一次成功的资本运作。

于是,速冻食品也好,地产与酒业也罢,最终都成为李伟从事资本运作的一个工具、载体,他要做的是在实业经营之外,构筑一个庞大的资本运作平台,而他运作这些项目的目的,基本都是上市套利。

然而,这样一条“上市—圈钱后多元化扩张—再上市”的成长之路,早有先行者,而它们的结局大多令人扼腕。如何在实业与资本这两条腿中间寻找到平衡,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始终是一个难题,如果实业根基不稳,资本市场的风吹草动很可能给企业带来倾覆之灾。当思念食品经营状况节节下滑,又赶上全球资本市场一片低迷,李伟的这条思路现在就让企业陷入十分尴尬的境地。

前方迷雾重重

退市之后,思念食品会走向何方?

李伟对外承诺其不会放弃速冻食品主业,他表示,思念食品有很成熟的管理团队,他们每个人都有四年以上的速冻行业从业经验,而且思念的营收稳定,市场地位一直在行业前沿,速冻行业前景广阔,市场远未饱和,“我看不出有什么理由要放弃这个产业”。

不过,按照李伟近年的运作手法,业界普遍认为他会继续在资本路上辗转腾挪。尽管思念食品一一予以否认,但市场上先后传出思念可能会选择回归A股或者启动香港H股上市路线图、出售给中粮或雀巢、收购美国通用航空飞机制造企业穆尼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的传闻。

思念食品表示,退市之后没有了“上市公司”的身份束缚,企业可以自主地做一些产业上下游的并购以及一些资产的剥离和注入。由这个思路也不难看出,不论上面那些传闻是否属实,李伟的扩张与资本运作之路并没有考虑改变,而对于企业面临的问题与内部管控似乎着眼甚少。

思念食品范文第8篇

在速冻食品行业,三全食品是一个开创者,勤于摸索且产业聚焦。思念食品是一个后来者,长于模仿却又灵活多变。它们同是行业龙头,既是竞争者,也是合作者。

三全与思念的竞争,是渠道、产品、品牌、资本等各方面回环往复的交锋。在明争暗斗的博弈中,在超越与反超越的竞逐中,两个企业互为参照,从弱到强,铸就了共同的领先地位。这场速冻食品行业的竞争,是一个没有败者的角逐。

发展路径:超越与反超越

1993年,速冻市场混沌初开,三全食品董事长陈泽民抢先开荒圈地。几年内,三全汤圆供不应求,等着拉货的买家汽车排了数公里。如日中天的三全十分硬气,来人必须要现金才能提货。

5年后,一个果敢而精明的年轻人,把速冻厂开在了三全的对门,这个人就是李伟,一个靠卖雪糕起家,却有着创业梦想的年轻人,他的厂子叫思念。

后来者如何插足?思念的一个重要策略是:“价格便宜,可以赊账。”挖墙脚,两板斧下来,经销商意志动摇,思念从三全挖走6000多万元的订单。

此时李伟29岁,陈泽民55岁。经过多年的积累,三全的产值已经近亿元。陈泽民原谅了30多家速冻汤圆跟风―包括李伟的思念,尽管有点蔑视的味道。不知何时,李伟又与陈泽民的儿子陈南交上了朋友,经常打着地铺,在陈泽民家里“偷师学艺”。

思念在陈泽民纵容下野蛮生长,成立的第二年,李伟就提出了“三年之内超过三全”的宣言。果然,仅用了两年,思念产值就突破亿元――而三全花了6年多时间,却只比思念早了一年。

2006年,思念市场占有率达20%,销售额有20亿元,将三全甩在身后。同时,思念在新加坡上市,融资超过5亿元人民币。钱是英雄胆,李伟宏伟的图画立刻展现在眼前:2007年产量20万吨,产值10亿元,三到五年超越三全,抢下冷冻市场的半壁江山,思念在成都、广东和江浙的3家新厂立即开工。在2008年,思念又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速冻包馅食品独家供应商。

资本与品牌这两步,思念都走在了三全的前面,一时间风光无两。此时的思念,甚至被媒体公认成行业的龙头老大,甚至有了思念将收购三全的坊间传言。

但也是在2006年,三全开始按捺不住,展开全面超越战。在郑州开建食品工业园区,在天津、成都、苏州、广州等地建立生产基地,意在扩大产能,缩短与市场的空间距离,更高效地抢夺市场。

2008年8月,三全在深圳上市,成功扳回一局。2009年7月2日,陈南接替陈泽全成为三全董事长,三全完成了权力更替。随后,三全以超过28%的市场占有率全面超越思念。2013年更是一举拿下另一行业巨头龙凤食品,压制湾仔码头北袭的势头,成为名副其实的行业老大。

而思念在多元化的过程当中,速冻食品业务发力不足,营业收入节节下滑,而且在食品质量事故的影响下,曾经的速冻食品“第一品牌”变得有名无实。在新加坡股市,思念股价低迷,交易冷淡,最终在2012年底宣告退市。

今天的思念似乎是走入了低谷,但李伟坐拥速冻食品、地产、资本运作、白酒四大产业,资本运作的空间巨大。不过这种“多元化”,是大股东的多元化,思念仍然只是一家速冻食品企业。只要思念的股东对速冻食品恢复以往的热情,它就仍有反超的底气和能力。

点评:三全和思念之争,变幻而激烈,每一个节点都跌宕起伏,充满传奇。两者并不仅仅局限于单一的数字层面,而是一条从市场到战略、方向、品牌,乃至资本的全面战役。其中单一化与多元化是两者最明显的区别。

三全一直本本分分做食品,既没搞多元化,也没在资本市场大赚快钱,发展稳健;而思念的大股东热衷于资本运作,搞了一系列的大动作,赚取了不少快钱,自然会埋下不少风险,思念收入下降、质量事故频发也是正常的。

产品体系:创新与模仿的纠缠

思念的产品策略让三全一直头疼,三全出什么产品,思念也会紧跟。而且思念在模仿中也总能找到一些让三全头疼的小创新,然后把大量消费者给吸引过去。

1998年,三全主推35克的汤圆,但思念却将其瘦身成10克重的“珍珠”小汤圆,一炮而红,当年销售四千吨,销售额超千万元。次年,思念又推出重量仅3.5克的珍珠汤圆,一个小变化,让思念占尽便宜,销售额增加到8000多万元,净利润2000万元。

2003年,三全推出老街油条,利用人们的怀旧情绪,开拓出汤圆之外的另一个市场,上市第一个月就获得700多万元的销售额。老街油条上市不到半年,思念就推出了思念油条,油条模仿,但卖点不含糊,思念打出了油条不加明矾的概念,而且思念油条的名字就叫“放心油条”。思念放心,三全闹心,当年,三全油条的消费者跑了大半。

2010年,三全将老街油条推进了西式快餐厅,也学着使用油条不加明矾的卖点。于是思念又玩出了新花样,在黄色的油条披上了一层雪白的糖霜,然后取名“霜糖油条”,并且推进了2600多家肯德基店。

种种讨巧性的产品分身术,让市场觉得思念富于创新,而三全则是老套僵硬缺少变化。

粽子、馄饨、南瓜饼、水饺……思念像影子一样紧紧粘着三全,走到哪里跟到哪里,而且连价格都常是一模一样。产品一旦消除了市场认知差距,对领先者显然不利。

创新速度上甩开思念行不通,三全采取了一个新策略,在产品数量上压制思念。2002年7月,三全成立了十几个产品研究室,细分产品线,一举推出了汤圆、水饺、包子等数十个品种,甚至在思念引以为傲的小汤圆产品上,三全也一连推出7个品类。

面对如此之多的产品种类,模仿策略显得措手不及。思念好像服软了。

但思念并不只是会模仿,用价格、规模把对手逼死。在三全与高端品牌龙凤对垒的时候,思念则在市场首推煎饺产品“煎饺好吃”、飞饼产品“思念飞饼”和“手打天下”水饺――而且只推出495克、720克、1080克的包装。每一个产品都有一个差异化的创新品类概念去冲击市场,所到之处常是供不应求。到2006年,三个创新产品当年销售额超过3亿元,思念的整体销售额迈入20亿元大关。

2006年,三全饺子的销量和收入都能超过汤圆,饺子成为三全的主导产品,两家企业开始明白,饺子才是竞争的焦点。一旦饺子路线确立,双方的厮杀将再次掀起。

三全的节奏越来越快。2006年9月,三全状元水饺升级为更高端的702克精包装水饺,品质升级,馅含量高于一般产品。一年后三全又对饺子口味进行细分,开南北口味之先河。此外,三全又以文火煲汤为卖点,推出高端珍鲜灌汤水饺。于是,三全的产品体系中,高端产品销售比重逐步提升。

三全的毛利率保持到了36%以上,一举超越思念,思念追赶的步伐渐渐沉重。2012年冬,三全又推出了私房水饺,三全食品新产品私厨系列水饺也高调问世,不过这次对手不是思念,而是湾仔码头。移情白酒的思念已经不再是竞争中的主角。

点评:市场总是会给人安排两种角色,领导者和跟随者。思念在这个时间采取的就是跟随者的策略。思念的账算得很清楚:老大不好当,费尽心机不断地创新,还随时可能失败,只要摆好做老二、老三的架势,实行跟随策略。这样不但不会吃亏,甚至还能时不时超越老大。

思念食品范文第9篇

论文关键词 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监管 消费者权益

2011年7月,北京工商局检出思念牌“20110628106A”批次的三鲜水饺中含有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该病菌足以威胁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然而在整个事件中,思念食品公司的处理态度欠缺诚意:第一,思念食品公司在事件发生后没有立即发表声明道歉;其次,思念食品公司的领导人物企图以即将生效的食品安全标准开脱责任;第二,思念食品公司除了20日在公司官网做出声明外,没有公布问题的具体原因,也没有按规定提交食品召回计划;第四,在事件处理过程中,思念食品公司仅召回了其中的84件问题水饺,而该批次的一共有350件(每件20袋),也就是说还有一大部分的不安全水饺未被召回;第五,部分超市在处理退赔问题上提出苛刻的条件,妨碍了消费者行使权益。种种迹象表明,在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思念方面消极应对,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一、思念“病菌门”对消费者权益的挑战

(一)消费者的安全权

安全权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时享有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不受侵害的权利。①我国食品安全法确立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食品召回制度等各项防范措施保障消费者的人身、财产安全。思念未按有关规定履行其安全保障义务,根据我国《食品召回管理规定》第22条的规定,食品生产者应自确认食品属于应当召回的不安全食品之日起,按照食品召回的级别,在3至7日内向质监部门提交食品召回计划。而思念在7月份就得知自己产品存在不安全因素的情况下,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向质检部门提交食品召回计划,严重影响了召回活动的效果,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威胁,侵犯了消费者的安全权。

(二)消费者的知情权

在食品消费领域,消费者的知情权是消费者正确选择和安全消费的保障,主要体现在消费者对其所购买、使用的食品对人身体健康有无损害、损害程度及潜在危害等真实情况进行了解的权利。思念“病菌门”事件中,思念方面对事件的具体原因缺乏交代,只是简单宣称公司已进行了内部排查和整顿处理。整个事件的处理不公开、不透明,使得消费者的知情权没有得到切实的保障。

(三)消费者的求偿权

消费者求偿权是指在因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时,依法享有的要求并获得赔偿的权利。②思念方面对消费者求偿权的侵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退货条件不符合政府部门的要求。据了解,工商局在公布18种不合格食品时提醒消费者,可凭购物小票和食品外包装向销售单位要求退货。而思念方面则要求商品没有拆封的,可以凭小票退货,这显然是不符合政府部门的要求和经营者的“三包”义务规定。第二,本次处理没有对已经食用该食品的消费者没有赔偿计划和措施。

(四)消费者的批评监督权

批评监督权、是指消费者享有对商品和服务以及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进行监督的权利。在食品消费领域,消费者的批评监督权的直接法律渊源是我国消费者权利保护法第十五条和食品安全法第十条。消费者对侵害自身权益的食品生产者、经营者有权检举和控告,思念在20号的声明中提供了思念公司专项服务咨询部门的联系方式,但是这个专项服务咨询形同虚设,没能起到接受消费者批评监督的作用。

二、食品安全与消费者权益的关系

(三)政府监管不力

企业自我监管和消费者自我保护能力的缺陷要求我们寻求一种外部力量加强食品安全的监管。政府作为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利益协调机关,充分发挥政府的监管职能有助于加强对食品安全的保障。但是多部门分段监管的模式使政府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无法有效实施。首先,在事前监管方面,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食品安全标准,存在大量的标准冲突现象,以至于在发生食品安全问题的时候,不利于政府监管职能的施展。其次,在事中监管过程中,我国政府对食品安全的监管缺乏规范化和持续性。最后,在事后监管过程中,由于缺乏完备的食品安全召回制度、食品安全赔偿金制度、处罚力度过低等等,致使食品安全缺乏有效的事后补救措施,导致食品安全问题屡禁不止。

(四)社会监管不充分

思念食品范文第10篇

“速冻行业第一股”郑州思念食品有限公司(Z75.SEX)对外宣布进行私有化股权回购,在新加坡证交所上市6年后,最终选择退市。

该公司大股东已经发出收购要约,按照新加坡交易所规则,思念食品将在大约100天内完成私有化退市程序。

思念食品董事长、大股东李伟在解释退市原因时表示,现在股市比较低迷,思念食品的价值也被低估,逢低吸纳比较合算,大股东收购给大家一个不错的套现退出的机会。

思念私有化

10月15日,思念食品董事长李伟与一致行动人发出私有化要约收购,拟以每股0.186新加坡元(1新加坡元约合5.11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思念食品在外流通的股份,当天,思念食品股价大涨6.7%,收盘时接近0.19新加坡元/股。

按照新加坡交易所规则,思念食品将在今后大约100天的时间内完成退市程序,但“理论上成功与否存在不确定性”。

对于思念的即将退市,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简爱华向记者表示,该企业退市主要是受全球经济形势不景气拖累,新加坡经济发展放缓,致使其资本市场低迷,另外也受到了以中国印染为代表的财务诈骗等负面事件影响,中国企业在新加坡资本市场的形象被负面化,企业的股价被拖累。

李伟在谈及退市想法时也直言:“市场交投清淡,流动性差,再融资困难,这种情况下维持上市公司成本高昂,没有意义。同时由于交易量低迷,不少投资者退出困难,大股东收购给大家一个不错的套现退出的机会。”

李伟认为,站在资本市场的角度上,低买高卖是一件很自然的决策。现在股市比较低迷,思念食品的价值也被低估,逢低吸纳比较合算。而从另一方面说,新加坡股市流动性差,再融资能力基本丧失,这个时候,再付出高昂的成本维持上市公司地位已经没有实质上的意义。

在思念食品10月17日停牌之前,其创始人、大股东李伟直接或间接持有思念食品46%的股份,其一致行动人持有13%的股份,也就是说,李伟需要回购41%的股份,而这部分股份的价值约为人民币5.35亿元。

李伟将如何筹集这笔回购股权的资金呢?对此,李伟本人并不想提及,思念方面也声称这是大股东个人自筹资金的问题,与公司无关。而一位接近李伟的知情人士透露:“其实李伟的资金缺口并不大,首先他在其他产业的投资上有一些收益,另外,上一次批股(大股东减持股票)还剩余了一部分钱,剩余的一部分缺口由北京嘉富诚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思念食品上市、退市中唯一参与的基金)以债转股的方式提供支持。”

6年套利14亿

经历了上市、退市,思念食品赴海外资本市场转了一圈又回到了“原点”,思念用六年时间获得了什么?据北京嘉富诚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郑锦桥算的一笔账显示:2006年8月,思念食品在新加坡证交所公开发行3.75亿股,其中2.5亿股为新股,其余1.25亿股是股东配售股,发行价为0.54新加坡元/股,市盈率约为11倍,融资5亿多元人民币,加上之后的一次再融资和大股东批股套现,其在新加坡证券市场上募集到了大约20亿元人民币,而现在其用不到6亿元的价格赎回股权,获得了近14亿元的回报。

根据公告测算,0.186新加坡元(以1新加坡元约合5.114元人民币汇率计算)的价格,为收购要约公布日前一个月、三个月、六个月平均股价的121.2%、131.3%和137.6%,也是近一年半以来思念所达到过的最高收盘价。

同时,李伟及其一致行动人共计持有思念50.13%股权,约6.893亿股,要约部分为49.87%,需耗资1.275新加坡元(约合人民币6.521亿元)。

而2006年8月18日,思念食品以0.54新加坡元/股的价格登陆新加坡证交所,发售2.5亿股新股,募集资金1.35亿新加坡元,以当时汇率计算,超过6亿元人民币。

“期间,思念食品还进行过一次再融资,李伟及其一致行动人在股价暴涨后大笔套现过,IPO募集资金、再融资募集资金与套现金额超过20亿元人民币,也就是说,6年时间,李伟和他的思念将以上市再退市的方法套利14亿元。”河南一位熟知李伟的企业老板告诉记者,思念退市“坑”了新加坡股市。

而根据新加坡证券市场交易所的规则,思念食品将在大约100天内完成私有化退市程序,包括资金筹集、统计出售意向等。

“这只是个退市计划,能否最终成行还两说。”前述企业老板认为,相对于近期股价,思念提出的要约价确实有较大幅度溢价,但相对于发行价、上市期间成交价来说,这个价格太低了,“也许最终会陷入僵局”。

而退市,也不可避免地会对企业发展带来一定影响。简爱华表示,思念食品退市后,会使公司缺失融资渠道,未来或将面临融资压力,但是这样也可以减少公司维护资本市场的费用,减少公司经营成本,并且公司决策层不被股价所累,有利于其做出长远发展决策。

李伟也指出,思念退市后,在公司决策上的自更大,该公司会做一些上下游的并购,以及一些资产的剥离和注入,私有化后,这些决策会更加自主,也更利于保密。

有传闻称,思念食品的退市是一种“以退为进”,以低成本退市,然后谋求在市盈率更高的A股上市。

新一轮资本局?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李伟第一次回购上市公司股权,实现企业海外退市。

李伟除了拥有思念食品外,还控制着另外一家房地产企业——郑州黄河大观有限公司。2003年,思念用子公司香港恒盛收购原黄河大观的资产,成立中部大观地产公司,2008年2月1日,中部大观紧随思念食品的脚步,登陆新加坡资本市场,募集资金约1.139亿新加坡元。

但是好景不长,中部大观上市仅3年即退市。一份2011年11月21日的《国家外汇管理局综合司关于新加坡上市公司中部大观地产有限公司退市操作有关外汇管理问题的批复》文件显示,国家外汇局批准了李伟、王鹏、阎涛三人以人民币购汇汇出不超过22600万新加坡元,专项用于中部大观退市所涉股份回购。

这一点也得到了思念CEO贾国飚的证实,他表示,中部大观2011年已经退市,“客观地说,两家公司都在新加坡上市,主要是上市中介都比较熟悉,但是不应该‘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此外,由李伟等人控制的老牌白酒企业洛阳杜康控股在台湾以TDR形式上市融资2.55亿元。多起资本项目可以看出,李伟的资本运作手段基本上都是“上市”,而上市公司私有化的案例中,很大部分的目的也是再上市。所以,思念食品此次因市场交投清淡,再融资困难退市后,其回归A股或者启动香港H股上市的猜测甚器尘上。

对此,李伟大打太极,回应称:“思念食品目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按照新加坡法律规定,完成私有化程序。然后梳理公司架构、整理公司业务,练好内功,至于未来,资本市场永远存在各种可能。”

贾国飚也称,新加坡退市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够完成,目前主要的工作是回购股票的事情,尚未考虑下一步的计划,即使打算在国内上市,那也不是近期就能进行的。

简爱华分析称,A股或H股上市是其最佳发展路线,因为这样,思念就可以重新获得融资渠道,未来公司业务扩张等资金压力减轻,同时,A股或者H股上市,消费群体与资本市场一致,有利于提升公司品牌影响力。

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国内IPO审核排队企业已近780家,如果思念食品欲再次包装选择国内上市,也必然要经过一个长期的排队等待过程。

除了重新上市一事广受关注外,思念食品的多元化投资在近期也屡被提及。思念刚刚宣布私有化计划,紧接着就传出其洽购美国通用航空飞机制造企业穆尼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的消息。虽然思念食品公关总监刘宏志对此予以否认,并表示:“经查(该消息)未经我公司任何部门对外,并且没有任何依据,本公司目前也没有跨行业投资的计划。”

该公司另一位不愿具名的高管表示,所谓的思念食品多元化投资很多都是大股东的个人投资行为,外界没有真正地区分开这一点,所以有些消息存在偏差。如此一来,这个洽购案则显得令人玩味。

但是不论如何,李伟却对外承诺其不会放弃速冻食品主业,他表示,思念食品有很成熟的管理团队,他们每个人都有四年以上的速冻行业从业经验,而且思念的营收稳定,市场地位一直在行业前沿,速冻行业前景广阔,市场远未饱和。

上一篇:食品安全标准范文 下一篇:速冻食品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