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加工工艺范文

时间:2023-02-28 07:12:37

饲料加工工艺

饲料加工工艺范文第1篇

1柠条的天然饲用价值

枝叶繁茂的柠条,其枝梢和叶片都可作为饲草,其种子经加工后可作精饲料。柠条枝叶的营养价值较高,含粗蛋白质22.9%,粗脂肪4.9%,粗纤维27.8%;种子中含粗蛋白质27.4%,粗脂肪12.8%,无氮浸出物31.6%。柠条一年四季均可放牧利用,尤其在冬春枯草季节和遇特大干旱或大雪,即“黑白灾”,柠条更是一种主要的饲草饲料,称为“救命草”[2]。生长5年以上的柠条草场,其可食的枝叶部分折合成干草为13.4kg/hm2。由此可见,柠条饲料加工工艺研以北方大部分地区5-6月柠条的平茬枝叶为宜,此时的柠条营养价值最高,但是枝条枝叶的收获量大、枝条韧性好、含水率高,所以加工难度极大,这些特性决定了柠条加工工艺的研究方向。

2柠条饲料的调质与酶制剂应用

柠条草粉的营养价值虽然较高,但粗纤维含量也高,降低了柠条草粉的适口性、消化率和利用率[3]。因此,在柠条草粉中,采用体外酶解法,按照不同畜禽的不同生育期对营养的需要,可在柠条草粉中直接加入适量的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和木质素酶等酶制剂,促进畜禽体内的氧化作用和消化作用进而提高其转化率。由于酶制剂具有活性高、性能好、稳定性强、有效期长等特点,以添加酶制剂的柠条草粉或压制成颗粒饲喂畜禽,不仅可提高其消化率和转化率,还可以延长其保鲜期。纤维素酶等酶制剂的添加量一般为0.1%~0.3%,添加某一种酶制剂或几种酶制剂混合添加均可。酶制剂作为饲料添加剂的研究与应用,国外在20世纪70年代已被广泛应用,我国也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和应用。目前,在国内市场上销售的国产“多酶宝”“采禾秸秆发酵剂”和“鸿龙复合酶制剂”等的零售价为10元/kg左右,一般添加量为0.1%~0.3%(1~3kg/)t,柠条草粉添加酶制剂添加剂的成本仅增加1.0~3.0元/t,对柠条草粉加工成本和销售价格影响不大。在柠条草粉中,加入适量的腐植酸钠(以含黄腐酸60%的腐植酸质量为最好)效果更佳。可有效地减少畜禽的胃肠疾病,提高免疫力和抵抗疾病的能力[4]。上述添加剂可按不同畜禽的不同生长发育时期,以一定比例加入到柠条草粉或混、配合饲料中,一般养殖场(户)也可使用。在兽药店或饲料门市部均有销售,最好是在饲料营养师的指导下进行。有条件的养殖场(户)也可按上述添加剂的使用说明书使用。

3柠条饲草加工工艺

根据平茬柠条枝叶、枝条的特点,柠条饲草的加工工艺如下:柠条切断、压扁柠条打击、揉搓柠条粉碎成草。

3.1柠条切断、压扁工艺灌木切断机见图1。先将柠条平茬枝条压扁、压裂、切断成长度15~20mm的裂段,满足下一步加工过程工艺要求。割灌机收获的柠条枝条直径大多为10~30mm,5年以上的柠条平茬枝条可达60~70mm,木质化程度高,柠条皮含麻、蜡质成分,且多刺、枝条长。为加工柠条草粉需要,先将柠条平茬枝条压扁、压裂、切断,解决灌木粉碎机、秸秆饲草粉碎机等喂入或大负荷冲击等问题。

3.2柠条打击、揉搓工艺将压扁、压裂、切断成长度15~20mm的柠条裂段,通过锤片、铸铁齿板的打击,揉搓成直径2~3mm,长度10~15mm的丝状枝条,为柠条草粉加工工序做准备。

3.3柠条草粉的加工工艺柠条饲草破碎机见图2。将直径2~3mm,长度10~15mm的丝状枝条通过锤片尖角打击、与筛片的摩擦,揉搓成直径1mm,长度3~10mm的柠条草粉;通过负压作用,合格的柠条草粉通过筛片经风运送到成品区,完成柠条草粉加工。

4柠条颗粒加工工艺

柠条颗粒饲料加工的目的是根据动物生长需要,按照动物营养配方要求,将纯柠条草粉或柠条草粉与其他饲料原料混合成全日粮饲料,加工成纯柠条颗粒、全日粮柠条颗粒饲料。项目区柠条颗粒饲料见图3。4.1纯柠条颗粒加工工艺将合格纯柠条草粉通过喂料器喂入,调制器内柠条草粉与蒸汽充分接触,草粉水分达到15%~18%,温度达到60℃时进行柠条颗粒的压制;纯柠条颗粒压制一般选用直径8~12mm,压缩比1∶5~1∶6。纯柠条颗粒可作为饲料原料形态贮藏,粉碎可参与配合饲料,或是作为单一饲料直接饲喂。

纯柠条颗粒加工工艺条件如下:(1)柠条饲草。直径1mm,长度3~10mm,含水率15%~18%,占比100%。(2)工艺条件。蒸汽压力≥2MPa,环模孔径8,10,12mm,压缩比1∶6。实践证明,在柠条草粉水分合适的条件下,不加蒸汽可直接压制纯柠条草粉颗粒。4.220%柠条草颗粒饲料加工工艺柠条颗粒压制机见图4。根据饲料营养配方要求,由20%柠条饲草、70%玉米和葵花秸秆草粉、10%精料补充料混合而成,经过专用柠条颗粒生产线压制成羊专用柠条草颗粒饲料,完全可以满足动物营养需求。20%柠条草颗粒饲料加工工艺:含水率15%~18%的柠条饲草占20%,含水率5%~13%玉米和葵花秸秆草粉占70%,精料补充料占10%,经过全日粮混合机混合,进入待制粒仓备用,成品粉料经过喂料器进入调制器,与蒸汽充分混合、调质,温度、湿度合适的粉料进入制粒机压制成合适的柠条草颗粒饲料。

20%柠条草颗粒饲料加工工艺条件如下:(1)柠条饲草。直径1mm,长度3~10mm,含水率15%~18%,占比20%。(2)玉米和葵花秸秆草粉。直径1mm,长度3~10mm,含水率5%~13%,占比70%。(3)精料补充料。粒度直径≤4mm,含水率13%,占比10%,混合均匀度≥90%,蒸汽压力≥6MPa,环模孔径6mm,压缩比1∶5。4.310%柠条全日粮颗粒加工工艺根据羊饲料营养配方要求,由10%柠条饲草、10%花生秧秸秆草粉、80%精料混合而成,经过柠条专用柠条颗粒生产线压制成羊专用柠条全日粮颗粒饲料,可以完全满足动物营养需求。10%柠条颗粒饲料加工工艺:含水率15%~18%柠条饲草10%,含水率5%~10%花生秧秸秆草粉10%,精料80%,经过全日粮混合机混合,进入待制粒仓备用,成品粉料经过喂料器进入调制器,与蒸汽充分混合、调质,温度、湿度合适的粉料进入制粒机压制成合适的柠条全日粮颗粒饲料。10%柠条全日粮颗粒加工工艺条件如下:(1)柠条饲草。直径1mm,长度3~10mm,含水率15%~18%,占比10%。(2)花生秧秸秆草粉。直径1mm,长度3~10mm,含水率5%~10%,占比10%。(3)精料。含水率13%,占比80%,混合均匀度≥90%,蒸汽压力≥6MPa,环模孔径4,5,6mm,压缩比1∶5。

5结论

柠条饲料草粉加工工艺、柠条草颗粒饲料加工工艺和柠条颗粒饲料加工工艺已成功在山西省忻州市五寨县万兴种羊场、岢岚晋岚绒山羊种羊场和大同市左云县阔然农牧有限公司得到应用和推广,试验结论如下。(1)柠条切断、压扁、揉搓、粉碎工艺,一般分为4步完成,即切断、压扁、揉搓、粉碎。在相同的草粉细度要求下,使用中国农机院内蒙古呼和浩特分院生产的灌木切断机和山西信成源饲料装备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9CF-60型饲草粉碎机各1台,配套动力均为18.5kW,生产效率为300~500kg/h;用工2~3人;试验采用山西信诚源饲料装备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9CF-60型柠条饲草破碎机,可以一次性完成柠条切断、压扁、揉搓、粉碎4步工艺,配套动力33kW,生产效率可达1000kg/h,用工1人。用工减少1~2人,生产效率提高1倍。(2)柠条草粉颗粒加工工艺试验证明,柠条纯草颗粒可以有效提高柠条的贮藏时间、节省仓储空间,为柠条饲料长途运输成为可能;柠条草颗粒饲料、柠条全日粮颗粒饲料的饲喂试验表明,添加10%,20%柠条草粉的草颗粒饲料,可满足羊不同生长期的营养需求,提供羊肉品质;大大简化了饲喂方式,节约人工成本。纯柠条颗粒饲喂效果优于秸秆颗粒饲料。(3)柠条饲料的酶制剂加工工艺,受制于酶制剂的制约,试验中酶制剂的相关试验单一。需要说明的是酶制剂对柠条的适口性、营养、品质提升有极其重大的意义,需要对可用于柠条酶制剂的种类、计量、添加时机、添加条件等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饲料加工工艺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饲料加工工艺学》;教学;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7-0330-02

在畜牧类专业中,《饲料加工工艺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课程通过对配合饲料加工原理及过程的系统介绍,使学生全面掌握影响配合饲料产品品质的每个加工技术环节,从而学会饲料质量管理,并能够根据动物生理需求、饲养环境和各种饲料原料的特性,合理、灵活地选择加工方法,生产出高品质的饲料[1]。《饲料加工工艺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紧密围绕饲料生产,从而进一步为畜牧业的优质安全高效生产而服务。

但在畜牧类专业学生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其专业本身所具有的特点,饲料加工工艺的教学显现出一些特殊的问题:一是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涉及的生产设备和工艺较多,且其中大部分都是课堂教学中无法演示的,并且畜牧类专业学生之前的基础课程基本上都是生命类课程,对机械与加工方面的理解与思维能力有所欠缺;二是课程系统性强、前后关联程度极其密切,并且与其他专业基础课如《饲料学》《动物营养学》等联系紧密,与此同时对于一些关键知识点要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所以需要学生建立系统性、发散性并同时注意细节与深度的的思维方式;三是该门课程应用性很强,在讲解课程理论知识时要综合考虑实际生产和技术的更新,且该课程与实际应用联系紧密,所以知识更新很快。因此,上述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针对以上问题的特点,笔者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探索畜牧类专业中的《饲料加工工艺学》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 结合专业特点,明确教学目标

本科教育主要是培养基础知识好、动手能力强、独立思考能力好和科学作风严谨的学生[2]。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高等教育更重要地是培养获取知识与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这个角度出发,课程的知识点并不是讲得越多越好,更重要的是优化教学内容。

《饲料加工工艺学》既是一门在畜牧类专业中的重要专业课,同时又带有一定的工科课程的特点,因此必须从该专业角度出发,尽量简化课程的工科特点,从课程内容设置和重点要求方面加以整合,以利于学生学习理解和掌握该专业所侧重的知识,如对于设备构造、工作过程等内容,讲授应尽量简单,简化的底线是学生能理解其所涉及到的与饲料品质相关的内容。讲授时需注意与其他专业课程的关联。首先要在教学中紧密联系相关课程,比如在课程中,要掌握饲料原料与饲料加工工艺的相互作用对配合饲料最终品质的影响,就需要对饲料原料特性有全面的了解,因此必须同时结合《饲料学》课程与饲料加工工艺来进行理解。其次要避免与其他相关课程内容上的重复。在以上原则的基础上,优化后的教学内容既要体现课程的系统性,又要突出该专业对此课程的重点内容,做到概括全面,重点突出,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学时内掌握该门课程的基础知识与技能。

2 教材与参考书的选择

教材在教学中的作用不可小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为精读的专业书籍。所用教材是普通高校“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系统性、概括性很强,侧重点也很突出,主要侧重于产品品质控制,很适合畜牧类专业学生的需求。但目前科技飞速发展,技术日新月异,因此教学内容要广,应在结合教材的同时尽量让学生接触到新出现的技术、该门课程的发展的趋势以及一些学科前沿问题,使学生在写综述的时候能够多阅读相关资料,以培养学生自己探索求知的能力。

3 多种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相结合

3.1 启发式教学

首先,饲料加工最终的目标是生产优质安全高效的饲料,在此目标的前提下,许多问题没有所谓正确的标准,教学时要启发学生从多角度看问题,使其有主动探索的欲望,并有意识和学生探讨一些该门课程发展的前沿问题,提高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3]。其次,在讲课时涉及到以前所讲授过的内容或者其他已学过的相关课程内容时进行提问让学生回答,通过此种方式可以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可对学生起到督促作用。再次,教授时联系与生活中有关的现象,使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如讲到饲料制粒过程中淀粉的糊化现象,可以联系到煮饭、爆米花、炒板栗等生活趣事,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并积极思考和探索这些趣事现象背后的原理,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灵活运用。

3.2 联系式教学

联系式教学,不仅要求前后纵向知识的联系,也要求学生有横向发散性的思维,并在联系的过程中能够发现下一步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讲到混合后可能出现的粉料颗粒的自动分级现象时,首先要从之前的粉碎加工过程中寻找关联,然后在混合本身的环节再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法,如果效果都不理想,那么就要进行下一步的加工环节——制粒,这也是制粒工艺出现之初的一个基本目的,从而引出制粒环节,也使学生了解工艺流程中的每一部分都有其出现的必然性。

3.3 案例式教学

目前案例式教学在饲料加工工艺教学中的应用只是初步地进行了尝试。饲料加工工艺是直接为饲料生产服务,而不同的饲料厂有其不同的主导产品,从而有不同的市场、不同的经营发展模式和不同的加工工艺。选取有代表性的饲料企业案例作为教学案例,并结合课本上的知识对其进行剖析,分析企业所采用的关键技术与创新对企业的影响,理论与应用相结合,可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知识。但是在选择案例时应注意选择学生易理解、重点突出、趣味性强的较新的案例等,若所举的案例较为陈旧,与现实结合不紧密,或者未从实际出发,随意想象,就会给学生留下错误的印象。

3.4 归纳式教学

因为《饲料加工工艺学》课程具有系统性强、前后关联程度密切的特点,归纳式教学方法在课程中也显得尤为重要。此种教学方法适用于对前述内容进行一个总结性的归纳,使学生建立一个整体的、系统性的知识架构,从而便于对各个知识点进行衔接与联系,并对课程体系有一个总体性的概念。

3.5 讨论式教学

目前《饲料加工工艺学》课程的教学主要是以教师讲课为主,但是此种教学方式不能很好地跟学生互动,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易造成学生依赖教师,缺乏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讨论式教学方法主要是为了锻炼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多参与讨论,可结合当前的热点或前沿问题使学生课后能够自己查阅各种资料,并对其进行分析,课堂上可以跟其他学生进行互相探讨,然后共同讨论补充,最后由教师做出总结。一些问题的解决方法可让学生组成小组进行辩论,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改变陈旧的教课模式,主动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经过学生自己思考组织过的知识,学生理解会更为深刻。此外,在第1节课就公布教师的联系方式,便于课上课下都能与学生随时沟通互动,方便教师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也为以后的课程教学积累经验。

3.6 采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可使教师灵活控制教学过程、教学信息多维化和直观生动的教学形式极大地丰富了教学信息量,使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更为直观生动。多媒体技术对教学领域变革的影响毋庸置疑,极大地丰富了课堂的表现能力,对于《饲料加工工艺学》这种需要理解大量设备构造图与工艺流程图的课程,更是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尤其是在教学过程中有学生反映,教材中有些地方由于对设备结构与工作原理的介绍过于简单从而不能很好理解加工工艺与品质控制的内容,多媒体教学方法在此时更加显现了其直观形象的优势,可利用多媒体将大量饲料工艺与设备图片和相关视频通过屏幕向学生展示,同时图片和视频的演示能够使讲授内容由抽象变得具体且生动,该种教学方法不但可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4]。

虽然多媒体教学功能强,但是教学时不能完全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应将传统的黑板讲授与多媒体结合起来。若采取单纯多媒体教学,只操作电脑,忽略了与学生的互动,教学效果也不会太好,会导致教学速度较快,而使学生未能掌握一些知识的细节。因此,应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有机结合。总之,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并灵活运用,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多向思维,促进学生快速、完整地掌握所学知识,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5]。

4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巩固《饲料加工工艺学》课本知识、能够对饲料加工生产过程及生产设备有所了解,需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到饲料加工生产现场进行学习,走进企业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理论知识,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强化专业意识。在参观企业前,应向学生说明参观的目的、内容和要求,结合参观单位的生产工艺、生产流程及设备,明确提出要学习的问题,使学生在参观前查阅资料和复习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进而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参观学习,帮助学生在参观时能够解决心中疑惑,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6]。

5 改革考试方法

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可以以考促教,全面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7]。首先,可采取多种成绩考评方式,可由学生的平时成绩+综述论文成绩+期末卷面成绩综合评定学生的最终成绩。平时成绩作为学生平时课堂上回答问题的情况的评价,综述论文成绩作为对学生自学与探索能力的评价,期末卷面成绩作为学生对教学内容掌握情况的评价,从而较全面、客观地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其次,在试卷命题时,应避免题型单一,不仅要有记忆和理解方面的试题,更要有应用和综合分析方面的题目,从而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综合水平。

6 结语

教学探索使《饲料加工工艺学》的课程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不仅使学生的收获有了很大程度的增加,也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及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使《饲料加工工艺学》的课程教学表现出蓬勃的生命力。

7 参考文献

[1] 龚利敏,王恬.饲料加工工艺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0.

[2] 刘文华,任慧英,温建新,等.免疫学课程的教学研究与改革[J].教书育人,2009(4):86-89.

[3] 张文健.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3):92-94.

[4] 张勤,王利.“GPS测量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研究与改革[J].高等理科教育,2007(1):23-25.

[5] 夏启德,脱中菲.高等教育知识观的转变与高校课程改革[J].现代教育科学,2004(6):32-34.

[6] 张桂芝,王琼,李向丽.《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47.

饲料加工工艺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饲料 畜产品 安全

[中图分类号] S8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9-0190-01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水平发展不同人们对畜产品提出了不同的要求,80年代,人们普遍提倡吃“瘦猪肉”;90年代,人们呼吁吃“放心肉”,自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便提倡吃“安全肉”,可见随着时代的发展,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动物饲料为人类提供可以食用的畜产品,与人类正常生活、身体健康有着密切联系,生产优质食品饲料,提高畜产品安全质量,为人们提供更多安全的畜产品,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进发展进步。

一、国内饲料与畜产品安全现状

当前我国饲料发展主要存在三项问题:首先,畜产品饲料管理体系不完善,饲料管理实行分级管理,政府的饲料上下级管理部门属于业务指导关系,上级单位不能领导下级部门,没有对下级部门实行严格监管,对下级饲料管理部门出现的饲料管理问题不能够及时纠正;其次,饲料与畜产品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不健全,对饲料安全质量要求没有明确规定,对饲料成品安全质量监督检查缺乏明确的条文规定;第三,畜产品饲料生产中存在着饲料使用不规范、饲料污染、滥用饲料添加剂等情况。

纵观我国畜牧业几十年的发展状况,畜产品的安全质量以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不仅是饲料安全问题对畜产品发展产生危害,农药、兽药、激素的使用都给畜产品安全生产带来了严重隐患,农药、兽药残留引发人们食用后中毒的情况时有发生,激素滥用造成人类脏器功能紊乱,特别是对未成年人正常发育极为不利。

二、饲料与畜产品安全关系

饲料品质影响着畜产品的质量,饲料的安全是畜产品安全的重要保障。饲料安全是指饲料中不含有对家畜生长有害的或者有毒的物质,并且不会在畜产品中残留,对人体产生危害。饲料安全出现问题产生的危害是巨大的,一方面家畜食用有害饲料之后,会使家畜自身产生疾病,产量降低,威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人类食用携带饲料有害物质的家畜,对自身产生危害,发生疾病,甚至威胁生命安全。畜产品饲料的安全范围包括优质的饲料原料、合理的饲料添加剂和完善的饲料加工工艺。

1.优质的饲料原料是保证畜产品安全的前提

优质的饲料原料是饲料安全生产的首要条件,生产过程中的很多元素都会影响到饲料原料的质量,比如产地自然条件、加工储藏条件、人为因素等等。饲料原料中的一些物质本身就会对家畜产生危害,如胰蛋白酶抑制因子会对动物的消化器官产生很大危害。在饲料加工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就会造成饲料化学、细菌和病毒污染,威胁动物生长,降低畜产品质量。还有一些动物饲料的主要成分为植物,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使用太多农药,制成动物饲料后,大量剩余农药残留,影响畜产品质量。因此在饲料的生产过程中,要充分了解饲料原料的影响因素,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动物性饲料中的致病因子作用,严格生产加工程序避免化学、细菌和病毒污染,提高技术水平,降低农药残留,制造优质的饲料原料,保证徐产品质量。

2.合理添加饲料添加剂,提高畜产品产量

饲料添加剂是一类促进畜产品快速生长的化学物质,这类物质如果不按规定使用,就会在畜产品体内蓄积,进入人体后,产生化学反应,对人体造成重大危害,严重是甚至会影响人们的生命安全。目前我国明令禁止的饲料添加剂主要有6大类55种,虽然有明确的规定,但是实际生产过程中遵守此规定的生产商并不多。不法生产商们常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类药物、激素、高剂量微量元素,这些虽然能够大大提高畜产品产量,但对于畜产品食用者造成的危害是极大的,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不利于畜产品行业可持续发展。所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寻求科学、安全、有效、天然的饲料添加剂已成为大势所趋,开发绿色饲料添加剂,合理使用,提高畜产品产量,促进家畜养殖业科学健康发展,为人民生活提供安全肉、放心肉。

3.完善饲料加工工艺,提高畜产品安全质量

饲料加工工艺是一套完整有机的程序,里面的每一个步骤都可能会对畜产品安全产生影响。完善的饲料加工工艺包括原料进厂检验制度、设计饲料配方、饲料加工设备和饲料加工管理。原料进厂检验制度不严谨,使原料中掺有大量杂质、微生物,严重影响后期加工过程;设计饲料配方没有考虑地方自然特点,会造成家畜生长发育不良,影响畜产品产量;饲料加工设备与饲料接触,造成重金属污染,给家畜带来潜在危害;最后,加工管理过程不当,饲料被污染,影响畜产品安全生产。所以要想提高畜产品安全质量,就必须重视完善饲料加工工艺,严格加工处理过程,做到无菌、无害化处理。

三、结语

总而言之,动物饲料的质量与畜产品安全性密切相关,与人类生命安全也有着直接联系。要促进畜产品安全生产,就必须先保证饲料的安全性,优选优质的饲料原料,合理添加饲料添加剂,完善饲料加工工艺,确保饲料的安全健康,为提高畜产品产量,保证畜产品安全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汪慧英. 畜产品生产过程中兽药残留的危害及其控制措施[J]. 中国动物检疫. 2011(10).

[2] 师希雄. 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及控制措施[J]. 甘肃科技. 2008(15).

[3] 吴会仙. 影响猪肉安全性的饲料因素及措施[J]. 饲料研究. 2008(10).

[4] 巴桑卓玛. 绿色饲料与绿色畜产品[J]. 农家科技. 2011(04).

饲料加工工艺范文第4篇

《营养制品工艺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本文根据地方本科院校《营养制品工艺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核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高校要通过改革课程内容,转化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建立适合应用型本科定位的营养制品工艺学精品课程体系。

关键词:

营养制品工艺学;教学;改革与探索

《营养制品工艺学》是笔者所在学校针对生物工程专业大三年级学生的开设一门专业主干课。在选修本门课程之前,学生已经系统学习《化工原理》《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等课程,后续学习课程包括《功能食品学》《食品及饲料添加剂学》《营养制品安全与质量控制》。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营养制品工艺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原理,获得食品和饲料加工及其检测等核心知识,熟悉食品和饲料加工生产、技术管理、质量与安全控制及检验技术,形成运用营养制品工艺技术进行产品和生产线设计的基本思维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综合专业素养和产业实践能力,为其在食品和饲料生产企业及相关行业部门就业打下基础。当前,随着我国现代食品和饲料工业技术的飞速发展,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性和竞争性的专业人才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当前《营养制品工艺学》课程教学的现状和不足,拟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等方面进行探索,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参考。

一、明确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

为了构建面向学生和面向就业的精品课程体系,本课程将以培养学生专业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目标。《营养制品工艺学》具体的教学内容包括食品工艺学和饲料工艺学两个部分。其中,食品工艺学部分包括:食品工艺学相关概念;食品的脱水、食品的热处理和杀菌、食品冷冻保藏、食品的腌渍发酵和烟熏处理、食品的化学保藏和食品的辐射保藏等食品保藏方法;各类食品(肉类制品、水产制品、乳制品、果蔬制品、软饮料、糖果巧克力制品和谷物制品)的加工工艺。饲料工艺学涵盖原料的接收与清理、饲料的粉碎、饲料的配料计量、饲料混合、制粒设备与工艺、饲料的挤压膨化等一套完整的饲料加工工艺流程。这些教学内容的设置将是提升学生开发新产品、改进食品和饲料加工工艺等的重要手段。此外,该课程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法

本课程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团队合作精神。针对营养制品工艺基础知识,本课程采用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自制的多媒体教学软件,结合板书引导学生学习,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辅助平台,提供丰富的课外学习资料、习题及练习,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采用案例式、讨论式和启发式等教学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增加和学生的互动性,提高学生的参与性。例如,讲解发酵食品加工工艺的时候,我们选取最常见的甜酒加工作为案例。在课堂上,我们将甜酒制作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向学生做一个简单的介绍,要求学生课后完成甜酒的制作。通过这样一个过程,我们将枯抽象、燥的理论知识转移到生动而又有趣的案例中来。不仅如此,我们还利用课堂讨论的方式对学生制作的甜酒进行品尝和评价,通过引导和调动学生的自主思维,总结影响甜酒酿造成功的关键因素。例如,糯米饭一定要熟透,要控制浇水量,糯米饭一定要均匀凉透后接种,否则将杀死酒曲中的微生物,酒曲接种一定要均匀,要严格控制发酵时间。实践表明,通过各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课堂教学效果有了显著的提高,学生对本门课程有了更高的学习热情和动力。《营养制品工艺学》是一门与生产实践密切相关的课程。针对与相关产业生产联系紧密的知识,我们除了采用课堂讲授的方法之外,还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将通过校内综合大实验和校外实践两个方面来强化学生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创新精神,达到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完美结合。本课程开设的综合性大实验采用“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实验中要求每位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内容,合理制定实验方案,认真记录实验数据和结果。教师根据实验要求评估学生实验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同时在实验过程中督促学生把握实验进度和做好实验记录。实验结束后,教师总结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展开分析与讨论,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课程理论和技术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校外实践主要指通过让学生走进企业,将实际生产与课堂学习有机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巩固课本知识,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此培养实用型人才,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例如,为了使学生对食品或饲料加工生产过程及生产设备有所了解,我们可以选择在营养制品生产的车间进行现场教学,使学生对生产工艺和设备有更直观、更切实的感受。

三、改革考核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营养制品工艺学》是生物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学生应掌握营养制品工艺所涉及的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食品科学、饲料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生物技术产业化过程涉及的工程知识,具备营养制品工艺相关的研究方法与技能,对营养制品工艺研究领域的发展和前沿有一定的了解。此外,学生应掌握营养制品工艺的基本原理,具备一定的融会贯通、独立思考的综合分析能力,具有分析和解决生物技术产业化中关键问题的能力。以往的专业课考核中,期末考试成绩在课程总评中所占的比例过大,导致学生不重视平时学习。因此,学校需要改革以往的考核方法。本门课程考核拟降低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比例,增加平时成绩比重。平时成绩除了考查常见的课堂到课率和作业之外,还包括课堂提问、实验技能和课程论文等。此外,本课程对期末考试试卷构成方面进行改革,主要采用综合性大题,增加主观题量,避免了学生仅依靠死记硬背获得高分。这种考核办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

四、小结

为了提高《营养制品工艺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实现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本文针对营养制品工艺学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核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学校必须以培养学生专业素养和产业实践能力为导向,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改革现有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建立适合应用型本科定位的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胡盛安,单秀峰.《饲料加工工艺学》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改革[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11

[2]丁小玲.饲料加工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2

[3]刘丽莉,朱文学,康怀彬,等.浅谈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1.04

[4]刘进杰,冯志彬,宋建强,等.生物工程专业《食品工艺学》教学情况调查分析[J].轻工科技,2016.10

[5]张慧芸,朱文学,康怀彬,等.食品工艺学教学改革探索[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0.07

[6]贺家亮,刘建学.食品工艺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4.08

饲料加工工艺范文第5篇

饲料加工企业在确定项目投资决定期间,应进行详细的可行性分析和论证,其对工程造价以及项目建成后的经济效益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是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阶段。可行性研究是运用多种科学手段综合认证一个工程项目在技术上是否先进、实用与否,做出环境影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分析与评价,及工程项目抗风险能力等的结论,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1.1科学确定产品品种、加工工艺和建厂规模

产品品种和建厂规模是饲料厂设计的主要依据。产品品种和建厂规模应依据饲料厂覆盖半径内的养殖需求、养殖业的发展规划、竞争对手、淡旺季及企业竞争能力评估等进行综合考虑,以此确定某种饲料的目标销量及最大月份销量。产品品种和最大产销量确定以后,结合各品种饲料的要求和特点,确定是否共线生产或独立设置生产线。一般来说,共线生产时设备投资省,但由于各饲料品种配方差异、粉碎及制粒要求不同,可能存在过粉碎、制粒机配置过高等因素,造成部分饲料品种能耗过高,同时因更换品种生产时需洗机、换筛、换模具等造成原料损耗及管理成本增加,但如完全分线生产,建厂规模和投资成本又会大幅增加。因此需综合考虑各品种饲料生产时设备、工艺的兼容性,能共线生产的创造条件共线生产,不适合共线生产的如蛋鸡料、猪料、反刍动物饲料等坚决设置独立生产线,使综合投资成本最低。另外,还需对未来3~5年的产量预测,做好后期的建厂规划及预留用地,确保企业能够持续健康发展。

1.2正确选择厂址

厂址选择应遵循“就近加工”的原则,优先建在饲料资源充足、畜牧养殖业发达、交通方便、电力有保障的地区。大型饲料厂电力配置一般都超过2000kVA,因此必须保证有充足的电力供应;年产10万t的大型饲料厂年货物运输量超过10万t,量产后对饲料厂周边交通带来较大影响,同时规划设计时需按照货物进出方式并适当考虑运输车辆停靠场地,避免货车乱停乱靠对周边路网的影响。另外,饲料加工厂不能建在有毒、有害气体或灰尘污染较重的地区,如药厂、农药厂、垃圾处理厂、石材加工厂等地附近。

2设计阶段的控制和管理

设计阶段对工程项目投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可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管控。

2.1优化设计方案

优化设计方案可采用工程设计招标法,该方法能够集思广益,吸取多种设计方案的优点,从而形成最优的设计方案。该方法尤其适用于主车间的设计。饲料加工主车间包括设备、工艺和厂房,是饲料厂建厂投资的最大单体建筑,其造价最高能占饲料厂总造价的一半以上。饲料加工主车间一般独立进行招投标,由多家有经验的专业公司参与,最好的招标办法应由饲料厂提出正确的产品方针和建厂规模,交给各投标方进行工艺设计,给出生产加工工艺流程和设备配置方案,由饲料厂招标组(一般由决策者、有经验的设备管理人员和生产操作人员组成)进行评议,综合各家工艺优点形成最终的生产加工工艺和设备配置方案。厂房造价取决于设备布置和建筑设计院设计人员的经验,合理的设备布置能降低厂房面积,意味着降低厂房造价,但当设计院设计人员经验不足时,面对厂房的高层重载结构设计思想一般趋于保守,导致梁、柱、柱间支撑设计过大,最高时厂房设计造价能高出正常造价的30%。

2.2编制合理的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

对库房、锅炉房、办公楼、路网等其他建筑物,应严格依据批准的初步设计文件和建设内容、规模、标准,正确使用现行的概算定额和指标,如实反映考虑工程建设条件,核实材料,设备及构件的现行价格,合理确定设备、材料价格上涨指数,使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文件内容完整、齐全,费用计算准确,并留有一定余地,从而达到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以免出现概算超预算的情况。

2.3控制设计成本

对库房、锅炉房、办公楼、路网等其他建筑物,按照估算控制初步设计,按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施工设计,实现对设计规范、限额与概算指标等各个方面的控制。

2.4改变设计收费办法

对库房、锅炉房、办公楼、路网等其他建筑物,在设计收费方面,可依据核准的项目投资估算和现行收费办法,与设计单位签订一个包含设计奖惩的设计费用包干,即在保证结构安全和不降低使用功能的前提下,以投资估算造价为基准,对于因设计创新而节约投资的,按节约部分的一定比例给予奖励提成,对因设计单位设计错误、漏项或扩大规模而增加投资的,也按增加部分的一定比例扣除设计费,实行优劣优价计费。

3施工阶段的控制和管理

项目进入施工阶段后,主要的投资成本已经确定,施工阶段主要是加强施工过程管理,避免因工期、安装质量和工程变更导致成本增加。

3.1加强安装过程控制,确保工期

饲料销售一般具有一定的周期性。饲料厂一旦不能按时投产将对该周期内的饲料销售带来较大影响,严重的会对全年的销售带来影响,给饲料厂带来极大的损失。在施工队伍确定后,项目经理应会同施工单位,结合工程项目的性质和规模、工期的长短、运输及地质情况,对施工单位机械装备投入、人员配置、材料供应和生产情况等各项具体经济技术指标进行评估,对施工单位制定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进行优化,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在施工过程中,项目经理应建立施工方案执行审查制度,及时掌握施工队伍装备、人员及材料投入,并按施工进展情况督促施工队伍及时做出适应性的调整,确保施工进度可控。

3.2加强质量管理

项目经理及工程监理应严把工程质量关,坚决杜绝任何有损工程质量的决策和行为。对饲料加工车间,督促施工企业严格按照设计资料、双方认可的安装验收规范、施工进度进行施工,避免出现工期延误及投产后因安装质量问题造成返工对生产造成影响;对库房、锅炉房、办公楼、路网等其他建筑物,要求工程项目必须达到设计图纸的技术要求,符合国家颁布的施工验收规范,同时要求施工企业完善内部经营机制,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力求最小的机械和人力消耗,减少和避免无效管理和劳动。

3.3严格控制工程变更

建立工程变更审批制度,严禁通过设计变更扩大建设规模,提高建设标准,对必须变更的,做好现场资料签证,以合理确定工程变更价款。

4小结

饲料加工企业在项目投资决策阶段应加强可行性研究和分析,制定合理的产品方案和投资规模,通过优化设计方案,编制合理的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并加以控制,同时加强项目实施过程的控制和管理,只有这样,项目投资才能真正可控,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

饲料加工工艺范文第6篇

《粮油加工》(CN:11-9342/S)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粮油加工》主要报道粮油加工、畜禽加工和饲料加工工艺及机械等行业的方针政策、科研成果、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及市场动态等内容。

饲料加工工艺范文第7篇

1颗粒饲料成型机理与影响因素概述

制粒成型是饲料成型技术之一,是饲料加工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获得的颗粒料产品相对于粉料有很大的优越性:经过制粒后产品减少了分级现象,改善了动物的挑食情况,避免了饲料的过度浪费,同时也减少了由于粉尘多而引起的对动物饮水及环境的污染;另外,饲料原料通过调质、制粒等热加工过程能够杀灭部分有害微生物,使产品卫生质量得到保证,还可以钝化饲料中抗营养因子以保证其营养价值,同时热处理能提高饲料淀粉糊化度、使蛋白质变性,从而提高动物适口性,提高饲料利用率和生产性能[1-3]。

1.1颗粒饲料成型机理与过程简述

饲料制粒成型的众多技术中,应用较为普遍的为旋转挤压制粒成型即环模-压辊方式(见图1)。颗粒成型过程,主要建立在原料粉粒体间存在间隙的基础上。粉料在水分、温度、摩擦力、挤压力等综合因素的作用下,粉粒体空隙不断缩小;而在这一过程中,某些营养成分如蛋白质或淀粉在水热条件下发生特定理化变化从而产生粘结效果,共同作用下使物料形成具有一定密度和强度的颗粒。制粒机工作时根据粉料受挤压的不同状态,一般可以分为供料区、变形压紧区和挤压成型区[4]。调质后的粉体物料由送料机构添加到环模和压辊之间,在环模转动带来的离心力的影响下紧贴在环模内壁上;随着环模、压辊的相对旋转,依靠物料、环模、压辊之间的摩擦作用,物料进入变形压紧区,粉粒体之间产生相对位移,而随着挤压力的逐渐增大,粉粒体间空隙逐步减小使物料产生不可逆的变形;在挤压成型区内,由于环模压辊之间的间隙大幅度降低,随之产生的挤压力急剧增大,粉粒体之间的接触表面积增大,伴随相应的水热作用,粉粒体间产生较好的粘结作用,并被压入模孔;挤入环模模孔的物料产生弹性、塑性变形等组合变形,并继续受到挤压作用从模孔外端挤出成型。

1.2颗粒饲料成型质量评价与影响因素

好的颗粒成型质量能减少饲料的粉化,防止动物挑食和饲料的浪费,提高生产性能。现行行业标准中,一般通过颗粒饲料外观、含粉率、耐久度、硬度、淀粉糊化度、沉浮性等指标衡量颗粒饲料的加工质量[4]。如颗粒饲料投喂前的含粉率直接影响颗粒饲料本身的优势的发挥,若含粉率过高则会大幅度降低饲料的利用效率。颗粒水产饲料含粉率过高还会造成水质的污染[6]。而颗粒的粉化率若过高则会导致颗粒饲料产品未经送达用户就损失部分营养,无疑是对饲料营养全面性、产品经济性的极大损害[7-8]。在颗粒饲料加工过程中,影响颗粒成型质量的因素主要分为加工工艺参数(包括调质工艺)和原料特性参数,国内外大量的学者针对这两个方面进行了丰富的研究。林云鉴等研究了调质工艺的改善对鹌鹑料制粒效果的影响,发现颗粒饲料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含粉率减小了12.5%[9]。同时研究显示若调质时间过短,由于粉料之间不能充分吸收蒸汽,会使颗粒饲料的硬度降低,含粉率升高。若调质的蒸汽压力过小,随之产生的蒸汽含水高,不能使粉料充分糊化,最终影响到颗粒饲料的硬度,而含粉率亦会升高。S.E.CUTLIP等研究发现,高压调质(552kPa)相对于低压调质(138kPa)对基于玉米-大豆型日粮配方所生产的颗粒的耐久度并无显著性影响。而其后续研究发现对于提高颗粒质量,蒸汽调质中的温度变化所产生的影响程度要远远显著于蒸汽压力变化所产生的影响[10]。在制粒工艺中,环模及其相关工作参数也是影响制粒性能的重要因素。当喂料量不变时,提高环模速度,颗粒挤出模孔的速度不变,挤压时间不变,而颗粒从挤压点到切刀运动时间减少,离心力增加。这一工艺参数的调整使颗粒更短,从而使含粉率增加[11]。而R.LWE等研究发现,随着环模孔长度的增加,物料在模孔内停留的时间越长,增加了其通过模孔的摩擦力,提高了饲料颗粒之间互相粘结的可能性,使得颗粒饲料的硬度、强度增加,含粉率则降低[12]。MILADINOVIC.D等使用模孔直径相同(3.5mm)但厚度更大的环模(由50mm增加到60mm)进行实验,结果显示这一措施的确可以提升颗粒饲料的耐久度值[13],证实了R.LWE等的研究结论。由此可见,影响颗粒饲料制粒质量的因素很多,而除加工工艺参数、设备结构特点之外,饲料的原料组成也是主要影响因素之一[14]。N.P.BUCHANAN等研究报道,当在玉米-大豆型肉鸡日粮配方中以50g/kg的添加量将玉米替代为大豆蛋白或纤维素时[15],颗粒质量有显著提升,其原因或为添加纤维素使得其吸水性能改善而提升了颗粒质量。而O.ZIMONJA等发现相对于小麦,添加燕麦后所制颗粒的耐久度有很明显的提高,并具有更高的抗破坏强度。这一现象或因为采用燕麦的饲料配方中含有更高含量的糊化淀粉[16]。而于翠平等国内学者发现,谷物含量的变化颗粒饲料成品含水量有重要影响,谷物含量越高,制粒前后的水分含量差异越小,并且谷物含量的高低影响颗粒饲料的硬度;而添加2%~3%的油脂的颗粒饲料与不添加油脂的颗粒饲料相比,其硬度没有明显的变化[17]。耐久度(PelletDurabilityIndex)作为衡量颗粒饲料产品在贮藏、运输与使用过程中抵抗外力作用能力的指标,一直是颗粒饲料成型质量的重要考察标准。ISRAELSEN.M等人使用甜菜根、大麦、葵花籽粕等不同原料替代原配方中的谷物和棉籽粉,发现某些特定成分的添加对颗粒饲料成型质量有显著的影响(见表1):如添加10%的甘蔗或甜菜根糖浆时,颗粒含粉率和产能有明显的提升;而相对于大豆粕和油菜籽粕,含棉籽粕的配方所生产的颗粒具有更好的耐久度指标(分别为94.5%、91.2%和97.2%)[18]。由上文论述可知,从宏观可控的角度看,可以主要从配方成分与种类和加工参数两方面入手,对颗粒饲料成型质量加以控制。

2质量预测方法概述及其在颗粒饲料成型质量预测领域中的应用进展

2.1质量预测方法概述

预测控制,亦称模型预测控制(ModelPredictiveControl),是一种基于模型的控制技术。模型预测控制表述的是使用显示过程模型来控制和观测对象或过程未来行为的一类方法或手段[19]。一般意义而言,预测控制算法由模型预测、滚动优化和反馈校正乃至实际使用这几部分组成。整体上讲,预测控制综合利用历史信息和模型信息,对目标函数和结构不断进行滚动优化,并根据实际测得的对象特性输出修正或补偿预测模型。质量预测方法是指在各种加工领域中,使用一定的模型与技术将加工前可调整、控制或监测的参数如加工过程参数、配方特点或加工对象的特性等与加工后的产品质量进行联系,利用不同模型、方法结构特点等对这一联系进行描述和构建,从而可以在实际生产前对产品质量获得一定程度的估计,进而在实际生产前有针对性的调整各项参数,达到获得更好的产品质量的目的。以饲料行业为例,对其生产工艺研究发现颗粒饲料的生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产品的最终质量受原料品质和各个环节的加工参数的影响,在生产过程中,往往需要操作者根据自身的经验对各操作参数进行不断的调节来实现对产品品质的有效控制,而当原料批次或品质发生变化时,操作者往往需要重新摸索规律以保证产品品质的水平和一致性,这一调整过程往往伴随着成本的大幅上升。而质量预测方法则可以在实际生产加工前对现行参数下所生产的产品质量做出具有一定可信度的预测,从而对相关过程进行调整,可以相当程度地降低生产成本。

2.2不同模型与方法

在颗粒饲料成型质量预测领域的研究进展国内外有关颗粒或材料成型质量的预测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质压块/粒成型、冶金、橡胶等聚合材料成型加工等领域,而针对颗粒饲料的预测研究成果有待进一步发展。由于加工过程、加工材料的相似性,生物质领域中以提高储存能力、燃烧效率为目的所进行的压块、制粒过程与饲料制粒成型有很多的共通之处。在生物质颗粒质量预测方面,段宇等使用以统计学习理论为基础建立的支持向量机模型对生物质压缩成型质量进行了预测。研究针对样本量有限等情况,使用支持向量机模型中的LS-SVM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算法,以等式约束代替标准算法的不等式约束,即将二次规划问题转化为线性方程组求解,降低了计算的复杂性并提高了求解速度。模型以物料含水率、成型压力为预测模型的输入,以成型产品的密度和压缩比为输出,并将遗传算法嵌入到LS-SVM模型中对结构参数进行寻优。选取锯末为原材料进行了实际生产试验获得26组数据,并对模型进行训练和验证结果见表2。各实验组针对两项输出值的相对误差均小于5%[20],而实验值与模型估计值的线性回归分析也可以证明支持向量机模型可以取得较好的模拟效果。国外相关学者则更多使用经典数学建模方法针对成型颗粒的成分、热值等质量指标进行了预测。GILLESPIE.G.D等使用近红外光谱法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在生物质颗粒混合物质量预测领域进行了应用。针对草本、木本等生物质原料,建立了预测水分、碳含量、灰分含量及总热值的模型,其交叉验证的均方根误差分别达到0.73%、2.74%、0.62%及0.4MJ/kg,在以实际值与预测值为横纵坐标的比较图中(如图2)可以发现,所建立的模型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85、0.78、0.82、0.94。预测结果说明近红外光谱结合数学方法具有预测生物质颗粒质量的潜力[21]。针对生物质颗粒质量关键参数如热值(HigherHeatValue)、机械耐久性(MechanicalDurability)的实时预测可以帮助使用者建立更有效率的产能系统。由此GILLESPIE.G.D等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针对热值和机械耐久性的预测系统。研究采用了包括松针、芦苇草、牛毛草等生物质原料生产颗粒,而所建立的多元线性回归预测系统针热值、机械耐久性的预测决定系数分别可以达到0.99和0.94,预测误差则分别为0.08MJ/kg和0.49%,综合不同样品组的真实值与预测值的相关关系及相关评价指标(见图3),可说明这一预测系统的应用是可行并有效的[22]。而针对颗粒饲料成型质量,国内相关学者王红英等利用数学软件MATLAB中的NeuralNetworkToolbox模块建立了基于BP神经网络算法的乳猪料颗粒质量的预测模型。模型以包括粉碎粒度、淀粉糊化度和膨化度的原料特性参数和包括喂料速度、调质温度、制粒机电流等在内的加工过程参数作为输入,而根据乳猪料特性选取颗粒淀粉糊化度和最终产品水分作为考察颗粒质量的指标。模型以SIGMOID函数为响应函数,并以Levenberg-Marquardt算法为网络结构算法进行预测,通过对网络权值wij和阈值α的不断修正,使误差函数E沿负梯度方向下降,网络经过16步运算达到预设的平均方差(MeanSquaredError)精度。随后作者以在某企业实地采集的基于不同乳猪料配方的48组生产数据对网络进行了训练和检验,预测结果如表3,结果显示相对误差绝对值皆低于5%。当使用POSTREG函数对颗粒产品淀粉糊化度、水分的预测值和真实值做回归分析时,可以发现两个指标的预测值和真实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85和0.97603,说明预测值与真实值相关性较好,本研究实现的BP网络能够对其进行准确预测[23]。

3一种基于专家数据库的颗粒饲料质量预测模型

饲料原料是饲料颗粒成型、配方营养价值实现的基础,而不同原料的不同特性对产品最终的颗粒成型特性有着巨大的影响[26-27]。应根据原料的制粒特性,采用相应的制粒条件,才能更好地保证颗粒的成型质量。国内外相关学者从不同饲用原料特性角度出发,经过大量的实地调研与总结提炼,建立了基于实际操作者经验及评价的原料制粒特性专家数据库模型。研究将原材料按不同属性进行分类如谷物、油籽及副产物等,并针对实际应用需要设置并建立了制粒品质系数(PhysicalQualityofPellets/Pressqualityfactor)、制粒能力系数(PelletingCapacityofthePelletPress/Presscapacityfactor)和环模磨损系数(WearoftheDie/Abrasivenessfactor)三项系数,以衡量颗粒饲料制粒成型效果。这一专家数据库对这三项系数采取0~10分打分制。其中,制粒品质系数考量原材料对颗粒成型质量的贡献程度,反映这一原材料成型的难易,评分越高说明其利于生产出优良质量的颗粒;制粒能力系数则主要针对生产过程中制粒机及相关系统的能耗、生产率等指标,数值越高说明这一原材料对制粒生产过程会带来更积极的影响;环模磨损系数则主要评价原材料的使用对环模损耗程度的影响,数值越高说明这一材料的使用对环模的磨损程度越剧烈,则环模在压制该种原料时的使用寿命越短。本文根据这一预测思路,整合总结了国内外各文献资料中有关这一专家数据库内容资料(见表5)。由此,当相关从业者在调整配方选择原材料时,欲预测新配方所制颗粒成型质量和生产过程相关情况,本文资料可以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4结语

颗粒饲料质量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如饲料原料特性、饲料配方以及加工中各参数如粉碎粒度、制粒工艺、冷却温度等。在配方方面考虑到满足动物营养需要的同时提高饲料产品质量和降低饲料成本;在加工工艺方面应结合不同饲料原料特性调整加工过程参数,以便按配方生产出所要求的产品。而颗粒饲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和决定了饲料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并对畜牧业的健康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针对颗粒饲料质量的控制与预测对饲料加工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有效地避免原料的浪费,降低生产成本和保证产品品质的一致性。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饲料行业相关从业者往往以“经验+实际调试”的方法探索配方变化后的加工工艺参数,因而产生颗粒质量不同程度的波动变化,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因此,提出一种切合实际的基于数学方法或结构的预测模型,在实际生产对颗粒饲料质量进行估计,以减少工人摸索工艺参数所花费的时间和企业寻求适宜工艺参数带来的生产成本是非常必要的。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应针对颗粒饲料成型过程、配方成分特性等特点对预测模型进行有指向性的改进。如针对BP算法抗噪声和干扰的适应能力差、鲁棒性差等问题,可以考虑采用遗传算法、小波分析和径向基函数等方法作进一步的研究,对BP算法进行优化;再如对配方和加工参数种类、关系复杂这一问题,可采取主成分分析、建模自变量降维等方法优化输入参数结构,提高模型的工作效率和精度等。总之,随着颗粒饲料应用规模的日益扩大,饲料行业使用者和生产者的投入不断增加,颗粒饲料成型质量问题已经成为焦点。目前针对成型质量的预测模型的建立与应用还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解决,应从颗粒饲料生产过程、配方原料特性本身出发,探究其作用机理和影响规律,不断优化改进预测模型方法和结构,使其可以更好地为饲料行业生产者及用户服务。

饲料加工工艺范文第8篇

关键词 混合均匀度;配合饲料;磷含量法;甲基紫法

中图分类号 S816.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3-0037-02

配合饲料混合均匀度是衡量饲料加工工艺品质好坏的重要指标。配合饲料的质量受很多因素影响,混合均匀度就是比较重要的一个因素。混合均匀度是评价饲料加工质量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饲料质量的好坏取决于饲料配方和加工工艺,而衡量加工工艺是否科学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混合均匀度[1]。混合均匀度是指混合物中各组分均匀分布的程度,即混合物中任意单位容积内所含某种组分的粒子数与其平均含量的接近程度,是评价饲料加工质量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是确定加工混合时间及改进工艺流程的重要依据。混合均匀度不好往往造成同一批料中有的部分营养成分不足,导致动物营养缺乏症;而有的部分营养成分过剩,轻者造成营养浪费,重者可能引起中毒[2-3]。混合均匀度变异系数(CV)是混合均匀度的量化指标。预混料混合均匀度变异系数要求小于7%。影响均匀度的因素很多,除了机器本身外,还有饲料中各种组分的粒度、质量密度及其所占的比例,搅拌时间等。此外,投料顺序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粒度差异较大的物料。

常用的几种饲料混合均匀度的测定方法,有国标(GB/T5918—1997)规定的甲基紫法、沉淀法,还有目前也经常使用的氯离子选择电极法,也有部分厂家采用钙测定法、粗蛋白分析法、原子吸收法等,但是都存在有不同的缺点。

甲基紫法主要是以甲基紫色素作为示踪物,与添加剂一起加入,参与饲料混合生产,然后用比色法测定甲基紫的含量,通过甲基紫的含量差异反映饲料的混合均匀度[4]。此方法的主要缺点:①甲基紫需充分研磨,使其全部通过100目标准筛,需研磨较长时间。②研磨时,甲基紫都能进入研磨者的口、鼻、衣服内,且很难清洗。③配合饲料中若添加苜蓿粉、槐叶粉等含有色素的组分时,则不能用甲基紫法。

沉淀法的主要测定方法:利用比重为1.59以上的四氯化碳100 mL处理10~15 g样品,使饲科中有机物同矿物质等无机物分离,将沉淀物回收、烘干、称重,根据10个样品矿物质等无机物含量差异来反映饲料的混合均匀度[5-7];其缺点主要是沉淀法所需仪器简单,但分析成分损失大,分析结果误差范围广,且一次要耗用四氯化碳1 000 mL,费用昂贵,污染环境,不宜推广。该法所用的分夜漏斗易造成旋塞孔堵塞,操作繁琐,分析周期长。

氯离子主要测定方法:以氯离子选择电极为指示电极,双盐桥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测定时控制pH值为1~3,以消除干扰离子的影响,离子强度用KNO3调节,控制其浓度为0.5 moL/L,搅拌3 min,在离子计上读取mv数。常采用工作曲线法确定氯离子含量,由此反映饲料混合均匀度。该法具有准确度高的特点[8]。缺点是仪器昂贵,测定成本高。

而用磷含量法测定饲料混合均匀度与甲基紫法相比,原理相似,均为比色法,通过样品中磷含量的差异情况来反映饲料的混合均匀度。其优点是不用研磨甲基紫和过滤,直接比色,操作简单、数据稳定可靠,所需仪器和试剂均为实验室常用仪器和试剂[4]。现将此法与甲基紫法的测定结果作比较,以衡量其测定结果的准确度,从而为饲料质检人员选择均匀度测定方法提供依据[9-10]。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试验原料。试验所用为粉状肉大鸡配合饲料,由合肥湘大饲料公司提供。

1.1.2 仪器和试剂。混合机;电子称;分光光度计;滤纸;过滤斗;玻璃棒;烧杯,半自动采样器:长3 m,采样量约100 g;高温炉:可控温度在(550±20)℃;50 mL瓷坩埚;50、100 mL容量瓶;甲基紫;50%酒精溶液;1∶1盐酸溶液;钒钼酸铵显色剂:称取偏钒酸铵1.25 g,加水200 mL加热溶解,冷却后再加入硝酸250 mL,另称取钼酸铵25 g、加水400 mL加热溶解,在冷却条件下,将2种溶液混合,用水定容至l O00 mL容量瓶中,避光保存,若生成沉淀,则不能继续使用;甲基紫:分析纯(Q/YSQN5 1—91),经研磨全部通过150目标准铜丝网筛[4]。

1.2 测定方法

1.2.1 甲基紫示踪剂的添加。试验所用甲基紫均属同一批次产品,并全部为通过150目标准筛细粉,按物料的1/100 000,即每100 kg物料加甲基紫1 g。添加时先将甲基紫示踪剂与250 g左右的载体进行人工预混合,然后于同一时间再在小料添加口加入饲料。

1.2.2 样品采集。每组采取10个样品,其采集点均匀分布在混合机内,每个样品在采样点集中抽取。该10个样品的分布点充分考虑各方位、深度、袋数或料流的代表性,取样时做到保持原料的原有状态,不做任何翻动或混合。每个样品分别以磷含量法和甲基紫法检测其吸光度[11-12]。

1.2.3 甲基紫示踪剂的检测。用干洁200 mL烧杯准确称取样品10 g,准确移入无水乙醇30 mL,边加边充分搅拌。烧杯上盖一平玻璃,放置30 min后,用中速定性滤纸过滤。然后在732型分光光度计590 nm光波下,以10 mm比色皿测定各个样品滤液的吸光度。

饲料加工工艺范文第9篇

高效配合饲料质量的优劣,除与所设计的配方及选用的原料有关外,还与所采用的加工工艺、设备和质量控制管理方法等配制技术密切相关。因此,为保证饲料的质量,提高饲料利用率,增加养殖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必须科学合理地选择先进适用的饲料加工工艺及设备,对饲料质量进行全面管理和评价。各种饲料原料在使用前都应经过粉碎处理,以提高其消化利用效果和便于乌鸡采食,也有利于提高混合均匀度。经粉碎后的原料颗粒大小:雏鸡1.5毫米,育成鸡2.5毫米,成年鸡3~3.5毫米。颗粒大起不到上述的3个作用,颗粒过小呈粉状则会影响乌鸡的采食,而且加料时会因粉尘飞扬而造成饲料浪费及空气污浊。在同一时期内饲料颗粒的大小要保持相对一致,不能出现较大变化以免影响乌鸡的食欲。饲料的混合目前多是使用搅拌机,其要达到的目标就是使各种原料能混合均匀。混合时原料的添加顺序会对混合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一般先加大宗原料,再加经扩充后的添加剂。搅拌时间应以设备使用说明控制,过短或过长均不利于均匀混合。人工搅拌时要用铁锨至少全面翻动4次,否则难以混匀。搅拌不均匀会使乌鸡的营养摄入不均衡,影响其生产和健康。人工搅拌的场所和工具应是专用的,使用前必须经过彻底消毒。

目前我国饲料厂都是通过加入蒸汽来完成调质过程。调质过程包括蒸汽供给调节系统和调质系统。蒸汽供给是由锅炉来完成的。常用的蒸汽锅炉有燃煤锅炉和燃油锅炉两种。燃煤锅炉操作复杂,污染严重,能量损耗大。而燃油锅炉操作简单,能量利用率高,污染小,目前被普遍采用。蒸汽供给量可按产量的5%来确定。锅炉工作压力应当维持在0.55~0.69兆帕。从锅炉出来的蒸汽通过蒸汽管进入调质器。对于反刍动物的制粒工艺相对比较简单,可以不用调质而直接进行颗粒的压制。

环模制粒机制粒工艺制粒机工作时粉料先进入喂料器喂料器内设有控制装置,控制着进入调质器的粉料量和均匀性,其供料量随着制粒机的负荷进行调节,若负荷较小,就加大喂料器转速;若负荷较大,就减少喂料器的转速。喂料器调速范围一般在0~150转/分钟。粉料由喂料器进入调质器,在调质器内粉料与蒸汽相结合。此时通入调质器的蒸汽量要根据粉料的物性、粉料喂入量来确定。同时,在调质器内粉料也可能与油脂、糖蜜等其他添加剂相混合。

平模制粒机制粒工艺制粒机工作时,物料由进料斗进入喂料螺旋喂料螺旋由无级变速器控制其转速来调节喂料量,保证主电机的工作电流在额定负荷下工作。物料经喂料螺旋进入搅拌器,在此加入适当比例的蒸汽充分混合。混合后的物料进入制粒系统,位于压粒系统上部的旋转分料器均匀地把物料撒于压模表面,然后由旋转的压辊将物料压入模孔并从底部压出。经模孔出来的棒状饲料由旋转切刀切成要求的长度,最后通过出料圆盘以切线方向排除机外。用于反刍动物如肉牛、肉羊育肥的颗粒饲料多采用这种工艺,相对而言,工艺简单,便于操作。

总之,对于饲料粉碎工艺来说,经过一段时间的调质后,调质均匀的物料先通过保安磁铁去杂质,然后被均匀地分布在压辊和压模之间,这样物料由供料区进入挤压区,被压辊嵌入模孔连续挤压成型,形成柱状饲料随压模回转,被固定在模外面的切刀切成颗粒状饲料。(本文作者:陆奇玉、郭秀玲 单位:昌黎县畜牧局)

饲料加工工艺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渔业;饲料;污染;防治

在水资源相对短缺的北方,水产养殖户为了节约水源和提高产量,高密度投放鱼种和大量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是北方地区集约化水产养殖的两个显著特点,人工配合饲料是集约化水产养殖的主要营养来源,而人工配合饲料的大量使用又是造成养殖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笔者认为要解决好饲料的污染问题,必须从营养学的角度控制污染源,从而实现绿色养殖的目标。

1合理控制饲料成分的比例

目前一些厂家在配置水产配合饲料时,往往只是片面考虑水产动物对蛋白质的需求量,而忽视了水产动物对能量的需求量,添加大量鱼粉时导致高磷和高氮污染。在设计配方的时候,可以适当提高饲料的能量含量并减少蛋白质含量,从而减轻由高蛋白质营养水平导致氨氮污染程度。

2提高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

水产动物排泄的大量含氮物质主要来自饲料中那些未被消化利用的粗蛋白质和氨基酸。采用理想的蛋白质模式,改善蛋白质中各种氨基酸的平衡状况,可提高蛋白质的生物学利用价值,有效降低饲料粗蛋白质水平,提高饲料中氮的利用率,减少粪便中氮的排泄量。这样既可节省大量的天然蛋白质饲料资源,又可减轻集约化水产养殖对环境的氮污染程度。

3合理使用添加剂

部分添加剂的合理使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饲料的品质和风味,促进水产动物摄食,提高饲料的利用率,从而减轻对水体环境的污染程度。

肽制剂肽是一种高效的生物活性物质,无药物残留,不会产生抗药性。为了降低饲料成本,在配制水产饲料时往往需要添加一定量的植物性原料。使用肽制剂后不仅可以改善饲料的适口性,而且还可以全面促进饲料营养成分的消化和吸收,提高饲料利用率,从而大大减少水产动物排泄物中的有机物、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排出量,减少饲料中未消化物质对水环境的污染。

高效矿物质矿物质是水产动物生命活动和水产养殖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类营养物质,虽然水产动物可以从水环境中吸收一部分矿物质,但仍不能满足生长需要,因此必须在饲料中补充一定量的矿物质。目前我国饲料矿物质添加剂的使用还停留在无机盐阶段,而以无机盐形式添加的矿物质在动物体内利用率极低,容易导致添加量的不断增加,对环境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有机盐形式的矿物质添加剂则可以提高矿物质的生物利用率,减少其在饲料中的添加量,减轻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从而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4改善加工工艺

饲料加工工艺(如粉碎、混合、制粒以及膨化等)可影响水产动物对饲料营养成分的利用率,在生产水产饲料时,应该根据不同品种的生活习性、不同的发育阶段以及不同的生理机能,采用相应的生产工艺,配制适合其摄食和消化的优质饲料。

上一篇:绿色建筑设计范文 下一篇:印刷工艺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