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安全论文范文

时间:2023-09-22 00:06:50

饲料安全论文

饲料安全论文篇1

[摘 要] 饲料安全问题是一个广泛受到关注的问题,本文在对饲料安全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从饲料原料种植到使用全程各环节主体行为与饲料安全之间的矛盾,进而提出了应从加快构筑我国的饲料产业链、加强饲料安全工程体系的建设、引导和帮助农户组建相应的合作经济组织等方面来促进我国饲料安全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 饲料安全 矛盾 饲料产业链

一、饲料安全概述

饲料安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饲料安全既包括数量安全也包括质量安全,狭义的饲料安全则是指饲料质量安全,是指所生产和使用的饲料产品中不含有对动物饲养和生态环境造成直接的或潜在的不良影响的有毒、有害物质或因素,不会危害人体健康或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由于饲料质量安全直接影响食品质量进而影响人类身体健康,所以饲料质量安全更为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所探讨的饲料安全也是指狭义的饲料安全。

饲料安全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世界各国对饲料的安全性都非常重视,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研究,通过立法和监督管理确保饲料的安全。特别是在经历了英国的疯牛病、比利时的“二英”等饲料安全事件后,各个国家政府都加大了对饲料安全法规进行修订和完善的力度,以从更高水平上来保证其国内的饲料安全。如美国政府近年来重点加强了饲料安全方面、企业注册法规的修订和完善,并颁布和实施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欧盟全面修订了其饲料安全法规体系,实施了新的《饲料和食品安全控制的统一规定》,并加大了用于饲料和食品控制的经费力度;加拿大从饲料安全的源头抓起加大了对饲料安全监管的力度。

我国政府也高度重视饲料安全问题,先后颁布和修改了《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并于2001年启动了饲料安全工程。近年来,我国相继设立了部级、部级,以及省市地县级饲料监察、质检部门,形成了比较完善的饲料质量监督体系。尽管如此,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饲料安全问题仍然层出不穷,从上海“瘦肉精”事件到河北、湖北“苏丹红”事件,饲料安全问题始终是饲料产业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二、饲料产销各环节主体行为与饲料安全的矛盾分析

饲料是畜禽养殖业的主要投入物,能否保证饲料安全涉及饲料原料的来源、生产加工、贮存、运输及饲喂等各个环节。因此,本文主要分析从饲料原料种植到饲料使用的全部过程中,各个环节主体在利润最大化目标下的行为与饲料安全之间矛盾。

1.饲料原料来源与饲料安全的矛盾。饲料原料是饲料加工企业的主要投入物,包括植物性饲料原料和动物性饲料原料。由于动物性饲料原料引发了世界上严重的饲料污染问题,各个国家制订了相对严格的制度来规范饲料企业对动物性饲料原料的采购和使用,因此本环节着重讨论植物性饲料原料及其来源。植物性饲料原料主要来源于国内生产和进口两个环节,因此与饲料安全的矛盾也主要产生于这两个方面。首先,从国内饲料原料的生产来看,小规模生产者是我国饲料原料生产的主体,其生产行为远远达不到绿色生产的要求。加之饲料原料价格大幅度上升,为了追求高产稳产,生产者往往加大剂量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制剂,从而造成饲料原料中有害残留超标,进而最终影响饲料安全。此外,迫于耕地减少和人口增加的压力,我国开始在农业生产中广泛采用转基因技术,大部分转基因作物及其副产品如豆粕、棉籽粕和菜籽粕等被广泛用作饲料原料,这些从长期来看造成了饲料安全的不确定性。其次,从饲料原料进口来看,其不安全性则主要来自于转基因作物及其副产品。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进口大豆或大豆粕近2000多万吨,其中相当一部分是转基因产品,这些转基因产品被用于饲料生产,其安全性具有潜在性和未知性。

2.饲料企业行为与饲料安全的矛盾。饲料安全最主要的矛盾在于饲料企业。在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饲料加工企业大都实现了和养殖业、食品加工业的联合,从而也实现了从源头到生产使用全过程对饲料安全的监控。而在我国,饲料加工企业不仅数量多、规模小,而且几乎所有的饲料企业生产的饲料都是商业性饲料,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饲料企业不可避免会采取不利于饲料安全的行为。例如在饲料中添加违禁药物和饲料添加剂或过量添加微量元素,这些有助于提高本企业饲料的销售量和市场占有率,但相应的药物或微量元素残留却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最终产生饲料的安全问题。此外,大多数饲料企业对于饲料和饲料原料的存放管理比较粗放,在一定程度上也容易导致饲料原料变质或饲料霉变,进而产生饲料安全问题。最后,我国饲料行业目前正处于一种无序竞争的状态,这样一方面很容易造成低质量的饲料驱逐高质量的饲料,产生“柠檬市场”现象;另一方面也给我国饲料安全的监管带来一定的困难,大量小型企业的存在不仅加大了饲料安全监督的成本,而且也不利于对饲料安全实行全程监控。正是因为如此,我国的饲料安全问题很难从根本上杜绝。

3.饲料商业流通与饲料安全的矛盾。由于我国饲料企业生产的饲料绝大多数都直接进入了市场,因此饲料流通和贮运也是影响饲料安全的关键环节。在我国,由于饲料企业几乎都没有建立相应的物流配送体系,所以饲料产品的营运基本上都是由个体户、养殖户或经销商等承担。而这些流通环节的经营主体大部分缺乏应有的专业素养,也不了解饲料产品的技术指标和使用规范等知识,加之以盈利为目标,因此往往会隐瞒或夸大饲料产品信息、甚至欺骗或误导养殖户,从而加大了饲料安全的风险。

4.养殖户行为与饲料安全的矛盾。在我国,实行传统的养殖方式、依靠农副产品进行低水平饲养是养殖业的特点之一,而且这种养殖方式还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存在。这种养殖方式虽然有其积极的一面,但也很容易引起饲料安全的矛盾。第一,农户散养在对天然饲料即农副产品进行选择时,往往缺少对于安全因素的考虑,加之目前农业生产总是依赖广施化肥和农药来提高产量,因此农户选用的天然饲料极易成为有毒有害物质的携带者而最终引起饲料安全问题。第二,分散饲养的农户在选购饲料产品时,出于成本和经济的考虑,往往只重视饲料产品价格,而不考虑其质量和安全性,这也使得部分不合格和伪劣饲料产品进入饲料市场参与竞争,造成了不安全的隐患。此外,在我国部分养殖户为了节省成本而采用自配饲料,以及不按规定停药,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饲料不安全的隐患。第三,分散饲养的饲养环境和条件较差,加之农户缺乏相应的疫病防治意识和知识,也容易引起安全性问题的产生。

三、结论与对策建议

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对于从饲料原料种植到饲料投入使用全程的各个环节而言,饲料安全问题具有明显的负的外部效应。由于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仅仅表现为松散的市场交换关系,且各自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从而使得各个环节的主体对饲料安全不重视或不作为,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国饲料安全问题难以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因此,我们认为当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促进我国的饲料安全水平的提高。

1.加快构筑我国的饲料产业链。饲料产业链是以饲料加工企业为核心,由从种植业到养殖业、畜产品加工业、仓储销售业等按一定关系结成的具有价值增值功能的企业共生体,它有助于实现饲料安全问题外部效应的内部化,减少商业流通环节并规范各环节主体的行为。目前,一是要不断加快畜牧业产业化进程,以产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来达到延伸和形成饲料产业链的目的;二是要协调和完善各环节的利益分配机制,促进各个环节的相互合作直至结成紧密的战略联盟;三是要借用新农村建设的契机,通过各种途径将农村广大分散养殖户纳入到整个饲料产业链中来;四是要促进饲料加工企业与科研单位的交流和合作,以为饲料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五是要促进饲料企业间的联合与合并,改变目前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的格局,以进一步规范其市场行为。

2.加强饲料安全工程体系的建设。一是要加快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以使饲料安全工作走上法制化的轨道,如我国应借鉴国际经验尽快出台相应的饲料安全法,并明确我国饲料安全监管的重点环节,特别是要填补相关的空白环节,如对养殖场自配饲料的监管和对药物残留的管理的法规等;二是要建立健全我国饲料安全的质量标准体系,特别是要使我国的标准体系逐步与国际接轨,并形成比较完善的包括不同层次和各个环节的标准体系;三是要建立和完善饲料安全信息体系,将饲料安全检测与信息结合起来,动员社会广大力量特别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使其参与到饲料安全监督和信息传递中来。四是加强对进口环节特别是转基因饲料原料和动物性饲料原料的监控,以便及时消除各种不安全的隐患。

3.引导和帮助农户组建相应的合作经济组织。笔者认为,我国的饲料安全问题之所以复杂,是因为从饲料原料种植到饲料使用的全程中有不少分散生产和经营的农户参与其中,他们往往也是我国饲料安全监管工作的盲点。因此,我们有必要通过组建农户自身的组织来维护他们的利益,同时规范和约束他们的行为。目前,可以借助新农村建设的契机,由政府引导和帮助农户组建相应的合作经济组织,特别是运销合作社,由运销合作社一头帮助农户解决生产资料和技术指导问题,鼓励养殖农户使用安全饲料并对养殖农户的行为进行监管;另一头连接公司和企业,同时对公司和企业的安全生产行为进行监督。

参考文献:

[1]张利痒张喜才:小农散养与饲料安全之间的矛盾分析及政策建议.饲料广角,2006(8)

[2]宋洪远赵长保:我国的饲料安全问题:现状、成因及对策.中国农村经济,2003(11)

[3]杜长乐:我国饲料安全体系的缺陷及完善对策.农村经济,2005(9)

[4]顾宪红:饲料安全的影响因素及解决对策.中国饲料,2004(3)

[5]李瑾秦富丁平:从畜牧生产视角剖析我国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调研世界,2007(3)

饲料安全论文篇2

一、指导思想

以保安全、促发展为总目标,以规范饲料经营,查处在饲料中添加和使用违禁药物和非法添加物为重点,以抓法制、抓监管、抓源头、抓基础为手段,着力强化饲料质量安全日常监管,全面促进饲料行业稳定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

饲料质量安全水平稳定提高,饲料产品监测合格率提高2个百分点;查处使用瘦肉精等违禁药物的行为,杜绝在饲料中非法添加三聚氰胺等有毒有害物质行为;有效防范重大饲料质量安全事件发生。

三、整治重点

(一)重点产品:蛋白原料、自配料和非蛋白氮及其类似物;三聚氰胺、瘦肉精、镇静剂类、苏丹红、孔雀石绿等违禁药物和非法添加物。

(二)重点单位:饲料经营企业和畜禽养殖场(户)。

(三)重点区域:全县经营饲料及饲料原料的单位和个人。重点是:田园镇、柯街镇、卡斯镇、漭水镇、湾甸乡勐统镇。

四、整治任务

(一)严厉查处在饲料原料和产品中添加三聚氰胺等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行为。

(二)严厉打击养殖过程中添加瘦肉精等违禁物品、苏丹红等非法添加物的违法行为。

(三)扩大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的抽检范围,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

(四)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坚决取缔无生产许可证、无产品批准文号、无产品标签的“三无”饲料饲料产品。

五、总体要求

(一)统一组织,落实监管责任

各乡镇畜牧兽医站、县动物卫生监督所,要按县局的统一安排和部署。认真落实方案各项要求,对重点区域及时进行梳理和排查。

(二)细化方案,明确工作进度

各乡镇畜牧兽医站要根据总体方案,制定本辖区的工作方案,细化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明确工作进度和时间安排,做到有安排、有重点活动、有责任追究,确保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落到实处。

(三)加强交流,及时报送信息

各乡镇畜牧兽医站2009年4月开始,每月14日和28日分两次向县局领导小组办公室(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报告工作进展情况。报送材料内容包括整治工作进展情况、存在问题、查处情况和量化指标,及时反映进展和成效。

(四)加强联动,形成整治合力

各级农业(畜牧)饲料管理部门要围绕本方案制定的工作目标和重点,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开展工作。要加强协调,搞好衔接,形成合力,突出成效。

六、工作安排

“保障饲料安全,推进健康养殖——饲料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总体安排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部署启动阶段(4月20日-4月30日)

1.2009年4月,根据省、市业务主管部门的有关要求,制定我县饲料执法年总体实施方案。

2.2009年4月,召开“饲料执法年”活动启动仪式,成立全县“饲料执法年”活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部署总体行动方案。

3.各乡镇畜牧兽医站成立“饲料执法年”活动领导小组,细化整治方案,明确工作责任,要求乡镇畜牧兽医站于2009年5月10日前将活动领导小组名单上报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二)集中整治阶段(5月10日-11月底)

1.开展饲料质量安全监测,查处违法违规行为。2009年全年以蛋白饲料原料和饲料产品中三聚氰胺检查为重点,继续开展饲料质量安全例行检测、饲料中违禁添加物专项监管。对监管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要及时上报、及时查处。

2.对饲料经营企业及养殖场(户)进行重点检查。县领导小组将对重点区域饲料监管工作进行督导,主要检查“饲料执法年”活动的进展及执行情况。对饲料企业和畜禽养殖基地的产品合格证、产品批准文号、产品标签、使用记录、检验合格证等进行重点检查。

3.举办中期总结暨饲料执法培训班,提高执法水平。7月,组织各乡镇畜牧兽医站对前一阶段的工作进行总结,交流经验,查找不足,同时督促各乡镇畜牧兽医站按照工作方案和时间要求完成全年各项任务,并组织对各乡镇畜牧兽医站饲料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执法水平。

4.举办饲料安全宣传月活动。9月,开展以各乡镇畜牧兽医站位主体的宣传月活动。各乡镇畜牧兽医站要充分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的特点和优势,进行主题宣传。一方面通过对曝光的案例进行报道,对掺假售假和添加违禁药物的违法行为形成强大的威慑力;另一方面正面宣传管理部门对饲料安全所做的工作与成绩,向社会公众介绍饲料管理、科研、检测等方面的成果和成效,介绍企业保证饲料质量安全采取的措施,宣传科技成果,彰显监管成效,为饲料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三)总结表彰阶段(12月)

饲料安全论文篇3

从2013年饲料行业市场发展情况来看,饲料行业基本已经进入整合阶段,各方面发展给这个行业带来了不可预想的机遇和挑战。从政策发展来看,《饲料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15年,国内年产50万吨以上的饲料企业集团要由2010年的30家增加至50家,其饲料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例达到50%以上。新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农业部公布《饲料生产企业许可条件》、《混合型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许可条件》等等都对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企业提出了生产能力方面的要求,提高行业门槛,加速整个饲料行业整合。同时,2013年,国内养殖行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据悉生猪、羊、牛等价格正处于新的上升周期,预计价格高点会在2013年末。随着畜牧养殖企业的不断上市,规模化养殖是行业未来趋势,饲料需求量将大幅提升。此外,随着畜牧业迅猛的发展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人均肉类消费量显着增加,相应的饲料产量和质量也发生了变化。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我国配合饲料的产量达8733.4万吨,同比增长19.05%;全国生产混合饲料526.2万吨,同比增长15.83%。在洞悉国内饲料相关行业发展态势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饲料行业发展面对的机遇与挑战,为今后这一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2 饲料行业面对的机遇与挑战

2.1 饲料行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第一,政府及相关政策的发展支持

根据十二五规划的文件精神,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继续执行饲料产品免征增值税等税收扶持政策;加强信贷扶持和金融服务,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资饲料工业,支持饲料生产企业兼并重组和推进产业化经营。把养殖场散料储运设施设备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推广“厂场对接”低成本产销模式。规划还提出,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支持优质饲料原料、新型饲料添加剂生产基地建设,大力推进秸秆养畜。坚持玉米优先满足饲料工业需要,严格控制以玉米为原料的深加工业发展。增加饲料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投入,加大对基层饲料安全监管工作的支持力度。

第二,行业转型将带动行业毛利率提升

当前,我国禽畜养殖业、饲料行业都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养殖行业将更加注重品质和安全,养殖规模正由分散养殖向规模化养殖靠拢。由此,也将带动饲料行业在市场及产品结构方面的转型发展。有分析师提出,饲料行业的转型,将进一步巩固行业内部地位,凸显成本优势,带动整个行业毛利缓慢提升。

2.2 饲料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第一,食品安全问题

农业发展相关行业都与食品安全问题有着重要的直接或者是间接的关系,食品安全也将成为影响饲料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从这几年的苏丹红、瘦肉精、三聚氰胺等等事件来看,由饲料安全而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是不断出现,一旦食品行业出现大面积的安全问题,饲料行业也会朝不保夕。由此,饲料安全问题也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普遍关注。这些安全性事件所带来的危害性社会问题,严重打击着人民消费信念,必须引起饲料行业的高度重视。

第二,产业竞争表现恶质化

从目前饲料行业市场发展来看,众多的饲料企业尤其是中小饲料企业,为了生存不惜一切代价来提升竞争势力。有的甚至采用非常规手段,比如谎报营养含量。有的则大肆网罗营销人员,不少企业营销费用已经达到了总利润的60%,甚至更多。为了弥补这部分损失,很多企业打起了产品质量的注意,以次充好、贵原料尽量少用,甚至使用国家明文规定限用的添加剂。这些问题的出现,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饲料行业的发展,为这一产业进一步的壮大带来的潜在的危机。

第三,发展速度难以匹配贸易壁垒

除了上述因素之外,制约国内饲料行业发展的因素还有两个方面:其一是饲料行业发展速度与饲料加工企业难以匹配。国内养殖规模虽然有所提升,但散养养殖还是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这种发展速度缓慢、集约化低的问题将进一步制约饲料入户率的提升。其二就是国际畜产品贸易壁垒的限制,比如美国对国内虾产品的反倾销制裁、欧洲对禽肉出口的限制等等。这一贸易壁垒的产生,必然制约畜产品的大规模发展,其后对饲料需求的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

3 饲料行业未来发展思考

3.1 关于饲料行业产品质量

质量是饲料行业今后必须要首要关注的问题,尤其是欧盟、捷克、英国、挪威、沙特、日本、美国等对我国制造的贸易壁垒之下,中国饲料行业要想在未来几年国内外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提高产品质量。饲料品质的好坏取决于科学的饲料配方、饲料原料的品质、生产工艺的先进性。好的饲料所含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微量元素等都应是科学的。同时,国内饲料行业生产应该严格按照世界兽医组织(OIE)相关标准来进行,只有这样产品质量才能与世界接轨。

3.2 关于原料成本

统观国内饲料行业发展情况,产业竞争表现恶质化日常明显,不少企业选择非常手段降低原料成本。固然这一措施可短时间内解决燃眉之急,但是长久来看,难以提成整个产业市场竞争力。笔者建议,在未来的饲料生产上我们不能只把注意力集中在传统的玉米、豆粕、鱼粉上,要在有充分科学依据的基础上大胆开发利用非常规饲料原料,以期尽量减少粮食使用比重,大力推广应用青贮饲料和氨化秸杆饲料;扩大高赖氨酸、高油玉米的种植;开发和利用饲用粗粮等等。

3.3 关于产业科技含量

通过13年市场变化,可看出未来饲料产业的行业竞争,将是产品科技较量的端倪。为了提升产业科技含量,第一,国家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企业按照国际市场生产标准来进行生产,切实提升市场竞争力;第二,借助十二五规划精神以及西部大开发机遇,充分开发新饲料来源,降低饲料成本;第三,在饲料添加剂的生产中,要加强生物工程技术的应用,生产出低毒、安全、高效、无药残的绿色饲料添加剂,同时着眼于酶制剂、饲料微生物制剂、中草药制剂、复合酸化剂、寡聚糖类添加剂的生产。

4 结论

总之,从今年行业发展情况来看,国内饲料行业所面临的是“困难与希望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今后国内饲料企业必须要抓住机遇,克服苦难,规范生产,如此才能在国内外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名副其实的饲料强国。

参考文献:

饲料安全论文篇4

关键词:玉米 成分 利用价值

一、绪论

玉米(学名:Zea mays)是禾本科植物玉蜀黍族的种子,原产于墨西哥附近的中美洲,7000年前的印第安人就已经开始种植玉米,原本只是体型较小的草,喜高温,后来经过美洲原住民的栽培培育多代之后才出现较大型的玉米。哥伦布于1492年在古巴发现玉米之后,发现其适合于旱地种植,将玉米种子带回欧洲,之后亚洲也引入了该种作物,我国引入玉米较晚,大致在明朝的时候,玉米第一次在我国进行了培育和种植,根据各省通志和县志的记载,玉米最早是1531年传到我国的广西,距离哥伦布发现美洲不到四十年。到明代末年(1643年为止),它已经传播到河北、山东、河南等十省。

二、生物特征

玉米植株高大,茎强壮,挺直。叶窄而大,边缘波状,于茎的两侧互生。雄花花序穗状顶生。雌花花穗腋生,成熟后成谷穗,具粗大中轴,小穗成纵列后发育成两排籽粒。谷穗外被多层变态叶,称作包皮。籽粒可食。二倍体玉米植株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10对。所以玉米的列数一般为偶数列。

玉米的根为须根系,除胚根外,还从茎节上长出节根:从地下节根长出的称为地下节根,一般为4-7层;从地上茎节长出的节根又称为支持根、气生根,一般2-3层。株高1-4.5米,杆呈圆筒形。全株一般有叶15-22片,叶身宽而长,叶缘常呈破浪形。花为单性,雌雄同株。雄花生于植株的顶端,为圆锥花序;雌花生于植株中部的叶腋内,为肉穗花序。

玉米喜温,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为25~30℃。玉米为短日照作物,日照时数在12小时内,成熟提早。长日照则开花延迟,甚至不能结穗。玉米在砂壤、壤土、粘土上均可生长。玉米适宜的土壤pH为5~8,以6.5~7.0最适。耐盐碱能力差,特别是氯离子对玉米为害大。

三、玉米的利用

就玉米利用而言,大体经历了作为人类口粮、牲畜饲料和工业生产原料的三个阶段,口粮消费占玉米总消费的比重大约在5%左右,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个比例有逐步降低的趋势。玉米是三大粮食品种之一,为解决人类的温饱问题起到很大作用。时至今日,玉米仍然是全世界各国人民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食品:在“玉米的故乡”墨西哥,“国菜”玉米饼的年消耗量达到1200万吨之多,人们无论贫富贵贱都非常喜欢食用;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玉米也被作为补充人体所必需的铁、镁等矿物质的来源为人们广泛食用;在某些贫困国家和地区,玉米依然是人们廉价的果腹之物。

饲料消费是玉米最重要的消费渠道,约占消费总量的70%左右。该项消费可以看作是生活水平和人口数量随时间变化的一个函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初期,恩格尔系数较高,人们对肉、蛋、禽、奶的强劲需求拉动了畜牧业和饲料业的大发展,导致饲用玉米需求大幅度增加,成为玉米增产的主要动力;在生活达到一定水平后,恩格尔系数下降,对肉、蛋、禽、奶等的需求将保持平稳,此时饲用玉米消费将仅与人口数量成正比。

作为工业原料使用也是玉米消费的主要渠道。玉米不仅是“饲料之王”,而且还是粮食作物中用途最广,可开发产品最多,用量最大的工业原料。以玉米为原料生产淀粉,可得到化学成份最佳,成本最低的产品,附加值超过玉米原值几十倍,广泛用于造纸、食品、纺织、医药等行业。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生产的酒精是一种清洁的“绿色”燃料,有可能在21世纪取代传统燃料而被广泛使用。

库存亦是玉米需求的一种形式。出于粮食安全的考虑,各国总要储备一些粮食。世界玉米库存量一般占消费量比重的20%左右。近年来中国玉米库存约600~700万吨。

玉米利用总的情况是在工业发达国家用作饲料的比例大,而在发展中国家用作口粮的比例大。

随着全世界畜牧业的大发展,饲料工业得以迅速发展,全世界饲料用玉米需求呈现增长趋势。在发展中国家表现为工业饲料消耗玉米增加,同时采用传统方式喂饲畜禽的饲料玉米消耗亦在增加。在发达国家和地区表现为大量的玉米原粮食被加工为工业饲料。

从全世界耗用玉米趋势看,近15年来,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其用作饲料的玉米都逐年增加,用作口粮的数量在减少,用作工业原料和食品加工的玉米在增加。以中国为例:上世纪90年代前期,饲料工业和畜牧业迅速发展,1993年,饲用玉米消费量达到6200万吨,占玉米总消费量的67%,1995年该项指标迅速达到77%,玉米总消费增量几乎全部由饲用玉米消费增量体现。

上世纪80年代全世界用作工业饲料的玉米2.64亿吨,用作口粮的玉米0.66亿吨,用作工业原料的玉米0.44亿吨。进入90年代,上述三个指标分别为3.52亿吨、0.59亿吨、0.56亿吨。

1996年美国生产工业饲料耗用玉米12700万吨,占玉米总产量的53%。欧洲地区消费饲料玉米6600万吨,中国生产工业饲料耗用玉米3498万吨,日本消费玉米1662万吨,巴西生产饲料耗用玉米1520万吨,法国饲料用玉米1326万吨,韩国饲料用玉米852万吨。

美国的玉米产量占全世界总产量的40%。纵观几十年来美国的玉米市场消费趋势可见,50年代美国的玉米产品用作饲料的占85.7%,工业原料、食品占8.08%,出口占5.17%;60年代饲料用玉米占81.76%,工业原料、食品占8.23%,出口占12.38%;70年代饲料占66.02%,工业原料、食品占8.77%,出口占25.21%;80年代至90年代初,用作饲料的玉米占59.36%(12237万吨),用作工业原料、食品占11.65%(2401万吨),出口占 28.63%(5902万吨)。由此可见,在美国虽然用作饲料的玉米比例在下降,但饲料仍是消耗玉米最多的产业,出口量增加迅速,用作工业原料和食品加工的玉米消费量较为稳定。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畜牧业的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玉米工业的发展,玉米已成为粮食、饲料、工业原料和出口商品的多用途作物。

中国的玉米消费是80年代口粮比例占38%,消费玉米2588万吨,饲料用玉米占48%(工业饲料和传统饲料),消耗玉米3269万吨,出口占11%,出口玉米749万吨,工业原料和食品加工占3%,耗用玉米205万吨左右。

进入上世纪90年代,人们直接消费的玉米比重在下降。全国口粮消费玉米大约占玉米总产量的19%,消费玉米量约为1870万吨;玉米作为饲料消费在中国有两种情况。一是加工生产成配合饲料。中国近年配合饲料产量约4800万吨,按60%比率折算,年消耗玉米2880万吨。二是传统的把玉米直接用于饲料的消费。在农村中,主要是把玉米直接作饲料喂饲大牲畜、猪和家禽。

近10年来,中国玉米消费趋势是用于生产配合饲料的玉米数量猛增,用于口粮的玉米逐年减少,用作工业原料和食品加工的玉米增长缓慢,从玉米出口国变为玉米进口国家。

四、结语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玉米的利用范围也会越来越大,因此对玉米的研究也会越来越多,为了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对玉米的效用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更加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

[2]郭庆海 中国玉米主产区的演变与发展[J].玉米科学,2010。

饲料安全论文篇5

关键词: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措施

1认真开展奶业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工作

2016年的《中国奶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报告》称:我国奶产品质量正处于历史最好水平。即便如此,我们也应当居安思危,认真做好奶业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宣传工作。近年来,无论是奶牛养殖场还是生鲜乳收购站,其现代化、机械化程度都得到显著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生鲜乳制品的安全和卫生。但我们也应看到,仍然有部分奶农和奶业工作者对相关的工作规范、卫生条件不够熟悉,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不文明、不安全的问题,影响生鲜乳的质量安全。因此,有必要通过开展《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件》、《奶业整顿与振兴规划纲要》等相关法律法规的普及活动,让每一位奶农和奶业工作中提高对生鲜乳质量安全的重视,并明确触犯法律法规所承担的严重后果,进而以实际行动保证生鲜乳质量。

2落实监管责任,定期进行抽检

通过明确各个部门的责任,并且全面落实责任追究机制,可以形成一种约束力,督促有关部门、有关人员切实履行相关的职责。例如,要求奶牛养殖场的负责人、奶站负责人以及生鲜乳运输车的司机,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生鲜乳质量安全责任状。这样一来,各个人员各司其职,整个环节都能够得到有效的监管。即便是生鲜乳出现了质量问题,也能够追根溯源,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上述措施能够以外部约束力的形式,提高相关人员的责任意识,接下来还要借助于内部手段,做好生鲜乳质量的监督工作。第一是要对各个生鲜乳收购站进行检查,包括必备的基础设施是否完善、卫生条件是否达标、检测手段是否齐全等,通过严密的检查,查找出生鲜乳收购站所存在的安全漏洞,从而通过整顿,进一步优化生鲜乳的生产流程。第二是要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依法取缔无证经营的奶站、奶牛养殖场,对于存在恶意掺加、不正当竞争的奶站、奶牛养殖场,要给予严厉打击,并责令其定期整改。第三是要不定期的对各个奶站、生鲜乳运输车辆以及广大的奶牛养殖场,进行随机抽样监测,确保获取真实的信息资料,使各方都形成较强的质量监管意识,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

3加强疫病防控和饲料监管

奶牛养殖过程中,如果没有定期进行检疫,很容易增加奶牛患病的风险。因此,应当定期做好奶牛的防疫和抗体水平监测工作。尤其是在集中连片养殖的现代化奶牛场,更应当加强疫病防控工作的重视,以避免疫病在奶牛养殖场内蔓延传播,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奶牛养殖场的管理人员要配合好地方兽医站做好定期防疫工作,杜绝流行性疾病的发生。饲料也是影响奶牛产奶量和产奶质量的重要因素,开展奶牛饲料的质量监督也是十分必要的工作之一。一是饲料经营店、养殖户要做好饲料的防鼠、防霉工作。二是开展饲料兽药质量安全“全覆盖”监测行动。要以蛋白饲料原料和饲料产品中三聚氰胺和霉变饲料的监管检测为重点,开展饲料质量安全“全覆盖”监测、饲料中违禁添加物专项监测和反刍动物饲料中牛羊源性成分例行监测,对于检测出违规成分的饲料要一律禁用,并对饲料销售商家采取惩处措施。对饲料兽药生产和经营企业进行重点监督检查。

饲料安全论文篇6

论文关键词:安全养兔常备五草药

 

金银花主治家兔流行性感冒、口腔炎、肺炎、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母兔在怀孕期和哺乳期,经常用金银花藤叶做饲料,不但可消除母兔本身的隐性疾病,还能使药物通过乳汁的传递,进入仔兔体内,达到预防和治疗仔兔疾病的目的。

幼兔在断奶、饲料变换等应激条件下,用金银花或藤粉做添加剂,可防止腹泻和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平时可用鲜枝、叶、花喂兔,干品粉碎后可按20%的比例用药,连用3~5天。

二、大青叶、板蓝根

以叶入药称大青叶,以根入药称板蓝根,具有清瘟解毒、抗菌消炎、凉血等功效。主治家兔口腔炎、肺炎、肠炎、败血症等疾病。治疗可用干品煎水内服,连用3~5天,也可用鲜草直接喂兔。此外,该药对繁殖母兔有明显的催情、促乳和复膘作用。将大青叶、板蓝根晒干粉碎,按2%的比例掺入饲料中,能有效地预防兔瘟、巴氏杆菌等烈性传染病。

三、车前草

前草又名车车子、车轮菜。有利尿、止泻、明目、祛痰功效,用于防治呼吸道、肠道疾病和球虫病感染。可采鲜草直接喂兔,或用8%的干品加工成颗粒饲料。

四、马齿苋

马齿苋又名马齿菜、长命菜。有清热解毒、散血、驱虫、止血、止痢等功效。可治疗家兔的急慢性痢疾,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有显著的抗菌作用,既可鲜喂,也可将干粉拌入饲料中饲喂,其拌入量可占饲料总量的8%。马齿苋是家兔喜食的青料,梅雨季和饲喂能防治兔腹泻病和球虫病。

五、石榴皮

石榴皮具有涩肠止泻、收敛止血、驱杀肠型球虫等作用。用石榴皮与其他中草药配合,可以治疗家兔以下常见疾病:

1、治疗粪稀性消化不良:石榴皮10克农业论文,煎水后趁热加入高粱面50克,木炭末3克,调成稀糊,给兔1次饲喂,每日1次,3日为1个疗程。

2、治兔拉稀:石榴皮8克,生姜5克,大枣树皮10克,大蒜5克,共研捣烂,加热米汤100毫升冲调,给患兔灌服。

3、治兔肠型球虫病:石榴皮2克,槟榔1克,乌梅2个,共研为末,掺入饲料中拌匀,大兔1次饲喂,幼兔酌减,每日1次,连用3~4天。

4、治兔痢疾:石榴皮适量,炒焦后研成粉末,每次取2~3克,混入饲料中饲喂。

5、治母兔子宫脱出:石榴皮、地肤子各25克,白矾20克,花椒5克,煎汤熏洗脱出的子宫,每日1~3次。

 

饲料安全论文篇7

这次全省饲料工作会议,是省畜牧办主管饲料工作十年以来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全国饲料工作会议和全国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十年来饲料工作的成绩和经验,表彰全省饲料工作和秸秆青贮养畜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分析当前饲料业面临的形势,明确“十一五”饲料业发展的思路和目标任务,部署明年和今后饲料业发展的重点工作,加快推进我省由饲料大省向饲料强省转变。下面,我讲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十年来是饲料业发展最快最好时期

近十年来,是我省畜牧业经受历练、快速成长壮大的时期,也是我省饲料产业发展最快最好的历史时期。尤其是近几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农业部等国家有关部委的支持下,我省各级畜牧饲料管理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大力推进饲料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全面落实各项优惠政策,使我省饲料业经受住了加入世贸组织的考验,抵御住了非典和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情以及原料供求波动的冲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一)饲料生产快速发展。继2004年我省工业饲料产量突破1000万吨大关后,预计今年总产量可达1150万吨,比去年略增,比1996年增长670万吨,增长139.6%,其中配合饲料产量800万吨,比1996年增长74.3%,浓缩饲料300万吨,比1996年增长19倍,预混合饲料50万吨,比1996年增长7倍。十年来,饲料产量年均递增9.1%,总产量约占全国的11%左右。预计2006年饲料工业总产值300亿元,占全国的11.5%。现有饲料企业1678家,年双班生产能力2340万吨,比1996年增长185.4%。

(二)产品质量稳定提高。我省饲料产品的质量一直比较稳定,在省内外享有比较好的声誉,这也是我省饲料业稳定健康发展的基础。近几年部、省级抽检结果以及免税检验、报批检验等综合分析显示,我省饲料产品平均合格率连续几年都在95%以上,比“九五”初期提高10个百分点;饲料产品质量投诉率逐年减少,目前已经在1%以下;饲料中“瘦肉精”检出率始终为零。近年来饲料企业品牌意识逐步增强,品牌优势进一步显现出来。今年饲料产品首次进入中国名牌产品评价目录范围,在全国评出的15个饲料名牌产品中,我省的六和集团有限公司、诸城外贸有限责任公司和诸城兴贸玉米开发有限公司三家公司的禽饲料榜上有名。另外,潍坊中基获得国家免检产品称号,有5家企业获得名牌产品,10家企业获得省著名商标。这些获得产品品牌荣誉称号的企业,饲料产销量和效益都很好。

(三)产品结构日趋合理。初步统计,全省饲料产品已形成十几个系列、500多个品种,其中,高附加值的添加剂预混料和浓缩饲料产品发展较快,比例提高。2005年添加剂预混料和浓缩饲料占饲料产品的比重为29.8%,2006年达到30.4%,比1996年上升26个百分点。配合饲料中,猪料、蛋禽料所占比重由1996年的26%、34%,分别下降到目前的18.8%、14.7%,肉禽料上升25.3个百分点,水产、牛、羊、毛皮动物等其他饲料比重不断上升。高档乳猪料、仔猪料,以及特种动物饲料、宠物饲料等发展较快,填补了原来的空白。饲料产品结构的变化,一方面适应了养殖业产品结构调整的需要,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养殖业的结构优化。

(四)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科技创新成为我省饲料发展的强大推动力。近几年,我省开发研制并经农业部批准的赖氨酸硫酸盐、低聚木糖、壳聚糖、共轭亚油酸等7个新饲料添加剂产品(全国共批准37个)相继投入市场;饲料酶制剂、微生物添加剂、微量元素络合物等高新技术产品生产企业和产量逐年增加;氨基酸、氯化胆碱、甜菜碱、维生素K3、叶酸等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年出口创汇2.5亿美元。我省寿光金玉米、希杰、邹平西王集团、正大菱花和德固赛凯赛等5家企业赖氨酸项目相继投产,年生产能力达到18万吨。明年,恩贝集团、鄄城菱花味精有限责任公司两万吨苏氨酸项目有望投产。我省已经成为全国氨基酸生产的重要基地。“十五”期间,我省配合饲料转化率平均提升0.2个百分点,比“九五”时期提高0.5个百分点。饲料科技含量的增加,促进了养殖业的技术进步,大大缩短了畜禽出栏时间,效益明显提高。

(五)企业规模效益增强。以希望集团与六和集团的合作为标志,为数不少的大中型饲料企业正通过各种方式寻求合作、协作,企业整合重组比较活跃。亚太中慧、环山、中基、临沂富达等企业,通过租赁、合作和新建,逐步向集团化方向发展。一大批企业通过技术改造,规模得到扩张,生产能力大大增强。目前全省万吨以上饲料企业326个,比1996年增加217个,排名前10位的饲料企业生产的饲料占全省总产量的40%以上。随着规模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不断增强。

(六)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达到新水平。一是优质牧草和饲料作物的种植面积加大。2006年全省种植牧草饲料作物570多万亩,其中饲料玉米280万亩,均比2000年翻了一番。二是农作物秸秆科学利用率提高。在国家秸秆养畜示范项目的辐射带动下,我省秸秆利用迅速发展。今年青贮、氨化秸秆近3000万吨,占作物秸秆总量的25%,其中,秸秆养畜示范县青贮氨化秸秆1785万吨,占全省的59.5%。三是饲料蛋白资源开发利用步伐加快。几年来,围绕增加蛋白饲料的供应,大力开发非常规性饲料蛋白资源,如脱毒棉仁蛋白、糟渣饲料、生物蛋白饲料、水解角蛋白、昆虫蛋白、蚯蚓蛋白等在饲料中的广泛应用,降低了成本,缓解了蛋白资源不足的矛盾。

二、饲料管理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自1997年初省畜牧局接管饲料管理职能以来,各级畜牧部门在人员少、任务重、挑战多的情况下,积极落实政策,健全机构,紧紧围绕建立高效安全的饲料生产体系、规范严格的饲料安全监管体系,在提升行业整体素质、依法行政、加强监管、规范生产经营秩序、创造公平竞争环境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理顺管理体制,完善规章制度。一是各级逐步建立健全了饲料管理机构。根据条例和我省实际,确定了省、市、县三级饲料管理部门的管理权限,做到每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并对生产、经营企业进行规范和整顿。二是从建章立制入手,为饲料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根据条例,结合我省实际,修改了《省饲料工业管理暂行办法》,后又制定了《省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办法》(即将出台),制定了《省饲料生产企业审查登记管理暂行办法》、《省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经营企业审查登记管理暂行办法》;先后下发了《加强企业审查登记的规定》、《加强饲料企业年度备案的规定》、《加强饲料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通知》、《省饲料及畜产品中“瘦肉精”等违禁药品事件应急预案》等文件规定;制定了《省核换发生产许可证工作程序》、《饲料企业生产条件审查程序》、《动物源性饲料企业安全卫生合格证审查程序》、《行政审批事项受理登记制度》、《证书发放登记制度》、《会议集体审批制度》等工作程序,为搞好饲料监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行业宣传,落实产业政策。一是加强了饲料法规的宣传贯彻力度。仅“十五”期间,即印发法规文件汇编13000册,宣传资料75000份;举办培训班9期,培训执法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2200多人次;二是在畜牧网、齐鲁牧业报上设立饲料专版,定期在农村大众报、科技报饲料公告和信息,编辑出版了省畜牧兽医公报饲料专版等,形成浓厚的宣传氛围。三是先后五次组织企业参加全国饲料工业交易展示会、科技先进表彰会,百强企业命名会等,全面展示我省饲料工业的形象和面貌。四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农业部有关饲料业发展和安全监管政策,把饲料产品免征增值税的政策落实到每一个生产企业,把秸秆饲料转化技术推广到每一个示范县。

(三)严格企业管理,规范生产经营。一是依照法律、规章和我办有关制度规定的工作程序,严格企业生产条件审核把关。共审核添加剂和预混料企业890个,核发饲料审查登记证2400个,审核发放动物源性饲料产品生产企业安全卫生合格证134个。二是严格实行就业准入制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饲料行业特有工种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我们要求每个企业至少有两名化验员、一名维修工,有中央控制室的还要有一名中控工,并加强了培训力度。自国家实施饲料行业就业准入以来,共鉴定和培训饲料化验员、中控工、维修工32批3740名,有3446人持证上岗。三是严格生产许可证年度备案制度。要求获证企业认真填写年度备案报表,随时掌握获证企业的情况,加强事后监管。进一步调整饲料添加剂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产品批准文号的管理,使之更加科学、合理、规范。四是大力推进饲料企业管理体系认证和过程管理,促进了标准化生产和安全监管。目前,全省通过ISO9000系列认证和HACCP认证的企业40多家。

(四)强化饲料监管,保障质量安全。十年来,特别是2000年来,各级饲料管理部门不断加强对饲料生产和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对各类饲料企业和饲料产品进行检查和抽检,确保质量安全。一是落实农业部等五部委关于农资打假工作部署,连续四年组织开展了饲料执法大检查活动,今年又开展了春季、秋季执法大检查和部分产品专项检查以及“瘦肉精”、“苏丹红”等专项抽检。二是省办每年下达《全省饲料质量安全监测计划》,2000年以来共下达饲料监督抽查任务3627批。围绕饲料生产、经营和使用等环节,重点查处假冒伪劣产品和非法经营、使用“瘦肉精”等违禁药品的行为以及无生产许可证、无产品批准文号、无产品质量标准和无质量合格证的“四无”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产品。三是公开通报检查结果。近两年,对检查不合格的产品和企业,在农村大众报、科技报、齐鲁牧业报、畜牧信息网等有关媒体上曝光,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四是开展饲料及畜产品中“瘦肉精”等违禁药品专项整治行动。从2005年开始,省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专门用于“瘦肉精”等违禁药品的监测抽查。几年来共抽检饲料/水/尿/猪肝样品2424批次,对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五是开展牛羊饲料中牛羊源性成分检测。自2004年开始,两年来共抽取牛羊饲料和动物源性产品514批,牛羊源性成分检出率为0.2%。

(五)完善检测体系,提高监测水平。初步形成了以省饲料监察所为重点,市和部分县饲料检测机构为补充的饲料质量安全监测体系。省饲料监察所现有实验室面积2000m2,近几年,完善更新了红外分析仪、气—质联用仪、液—质联用仪、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等仪器设备100余台套,拥有博士1人、硕士6人、农业推广研究员4人、高级畜牧兽医师12人,具备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产品感官指标、加工指标、主要成分及营养指标、卫生指标、药物残留、禁用药物以及动物源DNA等质量与安全检测能力。各市的饲料监察站(所),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分别配备技术人员和仪器设备,均能开展常规指标的监测。目前已有6个市的饲料检测中心通过了计量认证,配备有大型仪器设备,具有较强的检测能力。

(六)大力开发牧草秸秆资源,提高转化效率。一是在黄河三角洲地区,大力开发草地资源,推行草地有偿承包责任制,实施草地保护和优质牧草种植计划,加快牧草和饲料作物良种繁育,实施种草养畜工程。二是结合实施国家秸秆养畜项目,围绕高速公路沿线、沿黄地区、大中城市郊区和胶东城市群实施饲料作物种植和秸秆养畜工程,推行“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种植模式。三是在牛羊生产重点区域,推广秸秆青贮、微贮、生物处理和氨化技术,促进秸秆的合理利用。近年来,秸秆养畜主要推行了这样几种模式:秸秆养畜—粪便还田;秸秆养畜—畜禽粪便生产沼气再利用,如佳宝乳业的沼气发电;秸秆养畜—畜粪养殖,如希森集团利用牛粪养殖蚯蚓,作为中药和蛋白饲料出口日本,都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我省饲料业虽然有了较快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饲料企业个数虽然很多,但名牌企业少、大型骨干龙头企业少,抗风险能力差。二是一般产品多,名牌产品少。三是地区发展不平衡,东部趋于饱和,西部地区发展缓慢。三是饲料的科技创新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在资源利用、新技术的推广、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四是饲料安全隐患依然存在。尽管我省的饲料产品质量状况总体较好,但饲料产品安全卫生状况仍不容乐观,如添加违禁药品的现象仍未根除,违规使用药物饲料添加剂的情况仍然存在,个别饲料产品存在严重质量问题,动物源性饲料产品监管难度仍然很大。五是饲料监管方面,有的存在地方保护主义,有的工作不到位。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逐步加以解决。

三、饲料业面临的新形势

今年是“十一五”时期的开局之年,对畜牧业、饲料业来说也是很不平凡的一年。由于受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情以及畜产品市场波动的影响,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到今年6月份,畜产品市场萎缩,价格持续低迷,导致禽类和生猪等主要畜禽养殖效益大幅度下降,存栏数量骤减,畜牧生产受到严重挫折,进而极大地影响了饲料业的发展。客观分析饲料业发展面临的形势,正确把握市场脉搏,是我省饲料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饲料产品的需求空间继续增大。一是随着畜牧和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将大大拉动饲料工业的发展。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展,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必将大大提高,对畜禽、水产品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二是当前我省畜牧业发展正处在关键的转型期,今后5-10年,畜牧业发展必将更高程度的转向规模化和标准化饲养,因此工业饲料占饲料总量的比例必将增加,同时也必将对饲料的品种、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三是随着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我省畜禽产品的竞争力会不断提高,扩大出口,扩大省外、国外销售,必将拉动畜牧养殖业和饲料业的发展。根据目前全省肉、蛋、奶类和养殖水产品产量测算,社会饲料总需求量为3000多万吨,而目前工业化生产的配合饲料只有800万吨,仅占社会饲料总需求量的27%左右,其余为自配饲料或农家饲料。因此,今后5-10年,无论是量的满足,还是质的需要,都给饲料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饲料企业单厂规模逐步扩大。一方面激烈的市场竞争,将有利于大企业的发展。目前,我省平均每个企业年产饲料只有0.6万吨,这与发达国家每厂10万吨以上、广东每厂2万吨以上的规模相比,差异很大。由于饲料行业已经进入微利时代,经营管理费用相对增加,要想获取利润单靠提高饲料价格已不可能,必须提高产量,扩大规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饲料行业的低利润率必然导致小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逐渐被边缘化并最终淘汰出局,这是饲料业发展的大趋势。另一方面,国家政策将限制小企业进入。农业部颁布了《饲料生产企业审查办法》,明年5月1日实施后,对企业人员素质、厂房设备、环境工艺、质量管理等都提出了明确具体要求,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小饲料企业将受到严格限制。大企业占有人财物各方面的优势,扩张速度将加快。

(三)饲料资源比较丰富。首先是我省粮食作物产量大。近几年我省的粮食产量每年都在4000万吨左右,其中玉米为1400-1600万吨,70%以上用作饲料。大豆的产量为70-100万吨左右,鱼粉产量为15-20万吨。除豆粕缺口较大以外,我省资源优势比较明显。其次,我省粮食等农副产品加工能力大,给饲料业提供了大量可利用的槽渣、下脚料。三是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三元种植模式推广力度的加大,可为饲料业提供更多优质的原料。四是随着技术进步和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作物秸秆、牧草等一些非常规饲料资源将不断得以开发,可为饲料工业的发展提供大量潜在的原料。

(四)国内外竞争加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五年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异常活跃,饲料产品的进出口也变的更为方便。另外,近几年国外企业到我省来办厂的逐年增加,国际竞争已经成为国内企业必须面临的问题。同样,我省的一些产品也具有了国际竞争力,如我省的赖氨酸、氯化胆碱、维生素K3、叶酸、磷酸氢钙、大蒜素等添加剂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定的优势,出口量逐年增加,将来还会有更多的产品出口到国外。还有一些企业也具备了到海外办厂的经验和实力。这些充分说明,今后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区分越来越不明显,这对饲料业的发展既是空前的机遇,也是巨大的挑战。

四、明确任务,努力做好今后的各项工作

饲料业作为现代养殖业的基础支撑和战略保障,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方面,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增加农产品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饲料业已经到了整合提升期,今后必须努力做到又好又快发展和确保质量安全。今年7月份,农业部在我省济南召开了全国饲料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提出,新时期我国饲料业要立足自主创新,推进增长方式转变,加快现代饲料业建设步伐,通过实施“大原料、大安全、大企业、大市场”战略,把我国由饲料大国建设成为饲料业强国。这既是吹响了向饲料强国进军的号角,也为我们指明了努力方向。

今后我省饲料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四大战略”,积极培植名牌企业和大型龙头企业,带动全省饲料企业升级,推进我省饲料业实现从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大力开发非常规饲料资源和牧草秸秆饲料资源,加快推进三元种植模式,积极推进从资源消耗型向资源节约型的转变;调整饲料产品结构,提高科技含量,重点发展附加值高、出口能力强的饲料添加剂工业,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完善监测体系和信息网络建设,强化饲料安全监管,保障动物源性食品安全。要坚持走依靠科技创新、体制创新为基本特征的新型工业化的路子,加快实现由饲料大省向饲料强省转变,为建设畜牧强省做出更大贡献。

“十一五”时期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10年,力争饲料年双班生产能力达到3000万吨,实际产量达到1700万吨,年平均增长8%,其中配合饲料产量达到1100万吨,浓缩饲料达到450万吨,添加剂预混合饲料达到150万吨;饲料产品总体合格率达到97%以上。初步建立优质、高效、安全、配套的饲料生产体系和监管体系,确保饲料产品供求平衡和质量安全。

第一,坚持又好又快、持续协调发展。一是提高饲料业的综合生产能力。科学利用和开发各类饲料资源,加强精细化管理,千方百计降成本和费用,实现产量和效益同步增长。二是优化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要抓住当前畜牧水产养殖业转变增长方式的有利时机,加快结构调整步伐。饲料产业布局要适应畜牧规模养殖区域布局,产品结构要适应畜牧水产养殖业的不同生产方式。要继续大力发展配合饲料生产,特别要大力发展特色饲料和附加值高的饲料,如良种畜禽专用饲料等,饲料产品要逐步实现专业化、系列化、标准化、特色化。要大力发展饲料添加剂,特别是维生素、微生态制剂、酶制剂、酸化剂、螯合盐类、寡糖、植物提取物等产品。三是创新经营方式,拓宽市场领域。在经营模式上,要采取更加灵活的经营方式,巩固集约化规模饲养饲料市场,重视开拓农村分散饲养的饲料市场,扩大最终用户,拓宽市场领域,提高市场占有率。各地不得搞地方保护主义,搞市场封锁,要促进饲料产品、原料、资金和技术的合理流动。四是不断提升饲料的质量安全水平,紧抓质量安全不放松。

第二,加强自主创新,提高行业科技含量。要充分调动科研单位和饲料企业的力量,以企业自主创新为主体,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强饲料技术研究、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新技术利用以及推广工作;加强饲料营养和消化吸收机理的研究,针对不同畜禽品种、不同生长阶段的特点,开发适销对路的饲料产品;要加快应用生物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精细化工等高新技术,加速研制安全、高效、低残留、无污染、低成本的饲料添加剂,要特别注意抗生素替代品的研究开发。鼓励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与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加快现有科技成果的推广和转化,尽快提高行业的科技含量,增强产品的竞争力。

第三,实施人才和名牌战略,提升行业素质。要努力塑造名牌,多出精品,打造品牌效应。未来的饲料市场,无论是规模经营,还是分散经营,更加注重品牌效应。在继续支持、鼓励大中企业发展的基础上,积极引导企业的兼并重组和联合,形成一批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培育和扶持更多的龙头企业,发挥其带动作用。实施产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降低市场风险和交易成本,发挥整体优势。饲料企业不单纯抓生产,而是饲料原料、生产、市场、资金、技术服务一起运作,也就是运作品牌,确立互利共赢的观念,与相关联的企业、养殖户实现多种形式的、由低级到高级的联合。在培育和扶持大企业方面,各级饲料管理部门要给予大力支持,提供方便。要坚持以人为本,创新机制,发挥每一位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一是利用协会等加强教育培训和技术交流,完善行业协调和服务工作。二是加快人才队伍建设,特别要注重观念的更新与转变,提高管理和技术人员的素质。三是继续大力开展饲料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与培训工作,实施就业准入制度,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第四,加强饲料监管,维护食品质量安全。当前,国内一些地方瘦肉精等违禁药品出现反弹,“苏丹红”、“孔雀石绿”等事件的曝光,食品安全问题又为我们敲响警钟。继续落实农业部的饲料质量安全例行监测计划、反刍动物饲料中牛羊源性成分例行监测计划和瘦肉精等违禁药品专项整治行动。继续争取省财政支持,开展各种专项检查和某一地域的全面检查,重点对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产品的主含量指标、卫生指标、违禁药品、限量药物等进行监测,对不合格的企业和产品在有关媒体上公开曝光,并依据法律法规严肃处理。各地特别是已经经过计量认证的监测机构,要争取财政支持,完善监测手段,开展打假和力所能及的监测工作。要始终把饲料质量安全放在首位,常抓不懈,保持对瘦肉精等违禁药品整治的高压态势。要把监督的重点放在中小企业和一些质量问题较多的几类产品上。要研究治本之策,探索长效机制,坚决把瘦肉精等违禁药品反弹的势头打下去,切实加强饲料监管,维护饲料安全。

第五,完善行政审批,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农业部已开始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着力推进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在饲料添加剂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生产许可、新产品审批中,对于基本条件的审核更加严格和规范。最近,农业部又了《饲料生产企业审查办法》,明年5月1日实施,在实施之前设立的饲料企业要求一年之内办理审查合格证。该办法严密细致,可操作性强。随后农业部还会陆续出台一些配套的细则,省畜牧办也正在研究具体的换证办法和考核程序。总的指导思想是,适当提高饲料企业准入门槛,提升企业档次,严格标准审核。该项工作任务量比较大,各级饲料管理部门要做好充分准备。要通过积极作好这项工作,进一步推动全省饲料行业素质的提高,树立饲料大省的良好形象。要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严格规范饲料行政执法行为,严厉打击“吃、拿、卡、要”等各种违法违纪行为,做到依法行政。

第六,继续加大优质牧草和秸秆饲料开发力度。大力发展种草养畜和秸秆青贮氨化,推行规模饲养,提高饲养和加工效益。“十一五”期间,重点抓好济南、青岛、潍坊等大中城市郊区,济青、京福(段)等高速公路两侧,胶东半岛、黄河三角洲地区的秸秆青贮和牧草饲料作物种植。在品种方面,下大力气推广种植饲料专用玉米、饲料小麦和优质牧草,推广区域化种植模式。到2010年,重点地区要基本实现“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种植结构,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形象方面为全省起到榜样和带头作用。在牧草和秸秆应用方面,要重点推广种草养畜结合和专业性草业公司相结合的模式。在秸秆青贮方面,广开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广泛发动社会力量,推广一批已经成功的运作方式和运作模式,例如大王专业青贮队、黄河口养殖合作社联合青贮,山角峪镇贾正伟商业青贮公司等等,以此带动我省秸秆青贮工作广泛开展。与有关科研单位和部门沟通,加快快速适用的秸秆青贮机械的研究速度,满足生产需要。积极争取财政资金,协调企业、社会等各种资源,为企业做好各项服务工作,保证青贮工作及时、顺利开展。

第七,强化宣传和信息工作,营造饲料业发展的良好环境。随着省畜牧协会饲料分会的成立,要充分发挥其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强饲料宣传、培训工作。进一步完善饲料行业信息网站,通过新闻媒体、组织参加展览会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饲料业发展的成绩、经验和措施,广泛深入宣传饲料管理法规、政策,宣传饲料安全知识和饲料安全监管的重要意义,介绍畜禽产品营养知识,正确引导和促进畜禽产品消费。要发挥新闻宣传的舆论监督作用,对违规企业和坑农害农事件予以曝光,打假扶优。各市要加强饲料统计工作,发挥统计信息在行业管理中的作用。做好饲料统计工作,对于搞好行业规划、加强宏观管理、正确分析形势、科学决策、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具有重要意义,各市一定要把这项工作重视起来。要大力开展调查研究,全面了解行业发展状况和发展要求,及时解决行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大力加强饲料行业作风行风建设,以良好的作风扎扎实实做好饲料工作,不断提高饲料行业监管能力和水平。

明年要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具体工作:

1、重新修订《省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办法》。农业部了《饲料生产企业审查办法》,我们要根据农业部规定的精神,对《省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办法》进行修改,争取尽早颁布实施。

2、贯彻农业部《饲料生产企业审查办法》。研究制定审查考核程序和具体的换证办法,争取用一年的时间,对单一饲料、浓缩饲料、配合饲料和精料补充料生产企业进行清理审查,合格的企业颁发审查合格证。与此同时,进一步细化饲料添加剂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许可审核条件,使审核更加严格规范。

3、继续加强饲料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组织开展几次专项检查和监测,继续对违规企业进行通报和处理。

4、继续开展培训工作。重点培训饲料执法人员、饲料企业审查员和企业特有工种人员,提升人员素质。

5、加强饲料标准化工作。着手成立饲料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加强企业标准的审查、备案工作。鼓励企业采用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鼓励企业推行饲料HACCP认证和其它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的认证工作。

6、做好饲料统计、调研工作。搞好饲料统计月报、季报、年报工作,扩大跟踪企业范围,全面掌握企业动态。开展几次大型调研活动,组织到外省市参观学习先进经验。办好省饲料行业信息网,为广大饲料生产、经营企业和用户提供准确、及时、有效的市场信息服务。

7、大力开展种草养畜和秸秆青贮氨化工作。大力培育典型,重点抓好黄河三角洲草畜一体化以及济南、青岛、潍坊等大中城市郊区,济青、京福(段)等高速公路两侧,胶东半岛等地区的秸秆青贮和饲草饲料作物种植。

饲料安全论文篇8

论文关键词:饲料,价格,节约,门道,降低

养鱼的饲料成本一般占养殖总成本的60%以上,采取适当措施,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饲料成本,是提高养鱼效益的关键。

1.放养优质鱼种。优质鱼种生长速度快,对饲料的消化吸收率高。生产上,一定要注意选择性状优良、体表完整、体质健壮的鱼种。另外,在放养模式上,要突出主养鱼,适当搭配其它鱼类,这样就可选择适合于主养鱼营养需求的饲料投喂,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2.保证饲料的营养。投喂配合饲料是降低养鱼饲料成本的重要途径。但不同食性和不同发育阶段的鱼,需要饲料的营养成分不一样,所以要使鱼长得快,饲料成本低,所投饲料的营养成分必须符合该鱼生理上的需要。配制饲料时,要根据主养鱼对营养的需要,选用合适的配方,既满足主养鱼的营养需要,又不浪费饲料。各类原料经粉碎、混匀后,制成适合主养鱼摄食的粒型,有利于营养物质被鱼吸收利用,减少饲料损失,提高利用率。

3.合理投饲。投饲要均匀、适量、定时、定位,切忌时饱时饥,影响鱼类消化和生长。投饲量与饲料的利用率直接相关。鱼没有胃,不能长时间储存饲料供慢慢消化吸收。若吃食过饱,饲料往往没有完全消化吸收就排出体外,造成浪费;投饲不足,则影响鱼的生长。生产上,每次投饲以能保证有80%以上的鱼饱食为宜。投饲次数视鱼的摄食特性和季节、气温而定。高温期次数多、低温期次数少,鱼苗阶段次数多、鱼种阶段次数少;一般情况下,每天投饲2~3次为宜。

4.化肥养鱼。化肥养鱼是降低养鱼饲料成本的一种有效方法,常用的化肥有尿素、碳铵、过磷酸钙、钙镁磷肥、复合肥等。使用时应当掌握少量、多次的原则,长期每3~5天施一次,每次亩施尿素2~3千克或碳铵5~10千克,或过磷酸钙8~10千克。投放施用化肥能迅速增加池塘浮游生物数量,对鲢、鳙鱼效果较好。

5.种草养鱼。种草养鱼是解决养鱼饲料、降低养鱼饲料成本、提高养鱼经济效益的一条有效途径。种植青绿饲料只要科学安排、季节衔接,可以常年有青绿饲料来满足鱼类的需要。用于养鱼的优质牧草主要有黑麦草、苏丹草、苜蓿、苦卖菜、狼尾草以及红、白三叶草等,这些牧草每亩年产量均在2500~5000千克。

6.诱虫育蛆养鱼。夏秋季节,在鱼塘水面上安装诱虫灯,可引诱各种昆虫直接喂鱼;通过人工培育的蝇蛆、蚯蚓、黄粉虫等,也是鱼类喜食的饲料。投喂这些饲料,可大大降低养鱼的饲料成本。

7.保持水质良好。水质好,溶氧充足,鱼类生长快,对饲料的利用率就高,饲料成本会降低,反之则高。因此,养殖季节特别是在鱼类生长旺季,要定期采用加注新水、泼洒生石灰水、使用微生物制剂、开动增氧机等方法来调节水质,使池水始终保持较高的溶氧量、合适的透明度,为鱼类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8.预防鱼病。鱼患病后既影响摄食,也影响饲料的利用率。生产上,要十分重视做好鱼病预防工作,及时进行清塘消毒、鱼种消毒、水体消毒及水质调节等,定期投喂药饵,预防鱼病发生。

9.实行综合养鱼。就是以养鱼为主,渔、农、牧综合经营、综合利用。各地可因地制宜地采取林果草鱼结合、桑基鱼塘等形式;也可以在鱼塘附近办粉坊、豆腐坊等,就地解决养鱼所需要的有机肥和部分饲料,以降低养鱼成本。

上一篇:大学生财产安全论文范文 下一篇:加油站安全管理论文范文